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02 09:59:1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外交部发言人级别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有一年,某部委请时任外交部副部长的李肇星去做国际形势报告。李肇星副部长因为有其他安排,就让一位发言人代为前往。该部门主持人特别兴奋,在开场白中说:非常感谢外交部领导对我们的重视,我们本来想请个外交部副部长来讲一讲国际形势,没想到外交部竟然把他们的发言人派来了!
外交部一位部领导,有一年回家探亲。回家后,村里的老人殷殷地嘱咐:继续努力,争取当个外交部发言人。
有一次,李肇星与外交部发言人沈国放参加完活动从街上步行回外交部,有一个行人惊喜地对同伴说:“那个人是外交部发言人沈国放!”同伴看了一下说:“不可能,他旁边的那个人根本不像保镖!”
外交部一代表团到某省参观、考察,当地接待部门负责人在介绍当地情况时说,现在领导同志很重视我省,上半年到我省来视察指导工作的领导同志有某某副总理、某某部长、某某外交部发言人……
1998年任外交部发言人的章启月有一天骑车下班回家,路遇几个骑自行车的人。有一位说,快看!刚才骑过去的是外交部发言人章启月。其他几位都讥笑他说,亏你想得出来,外交部发言人能骑自行车?
其实,外交部发言人是由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和两位副司长兼任,只是外交部的中层部门负责人。在国外,发言人一般也都是各部门中层负责人兼任,包括美国、英国、比利时外交部发言人都是处级人员担任。只有在少数国家,外交部发言人的级别很高,正副部级的都有。
发言人的苦恼
名声大,荣誉高,受人敬重——这些对发言人来说是一好事,但有得便有失。由于经常在电视上露面,公众有点脸熟,麻烦也就随之而来。
据载,某发言人的一个侄女从老家来北京后,该发言人请她在一餐馆吃饭。外交部发言人在这一餐馆出现本身就是一个话题,并且居然还是和一位年轻的小姐在一起,这无疑引起了餐馆客人的高度注意。客人们不断把各种目光投向他们,并不时窃窃私语。
一位发言人一次骑车回家途中,被另一骑车人撞倒。起来后,本想与对方理论一番,但不承想惊动了路人。看到有人竟敢把外交部发言人撞倒在地,他们感到非常气愤。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纷纷指责肇事者。这位发言人感到很难堪,从围观的人群中悄悄溜走了。
一位发言人每天坐地铁回家。每天在地铁上,都要忍受众多乘客好奇的目光。有一次一位乘客终于忍不住了,谨小慎微地问这位发言人,您是某某发言人吗?这位发言人不愧为外交部发言人,把对付记者的模糊答问技巧用到这里了,他幽默地回答:“大家都这么说。”
我不知道离患者有多远
5月1日晚看了电视,香港卫生部门确认,该地区首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患者为25岁男性墨西哥人。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立即宣布,将香港的传染病警戒级别由“严重”提升至最高的“紧急”。
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局长周一岳在随后举行的记者会上介绍说,该患者4月30日下午搭乘东方航空公司MU505航班经上海抵达香港,入住湾仔维景酒店。4月30日晚该患者出现咳嗽、喉咙痛、乏力等症状,当天20时许自行到香港律敦治医院求诊,并初步测试为甲型H1N1流感阳性。
5月1日20时,该患者被确诊为香港首例甲型H1N1流感个案。患者及其亲密接触过的3位人士被隔离,情况稳定。
同时,中国卫生部接到香港卫生署通报,1例来自墨西哥的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已确诊。卫生部对此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防控措施。
据了解,该患者4月29日从墨西哥乘AM098航班出发,4月30日晨6时飞抵上海,11时20分转乘MU505航班飞往香港。该病例途经上海时,卫生检疫未发现异常。
我和这位患者搭乘同一航班,因没有公布他的座位,也不知道自己离他有多远。
从4月30日起,上海等地卫生部门即对该航班所有乘客进行追踪,并已对绝大多数乘客实行了医学观察。为了确保同航班所有乘客能够及时得到医学观察,卫生部特别呼吁,乘坐过以上航班的乘客或知情者,请尽快联系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清晨隔离前我在河边呼吸新鲜空气
5月1日下午,已有西城区疾控中心打来电话,询问有无异样的感觉。所以,我对深夜来电一点不感到意外。
我告诉他们,救护车不要进小区,以免惊动更多的人,看到警灯闪闪,穿白衣的人进进出出,还不知发生多大的事。他们答应了。10分钟后,他们打来电话,说已在楼下。
晨曦中,两个戴口罩穿白衣的人已在楼门口。简单交谈几句。我让他们到小区外的桥上等,我收拾一下就去。或者我直接开车到地坛医院,他们说还是坐救护车去吧。
我叫醒了家人,告知一下。然后提着小箱子来到小区外。两辆车已在等候,几个穿白衣的人围了上来。问了姓名,确认后说救护车一会就来。一位女护士过来登记,再次确认地址和家庭成员的名字,电话。
此时天已透亮。空气清新,一片春意。河边已有人在吊嗓子、晨跑,而我却要去隔离。
救护车迟迟未来,已有半个小时了。此时,花房有人向我们这里张望。我让那两个白大褂医务人员坐进车里,自己沿河边走走,不时伸出手来,做打拳状,不知的人准以为在晨练。
直到五点半那辆救护才闪着警灯犹犹豫豫地开来。五点半开车,到了三元桥,不是直接去地坛医院,而是盘桥上下,向机场方向疾驰而去。五点四十八分,救护车从苇沟出口出来,穿过机场高速,来到国门大饭店后面,看到牌子,才知地坛医院已经搬到这里。
医院高度 穿上大号病号服 体温:36.4摄氏度
地坛医院进入状态。救护车直接开往病房楼口,我进入感染二科,10号病房。
这是一个单间,一张床,柜子、冰箱。一个卫生间,可以洗澡。还有一台可以移动的电视,只是不能上网。
我接受了一些常规检查:量体温,36.4摄氏度。医院送来了病号服,试试太小,他们又送来一套新的,大号。试试还行。从小到大,还很少住院,特别是这种正规的医院。
接分社吴社长电话,他已经知道国内一些情况:墨西哥航班已经取消,等着中国政府派专机来接。
中国外文局领导提议在中国网开专栏,新世界出版社出书,因为都是第一手资料。这里没有网络,中国网送来了上网卡。有了网络,一下就变得有许多事做了。
年轻的医护人员来来往往,都是女孩子,尽管捂得很严,但态度很好,登记、送饭、测体温,服务很周到。有时,走廊会传来一阵清脆的笑声,洒向不远处的杨树林浓郁的绿荫里,使人感到一阵轻松。
那天同机的人都先后来到这里,不由会心一笑,此时相逢,绝对难得。
从医院转移到宾馆
2日晚些时候,据北京市卫生局新闻发言人通报:北京市有关部门已采取有效措施,对与香港首例确诊患者同机的17名进京的密切接触者进行了集中医学观察。目前,17人未出现发热症状。
绝对是好消息
受此影响,医护人员悄悄告诉我们,你们大概很快就要转移到前面宾馆去住了。说着,她指指不远处绿茵深处的国门路大饭店。
真的,简直不能相信,刚来不到一天,就可以住宾馆了?这消息不亚于比住五星级宾馆还让人高兴。
这证明,我们这些人一切正常,北京的疫情相对稳定。
其实,我们的高兴源于下午在地坛医院的一场新闻会,只是我们不知道罢了。
北京地坛医院副院长成军在甲型H1N1流感防控新闻会上透露,4月30日,抵达上海的墨西哥航空公司AM098航班上一位乘客由上海飞抵香港,被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患者。目前,17人中的15人正在北京地坛医院接受医学观察。
“几个小时已经过去了,他们体温正常,没有任何不良症状,状况良好”,但依然需要接受7天的隔离观察。
改变 从医院到宾馆
匆匆扒了几口饭,还是米饭、青菜、豆腐和一点肉,没有一点胃口。
急忙收拾衣物,其实很简单,三下五除二,塞到箱子里。
此时我们似乎能在走廊里活动了,那些年轻的女孩子们已不再管我们。
几辆救护车已经在楼下集结,前面的国门路大饭店就在咫尺,隔着一条马路,但还是要坐车。
但对我们来说,无疑如同将跨越银河。
忙了整整一天,护士们也累了,坐在一起小憩。看着她们那一张张疲惫的脸,我真有些感动。
“你们怕吗?”我问她们,刚说出来我就后悔,自己不是已从她们的工作中看出来了吗。
“不怕。”一个女孩子摇摇头。别看她们年轻,有几个人已经参加过当年抗击非典的工作。
如同副院长成军所说,经历了2003年“非典”,地坛医院有了巨大进步。对任何传染病,包括甲型H1N1流感都做好了充分准备,有信心打好这场战役。
下午六点多,我们分乘几辆救护车,来到200米外的国门路大饭店。
我们集中在一个楼里,每人一个标准间,设施齐全。我住在6444房间.医务人员给大家量了体温,依然正常。晚上八点,每个房间都接到电话,问要不要到餐厅吃宵夜。尽管大家都没去,但已深深感到,这里已不是医院。
清晨喜鹊叫声中醒来
这个夜晚睡得真好。
清晨是在喜鹊的叫声中醒来,一抹阳光已经透过窗帘。
上午量体温36.4摄氏度,一切正常。上午和远在墨西哥城的老吴通电话,告诉他今晚9时中国政府的包机将从广州起飞前往墨西哥城接他们回国,5号中午回到上海。知他一切还好,也知道新天公司的朋友们也好,才放下心来。
在MSN上和在合肥隔离的程文君聊天,她和我同机回到上海,后来父母接她回合肥,她一切也很好。
午餐被告知可以到一楼去吃,大家高兴极了,总算可以在走廊里走走了,鱼贯而出,一直走到一楼,午餐真丰富,宾馆就是宾馆。
中国专机终于可以起程了
因为要接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的采访,所以起了个大早。
看到CCTV报道的两则消息,喜忧参半。
5月4日凌晨3时37分,中国政府援助墨西哥的第二批紧急人道主义救援物资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启运。此前,中国政府已经向墨西哥提供了500万美元人道主义紧急援助。
看到电视上那架飞机尾翼上盛开的木棉花,看到那一件件巨大的货柜缓缓装入机舱,再次被感动了。回想不久前在墨西哥城的日子里,我只有一个薄薄的口罩,戴着它到处跑着工作,街面上口罩等防护用品早已脱销,无奈只好买些绷带剪开,不时地换上一块,就连乘坐AM098航班时,在漫长的旅途中,也只换了一块。所以,这些平时不起眼的防护用品,此时却是生命的一条防线。
对墨西哥人民来说,这些防护用品无疑是雪中送炭。因此,这条消息也让我感受到中国对墨西哥的真挚情谊。
下边这条消息,却让我高兴不起来。
原计划3日晚赴墨西哥接回中国旅客的包机没能如期执行。该航班是否还将执行、具体执行日期等都将听候上级指令才能确定。
一下想到的是老吴。几天前,在墨西哥城机场分手的时候,我和程文君最担心的就是他的身体。他说过几天北京见。他原定5月1日晚上乘飞机回国。由于30日抵沪的墨西哥航班上发现流感患者,中国政府取消了原有航班,改由中国政府派专机接运滞留在墨西哥的中国旅客。昨天我们还通过电话,还说5号他就可以到上海了,但得接受7天的隔离。
在地球那边,老吴笑了,连说应该应该。
没想到这一延期,不知道何时。
7点20分接受中央台采访,主要谈了隔离人员近几天的生活,消除人们的紧张心理,给社会一个说明。
上午,看了另一则消息,才明白中国政府包机为何延期。
5月2日,墨西哥外长表示,中方将没有感染病毒的墨公民进行隔离是歧视做法,缺乏科学根据,墨方难以接受。提醒墨公民在中方纠正有关歧视和不公正措施之前,不要去中国旅行。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回应说,中国隔离墨西哥来华航班乘客,并非针对墨西哥公民,也没有歧视,纯粹是卫生检疫问题。马朝旭表示,中方理解墨方对其在华公民权益的关切,希望墨方从共同应对疫情的大局出发,对中方采取的必要措施给予充分理解,客观、冷静处理这一问题。
作为AM098航班的乘客,不仅是墨西哥人,100多位从墨西哥回来的中国人,也受到隔离,我们知道,这是为了大局,为了更多人的健康。控制疫情,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就在写完这篇短文的时候,得到一个好消息:中国和墨西哥已经决定互派专机,接回各自的公民。一天来笼罩在心中的不快一扫而去。
希望老吴和滞留墨西哥的中国公民早日回家。
今天,医护人员送来了水果,也送来鲜花,整个走廊花香四溢。
2010年,半岛都市报社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实现利润同比增幅达50%以上。
跨越式发展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在发力?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社长助理、半岛都市报社社长郑立波说:“以资本运营为手段,以品牌建设为核心,实施扩张战略,打造区域性传媒航母。这是我们的阶段性目标。”
围绕这一目标,半岛都市报社两年来实现了“五大转变”。
从单一报纸规模扩张向资本品牌扩张转变
半岛都市报是大众报业集团10年来重点打造的报纸品牌之一。2008年,大众报业集团提出了战略发展布局,将打造“三大支柱”(大众日报、齐鲁晚报、半岛都市报)、“四大高地”(济南、青岛、鲁南、烟威)作为重要主题。位于青岛的半岛都市报社,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集团战略推进的“重镇”。
如何落实集团的战略布局,做出应有的贡献?半岛都市报社党总支认识到:集团提出打造“三大支柱”的战略目标,很重要的一个措施就是品牌的引领,因此,必须调整半岛都市报的发展路径,从原有的单一报纸向资本、品牌扩张转变。
2009年,半岛都市报社充分利用文化体制改革带来的机遇,仅仅用了一年时间,就从“一报一刊一网”的单一体系,发展成了“一张主报、两张子报、一刊一网”的报系雏形,股改上市工作也在顺利推进。
1 重组潍坊晚报
2009年11月,半岛传媒与潍坊日报社举行签约仪式,共同成立潍坊晚报传媒有限公司来经营潍坊晚报。潍坊日报社将其主管、主办的潍坊晚报的采编权、发行权、经营权委托潍坊晚报传媒有限公司运营,将潍坊晚报的无形资产全部授权给潍坊晚报传媒有限公司使用,半岛传媒出资现金人民币1000万元作为公司的运营资本,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潍坊日报社持有51%的股权,半岛传媒持有49%的股权,半岛传媒公司再出资2000万元给予潍坊日报作为其将优良资产注入新公司的补偿。半岛传媒在资本联姻的前提下,实现了管理输出和文化输出,打破了省内报业市场的地域壁垒,为更大范围内的资源整合打开了局面。仅仅一年时间,潍坊晚报发生了巨大变化,发行量大幅增长,利润翻了两番。
2 改造城市信报
城市信报是大众报业集团的一张子报。作为一张都市消费类报纸,其原来的办刊模式不能适应市场的要求,逐渐萎缩出现亏损。而此时的半岛都市报已经逐步占有了高端市场,进入了“主流”,亟需另一张报纸配合,填补低端市场空间。于是,大众报业集团于2009年5月将城市信报划归半岛传媒。半岛传媒利用半岛都市报的品牌影响力和采编力量,对城市信报进行全新打造。2009年5月18日,完成了城市信报在青岛的落地、改版、印刷,在读者定位和办报理念上实施差异化战略,即紧紧把握“最实用、最实惠社区报”的办报思路;在价格上实施“1+1带动战略”,即用半岛都市报带动城市信报,两张报纸卖1元钱。由于办报思路清晰,策略运用得当,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使城市信报稳居青岛报业零售市场第二。
3 积极推进股改上市
半岛都市报社原来拥有半岛都市报、半岛新生活杂志和半岛网,如今又加上城市信报、潍坊晚报这两个新成员。如此,以半岛都市报为基础和原点,衍生出了由5家媒体组成的“半岛报系”,大众报业集团在青岛的事业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发展。
在此基础上,半岛传媒正在进行股改上市的准备工作,确定了上市工作的具体时间表,完成了中介机构的引进和半岛股改战略合作伙伴的谈判和签约工作。目前,1.75亿元的战略投资已经到位,半岛股改上市进入了实质性运作阶段。
从发行竞争力向市场竞争力转变
“半岛都市报发行量大,在青岛传媒市场上拥有超过70%的市场份额。但是,发行量优势不等于市场优势,市场优势表现为品牌竞争力。如何把发行竞争力变成市场竞争力?关键是要擦亮半岛品牌。”郑立波说。
2008年底,半岛都市报社成立了品牌运营中心,目的是通过协助制订报社中长远期的品牌战略规划、建立健全报社完善的品牌运营体系、研究内部资源的有效整合,创新报纸盈利模式等措施和手段,促进报社的全面发展。
这一举措,大大提升了半岛都市报的品牌价值。近两年,半岛都市报先后获得“城市发展传媒贡献力大奖”、“2009中国都市报十强”、“品牌贡献奖-影响中国最具品牌传播价值晚报都市报”等荣誉。2009年,半岛都市报以11.06亿元的品牌价值进人世界品牌实验室“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2010年以13.56亿元的品牌价值再次上榜。
1 构建半岛战略联盟体系,拓展品牌效应
2010年4月,与临朐县政府达成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半岛都市报作为其品牌整体推广和打造商,负责该县在半岛地区的品牌包装、旅游推广等。随着与临朐合作的顺利推进,目前半岛都市报和青岛周边地区都建立了战略联盟,包括青州、诸城、海阳、乳山等青岛卫星城市,以品牌推广为核心的半岛战略联盟体系在胶东半岛城市群逐渐展开。
2 公益、慈善活动强化报纸品牌
结合重大节日、特殊事件,半岛都市报策划了一系列社会公益活动,月月都有“大戏”,加强与读者的交流互动,在读者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半岛都市报社还发起成立了半岛慈善基金,作为青岛市慈善总会下属的民间慈善组织,也是青岛第一家由媒体创立的慈善基金。募集的善款主要用于半岛都市报、城市信报、半岛网、半岛新生活等媒体的新闻援助和寒门学子。半岛慈善基金成立以来,先后举行了捐助寒门学子、援助大学孝女李勤美、援助西南早区报纸义卖等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每年固定资助30名贫困学子每人5000元,助他们圆大学梦。2010年10月份,半岛都市报社联合青岛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慈善总会等单位联合发起了2010年度十大慈善人物、十大民营(外资)慈善企业评选活动。
3 创办小记者团,在青少年中树立品牌形象
随着网络的普及,平面媒体面临着读者“老龄化”的问题,抓住青少年读者群,也就为报纸的未来奠定了基础。基于此,半岛都市报在山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青岛团市委、青岛市教育局等的支持下,创办半岛小记者团,并在40多所中小学校建立校园联络站。目前,半岛小记者团已经在青岛颇具影响力,成了青少年消费的风向标。
4 打违商业演出品牌,涉足文化演艺业
着力打造“半岛都市大舞台”品牌,并以此品牌逐步对接整个社会各类专业
艺术资源,重点推出半岛品牌系列的艺术团体,结合半岛爱心慈善基金进行商业化演出,在条件成熟时培育艺术培训市场。目前已成功举办了理查德・克莱德曼青岛站钢琴巡演、马克西姆青岛钢琴演奏会、周杰伦青岛演唱会等多项演出活动,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从发行控制力向市场控制力转变
“从低端到高端,从对大众读者的覆盖到对主流消费人群的控制,这是半岛都市报最核心的转变。发行控制力转变成了市场控制力,”郑立波说,“所以,发行和广告提价以后,报纸内容和经营突出了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和重点客户群,广告市场不降反增,发行目标更精准,征订量占到了总发行量的70%,“半岛”的品牌影响力大大增强。”
1 推进办报主流化进程
2008年,半岛都市报明确了“从平民影响力向平民影响力、政治影响力并举提升,从新闻快餐向新闻快餐、新闻大餐并举发展”的思路,在办报方面提出了“五做一提升”,即做深重大新闻,做精深度报道,做重新闻评论,做实财经报道,做好民生报道,提升文化品位。
做深重大新闻。对于重大事件不惜版面,做细、做深、做透,在把握大势中突破创新。“拉萨3・1”的报道,充分运用通联平台,先声夺人,走在了山东媒体甚至全国媒体的前面;家乐福事件发生后,根据外交部发言人的讲话,准确把握大局,当天写出评论《是什么让我们抵制家乐福?》,汶川地震,半岛都市报的记者当天晚上就发回极具现场感的稿件,在山东各媒体中打响了“第一枪”;奥运报道,成立了50多人的庞大报道团,成为山东省内自采稿件最多、版面最多的媒体。
做精深度报道。致力于向短、平、快与深度相结合的新闻目标转变,透过现象找出本质,给读者和相关职能部门以思考和借鉴。都市类媒体不仅提供新闻快餐,也要提供新闻大餐。因此,注重培育深度栏目,使都市传媒快餐与新闻大餐得到了有机结合。
做重新闻评论。致力于成为专业化的“观点提供商”,在大事件上发出自己的声音,突出自己的观点,以建设性、开放性和宽容理性的姿态,注重民生诉求,力求通过不同的意见、观点交锋,形成开放的观点市场。汶川地震、奥运会报道期间重要的一个亮点,就是通过评论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做实财经报道。设置“今理财”专刊,加大财经新闻的报道力度,扩大财经版报道范围,强化财经报道的服务性、实用性。
做好民生报道。开拓民生报道的广度与深度,增加民生报道层次与容量。把服务触角延伸到社区,强化新闻资讯版面的短、新、实、快,突出报纸的实用价值,追求实际、实用、实在、实效,同时拿出充足的版面做好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改革、经济发展、政策走向等有关大民生新闻的报道。
提升文化品位。保持文化副刊品格,做出副刊的厚度,打造人文品牌,全面提升报纸的知识含量、文化品位,深挖青岛本地的历史文化资源,深挖青岛的人文矿藏,做好“鉴赏”和“红茶壶”漫画栏目。
2 科学调整广告发行价格
半岛都市报发行量大,但广告收入与发行量不成比例。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新闻纸涨价,生产成本和人工成本增加,报业经营形势严峻,全国各类报刊都在酝酿提价。半岛都市报在一季度也出现了亏损。在这种形势下,半岛都市报将报纸调整和经营调整一体考虑,在推进报纸主流化的同时,进行了两次广告提价和两次发行提价。
为提高广告版值,从2008年1月份开始进行第一轮调价;5月到6月之间,半岛都市报的广告再次调价,调价幅度在10%。广告提价后,一方面加强市场调查和与客户的沟通,先后推出多种客户增值服务,另一方面围绕着营销和服务做文章,并为一些重点客户推出“量身订做式”的策划宣传方案。2010年,进一步调整半岛都市报的品牌广告,着重加强了外联广告、房地产、汽车、奢侈品等重点行业客户的深度合作,充分利用半岛都市报品牌战略联盟平台,整合重点行业和客户资源。
报纸的市场控制力,体现在对品牌广告的控制上。2009年,半岛都市报的地产、健康、商业、金融、通讯类广告刊登额增长,市场份额稳步提升。2010年上半年,半岛传媒广告收入增幅24%,发行增幅7%。
发行提价自2008年1月1日起,将半岛都市报征订价格提至180元/份;当年7月1日,半岛都市报在青岛地区将零售价提至每份0.8元。2008年12月1日,再次将年征订价格提至每份216元。
通过科学的价格调整,有效消化了新闻纸涨价所带来的成本压力;通过科学的发展定位调整,优化读者结构,突出了重点人群和客户群,提高了报纸在高端市场的占有率。半岛都市报让出来的低端市场份额,由城市信报迅速递补。这样,广告和发行提价,不但没有出现负面影响,反而促进了两张报纸进一步明确了各自的市场定位,提高了半岛报系对市场的控制力。
从粗放管理向规范化精细化管理转变
“事业发展,首先要有改革进取的氛围。半岛传媒能够活力四射,执行力强,得益于一个好的管理机制和激励、奖惩机制。”郑立波说。
近两年,半岛都市报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进行了探索,按照现代化企业的发展要求,完成从事业法人治理结构向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转变。
1 财务管理由事业向企业化转变
半岛传媒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后,报社财务管理就开始由事业向企业化转变。修订了10多项规章制度,对公务车使用、车补和交通补贴、手机费补贴、废旧物品处理、电脑使用、广告抵顶、广告合同等多个方面作出了明确的制度规定,强化了全员成本控制意识。实行招标采购制度,从各类生产原材料、办公耗材,到车辆维修、车辆保险和职工餐厅原材料采购等,全部实行招标采购。“招标小组说了算,我这个社长说了不算”,郑立波笑着说,“规范出效益,管理出效益,我们尝到了公开招标的甜头。2008年光PS纸招标采购,就省了六七百万元。”
2 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人力成本是最大成本。为适应未来半岛传媒事业发展的需要,半岛传媒建立了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现代企业用人机制和岗位工资制度。对报社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调整,将原先行政管理系统11个部门整合为六大中心,即行政管理中心、财务管理中心、人力资源管理中心、经营管理中心、品牌运营中心、物业管理中心,既减少了管理岗位职数,又解决了职能重叠、相互扯皮的问题。取消原先的行政级别,设立了主任、主管、职员三种岗位10个级差。实行全员定岗定编定薪。不论原先的身份、级别和职称,都要进行全员竞岗,部门和员工双向选择。竟上哪个岗位就拿哪个岗位的薪酬。人事制度改革,打破了行政级别、资历、关系等方面的束缚,全面激发员工干事创业的话力,最大程度上实现了人力资源科学合理的配置,为
半岛传媒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和机制保证。
从报纸一元向多元产业转变
传统报业是以报纸为盈利主体所形成的产业。现代报业则突破了报纸一元产业,在做好主业的基础上,依托报纸品牌发展多元产业,形成优势互补。“以报为主,多元发展,进行品牌延伸和产业扩展,是半岛都市报社正在研究和探索的,”郑立波说,“目前,半岛传媒已经形成了三报一刊一网站和物流、印刷、酒店等多业态的产业格局,在文化创意产业、户外会展、物流配送、半岛易购等项目运作上取得了突破。”
1 建设文化产业固,涉足文化创意产业
大众传媒文化创意产业园,是半岛传媒正在运作的一个项目。产业园位于胶南,占地280亩,是一个集图书、音像、出版、发行、会务、会展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区。建成后,将给半岛传媒的品牌化、资本化、产业化运作搭建良好的平台。
2 打造半岛国际会展品牌
半岛传媒充分利用山东半岛区域资源,推出各类面向百姓消费的促销商业会展。通过与多个会展公司合作,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银海大世界、青岛汇泉湾广场等地举办了大型车展、教育展、婚情节、年货展、高招会等活动十余次。在教育行业,多次与青岛市招办沟通并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联合举办了2010年高考招生咨询会,参展院校达到150多所,一流重点高校云集,两天时间共吸引了6万多考生和家长的参与,也带来了众多大学、培训机构的广告投放。
3 打造半岛论坛品牌
2010年5月22日,成功举办了“蓝色经济大家谈-首届半岛市长论坛”。邀请了山东省政府王随莲副省长出席并讲话,山东省委常委、原省委宣传部长李群(现任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发来贺信,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和沿海七市的政府负责人、沿海和内陆部分县市区负责人及国内知名媒体代表等100余人出席了此次论坛。
4 打追自有物流品牌
依托半岛都市报在青岛及半岛城市群的区域性发行网络,半岛传媒推出了“小螺号”配送、“半岛易购”、“半岛速递”等物流品牌。配送品种也从最初的矿泉水、牛奶等单一产品,扩展到市民日常文化生活所需的各类用品。
2009年,半岛发行公司创建了自有的“小螺号”配送品牌,目前,已开发的配送品种有食品类(油、米、面、奶、蛋、肉、茶、馒头、挂面等15种)、蔬菜类、日用品类、文化用品类、保健品类、保洁类、快递等七大类近30个品种,配送范围遍及青岛主要区市,在读者当中逐渐确立起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