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数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7 18:14:5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金融数学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金融数学论文

篇1

2.《金融数学》实验教学方法探索

3.本科生“金融数学”课程案例教学模式探讨

4.金融数学概述及其展望  

5.高等学校金融数学实验中心建设研究

6.关于金融数学教学的思考 

7.MATLAB引入金融数学教学初探 

8.金融数学的现状与发展

9.金融数学方向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

10.金融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11.地方高师院校金融数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建设探索  

12.“金融数学”探究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13.金融数学方向建设的几点建议

14.金融数学研究综述与展望  

15.金融数学专业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质量分析

16.金融数学课程设置与专业建设的一些体会 

17.金融数学概述  

18.金融数学的教学与研究  

19.金融数学介绍

20.案例教学法在金融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1.金融数学 

22.新建地方院校金融数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探讨

23.金融数学研究综述及其前景展望 

24.金融数学专业数学分析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25.从Altman的Z评分模型看金融数学的哲学性 

26.金融数学中的若干前沿问题 

27.金融数学的研究与进展  

28.金融数学专业“概率论”课程教学例题选题研究  

29.数学专业拓办金融数学方向教学改革的探索 

30.应用型本科高校金融数学专业建设的思考 

31.地方院校金融数学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 

32.金融数学本科专业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 

33.金融数学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34.金融数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35.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金融数学人才培养的思考

36.金融数学介绍

37.数学知识在若干金融问题中的应用

38.地方高师院校金融数学教学模式初探

39.金融危机与金融数学

40.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有益探索——兼论金融数学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完善

41.金融数学研究前景展望

42.对“金融数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43.金融数学人才培养模式定位探究——以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为例

44.地方院校金融数学专业数学类课程设置与教学

45.金融数学概述 

46.金融数学的发展及其在证券投资组合中的应用 

47.对金融数学专业教学改革问题的思考

48.金融数学方向《随机过程》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49.金融数学中两个基于高等数学的证明

50.金融数学研究最新进展综述  

51.金融数学对世界的推动作用

52.金融数学教学初探 

53.关于金融数学专业建设的思考  

54.金融数学教学探讨与实践 

55.金融数学专业设计性实验的教学安排

56.财经院校金融数学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57.金融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与实践 

58.“第六届全国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学科建设与学术研讨会”综述

59.高校金融数学专业实验课程的设置 

60.关于金融数学深入认识的几点思考

61.浅析反证法思想在金融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62.金融数学培养方向实验项目资源建设的几点建议 

63.探讨金融数学对现代金融市场的影响及推动 

64.金融数学及金融工程学──公司理财和金融风险防范的高新技术 

65.20世纪金融数学的若干进展及前瞻 

66.山东大学“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基地班”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67.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方向建设教学改革探索——浅谈在高校数学系开设金融数学本科专业

68.浅论金融数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69.谈如何运用金融数学技巧进行期权定价 

70.我国金融数学的发展及前景  

71.金融数学中的欧式期权定价方法 

72.西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金融数学教学模式初探 

73.论金融工程与金融数学对现代金融市场的推动 

74.高校金融数学专业金融交易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探究 

75.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金融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以安徽财经大学为例 

76.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形势下的本科金融数学专业课程设置初探 

77.金融数学课程案例教学的探讨 

78.概率论和金融学的结合——金融数学的现展综述 

79.如何运用金融数学技巧进行期权定价

80.针对金融数学专业进行金融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81.金融数学模型  

82.金融数学教育与实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 

83.复合型人才培养融入金融数学本科教学

84.刍议金融工程与金融数学专业的培养方案 

85.高校数学系金融数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探讨

86.“3+1”培养模式下《金融数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87.金融数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以新疆财经大学为例 

88.《金融数学》教学改革初探——“探究式”教学模式和“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

89.比较教学法在金融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90.高校金融数学专业建设新探  

91.构建金融数学专业课程体系评价模型 

92.复制资产策略在金融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93.应重视金融数学在外汇收支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94.普通高等院校金融数学专业人才再分流培养

95.金融数学研究综述及其前景展望 

96.关于金融数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探讨

97.数学在金融领域中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98.金融数学发展综述

99.金融数学的研究与进展 

100.金融数学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的研究  

101.关于金融数学专业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思考

102.地方本科院校新办金融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乐山师范学院为例

103.《金融数学》课程对大学人才培养的作用

104.金融数学专业实变函数教学方法探析 

105.在《金融数学》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106.以就业为导向的金融数学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研究 

107.计算机技术在金融数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108.地方高校金融数学专业最优化方法双语教学初探

109.浅谈数学在金融中的应用 

110.案例教学法在《金融数学》中的应用研究 

111.我国金融数学教学工作改进分析

112.金融数学模型发展的思考

113.西部地区金融数学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114.金融数学专业课程体系分析

115.改革金融数学基础课程解析几何考试模式培养实践能力

116.关于金融数学专业教育模式的相关思考

117.数学专业拓办统计与金融数学方向的教学改革 

118.金融数学模型概述

119.金融数学专业《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120.金融数学专业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教学探讨 

121.金融数学专业《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讨

122.金融数学引论研究性教学探讨

123.彭实戈:中国金融数学奠基人

124.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数学专业学生培养研究

125.金融数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

篇2

经济数学中的导数不仅具有边际概念,其另一方面就是弹性,简单来说弹性研究就是对函数相对变化率问题进行探讨的手段。例如,市场上的某件物品的需求量为Q,其价格则为p,弹性研究就是对两种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Q与p之间的关系公式则为:Q=p(8-3p);EQ/Ep=P•Q/p=p•(8-6p)/p(8-3p)=8-6p/8-3p。

从以上的弹性关系公式我们可以了解到,当价格处于某个价格段位时,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弹性范围将会得以缩小,但是当价格过于高时,需求量的弹性范围将会急剧增大。经济最优化选择是导数在经济分析中另一个重要作用。不管是在经济学当中还是金融经济,实现产品价值最大化就要进行经济最优化选择,这也是经济决策制定时的必要依据。其实最优化选择问题在经济学中有一系列的因素要进行考虑,包括最佳资源、最佳产品利润、最佳需求量、收入的最佳分配等。最优化选择中所使用的导数,不仅利用到了导数的基本原理,还使用了极值的求证数学原理。例如,X单位在生产某产品是的成本为C(x)=300+1/12x-5x+170x,x单位所生产产品的单价为134元人民币,求能让利润最大化的产量。那么以下就是作者利用经济数学的一个解法。

2微积分方程在经济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一般的经济活动就是量与量之间的交往过程,在这个交往过程当中函数是其中最主要的元素,但是从实际的经济问题上看,其函数之间的关系式比较复杂,导致量与量之间的种种关系也不能快速准确的写出。但是,实际变量、导数和微积分之间的关系确实可以很好的建立。微积分方程的基础定义为,方程中包含自变量、未知函数和导数。由于导数和函数的出现,所以说微积分方程在经济数学当中的用途也是很大。

在实际的经济问题当中,微积分方程中函数可能会存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这点就不同于经济学中的理论知识,对于处理这种问题作者也是大有见解。当微积分方程中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函数时,我们可以先将其中的一个函数当中常变量,然后使用单变量经济问题来进行单独解决,这是我们就需要用到导数的偏向理论知识。不仅是微积分方程,在处理经济问题的时候我们还可能使用到全积分、微分等一些基层理论知识来供我们参考。

篇3

(二)我校金融数学方向课程设置内容

篇4

行为金融学(BehavioralFinance)是金融学的最新研究前沿,它突破了传统金融学“理性人”、完全套利和EMH的假设,从投资者的实际决策心理出发,重新审视主宰金融市场的人的因素对市场的影响,使研究更接近实际。该理论在上世纪80至90年代得到迅速的发展。行为金融学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Kahneman获得2002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从而使得这一理论受到全球金融界的关注。

国外行为金融学的发展,引起我国学者的高度重视,1999年北京大学刘力教授在《经济科学》第三期发表的《行为金融理论对效率市场假说的挑战》一文,是我国最早系统介绍行为金融理论的文章。

2002年行为金融学被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肯定后,国内掀起了行为金融学介绍和研究的热潮。2003年11月29日,在南京大学举办了全国首次行为金融学与资本市场学术研讨会,将国内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推向了。

1对投资者的心理研究

金晓斌、唐利民(2000)统计分析显示,在影响股市异常波动的因素中政策性因素是最重要的因素,其影响远大于市场因素、扩容因素、消息因素和其他因素。孙培源、施东晖(2002)通过对1992-2002年初上海股市52次异常波动的分析表明,由政策性因素引起的异常波动达30次之多,而且当月出台的政策对该月的股价波动具有显著的影响,直接影响投资者入市的意愿和交投的活跃程度,中国个体证券投资者存在政策依赖性偏差。利好政策的颁布导致在相当长的交易周期内投资者交易频率明显上升,加剧了投资者的过度自信倾向,而利空政策出台却导致在较长的交易周期内投资者的交易频率大幅度下降,表现出较强的过度恐惧心理。这种强烈的“政策依赖”倾向是中国证券市场有中国特色的一种现象。张华庆(2003)认为中国证券投资者的行为有明显的过度反应的倾向,而深层次的根源是投资者的种种心理偏差,其结果将导致市场会对信息或政策的反应超过应有的幅度,加剧了市场的波动性,导致市场风险的放大。这些心理偏差包括过度自信、过度乐观、赌博心理、暴富心理、从众心理以及过度恐惧心理。

2对投资者有限套利行为的研究

现代金融理论普遍认为,当金融资产的价格存在误定时,众多的“理性套利者”就会在相应低估的资产上“做多”,而在高估的资产上“做空”,不但可以最终消除价格误定,而且可以获得无风险利润,从而使市场保持有效性。应该说套利机制是金融市场的重要机制,套利行为的存在具有“价值发现”的功能,它推动着资产价格向基本价值的回归。但是,中国的证券市场有以下特征:信息的获得是有成本的;信息的传递存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差异,交易者并不能同时获取信息;交易者的行为是存在着差异的,并非都是理性的;交易者所持有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因此,机构投资者凭借优势,往往扮演着理性套利者的角色,而个人投资者却因先天不足沦为噪声交易者。张华庆(2003)认为,在中国证券市场中,当理性套利者进行套利时,不仅要面对基础性因素变动的风险,还要面对噪声交易者非理性预期变动的风险。在噪声交易者的影响下,不但理性套利者的收益将受到影响,甚至会导致越来越多的基金经理放弃原来奉行的成长型或价值型投资理念,在某种程度上蜕化为“追逐热点、短线运作”的投资方式。

3对投资者羊群行为的研究

“羊群行为”(HerdingBehavior)是信息连锁反应导致的一种行为方式,当个体依据其它行为主体的行为而选择采取类似的行为时就会产生“羊群行为”。换而言之,当“羊群行为”产生时,个体趋向于一致行动,即所谓的“赶潮流(Bandwagon)”,这时个人往往放弃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和信号而附和他人的行为,虽然他们所掌握的信息和信号,按理性分析可能显示他们应采取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行为。宋军、吴冲锋(2001)使用个股收益率的分散度指标,使用市场公开的价格数据,对于我国证券市场的羊群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我国证券市场的羊群行为程度高于美国证券市场的羊群行为程度,在市场收益率极低时的羊群行为程度远远高于在市场收益率极高时的羊群行为程度,这个结果可以用期望理论中决策者对于损失、收益的不同态度来解释。孙培源、施东晖(2002)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建立了较为灵敏的检验羊群行为的回归模型,并据此对我国股市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政策干预频繁和信息不对称的严重的市场环境下,我国股市存在一定程度的羊群行为,并导致系统风险在总风险中占有较大比例。从投资运作层面来看,羊群行为将削弱组合投资分散风险的效果,特别是在市场发生大幅度涨跌时,通过多元化投资分散风险的效果将极为有限。就政策层面而言,羊群行为意味着投资者的买卖决策并非基于理性的决策过程,因此股价极有可能偏离其均衡价值,从而破坏了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和资源配置功能。常志平(2002)采用横截面收益绝对差(CrossSectionalAbsoluteDeviationofReturns,CSAD)方法,对我国股票市场是否存在“羊群行为”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在上涨行情中,我国深圳证券市场与上海证券市场均不存在“羊群行为”;但在下跌行情中,深圳证券市场与上海证券市场均存在“羊群行为”。并且深圳证券市场比上海证券市场具有更多的“羊群行为”。张华庆(2003)指出“羊群行为”对中国证券价格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羊群行为”者往往抛弃自己的私人信息追随别人,这会导致市场信息传递链的中断;如果“羊群行为”超过某一限度,将诱发另一个重要的市场现象——过度反应的出现,使中国证券市场的稳定性下降;所有“羊群行为”的发生基础都是信息的不完全性,因此,一旦市场的信息状态发生变化,如新信息的到来,“羊群行为”就会瓦解,这意味着“羊群行为”具有不稳定性和脆弱性。

4行为金融学在我国的应用性研究展望

4.1对实证研究结果的应用

从以上可以看出证券市场的参与者存在一定的非理性,而且市场也不是完全有效的。如何克服这些非理性,使投资者能在并非完全有效的市场生存,是市场参与者最想解决的问题之一。

4.2对参与者的心理学实证研究

从以上可以看出针对市场参与者的心理学实证研究,一般还是基于行为金融学的旧有框架中的心理学理论,今后的研究应该更多地结合中国文化、国情或者利用更多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只有这样的研究才更适合中国的现实。

4.3在金融产品的设计和销售上的应用研究

随着我国的金融改革进一步深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金融产品。金融产品的开发和销售变得也越来越重要。其实,人们对于经济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研究最早就是从消费者心理学开始的,隶属于市场营销学中的消费者行为学是一门理论系统完整的科学。其中对消费者的调查、研究方法完全可以借鉴与行为金融学的实证方法相结合用以来研究金融产品的购买者的行为,根据投资者的不同偏好来设计金融产品,制定营销战略,从而为金融产品的开发和销售打出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金晓斌,唐利民.政策与股票投资者博弈分析[J].海通证券研究报告,2000.

篇5

下午还要考英语口语,中午居然不给饭,这也更坚定了我放弃考试的决心,因为下午有我期盼已久的人保。其实这个本来就是意外的,公务员就是抱着凑热闹的心态,没想到一不留神考高了。写一下今天的试题,也算是没白去。

一共五种题型,跟平常的期末考试差不多。

一、名词解释(4*5=20)

1铸币税 2GDP缩减指数 3有效汇率 4最优外汇区 5格雷欣法则(这个可能记不太清,因为根本没听说过)

二、填空题(1*8=8)

三、单选题(1*10=10)

四、简答题(8*4=32)

1。简述中国人民银行对冲外汇什么增加的主要操作工具

2。简述人民币汇率变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3。简述四个宏观调控目标之间的关系

4。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五、论述题(15*2=30)

1。分析中国持续国际收支顺差的原因,并谈谈你对促进中国国际收支平衡的看法。

2。分析最近美元汇率贬值的原因及影响

虽然体检名单还没出来,但是偶基本上已经挂掉了。偶也清楚,当时面得不是很好。挺可惜的,特别喜欢这个职位,想去做一个数理金融方面的技术工作,毕竟人际交往偶既不擅长也不感兴趣。版面上面有一个去年的面试帖子,偶在面之前也参考了一下,但是和偶的面试很不一样,所以现在把偶的发一下,让明年的弟弟妹妹们参考吧。

篇6

***中国免费-免费论文|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资料|专业论文:/

电子机械13民法33通信学4统计学完文化战略3

农林学完新闻传播5法学理论22

**在线-论文,免费论文,毕业论文,医学论文,职称论文

51lun-/

**中国51在线免费论文资源下载网-各专业毕业论文,奥运会论文,2009各..

**,毕业论文,论文格式,中国,免费/

*****(/)

***体育论文-教育教学论文-中教网:/Jylw/Sxlw/

**/一级

[工程材料论文]第一页

行政法17

(***),毕业论文,论文格式,中国,免费

数学论文2[人力资源管理2管理论文2

国际贸易149由后到前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免费论文,毕业论文,各专业论:/

国际金融完

护理427由后到产前

管理体制7

历史学9

外汇11

审计2

政治其它相关7中间

民主制度完

医学28

经济理论8

平面设计室内设计5从后到前网站设计完

市场营销10

农村研究22

现当代文学2

(五)考核标准没有严格区分

新《规定》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公务员考核是指对非领导成员公务员的考核。对领导成员的考核,由主管机关按照有关规定办理。”虽然该条款规定了领导类与非领导类公务员的考核,但没有对非领导类公务员中不同工作职位的人员采用不同的标准考核。比如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和司法类的公务员工作性质、工作要求和责任大小都不同,对他们的考核采用同样的标准显然不合理。

(六)公务员的考核救济制度不完善

新《规定》第十四条:“公务员对年度考核定为不称职等次不服,可以按有关规定申请复核和申诉。”该条款规定了不称职公务员有权提出复核和申诉,加强了对考核中公务员的权力保障,但对其他等次的公务员却没有规定有这项权利,如被评为基本称职的公务员对考核结果有异议,自认为工作认真,完全达到称职等次,那么他的权力就难以保障。

三、完善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的对策探讨

(一)科学设计考核指标体系,并尽量具体化、数量化

首先,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制定职位说明书,使每个公务员都有明确的职务、责任、权力和应有的利益,为公务员考核提供科学依据。其次,对定性的指标尽量进行量化。将德、能、勤、绩、廉五个大指标根据工作和任务的实际给予细化,达到可操作化的程度,同时确定考核指标的权重,以体现以实绩考核为主的考核思想。例如:“能”这个指标可细分为专业知识、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谈判技巧、上进心以及其他专业技能等,再对各小指标进行相应的行为描述,可参考法国记分考核方法,通过与实际情况相比较给定合适的分值。考核标准量化后,在考核中既容易掌握,又便于分出高低,避免了单凭主观意愿给被考核者评定等级。

(二)适当增加考核等次,完善激励机制

我国公务员考核结果分为四个等次,大多数人都集中在称职等次上,优秀等次的人员一般都按照所给比例确定,基本称职和不称职两个等次的人员所占比例很小,不能反映我国公务员实际情况的复杂性,考核结果的激励功能也难以全面体现。对此建议在优秀与称职两个等次之间增加良好等次,来区别称职人员中一部分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都比较好的公务员与一部分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都比较差的公务员,做到考核结果的公正、合理,进一步完善考核的激励功能。

(三)考核确定的优秀人员比例应与单位工作目标完成情况挂钩

笔者认为,新《规定》中无条件地规定了各个参加考核的机关单位优秀等次人员的比例,为机关单位不管工作优劣,一律按人数分配指标提供了法律依据,这明显背离了考核的目的,削弱了考核的效果,因此,笔者建议考核确定的优秀人员比例应与单位工作目标完成情况挂钩,即先制定本部门的总体目标,然后按照本部门总目标的完成情况确定适当的比例。比如,较好地完成了或超额完成了总目标的单位,可按20%的比例确定优秀人员,而没有完成目标的单位只能按10%或更低的比例确定优秀人员,这样能达到奖优罚劣、评先促后的效果。

(四)强化绩效考核结果的使用,使考核结果的运用与考核目的相符

我国公务员考核的根本目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客观公正评价公务员工作态度、工作状况和工作绩效,判断其对工作岗位的适应性。二是为公务员的奖惩、培训、晋级增资提供依据。三是培养、发掘优秀人才。目前,我国公务员的考核结果主要应用于人员的升、降、奖、惩,这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发挥了激励竞争的作用,但要注意考核的目的不光只是激励人员,如果考核结果不能有效转化为对公务员的进一步培养、发展的途径,那么考核的激励、竞争作用会变得没有意义。因此,考核结果的运用要与考核的目的相符,不仅要切实与薪酬、晋升、培训、奖惩挂钩,还要与公务员的职业发展相联系,让公务员在为组织作出贡献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自我实现感。

(五)实行分类考核制度

篇7

一、高职数学课程教学体系的现状

1.学校之间对于高职数学课程的定性以及定位不同

学校与学校之间存在差异,不同的学校会对数学进行不同的定性,一些学校将数学课程定性为基础课,所以在定性教学岗位时一般都是基础部;一些学校将数学课程定性为专业理论课,所以在定性教学岗位时也会选择专业定性。两者相比较,后者的定性显然比前者要更加准确一些,更加符合现代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理念的理解,也更加方便教学工作在今后的发展与实行,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构建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

2.学校课程设置缺乏专业性

在学校的众多专业中,统一可以分为几大类,在每一种大类中,对于教材的选择以及内容要求都一样。例如经济管理类,物流管理专业、营销专业、金融管理专业是经济管理一类中的主要内容,数学课程在这三个专业中有不同的基础和应用性,但是在定性上都属于经济学基础;再比如计算机专业中,数学内容应用非常广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却缺乏足够的时间进行统一的数学教学,所以现今大多数的学校在设计数学课程的教学时间以及内容上都存在较大的争议。

3.教学方式单调

不同的专业要使用不同的培养手段,设立不同的培养目标。在现有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口授是主要的教学方式,探讨方式也穿插其中,但是没有实际的实验方式、实践方式以及多媒体教学方式,这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百害而无一利。

二、对高职数学考试模式的探索

1.建立适合本校的考核方式

卷面考试是数学考试最常使用的考核方式,一般的考试内容大多数都侧重理论考试,忽略应用考试;试题大多数都有一定的标准答案,留给学生理性分析的试题较少,卷面成绩是评价学生知识技能高低的一切准则,学生的成绩评价也大多数是一锤定音的情况。在实际的数学教学当中,这种教学方法教出的学生数学成绩不合格人数占班级的大多数,这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一种严重的打击。在最新的高职教育人才要求中,提高学生整体素质、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着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所以几年来,各个高职院校都对教学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在不断的实践以及探索中逐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首先,淘汰掉单一的闭卷考试模式,开闭卷结合、知识能力与数学论文相结合以及数学实验、笔试、口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从多方面的考核模式中总结出学生的最终成绩,这样的教学模式既锻炼了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也提升了学生的问题分析解决能力,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以及积极性。

2.构建以专业为导向的高职数学课程体系

(1)结合科学性与人文性

数学是一门科学合理、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在对高职数学课程体系进行内容重组时,一定不能背离数学学科的内在联系以及逻辑。除此之外,数学学科还是众多文化中的重要学科,它的内容以及思想、方法、语言组成了现代文明,将数学学科的人文内涵彰显了出来。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严密性以及系统性等特征,它不仅代表着科学,还代表着人文,所以它既有人文价值,也具有科学价值。数学的教育意义主要在于培养人们数学方面的修养,帮助人们利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众多问题,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求知态度。

(2)结合基础性与应用性

高职数学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有很强的基础性作用,尤其是在锻炼学生科学思维方法以及综合应用能力方面,学生在创新的教学手段中可以更好地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以及创新意识。在数学教育中,无论数学课程的内容如何改革,对于学生的影响都不会变的,所以教师要从高职教育的总体形势以及特点开始,坚持以实用性的原则为选编高职数学课程内容的基本原则。教师要将解决实际问题为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来制订合适的教学内容体系,这样学生才能够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3)结合规范性与创造性

之所以称数学课程是一门科学,主要是因为数学有着很强的逻辑性、严密性,所以,高职数学课程体系在选择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时一定要坚守规范性原则。此外,教师还要根据高职教育的发展以及技术的进步来引入创新精神、创新理念,努力打破原有课程体系对教师的束缚,为学生提供更多新的教学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的学习能力。

篇8

数学素养是指在个人的先天素质的基础上,受后天教育与环境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学习、认识和实践活动等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数学能力和数学思想观念等的一种综合修养。我们也称之为数学品质。数学素养当然也包括与数学有关的人文修养。

一、加强数学教师数学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目前教师的数学素养欠缺,到底欠缺在哪里?我认为,主要还是欠缺在数学本身,即数学的现代修养上。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之所以能取得举世瞩目研究成果,至今仍没有人超过他,用国外数学家和同行的话来说,“他是移动了群山才达到这一研究水平的”。这个群山就是现代数学的众多基础知识和思想观念。当然,对绝大多数数学教师来说不可能也不必要具有专职数学家那样的数学水平和研究能力。但是从《课标》中所列出的那些数学内容与模块看来,尤其是要开设的那些选修课,有许多都涉及到了近现代的数学分支,如果教师本身不具备这些必要的功底,如何能适应新的教学任务?数学的知识、能力和品质,知识是基础,没有知识,能力何在?更何谈创新与发明?

二、数学教师数学素养的构成

数学素养主要包括数学的认识、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与掌握、数学的意识、数学语言的运用等四个要素。

(一)数学的认识

完整准确地认识数学的本质,对数学教师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事实上,如果一名教师注重数学的学科结构,他就会自觉地把数学视为模式的科学;如果一名教师注重过程,他就会认为数学是直觉和逻辑的产物;如果一名教师注重社会价值,他又会把数学理解为是一种工具等等。新课程标准更加关注人的发展,更加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数学教师对数学的认识要注重由绝对主义的静态观向可误主义的动态观转变,这是新形势下数学教师建构专业理念的一个基本条件。

(二)数学的意识

数学意识指的是人们通过数学的学习与训练形成的运用数学思维方式的习惯,一般说来,主要包括推理意识、抽象意识、整体意识与化归意识。推理意识就是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既包括在数学理论思考中由一个或一些判断导致另一判断,也包括由经验事实引出的数学概念与数学判断。抽象意识指的是在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过程中,把适当的问题化为数学问题,进行抽象概括。整体意识是指全面地、从全局上考虑问题的习惯。化归意识则指的是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用联系的、发展的、运动变化的眼光观察问题,认识问题,有意识的对数学问题进行转化,变为易解或已解的问题。数学的意识,还集中表现在用数学去描述、理解和解决现实问题,借助于数学方法使问题获得解决。

(三)数学语言的运用

数学语言,又叫符号语言,它是一种改进了的自然语言,通过使用字词、符号、图形体现数学思想,反映数学本质,具有精炼、准确、清晰等特点。将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像语言互相转换是数学语言表述的最基本的要求。

数学语言是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性,正确处理教学中各种矛盾,正确有效地把数学知识传递给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种具有审美体验的语言技能活动。是师生互动的媒介,是师生交流思想的工具,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是教师使用最广泛、最基本、最有效的知识信息载体。没有准确、规范、简约的数学语言作为媒介,很难想象一节数学课是优质的,或是成功的。因此,熟练掌握和运用数学语言也是我们数学教师做好未来数学教学工作的基础。

除了上述所列三类数学素养,还有诸如对数学史的明了、数学美的悟性、数学论文写作、数学信息检索等方面的能力素养也是数学教师数学素养的重要组织部分。

三、数学教师数学素养的培养

培养和提高数学教师的数学素养,重在抓内因,没有个人认识上的到位,外因起不了多大作用。为此,笔者建议做好以下几点:

(一)提高数学教师对数学素养重要性的认识

当今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对教师的从教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无论在教学技能、还是在专业知识上。《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等基本能力”。“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这些虽是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目标,同时也是对数学教师数学能力的要求。作为数学教师应当具有比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目标更高的能力水平。

(二)要积极倡导数学课外阅读

数学教师具有了较丰富的数学专业知识,对一般的数学课外读物都能尝试加以阅读。诸如,张景中院士的《新概念几何》、《数学家的眼光》,李毓佩教授著《奇妙的数王国》,谈祥伯教授等的《数学与文史》、《数学与建筑》、《数学与金融》等。在数学教师中广泛倡导阅读这些数学科普读物,不但可以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阅读理解能力,而且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数学本质的认识,进一步明了数学的曲折发展历程,从中感悟数学的无穷魅力。

(三)要强化数学教师的解题训练

让数学教师进行解题训练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的多寡,更重要的是从中可以体现出学生的数学意识、数学思想方法理解与掌握的程度,以及综合分析能力等。在高师阶段,应当系统地、有计划地加强解题能力的培养。学校可以把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纳入师范生技能考核的一个方面,让学生形成一种紧迫感,充分认识到提高数学解题能力就是提高就业竞争力,就是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

上述只是数学教师数学素养的提高的几个主要途径,还有诸如加强信息技术和数学的结合与渗透,一句话,只要我们正视数学教师数学素养较为薄弱这一现实问题,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就一定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参考文献:

篇9

做大事者先懂数学

21世纪的数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一样成为任何一门科学发展过程中必备的工具。美国花旗银行副总裁柯林斯1995年3月6日在英国剑桥大学牛顿数学科学研究所的讲演中对数学有这样一番评价。

在18世纪初,和牛顿同时代的著名数学家伯努利曾宣称:“从事物理学研究而不懂数学的人处理的实际上是意义不大的东西。”那时候,这样的说法对物理学界而言是正确的,但对于银行业界而言不一定对。在18世纪,你可以没有任何数学训练而很好地运作银行。过去对物理学而言是正确的说法现在对于银行业也正确了。于是现在可以这样说:“从事银行业工作而不懂数学的人处理的实际上是意义不大的东西。”

这里银行家用他的感悟描述了数学的重要性。在冷战结束后,美国原先在军事系统工作的数以千计的数学家进入了华尔街,大规模的基金管理公司纷纷开始雇佣数学博士或物理学博士。这是一个重要信号:金融市场不是战场,却远胜于战场。市场和战场都离不开复杂、艰深、迅速的计算工作。

高等教育不可回避的事实

在国内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士都可以读懂国内经济类,金融类核心期刊,但国内金融学专业的本科生却很难读懂本专业的国际核心期刊JournalofFinance,证券投资基金经理少有人去阅读JouralofPortfolioManagement,其原因不在于外语的熟练程度,而在于研究的内容和研究方法上严重的差异。

目前国内较多的研究以描述性分析为主,着重描述金融的定义、市场的划分及金融组织等或称为描述金融;而国外学术界以及实务界则以数量性分析为主,比如资本资产定价原理、衍生资产的复制方法等或称为分析金融。即使在国内金融学的教材中,涉及标的资产(Underlyingasset)和衍生资产(Derivativeasset)定价,对公式提出的原文证明却予以回避,这种现象是不合理的。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根据研究方法的不同,我国金融学科既可以归到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也可以归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前者占主要地位,且这支队伍大多来自经济转轨前的哲学和政治学队伍,因此研究方法多为定性分析的方法。而西方正好相反,金融研究方向的队伍具有很好的数理功底,因此研究方法以定量分析为主。

其次,由我国的金融市场所处的实际环境决定。我国证券市场刚起步,没有一个统一的货币市场,投资者队伍主要由中小投资者构成,市场里投机成分高,因此不会产生对现资理论的需求。相应地,学术界也难以对此产生研究的热情。

然而数学技术以其精确的描述、严密的推导,已经不容争辩地走进了金融领域。自从1952年马柯维茨提出用随机变量的特征变量来描述金融资产的收益性、不确定性和流动性以来,已经很难分清世界一流的金融杂志是在分析金融市场还是在撰写数学论文。

国际金融领域的奇葩

再回到柯林斯的讲话,在金融证券化的趋势中,无论我们是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历史数据,寻找价格波动规律,还是用数学分析的方法去复制金融产品,谁最先发现内在规律,谁就能在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中获取高额利润。尽管数学进入金融领域受到了一定的排斥和漠视,然而为了追求利润,未知的恐惧显得不堪一击。于是,我们可以想象在未来有这样一个充满美好前景的产业链:金融市场金融数学计算机技术。

金融市场本来就存在巨大的利润和极高的风险,需要计算机技术帮助分析。然而计算机不可能使用大概、左右等描述性语言,它本质上只能识别由0和1构成的空间,金融数学在这个过程中正好扮演了一个中介角色,它可以用精确语言描述随机波动的市场。比如,通过收益率状态矩阵在无套利的情形下找到了无风险贴现因子。

金融数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是“金融高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金融数学有着重要的意义。金融数学研究总的目标是利用数学界某些方面的优势,围绕金融市场的均衡与有价证券定价的数学理论进行深入剖析,建立适合国情的数学模型,编写一定的计算机软件,对理论研究的结果进行仿真计算,对实际数据进行计量经济分析,为金融部门提供较深入的技术分析咨询。

200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恩格尔和英国经济学家克莱夫・格兰杰分别用“随着时间变化易变性”和“共同趋势”两种新方法分析经济时间数列给经济学研究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

诺贝尔经济学奖已经至少3次授予以数学理论为工具分析金融问题的经济学家,然而国内金融数学人才凤毛麟角。北京大学金融数学系王铎教授说:“遗憾的是,我国相关人才的培养才刚刚起步。”现在,既懂金融又懂数学的复合型人才相当稀缺。金融数学这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已经成为国际金融界的一枝奇葩。

金融数学的现状与前途

王铎介绍,金融数学的发展曾引发了2次“华尔街革命”。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马科威茨提出证券投资组合理论,第一次明确地用数学工具给出了在一定风险水平下按不同比例投资多种证券收益可能最大的投资方法,引发了第1次“华尔街革命”;1973年,布莱克和斯克尔斯用数学方法给出了期权定价公式,推动了期权交易的发展,期权交易很快成为世界金融市场的主要内容,成为第2次“华尔街革命”。

专家认为,金融数学可能带来的发展应该凸现在亚洲,尤其是在金融市场正在开发和具有巨大潜力的中国。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理工大学等学校都已推出有关的训练课程和培养计划,并得到金融业界的热烈响应。但内地对该项人才的培养却有些艰辛。

据王铎介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一项“九五”重大项目中,列入金融工程研究内容,全面启动了国内的金融数学研究。可这比马科威茨开始研究金融数学的应用已经晚了近半个世纪。

篇10

目前教师的数学素养欠缺,到底欠缺在哪里?我认为,主要还是欠缺在数学本身,即数学的现代修养上。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之所以能取得举世瞩目研究成果,至今仍没有人超过他,用国外数学家和同行的话来说,“他是移动了群山才达到这一研究水平的”。这个群山就是现代数学的众多基础知识和思想观念。当然,对绝大多数数学教师来说不可能也不必要具有专职数学家那样的数学水平和研究能力。但是从《课标》中所列出的那些数学内容与模块看来,尤其是要开设的那些选修课,有许多都涉及到了近现代的数学分支,如果教师本身不具备这些必要的功底,如何能适应新的教学任务?数学的知识、能力和品质,知识是基础,没有知识,能力何在?更何谈创新与发明?

二、数学教师数学素养的构成

数学素养主要包括数学的认识、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与掌握、数学的意识、数学语言的运用等四个要素。

(一)数学的认识。

完整准确地认识数学的本质,对数学教师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事实上,如果一名教师注重数学的学科结构,他就会自觉地把数学视为模式的科学;如果一名教师注重过程,他就会认为数学是直觉和逻辑的产物;如果一名教师注重社会价值,他又会把数学理解为是一种工具等等。新课程标准更加关注人的发展,更加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数学教师对数学的认识要注重由绝对主义的静态观向可误主义的动态观转变,这是新形势下数学教师建构专业理念的一个基本条件。

(二)数学的意识。

数学意识指的是人们通过数学的学习与训练形成的运用数学思维方式的习惯,一般说来,主要包括推理意识、抽象意识、整体意识与化归意识。推理意识就是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既包括在数学理论思考中由一个或一些判断导致另一判断,也包括由经验事实引出的数学概念与数学判断。抽象意识指的是在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过程中,把适当的问题化为数学问题,进行抽象概括。整体意识是指全面地、从全局上考虑问题的习惯。化归意识则指的是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用联系的、发展的、运动变化的眼光观察问题,认识问题,有意识的对数学问题进行转化,变为易解或已解的问题。数学的意识,还集中表现在用数学去描述、理解和解决现实问题,借助于数学方法使问题获得解决。

(三)数学语言的运用。

数学语言,又叫符号语言,它是一种改进了的自然语言,通过使用字词、符号、图形体现数学思想,反映数学本质,具有精炼、准确、清晰等特点。将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像语言互相转换是数学语言表述的最基本的要求。

数学语言是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性,正确处理教学中各种矛盾,正确有效地把数学知识传递给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种具有审美体验的语言技能活动。是师生互动的媒介,是师生交流思想的工具,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是教师使用最广泛、最基本、最有效的知识信息载体。没有准确、规范、简约的数学语言作为媒介,很难想象一节数学课是优质的,或是成功的。因此,熟练掌握和运用数学语言也是我们数学教师做好未来数学教学工作的基础。

除了上述所列三类数学素养,还有诸如对数学史的明了、数学美的悟性、数学论文写作、数学信息检索等方面的能力素养也是数学教师数学素养的重要组织部分。

三、数学教师数学素养的培养

培养和提高数学教师的数学素养,重在抓内因,没有个人认识上的到位,外因起不了多大作用。为此,笔者建议做好以下几点:

(一)提高数学教师对数学素养重要性的认识。

当今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对教师的从教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无论在教学技能、还是在专业知识上。《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等基本能力”。“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这些虽是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目标,同时也是对数学教师数学能力的要求。作为数学教师应当具有比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目标更高的能力水平。

(二)要积极倡导数学课外阅读。

数学教师具有了较丰富的数学专业知识,对一般的数学课外读物都能尝试加以阅读。诸如,张景中院士的《新概念几何》、《数学家的眼光》,李毓佩教授著《奇妙的数王国》,谈祥伯教授等的《数学与文史》、《数学与建筑》、《数学与金融》等。在数学教师中广泛倡导阅读这些数学科普读物,不但可以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阅读理解能力,而且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数学本质的认识,进一步明了数学的曲折发展历程,从中感悟数学的无穷魅力。

篇11

2.数学建模教学是应用型本科数学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3.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应用型本科数学教学初探

4.应用型本科数学实验课程改革的探讨

5.以数学建模为突破口,促进应用型本科数学课程改革 

6.浅谈国内外本科数学公共基础课的实践教学

7.独立学院工科类本科数学教学浅谈

8.应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疆高师本科数学专业课程设置策略

9.本科数学专业常微分方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10.基于大众数学理念的中职起点本科数学改革

11.应用型本科数学教师教学素养的培养与思考  

12.应用型本科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定位分析 

13.河南高师本科数学专业学生就业形势及对策

14.应用型本科数学类专业职业技能培养研究  

15.新课标体系下高师本科数学分析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和所采取的措施

16.应用型本科高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17.工程教育模式下本科数学教学评价的探索 

18.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数学素质和创新意识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19.基于高中课改形势下的地方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 

20.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大学本科数学基础课程

21.本科数学教学与强化素质教育研究  

22.“问题驱动法”在新建应用型本科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3.对本科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对策 

24.应用型本科工科数学的现状与教学改革探析 

25.应用型本科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定位分析

26.以就业为导向的数学本科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7.浅谈工科本科数学教育改革 

28.独立学院实现应用型本科数学教学的研究

29.新建地方院校金融数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探讨

30.对地方本科院校数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31.普通本科院校文科数学素质教育的对策探究 

32.新建本科院校本科《高等数学》学习状况调查报告

33.“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数学教学范式研究

34.应用型本科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研究

35.新建本科院校特色专业建设与改革探索——以凯里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省级特色专业为例

36.应用型本科大学数学课程考试模式研究

37.民办应用型本科数学课程改革初探

38.应用型本科数学基础课程群建设的探讨

39.应用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走班制分层次教学探究——以河南科技学院为例

40.本科数学教学应提倡“研究性学习” 

41.民办本科《数学分析》课程的实践与认识 

42.构建高师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数学类课程的若干思考 

43.高校应用型本科数学建模队员培训与选拔方式的探析

44.应用教学型本科数学实践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45.新升本科数学专业(师范)课程设置的特点与启示 

46.新建本科院校文科数学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47.工科类本科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48.高师本科数学分析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49.应用型本科高校金融数学专业建设的思考 

50.本科数学专业常微分方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51.本科数学专业高等代数课程教学改革初探——“推拉”教学法的尝试

52.应用型本科院校数学建模教学与创新

53.应用型本科院校数学教学改革 

54.大学本科数学教学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55.论本科小学数学教师教育课程的整合 

56.地方本科院校公共数学类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57.应用型计算机本科中离散数学课程目标定位与课程改革的探讨 

58.应用型本科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定位与课程设置研究 

59.数学建模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的实践与探索

60.应用型本科高等数学教学与“CDIO”教学改革初探 

61.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策略 

62.新建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离散数学教学研究 

63.本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设置的本源性分析 

64.农林本科数学教育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65.提高一般本科院校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初探 

66.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途径

67.应用型本科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究  

68.山东省高师专科升本科《数学分析》试题的研讨 

69.一般本科院校《大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与改革思路研讨

70.关于提高数学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研究

71.西藏高校数学类本科专业设置及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以西藏大学为例 

72.整合数学类课程,提高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数学素养

73.理工科院校数学本科专业学生就业初探 

74.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现状与对策 

75.工程应用型本科类高校数学通识课现状分析及其改革途径探讨

76.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探索 

77.新建本科高校数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78.地方本科院校扩大数学建模竞赛受益面的探索 

79.新升本科院校数学分析教学的几点思考  

80.本科院校数学实验室管理研究  

81.大学本科经济数学教学现状及相关思考  

82.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83.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材的建设模式研究与实践 

84.工程数学教学如何适应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  

85.新建本科院校安全工程专业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86.关于国外高校经济学本科数学基础课程设置的探讨 

87.四年制高职本科高等数学课程体系的研究

88.概率统计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以2012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本科组)A题为例 

89.高等数学思想在本科毕业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90.应用型本科数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91.新建本科院校考研数学的现状与策略研究 

92.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

93.数学史:探求真理的“心”路历程——大学本科数学史教材改革初探 

94.地方本科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群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95.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研究

96.“产学研”合作视域下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以宿州学院数学类本科专业为例 

97.与时俱进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东华理工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计划(06版)》解读 

98.地方一般本科院校数学建模活动推广模式探讨 

99.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研究 

100.新建本科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 

101.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改革探讨 

102.基于职业创新能力培养的数学课程构建——以高职本科分段铁道供电专业为例 

103.大学本科数学考试模式改革探索与思考  

104.浅论下轮工科本科数学教材编写的原则 

105.应用型本科院校中高等数学教学体会  

106.应用型本科数学建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107.应用型本科高校高等数学课程优化教学新探 

108.应用型本科院校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探索——以银川能源学院为例 

109.高等本科院校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调查与分析

110.本科院校工科高等数学软件实验的改革 

111.河南省高师数学本科专业学生就业探微

112.新建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中实施分层教学的探索——以安阳师范学院为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