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0 16:26:0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教育实践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实践能力在于专门性与通用性相结合,并以专门性为主,通用性为辅。因此,要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提高对实践教学的认识,把握好实践教学的切人点,实现实践教学和素质教育的全方位的结合,以期使被培养者成为融知识、技能、素质为一体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实践教学体系包括适应学生未来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还包括与职业能力相关的一般能力(如观察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的培养,专门性与通用性相结合[2]。实践教学已成为高职教育最重要的办学特色,在办学理念、专业设置、能力培养、人才规格等方面不断地探讨和研究,加快对传统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课程建设等全方位的改革,以岗位能力的需求为目标,以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和建设为重心和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岗位应用能力,满足企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在理论知识“必需、够用”的原则下,对专业课程进行优化整合,使学生逐步形成基本的综合实践能力、专业技术应用及操作技能。同时,要更加重视实习教学环节,加强实训指南、实践教学的质量标准和考核标准等实践教学的研究,根据职业岗位的需求和学生就业需要,整合实践教学课程内容,优化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编写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的实践教材。将实践教学的内容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落实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确保实践教学内容的相互衔接和贯通。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前店后厂”全真模拟人才培养模式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教学过程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等特点,能够达到实验、实训、实习的统一,便于形成基础实验、专业技能训练和继续教育与职业培育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平台,使其成为集人才培养、教学教改、对外开放、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订单式工学交替”是开展校企合作,推进实践教学的最好方式。学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与用人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订单,有针对性地开发实训课程或培训项目。与企业联合办学,可利用企业优势,以实际操作为手段,改善技能训练条件,保证学生在实训基地能操作最新的机械设备,了解现代制造技术、设备的发展动向,毕业后能迅速适应现代生产经营管理环境。主动聘用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承担实训的兼职教师,并参与教学计划制定和教学质量考核,甚至可以让学生到企业边工作、边学习,毕业后直接为企业录用,实现高职院校与企业用人单位的双赢。
小学教师是实施小学素质教育的主体,教育观念的转变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进展,要落实小学素质教育,搞好课程改革,教师首先必须转变观念。长期以来,小学教育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直是以一张考卷的考分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依据,严重的背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导致小学
二、抓教育技能训练,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整体素质的高低,决定着素质教育的落实程度。要使教师的素质提高,必须抓好教师的基本技能。因为,教师基本技能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技能,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搞好素质教育、落实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小学教师除了要具有“三笔字”“简笔画”“普通话”“思想教育”“电教知识”等一般小学教师的基本功以外,尤其要加强“语言”“板书”“教具学具的使用与制作”“组织管理”与他人合作、开发课程资源及“教学机智”等基本技能。
1.语言。语言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手段,教师的语言能力可以直接决定教育效果的好坏,同时也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率。小学教师的语言必须准确、精炼、有条理、生动形象。例如,数学语言是利用一些数学的名词术语、关系符号来表达数学概念、结论或说明解题思路的语言。教师不仅自己要做到正确使用数学语言来表达,而且要求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也能逐步学会使用数学语言。例如,把算式(65+35)÷(40-35)读作“65与35的和除以40与35的差,求商是多少”。这样,不仅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利于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总之,语言修养是与思想修养分不开的,每一个教师都要下功夫进行语言基本功的训练。
2.板书。板书是小学教师的第二基本功。教师的板书对学生理解概念、系统掌握知识有极大的影响,并对学生有重要的示范作用。教师的板书应规范、有条理、重点突出、简练明确、布局合理。板书的方式要不拘一格,有的用表格式,有的用提纲式,有的边讲边板书,也有的在新课结束时系统板书。不管以何种形式进行,一节好课的板书,在教学时犹如一幅具有整体结构的蓝图,把教学的重点和关键,鲜明而又形象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之中,起到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
3.教具、学具的使用和制作。在小学教育中,有些学科知识比较抽象,而小学生又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要解决这个矛盾,恰当地运用直观教具就十分重要了。使用和制作教具、学具也成为小学教师的另一个基本功。首先教师要能够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以及儿童的年龄特征,选择恰当的教具和学具。例如在小学数学学科中学习几何初步知识时,低年级可多用大小、颜色不同的纸或其他材料剪几何图形;中年级可多用钉子板;高年级可发动学生自制教具。其次,使用教具要突出对象的本质特征或发展过程,使用时要注意恰当的时机,做到适时、适量、适度,以达到直观的目的。教师还要具有操作使用电化教学手段的基本功。
4.教学中的组织管理。教学中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不仅表现在课内的教学环节中,如收发作业本、使用学具、订正作业等都应有统一的常规,反映在教师敏锐的视察力、说话的感召力和行动的感染力方面。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神情、言语、气氛上洞察学生的内心活动,做到及时发现问题,正确解决问题。教师的讲话要有鼓舞力,要有激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要以教师自己谦虚好学的精神、自信和不怕困难的乐观情绪来感染学生,以自己的一切行动来有效地组织学习。
5.课程资源的开发。在未来的新课程中,将出现课程资源的概念。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学校和教师应该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教科书不应该也越来越不可能成为惟一的课程资源了。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去组织、去开发、去利用,教师应当学会主动地创造性地利用一切课程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教师还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
三、落实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1.改革学科课程。学科课程是义务教育教材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科课程的改革主要应围绕下列3个方面进行。
(1)学科课程必须坚持德育首位。现代教育必须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使学生既有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高尚的道德情操,又有全面发展的科学文化素质。学校开设的各门学科都必须渗透思想教育。那么,各门学科又怎么渗透呢?这主要从3个方面进行:①注重挖掘各门学科的思想教育内容,有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②注重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③注重“三风”(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2)把原来单一的学科课与活动课程结合起来。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学生“全面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去获取新的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我们只有通过活动课程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才能使学生动静结合,书本知识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发展语言与认识事物相结合,掌握基础知识与发挥特长相结合。
(3)国家统一课程与地方课程配合进行。学校必须开足国家规定的全部课程,不能削弱音、体、美课程,适当增加一些地方课程,把劳动教育与地方课程挂起钩来,既有育人性,又有社会性。
2.把活动课程落到实处。活动课程是义务教育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活动课程落到实处,必须从几个方面去抓:①学校要成立活动课程领导小组;②学校要把活动课程排入课表;③活动课程有专人指导,检查、落实;④活动课程要做到有组织、有目的、有内容、有计划、有场地。通过活动课程的改革,使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道德情操、知识能力、身体心理全面地、和谐地发展。
3.创设环境课程。环境课程是一门新型的、比较隐蔽的课程。它包括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的教育,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学校开发环境课程的途径有:(1)加强学校环境教育。学校环境教育是一种比较稳定的、经常的、大量的教育,利用学校环境教育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例如:①留心观察学校周围的人和事,引导学生写有正面教育意义的文章或小评论;②利用黑板报、壁报、画廊、宣传栏等,搞好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③利用小记者、小编辑,充分发挥课间一分钟新闻的作用;④利用升降国旗仪式,进行国旗下的讲话活动;⑤张贴名人画像、名言、宣传标语、举办各种展览;⑥开展使用礼貌用语,净化学校教育环境。(2)开展社会环境教育。社会环境教育应是一种比较广泛的、长期的、普遍的教育,利用社会环境教育可以使学生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例如: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观察体验社会生活,深入社会调查,参观访问,了解国情,了解工农业生产、科技卫生、教育事业改革创新、发展腾飞的大量的社会信息。(3)进行家庭环境教育。家庭环境教育应是直接的、随时的、经常性的教育。好的家庭环境教育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
的生活、行为习惯。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教育孩子的第一场所,孩子的成长、培养、成才都与家庭教育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必须要创设一个很好的家庭环境。
四、改进教学方法
要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充分发展,体现素质教育,除了有一套良好的教材外,更重要的是有一套先进的、合理的教育方法,才能使教学取得良好成效,体现素质教育。
赏识教育起源于一位父亲,他的名字叫周弘。他培育了自己的女儿,使她成为我国第一位聋哑大学生,使女儿离开了聋哑世界,还成为一名能言善辩的女孩。赏识教育方法由此而来,这位父亲提出,赏识教育可以定义为认知和欣赏,肯定孩子、理解孩子和包容孩子。在教育中,使用鼓励的方式去指引孩子,可以使孩子逐渐有自信、逐渐肯定自我,走上成功的道路。
一、后进生的心理特征
后进生指的是在学习能力和行为习惯上表现都不好的学生。后进生出现的根源较多:家长的溺爱、家长粗鲁的教育方式、单亲家庭等。一般而言,后进生的自卑心理非常严重,容易逆反,自信心不够,在学习上,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但是这类学生只要教育得当,一样可以成才。他们身长有很多闪光点可以挖掘,教师给予这些学生充分的肯定、充分的鼓励,就能推动学生走向成功。
二、运用赏识教育转化后进生
1.让后进生在成功的体验中进步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会投入更多,好胜心理明显。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组织各种兴趣班,举办多种竞赛活动,例如篮球比赛、美术比赛、歌唱比赛等,让后进生有自我表现的机会,给学生舞台,他们在大舞台上受到关注,感受到认可、成功和快乐。学生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在平日里,教师对后进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这些行为方式能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善于使用“你可以做到”“你做得真棒”等鼓励性语言鼓励学生。一般而言,后进生的作业错误比较多,教师要注重教育方法,让后进生能看到自己的长处。学生一旦相信自己,就会有很大的自信心。因此,教师需让学生在肯定中获得成长,获得进步。
2.宽容后进生,给其人格尊重
教师要宽容每一位学生,不论学生优劣,都应对学生没有私心,一视同仁。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要耐心地讲解。教师肯定、理解和宽容学生。在后进生的学习生涯中,学生各个方面表现都比较差,很多地方受到的批评比较多。教师如果不采用正确的批评方式,会加重学生的逆反心理,使学生更加自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认可,用宽容的态度处理问题。学生自然会理解教师,同教师做好朋友。
3.提升后进生的自信心,消除自卑心理
教师要学会欣赏学生,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用客观的态度评价学生,评价学生有独立的思想,有独立的个性。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教师要欣赏学生敢于大胆地质疑,能独立思考。总而言之,教师要从微小事件中给予学生肯定,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要善于把握机会,在后进生错误行为中给予其期望,让后进生对未来学习、生活都充满信心。后进生回答错了,教师可以允许学生有重新答题的机会,回答不够完整的可以进行补充,没有想好的学生可以有思考的时间。当第一位学生没有回答出来时,教师应鼓励学生,不能依次询问下去。这样做的目的是不让学生有心理负担,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里学习。举个例子:教师在课堂中提问学生,一位性情急躁的学生听完之后,没有完全听清楚就作答,学生回答牛头不对马嘴,引起班级里其他学生的哄笑。教师这时需作出反应,肯定这位学生反应快,口头表达能力好,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做得非常干脆利落,希望学生今后能更加细心,更加沉着冷静。在后续的学习中,发现这位学生的学习进步非常快。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充满了肯定,充满了期望,学会欣赏学生,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自信心和进取心,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在不断鼓励学生的同时,也应该大胆地批评学生,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成长。欣赏和批评学生不是矛盾体,而是在尊重学生人格、欣赏学生的基础上给予学生批评。教师要注意批评的时机和场合,才能保障批评效果。
后进生的自卑心理较重,在学习进程中,教师应给予后进生更多的肯定,欣赏后进生,不断鼓励后进生,给后进生温暖,让后进生在班级学习中找到归属感,找到温暖,克服自己的心理缺陷,敢于面对其他同学,不断地完善自我,总结自我。在教师的帮助下,让后进生提升学习成绩,提升自我人格魅力,赢得其他学生的尊重和认可。这对后进生而言,是有效的教学方式,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邓苏扬.初中后进生英语学习兴趣的调查与分析:以周口一高初中部为例[J].河南师范大学:学科教学,2013.
三、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1、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2、挖掘学科特点,培养创新能力。3、培养学生创新人格和协作精神
【关键词】创新探索实践
一、创新教育在新世纪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现代社会是知识经济社会,而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当今世界的科技竞争、综合国力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创新型人才的水平和数量的竞争。创新教育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焦点和核心,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要矗立于世界优秀民族之林,必须要有全民族整体素质、科学水平的提高。学校教育是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主渠道。教师要明确创新教育思想、创新教育培养目标和实施方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想创新、敢创新、会创新。
二、中学生创新教育的内涵和内容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创新是科学发展的动力,是技术革命的生命。中学生创新教育的内涵应是:通过创新教育使学生对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分解与组合后,产生某种新的、独特的思想观点、思路设计、途径方法……的活动过程。
1、创新精神主要表现为创新意识和“质疑”精神。要千方百计培养学生形成推崇创新、追求创新的观点和意识。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的引导下,学生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释放创新激情。创新的产品是独出心裁、前所未有的。因此创新是超越,而不是跟随。只有大胆向传统挑战,才可能创新。
2、培养创新能力,主要表现为课堂教学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验教学中的创造能力的培养。
创新思维的主要形式有:①联想思维。②直觉思维。③灵感思维。
物理实验是人类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的重要途径,也是人类发明创造的重要手段。物理实验教学,可以验证书本知识,然而更重要的是重温前人创造的思维的过程,从中受到启发,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创新人格和协同合作的精神。健全的人格是个体顺利发展的内在因素,是个人创新能力得以发挥的支柱,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情感、献身科学的精神、勇于面对失败,百折不挠的意志,求实勤奋的治学态度和较强的自信心。
协同合作精神是新世纪对人材的基本要求。新技术革命,使人类在已经到来的21世纪相互影响,相互依存。重大的发明创造,需要众多人才共同去探索、开发、创造。因此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协同合作精神,以满足未来社会对人材的需求。
三、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1、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包括:创新的意识、热情、进取心、自信心、创新的胆略;敢于质疑坚韧不拔的毅力等等。在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要培养学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的观念和意识,鼓励学生解放思想、独立思考;另一方面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启发、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的创新精神。
首先,教师的教学过程要具有创新意识,为学生树立创新的表率。无论教材提供的知识多么完整,由于各种原因总会留下缝隙,只要我们积极思考,善于“钻空子”,就会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例如,在动量守恒的验证实验中,落点为什么会有较大的离散,原因应在碰撞的过程中被碰小球所处的支座与等大的入射小球轨道的末端不能严格在一直线上,两球不是对心正碰。要减小误差怎么办?教学过程要引导学生观察这一现象,分析其原因,再由学生提出减小误差的方案,选出最佳的方案表扬。只要事事处处做有心人,善于思考,就会设计出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其次,教学活动要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脑海中经常出现“为什么”三个字。“月亮为什么不会飞走?”“苹果熟了为什么会从树上掉到地面上”,牛顿对这些自然现象的观察,引发思考研究,得出了十六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养成多问“为什么”的习惯。例如:物理概念为什么要这样定义?物理规律如何来的?实验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做错习题时更要问为什么会错?知识联系实际的“为什么”是创新意识的升华。例如:为什么我们乘车时会看到远处的太阳向前走而近处的树木会向后走?雨后的天空为什么会出现彩虹?为什么彩虹呈圆弧形等等,坚持不懈地寻根问底就会激发创新意识。
然后,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人的思维活动起始于问题,有疑问才会去思考。有疑问是学习新知识、产生新思想、发现新观点的起点,教师要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也就要创造一个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渴求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就会得到培养和发挥。
①提倡学生向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质疑。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育教学模式都在迅速地老化,只有不断地“充氧”才能赶上时代的步伐。教师在教学中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若能实事求是地但陈不足,和学生一起研究问题,就能成为学生培养质疑精神的好榜样、好朋友,好老师。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非常宝贵,要鼓励和提倡。
②鼓励学生对教材质疑。高中学生对知识、现象、实验等有旺盛的求知欲,对新异的事物,特别感兴趣,他们对学习的知识爱提出一些疑问,例如:在滑动摩擦力的教学中,有学生提出教材上给出的动摩擦因数都小于1,有没有大于1的呢?在演示分子间有空隙的实验中,得到酒精与水混和总体积缩小的现象。有学生提出所有两种液体混和的体积都缩小吗?有增大的吗?在光电效应的教学中,有学生提出入射光的频率增大,光电子数目增加否?在透镜的教学中,有学生提出反射光是在人射光区域相消的,透射光应不变,为什么还会增强呢?等等。说明了学生存着强烈的质疑意识,孕育着可贵的创新精神。
③大力提倡学生争辩。通过争辩活动可以提高学生质疑的敏捷性、灵活性。量子力学中的测不准原理就是海森堡与爱因斯坦等人长期激烈的争论后,在海森堡的脑海骤然出现的。长期引导学生进行争辩、互相质疑无疑会大大增强学生质疑的意识,使学生在质疑辩论中,搞清原来模糊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会持质疑的态度上课,锻炼思维的准确性、开放性,也提高了流畅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能力。
2、挖掘学科特点,培养创新能力
每个人都具有天生的创造力。对于每个正常人来说,创新能力只有大小之差,没有有无之别。科学家与普通人的差别,不在其大脑聪明与否,而是在其创造潜能能否得到培养与开发。物理课堂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创新思维,实验教学的重点培养动手创造能力。
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灵活性、求异性、独创性和灵感性的思维方式,它往往能突破习惯思维的束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其观点富有创意。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热情奔放,充满对新世界、新事物的好奇,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对他们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具备心理发展基础和可能牲。
①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从知识的传授、解题的思维等,都要加强联想思维的培养。联想思维主要是指在大量的经验知识的基础上,在创造激情的推动下,通过形象类比联想,把记忆中能反映事物特征的那些映象加以选择、提炼,重新组合成新的映象的过程。威尔逊发明的、被卢瑟福称为“科学史上最新最精彩的仪器”——“云雾室”,是与他在苏格兰群山的最高峰尼维斯峰度过几个星期,对山间云雾缭绕的瑰丽的光学现象的观察、思考分不开的。例如在讲解分子势能、电势能时,应启发学生联想弹簧的弹性势能、重力势能与分子势能、电势能之间的共性,比较它们的异性,从而使“机械”势能——“分子”势能——“电”势能形成一条链。又如:学习玻尔原子能级时,引导学生把核外电子在不同轨道上绕氢核运转的情况与人运地球卫星在不同轨道上绕地球运转的情况类比联想,从而掌握电子绕行的动能、势能、速度、周期等变化规律。应用类比联想将知识系统化是创新思维的基础。
联想思维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启发下,在数字计算和逻辑推理的基础上,以丰富的想象力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卢瑟福的脑海里浮现出这样的图景,反弹回来的粒子如此稀少,而速率又几乎和射击时相等,这不像子弹打在茫茫草原上的核桃上又反弹回来一样吗?这是何等生动的想象力。在教学中培养想象力是联想思维训练的重要方法。如子弹以一定的速度射击固定的相同厚度的木板,其阻力恒定,恰好能射穿五块木板,求子弹穿过各木块的时间比。从匀减速运动来思考这问题较难,可想象成让恒定牵引力作用下汽车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相等位移内的时间比,再将比值关系反向排列为所求。
②直觉思维不遵循一般逻辑规则,不局限于传统的思维模式。因而具有创造性、灵活快捷的特点。直觉思维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必有其自身规律,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认识的突变,其机理是许多知识因素与思维活动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迅速结合形成认识上的飞跃。这种飞跃产生基础有两个方面,合理而清晰的知识结构,是形成思维的内在因素;娴熟的专项技能是产生直觉思维的外部条件。
直觉思维产生机理告诉我们,结合物理知识与技能教学,追寻思维活动的路径,创设情境,能有效地诱发直觉思维。物理教学中,学生有扎实知识基础,理解各部分知识关系,优化知识结构,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融会贯通,才能起到居高临下,高瞻远瞩的作用。面临物理问题就能迅速作出取舍,产生直觉。精选习题,系统地培训解决物理问题的专项技能,如整体与隔离法、观察联想、类比法、假设法、等效法、图象法、数列、极限法等,建立合理模式,熟练各项技能,提高思维的快捷性、灵活性,有助于直觉思维能力的发现。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动手搞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写小论文和科幻文章,培养他们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直觉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例如:学生遥控汽车在一平板小车上“进、停、追”平板车就会退、停、进,演示人在船上行走满足动量守恒定律的现象模似,使抽象的思维直觉化。再如用“超级特技飞行”玩具代替小球在脱离轨道运动,演示圆周运动向心力与速度的关系。用悬挂旋转飞机验证一维圆锥摆运动等,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又使更多的学生用直觉灵感思维来分析和感知物理现象和规律。
③灵感思维的养成是个逐步积淀的过程,对中学生灵感思维的培养,主要是培养设想、猜想思维能力。布鲁纳说过:“在自然科学和普通生活中,我们常常被迫根据不完善的知识去行动,我们不得不去猜想。”中曾根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物理学史上的大量事例都是揭示科学创新这一本质的历史,让学生了解科学家打破常规思路的科学创新过程,往往会在学生的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久久不会淡忘。这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科学创新来自于创造性的猜想。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重视发掘教材中有效因素。变换常规的教学方法,放开束缚学生思路的枷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猜想。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二定律时,可引导学生从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提出猜想:物体获得的加速度的大小可能与那些因素有关?是什么关系?然后再进行实验定量研究来得出结论。在讲等温变化的玻意定律时,由学生初中的热现象和生活经验,先猜想一定质量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和体积可能是什么关系?再通过实验来验证。又如在“原子核的人工转变”α粒子轰击氮核的教学中,α粒子轰击氮核产生了新的粒子是质子。这一现象发生是α粒子将氮核中的质子打出来的,还是氮核获得α粒子后形成新的原子核,再衰变产生的呢?允许同学们提出猜想,再引导同学们观察分析布拉凯特云雾室拍摄的照片。由照片中得到的三条径迹的事实,论证你的猜想是否正确。教材中有很多知识涉及科学猜想的思维,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力,培养学生灵感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⑵、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物理实验教学中,重视实验的创新与探索,设计问题的情境,显示知识获取的过程,实施“实验、启迪、引导”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物理实验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创造能力的特殊功效。
①、由学生自行设计小实验。例如:让学生自行设计不同物体与小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同学们设计了不同的测定动摩擦擦因数的方案,有水平平面滑动,有斜面上滑动;有用橡皮筋伸长量比值法,也有弹簧秤读数法;有匀速平衡法,也有匀加速方法求解。又如:在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观察一些落体运动后,由学生分析这些运动的共同特征。提出“这些落体是否是重的落的快,轻的落的慢”,由学生设计简单的实验来说明。同学们议论纷纷地设计了很多的方案,最简单的是将质量差异较大的两石块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听落在桌上的声音是否有先后之差。再提出自由落体是什么性质的运动?你可以设计实验来验证吗?同学们积极思考,共同商量,设计出了用打点的方法来测;有用光电计时方法来测;有用闪光照相方法来测;最有创意而又简单的方法是“外报法”,物体从光滑斜面上加速下滑是匀变速运动,(这是已有的经验事实)增大角度物体的运动性质不变,只是加速度的值增大。当角度增大到90o时,就是自由落体运动,且只有重力作用,运动性质还应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教学中使学生动脑,动手的实践中,感受“创新”成功的滋味,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②、学生的心灵深处都存在着使自己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愿望,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把教学与学生的这种愿望相结合,注意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和运用知识的机会、创造解决问题的条件,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会得到培养和发展,并能在研究过程中亲身体验到人类驾驭知识、改造现实的自豪感,这种内在的情感体验,会反过来激励学生再探索、再创新。例如:测电阻的实验中,给出学生足够的电学器材,让学生测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要求从零电压开始逐渐到额定电压为止。从器材的选择,电路的设计,测量记录到作出图象,分析图象的意义等都由学生自行设计。最后评比交流,使同学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再如单摆教学完成后,给出设计题目:提供一定容积的可乐瓶一只(瓶底有一小孔)、细线一根、米尺一把、小石子一块和盛水的桶一只。试估测水从此瓶底小孔连续流出的平均流量。较多的同学开始很茫然,因水的体积和水流时间都有连续性,通过同学们认真思考、观察,将已学的知识结合起来,多数同学能完成这个实验。从标签上读出水的体积。用细线与石子组成单摆测时间。这些实验与知识结合较好,又有较好的创意性,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好方法。
③结合物理知识进行科技制作,如:电学知识学完后,布置学生作一个小型的风力发电机。可以用现成的发电机零件组装,也可用磁铁、线圈等制作发电机,自制风轮,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去探索怎样使轮转动得最快,怎样检测发电机的电流的大小等。最后在相同条件下对比发电量大小。再如:讲完全反射教学内容后,安排学生制作蜃景现象的模拟。同学们首先想解决的是有折射梯度的气层,经同学们的讨论研究,认为液体折射梯度容易实现,由不同液体接触面上的分子扩散来实现。学生在科技活动中,做了大量的小制作。如水位报答器,摇控航模,光控和声控继电电路等等。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创新人格和协作精神
人们的价值观念正经历着从重视人的创造物的价值到重视人自身的价值的转变,面对人的品质评价已趋向于提倡人的创造型、开拓型的性格。因此,我们最终应把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实到学生创新人格的塑造上,凡是有利于创新活动的个性品质,都是创新需要,称为创新个性,创新个性具有相当的完整性和持久性,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和决定性的影响。
创新人格表现为:良好的思维品质、独立的个性特征。如质疑精神、创新意识;优良的意志品质;强烈的求知欲;不竭的进取精神。为塑造学生的创新人格,在教学中,应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解除学生对错误的恐惧心理,鼓励独创性与多样性,鼓励幻想,鼓励向有创新精神的人学习和接触。
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失败的精神。在创造活动中,错误和失败远远多于成功。爱迪生发明电灯,瓦特发明蒸汽机,莱特兄弟把飞机送上天,都是建立在成千上万次失败的基础上的,事实证明,失败会使人聪明,“失败是成功之母”,在物理教学中要将科学家们可歌可泣的百折不挠的意志,献身科学的精神融合在知识传授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人类的进步献身科学的责任心和勇于创新的顽强意志。
物理教师可利用灵活的形式,由学生组合成不同的物理兴趣小组,开展各种科技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等活动,举办物理知识竞赛,实验创新能手的评比等,办好科技板报、手抄报,使班内形成以创新为核心的班级舆论。教师要经常与学生交流创新体会,鼓励学生之间的适度竞争、相互合作交流相互了解和相互宽容,使全体学生的创造力和每个学生的创新能力相互激励同步增强。
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使我们认识到,二十一世纪创新人材的培养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主流。创新教育既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可持续发展,更是国家和民族发展和进步的需要,所以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真正地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努力提高自身创新能力。明确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主要途径。教学中贯彻创新意识是先导,创新精神是源头,创新思维是关键,观察、实践是途径,创新能力和创新人及协作为目标的教学原则。坚定方向,不断努力,一定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具有创新能力的栋梁之材。
主要参考文献资料:
儿童的确有喜欢涂抹的,或者我们把这看成是一种对绘画有着天生的兴趣者,也有儿童只喜欢看图画,而并不自己动手涂抹的。这却也不能说这孩子完全对绘画没有天分,因为这不爱涂抹,有的是虽喜欢图画,对自己能画却没有信心者;也有的是从小就因父母不允许乱涂培养爱清洁习惯而压抑了涂抹能力者。无论是哪种情况,我们都应该耐心地以爱心、热心和耐心去用诱导的手段,去启蒙蕴藏在儿童身上的对绘画艺术欣赏和制作,这动心与动手的潜能。这种潜能在这时儿童身上的表现形式为“兴趣”。或者说,作为老师是否能用方法引起儿童对版画观赏、制作的兴趣,既是第一个目标,也是成败的关键。
例如,我的一位学生邹玥姣,四岁半时就由她妈妈带来学习,初上课时,一直不肯自己动手,非得要妈妈握着她的手画,有时甚至握着手也不想画。为此,老师很是想了许多办法,一是活跃现场气氛,让她多与其他小朋友相处,课间还让一些小朋友讲演幽默小品,使她养成能接近小朋友并彼此喜欢的心境;二是老师尽量当场作做版画的示范,把儿童版画神奇的效果尽量展示,并让小朋友当场试一试,破除神秘感;三是只要小朋友在制作中有一点好的效果,或有一点进步,就要用表扬来充分肯定。四是让家长不在现场,培养小孩子自立和自信,同其他小朋友共同平等地相处在一个平台、一个起点上。在这样的环境下,这位小朋友才慢慢开始活跃起来,老师和同学都经常和她交谈,让她多说话,多动手画,现在她不但能自己独立完成版画制作,还能帮助其他小朋友作画。
2、制作的快乐
有理论家说,艺术起源于游戏。而这儿童版画的制作,从行为学上的确可以定位于游戏。儿童天性就喜欢做游戏,但必须源于兴趣。喜欢堆砌泥房的小手,将来很可能是建筑师的手;爱到处涂抹的小手,在将来就可能握上画笔。所以,我们在启动了儿童刻划的兴趣后,就要将他们引导进入版画的制作快乐之中,这当然应当从最简单的粉印版画做起。
粉印版画,就是让小朋友在吹塑纸上用铅笔刻划,最好是他有一个速写的题材,或想象中的某个事物。然后用洗衣粉调色涂在刻划过的吹塑纸上,用有色纸覆上轻轻压印,揭开来就上好了一道色,然后反复多次依法上色印制,最后就形成具备丰富色彩效果,形象鲜明、肌理有趣的粉印版画了。
进一步就可以作纸版画。纸版画是用稍厚的光滑或粗糙的纸板,一把小剪刀,随意地剪剪贴贴,只要有点什么想法或打算就可以动手。
还有在刻制木板画的时候,也是很容易和很愉快的。因为用的只是一般的层板,便于刻制,特别是用油墨滚子滚印在木板画面上,会出现特别的肌理花纹,和那特殊的刀味,在边滚油墨边清晰展现出来的时候,那种感觉是自豪,是自信,是期盼,是将要成功的喜悦,真是难以形容的高兴和快乐,个中滋味,只有小作者才能品尝和体验。而制作的快乐,又会反过来形成创作动机,使之成为追求快乐而进行快乐的制作。
3、想象的拓展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全部知识进化的源泉。一幅小小的儿童
机械工程训练实践教学效果分析
通过几年来的机械工程训练实践教学模式的实践,金工实习教学方法的改革,将原来的“学习工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转变思想作风”教学理念进行了加到转变,其转变为:第一,由被动单一的实习方式转变为学生主动、自拟制件的实习方式;第二,由以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为主要目的转变为以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第三,由思想作风转变转变为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几年机械工程训练实践教学模式实践之后,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见表1)发现,学生们对实习内容、安排和效果的满意度都非常高。因此,机械工程训练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能有效扩充和保留实训规模,增加了实习工种,能极大地满足低年级学生实际动手训练。同时,工程训练实践教学模式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的进行,帮助学生们顺利毕业,参加社会工作。工程训练实践模式制订了管理制度,以接待学生的教学实践活动。现在,每年都有大批学生利用中心的教学资源解决后续课程和设计中所遇到的工程实际问题,并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机械设计工程训练实践教学模式的实践,其效果明显。学生们大多感觉自己收获颇丰,都认为实践教学是其上大学以来印象最深、收获最大的环节,通过此环节,学生们的知识面得以拓展,创新意识得以加强。许多大学生都主动要求到实验室参加工作,踊跃报名参加大学生研究训练项目和设计大奖赛等课外科技活动。机械设计工程训练实践教学模式的实践有效促进了学生从科目分科学习向工程实际综合、从知识积累向能力生成转化,加强了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最核心内容,是逐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培养大学生思想品德的重要阵地。首先,在体育教学中逐步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有先天的优势,从体育教学过程本身来说,教师和学生交流、互动环节比较多,体育教学使德育教育不再像思想品德教学课堂那样枯燥,而且在教学活动中都需要师生之间互相参与、互动,能充分展示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团队协作,有利于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大学生拥有团队协作的能力和集体主义的意识显得更为重要。例如:在教学中的各种教学比赛,通过学生之间的密切配合,不仅在身体上得到了锻炼,还有利于学生身心的愉悦。比赛中更加注重团队的协作精神,而不是个人英雄主义的表现。在教学中学生应该要有对胜利的渴望和斗志,还要有比赛的经验与队友之间的默契配合,以及与队友之间的相互支持和鼓励。其次,体育教学能够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品质,每项体育比赛和活动都要遵守一定的比赛竞赛规则,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比赛规则,并与具体实际相结合,强调无论是在教学中还是在比赛的实践中都应该遵守一定的比赛规则和具体的规矩,逐步引导学生在日常行为里时刻铭记规范自己的行为。比如:体育课的课堂常规就是要求全体学生做到快、静、齐。通过不段的反复训练和实践在学生的思想意识当中产生固定思维,这就是规矩,在上课的时候就应该这么做。运动员的行为在任何比赛中都受到一定规则的约束。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比如:在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跑步训练中,很多学生坚持不下来,排除思维意识的因素,有许多学生不愿意跑步,认为枯燥乏味,这时候体育教师就应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思想教育,讲解准备活动的重要性以及跑步的重要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及与具体的实际相结合,不断激励学生顽强坚持、挑战自我、不断超越自我。激励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学习生活,以乐观的精神面对失败。体育教学还可以让学生养成多方面的习惯,公平、公正是体育比赛最基本的要求之一,是不断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一种手段。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评价的时候首先要做到公平、公正,不要掺杂个人思想感情,对待学生成绩的时候也要一视同仁,拒绝人情分、感情分。在体育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可以充分利用体育基础理论课和体育实践课教学,向学生讲解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进程,我国体育工作者为体育事业发展所进行的卓越努力,以及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比如,每当中国奥运会代表队获得金牌,当五星红旗在奥运赛场飘扬的时候,很多中国人都是热泪盈眶,这一幕幕场景无不让人激情澎湃,对祖国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在每个国人心里都会产生巨大的共鸣,使人久久不能忘怀,以至于多少年之后还能清楚地记得。
1.2体育教学能促进智育水平的提高
体育教学活动为智育提供最根本的物质基础———健康、强健的体魄。体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正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发生变化。大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在促进人体机能的生长发育、预防疾病和延缓衰老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身体基本素质是保证智力发展所需要的能量支撑。体育活动可以提高大脑思维的反应能力,通过体育教学活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和活动的学生可以提高思维的敏捷性、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技术动作的学习较快,灵活性和综合分析能力也明显增强。大脑是智力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一切动作都要在大脑皮质参与下方能实现。体育活动是一种完全开放的教学形式,双边活动较多,而且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获得的信息是全方位、多种渠道、多层次的。通过体育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进而大大提高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效率。由此可见,高校体育教学对学生智力发展具有举足轻重和深远的影响。(本文来自于《林区教学》杂志。《林区教学》杂志简介详见.)
1.3体育教学促进学生美育水平的提高
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模式的转变,高等院校也承载了多元化的职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都是高校肩负的历史使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文件提出,高校教学要以“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为育人目标。在此目标与任务的指导下,作为人才市场提供方的高校已经不再是闭门研究教学的象牙塔,高等教育要与经济发展接轨、高等教育与回馈社会的观念已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
一、区域互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企业与学校属于不同的系统领域,其管理机制、运行方式差异很大,所以企业与高校联合培养的模式中,也应该职责分明、发挥各自专长,统一培养目标。
(一)依据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修订培养方案。培养方案是高等院校培养学生的重要蓝本,依据培养方案可进行课程体系的搭建、教学方法的组织实施等。
1.培养方案实行校企培养的对接。随着行业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高校的培养方案中不断出现知识体系陈旧、课程重复、与行业脱节等情况出现,结合行业内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人才需求,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剥离冗余部分,重新梳理课程体系,确立评定标准,做到企业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一致性。
2.引入企业参与课程改革。在进行培养方案制订、课程改革等工作时,引入企业资源,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内容,结合企业开发产品的流程和特点进行培养方案的调整,并将毕业设计环节纳入企业产品开发,使专业的教学始终与社会、企业同步,并鼓励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深入了解企业对设计人才能力的需求和设计行业发展的现状,从而指导自己今后的专业学习方向和目标。
(二)校企合作,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培养方案的实施情况与人才培养的效果息息相关,所以需要对校企合作的筹备与日常运转进行定期检查与评估,保障教学质量及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校企合作的全面开展,就是企业对高校的运行情况、管理水平有知情权,与此同时,对高校的管理体系、考核方法及考核结果有参与和评价的权利。企业对高校的关注与监督,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对教学基础设施的监督。教学基础设施包括办学硬件设施和办学软件环境,硬件条件包括教学用房、实验室面积、图书资源、网络资源等,这是学生学习环境的直观体现,社会公认的评价较高的学校,不仅是设施先进的硬件条件,更应具备促进学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创造性思维和适应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优良的校园氛围,只有硬件软件相辅相成,才能称之为高水平的大学。
2.对高校办学过程的监督。办学过程包括学校为实现人才培养等功能而开展的各种活动,如专业发展规划设置、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研究活动的组织等。办学质量是在办学过程中生成的,可以说,过程决定结果,有什么样的过程,就会有什么样的质量。
3.对办学质量的监督。学校学科与专业的设置情况、各专业的生源质量、招生规模、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如何建立、学生考试通过率、督导检查工作如何组织实施、学位授予率、毕业生就业率等等一系列数据,都是社会各界特别是相关行业协会迫切需要了解的指标体系、也是学校日常教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内容。
二、校企联合,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通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工程思维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完成学业进入企业的工作领域后,能够更快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所以,实践环节是高校与企业人才培养对接的核心环节。
(一)构建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校企合作过程中,高校教学管理与企业生产管理的有机结合,能大大促进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譬如,应用企业管理的SMED(快速换产)方法优化实习流程就是一个能够说明问题的实例。众所周知,安排学生校外实习需要专业和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由此造成近年来高校学生校外实习日益减少,实习质量无法得到保证,走过场的现象越来越多。对此,高校在优化实习管理中,吸收借鉴公司的SMED法则,优化实习时间、场所和内容的安排。这种方式打破原来僵化的、校内外实习分离的实习安排,利用互联网、多媒体技术进行实习内容的重新分类组合,让学生更详实全面地了解企业生产环境、生产流程、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差异。该方式的应用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在保证实现实习目标的前提下,教师花费在路途上的时间大幅度减少,学生到企业实习前的准备更为充分,实习的目的性更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功能也可以集约利用。高校紧密联系企业,建设一批产学研合作服务基地,推动产学研对接,完善资源共享机制。高校常常会应企业的需求,依据行业发展特点和专业知识体系,开展面向企业员工的岗位技能培训,提升企业职工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鉴于企业技术人员经过长期的实际操作,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高校也充分利用这一宝贵资源,聘请企业人员参与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教学过程指导,或直接聘任企业人员担任学习实践课程兼职教师,壮大论文学习实验教师师资队伍,也提升了实践教学水平;高校教师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也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选派教师深入企业学习,也是为教师搭建提升实践能力的广阔平台。
(二)坚持多形式、多渠道开放办学模式。随着高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学生融入企业增强实践能力的模式日趋丰富。目前很多高校尝试实行了“3+1”的本科教学培养方案,即学生在校课堂理论学习时间由原来的七个学期调整为六个学期(即三年),将毕业设计环节由原来的一个学期调整为两个学期(即一年),学生利用一年的时间,融入企业理论应用于实际,提升综合实践能力;部分企业为提高行业的整体研究水平和竞争实力,邀请高校学生参与模拟项目的研究,进入企业工作室,利用企业真实的研究环境,理论应用于实践,既完成了毕业设计学习任务,又增强了实践能力,提升了就业竞争力。高校充分利用区域经济优势,与相关企业达成长期合作协议,建立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学校依托企业实践教学基地,开展主题系列科技创新活动,将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落到了实处。如“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第二课堂学分、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学科竞赛等,都是以科技创新活动为载体,开发和培育学生创新潜力,以学分细则监控各项活动开展的效果,将企业实际课题纳入此类活动中,拓宽实践教学的范围、更新实践教学的手段,引导和鼓励学生真题真做,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让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去。综上所述,高校融入区域经济,企业借鉴了高校先进的理论技术水平,高校享受了企业丰富的实践经验,校企之间文化融合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高校培养创新能力佳、实践能力强的优秀人才提供了助力。
参考文献:
[1]曾文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与全员育人机制探究———兼论高校后勤服务育人体系的构建[J].高校后勤研究,2011
[2]郑雅萍.加强管理服务教育着力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基于高校后勤视角[J].高校后勤研究,2012
[3]李金荣,和丽芬.地方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J].党史博采,2011
[4]王观玉,石云辉,李明江.地方本科高校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思考[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
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教学督导也赋予了新的内涵。现代教学督导目的是要求学校根据自身的办学规模和发展规划,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本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活动是否合理,帮助学校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内在潜能,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调动教师、教学管理者和学生的积极性,为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打下坚实基础。总之,目前评估与指导教学工作是督导的重心。教学督导包含了督教、督学、督管、导教、导学、导管等几个方面的工作。
二、创新教学督导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近年来在创建教学督导机制方面努力的进行了机构改革,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建立了规范化的督导信息采集与反馈制度
江西应用科技本文由收集整理学院为了提高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学校建立了规范化的督导信息采集与反馈制度。例如制定了《督导工作指导方针》,指出了教学督导的目的、任务,工作权限、职责;以及督导的师资队伍、待遇等;根据督导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制定了例会制度和例会章程;制定了《督导信息联络员守则》和《督导信息反馈意见制度》,保证在做好督导信息采集工作的同时,也能够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和解决方案。制定了《教师教学管理条例》、《教师教学考核方案》、《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表》等章程,毕业论文设计、课程考核、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标准,做到有章可循。
(二)督导工作检查常态化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督导坚持三个工作相结合。
第一,坚持常规检查与专项检查双向展开。督导开展常规检查的方式是:开展随堂听课,期中教学检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学生实验实训报告等常规教学检查。督导开展专项检查的方式是:开展双语课程、精品课程、多媒体教学、网络课程等教学评估、检查,使督导工作更具有专业化;督导开展专项调研的方式较多:如可以对学院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研室制度建设、教师评价等方面进行专题调研,还可以通过询问、调查问卷等方式,搜集教学相关信息,分别归纳、整理以形成专题报告供领导审阅。
第二,坚持重点督导与一般督导相结合。督导在检查工作时,更应该注重问题的重点关键所在。在教学督导过程中发现的突出问题,通过集体调研、深入了解和分析,提出指导意见。督导每年都对实验实训设备的安全隐患进行重点检查,一旦发现有安全隐患,则立即排除。
第三,坚持传统工作方式与创新工作方式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切实做到督导工作常态化和制度化。学校每学期举行不同层次的教学督导会议,开展教学部署,根据日常教学效果和讨论改进措施,最终形成教学总结。督导不定期地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在校内向领导以及各个职能部门、院(系)反映学校的教学动态,教学督导的评教、评管、评學的短文,对省级教改课题予以提供教学指导和建议。
(三)确定以人为本的教学督导为中心,以民主协商为策略,提高督导的服务意识
第一,教学督导是一种教学管理工作,管理就是服务。督导关注教学,就是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江西应用科技学院督导人员树立了管理就是服务的督导理念,实行民主协商式督导,用包容和博大的情怀来对教学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对教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和改进措施,推动高校人才的培养。例如,督导通过课题立项、修改撰写论文来开展教学专题研究,从理论上探讨督导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经验,创新督导工作新思路。
第二,学校督导充分树立以人为本的监督理念,督导指导教师,像教师的良师益友一样关怀教师。督导主动关注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素质和成长,将目光放在青年教师的教书育人的理念和思想观念的更新上,使青年教师的教学跟上时代的步伐。督导从被督导者的角度出发,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以鼓励、指导、帮助为主,将自身的优良作风、技能、经验和方法传授给青年教师,推动学校更好的培养创新人才。
(四)充分运用反馈控制理论
教学督导理论基础之一是反馈控制理论。反馈控制理论是将学校的教学计划和目标传达给相关部门,同时,由相关部门收集反馈意见并反馈给指导部门,以便监督和及时了解信息。
学校在各专业学生中挑选出一批学生代表来担当督导信息联络员,定期向督导反映问题。并时时召开联络员之间的座谈会,以便能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真正做到督导工作的创新性和时效性。督导与师生建立起和谐、平等、宽容、信任的关系,通过督导的督查、倡导和示范,建立一种健康的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让教学督导机制产生良好的效果。
(五)建立了三督督教、督学、督管的教学督导评价机制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的教学督导不再仅仅局限于督导检查这个环节,而要把督、学、管三个方面有机地联系起来。建立了三督督教、督学、督管的教学督导评价机制。
三、高校教学督导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督导管理体系不健全,责任不明确,难以发挥监督作用
虽然江西应用科技学院已经建立了教学督导信息收集和反馈制度,但总体上还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这些制度还有待完善。
(二)教学督导的工作内容比较浅化
虽然已经将三督(督教、督学、督管)作为督导工作的内容,但是从实施来看,仍然围绕督教展开,督管和督学难以开展;难免出现督而不导、重督轻导的现象;存在重督轻导的观念和做法,只督不导的现象。在进行教学督导工作的过程中,学校虽然开展了督导的专项调研,但是常规检查较多,专题督导开展得较少。
(三)督导的教学评价仍然是关注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甚少
督导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朝着创新创业教育方向上发展。目前虽然江西应用科技学院挑选出一批学生代表来担当督导信息联络员,定期向督导反映问题,但是督导的教学评价标准从本质上仍然体现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主要是针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包括评价教师的粉笔字、多媒体课件、板书等教学基本功,以及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态度、教学效果等, 对学生的学习的关注程度主要集中在出勤率,以及是否违反课堂纪律等方面,是否真正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予以掌握则关注甚少。缺乏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状态、效果的深入理解和分析,因此,學校处于被动推进教学的状态。
四、高校教学督导机制有效性提升的策略
(一)建立健全各级督导组织体系
省、市教育部门应设立专门督导机构,制定各级教学督导职责和权限,建立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教学督导沟通平台。同时,各高校也应当成立校级、院级、系级督导组织部门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建立一系列的监管制度,督导人员的资格制度、聘任制度、培训制度。对督导人员的职责权限、监督方式、监督范围进行详细规范,形成高效民主的创新教学督导体系。
(二)加强教学督导队伍的建设,打造高素质的教学督导团队
高校督导员应当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及时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要具有较强的学术水平,能够对学校的发展提出独特的见解与思路。只有具备了上述能力,才能发挥督导的指导作用,保证教学督导的权威和质量。高校应制定专门的选聘督导的制度,选拔优秀的督导员。要对督导员的专业水平进行考核,优化督导教学结构,让督导队伍专业化,使教学督导能够更好的促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为了拥有高素质的督导队伍,高校应定期开展人才培养的监督工作,以便于教育督导了解最新进展,提高督导人员的整体素质。
(三)改进教学督导的内容,使教学督导跟上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督导、教学常规检查是传统教学督导的工作内容之一。而近年来,随着各高校教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的改革,教学形式也不断变化,如多媒体教学、实验实训教学、网络教学等逐渐用于课堂,教学督导的内涵和功能得到拓展,教学督导的内容也应随之改变,才能够对教学真正起到督促的作用。因此,新的教学督导还包含了督教、督学、督管、导教、导学、导管等几个方面的工作。
(四)要建立健全高校教学督导的激励和制约机制
高校要建立督导的激励机制。要为督导人员提供良好的办公条件、工作待遇,这样可以促进外部环境建设与自身建设同步发展,发挥教学督导作用,激发督导员的工作积极性。要允许督导主管参与学校教学成果评价当中。使督导工作真正融入到教师的教学工作当中。
(一)从核心理念上来看,全程实践教学更突出实践性,注重全程化教师职业的“双专业性”决定了其养成时间及过程绝不可能一次成型,而是一个长期的、反复学习与提高的过程。教师的养成需经历一个“外化—内化—外化”的过程,即首先要从认知上进行教育技能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其次内化为教师实践性知识,再次通过教育、教学行为上表现出来,这一系列的过程决定了实践教学活动的长期性。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容易将实践学习与理论学习分隔开来,课外实践学习变成课堂理论学习的附属品,而全程实践教学旨在将课堂理论学习与课内外实践学习紧密结合,突显实践在教学活动中的核心地位,体现实践的全程性,是一个四年一贯、连续不断的养成教育过程。
(二)从操作过程中显现,全程实践教学更体现过程的渐进性和层次性传统实践教学模式虽然着重实践教学环节,却弱化了实践教学的整体功能。全程实践教学着眼于实践教学的整体性,遵循人才成长规律,通过系统梳理、整体优化,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巧妙地将各个阶段、多个层次的实践教学环节构筑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随着实践环节的计划性引导,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自然而然逐步养成。以新乡学院为例,教师教育专业第一学期开设“专业思想导引课”,邀请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教务主任、优秀教师进入大学课堂,并安排学生走进中小学、幼儿园参观,了解教师职业工作的基本特点,确定自身教师的职业认同性;第二学期主要通过观摩和指导教师的指导,体验教师工作,初步了解中小学、幼儿园的常规教学活动;第三、四学期观察并记录中小学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言行,进行模仿学习,在大学指导教师的带领下进行案例分析、讨论行为背后的实践性知识;第五、六学期结合专业知识进行应用,实践操作,“在做中学”,实践过程中进行反思;第七学期进行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并在模仿、应用的基础上进行结合自身优势进行创新实践,形成个人教育、教学特色;第八学期在实践的过程中做好教育教学活动的记录、调查与分析,撰写实践论文,并进入职业选择与定岗阶段。
(三)从师生关系上来讲,全程实践教学引用双导师制师生关系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显著作用,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多是在高校指导教师的带领下进行实践活动,而全程实践教学采用双导师制,即在高校配备专业导师,同时在中小学、幼儿园聘请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大学专业导师与中小学、幼儿园指导教师分工协作,共同培养、提高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推进其职业发展,在四年时间里使得师范生的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师职业技能得到全面、系统的指导和训练,综合能力与心理素养得到整体提升,实现与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生涯的“无缝对接”。三、地方院校心理学专业全程实践教学的效果评估经过实践探索,全程实践教学模式极大地促进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不再觉得理论枯燥无用,而是带着实践中的问题进入课堂学习,凭着理论知识进入一线实践,理论和实践交叉融合,螺旋上升。通过对新乡学院2013级教师教育专业发放《全程实践教学效果调查问卷》,结果显示:60%的学生对实践改革模式持积极参与的态度,33.7%的学生愿意“尝试看看”;48.7%的学生反映在实践过程中对自己帮助最大的是中小学指导教师,26%的学生觉得实践过程中接触的中小学生、幼儿给予自己的影响最大;62.6%的学生认为“教师专业思想导引课”的开设很有必要;97.3%的学生认为全程实践教学模式对自身教师素质提高有帮助。实践合作单位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也普遍反映全程实践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校期间便有机会接触一线实践,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出较高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较快的适应能力。
二、地方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全程实践教学的深化与反思
(一)实践参与者的反思与提高1.实践者的角色转变社会角色是个人在社会关系体系中处于特定的社会地位、并符合社会要求的一套个人行为模式,师范生在参与全程实践活动中会发生“学生”与“教师”角色的来回转变,也同时承担着既为“学习者”又是“教学者”的双重角色。多重角色之间、新旧角色转换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角色冲突,而处理角色冲突的有效方法就是角色学习,通过对教师的模仿学习、观念的培养和技能的训练,提高角色扮演能力,使角色得以成功扮演。同时也需要指导教师对实践参与学生平等对待,不要仅仅把他们当成被指导的学生,而要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同行,以加快他们的角色适应。角色转变是全程实践教学活动的关键,当实践学生进入中小学、幼儿园一线现场,只有深刻地以教师的角色要求自己,才能更好地学习、形成教师实践性知识,才能更深入地认识教师的职业要求,这时候所有关于教育教学的理论和概念便开始和实践融合,付诸于实践,在实践中验证。2.实践者的态度意愿问题态度和意愿是决定实践者参与行为的投入度和深度,如果实践者对教师职业有强烈的投入度,会更有助于全程实践教学效果的呈现。实践者的态度和意愿一方面来源于个人内在的动机和需要,一方面也需要学校给予积极引导、动员,并在实践过程中进行积极强化,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真正有所收获,能够发现知识在实践中得以运用,并用之有效,便可起到正强化的作用。
从目前的学前教育发展来看,专业性的人才培养从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与学前教学需求不一致的现象,进而影响到总体的教学质量。由于对于实践教学的认识上存在着一定的狭隘性,进而使得教师将实践教育与教学实践在概念上有混淆,也就是说,实践教学并不是单一的操作练习的重复,也不是简单的技能的训练,而是相对于教学实践来说范围更加广泛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而教学实践实际上则是实践教学中的一部分。从目前的高校教育来看,在学前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技能的训练,忽略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学生在其中仅仅是处于实习的地位,因此属于观察者,导致其不能够真正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影响实际的学习效率。
1.2教师在教学监督方面的工作不到位
由于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地明确自身所肩负的重要责任,进而使得其实际的实践教学指导以及学习监督存在着工作不到位的现象,这就使得学生的实习等陷入形式主义,有的学生甚至没有真正地走入到幼儿园来进行专业的见习与实践,而只是开取证明,应付了事。教师在实际的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也没有给予学生全方位的及时性的监督与指导,一个教师甚至被安排带几十个学生,这就使得教师对于学生的针对性指导存在困难,当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出现问题,教师也无法进行及时的指导。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由于一部分教师在毕业之后就在高校中承担工作,因此对于幼儿园的实际工作缺乏工作经验,因此对于日常的工作没有足够的了解,导致了实际的指导过程脱离了现实性与针对性,对于实践教学质量具有非常大的影响。
2学前教育实践教学开展的对策分析
2.1转变传统的认知观念,树立实践教学科学理论观念
实践教学理念的梳理由于实践教学效率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其更加注重教学的实用性以及职业性,通过教学实践在环节上的联系来实现知识与行动上的互动以及联接。根据素质教育发展体系的特点,对于学前教育方面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要求方面,按照统一的标准来进行统筹性的安排,进而实现学前教育在教学质量上的不断提高。幼儿教师在进行职前的教育阶段需要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实践教育与理论教学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对应来实现其中的师范性,通过实践性的知识以及理论知识上的不断结合来实现专业性的发展,最终实现教师在综合素质方面的不断提高。通过全局观念的树立来实现教学的总体流程的融入,最终实现学习效率的不断提高。
2.2通过多样式的教学来实现实践教学活动的丰富
从实践教学的角度来看,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实践性的实验教学以及实际的培训课程等,这就需要高校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更加注重校园内的基地实训建设,通过校内培训以及校外培训的结合来实现实践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在进行实践教育的过程中,在时间的安排方面需要转变传统的安排机制,通过集中性的教学机制的形成来实现日常教学上的不断渗透。总而言之,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课程实训的重视来实现其余专业理论课程的结合,诸如,进行学前的教育学以及幼儿的心理学方面等学科的结合来实现理论专业知识与教学上的实践结合,通过模拟训练的不断开展来实现知识、经验以及技能等多方面的综合,最终实现从业能力的不断提高,同时也能够实现核心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地明确教学评价的体系,通过正确的引导来实现幼儿教育在实践问题的不断思考以及反思,实现学生在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的不断提高。通过科学而统一的评价标准方面的制定来为科任教师以及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提供科学的指导,通过科学的评价来实现其客观性的保障,同时还需要更加注重总结性的评价,通过过程性以及综合性评价的结合来实现评价,最终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
实验(训、习)场地面积不足、设计不合理,布局不规范,环境采光、照明、通风、噪音,设备或老化或缺乏有效安全防护装置,设备使用与维护不当,劳动防护用品、装备或缺乏或使用不当,安全警示标志、消防器材设施或未配置或配置不全等等。以上任何一个问题的存在,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2.师生安全意识淡薄
实践教学中,安全培训教育工作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做的不扎实、不细致,相当数量的学生乃至一些指导教师安全知识、安全技能不足,“三违(违章、违规、违纪)”现象比较普遍等。如使用数控铣床加工零件时,要求在加工前关闭防护门,但指导教师在进行演示操作时经常就未做到,学生在操作时也常常忘了关闭防护门。又如某学校一个班级的学生在进行普通车床加工实训时,学生不按要求着装、违反操作规程,一名学生操作时,对长棒料毛坯未按工艺要求先切断而直接插入主轴孔,导致棒料毛坯伸出主轴孔尾端;此时另一名学生穿着一件宽松的T恤靠近床头箱主轴孔尾端观看并与操作的学生聊天,紧靠床头箱主轴孔尾端的学生不小心衣服被旋转的棒料毛坯缠绕,这名学生急于用手将衣服拉出,造成与衣服缠绕在一起的中指外皮撕脱一块,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而事故发生时,操作的学生表现极度慌乱,未能立即停机,所幸指导教师迅速赶到按下急停按钮。
3.现场安全管理松懈
对实践教学中的安全隐患或不处理或处理不及时、不到位、不彻底,留下许多后遗症。表现为学生在实验、实训、实习中不按照规定的动作、科学的流程、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等进行操作,指导教师也未及时予以制止;关键、重要的设备安全操作规程未上墙;安全通道不通畅等。如最为常见的是学生穿拖鞋进实验(训)室,学生实验、实训、实习时或玩手机或打电话或开玩笑。面对这些情况,有的指导教师却熟视无睹。
4.顶岗实习控制性弱
在企事业单位(包括校外实训基地在内)进行的顶岗实习环节存在不少的安全隐患。其一,学生自身角色转换不到位(更多的认为自己还是的学生,没有把自己在顶岗实习期间看作是所在单位的员工,仅理解为实习而已),安全意识差,接受安全培训教育的主动性不够,导致安全知识、安全技能严重不足;其二,学生离开校园、进入社会,思想较为单纯,安全防范意识不强,警惕性不高;其三,顶岗实习时间长、实习单位点多面广且距离学校远近不一,加上常常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因种种原因会变更实习单位,给学校的指导和监管工作带来困难,难以面面俱到;其四,实习单位生产条件、管理水平差异很大,有的实习单位对学生并没有完全按正式员工进行管理,有的实习单位没有给学生提供食宿条件,更有甚者有的实习单位连劳保用品也没有给学生配足,加上有的实习单位对学生岗前三级安全培训教育不到位,导致对学生管理缺失;其五,学校与实习单位沟通协调平台和机制的建立或不全面或不到位,出现管理盲区。基于此,影响顶岗实习环节安全的相关因素的不可控性,是易出现安全隐患和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
二、实践教学安全隐患的应对
实践教学中的安全隐患,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积极应对,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和“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思想。严格执行有关安全、消防规章制度,时刻把安全放在工作的首位。构建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安全保障体系,从落实安全责任制、夯实安全教育、规范安全管理、加强安全检查与消除安全隐患等方面着手,实现安全实践教学。
1.切实落实安全责任制
学校应建立健全保证安全实践教学的管理体制,坚持“管实验(训)室、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必须管安全”的原则。院级、系级、实验(训)室责任人、指导教师自上而下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将安全责任制和安全目标细化、量化,切实做到责权利明确、统一,营造出“人人关注安全,事事确保安全”的工作氛围。如实验员是所在实验(训)室管理的直接责任人,也是实验(训)室安全员、设备管理员;学生在实验、实训中的安全责任由指导教师承担;实验(训)室设备的维护保养与维修责任由实验员承担;学生顶岗实习前一定要签订学校、学生及其家长、实习单位三方协议,明确各方的安全责任。
2.夯实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
提高师生的安全文化素质、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是搞好实践教学安全工作的基础和目标。应注意加强师生的安全教育,始终把安全培训教育贯穿于实践教学的全过程,促进实践教学活动的正常运行。(1)加强实验员、指导教师的安全教育,尤其是刚刚从事实践教学工作的人员。要进行安全法规教育,提高安全意识;要掌握设备、设施的使用技术要点及安全操作规程,掌握必要的救治方法;要做到特种岗位持证上岗,保证每一位实验员、指导教师都是合格的安全员。(2)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将安全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单列,开设“安全教育读本”公共选修课。要求指导教师在组织学生实践教学时应对所指导的学生进行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安全操作、安全技术的教育;将实习单位对学生岗前开展三级安全培训教育的要求纳入三方协议。值得注意的是,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不能仅局限于传统的讲授方式,应充分采用动画或视频(将安全规定、要求、注意事项制作成动漫图片,或制作案例视频,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感)、体验(让学生动手,主动参与到安全培训教育的演练中)、考核(学生实验、实训、实习前开展应知应会安全知识的考核,合格者方可进入实验、实训、实习环节)等可以提高学生吸引力、注意力的方式,确保达到预期的效果,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
3.建立健全实践教学安全管理制度,实施规范化管理
(1)加强建章立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应建立健全与实践教学环节相关的安全技术规程规定与管理规章制度,如《设备(工种)安全操作规程》《实验(训)室安全管理规定》《学生实验(训)守则》《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实践教学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等。同时,将《设备(工种)安全操作规程》《实验(训)室安全管理规定》《学生实验(训)守则》、安全警示标志、标语等悬挂在实验(训)场所,起到明示、警示的作用。(2)开展“反三违活动”。一方面,指导教师应模范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反违章、反违规、反违纪”,做学生安全操作的表率。另一方面,学生进行实验、实训、实习时,指导教师必须在场进行指导与管理,监督、检查学生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的情况,对违反操作规程者,及时制止并进行教育,杜绝不安全行为。(3)加强安全设施、重点部位和关键事项的管理。一是建立实验(训)室每日安全巡查制度。实验(训)室责任人必须每天履行安全通道(门)、消防器材、安全用电、安全标识、设备安全防护装置等项目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置,确保无安全隐患。二是抓好设备管理工作,责任到人。实验(训)室责任人必须做好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的完好率,满足安全实验、实训、实习的要求。三是规范氧/乙炔气体、汽油、高压容器、危险化学品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的采购、运输、存放、使用和回收工作。对危险化学品中的毒害品严格执行“五双(即双人保管、双人领取、双人使用、双把锁、双本帐)”管理规定;加强有毒、有害废液、废旧化学品及废固的管理和处置;特种设备做到定期检验。四是在学生实验、实训、实习中,严格考勤、严肃纪律,推行7S(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管理。创造明亮、整洁的工作场所,降低不必要的材料、工具浪费,增强团队意识,确保安全实验、实训、实习。五是学校与实习单位应构建有效地沟通协调平台和机制。要求实习单位按规定落实各项劳动保护措施,辅导员、校内指导教师、企业实习指导教师要与学生保持信息畅通、联系紧密,辅导员、校内指导教师要定期、不定期地与学生保持通话或QQ联系,学校要组织教师到实习单位现场检查指导,强调安全防范,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鼓励学生通过岗位实践进一步提高实践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保证实习学生的安全。(4)购买责任保险,安全风险共担。根据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实施高职院校学生实验、实训、实习责任保险工作,实现“人人参保、应保尽保”,有效防范、妥善化解责任风险。如福建省教育厅出台了相关规定,明确学校统一出资为学生购买《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附加教学实训责任保险》《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附加学生实习第三者责任保险》,如果学校与企业达成协议由企业负责的,企业出资为顶岗实习学生购买《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附加学生实习第三者责任保险》,支付的实习责任保险费可据实从企业成本中列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