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0 16:27:0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一体化教学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体化教学论文

篇1

二、制订工作计划,作出决策

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制订本组工作计划,提出创作思路和创意,加以归纳总结。并将结果汇总,老师进行初步筛选,而后挑出与对本专业结合较为密切的作品进行完善。

三、实施计划

明确任务和作出决定以后,教师以任务驱动的形式让学生逐一完成,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分工合作、检查完善等环节来完成计划。下面以“小型水陆两用勘查机器人”作品为例进行说明。第一,“小型水陆两用勘查机器人”作为较突出的作品创意,它装载了电机、风扇、摄像头等部件。设想可以在陆地或水中利用摄像头来探测人不易到达的地方。第二,老师提出问题:如何实现陆地上的行走、如何保证在水下的电路安全(密封性)、摄像头如何对外部环境提供较准确的图像等。第三,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去网上或图书馆进行资料的查找,以找到合适的方法进行解决。以此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学生采用四轮来实现机器人在陆地上的行走,老师提出在运动中会遇到各种不同地况,采用四轮可能侧翻,还有问题就是不能多方向灵活转动。学生经过资料查找认为可以用履带实现,可是带来的问题就是只能实现前后控制。第五,老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履带由电动机控制,只要控制两只电动机不同工作状态就可以实现多方向运动。学生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发现电动机靠接线不能多向控制,再次提出问题如何解决。第六,本模块学生正在学习三菱PLC,提示学生是否可以用PLC来解决电机的不同工作状态。教师结合学生碰到的编程问题在班级进行集中讲解。第七,学生在外部接线环节遇到困难,由于是小型直流电动机,不知如何进行外部接线。教师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适时地在班级讲述PLC接线的重要性以及接线的方法。第八,学生进行接线安装与调试,完成工作报告。

四、验收、总结与评价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基本完成工作任务,并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演示文稿、展板、海报、录像等形式向全班进行汇报与展示。交流本组成员在工作期间如何分析、解决问题等心得体会,教师最后做出点评与评价。

篇2

二、一体化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自2009年一体化教学改革以来,改变了原先专业课程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脱离,理论枯燥无味,学生听不懂不想听,厌学、逃课的现状。就以我系汽车维修专业为例,其一体化改革的思路是:(1)以市场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具有较强动手实践能力、能够顶岗实习并适应汽车行业的高素质一线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为人才培养目标;(2)以就业知识需求为前提,分析汽车维修厂、汽车品牌4S店技术工作岗位过程,确定工作任务和学习领域,引入实车实操及汽车二级维护、汽车一般检修内容,培养学生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3)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实用”为要求设置理论基础,加大教学中实训的比重,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为此,我系建立了9个一体化实训教室、3个汽车仿真机房、1个汽车展厅、1个综合维修车间。根据学生的学习进程,将教学场地与学生课程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而这些改革中如果没有德育教育的加入,在教授技能和传递知识时,没有把人才素养的提高考虑其中,那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就不能称之为高素质的一线应用型人才。而这种现象在改革的一开始是存在的,笔者发现,虽然我们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学软硬件,但是学生没有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是“我要学”,教学质量提高并不明显。职业学校的学生与大专院校的学生年龄上是有差距的,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不仅需要家长的引导,更需要一体化老师和班主任的引导。教师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在平时教学中从学生的行为习惯、为人处世、与人交流等各个方面观察学生、引导学生,做到从细节出发,在教学中随时随地地加入德育教育,使学生真正从思想上成熟起来,积极学习,提高效率。

三、一体化教育中加入德育教育后所取得的成果

在一体化教学中,一体化教师将理论知识讲授、能力训练与行为养成相结合,使学生能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践行德育教育有关内容。学生在多方面可以取得提高,从下面的一组数据中可以看出,我系自成立一年多来在德育教育加入后学生所取得的变化。操行考核方面对学生进行操行考核,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文明行为教育,有效提升学生道德素质。具体体现在学生上课情况和住宿情况中。以2013—2014学年为例,从上述两张表格可以看出,随着德育教育环节深入一体化教学,我系整体学生操行考核优秀率呈上升趋势,及格人数明显下降。说明德育教育的效果是显著的,学生迟到早退、上课睡觉玩手机、在宿舍区违规使用电器、夜不归宿等现象大大减少。家长满意度方面以2013级学生为例,2013年12月笔者在就学生入学3个月以来的学习和生活变化做了一次家长满意度调查,调查汇总显示,家长对我系的教学和教育都比较满意,家长认为学生明显比以前更懂事了,似乎长大了。说明学生在我系一体化教学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养成了好行为习惯。学生满意度方面以2014年4月我系在校340人学生满意度调查汇总为例,可以看出,就本专业中所涉及的教学管理、班主任工作等方面,学生都很满意。说明学生对我系一体化教学中加入的德育教育是认可的。调查发现,随着德育教育深入到一体化教学中后,学生对一体化教师教学质量的满意度也是越来越高。这说明学生认可一体化教师的教学。我们应该认真贯彻在一体化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工作,让我们的教学质量进一步得到提高。

篇3

二、整合教学资源

机械制造专业的一体化模块教学开展,院校实现教育资源的综合应用。机械制造的理论知识开展模块式教学时,要善于抓住理论知识的教学重点。例如:机械制造中对于机械的运动的探究,主要分析运动的有用功和机械运作的受压能力。依据教学的理论知识,教师进行实践指导,从而实现现代机械制造领域的知识进一步优化与探究。

三、优化配置教学知识结构

一体化模块教学的开展,也需要机械制造教学知识结构的优化配置,中职学生的教学知识结构相对庞大,知识结构零散,为了发挥一体化教学的优势,中职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前,做好教学知识的教学规划。例如:机械制造中进行技术教学时,将机械制造的知识结构分为大型机械的知识理论,精密机械零件加工的知识结构,为中职教学的开展提供了相对优化的教学配置,发挥中职机械制造一体化模块教学的作用,达到中职机械制造教学学科的人才培养结构的完善。

四、提倡创新型教学

中职机械制造一体化模块教学的开展,是现代教育体制得到进一步优化完善的重要体现,教师开展教学中,必须坚持一体化模块教学模式适应学生的学习模式,实施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型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开展机械制造一体化模块教学中,采取教师示范,学生进行实践模仿,同时开展课堂教学课堂讨论,学生能够依据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主动的动手探究,对机械制造中,零件加工和机械有用功的计算进行分析,并分析不同状态中机械运作的速率,机械后期应用的寿命评估等技术形式,充分发挥学生是教学课堂主体的作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机会一体化,同时也进行现代知识的应用规划,发挥一体化模块教学在中职机械制造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五、多样的新型教育手段

一体化模块教学的开展,需要新型教学手段作为基础,例如:计算机大数据处理技术,计算机智能化系统的开发,机械制造材料加工自动雕刻,机械零件尺寸检验矫正技术,中职机械制造一体化模块教学的开展,应用多种新技术作为现代教学课堂学习与操作的一项内容。这种新技术的探究应用,使中职机械制造一体化模块教学的内容更丰富,为现代中职学生的专业知识的深入探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应用空间。

总之,社会经济发展速率的提高,为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教育人才培养方式也逐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以综合性人才为主,达到中职专业人才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学体制一体化模块化教学,实现了教学知识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一体化模块化教学将中职教育的内容进一步丰富,使教学结构更加完善,为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与创新提供了发展平台,也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发展的直接体现。

作者:彭平 单位:甘肃省定西理工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篇4

1.要修正电工电子课程的教学计划,这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前提。根据培养目标,我们将学生所学专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分解成若干个课题,每个课题依据不同知识点又分成若干个子课题,每个课题都有具体理论和技能要求。通过实际教学的检验,这样的教学过程不再是单一的学科教学,而是瞄准目标、围绕课题的一体化教学。

2.电工电子教学场所需要一体化,这是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基石。要实施一体化教学,就必须具有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训教学的实训场地,所以建好校内实训基地是实施教学的保证。为了实现一体化教学,建议专门配备一体化教学教室,争取做到一人或者两人一台实训装置。需要电力拖动实训室、电工电子实训室、PLC实训室、常用机床故障排除实训室、自动化控制实训室等,理论和实训环节都在一体化教室完成。

3.电工电子专业教师的师资要一体化,这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关键。可以组织理论教师节假日到工厂参观见习、顶岗锻炼,让其弥补操作技能的不足;组织实训指导教师参加各类培训考试,以提高其理论水平;组织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参加本专业各类技能竞赛,促其成长,通过培养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师的技能和理论水平。

4.使用的电工电子的教材要一体化,这是实施教学的理论精华。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类教学大纲及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按照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的原则,同时教材中要体现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实训阶段目标的渐进性,各实训阶段要有明确的实训目的、任务、内容、方法和考核等级等要求进行选编。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在电工电子课程教学过程中虽然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但是在实际理论教学中还需要注意理论和实际进一步结合,还应注意学生重视实践不注重理论的情况,不仅没有把基础知识学透,还会造成所学知识遗忘。

篇5

第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推动化学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回顾化学学科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每一次取得的成就都是建立在权威观点的基础之上.比如,拉瓦锡就对当时的权威学说燃素说大胆质疑,并进行相关的实验研究,通过大量的实践检验了燃素说而建立了氧化学说,从而完成了化学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质疑就是问题意识的体现,可见问题意识在推动化学学科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思维的形成是在不断的思考中完成的,而思考是问题意识推动下的思考.因此,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思维,可以使学生对问题更具敏感性,进而对问题的答案展开追寻.在追寻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发散了思维,并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思维方法,进而形成一整套思维体系.

第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学生养成自我学习的好习惯.在问题意识的推动下,学生能够发现许多尚不知答案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在不能通过老师加以解决的情况下就只能自己着手解决.而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就养成了自我学习的好习惯,同时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得到提升.

第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创新能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创新意识的提高也应该在这些方面体现出来.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时,学生的四个“力”被充分调动起来,并且在运用中得到培养,而与之相对应的创造力也得到提高.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

基础知识是经过前人不断地总结和发展而得出的成果,可以提供完整的知识体系,这也是牛顿将自己比喻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原因.学生在萌发问题前,必然要掌握大量的基础知识,理清问题产生的根源.只有具备了这个条件,学生才可能对新的知识产生疑问,才能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因此,学生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实验方法,从前人的理论成果中汲取营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洞察力,形成敏捷的思维.在某个契机的触发下,问题意识自然就会萌发,并转化为确切的问题.

2.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整个课堂的情况比较多见,往往是教师一个人在讲,而学生只需要认真听,课堂气氛非常沉闷,学生在这种课堂氛围下很少发出疑问.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要进行自我反思,改变教学风格,为学生创设民主开放的课堂,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问.通过这种方式,改善课堂气氛,改变学生对教师的看法、对学习的看法,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教学活动中是主体,主体必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且要积极思考.在这种比较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下,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加以引导,从而促进有价值的问题的形成,并尽力为学生解决问题创造条件.

3.教师要创设情境问题意识的产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而其中情境的影响不可忽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合理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具体而言,高中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主要是利用实验、生活中的化学问题、现代教育技术等来创设的.以实验法为例,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利用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使学生参与到实验中,亲身体会实验,有利于他们从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例如,在讲“氧化还原反应”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实验室做Fe3O4与H2的还原实验.Fe3O4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质,又被叫做磁铁.它在与氢气共同反应下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呢?学生在这个实验情境的引导下,形成了一种求知欲,进而在实验过程中主动去探究、思考.

篇6

在一些高职院校,体育教育通常处于边缘化的位置,认为只要上课能做一些基本动作,跑一跑,跳一跳,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了,很少有人深入地思考一些深化教学,更好发挥其作用的问题。老师们主观上是这种认识,客观上学校也鲜有鼓励体育教师改进教学的制度措施和奖励机制,造成干好、干不好都一样,没有奖惩措施,造成教学改革效果不理想。

2.现行教材不利于教师组织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高职课程改革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设计理念上,充分突出了职业性的特点,体现了行业、企业的需求。但由于学科性影响时间之长,影响的程度之深,导致目前高职教材在内容取舍上,形式编排上,还存在着本科教学的影子,致使理论内容较多、较深,动手训练、实训内容较少,职业化的特点不明显。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时的限制等因素,照顾了理论内容就没有了实训实践,兼顾了实训环节就无法讲透理论内容。这样的限制和困难更多地体现于教学中,导致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难以连贯地贯彻下去。

3.现有师资结构制约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现在,在大多数高职院校,师资多数由传统师范类教师组成,没有企业工作经验,也鲜有职业教育经验。虽然很多高职院校开展了“双师”培训工作,但培训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正在高职院校大力发展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式仍然没有走出教师本位模式的束缚,使得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难以深入开展下去,从而未取得预期的效果。

二、高职体育教育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策略

1.围绕职业能力培养,改革高职体育课程教学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16号)的文件精神指出:高职教育的培养是适应社会和行业、企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适应岗位的职业能力,要面向职业岗位设置课程,做好课程设计计划。体育教学作为高职教育教学的一项内容,要注重在课堂教学中明确培养目标。

2.搞好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把课堂搬到工地、车间、工作现场,让学生在更真实或更仿真的环境中,学习课程理论的同时,锻炼动手能力,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了做到这一点,实训室或实习车间是最好的课堂环境。在今后的工作中,首先要发挥地方政府对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尤其是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管理、指导功能,从政策、资金、人员、制度等方面为高职院校的教学提供保障。其次,学校要与企业建立良性的联动、合作机制。学校为企业培训毕业生及顶岗实习生,企业为学校派出兼职教师,提供实习场地及机会、见习课堂等便利条件,在互利互惠的同时学校要把握让企业先赢的前提,做好校企的深度融合。如此才能做到不论是在学校的课堂,还是企业的车间,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才能深入开展下去。

篇7

2如何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也是一种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项目交给学生,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到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负责。每个项目设置了多个任务,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这些任务中,学生通过对所提出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一般包括“项目设计———项目实施———项目评价”等环节。通过“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等一系列完整的行动来实施教学活动,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理论和实践有机的融合到了一起,教学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情境一直流稳压电源的分析与实践”模块中,项目分成“掌握用万用表识别与检测二极管、稳压二极管、电解电容、发光二极管的方法”,“用数字电压表和示波器观察、测试二极管单相桥式整流电容滤波硅稳压管稳压电路的波形和输出直流电压值”,“能按工艺要求进行电路的装配与调试”,“能排除装配、调试过程中出现的故障现象”4个任务,让学生先了解要制作一个直流电源,不是照着电路图进行机械装配,还要了解其每个部分的作用,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提出任务后,教师可以对任务进行描述:在电子设备中,内部电路都由直流稳压电源供电的。直流稳压电源在使用时,能向负载提供一个稳定的直流电源。电路由四部分组成:变压、整流、滤波、稳压。其中变压电路由电源变压器将市电220V电压降到电路所需的交流值,整流电路由半导体二极管构成的单相桥式整流电路组成,把变压器次级交流电压变换为脉动直流电压,再经过电容滤波后送给稳压管组成的并联型稳压电路得到一个平滑的符合负载需要的直流电压。让学生了解该项目情境,再分别列出完成这些任务必须要掌握的知识点和必须具备的技能,使得学生能够明确自己通过此项目训练得到那些收获。这样,学生能在任务的驱动下,带着兴趣学习,为了完成感兴趣的实训项目,而学习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为了顺利实现项目,必须按照技能要求来操作,最后大部分学生都圆满完成了设置的任务,不仅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够通过经历工作过程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达到教学目的。其它的项目情境也是一样,理论是依据设置的实践项目而展开的,实践是依据教师传授的理论知识而开展的,两者相辅相成。理论教学遵循够用为原则,相应的设定需要掌握的实践操作技能。实践知识以深化为原则。实践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而且可以检验理论、深化理论。因此,在项目制定中,实践教学部分要充分考虑理论知识的延伸,真正体现做中学的理念。理论与实践只有有机的结合到一起,通过一体化教学方式,才有可能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为学生的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篇8

2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动画专业推行一体化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使一体化教学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浅谈几点体会。

2.1一体化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确定课程结构;以工作任务为核心确定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确定课程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开发课程,是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一体化课程开发模式。鉴于职业教育的特点,动画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应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宗旨,培养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和较强动手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因此在课程体系的整体构建中,应突出一专多能的课程设置,动画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宁敏广西机械高级技工学校545005以影视动画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为依据,设计教学课程体系,按照“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走工学结合发展道路”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

2.2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

结合本专业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制定教学模块体系的三大类课程。①核心技能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方法能力。其课程按工作任务划分为可操作的模块。模块考核作为评价学生学习程度的依据之一,再将各模块细化为学习任务,每个学习任务以"学生学会做什么"为目标,包含相关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使学生能够严格遵守工作规范,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②基础课程按专业要求以应用为目的,重点培养社会能力,提高职业素质。③职业理论课程,重点在拓展视野。

2.3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实施

一体化教学方法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手段,是彰显一体化教学效果的催化剂,是达到一体化教学颠峰的途径。其基本点是将"讲"、"训"和"考"融为一体。"讲"要与"训"结合起来,边"讲"边"训",或边"训"边"讲"。"讲"知识点,"训"知识点中的技能点。同时,"讲"、"训"要与"考"结合起来。"考"是对“讲”“、训”客观、综合的评价,是检查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要求的方法。

2.4培养一体化师资队伍

理实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是落实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目前中职学校主要通过内培、外引、特聘、外聘、兼职、企业实践等方式,培养与市场行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教学观念新、科研能力佳、实践能力强、整体素质高、专兼结合的“产学研”的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

2.5编写一体化教材

要编写内容和结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一体化教材,以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结构。教材的编写要走向模块化、精品化、立体化和网络化。

2.6一体化教学场地建设和管理

必要和足够的实训设施是实现一体化教学前提和保障,因此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场地一体化。

1)一体化教学场地建设。

2)校企合作建设一体化教学场地。

3)一体化教学场地的管理。委派教师对实训场地的规划建设、购置设备等方面实施管理,明确管理责任,提高了管理效率。

3动画专业一体化教学取得的成果

通过对新课程理论学习、典型工作任务的选取、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和课堂实验实践,动画专业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主要表现在:

3.1提高了教学的质量通过"一体化"教学模式,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从指导型变为交叉互补型,由灌输式教学转变为消化式吸收。学生具备了较强的动手能力,多次参加全国3D大赛和技能比赛,均荣获奖项。培养的学生深受动画、游戏、后期影视公司的欢迎,学生的就业对口率较高。

3.2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在教学改革中,教师重视实践技能的学习,通过企业实践、项目制作、参与科研等,有效拓宽了教师的知识结构,形成了一支业务能力精、动手能力强的新型职业教学师资队伍。

3.3改进教学条件我校为了实现动画专业一体化教学,新建了动画实训室、摄影和录音棚,购买了动作捕捉器等实训设备,以满足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需要。

4一体化课程实施的反思及建议

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反思与行动要密切联系。在肯定一体化成果的同时,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一次教学改革不可能解决现行教育中存在的所有问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逐一攻克解决。在我校的一体化教学改革中,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

4.1合理选择传统教法和一体化教法

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学情等合理地选择教法。不能一味地全盘否定传统教学方法,而不考虑实际情况,生搬硬套一体化教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演示法、启发法等其优点能使学生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认识,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如能把一体化教法和传统教法有机地结合,将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2加强一体化课堂管理

4.3教师应提高教学技术水平

实行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更应该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专业水平。

篇9

1.2教材、课程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技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教材和课程结构不够合理。对于计算机教学,应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的水平选择,但是很多技校更换教材的周期很长,部分院校的实践教材和理论知识教材分开,很难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再者,计算机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并且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逐渐紧密,但是技校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教材内容滞后。举例来说,传统的HTML制作的网页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CSS、Javascript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大多是技校计算机教材缺乏这个方面的内容,不能与时俱进,陈旧的知识也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即使进入社会,技能和社会需求也是脱节的。

1.3教学方式枯燥无味兼具实践性和理论性,这是计算机教学具有的特点,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也要求学生实践和理论相结合,这就是技校提倡的一体化教学方式。纵观现今的技校计算机教学,大部分仍然是“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学生在教学中非常被动;理论知识讲解完后,教学习惯给学生布置作业。这种教学方法枯燥无味,过于单一。计算机知识是比较抽象的,如果缺乏实践,也就缺少了由“抽象知识”到“具体知识”的转化过程,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很多技校缺乏足够的硬件设施,教师也不愿去转变教学方法,认为这是浪费时间和精力,落后的教学方法严重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1.4管理方式有缺陷大部分技校已经建立了机房,能够满足学生最基本的计算机操作需求,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有病毒、垃圾等,由此产生计算机死机、系统损坏等问题,长此以往,计算机损毁严重,对于技校来说,这是缺乏有效管理的体现。

2.一体化教学方式的具体实施

2.1树立对教学对象的正确态度相比于高中生,技校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方式都有较大差别,技校学生的智力特点比较特别,并别偏重于形象思维,通过教学可以培养为实践性技术人才。对于高中生和技校学生,势必不能采用相同的培养方法,所以,计算机教学的课程安排、教学组织等都要针对技校学生做具体安排。对于技工学校的学生来说,走入社会得到好的工作是主要目标。对于技工学校来说,转变教学观念和方法是当务之急,技校应根据社会需求,培养学生的自我提升能力,做到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的双向培养。对于教师来说,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自己的“导学”作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更加重要,一方面,教师应尽力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将一体化教学观念落到实处,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而不仅仅是提高考试成绩和获得计算机等级证书。

2.2开发一体化教学课程目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知道“怎么做”而不是“为什么”,和教材的编写思想不相符合,造成计算机教学中存在问题,也不符合技校学生的思维特点。对于技校来说,开发一体化教学课程非常重要。现在的计算机教材,只是按部就班的讲解软件使用方法,将具体的操作方法列举出来,内容较为枯燥,学生即使掌握了,也没有很大帮助,因为他们没有获取实质性的计算机知识。技校应采用和实践结合较为紧密的计算机教材,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将知识和实践联合起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计算机教学中,教材仍然是最重要的工具,技校应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材,优质教材应注重“工学一体化”,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案例而不仅仅是枯燥的理论知识,通过任务式的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内容难易适中。设计一体化教学课程,教师应注意几个方面。教材中应有具体案例,并且案例要有较强的实践性、针对性,更加生活化,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各个案例之间应联系紧密,能够形成教学系统,应按照学生水平由易到难的设置。为学生设置上机课程,让学生有更多机会锻炼实践操作技能。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2.3设立一体化计算机教室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多媒体教师中讲解理论知识,然后让学生在机房中自己操作,虽然教师详细讲解了计算机的操作方法,但是到了机房,学生可能又忘记了,教师可能还要重新讲解一遍,费时费力,效果也不好,事倍功半,再者,这种教学方式也不符合技校实践技能为主的教学观念。技校应为学生设计一体化计算机教师,有两种方式。第一是在机房计算机中预装多媒体控制软件,教师可以控制学生的计算机,在学生屏幕上演示具体的操作方法,学生的记忆会更加深刻;第二种是在机房中设置投影仪和幕布,教师利用投影仪、幕布和计算机,变讲解边操作,真正实现理论和实践操作相结合。这种教学方法更加灵活生动,教师能够发现学生在计算机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

2.4运用分组、分层、合作的教学方式对于技校学生来说,由于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对计算机知识的了解程度也不尽相同,在实际教学中,有的学生对教学内容可能已有一定了解,但是有些学生却根本不知道,要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进行差异化、个性化的教学,教师应该依旧学生水平对学生进行分层,即1、2、3三层,每层选择一到两个学生作为小组长。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以知识水平最低的第3层学生为基础,着重培养第2层学生,适当的给1层学生增加练习难度。学生分组学习,遇到问题和困难可以小组讨论解决,教师也应该给与适当的指导。这种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提高自己水平的同时又能够帮助别人,这种差异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教学效果较好。

篇10

(一)从教师为中心的“教给”学生,转变成学生为中心的“教会”学生。

(二)从教材为中心,转变成培养目标为中心。

(三)从课堂为中心,转变成车间实习、实验室为中心。

通过三次的转变,能够将教学与实践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体会都实践教学,并从实践教学中体会到职业素质教育。

二、中职学校“教、学、做”一体化

(一)建设相适应的教学场地和设施

“教学做一体化”其实质是将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掌握了必须的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能够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需要拥有一定相应的硬件设备与学习环境的配合。考虑到“教学做一体化”需要的是时间与空间的有效统一,也就是在同一个时间内,在同一块场地完成多种教学任务。因此,想要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就需要既能够满足理论的教学,又能满足实践所需的场所。对此,需要合理的规划场所,逐步的建立出功能完善的专业实验实训室,使实装、模拟器材、实践设备、工具、教学设施设备齐全。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实践与理论真正的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整个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来知道实际的操作,做到边教学、边学习、边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的交替,从而能够确保“教学做一体化”能够顺利的进行下去。

(二)培养相适应的“双师型”老师队伍

在职业教育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当中,也需要“双师型”的教师,要做到即能够拥有完美的教材,还能够拥有完善的实践中心,没有“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教学做一体化”也就无从谈起。“教学做一体化”不仅仅是要求教师能够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与过硬的职业专业知识以外,更多的是需要实际的动手操作指导能力,其中,还需要注重教师的组织能力的培养,只有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教学与训练的结合,懂得用理论知识去指导操作实践,并能够在实践中去总结理论知识,还需要充分的了解社会、企业岗位的需求,了解有关专业的新的知识点、新型的工艺以及新的技术等等。其中,不仅仅是包括了知识、技能、态度、经验等为了完成任务所需的内容之外,更多的是能够将各个点相互的渗透、融合。所以,在“教学做一体化”的职业教育中,有一支强大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才是关键所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所采用的是贴近岗位,集中训练,进行专业的实践操作等有效方式来强化学生实践的技能与经验的培养,使教师掌握实践教学环节、手段和特点的同时,提高动手能力和指导学生训练的教学能力;根据“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组训模式对教师教学组织能力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采取集中培训、示范课程观摩、结对帮带等形式,提高教师的教学自主能力。

篇11

通过对比初、高中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及目的的阐述可知,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会对所学知识能运用于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二、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识水平及初中化学作为入门学科的限制,较多地采用灌输式的讲解方法。进入高中时,教师要抓住学生生理从少年向青年转变,学习心理是从“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收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时期,在教学方法上则应更多地采取启发式,启发、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

为了能顺利地开展高一年级的教学工作,教师应:

1.通览教材、大纲

教师要熟悉初、高中教材,要研究大纲中对各部分知识的要求情况。确定新学年开始的教学内容及订出教学计划,使得所教学的内容有利于高中化学的学习,有利于初、高中的衔接。

2.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

教师对高一新生的中考情况要进行认真分析,对中考中与高中学习密切相关的内容的掌握情况要心中有数,以便在教学中有的放矢。

另外,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志向。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代,也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学生受家长、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多数学生有了一定的理想和抱负,作为一名教师,正是学生的引路人,教师有责任、有义务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其次,仔细观察学生行为,了解学生性格特征。学生受环境,家庭,遗传等因素影响,性格迥异,有的学生大胆,活泼开朗,有的学生性格胆小自卑,作为教师必须认真了解学生性格特征,针对不同性格学生,给以适当的教育方式,才能因材施教,性格活泼开朗的学生,我们尽量要求她们沉着冷静,胆大心细。学习一步一个脚印,做到活而不浮,自卑、胆小的学生,教师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敢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第三,了解学生的智力水平。学生的接受能力有快有慢,对脑子灵、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适当增加其难度,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开发学生智力。对接受能力比较慢的同学,教师多放些耐心,给这些学生多讲基础知识,在基础知识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兴趣,使这些学生也有一定的成就感,提高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

3.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科素养

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表、演示实验、教学模型等直观材料,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经济有着重要的联系,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讲授《卤素》时,可介绍氯氟烃对臭氧层的破坏原理,讲授《硫酸》时,可介绍有关环境污染及环境保护及我国的有关环境政策,讲《物质结构》时,可介绍北约对南联盟轰炸时所使用的贫铀炸弹及其对人类、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等等,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要学好化学就必须有脚踏实地、勤奋苦读的态度。

4.良好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应自高一始

良好习惯的养成可使学生受益终生,高一时要注意学生阅读习惯、作业规范、实验规范等的教育和养成。

能力的提高和培养是中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提高的过程,不同阶段的不同教学内容担负着培养不同种能力的任务,教师应抓住各种场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

三、学习方法的衔接

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这种较为机械、死板的方法不适应高中注重能力及创新的要求。高一年级的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使之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是决定能否学好化学的重要一环。

课堂上教学生学会某些知识,是为了课外学生会学更多的知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结合课本各种内容给学生各种知识予具体指导。

篇12

二、运用多媒体巩固练习———增强训练提高效果

多媒体运用在高一化学课堂教学中节奏快,课堂容量大,图文并茂,增加课堂练习容量,提高教学质量.高一化学在讲授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时可以对相关概念进行剖析,通过ppt展示一些辨析题进行辨析,有利于学生对此概念的理解.在上复习课的时候,为了保证学生练习的数量和质量,用课件上课,可按照题型分类,有考察概念的填空题,又有理解原理的判断题,以及综合性的习题,这样不仅增加了课堂提问的复杂性和深刻性,亦提高了速度,加大了容量,提高了教学效果.再如在练习时为了加快进度和及时发现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采用实物投影,抽查个别学生的答案,把他们的练习放在投影灯下,映出他的答案,师生共同点评,针对存在的问题重点讲授,以利学生加以模仿和纠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