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0 16:27:3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物流立法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加之一直以来对环境问题的忽略,人为地破坏了生态环境的自然平衡,使得人与自然的矛盾也日益恶化。我们已经没有足够的资源来支撑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因此必须强化全民的资源环境危机意识,发展循环经济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同时应发展清洁生产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成本以及发展绿色消费以减少消费过程对生态的破坏,发展绿色物流以减少商品流动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对资源的消耗。唯有如此,才能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向生态工业文明的跨越,培育出人与自然、人与人双重和谐的生态文明。目前,绿色生产与绿色消费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而绿色物流作为绿色供应链的重要环节在我国刚刚萌芽,还未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其理论与实践都尚处于摸索阶段。
绿色物流,是指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利用先进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运输、仓储、装卸、流通加工、配送、包装等物流活动。绿色物流是建立在现代物流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是物流操作和管理全程的绿色化。绿色物流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实现经济主体的盈利、满足顾客需求、扩大市场占有率等经济利益,它还追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标。
绿色物流的内容
集约资源。这是绿色物流最本质的内容,也是发展物流的主要指导思想之一。通过整合现有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消耗和浪费。
绿色运输。运输过程中的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是物流活动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绿色运输是指以节约能源、减少废气排放为特征的运输。其实施途径主要包括:合理选择运输工具和运输路线,克服迂回运输和重复运输,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改进内燃机技术和使用清洁燃料,以提高能效;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泄漏,以免对局部地区造成严重的环境危害。
绿色仓储。绿色仓储要求仓库布局合理,以节约运输成本。布局过于密集会增加运输的次数,从而增加资源消耗;布局过于松散,则会降低运输的效率,增加空载率。仓库建设还应进行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充分考虑对所在地的环境影响。
绿色包装。绿色包装是指采用节约资源、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的的包装方式,包括包装材料的绿色化、包装方式的绿色化、包装作业过程的绿色化三个方面。实施绿色包装的途径主要有:使用环保材料、提高材质利用率、设计折叠式包装以减少空载率、建立包装回用制度等。
绿色流通加工。绿色流通加工是出于环保考虑的无污染的流通加工方式及相关政策措施的总和。实施途径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方面变消费者分散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减少环境污染。另一方面是集中处理流通加工中产生的废料,与废弃物物流顺畅对接,降低废弃物污染及废弃物物流过程中的污染。
绿色信息搜集和管理。物流不仅包括商品空间的转移,也包括相关信息的搜集、整理、储存和利用。绿色信息的搜集和管理是企业实施绿色物流战略的依据,通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搜集、整理、储存各种绿色信息,并及时运用到物流管理中,促进物流的进一步绿色化。
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主要障碍
思想认识障碍
全社会绿色物流理念淡薄,绿色物流的思想还没确立;各级政府对其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企业片面追求局部效应和短期经济效益,忽视物流活动对环境的负面效应。
体制政策障碍
我国物流业传统的条块分割管理体制、多头管理、分段管理体制,造成物流各部门之间缺少有效的协调,物流体系内在联系被人为分割,严重制约物流体系的整体统筹与规划,影响各种物流服务的协调发展,妨碍物流社会化、集约化进程,导致物流资源的严重浪费。绿色物流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与支持,目前我国在绿色物流产业政策方面还缺少相应的扶持政策,各种法律法规也有待完善。
基础设施障碍
近几年来,尽管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已有较大的改善,但与我国经济以及物流产业的发展要求相比,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物流效率的提高,不利于绿色物流快速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首先,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仍然偏小,按国土面积和人均数量计算的运输网络密度,美国为6869.3公里/万平方公里和253.59公里/万人,德国为14680.4和65.94,我国仅为1344.48和10.43,远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其次,缺乏能够有效连接不同运输方式的大型综合货运枢纽、服务于区域经济或城市的物流基地、物流中心等现代化物流设施,严重影响物流集散和运输效率的提高。第三,物流设施结构不尽合理,不能充分发挥现有物流设施的效率。
技术障碍
我国物流信息管理水平和技术手段比较落后,先进物流信息技术开发应用滞后,缺乏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订单管理、货物跟踪、库存查询等物流信息功能较弱,制约了物流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不同物流部门之间技术、设备、信息标准不统一,非标准化行为相当普遍,尤其在包装、运输、装卸等一些流通环节缺乏统一的标准,造成物流成本上升,资源浪费,不利于参与国际竞争。
人才障碍
随着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的蓬勃发展,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也急剧增加,物流人才的严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现代绿色物流业发展的瓶颈,物流专业人才也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当前我国现有的物流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还比较低,缺乏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物流学历教育与培训认证工作滞后;物流师资力量薄,教育手段落后,严重制约绿色物流的快速发展。
发展我国绿色物流的建议
树立绿色物流全新运作理念
政府要加强宣传环保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唤醒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危机意识,为绿色物流的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引导工商企业打破其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的自我服务来完成的经营组织模式,鼓励企业实行物流外包,开展第三方物流,以提高物流资源的使用效率。物流企业要打破“环保不经济、绿色等于消费”的传统观念,应着眼于企业和社会的长远利益,树立集体协作、节约环保的团队精神,将节约资源、减少废物、避免污染等目标作为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
制定规范的现代绿色物流产业发展政策
现代绿色物流业是一个新兴的复合型产业,涉及运输、仓储、装卸、货代、联运、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环保等行业,政策上关联交通部、铁道部、民航总局、商务部、信息产业部、海关、环保、工商、税务等许多部门。为避免政出多门,确保政府部门间政策的协调一致,我们应该建立必要的政府部门协调机制,设立统管物流的主管部门。其主要职能是提出现代物流发展政策、协调全国和地区物流发展规划、研究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组织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等。
绿色物流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来有效地规范、监督和激励物流企业的行为。通过环境立法、排污收费制度、许可证制度和建立绿色物流标准来约束、干预物流活动的外部不经济性;通过制定绿色补贴政策、税收扶持政策、贷款优惠政策等激励政策激励和引导物流主体的行为,促进绿色物流健康发展。
加快绿色物流公共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
首先要重视现有物流基础设施的利用和改造,通过对其规模、布局、功能进行科学的整合,提高现有设施的使用效率,发挥现有设施的综合效能。其次要加强新建物流基础设施的宏观协调和功能整合。应从整体战略的高度协调物流相关规划,理顺各种规划的关系,使物流规划、不同运输方式的场站建设规划、工业及商贸流通行业的仓储设施规划能够有机衔接和配合,防止重复建设,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第三,要继续扩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加大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和城市配送等设施的建设力度。对基础性、公益性设施,政府要增加投入,对经营性设施应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扩大投融资渠道,鼓励企业经营。第四,要注重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加快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大力发展多式联运。
促进物流信息系统发展和标准化体系建设
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是发展绿色物流的重要基础,有助于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率和经济性。首先,政府应引导企业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包括全面质量管理(TQM)、电子数据交换(EDI)、射频技术(RF)、全球定位系统(GPS)、企业资源计划(ERP)等技术,全面提高企业信息管理水平。其次,政府应大力支持建设公共网络信息平台,加快构筑全国和区域性物流网络,实现不同物流部门、物流企业的资源共享、数据共用、信息互通,为物流信息交流的畅通和高效创造条件。
物流标准化是资源整合的重要基础工作。针对我国当前物流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和国际物流标准化的发展方向,政府应加强对物流标准化工作的重视,一方面要在物流术语、计量标准、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物流运作模式与管理标准等方面做好基础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标准化的组织协调工作。在对各种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全面梳理现行标准,对已经落后于物流发展需要的标准应予淘汰,并代之以新型标准;对部分不符合实际需要的标准进行修订完善;对尚缺的标准应抓紧制订,以使各种相关的技术标准协调一致,与国际标准接轨。
重视物流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
绿色物流属于新生事物,政府应大力支持和引导绿色物流科研工作,一方面要积极支持绿色物流基础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另一方面要加强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良性循环,加强应用性物流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在物流人才培养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物流教育体系是保证物流产业形成合理人才结构、提高物流管理水平的决定性因素。首先,政府应鼓励高等院校开设现代物流专业课程,包括与绿色物流相关的环境科学,开展本科、硕士、博士等多层次学历教育,为现代绿色物流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其次是加快推进职业资格培训认证工作。由于我国学历教育刚刚起步,人才培养需要一个过程,总量规模有一定的限制,仅靠院校培养的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这就要求必须加速开展物流职业培训和资格认证工作。通过对在职人员的培训与认证,从根本上提升我国物流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与管理水平,满足国内市场对各类物流人才的需求。第三,优化物流教育师资力量,提高物流教育质量。一方面要不断充实物流师资队伍,大力引进海外物流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大物流师资培训力度,通过选派优秀教师出国深造,学习国外先进理论与实践经验;通过邀请国内外专家开展学术讲座和短期培训,拓展教师知识面,提高物流专业师资水平。
参考文献:
1.濮小金,司志刚.现代物流[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电子商务为物流企业提供了技术条件和市场环境,为物流功能集成和物流企业实现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分析电子商务支持下的企业物流特点,以及建立宏观和微观双控型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模式,就成为企业面对现代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
一、物流业国内与国际发展现状
1991年5月12日国务院批准建立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港保税区瞄准了与国际物流服务贸易接轨的方向,同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建立了进出口贸易联系,初步形成了三大功能体系,即国际物流的集散、分拨、配送体系,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国际物流中心。
世界著名物流企业美国的“联邦快递公司”,对货物配置通过电子信息进行动态跟踪和信息自动处理。美国摩托罗拉实行24小时全天候物流管理,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美元,使公司成功实现现代“物流”管理。
上海APEC通关系示范系统工程的建立,全球四大物流快递企业,联邦快递(FEDX),中外运敦豪(DHL)、联合包裹(UPS)、荷兰天地快运(TNT)入主联合快递中,加速了向中国物流市场的扩张。
我国于1997年,国家批准建立全国库存商品调剂网络中心,目前拥有83家分支机构,123家会员企业。该中心推出七大电子设备模式,形成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系统。这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库存商品在线交易专网。“全库网”采用的是B2B电子商务模式。虽然物流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总体滞后,具体说存在以下问题:
(一)物流观念陈旧,缺乏现代物流理念。对现代物流在提升运输产业水平、推动经济发展和增加经济效益方面作用认识不足。
(二)商业环境相对落后,造成物流布局不合理,专业化服务程度低,自营物流比例过大,专业物流服务得不到充分利用,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模式也制约着物流管理的发展。
(三)我国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和网络体系的落后也制约着物流业的发展,制约着物流产业向专业化、一体化方面的发展。
(四)物流产业目前发展的制度环境有待完善。物流发展要跨越地区和部门的限制,需要统一化、标准化。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备的物流法规,因而制约了我国现代物流产业集约化经营优势的发挥。
(五)物流方面专业人才缺乏,我国高等院校中设置物流专业和课程的很少。物流在职人员的总体水平较低制约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二、信息化是企业物流发展的基础
通过发展信息产业推动电子商务下物流管理的模式创新,合理高效配制物流资源,推动我国信息流、物流、商流合理组合。通过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利用已有的网络优势,建立能同国内和国际物流网相连结的物流配置中心,实现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专业化管理;物流信息处理现代化管理;建立和强化有关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物流信息化管理具体应做到:
(一)运用新的信息技术,建设宽带网域,提升完善信息交换平台,联合构建电子商务平台。
(二)建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控制中心,实现物流管理的低成本、高效益,提高信息化物流管理水平。
(三)培养一支专门从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管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同时要调整现有物流管理人员结构和组织结构,对要求从事专业物流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
(五)要通过现代化信息建立起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良好外部环境和条件,实现物流系统,运送方式,装卸、仓储、物流配送一体化,降低物流配送成本和风险,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益,要同国家宏观调控措施保持一致,要同国际先进物流配置网接轨,做到四化:
1、物流运作系统化
企业物流是一种系统性的经济活动。主要通过物流目标合理化,物流作业规范化,物流功能集成化,物流技术一体化来实现。
2、物流服务网络化
电子商务发展要求企业物流不仅以较低的成本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而且还要求物流服务向多样化、综合化、网络化发展。
3、物流管理信息化
物流现代管理最重要的是通过信息管理来实现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企业物流管理,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利用低成本物流信息交换平台,拓展业务和市场,大幅度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4、物流经营全球化
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提高了全球商务信息交换能力,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企业要在全球化物流经营上进行战略定位,建立以供应链为基础的国际化物流新观念,实现物流经营资源的全球化配置。要建立按照国际化惯例进行物流经营的专门机构,实现物流经营的规模化发展。
三、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
联合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于1996年通过《电子商务示范法》,主要包括“电子合同法规”,“电子商务税收法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整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相关法规的建立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我们需要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物流法规,即包括“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和“部门法规”的中国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以推动我国物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尽快使我国物流业适应中国入世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对物流主体的资格和权益进行规范,制定了物流活动的行为规范,保障了国家对物流运行的干预和监督。目前,中国物流法规基本内容可分为三类:(1)法律,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等。(2)行政法规,包括《公路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水路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铁路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航空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发展国内集装箱运输的通知》等。(3)部分规章,包括《关于商品包装的规定》、《国家物资储备局管理办法》、《铁路货物运输规程》、《公路运输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管理规定》、《危险货物运输规则》等。
通过实施以上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的新模式,必将推动我国经济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小静主编.生产企业供应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
[2]周元福.对现代物流内涵的再认识[J].经济研究,2005,(4).
[3]刘伟.物流管理概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2煤矿机电设备运行监控系统
煤矿机电设备运行监控系统已经在很多现代化矿井运用,主要集中在大型机电设备的监控上,且大多是各类设备分别建立监控系统,没有形成统一的监控网络和分析能力。在今后的建设中,必须将煤矿生产中的重点设备全部纳入监控范围,建立相应的分析服务器。煤矿生产中的重点设备有:各类提升设备、各类皮带运输设备、各类采煤掘进机组,各类风机开关保护等。监控系统的主要工作过程是通过各种传感器、信号传输器、视频监控等采集手段,将受监控设备的运转情况实时传递到数据分析服务器上,在机电监控中心进入可视化计算机平台,帮助机电管理人员及时发现设备运转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提出处理建议。这可以将设备出现的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极大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使用寿命,降低机电检修人员的工作强度。
3煤矿机电技术人员管理系统
煤矿机电装备设施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进行维护检修,如何将现有的技术人员进行应材施用和团队组合,使其发挥最大能量,是煤矿管理者经常思考的问题。煤矿机电技术人员管理系统,是将机电系统技术人员按照知识水平、培训经历、专业特长、操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评估分级,分级结果录入人才库中,建立条件筛选程序。当需要处理某一问题时,只需要在筛选界面输入需要人才类别、人数以及问题复杂程度等条件,就可自动生成一套或多套人员派出方案。这些派出方案可能由一个全能的技术骨干带领普通操作人员、也有可能是由几个各有所长的技术人员通过技术互补实现团队组合。这样做能够最大效率地将所有技术人才的能力释放出来,避免了全能的技术骨干每天忙不过来,而一般技术人员却无事可做的困境。
4煤矿机电设计系统
煤矿机电设计系统的运作原理和机电技术人员管理系统类似。主要是建立各类设计数据库,将各类设计步骤、计算方法、参数选择标准、设备选择标准等进行模块化录入,进行相关设计时,只需要输入关键数据和条件,就可以自动生成详细设计说明书。如想要在一个工作面做一套供电设计,只需要输入该工作面的生产设备、运输设备,安全保护设备等型号,就可自动生成一套设计说明书,说明书内容详细度至少不能低于目前煤矿机电技术人员所做的设计说明书。因为采用的是计算机全程设计,基本能杜绝技术人员的计算失误造成的设计错误,降低人为原因造成的重复投资浪费。在煤矿机电管理中,这些信息化系统可以单独使用;可以几个系统整合到一个机电调度平台来使用;可以和煤矿现有的安全监控、人员定位、产量监控等系统联合使用,实现信息化系统一站式建设。煤矿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需求,充分选择建设规模、合理利用。
一、企业物流人才现状
近年来,我国现代物流迅猛发展,物流业的交通设施及工具、仓储设施、商业网点、配送体系和信息技术、配套服务设施等方面均已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物流属非核心业务,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调查,企业有18%的原材料采购和16.1%的产成品分销物流是借助专业物流企业进行。企业实行物流外包,从现实来看,既是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和物流业快速发展的结果,也是企业缺乏专业物流人才的无奈之举。
随着物流业整体技术的提升,特别是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专业物流人才缺乏的问题日益凸现。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权威预测,中国的物流人才缺口为五百万左右,其中高级物流人才缺口约为四十万左右。以上海为例,尽管物流及相关从业人员已达80万,若按香港目前物流及相关从业人员占总人口13%的比例计算,到2010年前后,上海物流及相关从业人员数量至少要达到180万?。
从企业物流人员的构成上来看,虽然我国物流从业人员群体数量具有较大规模,但是物流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上海和北京是我国物流行业发展较快并且相对领先的地区,大专以上学历的物流从业人员占第三方物流企业从业人员的比例分别不过是21%和19%,国内其他地区的比例更低。而其中具有物流专业教育背景的更是微乎其微。
二、企业物流人才的发展战略
结合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及物流人才供需状况,加强企业基础物流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健全物流人员管理制度,成为企业物流战略实施的重要要素。
1.物流高级管理与物流操作人才的培养两者并重
物流是一个囊括了采购、仓储、运输、包装等方方面面功能的管理性工作,既需要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统筹规划,也需要中层物流人员的技术革新,更离不开一线物流人员的实际操作。目前,国内物流教育普遍存在着重视中高级管理人才培养而忽视物流操作人才的培养。基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特别是基于发达国家物流业的发展,电子商务将与物流紧密结合,最终实现商品实体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人才流的统一。企业吸收中、高级物流人才,能促使企业物流管理适应物流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的发展。
同时,物流业属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在物流从业人员中,75%~85%的人员是在从事操作岗位的工作。随着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企业提升物流服务质量的要求,对物流操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在迅速提高。因此,企业对现有员工,特别是企业一线物流操作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无疑是一条必要的途径,这样就既缓解了物流人才严重缺乏的瓶颈,也给企业的物流的可持续发展铺平了道路。对许多传统模式下的物流工作人员,企业首先应利用他们多年从事本部门工作的实践经验,从一线培养基层的现代物流人才。另外,企业可以对员工进行在职物流从业资格认证的培训。必要时,还可以把一些有培养前途的员工送出去进行较长一段时间的培训,接收正规的物流学历教育。
2.健全物流人员管理制度
物流工作诸多环节是一些基础性劳动,基层职位的要求不高,人员供应量大,致使在人员招募过程中,常常选择能力高于职位需求的人员。而中高层职位要求较高,人员供小于求。在薪酬方面,很多人对加入物流企业获得的回报拥有比较高的期望。然而,不少公司薪酬结构单一,缺乏长期激励措施。物流人才的短缺、物流人员构成的特殊性以及物流人员薪酬制度的特点,使得人才的争夺尤为激烈,尤其是那些拥有多种专业技能和丰富经验的人才流动性更大。因此,企业加强对物流人员的管理,特别是激励机制的建立对企业物流人才的稳定至关重要。
激励机制是提高员工满意度、增强员工忠诚度,留住人才必不可少的要素。对物流工作人员员工激励机制的建立,企业可统筹兼顾、分而治之。即在形成物流工作人员整体激励机制的同时,针对不同岗位建立有针对性的激励制度。整体激励机制的建立应首先建立按岗进人,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另外,包括公平公正的竞争性薪酬福利计划、科学适用的绩效考核、有针对性的持续不断的培训、清晰的职业发展道路、规范化的管理、多样化的工作设计、良好的企业文化等,努力为物流人员创造内部发展空间满足其职业生涯不断延伸向上发展的需求。其次,对物流高级管理人才与物流一线操作人员进行需求调研,合理制定不同的激励政策和采用不同的激励组合方法。对高层次物流管理者,可在一般薪酬福利的基础上结合股票期权等激励手段,使之形成与组织长期合作的伙伴关系,减少员工的流动性。对一般物流操作人员而言,通过充分的授权,根据其完成规定任务目标、履行岗位职责、管理水平等不同的管理服务效果,给予奖励,并在薪酬奖金上反映出来。超级秘书网
三、结束语
企业物流人才的发展,是企业物流战略实施的关键要素。基于当前企业物流人才及物流人才市场的供需现状,加强对企业物流操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强化物流人员管理,是企业当前物流人才发展战略的可取之径。
参考文献:
[1]史长银.第三方物流的尴尬[J].物流,2006,10: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