创造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7 18:14:5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创造教育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创造教育论文

篇1

一、非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观念

非逻辑思维包括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和数学审美等.研究表明:形象、直觉、灵感思维在人的创造思维能力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数学审美能力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起着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之间的桥梁和中介作用,它有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法国数学家彭加勒认为,数学创造性思维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功能的综合.真正有创造力的人,就必定既是善于严格思维,又善于不严格思维的人.这实质是说在数学创造发明的过程中,既包含非逻辑思维,也含有逻辑思维,且非逻辑思维占据优势,是逻辑思维主导下的非逻辑思维,两种思维的有机结合,互相补充和作用,创造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数学的创造发明过程往往是先通过形象、直觉、灵感、审美等非逻辑思维迅速找出问题的突破口,再通过逻辑思维作出严格的证明.非逻辑思维是打开数学创造大门的钥匙.

数学王子高斯认为:发现和创新比命题论证更为重要,因为一旦抓到真理之后,补行证明往往只是时间问题.许多数学家总结发现真理的过程是“长期积累,偶尔得之”,“大胆猜想,严格论证”.这就说明数学真理的发现取决于非逻辑思维,而真理的论证则取决于逻辑思维.如当代数学家纳尔逊1983年指出:“与一般n维空间不同,在四维空间中至少存在两种不同的微分结构.”四维空间的这一奇妙性质,立刻轰动整个数学界,没有很好的非逻辑思维能力,作出这样的判断是难以设想的.再如非欧几何学的建立,完全是人们追求简单美的结果,这说明有美感才会有数学创造.

中学数学虽然对社会来讲,一般不会有客观上的创新结果,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对于培养其创造素质是极为有利的.长期以来,人们在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视逻辑思维,过分偏重于演绎推理,过分强调形式论证的严密逻辑性的严格作用.数学教育仅赋予学生以“再现性思维”的严重弊病,对非逻辑思维的认识不足,忽视形象思维在创造中的作用,忽视直觉思维的顿悟作用,忽视数学审美的桥梁纽带作用.甚至认为数学思维只有逻辑思维,从而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造素质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在重视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也要重视培养学生非逻辑思维能力和提高数学美的鉴赏能力,要把纯演绎式的教材体系,还原为生动活泼的数学创造思维活动.揭示思维过程,讲清概念的来龙去脉,利用数学中的“形”,创造教学情境对学生进行形象、直觉思维训练,设计问题对学生进行猜想的训练,使数学教学成为“再创造思维”,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数学创造教育的目的.

二、数学语言能力培养

的观念数学语言是科学语言,它的符号与图形都是用来表示数量与空间形式及其关系的,是认识量与空间形式及其关系的有力工具.我们知道,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和载体,语言可促进思维,深化思维,思维又可创造语言.

数学语言的发展与数学思维的发展更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如数的发展产生了复数语言,而复数语言的发展又产生了复变函数论这门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数学学科.数学语言所表达的创造性的数学思维过程,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创造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数学语言具有准确、抽象、简炼和符号化等特点.它的准确性可以培养学生诚实正直的品格,它的抽象性有利于学生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的培养,它的简炼和符号化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概括事物的规律,也有利于思维.一个公式、一个图形胜过一打说明,符号公式的和谐与简洁美,有利于学生记忆、有利于分析问题、有利于计算和逻辑论证.如学习复数时,“1<|z|≤2”所表示的意义,若用日常语言说明就较麻烦,而懂数学语言的人一看就知道是表示什么.再如用维恩图表示集合间的关系,使抽象问题变得形象直观,有利于学生掌握其内在联系.

学生语言的发展就是思维的发展.一个人没有很好的数学语言能力,就不可能有很好的创造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数学教学就是传播数学语言,要把数学当作一门特殊的语言来研究,要确立数学语言培养的观念.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概念的形成,重视数学语言与日常语言间的转译,重视符号图式的表示和运用以及知识网络纵横交错的联系.如会用符号语言列方程解应用题,会用函数语言描述运动模型,会用逻辑语言论证,会用计算机语言指导计算.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还存在着不重视数学语言培养的现象,如有的学生对数学问题表述不清、认识模糊,这一问题较为严重地抑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使用数学语言的能力,提高学生用数学语言分析和解决量与空间形式方面的问题的能力,应成为数学创造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非智力因素培养

的观念非智力因素对创造活动起着促进或阻滞作用.积极的学习态度和顽强的意志能促进数学创造,甚至可以弥补智力上的不足;而不良的态度和习惯则会阻碍和干扰数学学习和创造.许多人有较好的智力因素和学习条件,但没有成才,究其原因就是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一个人的创造素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智力因素承担着加工和处理知识信息的任务,非智力因素在创造过程中起着动力性作用.从培养人才来看,只有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和谐发展,才会产生高的创造效应.

可喜的是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有许多教师已经认识到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但仍不同程度地存在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的现象.用纪律、分数、名次、向家长告状等简单方式来代替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和兴趣的教育工作,甚至只管“教书”,不管“育人”,不注重数学教学的教育功能,不注意自身的师表作用,这都是不符合现代教学要求的.我们在教学中应挖掘教学内容中的育人因素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和兴趣的培养,自信心和顽强意志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肃认真的作风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数学创造教育的目的.

四、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

数学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作为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和行为观念,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并未真正在广大教师头脑中确立,“重教轻学”的问题仍然存在.有的老师贪多求全,一味讲解,拼命灌输;学生被动接受,思维没有得到充分展开,知识僵化,依赖性强.这种“注入式”教学法的指导思想是与“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相悖的,严重阻碍创造思维的发展.

要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真正以学生为主体,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自主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教师要当好引导者,重视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如何去发现和探索问题.数学教学是揭示数学思维过程的活动,教师要充分暴露思维过程,使数学教学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教师要创设学习情境,创造民主课堂,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哪怕是错误的,充分让学生参与教学,互相争论,互相启迪,这样将有利于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如本世纪末30年代后期法国出现的著名的“布尔巴基”学派,就是由一批年轻人经常集会,在一起探讨各方面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取得的数学成就硕果累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再创造,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有利于培养数学能力,特别是创造性能力.

五、确立数学应用的观念

数学应用是数学教学的基本观念.有人说数学是科学的皇后,也有人说数学是科学的仆人,不管怎么说,其意义都是说明数学应用于一切科学,数学的创造都是其物质性的,它来自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又为生产和生活实际服务.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生产力,数学教育不仅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要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就要求数学教育必须面向大众,联系实际,注重数学的应用价值.长期以来,我们数学教育是以概念和数学基本原理(公理、定理、公式、法则等),以及例习题的纯形式数学的模式展现在学生面前的.以其高度抽象、高度严谨的枯燥形式出现,与实际应用脱离较远,与当今世界有些发达国家的注重实际、联系生活的数学教育相差甚远.学生在课堂完成纯数学的学习,没有一点实践环节,毕业后应用能力普遍较差,这种理论脱离实际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

当今社会无处不用到数学,计算机知识、概率统计、线性规划、系统分析等等现代数学知识在经济建设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数学教材必须改革,要重视应用,拓宽知识面,突出“数学建模”,引入“问题解决”.数学教学要加强实践环节,要用数学语言描述现实世界的一些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建立模型,解决问题.这不仅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而且有助于学生灵活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对形成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六、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观念

篇2

二、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创造性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创造力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同志曾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这个创新型社会要求培养和提高公民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2.创造性的培养是幼儿健康成长和发展的需要。富有创造力的美术作品体现了一个人的个性、情感、自我价值。幼儿美术教师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应应用不同表现方法,通过绘画以及手工作品来开发幼儿的智力、创造才能以及审美素养,引导幼儿运用线条、色彩等,自由大胆地地表现其对世界的认知,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因此,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的创造性培养必不可少。3.幼儿阶段是创造力开发与培养的黄金阶段,通过美术教育这一手段来教育幼儿,既符合其生理心理特征以及发展需要,又符合社会的发展趋势以及对人的要求。

三、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的创造性培养的可能性

1.幼儿的自发性。幼儿的自发性源于他们由兴趣而引起的创作的欲望。这种自发性会让幼儿专心于美术的创造,在自发性的引导下,幼儿会积极主动地去解决遇到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其思维的灵活性。因此教育者找到激发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自发性的正确方法,就会使其在美术创作中自发表现成为可能。2.幼儿的创造性的想象。幼儿不会受到条条框框限制,想象力奇特且大胆,幼儿这种突出的创造性想象较强是因为其思维发展水平比较低,不能用抽象的思维推理和思考,而这也是想象的基本特点。而想象的特点和幼儿思考问题方式相符。3.幼儿的表现欲。幼儿不像成人一样有那么多的顾虑,他们不会受到习惯和规矩的制约,表现欲比成人强,他们与众不同的想法中更藏着巨大的创造潜能,而美术活动中自由开放的环境给幼儿提供了良好的表达机会,幼儿的表现欲可在美术创作中得到满足。因而教育者若给幼儿提供自由发挥创造的环境,并加强引导,激发其表现欲,就能促进其创造力的发展。五、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的创造性的培养的方法和途径1.尊重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表达和表现方式,给幼儿更多的想象和创造空间。2.将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和幼儿园的游戏结合起来,让幼儿在游戏中既能获得快乐,又能学到知识。3.肯定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创作成果,增强其自信心。4.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5.带领幼儿走进自然,亲近自然,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6.以幼儿年龄及性格特点为依据采取不同教学手段。幼儿的绘画能力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涂鸦期、基本图形期以及涂绘期。教育者应针对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的不同绘画能力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合理的教学方法。7.运用不同的绘画形式来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教育者应利用幼儿日记、主题画、自由剪纸等不同形式的绘画来激发幼儿的兴趣。8.对幼儿加强情感教育,激发其创作灵感。情绪情感不仅会影响幼儿美术创作的欲望,还会影响其创作内容。当幼儿情绪高涨时,就会富有创作激情,思维也较活跃,有利于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篇3

当前幼儿美术教育思维僵化,还停留在判断教学效果的优劣在于幼儿能否将一个物品画得“很像”的思维上。例如画一个苹果,能画出红色或者绿色,比较圆的苹果,并且画面比较整洁就算是幼儿学得不错,老师教得不错。假若幼儿画出了黄色、紫色的苹果,甚至可能苹果的形状是棱角分明的,就无法得到认可。幼儿美术教育陷入过度注重技能而忽略幼儿创造思维的培养,最终导致的是忽略了幼儿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创造力的发展。

1.2模式化教学阻碍对幼儿创造力的引导

现在的幼儿美术教育过度受限于教学的流程和模式,一般的授课模式往往是教师讲解,示范,引导联想,幼儿模仿,教师指导修改。固化的流程,限制了幼儿创造力的发挥。在引导联想的环节,教师往往会告诉幼儿月亮像船、像镰刀,像香蕉……幼儿对月亮的联想也局限在有限的事物范围内。本应该最能够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引导过程,反而成为最限制幼儿创造力的环节。

1.3家长教育思想落后,扼杀幼儿发散思维发展

除了社会和教师的思想误区以外,幼儿家长往往在教育目的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现代社会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对一部分家长来说,自己家的孩子“多才多艺”可以让自己“脸上有光”,“有面子”。抱着这样的想法让幼儿参加美术课程,于是注重的就是幼儿绘画是否“专业”,“像真的一样”,而忽略了幼儿创造力的培养,甚至有的教师注重幼儿创造力的培养不强调用色、构图的“正确性”和“准确性”还会引起家长不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教师在培养幼儿创造力的积极性,并且扼杀了幼儿发散性思维和创造力的萌芽。

2借助美术教育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有效措施

2.1教师角度

(1)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教学做好铺垫。

最适合培养幼儿创造力的课堂师生关系是能够实现教师与幼儿共同发散思维的关系。当前一些有前瞻性的美术教师采取主题式教学,即以一个词语、一个场景作为一次课程的主题,例如某种动物、植物,某个季节,某种食品等等,不附加任何限定,由教师与幼儿一起实践,甚至可以加入音乐和游戏的元素,让幼儿自己根据对主题的理解进行绘画,从而塑造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幼儿创造力。

(2)拓展幼儿的联想能力,为培养创造力创造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为幼儿发散创造力提供适当的氛围。例如一件事物的理解,不应先向幼儿讲述应当如何记忆和理解,而是要先了解幼儿的联想,并在幼儿联想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引导幼儿自己去进一步思考和联想,甚至产生主动创造的愿望。

(3)兴趣为主导,激发幼儿创造力。

在美术实践过程中,要推动幼儿用眼观、用耳听、动手练,引导幼儿尽可能用身体的各个部分去接触和感受外部世界,并尝试用自己的思维将这些过程和感受记录下来。由于幼儿的记录大多是以绘画为主要模式,这时教师就可以指导幼儿有目的地将所见所闻画下来,既能够加深印象,又能够培养创造能力和绘画能力。

(4)转变单一教学模式,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

幼儿教育的过程应该是多元化的,并且这个过程中应当以幼儿为主体,基于幼儿的角度来进行。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幼儿多观察,多思考,多时间,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在实际生活中采取不同的措施丰富幼儿的内心世界,并结合日常生活和学习,在课堂上挑选最为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方法。①多媒体合理运用。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可以借鉴投影仪、录音机等不同形式的多媒体仪器,帮助幼儿通过感知、感觉了解外部世界,使幼儿对外界事物的了解更加立体化,更加生动。②情境化的教学。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打通思维与现实世界的通道,美术教师可以创设与幼儿所学习的内容相似的情境,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潜移默化地使幼儿建立构图和绘画的意识。③小班化教学。考虑到成人的注意力有一定的幅度,而幼儿往往又活泼好动,因此要尽可能采取小班化教学,使每一名幼儿在课堂上都能够得到足够的关注,有足够的机会参与课堂教学,展现自己的创造力。

(5)故事引导,创设想象情境。

对幼儿来说,故事比现实更有吸引力,因此对幼儿来说,以故事方式呈现的教学内容也更有利于他们的理解和感知。此外,故事还能够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幼儿的学习过程更加愉悦,学习效果也更好。

(6)教师思想的解放。

幼儿创造力的培养需要有良好的创造氛围,并依赖于幼儿教师的有效引导和指导。因此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幼儿教师要有更为开放的思想,对幼儿教育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并通过广泛接触新鲜事物,了解和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从而能够在课堂上带给幼儿更为新鲜的内容。

2.2家长和社会角度

(1)提高家长对幼儿美术教育中创造力的认识。

从家长层面来说,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不能完全依赖幼儿教师,而是要求家长与幼儿教师通力配合也要不断更新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对幼儿参与美术教育不能只寄望于幼儿画得像才算画得好,而是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的联想和创造,才能真正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创造力培养。

(2)拓宽社会教学资源。

就社会来说,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最终仍是以服务社会,为社会提供优质人才为目的,因此,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应当不断增加可用于幼儿美术教育的资源,使幼儿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能够有更大的空间,而不是局限于教学的教材。通过将更多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应用于教学中,才能最终实现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篇4

一、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氛围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创造力的发展基础是民主。幼儿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构建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融洽,具体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构建:第一,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创造力。不同的教学情境会让幼儿产生不同的心境,这对于提升幼儿的美术表现力将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对此教师可以运用富有情感的语言、形象的道具和声像环境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幼儿通过这种氛围获得感悟并产生兴趣。教师在其中要注重适当的引导,科学合理地调节幼儿的情绪,激发幼儿的想象,让幼儿能够在看一看、想一想和画一画、玩一玩中不断培养创造力,让他们产生美术创作的冲动。第二,创建以幼儿为核心的美术课,让幼儿积极地参与美术创作。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幼儿为教学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基本上被广大教师接受,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充分激发幼儿的参与意识,提升幼儿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幼儿多动手,通过具体的创造引导幼儿的创新意识,并将创新和发现问题的权利下放给幼儿,凡是幼儿能够通过自我探究获得的结果,教师不应该代劳,也不应该暗示,而是要引导幼儿探索和发现。另外,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让幼儿有表现的机会,搭建展示舞台,这样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表现欲。在教学方法上,教师通过信息、语言以及形象方面的引导,在幼儿学习的过程中做参谋。教师要充分信任幼儿,让他们自由想象和创造。如,在国画教学中,教师只需要教授幼儿笔墨的使用方法,然后让幼儿自己创作,这时候会出现千人千面的现象,从而有力地提升了幼儿的创新能力。第三,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提出具体的要求。培养幼儿的创造精神,不仅要创设情境,让幼儿成为教学主体,更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提出科学合理的要求,而这些要求要具备长期性和实效性,要求幼儿自己画的和别人不一样,现在画的要和过去画的不一样,要让幼儿敢于不断否认自己的过去,才能够有效地引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当然这些要求也要紧密结合幼儿的心理特征。

二、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第一,选材要尽量广泛。对此可以让幼儿充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创作,构建新的形象组合,这样能够有效地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同时还能够展示他们的纯真内心。如,在立体造型的绘画教学中,就可以包装盒为切入点,构造一些简单的造型,然后使用纸张、泥土等材料构造一些复杂的造型,这样就能够让幼儿充分理解黏结、组合的创造模式,最后再以幼儿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水果和蔬菜等材料进行组合,这样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想象力。第二,命题要尽可能的巧妙。如果在构造教学中以蔬菜和水果为主要材料,就可以将课题定为《蔬菜的联想》,然后运用流行的木匠教学法,提供给幼儿一些木块和一把量尺,让他们测量不同木块的长、宽、高,然后拼接成相应的物体。物体的拼接实际上由幼儿独立完成,教师只是解答幼儿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联想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第三,构思要从趣味着手。以《蔬菜的联想》为例,教师要抓住联想这个关键词,通过启发、诱导以及鼓励等方式引导幼儿将多种材料进行有效结合,并通过联想的方法让他们按照自身的构思和设计不断创造和探究,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创造热情。第四,鼓励幼儿动手创作,这是将构想转变成现实的重要过程,也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关键环节。如,在《纸条工艺》一课的教学中,教材主要介绍了纸条的卷、折、扭、粘四种方式,让幼儿将纸条剪切成等宽,然后创作、小女孩的头发以及眼睫毛等。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手工制作,能够让他们将自身的想象转化成具体的实物,对于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极为关键。结语美术学科对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教师要充分利用这门学科的优势,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从而不断提升幼儿的创造力。

作者:杨中洲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