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艺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0 16:27:0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录音艺术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录音艺术论文

篇1

二、录音艺术实践可提高声乐作品咬字的准确与清晰

众所周知,一部好的声乐作品,其主要的思想内涵表达大多是通过歌词来传递给听者的,这也就体现出来歌词的重要性,并进一步地提示演唱时咬字清晰与准确的重要。虽然我们在平时说话中,大多数人咬字都是非常清晰准确的,但也并不能代表,其在演唱时,咬字就一定要准确、清晰以及艺术化。若学生用平时说话咬字的方法进行作品演唱时,不仅不能充分地表达出作品所要传递的美感与艺术性,还会导致音乐作品的质量低下。因此,教师在场乐作品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艺术化咬字的强化教学。1.咬字的规范性训练。于声乐教学时,教师先要对学生进行咬字规范性的训练,例如,让学生对中国字元音、输音、团字、尖字、四声、字腹、字尾、有字头等名词意义的了解,并通过刻苦的训练,让学生学生在演唱中充分地应用这些咬字特点。2.针对美声唱法、通俗唱法等多个唱法之间咬字特点的不同,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咬字训练。例如,在中国式通俗唱法中,加强对学生亲切式咬字、耳边倾诉式咬字、气吹声式咬字、齿音式咬字、嗲咬字等咬字方法的训练。而针对美声唱法,则需重视对窄韵母宽咬、宽韵母窄咬等咬字方法的训练。3.在以上教学训练的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进行演唱录音,通过录音,可将学生演唱的节奏、音准、演唱细节、咬字情况准确、完整、清楚地记录下来。学生通过对自己录音的回放与反复听,则容易于清楚的演唱录音中发现自己于咬字方面尚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了解自己不足之后,再用心领会教师前面所教的咬字要诀,便很容易体会到其中的精髓,并针对自己的不足进行相应的咬字方法训练,便能达到事半功倍,促进咬字艺术化、准确清晰的目的。

三、录音艺术实践可使声乐教学更加具体和立体

传统地声乐教学模式,给学生的感觉比较缥缈模糊,而具体的教学过程,也是比较平面的。学生在这种声乐教学环境下,并不容易领悟声乐艺术中的精要,也无法有效地辨别演唱声音的正确性或错误性。而将录音艺术实践应用于声乐教学中时,便可有效的规避传统声乐教学存在的模糊、平面等不良现象,并逐渐使场乐教学更加具体,教学过程也更加立体。

篇2

近日,由驻华韩国文化院、北京电影学院联合举办的韩国著名导演“许秦豪”邀请电影展在北京电影学院剧场拉开帷幕,其中展映的四部影片是《八月照相馆》(1998)《春逝》(2001)《外出》(2005)、《幸福》(2007)。导演对于转瞬即逝的爱惜的把握和生命无常的追问延续其中,影片的叙事节奏舒缓细腻。影像风格唯美清新,不疾不徐地讲述着一个个都市年轻人的爱情故事。国内、国外均取得不俗票房成绩,其中影片《八月照相馆》(1998)获得韩国大钟奖优秀新人奖《春逝》获得动京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外出》(2005)《幸福》(2007)分别入围多伦多电影节竞赛单元等多个海外电影节。

美国学者罗伯特・科恩在《戏剧》一书中提到:“在某个作家的作品中发现一个模式,通常在本科生的论文中不会有类似的发现,而专著似的博士论文中才会更多一点。虽然如此,这仍是评论戏剧或任何艺术论文写作的最终极目标。在个别戏剧作品中发现审美或编剧法意义上的模式,不仅会使被讨论的作品的性质更明确,更是对整个艺术来说都有所启示的亮光。”从剧作模式的角度看,情感大师许秦豪这四部影片在叙事上有异曲同工之处――即都同属于“人情关系”模式之“异性模式”。作为电影剧作模式之一种,人情关系模式的电影剧具有相似的特征:重细节不重因果的叙事论证手段,剧作聚焦于人与人之间相对温和、复杂、微妙的人际情感关系。如《水中刀》、《我们俩》、《美术馆旁边的动物园》等等。

作为一种叙事类型,人情关系模式影片在两个基本人物的设置上,根据人的自然生理属性,可还原为集中配对模式:长幼模式、异性模式与同性模式。就总体而言,“电影模式是‘类’化而不是个化的,电影剧作模式具有持续性,也是人类重复性文化策略在剧作中的应用。有些电影模式由于其表意对象属于人类永恒性母题的范畴,就将会跨越时空的局限,在整个电影发展进程中绵延不断。”比如,表现人类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的影片本文会构成一个持续性特强的电影模式,只要人类忠贞之心不灭。电影这一媒体形式不亡,这种电影形式就将永恒地持续下去。从叙事策略关照许秦豪电影剧作,会发现他的影片无疑是将“人情关系模式”这一范例反复应用的成功典倒。

从影片《八月照相馆》、《春逝》,到后来的《外出》、《幸福》,这些影片在人物关系设置上非常简单,自始至终,导演采用的是一对一的异性配对模式。通常,在人情关系模式的影片中,异性模式基本构成为一男一女。按照“二人从陌生――相识――相知相爱――分离(或重合)”的人物关系发展过程”来组织情节,展示关系,折射出该类剧作的“/慰籍”主题。在这类剧作当中,具体情节之间重细节而不重因果,推动影片剧情进展的是两个人的关系的发展、变化,或者是人物之间相互发现的过程。与常见的“冲突支撑剧作”的剧作不同,其中,情节之间的细节积累支撑剧作,层层聚集,渐变式的积累直至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在来临时打动观众。几部影片着重展示的阶段。是二人在相知相识相处的过程,和二人的愉快时光、对一段段纯美的爱情的描绘。无论是《八月照相馆》的摄影师利用影像保存生命终结前的美好时光,还是《春逝》白勺录音师透过录音尝试捕捉来去无踪的爱情,或者《外出》中以时间的外部流程为框架,展示两个人物问难以言传的复杂状态,《幸福》中关注两个主人公由相爱到分离过程分离的论证,都是这种细节支撑剧作的渐变过程。

通过表格,考察这~模式下四部影片的影片的情节动力、结局、主题等,不难发现:

人。隋关系剧作在整体结构上有稳定的叙事模式,即“相斥――相爱――分离(或面临威胁)――重台”的人物关系发展过程。在这个叙事规范式中,“分离”的母题恒定地存在于每一个人情关系式的剧作中,有其内在的审美心理依据。“死生事大”,在不同的文化体系中,生命与死亡都是反复被讲述的主题。爱本能与死本能的主题是一直贯穿于人类艺术史的亘古命题,死本能的能量释放使得人在体验悲剧性情感时能带有某种意义上的。通过列表,可以看出。许秦豪的这四部剧作,完全遵循“人情关系剧作”模式“相斥――相爱――分离(或面临威胁卜重台”的设计套路,其中“重合”的部分被省略掉,四部电影的剧作设置严格按照这一模式建构故事。

在考察影片看似淡化情节的叙述方式时,会发现传统的戏剧元素“突转事件”依然存在,而这些事件往往并非来自外部的突发事件或者生硬的“机械降神”,情节的驱动力来自之前铺陈交待过的人物内在,具备相当分量的情节逻辑,这也使得剧作设置较为合理自然。考察每部影片结尾:影片均符合“离开”(离开恋人的设置出现3次、撒手人寰的设计出现1次)这一原则,从而使剧情充满悲剧色彩,增加了叙事张力。在爱情剧中。追求悲剧美常常会使用类似手法,主角的死常常唤起观众的悲剧情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