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与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7 18:15:0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建筑工程与管理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建筑工程与管理论文

篇1

2建筑管理中的现场管理方式难点的解决对策

2.1进一步完善安全教育工作以及安全管理理念

从建筑管理中的现场管理工作来看,把施工效率的提升以及安全施工有机结合至关重要,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我们应将其视为重点工作来看待,同时还应当切实提升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使他们牢固树立起安全意识,并要将从业人员的劳动技能以及职业道德切实提升起来。相关工作人员在安全管理时,也可以定期开展一些施工现场安全培训以及教育工作,使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工作能为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效果。此外,我们还应该把施工安全教育体系予以完善,针对现场管理工作进行强化。最近几年的建筑工程施工,存在着越来越多的安全事故,所以针对建筑行业的现场施工管理至关重要,现场施工管理人员不仅充分掌握良好的职业技能以及正常的岗位规章,还要将每位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予以落实。

2.2切实提升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优质的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必须要由合格的管理人员来实现,所以应切实提升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第一,针对现场技术人员做好积极地引导工作,使他们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第二,针对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及专业技能讲座,且不能使他们产生安于现状的情绪,而是要使他们不断跟紧时展步伐,学习并领会先进的管理理念,从而为工程项目的正常进行以及工作上获得更高质量奠定扎实基础。

2.3科学管理建筑工程项目的现场施工材料

众所周知,对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的管理是项目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工作,所以我们应首先保证施工材料的充分供应。然而,当前很多施工单位却在工程项目进行到关键时期出现了材料不足的问题,这样便严重影响了整个工程的实际进展。基于上述情况的考虑,现场管理人员一定要对工程量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估,并和供应商进行协商,在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保证施工材料的良好供应。同时,在购买施工材料之后,要将材料堆放在合理的位置,避免施工材料出现因雨水浸泡而产生质量问题,所以这时可派专人对施工材料进行看管,针对材料进行防护工作,并做好定期检查工作,防止出现其出现质量问题和失窃问题。另外,在使用施工材料时,应在保证工程项目质量的基础上,避免出现浪费现象。所以,针对浪费行为可采取惩罚的措施加以遏制。

篇2

2.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任务

(1)根据生产计划进行规划确保工作任务的完成,包括工期、产量、产值、成本、利润及安全等。(2)进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并尽可能的采用先进理念与新技术进行生产要素配置与技术革新的合理化建议。降低施工现场的浪费情况,提高经济效益。(3)优化劳动组织,做好班组建设与民主管理,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能力与思想水平。(4)做好施工现场的环境管理,改善施工现场的卫生环境,进行文明施工,并在施工现场实行标准化管理,确保所有工作按标准进行。

3.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全面管理

3.1施工现场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施工项目现场管理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一个企业安身立命之本是施工质量,同时也是企业立足市场的基石,保证了工程质量才可以给企业获得信誉、市场和效益。首先、应该不断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保证体系,同时应强化质量意识,不断落实质量的责任,不断强化质量技术管理工作。对施工人员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提升员工的质量责任心。并且分班组以及分项目落实好质量责任制度,使质量目标同每一个员工经济利益挂钩,建立一个赏罚分明的奖罚制度。其次、把好质量关,严格执行质量验收制度。对于工程的质量应严格检查,一旦发现的问题应该找到产生的根源,并且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同时跟踪检查整改措施具体落实的情况。

3.2施工现场进度管理

在进度管理方面,应严格执行企业各项管理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加大奖罚力度,促使所有员工群策群力,克服困难,确保工期目标的顺利实现。应做到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对安全、质量、成本等各项指标进行预控,同时与设计部门、监管部门共同配合,协调一致,对工程进行有效管理。

3.3现场安全管理

实行安全管理的目标在于确保施工项目过程中不会有危险情况出现,不会出现人身伤害以及财产损失事故。“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安全管理工作遵循的原则,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来给工程质量服务,安全管理应该在施工的各个阶段都有所体现。需要注意关键点有:首先,设立安全保证制度,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在于加强职工的安全教育,基于施工项目的特点,制定具有一定针对性的安全生产施工方案以及安全技术措施。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对于阶段性的安全工作应该下大力气做好,对于不同阶段工程的特点加强防范。其次,在主体施工时期对于关键位置比如说脚手架的稳定、防止高空坠落、洞孔防护、基础施工时期的重点在于建设支护以及围挡。

3.4现场机械设备管理

在项目现场施工中,需要的机械和设备品种数量多,管理起来比较困难。只有真正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不断提高施工机械设备的利用率,才能获得较高的经济、社会效益。首先,要进一步加强施工设备的优化配置。施工项目在筹备阶段,管理者应该根据施工组织计划,按照项目的大小,建立科学合理的机械设备管理规划,合理确定施工期所需的设备种类、规格和数量。对租赁的设备,应严格按照租赁合同,切实加强管理,避免租金的不必要浪费。其次,要加强设备管理制度的建设。使用机械设备前,施工技术人员应该深入了解设备的性能和特点,合理组织利用,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设备操作和养护人员,应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和服务意识,做到科学养护、精心维护。设备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要负责设备的正常操作运行工作,及时全面的收集燃料消耗和维修数据,做好统计工作,合理利用统计结果,以便及时检查设备运行的效果,调整使用方案,降低使用成本。

4.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有效措施

4.1加强对施工前准备的管理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施工文件、施工条件和施工现场及设备的准备等。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对未来施工的进度、质量、成本等影响很大,所以要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前准备工作的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准备,首先要将施工规范熟练掌握,认真审核施工图纸,全面的收集施工时所要运用的各种数据,做好技术培训和技术交底等工作,同时绘制关键的工序流程图,保证施工的工序和步骤;②建立健全施工过程中的人员考核制度,加大对施工人员的激励和约束;③认真编写预算,以此作为成本分析和控制支出的手段。

4.2科学编制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是施工组织设计的一部分,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整个建筑施工全局技术性文件,其内容主要根据工程的性质、规模、结构、施工复杂程度、工期要求和建设地区的自然经济条件等进行编制,优秀的施工组织设计能指导项目部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用较低投入换取最大化的效益。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好坏直接影响工程造价,不同的施工方案,所需的费用也不同,有时甚至差距很大,在开工前,应组织相关人员,包括技术、质量、施工、机械、材料、劳力等,齐商共讨,科学合理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编制相应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出台后,在施工中要认真执行,如与实际情况不符,及时反馈,相关人员及时调整,保证方案的科学性、及时性和实际紧密结合。

4.3加大对施工现场材料的管理

对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管理主要涉及到三方面工作:即采购、供给以及发放。①采购阶段:要事先做好调查工作,对市场中不同生产厂家的材料予以对比和分析,拓宽进货渠道。要尽可能简化材料进货环节,从而不断降低材料的成本,提升资金使用效率。②材料供给:要结合建筑市场变化情况,适当调整材料供需关系,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图纸予以配制,这样才可以使施工材料有序进入施工场地,确保施工的正常运行。③材料发放:结合施工具体情况来发放材料,同时对材料的发放情况予以登记、跟踪使用情况,从而减少材料与资金浪费。

篇3

合同管理风险隐含在整个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或转移、终止的全过程,主要集中体现在履行阶段。按照合同管理的性质,可将合同管理风险分为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内部管理风险和外部环境风险、直接管理风险和间接管理风险等。准确把握合同管理风险的类型,分析产生的原因,切实采取有效的防范与控制措施,是降低合同风险的有效途径。

1.1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

按照风险防范控制的等级划分,合同管理风险可分为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可控风险是在合同管理过程中,通过实施规范化的流程管理,进行信用风险评价、履约风险评估、合同争议解决、合同解除管理等,最大限度地规避或降低风险。不可控风险是指由于受宏观经济环境、政治、政策、法律以及自然灾害事故等因素影响,造成合同不能正常签订、履行。

1.2内部管理风险和外部环境风险

按照风险防范控制的范围划分,合同管理的风险可分为内部管理风险和外部环境风险。一般情况下,合同管理的客观风险受经济环境、法律法规、合同条件以及国际惯例等制约和影响,其风险责任是合同双方无法规避的。而合同管理的主观风险受内部和外部主观因素的影响,很多是可以规避的。内部管理风险是由于合同管理制度不健全、流程管理不规范、监督不到位、人员素质较低等因素,造成在合同签订、履行、变更或转移、解除过程中存在风险,这种风险可导致企业经营决策失误或带来巨大损失。外部环境风险是由于合同对方信用等级较低、不正当竞争以及财务状况不佳等因素,造成的蓄意欺诈或违约导致合同管理风险。1.3直接管理风险和间接管理风险

按照风险防范控制的责任划分,合同管理的风险可分为直接管理风险和间接管理风险。直接管理风险是企业自身在直接参与合同管理全过程中,由于在合同评审、履约、变更或转移方面存在管理不规范、制度机制不健全、监督不到位等因素,给合同管理带来的直接风险。间接管理风险是企业自身在间接参与合同管理的全过程中,由于合同中的联合体成员、分包方及第三方等多方面原因,造成合同的履约、变更或转移、终止等方面存在的管理风险。

2合同管理风险的成因分析

合同管理风险贯穿于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或转移、终止等各个环节。导致合同管理风险的主要原因可分为外部环境因素、风险防范与控制意识因素、合同管理制度因素和人员素质因素。

2.1外部环境因素

外部环境因素是导致合同管理风险的客观因素,主要涉及经济环境变化、政策和法律法规调整、自然灾害事故等不可控因素。经济环境变化因素受国际经济全球一体化、市场经济发展和政治、社会形势等影响较大,只能提前进行预测和进行必要的风险规避。政策和法律法规调整因素主要是国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对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现行法律法规的适当调整,调整的内容、时限、幅度可在一定范围内搜集和预测,相对经济环境变化风险可控程度高。自然灾害事故因素偶然性较强,很难提前进行预测,在合同签订和履行中,可通过风险转嫁等进行分担。

2.2风险防范与控制意识因素

风险防范与控制意识因素是导致合同管理风险的主观因素,主要涉及对合同的风险意识、法律意识、责任意识等因素。风险意识因素是对合同隐含的风险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缺少必要的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如在合同中经常出现责权利不平衡,罚责不对等的情况,使承包方在苛刻的条件下,被动地承受质量、付款、索赔等方面的诸多风险。法律意识因素是在合同的签订和履行全过程中,对现行的法律法规掌握不深,重视程度不够,对合同条款未做仔细推敲,未按现行政策和法律法规签订和履行合同,不能有效地规避合同法律风险。例如:一些建筑工程在开工后再补签合同,存在制的认识程度不高、责任意识淡薄,造成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失灵,给合同管理带来风险。

2.3合同管理制度因素

合同管理制度因素是导致合同管理风险的关键因素,主要涉及合同评审制度、成本核定制度、工程款支付制度、结算管理制度等因素。合同评审制度因素是各部门在合同评审中未按评审程序、内容、标准、时限等进行评审,致使合同不能正常签订或存在履约风险。成本核定制度因素是未按成本核定制度进行成本分析、核定,造成经营风险。工程款支付制度因素是一些单位未按合同条件支付工程款或随意挪用工程款,对各类分包分供合同的付款不能加以有效控制,导致合同履行存在风险。结算制度因素是由于结算制度不完善,不能及时对已竣工项目进行结算;对以往项目不能及时进行清理、核查数据;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等,导致结算不能顺利进行,合同履约不能圆满完成。

2.4人员素质因素

人员素质因素是导致合同管理风险的重要因素,主要涉及人员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等因素。知识结构因素是合同管理人员由于知识结构单一或对经济社会变化的敏锐性不强,缺乏对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变化、政策和法律法规等的准确分析、预测,造成合同在签订和履约过程中存在一定风险。能力水平因素是合同管理人员未能发现合同中条款不合理的风险;发现问题,但未提出合理性改进意见的风险;起草合同人员未采纳合同审核人员提出的合理化建议的风险等,致使合同管理过程中存在风险。

3合同管理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

在合同管理的实践中,建立健全合同管理风险防范与控制体系可以有效降低合同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和实现科学化、制度化管理。合同管理风险防范与控制体系可分为合同流程管理体系、合同文本体系、信用评价体系、风险预警体系、信息化管理体系、人才培养体系等内容。

3.1建立健全流程管理体系

合同流程管理一般由合同调研、策划、谈判、拟定合同文本、审核、签订、履行、变更或转让、终止、存档等环节构成。明确流程管理各个环节的责任主体、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确保每个环节有制度、有落实是合同管理的重要内容。实施对合同的全过程监管,就要在合同的准备阶段、签署阶段、履行阶段和履行后管理阶段,指定专人进行监管,开展综合评价,以确保签约合同主体合法、内容合法、合同表示真实、条款完备、表述规范、签订手续和形式完备,能有效防范与控制合同风险,实现合同流程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3.2建立健全合同文本体系

合同文本风险是指合同条款不合理的风险。主要表现在合同条款存在的不合理、不完整、不严密;合同内容违反法律法规等方面。控制风险的主要方法是严格执行评审制度。因此,要根据国家规范化合同示范文本,综合考虑合同的类型、管理方式等不同要素,建立本单位的合同标准文本体系。并密切关注国内外有关合同文本的发展变化,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同时,拓展思路,及时补充完善合同文本体系,力求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使合同管理与投标报价、成本核定和结算管理有机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发挥合同管理的作用。合同管理人员须认真仔细地对各个业务单位报送的合同进行审查、把关,严格做到“四不”标准,即:不规范的合同不加盖公章、不合法的合同不加盖公章、不经审核的合同不加盖公章、有巨大经济风险的合同不加盖公章,才能从源头上避免不完善合同的发生,切实提高合同签订的准确率。

3.3建立健全信用评价体系

建立健全信用评价体系是使合同双方增强互信、加强合作、确保合同签订和履行顺利进行的平台。为此,应建立并完善分级信用等级制度,对合同当事人的组织机构、经营现状、财务状况等情况进行信用评价,划分等级,建立合同对象的商业信用档案等,并纳入日常动态管理。在合同签订和履行的过程中,对于信用良好的单位可给予优先考虑,反之,则从严掌握。

3.4建立健全风险预警体系

实施合同管理全过程风险预警是降低合同风险的有效途径。为此,应建立并完善风险评估制度,通过对合同对象的信用等级进行分析,在合同的签订、履行等全过程分阶段进行风险评估,以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并实行分级分类预警,果断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要建立信息会商制度,通过对合同管理过程中的风险评估,对发现的风险隐患,会同有关部门进行集体会商,研究防范和控制措施。在实践中,对各单位合同中潜在的风险、条款的合理性以及收益情况进行认真负责的评判,特别是对所报收益过低、甚至是亏损的项目应要求其找出问题的根源和风险之所在,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并上报详细的报告,对如何化解风险进行详细说明,以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风险。要建立风险跟踪制度,对发现的风险隐患,在合同管理的过程中,要实时跟踪、反馈和预警,努力降低合同风险。

3.5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体系是有效控制成本、降低风险、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信息化管理体系可包括定管理、项目施工预算管理、项目结算管理、项目成本风险管理等内容,可通过互联网或单位内部局域网实现各单位的互联互通,实现数据的实时更新,全面掌握合同管理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推广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执行力差、管理人为因素大的问题,能够有效实现过程管理控制,适时反映合同管理状况,最终达到对合同管理过程加以控制的目的。

3.6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

篇4

(二)实际施工过程中缺少行业指导规范。目前,我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机制尚未健全,相关实施细则、规范条例配套不足,使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出现如非法转包和发包、恶意低价竞争等非规行为的发生,法律法规、行业指标规范的缺失,将大大阻碍着我国工程建筑造价管理进程,不利于规范整个建筑施工行业预算管理活动。

(三)工程审核制度缺失。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为了以低价争取工程项目中标,未能对工程立项进行前期可行性调研、审核,对工程项目造价预算审核管理不细,在制定工程造价预算时未能充分考虑材料、利率、人工因素的不断变化,在工程概算过程中,甚至出现建筑施工单位编制虚假的概算骗取建设单位资金的情况。

(四)施工过程中随意对设计进行变更。一个工程项目应该经过施工企业对建设项目进行认真的审核与可行性分析,并精心编制预算定额,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预算定额控制实际支出,使施工成本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保证施工企业利润的取得。而我国多数工程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前未对建筑项目进行详细地审核及进行可行性分析程序,为赶工期急于上马,在未编制科学的定额预算的情况下盲目开工,并且在施工过程中未对实际施工支出与定额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和及时修改预算。个别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在未对定额变改的可行性进行认真的分析的基础上随意变更预算定额,最终导致施工企业预算定额失去约束作用,施工成本过度增加,给施工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五)工程造价咨询机构责任心不强。一是我国从事工程造价咨询工作的社会中介机构数量庞大,国家相关配套管理制度尚未健全,政府机构对工程造价中介的审批把关不严,导致中介机构管理混乱,咨询报告质量低下。二是一些建筑管理行政机关设立或脱钩转制形成的中介机构在执业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行业垄断现象,其借助上级主管机关的审批权力,对被咨询建筑施工企业随意出具咨询报告,不但损害了自身行业形象,而且还为工程施工企业提供误导信息。

二、提高我国建筑工程预算管理的措施

(一)提高预算编制人员业务能力。建筑施工企业的预算定额编制、决算概算编制工作量极大,项目类别繁多,需要预算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建筑施工专业知识及较强的责任心,以保证建筑施工造价预算管理工作能顺利进行。一是预算管理人员应严把审核关,对预算定额的准确性进行认真的审核,在施工过程中应对预算定额及时进行更新,并对预算实际支出与预算定额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为预算定额编制人员提供修改、更新预算定额的依据。二是施工企业监管部门应定期组织预算定额编制人员对定额编制、审核、决算等专业技术进行培训,并严把预算员资质考试关与继续教育关,提高我国施工预算定额编制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

(二)严把工程预算审核关。工程施工监管部门应制定预算定额审核程序,明确建设方、承包方、施工方、工程造价咨询管理等部门在工程建筑施工预算定额审核中的职责内容,以保证施工合同涉及的各个部门能认真执行工程审核程序。强调工程审核职责,明确不执行工程预算审核程序的单位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并且各个单位应聘用施工预算管理工作经验丰富的审核人员,保证工程建筑造价预算审核工作质量。

篇5

对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其经营管理的核心目标就是使经济效益得到有效提升。所以,在进行工程项目成本预算工作时,建筑施工企业一方面需对如何降低成本进行考虑,另一方面还需对施工项目的各方面进行正确处理,比方说工作量、施工质量、竣工面积、资金投入等。因此,对经济效益进行全面考虑就成了建筑施工企业成本预算工作的最基本原则。

(二)准确可靠原则

一般而言,不论是进行成本事前控制,还是进行事中控制,都需使成本预算工作具有准确可靠性。因此,在进行成本预算时,建筑施工企业就需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各种数据资料进行合理有效分析,使数据的精确性以及科学性得到保障。另外,企业相关部门还需积极进行实地调查,对当地的市场情况以及物价水平等进行分析和研究,了解同行的成本预算水平,最终提升成本预算工作的准确性。

(三)与改进施工技术相结合

对建筑项目施工管理活动的管理质量而言,工程成本可对其进行有效反映。因此,为了促进工程成本预算工作的完成,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有效提升,建筑施工企业就需一方面对自身的管理水平进行完善,另一方面还需对建筑施工技术进行提升,将成本预算工作和施工技术提升工作巧妙地结合起来,而这也是进行成本预算工作需遵循的原则。

二、建筑工程成本预算在项目管理中的运用实例

由烟台日报传媒集团投资建设的烟台传媒国际大厦位于烟台芝罘区北马路,作为商业以及办公用房,该工程项目的投资额高达9000万元,项目管理工作由烟建集团十公司承担。经过深入调查和研究,笔者发现该项目主要有三个显著特点,首先是建设区域施工复杂,其次是该项目的施工建设受到了地下水位的影响,第三就是该工程的项目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完成该项目的成本预算工作,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将成本预算划分为了装饰工程预算以及土建工程预算,并依据施工图纸以及工程项目的实际特点对该项目的工程量做了分析。在进行成本预算的过程中,管理人员主要对工程人工费、设备费用以及材料费用等做了核算,并从该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了项目的目标成本,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值得注意的是,在对该工程项目进行成本预算时,预算人员除了完成预算计划制定、预算方案完善、控制技术提升等工作外,还对挣值分析法进行了有效运用。运用挣值分析法,工程项目的检查点就可得到确定,而该项目的成本、进度分析工作也可得到合理完成。基于挣值分析法的大厦工程项目成本进度分析工作可分为大厦工程项目计划作业预算成本(BCWS)、大厦工程项目已完成作业的实际成本(ACWP)以及大厦工程项目已完成作业的预算成本(BCWP)等。依据大厦工程项目检查点三值ACWP、BCWP、BCWS,可得出大厦工程项目检查点成本的相关数据,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另外,在该项目的预算工作中,管理人员还对现代化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进行了运用。可以说,在施工建设阶段,该工程项目需涉及到诸多工序,各种工序的不一致就使得管理人员无法对进度情况以及成本支出情况进行有效估测。而事先对该工程项目的内在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并运用到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以及挣值分析法,管理人员就可更好地完成成本预算工作,并使该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得到保障,最终为烟建集团十公司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三、项目管理中建筑工程成本预算的重要作用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准备阶段,对工程的整体情况所做的分析、研究就称之为建筑工程的成本预算。进行成本预算工作,可对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活动进行有效控制,最终完成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

(一)建筑工程成本预算是进行成本预算计划的基础

在对成本预算工作进行开展时,建筑施工单位需首先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建筑工程的相关经济信息以及资料进行合理分析,并积极运用具有先进性以及科学性的测算方法。比方说,烟建集团十公司在对烟台传媒国际大厦工程项目进行成本预算时,就重点分析了工程项目的内在特点以及实际情况。另外,对建筑工程进行成本预算可掌握到日后建筑工程施工活动的相关内容,并进行科学有效的判断。针对工程预算成本所减少的数额,成本预算工作可进行合理测算,进而为成本预算计划的制定提供可靠、有效的依据。

(二)使最具科学合理性的预算方案得到建立和完善

一般而言,在建筑施工经营活动中,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的高低在极大程度上受成本预算工作的影响。因此,为了使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成本得到有效降低,我们就需从多角度、多方面出发对成本预算方案进行选择,旨在使所选方案具备科学性、经济性以及合理性。当前,招投标制度在我国得到了广泛施行。在选择招标、投标项目的过程中,建筑施工企业需注意的事项有很多,其中最为重要的则是成本预算环节,即制定出最合理的预算方案使建筑工程的成本达到最低值,并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另外,不同的建筑施工方案会对不同的原材料以及施工设备进行选取,因此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期间,建筑施工单位就需从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不同的成本预算方案。依靠工程成本预算工作,我们就能找到使工程成本预算值达到最小的方案。

(三)控制成本预算的手段以及工程成本预算的潜力

在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施工建设之前,建筑施工企业所运用的控制管理手段就称之为工程成本预算,使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和降低就是工程成本预算工作的主要目的。进行合理的工程成本预算工作,可使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有效提升,最终达到预期的建设目的。所以,在进行工程成本预算工作之前,我们就需对成本降低的目的进行明确,并依据相关的规章准则完成成本预算工作。

篇6

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必须要加强对项目管理人员多角度、深层次的培训与教育,以树立项目管理人员的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理念。而对于项目工程管理人员而言,必须要不断分析市场的发展规律,以掌握市场的命脉,通过积极创新,以确保项目管理策略能够满足建筑市场的变化需求,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其实就是对人的管理,而人不仅是项目管理的实施者,同时也是项目管理的接受者。因此项目工程管理必须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充分挖掘管理人员的内在潜力,使其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优势,以切实项目管理工作,从而促进建筑企业的稳定发展。项目管理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作,必须要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才能确保项目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1.2项目管理制度的创新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所涉及的工程量比较多,范围较广,且涉及的人员、环境、安全及材料等因素比较多,大大增加项目管理的难度。因此,施工企业在进行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应尽可能简化相关的生产关系,以简化项目管理环节与层次,从每个人将传统的金字塔管理模式转变为扁平管理模式。同时结合项目工程管理的重点实施多要素管理,而在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加强项目成本核算与责任控制,以确保扁平管理模式的有效实施。另外,施工企业内部还必须完善经理责任制,并严格落实项目经理职责与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以充分发挥出项目经理的权责,明确项目工程责任。

1.3人员管理的创新

由于工程项目管理的实施者与接受者都是人,因此施工企业必须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人员管理的创新,这就要求做好以下几点方面:①项目组织目标的确定。分解项目管理的目的,以建立深层次的项目目标管理责任,并建立健全的目标考核体系与落实项目责任,从而确保项目工程管理的质量;②提升项目管理人员的组织协调能力。对于项目管理人员而言,其不仅要有专业的管理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组织与协调能力,以使其对掌握整个工程项目施工情况,有利于其与施工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化解矛盾,从而提高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③树立管理与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由于管理、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容易引发施工安全事故,而安全事故的发生,会对人员的伤害及施工进度造成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对项目管理与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以树立起安全意识,严格管理,以避免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1.4建立完善的竞争、激励、约束及监督机制

施工企业必须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竞争、激励、约束及监督的机制,以打造一支专业、综合素质较高的施工队伍,从而建设高质量的建筑工程。首先要建立竞争机制,并实行竞争上岗制度。根据公平、公正及公开的原则,以在竞争中挑选出优秀的人才,并积极引进优秀人才,补充新鲜的血液,以为企业增加新的活力。其次是建立激励机制,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严格落实奖惩制度与标准,以促进管理、施工人员严格安装相关的技术规范及标准进行作业,有利于提高文明施工水平及工程质量。然后建立完善的约束机制,在党政工作、经营管理、施工生产及后勤保障等工作中,都必须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以使各项管理工作都能有章可循,有利于保证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最后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根据工程质量与企业经济效益两个基本点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监督体制,实现目标管理、责任到人的管理目的。

1.5造价控制的创新

在现代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中,必须要重视工程造价控制的创新。首先,应构建健全的企业内部造价管理系统。在施工企业内部建立项目负责人、法人、基层员工三个层面的造价控制系统,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对三种之间的关系进行调节。在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中,法人在决策中是处于核心地位的,而项目负责人主要是负责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施工质量、成本核算及工程款回收等工作的;而基础员工则是项目管理的关键。只有建立完善的三位一体造价管理系统,才能有效实现工程项目管理的造价控制,有利于降低工程成本。其次,加强企业目标成本的管理。在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中,企业成本目标的确定与产品价格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施工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经营情况制定目标成本计划,并进行针对性的测算。同时还要根据施工层面所产生的直接、间接及管理等不同层次的费用进行测评,并根据各项目造价明确施工企业的目标成本,以计算出市场能够接受的相关成本指示,有利于降低工程项目的造价成本。

篇7

2.优化施工企业内的人力资源配置

虽说现今已是信息化时代,各行各业的工作都可借助计算机来完成,但计算机程序也需人来操控,人力依旧是企业发展的主心骨。如果施工企业未拟定科学合理的施工管理方法,管理人员对于现场施工管理目的不明确,施工人员拖延时间、纪律涣散等现象就会层出不穷,最终导致施工进度的拉长、建筑质量不过关、烂尾楼现场出现。反之,施工企业如果拟定科学合理的现场施工管理办法,积极督促施工人员的施工进度,对相关工作人员实行优胜劣汰的管理办法,加强员工素质管理,企业内的人力资源就会得到优化,建筑工程就会预期完成,建筑质量也能得到保障。

3.稳固施工企业在行业内的地位

施工企业的竞争不仅仅是企业效益的竞争,也是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企业人力资源、施工企业口碑的竞争。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的基础——现场施工管理是维持好施工企业形象的关键,科学合理的现场管理不仅能确保建筑工程施工各项内容的科学到位,也能促使施工企业内的人力资源优化。建筑工程施工各项内容科学到位,一方面能确保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能够为建筑质量的合理性做后盾,而人力资源优化本身是企业竞争的重要环节。施工进程、建筑质量、人力资源各项都处于最佳状态,企业势必赢得好口碑,从而也稳固了企业行业内的地位。

二、现场施工管理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现场施工管理作为建筑工程的基础,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进程、建筑质量、企业发展等内容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现今,在建筑工程中现场施工管理主要涉及施工人员管理、施工材料管理、施工技术管理、施工进程管理等内容。

1.加强施工人员的优化管理

无论是技术型行业还是知识型、劳动型行业,人在其中都起着决定性作用,企业只有注重人才管理,优化员工管理方法,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有效调动员工创造性和积极性,才能使企业效益最大化,施工企业也不例外。现如今大部分施工企业在建筑工程项目中都实行了现场管理规划方案,找准企业各项人才的优势和特点,合理安排员工工作,对其表现奖惩分明,从物质、精神两方面入手,在培养员工的凝聚力的同时也优化了企业人力资源配置。

2.实现施工材料的科学管理

一项建筑工程竣工,满足软件材料(人员)的情况下,也需硬件材料(钢筋、混凝土、木材等等)的支持。在建筑工程施工进程中,所需的硬件材料门类繁杂、数量众多、更新速度快,因而其采购供应、分类设置、合理发放等内容尤为繁琐复杂。现场施工过程中对其实行科学管理,拟定一定的采购供应、分类发放计划极为必要。在材料采购过程中,施工单位要实行招标采购制度,选择信誉良好,质量与货源有保证的供货商,杜绝不合格的材料进入施工现场。除此外,施工单位还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对施工材料的分类、堆放、验收等内容进行合理安排,使施工硬件材料一步到位,避免因硬件材料采购供应问题而影响施工进程。

3.推动施工技术的发展管理

同材料一样,一项建筑工程项目的展开或竣工,不仅需要软件(人员)的支持,还需硬件(施工技术)的支持。从施工图纸绘制到施工方案的拟定,每一步现场施工管理人员都应参与其中,制定清晰明确的计划。在建筑工程施工工过程中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在做好材料采购供应科学化、员工优化的同时还应做好施工技术的管理。及时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进行分析和规范应用,并拟定科学合理的解救方案。除此,管理人员还应督促相关技术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最新技术,积极参加相关培训和交流,从而推动施工技术的发展。

篇8

2建筑合同管理的有效策略研究

为更好地发挥建筑工程合同的作用,重视合同的管理质量需要采取以下有效措施。

第一,在招标阶段加强合同管理。建筑工程合同签约一般都是以招标为基础,发包方需要制定相关的文件,根据文件的条款和细节进行相关的谈判。为此,在事前就要做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合同是工程项目中最为重要的契约,影响着工程施工的时间、工期、造价以及各方面的目标控制,也是以后的施工管理的重要依据。科学施工必须注重合同管理,必须从招标开始做好相关管理程序,从建筑施工企业自身实际出发,立足于企业经营的质量和目标,对合同进行严格管理。充分考虑合同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且利用好各种有效的因素确保合同执行,并且杜绝一切可能会出现影响合同执行的各种不利因素,防止出现合同延迟签订等问题,影响工程施工,同时,也不能没在没有签订合同的情况下先行施工,避免产生各种不必要的法律和经济纠纷。

第二,完善亲证签证管理制度。一个建设单位一定要注重建筑施工合同的签证管理,既影响以后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又影响工程造价控制。明确工程变更或者签证程序,通过事前审核、结算预算等划分,准确把握合同中的每项条款和关键词汇,防止出现理解不透彻、误读而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保证施工严格按照合同内容执行,时也为后期审核结算奠定较好的基础。

第三,建立合同预警机制。每一个企业都应该有一个非常明确的风险意识,建立较为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针对合同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好事前评估,并且能够提出较为合理的预防方案。同时,在施工过程中针对出现的问题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对合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和划分,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化解,将各种合同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第四,完善合同管理体制。对于每一个施工企业来讲,一定要注重施工合同管理,严格按照合同内容进行工程开工,严格按照施工质量标准操作,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这就需要每一个企业从实际出发,立足企业自身的特点,制定较为完善的合同管理机制,严格地按照合同管理体制来执行,不断提升工合同的管理质量和水平,确保施工质量和企业经营效益。

篇9

2我国建筑工程预算管理常见问题研究

2.1行业法规不健全

我国建筑工程预算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健全,还不能适应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现有的法律法规也无法保障建筑工程预算管理的正常运行,不能保证预算控制体系完善到位,仅仅能够实现对建筑工程的局部管理,无法掌握大局。

2.2工程预算定额更新较慢

近几年,随着我国建筑市场不断扩大,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不断增加,建筑工程使用的人工费、材料、场地、机械设备运输及管理费用都连年增加,但是有些建筑企业对于这些物价上涨的把握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建筑工程预算定额更新速度缓慢,这导致建筑工程预算管理基础薄弱,无法发挥建筑工程预算管理应有的作用。

2.3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工作都应该有完善的工作制度,由此才能保证员工严格按照制度工作。预算管理工作也是一样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所企业正是因为缺乏合理、规范的管理制度,才导致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对施工环节预算金额沟通问题未能明确等。由此导致员工在实际工作中会因为个人因素给预算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

2.4工程预算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建筑施工的人事管理受到一定的局限,很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缺乏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知识理论不足。目前,施工企业很多工程预算管理者都是大专文凭,或者通过继续教育获得一定的预算管理知识,其专业技能有限,且从事预算管理工作的经验不足,缺乏管理知识。

3如何提高我国建筑工程预算管理质量

3.1健全行业法规

为了适应当前建筑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出台了《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等相应的法律规范,这些法律规范虽然对建筑领域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但是仍然无法适应当下建筑领域的快速发展。滞后的法律根本不能保障建筑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更加无法保障建筑行业顺利发展。所以,要想保障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必须加强建筑行业法律法规建设。

3.2加快预算定额的更新

建筑企业需要根据当下的劳动力、材料等平均水平确定工程预算定额,要制定出与当前社会生产水平相适应的工程预算定额,这样可以有效提高预算定额的准确性。

3.3提高员工的素质

预算管理工作直接参与到工程建设当中,其预算管理执行人员是整个预算管理工作的直接执行者,其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越高,预算管理工作质量就越好。鉴于当前施工企业预算管理工作者的现状,企业需要对其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教育,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同时,企业应该加强对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培养员工的大局意识,加强员工综合素质的训练。

3.4重视建筑工程预算

要从企业领导、预算人员、施工人员等重点人群出发提高他们对建筑工程预算的重视,要建立起重视建筑工程预算的意识避免思想上和行为上的误区形成对建筑工程预算全面辅助和有效执行的支持,使建筑工程预算能够得到有利发展的空间。

3.5部分企业应该完善工程的预算管理制度

工程的预算管理制度也是一项十分系统化的工作,要做好这份工作就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如对工程预算管理的目的、预算管理的范围、预算管理的职责、预算管理的程序等方面都要有明确的规定。同时,每个施工环节的预算金额都要有能衔接之处,以保证施工的各个环节之间都能顺利衔接。只要有了完整的预算管理制度,相关工作人员才能够约束自已严格要求自已,按照制度认真做好预算管理工作。

篇10

2房屋建筑成本管理的实施

成本管理是企业对整个施工过程的全面的全方位的管理和控制,房屋建筑成本管理应该在项目开展之前就开始制定的,项目成本管理主要可以分成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考评三个阶段。

2.1项目的成本管理

在施工工程开始之前,首先要对整个施工工程进行成本预算,即施工图预算与投标报价预算,这个阶段是项目成本控制的重要过程之一。通过对工程的详细管理,能够提高预算的准确度,并找出工程预算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使得项目经理对整个工程的收支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并根据相关数据来制定相应的计划,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的成本,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其次要做好工程项目的成本核算与分析,工程项目费用主要有两大块,分别为直接费和间接费。想要做好工程项目的成本核算与分析,就要制定好初步的成本目标,并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做好监督管理工作,要定时对比施工进度的消耗与施工前预算之间的差距,并找出其中出现差别的原因,以此来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与措施。

2.2施工阶段管理控制

2.2.1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工程返修越多,那么工程总体所需的费用就越多,而最终的成本也就越大,这也就说明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要实施施工现场管理责任制度,对每一个施工阶段都要进行有效监督和质量验收,这样才能够保证工程质量,同时工程返修也会因此而大大减少,企业的利润也因此得到了一定的保证。

2.2.2加强工程进度控制建筑工程的工期是有一定的时间规定的。如果能够合理控制工程进度,保障工程按期按质完成,那么相对而言工程的工期造价就会有所降低。只有合理安排施工计划,有序调动人力、物力、资源以及资金等才能够保证工期按时完成,从而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工期并不是越短越好,如果工期被大幅度不科学地缩短,不以实际需求为基础,最终虽然工期得到了保障,但工程质量必然大打折扣,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最终损害了企业的社会利益及经济利益,影响到整个企业的生存状况。

2.3材料价格管理控制

2.3.1应建立各种材料的价格信息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能够及时了解各个地方的工程造价和相关材料的价格信息,以此来降低工程的成本。

2.3.2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其施工所用的材料量进货渠道、时间和价格都应当一一通报,并在必要阶段由上级统一进行大批量的采购,如此能够大大加强监督的力度,减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腐败滋生,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采购的成本。

2.4工程索赔

随着建筑市场的竞争不断的激烈,致使企业的利润随之而大大下降,对于这种局面,工程的索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工程的索赔。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工程并不是按照最初的施工图来实施的,在施工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生建设标准提高、规模变化、施工工期提前、工程变更及材料涨价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一旦出现这种问题,整个工程项目的预算就会发生变化,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会受到影响。我们平时就应当认真做好资料搜集和整理的记录工作。一旦工程发生索赔项目,应当有一套完整的数据来证明索赔的成立,做到依法合规,这样才能够提高索赔的成功率,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

2.5竣工结算

竣工结算所指的是企业在完成签订合同中所有的项目并进行验收之后,根据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项目工程量以及合同中的相关约定而编制的。这时企业会向业主提出自己应得的全部工程价款和工程造价文件。工程项目在竣工结算时,意味着工程的成本控制和管理到了工程总成本控制的最后一个阶段,它意味着工程成本控制到了验收的最后一刻,代表了工程开始全面考核的建设工作并仔细检查工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同时检验工程的质量是否达到标准。与此同时,工程竣工结算是施工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的依据,也是检验企业最终成本管理水平的标志,根据竣工结算,可以从中发现在施工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其进行总结,从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施工成本管理水平。而这一点也是企业需要用长远的眼光去看待发展的重点。

篇11

2.成本管理制度不健全。建筑施工企业在中标之后,就是项目的建设工作,项目建设涉及到很多的环节,需要责任到人,但是我国的建筑行业在这方面十分的欠缺,各个环节没有具体的负责人,一个负责人要负责很多的环节,这样容易出现差错,各个岗位的负责人不能明确自身的职责与义务,光抓质量不抓效率,很容易延误工程进度。而且在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能找到具体的负责人,互相推诿现象严重,而不是怎样去解决问题。成本管理工作不细致,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最终影响施工效果。项目在进程中,还会出现的问题是,各个环节都在有序的进行,却没有中间环节的搭建工作,很容易使得工作不能合理的接洽上,容易出现错节的现象。

3.管理人员缺乏素质以及责任心。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复合型人才的缺乏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浪费。主要表现在责任心不强、经验不足、缺乏对建材的合理规划和利用,实际用材和用材登记薄不一致,日常成本预算和清算落实不到位,造成材料浪费还没有引起重视。所以建筑企业应该多培养复合型的人才,为企业节省成本,又能按时竣工。

二、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控制

1.完善施工的各个环节。建筑企业在施工前首先应该知道每一项环节的具体步骤以及具体事宜,每一项环节可能发生的问题都应该具体明确,并且能事先预料到,能正确的应对与处理。找到切实可行的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方法,现阶段,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在管理理念方面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需要去改进,但是并不影响企业的成本控制理念的实行。建筑施工企业要想在成本控制方面取得巨大的节约,就要做好各个环节的合理安排。首先,在材料采购的环节方面,对材料价格的控制,材料采购部门要在预先做好选材信息的收集,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货比三家,从不同品种规格、不同的材料质量、不同的价格中选择性价比最高的。合理组织运输方式,以降低运输成本;由技术人员编制材料使用计划按需购进,减少资金占用。对于造价大的分包工程,可以采取招标的方式,让他们公平竞争,从中选取质量过关价格低的分包单位。此时预算人员应在掌握市场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分析,以施工预算为依据,衡量工程分包单价,发现分包单价超出施工预算,应及时提请项目负责人根据实际情况分析调整,杜绝发生分包单价大于施工方与甲方的结算价的现象。其次,在材料管理的环节方面,要有专业的建筑材料管理人员,建筑企业在用料前一定要做好材料的登记以及正确的型号选择,而且建筑企业材料管理人员应该对每一个环节用多少材料以及损坏的材料等有一个明确的事前预算,做好材料的储备工作,这样不会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材料短缺的现象,而且提前做好预算也不会出现囤积材料的情况,避免大量囤积材料产生不合理的使用与材料的挤压与损坏。使用合适的型号可以保证施工质量,确保工程能够合理按时的完成。最后,做好施工前的预算成本,直接影响建筑施工的质量与竣工时间,对于每一个项目环节都要安排具体的相关负责人,这样在出现任何问题的时候能够责任到具体的负责人,不会出现互相推诿的现象,导致延误工程。每一个项目环节的负责人做到本环节的具体的预算工作,可以对每一天工作进行日常预算与总结,找到每一处的不足之处,第二天进行改正,不断地进行记录与总结,不仅可以保证质量的合理完善,还能够确保工程提前竣工。作为一个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各个环节配合好是成功的关键,工程质量管理,各个环节的有效配合与制约,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可以大大的节省成本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提升建筑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第一、提高安全意识,避免因安全质量造成浪费。建筑企业的管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安全工作,除了定期给员工讲解相关安全知识和进行技术培训外,企业必须按照技术规范提供安全保障措施。避免因安全质量影响工期和质量造成资源浪费。第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级各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责任落实到人。认真建立“职工劳动保护记录卡”,及时做好记录,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技术人员还应该进行相互的交流以及监督机制,避免出现偷懒现象,给企业造成损失。

3.引进先进的技术,做好人才储备工作。国外的建筑行业一直比我国的先进,我国的建筑行业要想得到长远的发展,就需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经验,聘请专家进行专业知识的讲解,或者聘请优秀专家给正在施工的项目进行技术方面的指导工作。优秀的建筑经验交流与分享,可以使企业的员工受益颇多,在技术方面能够得到更多的改善。企业可以派内部优秀员工去国外参观与学习,不断地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建筑企业要想不断地获得好的建筑设想,就要做好人才的储备工作,现如今复合型的人才很少,所以企业可以做好这方面的储备工作,任何一个企业都需要做好这一方面的储备工作。同时作为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有责任心以及耐心,作为管理人员以及技术人员,要对施工人员充分耐心,对于错误的地方应及时提出并且进行整改,避免出现更大的损失。同时对工作应该有耐心,建筑企业真正的受益者是住户,企业应该本着良心做事,建设人们满意并且质量过硬的建筑。

篇12

高职学校的老师大部分都是从校门到校门,有相对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有较强的专业水平,但都缺少施工现场的实践锻炼,实践操作水平有待提高,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职教学的质量。通过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校企的深度合作,给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增强实践教学的意识,提升实践操作能力,为高职学院培养一批有知识、懂技术的专业教师队伍。

1.2有利于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良性循环

高职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与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应以岗位需求来设置专业、制定教学课程体系,“产教结合、校企一体”模式正是完美体现了这一要求,对促进高职教育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构建“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模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思路

“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模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注重实践教学课程与实际工作岗位相对接、实践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标准或要求相对接、实践教学过程与施工、生产过程相对接。这种模式下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服务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为学生提供理论学习、模拟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实践操作的平台。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状况进行细致入微的调研、分析、总结,确定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的安排、内容的选择、项目的设计等,加强对学生职业素质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实践教学项目的完成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尽力做到学生“零距离”就业。“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模式实践教学体系中实践教学的能力目标是按将来所从事的具体工作岗位能力要求来设置的;实践教学内容是以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为案例或项目进行设计;实践教学方法主要以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案例教学为主;实践教学评价主要以自我评价、分组互评、教师综合评价来进行考核,并在考核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态度、团队意识、协作精神等方面;实践教学保障更真实体现在学校的制度保障、资金保障、师资队伍、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等诸多方面。

3基于“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模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

构建“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应包括能力目标体系、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体系、教学评价体系、质量保障体系。

3.1实践教学能力目标体系

实践教学能力目标主要由职业素质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构成。实践教学能力目标体系起到一定的引领和激励作用,更加侧重于职业能力的培养。基于“产教结合、校企一体”模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目标即是能力目标,其核心能力目标是通过多层次的实践教训练,不断使学生形成能够胜任未来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是以工作岗位需求为依据,按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确定职业能力标准,围绕解决工程项目中实际发生的问题展开,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团队精神、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使学生最终实现“零距离”就业。

3.2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实践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岗位工作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使学生熟悉未来工作中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掌握相对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处于操作层面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是实践教学目标任务的具体化,实践教学内容包括认识实习、工种实训、课程实训、顶岗实习、毕业论文等多个实践教学环节,并以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将实践教学的目标和任务落实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使学生通过实践教学掌握必备的、完整的、系统的专业技能。

3.3实践教学方法体系

基于“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模式实践教学方法体系主要体现教学过程的“工”。采用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①模拟教学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模拟扮演某一角色或在教师创设的一种情境中,进行技能训练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典型的互动教学法。模拟教学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客观条件的不足,为学生提供近似真实的训练环境,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结合教学内容准备大量相关资料,创建与实际工作相似的工作环境、相似的工艺流程,让学生熟悉实际工作的环境和工艺流程,使学生在与实际工作相似的环境中训练职业技能。模拟教学法主要适用于课程实训的教学过程中。②项目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也充分体现“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特点。这种教学方法广泛应用于综合实训中。③“教、学、做”一体化方法。该方法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学改革理念。教学做一体化方法是在以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能力型课程体系、可操作性教学内容、实践性教学活动和职业能力评价为基础构建,贯穿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教、学、做”一体化方法的内容是以职业能力为依据,通过教与学、学与做、主体与主导、学校考评与社会考评等各种子系统的有机结合,有效实施教学全过程。④顶岗实习法。是通过学生在建筑施工一线从事具体工作,在完成不同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履行工作的职责,熟悉工作环境,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