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30 07:06:3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后厨工作意见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对于申请工伤伤残鉴定的时间是在确认为工伤后,马上就可以申请伤残鉴定。按规定,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都可以申请伤残鉴定。申请工伤鉴定时,申请人要到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进行伤残鉴定。但在申请伤残鉴定前,要先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一般只有在被认定为工伤时,才可以进行工伤的伤残认定。
法律依据:
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用人单位应该自事故发生之日起一个月内申请工伤鉴定,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
(来源:文章屋网 )
最近,一些省、市来函询问,中小学特级教师退休、病休、离休和调动工作以后,其补贴费如何处理,要求作出统一的规定。经研究,现作如下规定:
一、特级教师退休、病休时,有补贴费的,其补贴费可以作为计算退休费和病假待遇的基数;离休时有补贴费的,补贴费照发。
二、特级教师调到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院、教师进修学校、中等师范学校和为中小学服务的各级教学研究机构的,其补贴费照发;调到上述以外单位的,从调离中小学之月起不再发给补贴费。
以上规定从一九八二年十二月一日起执行。
年我镇农村沼气建设目标任务是:要求年新农村建设点有20%以上的农户建沼气池,08年以前新农村建设点每个点至少建2个沼气池,除年外历年都无新农村建设省扶点任务的村每个村至少建2个沼气池。结合发展“猪—沼—果(渔、菜)等农业生态经济,建设沼气池。
二、奖补标准和办法
1、奖补标准:新农村建设省扶点上的新建沼气池,按每座8m3计算进行奖补,经县新村办和县农业局验收合格后,每座补助1600元,其中:县农业局的国债项目资金补助800元(包括技工工资和国家招标器材在内),县新村办在新农村建设资金中补助800元;非新农村建设点上的沼气建设每座由县农业局补助800元(包括技工工资和国家招标器材在内),新农村建设资金不再奖补。
2、奖补办法:沼气池建好后,由县农业局验收,县新村办复核,合格后分别予以奖补。使用協鑫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沼气罐,达到质量要求,能正常使用的,凭单验收,由县新农村办直接补助企业800元/个,不足部分由农户自筹,企业负责把沼气罐送到建设地点,县农业局负责沼气池安装及所有器材的配备,由国债项目资金每个800元包干。改厕与沼气池建设相结合的农户,应从新村办下拨的改厕资金中按每户400元的标准一并予以奖补。
三、工作措施
然而,在现实的推进中, 垃圾回收却困难重重……
广州市黄埔区茅岗路1177号,万绿达集团软包装回收利用中心,藏身于附近的工业区中。院子里,5个戴着口罩,身着绿色卡其布工作服的中年妇女,正在散发着浓烈臭味的垃圾堆里挑拣出一个个软包装盒子。
2009年1年中国消耗的软包装就超过300亿个。全部填埋,需要征用上百万亩土地,完全焚烧又会带来二英污染。
这些苍蝇萦绕的现代化生活“附加物”,在回收利用中心总经理郑桂平的眼中,就是可以赚钱的资源。他指着身边分拣出的软包装说:“最高一个月我们回收超过1300吨,然后将它们重新变成笔记本、考试用纸、礼物包装或者塑料桶等。这可是在为整个社会做善事!”
当然,他所说的善事还得打个折扣,因为他们再生产出的上百吨商品至今还没卖出去一件。
热情
万绿达对软包装回收利用持有的热情,始于去年4月。
万绿达最开始的做法是,派出业务员,到聚集了全城居民所有丢弃物的270多个垃圾压缩站,以每吨1300元的价格回收软包装。结果1吨软包装,拉回来自己称重却变成800公斤。原因垃圾压缩站所有生活垃圾和废弃物都混为一体,软包装物早已吸收了大量厨余垃圾的水分。
不得已,他让人买了许多电子厨房秤,这种机器可以得到去除水分的重量。但这样完全加重了工作量。同湿漉漉的软包装相处了几个月,郑桂平比任何人都盼望垃圾分类的真正到来,今年4月1日,广州正式实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
这些好消息给郑桂平和他的公司带来信心,他们甚至作出决定,不仅要做回收,还要做再生利用,无论对于政府、居民、企业还是环境都有好处,这听上去很美。
现实
郑桂平的理想很美,想让“白色污染物”变成像煤矿一样的资源,等到他真正去攀登,却发现高峰根本可望不可及。
“为了回收到干净的软包装,我跑遍了北京、河北、山东、浙江等8个省市,”结果发现,没有一种方法令他感到完全满意。他回来后,将回收源头分为社区,学校和企业,火车站和机场三类。不过麻烦也相当明显,有多少源头就得争取多少单位支持,但并非所有政府机构都对循环经济感兴趣。
万绿达软包装回收利用中心副总经理王鸿生抱怨说,政府既然实施了垃圾分类条例,便应该加大对清运回收的力度。“比如给环卫工人时间,让他们在工作时,第一时间分拣出软包装。”
但在日益增多的城市垃圾,以及有限的市政基础设施和处理人员的矛盾下,他的抱怨触及了中国垃圾分类的软肋:谁来负责分类?谁来负责清运回收?
无奈
《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出台后,广州各社区仅仅多了4个写着可回收物、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其它垃圾的垃圾桶,却没有相应的人员和设施去做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置。
认清现实后,郑桂平认为企业得靠自己摸索建立回收体系。他们找到黄埔区的文冲小学开展了自己的试验。“中小学生都是牛奶和饮料消费源头,他们自己搞收集岂不方便?”怀着这份构思,他们还采购1100个垃圾桶送给黄埔区各中小学校,专门用来回收软包装。可最终实施的结果很不理想。
广州市黄埔区教育局综合科经办此事的一名许姓干部的回应也理直气壮:“我们更看重‘这些活动向青少年灌输垃圾分类意义,而不是垃圾回收率。”
事实上,相关政府部门不是不知道垃圾回收的意义,但没有一个部门敢于承担这项综合工程的重担。郑桂平划分的几类源头,只有火车和飞机场因为本身要清理垃圾,而与他们积极采取合作。
回收不畅,再利用也得不到保证。万绿达每个月回收到的软包装质量不一,生产的产品质量也无法统一。郑桂平也没有可供宣传的广告费用,同他的名片一样,笔记本封底后下方写着:“万绿达集团牛奶盒、饮料盒之再生纸印制。”这是他唯一能拿出的竞争优势,他希望庞大的政府消费能支撑他们发展,就如同美国在克林顿时期颁布的规定:政府用纸的60%必须是再生纸。该规定很快扶植了美国的再生纸行业。
可惜,这项期望就如同期盼政府帮忙搞回收一样,尽管实施了垃圾分类,却没有一个部门业绩考核是扶持某种循环产品的销量,补贴政策就更谈不上。
垃圾淘金 中国还有多远?
5月11日,国务院批转住建部等16部委共同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2015年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要达到80%以上。在《意见》后的半个月时间里,华光股份、桑德环境、泰达股份等具有垃圾处理概念的股票,涨势看好。据悉,很多国际投资基金都准备以购买股权或者直接参与项目运营的方式,参与到垃圾处理市场中来。
垃圾处理行业的新投资机会,正随着《意见》以及各地、部委的实施细则而陆续呈现。
然而,无限的前景还需要现实的逐步推进,而最基础的工作就是垃圾分类问题。
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高级工程师王维平认为,此事不会一蹴而就。从国际上看垃圾分类也是比较复杂的,比如,日本垃圾分类了12年, 还有17%的人不按规矩倒,居民垃圾分类率也只有80%左右。德国垃圾分类了10年,目前还有22%的人不按规矩倒,居民垃圾分类率也只有70%左右。所以,去年北京起草的法规就规划了5年的适应期,今年年初我们又取消掉类似广州的罚款规定。
此外,本可作为此项工作的直接推动者的地方政府却多数采取不作为的方式。
这首要的原因就是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庞大。以建设一座中型垃圾处理厂需要1亿~2亿元计算,每年新增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就在300亿元以上。
一是以民生为重点,将区重点项目工作纳入中心公共服务白皮书工作任务。我中心依法依规依程序进行各项采购工作,完成我区清扫保洁服务采购、垃圾减量示范分类和区餐厨垃圾综合处理厂建设及运营主体采购、__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康复设备系列采购等区重点项目采购工作。二是以采购任务为中心,在采购工作中主动服务。积极配合各采购单位开展各项前期工作,指定专人负责,在工作研讨会中充分提出意见,做好采购前期沟通服务工作,采购资源使用充分弹性化,积极完成各项采购工作。三是以创新采购方式为抓手,确保政府采购质量。针对采购项目特点和采购单位需求,首次以预选供应商的方式招标完成我区市政道路、绿地和城中村清扫保洁服务采购工作,首次采用bot模式完成区餐厨垃圾综合处理厂建设及运营主体采购工作等,以创新采购方式不断提高政府采购效益。
一是政府采购与低碳理念相结合,完成“环保入户行动”工作任务。按照区委区政府“环保入户”行动工作要求,任务分解到部门,按季度、月份及时反馈任务进度,通过向采购单位及供应商发送政府采购政策法规及低碳知识宣传短信息,根据区统一部署总结提高协同网办公效率,完善电子评标系统及市区统一网上采购平台。二是推动绿色采购,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的通知》的文件要求,将强制采购的9大类节能产品纳入招标文件;关于符合相关规定优先采购的节能环保、再生利用产品,对符合节能环保产品要求的设计方案、工艺、材料和技术设备等,在评分标准的权重上和评分细则的分值上给予侧重,使政府采购项目尽可能地使用节能减排、循环经济产品。
20__年,按照《__区20__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责任制分工明细表》的分工要求,设定中心责任分工项目共7项,对工作任务、工作目标和落实措施、完成时间、责任部门等作出明确规定,细化到部门,量化到个人,严格要求各部门按时完成各项任务。一是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要求党员干部学习中央“八项”规定,带头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带头自觉接受监督,把自己置身于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下;二是加强监督检查。研究制定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的工作意见,组织中心全体人员定期学习《廉政风险防控手册》,对于中心各部门的学习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严格监督检查;三是结合政府采购工作贯彻落实《廉政准则》各项要求,围绕提高执行力这个目标,进一步建立“依法采购,高效服务”的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完善中心工作流程图、核心工作流程图,严格贯彻落实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重点工作项目专责制、重大项目与重要工作“限时办结制”和严格的责任倒逼机制等,根据《廉政准则》的要求修改完善政府采购业务的工作程序,严格依法依规依程序做好每一个项目的采购工作。
今年,我中心问责人数为0,被查处违纪人数为0,公开曝光突出问题或典型案件0宗。收到对区政府采购中心的有效投诉为零,中心从领导到每位工作人员都没发生违纪违法、腐败不廉洁的行为和不正之风现象。
根据《采购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经区政府同意及主管部门授权委托,逐步探索开展合同管理全过程监督管理工作,在__市、区统一网上采购平台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探索政府采购合同管理的新模式。
具体工作模式为:通过建设__区政府采购合同监督管理平台,面向__区所有政府采购项目,对采购人及供应商从中标后签定合同、进度款支付、项目验收以及售后服务情况等环节,进行全程监督管理,以达到对每个项目的执行情况做到及时的了解,提高政府采购质量和服务水平;同时对货物类、工程类、服务类供应商按照一定规则进行考核监督,对供应商在履约过程中的行为进行考核,从而达到降低政府采购风险,提高采购质量的目的。
(1)依法采购,进一步完善内部监督机制
根据《采购条例》和《实施细则》,在20__年,我中心将进一步强化业务工作精细化、标准化、制度化建设,以此促进政府采购工作的严谨性、科学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完善内部监督机制。下一步采取的主要措施为:一是引进人才,加强队伍建设。在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争取引入法律专业人才,并通过社会力量采用购买服务方式在20__年新增3-4名法律专业人才,参与到采购工作环节中,进一步强化依法依规完成各项采购工作任务;二是完善采购文件模板,提高采购文件标准化水平,提高工作效率;三是进一步修订采购文件审核办法,对采购文件进行分类,实行ab角工作人员互审,多层级联审,重大项目特审,法律顾问加审等审核办法,以此提高采购文件审核质量,确保采购文件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公平性,并起到双岗监督制或多岗监督制的内部监督效果。
一是不断提高首都环境建设基础保障水平。进一步强化首都环境建设委及办公室和各区县、乡镇环境建设机构建设,明确工作职责;进一步理顺部门职责交叉程序建设,明确城市管理问题主责部门管理规范、工作流程和工作介入点;积极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推动基层城市管理机构建设和联合执法落实;建立完善环境建设资金保障和资源配置机制,依据新时期城市管理改革要求,完善市区两级财政投入机制,推进环境建设以奖代补等制度建设。配合推进环境建设综合考评和网格化管理体系建设,加大首都环境建设办关于综合考评及城市环境网格化管理协调力度,科学确定综合考核评价项目,推进环境建设网格化管理全覆盖,建立健全环境建设督查反馈机制,逐步完善举报、反馈、督查、绩效考核和群众评价等机制,切实推动城市环境管理再上新台阶。
二是大力开展环境建设四大惠民工程。第一,深入开展群众身边环境集中治理工程。认真总结三年来城市道路环境建设达标工作,按照贴近市民、深入生活的要求,把市级达标道路与区域环境建设提升工程紧密结合,区级达标道路与街巷胡同整治紧密结合,进一步修改完善城市道路达标标准,优化验收流程和指导形式,科学确定达标数量,协同部署,一体建设,集中治理,整体提升。第二,扎实开展中心城区环境改善工程。按照郭金龙书记和王安顺市长关于“加大中心城区胡同环境整治力度”要求,认真研究“大杂院里听民声”、“楼宇社区问民计”、“田间地头访民需”相关意见建议,2014年在东城区、西城区确定30至50条街巷胡同,根据调查摸底情况,结合推进城市校园周边、老旧小区、集贸市场周边、旅游景区及公园周边环境建设,明确三至五年目标任务,建立工作标准,提高设施建设水平和管理水平,并按以奖代补方式给予资金支持,不断提升中心区域环境水平。第三,积极开展郊区农村环境整治工程。按照首都环境建设城乡一体化要求,总结延庆、顺义等区县农村环境建设经验,研究制定关于提高农村环境建设水平的指导意见,提出村庄建设指导标准和工作内容,把农村环境建设逐步纳入城市环境建设中并提供相应资金支持。第四,着力开展群众环境建设参与工程。加强首都环境建设热线宣传和资源利用,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数据分析,建立与其他热线的资源整合交流,有效解决群众实际需求。同时加大“门前三包”落实力度,明确标准、内容和检查奖惩的依据和标准,研究推进环境建设公共服务领域的社会组织建设,完善城市环境公共服务工作。
三是积极推进其他重点环境整治建设工作。第一,统筹推进环境建设重点项目。在2013年试点工作基础上,2014年拟在全市范围继续组织开展区域环境综合提升工作,每区一个,共拟定16个区域提升项目。第二,继续开展铁路沿线环境整治。部分铁路沿线积重难返的脏乱差问题,单靠某个部门难以解决,明年拟以京哈线北京段为试点,与规划、铁路等多部门联动,深层次研究铁路沿线痼疾顽症治理,通过拆、改、建等综合措施,力争对常规的环境整治有所突破。第三,全面完成环二环绿道建设。督促协调西城尽快完成绿道2期(白纸坊桥至永定门桥)环境建设工作,协调加快东城段绿道建设。通过生态护岸改造、亲水性建设、挖掘文化内涵等方式,对滨水景观进行提升,完整建设环二环滨水绿道,最大限度发挥滨水绿廊的休闲、景观、生态功能。第四,深入推进环境乱象集中治理。起草印发2014年城乡环境建设集中治理行动方案。深入开展街面秩序、经营秩序、旅游秩序、交通秩序、市容环境等方面的脏乱现象治理,强化工作统筹协调,强化牵头单位作用和区县主责地位,调整完善工作机制,根据三年工作目标的要求,实现年度目标任务。第五,努力做好APEC会议环境保障和国庆65周年环境布置。结合中央和北京市APEC筹备小组工作方案,制定印发全市环境治理、环境保障和环境布置工作方案。继续强化进京第一印象区域(铁路沿线、机场地区、高快速路沿线)、重点区域(会议、驻地、活动区域)、旅游景区和繁华商业区的环境建设,全面遏制突出问题,提高城市环境水平。根据中央和市委、市政府要求,提前着手国庆65周年环境保障和环境布置的设计、招标工作,并结合APEC会议安排做好城市环境布置,彰显隆重热烈的节庆氛围。
二、认真抓好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垃圾全过程科学管理水平
一是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按照《关于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和《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实施方案(2013-2015年)》关于第二阶段(2014年1月-12月)进度要求,全力推进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主要推进项目有:建成南宫生活垃圾焚烧厂项目1项,续建3项,开工建设12项。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建成董村餐厨垃圾处理厂1项,开工建设6项。垃圾渗沥液处理设施开工建设4项。
二是切实抓好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管理。生活垃圾产生量增长率城区控制在1%,郊区控制在2%,保持生活垃圾产生量的缓慢增长势头。进一步提高生活垃圾焚烧、生化处理能力比例,力争达到45%。在完善市属垃圾处理设施在线监控系统基础上,建设全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在线监控系统,推进生活垃圾登记排放系统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IC卡计量系统开发项目(二期)等信息化管理项目建设工作。开展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定额管理工作,包括劳动定员和费用预算定额等方面内容,从而完善北京市市容环卫相关标准规范。
三是继续推进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治理。根据《北京市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治理三年实施方案(2013-2015)》,2014年应完成100处治理任务,完成总量的40%。2014年非正规垃圾填埋场计划开展治理103处,其中新增项目72处,结转项目31处。
四是深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按照“十二五”时期规划目标,2014年北京市居住小区垃圾分类达标率达到70%以上。2014年将继续在全市选择相当比例数量的居住小区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已开展的近3000个居住小区垃圾分类成果,继续完善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的全过程管理体系。在全市16区县开展垃圾分类居民奖励试点工作,开发居民奖励管理系统。切实提高专业化收集运输和处理水平,构建垃圾分类技术物流体系。进一步深化垃圾减量垃圾分类的宣传工作。重点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继续发挥垃圾减量垃圾分类工作专家库和绿色宣讲团的作用,把“社会大课堂”、“区县行”、“社区行”活动持续深入进行下去;继续办好“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网”,提升市民垃圾分类知晓率;在16区县各建至少一个垃圾减量垃圾分类宣教基地;继续组织开展好“周四垃圾减量日活动”和“垃圾文明一日游”活动,争取直接受众达到十万人以上。
五是积极推进餐厨垃圾和废弃油脂规范管理。依托朝阳区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工作,全面开展餐厨垃圾规范收集、运输和处理工作,力争全市餐厨垃圾规范收集率和资源化处理率达到45%以上。继续深化和完善餐厨废弃油脂统一收运、定点处置工作,采取“疏堵结合、重点突破”的方针,全面推进餐厨废弃油脂综合监管和资源化利用工作,力争全市餐厨废弃油脂规范收集率达到100%。大力推动每日就餐人员规模1000人以上的党政机关建设餐厨垃圾就地处理设施,实现餐厨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理。进一步推进餐厨垃圾和废弃油脂管理信息化建设,逐步建立餐厨垃圾价格收费体系。
六是全面加强道路清扫保洁工作。2014年纯电动环卫车辆比例达到30%,继续增置多功能清洗车辆,城市主干道开始实施再生水冲冼,每月对城六区道路尘土残存量进行监测,并及时公布监测结果。
七是着力加强建筑垃圾运输规范管理。按照《进一步加强建筑垃圾、土方、砂石运输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进一步抓好建筑垃圾运输规范管理工作。2013年前全市建筑垃圾运输车全部实现密闭化,2014年6月全部安装定位系统。完善建筑垃圾、土方、砂石运输行业管理制度,自2014年7月1日起,凡不符合北京市建筑垃圾、土方、砂石运输专用车标准的车辆不得从事运输。实行建筑垃圾、土方、砂石运输企业从业管理制度。严格办理建筑垃圾消纳许可,并在施工现场进行公示。实行建筑垃圾、土方、砂石运输通行证制度和运输企业信用管理制度。
八是努力提高公厕服务管理水平。继续推进旱厕改造工作,改善群众如厕环境。按照《市行业公厕服务管理工作标准》,继续加大对行业公厕的检查分类指导力度;修订出台《北京市公厕建设标准》,加强公厕宣传工作,推动公厕建设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三、认真抓好燃气热力安全供应保障工作,不断提升市政基础设施安全稳定运行水平
一是积极推进气热等市政设施建设。继续推进陕气进京四线北京段工程、东北热电中心供气工程等重点工程建设,增强本市燃气供应保障能力。建立天然气资源供需预测和调度运行响应机制,扩展热电气联调联供监控平台功能。统筹规划新增热电厂、煤改气、冷热电三联供等大型用气项目,落实天然气资源。全面推进农村地区瓶装液化气供应网点建设。
二是切实加强燃气行业安全监管。启动燃气行业立法工作,完善行政许可制度。加大资金投入,继续坚持和完善燃气供应企业综合评价和气质抽测制度。选择部分企业进行燃气行业安全生产和用户服务标准化试评,取得经验后在全行业推广。推进燃气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开展天然气供应企业的评级试点,组织开展燃气供应企业服务质量监督评价。整合北京市液化石油气充装站点,对餐饮经营单位实行液化石油气专业配送。建立燃气使用安全审查和社会公示制。
三是加快推进供热改革步伐。开展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改造,推动热费制度改革。落实北京市与财政部、住建部签订的《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作协议》,力争完成8500万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改造。加快推进热费制度改革,研究制定热计量用户采暖费“暗补”变“明补”政策,调动用户参与热计量改造和节约用热的积极性。力争出台特殊群体冬季采暖补助政策。积极推进供热地方性法规的制定工作。
四是全力做好冬季供热保障。实施老旧供热管网改造和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工程。在优先安排老旧小区综合整治、管线老化、供热不达标小区的基础上,继续实施200个小区老旧供热管网改造任务。完成1600蒸吨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在做好热源供需平衡的基础上,协调做好热力、燃气、电力三方的联调联供。
五是健全完善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强地下管线综合管理,统筹地下管线数量、运行现状、管理机制等情况,通过建立和完善地下管线管理组织体系、基础数据信息管理体系、隐患排查治理管理体系、安全服务管理体系、应急处置与管理体系、法规标准保障体系等,形成“综合协调管理、部门分段负责、行业和区域监管、权属主体负责”的地下管线运行综合协调管理体系,提高地下管线安全运行的保障能力。
六是深入推进“城市生命线实时监测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建设。依托“城市运行监测平台”,围绕“城市生命线”系统,加快项目实施,建立“日常监测”和“特殊应对”机制,实现燃气、热力、供水、排水、电力五大示范企业数据集成和共建共享。
七是强化落实行业安全生产责任。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和 “一岗双责”的要求,落实安全管理责任。组织开展市政市容系统安全生产检查,排查治理隐患,落实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标准。加强燃气、供热、环卫行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和监督。重点开展公共服务用户燃气使用安全专项检查,健全和完善重大活动服务保障工作机制,强化城市公共设施安全应急管理,保障城市安全有序运行。
四、认真抓好基础保障机制建设,不断提升城市环境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是提升健全统筹协调和责任标准体系。发挥首都城市环境建设委员会统筹领导和综合协调作用,落实首都环境建设办专兼职领导席位制度。健全市区两级环境建设统筹协调体系。明确各级政府环境建设属地主责,厘清部门间的工作职责,落实作业单位和社会单位环境责任制,提高管理、作业、执法、监督的效能。进一步健全首都环境建设标准体系。
二是不断完善执法协调和监督考评体系。加强市区两级城市环境秩序行政执法体系建设,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行政执法协调,整合区县执法资源,推动基层联合执法。发挥市行政执法部门联席会议制度重大执法事项统筹协调作用,加强对执法工作的督察。完善首都环境建设综合考评体系,进一步加大考评结果在行政效能监察、组织人事考核的比重。落实“月检查、月曝光、月排名”制度,每月在市政府会议曝光环境乱点,每季度在市委常委会进行曝光、通报。
近年来,建设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园区,建成集节地、节能、环保、循环等先进工艺技术的综合平台,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对上述问题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即在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园区内集中处理,同时做好园区排放达到环保要求。这便于形成规模效应,集中控制环境污染,节约土地资源和提高能源利用率,有利于资金、技术、项目的整合联动,形成产业链条发展格局,有利于实现固体废物处理设施间能流与物流的合理调配,形成循环利用机制[1]。但如何在园区内充分做好污染控制、资源再生、循环利用、经济效益最大化,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2008年以来,北京市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在规划建设、运营管理、资源循环利用、经济效益分析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讨,从而总结出一套利用循环经济思想建设管理城市大型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园区的理论体系,对其他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建设管理具有借鉴意义。
一、固体废弃物处理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原则
大型固体废弃物处理园区建设以各种固体废弃物处理项目为主要内容,各项目建设和运营所需要的水、电、气、热无疑是园区内最大的能源消耗,是园区管理成本的最大支出。因此,以处理城市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为原则,以节能环保、降低消耗为目标,通过对各项目之间水、电、气、热等资源进行整合重组,实现各项资源的循环利用,从而成为大型固体废弃物处理园区建设的重要内容[2]。
(一)以资源投入最小化为目标的减量化原则
减量化原则针对的是输入端,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物质和能源流量,对废弃物的产生,是通过预防的方式而不是末端治理的方式来避免。城市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的处理也应该遵循此原则,因此在园区规划建设上要考虑垃圾的前端减量,通过机械分选再次对垃圾进行分类,从而达到分类处理、资源利用的目的。对于垃圾分类设施的建设要充分考虑节能及有效性,避免过度分选,造成其他能源的浪费。
(二)以废弃物利用最大化为目标的再循环原则
针对垃圾处理链条中各个环节,在通过物质能量换算后,对分选出的物质及处理过程中的产物进行最大化的再利用,应采取设施间的精密分工和高效协作,加大废弃物的转化效率,实现资源使用效率最大化,同时注重成本,关注经济效益。
(三)以污染排放最小化为目标的资源化原则
通过对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的多次回收利用和资源闭合式良性循环,实现废弃物的最小排放。资源化原则是输出端方法,能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量,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废品回收和综合利用。与资源化过程相适应,应增强再生物的再利用意识,促进整个循环经济的实现。
二、规划建设固体废弃物处理园区
(一)利用经济学区域发展与区域协调理论制定园区发展规划
首先,要明确园区的基本定位、基本功能和职责,因为固体废弃物的范围很广,园区不可能全部接纳处理,而且环卫行业的固废处理园区不同于工业园,主要是以处理消纳城市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医疗垃圾、餐厨垃圾、建筑垃圾等,园区的规划应该围绕以建设处理这些垃圾的设施及避免二次污染的环保设施为主,同时充分考虑设施间物质、能量的相互利用,综合处理减少排放,建设好公共基础设施。所以循环经济园区规划实施方案应当优先符合“循环经济”的项目建设;考虑区域环境容量,优先环境污染小的项目建设;坚持“整体优先”原则,分析园区内部物质流、能流平衡;坚持“生态优先”原则,设置园区缓冲带。
根据经济学区域发展与区域协调理论,制定了北京市高安屯循环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图1为发展规划中园区核心规划图。制定发展规划前,首先明确该园区的功能定位。作为市政部门归口的园区,其定位是:以处理城市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即城市生活垃圾为主的综合资源化处理园区。
规划分核心区(图1)和周边地区规划(图2),核心区主要以城市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及其配套环保设施建设为主,周边地区规划在核心区周围,分别规划能源产业区、绿色产业区、环保产业区、科教产业区,按照“分区布局、一区一业”的总体思路,构建“四区四业”产业体系。园区的发展规划项目设施注重节能低碳、资源循环利用及社会经济效益,明确“固体废弃物综合资源化处理中心”为园区发展主体和功能定位,为此,要着重建设发展核心区,核心区内规划了19个建设项目,其中8项为基础设施类,主要为:垃圾卫生填埋场、垃圾焚烧发电厂、医疗垃圾处理厂、餐厨垃圾处理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物资回收中心、建筑垃圾处理厂、 园林垃圾处理厂、 东北热电厂。这8项设施发挥着处理城市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的主要功能,是园区的核心设施,是产业链的节点和主线,应优先安排进行建设。
(二)利用经济学供需平衡的原理规划园区内的处理设施能力
园区将机械分选、卫生填埋、焚烧发电、生物处理、综合利用等集中优化设计,形成完整封闭的循环处置链,这就要根据区域内接收的垃圾量,结合不同的处理方式建设各种固体废物处理设施,要结合经济学供需平衡原理,做到区域内物质总量平衡。避免造成个别设施处理能力不足或过剩。因此,园区要根据处理的流程,规划设计总体物流供需流程图,保证供需平衡。可根据进入园区的原生垃圾、餐厨垃圾、绿色垃圾、医疗垃圾的数量,分别计算出分选中心、物资回收中心、焚烧厂、填埋场、餐厨处理厂、有机垃圾处理厂、医疗垃圾焚烧厂、渗沥液处理车间等处理设施的日处理量,以及每日产生水、电、沼气、肥料的数量。从而为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资源利用提供基础数据,避免以前传统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单一、能力不足或过剩闲置,缺少相互协作,占地面积大,环保设施重复建设,污染控制分散,居民反对强烈的不利因素。
(三)根据循环经济资源利用最大化原则建设园区内循环利用基础设施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该种说法虽然还有所争议,但也说明垃圾经过分选和有效处理是可以变为资源的,垃圾通过分选可以得到金属、塑料、橡胶、木材等物质,属于可以再利用的资源,所以园区内的各处理设施在建设时要充分考虑资源的二次利用,甚至三次利用。按照循环经济资源利用最大化的原则,在建设好核心区固体废弃物处理基本设施同时,要重点建设开发循环利用类设施。这样才能将基本设施的各个节点和环节串联起来,使之在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余热及处理的后产品,作为下一个环节的原料和能源加以利用,真正做到园区内的物质、能量的综合循环利用。
为此,高安屯循环产业园区规划设计了循环利用类项目7项:填埋气发电并网、填埋气循环利用、雨水利用、电力综合利用、餐厨垃圾菌剂生产车间、污水处理综合利用、余热利用。这些项目主要是利用垃圾填埋的有机物产生的沼气发电;垃圾焚烧产生电能及热能加以利用,电能主要是输入电网和生产生活自用,热能用于园区供暖、生物菌剂的生产及垃圾的脱水处理等;污水经过处理与收集的雨水一同用于洗车、降尘、绿化;对于餐厨垃圾、绿色垃圾,根据其有机质含量高的特殊情况,通过高温耗氧及厌氧发酵使其产生沼气和肥料加以利用;焚烧产生的废渣用于制砖和修路等等。通过项目的整合、技术运用,使资源在园区内实现高效利用。
综合处理园区的建设避免了传统垃圾处理仅仅以处理掉垃圾为目的,忽略资源的再利用、工艺再开发及环境的综合保护,为设备研发、技术引进、资金投入、管理创新创造了新的环境和平台。
(四)效益分析
1. 经济效益
通过园区整体规划和加强循环经济类项目建设,大大提高了园区经济性,2012年高安屯循环产业园区经济效益为27790.66万元,在没有完全形成综合处理园区时的2009年经济效益为-136.09万元。其中,填埋气及垃圾焚烧发电上网出售、菌剂、物资回收等项目的经济效益对扭转经济效率起了关键作用。
2. 环境效益
通过园区科学的规划,建设综合处理厂、焚烧厂、餐厨垃圾处理厂,可明显减少填埋中有机物含量,减轻填埋场对环境的污染。
通过预处理可明显减少单位热能转换所释放的污染物,根本解决原生生活垃圾直接入炉燃烧,因热值不稳定造成的燃烧工况不稳定的状态,从而减轻焚烧污染物的产生与释放,降低烟气控制的难度。预处理阶段垃圾物料减量,使处理单位原生垃圾产生的飞灰量明显减少,减轻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
3. 社会效益
循环经济园建设集成了生活垃圾预处理系统、焚烧系统、餐厨垃圾处理系统、灰渣再利用系统等,使固体废弃物处理系统总体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为彻底解决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处置,有效控制环境污染提供了切实可行、快速有效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解决方案。
总而言之,循环经济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也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和环保问题,而是一项系统工程。实施循环经济不仅要注意成本、资金要素,而且还必须注意连接物质、能量循环利用在时间——空间配置上的可能性和合理性[3]。因此,在一定区域内处理城市固体废弃物,形成循环经济,必须综合考虑和缜密策划,从而实现固体废物处理设施间能流与物流的合理调配,实现循环经济理念在产业园区的应用与实践。
参考文献:
一、精心组织,规范运作,是做好社区矫正工作的前提
自社区矫正工作全面推行以来,区司法局作为牵头部门,按照"两办"转发的《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实施意见》的要求,全面组织开展工作。
(一)调查摸底、理清思路。今年3月,我们指导各街道、慈城镇,对各辖区内现有的五类矫正对象进行地深入细致排查,3月底进行了汇总。与此同时,局长亲自带队,多次走访宁波市社区矫正试点单位鄞州区司法局,咨询社区矫正工作难点和经验。在全区社区矫正工作动员大会召开前,我们通过走访街道、慈城镇,及相关部门进行交流听取意见,积极赢取各单位对社区矫正工作的支持。并在指导思想上、工作经费、人员配备、办公场所的落实等方面形成共识,初步理清了工作思路。为社区矫工作的全面推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建章立制,规范运作。为了规范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在起草《区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同时,制作出具体的工作实施方案,根据市里要求的三个阶段,结合我们江北实际将工作任务细化到每一天。以区委办文件形式下发了《区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意见》,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与分工、工作原则及目标、工作范围及任务,实施步骤、工作内容、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并建立了例会、请示报告、档案统计、教育培训和奖惩考核六项制度。同时我们在档案建设上下功夫,统一印制各类登记表、社区矫正人员登记名册及帮教志愿者名册。在排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社区矫正对象人户分离,针对这一现象,及时研究,结合我区实际,参照试点单位制定了《关于人户分离的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确保社区矫正工作日后的规范运行。
(三)指导督促,深入推进。为了加强指导,由社区矫正工作委员会牵头聘请了宁波大学法学院资深心理学教授组成江北区社区矫正法律事务和心理学专家咨询指导组。同时为了推进工作,区司法局多次到区法院、公安局、***等部门,就社区矫正工作的运作和衔接,争取成员单位支持,深入推进。并坚持工作重心下移,从“排找困难,强化指导”入手,区司法局多次深入到各街道、慈城镇,了解掌握工作进展情况,排找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指导各街道、慈城镇做好矫正基础性工作。
4月17号下午。我区召开了全区社区矫正工作动员大会,区政府分管领导作了动员报告,区司法局、区人民法院、区***、公安局江北分局分别部署工作。为我区全面推行社区矫正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求真务实,坚实基础,是确保社区矫正工作顺利运行的关键
我区把求实效作为工作目标,注重基础,大胆实践,确保社区矫正工作顺利运行。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为加强社区矫正工作的组织领导,我们分别向分管领导、分管部门、区常务会汇报情况,主动上门与相关部门沟通协商,已便获得最大的支持。同时,成立了江北区社区矫正工作委员会。并按委员会统一要求,人事部门本着急事急办的原则,报请并同意,通过内部调整,成立了社区矫正及安置帮教科。财政部门按照需求,落实社区矫正工作启动经费和人头经费;公、检、法三部门全力协助配合,为确保社区矫正的顺利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同时各街道、慈城镇成立了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并明确由街道、镇分管政法工作的副书记担任组长。各街道、镇结合工作任务,将民政、教育部门列入领导小组成员。各司法所落实了相对专一的工作人员,全面负责社区矫正工作的日常管理。
(二)加大宣传,营造声势。社区矫正是公共治理的重要方面,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所以广泛宣传,提高人们对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认识,转变观念,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基础。为此,我们在全面推行社区矫正工作的初期,就着手编制印发有关社区矫正工作的学习资料和宣传册,其中《社区矫正工作指南》共印XX册,《社区矫正工作资料汇编》共印500册,同时从省里购买了《社区矫正实务》《浙江省社区矫正工作资料汇编》60多册。确保区社区矫正工作委员会成员及各街道、镇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各村、社区干部、社区矫正工作帮教志愿者以有社会服刑人员的单位负责人人手一份。同时,充分利用我区《新江北》报刊及广播电视台这一新闻阵地。了社区矫正工作的专访报导,对社区矫正工作的重大活动及时予于宣传。各街道、镇充分利用宣传厨窗、板报栏和横幅等广泛宣传。从而动员社会各界理解、关心、支持和参与社区矫正工作。
(三)汲取经验,强化培训。为了避免在工作中走弯路,局领导亲自带队多次走访兄弟单位。在社区矫正工作全面启动后,又组织各街道(镇)司法所分管领导与司法所所长一同,到我市社区矫正工作试点单位学习参观,听取经验,翻阅档案。在社区矫正工作者上岗之前,我们组织司法所所长、社区矫正工作专门负责人和内勤进行岗前培训二天。聘请了区法院专业人士,对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性及所依据的法律、法规、社区矫正工作流程、考核、档案建立等知识进行了系统讲解。同时,各街道、镇分别集中组织社区矫正工作帮教志愿者进行相关知识培训,提高了队伍的整体素质。
DOI:10.3969/j.issn.1674-7739.2014.06.009
近年来,城市生活垃圾管理问题日益突出,很多城市面临着“垃圾围城”的困境。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解决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中的问题,如何实现城市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成为城市管理中的重要问题。而在这些问题的表现及其解决上,特大城市具有重要的标本意义。本文以天津市为例,通过深入调研,旨在系统分析当前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而提出解决对策。
一、特大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中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天津市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为载体,以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为目标,大力加强了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力度,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工作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例如,自20世纪90年代起,天津市多方筹措资金,集中建设了一批垃圾处理设施。截止“十一五”期末,天津市在垃圾处理环节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共建有生活垃圾处理场9座(卫生填埋场7座,焚烧发电厂2座),大、中型垃圾转运站6座、小型垃圾转运站223座,总处理能力为5900吨/日,[1]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从“十五”末的80%达到“十一五”末的93%。[2]这些垃圾收集、处理设施的建成及运行,有效地提升了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能力和水平。但是,天津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在取得重要成绩的同时,在垃圾收集、运输等中间管理环节,垃圾处理的终端环节,以及垃圾管理的宏观环境方面都还存在很多问题,阻碍着垃圾管理水平的继续提升。
(一)中间管理环节的问题
1.分类收集难以有效推行
分类收集是垃圾管理的发展趋势。2010年6月,国家环保部、住建部、发革委联合的《关于加强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染综合治理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要求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实现城市生活垃圾收集和运输全部密闭化。同年7月,天津市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意见》中提出,拟在市内六区和滨海新区选择条件较好的居民区开展试点工作,首先对生活垃圾中的餐厨垃圾进行分离,实现餐厨垃圾处理和运输密闭化。[3]但是,这项工作当前却面临着很多障碍。
首先,尚没有适合国情的、科学可行的分类标准。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垃圾中的大部分可再生组分已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自发回收,剩下需要处理的主体是餐厨垃圾,有机组分高。对于这样的垃圾如何回收,国际上通行的“可回收”、“不可回收”标准并不一定适合于中国,而如何构建适合国情的垃圾分类标准,尚在讨论中。
其次,尚需建立分类收集、运输、处理的体系。垃圾分类收集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管理环节,而是一整套管理体系。例如,需要确立简单易行的分类标准,需要居民严格进行初次分类,需要足够的收集和运输不同种类垃圾的车辆、设施和技术,需要处理不同类型垃圾的技术和设施,以及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专门培训。而收集、运输、处理车辆和设施的建设,又需要大量的投入和一定的时间。在这些方面,天津尚处于试点阶段。
再次,尚需培养和提升居民的分类收集意识和知识。在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中,居民按照标准进行严格的初次分类是基础。但是,长期以来居民并没有分类收集的意识和知识,这成为阻碍分类收集制度建设的严重障碍。
2.监管体制不顺,监管不到位
搞好对垃圾管理的日常监管是做好垃圾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2009年,天津市通过“大部制改革”将负责对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输进行日常监管的城管综合执法部门并入了市容园林委。2012年1月成立了专门对垃圾处理环节进行监管的“天津市生活垃圾处理中心”,并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①。但是,当前垃圾管理中仍然存在监管体制不顺的问题,并由此导致监管不到位。
首先,多头监管与监管力量不足并存。按照现行体制,生活垃圾中间管理环节的日常监管权在城管综合执法部门。但该部门不仅执行生活垃圾的日常监管权,还要执行城市规划、城市绿化、市政管理、环境保护、工商行政管理、公安交通管理,以及省级政府授予的其他行政处罚权。[4]由于受到人员编制等的限制,真正用于生活垃圾日常监管的力量十分有限。另一方面,原来的市容环卫部门虽然有一定的生活垃圾日常监管力量,但没有“执法权”,不能有效制止垃圾管理中的违法行为。此外,由于各方面原因,各区县的城管综合执法局普遍存在缺编严重,执法力量不足等问题②。这些体制上的问题严重妨碍了生活垃圾日常监管执法效果的发挥。
其次,对“体制外”垃圾收储主体的监管仍是空白③。在中国的生活垃圾管理中,除了一般意义上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之外,还活跃着一支“体制外”、市场化的垃圾收集储运“大军”。这支“大军”从居民和企业手中低价买进可回收的垃圾,再将其作为“原材料”转卖给相应的生产企业。客观地看,这一生活垃圾收集储运模式有利于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但问题是,这支以个体经营为主的垃圾储运“大军”基本上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由此产生了非法收集、倾倒、处理生活垃圾等一系列问题。
3.餐厨垃圾收运难
在中国的各类城市生活垃圾中,餐厨垃圾是种类比较特殊、产量比较大、问题比较突出的垃圾。由于下述三方面的原因,当前的餐厨垃圾存在着收运难的问题。
首先,投入和硬件设施建设方面的不足制约了餐厨垃圾的收运能力。餐厨垃圾主要来源于餐饮企业和居民,成分主要是有机废弃物。由于性状不同于其他垃圾,需要特殊的收集、运输车辆和设备。但是,由于受到财力限制,这方面的投入不足,导致了收运能力有限。
其次,利益驱动导致餐厨垃圾收运难。当前的现实是,餐饮企业将餐厨垃圾交给正规的垃圾处理场,得不到“收购费”;如果交给上述“体制外”收储主体,则可以得到一点“收购费”。这导致很多餐饮企业更愿意将餐厨垃圾交给“体制外”的收购主体,从而造成了餐厨垃圾的收运难。
再次,监管不到位导致“体制外”收储主体的违法行为难以得到根本遏制。受到利益驱使,“体制外”收储主体收购的餐厨垃圾,一部分直接成为猪、鱼等的饲料,生产“垃圾猪”、“垃圾鱼”。另一部分甚至作为“地沟油”的原料,经过处理之后,又回流到了餐桌之上。由于上述监管体制上的问题,当前对餐厨垃圾的监管很不到位,“体制外”收储主体的违法行为难以得到根本遏制。
(二)终端处理环节的问题
垃圾处理是垃圾管理的终端环节。天津市在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硬件设施的同时,垃圾处理环节仍然存在下述三大方面的突出问题。
1.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和技术有待进一步提升
首先,无害化处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城市生活垃圾产量主要与经济发展和非农业人口增长有关。随着小城镇建设速度的加快,大量农业人口转变非农业人口,城市生活垃圾产量也会有较大幅度提高。据天津市环保局预测,到“十二五”末全市生活垃圾产量将达到402万吨/年,较“十一五”末增长190万吨/年。而“十一五”末天津市无害化处理能力为250万吨/年左右,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存在约150万吨/年缺口,现有处理能力明显不足。[5]
其次,垃圾无害化处理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天津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方面的问题主要是,由于以卫生填埋为主,造成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处理问题不容乐观。市环保局监测数据显示,双口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处理设施需要升级改造;大韩庄垃圾填埋场出水水质不达标;汉沽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设施处理量过低;大港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设施冬季不能正常运转;蓟县垃圾填埋场无渗滤液处理设施。[6]垃圾填埋场渗滤液达标难度大,如不妥善处理,会对周围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
2.对民营垃圾处理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仍然不够
虽然近年来天津积极构建生活垃圾处理的市场化模式,但当前对民营垃圾处理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仍然不够。例如,由民营的晨兴力克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运营的青光垃圾焚烧发电厂,政府批复的垃圾处理费为55元/吨,远远低于垃圾处理成本,这造成青光垃圾焚烧发电厂亏损严重。此外,位于津南区的小站餐厨垃圾处理厂(民营)也面临着土地使用权长期无法办理,临时租用垃圾中转场地造成收运不便、非特许经营单位扰乱餐厨垃圾收集处理秩序、作业车辆没有完全享受购置税免征待遇、设备长期“吃不饱”等诸多困难,企业资金已无力承受,举步维艰。
(三)宏观环境问题
除了上述问题外,还有一些“宏观环境”方面的问题也在影响着天津市生活垃圾处理水平的提高。
1.认识问题
首先,对垃圾管理重要性和严峻性的认识不到位。第一,政府部门对垃圾管理的认识不到位。很大程度上,一些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甚至决策层,并没有对垃圾管理给予应有的重视,往往抱着只要“不出事、不曝光就行”的心态对待垃圾管理。这种心态在很大程度上是投入不足、监管不到位、经济调节机制不健全(表现在优惠政策、市场准入等方面)等问题的重要原因。第二,公众普遍缺乏对垃圾管理的认识。由于没有实行垃圾分类管理和收费制度、宣传不到位,以及受到整体文明意识和文化素质的制约,长期以来中国公众对垃圾管理普遍缺乏认识,甚至对垃圾还需要“管理”和“收费”感到不可理解。在很大程度上,这成为垃圾中转站、处理场等设施选址难、收费难、分类不自觉、包装过度等问题的重要原因。
其次,对生活垃圾管理“特殊国情”的认识不够。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的最大“国情”,在于垃圾的收集、运输、处理等主体可以分为“正规军”和“非正规军”两大类。“正规军”主要是公有公营的垃圾收集、运输、处理企业,以及经批准的民营企业。“非正规军”则是体制外的生活垃圾收储主体。很大程度上,正是这两大部分实行不同的运营方式,导致了生活垃圾管理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具体而言,“正规军”实行接近于国际通行的垃圾管理运营方式,政府对垃圾管理给予财政补贴④。“非正规军”则从居民等生活垃圾产生者那里“购买”垃圾,并将其作为原料直接投入相关物品的再生产。可以说,这一特殊“国情”既有一定的优势,又带来了特殊的问题。其优势是,两大类主体共同参与垃圾管理,增强了垃圾管理的力量;“非正规军”对于生活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客观上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其特殊问题是,正是“正规军”和“非正规军”在生活垃圾管理运营方式上的“矛盾”导致了生活垃圾管理中的诸多问题,如需要探索特殊的垃圾分类制度、垃圾收费制度实行难、监管难度大等。
2.垃圾收费制度实行难
实行垃圾收费制度是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垃圾分类制度的国家和地区的普遍做法。建设部2007年颁布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规定:产生生活垃圾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规定缴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天津市早在2001年就制定了《天津市征收城镇居民生活垃圾处理费实施办法》,但是,由于下述三方面的原因,多年来并没有真正实行。一是缺乏科学的成本核算体系;二是公众没有缴垃圾处理费的习惯,对收费不支持、不认可;三是垃圾管理“非正规军”的存在阻碍了收费制度的实行。由于没有实行垃圾收费制度,垃圾处理的费用全部由政府财政支出,这无疑加大了政府财政负担,影响了垃圾处理能力的提升。
3.农村和城郊结合部往往成为垃圾管理的薄弱环节
当前,中国的城市化还存在着发展战略不明确、不彻底、不和谐等问题,[7]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在天津市所属的各区县中,除了市中心内的六区外,都有一定的农村社区,且农村社区的总量远远大于城市社区。据统计,目前天津市共有1448个城市居委会,3782个农村村委会。[8]当前的问题是,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地区和城郊结合部的垃圾管理主要还是依靠村民委员会的自我治理,随意堆放问题严重,得不到及时处理,成为垃圾管理的薄弱环节。
4.规范性文件不健全,执行不严格
近年来天津市在生活垃圾管理规范性文件制定方面取得了重要成绩,解决了很多领域“无法可依”的问题。但是,相对于先进国家、先进地区,以及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而言,相关法规仍然存在问题。首先,一些颁布实施的法规存在规定过粗、过时的问题。例如,《天津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天津市环境卫生管理规定》等生活垃圾管理的重要法规,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和修订。其次,规范性文件的执行不严格。受生活垃圾管理现状的制约,生活垃圾管理规范性文件的执行总体并不严格,甚至一些规范性文件颁布之后并没有真正施行。例如,2001年市政府就颁布了《天津市征收城镇居民生活垃圾处理费实施办法》,但由于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制约,并没有实行起来。
二、特大城市生活垃圾管理问题的解决建议
在城市生活垃圾管理问题的解决上,特大城市具有重要的典型意义,可以说,天津市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也是困扰其他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的问题。本文基于天津市的调查和分析,结合中国其他特大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中的普遍问题,提出解决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尤其是特大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的建议。
(一)理顺生活垃圾管理体制机制
目前中国特大城市在生活垃圾管理中存在着管理体制不顺的问题,这一问题成为其他问题的重要渊薮。因此,解决特大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中的问题,提升垃圾管理水平,首先应理顺管理体制机制。对此,本文的建议如下:
1.理顺市容园林系统的职责配置
2008年开始的以“大部门制”为特征的政府机构改革之后,特大城市基本上都建立起了以市容园林系统牵头负责的生活垃圾监管体制。但是,与天津市类似,这一监管体制普遍存在着体制不顺、监管不到位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应进一步整合市容园林系统内部生活垃圾管理部门与城管综合执法部门的关系。为了便于管理,在市容园林委内部,二者最好各由一位副主任主管,以利于及时交流生活垃圾管理的信息、共同做好生活垃圾管理工作。针对城管综合执法部门人力不足的问题,应实行原垃圾管理日常监管力量与城管综合执法部门间的“互助执法”和“联合执法”。所谓“互助执法”,是指原垃圾管理日常监管力量监督和发现违法行为后,由综合执法部门工作人员行使执法权。所谓“联合执法”,是指由原垃圾管理日常监管力量与城管综合执法部门共同组成执法队,进行生活垃圾监管。
2.理顺生活垃圾管理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
除理顺市容园林系统的职责配置外,还应进一步理顺规划、建设、环境保护、市容园林等生活垃圾管理相关部门的关系。具体而言,应在生活垃圾管理的主管部门――市容园林委建立生活垃圾管理的“联席会议”制度,针对垃圾管理中存在的跨部门事宜,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相关部门之间的联席会议,共同商讨解决方案。对于其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由相关部门共同制定一体化政策。
3.探索各区县间的生活垃圾管理新方式
这主要包括,相邻区县的生活垃圾主管部门可以就垃圾管理建立“合作论坛”,共同探讨垃圾管理合作事宜。相邻区县可以就生活垃圾管理中的运输、处理等事宜签订“合作协议”,甚至进行一定程度的“管辖权让渡”,即用购买服务的方式将这些事宜交由“更便利”的区县来管理。欧美等先进国家的经验证明,运用“合作协议”、“管辖权让渡”等方式,可以减少公共服务成本,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水平。
(二)规范生活垃圾管理相关主体的行为
中国的生活垃圾管理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做好生活垃圾管理工作,应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这一特殊性,构建适应国情的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主体间合作网络,并规范相关主体的行为。
1.进一步规范居民的垃圾分类行为,探索适合国情的垃圾分类和收费制度
在垃圾分类和收费制度建设上,应充分考虑中国垃圾管理的特殊国情,充分发挥垃圾产生主体――居民的积极作用。中国城市居民具有勤俭持家的传统,长期以来形成了以能否“卖钱”为标准的垃圾分类行为。客观地看,这一标准具有“以可否回收为标准”的雏形。对于主管部门而言,应尊重、强化并规范这一标准以及相应的垃圾分类行为。主要措施是:制定并向居民发放如何“以可否回收为标准”进行垃圾分类的宣传画,指导居民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对于可回收的部分,应充分利用既有市场化的回收力量,做好回收工作。对于不可回收的、以财政补贴来收集、运输和处理的部分,可以探索建立并逐步实施合理的收费制度,以进一步培养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和知识,增强政府的垃圾管理能力。在收费标准上,可以先实行较为“笼统”的标准,如按月按户向居民征收垃圾处理费;在技术条件成熟时,再实行更加“量化”的标准。
2.对不同性质的生活垃圾处理企业给予共同的“国民待遇”
无论是对财政投资运营的垃圾处理企业,还是对民营资本投资运营的垃圾处理企业,都应该一视同仁,实行共同的国民待遇。对于餐厨垃圾处理等亟需加强的领域,相关管理部门还应该从土地使用、建设审批、银行贷款、财政补贴等诸多方面加强扶持力度。当然,管理部门也应该加强对企业垃圾处理行为的监管。
3.加强和规范“体制外”垃圾收储处理主体的生活垃圾管理行为
将“体制外”垃圾收储处理主体纳入生活垃圾管理系统,并加强和规范其垃圾管理行为,是当前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中亟需进行的一项工作。具体而言,市容园林部门应联合工商、质检、税务等部门开展“体制外”垃圾收储处理主体的调研和登记审批工作,对于符合条件的管理主体发放许可证,不符合条件的则严格取缔。在此基础上,市容园林、工商、环境、卫生等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其垃圾管理行为的监管,纠正和制止其不规范行为。
(三)推进生活垃圾管理的宏观环境建设
除了上述措施外,当前还应该特别加强生活垃圾管理的宏观环境建设,强化政府和公众对生活垃圾管理的认识,营造生活垃圾管理的良好氛围和环境。
1.政府应加强对生活垃圾管理重要性及特殊性的认识
生活垃圾管理是现代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其管理形势日益严峻,政府应强化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将其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加大投入,不断改造和提升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的技术水平和能力。同时,政府还应重视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的特殊性,改变单靠政府自身力量来进行生活垃圾管理的传统认识,规范、调动和发挥各类主体的积极作用。
2.发挥大众传媒、社会组织等的积极作用,营造生活垃圾管理的舆论氛围
先进国家在现代生活垃圾管理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大众传媒和社会组织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针对城市居民普遍对生活垃圾管理认知度较低的问题,市容园林等生活垃圾管理部门应与电台、电视台、报纸、网络等大众传媒合作,制作和播放生活垃圾管理节目,以提升公众对生活垃圾管理的认识。同时,也应注意发挥居委会、业主委员会,以及致力于环保的新兴社会组织的作用,共同营造生活垃圾管理的良好氛围。
3.城市居民应增强生活垃圾管理意识,积极配合政府的生活垃圾管理工作
中国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制度正处于建设的初期,实行垃圾分类和收费制度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城市居民,应关注生活垃圾管理问题,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与政府共同做好生活垃圾管理工作。作为垃圾中转站、处理厂附近的居民,也应对政府的垃圾处理工作给予理解和支持,对于垃圾运输、处理中可能影响到自身生活的方面,应以理性、合法的方式提出诉求。
在当前以及将来的一段时期,中国仍将处于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中,城市生活垃圾管理问题必将更为突出。做好生活垃圾管理工作,是城市管理精细化、完善化的必然要求。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培养和传播相应的意识和知识,需要构建并完善适应国情的体制机制,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众等的多方合作。目前,中国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建设处于亟需提升的阶段,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以及环保形势的日益严峻,这项工作必将得到重视和改进。
说明:本文系天津社科基金项目《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市容管理创新研究》(项目编号:TJGL11-055)、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2批面上资助项目《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中的府际合作研究》(项目编号:2012M520576)。
注释:
①例如:《天津市城镇生活垃圾袋装管理办法》(2000年9月13日)、《天津市征收城镇居民生活垃圾处理费实施办法》(2001年5月24日)、《关于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管理工作实施意见》(2003年8月5日)、《天津市生活废弃物管理规定》(2008年3月12日)、《天津市城市管理规定》(2010年2月23日)。
②调研发现,这一问题的形成原因如下:受到财政限制,区县综合执法部门更愿意使用“协管员”进行执法,但“协管员”本身并没有真正的执法权。而综合执法系统实行“双重管理,属地为主”的原则,这又妨碍了市综合执法局对区县综合执法局日常工作的监管。
③这里的“体制外”垃圾收储主体主要指处于生活垃圾管理部门监管体制之外的垃圾收储主体,不包括民营但处于监管之下的垃圾收储主体。
④在国际通行的生活垃圾管理运营方式中,用于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的费用,除了政府财政补贴之外,还有相当部分来源于向居民等垃圾产生者收取的“垃圾处理费”。
参考文献:
[1]天津市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天津市市容和园林管理委员会.天津市市容建设和城市绿化“十二五”规划[Z].2011.
[2]天津市环保局.天津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专项规划[Z].2013.
[3]天津市容园林委.天津市内六区及滨海部分居民区拟试点,生活垃圾将干湿分离[EB/OL].天津市市容和园林管理委员会网站,2010-7-9[2014-09-20].http:///system/2010/07/09/010051674.shtml.
[4]国务院.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决定[Z].2002.
[5]天津市环保局.天津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专项规划[Z].2013.
一、调研概述
1、调研时间:2019年9月-10月;
2、调研地点:三里乡绿荫村
3、调研对象:绿荫村村民代表。
4、调研方式:座谈、现场走访、资料搜集
二、主要问题
县民宗局自2014年以来结对帮扶三里乡绿荫村,通过开展精准扶贫,筹集资金及社会力量支持该村完善基础设施、发展村级支柱产业、建设村级文化宣传队伍、倡导乡风文明等措施,该村将于2019年脱贫摘帽。鉴于县民宗局利用中央和省级少数民族发展专项资金在全县范围内对符合特色村寨建设条件的近20个村进行了打造,该村强烈要求县民宗局对该村的帮扶在精准扶贫结束后“扶上马再送一程”,在该村实施特色村寨建设,为该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原因分析
(一)基本村情符合。绿荫村位于建始县三里乡北面,距离县城36公里,距离三里乡集镇10公里,海拔1100--1380米,平均海拔1200米左右,森林资源丰富,自然风光优美,产业发展良好。该村属于典型的高山小盆地地形,四面环山,东边与茅田东龙河村接壤,西边与三里乡中坦坪村接壤。该区域水沟纵横,水源较多,河道常年流水。该村现有耕地面积1055亩、山林面积5103亩。村级主导产业为金果,发展种植面积为300亩;茅三公路(乡道)贯穿全村,组级公路已硬化6.5公里,到组公路硬化率为70%。全村安全饮水分为集中供水和分散水池供水,其中该村4、5、6、7组属集中供水;1、2、3、8、9组通过因地制宜修建水池供水。全村9个村民小组,242户848人,全村劳动力428人。该村地形独特,形成了一个有山、有河、有产业的山水组合型生态村落,有极高的生态保护价值及生态旅游观光价值。该村民房集中,产业兴旺,生态良好,乡风文明,又是丝弦锣鼓研习与民族舞蹈氛围浓厚的村落,民族文化氛围十分浓厚,具备打造民族特色村寨的条件。
(二)原则政策符合。国家民委、省人民政府要求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要坚持规划先行、特色突出、因地制宜的原则,把特色村寨建设的特色民居建设、民族特色产业发展、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生态保护优先、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乡风文明与民族团结进步等建设内容结合该村实际统筹安排实施,推动该村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相关文件可据《国家民委关于推进武陵山片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实施意见》(2012年4月6日);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2017年10月14日);《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民族乡村加快发展的意见》(鄂政办发〔2018〕72号);国家民委关于印发《国家民委关于印发开展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命名挂牌工作意见的通知》(民委发〔2013〕240号)。
(三)建设要求符合。(1)推动特色村镇实现保护特色民居、培育特色产业、改善特色人居环境、传承特色民族文化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五位一体”的保护与发展。加强少数民族特色民居保护与修缮,保护营造技法、建造技艺和传统建筑风格,保持与自然生态相协调、与民族文化相适应的村镇风貌,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民居修缮,旧民居改造注重保持民族传统建筑风格,新民居设计建设尽量融入民族建筑风格和文化符号,体现民族特色。
(2)改善特色村镇人居环境。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村镇整治行动。加快特色村镇道路建设,提高建设质量,重点解决特色村镇与干线道路的公路连接和村内便道硬化。加强特色村镇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全面推进集中式供水。加强特色村镇农网改造,保障生产生活用电。推进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提高广播电视和宽带网络覆盖率。统筹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加强消防、污水处理、防洪、防震、便民利民商贸网店等配套设施建设。鼓励推广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推动改厕、改圈、改厨。建立健全村镇设施管护、环境保洁、绿化美化亮化等管理制度。
(3)提升特色村镇综合实力。按照全面推进、重点打造、提升效能的思路,加大特色村镇基本公共服务建设投入,共享城镇均等化的公共服务,推进特色村寨就地城镇化。推进特色村镇与精准扶贫工作、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之间的深度融合。发挥少数民族特色村镇自然风光优美、民族风情浓郁、建筑风格独特的优势,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促进群众就业增收。加强自然生态和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建设,促进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升少数民族特色村镇综合实力。
(4)推动民族文化创新与传承。运用现代技术推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大少数民族艺术精品创作力度,鼓励创作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点的民族文艺作品,提升少数民族文化产品质量,切实培育民族文化精品。开展群众性民族文化活动,推进民族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乡镇、进旅游景区。深入开展民族文化调研,不断推出优秀文化研究成果。继续加大民族古籍的整理、研究力度,出版一批富有影响力的民族古籍整理成果。
(5)推动民族文化与生态旅游深度融合。挖掘和利用少数民族多彩文化资源,促进民族地区生态文化旅游业加快发展,打造一批具有浓郁民俗风情的文化旅游项目,建设一批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旅游景区,形成民族文化与生态旅游深度融合的新高地。以现有特色村寨为载体,建设民族文化标志性工程及民族民俗文化场馆。培育一批民族民间艺术传承人,建立民间艺术人才资源库,确保民族文化传承后继有人。挖掘和创新民间文艺、民俗礼仪,壮大民族民俗传承表演队伍,深度融入民族文化旅游活动。创建一批民族民间生态文化保护区,创新民族文化生态保护方式,加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创建工作。充分挖掘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民族史诗、音乐舞蹈等文化资源,创作少数民族文化题材的舞台剧及广播影视节目。
四、建议措施
(一)编制规划先行。结合该村高山地理位置、自然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禀赋、人居环境条件、山水林田布局、基础设施现状、特色支柱产业、民族文化氛围、乡风文明基础等因素,编制特色村寨修建性详细规划(经与驻村县领导许刚衔接,可争取华农大园林规划方面的专家技术支持)。
(二)五措并举。
(1)特色民居改造:鉴于该村4、5、6、7四个组在小盆地的平坝集中连片分布茅三公路两侧,区位优势明显,而且民居建筑风格、装潢层次相差不大,可采用奖补方式进行适当地添加土家族民居特色元素,在房屋侧面外墙进行民族彩绘修饰;对于1、2、3、8、9组的分散式民居采取个性点缀装饰,结合房屋周边生态环境与交通状况综合整治修缮,充分彰显民居特色。
(2)特色产业布局:结合县民宗局帮扶的长期收益型金果产业300亩,成立金果产业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金果林下实验性发展短期收益型矮杆经济作物盐藿50亩,平坝周边靠山林地块可适当发展长期收益型高山核桃;经与武陵山良繁中心李登朝衔接,可结合该村实际发展其他花卉林果品种;通过人居环境改善与实施绿色生态美化亮化净化措施,可因地制宜,选择以刘勋才、王其轩为代表的特色庭院较突出的两户作为试点开设农家乐或民宿,作为该村的生态旅游产业精心打造。
(3)特色文化发展:结合该村现有的丝弦锣鼓队、农村文化表演队,从技术培训、器乐配置、统一服装方面予以支持;结合邻村从事民歌搜集整理及排练的人力资源优势,在该村开展民歌传唱、演绎、培训,有计划分步骤打造民歌特色村寨;结合村村通广播和村委会KTV以及网络等载体,制定村级文化宣传教育及科普方案并组织开展村级文化赛事,积极传播乡风文明正能量;通过网络平台积极推介绿荫村生态宜居宜游特色优势资源,利用抖音、微信朋友圈打造绿荫村生态网红。
(一)强化农业科技推广,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1.搞好科技示范
今年,我县一如既往地大抓农业科技创新和示范精心组织,措施到位,围绕水稻强化栽培等农业新技术落实三百工程等示范片10多万亩,其中三百工程4.2万亩,在示范区内大力推广超级杂交稻、旱育秧、强化栽培和玉米盖膜栽培等增产增收技术。*农技站、种子管理站、农技中心等在中滩、有庆、望溪、涌兴等搞好小麦、水稻、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和品种展示,引导农民科学种田,辐射带动全县粮食生产。其核心示范区比全县大面积增产24.7%以上。今年全县粮食播面160.2万亩,粮食总产达53.25万吨,比去年增加2.81万吨增5.6%。其中小春12.63万吨比去年增5.6%大春40.62万吨比去年增5.56%。全县主杂粮比划52.9:47.1。
2.做到科技入户
一是稳扩粮经作物播面。今年全县种植粮食面积比上年扩大3.21万亩,其中大春粮食种植104.74万亩全年经济作物种植达73.05万亩,其中油菜19.10万亩、水果13.56万亩、黄花4万亩、蔬菜21.81万亩、花生10.51万亩,其它经济作物4.07万亩。粮经比达30.1:69.9。
二是重推优良品种。优良品种是种植业增产增收的基础,*年我县水稻主推岗优188、岗优177、宜香1577、宜香优2308等高产优质品种。玉米主推东单60、屯玉30等。红苕主推脱毒南薯99等,花生主推天府10、13号等,洋芋主推脱毒的安薯56、川芋早、川芋5号等,大豆主推贡选1号、南豆5号等。柑桔发展新系脐橙、杂交柑、太田桠柑等。黄花主推早熟花“武坪早”、中熟花“*花”、晚熟花“冲里花”等高产优质品种。全县农产品优质率达到70%以上,比上年略有提高,特别是通过实施国家优质专用小麦良种推广补贴项目,补贴10万亩100万元,占小麦种植面积的26.2%,使全县38个乡镇、177个村、1756个社、158783户受益
三是抓好科技入户。我局大力实施“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三直接”科技入户工作,*农技站、经作站、土肥站、农技中心等8个单位组织50余名科技人员,深入10个乡镇、100个村、1000余农户,开展科技入户活动。开展了一户一本技术手册、一户一块科技示范标牌、一户一名技术指导员、一户一个科技示范台帐、一户一块科技增产增收攻关田等五个一工程,辐射农户2万户。全县小麦平均单产达235Kg,比上年的217.8Kg增7.9%。其中科技示范户平均亩产比前三年平均增产21.1%,在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考评我县科技入户工作受到农业部通报表扬。为*年继续实施以小麦科技入户为龙头的农业科技入户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3.狠抓基地建设
我局立足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围绕“花、果、粮、油、菜”五大优势产业,继续推行订单农业,抓好特色农业基地建设。
一是优质稻生产基地。今年在中滩、有庆等乡镇建立了“万亩超级稻示范基地”,在示范基地中狠抓旱育秧、强化栽培、配方施肥等关键技术,在今年水稻普遍减产的情况下,仍然是稳产和小幅增产,带动优质水稻的发展,全县发展优质稻40万亩,占水稻总面积的80%以上,其中部颁二级优质稻40万亩,与*精米加工厂签订订单种植15万亩。
二是“双低”油菜基地。*年我县油菜种植面积19.10万亩“双低”油菜达到16万亩,分布60个乡镇,占油菜总面积的85%以上。充分依托龙头企业*金隆植物油厂,抓好“双低”油菜订单种植15万亩,占总面积的80%。
三是优质黄花基地。通过几年的努力,全县黄花种植已达到4万余亩,鲜花产量达4万吨产值突破8000万元。今年在2006年基础上,完成了黄花品种资源圃的建设,收集品种10个,面积15亩。县经作站在渠江镇四圣村和县农场钵栽盆景黄花10000钵。同时在县良种场租地8亩,对我县黄花特早熟品种“武坪早”进行切片快速繁育,购种苗10万株,繁育30万株。在清溪、望江建立了“万亩优质黄花示范基地”,今秋鼓励农民扩大黄花种植面积,带动全县黄花产业发展。*申报“中国黄花之乡”已获成功于12月6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新闻会,并正在积极申报“地理标志”农产品。县委、县政府正在积极筹办的“首届中国黄花节”定于*年5月8日正式启动。
四是优质柑桔基地。通过几年以柑桔高接换种为主要内容的品种改良,全县水果面积13.56万亩其中柑桔10.96万亩、其它水果2.6万亩,今年预计产量9.4万吨,其中柑桔6.8万吨、其它水果2.6万吨,产值19763万元,比去年增加1571万元。今年在卷硐、双土、三板、巨光、三汇等乡镇点、片结合实施高接换种0.6万亩,改树25万余株。新植良种果苗2100亩,12万株,并建立了柑桔营养钵育苗基地40亩。在全县重点的三汇镇、宝城镇、三板乡锦橙标准化示范基地,推广柑桔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此项目于*年10月24日顺利通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专家小组的验收。同时以*聚源果业有限公司为龙头,订单种植优质柑桔2万亩,改进包装工艺,创建柑桔品牌,带动果农增收。
五是蔬菜基地建设。巩固和发展土溪镇“蔬菜示范基地”,带动全县蔬菜生产发展。在极度春旱和特大洪灾之年,我县积极引进蔬菜良种都市丽人蔬菜型玉米、津芹3号芹菜、西园6号甘兰、津优1号黄瓜、大叶菠菜等8个蔬菜新品种,抓好蔬菜专业村、一村一品专业村的建设。在原有20个蔬菜专业村的基础上,新建成5个蔬菜专业村,其它种类专业村10个,全县共计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35个,商品蔬菜面积达3.5万亩,商品蔬菜总量达10万吨,产值1.5亿元。千方百计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力争“减产不减收”。全县常年蔬菜种植面积20万亩左右,今年大抓晚秋蔬菜生产,面积达31.6万亩,产量达到55万吨产值达6.6亿元左右,比去年增加1.4亿元。土溪葡萄坝、上游村,天星五井村、长青村,中滩寨坪村等35个蔬菜专业村产销两旺。
六是发展粉葛产业带。根据县委、县政府的整体部署,我局积极探索粉葛高产栽培技术,在*良种场建立粉葛资源圃、品种比较试验区。粉葛高产栽培技术示范面积20亩,筛选适合*种植的优良品种,为大力发展粉葛提供优质种苗。今年,我局抽派技术人员在屏西乡的茶房村、云龙村、龙尾村,大峡乡、涌兴镇、有庆镇等地种植粉葛1000亩,计划建成屏西?D有庆粉葛产业带。在此产业带内粉葛生产技术培训达30余次,培训农户600余户。通过座谈会、院坝会、广播等多种形式宣传粉葛,印发资料5000余份。同时与企业签订产品回收合同,增强农户种植粉葛的积极性,促进粉葛产业的发展。
七是稻田双孢菇生产。为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拓宽农民增收途径,我局组织各乡(镇)长和乡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召开了发展双孢菇生产动员大会,目前全县有39个乡(镇)落实双孢菇种植面积500余亩,企业与农户签定了产品回收合同。
(二)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
在农田建设方面,通过项目施工和测土施肥,提高了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为农业生产奠定了基础。
一是项目施工。全面完成项目乡镇改田改土任务,完成土地治理开发1.7万亩,共建农田排灌渠系40.32公里。
二是测土施肥。今年,在*岩峰镇、三板乡、涌兴镇、土溪镇等24个乡共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面积60万亩,其中水稻20万亩、玉米15万亩、小麦15万亩、油菜10万亩。采集分析土样和植株样1000个,布置田间小区试验10个,研发测土配方20个。
在农村沼气项目建设方面,在全县已发展户用沼气4.8万口的基础上,*年完成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5650户同时积极向上争取农业项目,依靠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增加投入,完成农村沼气国债项目“一池三改”建设2500户,完成省级农村沼气项目建设2900户。以“一池三改”(即新建户用沼气池、改厨、改厕、改圈)和“三池一站”(即户用沼气池、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田间有毒有害垃圾池、生活垃圾站)为建设内容的乡村清洁示范工程等项目继续推进。
通过积极争取和实施项目,改善了农业基础条件,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
(三)规范农村经营管理,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1.规范农村财务与资产管理
(1)、健全村社财务制度。大力指导乡镇继续完善村社财务代管制度,实行“村账乡管”、“社账村管”。建立好“三账、二簿”,健全财务制度和财务公开制度。
(2)、清理村级财务。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财务混乱村清理整顿工作方案〉的通知》(农办经【*】8号)精神要求,对各项资产、财务收支、债权、债务进行了认真清理核实和整顿,促进农村财务的规范化管理。
(3)、搞好会计培训。今年1月举办全县乡、村社财务人员上岗资格证年检年审、会计制度业务培训,提高村社财务人员执行新会计制度的能力。
2.规范农村土地承包
(1)、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工作
*年我局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搞好农村土地经营权证颁发的后续工作。全县填台帐28万户,占总农户29.77万户的95%,签订《土地承包合同》26.8万户,占总农户数的87%,颁发《农村土地经营权证》26.07万本,占总农户数的87%。
(2)、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
*年1月开始,我局组织对辖区自愿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流转土地进行一次全面清理登记,并加强了对加禾、青神、流溪乡、三汇镇等地土地流转纠纷的调查处理,促进农村土地“自愿、依法、有偿”流转,提高土地经营效益。
3、认真落实减负政策
今年,我局对全县种粮农户种植面积进行了核实,核实*年享受种粮补贴面积86.27万亩。配合县财政局圆满完成了对29.67万户,116万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和水稻良种补贴工作,发放粮食直补资金1217万元,亩平14.11元。同时配合相关部门完成农机购置补贴29.34万元,补贴农户80户。完成退耕还林8320亩,补贴资金191万元。
4、强化农民负担监督管理
我局继续落实涉农收费公示制,严格规范“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建立了4个农民负担监测点。接待群众来访30人次,做到群众反映一起,查处一起,纠正一起,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5、加强农村审计监督力度,健全农经审计体系
对全县审计人员进行培训,指导乡镇农经站建立农经审计小组,全县对有庆、清溪、土溪等10个乡镇的10个村组进行了审计,维护了财经纪律。
5.做好“三项指导”和统计工作,促进农业增产增收
在农村产业化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三项指导工作上,重点搞好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章程、财务制度建设,同时做好每村3社7户记帐户业务指导,按时按质搞好各种定期报表和农业年报等。
6.认真做好农村合作基金会清理整顿后续工作
一是对部分乡(镇)基金会的借款回收困难,我局加强指导,对拒不归还的借款户,由乡(镇)政府委托县资产办牵头,申请人民法院判决并强制执行;二是在去年锁定全县部分乡镇有农村合作基金会“村收村兑”未兑付个人股金的基础上,我们积极开展专项调研,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提出处理建议和请示。
(四)强化农资市场管理,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1、推行农资商品经营市场准入制从源头上加强质量监管
*年,我局继续加强与工商局配合在全县实行农资商品入市“双向备案制度”指导农资商品经营者建立《先行赔付制度》;制发了《关于加强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引种管理的意见》。
2、搞好春秋农资打假,保护农业生产安全
⑴集中整治种子市场。今春和秋季,农业执法人员对全县种子市场进行了为期两个半月的集中整治,共出动执法检查车辆200余台次,出动执法人员750人次,检查场镇50个,查处未审品种2个,查获假劣产品等案件3件,协调处理种子纠纷10余起,*电视台对种子执法工作进行了多次报道。
⑵净化农药市场。一是抓好农药市场检查。春耕、秋播时出动农业执法人员160人次,专项整治车辆18台次,对我县4个农药生产企业,9个农药批发门市,32个乡镇的198个农药经营单位经营的农药进行了现场执法检查,共检查品种288个人。二是加强农药经营证照的管理。检查出无登记证的农药品种4个;标签标识不符品种57个。查处农药经营单位9个,封存禁用农药品种2个,5批次9.2公斤;封存无证品种4个别.6吨。三是抓好毒鼠强专项整治,建立和完善鼠药专卖点。共检查32个乡镇120余个农药经营单位180余个摊点,未查到“毒鼠强”,并取缔违规经营杀鼠剂摊点5个,封存2个杀鼠剂品种895毫升。
(五)措施配套,狠抓秋季农业生产自救
面对特大洪涝灾害,按照“大灾之年少减产、重灾之后要增收”的指导思想,不等不靠、积极应对,突出重点,细化措施,强力打好秋季农业生产攻坚战。
1、科学决策。制定《*年*晚秋生产意见》,全县种植58.5万亩,其中:粮食43.5万亩,秋菜15万亩,实现粮食总产5.76万吨。
2、宣传发动。充分利用电视、电台、报刊、开现场会印发资料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晚秋生产的宣传报道。*新闻《宕渠农业》栏目、县广播电台多时段滚动式对抗洪救灾、晚秋生产进行全方位报道;涉农部门干部深入生产第一线,指导干部群众发展晚秋生产。
3、培训指导。及时制发了《**年晚秋作物技术要点》,县农业部门抽派技术骨干组成8个晚秋生产技术指导小组,分赴全县60个乡镇协助乡镇抓好晚秋规划和示范片建设。全县印发技术资料30万多份,培训农民35万人次,使晚秋生产技术层层培训到村到社到农户。
4、物资调配。全县调种2134.6吨,洋芋种1900.4吨,秋大豆、秋荞子等种子110吨,蔬菜种子46.7吨及其它晚秋作物种77.5吨农膜1100吨。市场上蔬菜种、农药、化肥货源充足,满足晚秋生产需要。
5、示范引路。各乡镇和农业部门广泛动员科技人员进村入户,积极抓好“3个100亩”即100亩秋洋芋、100亩秋红苕、100亩秋菜示范片,县上集中在望溪、天星镇、青龙、渠江镇、土溪、报恩乡等地建设秋粮、秋菜示范片共1.85万亩,保证了晚秋栽植质量。全县种植秋粮43.5万亩,其中:蓄留再生稻15万亩,种植秋洋芋10万亩,秋红苕10万亩,秋玉米5万亩,秋大豆、秋荞子3.5万亩,秋菜栽植15万亩。县农业局积极组织工作组,对全县晚秋生产进行巡回检查、督导,推动晚秋生产顺利进行,同时为全省秋季农业生产现场会的顺利召开提供了现场,受到省、市、县领导和农业专家的一致好评。
(六)及早动手,夯实*年小春生产基础
为实现*年农业持续增长,我县及早出台了《**年小春生产意见》,确定了*年小春粮食播面55.7万亩,比*年增加4220亩,*年小春粮食总产12.63万吨;油菜种植面积19.098万亩;蔬菜21.81万亩。提出了“挖潜保播面、补贴扩良种、入户推科技、示范促产业”等措施。目前油菜移栽顺利、小麦正在播种之中,为实现*年农业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七)整顿干部队伍作风,推动业务工作开展
*年,我局借干部队伍作风整顿教育之机,促进各项业务开展。一是认真开展了“党员示范行动”主题实践活动。县经作站支部在清溪、望江、渠江镇优质黄花生产基地进行黄花早花盖膜增温、叶斑病防治、增产新技术,给农民送农药、农膜,为农民增收打下坚实基础。县农技站支部在望溪乡、有庆镇、中滩乡着手抓小麦科技入户活动,在县、乡各级聘技术人员50名,培训小麦科技入户1000户,辐射20000户。县农能办、茶果站支部党员干部为改善农民的生产条件和居住、生活环境,起早贪黑,吃住在山乡,到卷硐乡、双土乡、渠南乡、中滩乡农民承包地、家中指导柑桔高接换种和沼气池建设,深受群众好评。二是认真实施“五个一万”工程。按照县委、政府要求,我局先后在中滩乡、有庆镇、三板乡、鹤林乡建立了一万亩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在望江乡、清溪场镇建立了一万亩优质黄花生产基地;在卷硐乡、双土乡、三板乡建立了一万亩优质水果生产基地。三是党员领导干部认真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全局共结对帮扶贫困党员、困难群众80余户,为贫困户送技术信息20余条,资金20000余元,送农用物资3000多公斤,解决了贫困党员、困难群众生产中的燃眉之急。通过党员带动,科技助动,示范触动,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此外,县农广校努力培养新型农民,围绕“五个一万”工程,相继在鹤林乡阳山村、三板乡大石村等新农村示范点启动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培训了专业农民80人,引导性培训农民工1250余人,狠抓农民素质教育,在中滩寨坪、望溪石坝帮助建立科技书屋两个,赠送图书千余册。为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蚕桑站、良种场、蚕种场等单位积极结合自身业务探索技术推广、良种繁育的新路,切实搞好了职工稳定工作。
一、举步艰难,农业农村工作存在不足
一是农技推广经费紧缺,新技术落实到位难。县属全额预算事业单位办公业务费预算严重不足,工作开展困难。
二、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综合素质不高。大量有文化、有知识的青壮年农民外出务工,在家留守的农民文化素质低,年龄结构不合理,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农村土地承包后续工作尚未全面结束。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普遍不规范,流转机制不健全,到目前还有1.77万户未建台帐2.97万户未签订合同未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
四、农村财务管理还较乱。一是新会计制度贯彻落实差,未按制度规定结转会计科目和启用新的账簿;二是部分地方村组建制调整,财务清理不彻底,长时间不结旧建新;三是农村财务公开不落实,大多流于形式。
五、农业维稳工作任务艰巨。
1、良种场退休人员工资还有25%没有预算,退休职工生活得不到保障。
2、蚕种场职工养老保险在2003年交农业局以前已脱保,至今脱保已达4年之久,职工后顾之忧大。
3、蚕种场原职工蒲开学工伤赔款遗留问题至今未得到彻底解决,长期上访,影响稳定。
六、农资市场管理存在漏洞。目前种子、农药市场经销商多、品种杂,假冒伪劣时有发现,而农业行政执法大队成立后无钱购置办公设备,至今无法正常开展工作。
三、乘势而上,开创*年农业工作新局面
*年,我们将按照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全县跨越式发展思路、奋斗目标、发展战略和保障措施,在建设川东特色农业大县的工作中重点抓好推广技术、建设基地、培训农民、服务企业、争取项目、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延伸链条、壮大产业等工作,促进“黄花、柑桔、粮油、蔬菜、粉葛及薯类、中药材”产业发展,奋力推进农业农村工作。
(一)思路和目标
*年,我县农业农村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县委第十一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的“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的时代主题,立足于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及基地建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特色产业和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继续贯彻执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广泛开辟农业增收渠道,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目标:*全县计划粮食种植面积160万亩,总产58万吨,比上年增加4.75万吨。其中,小春粮食55.7万亩,比上年扩大0.422万亩,总产13万吨,比上年增加0.37万吨;大春粮食计划种植104.3万亩(其中:水稻51.3万亩、玉米18万亩、红苕22万亩、红粮等小杂粮13万亩)总产45万吨,比上年增加4.38万吨;全年经济作物计划种植达到75.5万亩(油菜21.5万亩、水果13.5万亩、黄花4.5万亩、蔬菜22万亩、花生10.5万亩、苎麻等3.5万亩)。全县农民负担比上年进一步减轻,无重大、恶性案件发生农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二)具体措施
1、调整产业结构,建设六大基地
(1)、突出特色,做大做强黄花产业
(2)、依托品改,打造*柑桔品牌
(3)、稳定面积,建立优质粮油示范基地
(4)、发挥优势,建设蔬菜基地
(5)、企业带动,发展粉葛产业带
(6)、试验示范,建立中药材基地
2、强化职能作用,建立健全服务体系
(1)、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2)、加快农业保障体系建设
(3)、强化病虫预警体系建设
(4)、加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