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绩效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0 16:27:4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员工绩效管理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员工绩效管理论文

篇1

二.农电员工执规考评

执规考评是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企业相关管理制度和考评细则,对必须执行的规定或禁止发生的行为和结果实施的考评。该考评适合于所有员工,执规考评考核周期为一个月。执规考核包括行为扣分指标与行为否决指标,这其中,行为否决指标考核包括供电所、班组行为否决指标和个人行为否决指标,如果发生否决行为,供电所、班组或个人的月度绩效考核成绩直接为零。

三.农电员工综合能力考评

综合能力考评在月度考评中采用,涵盖业绩、态度、能力定性标准,从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协作性、积极性四个方面进行5个等级定性评价,其中4级为满分,低于4级的每级扣1分,被评为5级的可加1分,为避免综合考评“被和谐”或“强制分布”的出现,笔者认为应规定当选择“5”和“1”时考评者必须用关键事件阐明理由,说明为什么这个岗位或部门的这一项特别突出。

四.农电员工业绩考评

所谓业绩考评就是针对供电企业中供电所所有员工承担的相应工作,运用科学的定量与定性考核方法,对他们行为的实际效果以及他们对企业所做贡献或价值进行综合考核与评价。由于供电企业的生产人员的岗位特点与职能不同,对他们的业绩考核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工作计划考核法、量表计分考核法与工分法等三种不同方法。工作计划考核法即根据月初或年初确定的工作任务,再对其在相应的考核周期内对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考评,这种方法的主要适用对象为供电所的管理层,如供电所所长、副所长以及安全员;量表计分考核法是根据确定的生产规程与质量标准对任务完成的质量、数量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工作的相对常规化、模式化的工作岗位,比如供电所的服务班的工作人员;工时定额法就是预先建立了一套工作任务的定额标准与完成分值,每月的月底或下月初对班组成员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与统计,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工作任务不固定、任务分配相对灵活,可以分解与量化的工作岗位,在供电所适用于配电班人员及营业班人员。

1.供电所(所长)业绩考评

供电所(所长)业绩考评包括年度目标绩效责任书考评和月度计划完成考评。年度目标绩效责任书根据本年度上级下达的各项指标及重点工作进行编写。其内容包括分类业务指标、年度重点工作、执规指标。供电所(所长)月度工作计划考评基准得分为100分,实行月计划与总结的方法。每月由供电所所长认真填写《供电所月度工作计划考核表》,对工作进行月计划与总结。上级考核负责人根据本月计划完成的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评,并进行打分。

2.副所长、安全员业绩考评

供电所副所长和安全员业绩考评为月度计划完成考评,实行月度计划和总结制度。每月初由副所长和安全员根据自己岗位职责和上级工作要求,填写本人本月《重点工作计划表》,每月结束后,由供电所绩效考核小组(所委会)根据本月重点工作计划完成的情况进行考评,并进行打分。

3.服务班业绩考评

对服务班而言,由他们的工作相对常规化、模式化,可以采用量表考核法的方式,其主要工作环节是确定班组的关键绩效事件,根据现有的生产规程、管理规范等对班级与员工的工作行为进行细化描述,再编写出工作标准进行考核参照。

4.考评成绩依据

考评内容,供电所绩效管理将工作及目标分为执规考评和履职考评两部分,其中履职考评又包括重点工作考评(业绩考评)和综合能力考评两类。为监控和促成绩效目标实现,对目标实施结果控制和过程控制,以年度绩效责任书为结果控制载体,以月度绩效卡为过程控制载体。年度绩效责任书和月度绩效卡基准分均为100分,依据考评细则扣分。(1).供电所(所长)考评成绩县级农电服务分公司绩效管理组对供电所上报的月度绩效卡内容进行补充、完善,并反馈给供电所。并依据绩效考核细则,每月对供电所实施考评。考评结果在月度绩效会议上。供电所(所长)考评成绩计算如下:供电所的年度绩效考评得分为绩效责任书考评得分和月度考评得分加权值之和。考虑到供电所以指标完成情况的结果控制为主,辅助以月度重点工作完成情况的过程控制,因此供电所年度责任书考评得分在供电所年度绩效考评中应占较大比例,一般以7:3的比例进行计算。供电所年度绩效考评得分=供电所年度责任书考评得分×70%+供电所月度绩效得分平均值×30%。供电所年度绩效责任书得分=100±分类业务指标考评±年度重点工作考评-执规考评扣分。供电所的月度绩效考评得分=100±履职考评(月度工作计划完成情况考评±综合能力考评)-执规考评扣分。(2).副所长和安全员考评成绩供电所所委会每月对副所长、安全员上报的月度绩效卡内容进行补充、完善和进行反馈,并依据供电所绩效考核细则,每月对副所长、安全员实施考评,考评结果在月度绩效会议。副所长、安全员月度绩效考评得分=100±履职考评(月度工作计划考评±综合能力考评)-执规考评扣分。(3).班组(班长)考评成绩供电所所委会每月对各班组上报的月度绩效卡内容进行补充、完善和进行反馈,并依据供电所绩效考核细则,每月对各班组实施考评,考评结果在月度绩效会议。服务班月度绩效考评得分=100±履职考评(月度业绩考评±综合能力考评)-执规考评扣分。配电班(营业班)月度绩效考评得分=100±履职考评(班组实得工分/同类班组实得工分均值×100±综合能力考评)-执规考评扣分。(4).班员考评成绩班长对班员的考评每月在所委会完成对班组的考核后进行,考评结果报供电所所委会审定备案。服务班班员月度绩效考评得分=100±履职考评(月度业绩考评±综合能力考评)-执规考评扣分。配电班和营业班班员月度绩效考评得分=100±履职考评(个人实得工分/同类员工实得工分均值×100±综合能力考评)-执规考评扣分。

5.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

绩效考评结果能否作为企业决策的依据,企业是否能有效地运用这些考核结果,是绩效管理能不能深入持续开展并取得实效的关键。企业根据绩效考评结果,将其应用于员工的薪酬分配、岗位调整以及培训与改进等各个方面。

(1).绩效考评结果信度和效度的确定良好的绩效考评结果能很好地反映绩效考评结果的可靠性与正确性,这就是所谓的绩效考评的信度与效度。在运用绩效考评结果时,要做到科学、合理,首先要进行对考评结果的信度与效度进行评定,根据评定结果进行分类操作。信度是指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对收集到的工作结果、工作行为、员工能力以及工作态度等工作任务信息是否准确,还包括信息的稳定性与一致性,信息考虑的是不同的考评者对同一个人的考评的一致性。效度是绩效管理结果反映的员工实际工作情况的程度。绩效管理的信效度是保证绩效考评结果是否能科学应用的必要条件。

(2).绩效奖酬的分配供电所年度绩效考核结果与年度业绩考核兑现奖挂钩,月度绩效考核结果与月度奖金挂钩。年度、月度考核兑现标准基数按照宁夏电力公司相关规定执行。由于供电所各岗位重要程度和责任大小不一,为了充分体现奖酬分配的公平、公正和合理,体现了“按岗分配”的理念,可根据岗位重要程度确定供电所各岗位奖金分配系数,。同时由于供电所地理位置、工作生活环境、人均工作量等不同,导致各供电所之间工作艰苦程度和工作任务量等不同,为了消除这些因素对奖酬分配不公平的影响,可根据不同供电所的自然条件、人均工作量等因素,确定供电所的单位系数。同时要考虑到供电所单位系数应遵循的原则即增减平衡的原则,也就是说农电服务公司范围内农电员工奖金总额不变。供电所考核兑现计奖公式如下:考核分系数=考核分/100

(一)供电所兑现:1、奖金基数:A0=X÷Y其中:X-奖金总额,即各分公司对所辖供电所计划奖金总额;Y=∑(供电所奖金系数和×供电所考核分系数×供电所单位系数);2、供电所兑现金额:A=A0×A1×A2×A3其中:A0-奖金标准基数;A1-供电所考核分系数;A2-供电所全员奖金系数之和;A3-供电所单位系数。3、所长兑现金额:B=A0×A1×A3×B1其中:A0-奖金标准基数;A1-供电所考核分系数;A3-供电所单位系数;B1-所长奖金系数。

(二)副所长、安全员、班长兑现1、奖金基数:B0=(A-B)÷F1其中:A-供电所兑现金额;B-所长兑现金额;F1=副所长奖金系数×副所长考核分系数+安全员奖金系数×安全员考核分系数+∑(班组考核分系数×班组员工奖金系数和)。2、副所长(安全员、班长)兑现金额:C=B0×B1×B2其中:B1-副所长(安全员、班长)奖金系数;B2-副所长(安全员、班长)考核分系数,班组考核分系数等于班长考核分系数。副所长、安全员、班组的年度绩效考评得分等于月度考评得分平均值。

(三)班员兑现1、奖金基数:C0=(B0×C×B2)÷F2C-∑班员奖金系数;F2-∑(班员奖金系数×班员考核分系数)。2、班组成员兑现金额:E=C0×C1×C2其中:C1-班员奖金系数;C2-班员考核分系数。班组成员年度绩效考评得分等于月度考评得分平均值。

6.绩效辅导与沟通

绩效辅导与沟通是直属上级与下级在考核过程中,对工作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连续的交流与沟通,以及上级在必要时对下级完成任务工作过程中进行适时辅导。绩效辅导与沟通是绩效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比如,分公司领导要与供电所所长、副所长以及安全员进行沟通;班组长要及时与班组员工进行沟通,充分了解他们的工作进展情况,重点要关注那些工作业绩不太好的员工,通过沟通,找出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与帮助,及时纠正偏差。在绩效周期结束后,管理层应该采取正式面谈的形式与下属进行沟通,以帮助员工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实现个人绩效目标。

篇2

(2)缺乏与员工的有效沟通如果医院缺乏与各层次员工的有效沟通,不但不利于员工参与医院绩效管理,还会使得绩效管理成为纯粹的绩效考核,阻碍了员工能力的发挥和绩效的提升,产生一些负面影响。绩效管理打破了传统的医院薪酬模式,将个层面职工的利益关系重新调整,这对传统的医院管理是一种冲击和挑战,因为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阻力和分歧,从而影响绩效管理的执行力度。

二、完善公立医院绩效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一)明确绩效管理的目标定位明确绩效管理的目标定位能够产生有效的激励作用,最终实现医院的总体绩效目标。绩效管理目标要立足于医院的当前发展,定位于医院的远景目标。我国医院的远景目标是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牢固树立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思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

(二)设置合理而量化的指标体系能够反映医院绩效的指标繁多而琐碎,如果采用过多的指标会为绩效管理的实施带来很大的困难,不利于后期的综合经济分析,因此,应该建立合理而量化的指标评价机制,指标的设置应尽量简化,避免形成层次复杂的指标树。评价指标的基础是客观和量化的参考指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评估全面、公正以及数据的可比性。

(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医院绩效评价如果要切实的运行,必须要有有效的激励机制作为后盾。目前在我国,适合公立医院现状的激励机制是薪酬分配、绩效评价同薪酬管理挂钩,个人贡献与薪酬相符合,促进个人发展目标同医院远景目标协调一致,加强权责认定,提高员工主动性,这有利于医院有效的实施绩效管理方案。有效的晋升空间是维持和提高职工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手段,这种非物质鼓励能使职工取得成就感与荣誉感,更能激发工作动力。

(四)体现公平和公益性原则公立医院的核心是公益性的社会服务机构。因此,公立医院在设立绩效考核管理制度时,要将公益性这一指标作为重要参考纳入到绩效评价体系,并全面体现在具体的考核指标中。另外,绩效管理制度在制定时要以公平性为首要原则,这就要求单位在实施具体绩效考核时,要给予职工充分的发言权,医院的绩效考核委员会应由各级职工代表组成,同时建立合理的申诉渠道,以解决考核过程中出现的争议。

篇3

绩效能够有效地评价医务人员的工作价值,通过绩效考核、绩效工资对员工进行激励,这样能够发挥激励在绩效考核中的作用,同时绩效又能反作用于员工,促使员工不断改进工作,这样就使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能够保证激励的目标与公立医院战略的目标保持一致,能够使激励机制长期发挥作用,促进公立医院的不断进步和竞争力的增强。

(二)激励措施要实行多样化

公立医院要建立多种多样的激励措施,要将物质层面的激励与精神层面的激励相结合,除了要给员工发放适当的奖金和薪酬福利以外,还要给员工适当的鼓励、赞扬、授予荣誉称号、晋升职位等精神层面的激励,使激励机制平衡;要坚持将正向激励和反向激励相结合,正向激励能够大大提高公立医院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反向激励对于那些只是为了生存而缺乏工作积极性的医务人员可能是一种鞭策,对其进行激励可能会达到不可估量的效果;还要坚持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的方法,长期激励能够使医务人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高涨的工作积极性,短期激励能够使医务人员感受到医院“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能够增强医院的整体凝聚力,如果只是一味地实行长期激励政策,那么医务人员很容易在较长期的奋斗中产生疲惫的心态,从而失去优秀人才,不利于公立医院的长远发展。因此一定要坚持激励措施的多样化,各种激励措施有机结合。

(三)对不同的岗位人员需求实行不同的激励措施

公立医院中每个人的需求是不同的,有些重视物质激励,而有些注重精神激励,有些人的需求相对较低,而有些人的需求相对较高。因此,公立医院的管理者一定要对不同岗位(一些特殊的重要岗位除外)不同人员的需求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不断挖掘不同的工作岗位的需求从而进行有效的激励。通过了解员工的需求而制定出相应的激励措施,不仅能达到岗位的目标,能够实现个人的价值,更能够拉拢人心、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增强公立医院整体凝聚力和竞争力,达到员工行为与整体组织目标的一致。

(四)不断完善绩效考核体系

公立医院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不仅能够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而且能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够保证医院的健康运行和发展。在不断完善绩效考核体系的过程中,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完善绩效工资,以医务人员的工作岗位为基础,根据工作劳动的强度、技术的科技含量、工作环境的好坏来确定岗位级别,根据医务人员的劳动成果、对公立医院的整体贡献率来发放报酬;另一方面,公立医院在进行绩效考核的时候要分层次、分类进行例如可以将门诊、急诊、住院等以医疗工作量为指标;将住院率、床位使用率、手术台数、治愈率等以医疗质量为指标,将住院人数、住院的收费、人均收益等以经济指标进行考核,这样有利于绩效考核的公平,有利于公立医院医务人员人际关系的协调,使公立医院能够发挥团队力量增强整体竞争力。

二、公立医院实行有效的激励措施后达到的效果

(一)公立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得到加强

公立医院实行有效的激励措施后,打破了传统的绩效考核方式,将激励政策与绩效考核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突破公立医院以往受到规模和发展空间的约束,提高了整体医务人员的工作热情度和创造性,提高了工作效率,给公立医院带来更大的效益,这样就使医院的整体水平有所提升。同时,各个岗位的医务人员通过有效的激励措施能够使自身的需求得到满足,他们在工作中会更加努力,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增强了医院的整体凝聚力和战斗力,这样也有利于公立医院更好地吸引优秀人才,最终会提升公立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二)公立医院的中层管理人员提高自身素质,出现良性竞争机制

中层管理人员在公立医院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对于整个医院的发展起着支撑的作用,其发展关系着公立医院的生死存亡。因此,必须对公立医院的中层管理人员实行恰当有效的激励措施,对其进行有效的绩效考核,给予应有的报酬待遇,为他们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要不断完善绩效的科学化、先进化管理,要让中层管理人员定期参加培训来更新已有的专业知识,也要在一定周期内进行竞争上岗。随着竞争上岗的范围扩大,激励政策实行以后,各中层管理人员将会全部参与公平竞争,能够各自发挥特长,产生更好的激励效果,使竞争机制不断得到完善,这样就为医务人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和竞争平台,使医务人员能够发挥所长,为公立医院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才智。

(三)吸引更多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能够增强人才队伍建设

公立医院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近些年各管理者都意识到,要想提高整个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就要抓住核心人才。公立医院实行有效的激励政策,为高等人才出台一系列鼓励、优惠的配套政策,不仅为高等医务人才提供了更多的培训学习机会,而且在培训过程中还有各项补贴、补助,这样有利于留住高素质的综合性医务人才;另一方面,在进行招聘和引进专家的时候,实行柔性化管理,通过参考学历、职称等确定是否留用,这样就可以吸引一些高学历、高职称的优秀医务人才进入,从而增强了整体的人才队伍,形成了重视人才、重视知识的良好氛围,这些对于公立医院的长远发展,增强公立医院的整体竞争力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篇4

1.绩效管理是实现组织绩效的重要手段。绩效管理的总体目标在于实现组织绩效。通过绩效管理,组织可以比较准确地了解员工工作任务地完成情况,建立管理者和员工只见的沟通渠道,表达管理层队员工地工作要求和发展期望,获得员工对管理层、对工作以及对组织地看法、需求和建议,并共同探讨员工在组织中地发展和未来地工作目标,最终达到提高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地目的。当员工认识到绩效管理不是讨论绩效低下地问题,而是讨论员工地工作成就、成功和如何进步,是一种帮助而不是一种责备体系时,组织中的许多冲突就可以得到有效避免。

2.绩效管理是员工改进工作及谋求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绩效考评,员工可以明确自己所担负工作的职责和要求,员工的工作成就、工作成绩获得组织的赞赏和认可,工作中的需要获得组织的理解和帮助,并了解组织对自己的期望和未来的工作要求,从而及时找出差距,调整工作方式,以期更好地完成任务。

3.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各环节地重要依据。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许多环节地决策、调整和操作,均需要以人员绩效考评作为依据。现代组织管理核心多是围绕着组织绩效目标而进行的,制定合理、有效、动态的目标,在此基础上进行人、财、物的配置和管理,使得组织管理更具有针对性和效能。与企业的绩效特征相比较,公共部门的绩效明显地呈现出自己几个特征。

(1)公共部门绩效目标的复杂性。企业追求地往往是诸如利润最大化、市场占有率等可以明确量化地绩效目标,而公共部门地绩效目标相对要复杂得多,有时候,社会目标、无形目标和长远目标等更具有根本的意义。而且,公共部门的一些绩效指标一旦涉及到公平、责任等范畴就难以进行定量分析,如针对决策部门、协调部门、咨询部门等非执行性部门的工作活动,就很难形成量化的、可操作性的考评指标。由于政府的产出总是复杂的,又经常是有争议的,要达到的目标也经常是多重的或不明确的,那么其目标完成程度就难以界定。因此,公共部门的绩效标准和绩效指标往往难以确定。

(2)公共部门绩效形态的特殊性。企业的绩效形态一般具有“可见性”和“终极性”两个特征,从而为企业的绩效考评工作提供了直接的、可比较的平台。公共部门提供的产品则往往是服务性质的,相当部分的产品是无形的,并且单个部门提供的绩效在整个公共服务过程中又往往是“中间状态”,可比性较低,如很难说一级或者一届政府在绩效上会有一个直接的体现。尤其是在政府的公共产品往往具有公平、服务等性质是无法测量,并且通过很长时间才能看出。

(3)公共部门绩效的评价机制不健全。企业按照市场上的价格波动、成本约束、供求关系变化来调整自己的产品结构、数量和质量,整个市场价格体系的良好运作会导致那些生产效率低于市场水平的企业推出竞争,价格机制实质上是企业界的绩效评价机制。而公共管理部门的服务成本已经通过税收的形式预先向社会作了强行扣除,公共部门的相当产品或服务是没有价格显示机制。换言之,公共部门的产品由于缺少替代和竞争,无法经受价格机制和消费者片好的检验。公共部门产品或服务交易的特殊属性到质量公共部门的绩效难于考评和评定。公共部门及其组织的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它侧重于信息沟通和绩效提高,强调事前的沟通与承诺,往往拥有一套为保证组织完成其战略目标而设计的一系列规章和制度,包括组织目标的设计、绩效考评计划、奖惩计划、反馈与激励、评估和学习机制等。绩效考评是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前者是指对考评主体对照工作目标或绩效标准,采用科学的考评方法,评定员工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工作职责的履行程度和员工的发展情况,并将评定结果反馈给员工的过程,仅仅涉及事后考评工作的结果。而绩效管理是事前计划、事中管理以及事后考评所形成的三位一体的系统。我国公共部门目前主要采用的指标体系是德、能、勤、绩模式。我国《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中规定:“国家行政机关按照管理权限,对国家公务员的德、能、勤、绩进行全面考评。”但从指标内容的分解上可以看出,德、能、勤、绩模式的考评主要是一种对“人”的考评指标体系,其中很多的指标可能与员工当期工作任务的关系不密切,是基于“职务常任”制度的考评模式。

二、企业绩效管理的现状和实质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方法的逐步完善、管理者观念的逐步更新以及管理者素质的逐步提高,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特殊资源越来越受到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相应地得到重视,其地位也逐渐从从属的服务性工作转到人才的战略管理。因此,企业兴衰的核心首先集中到有没有一流的优秀人才,其次如何制定一整套考核体系,以最大限度的激励和发挥员工积极性。传统的管理者多是把产品作为唯一的目标,以此来衡量企业的绩效,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作为人力资源管理核心的绩效管理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眼球,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开始向员工绩效管理转移,因为无论员工知识多么丰富、技能多么高超、工作态度多么端正,没有绩效,绩效水平低下都是没有说服力的,企业也不能因此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产生更多的利润。而绩效考核的有形指标是靠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发挥出来的。企业管理者越来越认识到绩效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想方设法提高员工的绩效,进而提高自己的管理绩效和企业的战略绩效。这就是绩效管理作用日显重要的原因所在。尽管管理者们越来越重视绩效管理,不断围绕绩效管理制定工作计划,管理下属,事实却事与愿违,实施绩效管理反而给管理者们带来了更多的烦恼,工作任务加重,管理越来越找不到方向,绩效管理在不同的企业表现形式千差万别,大体有三种:一是工作量考核,二是员工考核,三是企业市场地位考核。绩效考核不是工作考核的一个简单变形,或者形式上的改变或者仅仅是名称上的改变,根触及不到管理的深层次,只是单向考核,暗箱操作,增加了工作量,不到好的效果。所以在实施绩效管理之前必须搞清楚几个关键性的问题,按照德鲁克的观点,绩效管理是一个管理者和员工保持双向沟通的过程,管理者和员工通过认真平等的沟通,对未来一段时间(通常是一年)的工作目标和任务达成一致,确立员工未来一年的工作目标,在更高层次的绩效管理里用关键绩效目标(KPI)和平衡记分卡表示。通过这种双向沟通实现企业利益与个人价值的统一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大热点。因为任何一个企业都具有自身目标和发展方向。

三、企业员工绩效管理的特点及与公共部门的区别企业绩效管理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不同性质、类型、规模的企业都实行绩效考核。对企业而言,相比于传统的资金、技术和信息,人力资源具有以下特点:

1.人力资源的生成具有时代性。任何人力资源的成长与成熟,都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条件下进行的。每个时代的经济、教育、文化状况,都会影响和制约在这个时代中开发出来的人力资源,培养出一代或几代有关人力资源的特定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和认识方式等,并会体会在他们的工作行为和劳动态度上。人力资源生成的时代特征,意味着人力资源管理不能脱离其管理对象的时代性。明确时代留给他们的长处和不足,这样才能在人力资源不断开发的过程中确立目标和方向。同时,人力资源具有的知识、能力不是一下子就能生成与拓展的,而是既需要资金投入,也需要时间投入的。任何企业都不断针对员工的不同需求进行培训管理。

2.人力资源管理具有能动性。人力资源的能动性是它区别于其他资源最根本、最显著的特征。人力资源的能动性,核心表现为人力资源在管理活动中的主导作用。一切经济活动和管理活动都是人力资源的活动,是由它引发、带动了其他资源的活动,在各项人类社会中它总是处在发起、组织、操纵和控制其他资源的中心位置,而且能够统合其他资源,整合其他资源的效益,因而它脱离了“纯粹资源”的地位,创造出了更高的价值。与其他资源相比,人力资源是唯一具有创造性的因素。创新是一切组织活动的生命,而只有高质量的人力资源才能承担不断创新的任务。正是人力资源特有的能动性,使人类社会不断地前进。

3.人力资源开发具有高增值性。这一特征体现在:任何组织的硬件、资金等资源地运用方式合范围都具有一定地局限,而人力资源则基于“人”的特征,其所产生地价值与影响、收益地份额远远超过其他资源,并且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因此,劳动力的市场价格的上升,人力资源投资收益率在上升,劳动者自己可支配的收入也在上升。另外,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一样,在投入使用后都可能引起损耗,但人力资源却能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实现自我补偿、更新和发展,因此,人力资源是一种高增值的资源。

4.人力资源的使用具有时效性。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源可以闲置,资金和财政资源可以存入金融机构,但人力资源往往无法储存,如果不及时应用就不能获得已有价值,同时也不能保留人力资源日后使用,社会知识、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闲置的”人力资源流失其价值与特征。因此,闲置的人力资源是巨大的浪费,惟有前瞻地、有计划地适时使用人力资源,才能发挥其作用。就个人开说,当处于生理和心理都比较成熟的阶段,不仅年富力强、精力充沛。同时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和素质的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也渐入佳境。这一时期的能力处于波峰,组织应及时地使用,如果储之不用或不充分使用,不仅会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而且会影响人力资源的绩效。

5.人力资源的开发具有持续性。与物质资源的一次性开发不同,因人力资源具有多种潜在的素质,所以可以在其成长和使用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开发。为了维持和提升人力资源地价值,只有依据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变化的要求,持续不断地投资于人力资源开发,拓展其知识、提高其知识、提高其技能、优化其心理素质,才会使其价值得到增加。而且当人力资源经过新地开发后其素质能够不断提高,原有的素质也会在新的开发中附加地发挥作用,并始终保值、增值。企业绩效考核和公共部门绩效考核在形式、方法和标准等方面不同,但是其核心都是为了提高组织的效能,实现组织目标。二者差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依据不同。作为公共部门,其核心目标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而企业则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经济目标,即企业效益。二者的目标不同决定了二者的组织结构、组织形式、运行机制不同。公共部门的设立运行有严格的组织程序和法律依据,每个部门的职能和职权都有法律严格规定,其运行具有相对的规范性和稳定性,现代组织多是依据《组织法》和拥有法定职权,组织成员的选拔通过考录方式进入。企业则是依据自身组织发展的需要,其组织成员按照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方式组成,具有较大的流动性。二是绩效目标的本质不同。超级秘书网

企业组织的绩效目标是侧重于投入产出比例,即企业强调自己组织的盈余率或利润,在此基础上才考虑组织的社会目标,基于此,企业要求员写作论文工关注与组织的利益。公共组织侧重于加之层面的社会目标,即社会的公平与稳定。公共组织的投入产出比例很难进行经济效益的衡量,公务人员的工作不关注组织的效益,而更多关注于社会价值和公众的需求。由于公共组织和企业组织的追求价值不同,二者对员工的管理模式不同,因此政府公共组织更侧重于考核的稳定性、价值性、社会性,企业组织则更加注重效益和组织的竞争力,三是员工的晋升、考核、奖惩方式不同。

公共组织员工的晋升、奖惩多是依据比较呈温和规范的公务员管理条例或法规来进行,奖惩侧重于员工的德、能、勤、绩等综合性指标来进行,对员工的综合考核涉及到员工的荣誉和社会地位,一般来说,公共组织不采取物质奖励的方式进行激励员工,但是公共组织的考核往往是累加性的,即考核结果可以跨年度有效。企业组织以市场为唯一的目标,侧重于经济奖惩,尽管现代企业采取了很多种运用考核激励员工的方法,但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人才高速流动背景下,企业员工晋升、奖惩具有跨越式的特点。

参考文献:

1.桑助来等.政府绩效评估研究.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5.

2.肖鸣政.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篇5

一、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意义

1.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绩效

一方面,在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员工通过参与设定自己的工作目标而具有自我实现的感觉;促使员工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达到一致和统一。另一方面,通过自上而下地分解目标,避免团队与员工目标偏离企业战备目标。一年中多次地评估与奖惩,实现企业对目标的监控实施,保证工作目标的按时完成。上述两方面都提高了企业或团队的管理 绩效,保证了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2.有助于提高企业内部沟通效率

绩效管理改变了以往纯粹的自上而下命令和检查的做法,要求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双方定期就其工作行为与行沟通、评判、反馈、辅导,管理者要对被管理者的职业能培训、开发,对其职业发展进行辅导与激励,客观上为管理管理者之间提供了一个十分有效的信息沟通平台,提高了效率。

3.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提供必要依据

通过绩效管理、实施绩效考核,为企业员工的管理决策退、晋升、转岗、降职等提供了必要的依据,同时也解决了培训、薪酬、职业规划等问题,使其行之有据,这也是绩效为人力资源管理各个环节中最重要环节的原因所在。

二、证券类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现状

1.绩效管理未体现现代企业“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人本管理思想已被大多数现代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所接受和遵循,但证券类公司在对基层人员的薪资管理方面却往往存在执行不到位的现象。

(1)大多数证券公司在新员工(主要是证券经纪人)入职前实习期内,未给实习员工以任何经济上的补助(含奖金,交通补助、饭补等),但对于任何一名实习员工,衣食住行都是他们的基本需要。特别是对于那些刚刚走出校门的本科毕业生,他们在经济上尚未完全独立,且社会关系也处于初步积累阶段,在公司不给予任何补助的情况下,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市场开发当中,必然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热情。

(2)员工人职门槛设置过高,不符合人本管理的理念。许多证券公司要求员工在入职前必须开发到一定数量和金额的有效客户,而这个门槛设置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很难跨越,无形中降低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度和参与度,他们无法真正地融入到公司整个团队的市场开发业务当中。

2.考核体系不尽完善

(1)考核指标设置不当。当前证券公司绩效考核指标设置存在3种做法:一是绩效考核指标过粗,过于泛化,与被考核者所从事的具体工作之间的关联性不大;二是绩效考核指标过细、过全,看起来很科学、很合理,但执行起来很困难;三是盲目追求量化,只考核能量化的指标,不能量化的指标则被当作不重要的指标被取消掉。

(2)主体不明确。许多证券公司在开展绩效考核时声势浩大,要求所有的员工之间互相打分,然后算出一个平均分,似乎这样的评价才算得上科学和客观公正,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评价员工的业绩,将其与员工的工资奖金挂钩。但这样做不能对员工提出改进意见,并进一步开发员工的潜能,不能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总体评价。

三、提升证券类企业绩效管理水平的建议

1.提升绩效管理理念

高层管理者应该从战略高度来考虑如何借助绩效管理来提升整个公司的绩效水平,以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公司要使绩效管理顺利实施,必须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把有关人的各项决定即:岗位安排、薪酬、职位升降、员工解职等都看成是企业的控制手段,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带动员工树立与企业一致的目标,也为员工营造一种鼓励积极创造的工作氛围。

2.明确营业部用人策略

国信证券的“雏鹰计划”,为营业部人员招聘培养提供了许多借鉴方法。证券公司要找什么样的人,采取什么样的用人策略?那就是要找符合未来需要的高素质的优秀人才!也就是需要严格用人标准和素质要求,以质取胜!在这么多年的发展中,一些证券公司在营业部人才招聘培养方面也有许多自己的创新实践,例如兴业证券从2003年开始的金牛计划,为公司总部和经纪业务培养了非常多的优秀人才;在公司总部的系统招聘选拔的同时,还需要营业部根据公司财富管理转型的要求,通过有效招聘,招到所需要

的人才。

3.实现差别化的员工薪酬绩效政策

为了保持营业部员工,尤其是优秀员工的收入水平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水平,要考虑在进一步提高人员质量的基础上,增加营业部员工的底薪,尤其是新人和优秀投资顾问的固定薪资水平。同时,考虑目前佣金率下滑和营业部投资顾问提成比例采取逐年低减的方式,拟根据投资顾问的工作年限,逐年上调底薪标准。同时考虑适当降低提成在员工收入中的比重,增加员工绩效统筹发放额度,上述需要根据市场整体水平和公司的承受能力,经过测算来具体加以确定。

4.完善证券营业部绩效考核方法

根据公司财富管理转型要求,进一步明确营业部各类人员的工作要求及业绩标准,为了进一步适应公司二次转型需要,在前中台人员考核中,在强调新增资产的同时,增加资产保值增值、产品化率等相关指标,在后台人员考核中增加服务态度考核。同时根据《关于加强证券经纪业务管理的规定》:“证券公司对证券经纪业务人员的绩效考核和激励,不应简单与客户开户数、客户交易量挂钩,应当将被考核人员行为的合规性、服务的适当性、客户投诉的情况等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应当以书面保存。”

参考文献:

篇6

(二)适当设立目标,促进工作开展企业在每个工作周期内设立不同的目标是非常重要的。设立合理的目标能够激发员工之间的良性竞争,提高工作热情;设立的目标不合理会导致相反的效果,极易造成员工之间的恶性竞争,使其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出现消极怠工现象,甚至使企业优秀的人力资源流失,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其实,企业绩效考核的重点并不是考核结果,而是在绩效管理中的管理过程,企业必须要高度重视绩效考核工作,针对工作岗位与职责不同的员工,设立不同的绩效考核标准。最后再选用较为简单科学的方法来进行绩效考核,确保企业能够高效的开展工作。

(三)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员工的业务素养员工绩效考核结果能够直观地反映每个员工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针对员工取得的成绩,企业应该采取必要的奖励机制;而针对出现的问题,企业也要通过培训来解决这一问题,这种培训要有针对性,切实提高员工的业务素养。若是在绩效考核中发现发展潜力较大的员工,一定要建立相关的电子档案,保留其绩效考核资料,将其列为重点培养对象,为企业的发展储备优秀的人力资源。同时,绩效考核也要确保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正常开展,真正做到职责分明。

二、员工保险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一)降低企业用人成本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加入保险管理,只需要花费较少的保险费用就能很好地避免不必要的支出,也能避免风险,这对于企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企业在为职工缴纳的各种社会保障费用时,能够有效地为企业规避风险,不用支付由于员工工伤产生的大量赔款,降低了企业的用人成本。

(二)作为重要的激励手段现今社会,企业保险管理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员工通过购买养老保险就能得以在晚年生活中获得足够的养老金,为家庭降低负担,使得生活有了保障。因而,企业保险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激励手段,能够激励员工为了晚年更好的生活而积极努力工作。

(三)利于稳定团队人心企业常常会因为某些不可抗力因素而导致大量的人力资源流失,若是员工单方面地终止与企业事先签订的用工合同,那么员工就不能继续使用企业的保险。一般情况下,员工会综合考虑这种情况的利与弊,也就不会轻易离开企业,那么企业就借由保险管理稳定了团队人心。

三、员工保险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对策

(一)员工保险管理规范化规范员工保险管理就要做到扩大基本的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事业、工伤险及其生育保险的覆盖程度,从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企业应该尽力缩小地区之间养老保险差异,建立健全的养老金缴费机制;健全基本的医疗保险制度,提供更为完善的医疗保障;提供良好的失业保险,降低员工失业风险。

(二)员工保险管理透明化、公正化员工保险管理透明化、公正化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可以向企业员工公布各类保险管理费的缴费情况,接受有关部门的组织与监督等。除此之外,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还要重视员工保险管理工作的相关培训,以确保每个员工都能认识到员工保险管理的具体内容及其实施方式。针对部分不自觉履行相关保险管理义务的企业,要大力鼓励社会公众对其进行举报或投诉,通过社会公众的舆论理论来确保员工保险管理的透明化,也显示管理的公正性。

(三)提高员工保险管理的程序性员工保险管理的程序设计必须要非常合理,这样才能保证员工能够及时申请或进行调整。企业一般是统一参与保险,同时企业要确保在每月的15日之前进行核实与申报(新招聘员工在签署劳动合同之后上交保险费;离职员工在离职以后停止缴纳保险费)。随后,由企业进行统一缴费,也是在每月的15日之前,与社会保障管理部门核对金额后以转账方式缴纳社会保障费。企业应该对基数进行通知之后再上报,在每年的7月份上交花名册、员工上年度的工资总额等,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查,再确定该年度的缴费机制。

(四)员工保险管理的类型化基本的员工保险管理是企业应尽的职责。除此之外,企业还要进一步增设其他类型的保险,如商业险和企业年金等。提高企业保险管理类型化水平的同时也给员工提供了多重保障。同时,企业还需要进一步分解统账结合中包括的社会统筹部分与个人账户部分,将其发展成为普惠式多的国民年金与企业年金。这种方式能够突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也能体现企业的公平公正。

篇7

(一)民营企业高层对绩效考核缺乏系统的认识。许多民营企业高层对绩效考核停留在一个浅层次的认识上,没有认识到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的一个环节,没有将绩效考核放在绩效管理的体系中考虑,而是孤立地看待考核,不能够重视考核前期与后期的相关工作,没有认识到绩效管理同企业的战略、组织架构、企业文化等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使考核流于简单的形式。民营企业一般都没有用系统的观点来看待考核指标的制定,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基础性的工作,它是有效进行绩效管理的基础。大部分民营企业不知工作分析为何物,在考核中想当然地制定考核指标和绩效标准,考核的科学性可想而知。

(二)民营企业忽视与员工的沟通,单方面出台有关政策。民营企业在创业过程中,企业的成长几乎完全取决于民营企业主个人的智慧和胆识。企业的成功强化了民营企业主“一人说了算”的管理作风,造成了民营企业主专断独行的管理风格。这种情况导致一些民营企业在实施绩效考核前,没有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总动员,向员工解释绩效考核的目的和必要性、合理性,造成广大员工对绩效考核人心惶惶;在设计、确定考核指标时,不和员工一起对有关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等考核指标进行商讨,而是想当然地拍拍脑袋就决定了所要考核的指标,导致员工对绩效考核产生抵触情绪和绩效考核中不公平现象的产生;在绩效考核后,没有根据绩效考核结果与员工探讨如何提高其职业技能、改进个人绩效,使员工看不到绩效考核对其职业生涯发展带来的益处。[1]

(三)绩效考核的激励措施运用不当。绩效考核结果的好坏应该与员工所获得的报酬的多少呈现正相关关系,如果员工工作做好做坏是一个样,那么必然会造成员工绩效低下。大多数民营企业家族化管理的背景决定了:它在奖惩方面有着很多的漏洞,奖了不该奖的,罚了不该罚的,对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上不能对民营企业主的亲朋好友与普通员工做到一视同仁,从而挫伤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士气。

(四)民营企业中不存在与绩效考核理念相容的企业文化。许多民营企业都是白手起家,以生存作为他们的第一需要,根本没有企业文化建设的意识或余力去关注企业文化建设。另外,深厚的中国传统“家”文化规则,使得很多民营企业主以家族或泛家族规则为基础身份来整合资源,协调人际关系和组织活动,员工的升迁不是靠工作业绩,而是取决于和民营企业主关系的远近、民营企业主的个人喜好。而且,中国人自古就有不得罪人的文化积淀,大多数考核者都不愿扮黑脸,给考核对象作反面评价。有些考核者还担心较低的考核评价会打击考核对象的工作信心和士气。在考核者如此不情愿的心态下,所做的考核必定是无法反映真实情况、无法对员工起到正面、有效的导引作用。

(五)民营企业照抄照搬其他企业的考核方法或盲目追求考核方法的新颖。大多数民营企业在绩效考核上实行“拿来主义”,把别的企业(尤其是绩效优秀的跨国公司)的绩效考核表格和绩效考核打分方法拿来原样照搬或稍作修改就在本企业推行。另外,不少民营企业在引入绩效考核时对绩效考核方法求新、求全,对平衡计分卡、360度考核情有独钟,错误地以为新颖、时髦的绩效考核方法一定能够帮助企业提高绩效,完全忽视绩效考核方法所要求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匹配程度。[2]

此外,民营企业没有对考核者进行考核培训、考核频率不适当、考核指标选取不当也导致绩效考核绩效不彰。

二、民营企业提高员工绩效考核的绩效的途径

(一)民营企业应系统性地看待绩效考核,认识到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一个环节。绩效管理包括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考核和绩效反馈四个环节。绩效计划是上级与员工合作,对员工下一年应该履行的工作职责、各项任务的重要性等级和授权水平、绩效的衡量、上级提供的帮助、可能遇到的障碍及解决的方法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探讨并达成共识的过程,是整个绩效管理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绩效辅导是上级与员工双方在计划实施的全年随时保持联系,全程追踪计划进展情况,及时排除遇到的障碍,必要时修订计划、这是绩效管理体系的灵魂与核心。因此,民营企业要想提高员工绩效,应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绩效计划和绩效辅导上,仅仅关注绩效考核而忽视绩效计划和绩效辅导无异于本末倒置。民营企业应进行工分析,制作出职务说明书,绩效考核指标和绩效标准要根据职务说明书科学地制定。考核指标的数目不要太多,以免分散考核对象的注意力,考核指标要尽可能地量化,不能量化的就要对工作行为进行详细地描述。

(二)民营企业要加强与员工的沟通,重视员工参与管理。民营企业高层应让员工知道,绩效考核首先是一种绩效控制的手段,其核心的管理目标是通过了解和检验员工的绩效以及企业的绩效,并通过结果的反馈实现员工绩效的提升和企业管理的改善;其次,它也是对员工业绩的评定与认可,因此它具有激励功能,使员工体验到成就感、自豪感,从而增加其工作满意度。最后,考核的结果将决定员工的晋升、奖惩和各种利益的分配。绩效管理是一种防止绩效不佳和共同提高绩效的工具,它意味着上级同员工之间持续的双向沟通,是上下级共同学习和提高的过程。绩效考核不是迫使员工更好或更努力工作的棍棒,也不是只在绩效低下时才使用的惩罚工具。它是为确保管理者期望产生的工作行为、表现及其结果而进行的企业内的管理活动,是上级与员工以共同合作的方式来完成的,它对员工本身、上级和企业都是有益的。脱离绩效管理体系的考核之所以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甚至被考核双方私下里说成是“浪费时间”、“走形式”、“做样子”,主要原因就在于缺少员工的参与,缺少考核双方的持续动态的沟通。考核结果出来后,针对绩效结果差的员工,上级不能因员工的低绩效而指责他,要与其共同探讨绩效结果差的原因及改进的方法,为其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帮助。绩效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民营企业主要把员工视为最重要的资源而不只是企业获得利润的工具,在管理实践中要让员工参与管理、尊重员工、爱护员工、帮助其发展技能、给予其应得的报酬。只有这样,员工的绩效才能在考核中不断提高,员工才会从内心接受绩效考核。[3]

(三)民营企业要建设绩效导向型的企业文化。文化是一把双刃剑,文化是能“化”人的,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文化的这种潜隐性使得文化的变革具有很强的惰性与“路径依赖”,一旦形成,要改变起来就显得相当地困难,并可能形成排斥,产生管理耗散。这种“路径依赖”会对企业建立新的绩效管理系统所要求的员工行为重塑和心理调整、新的价值观和团队精神的形成等产生障碍,因此企业文化会影响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针对文化具有较强的“路径依赖”的特点和变化的市场与动荡的环境,应将提高绩效、促进创新和快速应变作为企业文化的主旨,有意识地建立支持企业业绩、鼓励创新与适应变化的企业文化,要在企业中提倡“按绩分配”、“唯绩是举”,逐步改变企业中“靠关系吃饭”的现象,考核中要使员工树立“对事不对人”的观念,从而使考核者在考核中敢于扮黑脸。只有在以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中,绩效考核才能真正焕发出活力。超级秘书网

(四)民营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必须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的特点、发展阶段、战略目标、员工知识、技能、能力等。近年来,平衡计分卡在中国很流行,受到一些民营企业高层的追捧。殊不知,平衡计分卡这样的先进的绩效考核方法的运用需要企业其他方面的配合。首先,应用平衡平分卡的企业必须有清楚的战略目标。其次,企业必须有较好的信息系统支持对考核指标的跟踪和衡量。第三,平衡计分卡理念是在西方绩效考核成熟、成功的企业多年的实践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很难想象一个从来没有实施绩效管理、没有建立绩效文化的企业能够成功地使用这样复杂的绩效衡量工具。在我国,大部分民营企业没有制定清晰的战略目标,企业的发展是走一步看一步,也不存在完善的信息系统。很显然,我国大部分的民营企业运用平衡计分卡进行绩效考核的条件还远未成熟。360度考核在企业考核中是采用频率最高的一种考核方法,它克服了传统考核方法仅由上级考核下级而造成的单一绩效信息收集渠道、主观性强的缺点,360度考核的结果多应用于员工开发、晋升、绩效改进等方面。但是,在不少国内民营企业中,360度考核的结果与员工薪酬多少相联系,这促使考核者在考核本部门或其他部门的同事时“留一手”或“使绊子”,造成同事之间不合作甚至敌意和互相拆台,导致360度评估的信度和效度大打折扣。民营企业在进行绩效考核中应本着实用、简单的原则,在考核方法上不要追求时髦,新颖。民营企业中员工的整体素质偏低,太复杂的考核方法会使他们难以理解。企业发展如同人的成长一样,有其特定的不可违抗的客观发展规律,而有些发展阶段确实是无法逾越的,民营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真正的发展状态,选择符合现实情况的可操作性方案。

另外,民营企业要对考核者进行培训,使他们在考核中避免陷入各种各样的考核误区。考核频率要适当,不要每月都考核,那会使员工陷入数字游戏中,疲于应付考核而无心工作,也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特别是在业务繁忙时,不要以没有时间为理由,延长考核周期,甚至停止考核活动。

参考文献:

篇8

旅游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在现行的国家教育体制和等级标准中,基本分为五大层次,涉及四种不同教育层次的院校和级别。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时,作者从旅游行业所需的专门人才素养、企业对人才技能方面入手,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和学科研究,将国内现有的旅游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结构分为五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旅游商务活动一般操作、作业人员;第二个层次是旅游商务活动一般技术人员;第三个层次是旅游企业、商务活动高级技术人员;第四个层次是旅游企业、商务经营和管理专门人才;第五个层次是旅游商务、旅游经济理论和政策的研究专门人才。

各类院校根据学科定位和人才培养级别定位,第一个层次的人才,多为岗位训练和培训;第二个层次人才,主要为企业岗位培训和中等学校培养;第三个层次人才,多为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第四个层次人才,主要来自应用型本科院校;第五个层次人才,培养一般由研究型大学承担。

上述的人才构成体系和培养分类,构成了目前我国旅游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金字塔模型。通过金字塔模型我们发现,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的第二、三、四层次之间应用广泛,尤其在第三层次高职高专的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尤为广泛和重要,这一层次的旅游院校及其工商管理专业结合自己的历史积淀、行业背景、办学条件和办学层次,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服务社会、企业急需人才,同时往下承接第二层次的人才培养梯队,网上为更高级的第四个层次的经营和管理专门人才即旅游工商管理类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打下坚实基础。所以旅游高等职业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十分重要。

2.高等职业院校旅游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特征

高等职业教育,是指以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目的的专门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是高等职业教育内涵的核心,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院校旅游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基础建设的重点。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职业教育特征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不仅在职业素质方面,而且在智能结构、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都应满足职业岗位(或岗位群)能力要求,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业务规格本身就体现了职业岗位的工作要求,它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征。

2.2技术应用性特征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高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技能教育(除某些技艺型人才),也不是基于学科的高等教育,必须是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技能的有机结合的重在实践的教学体系,它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持续贯穿与阶段深化特征

实践教学体系从内容到目标,体现出阶段性和层次性,体现从感性认知到理性应用的逐步深化。

2.4现代化特征

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必须适应上述变化和新的要求,把职业素质的培养与岗位技能的培养放在同样重要的地位,这是现代化建设对高等职业教育外延及内涵扩展所提出的现实要求。

2.5地域性特征

高等职业教育首先是为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发展而形成,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的教育类型,是职业教育上延的结果。实践教学体系要体现地方产业结构特征及其技术水平,同时还要适当超前。

2.6社会实践特征

高等职业教育直接贴近社会需求,反映企业生产和管理实际,工科专业的模拟项目实训和文科专业的模拟案例实训,都应来自企业的真实运作。

2.7校企共建特征

校、企共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双赢”的合作机制,则是建设实践教学体系的最佳模式和有效途径。

3.旅游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实践教学的地位仍然不够突出

目前,旅游院校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依然过分注重理论课程,理论课程的学时数占总学时数的绝大比重,实践教学时数所占比重明显偏小。尤其是专业主干课程的实践教学学时占该门课程总学时的比例普遍偏低,而专业主干课往往是实务性比较强的课程,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来理解与熟悉。另外,在教学科研管理上也通常倾向于课堂理论教学,重视对理论教学及科研成果的奖励,而轻视对于实践教学的奖励。

3.2实践教学的设施仍显不足

实训设备的老化,加上实践教学经费投入的不足,使很多院校的硬件设施难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因此,很多院校的实践教学只好采取合并、裁减、“以演代练”甚至“以讲代练”。

3.3实践教学的师资依然短缺

实践教学需要大量的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但是大多数旅游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由于没有真正走出过校门,对生产现场缺乏真正的认识,对社会缺乏应有的、全面的、客观的了解,这就造成了教师自身实践教学能力的不足。同时,从行业引进的兼职教师数量过少,一些实训课程甚至无法找到合适的教师进行指导。

3.4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价体系尚未建立

在课堂理论教学方面,各院校都建立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但对于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却还不完备,没有建立专门针对实践教学的全面、规范的质量评价体系。3.5实践教学的教材建设明显滞后缺乏专业知识在生产一线的应用实例,尤其缺乏案例教学的内容。由于教材建设的滞后,不能及时将行业、企业的新规范、新方法、新标准编入专业教材中,学生毕业后很难具备直接从事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工作能力和管理工作能力。

3.6实践教学的管理存在困难

由于专业的特点,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校外实践实习活动往往是分散的,大量个人分散的实践活动管理很难到位。在学生实习期间,学校安排的指导教师往往只能以电话和E-MAIL的方式联系学生,很少能够走访学生。另外,一些院校存在毕业实习与论文学生找工作冲突的问题,相当多的学生因忙于找工作而无法认真实习。从实习单位方面来看,很多单位对于实习学生的管理和带教流于形式。有的实习单位将学生当廉价劳动力使用,不安排固定带教或没有带教计划。

3.7实践教学的企业参与程度有待提高

篇9

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顺利闭幕,市场由原来的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调整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充分体现了政府对市场经济的信心。资源是指人们投入生产活动中的一切生产要素,即土地、资本和劳动三要素。1954年,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管理实践》一书中提出了“人力资源”的概念,他指出,人力资源是“特殊资产”,具有独特的“协调能力、融合能力、判断力和想象力”。人力资源是知识经济时代最为重要的资源,所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绩效评价源于西方国家,它经历了结果评价,侧重于行为过程的评价,最终将两者有机结合,其被视为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绩效评价的目标之一就是激励员工继续恰当的行为,改正不恰当的行为。那么如何有效发现企业员工的不当工作行为,又如何进一步帮助员工改进不当行为就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本文基于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评价理论,通过分析企业内员工的行为情况,结合行为指纹这一新概念,对如何更好的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价提出建议,希望,行为指纹这一概念可以运用到绩效评价体系中,并作为一个绩效评价的量化指标,修正现有绩效评价的不足。

二 绩效评价理论与员工行为评价概述

绩效评价。

绩效是指员工完成工作任务的程度,它反映了员工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职务的要求。在我国企业和各类组织在对员工做出评价时,往往从4个方面进行考核,即“德、能、勤、绩”,其中,“德”和“能”是指员工的个人特质和能力素质等;“勤”则主要指的是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绩”是指员工的工作结果。

绩效评价,也称为绩效考评,是针对企业中每位员工所承担的工作,通过应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对员工的工作行为、工作效果及其对企业的贡献或价值进行考核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员工的过程。 绩效评价的作用具体为:首先为人力资源规划提供信息;其次为对员工进行奖惩、晋升和解雇等提供依据;再次为确定个人和组织对培训和开发方面提供依据;最后为员工提供反馈信息,激励员工,促进员工改进工作绩效。一般而言,绩效评价的过程包括确定绩效评价目标、构建绩效指标体系、收集信息资料、进行绩效考核及绩效评价结果反馈。

绩效评价体系与方法

绩效评价体系是指由一系列与绩效评价相关的评价制度、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评价标准以及评价机构等形成的有机整体。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由绩效评价制度体系、绩效评价组织体系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三个子体系组成。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属于企业管理控制系统的一部分,它与各种行为控制系统、人事控制系统共同构成企业管理控制体系。绩效评价方法是指企业部门运用一定的量化指标及评价标准为实现其绩效目标及为实现这一目标所安排预算的执行结果所采取的综合性评价方法。

员工行为评价

我们知道,在绩效评价过程中,当工作任务是模糊的、难以界定或者工作结果难以量化时,以员工的行为作为评价指标则是最好的选择。员工行为评价通过观察员工与工作相关的行为,并根据一定的标准,评价员工的行为对该工作或与该工作相关的工作是否有效率的过程。以行为评价为内容的绩效评价不仅关注员工工作的完成情况,更为关注工作的过程,包括工作完成的方式、方法、所利用的企业资源等方面。行为评价可以为员工明确指出通过采用何种行为可以达到预期的工作完成情况。行为评价可以向员工提供有助于提升绩效的反馈信息。一般而言,对工作行为的评定可以包括将完成工作的行为进行分解,经过分析得出对工作完成程度具有重要意义的核心行为,并定义出核心行为的具体标准。通过将员工的实际行为与标准行为进行对比,可以得出员工在工作方式、过程中的行为表现程度。工作行为的描述指标要根据具体工作进行而不同。

员工行为评价法是目前针对员工行为进行评价的方法,主要有关键事件法、行为观察量表、等级评定法和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其中各种评价方法,均存在不足。

关键事件法要求评价者对员工发生的事件作书面记录,这种记录工作既繁琐又耗时,特别是对于基层管理者而言;行为观察量表是反映员工与绩效工作有关的各种行为发生频度的考核量表,该方法易受考核者主观影响,从而导致考核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较差;等级评定法是通过给出不同等级定义和描述,针对每一个考核要素或绩效指标按照给定的等级进行考核,最后再给出总的考核,但当员工对绩效评定结果有异议时,考核者很难为自己的结论提供依据,其次是考核者惯于评定为比较高的等级,从而出现大量绩效被评定为优秀的员工,这样的结果并没有反映出员工的差异,挫伤员工的积极性;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是用来评价成功地完成某项工作所要求的行为的一种绩效评价方法,但其缺点为设计和实施的工作量大,成本高。

三 员工行为指纹的概念与运用设想

员工行为指纹

指纹是人类手指末端指腹上由凹凸的皮肤所形成的纹路,是人类进化过程式中自然形成的。目前,尚未发现有不同的人拥有相同的指纹,所以指纹代表了每个人的独一无二的特性。行为是生物适应环境变化的一种主要的手段,主要表现为生存行为,如取食、御敌、繁衍后代等。行为又为举止行动,指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外表活动。在绩效评价中的行为是以员工在特定工作中,表现出来的、评价者可以观察到的、与工作相关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受此启发,并结合绩效评价方法中的关键事件法,本文提出员工行为指纹概念,即根据每个员工在工作中表现出独一无二的行为特点,提炼出行为特性,这就是每个员工的行为指纹。

员工行为指纹的确定

员工行为指纹的确定要区别于关键事件法中的“关键行为”,关键事件法强调的是它是通过对工作中最好或最差的事件进行分析,对造成这一事件的工作行为进行认定从而做出工作绩效评估的一种方法,其强调的是工作中的员工行为事件。而员工的行为指纹强调的是侧重于企业人即员工本身所有的特有行为。

对于员工行为指纹的确定,首先在企业招聘前,对工作分析与工作设计时,即考虑该岗位匹配的目标人选,应该具备哪些行为特点,如秘书岗位设计时,即可考虑员工具备行为严谨、协调能力强的特点,这可以在面试或笔试时针对性设计应聘内容,做以考核。其次,对于现有企业员工,由相应部门主管对下属员工工作中经常性的行为,进行归纳,特别是在出色完成工作任务或任务失败时,对该员工行为进行记录,由于员工行为特点具有重复性,以上的记录,即可确定为员工的行为指纹。最后,通过企业现有设备或系统,进行员工行为指纹的确定,如运用监控设备观察某员工一定工作时间内行为情况,特别是重复的行为,以此确定为该员工的行为指纹,记录不良员工行为,如工作期间反复出入茶水间或观看与工作无关的网页、上网聊天等。

员工行为指纹的绩效评价量化

基于上述现有的员工行为评价方法的缺点,设想引入行为指纹,以员工所特有的行为特性为出发点,进行绩效考核员工行为指标的设计。根据确定的员工行为指纹,进行行为指纹的量化,由于员工行为的反复性,即可确定该员工某一行为会反复发生,以此设计员工绩效考核量表,如果该员工在考核期内发生一次行为指纹,即可确定为员工在工作阶段反复出现了该行为,以此进行考核评分,规避持续观察的工作难度和主观影响。

员工行为指纹的运用

篇10

引言高职院校挡案管理是学校各项管理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必须加强。现在愈来愈多的人认识到这一点。档案的价值可以从很多方面体现。比如在学校搞教学评估时,就需要很多教学、科研等方面的档案资料;学校进行楼堂馆所维修时,就需要查看基建档案中的设计图纸;学校搞校庆时,就需进行校史展览等。如果我们没有相关资料,就无法满足相关方面的需要。尽管学校的档案部门在收集档案时,还不能确定哪些是有价值的,哪些是没有价值的。很多档案的价值在未来使用时才能显现出来。学校档案部门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加大收集档案资料的数量,提高收集档案资料的质量,使档案资料符合未来需要。

一、 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多数职业技术学院档案管理工作开始逐步进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但从整体情况看,都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如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部分领导档案意识不强,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其中,档案工作本身还存在着以下几方面问题。

1、档案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低。有些人对档案事业的重要性缺乏认识,认为档案工作是一项附带工作,好坏无关学校大局,更谈不上档案信息化建设。从目前多数高校来看,尚未形成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科学高效的档案管理队伍。一方面,专职档案工作人员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都不尽合理。另一方面,学校各部门的兼职档案员接受过档案管理专业的专门培训较少,缺乏档案管理及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而对档案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措施乏力,又直接制约着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

2、数字化建设比较落后。由于不少学校的重点在建设与教学、科研紧密相关的项目,无资金投人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因而很多学校的档案设施设备相当落后和简陋。形成没有计算机的档案室,档案数字化管理是一片空白;有计算机的档案室,档案数字化管理水平也较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高校管理中广泛运用,高校管理手段不断进步。但是,运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管理档案的较少,基本还停留在手工收集、检索和纸质载体、实物存储阶段,信息量小,不利于档案的收集、利用和开发。

3、档案管理格局比较混乱。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职能不明确。档案管理一般由设在学校行政办公室的综合档案室负责。由于历史的原因,综合档案室一般只管理文书档案、音像档案和部分实物档案等,而科研档案、财会档案、人事档案、设备档案等分属各个业务部门、系管理,在一个单位内形成了诸多部门管理档案的格局,不利于高校及档案事业的发展。

二、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

要加大对档案管理经费的投入,为学校档案管理添置新设备,实现网络化管理创造条件。新时期高职院校发展迅速,所形成的档案资料越来越多,没有足够的档案馆舍建设,设备更新,是不能够适应高职院校快速发展要求的。在此方面学校要舍得花钱,建设档案馆,购买计算机、摄像机、照相机、编辑剪裁设备、防盗设施等,对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给以足够的财力支持。

加强计算机网络化建设,建立电子档案,注意档案的合理存储和有效开发利用。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档案管理提供新的技术手段,计算机技术为档案管理网络化建设创造条件。大量的档案资料可以存放在计算机里,可以节省大量的物理存放空间,便于查阅和利用,也便于进行国内校际间、与国外友好学校间等的对外开放交流。当然要注意信息安全问题,对于保密的档案信息不能对外开放。在这方面档案管理人员要具有档案信息安全责任意识,防止和杜绝学校的商业机密对外泄漏,损害学校的利益。对重要的档案信息要进行加密处理,防止遭到黑客攻击,也要进行备份存放,防止遭到病毒入侵而使重要数据丢失。

要着眼于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学校应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工作,要选拔任用档案专业毕业的专职人员从事这项工作。如果安排的是非专业人员,就要加强对他们的培训,通过培训让他们掌握档案管理知识和计算机知识,使他们成为既懂得档案管理又懂得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复合型人材。这样才能为高职院校发展配备一支素质高、责任心强、业务精、技术过硬的档案管理人员队伍,为学校档案管理未来发展注入强大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决定了学校档案管理水平的高低,这是关键。学校要搞好档案管理工作,就要从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抓起。

必须拓宽档案管理的视野以及加大档案管理工作的力度。档案管理牵涉到学校的方方面面,孰重孰轻,档案管理人员要做到心中有数。笔者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应该注意拓宽工作思路:

档案部门应加大对毕业之后学生的信息收集。毕业生通过学校教育走向社会,经过自身努力打拼取得事业成功。档案部门可以从中找出若干典型进行信息收集,将他们的成功故事的完整信息留档保存。他们的成功说明学校教育的成功,应认真加以总结和分析,去发现我们教学的可取之处,以便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发扬光大。也可以把这方面的档案资料在新生入校时进行展览,让他们了解学校过去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的事迹,从中受到教育,从中受到鼓舞,以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将来毕业走向社会也能取得成功,产生一种成功效应。档案部门做好这项工作可以说是功德无量的。

校史的收集与整理。校史记录了学校产生和发展的大概脉络,这份档案资料可以在每年新生入校时反复加以利用,把它与学校发展现状同台展出,让新生对学校发展历史和现状都有所了解,这样新生对学校的了解才比较全面和深刻,才能知到学校发展到今天确实不易,它倾注了学校先辈们大量心血和聪明才智,也确实能感受到学校今天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为学校的发展感到自豪,为学校未来产生美好憧景,更为自己成为这所学校的新生感到骄傲,由此更加珍惜在校的大好时光,更加努力地学习,以报答母校对自己的培养和教育。这时才能体现校史档案的价值。

篇11

一、学生玩手机已经是一种潮流

当今社会,手机早已成为很多人的必需品,而且是不可替代的。人们拿着手机可以完成很多原来不能实现的事情,手机越来越智能,越来越重要。手机早已不仅仅是通讯工具,它的强大和智能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技工院校的教师在教学管理中多了一个工作――跟手机争学生。这是一个痛苦的开始,因为这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学生禁得住手机的诱惑吗?答案是否定的。

二、学生过度使用手机的弊端

1.学生控制不住玩手机的欲望,没有时间观念

部分技工院校的学生经常通宵达旦地用手机玩游戏、看电视剧、聊微信等,白天根本没有精神学习知识和技能。

2.玩手机存在安全隐患

技工院校重点强调实操技能,动手操作。如果学生因为彻夜玩手机而没有睡好觉、精神不集中,容易导致不按照操作流程和规范操作,就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3.不利于团结

有些学生有任何情绪上的波动都喜欢发朋友圈,甚至是辱骂同学的话也会发,不利于同学之间和睦相处。

4.容易产生攀比心理

手机越来越高档和智能化,名牌手机俨然成了部分学生身份地位的象征,似乎拿着名牌手机就高人一等,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产生了不利影响。

5.增加了学生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在过度使用手机的过程中,也产生了高昂的流量费等,加重了学生及家庭的负担。

6.容易使学生误入歧途

不法分子常利用社交网络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诱导中学生误入歧途的案件时有发生,对学生的危害很大。

技工院校的学生玩手机已经到了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身体健康、人际交往的程度,特别是对人身安全也产生了一定的危害。许多学校相继出台了关于手机管理的规定。

三、手机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以笔者学院为例,出台的手机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如下。

1.使用规定

第一,学生不得在上课、实训、考试时使用手机。手机应当放入储物柜中,放学或考完试后方可领回。

第二,任课教师在上课期间应以身作则,不使用手机,不中断正常的教学活动,做好课堂纪律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2.监督与处理

第一,收缴的手机由任课教师视具体情况进行处理,违纪情节严重的,手机可交由班主任代为保管,并由班主任通知学生家长来校领取。

第二, 一学期内违规使用手机达三次者,学校将给予其严重警告处分;受处分后,仍违规使用手机者,每发现一次加重一级处分,直至进行劝退处理。

四、手机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1.手机管理制度本身的问题

首先,手机管理制度只规定了禁止和处罚手段,处理过于强硬和简单,没有相应的解决课后使用手机的问题。管理中只有“堵”,缺少“疏”。手机管理制度的中心内容是严禁上课、考试等时间使用手机,进入实操室和教室要上交手机;对违反手C规定者,给予纪律处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部分学生是很抵触上交手机的,仅靠班干部收缴手机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科任教师每次课上课前进行收缴,又耽误了上课时间。所以,应该将禁止和疏导并重。

其次,技工院校的招生工作是学校的生命线,防止学生流失和辍学也是学校的重点工作,因为玩手机而开除学生显然并不合适,流程也比较复杂,不是很切合实际的做法。

最后,手机管理制度忽略了学生家长在学生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只是在没收了手机后,请家长来校领回,显然没有突出事前沟通和协作的作用。

2.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有一部分班级没有做到善始善终,企图蒙混过关。

学生上课去了,手机还在衣袋里,用闲置的手机“冒名顶替”的现象时有发生。

其次,缺少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干预的具体措施。很多学生把手机看得非常重要,甚至玩手机上瘾,无时无刻都想拿着手机。少部分学生不理解手机管理制度,心理承受能力不强,因没收手机引发的师生冲突时有发生。网上有一段视频:某高中男生因教师没收了其手机,双方发生激烈争吵,学生说:“你不给我手机,我就跳楼。”教师说:“你跳啊!”结果,该生真的跳过教学楼的围栏准备自杀,身体已经跨过栏杆,被教师强行抱回。如果学生因此发生人身安全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五、完善措施和解决办法

1.手机管理制度要公平、民主、合法,要不断完善和更新

每学期开学初,要公开征集意见,让学生参与进来,不断完善和更新手机管理制度。只有民主、合法的手机管理才有助于学校实现有效教育,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与法制精神,才有助于提升学生自我规范与自我管理的能力。

2.明确制度执行过程中的配套管理措施细则

学校各部门,包括值日教师,要明确具体的责任分工,检查过程,采取措施,共同督促学生遵守手机管理制度。

3.加强正确引导

首先,引导学生养成正确使用手机的良好习惯。班主任要向给学生及家长宣传正确使用手机的要点,争取学生的理解和家长的支持。任课教师要引导学生课后利用手机学习,阅读电子书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指导学生下载经典著作,引导学生的阅读方向。指导学生上网下载学习视频、软件,订阅和关注与专业相关的公众号,教给学生使用方法,辅助学生学习。

其次,技工院校应大力开展学院和系部层面的文体活动,把学生的精力吸引到有益的课外活动中来。全院文体活动做到一盘棋,目的明确、目标统一,真正充实学生的课余时间,把阳光体育、多彩文艺、书香校园等主题活动扎实、认真地开展起来。开学初,各系要有计划、有时间点、有文体活动方案,大力发展社团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系部领导和班主任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兴趣爱好,积极主动地参加社团活动,争取每位学生都参加一个社团。社团负责人由教师担任,定期组织开展社团活动。

学校还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比赛。以往学校的体育比赛多以篮球赛为主,学生参与度不高。学校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组织跳绳、羽毛球、乒乓球、跳棋、围棋、象棋、扑克等参与度高、覆盖面广的比赛。动静结合,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获得更多的选择空间。学校还应组织诗歌、古诗词朗诵比赛,调动全系各班学生的积极性,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培养了学习兴趣,对增强班级凝聚力也有很大的帮助。

此外,各系还可以举办迎新晚会、元旦晚会、技能节晚会、毕业晚会等。想让学生少玩手机,学校应在顶层设计、资金配套使用、人员安排等方面都有所考虑。参与晚会的学生多了,关注晚会的学生多了,喜欢晚会的学生多了,玩手机的学生自然就会少了,玩手机的时间也就减少了。

组织电子竞技比赛也是让学生少玩手机的好办法。学生喜g玩手机,教师一味地“堵”也不是长久之计。学校可以组织网络游戏比赛,电子竞技是学生喜欢的活动,在学生中的认知度很高,大多数学生都玩手机游戏,教师应顺应潮流,组织校内电子竞技比赛,引导和禁止并行,相信可以取得较好的管理效果。

再次,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大国工匠”是社会发展、行业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技术中坚力量和灵魂。工匠精神是这一代技工院校学生毕生需要学习和追求的精神,也是中国技工、技术类项目一直秉承和发扬的精神。技工院校学生的优势是动手能力强、适应能力强、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特别是技工院校90后、00后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超前、头脑灵活善应变。

最后,创建智能校园,手机终端学习平台的建立与运行是今后技工院校教育教学发展的趋势。国内的网络速度会越来越快,手机会越来越智能化和功能化、越来越物美价廉,人人都可以拥有智能手机。所以,教育工作者不能只“堵住”学生玩手机的路,而要想办法把手机合理地引入课堂教学活动中,为教育教学所用。教师要有效地上好每一节课,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上,自然就会减少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的现象。专业网络资源库的建立和深度拓展是今后对专业教育发展积淀的一个考量。利用资源库的知识,借助微信和QQ等平台,合理、适时地利用手机推送知识点,既能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也可以通过这种新颖的方式实施一体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技工院校自实行“生均拨款”政策以来,广东省今年又迎来了高职院校首次依据学考成绩录取这样的大动作。技工院校在本就生源有限的情况下,招生困难不断增加,生存压力非常大。学校要生存、求发展,就必须创出品牌、办出特色,践行工匠精神,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更多社会需要的技术工人。因此,注重对学生手机使用的管理等教育细节是十分必要的。技工院校要全局考虑,从管理的角度,“堵”与“疏”并重,心理辅导与严格管理相结合,学习技能与课余文体活动双管齐下,引导和发挥智能手机的作用,真正解决手机管理这个难题。

参考文献:

[1]覃开意.中职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1(7).

篇12

在当代的企业管理过程中,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绩效管理是两个核心部门。从系统论的相关方面来看,企业内部的不同管理职能及要素都具备了相关的联系。可是,就目前我国企业来讲,由于财务管理和绩效管理是两个平行的存在,所以对于财务管理功能的强化方面比较不利,对于提高绩效管理效率也比较不利。文章针对这一现状进行研究。

一、财务管理与绩效管理的关联

财务管理属于组织企业财务活动、解决财务关系的一种经济管理方式,是企业为达成优秀经济效益所采取的科学预测、决定、规划、掌控、协调、核算、研究及考核的一系列内容的统称,部门工作的重心是组织财务。绩效管理是针对组织财务及员工的行为和结果采取管理的一种方式,可以将每个员工的潜力完全发挥出来,并且将其绩效加以提升,通过员工个人目标与企业战略相结合的方式来提升组织绩效。可是,不论是组织财务还是组织绩效,都是围绕组织战略及组织目标的实现进行展开的。从宏观来讲,二者的统一在于组织的战略目标;从微观来讲,二者在各自具体的职能活动中具有各自的分工,但由于共同的组织目标,二者在相应的活动中具有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需求。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财务管理与绩效管理的关联从本质上来讲,绩效管理属于一种具有战略性的管理工具,它的所有活动都以组织战略目标为中心进行展开;财务管理则通过组织战略目标得以实现,从战略目标的制订到战略的进行都需要财务管理融入其中。

二、财务管理在绩效管理中的功能性

企业的绩效管理是由绩效规划、管理、审核及绩效反馈等工作内容组成的。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绩效管理注重以企业的组织目标为主,以员工目标为辅,以二者相互统一的方式进行管理,不管哪个环节出现差错,都需要企业的管理人员及所有员工共同努力改进。但是,企业的财务管理由于在有些情况下可以直接表现出企业部门和员工的工作能力,企业财务管理必须在企业绩效管理的同时,加强功能性的提升,这样才可以将企业的管理提升上去,将企业的工作效率提升上去。

1.在绩效规划阶段的功能

在进行企业绩效管理规划时,体现出了绩效目标的认定和绩效标准的制定。在进行目标认定时,一切部门和员工的目标都要以企业的组织目标为主线,而企业的目标核心点应当放在财务目标方面。在进行企业绩效标准和管理目标的设定时,管理人员要针对企业所有人员的具体需求进行目标分析,分析出部门目标及个人目标。企业进行绩效管理时应通过相应的绩效给予评判,对于是否达成了企业的绩效目标采取相应的奖惩,针对没有达到企业组织目标的,必须进行适当的惩罚。只有通过这样赏罚分明的做法,才能真正将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出来,才会让员工的工作效率有所提升,才可以让员工和企业获得真正的进步。

2.在绩效进行阶段的功能

绩效进行阶段恰恰体现出绩效管理的成功,重点应根据管理人员及员工的绩效进展状况,给予适当的指引和辅导,使绩效的成效通过企业财务的资料及支出情况展现出相关人员的工作情况,这样才可以真正将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提升上去。企业在进行绩效审核过程中,要以财务管理部门作为审核的核心,相关的财务管理人员的审核可以通过量化的标准体现出部门员工的财务工作状态。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以员工实际的绩效作为审核的成绩并给予奖励或处罚。

3.在绩效改进中的功能

当前的企业绩效管理以绩效改进作为最终环节。所有部门和员工的绩效改进通常是通过绩效来完成的,这使得改进具有可靠的可操作性。企业绩效在审核过程中体现了绩效在管理方面的改进,对于难执行、模糊不清、同企业经济效益的规章制度不相符的均需要改进,这样才可以让企业在绩效管理方面获得更好的成效,也可以将企业的经济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企业的财务管理在进行绩效审核改进时,不但要运用成本收益进行分析,还要通过财务管理促进企业绩效管理的执行,针对完成企业规定目标的企业员工给予适当的鼓励。在绩效管理体系当中,一切功能性活动都要将财务管理活动融入其中,要将企业的目标及战略作为中心,将企业的绩效管理举措提升到更高的阶段,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及管理效益。

三、绩效管理中财务管理程序设计的研究

怎样以更好的状态在企业组织战略中的绩效管理上使用财务管理,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设计。

要明确企业组织及部门的绩效目标,通过组织会议等方式对目标进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财务部门要积极参与到企业绩效的目标中。通过合理的方式运用财务预算的作用来实现绩效目标认定的科学化。进入绩效的监控阶段以后,就要通过成本支出将财务部门在控制和监督上的作用发挥出来。当绩效管理进入第三个阶段时,即绩效审核阶段,财务部门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数据进行审核并对质量提供证明。通过分析考察,需要针对考核结果的准确性进行分析和检验,而且要为下一步的绩效反馈准备需要的材料。在最终阶段,即绩效改进阶段,财务部门要对改进计划在财务科学性和可行性的检验方面起到监督作用。

企业绩效管理是许多企业都会运用的管理形式,为了以更加合理的方式进行资源分配,可以通过合理的规划资源进行绩效管理,以此来提升企业经济的效益。可是,由于财务管理是一个企业管理的根本,是企业与资源连接的纽带,所以怎样将财务管理当中的绩效管理功能发挥出来显得尤为重要。并且,由于绩效管理以及企业的组织战略管理都具备了非常密切的联系,所以在企业的战略目标基础上应当以更加积极的状态将财务管理与绩效管理进行结合。

参考文献:

[1]贺萍.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管理的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1(06).

[2]文京艳.浅析财务管理的几个问题[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二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第三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论文集(2002)[C].2002.

[3]高辉.企业集团财务管理问题及其对策[A].河南省金属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

[4]朱永玲.战略绩效管理工具的比较与整合[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