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0 16:27:3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职业生涯规划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篇1

我们现在是合肥幼儿师范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基本上就是从事教育工作,我也不例外,我的志向就是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我立志于幼儿教育,并相信我有对这个职业高度的热爱和热情,我会将我的能力在幼教事业上尽情展现。在求职的路上会有鲜花暖日,但也会有荆棘风雨,我们要时刻做好面对机遇和挫折的准备,也需要有一定的目标和方向,那就必要做好职业的规划,找准职业生涯的道路,为日后能拥有阳光大道做足充分准备。

二、自我分析:

(一)性格分析:我是个比较开朗活泼的女孩,但我并不缺乏稳重,平时态度积极、认真,责任心强有一定的原则。和同学、老师能相处融洽,在做事时的独立性和自制力较强。好奇好问求知的要求高。但在做事为人时可能有考虑不周全的问题。我同时也是个勇敢、坚强、勤奋、无私的女孩。

(二)职业个性分析:我在学校担任过不少职务,在组织和动手等能力上有过培养,在工作中一直耐苦耐劳、主动积极、认真负责、为人正直、自信、有创新思想,并有一定工作方法和能力,我相信我在从事幼教职业中一定可以保持我的优点,发展我应有的水平,并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探索新的事物,跟上时代的脚步,做个有计划、有目标、有学识的优质老师。

(三)我的优点:

1、责任心强,有爱心、耐心;

2、态度积极认真,工作努力负责;

3、学习成绩好,有一定的学习方法,乐于学习;

4、思维活跃、精力充沛,积极上进乐于思考和行动,并有创新的能力;

5、在文学、唱歌、画画等方面有一定的特长,舞蹈和表演突出,兴趣比较广泛;

6、身为学生会成员能以身作则,管好自己;

7、为人自信、正直、想法多。

(四)我的缺点:

1、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做事不够果断;

2、有时比较任性;

3、个性较强,固执;

4、缺乏时间观念,做事易拖拉。

(五)家庭环境分析: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父母都是普通工人,收入不高,姐姐毕业已工作五年,工作稳定,已组成家庭。我是家中最大的经济负担。家庭成员没有太大的社会关系,只在教师这个职业方面有些关系。家中父母对我相当关心和爱护,但不过多的过问我的学习和活动情况。父亲由于在家时间较少,和我关系相处不太融洽,母亲给我的影响较大,我学会了诚恳待人,诚信做事,敢于追求为,热爱生活。

(六)社会环境分析:现在社会对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需要是很大的,大量幼儿园的兴办,还有一些办园较早的幼儿园也开始办分园,这样幼儿园对幼儿教师的需求大大增加,同时给我们很多选择的机会。现在幼儿园对幼儿的教育要求提高了,专业化的院校毕业的学生更受用人单位青睐,但院校的学生毕业率高,所以对工作的竞争也是很激烈。

(七)职业环境:幼儿园的环境很单纯,和社会无太多关系,无危险、无职业病危险,环境状况舒适,在园内无勾心斗角的现象,无权力的争夺,而且富有童趣,职业从各个角度来看都还算轻松,但责任重大,孩子是我们服务的主要对象,对幼儿的教育是全面的,那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全面发展,对这个职业要有爱心,本职业的就业前景还是十分可观的。

三、SWOT分析:

优势:

(一)我的优势

1、各科成绩都较好,比较全面,并在艺体、文学等方面有特长,兴趣广泛;

2、做事特别认真、踏实,态度积极,责任心强;

3、在班级曾担任过团支书,在学校曾担任过学生会文体部副部长,国旗班负责人及成员,组织管理能力较强,且敢于尝试新的事物;

4、多次在校活动中及评优中获得荣誉证书;

5、多次实习,拥有丰富经历。

(二)优势的使用

1、知识掌握较为全面,并有一定特长,很受用人单位欢迎;

2、做事的态度能受到大家的信任;

3、组织管理能力对于幼儿园十分重要;

4、大量证书在面试及申请工作时能够突出,很占优势;

5、丰富的经验能很快适应工作及环境。

劣势:

(一)我的弱势

1、有时比较固执,情绪化;

2、考虑事情不够周全;

3、自我反思不够;

(二)弱势的弥补

1、多听听别人的意见,稳定自己的情绪;

2、遇事要从多方面、多角度考虑;

3、多找找自身过失,改正不足。

机会:

(一)机遇

1、姐姐是园长,我得到她的肯定,并表示欢迎我留园;

2、毕业前的各种招聘活动;

3、进修拿本科学历;

4、实习给老师和园长留下较好的印象。

(二)机遇的把握

1、我会慎重考虑是否要靠关系,这所园对我的发展有帮助吗?

2、利用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充分展示自己,参加一些好单位的招聘;

3、参加多种考级,提高自己的学历和知识;

4、认真考虑所实习单位是否值得留。

制约点:

(一)我面临的威胁

1、幼儿园工资不够高;

2、学历不够高;

3、英语水平较差,影响国际交流。

(二)威胁的排除

1、多学习,参加高校的高考,进修本科;

2、将心态平和,以学习及积累经验为重;

3、从现在开始就开始好好学习英文,多和别人用英文交流。

四、对职业的认识:

我认为幼儿早期教育是个要求全面发展的职业,有很大发展空间的,而且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了,大量幼儿园兴办,用人单位对幼儿教师的需求还是很大的。但自己必需不断充实自己,否则很难在这个领域长久待下去。对孩子要有爱心,有耐心,有管理的方法和认真负责的态度,我们应提高自身职业素质,在教育行业中遨翔!

五、近几年职业生涯路线:

1、近期目标:好好学习,多积累专业知识,努力提高我的英文水平,并着力发展自己的艺体能力,在毕业汇演中积极表现;

2、中期目标:毕业后我将选择在北京发展,为此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要不断努力,扎实我的专业知识,通过各种考核;

篇2

(1)教学经验较为薄弱,教学方法不对路。大多数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在上岗前没有接受过严格的教师专业教育,只是在上岗前通过短期的培训及考核,这种考核都不大正规,他们往往是还没完全吃透理论知识就匆忙地步入教师职业生涯,其个人素质、教学能力等都无法达到职业院校教学岗位的要求。另外,部分青年教师毕业于重点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借鉴当年大学老师的教学方法,但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文化素质较差,接受能力不强,无法适应青年教师这种较为深入的教学方法,自然无法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因此,缺乏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在课堂上面对意外情况时,就会显得手无足措,更谈不上能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久而久之,青年教师就会厌倦教学工作,产生消极思想,对教学工作失去信心,一部分的青年教师选择了另谋职业;(2)缺乏进取心,认为当上了老师就可高枕无忧。受到社会上就业难情况的影响,一大部分毕业生选择了较为安逸的教师职业,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在逐渐增加。但一大部分青年教师对教师这职业存在着一些偏见,认为选择这职业犹如捧上了“铁饭碗”,课堂上随便应付,课后就可放松休息,容易自我满足,缺乏进取心。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对教师的专业培训没有加强重视,缺乏一套完整的教学激励机制,青年教师在安逸的教学环境中缺乏奋发上进的精神。

2.学校原因

(1)高职院校所具有的职业性特点给青年教师增加了压力。在高等教育中,高职教育是其中一个重要部分,具有普通职业教育特点,也有高等教育特性,对青年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高职院校主要注重对社会经济建设人才的培养,所培养出的学生不但要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也要有扎实的操作技能。因此,青年教师初来乍到,面对较大的工作压力难以适应;(2)高职院校生源素质较差,打击了青年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我国一大部分的高职院校是从中专学校转变而来的,办学时间不长,办学经验不足,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所招的生源也都是分数较低的学生。到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在学校得过且过,缺少学习的动力和信心,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面对懒散的学生,青年教师根本提不起教学积极性,对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产生不良的影响。

3.社会因素

虽然国家对教育事业越来越重视,但受到多方面不良因素影响,教师地位始终无法提高。在社会上公众舆论中,大部分学生和家长都比较看好普通高等院校,而对高职院校存在着偏见,导致高职院校在招生、资金或者审批各项设施等都较为困难。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在职称评审、岗位考核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压力,而且由于工作时间不长、职称和工资都较低,面对这些现实问题的影响,大大打击了他们教学并不断自我提高的积极性。

二.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的途径分析

1.对自己重新定位,对教师职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青年教师要面对各种困难,让自己全身心适应并投入这项工作,首先,就要对自己重新定位,对教师这一职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师范院校要改变教育方式,加大教育力度,在青年教师尚未踏入职业生涯前,在师范院校学习时就让他们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认识,避免他们在步入职场时不知所措;其次,高职院校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相关教育培训,青年教师从学生向教师角色转换时,会遇到许多的困难。高职院校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定合理的奖赏制度,对青年教师多鼓励、多支持,在教师面对困难时,要尽量帮助他们,让他们真正融入职业院校这个大家庭,在良好的工作氛围中树立自信心,充分认识到自身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更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综合素质,勇于探索,奋发向上,让理想的职业生涯得以实现。

2.有计划地制定目标,让院校和教师共同发展

高职院校首先要树立远大的办学目标,带领广大青年教师共同努力,激发起他们的职业生涯动力,鼓励青年教师以院校大目标为方向,再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个人发展目标,激励自己向着这目标不断学习,不断自我完善,将自身发展目标和院校的总体目标互相结合,以共同谋求更大的发展。院校要为青年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让他们找到归属感,也让他们的职业价值得以体现。

3.根据青年教师自身特点,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书

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书和制定目标相同,要立足于现实,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来完成。院校要从青年教师所学的专业、他们的性格、兴趣及职业目标出发,对各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帮助青年教师制定一份和院校长期发展目标相符合的职业生涯规划书。

篇3

1大学生对自己职业生涯的盲目性

前不久,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个大学毕业生,重庆人,是河南省某高校工商管理专业2005年本科毕业生,英语过六级。因为考研,错过了找工作的好机会,去年8月,回到重庆找工作。经熟人推荐,进人江北一度假中心做销售代表,底薪600元。仅仅干了17天,就被“炒鱿鱼”,原因是专业不对口,也没有相关工作经验,整天呆在办公室里无所事事。不久,找到第二份工作,在一家生产眼科仪器的公司做打字文员。可每分钟打三、四十个字的速度还没来得及提高,又被“炒”了。去年11月12日,进人一家畜产公司做外销员,月薪800元。不过,可能是与另位外销员人际关系处理不当,没干多久,被公司无故就解聘了。来不及伤心和难过,有了第四份工作,在花卉园一家中介公司做中介,月薪800元。不久,主动“炒”了第四个老板。现在,我拼命学习各种知识,还在考导游证。我只有一个希望:下一个工作能干得长久一些。

据调查,有这样经历的大学生,在我国大学毕业生中不是个别现象。今年毕业的大学生中,不到半年已经有大约20%的人更换过工作。跳槽不是坏事,但盲目而频繁的更换工作,会使得刚毕业的大学生无法给自己准确定位,从而在频繁更换工作中迷失自我,失去自信,给相当一部分人造成了重大的人生损失!这种现象从一方面反映出我国职业教育的欠缺,学生对于社会缺乏必要的认识,对于外界的情况掌握的较少,对自身又缺乏足够的分析了解,这就造成学生们进人社会后,极其的盲目和不适应。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反思一下我们的教育,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要改进我们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帮助我们的学生认识了解自己,强化自己的职业选择,从而增强竞争力。

2职业生涯的定义及生涯规划的几个重要理论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连续从事和担负的职业、职务、职位的过程。职业生涯不仅仅是职业活动,而且包括与职业有关的行为和态度等内容。是以自我价值实现和增值为目的。职业生涯设计就是指个人和社会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职业生涯设计基本上可以分为确立目标、自我与环境的评估、职业的选择、职业生涯策略、评估与反馈等五个阶段。

下面介绍几个生涯规划的重要理论。霍兰德职业性向理论:职业生涯规划学科有一个著名的霍兰德职业性向理论。霍兰德认为,职业性向包括价值观、动机、需要等,是决定一个人选择职业或岗位的重要参数。他基于对职业性向测试的研究,一共发现六种职业性向,然后根据业者的心理素质和择业倾向划分为六种基本类型:(1)实用型。倾向于从事包含着体力劳动并且需要一定技巧、力量和协调性才能承担的职业;这类人通常遵守规则,实际、安定,喜欢需要基本技能的基本活动,如操作工具,各种修理工作等。(2)研究型。倾向于从事包含较多认知活动的职业,这类人通常内省,理性,创造,喜欢独立分析与解决抽象问题,如研究数学、物理等工作。(3)艺术型。宜从事包含大量自我表现、艺术创造、情感表达以及个性化活动的职业;这类人通常想象丰富,做事凭直觉,冲动、无序,喜欢用艺术形式来表现自己的思想,如绘画、音乐、表演等。(4)社会型。宜从事包含大量人际交往内容的职业;这类人通常乐于助人,喜欢与人合作,富有同情心,如教师、医生、咨询等社会服务工作。(5)企业型。宜从事人量以影响他人为目的的语言活动的职业;这类人通常喜欢支配、劝导别人,自信,喜欢从事领导他人实现组织目标或获取经济利益的活动。(6)常规型。宜从事包含大量结构性的且规则较为固定的活动的职业。这类人通常有条理,顺从、有序,喜欢有固定规则的工作,如秘书,会计,出纳等。

霍兰德认为,失业者职业性向类型与职业及岗位相关系数越大,两者适应程度越高,反之,则越低。他还认为人格类型与环境类型适配性越高,对所做的选择就越满意,对职业认同度也就越高。通过这个理论,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的人格类型,分析自己的人格类型与所处的环境类型之间的匹配度,从而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选择职业的盲目性。

3舒伯职业发展理论

美国的一位职业指导专家舒伯认为职业选择是一个发展过程。他把人的职业发展过程分为五个阶段:(I)成长阶段(出生一14岁),是以幻想、兴趣为中心,对自己所理解的职业进行选择与评价;(2)探索阶段(15--24岁),逐步对自身的兴趣、能力以及对职业的社会价值、就业机会进行考虑,开始进入劳动力市场或开始从事某种职业;(3)确立阶段(25一44岁),对选定的职业进行尝试,变换工作,到逐步稳定;(4)维持阶段(45-64岁),劳动者在工作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维持现状,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5)衰退阶段(60岁以后),职业生涯接近尾声或退出工作领域。在上述舒伯的生涯展阶段中,每一阶段都有一些特定的发展任务需要完成,每一阶段需达到一定的发展水准或成就水堆,而且前一阶段发展任务的达成与否关系到后一阶段的发展。他还认为,生涯发展可能是循环的而不是直线的,并用生涯彩虹图描述生命全程和生活空间。一个人一生中,在不同的生活空间扮演多种不同的角色,并且每一阶段都有其重要的角色。

透过生涯彩虹图,可以帮助我们具体而清晰地f解不同生命阶段中不同的角色是如何构建其特有的生涯类型,小同的角色如何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扮演其特有的内容,角色的组合如何合理安排才一能达到址佳的自我实现。

4Gottfredson的职业抱负发展理论

Gottfredson的职业抱负发展理论被归属于生涯发展理论的一种,主要关注发展理论的发展问题。将心理学观点与社会学观点相结合,以性别类型、社会声望和职业领域作为研究职业抱负发展的3个重要纬度。

Gottfredson指出,职业抱负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缩小范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逐渐淘汰和放弃那些不能接受的选择,建立一个自己认可可以接受的社会空间。个体有时会为了那些虽不太喜欢但更可能得到的机会,以妥协方法调整抱负以适应外部世界。妥协有两种,一种是预期性妥协,即个人根据自己对现实的知觉,意识到自己喜欢的选择不可能实现,于是调整自己的希望。另一种是经验性妥协,即个体在实施自己最喜欢的选择时遇到障碍,不得不放弃先前的选择。因此,在职业选择过程中,决策者要回答“如果我有几种理想的工作可供选择,我应该选择干什么?”和“如果我不能干我想干的工作,我应该干什么?”我们通过此理论,可以确定自己可以接受的职业选择的范围,在选择和妥协中不断的达到内外平衡,寻找合适自己的职业方向。

当然,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还有很多。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理论和专业测评工具充分分析自我,了解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整合自己的价值观、分析自己的人格类型、发现自己的兴趣、能力,挖掘自己的潜力,为我们今后的生涯决策奠定基础,提高对自己未来职业定位的承诺。否则,即使勉强就业,其获得的成绩和乐趣也远低于付出的辛苦。

篇4

这主要表现在,某些毕业生在毕业找工作的过程中,依赖心理较强,尤其对家长的依赖,想要通过家长的关系或者能力为其找工作,从而导致在准备就业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现在大部分高校已经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但是多数学生缺乏自主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始终觉得没有必要,甚至认为这样完全是在浪费时间。因此,在毕业准备就业时,自主能力不足,表现性差,自主创业意识不够,即便有创业意识,也往往含有空想的成分,不从实际出发。第三,某些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够专业化、科学化,这主要表现在教师的配备上,部分老师没有受过专业的就业指导工作的训练,往往是从别的专业或者部门调过来的“凑数人”,不是缺乏相对应的理论基础,就是缺乏对就业的实际情况的了解和分析;不是缺乏不同年龄段的个体指导意识,就是缺乏大学生职业生涯的整体指导意识。学生之所以上大学,抛开文化层面的因素,更多的是为了将来能有一份满意的工作,大学生就业指导部门的工作就是要通过各种努力将这份理想付诸实践。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为了这一目标,各高校应该积极做好这项工作,切实有效帮助学生制定好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然后通过这个目标,切实安排自己的学习和培养自己的相关专业技能,以此在未来就业中能够变被动为主动。这些对于教师的要求比较高,不管是在理论还是实际上,都能较好地指导大学生。上述问题,只是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问题的一部分,还有许多需要我们注意,限于笔者的能力,只能描述皮毛。

二、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

针对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也应该分时期进行:在学生大一期间,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和就业观、择业观的指导,在大二和大三期间,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基本就业能力的指导,在大四期间,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就业实习的指导,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指导主题,这样能使就业指导工作有步骤、有计划地稳步实施。只是粗略地完成任务,至于真正取得的效果忽略,因为毕竟这个效果是无法计算的,而且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导致教师被动应付、就业指导部门被动应付,进而学校被动应付,整个就业指导部门形同虚设。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核心服务机构是学校,但这并不意味着学校应独揽此项重任,即便学校独揽也很难完成,需要社会和企业的帮助。这些社会化服务机构的任务不仅仅是为大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就业信息,还要为大学生举办一些具有实践性质的能够让其学到许多实际就业岗位知识的指导性讲座等,或者直接去企业参观或者实习,等等。各高校应该积极与企业联系,不能故步自封,陷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尴尬境地,那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个个都是书呆子,必然被社会抛弃。这样不仅可以积累丰富的经验,增长见识,还能为自己未来就业提供一个缓冲期,不至于以后没有准备地盲目投入到社会中,可以缩短大学生进入到社会的适应期。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提高学校就业指导部门的师资力量。

近年来,教育部对各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的关注程度提高,明确要求学校要从学生的学费中拿出一部门,用于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明确要求学校就业指导人员中必须有一定比例的专职人员,虽然这一目标在部分高校仍未实现,但已向着明朗的方向发展,这是毋庸置疑的。前文说学校要与社会保持紧密联系共同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服务,但是主要的还是靠学校自身,单靠外界帮助,学校不努力是不行的。现在许多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的工作繁忙,尤其在学生毕业期间,组织各种招聘会,协调用人单位与学生之间关系,以及去各用人单位联系等进行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使得学校就业指导部门整天像赶大集一样热闹,所以这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课程,而且随着近年来大学毕业生找工作比较难的问题,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要求逐渐增高,这些都离不开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的师资队伍。随着要求的增高,许多教师为了适应及满足这种要求,不断通过各种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够根据就业市场的形势及作为教师所应该遵循的发展规律,积极地指导学生,根据形势和需要,完成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从而为未来就业做好铺垫。可能大家觉得没有必要,这种想法是不对的。但相比而言,若各学校能够像上面所述的那样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那学校中的学生,不再是一个智商高、能力低的“残疾人”,其就业能力会得到显著提高,而我国的就业难题不能说解决,也会得到缓解。

篇5

1.1职业生涯规划有四项原则

喜欢原则、擅长原则、价值原则、发展原则根据职业规划描述:只有这个事情是自己喜欢的,才有可能在碰到强大对手的时候仍然坚持;在遇到极其困难情况时不会放弃;在有巨大诱惑的时候也不会动摇。如果一个人做自己最喜欢的同时也是自己最擅长的事情,而且觉得这件事最有价值,那么做成的概率会很大;如果这件事情还很有发展前途,那么就可以获得更长久的成功。所以要想获得职业生涯的真正成功,坚持这四条原则非常重要!

1.2职业规划在国外学校的应用

在加拿大,学生们从初二到高中毕业一直学习必修课“职业生涯规划”。在德国,每个学生高中毕业前都必须到实习车间、实验室去亲身实践,了解并实践后自主选择自己的大学学习方向,这些是考大学前选择个人职业方向的必修课。

1.3职业规划方法的选择

职业规划方法有完整的体系,并且在不断完善。性格测试的MBTI人格类型量表、卡特尔16PF人格特征量表、大五人格模型;价值观测试例如埃德加˙施恩(EdgarSchein)的职业锚测试、WVI工作价值观问卷、罗克基价值观调查表(RokeachValueSurvey);兴趣测试的约翰霍兰德(JohnHolland)一般能力倾向测验(GATB)、差别能力倾向测验(DAT)。

2职业规划的具体实施办法

我国应该引入德国、加拿大的作法,在初中、高中、大学阶段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必修课,鼓励青少年科学地做出人生职业规划,引导适龄学子投身社会需求的专业方向,让适合的学生进入适当的职业发展道路。(1)具体地说,初中阶段,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必修课,邀请大学老师进课堂,(村镇边远地区可以先看录像)首先通过各种测试对学生进行深入剖析,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到底喜欢干什么,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到底在哪里,发现自己适合干什么。其次帮助在校学生了解社会需求,分析各行业特点。其实,任何一个职业都有它吸引人的一面(高工资、发展前景好、不累、压力小、有挑战性、有休假、工作环境好、安全、工作团队很棒、社会地位高、交际范围广),同时也有让人讨厌的一面(收入低或不稳定、枯燥、压力大、休假少等),所以应该引导学生及早寻找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2)高中开设“社会实践”必修课,国家出资请大学老师到高中讲授“职业生涯规划”课,(村镇边远地区可以先看录像),带领学生了解社会需求,引导学生自行分析各行业特点,对个人的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初步的系统的计划。每个城市设置实习基地、实训基地。根据自身条件建设有特色的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实训基地供全市高中、初中学生参观、使用。也可以借用当地高校、职院、科技馆和图书馆的原有设施。促成全社会共享国家投入的教育文化资源。鼓励企业和个人对学生开放教育资源,让我国的学生们能丰富见闻,了解社会各行各业。培养一批科普教育精英队伍,在理化生地等方面各展所长,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求学、研究兴趣。在实习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或者工作岗位进行亲身观察和体验,从而验证自己对这个职业或领域的工作到底是否适合,是否感兴趣。最终理性确立值得一生追求的职业、事业目标。(3)在职院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必修课,通过对学生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技能的培养,达到使学生最大限度地符合社会需求,适应行业的发展要求。职院管理和引导学生们在学校里培养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如认真负责务实、执行力强、提高合作意识、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守时、重信誉。在岗位实习期间,学生的职业能力获得了极大提升。实习老师引导学生了解具体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掌握该岗位需要做什么,应该完成什么任务,具体流程(SOP)是什么,需要掌握什么技能,应用了哪些学过的知识,还有什么可以改进。使学生认识到职业技能是保住饭碗的必要条件,职业行为习惯优劣是能否赢得尊敬的关键。树立职业规划的职校生,他们能抗拒短期的诱惑(懒散、骄纵、贪图小利),才会感觉充实乐观。(4)高校里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有条件的结合青年特点,开展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帮助学生们规划就业定位,制定个人成长计划,指导学生5-10年的职业积累和发展。在一个清晰的职业规划指引下,在校大学生不断思考如何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探索高校学生生涯规划的新方法,不断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篇6

(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上课方式仍有待改进。谈到现在的职业生涯规划,都会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无非就是听听一些职场成功人士的报告和讲座。这是由于当前大多数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主要采用选修课和讲座的形式进行,这种课程设置形式单一、内容空泛、课程渗透力度不够、缺乏实践性,只有毕业班的学生会把此类讲座当成是求职前的救命稻草而“临时抱佛脚”地去听一下。其实职业规划,不应仅仅传授生涯规划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自我规划的方法和能力,高校应该把职业生涯课程设为必修课,分层次、分步骤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生所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薄弱。由于职业生涯规划引入我国时间较短,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还非常的陌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根据北森测评网、新浪网和《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共同实施的一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卷显示,当前大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情况相当普遍。有62%的大学生对自己没有规划,有33%的大学生的绘画不够明确,而只有5%的大学生有明确的规划设计。深入访谈后发现,许多高校大学生误以为职业生涯规划是在自己就业以后才要进行的一种规划,还有大一部分学生,抱着“边走边看,车到山前必有路”的消极思想,从主观上弱化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

(二)大学生自我认知不全。客观认识自己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然而很多大学生不能够正确全面地认识评价自己,有的自我评价过高,只看到自身的长处,从小都一直体验着优越感,从而在择业过程中期望值过高,追求的目标远远超过自身的能力范围;还有的自我评价过低,只看到自身的不足,也会在职业过程中丧失很多适合自己的工作机会。

(三)期望职业生涯规划一劳永逸。有些大学生在做自身的生涯规划时,全面透彻地分析了自我,也做了大量的职业前景调查,由此做出精细的规划,在此后的奋斗过程中,即使处处碰壁也不放弃。看似百折不挠,实则是要看职业规划目标是否合理和适时。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和自身能力的提高,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是要在不断的实践中修正,并不是一劳永逸的。

三、改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

鉴于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既应该提高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又要改善高校提高学校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水平,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充分利用职业测评的工具,在对社会人才需求的调研的基础上,提高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效果。

(一)增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加强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针对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薄弱,大学生对自我认识不全的问题,学校应该加大职业规划重要性的教育宣传力度,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灌输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学生自身发展的理念,并在学生大一入学时就安排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大学生对自我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从而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中主动地规划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

(二)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队伍水平。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教育,它需要指导教师有多方面的知识,所以应建设一支专业的职业规划教师队伍,这些教师应该具有较广博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这是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水平的关键所在。对此,高校要注重对职业规划教师的培养,鼓励他们从多方面充实自己,考取职业指导师、心理咨询师等资格证书,同时要安排他们参加培训学习班进行系统的学习交流开阔视野,提高指导教师的教学水平。对于校内职业规划指导教师专业的局性限,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邀请各行业有经验人士、职业生涯规划的专家、社会成功人士、杰出校友来校讲学,逐步建立起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力量,专兼结合、素质较高且实践性强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职业生涯规划的本质目的在于引导大学生个体进行正确自我认知、分析职业环境、制定现阶段的发展规划,并努力实现,所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应是毕业生的专利,而是所有的学生都应享有的学习教育。例如,对大一新生,就可通过入学教育,让他们培养职业意识和规划意识。在之后的大学生涯中,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提高能力寻找以后的发展方向。而对毕业班的同学,就可进行就业政策、面试技巧、心理测试等方面的指导,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全程化。

(四)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目前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多是局限在课堂教学中,而缺乏实践的引导,事实上职业生涯规划少不了实践的训练,职业实践也可以使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职业环境有更深入的了解,根据社会需求发展自己的能力。对此,学校可以加强实习基地建设,让学生通过在专业对口单位的实践,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提高自己知识的运用能力。另外,还可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参加假期实践,在实践中了解社会,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的进行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发展。

篇7

回头看自己刚刚走出学校大门的时候,鞠立像很多毕业生一样,没有一个特别清晰的规划。“我当时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我要做得比别人好,这是我当时一个特别强烈的愿望。但是在什么环境下做,没有特别的规划。”

但鞠立认为,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是每个人都需要的,“我那个时候没有一个详细的规划是因为我还没有经验,没有很好的良师益友帮我做一些指导。职业规划非常必要,因为它可以防止你走很多弯路。一个人发展的方向毕竟很多。即使在一个公司里面也有很多方向,比如我在IBM,可以走一条专业的路,也可以走管理的路,里面有很多其他的细分,如果没有一个有针对性的规划的话,你可能在自己的职业生涯里浪费时间,浪费经历。”

在IBM除了一些正规的培训以外,像鞠立这样的资深员工也会给新员工做一些培训,“有时间我会跟他们交流一下自己的经验。比如很多员工刚刚到IBM,接触到这个公司时,会感觉跟他们以前的想法不太一样,他有可能困惑,想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或者想不清楚是不是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有时候会付出一些代价走下去,是不是值得?有一些问题是由他比较信任的朋友来分享。我的看法和我的经历会分享给他们。”

关键人物指点迷津

在每个人的职业生涯中,总有几位值得信任的前辈同时也是朋友,他们身上不仅具有榜样的力量,更会在紧要关头提出适合的建议,这些建议是他们对自己经历的总结和提炼,其效用不可小视。

鞠立回忆在她职业生涯中的几位关键人物时,依然认为自己很幸运,他们给她提供了很多帮助,实际上也帮助她完成了职业生涯的成功规划。“第一位出现在我刚加入公司的时候,她是本地的经理,也是很成功的女性。我当时是把她作为我的榜样,只想像她一样成功。所以很多时候我会请教她的意见。她实际上对我的影响就是要非常执著,想要得到收获你必须要付出。以前,坚持和执著不是我的优点,这些是我从她身上学到的。”

之后有一位香港公司的资深经理和一位在国外做新项目的高级经理也对鞠立有很大帮助,“他们也可能是因为对我抱着有希望吧,所以把很多的经验与我分享。”

香港公司的经理教会鞠立很多作为管理者所必须的基本工作方法,比如说怎样管理时间,“因为你做了经理有很多很多事情要做,你怎么样设计自己的优先级,什么是最重要又很对你的长远很必要的东西?他教会我计划我的工作和时间,这些对我后来的发展很重要。因为如果分不清轻重缓急,时间分配不好的话,到头来你会被累死然后也不会有什么成绩。”

第三位高级经理给了鞠立前往美国深造的机会,“他给我了一些很好的指点,比如下一步应该怎么样规划自己的事业和生活,也是他告诉我,‘你要有一个完整的人生,是可以要孩子的’。”之前,鞠立有一个矛盾的心理,就是到底要不要孩子。“我很没有自信,担心影响我的发展。但他说完全可以要,他告诉我IBM是一个很好的公司,会给我这个时间。”鞠立微笑着说计划工作到最后一分钟,然后休一个比较长的长假,多一点时间跟孩子在一起。

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追求

篇8

一、高职学生现状及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高职学生具有自身的特点,影响着校园文化的建设。教师要认真研究高职学生的特点,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策略。

(1)高职学生现状。首先,不适应大学生活。近年来,随着升学率的不断提高,学生毕业后进入大学学习的机会越来越多。但如何适应大学生活,成了学生进入校园后的第一大难题。大多数学生都普遍存在“高四现象”,实际上,大学和高中差距特别大。比如,课后自学更加严格,人际交往更加灵活等,这些都使高职学生感到不适应。其次,学生的特殊性。如今的大学生群体中,高职院校学生可以说是一个特殊群体,既有普通大学生的特点,又由于学习状况、思想水平、家庭背景等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比如,有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在考核过程中难以过关,失去原有斗志;有的自身有着优越感,表现欲强烈,认为在卫校学习是一种享受,却难以在学业上有更大的进步。

(2)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高职学生对学习环境的不适应,以及高职学生的特殊性,间接地给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带来挑战。因此,为了更好地建设校园文化,必须加强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职业规划教育等内容。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还应该实施柔性化管理,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以便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比如,实践教学环节比较多,如果教师单纯地进行讲解,高职学生很难产生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刚接触医学的学生很难鼓起自己实践的勇气,通过学生自己实践,能够明白卫校教学的真正意义,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及实施

职业生涯规划是依据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能力特点和时代特点,对学生的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影响着学生的人生奋斗方向,对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对学生和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总的来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对高职学生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它可以让高职学生明确在校期间的学习目标,以便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该规划对自身有着充分的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通过自身所学习的专业,了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进而增强专业学习的主动性;促进人际交往和各种能力的提高,提升综合素质。另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能改善校园校风,帮助高职学生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时间,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就业率。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可以适当借助职业规划演讲比赛、技能比赛等各种比赛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还可以通过培育各种社团,共同促进校园文化的繁荣。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要充分借助校园文化的形式,在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篇9

Abstract:Theprofessionalprofessionplanisthequalityhighspecialcollegesanduniversitiescareerguidanceworkthemostimportant.Thisarticleelaboratedthequalityhighspecialcollegesanduniversitiesstudentcarriesontheprofessionalprofessionplaneducationthepresentsituationandthesignificance,andproposedthecurrentqualityhighspecialcollegesanduniversitiesstudentprofessionalprofessionplaninsufficiencyandthecountermeasure.

Keywords:QualityGaoZhuanProfessionalprofessionplan

2009年4月2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强调,对高校毕业生“要全面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并表示,“要抓紧有关配套政策的具体实施办法,力争在4月份全部出台。”大学生就业状况和就业能力再次引起公众和媒体的关注,并由此引发了对大学职业规划教育的深入探讨。

职业规划,也称职业生涯规划,它是以美国学者Super.D.E(舒伯)生涯发展理论为主的管理理论,指的是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包括从事什么职业,在什么组织和地方从事这个职业,在这个职业队伍中担任什么角色,在人生的职业变更以及为实现职业规划接受的各种教育和培训等[1]。

1.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及意义

1.1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1.1.1学生主体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

据报道74%的学生选择所学专业是因听从父母和老师的意见而选择的,对所学专业了解甚少,从没有考虑过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能力倾向;23%的学生是和父母商量后而选择的,选择的依据是将来比较容易就业,而没有考虑自己的兴趣和潜能是否适合这一职业;只有3%的学生是对所学专业有了一定了解,然后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来选择的。

许多学生择业目标不明确,在择业的过程中存在着误区。如有的学生片面追求高工资、高待遇,忽视专业能力水平和专业需求,忽视单位发展潜力和个体发展前景,有的学生一心向往大城市、发达城市、东部和沿海地区,不愿意到中小城市、发展中城市和中西部地区建功立业;有的学生对自己的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缺少充分了解和掌握,在临近就业时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到底应该干什么。这些误区,都对学生择业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

1.1.2从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情况来看。

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具有时代特征、体现职教特色、统一规范的教材,课程建设目前处于摸索过程中,还没有形成具有时代特征、体现职教特色、统一规范的教材。没有形成学生从进校到毕业全面的、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目前,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局限在新生入校时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毕业前的就业指导,缺少了大量的对中间实践环节的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

学校生涯规划与指导工作欠缺,一方面是经验不足,不具备拥有专门知识的职业指导教师,没有能力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辅导;另一方面是因为观念守旧,在思想认识上重视程度不够,即使招生就业部门,毕业之前给学生提供一些招聘就业的信息,没有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就业指导工作,致使招生就业部门未能真正起到有效指导学生就业的目的。

1.2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毕业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的压力,如何进行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如何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如何使毕业生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已成为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的热点与难点。高职院校进行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是大学生为实现人生奋斗目标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成功和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因此,高职院校应重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他们科学合理地规划自己的人生,培养职业兴趣,激发职业热情,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职业观,提高从事某一专业的专业技能和职业发展能力,养成学生吃苦耐劳、敬业奉献、拼搏进取的生活习惯,正确处理个人兴趣与社会需求和所处环境之间的关系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高职高专院校科学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生成长成才和缓解就业压力的迫切需要。

2.加强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

2.1帮助学生落实在校期间生涯规划。

具体、明确、可行的学期行动计划是帮助学生落实在校期间生涯规划的重要保证。

高职学生在校期间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实施步骤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一年级):使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初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了解自我。认清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和自己的不足,进而制定学习目标,确立职业目标。主要途径:主要利用课堂教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传授,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兴趣和潜能,了解工作和职业,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开展专业教育,让学生详细了解所学专业;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培训,使学生了解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及生涯规划步骤。学年末,建议学生写简历,使简历在线。目的是促使学生用行动写简历。使学生不断了解自己,以及不断的进步和成长,反复地修正、调整、更新在线的简历,到毕业时,简历就很有目标了。

第二阶段(二年级):使学生了解社会需求情况,掌握一定的求职技巧,学会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与就业相关的信息,初步确定自己长期发展的职业目标。主要途径:主要是职业道德和就业知识的教育。通过开设专题讲座,向学生介绍职业生涯规划的成功典型例证,指导学生进行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咨询活动,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规划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在参与实习、兼职、假期工作或志愿者活动中获得一些工作经验。

第三阶段(三年级):通过各种职业生涯的教育指导,使大学生顺利就业或继续深造。主要途径:督促学生对前两年的准备做总结。检验已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准备是否充分;组织学生参加招聘会;帮助学生完善求职材料;举办就业政策、就业程序的讲座;组织学生毕业实习,指导学生利用直接渠道接触社会职业,以取得及时、真实的职业信息,学校要不断强化毕业生的角色,以便更快地适应社会,更好地实现由“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这样才能有更强的“就业竞争力”[2]。

2.2学校应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既是时展的需要,也是高职生成材的需要,是新形势下开拓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的有效形式。科学的、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是高职生顺利就业的有效举措,是实现自我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且也是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保障。因此,要站在战略的高度来认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国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笔者以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2.1编写具有时代特征、体现职教特色、统一规范的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资源,是规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展开教学模式的主要依据,教材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的教材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基本保证,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材要结合时代、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以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技能的培养为重点,体现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系统性、前瞻性,突出操作性、训练性,编写出具有时代特征、体现职教特色、统一规范的教材。[3]

2.2.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建立在心理学、管理学基础上的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一门课程,需要专门的人员来从教,要对任课老师和就业指导人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实践、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人才测评与设计、就业求职心理研究、劳动人事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专业培训,考取国家认可的职业指导师资格,每年至少参加一次相关专业培训,以适应就业形势的变化和就业指导工作的实际需要,从而提高教学与指导水平,为学生提供更为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和指导。

2.2.3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宣传,鼓励高职高专学生自主创业。

职业生涯规划利于创业人才的发现和创业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创业素质和能力的准备。目前就业形势严峻是大学生自主创业提出的现实原因,自主创业是经济持续增长发展的强劲动力已成为各国的共识,这也是我国提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深层次原因。十七大报告更明确提出今后要以创业带动就业,提出了这一解决就业难题的新思路,这就必将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更多的政策保证,同时也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指明了一个新方向。据统计我国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率极低,一直保持在0.3%—0.4%(西方国家为20%—30%),而其中高职生创业成功率不到2%。[4]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应把高职学生自主创业的工作重点放在自主创业型人才的发现和学生自主创业素质和能力的准备上,重点扶持个别学生成功创业,形成星星之火,以带动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创业的浪潮到来。

学校应通过校园网、校报、广播站、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竞赛等方式或活动宣传职业规划的内涵、意义和作用。

总之,高职高专院校应建立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基础,以专题讲座为补充,以职业咨询为辅助,以职业见习实习为特色,以就业指导为重点,以专业化师资队伍为保障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做出职业决策,为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吴皖林.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初探[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8.(6)

篇10

职业生涯是一个人从开始职业学习到结束职业活动,一生中职业活动的全部经历。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受社会背景、经济环境、文化氛围、家庭生活、心理素质、生理条件、机遇挑战等多种因素的相互影响,造成其对职业生涯的规划需要动态变化,不断调整。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在综合分析影响自己职业生涯的各种主客观因素,正确总结、评价自身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职业奋斗目标,为这一目标的实现选择合适的职业,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提高等行动计划,并对计划的每一步做出合理的时间、顺序、方向等安排。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用人机制市场化、经济体制转轨和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社会整体就业压力的加大,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高等教育和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面临十分严峻的局面。2009年大学生毕业人数为611万人,2010年更达到630万人。因此,在未来就业形势仍比较严峻的情况下,合理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使大学在深度剖析自我,客观分析从业环境的基础上,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摆脱职业发展中的各种困惑,进而实现自己的人生蓝图。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要素

按照职业生涯发展的规律,每个人的发展阶段和发展历程都不尽相同,职业生涯规划的重点会有所不同,但是一般而言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所考虑的因素主要包括:剖析评估自我、分析社会职业环境、定位职业目标、制定策略与落实措施和不断总结调整五个环节。

1、剖析评估自我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同样适用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正确的剖析评价自我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关键的第一步,深刻的剖析自我,正确的评价自己,是获得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自我剖析评估主要包括,兴趣、能力、气质、性格、价值观、专业等因素。例如:了解自己的中心兴趣是什么,兴趣类型是愿意与人接触还是愿意与物打交道,喜欢抽象的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还是具体的按部就班的工作;自己的学习能力、语言能力、判断能力、形态知觉能力、动作协调能力属于哪个层次;自己的气质属于胆汁质型、多血质型、粘液质型、抑郁质型中的哪一种或哪几种。总之,就是要弄清楚我是谁?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一个人在自我剖析评价的过程中善于听取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才能更全面的了解认识自己。

2、分析社会职业环境

人是属于社会的,具有社会性,社会的需求、经济的兴衰、科技的创新、企业的竞争等社会职业环境因素直接影响着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作为依赖于社会生存、生活的个体,每个人只有顺应社会潮流,根据社会职业环境的需要扬长避短,尽最大努力发挥个人的优势,才能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社会职业环境分析的内容主要有: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形势的发展变化、企业发展环境的现状与预测、自身状况与社会职业环境的关系、自己在社会职业环境中所处的地位,自己的期望与社会职业需求的差异等。要清醒的认识到自己在这种社会职业氛围中,究竟有多少职业选择空间?这样你的职业生涯规划才会具有现实意义,便于操作实现。

3、定位职业目标

职业生涯规划规划的核心就是定位职业目标。职业目标按照时间跨度可分为短期、中期、长期目标。基于对社会职业环境的理性分析,结合自身条件,为自己选择一个合适的目标定位。只有树立了目标,明确了前进的方向,才能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走向成功。

4、制定策略与落实措施

为了实现我们的职业目标,需要制定一系列相应的实施策略,行动计划,把我们的目标量化为一步步的行为,通过具体的措施去一点一滴的落实,最终实现职业目标。实施策略包括职业生涯发展路线、业务素质教育、能力提升培训,潜能开发等方面的措施。实施策略措施要具体可行,容易评估。

5、不断总结调整

在实现既定的职业目标过程中,一方面会有诸多不确定的影响因素,另一方面随着自身职业技能的强化、认知水平的提高等,使得实际的职业行动结果与原来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有所偏差,为了调和社会、组织的需要与自己理想职业生涯规划的偏差、矛盾,我们需要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和行动措施。从而保证最终实现人生理想。总结调整就是一个再认识、再发现的过程。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在日常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实践中,通过对一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了解以及对一些大学生就业后发展状况的跟踪调查,发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自我认识不足、规划脱离现实、行动策略缺乏针对性,具体表现为:

1、职业生涯规划好高骛远,路径设置不合理

当前不少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缺乏冷静的头脑和面对现实的勇气,抛开自己的兴趣、理想、专业,盲目期望过高,总想一步到位,认为只有在前沿城市、知名企业、国家机关从事高地位、高收入或热门职业才是真正的理想职业,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到欠发达地区、贫困、边远地区、中小企业去发展。为了所谓的理想职业不少大学生忙碌着考取各种证书、选修不同的专业,继续着考研考博,还有些大学生为自己准备的多种职业生涯规划,每一种职业生涯规划的结果都各不相同,之间有缺乏内在的关联,全面撒网的结果往往会导致核心职业目标的不清楚,使自己迷失方向。

2、职业生涯规划不清晰,策略实施缺乏针对性

职业生涯规划不清晰、不明确,就很难有针对性的去制定策略实施计划,我们经常见到为了积累社会阅历、工作经验,不少大学生在学习之余做起了兼职工作,例如做家教、搞促销、跑业务等,还有些为了拓展自己的兴趣、提升自己的气质,参加各式各样的文体活动,形体训练等,总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没有明确的职业方向性,遍地开花,注重量的积累而忽视了质的要求,不仅使大学生疲于奔命,而且盲目性和风险性都增大,给人的感觉是虽然极了了很多“资本”,可惜都每一样缺乏竞争力。

3、面对职业生涯规划缺乏勇气进行挑战

任何一部成功的跨越都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职业目标的实现也不例外。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竞争如此激烈残酷的今天,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出现几次的困难、失败在所难免,大多是独生子女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不足,面对挑战缺乏勇气、恒心、毅力,一部分大学生一旦碰壁就心灰意冷,认为社会对自己不公平,抱怨社会没有给自己一个温暖的怀抱,抱怨父母没有给自己搭建一个高层次的起点等等。。

三、如何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自身应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而学校则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该尽快改变传统的就业指导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新路子。如何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观念

职业教育的思想要贯穿于大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职业生涯规划应作为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列入教育计划之中,在学习过程中将科学的职业理念灌输给学生,同时将科学的职业规划方法教给学生。引导大学生树立职业理想,规划职业人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大学生较为深刻地剖析自我,参照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修正自己的职业发展计划。这对于大学生一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帮助大学生客观正确了解自己

高等学校应该引入行对成熟的职业测评软件,通过专业的职业测评帮助学生了解其职业兴趣、能力、倾向性,评定学生特有的个性特征和明确的动机需求,并指出其不足之处,提出针对特定个体的职业发展指导行建议。应该说,职业测评对帮助大学生正确客观评价自我、逐步树立切合自身实际的择业观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3、引导大学生进行客观的职业发展定位

对大学生开展职业咨询辅导,在辅导过程中,职业测评可以提供相对客观的评定和发展建议,但并不能完全反映每一个学生的真实情况,是基本依据,可以起到参考作用。咨询老师还需要凭借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才能取得较好的评估效果。

4、以社会为导向调整职业生涯规划

篇11

医学类专科学生的就业不仅是一个教育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影响医学类专科学生就业的因素很多,但医学类专科学生在校期间是否对自己的未来职业做一个系统的规划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所以,加强医学类专科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提高医学类专科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是各个医学类专科学校必须重视的问题。

1、 医学类专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医学类专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逐渐受到各个医学类专科学校的重视,但是,就整体而言,我国医学类专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甚至还存在一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了医学类专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质量。

1.1对医学类专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认识上有偏差

当前,很多人还不能正确认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表现为:(1)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直接等同于就业指导,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是增加学生的应聘技巧,帮助学生找到工作;(2)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象仅仅局限于毕业生,想当然的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毕业时进行也可以;(3)认为医学类专科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只是医学类专科学校的责任,从而忽视了社会机构在医学类专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作用。

1.2师资队伍专业化不高

为了加强职业指导人员的建设,增加就业服务专业化的水平,提高就业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我国于一九九九年制定的《职业指导人员国家职业标准(试行)》,把职业指导人员的职业资格分成了职业指导员、助理职业指导员、职业指导师和高级职业指导师等四个等级,并且纳入了全国职业资格统一考试,实施准入制度。但是目前我国的医学类专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没有实施严格的准入制度。很多学校的职业指导师主要是由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系部党总支书记、辅导员、专业课教师等组成,师资队伍呈现多样化,而且其中专职教师不多,兼职教师多,形成就业指导课成摆设、就业指导教师多为“杂牌军”[1]。虽然这样能够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对医学类专科学生进行多方面指导,但也造成了造成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师资队伍专业水平整体欠佳及针对性不够强,从而直接影响了医学类专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质量。

1.3教育形式单一

目前,我国医学类专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由各个学校自己组织和实施。在开展医学类专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把教学目标仅仅定位为对职业生涯理论知识的掌握。所以与之相对应的以课堂授课和讲座报告的形式进行,教学的过程也以课堂为主,忽视了学生的自主研究、校外考察、模拟训练和社会调查实践环节,同时也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从而使得医学类专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践性和针对性不够强,实际效果欠佳。

2、 加强医学类专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

2.1 正确认识医学类专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正确认识医学类专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做好医学类专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前提。医学类专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指引导医学类专科学生在对其职业生涯的主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和研究的基础上,从而做出其最好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有效规划的教育活动[2]。它包含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认知的提升、职业生涯意识的培养、职业生涯定向的引导和自我职业潜能的分析、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等内容。其可以帮助学生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不停的调整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

2.2 需要建设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随着我国不断完善的就业市场机制和医学类专科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从而对从事医学类专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师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首先要具有专业的、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和科学规范的职业指导,其次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和热忱服务的意识。学校也要加强制度建设和管理的创新,从而打造一支相对稳定、高素质、职业化、专业化的师资队伍,为医学类专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2.3 打造全程化教育模式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医学类专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全程化。学生刚入校后,还处于适应期,在这个阶段内对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还没有足够的认知。在这个时间内,要通过简要的专业介绍,使学生充分了解专业的学习目的、方法、内容以及将来的走向,使他们能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形成最基本的职业认知、职业评价和理想。从而完成自己的初步职业目标的设计。到了大二的时候,学生们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了充分的认知,这个时候要指导他们利用测试系统认真的分析自己的性格、职业取向等,比较准确的了解自己,对其原来设定的职业目标作出适当的调整,完善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在毕业年级的时候,学生已经具备了比较明确的职业意向和比较充分的职业素养,此阶段可通过专项咨询、主题班会、校友座谈等方式,让毕业生充分了解到就业形势、就业方式、就业渠道等,清楚就业程序和就业油管道手续的办理,以及遗留问题的处理等,从而提高对各种就业信息的获取和分析的能力,选择最好的就业渠道。

2.4 建立医学类专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体系

职业认知、职业体验和职业能力等职业生涯规划的素养不仅仅需要通过理论学习来形成,而且更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巩固和提升。因此,建立医学类专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体系,引导学生主动参加专业实践活动,让学生全面的认识自己和社会,寻找自己的职业理想和社会的最佳结合点。

2.5 搭建多样化的教育平台

医学类专科学生都没有社会工作经验,如果学校只是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仅仅局限于学校,是不能满足现实需要的。在充分发挥本单位内部资源的同时,学校还需要积极的通过多种方式与相关单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医学类专科学生提供稳定的实习基地,以充分的增加学生的职业体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并定期督促和检查学生的实习情况等。(作者单位: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篇12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人才质量观要求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行为均围绕培养学生就业技能和本领进行,不但要让学生能够就业,而且要让学生在职业岗位上有所作为,从而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出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1]高职院校要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就要将以就业为导向的质量观贯彻到高职人才培养体系的整个过程中,围绕“人才培养分析系统”、“人才培养过程质量保障系统”以及“人才评价系统”三个方面全面构建。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分析系统的构建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分析系统由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分析系统和培养对象的分析系统组成,二者缺一不可。

1.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的目标分析系统的构建

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的目标分析系统,主要目的是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通过一系列的途径来确定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分析系统主要涉及到学院的教务部门、校企合作机构以及学院相关专家委员会。相关部门通过广泛的社会调研,了解经济、社会包括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人才供求的现状和趋势等,从而寻找人才需求缺口,[2]进而结合学校的办学条件进行专业设置,确定专业培养方向。并根据职业岗位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能力要求,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的目标分析系统中,特别强调从社会发展需求出发,立足职业岗位领域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而在这个转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职业生涯规划论文,学校与现实社会的要求毕竟有所不同,因此不能将相关的职业标准照搬到课堂,而应该根据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进行转化、引进课堂。另外,该系统还强调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的适度超前原则,在专业设置时应考虑到人才培养的周期性以及社会的发展趋势等相关问题论文格式模板。

2.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对象分析系统的构建

以就业为导向,就是要培养好学生的就业能力,包括基本技能和适用能力。人才培养目标分析系统的任务是解决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才能满足社会人才需求的问题。而人才培养对象分析系统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生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怎样才能够使得具有这样特点的学生较好地达到人才培养的要求。

人才培养的对象分析系统主要通过定期的社会调研,走访毕业生、家长、用人单位,听取研究联合办学企业或其他相关企业、行业专家、学院专家委员会对毕业生素质、能力、知识水平等方面的评价意见,[3]通过对每年入学的新生进行相关的调查研究,分析并掌握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将更有利于因材施教,更有针对性地制定人才培养计划。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过程的质量保障系统的构建

确定了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后,就应该从人才培养的过程着手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过程的质量保障系统主要目标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群)的要求,围绕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师资建设、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等方面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按照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组织实施。

1.以就业为目标的课程设计

高职院校的课程要体现其职业性,课程设计就要在传统做法的基础上引入企业的参与,校企双方应共同开发设计以就业为目标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共同制定相关的课程标准,构建课堂教学中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互融合的培养方案。

首先,根据人才需求的调研结果以及职业岗位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能力要求,完成各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工作,具体规范各专业的职业领域、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职业能力要求、课程结构、教学安排、教学条件等内容。完成以专业为主线的教学基本质量标准的建设。[4]另外,在教材标准、课件标准的建设上,应体系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工学结合、教学做合一是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让教学实现以就业为目标的重要途径。实施工学结合、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改革要建立工学结合课程及相应教材、课件的质量标准。工学结合教材、课件的开发是一个反复实验不断改进的过程,需要根据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基于工作过程(或工作产品或项目任务)为导向的课程(模块化)教学要求,引入教材评价选择控制(含校本教材立项)机制,由企业、行业专家与学院共同分析在用教材的科学性、适应性,按照《教材评价选用控制标准》选定教材,从而保证教材质量。[5]

2.现场或仿真的实践教学

现场或仿真的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区别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个最大特点,也是高职教育体现其职业性的一个最直观的标志。实现现场或仿真的实践教学,围绕实训基地建设、顶岗实习,让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中,并制定相关标准职业生涯规划论文,是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首先要做好基本设施的建设,与企业或行业共同建设实训基地或实习车间,实训、实习设备,满足教学正常运转。同时,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由使用部门提供意见,按照使用需求落实建设。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顶岗实习同样也是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和必要环节,可以为学生提供现场的实践学习机会,真正的体验岗位职责和岗位要求。学院相关部门需要设计好顶岗实习的教育教学方案,建立并不断完学生顶岗实习的具体运作程序及考核指标,利用现场的学习环境进行现场教学、辅导,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帮助,以确保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切实有所收获。

3.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建立双师结构师资的队伍,发挥企业兼职教师作用,将在传统的办学模式中融入更多企业发展及需求的元素,有利于专业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的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利于专业教学朝着以就业为目标的方向进行。

高职院校应该根据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建立满足企业行业一线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等兼职教师授课运行机制论文格式模板。邀请企业、行业专家共同参与教学过程,通过企业兼职教师进校或在顶岗实习单位参与专业教学,促进企业兼职教师的教育化,鼓励学院教师进入企业或开放性实习实训基地带班教学,促进专业教师的职业化,以此保证专业教学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从而保证了专业教学质量。[6]

4.融入企业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

培养学生的适应就业岗位需要的综合职业素质,是高职院校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校企合作、校企深度融合道路的探索过程中,企业文化对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起到了很大的启发作用,建立融入企业文化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成为了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的重要途径。具有企业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应该以校园文化为主体,融入企业文化精髓,并具有适度的超前性,引领先进社会文化。结合岗位需求,将企业文化引进课堂,课堂中除了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外,还应该加强对优秀企业文化的传播,特别是结合学生未来所在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职业生涯规划论文,将敬业意识、责任意识等融入到教学内容当中;立足职业精神,将专业文化融入校园活动,各个专业可以根据不同职业的要求,把企业、行业所崇尚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质量观念、效率观念、服务至上理念及创业、敬业精神等职业精神渗透到学风、教风中,从而形成自己的“专业文化”,并在组织校园活动时,将这种专业文化体现在各种校园活动中;通过实训、实验基地创建“准职业”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7]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质量评价系统的构建

高职人才质量评价系统,是构成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部分。通过人才质量评价,不但可以衡量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同时评价结果的反馈信息也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依据,是引领高职人才标准的指挥棒。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质量评价系统的构建主要涉及评价主体和评价内容问题。

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质量评价系统强调,作为系统的构建主体,高职院校应引入多元主体,建立立体的评价体系。一方面,评价主体应该在原来学校评价的基础上,增加用人单位和学生的评价。由于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系统最后的落脚点是学生的就业,因此,参加工作的学生、使用产品的用人单位,他们对人才质量的评价相对更具有权威性和直观性。而评价摘要依据。

参考文献:

[1]方晓霞.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质量观内涵探析[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2]林苏,丁鸿利.构建“五位一体”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表彰体系[J].职教通讯,2006(7).

[3][5][6]陈曙红.构建企业深度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J].当代教育论坛,2008年第12期.

[4]刘向红.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08(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