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小发明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0 16:27:5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科技小发明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科技小发明论文

篇1

1.1 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

经过查阅资料与座谈,笔者了解到八、九年级的学生随着生理、心理的急剧变化,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多方面影响,学习内容的逐步复杂加深,观察、记忆、想象、诸种能力得到了迅速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呈现出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态势,能对超出直接感知的事物提出假设和进行推理论证,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感性经验的支持,另外行为选择方面的无意识和习惯性也逐渐减少,开始较多地体现出主观能动作用,对探求事物的认识倾向表现出更大的坚持力,即有了较为长久稳定的兴趣,是培养创造能力的黄金时期.

1.2 利用专题讲座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笔者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四个途径激发学生的兴趣:一是精心收集军事科学、航天技术、通信技术、空间技术、科学家的事例与贡献等材料,利用活动课分班级或集中举办科技讲座,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科学素质教育;二是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在班上进行专题介绍;三是利用黑板报介绍物理知识的应用;四是不定期组织学生观看科技录像片,在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大增后,笔者趁热打铁,搜集了一些思维训练材料,开展了两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讲座,让学生了解创造思维的特点及应用实例,让学生感觉到创造离他们并不远,只要进行适当训练,加上自身钻研,人人都能成为小发明家,在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后,笔者又适时地举办了物理“三小”活动讲座,提出活动方案、指导意见与实施办法,学生一呼百应,积极参与,在这种背景下,物理“三小”活动就在我校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

2 利用“三小”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1 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撰写小论文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有针对性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科普读物,如《初中生世界》《科学大众》,组织学生注意收集报刊杂志上最新科技发展动态,引导学生在家里定时收听收音机、收看电视里的科技节目,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科技知识,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培养学生的科技阅读及写作能力,就某一社会问题让学生扮演决策者的角色,应用所学的知识提出解决的方案,撰写小论文,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个人和社会问题的能力,例如,学生学了《水循环》后,组织学生调查当地的水资源利用情况,水污染情况;学习《平面镜成像》后,组织学生调查当地的光污染的情况;学习《安全用电》后,要求学生调查家里和附近违反安全用电的事例以及造成的严重后果,并提出解决的办法,鼓励学生针对某些生活中的现象,尝试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或提出疑问,通过实验进行研究,撰写小论文,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几年来,笔者组织了多次小论文竞赛,评选优秀小论文,对获奖论文颁发荣誉证书,并把部分优秀小论文集结成册,发放到每位参加学生手中,此举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写作兴趣,写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2.2 开展小制作、小发明活动,锻炼动手能力

几年来,笔者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组织开展了多次小制作、小发明竞赛活动,组织学生利用身边废旧材料动手制作直尺、量筒、密度计、针孔照相机、蒸发演示器、角反射器、浮沉子、潜水艇模型等教学具,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对现有实验仪器进行改进或重新组合,搞些小发明、小创造,每次活动结束后,组织物理组老师对学生的小制作、小发明进行评奖,并隆重集会,请校领导为获奖学生颁奖,获奖的学生自信心大增,在以后的小制作、小发明活动中更加积极主动,没有获奖的学生在榜样的带动下,积极肯干,经过几年的活动开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大幅提高,小制作、小发明的作品质量越来越好、数量越来越多,在笔者的努力下,学校专门腾出一个教室作为自制教学具(小制作、小发明)的展览室,不定期带领学生参观,激发学生的动手热情.

3 利用“三小”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三小”活动中,笔者鼓励学生不仅可以自己单干,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与其他同学组成互助小组,发挥集体智慧合作干,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逐步发现,小组合作更适合他们,在小组中,不同特点的学生都能发挥出最佳水平,比如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提出好的创意及实施方案;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负责具体制作;管理能力强的学生负责管理与协调;反省能力强的学生对小制作、小发明进行反省,评估,提出改进意见等,比如在制作浮沉子时,学生首先对浮沉子的原理进行探究(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由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完成),搞明白后,再选择材料进行制作(这一过程由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完成),初步制作完成后,反省能力强的学生不断反思,改进实验,提高演示效果,美化制作工艺,使制作出来的作品既效果明显,又制作精致,管理能力强的学生协调小组间同学各司其职,合作愉快,新的课程标准把合作学习作为新形势下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笔者发现在“三小”活动中,合作学习的优势明显,深受学生欢迎,学生在活动中自觉地进行合作,合作学习的能力得到了加强.

4 利用“三小”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4.1 课内外结合,培养创新精神

“课内”和“课外”各有其特点和功能,与课堂教学密切配合的丰富的课外生活,可以深化课堂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兴趣,还为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了更多有利的机会,如果仅仅靠课堂教学和书本上获得知识进行创造力培养,是比较有限的,教师应在课余时间,有目的地组织“三小”活动,比如,笔者带领学生来到污染比较严重的盐河边,把学生分成六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寻找污染源,排污口,采访一些重污染的工厂领导,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激烈的谈论,提出治理污染的措施,撰写小论文,向有关部门反映,学生在实地考察,撰写报告过程中,拓展视野,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

4.2 以“三小”活动为主阵地,培养创造能力

篇2

科学课作为一门全新的课改课程,在传授学生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同时,也在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创新能力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仅仅依靠课本知识、课堂教学远远无法满足学生,尤其是部分科学兴趣浓厚的学生对诸方面的追求。而科技创新有科技实践活动、科技论文、科技发明等类别,又涉及环境、生物、工程等各个细分领域,因此,可以根据科学课程的特点,结合教师的学科背景,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借助科技创新平台,不断丰富科学的内涵,把科学的范围拓展的更广、知识挖掘的更深、方法应用的更透、创新思维训练得更深邃。

1、挖掘科学课程中的环保资源来开展科技创新

在科学教材中,有大量围绕环保的知识,但是由于课标的要求以及课时量的限制,只能点到为止,而且大多课本上的知识脱离了深圳特区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体验相差很远,在落实“环保”这一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上,很多时候都是蜻蜓点水。所以挖掘这些环保资源,在课堂之余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即落实了这一目标,又获得了很好的科技创新题材。如浙教版科学第三册《水的利用和保护》一节,提到了我国水资源的分布以及我国缺水的状况。笔者在这节教学后,组织学生开展了《南山区水污染调查及研究》的科技实践活动。先后带领学生前往西丽水库、红树林公园、深圳沙河调查水资源以及水污染状况,并分别取样,进行PH值测试,并用小蝌蚪、小金鱼在不同水样中进行培养等,鼓励引导学生在知识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实验,通过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保护水资源的迫切性。

活动结束后,笔者还结合深圳建设循环型城市的时事,更是把《南山区水污染调查》项目上升到循环经济层面,对循环型深圳的点点滴滴进行追踪调查,如降噪路面的降噪效果对比调查、社区家庭垃圾减排及循环回收调查、学校周边小区车位、实际停车与周边停车的调查与研究等。有的甚至进行实验探索,如家用电器省电方法研究等。各个小课题均在区科技节上获奖,其中《好管家节能减排行动》、《循环型深圳建设》学生小论文集等项目均在市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

笔者指导的《智能节水浇花器》就是在“水资源调查”的科技实践活动基础上,针对节约用水的话题,结合刚学过的湿度知识,开发出的小发明。该发明在市里参赛时,得到了专家的认可,对这个项目提出的建议是“希望能继续完善,争取发明出“智能节水型城市绿化灌溉系统”,将来能应用于各大城市的绿化灌溉”。在论文方面指导的《深圳湾入海污染物对金鱼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等项目获得省级奖。

2、挖掘科学课程中的动手、动脑资源,开展小制作与小发明

在教学中注重挖掘科学课程中的动手资源,同时善于适时捕捉学生针对科学知识方面的奇思妙想,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小制作、小发明非常重要。如在学习《水的浮力》后可以鼓励学生制作密度计,学习《水的利用》后可鼓励学生制作家用净水器等。笔者在执教《能的多种形式》以后指导学生发明了《利用风力和太阳能的自行车照明灯》、《夜用撑衣杆》等。在这些小制作、小发明中,再进行精选、辅导、升级、包装等,少部分作品可脱胎换骨。同时学生在动手动脑过程中,也会碰撞出更有价值的科技创新作品。《室内甲醛污染检测电子鼻研究与应用》、《可开发智能体能的多功能婴儿床》就是笔者在小发明的基础上升级出来的,均在市科技创新中获奖,其中《可开发智能体能的多功能婴儿床》还申请了专利。

3、挖掘科学课堂内外学生的心动话题,开展“准科学研究”

借助科技创新平台对研究论文进行撰写,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方法、对未知事物的研究思路、实验设计、小论文写作技巧等方面均能有大幅度的提高。笔者在执教浙教版科学《声音》一节内容时,学生课后纷纷讨论学校附近施工工地的不同噪音,探讨哪种噪音人最难受,甚至有学生用刀尖刮玻璃进行搞怪。笔者迅速抓住孩子的话题内容,引导他们利用学校的声音传感器探究“人对噪音污染的敏感区间”,用频率数值把该敏感区间探究出来。形成了论文《关于人对噪音污染敏感区间的研究》。

学生心动话题不一定全部集中在科学课本范围内,有的时候会有部分八卦的内容,而恰恰一些八卦的内容最令学生心动。有一次学生聊到韩剧《大长今》,里面将强行灌入附子汤作为一种刑罚,使其中毒身亡,也提到绿豆浆可解附子汤之毒。学生边八卦边过来向老师求证。笔者借助学科背景,指导学生利用小金鱼和小白鼠进行了三个多月的实验,形成了《绿豆黑附子煎剂解毒作用的研究》论文,在省市科技创新大赛论文评比中均获好评。

4、挖掘当前科技热点,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开发科学课程资源,开展科技创新,升华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两个方面很关键:

一是选好主题。选择的主题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越好。因为开展过程有时很枯燥、甚至会遇到阻力,要让学生坚持下来,主题必须让学生心动,还没开始就让学生“蠢蠢欲动”,这样既能保证主题的进行,又能使探究过程真正丰富多彩。当然,课题具有创新性也很关键。

二是典型引路。孩子刚进入中学,学习可能都还不适应,更不用说对开展科技创新了。所以采用典型引路给孩子以启示是一个很好的举措。指导孩子从高年级学生带领设计实验到自己设计实验;从自己模仿、模拟到自己完成小课题;从科技实践活动升级到小论文;从区科技节升级到市省科技创新大赛,循序渐进,方能真正达到升华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丰富的科学资源是科技创新的保证,广袤的科学空间是科技创新的舞台。通过几年来的实践,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科技创新的无穷魅力:获不获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多元感受,在活动中获得新知,在活动中掌握了方法,也在活动中提升了创新能力。

篇3

廖振华从小就不安分,经常把家里的东西拆得七零八落,为此还挨了不少板子。家人本来以为当了老师的他做事会稳重一些,殊不知,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2006年,怀抱着从事科技创新工作梦想的他毅然离开了条件较好的醴陵市第十三中学,到醴陵市实验小学担任专职科技教师。

万事开头难,虽然之前在醴陵市第十三中学兼职科教工作,但当真正全身心投入到科技教学工作中时,面对学生们天马行空的问题,他还是有些招架不住。

于是,他不得不买大量专业书籍给自己充电:《怎样成为发明家:50小时学创造》、《迷你科学小发明》、《让孩子学会如何创新》……一有时间他就专心阅读这些书籍,埋头钻研,有时候被书中某个新奇的创意所吸引,忙着做笔记,连饭都顾不上吃。

当有些问题在书中找不到答案时,廖振华也不怕笑话,揣着疑问去请教一些老专家和本校的老科技教师,或者是参加比赛时认识的科教名师。但凡与科技教育有点关联的老师,他都会主动联系,有事没事聊上几句。

为了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廖振华把家里当成了发明创新的试验场,不放过任何一个好点子,并把这些好点子变成小发明作品。

当看到母亲搞卫生时踩在凳子上摇晃得厉害,他就发明了一把实用的两用椅梯;看到妻子在家做菜时不方便,他发明了人见人爱的“板栗剥壳机”;和儿子出去旅游时发现衣架带少了,便发明了“旅游用简便干衣架”……

不仅如此,他还专门建立了一个科技创新博客,将平时收集到的实用信息、科技资讯以及课堂实录、教学后记都记录在博客里,用以更好地指导科技教学工作。

作为醴陵市实验小学科技创新办公室主任,廖振华几乎将所有的时间都花在科技创新工作上,将科教事业视为红颜知已,家里的原配常常为此而吃醋呢。

他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对他们呵护有加。平时都跟学生们呆在一起,学生们只要将新奇创意告诉他,他都会指导学生想办法将这些创意变成小发明。

科技创新社团就是廖振华指导学生们将创意变成发明的“大工厂”。这个“大工厂”里有500多名小成员,每天,科技创新社团的意见箱里都会有他们的好创意。

有时学生们的灵感来了,几十个创意一起爆发,这时候廖振华发挥“疯狂博士”的威力,手把手地教他们寻找创意中的关键创意点,各个击破,并联系生活实际,把脑海中模糊的想法具体化。

通过他和学生们的共同合作,一个个新颖又实用的小发明应运而生:卫星天线自动去除冰雪装置、手提电动切割机的除尘装置、自走式汽车用三角警示牌……

在课堂外,廖振华要求学生们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醴陵瓷器出口为什么不景气?高铁建设与土地保护之间的关系如何?古文物保护存在哪些问题……为了解决这些社会问题,他带领学生们不断地进行调查研究,最后总结研究结果并写成科技小论文,提出解决办法。

当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学生们只要找“疯狂博士”廖振华就对了,他可以引导学生们探究问题的根源,做出意想不到的小发明。

2008年湖南出现冰冻天气,道路因此结冰,大量汽车堵塞在高速公路上,滞留时间最长达75个小时,能不能利用机动车的尾气来融冰呢?当学生向他请教这个问题时,他认真研究问题,引导学生从汽车排气管的尾气排放角度入手。

他们改变汽车排气管的尾气排放角度,将尾气引入到装有金属导流格栅的金属导管中,并用金属箍固定,从而制作出“汽车排气管余热道路融冰装置”。

从这些科技教学实践活动中,廖振华总结出了3种独特的教育方法:偶然发现法、课堂延伸法、问题探究法。这3件法宝不仅在醴陵市实验小学发挥了作用,还普及到了整个醴陵市科技教学领域。

目前,醴陵市实验小学设立了科技橱窗、科技长廊等阵地,网络活动室、科学实验室、机器人室、科技创新活动室每天都活跃着学生们的身影,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制作等是他们大展身手的小擂台。

篇4

 为了鼓励先进,全面推进我校科技创新活动迈上新台阶,决定:授予六(113)、四(73)、四新班三个班级为科技创新活动先进班级;邓佳玲等2名同学的科技小发明(小制作)作品获一等奖,邓林培等3名同学的科技小发明(小制作)作品获二等奖,罗杰等7名同学的科技小发明(小制作)作品获三等奖;石子方等3名同学的科技实践活动(小论文)作品获一等奖,殷雨琪等5名同学的科技实践活动(小论文)作品获二等奖,胡君等8名同学的科技实践活动(小论文)作品获三等奖。殷雨淇等6名同学的科幻绘画获一等奖,殷鸿杰等12名同学的科幻绘画作品获二等奖,龙虹伟等发20名同学的科幻绘画获三等奖。在此,学校向获奖的同学和老师表示祝贺,向付出辛勤劳动的指导老师表示感谢。现予以通报表彰(获奖名单附后)。

竞赛项目

获奖项目

学生姓名

班级

辅导老师

奖励等级

.

 

地震报警仪

邓佳玲

四(73)

刘菊云

一等奖

带锁的衣架

刘璐雯

六(117)

夏  琴

一等奖

报信信箱

邓林培

五(119)

邓江南

二等奖

校徽

殷  飞

四新

周建芳 尹艳红

二等奖

年年有余

张  柳

六(116)

颜  飞

二等奖

手控小风扇

罗  杰

六(115)

肖艳萍

三等奖

捕鸟(鼠)器

刘  瑶

六(113)

刘菊香

三等奖

新式弹弓

方志刚

六(117)

夏  琴

三等奖

雷迅赛车

刘  珊

五(119)

邓江南

三等奖

热气球

殷龙滨

五(120)

毛婉凤

三等奖

发光笔

林  增

四(72)

林灿梅

三等奖

多功能垃圾桶

邓  婷 刘叶清

六(114)

邱少海

三等奖

 

 

 

 

.

 

蚯蚓能再生吗

石子方

六(113)

刘菊香

一等奖

蜘蛛是否吃死东西

温明霞

四新

周建芳 尹艳红

一等奖

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

周  烨

六(118)

仇  丽

一等奖

蚯蚓没长眼睛

殷雨琪

六(113)

唐艳明

二等奖

鱼会说话吗

黄  鑫

六(118)

仇  丽

二等奖

鸡蛋洗为什么容易坏

殷园园 殷秋烨

四新

周建芳 尹艳红

二等奖

人、动物的生存与植物的关系

唐  攀

六(120)

毛婉凤

二等奖

饲养小泥鳅

刘  薇

六(117)

夏  琴

二等奖

我的小发明

胡  君

三(76)

刘容容

三等奖

满杯水能倒过来吗

刘泓均

六(115)

肖艳萍

三等奖

小议科技带来的好处

殷雯倩

五(121)

李兴发

三等奖

运动后会下降的秘密

陈  彤

六(117)

夏  琴

三等奖

你会正确使用洗衣粉吗

李雅文

五(122)

李翠林

三等奖

空气清洁器

毛  丹

六(113)

刘菊香

三等奖

自动摘果机器人

张施霖

四(73)

刘菊云

三等奖

污水净化器

唐安旭

四(73)

刘菊云

三等奖

地震防御系统

杨  婷

一(86)

刘小银

一等奖

植物汽油提取机

二(81)

龙伶俐

一等奖

星际旅游

李勃强

三(78)

李美叶

一等奖

污水处理器

唐宇轩

四(73)

刘菊云

一等奖

海洋世界

刘赛帅

五(120)

毛婉凤

一等奖

海洋处理器

殷雨琪

六(113)

唐艳明

一等奖

海底乐园

邓琪匀

一(84)

潘芳梅

二等奖

人工降雨器

邓佳自

一(86)

刘小银

二等奖

海水淡化机

朱君林

二(79)

林  迪

二等奖

未来的城市

邓  洋

二(80)

杨东烨

二等奖

爱护环境从小事做起

张梦洁

三(74)

段勇术

二等奖

烟雾净化器

胡  君

三(76)

刘容容

二等奖

城市空气清新塔

毛龙欣 毛丹

四(73)

刘菊云

二等奖

电子牛奶场

刘  蓉

四新

周建芳 尹艳红

二等奖

未来新能源

魏雅萱

五(122)

李翠林

二等奖

未来清洁师

邓林培

五(119)

邓江南

二等奖

机器粮食工厂

殷鸿杰

六(114)

邱少海

二等奖

减灾一号

舒  琴

六(116)

颜  飞

二等奖

质量检测笔

唐心怡

一(84)

潘芳梅

三等奖

到月亮上过中秋

张雪怡

一(84)

潘芳梅

三等奖

我是环卫机器人

唐淑环

一(85)

戴红云

三等奖

神奇的树

熊  周

二(80)

周建芳

三等奖

森林卫士

潘英姿

二(80)

杨东烨

三等奖

安全交通机器人

唐质珠

二(80)

杨东烨

三等奖

美丽的大海

邓诗蔓

三(75)

刘香凤

三等奖

我的家乡

杨香婉

三(75)

刘香凤

三等奖

春之韵

戴  婷

三(75)

刘香凤

三等奖

神奇的鸟

刘自科

四新

周建芳 尹艳红

三等奖

能干的机器

欧阳步云

四新

周建芳 尹艳红

三等奖

自动摘果机器人

张施霖

四(73)

刘菊云

三等奖

太空清洁师

刘靖康

五(118)

仇  丽

三等奖

未来的太空世界

殷雪婧

五(121)

李兴发

三等奖

未来的生活

唐春瑶

五(118)

仇  丽

三等奖

空中楼阁

龙虹伟

六(113)

邓雪梅

三等奖

守护国家的绿地

曾桂发

六(116)

戴红云

三等奖

空中停车场

殷雨琪

六(113)

唐艳明

三等奖

光能杀虫器

刘  琳

六(115)

肖艳萍

三等奖

海底新型屋

赵  芳

六(115)

肖艳萍

三等奖

 

 

 

 

湾头中心小学

2011年12月21日

 

 

篇5

我**按照以人为本,突出创新,最大限度激发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进一步提高单位公路建、养、管、征水平的工作要求,在全系统广泛开展了小改造、小革新、小发明活动。为有效推动“三小”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加大了宣传和推广力度,在全系统各个单位、各个基层站段,广泛宣传和动员,使广大一线技术人员和职工主动投入到活动当中,努力从各自的本职工作入手,从日常接触的设备、设施入手,从身边的不起眼的技术环节入手,集思广益,开动脑筋,大搞技术创新、设备改造。自“三小”科技创新活动开展以来,广大公路一线养护职工重视了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和运用,重视了对日常生产工作流程、方法、技术、机械用具等方面的小改造、小革新、小发明,在公路建设、养护生产和征收费工作中各种设备、工具、所用材料、各种生产工艺、工序的革新、改良和小发明不断涌现。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系统党务、政务、技术、生产等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在改进的工作方法和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方面的小建议、小论文和小创意层出不穷。有效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在我*前不久开展的“三小”活动创新评比表彰中,共评选出**项优秀成果。有的成果达到了**级先进水平,我们要积极向有关部门申报,争取获得更高奖励,充分展示我们“三小”活动开展的成果。

篇6

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和不同的知识技能基础。选择活动内容时必须注意这种差异。如:在初三学生进行的合理施肥的实验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对高一学生进行研究施肥技术,提高化肥利用率的实验中,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高二年级进行水质快速分析及对农作物的影响的实验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三年级进行农林产品的化学加工与利用研究,则培养学生综合40应用知识的能力。活动内容的选择一定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意理论知识的加深,尽量做到综合性强,统一性强,年级特征明显。

2.趣味性原则

活动内容具有趣味性,才能适应青少年的好奇心强和求知欲旺盛的特点,对他们才有吸引力。如:开展无土栽培、土壤与作物营养诊断、植物生长助长、化学除草等有趣的实验活动,会使学生对农业科技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3.创造性原则

人才的价值在于创造,实施素质教育重在培养创造性人才。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创造过程中,活动才有探索性和创造性,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才能使农业科技活动不成为学生的额外负担,而成为他们学好课堂知识的必要方法和重要途径,增强他们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科技意识。

二、开展农业科技活动的形式

1.田间试验

田间试验是农业科技活动的主要形式。它的进行应遵循试验的准确性、代表性和规律性的原则。它的实施主要包括制定试验计划、田间区划、种子准备、播种移栽、田间管理、观察记载、资料整理分析等步骤。田间试验时必须注意:¹除了比较项目不同外,其它条件力求一致。º观察记载和取样必须及时、细致、准确。»对资料要认真地分析,找出符合规律的东西。通过田间试验,不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更重要的还能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精神。

2.开展农业科技小发明和小论文活动

农业科技小发明和小论文活动,不会受时间、地点和条件的限制,每个学校都可以开展,人人可以参与。学生可以根据农业生产实际自己选题、自己记计、自己制作、自己总结,促进科学素质的培养。

篇7

一、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做为学校的信息技术专职教师,担任了学校七、八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过程中,在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我一改以往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传统教学方式,在学生中开展探究式学习,使学生的知识来源不只是老师,更多的是来自对书本的理解和与同伴的交流,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我始终要求自己做到结合学校信息技术教学设施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教学,通过教学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了office办公软件 ,能够使用frontpage制作简单的网页,能使用flash制作有趣的动画并能使用一些多媒体软件做一些小作品。能够按照《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之余,我还努力搞好兴趣加强班的培训。

二、网络管理工作,做为学校的网络管理员我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按照工作规定流程开通校园网用户,做好审核与登记工作。 2.只要接听办公室报修电话,马上进行校园网网络故障的排除并进行故障的信息登记。3.经常性地浏览、监控校园网络运行状况,确保校园网正常运行。4.定期检查楼内中心机房设备,做到防水、防尘、防静电,严格执行网络中心机房出入制度工作。现在我校的校园网络初具规模,包括图文、文件共享、学籍管理、资源共享等均可在网络上实现。同时内网和外网可互通。

篇8

环境文化是一种外显的直观的文化,它既是教学活动的场所与设施,又是陶冶师生情操的无言之师。依据创新文化建设理念,本校制定了相应的校训、教风、学风、校风,并将其张贴在醒目位置。

1.校训:知行合一,与时俱进。教育家陶行知认为“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学生所能得到的只是头脑里贮藏一些未经消化的、不理解和不真实的知识而已”。他主张手脑双全 :“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为此,本校确立了“知行合一,与时俱进”的校训,旨在引导师生知行统一,想到做到,大胆创新,做一个与时俱进的人。

2.营造创新氛围。为了强调手脑合一,学校校门口制作了两面别具一格的师生手印墙,分别刻上了不同的小诗鼓励师生和谐进取。学生墙刻的是《我是……》,内容为:“我是春雨滋润的花蕾,我有盛开的希望;我是春风吹出的竹笋,我有拔节的希望;我是阳光照耀的幼苗,我有茁壮的希望;我是蓝天起飞的雏鹰,我有翱翔的希望!”教师墙刻的是《师誓》,内容如下:“我愿是那温暖的烛光,轻轻点亮你稚嫩的心房;我愿是那微笑的月亮,温柔照耀你健康成长;我愿授你金色的钥匙,引你进入科学的殿堂;我愿赠你强劲的翅膀,任你搏击风雨,自由翱翔!”此外,将原来陈旧不堪的仓库墙面改建成蓝天白云下的长城文化墙,写着:“爱校,荣校,共铸理小教育长城”。去年新制作的校园科普画廊则有利于扩大师生创新视野,增长他们的科学知识、环保意识、生命意识和创新欲望。

二、建设创新文化团队

美国课程论专家泰勒说:“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的资源。”学校教育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优势,发挥人的潜能,建立高素质的创新团队,是本校建设创新文化的成功经验,也是本校打造优质教育品牌的关键所在。

1. 培养善教能研的教师

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关键需要有一支与时代同步发展的教师队伍。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首要的问题是教师要具备现代教育科学观念,具备改革和创新意识,拥有创新的勇气。故“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通过学历提高、普通话培训、校本研训活动,本校教师创新素质提升较快。26个在编教师全部参加了湖南省信息技术高级培训,50岁以下的教师都通过了信息技术高级测试,人人会使用多媒体教学,大部分会制作课件。所有教师自觉投身新课程改革实验,70%的教师参与了各级教改课题研究并获得好成绩。他们中涌现出了湖南省特级教师、市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市小学语文优秀教师、市小学数学优秀教师,区小学数学和英语学科带头人等。近年来,教师参加教学竞赛获省市区奖近200人次,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约80人次,公开出版发行上新教材示范课多节,主编或参编教辅书、教育著作20多本,在科技创新教育方面获奖41人次。学校7次面向市区举办专题教研开放活动,受到好评。

2. 利用家长的人才优势

本校是高校子校,家长文化素质高,藏龙卧虎,是地方学校不可比拟的一大人力资源优势。我们运用这一优势,发动他们协助本校办学。例如成立“大手牵小手少年科技园”,让大学教师配合学校指导自己的孩子搞发明创造、科技制作;把相关大学教师请到学校为孩子们传授无线电工程知识、电脑编程技巧、网络设计知识,为教师传授图书电脑管理知识,为学校设计校园文化墙等。

3.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本校学生大部分生长在高校,从小耳闻目睹的大都是读书声、读书人,长期受这样的环境熏陶,他们思想单纯,聪明好学,知识面广,创新能力强,是地方学校难以具备的又一优势。根据这一特点,我们要求教师牢记陶行知一句名言:“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教学时注意做到“三自”:①开放课堂教学,还学生自由;②加强学法指导,教学生自学;③鼓励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创新机会,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三、 开展创新文化活动

培养学生创造品质和科学人文素质离不开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课余时间本校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创新教育活动,如校园科技节、小发明活动、素质教育训练营、校园艺术节、运动会、春游、秋游等,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人文素质。

⒈小发明活动

小发明活动是通过学生的动手动脑的实践,在科学技术范畴里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和方法,或者发现新的现象和规律实现创造目标。它有助于提升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水平,使学生的创造才智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小发明活动只要求有创造兴趣和能力的学生参加。本校林国昌同学创造了“新鲜水果储存袋的构想”,学生陈熙利用等分原理发明了“手表指南针”和神机妙算卡,学生李奕帆发明了“两用铝箔验电器”,贺明远同学发现和探索了拱桥的秘密,均获全国级奖励。提出创意构想的还有棋盘地板、变温水盆等。

⒉校园科技节活动

本校一年一次的校园科技节活动是学校所有精神的浓缩,是对学校师生综合素质展示和检阅。活动要求全体学生参与,内容很丰富,有科学小论文、小制作、科技摄影比赛、科幻画、变废为宝服装秀、头脑风暴、四驱车拼装比赛、科学知识竞赛等,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聪明才智的机会,培养了孩子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创新品质。

篇9

科学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在于激发学生的科学志趣,教给学生科学探讨的方法,而不是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或结论。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时,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喜欢科学课,利用演示实验及学生的分组实验来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探讨,从而把枯燥无味的科学知识,通过学生动手、动脑等活动,生动形象的概括出来,使学生不仅掌握科学知识,而且也培养了他们的探讨技能。学生通过实验,不仅牢固地掌握了知识,提高了学习兴趣,而且动手能力也得到了培养,探讨技能也得到发展和提高。

二、成立兴趣小组,激发科学志,提高动手能力

志趣爱好是学生的心理素质,是非智力因素,是调动学生智力因素的动力。在科学课教学过程中,只有激发起学生的科学志趣,才能使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也是科学教学中一项重要内容,这不仅表现与课内,也表现在课外,因此,我校也因地制宜地成立了多种兴趣小组。

(1)成立了标本制作兴趣小组。我们厉庄镇地处山区,生物资源丰富,根据季节的变化和各册教材的不同要求,指导学生采集、制作各种动植物标本也是科学课课外拓展的内容之一,我们制作的标本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标本;有昆虫、鸟类、两栖类标本;还有各种岩石标本等。学生通过制作各种标本,不仅了解到家乡丰厚的物产资源,也激发起他们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我们学校制作的昆虫标本,荣获县小学生标本制作集体一等奖,刘吉跃同学写的文章《走进昆虫世界》在市、县级报刊上发表。

(2)成立科技小制作、小发明、科幻绘画兴趣小组。我们的科技小制作、小发明、科幻绘画兴趣小组,主要以科学教材为基础,以《小学生科技》为主要内容,运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指导学生进行各种科技制作、发明活动。学生根据学到的科学知识、原理制作了航模、潜水艇模型、火箭发射模型、气垫船模型等,在一年一度的“六一”节游行时展出,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

三、开辟校内生物角,美化校园环境,陶冶学生情操

科学教学渗透美育。开辟校内生物角,根据所学的生物知识,结合校园环境,让学生动手栽培、饲养、观察、管理。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使学生受到了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改造大自然的教育。我校占地面积大,随着季节的变化,在花园里栽培了不同的花草,在学农基地里种上各种蔬菜,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亲自动手管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是生物园地的维护者,广大同学是生物角的小主人,他们千方百计地为生物角增添新的内容,学校的花园里经常有新的花卉增添;池塘里经常有同学们放生的小鱼、小蝌蚪等小生命。他们在课余时间一边看着鱼儿戏水,一边学习养鱼知识,了解不同鱼类的生活习性。学生通过校内生物角的管理和学习,既丰富了学习知识,促进科学课的教学,又美化了校园环境,陶冶了情操。

四、指导课外阅读,拓宽教学内容,丰富科学知识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要想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只靠教科书是不够的,我校充分利用已有的条件,努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主要活动有:

(1)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定期向学生开放并推荐科普读物如《科学家的故事》、《植物王国》、《十万个为什么》系列丛书,并开展读书竞赛活动。

(2)指导学生订阅《未来科学家》、《青少年科技》、《少儿科技》、《少年科学画报》等科技报刊杂志。

(3)定期组织学生观看科普电视节目、科普展览等活动。

(4)每周举办一次科普知识讲座,每周出一期科普知识专栏。

(5)每月举办一次科普知识竞赛等活动。

篇10

刘德阳

技术小论文通常是指篇幅不长、小处着手、有一定技术含量的论文。写好技术小论文,方法众多,关键要把握三点。

一是不拘一格,做好选题。

技术小论文是对科技攻关活动的经验性总结,凡是与生产经营建设相关的内容,均可以做为技术小论文的选题。有些似乎很不起眼的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无论是否取得实效或成果,均可以拿来形成一家之言。从简易的地方入手,多留心,多积累,有所得,有所思,自有所感。当然,我们的选题也不是漫无边际,要尽量求新、求真、求深,要朝着解决生产难题、提高运行质量的方向努力,使我们的写作更富有实际意义。

二是形式多样,重在表达。

篇11

第一步:开启智慧门,激发创新灵感

创新的目的是解决问题,用新方法、新手段能使问题更容易解决。因此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在解决问题时不拘泥于现有方法和手段。

教师可以用四类例子调动学生创新的欲望。一是著名发明家和科学家的例子,树立榜样。二是重大的物品和规律的发明、发现过程,如火车、飞机、二极管、计算机等,这些改变生活的重大发明能让学生体会创新的巨大作用。三是贴近生活的小发明,比如带橡皮的铅笔、拉链、水壶盖子小孔的发明等,让学生知道发明就在身边。四是在各种比赛中获奖或者有实用价值的当代中小学生的创新作品,发挥同龄人的激励作用。

第二步:学习创新法,掌握创新手段

在这个环节,教师可以先介绍创新的常用方法,再通过事例分析一些创新作品中怎样应用创新技法实现创新目标。

在分析发明技法时应避免过多的理论,以学生看得到的实际物品举例,利用实物、录像、图片增强学生的感官意识。创新是高级的思维过程,并不是纯抽象思维,形象思维虽然在创新的环节中不一定占很大比重,但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

所以教师要将方法和例子结合,介绍完一种发明技法后让学生去搜寻生活中哪些物品用到了这些技法,让学生在课余也能够想起一些例子,感悟创新技法的巧妙之处。

第三步:体验创新之旅,了解科研过程

学生的小发明、小创新活动虽然规模小,但它和大型科研活动一样,也要有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实际应用等环节,而这些都是学生在传统的知识教学体系中体会不到的。

因此,应该通过做课题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完整的科研过程,这对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有重要的意义。

在创新的各个环节中,发现问题尤其重要。这个环节应从创新教育活动一开始就要对学生提出要求,然后让学生积累课题。到让学生体验科研过程的时候,可以从积累的问题中挑选简单易行、有一定探究价值的题目让他们做。

需要强调的是,这个环节主要是规范学生的科研过程,让学生学会做科研,并不要求一定做出多么成熟的创新作品。

第四步:收获创新成果,完成课题

这个环节与第三个环节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三步是教师指定课题,目的是体验,而这个环节是自选课题,目的是完成自己的创新作品。

篇12

一、指导思想

面向全体学生,营造浓郁的科学氛围,着力推动我校科技创新教育活动,激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技节相关活动,增强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

二、活动主题:中国梦·校园梦·科学梦

三、活动口号:体验成长快乐,放飞科学梦想

四、活动对象:2—6年级学生

五、活动时间:2013年9—10月

六、组织机构

组 长:黄文罴

副组长:黄章勋、彭永帆、林聪玲

组 员:尹文琳、史建龙、程晓敏、金娥兰、王小梅、张碎莲、叶少勇、谢员妹、陈 前、金余荣、张元武、叶世蛮、金联众、彭青青、蔡庆龙、岑天矛、夏彬彬、朱启跑、郑益莉、周美美、项冰洁、董静静、陈文毕、陈千亮、许一森、蔡小丰、包珠谦、潘冬梅、唐小燕、陈花叶

七、活动项目

本次科技节活动项目由科学家讲座、成果竞赛活动、现场比赛活动、优秀科普示范班评选活动四部分。成果竞赛活动包括小发明、小论文、综合实践活动、科幻画、“七巧板多幅组合”创新作品等5项;现场比赛活动包括小制作、智力七巧板、智力美化板、现场电脑手抄报制作比赛等4项。

八、活动时间

(一)宣传发动阶段:(第4周)

1、第4周朱启跑老师作动员讲话

2、下发科技节活动方案

(二)活动实施阶段: (第5周——第9周)

1、第五周(9月29日)下午3:00五、六年段集中体艺馆聆听科学家科技讲座

2、第5—6周:班级层面开展活动及选拔参赛选手

负责人:各班主任

第6周:小发明、小论文、综合实践活动上交

负责人:科学组

科幻画上交

负责人:美术组

3、第8周:小制作现场比赛活动

负责人:科学组及段长

智力七巧板、智力美画板现场比赛活动 负责人:美术组

现场电脑手抄报制作比赛

负责人:周美美、金联众

七巧板多幅组合创新作品上交

负责人:项冰洁

4、第9周:参加瑞安市科技创新大赛名单上报市局 负责人:政教处

(三)活动总结阶段:第10周

1、活动表彰 负责人:金娥兰

2、评选“校优秀科普示范班”

负责人:政教处、科学组

九、注意事项

各班要结合学校实际,以科技节活动为契机,做好班级的科技节宣传和选拔。

1、活动要有氛围,并结合班队课、墙报(黑板报)等少先队阵地对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教育的宣传,营造良好的科技教育氛围;

2、活动要有内容,以宣传动员、学生比赛、视频观看、网上收集资料等形式积极开展扎实有效的科技教育活动;

3、活动要有记录,以文字总结、图片记录等形式及时记载活动过程。相关资料根据学校要求按时上交。

4、全校教师要积极行动,全员参与科技节,全程指导学生的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科学素养。

5、各项比赛具体要求与细则请看各项比赛规程(附件1,附件2)。

6、为确保活动正常开展,作品申报表填好后统一交大队部卢爱秀老师处,报名表电子表格请到“数字化办公——常用资料——03政教处文件夹内——1、2013校第十五届科技节报名表”下载。

7、本届科技节参赛对象为校2—6年级学生,每个班级作为一个参赛单位,各班根据不同竞赛项目,学生以个人参赛。按低、中、高年段设各单项奖。“优秀科普示范班级”评比:以班级为单位,每项活动个人单项奖得分累计(个人奖一等奖记3分;二等奖记2分;三等奖记1分),参赛人数、上报情况及班级科技氛围等作为附加分,分值最高的班级获““优秀科普示范班”,每个年段取前三名。

八、其它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瑞安市安阳实验小学

2013年9月23日

附件1:成果竞赛类

(一)发明创造类作品

1、发明创造:指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技术创新、新品种、信息技术应用成果等。要坚持“三自”(自己选题,自己设计和研究,自己制作和撰写)、“三性”(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原则,突出创新意识和科技含量。

2、每班选出5件优秀作品参评,作品贴上标签,注明作品名称、班级姓名,并另附加说明。第6周周五之前上交第三幢一楼“世界之窗”(2、3、4年段)、“农业之窗”(5、6年段)展厅。

(二)科学小论文、优秀科技实践活动类作品

1、科学小论文:指科学研究小论文、研究小报告、实验小报告以及研究性学习中优秀的小课题研究报告等。

2、优秀科技实践活动:学生(也可以以小组或班级)参与科技实践活动,形成科技实践活动成果,就活动完整的实施过程进行申报,要求把活动在实施时的系统完整的活动计划、进度安排、组织方法、实施步骤和总结评价等方面完整的原始材料反映出来,包括活动计划、活动记录、照片或录像、新闻报道等材料,以及实施结果和实际收获与体会,活动体现的社会效益与对今后有关工作的建议等。

3、每班各选出5件优秀作品参评,提供纸质文档1份。第6周周五之前上交大队部。

(三)少儿科学幻想画类作品

1、参赛作品需独立完成,不得抄袭他人已发表过的作品。参赛作品绘画技法不限(不包括非绘画类的其它美术品与工艺品),规格一律为 4K(54X38CM)纸质或其它特殊材料。作品要求整洁,署名一律在作品背面右下角(包括作品题目、作者、班级、指导师及作品说明等)。

2、每班选出5幅优秀作品参评,篇幅4K大小,形式不限。第6周周五之前上交大队部。

(四)七巧科技类

1、“智力七巧板多幅组合”创新作品评比(设计作品拍成照片上交)。主题:中国梦校园梦,七巧板幅数在50副以内。

2、班级名额不限,照片于第8周周五之前上交项冰洁老师处。

附件2:现场比赛类

(一)小制作类

1、每班选派5名学生参加现场比赛,第6周班级初赛,第8周学校组织决赛。二年级主题:看谁飞得远。三年级主题:叠纸杯。四年级主题:叠扑克牌。五、六年级主题:纸环滚起来。

2、二年级:材料:每人1张A4纸;要求:个人参赛;制作时间:5分钟。定好起点,最远为胜者。

三年级:材料:纸杯50个;要求:个人参赛;制作时间:2分钟。叠的高度最高又最稳者为胜者。

四年级:材料:扑克牌1副;要求:个人参赛;制作时间:30分钟。叠的高度最高又最稳者为胜者。

五、六年级:材料:A4纸2张、圆铅笔和固体胶、剪刀、直尺;要求:个人参赛;制作时间:30分钟。用2张A4纸做成一个纸环,纸环的边宽要小于4厘米,直径要在10~15厘米之间。圆环做好后,要从长40厘米,高20厘米的斜坡上滚下来,不能用手推纸环。测量方法:从斜坡底线到圆环停留位置的垂直距离为成绩,滚动两次,取最远的为最终胜者。

(二)智力七巧板、智力美画板类

“智力七巧板组合与分解”竞赛、“智力美画板”简笔创作画竞赛都是参加现场比赛,每班推荐3—5名学生参赛,工具由学生到小卖部自行购买。第8周学校组织决赛。

(三)现场电脑手抄报制作比赛类

1、四、五年级学生,各班推荐1-3名学生参加。六年级不做统一要求,如个别有意愿,也可报名参加。

2、时间:10月23日(第八周)周三下午第一节课后,比赛时间1个半小时。地点:三楼电子阅览室。

3、参赛要求:

(1)学生不带任何文具用品、资料;现场提供网络环境、应用软件、部分相关素材。由教师确定主题,学生独立进行设计、组稿、排版编辑,形成一个A3幅面的手抄报文稿,以word格式保存在要求的目录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