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0 16:27:2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职场礼仪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实验现象异常的成因
1、因试剂的纯度引起的实验异常
高中化学实验中,不同的实验对其所选择的实验药品纯度的要求也是不同的。限于中学化学实验条件,有些实验往往产生“失常”现象。
例如在做甲烷的燃烧实验时,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制备CH4气体,在用石英玻璃管燃烧时却发现火焰呈黄色。这是由于制备气体时反应物受热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所致,使产生的甲烷不纯,含有丙酮等杂质气体。因此可以在实验前将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充分炒干、研细、混匀,同时要保证碱石灰过量。
2、因试剂加入顺序的先后引起的实验异常
教师或学生在实验中,若将化学试剂的加入顺序变更以后,有可能引起实验现象不明显甚至得到截然不同的实验结果。
例如在做溴与苯酚取代实验时,将苯酚溶液加到浓溴水中,观察不到白色沉淀,而只能见到溶液变成了黄色。若将反应物的加入顺序改为“将1-2滴浓溴水滴入苯酚溶液中”,保证反应中苯酚过量,则预期现象很明显。
3、药品保存方面引起的实验异常
实验室购置的药品不一定会马上使用。有些药品会因为在实验室保存过程中,由于长时间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作用或者人为地药品保存不当而发生变质,最终导致实验过程中异常现象的出现。
4、因药品用量的不同引起的实验异常
实验过程中,特别是在学生做学生实验时由于实验习惯的问题,在取用药品时用量很随意,很容易出现出乎意料的现象。
例如在做银镜反应时,在一洗净的试管里注入1mlAgNO3溶液,然后加氨水到完全溶解,再滴几滴新配的乙醛溶液后水浴加热几分钟却始终得不到光亮的银镜。分析原因,应该是银氨溶液配制时氨水量未控制好引起的。在向AgNO3溶液中滴加氨水不可过量,教材描述为“氨水加到生成的沉淀刚好溶解为止”。实践经验证明,氨水过量越多,银镜反应的效果越差。所以我个人建议,加氨水时直到最初产生的沉淀溶解到还略显浑浊(不可使沉淀恰好溶解至溶液澄清)为止,这种银氨溶液氧化能力最强,实验效果非常好。
5、因副反应的存在导致实验现象异常
很多化学反应中都有副反应的存在,有些副反应甚至影响实验结果,干扰实验现象。
6、因实验温度控制不当引起的实验异常
温度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趋势的一个重要方面。温度的高低往往决定了一个反应能否发生、向什么方向发生等问题。所以,温度的合理控制对实验现象与实验结果至关重要。
例如在做乙醇的氧化实验时,将螺旋状的铜丝加热变黑后,如不迅速插入乙醇,反复几次,并不会看到铜丝变红亮,也不会闻到有刺激性气味。因为铜丝插入速度太慢,使铜丝温度下降后反应就不能发生了。
在实际的实验教学中,除了上述原因以外,所用试剂的浓度大小,试剂选用的恰当与否,酸碱介质环境,仪器的选用及装置是否合理,以及实验操作者自身基本操作是否过关等方面也会引起实验的异常现象。
二、异常现象的合理利用
实验出现预料之外的情况是可能的,关键是采取正确的补救措施。如何对待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意外中蕴含着正常,关键是透过表象看到本质。如果设法搪塞或者回避的话,就错过了最好的教育时机。抓住实验中的意外,也就抓住了学生旺盛的求知欲,若能积极引导并给予合理的分析解释,也就能化慌乱为沉着、化意外为平常,反而能因化腐朽为神奇的“意外”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记忆,教学目的也就能轻易实现,使师生双方在探索活动中相互得到提高。
1.利用异常现象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质
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要求我们教师自觉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思考、分析、研究,并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理论,进一步使教师树立起“科研先导”的意识,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使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创新型”转化。
图2
2硬件设计该仪器的硬件电路主要由主控电路、定标电路、信号处理与采集电路、频率测量电路等组成。电路的原理框图如图2所示。2.1主控电路主控电路以AT89C52为核心,包括一个双通道A/D转换器MAXlll[1]、两个D/A转换器MAX541[2]、经8279扩展的键盘显示电路、一个定标参数存储器X24128[3]以及与上位机通讯的RS232接口。为了减少干扰,在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之间加有光电隔离电路。A/D转换器MAXlll的一路用来检测调零电路输出,另一路用来采集保持后的感应电压信号。两个D/A转换器MAX541中的一个用来输出霍尔不等位电势的补偿电压,另一个用来控制压控恒流源。
经8279扩展六个按键:电源键、定标键、调零键、量程转换键、自动测量键、显示暂停键,键盘以中断方式工作。同时经8279扩展出双8位的数字表头,一个用来显示交变磁场频率,另一个由软件控制根据不同的磁场显示不同数值。当测量稳恒场时,显示磁场值;当测量脉冲场时,显示峰值;当测量交变磁场时,由软件控制依次显示正、负峰值及峰峰值,显示时间间隔由软件控制为5s,当按下显示暂保持键时,保持当前显示数据,再次按显示保持键,显示下一个数据。参数存储器X24128与霍尔器件封装在一起,通过串行总线和主机相连。2.2定标电路设计及工作原理定标电路主要由一个压控恒流源和提供控制电压的D/A转换电路组成。压控恒流源[4]由两个高阻型双运算放大器LM358构成,其原理图如图3所示。从图中可得出:Iout=—4VIN(mA)式中,VIN由16位D/A转换器MAX541提供,可在0~2.5V之间以0.04mV的分辨率调节。那么恒流源电流可在0~10mA之间以0.161μA的分辨率调节,完全可以满足一般霍尔器件的恒流工作要求。
图4
2.3信号处理与采集电路为了对不同类型磁场进行高精度测量,本系统信号处理电路由程控放大电路、数字调零电路、峰值检测与保持电路组成。处理后信号的采集由MAXlll通道1完成。2.3.1数字调零电路由于制作工艺的原因,霍尔器件总有不等位电势存在。为了适应自动测量的需要,不等位电压的补偿由数字调零电路实现,其原理图如图4所示。该电路实际上是由两个运算放大器构成的加减运算电路。在系统初始化时,对不同量程进行调零,并将对应的补偿电压数值存在RAM中;测量过程中量程转换或手动选择量程后,可直接查询相应的数值,由D/A转换器输出补偿电压。由于采用了高精度的A/D和D/A转换器,调零后的不等电位小于0.1mV。
1省内开展优势
1)当前很多电力市场交易平台都是省级平台,因而大用户直购电在省内开展同实际的客观环境较为匹配。2)省级政府对于电力市场的发展较为重视,因而政府的支持力度也相对较大,作为重点行业,电力工业在生产、消费、计划以及电价管理上都会得到省政府的直接指导,即各省政府对于这些内容都有着直接的决定权,大用户直购电模式在省内直接开展,方便与资源配置,有助于省内经济的平衡发展,所以政府会更加支持,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3)同省的电网、发电企业以及大用户相对较为熟悉,且所处的政策环境相同,供求关系信息传递较为方便,因而可以长期稳定的合作。4)除了个别的地区外,电价在同一省内基本相同,因而大用户直购电在省内开展遇到的阻碍也相对较少。5)目前电网规模不断的扩展,省内的建设力度也越来越大,因而在直接交易网络的发展限制也相对减弱,所以省内直接开展大用户直购电模式具有良好的发展环境。
2区域开展优势
1)市场主体在区域电力市场中相对较多,并且每个主体所占据的份额相对较少,因而可以方便与对市场的控制,从而可以提高区域内公平交易的水平。2)不同省份可能属于同一区域,但是由于省份不同,所以所应用的发电机种类以及用电习惯都不同,即用电高峰可能会存在差异,而在区域中直接采用大用户直购电的模式可以错开用电高峰,并使得水火互补,将区域资源进行优化。
3区域开展的缺点
1)跨省交易。由于同一区域中可能会出现多个省份,因而大用户直购电模式的开展有可能会跨省交易。当前我国的电价体系大多以省作为基础单位,因而同一区域中的不同省份之间会有较大差异的电价差,同区域大用户直购电的模式有可能造成的跨省交易,由于输配电价无法合理确定会受到严重的限制,所以,利益调整是在区域开展大用户直购电必须要面对的难题。2)由于电网的建设力度不断增大,因而电网规模不断扩大,省间输电规模也随之扩大,输电通道的建设也不断加强,但是省间电力资源虽然流动性得以增加,但是省间联络容量资源仍旧匮乏,这就限制了当前区域大用户直购电模式的开展。3)电力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基础动力,并且电力行业的发展会影响到一个区域的经济水平,然而由于省间政策不同,因而在电价体系上存在较大的区别,区域开展该种交易模式会直接影响到供电的水平和质量,改变一个省内供电发行业发展的整体形势,因而会受到政府以及企业的双重反对。所以,为了保证大用户直购电的交易方式能够顺利开展并得以推广,必须首先对推广试点层次进行确定,初次试点可以在省内开展,当条件以及环境稳定后可以适当的在区域中予以施行。
二、交叉补贴分析
1现状分析
交叉补贴现象在我国当前的电价体系中十分普遍,这种现象会在大用户直购电模式推行的过程中得以解决,这是由于通过大用户直购电的方式能够对电力系统中的利益格局进行有效调整。由于我国传统的电价体系影响,在电价中交叉补贴现象较为严重,例如电力企业对用户进行补贴、高压用户对低压用户进行补贴、生活电用户收到工商电用户的补贴等。由于大用户属于高等级用户,本身接入等级高、用电量相对较大,且用户自身负荷率相对较高,因而在电价上会相对进行调整,即降低其用电价格,这就造成了严重的交叉补贴状况。为了解决交叉补贴问题,相关部门在近些年不断开展工作,例如,在相同地域内,相同电网的价格相同,这就使得区域直接所产生的交叉补贴现象得以改善;而针对工商用电对居民用电的交叉补贴现象则通过并价的方式进行解决,从而使得不同类别的用电交叉补贴现象得以改善。另外在此基础上,严格管制居民用电以及农业用电和生产用电,另外在电价的调整过程中,对农业和居民生活生产用电调整幅度进行限制,从而限制物价涨速过快,减轻民众的生活压力,稳定社会。但是,这一政策加重了不同类别的交叉用电现象,短时间内我国的主管部门还没有寻找到行之有效的方式改变这一问题,而这也是大用户直购电发展必须面对的障碍。
2收取方式分析
从目前我国的国情来看,短期内完全取消交叉补贴是不现实的,交叉补贴将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长期存在。因此,应该循序渐进地逐步减少交叉补贴,由暗补逐步变为明补,由补贴多到补贴少,在条件成熟时取消补贴。
2.质量在品牌战略中的意义
3.品牌战略应追求什么样的高质量
3.1品牌的高质量应该是产品整体的高质量
3.2品牌的高质量应以消费者满意为最高标准
3.3提高产品质量,要区分产品的绝对质量和相对质量
4.怎样提高产品质量
4.1品牌战略首先要强化质量观念
4.2依靠科学技术提高产品质量
4.3提高管理水平保证产品质量
4.4以人为本,依靠员工提高产品质量
4.5实施ISO9000和ISO14000系列标准,提高产品质量
论文摘要:本文从“品牌”着手,阐明了要以质量创造强有力的品牌的观点。文章首先简要说明品牌的价值与作用,然后阐述质量在品牌战略中的意义,最后重点说明品牌战略应该追求什么样的高质量,以及从强化质量观念、依靠科学技术、以人为本等环节详细阐明怎样提高产品质量。
Summary: This text set about from” brand”, expounds and wants and creates powerful view of brand with quality. Article at first brief to state the value and function of the brand, then explain the meaning among the strategy of the brand of quality, Prove especially finally what kind of high quality strategy of the brand should be pursued, And from strengthening the quality idea, relying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nk that people first,etc. to expound in detail how to improve product quality.
论文关键词:品牌 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0007202
一、问题的提出
酯化反应是中学有机化学部分的重要内容,酯化反应原理及方程式的书写是该部分内容的重难点。教学中,多数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酯类物质的书写上,因为酯的书写与前面知识相比更灵活,变化更多样。但是在随后的作业中,许多教师发现:在书写酯化反应时,将近一半的学生会忘记书写水。富有经验的高三教师也反映: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平时的测试中,在高考中也是屡见不鲜的。可见,酯化反应方程式的“缺水”现象并非偶然,该现象背后是否隐藏着深层次的原因呢?
毋庸置疑,酯化反应方程式中酯类物质的书写是教学的重难点,其中生成水是顺水推舟的事。于是很多教师将“缺水”现象归因为学生书写方程式时的粗心大意,并通过反复强调与不断纠错的方法来应对。这种方法虽在短时间内会有比较明显的效果,但一段时间后,“缺水”现象仍会反复。对于“酯化反应过程中生成水”这一知识点,一般学生理解起来不是难事,但在书写方程式时却多次“缺水”,当他们发现反复订正和强化仍无法有效克服时,学生对该内容的学习成就感就会削弱,甚至不少学生会因此认为自己无法胜任有机化学的学习,更严重的是对有机化学问题产生畏难与抵触情绪,并逃避有机化学的学习,最终影响中学化学知识体系的整体建构。
二、基于学生认知心理的分析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分析,在表征水平上的情绪与认知在学习上有着重要的作用。不少学生在从无机内容转向有机内容的学习时,仍套用无机化学学习方法,致使学习效率低下。多次的挫折体验强化了学生的不胜任感,当学生再次学习新知识时,易处于应激状态,而过度的紧张会使新知识的学习处于抑制状态,知识的建构常常变得机械与被动。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学生初次接触到酯化反应时,发现酯类物质相对于之前学过的有机物更为复杂,再加上大部分教师都会强调酯化反应中酯类物质的书写,这无形中对本来就处于紧张状态的学生形成了威胁性刺激。学生加工该知识点时,由于畏惧,试图逃避细节加工,以减少心理上的不顺畅感,这样的学习状态使得学生对酯的学习浮于表面,无法对知识的本质进行建构。著名心理学家马瑟韦斯发现,人们倾向于注意与自身情绪有关的信息。处于焦虑或恐惧中的人,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所害怕的消极信息上,而忽略对周围事物的注意,导致注意和加工范围变窄,从而影响了周围更广泛刺激信息的加工。学生在书写酯化反应方程式时“缺水”的原因也就变得容易理解了。通过以上分析,学生书写酯化反应方程式时“缺水”的现象,与学生原有的知识体验、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分析可知,学生在书写酯化反应方程式时“缺水”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的消极情绪。因此笔者尝试从改变学生的心理状态来解决该问题。
三、聚焦学生认知心理情绪,尝试改变学生的认知心理状态
首先,在学习无机化学时,学生已经获得了通过化合价的高低来推测物质的氧化性与还原性的方法。在学生刚接触有机化学时,我们借助相似的方法,引导学生尝试从结构特点来分析有机物的性质。从已有的知识经验上引入有机化学学习,学生就不会感到生疏,这种轻松自然的氛围有利于学生从无机化学学习过渡到有机化学学习,从无机化学学习方法向有机化学学习方法转变。当学习到烯烃、苯等有机知识时,应强化通过有机物的结构特点来推测有机物性质的基本方法。这为学习烃的衍生物的性质,包括酯化反应,提供了基本而又实用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掌握一定方法时,有机化学学习就会变得相当容易,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学生的紧张心理。
其次,在学生开始接触酯化反应时,让学生感受酯物质也只是有机物中普通的一种,而不必过分强调酯类物质的特殊性与重要性。在上该内容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实验现象和反应条件,特别是浓硫酸的作用,恰当地引出酯化反应会生成水;当学生从实验原理分析出酯化反应的特点后,教师再引导学生通过结构式对有机物进行分析归纳。虽然结构式比较烦琐,但其对于酯类物质的形成特点可以较直观地表现出来。这样,便可以化学反应的本质――旧键的断裂与新键的形成分析出酯化反应的实质,最终归纳出基本规律:“酸脱羟基醇脱氢。”当学生理解了该知识后,再引用学生已学的生物内容“氨基酸的脱水缩合”进行类比验证,学生就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再次,在学生对酯化反应的本质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后,引导学生归纳出“酸+醇酯+水”。为了深化该模式的本质意义,要求学生必须用虚线框勾画出酸与醇反应生成水的本质。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降低酯类物质书写的难度,另外虚线框也在提示生成物中水是不可缺少的。这样,经过多次相同类型的习题演练,就可帮助学生跳出死记硬背的怪圈,并在不断的练习中加深对酯化反应本质的领悟。对此,有不少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如为了防止“缺水”现象的出现,在新授课时便引导学生归纳出:“酸+醇水+酯”。这样做可让学生牢记该模式。通过公式化或程序化的做法写出水,然后学生焦虑点就聚集在酯类物质上。当学生写出酯类物质后,暂时放松的心态已不会影响水的书写了。这是某中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总结的规律,我们可根据学情进行借鉴。
事实上,在教学过程中极少部分学生仍不可避免地忘记写水。对于这部分特殊的学生,我们可以借助
放松
认知心理的方式进行弥补。首先让他们进入一个安静且宽松的学习气氛中,然后引导他们想象书写酯化反应时一直都顺利地写出了水,并且得到老师的赞扬和同学的羡慕。通过多次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强化学生获得写出水后的愉悦感。这种方式对于顽固地忘记写水的学生的辅助效果相当好。
从我国中职生的文明礼仪习惯现状来看,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不仅是现在的事,更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事情。如果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连基本的礼义廉耻、是非善恶都辨不清,分不明,即使学生的专业技术再高再牛,又有什么用?他们终归不能适应社会的生存,那我们中职学校的教育就是失败的教育。
笔者结合多年的中职生教育经验从三个方面来谈谈中职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培养。
一、中职生的现状
当今的中职学生大多数来自初中的“差等生”、“问题学生”,他们是一个在初中就时期被学校和教师“边缘化”的群体。进入中职学校学习自认为是无奈的选择,或许是为了拿个中职毕业证方便找工作,或许是父母觉得小孩年纪迫来的。所以在他们的心里读中职是没有多少出息的,他们对学习缺乏兴趣,缺少信心,缺乏动力。
在学校有的同学满口脏话,对迟到、早退、随地扔垃圾、考试作弊脸不红心不跳;在教室、宿舍和校园内偷偷抽烟、高声喧哗;上课玩手机、发短信、随意接听电话、随意走出座位;公共场所不讲文明卫生,乱扔垃圾纸屑、乱吐痰;缺乏节约意识,浪费水电、粮食、食堂打饭随意插队;中午晚上休息时间,在宿舍打牌、唱歌,影响他人的正常休息;破坏和有意损坏公共财物;在课桌上乱刻乱画,不尊敬师长,上课不起立,随意辱骂老师;夏天一到穿拖鞋到校上课;女生戴首饰戒指、染指甲、染发、涂脂抹粉、穿高跟鞋;男生看到漂亮女生大喊大叫;公众场合男女生打打闹闹......这些情况在中职学校里,是屡见不鲜。
二、中职生不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的原因
(一)家庭因素
现在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家庭,每个家庭90后的孩子一般都是1-2个,家里父母、老人都围着小孩转,让小孩从小就在溺爱的包围里长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娇宠惯养让孩子从小就有了不良的习惯,我行我素,要什么得什么。有的小孩也并不是都那么幸福,父母一年到头都是外出打工,他们都是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由于受传统、历史观念等原因的影响,又因为是独生子女,老人家都是疼都来不及,那里舍得打或骂,导致孩子从小就活在无约束的生活里,悄悄地不良的文明习惯在慢慢地滋长着。
(二)自身因素
中职生之所以到中职学校读书,很大部分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不想学习,不想看书,他们基本是除了游戏,手机,几乎找不到什么兴趣爱好了。错误的道德意识和价值取向,他们正处在品德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对道德认识不明确、不能明辨是非、分清善恶,很容易接受社会上某些不良的影响,形成错误的认识。错误认识的恶性发展使得少数学生经不起社会不良因素的诱惑,被自己的私欲驱使,作出一些违反道德规范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
(三)社会因素
在网络发展快,社会上形形的诱惑太多的时代,中职学生的认识和情感有了快速的发展,他们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形成新观念,但同时又缺乏知识经验,社会阅历浅薄,非常容易受到社会环境的不良因素影响。
(四)学校因素
我国的教育从小学至高中对学生的健康发展都存在着人为的缺陷,中学学校有升学率的压力,通常学校就会按学生的成绩高低进行分班,所谓优等生班,普通生班,在班级里班主任还会按成绩的高低编排座位,成绩差的学生在得不到学校、老师的爱往往就容易形成不良的心理,变得更加不爱学习,更加地叛逆。这些所谓的普通班或差等生就成了我们中职学校的学生主力军了。
三、中职生文明礼仪习惯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我们中职学校为社会输送人才的过程中,就会发现很多用人单位,他们更看重的是学生有没有良好的文明礼仪素养,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诚实守信的品德等,更看重的是人品素养并非技能,那么职业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就一定要注重文明礼仪,职场礼仪的养成教育。培养中职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有几种途径和方法:
(一)开设文明礼仪课程
良好的文明礼仪是一个人的魅力体现,学校要把文明礼仪教育纳入教学体系内,把礼仪作为考核学生的内容,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各种礼仪培养,帮助学生明确合乎礼仪规范的行为准则,进而将礼仪知识付诸于日常行为中。虽然现在中职学校都开设了礼仪课程,但是在实际中学生学以致用的甚少。因此,作为学校的德育工作者应该针对学校不同专业学生的现状和需求,开发有关礼仪方面的校本教材,利用课堂教学让学生接受系统的礼仪知识教育,应当在每个学期开设。考核过程中不应只是看试卷死板的分数,应该把考核放在平时的表现当中,考核时间也不应是固定的,应设置为活动的。这是一项重要又很大的工作量,单靠个别教师是没办法完成的,只有学校能发动每位教师职工参与进来才能完成。
(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是学生生活学习的地方,良好的文化氛围对于学生礼仪的养成教育作用很大。采取形式多样的校园礼仪宣传活动,把传统礼仪教育和职场礼仪要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校园内设立礼仪画廊,在校园墙壁或者美化教室的活动中,加强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鼓励学生使用文明语言,养成对教师、对同学能热情问好的习惯。在专业与专业之间、班与班之间,经常开展各种礼仪活动和竞赛,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寝室评选活动,营造浓厚的礼仪气氛,把校园营造成一个充满文明礼仪的精神家园。
(三)加强常规训练,养成文明礼仪习惯
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不是光会说是文明礼仪了,它是在言行举止才能体现出来的,所以加强中职生常规的训练,才是养成文明礼仪的关键。开设站、立、行、走、坐的专项训练及其对老师、同学的问好、唱国歌、升旗仪式等规范性训练学生的礼仪习惯。在文明礼仪课堂教学中对职场礼仪中的着装礼仪、握手礼仪、谈话礼仪、接待礼仪、打电话礼仪等进行了一系列的专项训练,使学生的行为逐步符合职场规范。学校、教师不但要强化职业礼仪训练,而且要为学生提供各种平台,让学生在礼仪运用中感知到快乐,让学生能够在职业礼仪服务中提升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
总之,作为中职学校,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培养学生相互尊重,平等互助,注重仪态,礼貌交往的良好文明礼仪习惯,让家长、社会满意。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712(2014)10-0073-04\[基金项目\]2013年浙江省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职业素养理念下职场仿真型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商务礼仪与沟通’课程为例”(kg2013895);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带头人专业领军项目“基于外贸产业链的校企链条式合作模式探索”(lj2013188);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外贸转型升级背景下商务类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2013R30043);2012―2013年嘉兴职业技术学院课堂教学改革课题“基于职业素养理念的职场仿真型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以‘商务礼仪与沟通’课程为例”。
\[作者简介\]王艳(1980―),女,浙江舟山人,硕士,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外语与贸易分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商务礼仪与沟通教学。
引言
商务礼仪不仅是一种技巧、一种学问,更是一种品格。在商务活动中,商务礼仪不仅有助于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和企业形象,它还是人际关系的剂、企业利润的无形创造者。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员工商务礼仪、商务沟通能力、商务谈判能力在各个行业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背景下,产品间的差异化已经越来越小,人们逐渐发现了商务礼仪、商务沟通和商务谈判能力的差异化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商务礼仪、商务沟通及谈判课程成为了高校商贸类专业的必修课。
商务礼仪、商务沟通、商务谈判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形成需要优质的课堂教学。2009年开始,“商务礼仪与沟通”课程组教师在走访相关院校和企业后,从课程开发、设计、内容安排、课程的实施、课程的评价上做了大量的有益尝试,通过实践教学后发现:1.在教学理念上应注重技能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双重培养。2.应采取层层递进的教学方法。3.应注重理论与实际工作岗位的适应,强化仿真型教学。
针对“商务礼仪与沟通”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相关课堂教学的改革。
一、教学认识方式的变革
“商务礼仪与沟通”课程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的。根据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课程组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制订以“校内(企业专家指导实验实训)校外(企业实战)工作室(自主创业)”模式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方案,形成校内(实验实训室)、校外(企业)、礼仪策划工作室三个课堂。在“商务礼仪与沟通”课程的教学上,把素质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力的双重培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实际教学时,要求主讲教师在教学认识上做到以下两点:
(一)注重教学的实践性和职业性
教师应加强与企业的紧密性合作,按照“确定职业岗位了解岗位需求分配典型工作任务确立教学项目构建教学情境”的思路来组织教学。力求每个学期的课堂授课都有主讲教师和企业人员共同参与。特别是实验实训课,主要形成以企业专家指导为主、校内主讲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
(二)坚持职业素养教育与技能教育并重
通过仿真职场氛围的布置和真实情境的再现,在操作的过程中传授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知识,以求商务礼仪与沟通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力的共同提高。例如在商务沟通部分,选取复杂的交易会谈判环节,利用学校的模拟会展中心,对班里同学进行分组,每4~5人组成一组,每组都会邀请一个企业参与办展(学校的职教集团成员单位派出企业的业务人员指导学生完成工作,企业提供真实产品,全程协助学生布置展位)。通过模拟会展谈判,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对如何布展及产品知识都有了更深的了解,并且在这期间可以适时地补充交易会的礼仪,让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都有进一步的提高。
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积极地推进工学交替、任务驱动、情景教学、课堂与校内外实训基地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一)课堂仿真教学力求与工作实际情境无缝对接
“商务礼仪与沟通”课程的课堂教学模拟企业真实商务情景再现的形式,将“教、学、做”融为一体,注重岗位职业素养能力的培养。可以真实企业为依托,实现仿真教学与工作实际的无缝对接,将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效率。为此,针对每个模块的教学内容,都会有一个高度仿真的商务情景设置。表1为部分授课内容与仿真情境的创设。
表1部分授课内容与仿真情境的创设
〖XB,HT10.H,J*2;Z2〗授课内容仿真情境商务形象通过化妆及着装搭配,塑造一个职场达人的形象商务社交模拟客户来访参观公司。主要有机场接机、安排客户住宿、安排晚宴等面试沟通模拟外贸业务员的应聘工作营销沟通模拟电话营销商铺上司沟通与老板谈涨工资等事宜同事沟通与工厂的同事确认包装刷唛下属沟通了解下属订单的跟进情况交易会谈判邀请企业人员,模拟产品会展合同谈判一般货物买卖合同的模拟谈判索赔与
争议谈判处理因包装不当引起的争议(二)营造浓厚的职场化氛围
“商务礼仪与沟通”课程的课堂教学打破了传统在教室里进行教学的模式,把课程实验实训教学放在仿真外贸工作场景的商务谈判实训室、商务接待室、模拟会展中心和礼仪策划工作室,让师生都以职业人的身份参与教与学,营造了浓厚的职场氛围,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从以下表2中可以发现:针对每个仿真情境都可选择相应的职场化教室与之匹配,并且不少职场化教室已实际投入真实业务的操作中。如商务接待室(经理接待室)、商务谈判室已成为校企共用场所。学院通过引企入校,把真实的外贸企业引入学院办公,其中经理接待室就是外贸公司老总的办公室,商务谈判室也同时成为企业商谈业务的场所。这不仅使课堂教学的职场化氛围更为浓厚,也解决了外贸类专业顶岗实习、毕业实习难以集中管理的问题。
表2部分仿真情境对应的职场化教室
仿真情境职场化教室通过化妆及着装搭配,塑造一个职场达人的形象礼仪策划工作室模拟客户来访参观公司。主要有机场接机、安排客户住宿、安排晚宴等商务接待室(内设卧室、中西餐桌等)模拟外贸业务员的应聘工作商务接待室(经理接待室)模拟电话营销商铺商务情景室与老板谈涨工资等事宜经理接待室与工厂的同事确认包装刷唛样品间了解下属订单的跟进情况商务情景室邀请企业人员,模拟产品会展模拟会展中心一般货物买卖合同的模拟谈判商务谈判实训室处理因包装不当引起的争议商务谈判实训室(三)实现课堂与校内外实训基地一体化,实施三类课堂教学
“商务礼仪与沟通”课程实施工学交替的教学改革,该项目主要解决实践(实训)课堂教学与实际脱节的问题,把教学课堂从传统的教室改造成“教、学、做”职场化教室(第一课堂),其中实验实训环节邀请企业兼职教师授课;延伸到商务谈判人员的实际工作岗位,及外贸企业和外贸谈判工作相关的实务部门(第二课堂:一般选取的是与我校有校企合作协议的基地);再延伸到以礼仪策划工作室作为学生课外自主创业的第三课堂(该工作室已为几十家嘉兴周边的企事业单位提供商务礼仪、商务沟通的培训,累计服务人次达1000人,获得企事业单位高度评价)。工作室每次业务订单的获取都是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寻找目标客户报价议价接受跟进形成自己的客户群,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独揽业务和跟进业务。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商务沟通能力、合同谈判能力,而且使学生在每次礼仪服务的同时让自身的职业素养得到提升。
三、教学评价模式的创新
(一)评价的指导思想更新
学习评价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商务礼仪与沟通”的评价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对学生商务礼仪、商务沟通能力的考核;强化过程性考核和多样化考核,力求考核结果的客观性。
(二)评价方法的改革
1.学生成绩的组成由原先采取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个部分组成的方式,转变成过程性测试。改革后的总成绩(100%)=考勤成绩(10%)+实验成绩(20%)+实训成绩(15%)+课堂内职业形象的打造(10%)+技能比赛(20%)+技能考试(25%)。
2.测评人员由单纯的教师评分转变为学生自评、他评+教师测评+企业指导教师评价三位一体的评价方式。
3.考试标准从书面考核转变为多元化考核模式。影响学生成绩的不单是其个体的表现,还有其在团体中的表现。
(三)实际案例
下面以模拟商务谈判这个实验来说明新的评价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具体操作:每4~5人组成一组,其前当事人3人,负责接待人员1~2人。台前又分工为主谈人、辅谈人、记录员。接待人员服务完后可离开谈判现场,然后由主谈人作为直接交涉人,辅谈人提供技术支撑与参谋,记录员负责做谈判记录。要求:模拟谈判双方的谈判计划与实际谈判的多数内容相吻合;如果谈判顺利的话,提交方案文本和合同。
2.具体评分标准如下:
(1)分数组成:个人表现占40%,团体表现占60%。
(2)技能要求:
个人记分内容:A.谈判员气质风度和精神面貌(10分);B.谈判员的说词,讨价依据切合实际,对产品熟悉及表述逻辑合理(10分);C.谈判员思维机敏、淡定自如,对市场分析正确,临场反应良好(10分);D.谈判员语言熟练准确、术语娴熟、表达清楚、语速恰当(10分)。
团体记分内容:A.目标的实现(10分);B.谈判的技巧(10分);C.内容资料(10分);D.思辨能力(10分);E.协调配合(10分);F.商务礼仪(10分)。
3.评分团队组成:外贸企业经理2名、主讲教师1名、学生代表2名(1名为本组成员,1名为他组成员)。其中外贸企业的2名经理作为模拟谈判中的客商直接参与谈判。相比于两个队都由学生组成来进行谈判,真实企业的参与更增加了商务谈判的不可预测性,也解决了模拟商务谈判环节因存在“压力缺失”而影响真实效果的问题。
总之,这种课堂教学的评价模式是自评、互评与他评相结合、个体与团队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评价模式。这个新型的评价模式不仅可以减少课堂教学评价主观性带来的弊端,而且能大大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
四、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效
(一)学生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升
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和“三类”课堂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实务
操作能力和对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使学生实现了从“被动学”向“主动学”的转变。多环节实践能力的锻炼,使应届毕业的学生不仅能在职场上游刃有余,而且在商务礼仪、商务谈判技能竞赛方面硕果累累。优异的比赛成绩的取得充分说明了“商务礼仪与沟通”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效。
(二)教师专业能力有了质的飞跃,并逐步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
本课程团队成员中既有学院骨干教师又有来自企业的谈判专家、商务礼仪专家。近两年来,团队中有2名教师晋升职称,4名教师下企业锻炼。教师不仅成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引导者,更成为业务能手。其中1名教师下企业半年时间里成交了2个订单。此外,自课堂教学改革以来,教师在教学教研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1名教师获学院“教学名师”称号,1名教师获学院“教坛新秀”称号,3名教师分别在学院教学技能比赛中获一、二、三等奖,团队成员共发表与课程教学相关的论文6篇,主持了市级及以上课题5项,出版相关教材2本、实训实验指导书1本。整个教学团队结构合理、积极向上、充满活力。
目前,“商务礼仪与沟通”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缺少形体礼仪实践环节的专业教师,缺少专业的形体房,模拟展会已无法满足教学实际所需,对校外企业兼职教师的监控方法有待研究等。然而,我们相信,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课程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三类课堂”的建设一定会有更多的精彩呈现。
参考文献:
\[1\]王艳.基于区域产业集群文化的高职职业素质教育研究――以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9).
\[2\]胡谦.高校女生短跑教学探析\[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3(S1).
\[3\]吴代红,范亚刚.中国的商务英语:学科定位、课程设置及教学理念\[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
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及理论探索,笔者认为商务礼仪课程的改革首先要解决的是课程设计思路的创新。而创新商务礼仪课程的设计思路,必须以“工作岗位需求”为导向,深化认识礼仪课程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着力解决“三个问题”、体现三个注重。
一、深化对商务礼仪课程重要地位的认识
(一)礼仪修养是学生就业“软实力”的重要因素
中职教育主要面向现代服务业培养人才,需要较多与人打交道,因此,如果将中职生的专业能力比作“硬实力”,那么其礼仪修养就是“软实力”。有高校向80多家用人单位发放问卷教育学论文,结果显示:计算机、外语水平、专业技能等“硬实力”指标逐渐退居二线,而人际沟通能力、敬业精神等“软实力”指标成了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毕业生素质。因为“软实力”才是毕业生特有的、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具有延展性、可持续发展的,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稳定的职业能力,也是他在就业岗位上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因此,作为提高学生礼仪修养,提升其综合素质的课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商务礼仪》是一门能让学生终身受益的课程。
(二)职业形象是学生展示其专业能力的“橱窗”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形象魅力已经成为一种核心竞争力。良好的个人形象能够给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从而产生正向的首因效应,在人与人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相反,糟糕的个人形象却会产生“扫帚星效应”,使得交往举步维艰、难以为继。作为一名“准职业人”,中职学生只有多了解一些礼仪常识,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和方法,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开启展示自身专业能力的“橱窗”,进而产生“晕轮效应”,才能更好地发挥专长,拥有强大的个人职场竞争力。
(三)商务礼仪课程在各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对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以营销专业为例,该专业的岗位核心能力可以归纳为“办文、办事、办会”等“三办技能”以及协调沟通能力,而这些能力均离不开礼仪素养的支撑作用。同样地,在文秘、物业管理、会展策划、国际贸易及物流管理等各个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商务礼仪》课程都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总之,《商务礼仪》課程对于中职院校的“职业人”培养有着不容忽视和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商务礼仪课程设计应致力于解决“三个问题”
实际上,《商务礼仪》课程的设计思路正是在研究解决“为谁教、教什么、怎么教”这三个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明晰起来的。
(一)为谁教——课程目标体系的确立
作为公共课程,《商务礼仪》要面向市场营销、文秘、物业管理、会展策划、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国际贸易等多个专业的中职学生。“走进校门的是大学生,培养出去的是职业人”。经过三年的培养,在完成了各专业课程体系的学习之后,他们将被打造成一个个“全面发展的具有现代职业优势品质与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职业人才”。这既是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也是《商务礼仪》课程的纲领性目标。
作为各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商务礼仪》课程的总目标就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礼仪知识的传授及相关技能的实训,引导其塑造富有魅力的个人形象,形成彬彬有礼的交际风度,掌握得体娴熟的职场沟通技巧及待人接物技能,从而有效提升其职场竞争力。
(二)教什么——教学内容的取舍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仪文化源远流长,再加上由于现代交往日益扩大引进的国际礼仪,礼仪知识可谓是浩瀚的海洋。《商务礼仪》应当怎样来做内容的取舍?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职的专业就是工作岗位。和本科教育讲究知识的系统性不同,中职教育“职业人”的培养讲究的是针对性。因此,我们要依据各专业职业岗位(群)的技能要求、职业能力及职业品质要求,科学灵动地来组织课程教学内容,既要有各个专业基本通用的内容模块,又要有依据专业岗位需求进行了差异化处理的内容模块。
(三)怎么教——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的探索
教学模式的创新是课程设计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它对于课程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教学内容的实施效果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在《职业教育该怎么样办》中指出:“职业教育应做学合一,理论与实习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如果只注重书本知识,而不去实地参加工作,是知而不能行,不知真知。职业教育目的乃在养成实际的、有效的生产能力,欲达此种境地,需手脑并用”。
在《商务礼仪》课程的教学中,我们一直积极尝试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价格一段时间的摸索和试点实践,课题组逐步摒弃了传统的礼仪课教学以讲授礼仪常识为主、强化知识认知的做法,进而构建了强调技能掌握及行为转化的“教学做一体化”的专业技术实务课教学模式。针对行业企业特点和岗位(群)技能要求、职业能力及职业品质要求,对工作情境进行项目细分,构建讲训一体的教学模块,提供合适的教学场所,引导学生“做中学,学中做”,使得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养成素质。
新的教学模式特别强调课题的互动,尤其是学习与将来工作的互动,学生于教师之间的互动,学生于学生之间的互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势充分显现出来。因此,我们也特别注重选择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并与教学内容相适应,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互动的热情,从而将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的教学方法。
三、商务礼仪课程设计应体现“三个注重”
在《商务礼仪》课程设计过程中,除了要悉心研究解决以上“三个问题”,还应特别体现“三个注重”: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品质素养的提升,注重课程设计的开放性期刊网。
(一)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在《商务礼仪》课程的设计中,我们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视为出发点和归宿点,针对行业企业的发展需要整合教学模块、序化教学任务,针对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实际需要突出技能点训练。我们通过对各专业岗位(群)能力及品质需要的分析研究,把课程模块整合为职场人士的个人形象礼仪、日常交往礼仪及职场礼仪三大模块,进而提炼出支撑每个模块的具体单元项目和若干个关键技能点。
(二)注重学生品质素养的提升
90年前,教育先驱黄炎培在他撰写的《教育大辞典》中这样定义职业教育:“用教育方法,使人人一方获得生活之供给与乐趣,一方尽其对群之义务,名曰职业教育。”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本课程在注重岗位技能训练的同时,还设立了品质培养目标,关心学生情商、逆商的提升及诚信守时等优良品质的塑造,关爱他们的心灵成长,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将教书与育人完美地结合起来,形成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三)注重课程设计的开放性
《商务礼仪》课程教学面向市场营销、文秘、物流管理、会展策划、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国际贸易、应用英语、应用日语、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等多个专业的学生,也就相当于面向不同的职业岗位。因此,在课程设计上我们没有采取“一刀切”的做法。在课程三大教学内容模块的设计中,职场人士的个人形象礼仪和日常交往礼仪大体保持一致,只做具体技能点上的区分;而“职场礼仪”模块则采用开放式设计,根据不同专业特点灵动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这种课程内容上的开放性和弹性制,很好地解决了《商务礼仪》作为公共的专业技术实务课程与生俱来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矛盾关系。
总之,教学商务礼仪课程改革,创新课程设计思路,应当秉持“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课程设计理念,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优势品质与技能的高等技术应用型职业人为课程的綱领性目标,按照各专业的“职业人”培养方案,根据各专业岗位(群)的技能要求、职业能力及职业品质要求,科学灵活地组织教学内容,积极探索适合中职教育特点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随着社会人群知识层次的提升,公众对护理人员的认知也在逐步改善,目前,仅仅能为患者完成疾病护理,已经远不能满足大众需求,如何使护理人员在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操作外,还能具备良好的个人修,养职业礼仪,得体的仪容仪表,这是我们目前需努力改进的一个重点。因此,要推动优质护理服务的落实,进一步改进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首先应该从塑造护理人员的职业形象礼仪着手。现就如何塑造护理人员的职业形象礼仪及方法浅谈如下。
1 护士职业形象塑造――修养美
护士是个相对枯燥,且重复性强的工作,每天面对相同疾病的患者,相同模式的对话与健康宣教,长此以往,不免产生职业倦怠,如何在工作岗位中,时刻保持良好的修养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需要对患者做到的不仅仅是一视同仁,还要有更高层次的道德修养,在对待患者时,与患者感同身受,从而发自内心的关爱患者。
2 护士职业形象塑造――体态美
2.1 护士体态标准:基本站姿、标准站姿、沟通站姿、点头礼、鞠躬礼
2.1.1 基本站姿:站如松,站立时做到挺拔,端庄,头正颈直、下颌微收、两肩外展、下沉。当两肩扩展到最大时,肩膀随着手臂自然落下,同时挺胸收腹,提臀立腰,双腿并拢,两脚跟靠紧,脚尖自然分开,使重心落于两脚掌之间,两臂自然放松下垂,双手自然弯曲,虎口朝前,表情平和面带微笑,双眼平视前方目光柔和。适用于同事之间交谈。
2.1.2 标准站姿:在第一种站姿的基础上,双手在身前交叉,以右手在前为宜,掌心向内,手指并拢垂直向下,看起来修长纤细。适用于迎送患者、前台导医、科室大查房、早交班。
2.1.3 沟通站姿:头部和身体同前,两脚可同前,也可呈丁字形,重心落于前脚,右手在腹前轻握左手,四指自然弯曲,手腕微微上扬。此站姿适用于与患者沟通和交流。
2.1.4 点头礼:1、保持挺拔站姿。上身微前倾约5度带动头部微向左侧或右侧点头致意,目光注视对方,面带微笑,配合:“您好”等礼貌用语。2、保持挺拔站姿,头部正直,颈部放松,轻轻点头致意。
2.1.5 鞠躬礼:身体呈标准站姿的基础上,以腰部为轴,上体前倾约15-30度,前倾过程中肩部和腰部呈直线,不可弯腰驼背,双手随身体前倾自然下滑,目光向下注视身体前约1.5米的地面,面带微笑配合“您好”,“非常感谢”等礼貌用语。
2.2 护士的走姿规范:走姿要求:头正、肩平、挺胸收腹、两臂在体侧自然摆动,重心随两脚前行而前移,行走足迹应在一条直线上,精神饱满,面容平和,双目平视前方,步幅依身高不同约30CM-50CM,步速约2步/秒钟。
2.3护士的坐姿规范:坐如钟,指坐姿优雅,稳重。正式场合入座讲究左进左出的原则,入座时身体背向座位,距座位边缘约半步,一脚轻轻后撤感知座位的距离,腰背挺直微前倾,着群服的护士在落座的过程中,用手背自上而下抚平衣裙,坐满座位的三分之二左右,坐稳后轻轻调整坐姿,双手自然放于腿上,双腿并拢,双脚同时放于一侧。女性最常见的三种坐姿:双腿协放式、双叉式、双脚内收式。
2.4 护士的蹲姿规范:两脚前后分开约半步,前脚全脚掌着地,后脚前脚掌着地,腰背挺直微向前倾,重心落于两脚中间,下蹲过程中着裙服的护士应用一手背抚平衣裙,并顺势放在两腿中间压紧裙摆,如捡拾物品时目光应注视物品。
3 护士职业形象塑造――仪态美
3.1 护士常用指引手势:原地指路、伴随引路、近距离提示
3.1.1 原地指路:手心向上,手臂形成自然的弧度,手指并拢,使手臂的延长线指向患者需要前行的方向,头部微侧,目光注视手指的前方,同时伴随:“您好,请往这边走”等用语,适用于护士站或导医台。:
3.1.2 伴随引路:两人同行以右为尊,三人同行以中为尊,护士通常站在患者的左前方,约一臂远的距离,目光应间断的注视患者与患者交流,在遇到楼梯、拐弯、台阶等情况时,用手势和话语适时的提醒。上下楼梯时应让患者走在内圈,适用于陪同患者检查或者引导参观团体。
3.1.3 近距离提示:上臂贴紧身体,手指和前臂成一直线,掌心朝上,适用于请患者签字或就坐等。
3.2 护士常用问候礼仪:护士应注意在问候患者过程中眼睛必须要正视患者,体现出发自内心的问候,问候的过程中注意微笑点头,体现真诚。护士在首次接待患者时应注意优雅的与患者握手,表示和善,护士接待患者时如为坐着的时候要务必要起立问候,以示礼貌。
3.3 护士职场礼仪之介绍礼仪:护士工作中遇到上级部门参观或检查,需要用到介绍礼仪,职业礼仪中的介绍礼仪很多,但应记住一点,“尊者居后”,即把身份、地位低的一方介绍给身份、地位高的一方。一般原则为:将晚辈介绍给长辈,将职位低者介绍给职位高者,将男士介绍给女士,将客人介绍给主人,将个人介绍给团体。
3.4 护士职场礼仪之握手礼仪:握手的一般顺序是等女士、长辈、已婚者、职位高者伸出手之后,男士、晚辈、未婚者方可伸出手去呼应。朋友和平辈之间则不用计较谁先伸手,一般谁伸手快,谁更有礼貌。在祝贺对方,宽慰对方,或表示谅解对方的场合下,应主动与对方握手。握手的时间和力度一般可根据双方的熟悉程度灵活掌握。初次见面握手时间不宜过长,以三秒钟为宜。握手时的力度要适当,可握的稍紧些,以表示热情,但不可太用力。男士与女士握手应轻一些,不宜握满全手,只握其手指部位即可。握手的姿势要优雅:行握手礼仪时,上身应稍稍往前倾,呈立正姿势,伸出右手,距离受礼仪者约一步。四指要并拢,拇指张开,与受礼者握手,礼毕后松开。握手时必须上下摆动三至七下,不能左右摇动。一般情况下,握手时要用右手,伸左手是不礼貌的。
3.5 护士职场礼仪之探访礼仪:护士巡视病房时轻敲门,经过对方允许后方可进入,进入房间后应侧身将门关好,出病房时如距离房门较近,可后撤两步转身打开房门,如距离房门较远,可转身走到门口打开房门,再次转身并换手,使身体正面面对房间,轻轻关好房门离去。
3.6 护士职场礼仪之递接礼仪:护士在工作中应注意递接物品的基本原则是举止要尊重他人。如双手递物或接物就体现出对对方的尊重。而如果在特定场合下或东西太小不必用双手时,壹般要求用右手递接物品。递笔刀剪之类尖利的物品时,需将尖端朝向自己握在手中,而不要指向对方。如果是递交文件给对方,应该将文件的正面朝上,用双手递上。对方接文件时,同样要用双手,并向对方致谢。
3.7 护士职场礼仪之电梯礼仪:护士陪同患者乘坐无人管理电梯时,应先进后出,并且站在指示键附近,负责按键和控制电梯。陪同患者乘坐有人管理电梯时,应后进先出,后进表示对他人的尊敬,后进入电梯距离电梯门较近,可先行出电梯,并在电梯口用手势指引患者前行的方向。
4 护士职业形象塑造――声音美
4.1 声音美:心理学家认为,声音决定了人38%的第一印象,当人们看不到你时,音质、音调、语速的变化和表达能力占有你说话可信度的85%。说明了在决定第一印象的要素中,仪表和声音各占一半。包装声音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素:即节奏感、音量、说话的速度。尤其是身为护士,如果声音和言语不够温柔得当。确实很难获得患者的信任。当你习惯大声说话之后,如果你试一试放低声音,你会发现,你会显得更有修养,一个低沉的声音更容易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并博得别人的信任和尊敬。练习的方法,护士闲暇之余可以练习诗歌朗诵、每天15分钟。或者寻找自己较为欣赏的主持人或播音员作为蓝本。对照镜子勤加练习,长期坚持会获得很好的效果。
5 护士职业形象塑造――沟通美
5.1 电话沟通礼仪:首先,职场礼仪要求,除紧急要事外,不宜在早上8点之前,晚上10点之后打电话,避免为他人造成困扰。致电给对方电话接通后,应该立即报上自己的名字并说明身份和来意。当他人致电给我方时,应注意在铃声响三声之内接电话,并主动报上单位或科室名称,如果对方要找的当事人不再时,应主动询问对方是要回电话还是留言,如果需要传话留言,传话的内容,要请对方复述一遍,加以确认。如果拨错电话时,一定致歉后再挂断电话。
5.2 常用接电话时的文明用语:电话接通时主动说:您好,这里是某某科,有什么可以帮您。对方要找的人不再或不方便接电话时我们应向对方说:对不起,她现在不方便接电话,请问您有什么事需要转达吗?当对方没有主动告知姓名时我们需加问对方一句:对不起,请问怎么称呼您?接电话时切忌使用:喂,你找谁,不知道、你等会儿、等不规范用语。
6 护士职业形象塑造――笑容美
格言所说:"没有面带微笑,就不能说有完整的工作着装。
护士在微笑时应法子内心,注意做到微笑的三结合
6.1 微笑与眼睛的结合 :在微笑时,眼睛也要“微笑”,不然,给人的感觉会是“皮笑肉不笑”。用微笑的眼神与患者交流,这样你的微笑才会更传神、更亲切。眼睛会说话,也会笑。如果一个人内心充满善良和友爱,那么眼睛的笑容一定也非常感人。眼睛的笑容有两种:一是“眼形笑”;二是“眼神笑”。
6.2 微笑与语言的结合 :微笑着说“早上好”、“您好”、等礼貌用语,不要只笑不说,或只说不笑。如果只笑不说,对方无法确知你要向他传达的意思;如果只说不笑,对方就会感觉你的问候不是发自内心的。
6.3 微笑与肢体语言的结合 :在微笑的同时运用身体语言,能够相得益彰,给患者以最佳的印象。
一个行为举止得体规范的护士,应具备端庄整洁大方的仪表、训练有素的举止、恰当的言语技巧以及真诚的微笑、亲和的眼神;这些不仅能展现美好的白衣天使形象,更会给患者及家属良好的心理感受,带来正面效应。也会让患者因此增加安全感与亲切感,消除紧张焦虑的心情,同时也会唤起病人对健康和生命的美好向往,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传递正面能量。因此,将职场礼仪运用于护士的工作中,能有效提高护士的自身修养与职业素质,能够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增加护患之间的信任感,树立正面的职业形象,更好地开展护理工作,并有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对提高护理质量有着推动作用。
当前,我校正多管齐下,努力打造“德优品正、业精致用、拓新笃行”的品牌本科生,礼仪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虽然我校也开设了礼仪课程,但受益学生只是少部分文科学生。通过对本项目的研究,可以帮助我校学生提升礼仪素养,提高其综合素质,进而增强我校学生就业竞争力,为我校更好地实施“文化兴校”“人才强校”战略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还有助于强化学校整体礼仪文化氛围,从而更好地建设和谐校园。
二、研究概况
(一)研究目标
1.分析现状,找到大学生礼仪缺失的表现和缺失的原因;
2.通过本项目的研究,找到解决当前大学生礼仪缺失问题的对策,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3.通过所研究的对策强化大学生的礼仪观念,加强其礼仪素养,践行基本礼仪要求,并逐步使大学生意识到识礼、守礼、行礼、尚礼的重要性。
(二)研究内容
1.了解、归纳学生礼仪现状。站在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背景下,了解我校学生的礼仪现状,并对礼仪缺失现象进行总结归纳。我们首先要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制作问卷,然后面对全校学生做一个问卷调查;然后,通过走访和观察的形式,切实了解身边的礼仪缺失现象;在做完调查之后,我们对问卷进行归纳和总结。
2.分析原因。在第一步的总结归纳下,分析导致部分大学生礼仪缺失的原因,并从各方面分类得出结论。我们会从国内外形势变化方面、市场经济冲击方面、家庭环境影响方面、学校教育遗漏方面及个人修养等方面进行分析导致大学生礼仪缺失的原因,并进一步找出导致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
3.对症下药,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主要针对学校教育来讲)。根据上两步中所了解到的礼仪缺失的表现和原因,找到解决的对策。针对我校大学生礼仪文明素养教育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找到将礼仪教育与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结合起来的方法,最后切实解决我校大学生礼仪缺失的问题。
(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找到大学生礼仪缺失表现及根本原因。
2.探究提升大学生礼仪素养的手段和方法。
3.运用我们所研究出的对策解决大学生礼仪缺失的问题。
(四)研究时间分配
第一阶段(2012.04~2012.08):进行调研,搜集、整理资料;
第二阶段(2012.09~2012.11):分析调研结果,提出问题,并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案;
第三阶段(2012.12~2013.04)总结评估,撰写研究论文。
(五)调查对象
在校的重庆科技学院学生。
(六)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法(按比例抽查);数据统计软件(如spss)辅助等方法。
(七)具体实施步骤
1.设计调查大纲,制作调查计划。
2.编制大学生文明礼仪现状调查问卷。
3.确定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
4.根据各学院人数比例抽查本校(重庆科技学院)学生,共发放问卷570份,回收542份。
5.问卷回收,分不同组别回收,统计回收率,并制作数学统计图。
6.分析问卷,并得出结果。
7.撰写调查报告,并提出正确的结论。
三、数据分析
本次共调查共发放问卷570份,回收542份,具体数据分析如下:
(一)从宏观礼仪行为分析
45%的同学并不清楚什么是《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知道《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同学,也仅有10%的表示自己完全做到了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行为。由此可见,我校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总体需要大的矫正或改进。
(二)从微观礼仪行为分析
在微观礼仪行为分析中,样本在设定的不同情境下,礼仪行为差异较大:
1.样本对于选择合乎行为礼仪规范行为的是“在图书馆、教学楼等公共场所注意小声说话以及宿舍中有同学休息时很注意保持安静”,其中选择A项(很注意)的分别高达63%和58%;与之相反的是“经常为了节省时间而闯红灯”,跨越路边绿化带等,选择C项(经常会)的为58%。
2.“对同学之间的打架、斗殴等暴力行为的看法”呈现出两极化的形态;“是否能容忍你身边的朋友或同学满口粗言或不讲卫生“则呈现出趋同性,选择B(不是太过分,都可以接受)的高达样本容量的70%。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样本对于某些有悖礼仪的行为已经习惯,并不以为意。
(三)从礼仪知识需求内容分析
绝大部分人认为职场礼仪(包括职业礼仪和商务礼仪)比较重要,是大学生需要首要学习的礼仪知识;学生对公共礼仪和家庭礼仪重视度不够,而这里恰好体现出学生在这方面礼仪的缺失。由此可见,如果开设礼仪类讲座或者课程,职场礼仪是学生最想要获取的知识,而公共礼仪和家庭礼仪却也不能被忽视。
四、调查建议与对策
我们发现,在设定的不同情境下,样本的礼仪行为差异较大。针对这一现象,有必要对以样本为代表的我校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对此,绝大部分学生也认为他们有必要了解或学习文明礼仪知识,尤其是职业礼仪和商务礼仪;但64%的同学认为张贴文明礼仪标语这一方法收效甚微;开设礼仪知识类讲座可以对34%的同学提供帮助;53%的同学认为开设文明礼仪类课程是可行之策,这样可以对以后的求职和生活提供必要的帮助。
一、情境学习理论介绍
情境教学是指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范围的教学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以此推动学生认知活动的进行。[1]
情境学习最早提出是在1929年,阿尔佛雷德・诺斯・怀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在他的著作《教育目的》(The Aims of Education)一书中认为:学生在无背景的情境下获得的知识,经常是惰性的和不具备实践作用的。只是在当时没有对情境学习进行系统的研究。瑞兹尼克(Resniek)在美国教育杂志《教育研究》1987年第16期中全文发表了她的就职演说稿《学校内外的学习》,比较全面地指出了日常生活情境与学校情境之间的三方面主要差异。1989年,布朗、科林斯与杜吉穗(Brown、Collins&Duguid)在《教育研究者》杂志上发表了他们著名的论文:《情境认知与学习文化》(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of Learning)。这篇论文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他们认为:知识是处在情境中并在行为中得到进步与发展的。1991年,由美国独立研究者爱丁纳・温格(Etienne Wenger)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让・莱夫(Jean Lave)教授出版的代表作《情境学习:合法的边缘参与》(Situated Learning: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认为:学习不能被简单地视为把抽象的、去情境化的知识从一个人传递给另外一个人;学习是一个社会性的过程,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是由大家共同建构的;这样的学是处于一个特定的情境中,渗透在特定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中。
综上所述情境学习强调两点:
一是将真实情境中要用到的知识,在真实的情境中或者近乎真实的模拟情境中呈现出来,而不是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抽象的、去情境化的进行知识的传递,把学和用结合起来,让学者在情境中将自己想象成专业人员,象专业人员那样去思考问题;
二是通过团队互动与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因为在现实中,很多任务都是协作完成的,在协作中互相学习。[2]
二、基于职业素质提升的课程情境训练教学模式设计逻辑线条
如何把真实的学习情境设计到课程中,并能在课堂上实施呢?本文认为逻辑线条应如图1所示:
1.以职业素质提升为目标确定教学内容
职业素质是劳动者所应具备的一种综合能力和素养,一般包括职业能力、职业道德、职业意识与职业态度等。在高职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过程中,应将职业岗位能力的训练贯穿始终,要坚持以学生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提升为重点,培养用人单位满意的合格职业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过去知识结构单一、实践操作能力不强的高职毕业生已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取而代之的具备综合的职业素养与能力,能有效应对与处理工作问题、具有职业成长空间的高等应用型人才受到行业的普遍欢迎。
2.以典型工作任务或工作场景为载体选取课程情境
情境化教学设计的关键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情境创设[3]。在专业课程中,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以典型工作任务或工作场景为载体选取课程情境,引导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工作情境中认识职业岗位理论和技术技能要求,并主动获取工作情境中包含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3.以仿真情境、现场演练、项目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开展课堂教学
在情境训练教学模式中,教师要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为原则开展课堂教学,通过设计工作岗位的仿真情境将理论、实践与技能串联起来。教师在课堂上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及形式,如:仿真情境、现场演练、项目教学、案例分析等,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加强学生对岗位工作能力的认知与训练。
4.以职业岗位要求为标准进行考试考核
课程情境训练教学模式要实现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以客观、公正、规范的考试考核体系为保障,完善考核配套政策,试题内容既有专业理论知识,更有职业技能;既有重视结果的考试,更有重视过程的考试。特别是考试从内容到形式要从针对教育结构转向针对就业结构上来,把职业资格与能力作为考试的基本准则,从而使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评定与检验具有浓厚的“开放式”色彩。并将学校在校内的考试考核与学生职业管理有机结合,通过学院教育阶段的考试考核动态地对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进行检测修正,实现提高学生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目的。[4]
三、《保险职业素养课程》情境训练教学模式的设计
《保险职业素养》是高职院校保险专业的必修课程,属于职业素质类课程,对于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具有显著意义。
(一)情境训练的目标设计
《保险职业素养》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从事保险职业所必需具备的职业素养,掌握从业所必需和职业素质和能力。《保险职业素养》课程以从事保险职业所需具备的素养为线索进行设计,通过保险商务礼仪、保险企业文化以及保险职业道德三大块内容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保险职业素养的构成与要求,从中找出自己的差距之后并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及能力。在教学中,通过保险商务礼仪不同场景的设计,让学生掌握在不同工作场合中的商务礼仪操作规范,学会如何保持专业形象;通过保险企业文化的介绍与分享,提高学生的职业归属感,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通过情境模拟、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了解从事保险职业所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及敬业精神。
(二)课程情境选取
《保险职业素养》课程的情景将选取保险典型工作环境作为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仿真情境中不断练习、巩固,实现做中学、学中练,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操作规范的理解与掌握。
(三)教学组织与实施
本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实施课堂教学活动。
第一,教师示范与学生演练相结合。在保险商务礼仪各类场景中,涉及到很多的动作要领与仪态规范,这就要求不仅要老师现场示范、还需要学生当场练习,以巩固所学的礼仪规范,做到知礼、懂礼、习礼、用礼。
第二,学生小组分享。在保险企业文化的授课过程中,主要采用小组分享的方式,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由小组同学分工协作,将查找到的典型保险公司企业文化作为案例进行介绍,分享给其他小组同学,达到资源共享,互相借鉴。
第三,案例导入。关于保险职业道德,主要选取保险公司不同的工作场景,以保险案例作为导入,让学生首先感性地认知保险职业道德操守,然后再进一步讲解保险从业人员道德的基本理念及具体道德规范。
(四)课程考核与评价
《保险职业素养》课程是保险职业素质养成与职业技能操练综合型课程,为了更好地实现本课程的授课目标,有效地引导与激励学生,并科学检验学生的职业礼仪规范与职业素质养成,本课程采用过程化考核的方式。
本课程的过程化考核项目分为四个模块,分别为:
1.保险职业仪态礼仪展示。该模块考核采用小组团队演示的方式,检验学生在保险职场中的各种仪态礼仪规范的展示,具体包括站姿、坐姿。行姿、蹲姿、鞠躬。在考核的过程中将全程拍摄,作为考核的佐证材料。
2.保险商务礼仪场景剧。该模块考核通过让学生演示自编自导的保险商务礼仪场景剧,考查学生在保险商务礼仪场景中的综合运用商务办公礼仪、商务拜访礼仪、商务接待礼仪的能力与娴熟程度。
3.保险企业文化小组分享。该模块考核让学生以小组分享的方式介绍典型保险公司的企业文化,以课件制作作为小组分享的载体,通过学生讲解、活动组织等方式将小组的主题分享给班级的其他同学。
4.保险职业道德要点讲解。该模块考核主要了解学生对保险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理念及具体规范的了解程度。
(五)课程教学效果分析
通过课程情境训练教学模式的开展,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具体表现为:
1.提升学生职业认同感
增强职业认同感与职业归属感是提升学生专业忠诚度的重要方法。保险专业很多新生是从其他专业调剂过来的,也有一部分新生把就读保险专业作为今后进入银行订单班的过渡,因此,存在普遍的专业认同度不高的问题。《保险职业素养》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保险专业、认识保险切用文化,提升学生职业的认同感,进而增强学生的专业忠诚度。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在授课过程,教学活动与课程考核主要是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有力地增强了小组成员间的团队协作意识与分工协作能力。学生通过集体完成一工作任务、一项考核有效地凝聚了团队精神,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3.美化学生职业形象
本课程的一个重要训练内容就是帮助学生打造专业、训练有素的职业形象。通过站姿、坐姿、行姿、蹲姿、鞠躬、握手等仪态礼仪动作的专业辅导、通过个人职业形象的专业打造,让学生学会在职场里如何保持良好的专业形象。
4.掌握各项商务礼仪规范
通过各项保险商务办公礼仪、会面礼仪、餐饮礼仪的讲解与辅导,让学生学会运用商务礼仪规范得体地处理各项保险商务事宜。
参考文献:
[1]刘春.《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情境设计[J].教育教学论坛,2011(15).
[2]李代俊.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成本会计》课程学习情境设计的路径探索[J].论坛,2011(04).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再加上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加深,跨国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因此,既熟练掌握商贸知识,又具备较强英语交际能力的复合型商务贸易人才就变得越来越炙手可热。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大多数的高校都开设了商务英语这一专业,并且社会上的许多培训机构也都开始从事商务英语的培训服务,共同来满足我国贸易经济发展对上述人才的需求。这种现象固然可喜,但是许多商务英语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在踏上工作岗位之后,虽然他们的商务贸易知识和英语交际能力都很过硬,但是在从事实际的跨国贸易过程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沟通上的困难,主要就是文化差异带来的问题,有时会严重阻碍贸易的进展,需要相应的对策予以解决。
一、文化与语言的关系
文化是一种社会形态,这种形态的存在为一个民族或者国家的发展都产生了很深的影响。语言是文化产生最重要的源泉之一,语言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任何一种语言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中都包含着该国的文化因素,文化的发展也会带动语言的发展。所以,要想成功的使用一种语言进行交流,只掌握该语言的四种基本能力是不够的,还需要掌握与该国语言相关的文化因素,真正的把语言融入到与之相应的文化之中,形成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这样才能为语言交际的成功概率增加砝码。
传统的英语教学,都是把语言的四项基本能力:听、说、读、写摆在最突出、最重要的位置上,课程设置中培养英语基础能力的课程占了很大的比重,这样的课程设置使学生确实可以系统的打好语言运用的基础,形成较强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但是,语言交际并不仅限于语言本身,听说读写能力都很强的英语学习者在与以英语为母语的本国人交流时遇到障碍是屡见不鲜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在语言教授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文化在语言交际当中的重要性,有关英美文化的课程往往很少甚至没有。这也是本文引言部分最后提出的问题的症结所在: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缺乏掌握跨国贸易中必要的文化知识与相应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这么说来,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对于英语文化的知识是有强烈的需求的,并且应该尽可能的掌握更多的英美文化知识,以便在未来的跨国贸易中获取更多的胜算。
二、英美文化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重要性
如前文所述,英美文化,特别是与贸易有关的文化因素在以英语为交际语言的国际贸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了解企业文化,掌握贸易主动
进入21世纪,国际企业在自身的发展当中开始愈发的重视自身的企业文化及内涵建设。企业文化也成为企业能否生存并取得良好发展前景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国际贸易当中,能否了解对方企业的文化内涵并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贸易策略,对贸易的成功与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分支,其各个方面必定来源于本国的传统文化。因此,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如能学好英美文化,则定能打下理解英美企业文化的基础,从而在国际贸易事务中掌握先机与主动。
2.减少交流障碍,提高沟通效率
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活动归根结底还是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活动。中国与英美等西方各国文化背景及生活方式的差异注定了人际交往中的语言、行为、礼仪和习惯等方面也存在着很多的不同。比如说,一些贸易往来中最基本的一些礼仪和礼节是必须要掌握的,包括不同场合的着装、打招呼的礼节,用餐时的礼仪等等。这些非语言的交际因素一旦缺失,是不能用语言沟通来弥补的。再如,在时间观念、公私划分、做事流程以及问题处理方式等方面,中国的企业与英美的企业肯定也存在着差异。另外,商务谈判也是贸易中常见的重要环节,除去必要的谈判技巧,关乎于文化方面的谈判礼仪,如穿着打扮、举止言谈以及尊重对方的谈判流程、制定符合对方文化习惯的谈判策略等等,也都是非常重要的方面。上述内容都是在国际贸易中与文化相关的关键要素,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如果在贸易的某一个环节中严重的违反或侵犯了对方的文化价值观,就极有可能影响本次贸易,甚至断送了将来贸易往来的可能性。所以,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如能掌握必要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尊重对方文化背景,努力减少国际贸易中的交流的障碍,提高沟通的效率,就能为未来职场中取得贸易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3.提高自身素质,赢得良好声誉
对各种不同文化的学习,有助于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与文化素质。文化素质不只是学校里所教授的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更多的是指所学的人文社科类的知识,包括哲学、历史、文学、社会学等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通过语言或文字的表达体现出来、通过举手投足反映出来,形成的综合气质或整体素质就是一个人的文化素质。这也是衡量在当代文明社会中人们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同时可以使人形成更加成熟世界观、事业观,从而就会形成好的工作理念态度,如以人为本、讲求效率、积极稳健等。西方很多企业的都非常重视员工自身素质的建设与发展,因为人是一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要素,企业的文化氛围、工作理念、发展策略以及核心价值观等都只有通过人自身才能得到展现。所以,向西方企业的员工素质普遍较高,企业发展的空间才得以延续。同样,拥有高素质员工的西方企业更倾向与同类的企业合作,因此,国内的国贸从业人员就必须重视自身文化修养的不断提高,以便在国际贸易中展现中国人较高的文化素质,为企业和自己赢得良好的声誉和口碑,从而可以增加贸易伙伴,拓展贸易渠道。
那么,对自身文化素质的建设应该从学生时代抓起。作为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和未来职场上的贸易精英,应该自觉地深入学习英美文化,并以此为中心,展开与贸易相关的文化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为自己铺好未来的职业道路。
三、商务英语学生的英美文化意识培养
1.在基础课上扩充英美文化背景知识
无论英语专业侧重于什么专业方向,其课程设置的一个重心都是以提高英语实用能力为核心的英语基础课,例如精读和泛读等。现行的大学英语教材可谓琳琅满目且各有特点,而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在课文的选材上,有很多都涉及到了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内容,甚至有的单元就是以文化差异作为教学目标。这些都为教师在基础课上向学生渗透英美文化的内容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例如,在《大学英语》(第三版)第一册的unit 7 the sampler和unit 8 a magician at stretching a dollar都是以西方国家最重要的节日——圣诞节为故事发生背景的,而且还分别包含了贫困、亲情以及老年人社会地位等文化内容,教师就可以利用讲解课文的契机,向学生们讲解关于这些方面的文化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也为更好的掌握语言点和理解课文打下基础。或者教师可以将课文中所包含的文化内容先点出来,让同学们回去查阅这些文化的资料,自己去吸收理解这些相关的文化内容。
2.开设侧重于商务内容的英美文化课程
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更需要与国际贸易和商务相关的文化知识,所以应该适时的开设侧重于商务内容的文化课,例如商务文化、贸易(谈判)礼仪等。这些课程的教师应该具有较强的商务文化意识,对英语国家的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商务环境、管理理念、经营方式等都要有较深刻全面的理解。最好聘请有丰富实际相关经验从业者来进行授课,会起到更好的效果。他们从业时的丰富经验是课堂上绝佳的实例,能让课堂知识更生动具体,并使学生从实用的角度更深刻的理解这些文化现象在贸易实务中的重要性。教学方法可以灵活多样,可以在每节课设定一个文化方面的话题,教师对话题首先进行讲解,然后举出实例,最后让学生进行讨论;也可以倒过来,先以一个实例作为课堂的首项内容,然后鼓励学生思考这个例子要反映的是什么文化现象,这个文化现象在中国和英语国家有什么不同等等。最后让学生自己来总结在这堂课上学到了什么。笔者比较偏爱后者,因为这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思考,锻炼学生理解分析和总结的能力,并且通过在课堂上更多的亲身参与,使得学生对所学的文化内容理解更深刻,并能在以后的实际贸易操作中更注重这些文化现象,达到满意的结果。
3.鼓励学生在课下多渠道了解英美文化并定期在课上进行交流
语言是一种实用的工具,仅仅依靠课上学到的内容是无法快速提高实际运用能力的。同样,由于课本内容的限制,学生在课堂上对英美文化的认识也只能是管中窥豹,要想更多真实的深入了解相关的英美文化和商务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学生就应该走出课堂,在实际的生活中多方位的接触英语,体会其中蕴含着的文化元素。例如可以鼓励学生多观赏英美的原版电影,尤其是那些写实题材的生活片和情节剧,其中必定有文化方面的内容;还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多关注英语,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与国际接轨程度的不断提高,英语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中国老百姓的身边,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英语现在越来越多的可以在商店、网站和报纸杂志中找到。生活中的语言最贴近语言的本质,也承载着更多的文化元素,多留意这方面的内容,必然会对英美文化的深入理解有推动作用。
教师可以让学生定期的对一段时间内所搜集的语言文化素材进行汇总讨论,达到资源共享,事半功倍的目的。长此以往,学生对于英美文化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从自身的素质培养和未来的职场发展两个方面考虑,都有必要掌握足够的英美文化知识,以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国际商务贸易活动中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学生应在课堂中重视英美文化的学习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学好英语及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也为自己能在未来商贸职场上远航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