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5 15:47:1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中级药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2009年,我们认真落实全市“项目建设攻坚年”、“县域经济攻坚年”和“各项工作落实年”,围绕年初提出的“三更”工作目标(目标更高、重点更实、亮点更强)和“1236”工作思路(启动一项工程、完善两个体系、抓好三项重
点、打造六个平台),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启动一个工程,促进企业成长
制定了《秦皇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的意见》,从十个方面提出了扶持措施,已经市政府第57次常务会讨论通过,近期将出台。金海粮油、龙鼎电气、康泰医学、宏都实业、顶大食品、香格里拉葡萄酒6家成长型企业进入全省第二批对接扶持行列,领先科技、华博晶体、四季雪面粉、祖山酒业等84家成长型中小企业列为市相关部门重点扶持对象。
(二)完善两个体系,解决制约难题
1、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1)制定出台政策。起草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的意见》、《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了《秦皇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实施意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创业辅导基地建设的意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
(2)力促政策落实。在全系统开展了“政策落实年”活动,对国务院36条和省政府26条辑印成册广泛宣传,对全市各部门在政策落实方面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和督导检查,市县(区)两级都开通了举报热线电话。
2、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2)创业辅导体系。召开了全市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建设工作现场会,挂牌命名了秦皇岛市中小企业(昌黎)创业辅导基地,并确定为全省首批3家省级创业辅导示范基地之一,在此基础上,又命名了3家市级创业辅导基地,县级3家,并实施挂牌管理。建立了我市首批创业辅导队伍,聘请了7名教授、专家学者、律师、会计师、企业经营管理者担任创业辅导师,10名专业人士担任创业辅导员。争取了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2家创业辅导基地获得扶持资金40万元。在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40万元,对创业辅导基地给予专项重点支持。截至11月底,全市新增创业辅导基地4家,完成省任务的100%,有望超额完成。目前,全市已建创业辅导基地5家(省级2家,市级3家),在建3家,入驻企业和机构近480家,从业人员约11000人。
(3)人才培训体系。市委党校中小企业培训中心被命名为省级培训示范机构,建材学院、昌黎职业技术学院2家被命名为市级培训示范机构,确定了6家首批清华大学远程教育培训企业。组织了清华大学工商管理高级研修班、清华大学总裁研修班、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中小企业品牌与管理研讨班等20次高规格培训活动。全年企业、县区、市三级培训网络共举办集中培训和自主培训216期次,完成各类各级培训8.9万人次,完成省任务的113%。
(三)抓好三项重点,提高规模素质 2、抓好信用评价推进。开展了省级信用优良中小企业评选活动,90家中小企业参评。目前,省级信用优良中小企业达到151家,市级信用优良中小企业达到84家。 (四)打造六个平台,夯实服务基础业网上招聘活动”,开通了8个县区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网和全市优秀企业家协会网,初步形成了省、市、县、企业四级联网。
2、打造资金扶持平台。组织参加了全市金融政策通报暨银企项目对接会和全市中小企业融资项目座谈会,35家企业与银行签约,签约金额50.3亿元。申报了国家开发银行贷款项目,推荐项目54项,投资额31亿元,申请贷款16亿元。开展了项目贷款贴息工作,项目申报和考核正在进行中。
3、打造联系领导平台。继续推行了市级领导联系百家民营企业制度,实行了局领导重点联系民营企业、重点联系县区和重点联系市直部门三项制度。
4、打造维权服务平台。继续开展了“金色阳光行动”,9个法律顾问室和7家法律服务单位为民营企业提供法律咨询80多件,诉讼案件、协调解决经济纠纷近20起。
5、打造招商引资平台。组织民营企业参加了河北省(香港)投资贸易洽谈会、第四届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新加坡中小型企业大会、东北亚暨环渤海国际商务节等7次重大招商引资活动。其中,新加坡中小企业大会已成为有我局单独组团以市政府名义参加的每年固定的招商引资活动。
6、打造舆论宣传平台。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简报等媒体进行宣传,在秦皇岛日报、秦皇岛晚报、燕赵都市报和省局民营经济周刊刊登稿件50篇,编发市民营经济简报15期,被省局、市委、市政府采用信息650多条。
此外,结合项目建设、调查研究、创新服务等方面,还做了以下工作: 在调查研究方面:开展了民营经济调查研究月活动,深入重点乡镇(街道)、部分民营企业,通过走访有关人士、开座谈会等形式,摸清了民营经济基本情况,找准了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政策支持、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农产品加工等多篇调研报告,发挥了主管部门的参谋作用;答复政协提案8件,委员对答复件满意率为100%。
在创新服务方面: 3月份首次在市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了服务窗口,推出服务项目,辑印成《秦皇岛市中小企业局服务手册》,开展面对面服务。把4月份定为全市民营企业招聘月,与市劳动局一起举办大型洽谈会28场,为960家民营企业招聘各类人员7280人,其中大中专毕业生1745人。
二、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民营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2、资金、土地瓶颈突出。一是融资渠道不畅。银行惜贷,民营企业很难获得信贷支持。担保体系不健全,虽有16家担保机构,但70%有名无实,只有5家开展了融资担保业务。据调查,80%以上的民营企业急需融资又没有融资渠道。二是企业用地困难。受国家“地根”紧缩和我市城市功能区规划影响,土地已成为项目实施的最大瓶颈,特别是中小项目的用地更为困难。
3、群体素质有待提高。民营企业主接受正规学历教育的比较少,缺乏创新意识、专业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据统计,民营企业主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只占15%左右。部分民营企业缺乏以人为本的用人理念,致使懂现代管理、有技术专长的人员外流,据调查,民营企业人才总量仅占全市人才总量的9%。
4、服务网络尚不健全。除开发区外,其它县区均在工业促进局或改革发展局挂中小企业局牌子,但受编制限制,大多仅设立一个科(股),且配备人员少,一般3-4个人,不少工作顾及不到,致使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为民营经济服务的工作网络。
三、2012年工作要点
坚持发展与提高并重的原则,引导民营经济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发展,由速度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发展,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实施一项计划
即实施民营经济腾飞计划。代市委、市政府起草《关于促进民营经济腾飞的决定》等相关政策措施,引导和推动民营经济向经济规模化、产业高度化、经营国际化、布局合理化、资源节约化、人才集聚化迈进,为在5年内实现民营经济总量、质量、结构、效益全方位腾飞夯实基础。
(二)突出两个工程
1、突出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针对首批“成长型”中小企业,明确帮扶重点和工作目标,协调相关部门制定具体帮扶措施,使企业在提高整体素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方面实现新突破,力争部分企业跻身省百强。
2、突出项目建设工程。从强化项目意识着手,建立中小企业、民营企业项目库,加强与韩国、日本、新加坡以及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发达地区联系,与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进行对接,高位嫁接,借船出海。重点组织好新加坡中小型企业大会、广州中小企业博览会等国内外招商平台,开展网上招商活动,增强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后劲。
(三)拓展三大体系 2、拓展创业辅导体系。出台《秦皇岛市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规范运营实施意见》,组织创业辅导师、创业辅导员集中开展创业辅导服务活动。争取每个县区建立1个以上创业辅导基地,形成覆盖全市的创业辅导基地网络,其中,符合市级标准的达到8个以上,县区级的达到6个以上,在创业辅导基地建设的数量、规模和开展服务方面
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
3、拓展人才培训体系。启动银河培训工程,利用地缘优势,并发挥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和市优秀民营企业家协会的影响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寻求与京津知名社会培训机构合作,引进先进培训项目和培训专家,举办高层论坛和专题培训。利用好省、市级中小企业培训示范基地和远程教育培训网络教学资源优势,开展中小企业公益性培训活动;利用规模企业的人才、技术优势,鼓励企业建立职工培训中心,树立一批建立自主培训体系的示范企业,完善市、县、企三级培训网络。
(四)完善三项机制
1、完善环境优化机制。深入开展 “提升服务水平、创造发展环境、展示文明形象、促进和谐发展”为主题的优化投资环境活动,制定和实施《关于创优投资环境,服务民营经济的若干措施》,全面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公开职权目录和事项流程。
2、完善领导、考核机制。主要是调整和完善市级领导联系重点民营企业制度,深化和完善县(区)发展民营经济考核办法,建立并实施民营经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和发展民营经济考核制度,建立促进发展民营经济的长效机制。
3、完善激励机制。开展年度民营经济十大新闻、民营企业综合经济实力二十强、十大创业民营企业、十大纳税民营企业、成长型中小企业十强的评选和表彰活动。争取国家、省中小企业专项资金扶持,利用好市级中小企业专项资金,对优秀企业和公共服务平台进行资金扶持和奖励,形成多元化的奖励、激励机制。
(五)抓实八项工作
1、培育产业集群。全面落实《秦皇岛市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指导性意见》,发挥省市级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示范带动作用,对重点产业集群从新建园区规划、用地、税费等提供全方位支持,逐步培育其做强做大。
2、开展信用评价。积极申报省级信用优良企业,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披露平台,搭建中小企业融资信用信息网,逐步建立一个中小企业信息征集、评价、管理的完整体系。
3、完善技术支持。鼓励重点企业建立科研机构,帮助企业引进科技专业人才。年内新增技术创新示范企业4个,新增iso9000认证企业30个,新增质量信得过产品4个,新增省级中小企业名牌产品5个(省局认定),新增河北名牌产品3个,积极争创国家级名牌产品。
4、推进信息化建设。出台《关于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完善市、县区两级中小企业网,突出信息、服务功能。举办中小企业产品网上博览会,建立民营企业项目库,并在国家及各省、市中小企业网站进行宣传。积极推进民营企业上网工程,20强民营企业、成长型中小企业率先全部上网,开展信息化试点,对20家成长型中小企业给予资金扶持,并组织企业有关人员进行信息化知识培训。
5、开展法律服务。完善网上政策法规查询系统,为社会公众上网查阅政策文件、进行政策咨询、反映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等提供网络平台。辑印民营经济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汇编,使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和广大民营企业真正了解和掌握发展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有关政策措施。完善法律顾问室服务功能,开展“送法进企”活动,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减负治乱专项检查,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6、开展银保企对接。组织2次以上较大规模的银行、担保机构、中小企业进行对接洽谈活动,全年帮助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协调贷款8亿元以上。
XX年,我市整规工作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紧密结合各地各部门实际,制定整治工作方案,坚持标本兼治,严格执法,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取得明显阶段性成效。据不完全统计,截止12月底,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139198人次,车辆18391辆次,开展执法检查40753次,检查市场4722个、单位39610家,查处案件5945起,总案值6419.41万元,罚没总值1499.47万元,立案4224起,案值5822.05万元,结案4076起,案值5790.61万元,受理各类举报、投诉4094件,案件督办已反馈98件,通过各类媒体宣传报道2923篇(条),本办编发整规简报78期。
一、整规工作主要成效:
1、“餐桌污染”专项整治:共出动执法人员44302人次,开展各类检查12430次,查处各类违法案件335起,案值230万元,查处不合格食品145.6吨,罚没款28.96万元。***城区生猪定点屠宰率达98%以上,牛、羊定点屠宰率平均达90%以上,生猪生产和流通环节“瘦肉精”检出率(按部颁标准)为零;牛奶抗生素检出率为零,上市奶粉卫生安全质量基本得到保证;禽类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检出率为零;蔬菜农残抽检超标率为0.41%,蔬菜重金属检出率4.34%;主要水果农残检出率为4.34%,稻谷、主产区茶叶农残检出率为零;大米市场卫生指标抽检合格率为100%;上市水产品药物残留检出率为零;水产品和水发产品甲醛检出率为0.91%;市政水厂供水管网末梢水水质合格率达100%;二次供水四项指标除余氯指标偏低外,其余三项指标均达100%;矿泉水、饮用水生产企业和市场抽检合格率均达96.7%;农村供水覆盖率乡镇为100%,村级55.2%;调味品市场卫生指标抽检合格率100%;粮食复制品(挂面、线面、粉干)和小麦粉增白剂市场抽检合格率均达100%;食用油黄曲霉毒素B1市场检出率为零;豆制品市场抽检合格率达98.2%,肉蛋乳制品市场抽检卫生指标合格率为99.5%;罐头、饮料、糕点、酒类卫生指标市场抽检合格率为95.2%。城市基本实现5类食品安全准入上市。面粉、肉类、儿童食品加工企业基本达到合格标准;各类熟食摊点(卤制品、烧烤制品、鱼丸、肉丸等)基本符合国家或省有关食品卫生标准;大型市场、超市进货索票索证率达70%以上。
2、药品市场专项整治:重点开展药品、医疗器械及节日市场的专项整治行动。全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8960人次,车辆2066辆次,开展各类检查2973次,检查单位2318家次,查处案件657起,案值139.60万元,罚没入库165.84万元。受理各类举报、投诉166件,集中销毁假劣过期失效药品、医疗器械33774批次,标值79.53万元。一是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医疗器械违法犯罪行为。重点开展对中心城市、县及县以下经营、使用单位药品的采购渠道和药品质量的检查。二是重点检查农村药品市场无证经营、违法设库、经营过期失效药品等行为。整治医疗机构设置“透明柜台”、一次性使用卫生敷料、口腔义齿及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采购和用后消毒毁形、以行医为名行卖药之实、兽药人药混用等行为。三是开展区域联防,探索监管新机制。市药监局与浙江省衢州市、安徽省黄山市、江西省上饶市药监局共同签订协议书,构建“闽浙赣皖毗邻四市药品监管协作机制”的平台,达到四市辖区范围内药品监管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人员互动、案件联办、协同打击区域内药品、医疗器械违法行为。同时加强监管员队伍建设,目前全市已聘请药品监管员1140名,收到举报各类药品违法信息81条次,其中药监部门立案52起,捣毁制售假劣药品窝点13个,没收假劣药品3205批次,标值7万元,罚没入库10.85万元。四是强化医疗器械日常监管。重点加强医疗机构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植入式医疗器械等高风险产品的监督管理。共检查各类医疗机构600多家次,查处违规机构14家,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109份,查处案件73起,货值12.3万元,罚款12.1万元。五是开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宣传,改革药品抽验机制。通过公共咨询、挂横幅、宣传栏、发放宣传册以及“三下乡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抗菌药物监管和合理用药宣传,共发放各类宣传册、画及标语等近8000份(条、幅)。推行药品抽验分离改革,共抽验药品800批次,不合格药品97批次,药品不合格率12.1%。
3、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全市安全监管部门分解签订下达了XX年***市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出台了《关于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决定》,继续开展9个方面专项整治。一是开展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综合整治客货车辆超载超限,全市共检查车辆61578辆,其中超限超载车辆5681辆,卸载1088辆,卸货2553吨,更正大吨小标车辆3025辆,更正率达86%。检查出租客运企业29家,车辆531辆,查处违章车91辆,处罚“摩的”45辆、非法客运汽车5辆,取消出租客运公司经营资格2家,限期整改8家。全市取缔无场地、无设施、无管理人员的临时停发车辆、临时停靠点9个。整治道路交通事故多发、隐患路段30处。二是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整治。配合市经贸委开展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基本情况的调查摸底,建立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数据库,加强对从事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单位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共检查危险化学品企业58家,下发安全生产整改指令书23份,提出整改意见171条,当场扣留“无三证”自制槽车1辆。检查运载危化品车辆132辆,实施强制维修和保养7辆,取消运载危化品驾驶员资格3人,签发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380份,已全部整改。三是开展矿产资源秩序及非煤矿山安全整治。制定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取缔2家,关闭“青山挂白”矿点43处;取缔非法开采矿山45家,注销采矿许可证24本,停产整顿3家。已安全评估和预评价非煤矿山276家,关闭95家。整治事故隐患1761处,责令停产整顿32家。四是开展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整治。共检查人员密集场所1408个(次),发现火灾隐患954处,下发当场改正通知书238份,限期改正通知书227份,复查意见书155份,消除火灾隐患811处。五是开展烟花爆竹及民爆物品整治。对辖区内所有生产、销售企业开展多次拉网式排查,下发整改通知书252份,整改不安全隐患375处,取缔31家,查处非法制造、销售、运输、储存爆炸物品案件9起,处罚涉案人员24人,缴获非法炸药40595公斤、雷管2215枚、导火线1291米、烟花爆竹359.47万头、黑火药1.25公斤。六是开展水上交通安全整治。突出客船、渡
第一,农产品加工业已经发展成为极具成长潜力的朝阳产业。近年来,随着中国农产品总量增加、品种丰富和消费升级,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成为产业关联度高、行业覆盖面广、中小微企业多、带动作用强的重要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2014年,全国农产品加工企业达45.5万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8.48万亿元,近10年年均增长19.4%,占中国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17%,加工与农业产值比值达到2.1:1,上交税收1.17万亿元。农产品加工业在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二,农产品加工业迅速成长壮大起一大批规模企业。农产品加工业立足资源优势,向规模企业、产业园区、优势主产区和城市郊区集聚趋势十分明显,形成了一大批规模企业、优势产业、知名品牌和成熟技术。2014年,规模以上加工企业(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7.6万家,大中型企业占16.15%,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有50家(其中超500亿元的5家)。其中,食用类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农产品加工业的53%,食品加工大中型企业已占到50%以上,肉类加工设备国产化达90%以上,粮油加工设备逐步替代进口。
第三,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就业增收。农产品加工业带动了上下关联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转变发展方式,多环节多层次多领域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从业人员中70%以上是农民,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9%以上直接来自农产品加工业工资性收入,加上关联产业间接收入比重更大。据抽样统计,每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吸纳107人就业,高于制造业的57人。
第四,农产品加工业在与国际接轨中出现了一些带有方向性的趋势。农产品加工业国际交流与合作十分活跃,企业发展逐步实现规模化、全球化;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技术装备水平和加工转化精深程度大幅度提高,加工技术逐步实现高新化、成套化;随着石化能源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生物能源开发热情高涨,在能源领域逐步实现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超常化、可再生化;为提高加工效益,实现低碳减排,大力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发展方式逐步实现绿色化、可持续化;为提高质量安全水平,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建立健全产品标准体系和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实行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严格的标准化管理,质量控制逐步实现了标准化、精确化。
适应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要求,中国一批具备相当能力和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努力提升资源配置和市场拓展的国际化水平。
一是加强国际农产品加工制品交流与合作。一些加工企业发挥技术、原料和机制的灵活优势,到国外找订单、闯市场。2014年,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出货值1.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9%。
二是加强国际农产品加工技术交流与合作。中国一些农产品如谷物、肉类、乳制品和植物油等的加工技术和装备已经十分成熟,目前全国累计有4000多家加工企业到境外建设研发设计中心,把成熟技术、装备制造向国外转移。
三是加强国际农产品加工原料交流与合作。一些企业采取订单收购、合资合作等形式,与国际合作建设了一批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加工业,重视农产品加工业国际交流与合作。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来看,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中国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力量。它的发展事关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就业增收,事关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村繁荣稳定,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国政府将从战略高度深化认识,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潜力巨大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摆上重要位置,列入重要议事议程,加大支持力度,促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协调发展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我们坚持以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效益为主线,以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就业增收为目标,推动规模扩张向转型升级、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分散布局向产业集群转变,更加注重体制创新、质量安全、资源环境和集约发展,大力推进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主食加工、新业态新模式、技术装备、龙头企业、品牌战略、加工园区和主产区加工业等重点领域加快发展,积极构建政策扶持、科技创新、人才支撑、公共服务、组织管理等支持体系,为农产品加工企业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交流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一,加强区域间农产品加工业交流合作。当前,世界经济融合加速发展,区域合作方兴未艾。中国作出了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农产品加工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将秉承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发挥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资源、技术、规模、机制和区位等优势,发掘区域内市场的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积极促进形成与沿线各国形成优势互补的交流合作局面。不断加强与中亚、独联体、东盟、日韩、欧盟、阿盟等地区在农产品加工业领域的深度交流合作,做大做好合作“蛋糕”。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根据县营商环境局《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坚决纠正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中“吃拿卡要”、办事效率低等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的实施方案》和县纪委监委的通知精神,为全力打造良好营商环境,规范行政审批行为,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我局认真开展了坚决纠正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中“吃拿卡要”、办事效率低等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现把此次专项整治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组织实施,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我局成立了开展坚决纠正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中“吃拿卡要”、办事效率低等问题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在局党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和驻局纪委组的领导和指导下,认真履行牵头职责,将专项整治工作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起来,同部署、同安排,认真研究、查找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确保专项整治工作见实效,确保工作有序进行。我局单位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定期听取专项整治工作情况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加强对专项整治工作的指导和督促,适时组织开展监督检查,确保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取得实际成效。
二、制定整治方案,明确责任分工
按照开展坚决纠正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中“吃拿卡要”、办事效率低等问题专项整治部署要求,我局制定了《昭平县农业农村局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坚决纠正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中“吃拿卡要”、办事效率低等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整治的具体内容、目标要求、工作措施、进度情况、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三、建立整治台账,推进专项整治
我局在专项整治工作中,建立了整治工作台账,逐条整改落实,按规定步骤有序推进;按照上级要求分阶段及时报送相关材料及进展情况,对未按期完成的整治事项,逐一查找原因,提出整治时限,追加整治措施,确保整治工作实效。
四、畅通投诉举报渠道,提高服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