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0 16:25:4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药学实验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作者:蒋庆琳 郑向辉 王地娟 臧志和 单位:成都医学院药学院
教学内容为理论教学的验证或孤立的单元操作,造成基础与专业课实验项目低效重复,缺乏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难以教会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存在着模仿性太强、缺少思考和学习兴趣不足等诸多弊端。本教材的编写打破了过去学科独立、实验内容互不相干的传统,将药用植物学、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理学、制剂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等课程中分散的、有关联的实验内容进行有机组合,汇合成综合性大实验,做到实验教学内容与科研、社会应用实践密切联系,实现基础与前沿、经典与现代的有机结合。本科生导师制度的建立针对药学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教材的改革,我们为此设立了本科生导师制度。由于该教材具有互补性、交融性、渗透性、发展性、系统性、递进性等基本特性,在带教教师的安排上就不能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例如:“对乙酰氨基酚的合成、制剂及质量研究”就涉及到药化、药剂、药分三门专业课的相关知识。因此,在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时,我们实行了本科生导师制度。我院对本科生导师的选拔条件进行了明确规定:“必须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且主持过省部级及以上科研课题的教师”。之所以这样规定,是为了让选的教师具有跨学科的理论基础和动手能力,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另外导师在指导学生科研活动时,会更注重对学生规范科研方法的训练和严谨科学精神的培养,以及通过沟通协调促进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的团队合作精神的形成。本科生导师对学生进行考核通过考核提高学生对实验课重要性的认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积极的作用。实验综合能力考核内容包括:实验操作过程中技能是否规范和熟练,结果是否良好,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能否细致观察、综合分析、独立解决,以及。
在设计性实验中,要求学生广泛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自己动脑设计实验方案,再经反复商讨修订设计方案,让学生有更多的思维空间,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验创新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独立科研工作能力和科研论文的撰写能力,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真正锻炼。由于实验全过程中学生们都十分投入,对所进行的实验内容印象深刻,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也更透彻,更格外珍视自己的劳动成果,认识到科学研究的艰辛与严谨,从而受益终身。总之,综合性实验有利于学生参与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教育的发展,为培养出适应时展的高素质药学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提升了教师的知识结构由于设计性实验没有规定操作步骤,也没有限定实验方案,再加上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有限、实验经验不足及实验操作基本功也不够扎实等原因,往往很难设计出较为完整的实验方案,对于实验过程中遇到的某些不可预料的情况也经常难以独立处理好,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教师的及时指导,就会影响到实验教学效果。教师如要对每一种实验方案的优缺点及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了然于心,就必须采用不同方案进行预实验,而不能像在以往的验证实验中按部就班地开展实验。这些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预实验外,还要有更丰富的理论知识,实验结束小结时不仅仅要讲透合理的实验设计方案,更重要的是有针对性地分析学生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上好一堂设计性实验课。科研数量及质量得到提高该实验教学改革项目开展以来,我院由本科生参与的科研项目质量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以往我院以学生为第一作者的科研文章数量极少且多发表于非统计源期刊上。该教改项目实施两年时间后,我院以学生为第一作者的科研论文数量得到大幅提升,且多发表于统计源及以上期刊。
总体上看,与传统的实验教学相比,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要求的知识面更广,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有较全面的掌握;在实验技术方面涉及到多种实验技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本科教学环节中增加综合性实验教学环节,不但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对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积极的作用,而且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提升我院教师的科研能力。因此,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是值得推广的一种实验课程教学模式。
1.1教师的主导因素教师良好的心里素质,严谨的治学精神及优秀的教学方法,是强化学习兴趣培养的主导因素。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设计好教学程序,努力做到讲课时语言生动,条理清楚,充满激情,同时注意遵循学生兴趣发展的规律,及时进行归纳总结,指导学生掌握学习规律,让学生感到中药化学并不枯燥,并能主动的去学习钻研。
1.2知识的拓展和更新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及时注意知识的拓展和更新,适时介绍中药化学和医学相关的新内容,介绍学科的科研情况和取得成果,使学生把中药化学和医学相互结合和相互渗透,这样学生既掌握和巩固了中药化学的知识,有了解了较高层次知识和针对性更强的理论知识。
1.3实验的重要性中药化学是在实验基础上发展的一门课程,实验课不仅能锻炼学生动手能力,而且还能巩固理论课所学的内容,例如:学生对研究中药化学的步骤和方法有些模糊,通过实验课可以证实理论所讲的内容,由此提高了学生学习中药化学的兴趣和热情。此外,我们还准备对实验内容进行调整、改进,增加探索性的实验内容,使实验教学内容由浅到深、简单到复杂、科学地加以重组,将实验教学内容分为:基础性实验,综合设计、创新性实验。学生对实验课的改革十分感兴趣,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实验教学改革是需要在教学方法、实验项目、学生的考核方法、实验室仪器更新管理、教师工作量的计算方法等多方面探索,才能逐步摆脱落后僵化的教学体系,使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在综合设计、创新性实验中,教师给出题目和要求,让学生自由组合一个实验小组,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自己去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步骤、通过实验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使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力量、思维的奥秘和创造的神奇,从而逐步培养创新能力。
2学习兴趣的发展
学习兴趣的发展是兴趣被激发和强化的延续,我们教研室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尝试。
2.1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能将所需讲授的知识更加生动、直观、立体地表现出来,使学生学习中药化学中抽象的内容更易理解和接受;而且节省了教师在黑板上书写板书的时间,缓解了讲授内容多课时数少的矛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时,一张幻灯片尽量说明一个问题或一个概念,即每张幻灯片的内容要精简。适宜地引入动画、声音等元素,例如:在解释苷类化合物的酸水解过程时,H+的进攻、苷键原子的质子化、苷键的断裂以及糖的形成可通过动画一步步演示出来,使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起来。多媒体课件还可以采用图片、摄影、影像等方式展现各种实验装置,同时简述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及提取分离的流程,调动学生感官刺激,提高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热情。另外,学生在计算机技术方面也有着一定的基础,教师可以利用这一优势,让学生参与到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中来,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总之,教师要将多媒体课件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结合,相互补充、灵活运用,优化课堂教学。
2.2有效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利用学校提供的电子图书室,查阅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多看些参考文献,提高与普及、科学性与趣味性,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这样不仅开阔了学生视野,而且还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3开展科研活动组织科研小组,开展科研活动,通过知识介绍,查阅资料、制定、实施研究方案,分析讨论研究结果等步骤,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科研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学习兴趣连续不断地被激发、强化、发展,学生学习中药化学的兴趣浓厚,保证了教学过程的良性循环,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亓毅飞 陈建文 陈宝 刘丹 单位:中山大学
开拓学生实验思维,激发学生实验兴趣综合实验有别于其他基础实验,其主要目的是培养本科生综合应用实验技能的能力,让学生能在整体上把握药学专业各实验课的独立性和内在的联系,切实感受到各药学专业基础实验课在新药研发中的作用和实用性,培养学生了解新药研发的基本概况和主要内容,提高学生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中山大学在2010年推行第三学期小学期制以来,将《现代药学生物技术综合大实验》课程安排在第三学期,这样可以将各个实验相互关联起来后,统一安排在一起集中完成,使之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实验设计阶段,我们将实验思路及大致技术路线设计好,某些实验细节由学生自己通过查阅文献确定实验方案,方案制定后,由教师对学生所提出的路线进行评审,评审的内容包括:路线的正确性、可行性,是否有其他更好的方案以及实验过程中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等。学生根据教师的意见对实验路线进行修改,直至合理。这样做不但可以开拓学生实验思维,使其将所学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还可以激发学生对实验过程的兴趣,摆脱单一无趣的实验过程。 规范实验操作,重视实验报告以往的实验主要是讲授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后,学生按照既定的流程开始实验操作。结果是学生无法真正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导致部分学生认为所做的实验只要把试剂、药品加够就一定能做出来,甚至有的学生为此而多加试剂,不但造成大量浪费,实验结果也很不理想,反而质问实验方法有问题。通过综合实验,学生们从实验准备开始,小到试管的洗刷、枪头的灭菌和试剂的配制,大到仪器的选择,方案的确定都是学生独立确定。这些都加深了学生对实验的理解,规范了实验操作,纠正了实验不良习惯;实验教师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各种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进行认真分析;弱化实验教师讲授实验操作中那些地方容易出错,引导学生自己领会试验中的注意事项和需要注意的实验细节。实验分3个阶段:基因工程阶段、蛋白纯化阶段及抗体制备阶段,各个阶段实验完成后由学生系统总结实验思路,分析实验结果及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按照论文格式撰写实验报告,并在每个阶段结束后向全体师生做结果展示和总结问题。
综合实验的实验报告有别于一般的实验课程,我们要求学生尽量采用原始记录的形式,结合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探讨。这样既让学生了解到实验结果整理的重要性,又提高了学生研读中外文献的能力及科研性文章的写作水平,达到通过该实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考核模式的改进考核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实验过程部分、实验结果部分及结果展示部分,实验过程部分主要通过考察学生实验素养、实验方案设计、原始记录、实验操作能力、实验报告等。各个阶段结束后的总结及整个实验结束后的汇报对学生最后的成绩很重要,通过多元化的考核方式,综合评判学生对生物技术综合实验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的掌握。鼓励学生根据问题和现象去查找原因,进行组内讨论,相互启发,分析现象的本质,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动手解决问题。在实验报告中强调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每次实验报告不能简单地列举实验数据,而必须对实验结果及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高实验结果汇报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也更加符合实验课程的开设初衷,强调培养综合素质高的新一代生物技术人才,使得生物技术综合实验课程成绩评定更加合理化和科学化。
综合性实验是加强培养综合运用已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解决实际化学问题的能力。当掌握这种能力后,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对实际问题进行改进和设计,达到创新的目的[5]。在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中,开设综合实验课程是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首先,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要明确地告诉学生:实验的目的不只是得到一个好的结果,更重要的是为了锻炼能力,出现问题并不是坏事,相反,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来锻炼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努力提高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实践过程中获取知识、开拓视野、培养综合实践能力。最后,重视课后实验总结,加强师生交流,促进综合实验教学改革,促进提高综合实验教学的质量,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打下良好基础。综合性大实验课程是实验教学中的新生事物,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并充分准备,为不断完善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大量宝贵经验,是一项值得大力推广的教学模式。
1药理实验教学中培养科研思维的重要性
培养科研思维是药理学实验教学的重要任务和主要内容。(1)培养科研思维是药理学实验教学的内容之一,是学生未来学习和从事研究的重要基础;(2)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即培养科学研究精神,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药理学的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用科学的方法和逻辑进行研究,并将它运用于实践;(3)药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科研思维的培养是一个将抽象的概念、判断、推理变成思维的形式,再进行分析、分类、比较、综合最终得出结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不仅运用到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更训练到学生的思维方式、逻辑思维能力,考验着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方面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4)药理实验教学培养科研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总之,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药理实验教学应积极加强科研思维的培养。
2药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成果
药理实验教学是一项相对复杂的工作,涉及基础医学、动物学、统计学等多个学科,实践性较强,不仅考验教师的理论知识教学能力,更对教师的理论运用于实践教学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药理实验教学的改革大致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并获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1)第一阶段的改革:1978年以前。1978年以前的药理实验教学主要以单科教学为主,比较孤立,没有和其他学科融合教学,实验主要以记纹鼓等简单记录仪器和幻灯片放映为主要手段,类型单一,没有统一完备的教材,主要以授课教师自己编写的讲义为主,条件十分艰苦;(2)第二阶段:1978~1998年,全国范围内掀起的课改浪潮,药理实验教学不再单一的进行,开始和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相关学科融合,有的甚至还融入了心理学课程,药理实验的教学内容得到了丰富和补充,同时,开始设立专门的实验室、实验教学人员,使用统一的教材,进行统一授课,实验的仪器设备和经费开支有较大的提高;(3)第三阶段:1999年至今。这一时期,素质教育作为普遍的教育理念被提出来,药理实验学响应国家号召积极进行探索和革新,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实验室的投资规模大大增加,使实验条件大为改善;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被引入教学,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提高了教学效率;实验教材的编写更加完善;成立了不少实验室教学的示范基地,带动全国范围内实验教学改革的发展进程。
3药理实验教学改革中科研思维培养不足的原因
经过三个阶段的探索和改革,药理实验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其中教学中不重视科研思维的培养是较为突出的问题,究其原因如下:(1)没有形成培养科研思维的良好教学氛围。传统的应试教学对很多学校、教师的影响非常深刻,许多学校依然没有形成培养学生科研思维的良好氛围,从教多年的教师依然存在旧式教育观念,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忽视了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和科研思维的训练。(2)实验教学课程缺乏创新。科研思维的培养是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和激励的,并加以反复多次的训练使学生经过启发获得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研究体系,然而现在很多从事药理实验教学的教师还存在把课程当任务完成,按步骤把实验走一遍,很少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引导,未能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假设、推理和发散性提问,不利于学生探索能力的发展。(3)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脱节。科研思维的培养是需要贯穿于理论到实践整个过程中的,体现在思维方法、研究方式、研究内容等的培养和训练的过程中,必须来源于理论基础知识又相应实践到实验教学中去,而很多药理学的教师还存在机械的让学生复制实验步骤不进行深刻的理论解析,或是将大量时间用于理论知识的加固,没有留足充分观察、记录、推理结论、攥写报告等的时间,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没能有效结合,大大降低了实验教学质量。(4)实验设备的更新和投入不足。药理学实验的教学大部分需要进行体内、体外实验,需要具备基础实验场地、设备和动物资源,也就意味着需要充足的实验经费支撑。目前我国欠发达地区教育系统内的实验设备尚落后于发达地区,拥有完备设备的教学型实验室还较少,教学经费有限,未能充分服务于教学一线需求。(5)教学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教师和教辅人员是药理实验教学的主导,对实验教学质量有直接影响。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下,素质教育应渗透于药理实验教学的方方面面,但很多教学人员的教学观念、方式方法等尚未跟上时代的步伐。总之,药理实验教学的改革开始的比较早,但过程比较缓慢,科研思维培养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面临很多困境和不足。
4药理实验教学改革中提高科研思维的意见与建议
科研思维的培养是新时代课程改革对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要求,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增强学生的科研能力是现代药理实验教学重要任务、教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1)药理学实验中心应培养科研的良好氛围。创新是二十一世纪的时代精神,也是我国的基本发展战略,倡导全民创新的今天,药理学科研领域也应紧跟时代步伐。作为药理学实验教学的基本工作,药理学实验中心应该加强科研精神的宣传、教育,培养科研思维、创新思维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同时,加大药理学实验设备和先进教学手段的引入和改良,保证经费投入,使先进的仪器设备能真正服务于高校的师生,提升其科研的兴趣和能力。同时,保障仪器设备的高使用率,共享教学科研资源。(2)药理学实验教师应加大药理学实验教学的课程改革探索。科研思维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任重而道远,教师应正视药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听取学生的意见、研读新课改的要求和时代精神,认真上好每一堂课,鼓励学生将药理学理论学习、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变成常态学习的形式,尊重学生的合理想象和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确立适合于自己的独立思考方法和研究路径,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并培养科研思维。(3)药理学实验教学工作者应积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药理实验教学的改革和科研思维的培养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新时代的药理学实验教学工作者应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法和实验技术,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利用现有教学设备,丰富教学内容,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互动。只有教师的自身综合素质提高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的未来医药学工作者才能成为现实。药理实验教学中对学生科研思维的培养无法一蹴而就,也不能单靠个体来完成,必须结合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长期坚持和共同努力。
5结语
药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进行了简要分析,同时梳理了药理实验教学三次改革的成果以及科研思维培养面临的困境和不足,并提出了一些意见与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作者:罗 敏 纳 鑫 张 玲 周轶平 单位:昆明医科大学药学院暨云南省天然药物药理重点实验室
参考文献
[1]马腾飞,王允,李梅,马行,夏安周,谷淑玲.在药理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研思维能力的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3):77-78.
[2]黄正华.浅谈药理实验教学改革与学生技能培养[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7):268-270.
本文作者:刘振华工作单位:黑龙江农垦职业学
我院为保证“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措施。1.在上报招生计划和学生入学前,就与相关企业密切接触,经过反复沟通与协商后,确定本届学生的招生数额、班级数及冠名权,例如:我院2011级招收了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的学生有28人,班级就被冠以“三联班”。体现了我院与三联制药有限公司的合作办学。2.在学生入学时,不仅有辅导员、专业教师负责接待新生,同时有企业的专职人员来接待,并介绍该企业的文化、生产规模、福利待遇等相关情况,以便使学生和家长了解该企业的基本情况。3.在入学后,由相应企业邀请本班学生到企业实地参观,以加深对企业的了解,并和企业人员一起做好班级的文化宣传工作。例如:墙报、宣传栏、企业信息等等。在这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我院是和多个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协议,故有多个“企业班”。这样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被引入到“企业班”之中,而最终受益的是学生和学院。4.在校学习期间,依据企业生产、销售的淡旺季不同,实行多学期分段式教学。在企业生产、销售的旺季,学生进入企业协助企业完成生产、销售工作。这样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生存能力,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锻炼、学习的机会。在企业生产、销售的淡季,学生回到校园学习专业知识,此时企业可派遣专业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授课和辅导,使学生所学到的知识能够学以致用。同时,学生在校学习的各门课程是由企业和学院共同商讨确定的,并且在课程的考核中也有企业人员的参与。5.对于采取“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在毕业后,企业和学生可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进入企业工作。由于企业对学生已进行三年培养和接触对学生已是有一定的了解,这样企业不必再对学生实施繁琐的岗前培训,学生即可上岗。同时企业会根据对学生的了解,给与相应的工作岗位,使其能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作用。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
我院在药学专业实行的“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企业与院校之间的合作深度,突显了高职教育的特点。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使企业在用人方面上明确责任,从而投入更多的精力到生产和销售中,最终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同时也使我院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更加合理,提高了人才培养的素质,促进了药学专业群的发展,有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为社会服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最终实现了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
临床药理学是一门药理学和临床医学紧密结合,研究药物与人体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新兴学科。它以人为对象,以药理学和临床医学为基础,并吸收利用其他邻近学科的知识,内容涉及临床用药实践与研究的各个领域,是药学专业学生最重要的一门必修课。临床药理学发展历史不长,其教学内容和形式仍处于探索阶段,特别是实验课,目前没有正式出版和统一的实验教材,各个学校根据本校教学条件各自编写教材,教学形式也基本是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在传统的教材、教师和课堂为中心的继承性教学方法下,学生易产生畏难甚至厌学心理。如何开展临床药理学的实验教学,注意理论与临床用药实践的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药学专业学生成为合格的未来临床药师是现今临床药理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这几年,我校药理教研室根据药学专业学生的培养要求和本学科的特点,在临床药理学实验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性改革,现介绍如下。
一、根据培养目标,精心编写、修改实验教学内容鉴于目前没有统一出版的临床药理学实验教材,在我校药理教研室以往开设的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参考了国内兄弟院校开设的相关实验内容,自编了新的实验教材。
根据我校药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医药复合型人才及药学专业学生今后的就业方向大都是做临床药师,要求他们必须熟悉药物的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能够指导医生、护士和患者的合理安全用药,并能开展临床药物科研工作,为此我们精心挑选了临床病例用药讨论、药物不良反应(ADR)相关知识讨论、药物人体生物利用度实验、药物临床双盲双模拟实验设计4个内容,每个内容6学时。重点培养学生对临床药物合理、安全应用的能力,提高其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与药物临床研究的能力。
我校以往的临床药理学课程开设的实验内容主要是临床病例用药讨论。根据现在药师的工作职责范围,这些内容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对未来药师的培养。药师的职责已由简单的配方发药扩展到走向临床,直接参与临床用药与科研。且理论课学时有限,主要是教师讲授为主,涉及的知识面有限,同时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受到限制。如在学习新药的临床研究设计要求章节时,共4学时,学生对于一个完整的药物临床实验方案的具体设计、注意事项、流程等认识不足,有必要开设这方面的实验来弥补。且我校的附属医院是新增的国家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基地,有开展实验的很好条件,故我校药理教研室开设了药物人体生物利用度实验、药物临床双盲双模拟实验设计。ADR危害日益成为社会的焦点,提高对ADR的认识也是我们医药工作者工作的重要部分。我们挑选了2个关于ADR的专题节目视频录像作为教学材料,引发学生的讨论,进一步提高学生对ADR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到临床上挑选一些与理论教学内容相关的典型病例作为临床用药分析讨论的病例,让学生根据医生的诊断和治疗计划制订药物治疗方案。这种病例既真实又具体,培养了学生对药物合理、安全运用的能力。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实验内容设置满意度达到了100%。
二、选择适宜的开课时间,挑选合适的教学人员各院校药学专业的临床药理学,一般都在大三下学期或大四开设。我校药理教研室选择在大四学生下临床实习之前开设临床药理学。
因为此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基础药理学和临床医学概论,具备了一定的药物和临床医学知识,能够把药物知识与医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运用,更好地学习、理解药物在临床的合理、安全使用,更重要的是对即将到来的实习起到一个很好的过渡作用。如通过对临床病例用药的讨论,学生提前熟悉了医嘱的书写和临床上常用药物的商品名,进入临床实习后能够很快适应实习工作。我校临床药理学共72学时,理论占42学时,实验占30学时,实验课的比重较大,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掌握。学生对此表示很满意。
临床药理学是一门边缘应用型学科,要求教师必须要有非常扎实的医学和药物学知识,还要熟悉临床上使用的药物。很多学校的临床药理学教师就是基础药理学教师,对临床上使用的药物不熟悉,存在着临床与教相学脱节现象。鉴于这种情况,我校药理教研室这几年引进了一些获得药理学硕士学位的临床医生组成临床药理学教学组,这些教师本科学的是临床医学,并从事过临床医疗工作,有着扎实的临床医学知识和一定的临床用药经验;通过三年的药理学硕士课程学习,其掌握了丰富的药物知识,能够很好地把医学与药物知识以及临床用药经验灵活地结合运用,并在教学中充分地发挥此特长。
三、以学生为主,开展研讨式教学,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既往的临床药理学教学大体上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它以在“封闭式”的课堂教学中获得间接经验为特点,课堂基本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处于消极接受的地位,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重视不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为此,我们在实验教学中积极推行研讨式教学。
研讨式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来获取知识、强化能力与提高素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它通过教师指导选题、学生独立探索、小组交流、班内讲评、总结提高5个环节,学生自主学习、共同讨论、各抒己见、互相激励,从而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种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而教师的指导则表现为示范性讲授,平时启发思维、答疑解难等。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述能力、研究与创新能力等。下面以病例用药讨论为例,讲述我们如何在临床药理实验教学中开展研讨式教学。
我们把每个实验分为两次课,每次课3学时,学生6人一组。要求学生提前预习病例,根据病例中提供的诊断和治疗计划原则,每组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共同探讨、制订一套药物治疗方案。要求收集好治疗方案中所用药物的类别,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用药注意事项等方面的资料。上第一次课时,每组派代表用多媒体课件的方式汇报本组的治疗方案及用药选择依据,全班学生讨论该组的用药方案是否合理,应如何改善该组治疗方案,教师在其中起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学生通过药物治疗方案的制订,加强了对理论课中所学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药物合用方面知识的理解、掌握,并大大开阔了视野,拓宽了知识面,短时间内接受了较多的信息,了解了新药的临床应用情况及同一种药物的不同商品名,尽快适应了当前临床用药,跨越了教科书上所讲述的药物与临床实际用药间的“鸿沟”,提高了尽快适应日新月异的临床用药变化的能力。治疗方案讨论后,教师再把临床医生的药物治疗方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后查阅临床医生所用药物的信息,评价临床医生的治疗方案和用药有无合理性。上第二次课时,同样每组派代表发言,就临床医生的治疗方案做出评价。通过对临床医生治疗方案和医嘱的学习、评价,学生提前熟悉了医嘱的书写,对以后作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患者治疗方案的制订、指导医务人员及患者合理用药是一个很好的训练,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临床用药问题的能力。
研讨式教学模式,强调了对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密切了师生间、学生间的关系,培养了学生人际交流和合作共事的能力;也突出了实用性很强临床药理学的特色。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本课程采用研讨式教学的满意度达到了100%。
2整合实验教学内容,注重新技术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
我们通过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分析和探索,整合了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避免了一些实验的重复设置。如有机物折光率的测定实验学生已经在物理实验中学习过,有机化学实验中不再单独设置,而是把折光率的测定与有机物的提取、合成实验整合在一起,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使学生对基本操作的运用范围有了全面的认识。同样,考虑到学生在中学阶段已经接触过诸如醛、酮、醇、羧酸等化合物性质的验证性实验,继续保留这些实验不仅重复,而且对学生技能的提高及能力的培养没有大的帮助,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而在教学安排中调整了验证性实验,并将验证性实验学时压缩为有机化学实验总学时的16.6%。事实证明,压缩上述实验为药学专业学生节约了时间,有利于学生将有限的学时用于强化操作技能、培养科研能力和拓展创新思维上。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及实验技术的应用上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我们针对药学专业的特点,突破实验内容的限制,在教学实践中增加了综合性实验及设计性实验的比例,使此两类实验占到有机化学实验总学时的44.5%。如将阿司匹林的合成、熔点的测定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3个不同类型的实验整合成一个综合性实验,要求学生在合成阿司匹林后,对阿司匹林进行熔点测定,在获得阿司匹林基本物理常数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阿司匹林进行色谱分析。通过上述实验的整合,不仅加强了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而且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探索,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热情,提高学生对有机化学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设计性实验针对药学专业学生未来的工作实践及继续深造的需要,结合本学科教师的科研内容,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如我们在教师科研的基础上为药学专业学生设置了大黄中蒽醌苷元的提取、分离和检验识别实验,学生在完成该实验的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文献资料的检索及分析,并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及实验结果的分析等。通过类似的设计性实验,培养了学生查阅文献的能力,使他们及时掌握了国内外相关专业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的意识明显增强,同时使学生对科学研究有了一个较完整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意识及科研能力,为其今后工作及继续深造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3实现有机化学实验的微型化、绿色化,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x做到实验的绝对绿色化,但我们积极探索对部分实验的改进,实现绿色化设计,尽量选择低毒或无毒试剂,删除对环境危害大的实验,选择对环境污染小、用药少的实验,尽可能将实验对环境的损害降至最低。如在教学中将原来水蒸气蒸馏实验“从烟丝中提取烟碱”改为“从橙皮中提取柠檬烯”,降低了实验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学生造成的伤害。同时,增加以天然无毒物质为原料的实验,如实验中设置了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绿色叶子中色素的分离等实验,做到从原料到产物都对环境无污染,达到了保护环境的目的。积极改进实验方法,尝试开展微型化实验。微型化实验起源于埃及学者E.C.Grey的《化学实验的微型方法》一书,1982年,美国Mayo和Pike等人在有机化学实验中采取主要试剂为mmol量级的微型制备实验,取得了成功,从而掀起了研究与应用微型化学实验的热潮,并受到环保界的大力赞扬。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在保证实验成功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实施微型化实验,不仅降低了实验中药品用量过多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而且帮助学生树立了药品定量的意识。此外,相对于常量实验,微型化实验对实验者基本操作、实验技巧及实验的准确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促使学生提高实验技能并在实验过程中形成认真细致的作风,同时培养了其缜密严谨的科学态度。在教学中将绿色化学的理念融于实践中,让学生树立起绿色环保意识。在有机化学实验中常常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废弃物,如不及时处理则会对环境造成极大污染,而且会淡化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养成不良的实验习惯。因此,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应把废弃物的回收处理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和科研任务来完成。如柱层析中的洗脱剂、合成实验中的副产品等都要进行回收或进行无害化处理后再进一步利用。应将实验中废弃物的处理作为考核项目,要求学生在预习时设计实验产生的废弃物的相关处理方法,并在实验中付诸实施。通过训练,使学生灵活应用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及实验技能,并养成了废弃物及时回收处理、循环使用的良好习惯,具备了从事绿色化学研究与开发的基本素质与能力。
二、实施自我主导的实验安排机制
对于刚接触药物化学的低年级本科生,实验经验很少,学生犹如一块未打磨的璞玉,需要教师给打好基础,规范操作,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药物化学实验课的学习,学生锻炼实践操作能力,了解仪器的使用和原理,把书本枯燥抽象的结构方程式、图像等具体化。让学生接受知识、对讲解内容能重复并验证规律,除了严格的评分机制,更需要有巧妙的实验安排。设计好实验,能激发出主动的学习兴趣。学生能转被动为主动,充分利用时间,合理安排实验过程,协同操作,在规定时间内优质高效地完成任务,这些将是实验课上培训的重点。实验课分为三大部分:第一,小组讨论总结上一个实验的问题;第二,学习本节实验内容;第三,进行实验。在小组讨论这第一环节,学生分组就上一节实验出现的问题给予讨论和解答,鼓励学生相互问答,对参加积极、回答精彩的学生给予表彰,同时就实验过程征求学生的改进意见。对于第二个环节,以往都是在黑板上写好实验内容,实验中的操作由教师现场演示,这种教学方式老化,有的学生不能看清教师操作。笔者采用了新的教学手段,结合现代化的设备,采用多媒体教学,对实验应用到的技术和仪器录制好音像视频,经过多次修正,保证视频中的操作标准、正确。组织学生观看视频,在预习的基础上,更近一步地学习到本节操作。实验中的理论、步骤则以幻灯片的形式向学生依次说明,然后再一次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自由讨论,提出可能会遇到问题,如何解决。这种讨论式教学让学生知道在实验课上他们是主角,老师只是指导,这样鼓励了学生的自主性,为以后工作中自我学习,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奠定基础。第三个环节实验操作。要求学生在完成实验的同时,充分利用时间,当堂完成其他事项:做好观察记录,对出现的问题总结出原因,完成实验报告。由于条件有限,实验安排多人一组,每个学生都得学会合作,配合完成实验,并保证完成自己的实验报告。实验中要求思路清晰,能够瞻前顾后。当代的工作性质要求学生有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然而多工种、多交叉是工作任务的特点,学生能多方面配合团体的工作是保证工作顺利进行的必备品质。学生在实验中总会遇到问题,教师要及时跟踪,就出现的问题说明原因,并鼓励学生采取方案去解决。学生的创造性不是指对实验的改变,更多的是指在实验中遇到问题如何通过自己的方式合理解决。对于学生在实验中的错误要及时纠正,这就需要教师对实验充分了解并能预见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学生易出错误的关键点注意监视学生的操作,并对学生好的实验操作给予鼓励。
三、确立合理的评分机制
建立一个合理的评分机制是促进学生认真对待实验、完成实验的根本动力。以往的实验评分只根据实验报告,而课后交实验报告常有抄袭现象,真正实验好坏无法区分,让学生丧失积极性。通过实验改革,评分包括预习报告(20%)、课前测验(10%)、小组讨论(10%)、实验中的组织情况和纪律卫生状况(20%)、实验结果(20%)、最后实验报告(20%)等多项评分标准。从预习到结束都受到评估。让动手能力强、准备充分的学生得到应有的奖励是公平公正的考核准则。
四、注重多媒体的运用
学生更替,教师也得与时俱进,教学形式需要跟得上现代科技的发展。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不断增多,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越来越受重视。教师能亲自制备多媒体视频课件,把实验操作、语言、文字、音乐等多方面都引入课堂,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在课堂上增加师生互动,避免填鸭式的教学,采用讨论教学法,使学生处于主动地位。
因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性质所决定,从提取分离到成分鉴定,周期较长,特别是实验中有些步骤重复性操作占用时间长,但又必须等待这一步骤完成后,才能进行下一步骤的操作,如从中药粉防己中提取防己碱、防己诺林碱、轮环藤酚碱,回流提取装置安装后,用EtOH回流提取2~3次,每次1~2h;又如从中药大黄中提取蒽醌苷元,先用20%H2SO4水解(大黄粉末)3~4h后,再用CHCl3连续回流提取3~4h[1],类似这样重复性操作时间较长而又是必须的实验步骤,学生要在实验室等待,存在着较大的时间浪费。
根据2007年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药剂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天然药物化学基础教学大纲”[2](以下简称《大纲》)中教学时间分配和实验项目与学时安排,按实验指导相应项目内容操作,时间是不够的(见表1,表2),而且有些重要实验项目或技能,《大纲》中没有安排或未包含(见表3)。中专学制短,课程设置较多,每门课程所必须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实需实验时间不可能全满足。《大纲》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具有规范、熟练的天然药物化学所必须的基本操作技能”,要达到《大纲》要求,就必须保证重要实验项目或技能的学习落实,这样,《大纲》的实验学时安排与要求就有矛盾了,怎样化解这个矛盾,本文作者在实验教学中,根据天然药物化学实验特点,以充分利用重复性实验操作时间为课题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到了一定的效果。
1方法
1.1预习实验内容
实验前,要求学生全面预习实验内容,弄清实验目的、原理和步骤,特别强调为什么这一步骤要这样做,还可用哪些方法能达到相同实验目的,通过预习和思考,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全面系统了解本次实验内容,以便在实验中合理分配和利用实验时间,避免或减少实验差错和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1.2利用课外时间
用相同的方法提取2~3次的实验步骤,由学生进行仪器安装并完成第一次实验操作,以后各次的重复性操作步骤或不同实验项目的重复性操作技能,由实验指导老师完成或派同学轮流利用课外时间完成。
1.3两个班级套作
如有两个相同专业的班级,对方法步骤相同而需反复多次操作的实验,可由两个班级分别完成,如提取两次时,第1个班级进行第1次提取实验操作,下一步骤实验产物由实验指导老师提供;第2个班级进行第2次提取实验操作,合并第一个班级第一次提取的实验产物,进行下一步骤的实验。
1.4穿插理论教学
对于单次时间较长的实验操作步骤,如上述大黄蒽醌苷的水解和蒽醌苷元的提取等,由学生安装仪器,操作0.5~1h,余下重复性操作除参照“1.2”方法完成外,还可将各类型成分的提取、分离、检识和实例的理论教学,选择性地在实验室利用这些等待时间较长的间隙进行。
1.5时间套用安排
任课教师和实验指导老师,注意对每一个实验项目各技能步骤作好时间上的套用安排,如利用回收溶剂时的等待时间铺制薄层色谱硬板或配制试剂,利用薄层(纸)色谱展开或柱色谱洗脱的等待时间作化学检识反应等。
1.6开展问题讨论
不易套用安排的实验等待时间,由任课老师或实验指导老师出一些有关实验方面的讨论题目,也可以以学生的实验结果或实验中的错误操作步骤为题,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查找问题,展开讨论,如用20%H2SO4加热水解芸香苷时,为什么会出现浑浊澄清浑浊或沉淀现象?为什么有的实验组产率高,有的实验组产率低?薄层色谱时,容器空间饱和后,将容器盖子打开来调整薄板位置,没有重新饱和而直接展开,对色谱结果有什么影响?讨论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进行。
1.7填写实验报告
还可利用这些空闲时间填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要求书写规范,体会与讨论部分针对实验中出现的不同现象、失败结果、成功的经验或存在问题等提出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2结果
《大纲》中安排的实验项目学时与实际需要学时相差近68%,而改革后所用学时不到《大纲》中安排时间的82%,是实际需要时间的47%(见表1)。表1《大纲》实验项目时间安排与实际需用时间(略)
黄酮类化合物(槐花中芸香苷的提取、分离与检识)6126萜类和挥发油(八角茴香油的提取与检识)262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研究(预试验)462合计223818
1.《大纲》中综合操作练习内容记载不明确;
2.黄柏中小檗碱的提取按渗漉法需用操作时间计算
《大纲》中已安排或包含的单次重要实验技能,改革后所用学时只需所需时间的61%(见表2)。
《大纲》中未安排或未包含的单次重要实验技能,改革后所用学时只需所需时间的50%(见表3)。
改革后,重要实验技能项目单次用时共22学时(见表2~3)。
3讨论
天然药物化学新《大纲》安排教学总学时为72学时,其中实验22学时,约占总学时的30%;2001年《大纲》安排教学总学时为76学时,其中实验26学时,约占总学时的34%[3];1994年《大纲》安排教学总学时为114学时,其中实验48学时,约占总学时的42%[4]。根据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性质与特点,实验最好占总学时的40%左右,1994年《大纲》安排的实验学时比例较恰当,新《大纲》实验学时比例偏低,改革后重要实验技能项目单次用时共22学时(见表2,表3),加上不同实验项目所必须的相同操作技能,共需30学时左右,若适当增加实验学时,再如上述诸法进行实验安排,主要实验项目和技能是可以完成的,因有些理论课可在实验室利用实验等待时间讲授,故不影响理论课时。表2《大纲》中有安排或包含的重要实验技能项目单次所需时间(略)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重要基本操作技能较多(见表2,表3),中药中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检识是选择性地应用这些操作技能完成的,《大纲》中有些重要操作技能在所安排的实验项目中没有包含(见表2),因此,老师在实验项目安排和实验方法设计时应注意这些重要操作技能安排。表3《大纲》中未安排或未包含的重要实验技能项目单次所需时间(略)
所需学时合计不包括不同实验项目中相同技能步骤所需时间(未重复计学时)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不仅周期长,而且溶剂用量大,如果是重复性的操作步骤,按上述班级套用安排或由实验指导老师提供下一步骤实验产品,还可节约一定量的溶剂。
4小结
通过对天然药物化学实验的改革表明,必须的重复性操作步骤,学生在实验室等待浪费的较长时间,可通过多种途经得到充分利用。
天然药物化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实践性很强,其操作技能还将要为后期多学科实验和专业岗位工作奠基。新《大纲》计划总学时大幅下调,实验学时也权重不够,因此,任课教师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对实验项目进行适当调整和巧安排,再按上述改革方法运作,天然药物化学主要实验项目和重要实验技能是能够完成的。
【参考文献】
[1]王宁.天然药物化学(第1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49.
1.2自主设计型实验自主设计型实验是教师结合现有的条件,提出若干实验题目供学生选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自己动手查阅有关文献资料,设计出可行的实验方案(列出所需药品、试剂和仪器,处方设计及工艺筛选,质量检查项目等)并加以实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操作以及如何解决所碰到的问题,并在实验完成后,组织学生对所获取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及时写出实验报告。设计性实验的开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方案的设计要求学生自己去查阅文献,思考并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从记忆型、模仿型向思考型、创新型转变,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参与获取知识,把所学的知识和实践充分联系起来,并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中得到锻炼。同时,通过实验设计和总结讨论的进行,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更利于其朝向全面复合型人才发展。另一方面,设计性实验的开展,需要教师查阅相关的资料,理清教学思路,有利于教师实验课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从而有利于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水平的提高[7]。
2注重实验基本操作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2.1强化基本操作熟练地掌握基本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础。药剂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包括称量、粉碎、过筛、混合、制粒、压片、干燥、熔封等单元操作,每项药剂学实验都是这些单元操作中某几项的有序组合。由于学生在接触一门新的课程时,往往具有较浓厚的兴趣,并且可塑性也较强,因此要加强引导。根据药剂学工作中的操作要求,对于涉及的所有基本操作制定相应的标准操作规程,小到天平的使用,大到各种仪器的操作,以此来规范学生的操作,避免错误操作先入为主[8]。同时,在每次实验中,对于每位学生的操作进行巡视,及时纠正不规范操作以及不良的实验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
2.2培养质量意识药品是特殊的商品,药品的质量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在培养学生基本操作的同时,对学生实验所得的制剂产品进行现场评析,与学生共同分析成败的原因和解决办法,以此强化学生的质量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专业素养。
3应用多媒体于实验教学
在实验过程中,由于有些实验装置和现象比较复杂,单靠老师的讲解和示范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由于实验学时及设备的限制,很多制剂技术及剂型不能在实验课中体现,因此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实验教学中适当地引入实验视频教学,既能把教师从大量的讲解、板书和示教中解脱出来,在有限的课时条件下扩大教学容量,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9];同时也能够将单一、静态、平面的教学转变为多样、动态、立体化的教学,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最终提高实验教学的教学效果。
4重视实验后的小结
由于传统填鸭式教学的长期深入,造成部分学生自学能力较差,他们在实验中只是按照实验讲义的操作步骤,依葫芦画瓢地完成实验,但是对于实验中的一些细节以及某些做法的原理却是不求甚解。因此,为强化学生对于实验内容的认识,使实验教学真正地与理论教学相互融合,在每次实验完成后,针对一些重要的操作细节以及出现的异常现象等,组织学生运用所学过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的融会贯通。
5改革考核形式,以综合评价模式评定学生
实验考核是实验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10]。良好的实验考核体系应该能够很好地反映学生的能力。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考核主要以实验报告为主,根据学生报告的书写情况给出成绩,这就造成报告与课堂表现脱节,不能很好的反映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甚至于有些学生课堂偷懒,实验可能并不成功,但为了得到高分,抄袭他人的实验数据,抄袭报告,最终也能得到较高的成绩。因而不能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开设实验课程的目的和指导思想相违背。为此,我们采用综合评价的模式,结合学生出勤、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等方面,给出学生中肯的实验成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敦促了学生的学习态度。
开放式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效果
2.实验室管理体制
药学综合实验室自成立以来,先后制定了实验室管理条例、学生实验守则及实验室开放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2.1做好仪器设备的规范化管理,建立相应的物资设备档案,包括仪器设备的信息、配件及耗材情况登记。做好各项运行档案的记载,特别对大型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包括使用时间、使用人、使用时的运转情况、使用效果等进行登记。对仪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及重点注意事项简易化,并在醒目位置张贴。
2.2合理配备实验技术人员,提高实验教学人员的业务水平与职业技能。要求实验技术人员熟练掌握所管仪器设备的各种使用方法、操作技能及日常维护技能。同时,实验技术人员应不断学习有关理论知识,更新实验知识,特别是药学综合课程的学习,掌握涉及课程的理论知识,到其他高校先进实验室进行参观学习,开阔眼界,更有效地为教学服务。
2.3为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率,对药学综合实验室实现网络化管理。对实验室的基本信息、功能等实现网上查询、网上预约开放。
2.4建立健全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并上墙,包括学生进入实验室的行为规范,实验室的安全与环境管理规范,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及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等。
3.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
3.1改革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药学综合实验室成立后,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编写药学综合实验的指导大纲,提出几种药物由合成到制剂分析的一系列实验指导,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觉性,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学生自行查找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在设计和实验过程中掌握较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帮助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和科研水平。
3.2建立包含多学科的综合实验体系。根据教学计划与课程大纲,重组实验教学内容,分别包含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理学、药剂学及药代动力学实验等课程,完成从原料到成品药的全过程学习。另外,学生通过对各种制剂制备、质量分析、药物在体内的代谢等实验,掌握药物制备、质量控制、药效学和药物安全性评价等基本方法和技术,从而学习如何获取安全有效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