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0 16:27:4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会计财务分析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在环境保护日益被重视的今天,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时刻注意其生产销售等对环境的影响。具体来说,企业必须要用环境会计核算方法来对投资项目进行核算,使得环境会计对企业的投资决策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
2.提高产品质量
环保、环境友好、环境爱护是环境会计的理念。在环境会计的要求之下,企业要主动利用环境会计的准则去分析该企业的产品对环境影响的程度使得企业管理层、员工以及公众能够简单清晰地看到该企业的生产对环境的影响。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环境会计能够促使企业朝着环保的方向发展,深入计算废弃物成本,达到提高环保效率的目的。3.有助于预测环境成本和效益环境会计以设备和产品的生命周期为基准,帮助企业从整个生命周期来预测其环保活动的财务利益,预测及计算其环境管理活动产生的最终效益。通过生命周期法则,企业能够更加精确计算环境管理活动所花费的成本以及所产生的效益。
二、环境会计在环保项目中的应用
1.生命周期成本之计算方法
生命周期成本的计算也就是以产品或者设备的生命周期为单位,计算这整个生命周期的相关成本。整个生命周期的成本包括有生产、销售到最后设备生命周期结束的各种上浮和下浮的成本。环境成本分为以下三类:一是常规成本,也即与自然环境无关的成本,只要是一个企业就会有这样的成本。它包括有人工、资本、设备、能源等消耗性成本。还包括有保险、特别税、排水(气)控制、废物处置等必须要负担的成本。也就是说,企业要运转这些成本就是必须负担的。二是负债性成本。负债性成本包括有企业的法律咨询费用、罚款、人身伤害费用、公众形象伤害、财产损失等成本。三是环境成本。环境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销售过程中由于环境不友好的行为而导致自然环境遭受破坏而造成的成本。包括有各类自然灾害,还包括对当地居民的一些不良影响,而负债性成本与环境成本间的区别并不那么明晰,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关系。
2.环境会计应用实例分析
汉江江边有一造纸厂,由于造纸厂对环境污染严重,该厂每年需向当地相关部门缴纳大量的排污费用,废物超标还要加倍收费。该厂拟投资一项污水处理项目,预计花费380万元建设污水处理设施,使该厂对外排放的污水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若对该企业进行普通的会计成本核算,则计算方法如下:投资污水处理项目的主要支出:前期项目人工费(10万)、后期使用时工人工资(10万)、设备折旧费(假设设备使用年限为两年,每年折旧190万元)、药剂费(10万)、维修费(10万)、电费等(5万)。项目主要收入:减少排污量而节约的排污费(150万)、节约的水资源费(污水处理项目实施后,处理后的废水可循环使用,节约使用新水的水资源费40万)、可供利用物资的回收等(30万)。经计算,该项目投资后,造纸厂支出为235万/年,收入为220万/年,该厂收入—支出=220-235=-15(万元/年)造纸厂的污水处理项目是一项环保项目,环保项目中引入环境会计会对该项目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评价,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该项目在环境方面的多重效用。在环境会计中,这种收益可能是巨大的。以该造纸厂的污水处理项目为例,运用环境会计的分析如下:
(1)该环保项目成本核算
①污水处理项目生命周期成本分类之所以称为生命周期成本分类,是因为每个项目都有其周期,环境会计要计算在该生命周期之内,整个项目所涉及到的成本收益问题,其中涉及到环境方面的成本收益是重点。该项目中,假设污水处理设备的生命周期是两年,环境会计要将两年的成本收益进行综合核算来确定该项目是否应该实施。②项目实施前的环境成本会计核算一是常规成本与负债成本。项目实施后,可为造纸厂每年节约水资源300000立方米,以每立方米水资源0.2元计算,项目实施前每年将多花费60万元用于取水。另造纸厂还需要缴纳每平方米0.1元的取水资源费,也即每年30万元。项目实施前,造纸厂每年需缴纳每平方米废水0.2元的排污费,也即60万元。二是环境成本。项目实施前,造纸厂的废水直接排入汉江,对附近农田有相当大的影响,会造成水稻减产,品质变差,带来一定的环境成本。其环境成本计算公式如下:C=(P*W-p*w),其中P、W分别表示未受污染是水稻市场价格和产量;p、w分别表示受到污染后水稻的市场价格和产量(假设收到污染的水稻面积为2万亩)。在正常情况下,水稻的产量约为每亩600—900千克,价格约为每千克1.2元。但是受到造纸厂排出的废水污染之后,水稻价格会每千克会降低约0.1元,产量会降低约5%。经计算,水污染的环境成本约为每年205万元。③项目实施后的环境成本会计核算污水处理项目的成本一是购买污水处理设备需花费成本380万元;二是设备运行每年需花费成本120万元。其中,在该环保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部分回收产品能够产生收益,这是需要在成本项中减去的项。
(2)成本比较分析根据本次试验的计算,可发现污水处理项目实施后的生命周期成本为589.2万元,低于项目实施前的659.9万元。可见该项目是可以并且应该实施的。
二、会计准则的实际应用
在会计准则中,公允值就属于是一种较新的会计计量属性,能提供较强的负债价值和计量资产等相关信息,有助于真实有效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在财务分析中的实际应用范围可谓相当广泛,如在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金融工具是指在金融市场中可交易的金融资产,人们可以利用它在市场中,特别是在不同的金融市场中发挥各种工具作用,以达到不同的目的,股票,期货,外汇,黄金等都是金融工具,也叫金融产品。会计准则中有关公允值在金融工具中的应用,应在正式书面文件已经明确记载企业的风险管理和投资策略,有关的管理和评价该金融的负债组合,资产组合或负债和资产组合要以公允值为基础,向关键管理人员报告详细况情,企业可以按照公允值的计量,初始进行对金融负债或金融资产的确认。金融工具活跃市场的报价也用于其公允值的确定。会计准则中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变动,在财务分析体系中国实际应用,对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利润都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有关的投资准则则又取决于公司的盈亏对利润产生重要的影响。会计准则中投资准则要求,按照公允价值去反映可供出售证券和交易性证券,期末未按照公允值计量的可供出售证券,价格变动的利益可以计入到权益之中,这样可以影响期末企业的利润,而交易证券的价格的浮动也会影响企业的盈利或亏损。会计准则的发展变化,是我国十分重要的一项改革,可以更好地在财务分析体系中应用,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
三、对财务分析体系构建的思考
1.财务分析体系构成
财务分析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的有效分析的一种方法,它主要是综合分析几种主要的财务比率之间的关系。通过财务分析法来评价企业股东的权益汇报水平和企业的盈利能力,从财务的角度去衡量企业的绩效,将企业净资产收益率逐级分解为多项财务比率乘积,较深入真实地分析企业的经营效益。财务分析体系将净资产收益率分解为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和财务杠杆三部分进行分析,目的是服务于其领域的目标,与企业的财务目标相一致,我国不同的企业对于企业的财务目标有着不同的说法,如利润目标,股东权益目标等等,所以明确企业的财务目标是实现企业目标与财务目标的重要基础。在本质上,企业目标与企业资本所有者的目标是一致的,所以也可以将资本的保值与升值视为企业的目标,保证资本的最大化目标也是企业目标和财务目标的公共追求,这也是财务分析体系的理论基础之一。财务分析体系的构成还包括资产运作效率的分析,投资分析及债务偿还能力分析等主要的内容。对企业的总资产或一部分资产的运作分析,是否有效地利用企业资产将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发现企业问题并及时调整。
2.财务分析体系优化
中国市场经济不断深入,经济全球化愈演愈烈,我国企业的生存竞争也日益激烈。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获得有利地位,就要完善自身的经济建设,健全企业的财务管理机制,壮大企业的竞争实力。现行的财务分析被广泛地应用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当中,但依旧存在着一些缺点和不足,有其自身的体系局限性。如对有息无息负债,经营活动和金融活动之间不作区分等,因此健全财务分析体系,对其进行优化和完善,能够更好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为企业的长足发展提供保障。实现对财务分析体系的优化,精细化财务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也是社会分工的重要体现,在常规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对财务分析进行细化处理,把财务分析的工作贯穿到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渗透到财务管理的方方面面和具体细节上,科学地分析企业生产和企业经营活动,真实地反映企业盈利或亏损的状况。实现对财务分析体系进行优化和完善。
财务分析作为会计分析职能的体现,是会计参与管理的前提,财务分析工作通过对一定期间财务活动的总结,为企业进行下一步的财务预测和决策提供依据。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社会对学生财务分析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从财务分析教学实际来看,大多数教师还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一味地将书本现有的概念、方法介绍给学生,而不是引导学生怎样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适应性差,独立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差,很难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高求职需要”与“低知识技能”的不匹配成为目前《财务分析学》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应加强《财务分析学》课程建设与改革以培养学生的财务综合分析能力。
笔者从8个方面介绍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财务分析学》课程建设及创新的具体措施,期望能对其他高校的财务分析教学提供借鉴,以便为我国培养更多具有综合财务分析能力的人才。
一、成立课程组,优化《财务分析学》课程教学工作的组织
要想完善一门课程的建设,关键是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拓宽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为提高《财务分析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改革,提高任课教师的素质和总体水平,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成立了《财务分析学》课程建设与改革小组。课题组由两名教授、1名副教授、3名讲师、1名助教组成,其中3名博士、1名为在读博士。职称结构合理,教研能力较强,并且老中青搭配,能够很好地起到传、帮、带的作用。课程组成员多次获得校级和院级优秀教学质量一等奖、讲课比赛奖。在学校《财务分析学》课程建设基金的资助下,加强了对《财务分析学》课程的教学研究,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教出了本课程的特色。
二、建设财务分析背景资料,创造培养学生财务分析能力的环境
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会计工作的流程和财务分析的具体内容,增强学生对财务分析的感性认识,课程组制作了以下背景资料:
1.制作增强学生感性认识的会计背景资料。收集大量的实际的会计资料,如凭证、账簿、报表等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坐在教室学习就看到现场,增强了对财务分析工作的感性认识。2.制作会计实际工作流程的背景资料。进行会计实际工作的教学需要“手把手”地教,通过多媒体展示现场会计工作的流程,进行引导操作,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3.将抽象的叙述性教学内容制作成图形或动画背景资料予以展示。如资金循环、周转和资本运营等知识贯穿全书,用动画或图形教学,形象、生动,印象深刻。
三、制作CAI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向学生传授系统的财务分析知识
财务分析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流动资产专题分析。包括:货币资金专题分析、交易性金融资产专题分析、应收款项专题分析、存货专题分析。2.非流动资产专题分析。包括:固定资产专题分析、非流动资产投资专题分析、其他非流动资产专题分析。3.负债专题分析。包括:流动负债专题分析、长期负债专题分析。4.经营业绩专题分析。包括:弹性预算法下业绩评价专题分析、成本差异专题分析、市场占有率专题分析等。5.所有者权益专题分析。包括:资本保值增值分析、上市公司股东权益分析。6.财务综合分析。包括:财务战略分析、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比率分析、杜邦财务分析、沃尔评分分析、能力指标综合分析、资本绩效综合分析、经济效益综合分析。7.资金流动分析。包括:融资资金流动分析、运营资金流动分析、“现金流”适配性分析等。8.企业价值评估分析。包括: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现金流量折现评估法、经济利润评估法、相对价值评估法。9.投资决策分析。包括:投资决策方法、投资决策一般分析、投资决策风险分析、基于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的期权定价分析。10.企业整体功能分析。包括:企业整体分析、营运杠杆分析、财务杠杆分析、成长模式分析、财务危机预警分析。11.证券市场财务分析。包括:市净率分析、市盈率分析、证券市场风险分析、股市效应实证分析、上市公司热点问题实证分析等。
根据财务分析课程的内容,课程组制作了全部的多媒体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通过声音、图像、图表、动画及相关数据的展示,模拟实际财务工作流程,将抽象的财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其次,进行课堂教学时,注意要先讲专项财务分析内容,后讲财务综合分析内容,最后还要将专项财务分析和财务综合分析结合起来,以便前后联系,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编写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并在教学中使用
1.编写《财务分析学习指导书》。每章由学习目的与要求、学习重点与难点、基本概念、思考题五部分组成。“学习目的与要求”概括了本章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学习的基本要求;“学习重点与难点”是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提炼出重点和难点等知识点,便于自学;“基本概念”是每章核心概念的解释;“思考题”的设计,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各章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理解。2.编写《财务分析习题集》,提供了较多的练习机会,学生通过练习,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3.编写财务分析案例,并在教学使用中不断完善、更新、充实新内容,汇编成案例集,案例的设计体现较强的综合性,以锻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4.开通网络课堂,及时更新网站资料,上传配套学习案例及学科动态前沿,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增强互动性。
五、出版《财务分析教程》教材,更新教学内容
通过完善课程体系,整合教材内容,出版了《财务分析教程》教材,解决了原教材课程体系不完善,不能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问题。该教材不仅随时反映了我国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实际,尤其是我国会计改革、税制改革的实际,保证了教材内容的与时俱进,而且兼顾了会计改革发展的国际趋向,力求同国际惯例接轨,充分体现了教材内容的先进性。此外,在内容安排上做到先专题分析,后综合分析;在篇章结构上做到先写“财务分析初级教程”,再写“财务分析中级教程”,最后写“财务分析高级教程”,突出了财务分析技术的逐渐深入。并且运用上市公司和其他典型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及其他财务活动事件作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消化财务分析原理,更有效地解决现实问题。
六、开发《财务分析学》课程学习网页,扩展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平台
为便于学生学习并提高学习效率,开发了《财务分析学》课程学习网页。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课件、习题集、教学案例、教学日历、使用的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等内容均已上网,可供学生随时上网查阅,实现了网上习题,作业上传、网上讨论与网上答疑。网上论坛还专门增加了一项“如果你想告诉我”,学生在这里的问题,只有教师一个人能够看到,教师回答的问题也只有学生本人能看见,开辟了“传道授业解惑”的一种新途径。课程学习网页的开发,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建立了教师与学生交流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的一个平台,同时解决了案例讨论课堂时间的限制问题。
七、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财务分析能力
1.进行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专项财务分析能力。案例分析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案例分析是培养学生专项财务分析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课程组教师编写了财务分析教学案例集。为了使案例分析达到应有的目的,任课教师必须做到三条:一是要补充大量的中外会计数据,有的应揭示标准数值,以便学生掌握客观评价标准;二是进行案例教学,让学生从案例教学法中学到案例分析的方法。通过对案例的讨论与分析,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述能力。课程案例应紧密结合财务工作和财务活动的实际,显示出高度拟真性的特征;三是引导学生自己编制分析案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按组设置分析案例专题,放手让学生自己搜集专题资料,编制专门案例,并撰写案例分析报告,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网上获取信息的能力。2.进行情景设计,培养学生的财务预测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财务预测能力,可以对某个具体企业或单位的未来进行情景设计,再让学生进行未来财务活动的筹划。例如,以ABC股份有限公司现有财务状况为基础,设计十年后扩大一倍的公司情景,并相应编制出“资本扩张方案”、“资金筹措方案”、“资金投放方案”、“盈利分配方案”等,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思维能力和财务预测决策能力。3.进行统计与调查,培养学生的财务分析设计能力。第一,开展智力投资教育专题,要求学生查阅统计年鉴和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并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计算从幼儿园到大学期间的教育支出,编写智力投资分析报告,通过算账使学生深刻理解每堂课的价值,并学会感恩,努力学习,报答父母、报效国家、回报社会。第二,要求学生实地调研小型公司,进行风险投资可行性方案设计、小型公司财务预算分析评价体系设计、网络财务数据检索汇总设计等,培养学生的财务分析设计能力。4.进行模拟训练,培养学生的财务综合分析能力。可采用两种模拟训练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财务综合分析能力。一是设计财务综合分析训练题,组织学生进行综合分析方法的模拟训练和进行扮演角色的模拟训练。二是进行网上实战训练,让学生上网,进入上市公司网站,下载三大财务报表,然后分组撰写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报告,评估上市公司价值并对其股价走势进行预测。同时为了避免小组成员盲目听从“优生”,使其缺乏自己的观点,教师可让各小组成员逐一上台讲解自己所作的内容、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如何保证及时、准确、有效传递数据信息,其他学生可以对其进行提问和评价。
八、注重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撰写学术论文并投稿发表
将财务分析课程建设及改革与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结合起来。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是中国矿业大学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构建大学生创新教育平台,立项资助教师指导本科生从事科研活动的项目。立项资助的项目结题后给指导老师工作量补贴,并给参与的每个学生加2个学分,一般一个项目可容纳5个学生。我们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将所学理论用于实际,通过比较理论与实际差距,比较中外差距,撰写出学术论文,提出言之有理的观点,鼓励学生发表。近四年,课程组教师已经指导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近四十篇。
【参考文献】
[1] 朱学义,李文美,刘建勇,朱亮峰.财务分析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应用型本科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本科层次教育。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高等教育也从过去的“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本科院校依据招生层次有“一本”、“二本”和“三本”,各层次院校的培养目标不再是过去单一的研究型,一些“二本”和“三本”院校依据自己院校的特点提出了以应用型作为学生培养目标,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应用型财会人才与普通财会人才相比,最大的区别点在于,应用型人才是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综合能力的人才。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对此进行着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据有关院校对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财会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进行问卷调查,显示财会专业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一是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和合作共事能力;二是计算机操作能力;三是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四是财务分析决策能力;五是终身独立自学能力、信息获取及处理能力;六是经济业务处理能力。这是应用型财会本科学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了将学生培养成具有以上素质与能力的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在课程的设置体系、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的各个环节上都要体现实践性,强调应用型和创新性。但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模式却存在以下缺陷。
一、现行的财会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培养方向存在偏差
目前,应用型本科财会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大都定位在大中型企业,忽略了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也包括当前财会毕业生大量地服务于小企业这一现实。
(二)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体现在“两课”与专业课的课时比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时比例、各门专业课的课时比例、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的课时比例等方面存在的课时结构不尽合理。表现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过多过滥,不明确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造成会计专业学生掌握的会计知识面宽,而深度不够的局面。
(三) 实训手段比较欠缺
主要表现在实训手段以仿真为主,少有实战的训练;实训资料中存在仿而不真,与实务操作存在较大的差异,实训规范有待加强。
(四)实训指导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主要表现在财会教师队伍中相对注重的仍是教师的专业职称、文凭等,而具有双师、兼职、企业工作背景的教师比重仍不理想。这一方面源自具有较好的企业背景的财会专业人才向高校流动的动力不足;另外,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使得校内教师无暇顾及外面的兼职及考取会计职称证和注册会计师等证书,即使有有限的闲余时间也不如进行再深造,以此取得高校师资的文凭为重。具有实战经验的实训教师的匮乏必然会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
二、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上述应用型财会本科教学模式未能很好地体现其应用型、实践性和创造性,经过多年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探索,笔者认为应作如下改革:
(一) 加大财会实践课程比重
由于财会实践课程是体现应用型教育的核心课程,它可使学生把所学的财会理论知识及时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为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之间架起了桥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将财会实践课程的比重由过去的10%提高到30%以上,这样才能使财会专业毕业生不断更新财会知识,适应千变万化的环境,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
(二) 建立多层次的财会实践课程体系
科学、合理地设计财会实践课程是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的可靠保证。财会实践课程不仅有利于学生逐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有利于对所学知识全面系统的理解,达到系统掌握、融会贯通的目的。笔者认为财会实践课程应包括单项实践、综合实践、社会实践、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等形式。具体设计如下:
1. 单项实践课程设计科目与时间安排
单项实践课程是以理论教材章节为试验单位,按理论进度分别组织实践,科目包括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报表分析、财务管理、审计、会计电算化等专业能力试验课程。一般安排在每门理论课讲完的那个学期末,时间大约2周,这样可以乘热打铁,提高课堂理论教学的效果,使财会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
2. 综合实践课程设计科目与时间安排
财会综合实践课程是将几门相关课程的知识融合在一起进行的实践,目的是达到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如在学习《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时分别安排了单项实践。在《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两门课程都学习完之后,再安排2~3周的时间会计综合实习课程,重点进行工业企业的综合会计业务实践,实践的目的是熟悉企业会计账簿的登记、成本的核算和会计报表业务。试验的内容一般选用一个工业企业12月份的业务进行试验。实验时只提供原始凭证,要求根据所提供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年终结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一整套会计处理业务,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应用能力。
又比如在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学完之后,可以安排2~3周理财综合实习课程,选择相对来说筹资、投资业务较多的某些上市公司或其他成长性较好、较有活力的企业为考察研究对象,进行该企业、该行业的筹资、投资、营运资金管理、股利分配等业务实习,以更深入地进行具体的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分析和财务控制。在这一课程中可以很好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资料的采集、处理和分析。达到学生对财务管理知识的融会贯通,而避免只拘泥于每一个孤立章节的单项实践,以提高学生进行较为综合和较复杂的财务决策能力。
3. 社会实践课程
笔者建议,除以上的实践课程主要集中在每一学期末之外,为了与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有一个很好的衔接与准备,在学生大四第一学期后半期进行为期十周左右的社会实践课程。这一阶段是在学生已将校内所开课程全部修完,而在大四第二学期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之前开设的。这一阶段让学生真正融入到社会,带着任务到企业、事业或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社会实践。单位主要由学校来联系,主要是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这样便于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统一管理。这样可以将财会专业的所有重点理论课,如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管理会计、税务会计等内容,真实地融入到企业财会工作的综合实务中。当然在最后一周可以将有关实践数据结果,带回到学校,进行财务分析和审计,并运用有关财会理论知识,提出管理建议。这个成果可以形成学生的社会实践报告。
有人认为,这一阶段的社会实践与毕业环节的毕业实习会有所雷同,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经过多年的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认为虽然要求学生进行为期八周的毕业实习,但个别学生由于就业压力,毕业论文的压力,联系实习单位的积极性不高,或联系了和自己专业无关的实习单位出具相应的证明以敷衍了事,这样,使我们的毕业环节的实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笔者认为在大四第一学期就安排这样的一个社会实践课程,一是对学生毕业实习单位的联系、论文选题的把握有了一个提前的准备,二是对就业的压力有一定的缓解。因为越早一点接触社会,对我们的学生就越有好处。
对这一环节的实施,需要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将有关非核心专业理论课程进行适当压缩,以保证这一阶段较大的实践课时数。
4. 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
应用型本科财会专业的论文,要求具体分析某个企业或某行业会计、财务、审计等的具体问题等为内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及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 完善校内模拟试验和建设校外实训基地
1. 校内模拟试验的完善
校内财会试验室在传统手工账务处理的基础上,应大力开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会计电算化实习和综合的财会实习内容。比如会计电算化课程,教研室可以选派相关教师到财务软件公司挂职锻炼,去实际参与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工作,然后把经验和技术带到课堂,用企业的实际数据来解释教材中的原理。
还可与财务软件公司合作,引入ERP(企业资源计划)(用友版)网上虚拟实验(包括五大系统:财务会计实验系统、管理会计实验系统、供应链管理实验系统、生产制造管理实验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实验系统)组成。ERP案例引入到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与案例教学相结合方式,在用企业的实际数据强化基本层(账务处理、报表管理、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模块)的教学上,开展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存货管理、财务分析、成本管理、生产计划等环节的教学,加大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此外,还有财务软件公司开发的沙盘对抗赛、银行证券等多样化的虚拟试验,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2. 积极开拓校外实训基地
学校可以联系行政事业单位、工业企业、商业企业、房地产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外贸企业等的财会部门,作为本专业的专业实践基地。尽管在一个单位的财会部门建立实习基地会有一定的难度,这毕竟涉及到企业的商业秘密,这就需要学校的支持和教师对实践的勇于参与。
(四) 高素质的实训指导教师的培养与聘请
学校应鼓励财会专业教师参与社会各类财会专业职称和注册会计师等能力考试,以提高“双师”教师比重,同时建议教师更多地进行校外兼职。当然,这些措施需要学校有充足的师资,教师的教学任务得以减轻的情况下才能得以实现。此外,在鼓励教师走出去的同时,还可聘请校外较高层次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财会工作人员来学校作短期的实训指导教师,这样可以将其切身的工作经验、业务能力传授给学生,这样必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财会实践教学的改革,将会使培养应用型财会类专业毕业生具有过硬的业务水平,娴熟的财会实务操作技能,使其所学与所干零距离,毕业与就业零过渡的目标尽快实现。
【参考文献】
[1] 徐经长.“会计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大学教学, 2003年12期.
1 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
1.1 偿债能力
企业的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对于企业对外所欠的债务偿还的能力。在一般情况下,偿债能力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根据企业偿债能力的大小,可以反映出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的稳定性和企业的发展趋势如何。如果一个企业的偿债能力比较强,那么就会有更多的银行愿意贷款给企业,有句话说资金就是一个企业的“血液”,如果没有了血液,那么其他的功能再强大,也是无济于事的。只要企业有了充足的“血液”,企业才能够更加强大,才有更好的发展。
1.2 盈利能力
企业的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在一定的时期内获取利润的能力。每个企业的目标都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利益。或者是在最低的成本中获取最大的利益。能够拥有和保持比较好的盈利能力是企业的目标。企业的盈利能力是所有的利益相关者最关注的事情。企业的盈利能力是最能反映出一个企业发展情况。只有企业盈利了,企业才能向各位股东、员工等人分红或者发工资奖金等。才会有更多的人想加入企业,为企业做工作。
1.3 营运能力
企业的营运能力是指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企业的资金周转流动速度。是指企业资金流动的速度和利用的效率,企业高层人员经营管理、运用资金的能力通常可以从企业的资金流动利用效率看出的。企业运营能力的高低也是对企业管理人员的考验。如果企业经营资金周转的速度越快,就是表明企业资金利用的效率越高,也体现出企业管理人员的经营能力越强。在这个竞争非常激烈的社会,企业的营运能力越好对企业在这样的社会中生存越有利。
1.4 发展能力
企业的发展能力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的经营活动.对未来的发展进行评估。一个企业想要良好的发展,取决于很多方面的因素,比如说企业是否根据国家标准健康的经营,企业所在的行业中竞争压力,企业的人才资源是否充足等等。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能力应该进行更全面更深刻的分析和决策。
1.5 投资报酬
企业的投资报酬是指企业对于闲置的资金一个更好的规划投资于其他地方,比如前几年的房产,或者股票债券等等,所获得的投资收益。
2 现代财务分析的优势
对于传统的财务分析来说,现代财务分析第一个优势来自编制报表的过程,传统的基本上都是手动,它的效率很低,出错率高,时间也是非常紧迫。相对应的现代财务分析不论从速度上还是质量上都提高很多。第二个优势就是财务分析的指标含义。对于传统的财务分析按理说,这一项目应该没有争议。因为所有的数据都是来自财务部,至少是来自财务报表。但是所有的问题恰恰来自于这里,财务分析的指标是用会计准则的会计语言来说的,是抽象的和高度概括的,背后的规则是需要解释的,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会计学科就如同其他的学科一样都有各自的奥秘。政治论文所以,有必要说说财务分析产生的历史。关于财务分析的起源,比较公认的说法是在19世纪20年代的美国,当时美国的企业规模较小,银行根据个人信用贷款。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业务都逐渐扩大,那时,黑心无良企业家比比皆是,正逢美国股市正红红火火,很多企业都忙着上市,投资人也都忙着买股票,向银行贷款的数额也增加了不少,仅仅依据个人信用贷款已经不能满足美国银行业的需求。财务分析体系这时就出现了,是杜邦公司提出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简称杜邦体系,是利用各主要财务比率指标间的内在联系,对企业财务状况及经济效益进行综合系统分析评价的方法。它是帮助企业外部的投资人了解上市公司的情况,帮助投资人决策。问题来了,财务分析指标最初的是帮助选择股票的,那应该是没有问题的。确实,作为身处企业外部的人来说,对企业的情况一无所知,透过财务分析体系确实可以对企业的整体情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但是更详细的特征是看不清楚的。这是财务信息高度概括的特点所决定的。但是如果现代财务分析将各类报表中的数字做了非常透彻的剖析,挖掘出了报表中更深层次的意义,是对企业管理者提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
虽然一般的财务报表是能给出一些的答案。比如企业的净利润多少?所有者权益多少?但是,现代财务分析可以表示出更多。如果要想知道典型客户是什么?来自什么渠道做宣传和吸引?什么销售价格区间对企业的利润有什么影响?执行过程是怎么实现的?成本是多少?这一切都是公司投资者、债权者、经营者、利益相关人等所关心的。传统观点认为,能提供这些信息的人,很可能是销售人员和市场人员。但是这些信息对那些投资者、债权者、经营者等是远远不够的。谁来提供这些全方面的信息和测算?传统的财务肯定是不够的,他们只把传统财务报表做好就好了,哪有精力去整合全公司的业务和财务数据做分析。
传统财务按照部门或者职能分析是不能点到问题的实质。有人说,看流程分析,每个流程都可以被视为一个部门,按照流程分析就可以了吧?这是说对了一半。举例,一般的产品都是有研发、设计、生产、组装、安装、销售、运输、售后等环节完成的。任何公司都是有这些流程。那么为什么同行业的公司利润差会有差异?很多公司确实是安装流程设置部门的。在统计计算每个环节的成本。按理说,一般的财务分析和业务分析也就到此为止了。可是漏掉了一系列重要的流程:生产工具、生产用时、生产结果的保存途径、信息的传送途径。比如说,财务报表的工作和流程一直没变,只是生产错误信息的工具变了,所以效率提高了。IT和网络以及大数据的应用,使得财务的重复性工作大大缩短,如果只统计财务指标是不能发现和评估生产效率及其影响的。
3 财务分析的作用
为便于理解,作者建立了在财务管理中融人组织管理的模型,如下面五角星图所示(略):
五角星图左上角:组织结构本身要在财务管理中融人组织管理,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企业分工与协调的基本框架与形式,是对企业人财物、销等一切资源与流程的指挥协调系统。组织管理,就是要使组织对环境变化迅速作出恰当反应,通过合理的组织结构调整,减少无序和混乱,从而保持竞争优势。
组织结构就象企业的骨胳系统,承担着企业内外各种压力。组织结构设计可以分为五个步骤进行,即明确各管理层的分工与定位、设计部门职责和每个岗位职责、分配权力使责权对等、根据管理线条设计沟通协调渠道、设计规章制度。
五角星图上角:从组织结构影响战略的方式来优化财务管理体系组织结构应根据战略进行总体设计,并确保企业各管理层在战略制定上没有重大分歧,这要求财务预算和预测尽可能准确,为战略决策提供财务信息等支持,以财务专家的水准提供内部管理的专业意见;其次表现在能够形象化地表述财务意见,充分地与管理层进行沟通,从而使财务真正成为企业家的左右手。
战略实施中各级管理人员应配合默契,这要求针对不同业务的特点设计财务报告,落实基层业务部门应提供的财务信息种类和加工传递流程,使财务信息充分反映战略实施的情况,从而使财务配合组织结构管理在战略实施中扮演重要角色。管理风格与企业文化相匹配,要求财务管理风格适应企业文化氛围,财务部门应在财务信息保密的基础上,对其他部门开放财务信息,改变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隔阂的局面,使其他部门更多地了解财务部门,同时更深入地了解其他部门的业务活动和管理风格,使财务管理风格与企业文化相匹配。
五角星图右上角:从组织结构影响流程的方式来优化财务管理体系各部门业务管理线条应清晰有效,要求设计各类业务凭证和单据时,要做到清晰、规范、全面,既方便业务人员操作,又易于获取财务信息,使财务信息重点反映业务部门所关心的问题。会计核算工作最难的就是分类。财务人员需要对业务进行科学、清晰地分类,提供能够纵向、横向多种方式汇总的财务表格与报告,让非财务专业的人员能够读懂财务报告。这样做能够促使财务管理深入业务当中去,提升财务管理的地位。
决策者应熟悉业务而使管理具有针对性,高效的管理决策要求各级财务人员熟悉业务,不能光靠形式上的严厉控制而要以合理的低控制成本去控制业务流程上的关键点,从而科学地将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要营造更加规范的内部控制环境,使业务、财务、人事、质量管理等各专业管理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保持和谐、信任的关系,以事前预算、事中追踪、事后审查的全程管理,从供应商到客户的全流程跟踪控制,实现营造崇尚效率、业绩与能力的氛围。
五角星图左下角:从组织结构影响人力资源的方式来优化财务管理体系组织结构设计要求权力文化鼓励创新和打击守旧势力,财务部在配合人力资源部设计考核指标时,就要在充分反映业绩的基础上,增加对创新、效率等方面指标的考核权重与考核力度。企业领导都喜欢熟悉业务、稳健成熟的人才。但是,企业在当今激烈变化的环境中,被动地守业是要不得的,只有主动地创业才是生存之道。正如海尔董事长张瑞敏所说,处于激烈竞争中的企业就象斜坡上的球体,向上的推力一旦减弱,企业就会下滑,再想阻止企业下滑的趋势,就会难上加难。企业需要创新人才,不仅局限于业务部门,管理部门也是如此。因此,设计对创新、效率等方面的考核指标,为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提供相关的信息,是财务管理有效的增值服务之一。
管理人员的无能、过于保守、不负责任,应能够从其财务报告、考核指标中得到明确反映,这要求财务考核指标体系必须全面,可以通过引入平衡计分卡的方法进行设计,以做到奖惩分明。
五角星图右下角:从组织结构对财务管理的直接影响出发来优化财务管理体系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应是多层次、多侧面的,其管理层次包括从母公司到各部门、事业部、子分公司等各个层面;管理范围应当包括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融资活动等各类活动;管理内容应当包括预算与计划、资金管理、财务指标考核、采购与销售管理、会计核算、财务风险预警等;而支撑这些的则是财务信息系统。
组织结构是一种辩证法,它包含着集权与分权、集中与分散、调和与对立、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这四对基本矛盾,这就要求使用辩证的思维方式去设计财务管理体系,以确保财务管理能够与组织结构无缝连接,具体表现在下面五个方面:
1.各管理层的定位应当是,基层管理人员以遵循制度进行督导为主,中层管理人员注重通过改善获得实效,高层管理人员则需要不断创新以推动企业发展。这要求合理配置财务决策权,在确保有效控制的基础上,企业规模越大,技术越复杂,则应赋予中层管理人员更大的财权,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2.部门设置的依据是业务活动的内在逻辑关系,这要求会计核算的成本中心、利润中心等也根据业务活动的逻辑关系设置,使财务分析能够深入业务,实现会计核算与业务活动的无缝连接,为管理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3.有制定行业财会制度,主持一个地区、一个行业或一个大中型企业或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经历;
4.具有丰富的实务工作经验,精通业务,有解决实际工作中复杂的会计问题的能力,并参与本行业或单位管理决策,取得显著的成绩;
5.有较强的会计理论水平,公开发表、出版有较高水平的论文、著作;
6.有培养会计专业技术人员和指导会计师工作的能力;
7.有运用外语获取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活动以及运用计算机处理有关信息;
8.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所以我们写自己总结的时候就要围绕着这些来写。主要写自己的专业知识达到了什么层次,制定了什么制度,培养了什么人才,并且一定要说自己具备了一定的管理才能。
二、再说真话的前提下,如何更好地描写我们的才能?
我认为应该按财务主管的要求来写自己所作的工作,财务主管都作了什么呢?都是怎么做的呢?有篇文章仅供参考:
把自己的实际工作中的业务融合这些合格主管所作,相信大家都会写出好的业绩的。
如何成为合格的财务主管
做好财务主管应具备的素质
道德素质
诚信第
一、操守为重•敬业爱岗•同舟共济、以企业为家
知识素质
•微观与宏观经济学知识•熟练掌握会计知识•相关的专业知识•了解企业各方面全盘知识
职业素质
对上司:*要认真的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尊重并执行上司的决定。*欢迎上司的指导与培养。*以自己的实际工作为上司排忧解难。
对下属:*要予以帮助、扶持。*给他们以成长和锻炼的机会。*搞好与下属的关系,提倡团队精神。*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共同完成理财重任。*协助下属达到他们的工作目标。*保持充沛精力,乐观与自信,让你的下属在困难情况下保持昂扬的斗志。
做好财务主管应具备的能力
理财能力决策能力
领导能力专业能力
创新能力协调能力
表达能力组织能力
应变能力意志能力
在主办职位上,从能力方面哪些较为重要?
做好财务主管应讲求艺术
领导艺术授权艺术
激励艺术语言艺术
批评艺术表扬艺术
开会艺术运筹艺术
调节艺术沟通艺术
做好财务主管应有的观念
竞争观念“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经济效益观念
在筹资、投资以及资金的运营上,要讲投入、产出;在日常财务管理上,要注意降低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使得“开源”与“节流”同时并举,更好实现企业管理目标。
时间价值观念
资金的时间价值:“今天1元钱不等于明天1元钱”。一定量资金在不同时点,其价值量是不同的,要重视时间价值的存在。
风险价值观念
市场经济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风险,如何在风险与报酬之间进行选择,是所面临选择。
财务公关观念
财务主管不只是关门算账,对外需要税务、银行、物价等部门的支持,对内与各部门的协调,得到各部门的配合,无论需要支持还是需要配合,都需要沟通。
良好的个人形象观念
个人威信来源于自己扎实的业务水平和对重要事项能果断和公正的处理。
在为人方面,要宽容和慎言;在处事方面,要果断和明智;在工作安排上,不可优柔寡断,要有自己明确的工作原则;布置下属的工作,要说一不二,言出必行,树立良好的工作形象。
现有的各级财务主管的理财观念、能力、形象与要求有无差距,还有哪些方面有待提高?
上司对你的希望或要求之一
是一个策略型。能根据企业策略,设计和建议经营、管理策略,并对集团经营主生直接影响;或能对本部门产生一定影响,同时又是经理决策的参谋与助手。
上司对你的希望或要求之二
具备创新理念和意识,在工作范围内,采用新的方法与手段,使你的部门管理、技能、精神不断的提升。
上司对你的希望或要求之三
不折不扣的按时、按企业要求完成任务,使你的能力正常发挥。
上司对你的希望或要求之四
一切从企业利益出发,代表公司的利益。
上司对你的希望或要求之五
对下属有足够的领导及激励能力,通过调动积极性,发挥下属作用。
上司对你的希望或要求之六
从企业的整体战略出发,有全局的观念,并有协调能力。
上司对你的希望或要求之七
1、你的业务素质与知识层面及工作经验,能满足工作需要,起到指导与指挥的作用。
上司对你的希望或要求之八
在资金的支配上,起到“守关把口”的作用,在财务管理上做好预测与分析。
下属眼里的财务主管
1、维护本部门的利益,少接任务多请功。
2、包容下属的不足,有应对突变事故的能力。
3、对上司有影响力,能为下属说话。
4、能团结你部门的每一位,但又要清楚自己是一个管理者。
5、在必要的时候,敢于对自己的上司提出不同的意见。
如何传导与分解工作程序
——怎样既能完成你的上级赋予你的职责,又能调动你的下级,使你承上启下,圆满的达到工作目标。
首先要清楚总经理:
1、一定时期内的企业战略目标
2、总经理的重点要求——会计工作与国际接轨
与国际接轨的目的
1、实施财务预算管理。
2、引进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
3、实现税务、财务事项的事前控制与事前筹划。
4、实现会计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专业化、科学化。
清楚上司对你的要求时计财部应该依据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接受与理解上司对你及你部门的目标要求:
制定本部门的财务工作战略
制定措施与手段,保证目标的完成
计财部的工作目标
1、加强预算管理体系,保证工作的计划性,保证经济指标的完成。
2、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以筹划为先导,以事前控制为目标,提高财务控制力、降低成本、降低费用、实现效益最大化。
3、实现会计核算标准化、规范化,以适应企业的发展,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
保证目标实现的措施与手段——完善财务核算与管理的新组织架构
设立资金预算部
使资金的收与支在计划中实现,实施财务控制、财务分析,为各项指标的分解与考核提供必要的信息与资料。
设立财务管理部—实现财务管理的监督
1、设立稽核岗位:提升会计基础工作,达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及时对存在问题反馈,使问题控制在事前与事中。
2、设立税务管理与筹划岗位:使相关税务知识及时的贯彻,掌握好国家政策法规,使企业无论在资本运作上,还
是在经营活动中,都能充分利用好政策,使企业能达到在筹划的基础上进行和实施再扩大、再发展,减少先干后解决的被动工作方式。
3、设立制度建设岗:在企业与部门的架构上,以工作目标为宗旨,以财政法规为依据,完善制度与流程的建设,使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快速、高质的在制度规范下标准运行,同时不断完善岗位工作标准与责任制,使会计行为达到规范化。
4、设立考核与培训岗:使之结合岗位工作标准,使部门能时时掌握工作中不足、及各岗位工作完成情况,以利于不断了解、不断完善、不断调整,促进会计工作标准化早日实现。
设立财务核算部
结合企业新架构,采取会计委派制管理方式,实施横向管理,分别核算,结合各中心经营导向及战略目标,建立两个会计核算中心,系统的反映各中心的财务信息。
在会计工作专业化基础上,实现会计工作标准化、会计核算系统化。
集中精力及时,准确的将财务信息提供给决策者、经营者。
各部财务主管应该依据计财部的工作目标和各部岗位职责,建立保证目标的实施手段,并分解责任制和建立规范运作措施。
三、具体的写作步骤可以参考:
一是先简要介绍自己是基本情况,如现任职称、任职时间、毕业学校、政治面貌、现从事的专业技术工作。担任那些社会职务。
二是自己政治思想,工作态度,履行岗位职责情况。
一、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作为注重未来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可持续发展指的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它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之基本内涵。构成为本课题研究的大背景,是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
1982年4月,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的研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指出:“可持续发展能满足现在的需要,但不损害后代满足他们自身需要的能力。”它的直接含义是:在包括资源在内的广义财富的传递上,每一代留给下一代的都应该是平等的,即代际间的交换应当是平等的。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取得共识。可持续发展理论包括三个子系统理论,即:(l)生态持续理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要建立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生态环境基础之上;(2)经济持续理论:鼓励经济增长不仅要重视数量增长,更应重视质量。优化资源配置、节耗增收;(3)社会持续理论: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满足需要,促进社会公正、安全、文明、健康发展。
我国确立的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人口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泉州作为福建经济发达地区,其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从1983年到1986年,其中1984年增长高达19. 8%;第二阶段从1992年至1994年,其间1993年经济增长高达66.2%;第三阶段是从2003年至今,地区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均在13%以上,高于同期全省、全国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占全省1/4强,连续8年稳居全省首位;财政总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9.7%;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福建全省的1/4强,居全省首位;传统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层次不断提升,新兴产业都有主导性、关键性项目落地,列入省重点项目的数量、投资规模连续4年位居全省首位。
今天,泉州地方经济发展面临的同样是如何进行可持续发展,通过可持续发展加快经济的集聚速度、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泉州作为福建省经济总量最大的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已经具备了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在“海西”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而通过推动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来寻找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就十分必要,并且具有前瞻意义。
二、 本课题研究的思路及观点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概念诞生在1968年。当年美国会计学家戴维・F・林诺维斯发表的《会计职业和社会进步》一文,首先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概念,美国著名会计学者贝尔科伊在他所著的《会计史论》一书中,对会计的发展史作出历史性的划分中,将社会责任会计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是前沿课题,是在传统的会计模式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会计分支学科。它不单纯属于会计学范畴,其学科的边缘性很强,是探讨、研究如何更好地维护人类可持续发展,为企业管理当局、政府、社会公众的相关利益集团和个人的决策提供特定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其直接目的是通过计算和记录企业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真实地反映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和损害,向政府及公众提供企业对社会的不良影响;它最终的目的是讲求社会整体效益,实现社会净贡献最大化。其实质是把企业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社会责任,并以此为中心而展开的会计。它可以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一条有效的 途径。其实质仍然是解决当代经济发展的问题,而且由于其本身的边缘性特点,决定了它能够在经济发展中提供新的思路,给予理论的指导。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 核算是以科学发展观为前提的,着重要解决的就是提供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 信息。正因为如此,探讨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推广,在泉州地方经济发展和领跑中,就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本文在介绍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核实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采用XBRL来推广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到新思路。
三、打造XBRL信息平台,实现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推广,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2009年,泉州市GDP突破30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300亿元,亿元以上工业企业从804家增加到925家,实现逆势增长。泉州经济发展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生态环境问题,成为经济增长的副产品。可持续发展要求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必须兼顾其社会责任,以负责的态度处理企业的社会问题。因此尽快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并借此揭示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才能满足企业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而企业如实反映自身履行法律规定的社会责任的情况,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社会形象,从长远看,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我国学者吴长煜等人所做的调查表明,投资者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需求已经成为社会大众的代表。(如表1~4所示)
投资者及社会大众之所以如此关注去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是因为其核算的内容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其内容可以概括为
(一)企业经济责任:反映企业经济状况和效(包括总资产利润率、净资产利润率、资本收益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每股股利、股利支付率) 、企业对债权人经))、 企业经营者的经济责任指标(包括资本增值额、投资报酬率、销售利润率等)。
(二)企业法律责任 :反映企业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的指标。包括小时工资率(反映企业是否执行企业所在地政府的最低工资标准法律规定)、工资支付率(反映企业对国家相关劳动法规的遵守情况)、.法定福利支付率(反映按相关法律政策规定职工享有的医疗卫生、困难补助等福利)、社保提取率(企业对国家相关社会(反映企业是否有挤占挪用国家税款的违法行为)等。
(三)企业生态责任 :反映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所做到工作。具体包括单位收入不可再生资源消耗量(反映企业生产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强度)、材料用废率(反映企业对资源的珍惜和节约程度)、.单位收入耗能量(反映企业生产对能源的消耗强度)、单位收入耗水量(反映企业生产对水资源的消耗强度)、单位收入排废量(为企业未达标“三废”排放量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值)、环保投资率(反映企业对人类生存环境的责任感)、单位收入研发费(反映企业对人类社会技术进步的责任)等。
(四)企业伦理责任:反映企业在遵守企业伦理方面履行责任的情况。 具体包括员工人均年教育经费(反映企业对员工素质的提升和未来发展所承担的社会伦理责任)、.员工工资增长率(反映在企业增长的利润中企业员工的分享程度)、 就业贡献率(衡量企业运用全部净资产为社会公众提供就业的能力)、捐赠收入比率等。
(五)企业其他社会责任 :具体包括职工劳动生产率(企业收(用于评价企业运用全部资产为国家或社会创造或支付价值的能力)、社会积累率(衡量企业社会贡献总额中多少用于上缴国家财政和支持社会公益事业)等。
可以看出,如果企业要披露如此庞杂的内容,传统的会计报告体系是很难实现的。因此有必要引入XBRL及时、动态的向社会提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相关数据,以强化社会对企业的监督,实现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XBRL即商业报告语言,主要是指提供企业决策者的经营管理信息。XBRL是基于XML的会计报表标记语言,该语言可以),都可以通过XBRL在计算机互联网上有效地进行处理。通过XBRL就可以很方便地转换成书面文字、PDF文件、HTML页面,或者其他相应的文件格式。通过XBRL获取到的信息,可以方便快捷地运用于各种财务分析等领域。
XBRL在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方面有着独特的地位。XBRL是一种全新的企业财务信息报告形式,可以应用在企业的内部报告和外部报告两个领域,在XBRL国际组织制定的XBRL体系中,它们分别被称为XBRLGL(财务记账) 和XBRLFR(财务报告)两部分。企业在每一个社会责任事件发生之时加上相应的标识包括记录每一笔交易的时间、相关人员、涉及的单据、供应商、销售商等数据信息,并进行汇总,然后将汇总的会计记录联结至XBRLFR,即使是复杂的现金流量表也可以用直接法准确编制完成,除此之外附注和其他财务报告中存在相互勾稽关系的数量部分也基本能实现自动编制。XBRL能精确、迅速完成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财务报表的编制工作。
社会大众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需求存在快速的要求,因此,利用XBRL提高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传递的效率成为必需。XBRL提供规范的报表格式,能够提高报表编制的效率及准确性,降低重新输入资料的次数,增加资料的正确性。XBRL对每个财务信息添加相应的标签,人们对标签的涵义达成共识,让不同公司的财务信息以相同的名称或方式来呈现,并且通过XML来统一文件的结构、命名、语义、处理逻辑以及对异种信息及其文件格式进行转换,从而实现不同的软件运行平台对XBRL标签和实例文档的自动识别和读取,就可以达到网上信息的有效存取、交换以及分析功能。XBRL通过自动分类、汇总、检索、传递和列示大大缩短从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财务数据的发生到需求者利用这些信息的时间,有利于需求者更快地获取相关的信息进行投资决策,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XBRL便于不同系统之间数据的传输和交换,通过XBRL对数据进行标注,赋予数据以语义,使信息可以在不同的操作系统数据库和应用软件之间进行传输和交换,促使数据信息在互联网进行传输。XBRL的文件是以ASCⅡ码来存档,只须利用支持ASCⅡ的简单文本工具就可以读取或修改,增加了资料自身的可读性与维护性,非常适用于必须长期保存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资料。
XBRL可以提供更多明细化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财务信息。而XBRL特有的向下挖掘功能却能轻而易举地实现明细信息的提供。XBRL的出现让分部信息的提供变的异常便利,因为它可以实现跨平台,不同分部、不同信息系统财务信息的自动汇总综合,自然也可以按照信息使用者的需求随时分解出任何一个分部的明细信息。同时XBRL提供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可以使数据使用者能够更方便快捷地检索、读取和分析数据,可以与Excel 2003、ExcelXP结合运行的文件格式,可以使数据处理变得更加容易。同时可以完善通常使用的企业社会责任非财务信息的披露方式。由于XBRL不仅可以标记数量化而且可以标记非数量化的元素,这样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全面观察经济活动,得出经济活动各方面不同的属性特征,然后对不同的属性特征予以标记,完整地表达出经济活动的语义化信息,XBRL经营报告之分类标准可以提供包含企业的总体概况、管理层质量、管理层薪酬政策、新产品开发能力、销售能力、公司文化、产品和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企业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环境、控制环境、平衡计分卡、财务及非财务之绩效评估报告等等非财务信息,能够更好地满足信息使用者对非财务信息的披露需求。XBRL能够增加资料在未来的可读性和维护性。应用XBRL,推广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表编制的效率,能够实现迅速更新数据,适应变化的会计制度和报表要求,为财务数据提供更广泛的可比性信息需求者能够及时掌握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增加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透明度,满足不同企业利益相关者的需要,减少了花费在人工录入和重新核对信息上的成本。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显而易见。因此,泉州地方经济发展中表现高度重视,政府从思想认识上首先要能够认识和了解其对地方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地位和作用,从地方立法上能够现行一步,制定地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推广的法律法规,利用政府强制力和公信力强制性推广,逐步在泉州企业中推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体系。同时,XBRL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将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推广应用产生深刻的影响。
因此,泉州市应该率先制定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XBRL技术研发计划,由政府出资开发全社会共享的XBRL技术,推广全社会进行使用,在全社会共用的IT平台上公布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以加大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披露的透明度,使社会公众等能够及时对企业进行监督。
同时,应由政府部门牵头,投入一定的资金,研发应用于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XBRL 软件,构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XBRL平台。应用这种技术,及时、迅速、动态、长久地将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数据进行存取、抽取、交换和分析,使得全社会能够对企业进行监督,以此促进企业各方面的进步和改善,促进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以达到全社会可持续发展之目的。
注:本课题系泉州市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规划课题项目,项目批准号2009A-YZ02。课题组成员:于静、洪震、许惠铭。
参考文献:
[1]张炎地.用科学发展观引领泉州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10-03-06,。
[2]王宇.泉州绿色经济处处开花。泉州晚报,2010-03-18
[3]吴长煜.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需求分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10-03-06。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跨越式发展时期。数据显示,我国高等教育的入学率从九八年以来逐年增加,实现了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快速变身。在满足人们接受高等教育需求、促进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扩招也给高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办学规模逐年增大,资金来源更加广泛,高校面临的会计环境也发生着显著变化,横向联系更加广泛,涉外财务不断增多。这就加大了高校在会计方面的压力。再者,我国高校的所有者以国家为主,但是国家这一特殊的所有者却给高校带来了资产和效益方面约束缺失的问题,导致了高校由于会计管理方面的不良操作,进而使得高校陷入债务循环之中,使得高校的会计管理工作出现很多问题。面对新的经济形势和发展状况,高校要更好地发展下去,必须要严格做好会计工作。良好的会计工作不仅可以提高高校资金的利用率,而且可以提高高校的抗风险能力,增强高校的各项工作实施效果。
一、高校会计基础工作内涵
1.内涵
高等学校会计是各级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核算和监督教学资金的取得、使用及其结果,为提高社会效益的一种非营利组织会计。事业单位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成人中高等学校会计等专业学校;客体是教学资金的取得、使用和结果;职能是核算和监督,核算教学活动的资金耗费,监督教学资金的取得和使用并考核支出的效果;目的是提高社会效益;本质是非盈利组织会计。
2.基本内容
高校会计工作基本工作内容之一就是预算、决算管理。高校决算管理包括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其中财务报告又包括财务报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高校财务报告对财务报表作了统一的规范,以资产负债表取代资金平衡表,将拨入经费增减变动表、经费支出明细表、对外服务收支表等报表合并为收支情况表。为了便于报表使用者理解、分析和使用会计报表,高校还必须编制有关附表及补充资料,作为资产负债表、收支情况表和专用基金变动情况表的补充;高校财务分析突出了高校独立法人主体的地位,体现了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高校财务管理特点,分析和测量了高校资金使用效益,从资金的使用和负债风险的角度,全面分析了高校的资产、负债以及资金的可支配能力,说明学校所存在的财务风险大小,为高校财务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财务资料。
高校会计工作的另一项内容就是收支管理。近年来,高等院校的主要收入一方面是国家财政投入,另一方面银行贷款,校友捐助等也是高校主要收入之一。高校必须按照有关规定严格管理各项收入,各项收入必须全部纳入学校预算,统一管理、统一核算。高校的支出按支出的不同经济性质分为事业支出、经营支出、自筹基建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高校对支出的管理必须要:正确划分各类支出的界限,加强各类支出的预算管理和控制,严格执行国家财经制度和财经纪律,加强管理,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重视专项资金支出的管理,实行收支匹配原则,准确反映经营活动成果。
二、新时期高校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1.财务报告不能真实反应财务状况
现行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规定,“高等学校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附表及收支情况说明书等”。这种报表从总体上说仅起到统计财务数据的作用,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反映的内容过于简单,不能真实反映学校的财务状况。主要侧重于反映预算收支结余情况,比如固定资产的损耗情况就没有进行真实的反应。高校要扩大招生规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教育部门都要制定有关收费和投资政策,首先对教育成本进行分析,而固定资产折旧费是高校教育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高校对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就使教育成本不真实,直接影响到教育成本分析,影响到教育部门和高校的正确决策。而且财务报告滞后性严重,缺乏时效性。服务的对象比较单一,尚未建立财务信息公开披露制度。以政府财政及教育主管部门为报告对象,报告目标过分强调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服务,无法满足多元化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2.无形资产的计算欠合理
无形资产是指不具有实物形态而能为使用者提供某种权利的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等。高校会计制度规定,高校购入的无形资产,按实际支出数,借记“无形资产”,贷记“银行存款”等,各种无形资产应视实际情况合理摊销。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无形资产在高校资产中所占的比重也在逐渐增大,例如购买土地所支付的出让金如何进行会计核算等等,成了高校财务工作面临的问题。
3.高校会计从业人员基本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会计从业人员人数众多,据有关部门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会计从业人员共1300万人左右,但有学历、有职称者比重偏低,特别是中高级会计人员比重较小,尤为短缺;从年龄结构上看25岁以下者占16%,45岁以上者占6.5%;从学历结构上看:其中大专以上学历者占6.5%,无学历者占76.4%,即没有受过正规专业教育的人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就是在高等人才积聚的高校中财会人员的现状也令人担忧,目前我国大批新建本科院校都是从原来的专科学校或几个地方性院校合并而来,财务人员本来就参差不齐、人员结构老化,甚至有的人连计算机都不会操作;还有就是财务部门因为掌握着经济大权,成为目前引进人才热潮中许多“随军家属”趋之若骛的地方,造成财务部门人员结构很不合理,有的甚至连起码的会计基本技能都没有,会计工作的质量根本没法保证。
三、加强新时期高校会计基础工作的方法与途径
1.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
内部控制制度是内部监督制度的精髓,所以必须要建立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这就要求高校设置专业的会计师制度,会计师既要评价内部监督是否有效,提出完善内部监督的意见;又要检查内部监督的执行情况,督促内部监督的有效执行,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财务要求科学合理的制定财务报表。
2.完善财务报表体系
《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中规定了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预算收支表、基建投资表和报表附注,完善了报表体系。而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学校已逐步转变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事业法人。在高校现行报送的财务报表的基础上,还应增加现金流量表和附注披露。现金流量表可使有关于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情况得到准确的反映,来满足如财政部门、教育主管部门、银行、企业等投资主体的需求,他们可以用来预测高校未来现金流量,制定合理的经济决策。由于会计计量方法的局限性,一些有用的会计信息无法进入财务报告的主表,而通过附注披露可以为报表使用者提供更多的会计信息,以提高高校会计信息的透明度。
3.加强高校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的提高
会计工作是一项技术要求很高的工作,必须具备专业知识才能胜任的工作,尤其对那些地方新建院校的会计人员来说,本身专业知识并不丰富,所以要干好会计工作,必须拥有精湛的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主要包括会计基础、财务管理、相关行业的会计理论以及行业财务制度、管理会计和会计电算化等知识。业务技能是指会计人员处理具体业务的方法和技能包括上通下达与人交往的技能等等,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只有具备了精湛的专业知识,才能正确、恰当的处理会计业务,即专业知识促进业务技能的提高;相反具有了良好的业务技能,又能发现新事务,来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所以,要想成为一名会计工作者,必须首先拥有业务知识和掌握业务技能;而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就必须拥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业务技能。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4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9)03-0084-03
[作者简介]刘贤仕,井冈山大学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财务会计、财务管理;郭同燕,井冈山大学计财处会计师,研究方向为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江西吉安343009)
一、目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严峻挑战
1 金融全球化
金融市场是企业投资和筹资的场所,金融市场上有许多种融通资金的方式,企业需要资金时,可以到金融市场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方式筹资,企业有了剩余的资金,也可以灵活选择投资方式,金融已经成了改变我们生活的关键所在。随着电信、银行、保险和运输等全球服务市场的不断扩大,形成了时间上相连、价格上联动的国际金融交易网,交易方式和各种金融产品不断创新,交易量也在迅速攀升。由于各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各种境外基金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投资机构纷纷涌入我国。金融全球化客观上提升了企业的价值,但在金融全球化的背后,存在极大的风险。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善于对企业内外部经济关系及时进行合理调节,以适应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不断提高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2 知识经济的兴起
与传统产业相比,知识经济的发展主要通过知识对传统产业进行全面渗透,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促进产业不断升级,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知识经济打乱了传统的企业资源配置格局,使传统的以厂房、机器、资本为重要内容的资源配置结构向以无形资产为主的资源配置结构转变,无形资产将成为企业投资决策的重点,知识资本所有者将成为企业税后利润分配的主要参与者。如何对知识资本进行确认、计量和管理便将成为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新领域。
3 费本市场迅速发展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公司并购,到本世纪初出现的虚拟企业,对企业和社会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对财务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公司并购时怎样进行资本运作;跨国并购时,怎样进行国际财务管理;而虚拟企业的财务管理更显得无章可循。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时间不长,资本市场创新工具不断增多,导致存在许多不规范、不完善的情况,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财务管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4 电子商务异军突起
电子商务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电子商务蓬勃发展使传统财务管理走向了网络财务时代。网络财务的出现让人耳目一新,前景相当广阔。网络财务最显著的特点是实时报告,企业可以进行在线跟踪管理,它的运行涉及资金、信息、货物、商业秘密等诸多方面的安全问题,如果安全问题得不到保障,网络财务就是一句空话。在网络财务时代,如何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成为当前财务管理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对财务管理工作者的理财观念、风险意识、知识结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人才的现状分析
由于企业财务管理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必须不断创新,迫切需要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财务管理人才。然而,目前我国企业中大多数财务管理人才的素质整体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懂市场经济规律和游戏规则的人不多。市场经济是利用价值规律的作用有效地调节和配置各种资源。这一经济制度的顺利实行,得益于诸多的游戏规则,制约着人们各种各样的市场行为。可是,许多财务管理人才与企业家由于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游泳时间不长,懂得市场经济规律及其游戏规则的人,少之又少。二是懂与国际经济接轨的人不多。目前我国已经加入WTO,企业必然会成为与国际投资者进行较量的主角,因此,他们必须具备这样的知识。三是懂专业技术知识与现代化管理理论与方法的不多。基于这一现实,大多数企业对于财务发展战略的研究、财务人力资本队伍的培育、理财理论与方法的利用与创新等,较多地停留在较低层面上。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 受我国以往经济发展方式和社会文化的影响
我国企业往往乐意采用外延式的扩大再生产方式,企业对发展规模问题、市场营销问题、技术问题较为用心,而对于会计与财务管理问题却觉得并不十分重要,对会计与财务管理于企业的决策与管理水平具有相当的影响程度也不以为然。如果说有点重视,那也是在财税检查、注册会计师审计、向外融资时才有所体现。决策者和经理们对于会计报表、财务指标、财务分析等有关方面的知识知之不多。目前,企业中的大多数财务管理人员只停留在记账、算账、报账方面,而能进行财务分析决策、运筹财务管理、利用财务管理的专门知识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人才则为数不多。从大量的企业生命周期来看,落后的财务管理思想和方法,是很多企业规模小、效益差、生命周期短的深层次的根本原因。因为良好的财务管理不仅为企业盈利提供决策依据,更可通过配置资源提前作出预测创造价值。然而,这方面正是我国企业的缺憾。
2 重发展轻管理,造成财务管理人员数量不足、素质较差
企业在以往的发展进程中比较注重业务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张,而明显忽视了财务管理,由此又忽略了财务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这样,一些发展较好的企业,其财会队伍的数量与素质也是相形见绌的。目前我国的1300多万财会从业人员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三多四少”的状况。即:财务管理人员数量多,财务市场需求多,有学历有职称证书的人多;能进行财务分析决策的人才少,能用财务管理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人才少,能运作大型企业集团财务工作的人才少,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到民营企业施展才华的则更少。
三、企业财务管理创新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1 具有深厚的财务理论和娴熟的财务技能
财务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财务理论研究方法是财务理论和财务实务的方法论,对于从事具体财务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来说,了解和掌握财务理论知识和方法有利于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从理论层次上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并运用它指导具体实践工作。具体来讲,需要掌握以下一些方面:财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益、费用、资金、营运资金、财务清单、财务报表、合并报表、存货、制造成本等。另外,还有关于财务管理学的财务本质、财务属性、财务职能、财务对象、财务地位、财务任务等等。以上都是基础性的理论问题,是财务理论体系的支撑。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熟悉财务理论,用财务理论知识指导和处理实践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就能减少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2 具备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应用能力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都要学习计算机知识,应当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日常业务工作。包括熟练运用一些重要的财务软件、网络工具,熟悉怎样使用浏览器、如何收发电子邮件、如何下载网上信息和软件、如何在网上进行信息和数据上报等。电子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令财务工作的手段、工具、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已经逐步实现计算机化。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学会计算机应用、网络应用、财务软件等操作,并能针对本单位、本企业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数据录用、存储信息、财务分析和编制报表。这是基本的要求,是财务专业基本技能之一,没有这种能力,就不能当好企业财务管理人员。
3 具有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与公共关系能力
当前的国际社会现状是:国际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密切,科技与信息的国家界限日益模糊,交流机会越来越多,外语在网络技术使用的各种软件及其网络资源上占有绝对的比例,各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想跟踪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信息和资料内容,要想在未来参与到国际性的财务管理中,就要具备一定的外语应用能力。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日常要与所处企业内部各部门的人员打交道,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更多地面向市场、面向社会,与外界交流的机会也愈来愈多,此时人际交往能力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来说就显得很重要了。只有具备较强的公共关系能力,才能更好地达到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
4 掌握一定的经济学与管理学知识
企业财务管理融合了生产、经营、管理、市场、投资、金融、法律等多方面的知识,缺乏经济学知识的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然是视野狭窄、不能从全局角度审时度势的财务管理人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掌握一定的管理学知识有助于了解具体企业管理的细则,在此基础上运用会计、财务手段对诸如企业运营发展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考核、规范、指导等功能,无疑将有助于科学财务决策的制定和有效执行财务工作及任务。
5 熟悉国际规则、法律法规和国际会计准
在与国外企业的合资合作中,企业应熟悉国际规则和法律法规,要重视和保护好自主品牌,并努力扩大融合效应,要重视技术、产业、环境。提高外资作为资金补充的功能,注重其技术、品牌、人才、制度、经验等功能,并设立技术标准、产业标准、资源消耗和环境标准。对于会计准则,我国2006年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体系已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会计”被誉为国际通用商业语言,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的环境下,作为有助于管理与决策的信息系统,急需用统一的标准来记录、计量与报告我国企业在国外的投资经营情况。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求,我国在充分借鉴与吸收国际会计准则经验,兼顾我国市场济发展要求及法律、文化背景、会计发展规状的前提下,建立了一套既适应我国经济发展要求,又能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会计准则体系,实现了与国际会计的趋同,对此必须予以熟练地掌握和运用。
6 通晓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等方面的知识
面对金融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财务管理人员必须懂得跨国公司理财、资本运作、并购与重组、国际金融市场、国际税收、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如:要懂得国际筹资管理,即不仅从本国筹集资金,在企业内部积累资金,而且还要大量从外国和国际金融市场筹集资金;要懂得国际投资管理,国际投资将涉及更为复杂的因素和较大的风险。向国外投资办企业,要进行可行性研究,要对他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进行分析,分析投资的安全性和经济合理性,然后进行财务分析,分析投资经营的收益性。另外,国际结算管理和外汇资金管理也十分重要。企业进行国际筹资、投资和商品进出口贸易等活动,必然发生国际间的款项收付或债权债务的结算。在财务管理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结算方式,以便使商品顺利销售和货款及时收回。对大量发生的外汇收支,要有效地进行外汇风险管理,避免汇率变动可能造成的损失。财务管理人员还要熟知国际税务管理。为了公司利益,在符合有关国家法律的前提下,尽可能合理避税,以减低税负增加利润。
四、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创新人才的培养
高校是培育创新人才的摇篮,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要以综合素质教育为核心,以知识教育为主线,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突破口,构造“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经验,转变教育理念,改变常规、低起点、视角狭窄的人才培养目标,加大教学内容、手段、方法等创新力度。
1 培养目标上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培养目标之根本,力求从高校中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具备财务管理知识,熟悉国内的经济政策、资本市场、法律政策以及有关国际法规、国际惯例,懂外语和计算机知识,具有不断开拓创新能力的财务管理人才。
2 课程体系设置上要按照培养目标将会计、财务、计算机技术、管理、金融、贸易、税收、法律及外语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处理好“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关系,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并举,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财务管理课程体系。
3 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网络为依托,以计算机为载体,开发多媒体课件,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积极推行师生双向互动,在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业务分析和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热情。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针对学术型、应用型、复合型三类人才进行了区分,首次提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既是我国教育体系发展、教学理论探索、办学经验总结的结果,也是新时代迎合市场需求、提升办学质量的必经之路。而财会的岗位特征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应用性要求,在诸多的本科院校中,越来越多的学校关注培养学生应用性能力,希望通过市场需求来引导专业人才培养,因此,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能力体系构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财会专业人才培养困境
就浙江省而言,许多本科院校,尤其是独立学院,基本定位在教学型,而人才培养也以应用型人才为主,这些院校中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而这一种实践为导向的教学培养目标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但是在许多方面也暴露出了难以调和的矛盾。
(一)培养财会岗位人才能力的目标与就业去向多元化产生矛盾
财会专业人才在就业渠道方面远宽过其他专业,这也是近十余年财会专业始终火热的主要原因之一。财会专业学生市场需求多、公务员考试专业限制对口、考研可选学校多、自主创业知识结构适合等多方面的优势形成了当前的就业优势。总的来说,本科毕业生主要的就业渠道有: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国内考研、出国读研、自主创业、应聘入职五个方向。然而培养方案所设计的课程与实践内容仅仅与应聘公司入职直接对口,而其他参与公考、考研、出国留学的学生会面临着考试准备时间与大四专业课程修读之间的矛盾。即使准备进入公司做财务的学生,也会因实习时间冲突放弃在校课程,使得大四安排专业课显得十分“不近人情”。这一点就反映了课程设置与现实需求的严重脱节。
(二)过分强调实践内容而忽视理论与实践的“转换”
应用型培养目标的导向,使得许多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过分关注实践课程的数量,许多实践课程学生仅仅只能获得“是什么”、“怎么做”的感性认识,却完全没有明白“为什么这么做”的理由,这一点也反映了过分注重应用型培养而忽视理论基础的拓宽带来的弊端。在现有课程设置体系中,学生学习完成实践课程,并无法举一反三,甚至完全不明确课程的实际用途。实践课程的设置零散而无系统性,也导致了学生并未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因而学生学习了诸多实践课程,却仍难以胜任真枪实弹的会计财务岗位。
(三)出口质量难以把关,企业需求是否满足难以衡量
应用型本科院校与研究型院校或研究应用型并重的院校不同,高考生源的优秀与否便决定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否能在教学出口环节设置严格的出口标准。就目前而言,大部分的本科院校与整体国内教育现状一致,普遍存在“入难出易”的现象,较为宽松的毕业评价制度,使得这类本科院校的学生能力得不到合理、真实的评价,也无法从根本上判断学校教学体系、教学方式、培养模式的成败。这一种盲人摸象的现象不断持续,无疑会使得学院学生的能力与社会整体能力期望脱节。
针对以上的问题,本文认为,应构建以就业去向为导向的能力体系,从市场需求来找准人才能力培养的定位。
二、市场导向的应用型财会人才能力体系整合
财会专业人才的培养能力体系尚未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且会计相关学会、政府机构也未给予一个合理、公认的能力界定。而本科院校在培养体系构建方面并不能完全按照财会专业人才的能力构建,因为仅以会计界角度定义的能力体系显得过于狭隘,且对于高校而言,培养学生的素质并不等同于放弃学生的专长,因而,在整合高校财会专业人才培养能力体系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对于社会的适应性。以就业去向为导向的财会人才培养体系,不仅能够适应市场对财会人才多岗位的需求,也能通过明确市场需求来不断激励学生对自己进行多方位的培养。
人才能力体系整合整体思路构建分为四个层次:就业层-基本能力层-分化能力层-课程体系层。以就业为目标分别将就业需求分解为不同的基本能力,并通过基本能力形成细分的能力,再通过理论、实践课程的培养保障财会专业人才能力的形成。
(一)树立职业意向,规划职业目标
就业导向的本科生能力体系构建应当以就业作为切入口。本科生的就业去向主要有公务员、国内考研、出国读研、自主创业、应聘入职五个基本方向,而每一种就业去向都对学生个体有特定的能力要求。例如,公务员对毕业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既要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又要有文字功底,而企业则更加注重专业技能是否扎实,能否胜任工作岗位。因而以就业为导向的能力体系整合应当在培养学生形成基本能力的基础上,深化培养,区分不同的能力类型,然后辅以课程体系进行培养。
基本能力是一种概括性的能力的总称,它是学生在本科院校形成的能力的直接、概括性的描述,通过做人、做事等方面得以体现,本科院校可以在学生毕业时对基本能力进行测试以判定基本能力是否形成。学生职业目标基本有公务员、国内考研、出国读研、自主创业、应聘入职五个方向,基本能力的形成是不同就业方向的直接基础。大四第一学期是完成基本能力深化与分化的阶段,例如国内公考与考研的时间基本在大四第一学期与大四第二学期的交界,因而大四第一学期就成为了学生自我择业的重要备考期。与此同时,这一学期也是财会专业在企业、银行、事务所实习的重要时期,各种分化与强化的能力都在社会中得到不断的检验。基于上述的两大原因,大四第一学期便成为课程逃课的重灾区。而本科院校多数通过培养方案修整,将非重要的课程放置在这一学期,部分目的也是为了保证学生在校,而保证毕业论文的撰写能够顺利完成,但是却毫无例外会引发学生实习时间、复习时间与论文写作时间的严重矛盾。
因此,缓解这一矛盾应当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学生在前三年获得基本能力的基础上,大四第一学期辅以专业分化的选修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完成不同能力的组合与分化,也能消除大四课程形同虚设的现象。目前高等院校的现状是在大一普遍设置较为开放的课程,而学生并没有明显的目的性去学习,因而听课动机可能仅仅只是兴趣而已。而将大四的课程转变为跟职业取向直接有关的课程,例如面试技巧、职场礼仪、公共关系、考研数学、考研英语等课程,既能够充分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又能让学生顺利获得学分,有利于将学习与课程、教学目标统一起来。
(二)形成基本能力,拓展细分能力
笔者认为,基本能力是概念性的、概括性的能力总称,而一般的基本能力应当是由诸多能力构成的,而这些能力又可以具体分化为不同的能力,并通过特定课程或实训来获得锻炼。笔者认为基本能力可以分为基础能力、专业能力与个体能力三种,而这三种能力又可下分为13种能力要求类型。
1.基础能力是经通识教育所形成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逻辑分析能力、计算机能力、英语应用能力、听说读写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品德与执业操守六个细分能力。基础能力下的细分能力之间并无直接的联系,而每一项的能力高低将直接影响未来学生在就业岗位上的发展前景。例如,沟通能力在所有岗位都具有普适性,需要与他人协作完成任务,而Office等办公软件的应用也将直接决定办公效率的高低。因而,这些细分能力是影响长期发展的战略性能力。
2.专业能力是通过专业教学所形成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会计核算能力、财务分析能力、财务管理能力与实践应用能力四个细分能力。专业能力是财会专业学生所必须掌握的能力,而这一专业能力也是所有开设财会类专业的本科院校所共同强调的能力。这一能力的高低是学生的关键性技能,是能够胜任财会类工作的基本评判标准。专业能力主要来自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企业实习、专业证书备考等过程。会计核算能力、财务分析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影响个体持证能力,也是形成面试优势的关键因素。而实践应用能力不仅包括实践能力,也包括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转换能力。越来越多的院校注重实践的培养,但更应关注“转换”能力的形成。这是财会专业本科毕业生所或缺的关键性能力,需要在课程与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强化来形成这一能力。
3.丰富个体能力,为求职增添色彩。财会类专业人才往往有一个通病,就是给人一种“苦闷”、“精明”的感觉,是一种非常死板的角色。因而,本文认为个体能力不仅能够增加专业特长,也应当是能够为职业升迁带来个人特殊性的一项能力,是工作岗位上需要转变财会人才特定负面影响的一种能力。个体能力应当包括专业持证能力、实习实践经历、特长与爱好三项细分能力。专业持证能力是对个人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最公正的衡量标准之一,尤其针对目前财会专业学生,可考证书多、种类杂,含金量高,处处都体现了专业持证能力的重要性。而实习实践经历是专业能力的扩展,是实践应用能力的一种具体体现,用人单位在未面试或笔试时仅有少量的时间对某一学生进行衡量是否录用,而较多的实习经历能够给与用人单位充分的理由证明学生专业能力与实践经验。特长与爱好通常是从初高中就逐渐形成,无论是哪个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职工关怀,而体育、音乐、美术等特长能够成为学生在求职路上的重要筹码,专业技能可以在未来工作岗位上锻炼,而特长则远无法被锻炼。它能改变财会专业人才给人的死板的印象,能够促进个人甚至单位的良性发展。
(三)有选择地自我培养各项能力
本科“标准化生产”的培养模式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企业愈发觉得其用人需求难以被满足,而学生在标准化生产过程中并未关注学生个人,而仅仅只是关注学生群体,因而,难以使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发掘自身的优点和特点,在校学习的目的多数局限在“我不想比别人差”或“我想比别人优秀”,而“找一份好工作”则是学习的基本动力。很少有学生站在未来职业去向和职业发展的高度去进行差别化地自我培养。因此以就业为导向的能力培养体系要求本科院校鼓励财会学生主动规划学业、规划职业、规划人生,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前提下,对自己需要形成一个明确的培养目标,并帮助学生形成明确的自我培养路径,来进行“定制化生产”。这一种培养路径的形成,需要教师引导,但是更需要教育体制上形成可走路径的蓝图,有多条不同的路径在蓝图上,但条条大路通罗马,获取成功,除了方向明确以外,仍要选择合适自己的路径。因而在课程选择上,对明确有考研倾向的学生,可以着重培养逻辑分析能力、听说读写能力、英语能力、专业能力等,而个体能力中的持证能力与实习实践经历应当适当弱化。因此学生在选修课程时就应当有不同的轻重之分,以明确的目标为导向来定制适合自己的培养方案。
三、因材施教,构建培养路径蓝图
(一)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的贯通
培养路径蓝图需要将所有课程都与教学目标和能力直接挂钩,要对现有各种课程分别判定能力培养哪一项能力,并针对能力类别进行课程分类,开放学生的选课权限,以模块化的方式来引导学生选课。因此,培养路径的构建也反向提升教学大纲的重要性,使课程中时常被忽略的能力培养目标重新得以强调与体现,也保证了课程与培养方案之间目标的一贯性。
(二)学业规划与职业规划
本科院校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职业规划大赛、专业导师引导、学业规划讲座等多种方式来尽早形成学生特定的职业需求与特定的职业目标。财会专业本科生经常会碰到诸如“未来我可以做什么”“可以去哪些单位”等疑问,通过上述的活动,不仅可以明确未来职业去向,更是一种学生结合自身特征来判断是否适合某一职业的过程,从而选择并架构自身的培养路径。
(三)教学管理制度的跟进
构建培养路径不仅要求课程目标面向能力体系,也同样要求在其他教学管理制度上进行深化转变。从课程设置上要灵活多变,将选修的权利下放给学生;增加每门课程考核难度,提升毕业门槛;增加学期考评制度,成绩评定不再以课程为单位;强化课堂过程考核,轻期末考试;取消补考、清考制度,提高学生懈怠的成本等一系列方法来加强学校管理制度的保障。
(四)紧跟实务前沿,深化校企合作
应当快加实践教学模式转变,应当以“授渔”而非“授鱼”为中心思想,启发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不断演化思考,提高知识对实践的转换率。院校应当进一步拓展课程认证合作领域,可以尝试与大型知名企业共办课程,考核、师资、授课形式都由双方协商确定,课程给予学生考核与认定,这都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此外,学生的校外实习可以与毕业论文共同完成,促进学生的理论知识与专业实务相结合,校外指导老师或者实习单位指导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完成毕业论文,以获得更好的实习效果。(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
参考文献:
[1] 孙素芹,顾永安.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架构与依据[J].现代教育管理.2012(09).
[2] 徐理勤,顾建民.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运行条件探讨[J].高教探索.2007(02).
随着经济发展,互联网技术越来越普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影响了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之前的手工记账基本上被计算机软件所替代,之前的纸质的记账凭证与科目汇总表也基本上被现在网络计算机软件运行的电子凭证所替代。那么作为人才培养的高职学院也需要不断的变革教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方式,适应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
1“互联网+”下完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必要性
1.1“互联网+”特征
互联网在当前社会来讲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其最大的特征就是虚拟性,并没有实体,通过网络能解决很多问题。之前的记账凭证以及账簿基本上是采用手工的模式,但是现在不需要手工,是在软件中进行登记,经过软件处理,自动生出,与纸质相比,网络是虚拟的。速度快,信息存储大,还能实现共享。现在行业都在使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信息不用纸质储存,传输速度非常快,不需要很大的媒介,也便于携带,只要授予权限就可以查看相关信息,提高了生活的便洁性。在集团企业中,大部分已经实现了共享会计,对于不同部门或者不同的事业部,其运营的基础信息可以直接在企业所共同运用的软件中留存,这样集团有权限的部门可以跨部门查看,实现了信息共享,促进了工作效率的提高。
1.2“互联网+”下对会计行业的影响
互联网改变了市场上很多行业的工作方式,会计行业也深受影响,具体来看,主要变化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会计偏向财务决策与管理。之前的会计人员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去核算财务数据与指标,并且准确性还有待提高。但是现在运用互联网,各个软件计算能力提升,会计电算化应用广泛,核算以及登记人员越来越少,更多的倾向于财务决策人员。市场上,一个会计人员可以记账几百家公司,从报税到核算每个人员分工合作,核算人员并不缺少,而是企业运行进行财务决策与管理人员需求增大,会计行业不仅仅是只会算账,而是需要财务决策与管理能力。企业的核算数据可以交给公司,但是企业在运行中的投资以及筹资等方式还需要自己去决策,这些都需要财务分析,而这部分工作在网络化的今天也是至关重要的,而互联网无法帮助财务人员最终决策。只能帮助财务人员计算相关数据,提出智能化的建议。第二,会计行业效率提高,需求复合型财务人才。现在大部分企业都是采用网络记账,而不是手工记账,在手工记账下,可能会出现手工数据计算错误,并且效率比较低,凭证一个一个填制,并还得粘贴上相应的原始凭证,可是现在互联网下,利用会计电算化等各种软件,根据原始凭证,在软件的有关界面进行填列,就能生成记账凭证;之前每个月进行月末记账以及汇总时,需要手工一一汇总并核对,但是现在在互联网下,利用相关软件,记账会后台自动运行,只需要会计人员操作一下而已。这就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数据核算等人员的需求。因此,之前的财务人员可能只需财务管理相关知识,但是现在是完全不够的。现阶段的会计人才不仅仅会财务知识,还需要互联网知识,懂得财务软件操作流程等,要做好复合型人才的转变。第三,存储模式改变,信息处理能力变强。现阶段,企业中的会计凭证特别是记账凭证很多都是使用电子设备进行储存,改变之前的纸质储存模式。一个财务处理软件能储存很多信息,提高了工作效率。第四,共享会计信息逐步增多。很多企业集团内部可以共享会计财务信息。在集团内部形成一个基础数据网络,所有部门可以把自己的基础信息上传到云平台,这样实现了集团内部的信息共享,使用时可以直接查看,信息传递速度非常快,集团企业财务工作效率提高。
2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现状
2.1教学形式单一,理论多,实践不足
在高职会计培养中,主要的教学模式还是采用传统的授课模式,学生们还是对核算比较感兴趣,听到管理会计以及理论时,感觉无聊,学生积极性不高。在一个学期期末考试的时候考核用的试卷大部分还是采用核算部分。学校也引入案例、会计电算化、会计综合实训等教学方式,但是整体来说,学习起来还是变换了界面,只是书本知识的演变,并没有很大的实践性。而在互联网模式下,市场上更加需要操作能力强的会计人员。
2.2课程体系不够全面
现阶段,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很多专业课是在大二这一学年,大一这一学年涉及的是很基础的学科。但是高职学生在学校是3年,最后一年面临着专升本以及工作两方面的选择,大三开设的课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现阶段,高职学校专业课学习集中在大二这一年。但是很多学生报这个专业时,是非常感兴趣的,但是大一有太多的基础学科,导致大一基本上没有专业课,这样到大二这一学年对专业的积极性与好奇心已经降低很多,对专业课的学习积极性就没有大一时候高。专业课相互衔接的也不完善,开设的课程太多不精。
2.3教师团队缺乏实践
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师大多是高校毕业生直接入职的,或者是其他学校换工作入职的。教师团队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素养很高,但是就是没有在企业中待过,缺乏实践经验,在进行教学时,也只是纸上谈兵,并没有充分的案例与实务做支撑。在知识的讲解中,不够深入,认识不到位。这样学生在听课的时候会枯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4教学资源有限
高职院校在资源上是比不上本科学校的,教学规模相对来说不大,实训室等建设不足,教师参与市场无法实现。互联网模式下,需要培养实用型强、操作能力强的人才,但是高职学校提供的教学资源很有限,无法适应社会需求。因为实训软件以及设备不足,导致学校里大部分还是采用纯理论的讲解。除了教学资源不足之外,教师人数也少,师生比高,教师无法兼顾那么多的学生。
3“互联网+”背景下完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建议
3.1加强教师队伍培养
教师队伍直接影响着人才的培养,高职学校应该从教师入手,加强教师培训。现阶段,高职教师每年必须完成相应的继续教育,但是大多是与科研挂钩,很多教师只是发论文、评职称等而忽略了作为教师最基本的传道受业,解疑答惑的责任。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加强教师队伍培养。第一,建立良好的奖惩晋升机制。现阶段高职学校教师上课质量并不能与工资绩效挂钩。学校应该建立良好的奖惩机制,将教师的授课情况与职称、绩效利益紧密联系起来。这样就会充分调动教师教课积极性。很多高职学校教师知识水平挺高,学习能力强,但是科研却是评职称的重要指标。对于高职学校,应该强调实践能力,要将讲课水平以及实践能力作为衡量职称的重要标准。建立良好的晋升机制,才能让教师有精力去搞好教学,充分培育会计人才。第二,定期进行集中培训,相互学习。学校要邀请各界的专业人员来进行培训,小到财务技能,大到财务管理案例分析等,对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可以利用寒暑假或者周末,让跨区域的高职会计教师都能来参加集中培训,一方面,能够相互学习,相互之间互通有无,相互借鉴经验与教训,达到高职会计教师相互融合,相互帮助的局面。另一方面,请来的各界专业人员可以给高职教师带来另外一个世界,补充新知识,激发学习兴趣。第三,组织教师去企业实践。高职学校的教师基本上都是硕士及以上学历,在理论知识上已经有不低的造诣,就是欠缺实践能力,特别是对于应用型学科的会计来说,实践能力是不可或缺的。高职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去企业实习,真切的感受会计岗位在现实生活中的状态。还可以组织教师去跟踪学习,建立企业的学徒制,让教师跟着企业中的会计人员学习,长期跟踪,充分了解市场上对会计人才的需求。
3.2完善课程设置体系
高职学生在校也就是3年时间,最后一年又面临着工作与专升本的选择,专业的核心课程应该放在大一与大二这两个学年。现阶段大一的基础课多,专业课很少。在随后的课程设置中,可以将专业核心课在大一与大二之间分散安排。基础课,例如,英语、计算机、政治等也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分散安排在三个年级,而不是集中在大一这一学年。除了安排时间上调整之外,可以在课程上也改善一下。引进动手实训课程,现阶段高职会计培养已经有会计综合实训、会计电算化之类的。但是这是不能满足互联网世界的,在接下来可以引入慕课、微课等课程。除了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之外,可以通过网上课程来巩固知识。
3.3促进校企合作,引导学生参加实习
会计是一个应用性学科,人才培养必须到市场上接受检验,学校要加强校企合作,鼓励学生去参加实习,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学校可以安排学生去企业参观实习,特别是寒假,很多企业会计人员比较繁忙,此时,让学生深入企业,才能得到锻炼。
3.4丰富教学模式,调动学习积极性
互联网下,教学模式已经发生很大改变,例如,现在基本都使用的是电脑幻灯片授课。这是无法适应时代需求的,在互联网下,高职学校要引入微课、慕课等方式。上课前,让学生针对某一个知识深入研究,制定相应的小视频,既预习了课本,也调动学习积极性。课上,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签到,高效准确。可以采用微课与教师讲课相结合模式,将学生自己制作的视频或者画面向同学们展示,让学生参与课堂。课后,除了教师评价学生之外,可以增加学生自己评价与相互之间评价的方法。在期末考试的时候也要引入小组合作录制微课等相关的方式,培养复合型的会计人才。
3.5增加新型实训室建设
互联网下会计人员更加倾向于动手能力与软件操作能力。而实训室是学生提高软件操作能力的地方,高职学校要建立模拟工作岗位的实训室,可以引入沙盘试验。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实训室教学。加大实训室建设的投入力度,同时还要引入新系统,新资源,培养市场需求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郁翔.“互联网+”背景下成专会计专业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1).
[2]程平,陶思颖.基于ADDIE的“互联网+会计”MPAcc财务共享课程教学设计—以重庆理工大学为例[J].财会月刊:下,2018(11):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