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艺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0 16:25:4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石雕艺术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石雕艺术论文

篇1

雕像的抽象表现形式是写实表现形式的基础,写实雕像表现手法来源于抽象雕塑的启发,承载了抽象雕塑的天然美感,并深度刻画出具体的形象,更容易被人们所理解和接受,但随着世界文化交流以及新晋美学思想的影响,现阶段城市雕塑的发展趋势更偏向于抽象化。根据以上分析具体概述抽象雕塑与写实雕塑:

1.抽象雕塑,抽象雕塑的表现手法剔除了对细节部分的深入刻画,保留了雕刻的原始美感,留给观者更多想象空间,思考象征意义。

2.写实雕塑,写实雕塑在抽象雕塑的基础之上,对所表达的对象深度刻画,主要表达客观事实。在写实雕塑方面,古罗马人一直是先驱,正因为古罗马人的精益求精,才能将丰富的古代艺术文明流传至今,为后世艺术追求者奠定了基础。

(二)依附雕塑与独立雕塑

依附雕塑即雕塑体或雕塑空间,围绕或者依附与其他空间而存在,一方面为主体物增加趣味性,另一方面凸显出雕塑物自身的特点,主体物和雕塑物相互衬托,成为这一空间内的标志。最具代表性的,要数哥特建筑上的依附雕塑,每一个人物刻画的细致传神,不仅展现出工匠的精湛技艺,更美化了建筑体使之更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独立雕塑是指在独立空间中,通过艺术手法而展现出来的雕刻艺术,独立雕塑的创作一般不受周围环境影响,但要结合特定环境的事物背景拟定创作方向。例如,湖南长沙的雕像,是目前为止最大的雕像,全身高32米、长83米、宽41米,充分表达出的伟岸形象。

二、城市雕塑与环境的关系

城市雕塑属于城市的公共设施建设,集中表现了城市的文化风貌和人文特点,因此,城市雕塑必学结合当地文化背景,以及城市地域特点而设,成为当地的文化名片。具体来说城市雕塑与环境有以下几点关系:

1.在城市空间中设立雕塑作品,起到了为该环境画龙点睛,为环境增添趣味性的作用,是环境与雕塑相互融合的自然空间。

2.城市地域环境和人文环境,为雕塑的主题设定和创作奠定了基础和导向,城市雕塑反映了当地民众的集体诉求和精神状态。因此,环境和城市雕塑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城市雕塑的创作不可能脱离环境而建,环境也缺少不了城市雕塑的美化和象征作用。

篇2

中国传统木雕艺术根据历史记载已经有超过七千年的历史,在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遗址中发现木雕鱼是其最好的证明。此外,木雕顾名思义就是利用木质材料进行各种工艺艺术品的雕刻。常用作木雕艺术雕刻的木材主要有:樟木、黄杨木、红木、梨木、柏木等。我国传统的木雕雕刻是以木料的天然特点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寻求木料的内在表现力。我国传统的木雕艺术从古至今一直以道家所提出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设计理念为原则。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与发展我国已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木雕文化艺术。我国的传统木雕艺术经历了一个产生、兴起、成熟的过程,木雕艺术的起源是在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奴隶社会是木雕艺术的兴起,在这一时期由最初的单一线条发展为曲型线条,人们对美的追求不断加深。封建社会时期是木雕艺术的成熟期,在这一时期,木雕艺术的设计内容更为丰富、设计更娴熟,在室内装饰的图案也更加新颖。由于自然地理环境、人文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之间的差别,导致了中国传统木雕艺术在历史的变革中产生了不一样的风格与流派,每个流派都呈现出地域风格与特征。其中主要的木雕流派有:东阳木雕、潮州木雕、徽州木雕、福州木雕(龙眼木雕)、黄杨木雕、宁波朱金木雕、剑川白族木雕等。

2.室内装饰设计

室内装饰设计也称作为室内装潢设计,由是为了达到人们的精神文化审美需求,考虑技术和材料之间的合理性、空间结构与色调之间的协调而进行的艺术装修。例如,对室内空间的结构、造型、色调、光影的装饰以及一些陈设物品的设置。室内装饰设计可以分为民用住宅装饰设计和公共建筑室内装饰设计两大类别。民用住宅装饰设计就是指人们的家庭生活场所,除此之外其他的室内空间装饰均属于公共建筑室内装饰设计。如饭店、展厅、商场、影剧院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室内装饰设计其实就是一门研究室内空间六个面的创造学问。结合科技、艺术、审美等各方面的因素,设计出既满足基本功能又满足人们审美需要的室内环境设计,从而达到物质、精神、文化三方面的统一协调,使人与室内空间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中国传统木雕艺术在室内设计中的特征及价值

木雕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典型符合,也是室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我以《松鼠吃葡萄》这个木雕艺术为例 来阐述中国传统木雕艺术在室内设计中的特征及价值。

1.室内装饰设计回归自然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物质生活已基本得到满足,进而开始追求精神文化层面上的品质需求。人们向往自然,追求“绿色”理念。在现代化的社会之中,将中国传统木雕艺术引入室内设计之中,不但可以将“绿色”理念真正的落实于人们的起居生活之中满足人们精神文化上的需求,而且还可以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松鼠吃葡萄》所用的原材料为原木来源于大自然,符合环保、原生态的理念。

2.室内装饰设计整体艺术化

木雕艺术具有浓厚的装饰意味,木雕自身的精细与美感在光、影、色、形的交替呼应下使整个室内空间充满艺术气息。《松鼠吃葡萄》在手工艺人的雕刻下,将松鼠的形、姿态,葡萄藤的肌理、质感、纹路都逼真的展现营造出整一件艺术品的艺术气息。

3.室内装饰设计彰显人性化

通过木雕艺术的不同艺术表现手法可以反映不同群体的意识、不同文化层次的审美标准、不同年龄阶段的思维方式。《松鼠吃葡萄》这件木雕艺术不仅无化学污染而且还有益于修身养性,让人的心灵得到进一步的净化。不同于其他形式的艺术品对人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潜在威胁。因此中国传统木雕艺术与室内装饰设计的结合强调了“人”这一主题,强化了“设计为人服务”这一理念。

4.视觉审美价值

木雕艺术在室内装饰设计中应用非常广泛,不仅可以用于天花设计、隔断设计、家具设计等,而且还可以用于室内工艺品的设计。试想一下,将中国传统木雕艺术应用于天花、隔断、家具、工艺品这类物体上,不仅增加了这类物体的立体效果,也丰富了审美价值。《松鼠吃葡萄》艺术品在表现葡萄藤的线条、形状和松鼠的稳重而又轻巧、速度与节奏上都符合形式美法则的运用。另外木雕艺术自身体现的就是一种美感,反映了人们的审美观念,具有极高审美价值。无论远观还是近看都无法掩饰木雕艺术的美感。

5.祈福价值

古往今来,人们通常将具有一定作用的或者自己喜欢的动物、景物采用木雕的方式将其刻录在建筑物或者家具上,体现了人们希望通过一种手段将自己喜欢的东西保留下来,突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如《松鼠吃葡萄》这件木雕艺术品,成串的葡萄有“多”的含义且果实堆叠繁密,寓意着五谷大获丰收和富贵。鼠在十二时辰中为子,喻“子”之意,而葡萄松鼠的组合有“多子多福”“子孙万代”的吉祥祈愿,更诠释了木雕的祈福价值。又如人们喜欢将寿星这一形象采用木雕的方式展示出来,其表示的是长寿的寓意。

6.文化价值

木雕是美的体现,作为中国的传统艺术,它蕴含了广泛的历史文化内容,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记录了历史的沧桑,集文学之美与艺术之美于一身,体现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价值体系。《松鼠吃葡萄》是明清时期一大题材。从自身作品内容来说,他没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信息,但从材料上说它具有丰富历史文化价值和文学价值。

篇3

传统木雕作为一种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蕴含了许多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应用于室内设计方面主要是门窗雕花,小饰文玩一类。古时木雕作为室内设计的一种,常用于表现吉祥如意,希望审美美好的祝福方面。时至今日,传统木雕已经成为中国室内设计的特色,蕴含了中华民族的特色,成为一种设计类型。近年来,随着西方室内装饰的观念逐渐扩散,很多人受到影响,认为木雕艺术已经不适合现代的室内设计,其繁琐的工艺和复杂的种类很难融入到快节奏的现代工作中。但是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除了物质需求,更多的追求精神上慰藉,慢慢开始享受艺术生活。在室内装饰中,木雕艺术作为一种延绵至今的传统工艺,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更加受到人们的青睐。

二、传统木雕艺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1、墙面背景

室内设计中,墙面装饰是一大类,往往能够体现室内设计的风格。在明清时期达到顶峰,包括墙上布景,门窗雕花等,重在增添环境空间的视觉效应。无论是现代简练,古典繁复,还是传统书香,乡村质朴,木雕都能作为合适的选择烘托出整体的风格,凸显和强调室内环境的风格特色[1]。若是重在磅礴大气的公司大厅,则会使用恢宏大气的木雕花板。根据公司的风格偏向,可在木雕上雕刻特定的艺术文字,也可描绘历史典故或者花鸟人神。烘托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气势。若是在居民小家,则可在门窗上镂空设计一定的木雕花纹,温馨典雅,既有小家的团圆,又能体现主人的审美品位。

2、木雕小品

木雕小品原指民间收藏的一些木雕制成的文房用具和案头工艺,多是装饰之用。现代室内设计中,木雕小品也包括边角细致之处的微设计。在完成室内设计的大方向设计后,设计的风格已经确定,这时候,大型的墙面设计已经完成。但是,仅靠墙面和门窗,只是顶起了风格的架子,尚需添加细微的装饰,丰富室内装饰。现代室内相比古时,多了许多细小的设计,例如墙上的挂钉,电线插座,照明灯饰。木雕的小饰具有小品可放在手上把玩的特色,也具备了相当的实用性。例如现代的灯饰大多是在房顶上,灯管光秃秃非常影响室内设计的整体风格,可根据室内设计的风格,在灯饰周围安装木雕,绘制和室内风格相同的图案,让现代的灯具恰如其分地融入古风的木雕中。

3、木雕家具

木雕家具,又是室内设计中木雕艺术的一大表现领域。在家具上,木雕艺术具备非常广泛的应用范围,从大型的床具橱柜,到小件的茶杯厨具,木雕工艺都能显示出细节的美丽。在大件的家具上,木床雕花一直是重中之重,即使不是以木雕艺术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室内设计,在床具上也会应用木雕作为装饰,可见木雕在床具方面的重要性。中国自古重视小家的和谐,所以床具上的木雕通常雕刻具有合家意味的福寿图案,或者鸳鸯双蝶之类祝福夫妻和睦的图案。小件家具上,室内设计通常重视桌椅一块。以桌子为中心,数把椅子或者现代的沙发,在贴合整体风格之后,又自成一块体系。桌椅根据用途也会有不同的木雕工艺,或大气,或温馨,都可以搭配。

三、传统木雕艺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1、浑然一体,变化多端

室内设计中,风格的整体统一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整体性才能够凸显个性的风格,才能让人一眼看上去就能明白想要表达的意思。室内设计中无论是大件的装饰还是小件的小品,都要为整体的风格服务[3]。在木雕工艺上,就不仅仅是图案的统一,还要注意色彩明暗的变化,在整体上面能够浑然一体。除了整体,也要富有变化,不然就是死板的一块平面图案,室内设计也需要重视实体出来后视觉上从任何角度都能成为风格一致。这就是在整体风格下的区别,可以在色彩,构成,图案上分成几块小区。例如从红到橙到黄的颜色过渡,搭配家具的图案,达到烘托出整体的效果。

2、融入现代元素,满足多元需求

因为现代社会的变化较快,室内设计也要满足现代生活中的多元化需求,所以在应用木雕作为室内设计的元素时,需要注意和环境结合,不能让木雕成为华而不实的装饰[4]。偏向于简洁的办公室环境中,就要选用色彩单纯,图案简单时尚的木雕作为装饰。照顾到办公室环境的实用性较强,可删减一些装饰性的木雕,多以边角浮雕为主,既能显示房间的风格,也不妨碍使用。

3、调整结构,适应空间需求

篇4

(一)整体造型中追求气韵生动的象征性和意象性的审美特点追求气韵生动的象征性、意象性是构成非写实性具象表达的主要形式,同时也是传统雕塑艺术中审美精神的主要追求。象征性的表达是艺术表现形式及目的,这时期人们更多利用雕塑的形式来传达对死者的告慰之情和对神灵信念的理解,同时又通过这种方式自然而然地表现出审美的情感,雕塑造型中充满了强烈的运动感和内在的力量感。从兵马俑到陵墓石刻,所有的造型艺术都以象征性入手,追求大气沉雄的意象表达,以其重复的美学特征来象征气吞万里的气象,以期达到镜像现实生活的特点,以圆雕和浮雕及线刻相结合的处理手法来表达汉代所特有的非写实性表达的意象美学。

(二)“随遇而安”的整体具象而局部写实的特点整体具象而局部写实是从两汉时期开始延续下来的一种传统的表现形式,这种形式源于雕塑的象征性,作品往往流露出一种强烈的“点到为止”“随遇而安”的特点,对细节的变化不做过多的考究,有很强的随意性,后人往往又觉得这是一种情趣。整体的具象往往根据需要而任意选择表现形式,如汉阳陵兵马俑以及杨家湾兵马俑的共同特点就是人物的头部高度写实而身体只是做了简单的结构处理,对结构和解剖不做细致的描绘,把细腻性和写实性用绘画的特点来代替。虽然能从单个俑的造型中分辨出人物的形象特征,但是这种特征只是对人物形体的概括,同真正的解剖结构相差太远;虽然整体上符合比例,但也只是符合视觉上的比例,绝非是按照人的真正比例和结构,同写实有很大差距。这种形象是轮廓式的“像”,而绝非写实风格体系中生理解剖的“像”,是象征性的、意象的表现,并非是真正写实性的。

(三)“做人不如做动物”形体之上的差异性在雕塑造型中对人和动物的形体处理,对人物的表现远远落后于对动物的表现,流露出在形体之上自我矛盾的差异性。无论石刻还是各种俑的造型,先民们对动物的塑造投入了更多的热情,使动物的表现更加生动形象,这一点和长期以来人们对于生活的观察和理解有很大的关系,同时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的一种表达。而相对于动物的塑造,人物雕塑显得粗糙而缺乏生动性,流露出人们对自我的认识缺乏一种严谨的态度,表现出艺术对人体的自我封闭的状态与心理。如杨家湾兵马俑中的人物造型,只是通过模拟对象来象征现实生活,尽管为了避免雷同对人物形象做了区别性的刻画,但这些都只是表面上的刻画,对于结构的组成、形体的组合与穿插并没有进行过多的塑造,但是同一坑中的马俑却不同,进行了形体与结构的处理,加进去制作者对马的理解和思考,形体上方圆并用,运用“弧线”和“S”形线来强调动感,更好地解决了形体的穿插关系,并且在对解剖和结构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了概括,减少不必要的光影效果对整体影像的分割,使单个形体塑造充满着浑厚的感觉,动静结合,整体上达到一种气势上的追求。兵马俑的这种处理手法迅速扩展到所有动物造型的身上,造型的形体感越发强烈,语言上进行绘塑结合,线与雕刻相结合,并且这种形式与语言也在地上石刻的造型上运用,逐渐成熟,最终形成传统石刻的非写实性的表现语言。

(四)“做人重面子”及“察颜观色”的特点“重面子”是指在整个人物雕塑的塑造上往往只注重面部的刻画;而“察颜观色”是指用绘画的特性来弥补雕塑的不足,尤其是对色彩的需要。从写实的风格来看,雕塑的写实性在某种程度上被色彩代替,与其说雕塑和现实之间的“像”,倒不如说是绘画色彩和对象的接近,是色彩的写实。“重面子”而轻身体,在脸的表现上比较细腻,往往不重视身体的表现,完全是为了需要才象征性地处理一下,对解剖和结构不做深刻的处理,只是表现出轮廓影像中的基本结构和比例关系,追求整体气势而突出个性特点,如西汉杨家湾兵马俑中将军俑的表现手法就是如此,微微隆起的“将军肚”配以略显盛气张扬的面部表情,腹部与面部相比较,腹部往往是象征性地传达其存在的观念,而面部的表现反倒显得谨慎,在处理上通常略为细致写实,发型、胡须和其他形象特征都表现得非常细致,配以接近客观真实对象的彩绘,为制作兵马俑的再现现实目的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形成了两汉时期特有的风格。

(五)现实性与单一性的对象表达表现的对象有着强烈现实性,缺乏丰富多彩的表现内容,既没有出现神像也没有出现希腊式的人体,目的极其单纯,就是镜像生活。虽然其中也有一些神话题材及通俗信仰的题材,墓葬雕塑几乎完全是对现实生活的镜像,所有的雕塑没有出现对神像的崇拜,也没有出现对人体的描写,这也是非写实性表达中非常明显的特征,从某种角度上显露出对神的敬畏和无知及对人自身的认识缺少一种自信的精神。尽管墓葬总体上的设计意图是为了满足先民们的通俗信仰,雕塑与壁画等充满着神话迷离的色彩,表达了先民们幻想着死者在另一个镜像的世界中得到永生的观念,但是在雕塑的造型中始终没有出现对于各种神像的表现,而把对神的理解与表达交给了两汉时期的文学和绘画,神性的表达只是斑驳的几点,并不是雕塑艺术的主要任务,反映生活镜像现实才是终极目的没,因此对物质上的满足最终成了最急切的表现形式。

二、形成非写实性表达的主要原因

中国古代雕塑的发展到两汉时期形成了非写实性表达的形式和语言,这有着深层次的原因。从历史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条件来看,两汉时期尚不具备走向写实的条件,因为写实雕塑的产生是需要哲学观念、意识形态及社会文化等各种条件的长期积累而产生的,这种非写实性的表达是复杂的社会哲学对审美取向的制约,以及人们生活中自我约束、自我表达的一种结果。往往有何种社会意识形态就会产生何种艺术形态。非写实性的表达是复杂的社会哲学及人们自我约束、自我表达的一种结果。

首先,秦汉时期哲学观念对雕塑非写实性表达产生了重要影响。雕塑存在的目的不是为了美的需求或者为了人们欣赏。出现雕塑造型艺术往往不是单纯为了创作而产生的作品,而是以功能性为目的,满足通俗信仰上的需要。包括各种明器或者陪葬器在内的雕塑造型艺术品,单纯为了观赏性的作品几乎就不存在,因此好看与否已经不是主要的,而是附加到其制作过程中去的次要的意义。雕塑的制作完全是按照墓葬的礼仪观念和阴阳观念来进行,包括造型和着色。“在汉代社会的通俗信仰,包括阴阳五行观念、神仙方术、谶纬观念。在汉人日常生活领域所有方面,这些因素以其潜在的力量,规范和调节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对汉人的造型活动和审美观念也具有深刻的导向、规范和调节的促成作用,它直接影响了汉代造型艺术的面貌。”因此,在这一过程中直接放弃了纯粹的美的形式,连绘色也并非是因为美,而是各种礼仪及通俗信仰的需要,长此以往,在功能信仰的观念上慢慢揉进了一些审美的单纯性,在制作过程中制作者开始讲究造型的生动性和视觉美感,逐渐形成了一种非写实性的表现语言。其次,整个社会审美取向对雕塑造型艺术的引导和制约,使雕塑的制作从一开始就用中国绘画中的随意性代替了解剖学的严谨性,追求绘画中的审美气质而放弃了一些解剖学中的几何、数学、对称等审美原则。

再次,社会发展的现状对其审美的制约。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农耕社会,日常生活中关注最多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表达最多的是对自然生活的理解和愿望,而缺少对人自身的肯定。人们在审美表达时总是去和自身的现状相吻合,总是和自身所受的某种情形相背离,表达自己对不能达到的某种目的的向往,表达自己的理想,这种愿望在艺术作品上往往显露无遗。最后,人不能充分认识自我,缺少自信与激情。对于艺术创作而言,两汉时期雕塑的创作缺少一个出现人体艺术所需要的特有的环境和开放的气氛,这个条件虽然并非是主要的,但却是不能忽视的。伦理道德观往往是艺术家的枷锁,艺术作品往往只能表现一些没有地位的和远远不可能触及安全的角色,如乐舞俑、奴隶,以及一些动物等,虽然是人物但绝非是人体形式的人物,都是以着装等形式出现的。通俗信仰和禁欲主义导致汉代雕塑缺少人体表现形式。因此也就造就了先民们对动物的生动表现。无论从空间形体还是从人性伦理上,对动物的表现远远要比对人的表现要轻松许多。而对动物的表达永远都是自由的,因此,两汉时期雕塑艺术中的动物造型生动而充满活力。

篇5

近几年,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本科生就业不如高职生,高职生就业不如中职生。的确,据统计,近几年我国大学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始终在75%左右徘徊,而中等职业学校(含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早已突破95%。中职学校针对企业生产一线培养的有技能“蓝领”成为就业新宠。有些学校的毕业生供不应求。与大学生“就业难”截然相反,中职生就业出现了越来越吃香的趋势。

在中职学生中有这样一群特殊群体――艺术类中职学校学生。他们在外在容貌、气质形象上普遍优于同龄人,具有艺术特长。他们既有情感丰富、思想活跃、个性张扬等优点,也有控制力差、遇事不冷静、容易冲动等不足。他们喜欢自己的专业,有一技之长,但也有文化课基础薄弱的缺陷。笔者对所在的学校服装展示与礼仪专业的应届毕业学生连续几年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发现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心理问题。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如何引导学生排除不良心理干扰,促进学生充分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艺术类中职学校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表现

(一)自负心理

有些毕业生自恃自己所具有的艺术特长、专业优势或者外在容貌的优势,过高地估计自己,定位过高,在心理上产生了高人一等的自负心理。“你毕业后,所期望的月薪是多少?”笔者曾对我校2011届的毕业深进行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79.4%的学生生希望自己的月薪在4000元以上。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白皮书》显示,2011年广东省本科生的实际薪酬主要集中在2000-2500元/月范围内,可见毕业生的期望值显然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从对薪酬的期望值过高,看出毕业生过高地估计了自己。心理准备不足,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的学生,在现实面前就会因过高地估计自己而找不到合适的位置。过高估计自己的结果导致在现实受挫后超出个产生失落感和悲观心理。

(二)自卑心理

自卑是艺术类中职学校学生较为常见的人格缺陷,也是一种心理障碍。在就业中的表现是对自己缺乏客观的评价,同时对职业缺乏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自卑的学生不敢正视现实,对自己的长处估计不够,怀疑自己的能力,不善于发现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在对自己的抱怨、贬低中失去了求职的勇气,丧失就业机会。具体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有的毕业生则因为在校表现平平,专业成绩和各方面能力都不近人意,在面试时没有竞争实力;有的是因为容貌和身高的略逊于其他同同学而内心自觉低人一等;有的是因为没有良好的家庭社会背景,而有些学生并不及自己,但他有良好的家庭资源,不用努力就可以拥有一份满意的工作,一比较,觉得自己很自卑。甚至有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在首次面试遇到挫折时,就心灰意冷、垂头丧气。

(三)功利心理

择业功利心理,是指从择业的趋利避害出发,片面扩大自我利益的追求而缺乏对就业环境的客观评价。艺术类中职学校学生是特殊的青年群体,他们在就业的敏感性上强于一般的群体,这是因为,他们大多自小受过相关艺术教育,且在中职教育阶段学费较高,付出的前期成本较高,他们以及他们的家长都想得到回报。根据笔者连续几年对我校服装展示与礼仪专业的毕业的调查显示,有26.4%的学生希望自己成为名模、明星,对自己的社会角色的定位为社会精英。

择业功利心理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和要求专业对口等个人功利取向方面。尤其是在就业地区的选择方面,艺术类中职学校学生普遍存在“重东部,轻西部”、“重大城市,轻中小城市”的想法,有80%左右的应届毕业生希望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大城市工作。

(四)一步到位心理

一些艺术类中职学校学生在就业时的择业心理就是想一步到位,追求工作的安稳、清闲、福利待遇好等等,不愿意选择有风险、有挑战性的职业,更不敢去自己创业。这表现在学校毕业洽谈会上,机场、银行、大型国有企业等用人单位门庭若市。即使选择其他企业也首先以企业的归属和大小而论,似乎不太在意对企业的发展前景的分析。毕业生除了有不愿意降低自己的就业期望值这一心理之外,还有当工作不如自己意愿时,不是想到去努力适应,而是通过跳槽或继续求学等方式来摆脱原有的环境的想法。一步到位的心理说到底还是怕苦,怕不稳定。他们没有考虑到现今的工作哪有什么永远稳定的。不迎接挑战,不努力学习,就要被淘汰。

(五)盲从心理

盲从心理是指在求职择业时因为“跟着感觉走”而盲目从众。有一部分毕业生,自己没有主张,看到同学去哪里面试,就去哪里面试,听到同学们说哪家单位好就“一窝峰”式地涌向某一单位,在择业时完全受父母或家人的影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毫无目的的考各种各样的证书书;二是在选择单位方面,是人云亦云,一家又一家的去面试,最后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到什么单位就业。三是,有些同学听说参加艺术类高考,读大学更好,就准备考试,但又看到同学们每天在忙着面试,又想就业,举棋不定。择业盲从心理主要是由于缺乏择业主动性,缺乏对现实就业市场和政策的充分了解,缺乏对就业信息的主动收集与分析判断,对自己的职业目标、需要、价值观以及自身特点等没有明确认识而造成的。

(六)过度悲观心理

由于艺术类中职学校学生毕业后专业对口的比例较低,尤其是服装展示与礼仪专业的毕业生“舞台艺术生命”比较短暂。一些毕业生对自己的前途也产生了悲观心理,特别是在该专业的男生由于市场对男模需求较女模低,中职毕业的男模在年龄段上不占优势(男模的黄金年龄在25岁以后),且由于学历底竞争力不强,在就业中处于弱势群体,他们的心理压力更大,容易产生悲观心理,甚至有的学生认为:毕业就是失业。

(七)嫉妒心理

嫉妒心理是艺术类中职学生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心理状态。嫉妒心理的主要特征是把别人的优越之处视为对自己的不利和威胁,因而感到心理不平衡,甚至是恐惧和愤怒,于是借贬低、诽谤以致报复的手段,来求得心理上的补偿以摆脱恐惧和愤怒的困扰。主要表现有:有时会出现个别的毕业生嫉妒已有单位的同学或即将签约的同学,轻者恶语伤人,重者落井下石;一些毕业生看到一些好的招聘信息广告就赶快撕掉,让就业信息自己独享,其嫉妒心理已经影响到个人的品质问题;有些毕业生甚至采取背后拆台等手段。嫉妒的后果是严重伤害同学间感情,使同学关系恶化,阻碍同学择业。嫉妒还会使人心涣散、人际关系冷漠,这又更加重本人的内心痛苦和烦恼,以至影响自身的发展和求职的顺利进行。

(八)依赖心理

依赖心理在求职择业中具体表现为在就业中表现被动,依赖他人,消极逃避就业市场,抱着等、靠、要的依赖思想。目前艺术类中职学生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普遍家庭环境较好,因此他们把择业的期望寄托于家人、亲戚或朋友,拉关系,走后门等,总念着“车到山前必有路”,天上也会掉馅饼,试图坐等就业。他们整天呆在家里或学校“待业”,在“等待”中错失很多就业的好机会,甚至个别学生成为“啃老”一族。

二、艺术类中职学生学生就业心理的自我调适

就业本身就是认识和适应社会的一个过程,在就业中遇到许多心理冲突、困惑,产生一些不良情绪也是正常的。遇到就业问题时,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使自己能从容、冷静地面对就业这一人生重大课题,并做出正确、理智的选择。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调节。

(一)客观地认识自我

自我评价是个体对自己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征及行为的某一方面或整体的评价过程。正确的自我评价是艺术类中职学生学生择业的基础。客观全面地分析自己的实力,作出对自己实事求是的评价非常重要的。艺术类中职学生学生应该全面客观地认识和了解自己的理想、价值观、能力、学识、性格、特长、兴趣爱好,甚至身高、外貌等,不要以己之长比他人之短而自大,也不能以己之短比他人之长而自卑,只有这样,我们每个毕业生才能树立良好心态,在求职中抓住机遇,从而避免盲目和减少失败。对自己、对他人、对周围环境和事物有了客观实际的分析,对现实生活有了正确的领悟,尽管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令人不愉快甚至是痛苦的事情,也不会因一时的挫伤而失去对生活中美好意境的追求,就会置身于一个充满积极感情的世界之中。客观地认识自我是进行就业心理自我调适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择业观,即学生走向社会时选择职业的观点和态度,实质上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反映。职业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职业就是选择自己的未来,因而艺术类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是十分必要的。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必须要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充分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由于我国人口多,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就业机会往往不能同步扩大,就业难仍是困扰政府的一大难题。艺术生也因为专业的局限性,就业形势较其他学生严峻。尤其是因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一次找到理想的岗位并不容易。因此,面对以上情况应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因专业不对口或期望值过高造成的难以就业的问题,也能为学生减轻因无法就业带来的种种压力,调整和排除就业带来的心理问题。

(三)增强就业能力

1、增强就业心理能力

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特征是成功就业的基础和保障,在艺术类中职学生就业心理素质教育中尤其应注意以下人格特征的培养:乐观自信、积极进取、善于合作、勇于创新、意志坚强、谦虚礼貌、自立自强、耐挫性高、自控力强、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等。

艺术类中职学生作为各种就业压力的实际承受者,谁也无法避免一些意想不到的失败,但是要学会正确面对就业失败。当一个人一无所有却胆敢“想象成功”时,他就拥有了一份严谨而理性的思维方式和乐观自信的心理状态;这种理性的思维方式能使心智不断提高,而积极的心理状态,更能给人生带来快乐的心理体验,并不断催人奋进,这就是自信给人带来的力量。同时,艺术类中职学生也应该看到:当前,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国家对文化事业的重视,使艺术类人才的社会需求逐年增大,艺术生因此迎来了发展的机遇。

2、科学规划职业生涯

艺术类中职学生应尽早了解职业世界、了解自己、规划职业生涯。职业生涯是指个体职业发展的历程,一般是指终生经历的所有职业发展的历程。一年级应侧重职业认知与规划能力的培养,重点全面认识自己所学的专业,了解专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侧重自我认知与基本能力的培养,客观正确认识自我,努力完善和塑造自己,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基础和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二年级应根椐自己的个性特点和职业需求,拓宽知识面,发展多方面能力,增强就业的自主性和择业决策的能力;三年级要确立合理的择业目标,掌握面试求职的具体技巧,有效预防在求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

(四)大胆尝试,勇于创业

艺术类中职学生他们追求个性、崇尚自由,不愿意太多的约束和管制,注重实现个人价值。但他们能真正实现个人理想,成为艺术家的很少。通过对我校历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结果来看,相当一部分毕业生放弃了传统的被动就业方式,而是主动创业,自主创业成为解决就业难问题的有效途径。他们的艺术特长和较高的审美能力是自主创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是短板。创业需要管理、营销、融资等各方面知识,艺术类中职学生要及早树立创业意识,注意积累实战经验。可喜的是一些组织和机构已经开始行动,比如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YBC)已经设立启动基金,为一些有发展潜质的青年创业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与咨询、指导服务。国家鼓励也毕业生自主创业,甚至课申请小额担保贷款。

综上所述,只要有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好环境,有正确的就业观念和心态,具备适应社会需要的就业本领,艺术类中职学生就业的道路会越走越宽阔。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