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0 16:26:5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高校财务管理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高校财务管理论文

篇1

大多数高等院校对那些收入较为客观的单位十分重视,创造各种有利的条件促进其发展,借助于创收单位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学校津贴制度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单位的分布状况,造成了学校数量的减少,其财政状况及其所承担的责任两者处于不平衡的状态之中,学校原本宏观调控能力也有所减弱,对于一些冷门的学科往往无暇顾及,危及到创收人员自身的利益,也造成收入与支出比例的失调。此外,学校分配功能也出现下降趋势,对财务管理绩效的优化形成阻碍。

1.2促进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模式的加强

过去在财务管理模式上往往都十分重视分配,常常忽视管理的作用,对财务预算管理的正常运行形成了阻碍,学校的财务预算工作往往是由学校财务部门来完成的,尤其是采用简单的方法来主观估计预算数,缺乏必要的预测环节,或随意地运用增量预算或减量预算的方法确定预算数,这样编制出来的预算必然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不符合实际的发展需要。

1.3高校没有一套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

目前,高等院校在财务管理体制上存在两种,第一是领导、分级管理”第二是“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然而,在实践中,高校在管理制度、机构设置等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权力分工混乱,进而严重影响到其财务状况。此外,由于执行力不够,责任制不能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一旦出现问题,高校管理部门也没有第一时间追究责任,这些都是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造成的后果。

2.如何合理有效的提高高校财务管理绩效

2.1促进学校相关部门财务对管理绩效的认识能力

高等院校的管理阶层在对财务管理绩效的认识上应当保持统一,有着科学、合理的认识,确保学校的发展有正确的指导思想,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者的统一。所以,学校应当加强对财务管理绩效的宣传,加大宣传的力度,从而提高学校各个部门对财务管理绩效的认识,形成思想上的统一,这样就极大方便了高校工作的开展。此外,应该逐步提高校管理工作的高度,纳入到财务预算会计体系中去,规范财政行为,进行科学的定位,使高校财务管理绩效工作的开展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面。

2.2树立起良好的成本效益观念

成文是高校进行各项活动应该进行考虑的,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更大的效益应当成为各项工作开展的目标,从而来不断优化高校作财务管理绩效,具体而言应当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努力:首选,学校领导阶层应当对学校的性质做到科学的理解和把握,懂得非盈利性的特点和内涵,学校是非营利性组织,这就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学校的主要不应当放在盈利上来,而要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组合素质;其次,要充分以现代会计管理理论为指导,在原有的财务管理体系下不断优化和提高,真实、全面反映教务的成本状况;第三,学校还应当实现岗位责任机制,做好工作的分工,落实到部门和个人,不断提高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使我国资产有着良好的保障,把风险降低到最小。

2.3制定出一套科学的预算体制,不断对高校财务管理绩效进行优化

一套科学的预算体制能够提高财务的预算能力,减少财务风险。高校在对财务管理宏观的管理上应当收支平衡,尽最大努力做到以收定支,在突出管理重点的同时做到统筹兼顾,顾全大局,使预算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不断优化高校财务管理绩效。

篇2

由于财务管理和会计学、金融学专业较为接近,因此在专业定位上,既要突出财务管理的专业特色,又要与会计学和金融学有所区别。就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专业的比较,前者重点是理财,着重资金的规划、筹措与运用分析;后者重点则是会计实务,着重企业经营的数据核算。就财务管理专业与金融学专业的比较,前者的重点是企业金融,后者的重点则是面向金融市场。各地方高校在对本专业进行定位的时候,应借鉴成功高校的经验,立足于自身,在充分体现学校特色的基础上,突出企业资金管理和风险管理的专业特色。因此,省属地方高校应将财务管理专业定位为以财务管理专业基础知识为基础,将会计学、金融学融入专业教学过程中,服务于公司理财和企业金融的应用型本科专业。

(二)适应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地方高校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模式是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科理论的要求来确定的,重素质、重基础、重知识面的协调发展,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化基础知识和实务技能,力求培养出具备财务管理及财务会计、金融、法律等方面的理论基础,具备会计核算、管理会计应用、会计信息系统应用、投融资决策、财务报表分析和税收筹划能力,能为各类组织和个人财务决策提供战略方向及工具应用指导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因此,作为地方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在做了大量人才需求调查后结合社会对财会类人才技能需要而开设的各门专业基础课程,必须适应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着眼于拓宽基础、突出创新、注重能力,积极建设优质课程,并根据“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原则优化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以培养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专门人才。在课程教学内容上要着重精选出针对能力培养具有实用性的理论知识,增加实务训练的内容。

二、地方高校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教学体系改革思路

目前,我国开设财务管理专业的地方高校越来越多,但由于许多地方高校财管专业建设不成熟,没有突出特色,实践性教学投入不够,甚至办学指导思想不明确,严重制约了财管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省属高校财管专业应在提升办学层次、完善课程体系、加强专业建设、开拓实践环节方面下工夫,培养具有理论和实践能力的财务管理人才。即创新我国地方高校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模式,依据社会对财会人才的需求,根据地方高校自身培养人才的类型、地域性特征以及学校办学条件等,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再根据培养目标,构建出体现知识、能力和素质均衡发展的课程体系,并加强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的建设,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科学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模式应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科理论的要求来确定,其中本科层次教育应重素质、重基础、重知识面的协调发展。省属地方高校应按照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研究应用型人才成长需要的知识结构,强化基础知识和实务技能,着重培养学生财务分析能力、制度设计能力、价值创造能力、风险规避能力和财会工作组织能力等较强实务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合理构建财务管理课程体系

省属地方高校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应着眼于“拓宽基础、突出创新、注重能力”,根据“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原则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形成结构合理、相互衔接、功能互补的财务管理课程体系,即以公司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利润分配管理等为框架来设置课程。在教学内容上要精选出针对能力培养具有实用性的理论知识,增加实务训练的内容。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地方高校应以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核心,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造就一批具有较高技能的“双师型”实践性教学师资队伍。一方面可通过让理论知识较系统的在校教师分期、分批到企业顶岗实习,掌握本专业的技能,在实践中成长;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需要聘请一部分在企业财会部门或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四)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

加强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提高实用技能,必须将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引进课堂。省属地方高校应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把交互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教学方法融入到教学中。通讯视频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要广泛应用到教学中,加速财务管理知识的传播和更新,使财务管理教育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

(五)狠抓实验室和实训建设

省属地方高校要重视财务管理实验室建设,为实验教学、师生科研以及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提供良好保障。从“学做分离”转向“工学结合”,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为导向,通过典型工作任务构建学习情境,实现“教、学、做”的有机结合。学生在校内通过3D实训平台进行财务经理岗位实训,会计综合实训财务报表分析以及财务沙盘实训,按企业财务和业务部门及真实企业职业环境和岗位设置组成学习小组,扮演不同的职业角色,独立和分工协作完成项目和任务,让学生真刀真枪演练,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三、三峡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建设与改革方案

近年来有关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的研究正在大力开展,一些地方院校为了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找准办学定位、突出办学特色、提高社会认可度,进行了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的大量研究和大胆尝试。因此,围绕三峡大学应用型本科建设目标,2000年至今,财务管理专业建设团队多次到企业进行毕业生的需求量、毕业生的能力要求、人才培养的满意情况、需开设课程的建议等方面的调研,并积极地进行了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研讨、论证、改革和实践。

(一)宏观上更新培养理念

明晰本校财务管理专业定位。依据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与地域特点对三峡大学财务管理专业进行明晰定位非常重要。由于人才需求的实际,决定着专业选择、建设和发展的方向。地方高校必须树立专业建设动态调整的理念,从地方经济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区域经济的特点及当地财会人员需求的现状,有侧重地进行专业及方向的选择。一是就业区域定位:2009年坐落在宜昌市的三峡大学作为水利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属综合性大学,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以“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为人才培养目标,坚持“求索”校训和“双服务”发展战略(即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水利、水电行业),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三峡区域是连接我国东西部经济的重要纽带之一,也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地域之一。随着宜昌市建设特大城市以及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需要,宜昌本地各行各业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会不断增长。因此,作为省属地方高校的三峡大学设置财务管理专业,培养学生的就业去向应立足宜昌,服务湖北,辐射三峡,面向全国。尤其是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能在宜昌本土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及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有关部门具体从事财务管理、财务分析、税收管理及资产评估等实务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二是就业层次定位: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教育有别于重视理论的基础性与系统性的学术型教育,又有别于注重实操,而缺乏理论根源的技术型教育。三峡大学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教育培养的是既懂财务管理基本知识又懂现代财务管理实操技能的高层次财务管理人才。三是就业岗位定位:三峡大学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毕业生就业于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及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有关部门财务管理岗位群,包括出纳、核算会计、总账会计、财务经理、财务总监、投资部经理、投资部助理、理财部经理、理财部助理、融资部经理、融资助理等。因此三峡大学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必须符合市场对财务管理人才岗位的需求。

篇3

1.加强税务筹划

随着高校与企事业单位的横向科研合作不断扩展和加深,营改增导致的税负变化将对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科研事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营改增后,高校拥有进项税抵扣优势及税收优惠政策,税务筹划具有很大空间。高校财务部门应在依法纳税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合法的增值税税务筹划,充分利用国家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降低学校税负,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具体途径:①做到应抵尽抵。高校可抵扣进项税的费用包括用于应税服务业务的仪器设备、实验材料、耗材、车辆租赁、燃油费等,购入时尽可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以抵扣进项税,减少增值税的缴纳。②利用高校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可以抵扣进项税的优势增加收入。对方单位如果是一般纳税人则可以进行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因此高校向对方单位提供应税服务的价格可以适当上调,以增加资金收入。③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的《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过渡政策的规定》中明确了提供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属于免征增值税范围,并在《应税服务适用增值税零税率和免税政策的规定》中列明了向境外单位提供的研发服务和设计服务适用增值税零税率;向境外单位提供的技术转让服务、技术咨询服务免征增值税。高校应关注营改增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根据国家政策变化进行税务筹划,延长增值税抵扣链条,充分利用政策享受税收优惠。

2.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按照营改增实施要求,制定高校增值税管理制度及配套办法,明确增值税征收范围、申报程序等;完善关键岗位责任制度,可设置专职科室或专职工作人员负责税务工作,做好纳税基础数据测算、纳税范围认定、纳税资料收集传递归档、申报缴纳、硬件设施配备、软件系统的升级等基础工作;制定完善增值税票据管理制度,明确增值税发票开具、领用、使用和核销的工作流程,按照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设置岗位,分工负责,相互制约监督。

3.做好会计基础工作

增值税业务比营业税复杂,财务工作量增大。财务信息系统中涉及增值税税负计算、账务处理、申报缴纳等业务需要根据政策变化进行调整。根据营改增要求,应按权责发生制核算科研经费,满足收入支出相匹配原则;增设会计科目,在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科目下设置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已交税金、转出未交增值税、减免税额等明细科目;按照项目分别核算增值税进项税和销项税,同时优化会计核算流程,加强财务管理。学校在提取科研项目管理费时应该考虑增值税是价外税的因素,以扣除增值税后的收入为基数计提管理费。

A高校多校区办学,校区分散,开发票业务量大,而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在重要程度上等同于甚至高于现金管理,这对发票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高校应改进票据管理手段,积极推进票据电子化改革,将票据入库、发放等各环节全部纳入信息化管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施网络发票管理系统开具发票,全程跟踪,源头控制,有效监管;增加必要的硬件设备,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认证抵扣;设置必要的办公场所,设置专职或兼职纳税业务审核人员。

4.加强监督控制

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财务检查和稽核,及时发现涉税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建议,降低内部控制风险;完善信息沟通共享机制,及时为学校老师提供增值税业务中的相关信息,提升财务监督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5.完善科研合同管理

高校在签订科研合同时,要严格审批权限,除了关注合同标的、价格、付款时间和方式、违约责任等内容,还需增加相关条款明确纳税责任,并注明合同价格是否含税及开具票据的种类、税率、开票时间等事项,做到合同内容规范、准确,符合合同法和财务法规,保证开票后足额缴税。对于免税项目,应在合同中明确所开票据的种类,便于合同后期顺利执行。在合同管理上对于应免税收入要有完备的科研合作协议和技术转让合同,能正确划分是否免税并提供足够的依据,以免因缺乏必要的依据被税务机关认定为应税收入。在合理纳税的同时充分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促进高校科研工作发展。

6.加强宣传服务措施

高校应加大营改增的宣传力度,增强纳税意识和风险意识,发挥财务部门报账服务前台的窗口作用,及时将纳税变更注意事项告知学校教师和科研人员;利用财务网站及各种媒介形式宣传解释营改增的意义和效果,做好答疑解惑工作,减少老师因纳税政策变动产生抵触不解情绪,使其了解增值税业务,充分抵扣、依法纳税。

篇4

随着市场经济的的发展,高校已经从政府的附属物转变为独立的法人个体,可以独立的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来解决一系列问题,提高办学质量,回报社会。可事实是高校资金的运用往往没有前期的计划,各项业务或者项目同时入手,不分轻重缓急,造成一些无关紧要的项目过度支出。而一些有重大意义的建设性业务却被耽误,或是许多项目进行到一半的时候由于资金不足后续不利而不得不暂停,浪费了时间和资金,耽误了学校的正常发展进程,这样盲目的使用资金,不做统筹安排,使得资金运用混乱,极大地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高校一般在年初的时候都会做预算,本来预算应该是财务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掌握着高校一年的资金分配,可以说是统筹管理的大纲,后期资金的运用都应以预算为核心进行操作。但现实情况是很多高校对财务的预算工作没有加以足够的重视,不能深层次全方位的考虑,缺乏科学性、有效性,具体项目不够清新明确,关键数字模棱两可,使预算的代表意义远远大于实际意义,其目的只是留下文字资料来以备上级的检查。尤其在后期实际操作中,因留有巨大的漏洞,全然以人为意志为标准,使得预算变得毫无意义。

(二)盲目投资,过度扩大,造成债务繁重

新时期,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大力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的新型高素质人才,对教育的投资大大增加,尤其是普及高等教育措施的实施。在国家大力扶持的环境下,各个高校兴起新建扩建的,大量贷款购置土地,营建新的校区校舍,其资金的投入量远远超过往期,以往的高校资金收入方式已经不能维持庞大的开发支出。负债是事业单位的五大会计要素之一,单位的负债率关乎本单位的指标考核。盲目的扩建投资,过度依赖银行,引起负债总额的快速增长,许多高校的负债资金达到上千万甚至过亿。因为有政府强有力的支持,高校贷款没有后顾之忧,只是一心开展新的项目建设,暂时撇下财务负债问题。一些可有可无的项目被提上日程,纷纷开工,尽管其实际效用微乎其微,甚至只是一些形象工程。另一方面,只有项目多了,才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巧立名目、谋取私利,从而造成大量建设资金的流失。高校最主要的融资手段从一开始就属于政策性贷款,而其政治意义远大于其经济意义,但是不合理的资金投向,持续增高的筹资成本渐渐超出了合理发展的界限,给高校未来的债务危机埋下了一个很大的隐患,一旦爆发将极大地影响高校的正常管理和教学。当然,在一定期限内高校偿还贷款的能力是有保障的,但毫无限制的规模扩大和项目开展所带来的种种不稳定因素令人担忧。如何将高校扩建融入到市场调节之中,使之符合现阶段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既不会因为盲目扩大而浪费资源形成债务危机,又不畏首畏尾影响发展速度,因此,把握住一个合理的平衡才是未来高校建设的关键,这些都需要政府与高校财务部门共同努力来完成。目前,政府已经对这一严重态势采取行政措施,但是主管部门硬性设定高校还债期限和优先扣划偿贷资金,使得高校资金来源阶段性短缺,给资金的运转带来了困境,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资源还制约了高校的发展。总之,现阶段在高等教育全面发展的大环境下,高校的财务负债危机已经逐渐显现,如何克服这一问题,需要仔细研究分析。

(三)高校资金运作效率低下,投入与回报不成正比

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的管理模式为“统一领导、集中管理”“一级核算、两级核算”的完全集中的财务管理模式,学校的资金由学校统一管理和使用,所有开支必须通过校级财务部门审核批准。在我国,高等院校属于事业单位,而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残留、财务管理权力的过度集中使得高校的资金运用缺乏应有的灵活性,与市场的自动调节作用相差甚远,对资金的分配利用效率远远低于其他通过市场自发性调节的单位。高校的资金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政府的拨款,资金利用率的高低与校方领导的切身利益关系不大,因此导致高校的财务管理部门的理财意识淡薄,缺乏积极进取的开拓创新精神,习惯于安于现状,直接造成一部分高校办学资金不足。另一方面,已经投资的财富效益低下,发挥不了应有的效用。高校本应该是最大的智囊团,有着其他单位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由于体制原因,不仅没有挖掘出自身的潜力,还使得智力资源和科研实力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大大制约了高校的健康发展。

(四)财务管理体制不合理不完善

只有清新明确的管理体制,条目清晰的奖惩措施,才是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划清是非黑白的界限,并对其不符合规定的某些行为以提醒和警示。由于体制不健全,没有统一遵循的标准,高校上级财务管理机构与下级学院财务处权责不明,管理混乱,协调困难。某些下级单位遇到资金紧缺的时候就理所应当的向校方申请资金,而自己则独成运作体系,以校方为基础只赢不亏。另一方面,学校采购日常用品也缺乏统一的标准,漏洞百出,往往实际采购花费金额与报销金额差距较大。这都造成了财务管理的不善和资金流失,影响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另外,高校的现阶段的管理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高度统一的命令式管理体制,权力过分集中而缺乏调节的余地,使得高校的资本运作与现实市场经济脱节,跟不上时代的脚步,没有了市场固有的调节作用不仅使高校财务管理陷于盲目,而且导致工作人员责任心下降,仅仅浮于应付。

二、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理念创新

(一)加强财务前期管理谋划,做好预算工作

全面系统的分析资金运用,合理的分配项目资金,优先开展具有建设性时效性的项目,保证那些应扩大招生而急需完成的项目,确保学生正常的学习秩序不被耽误。淘汰一些无关紧要的项目,节约资金,一切为正常的教育教学让路。完善预算工作,综合财务预算反映了高校全部资金的收入来源和支出用途,整体反映出的高校总体财力,并以之为依据建立收支平衡的账务账目,从而保证教学、科研、行政、后勤等各项工作的开展。事业计划是编制综合财务预算的依据,是高校对项目建设与发展实行全方位调控的重要手段。合理制定的综合财务预算是高校优化资源配置、克服投资上的短期行为、节约开支和减少损失浪费的前提,反映了高校经费管理、调控的能力。

(二)完善高校的财务管理制度

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综合的、时效性比较强的体系性工作,而且由于环境的、人为的因素会增加管理工作的难度,因此,只有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拓宽约束覆盖面,将工作人员的行为规范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不能对一些违反规定的情况姑息容忍、视而不见,要给予坚决的惩罚,才能起到提醒和警示的作用,保障工作的正常进行。同时,为了更好地执行制度,需要建立专门的监察机构,来督促、引导,使其行之有效。相互制约,相互勉励,功过奖惩清晰明了,才能充分发挥出制度的作用,使高校管理走向正规化合理化。

(三)科学的规划资金运作,把效益放在第一位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首先必须树立效益观念。新形势下高等院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应主动适应市场的自我调节作用,要尽量摒弃遗留的行政管理命令式的运作方式,运用市场经济规律纠正并且强化理财观念,坚持效益优先的理财原则。高校是以教育为目的的单位,那么高校的效益性体现在哪里?具体来说,高等院校要正确考核培养一名学生实际所耗费的资金量,努力寻求降低教育成本最快成才的最佳途径,提高教育的收益性,力求以最少的资金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具体的操作方式需要高校的管理人员本着以人为本的核心出谋划策,创造性的开展实施,在探索创新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高效运作模式。

(四)正确看待高校债务问题,减少不必要的项目投资

当前高校的债务危机已经逐渐显现,政府政策性的优先偿还银行贷款措施大大降低了高校资金可运用率,致使许多项目后继无力。那么如何解决当前问题呢?首先要正确面对问题,采取积极的态度来面对,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逐步摆脱困境,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其次,在做好预算工作的前提下,淘汰一些非时限性项目,优先支持涉及到学生根本利益的项目,比如提高课堂效率的科技性投资,保障学生衣食住行的生活性项目等等。最好要严抓严管腐败行为,将各个项目的资金运用重新核对审查,把由于人为原因流失的资金寻回再利用,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严防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