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0 16:25:4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防雷工程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2雷击方式和建筑工程防雷措施
雷击可分为四种方式:直击雷、侧击雷、感应雷、雷电波入侵,设计人员根据建筑工程不同位置,可能受到那种方式的雷击而采取不同的设计策略,针对这几种雷击的方式,目前主要的防雷措施是分流、接地、屏蔽、等电位和过压保护五种方法。(1)分流是利用避雷针、避雷带和避雷网等将雷电流沿防雷引下线安全地流入大地,防止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和设备上;(2)接地是在建筑物接地系统中,为保证设备可靠的工作、保护设备和人身安全,解决环境电磁干扰及静电危害,需要一个良好的接地系统;(3)屏蔽是利用所有的金属导线,包括电力电缆、通信电缆和信号线均采用屏蔽线或穿金属管屏蔽。在工程建设中,利用建筑物钢筋网和其他金属材料,使整个建筑物形成一个屏蔽笼,用以防止外来电磁波(含雷电的电磁波和静电感应)干扰建筑物内的设备;(4)等电位连接是将建筑物内所有金属物体,包括电缆屏蔽层、金属管道、金属门窗、设备外壳等金属构件进行电气连接,以均衡电位;(5)过压保护是当被保护线路的电源电压高于一定数值时,保护器切断该线路,当电源电压恢复到正常范围时,保护器自动接通。
3建筑工程防雷接地施工中应技术要点
工程管理人员在拿到图纸之前,应查阅相关资料与规范,做好审核图纸的各项准备工作,一旦具备条件,应详细审核施工图纸;工程施工时,做好质量目标及检查标准,严格执行工程质量管理制度。
3.1建筑工程防雷接地施工质量问题分析
对于工程中防雷施工的质量问题,从大方面讲有两点原因造成,一方面是设计管理原因,另一方面是施工管理原因。设计管理原因这里不详细论述,而工程施工管理原因主要有几点。一是现场管理者的专业知识不够;二是现场管理者责任心不强,如只是简单的按图施工,不主动思考问题,出现质量问题后推卸责任,设计有缺陷,就完全抛开施工管理责任;三是现场管理体制问题,质量保障措施不到位,现场监督检查力度不强,对于现场存在的问题,没能够发现或整改。
3.2建筑工程防雷接地应注意的设计问题
(1)工程管理人员应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掌握相关雷暴资料,核对图纸中防雷设计等级是否符合相关要求;(2)施工图纸中设计的避雷带或避雷网是否已经将建筑物有效地保护,屋顶上的设备高度是否已超出防护范围,应避免防雷验收时不满足验收规范要求而进行二次整改,造成工程成本增加;(3)避雷装置采用的接闪器、引下线的规格、数量是否满足规范要求;(4)对于机房、楼栋内主配电间的电气设备等是否已设计了浪涌保护系统,且浪涌保护器的参数是否符合验收规范求,同时所采购浪涌保护器是否已在当地气象站进行了网上备案;(5)注意机房设备接地系统是否采用了联合接地。70年代机房接地一般都采用了独立系统,本意是避免设备间相互干扰,而实际效果并不好,一旦发生雷电侵入时,由于各系统间相互独立,设备间形成电位差而造成设备损坏;(6)注意设计的防雷引下、避雷针的预留位置。设计上防雷引下线基本都利用柱内钢筋做引下线,目前仍有设计人员单凭经验进行设计,而一些特殊建筑物内某些柱子间距过大,设计人员疏忽导致不能满足间距要求,应予调整设计,避雷针位置的确定也同样的道理。
3.3建筑工程防雷接地应注意的施工问题
(1)现场施工中,由于工人素质相对较差,急于完成工作任务,忽视施工质量,工程管理人员应注意跨接线钢筋的焊接,接地钢筋之间的跨接钢筋焊接方式错误,采用单面焊接。基于施工不便等诸多因素,工人易于单面焊接钢筋,并认为搭接长度大于12倍时可以满足规范要求。其施工方法和观念都是错误的,单面焊接钢筋的接触面变小,不能满足电流的导通截面要求;(2)柱内防雷引下线钢筋应相互跨焊连接。为避免钢筋没有可靠焊接,导致雷电流无法传导至地下而造成雷击事故,故此多根引下线之间需要跨焊连接,施工完毕后,在作为防雷引下线的钢筋进行标识,方便下次施工识别;(3)基础钢筋焊接时要形成闭合回路。工程基础是最终承重主体,基础内钢筋数量多,钢筋规格大,导致焊接施工时非常不便,在施工时往往存在落焊现象;(4)基础防雷接地装置焊接时要预留扁钢。当防雷测试电阻值达不到设计要求时,能够便于做人工接地极,避免对建筑物主体的破坏;(5)施工中接地装置的地梁被错误的刷油漆。不同工程专业之间,由于设计或工序等原因,有些基础梁刷涂防腐油漆等。而雷电流是依靠基础梁混凝土内空隙间的水分将电流导出,涂刷油漆势必会影响防雷效果,施工前应先确定施工方案,避免出现类似问题,同样应楼板中预埋的电线管,其连接部位不应刷漆;(6)外窗等电位接地遗漏。建筑物防御侧击雷时,主要通过各楼层均压环将雷电流导出,则要求建筑物外窗应与均压环可靠连接。而工程管理中,施工界面划分的不明确,接地预留单位与门窗施工单位有时都未施工,导致外窗接地漏焊;(7)电气桥架跨接线施工时未打磨掉漆层。外表喷涂的钢制桥架,在连接跨接线时,存在漆层未被打磨掉而进行跨接,不能起到电流导通的作用。
3.4建筑工程防雷接地系统安装施工
施工前应完成相关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做好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明确施工流程,如工艺流程:接地体—接地干线—引下线敷设—避雷带均压环—各管道、铝合金(钢)门窗接地预留—屋面支架安装—避雷网、接地总汇集环安装—接地电阻测试。按施工图设计要求对接地装置的位置进行放线、确定接地干线线路,复核接地干线、支架安装和保护套管的预埋情况,确保接地装置施工时受控。同时做好材料、机具设备、人员的准备,经验收符合设计要求后进行施工。施工时注意使用跨接钢筋的规格,确保与规范要求一致,钢筋焊接时注意调整焊机电流的大小。施工完毕后,应对主筋用色漆作好标记。接地干线穿墙时,应加套管保护,需要跨越伸缩缝时,应煨补偿弯。避雷网应平直、牢固,不应有高低起伏和弯曲现象,距建筑物高度应一致。高层建筑中室内管道井,铝合金窗的钢窗、钢门处要预留接地端子,由引下线或均压环引出,且用不小于10mm2的BVR软铜导线,两头焊有接线端子,分别压在窗框上和预留接地扁钢上,同时扁钢上要焊好螺栓。电气设备施工时,注意将PE线压接在设备接地保护螺栓上,避免错接和漏接。
3.5建筑工程防雷接地系统施工的质量控制
在建筑工程防雷接地施工前,应对现场材料的质量严格控制,确保施工中使用材料的质量符合国家规范要求,避免劣质材料混进施工现场。建立现场材料管控制度,明确相关责任人员,做到进场前检查,现场抽查送检,并做好现场封样工作。在施工安装的准备阶段,应建设好质量管控系统,明确质量管理目标,做好现场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树立施工质量意识。在建筑工程防雷接地施工时,要做好防雷接地施工质量控制,先确定各关键点,跟踪管控,如预留预埋的位置、预埋件规格尺寸,钢筋、套管的规格,搭接长度,焊缝的处理等。并重点关注明敷的接闪器、引下线等,严格控制与墙面的高度、间距,符合相关规范的验收标准,对明敷的钢材做好防腐处理,焊接处采用镀锌银粉处理。
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防雷工程项目包括桩基础的焊接、柱筋引下线通长焊接及均压环、避雷网、避雷针、避雷器安装等,一直伴随着建设施工全过程。保证防雷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因素很多,如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环节很多,要对这些环节严格控制,才能保证最后的工程质量。
建筑物防雷包括防直击雷和防感应雷。防直击雷就是引导雷云与避雷装置之间放电,使雷电流迅速流散到大地中去,从而保护建筑物免受雷击。防雷电感应则通过建筑物内部的设备、管道、构架、钢窗等金属物的接地装置与大地作可靠的连接,将雷云放电后在建筑上残留的电荷迅速引入大地。目前建筑工程常用的防雷措施有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避雷器、均压环及金属导体等电位连接等的施工和安装。
1防雷工程施工常见问题
通过实际检测测验和经验,施工过程防直击雷和防感应雷措施中常出现以下问题:一是避雷带、引下线、接地体、均压环搭接的连接长度不够,焊接不饱满,焊接处有夹渣、焊瘤、虚焊、咬肉和气孔,没有敲掉焊渣等缺陷。二是地钢筋网的连接点的错焊、漏焊;作为外引接地联结点或检测点预埋件的漏设。尤其是建筑结构转换层,因构造柱(墙)内主钢筋调整、防雷引下线钢筋错接错焊的情况发生。三是用结构钢材代替避雷针(网)及其引下线时,焊接破坏镀锌层不刷防锈漆;或螺栓连接的连接片未经处理,片与片接触不严密等。四是引下点间距偏大,引下线跨越变形缝处未加设补偿器,穿墙体时未加保护管。接地体安装埋设深度不够或引出线未作防腐处理。五是屋面金属物,如管道、梯子、旗杆和设备外壳等,未与屋顶防雷系统相连,或等电位联结跨接地线线径不足。六是电气设备接地(接零)的分支线未与接地干线连接,实行串联连接。多层住宅采用TN-S系统时,进线在总电表箱处没有重复接地,没有按要求在配电间作MEB。七是低压配电接地形式、电涌保护器(SPD)的设置及安装工艺状况、管线布设和屏蔽措施等与防雷设计要求不符。
2防雷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
加强对防雷工程关键部位和工序的质量控制,针对施工中易出现质量通病的几个环节,制定现场检测预控措施,做到预防为主,动态跟踪,保证防雷工程的施工质量。
2.1严格审查设计图纸
一是不仅要熟悉电气图,对建筑设计中的结构、设备的布置也要有初步认识,领会设计中有关说明,对有些特殊的建筑工程项目系统,如弱电系统中的智能化工程、信息通讯、计算机、监控等,因为这些地点和设置在设计平面图纸中一般都没有明确标注,是以规范要求为施工标准进行预留预埋的,要注意对照强制性标准、施工验收规范进行施工。如发现不符合现行施工规范要求或做法不妥,选用的防雷接地材料不当时,应及时与设计单位洽商确定,形成设计文件,以便依照执行及备案。二是一个建设项目,相关专业设计图纸较多,审核防雷图纸时,要对照建筑图、结构图、基础图。各项目衔接复杂,极易导致施工错误。若施工单位经验不足,易因工种(序)配合不当而造成施工错漏。对于施工中容易忽视和特别重要的问题应起草书面意见,以提醒施工单位执行。
2.2严格材料质量控制关,保证焊接质量
一是验材料三证;二是看材料规格;三是查在施工中是否使用设计和规范规定的镀锌材料。在施工监检过程中,作业人员往往随手拿普通结构用钢筋作帮条焊接,或用普通钢材代替镀锌材料,或以冷镀锌材质代替热镀锌材质,应及时纠正。防雷工程施工主要是焊接,焊接质量决定着工程质量。由焊接技术不过关的人员进行防雷接地,造成防雷工程不合格的情况时有发生,应严格审核专业防雷施工队伍的资质等级和施工人员资格证。
2.3查验地基接地焊接
地基接地焊接是接地施工中的第一环节。对于基础圈梁焊接或桩基钢筋与基础钢筋的焊接、基础钢筋与柱筋的焊接,都要严格按基础图和接地点逐一进行检查,尤其要对伸缩缝处基础钢筋是否跨接连通进行确认。当整个接地网焊接完成后,马上进行接地电阻值测试,确认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当电阻值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再次检验焊接质量或按设计要求补做人工接地装置。
2.4检查引上点和跨钢筋焊接质量
对以柱筋为引上线的接地网,要求施工人员采用每层按轴线标清每根柱子的位置及钢筋焊接根数进行施工,防止漏焊或错焊位置和焊接长度及质量不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等[1-2]。要对引上点和跨钢筋焊接质量仔细检查,并要求对焊接引上线进行定位标识,以防向上层焊错主筋造成接地中断错误。特别是对于结构的转换层,由于柱筋的调整,防雷引下线利用柱内主筋焊接引下容易错焊、漏焊,要进行反复核实。
2.5核实等电位焊接及其他接地部位
对于要进行等电位焊接、重复接地的部位,如设备间、变配电室、消防机房、空调机房、电梯机房、给水管、冷却塔、风机等部位的接地焊接要在施工日记上注明备查、核实。高层建筑45m高度以上,每向上3层在结构圈梁内敷设1条25mm×4mm的扁钢与引下线焊成一环形水平避雷带或用不少于2根圈梁主筋焊成均压环。楼内水平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应与防雷接地焊接,垂直敷设的竖向金属管道,在其底部和顶部均应与防雷接地焊接。玻璃幕墙防雷等电位接地的施工,在对采用预埋铁做法时,注意在柱主筋上作可靠的焊接,如果是后增加的玻璃幕墙,要根据建筑面积、建筑物的各种特点,出具详细的防雷施工方案。屋顶上装设的防雷网和建筑物顶部的避雷针及金属物体应焊接成一个整体。
2.6按规范进行质量验收
防雷工程应按工程进度及时做好隐蔽验收。无论自然接地体还是人工接地体以及玻璃幕墙、避雷网格、避雷针等,在施工完后都要及时进行接地电阻值的测试。尤其是接地体或接地网施工完成后,应及时认定接地电阻值是否符合设计规定值。低压配电接地形式、电涌保护器(SPD)的设置及安装工艺状况、管线布设和屏蔽措施等应与防雷设计要求相符;查看设计、施工资料,检查SPD安装的位置、数量、型号规格、技术参数应与设计相符合[3-4]。
3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
(试 行)
一、 网络类题目的特点
学生络类题目的特点主要以校园网、小型企业网、大型企业网(多地互联)为应用场合,进行网络工程设计类或网络安全类论文的写作。
二、 网络工程设计类论文的写作
1.论文写作要求
类似于投标书,但有不同于投标书,不要有商务性质的内容(项目培训、售后服务、产品说明书、产品报价……),也一般不考虑具体综合布线(职院学校的要求),主要倾向于其技术实现。
2.论文写作基本环节
采用工程业务流程,类似于软件工程:
1)需求分析
2)功能要求
3)逻辑网络设计(设计原则、拓扑结构图、背景技术简介、IP地址规划表),也称为总体设计
4)物理网络设计(实现原则、技术方案对比,一般考虑结构化布线),也称为详细设计
5)网络实现(设备选型和综合布线属于这个阶段,但我们主要强调各种设备的配置与动态联调以实现具体目标)
6)网络测试(比较测试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
具体实现通过采用Dynamips 模拟平台和Cisco Packet Tracer(PT)模拟平台。
3.注意事项
1)抓住题目主旨和侧重点(类似题目的需求不同,取材角度不同、参考资料的取舍也不同。不同的应用场合会采用不同的拓扑结构、路由技术(BGP、RIP、单区域和多区域的OSPF)、交换技术(Vlan、生成树、链路聚合、堆叠)、访问(接入)技术、安全技术等,只有这样题目才能各有千秋,否则就都变成了XX公司(校园)网络设计。)
2)不要有商务性质的内容(项目培训、售后服务……)
3)不要产品使用说明书和安装调试说明书
4)不建议包含综合布线的整个过程。
4.存在的问题与案例分析
1)结构不太清楚,有些环节没有
2)不应有产品说明书,具体实现要更清楚
三、 网络安全类论文的写作
1.论文写作基本环节与要求
从技术上讲主要有:
1)Internet安全接入防火墙访问控制;
2)用户认证系统;
3)入侵检测系统;
4)网络防病毒系统;
5)VPN加密系统;
6)网络设备及服务器加固;
7)数据备份系统;
从模型层次上讲主要有:
1)物理层安全风险
2)网络层安全风险
3)系统层安全风险
不同的应用需求采用不同的技术。
2. 存在的问题与案例分析
1)选题有些过于复杂而有些过于简单
2)只是简单叙述各种安全技术,没有具体实现
四、 论文答辩要求
1)论文格式:从总体上,论文的格式是否满足《韶关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规范》的要求?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6-0039-0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10月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明确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从王文章教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解读中我们可以看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涵盖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1)口头传统及其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实践、礼仪、节庆活动;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地方理工类高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一般以通识教育为主要途径,课程设置以开设单一的通识公共选修课程为主,教学形式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赏析为主,课程名称多以民族民间传统艺术赏析、民间文学艺术赏析、民族地区手工艺制作技艺赏析等民俗学和民间文艺为主,教学内容涉及以下四个方面:1)民间长期口耳相传的诗歌、神话、史诗、故事、传说、谣谚;2)传统的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木偶、皮影等民间表演艺术;3)广大民众世代传承的节庆礼仪、民间体育、竞技等;4)蜡染、刺绣、雕刻、首饰等民间传统手工制作技艺赏析等。教学理念也部分触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中蕴涵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等。这些课程的设置对于高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不仅有利于调动理工类高校大学生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积极性,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而且还能够增强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培养他们的民族精神。
一、地方理工类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课程建设是文化传承的需要
高等教育肩负着传播文化的责任和传授知识的义务,是文化知识传承的重要渠道。高校作为文化传承的主体,拥有独特的教育文化资源,聚集着大量的知识分子和文化精英,把高校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传承、教育的基地,对于拓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基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校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充分发挥文化教育的优势,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研究,为民族优秀文化成果的传承提供理论依据和知识基础。
2.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的需要
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因而对该领域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既要培养高素质的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又要培养优秀的文化传承人,同时也要通过培育一大批关心、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文化新人,扩大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教育的影响力和覆盖面。为此,高校需要加快学科专业建设,构建完善的学科体系,以便更好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的培养服务。
2.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课程建设是科学研究的需要
高校应发挥科研和人才的优势,创造出更多的优秀科研成果,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体制更加健全,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更加丰富,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为更多的受众群体服务。为此,高校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在当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起到一定的学术带动作用,把科学研究的理论成果付诸实践,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迈上更高的台阶。
二、课程建设的内容
1.确立课程的教学目标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包括华夏灿烂的汉文化遗产,也包括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遗产,因而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能够使用科学的方法来搜集、整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培养更多、更年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者和管理者,使其参与到遗产保护活动中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课程教学的目标就是为了达到上述要求,使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原则、目录分类和保护技术等,增强大学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鼓励大学生勇于肩负起传承保护华夏传统文化的重担,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职业观,全面提升他们的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
2.构建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