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0 16:28:1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农业会计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从农业企业本身的角度来看,如今的农业企业已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渡时期,农业企业的生产活动一般按计划进行,收获粮食后由政府统一收购。农业企业并不直接向市场提供农产品。在目前完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农业企业的经营管理体制、经营模式和经营活动范围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业企业的会计核算仍然执行《农业企业会计制度》,不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更不能保证农业企业会计核算资料的质量。并且外部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这都需要农业会计进行相应的调整。
(二)会计处理手段落后
农业是人们对动植物自身生长发育的自然再生长过程实施控制和强化的过程,是以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为前提的经济再生产过程,自然再生产过程和经济再生产过程相互交织构成了农业的根本特点。这一特点在某种程度上使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及其会计核算较其他行业更为复杂。不同地区、不同农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有可能不同,这加大了农业会计处理的复杂性,具体表现为:一是农业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复杂性;二是农业生物资产的特点决定了农业成本核算的困难性;三是农业会计标准具有多重性。目前的农业会计处理手段难以满足复杂的农业会计业务需要。
(三)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农业企业的生产活动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人类无法预测和预防一些不利自然事项的发生,不能对农产品的生产全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督,因此无法保证农业生产活动的会计计量与计录的准确性,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此外,作为土地承包者的农户、家庭农场,在自主经营的模式下,完全可以自己占有、支配完成承包任务后的剩余部分,而反映农业生产活动会计信息的准确与失真对各承包户的利益并没有产生多大的利害关系,利益激励机制的缺乏进一步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四)不能适应农业企业自身发展的新需要
从农业企业本身的角度来看,如今的农业企业与以前刚开始实行《农业企业会计制度》时相比,已发生了很大变化。那时我国还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渡时期,农业企业的生产活动一般按计划进行,收获粮食后由政府统一收购,农业企业并不直接向市场提供农产品。在目前完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农业企业的经营管理体制、经营模式和经营活动范围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业企业的会计核算仍然执行《农业企业会计制度》,不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更不能保证农业企业会计核算资料的质量。并且外部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这都需要农业会计进行相应的调整。
(五)企业管理者社会责任意识淡薄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管理者社会责任意识淡薄问题随之出现,目前的农业企业社会责任所要求内容更为复杂多样,包括企业收益的社会贡献、对社会公益的责任、对人力资源的责任及对生态环境的责任、对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责任等。由于农业会计内容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尤其是当这些事项没有进入市场,不以交易形式发生时,便要求企业在提供这些信息时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农业企业管理者社会责任意识淡薄体现在服务客户、关爱员工、注重环保、回馈社会等具体的责任实践欠缺,农业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是近年来兴起的理念,农业企业尚未将其落实到管理体系中去。责任管理要低于责任实践,说明农业企业社会责任落后于责任管理。
二、改善农业企业会计核算的总体思路与方案
(一)有针对性地制定会计确认标准
由于农业生产活动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结合,其许多特征又决定了农业企业会计确认的复杂性和差异,其中关于生物资产的确认尤为复杂。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均未对生物资产的确认做出专门的规定,《国际会计准则第41号——农业》关于生物资产的确认规定,企业只有在以下情况下才能确认生物资产。第一,企业因过去的交易结果拥有或控制该资产;第二,与该资产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第三,该企业的公允价值或成本能可靠地计量。我国可以参照《国际会计准则第41号——农业》中关于生物资产的确认,针对具体的生物资产(种植业农作物资产、林业生物资产、畜牧业生物资产、渔业生物资产)制定不同的确认标准。
(二)在会计记录方面
会计记录主要涉及到会计账户的设置问题,在农业企业会计核算中除了需要设置与其它行业具有共性的会计科目以外,还应设置反映农业特殊性的会计科目。
(三)在会计报告与披露方面
现在尚未制订农业活动会计准则和农业会计核算办法,因此缺乏农业活动会计信息披露的规定,按照普通会计事项的披露政策。根据农业活动的特殊性,仅仅像对待普通的活动一样来报告披露农业活动会计事项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为了减少会计信息的不对称,使投资者对农业活动有全面的了解,必须制订可行的农业活动的报告披露政策。
(四)加强企业管理者的社会责任意识
农业企业加强企业管理者的社会责任意识,需主动承担环境保护责任,推进环保技术的开发与普及。对这部分经营者来说,是要求他们对农业活动过程中的各种耗费和损失进行流水账式的记录和反映,以便为农业公司系统的会计核算提供翔实的原始资料。
2推进机构调整,提高农业机械技术水平
全面推进农业机械机构调整,提高农业机械技术水平,进一步完善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业机械化事业健康稳步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的农业机械化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农业机械化装备的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农业机械的作业量也越来越大,但是伴随着社会的快速进步和科技的高速发展,我国农业机械结构必须进一步调整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脚步。农业机械化水平还要进一步提高,在完善原有技术的基础上还要不断的创新,大力培养农业机械研发技术人员;同时,也要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努力实现农业机械从单一作业方式向复式作业方式转变,从低性能逐渐的向高性能转变,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要想保证农业机械化工作顺利开展,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机化社会服务体系是十分必要的。要建立和完善信息整理、信息和等制度,为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提供及时、全面、准确的信息服务。新时期要利用好网络媒体平台,建议培养信息化建设人才,在掌握了信息建设基本技术的基础上要认真负责地做好信息服务建设工作,利用好信息网络平台,将有价值的信息及时有效地传递给大家。所以,必须全面调整农业机械结构,提高农业机械技术水平,并且进一步完善农业机械社会服务体系,才能促进农业机械化事业的稳步发展。
3注重培养农机化人才,打造农业机械化优质团队
农业机械化推广部门是农机推广工作的主力军,直接影响着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质量,在国家的正确引导和广大农机化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下,我国农机化事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面对着新的历史时期,社会还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定期组织培训,培养农机化人才,打造农业机械化优质团队,势在必行,作为一个合格的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者,在具备一定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不断学习,更新思路,要不断给自己充电,紧跟时代脚步,要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反做好农业机械化工作作为自己的光荣使命。所以农机推广部门要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培训,给大家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提供提高自身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机会,从而才能尽最大努力为农机化事业做贡献,进一步促进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图分类号:D918.95 文献标识码:A
1 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业作为国家的一个支柱产业,其生产过程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与自然联系紧密的同时又和经济有着直接的关系。农业生产活动一方面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如气候、降水、气温等情况都会对农业的生产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导致产量下降、品质降低等。另一方面,农业生产需要一个较长的生长周期。当前的农业企业的会计核算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与农业自身的一些特点相脱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不能提供农产品成本的详细核算资料
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我国的多数农业企业的会计无法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提供相应的会计信息。农场与家庭农场之间的经济关系比较单一,往往采取收取实物地租。很多规模不大的国有农场将土地承包出去,有租户自主经营,这样农户自己根据市场的需求生产相应的产品,而农场只负责与承包之间签订合同以及定期收取承包费用。在这种单一的管理体制之下,农场很难形成建全的会计管理体系,会计工作比较简单,只需要制作一些简单的报表,无法提供农产品成本的会计信息。在具有一定规模的国有农场中,实现了种植、养殖、生产加工的一体化经营,企业的会计能够提供相对完整的会计资料,但是对于农产品的详细成本,仍然无法提供相应的会计信息。
1.2 不能适应农业企业自身发展的新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的完善,当前我国的农业企业会计与计划经济时代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的农业企业的生产活动只是按照计划的被动执行,生产出来的农产品由政府按照一定的价格统一进行收购,农业企业生产的产品并不是直接进入市场流通。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原本的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制度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市场的要求,会计信息质量不高,不能为企业的决策者提供决策所需的依据。
1.3 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由于各种可预料的或者不可预料的原因,各个行业的会计信息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失真的情况。农场企业当然也不例外,农场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具有自己的一些特殊的原因,一方面,农业企业的生产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的变化人类是很难进行准确的预测的,这就导致农业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容易受到灾害性的自然条件的影响,因此,农业生产活动很难进行准确的计量和统计,从而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另一方面,对于家庭农场来说,完成相应的生产任务之后所剩余的农产品完全由自己进行支配,而农业企业的会计信息对于家庭农场来说没有什么实际的作用,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加剧了会计信息的失真。
2 完善农业企业会计核算的总体思路
2.1 在会计确认方面
农业生产具有自己的一些特点,同时与自然和经济相联系,这就决定了农业企业的会计确认与企业行业相比更加复杂,尤其是其中关于生物资产的确认。在国内尚没有对生物资产进行确认的相关准则和制度规范,这给农业企业会计确认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建立健全相应的会计确认体系十分有必要。我国可以参照国际上相应的会计准则中关于生物资产确认的部分,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农业会计核算制度,为农业企业的会计确认提供参考依据。
2.2 在会计计量方面
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以及相应的会计制度对农业企业的会计计量都没有进行专门的规定。但是从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中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农业企业只能采用历史成本法对生物资产进行计量。因此,要不断的完善农业企业的相关的政策和标准。
2.3 在会计记录方面
会计记录主要涉及到会计账户的设置问题,在农业企业会计核算中除了需要设置与其它行业具有共性的会计科目以外,还应设置反映农业特殊性的会计科目,主要包括:农产品、幼畜及育肥畜、固定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基本生产成本――种植业生产成本、应收家庭农场款、应付家庭农场款等。
2.4 在会计报告与披露方面
当前国内的农业企业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并没有相应的规定,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缺乏专门的农业会计核算方法以及农业会计准则。但是有一些普通会计的披露政策同样适用于农业会计:流动资产以及非流动资产的区分、提取资产减值的情况以及折旧政策。农业活动与其他行业相比具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对农业活动会计事项的披露上应该充分考虑农业活动的自身特点,而不能生搬硬套普通经济活动的披露方法,只有这样,农业企业的农业活动才能为投资者所深刻的了解。动植物的年龄不同在采用历史成本法进行计量的时候,成本的差别很难被体现出来,这就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活动披露政策或者相应的标准。
3 农业企业会计核算的改进措施
农业企业依据其生产规模以及日常经营活动中农业生产所占的比例,可以划分为:农业为主的股份有限公司、中小农业企业和家庭农场三种基本类型。
3.1 以农业为主的股份有限公司
对于已经上市的农业企业,其会计工作应该依照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展开工作。一般来说上市的农业企业的综合性比较强,其通常由一些相应的,业务不同的分公司组成。这些分公司有的直接从事农业生产而有的则已经完全脱离直接的农业生产,从事相应的深加工或者是运输物流活动。这就要求会计工作应高从各个公司的业务实际出发,分别进行相应的会计核算。直接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分公司的会计核算应该按照农业会计来进行日常的帐务处理。而完全脱离了直接的农业生产活动的分公司则应该执行新的《企业会计制度》。这样,既能反映农业上市公司的总体财务状况,又能提供农产品成本核算的详细资料,突出农业活动的特点,满足企业内外不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3.2 中小农业企业
许多国家都有特殊行业的会计制度,如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已经了中小型企业的会计标准,目前联合国会计专家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也把研究制定中小企业会计准则指南作为工作重点,用于规范中小企业的会计工作。所以,对于我国中小规模的农业企业,可以先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待发展到一定层次后,符合条件的农业企业可逐步转向执行统一的新《企业会计制度》。
3.3 家庭农场
家庭农场是以种植、收获农林畜牧产品为其经营活动的农业经营主体,其会计核算过程应着重体现农业活动的特点。一般来说,由于家庭农场经营者的文化素质较低,会计知识匮乏,不具备进行精确会计核算的条件。对这部分经营者来说,可以要求他们对农业活动过程中的各种耗费和损失进行流水账式的记录和反映,以便为农业公司系统的会计核算提供翔实的原始资料。根据企业产品生产特点和成本管理要求,在产品成本计算工作中主要采用品种法。分步法和分批法三种基本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但由于农、林、牧、渔业生产的对象是有生命的植物和动物,其生产要以自然再生产为基础,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很大,在具体运用某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计算农、林、牧、渔业产品生产成本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参考文献
还
探索阶段,但在实际应用
己逐步
出其价值。近年来,我国物流行业发展迅速,截止2010年底,剔除ST、SST类,沪深两市共有37家物流类上市公司。
物流在我国经济发展中
地位的确立,物流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已
多个利益
者所
的焦点。因此,
的目的
在
两个
:一是探索如何构建更客观、更科学的财务绩效评价模型;二是
物流行业,
构建的财务绩效评价模型对其
实证浅析【会计论文】,从而为投资者行使投资决策权和企业内部信息需求者提升和保持其核心竞争力,
其战略
科学
。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
以我国沪深两市物流类上市公司财务绩效为研究
,
研究的
,剔除了ST、SST上市公司,选出的样本为37家。
(二)指标选取
财务绩效多维浅析【会计论文】的特点,
以主因子浅析【会计论文】为主的统计浅析【会计论文】策略会计专业论文,
前人研究,从
财务绩效的效益指标、营运能力指标、投资者获利能力、偿债能力指标等
,
全面性、代表性、数据易
性等原则设计与选取具有代表性的9个指标构成财务绩效指数评价体系(如表1所示),对我国物流行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
浅析【会计论文】。
三、基于因子浅析【会计论文】法的物流行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实证研究
(一)
因子浅析【会计论文】法构建财务绩效评价模型的理由 在
研究中,为了全面系统地浅析【会计论文】
【会计论文】,都可能完整地搜集信息,对每个观测
测量
变量(或指标),
自然希望用较少的新变量来代替原来较多的旧变量,而这些新变量应尽可能
旧变量的信息。因子浅析【会计论文】正是
这一要求的处理多变量
【会计论文】的策略会计专业论文。
因子浅析【会计论文】的特点为:
,因子变量的数量远少于原有的指标变量的数量,对因子变量的浅析【会计论文】
减少浅析【会计论文】
计算工作量;
,因子变量
论文格式范文对原有变量的取舍,
原始变量的信息
重新组构,它
原有变量大
的信息;
,因子变量之间不
线性
的关系,对变量的浅析【会计论文】比较方便;
,因子变量具有命名解释性,即该变量是对某些原始变量信息的综合和
。
财务绩效的指标
,这些指标
评析财务绩效的原始变量,全部用来评价财务绩效显得指标过多,既
能也无必要,
选取指标过少,正像国内有些
单指标评价财务绩效的策略会计专业论文一样,显得片面,对财务绩效的评价也缺乏准确性,最好的办法是尽量选取一定数量的能较全面
财务绩效的指标,并对这些原始变量
重新组构、归类,用较少的相对综合的新指标代替所选的
指标,并纳入到模型中去,构造财务绩效评价模型。
由因子浅析【会计论文】法的上述特点
,因子浅析【会计论文】法正好
上述建模的思路,且因子浅析【会计论文】法对综合后的指标(即因子)还具有命名解释性,这就为
该综合模型
财务绩效浅析【会计论文】
了便利。
(二)数据处理与模型建构
、整理各样本公司财务绩效评价9个
浅析【会计论文】指标2010年的相应数据值(因篇幅限制,不列出
指标原始数据),并
数学策略会计专业论文
标准化处理,然后建立
系数据矩阵R并
其特点【会计论文范文】向量。
统计软件SPSS16.0
浅析【会计论文】,
R的特点【会计论文范文】值和贡献率(如表2所示)。
表2,变量
系统矩阵共有四大特点【会计论文范文】根:2.833、2.030、1.507、1.069,这四个因子已经解释了原变量的标准化方差的83.212%,即用四个主因子代表原来9个原始指标评价物流行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已有近85%的把握。为便于对各因子
合理的解释,
对初始因子载荷矩阵做方差最大正交旋转。主因子的经济意 义是由因子模型中权数
的
指标的综合意 义来确定的。本研究中主因子F1、F2、F3、F4
从财务效益、营运能力、投资者获利能力、偿债能力四个
来评价物流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
论文格式范文。
主因子得分表达式
计算
37家样本公司四个主因子对各原始变量的得分即F1,F2,F3,F4。
四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
线性加权求和,
物流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
的综合评价模型,如下式所示:
F=(27.399F1+20.423F2+20.346F3+15.044F4)/83.212
从财务绩效评价模型
,财务效益因子的权重最大,
物流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效益
论文格式范文是影响公司财务绩效的最
会计论文范文因素。
(三)结果浅析【会计论文】
上面的评价模型,
样本公司2010年的数据
,可
物流行业37家上市公司2010年财务绩效
的综合得分及排序(见表3)。一般来说,分值越高,
该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
越高;得分大于0,意味着该公司财务绩效
在全样本公司财务绩效平均
之上,反之则在全样本公司财务绩效平均
之下,
积极调整经营思路以推动会计论文范文企业财务绩效
的提升。
由计算结果可知,物流行业共有20家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综合得分为正值,占样本公司总数的54%。从综合得分及排名看,海峡股份、申通地铁、山航B、中储股份、
国航这5家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最好,排名
的海峡股份综合得分F为1.2439。国恒铁路、宁波海运、长航油运、长航凤凰、亚通股份这5家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最差。排名
一位的亚通股份的综合得分F为-1.0756,与排名
名的海峡股份的F得分相比,
差距相差很大。同时,不难
,
海峡股份
了综合得分排名
的地位,但其偿债能力因子得分却为负数,该公司对偿债风险应
的
。亚通股份的四个主因子各得分均为负数,
该公司
一项优势,财务绩效很不尽人意,
全面改善。
四、
论文范文与倡议
(一)研究
论文范文
从财务绩效
入手,
已有研究,从
财务绩效的财务效益、营运能力、投资者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等四个
,设计了九个财务指标构建综合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并
此体系对2010年物流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运用因子浅析【会计论文】模型
了浅析【会计论文】评价。总结
,
的实证研究
论文范文如下:
,
的2010年物流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对物流行业上市公司2010年的财务绩效
实证研究的结果
:物流行业上市公司2010年有20家综合得分大于0,超过全部样本公司的半数。
,2010年物流行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两级分化情况
。排在
名与
一名的公司综合得分相差甚大;即使财务绩效较好的公司,也极少有在四个主因子上得分全为正值,
物流行业上市公司在财务运作上或多或少都
一些
【会计论文】,
的财务绩效评价
了效益
、营运能力、投资者
能力、偿债能力等各
的内容评价,
计算的四个主因子得分
全面系统地剖析影响各样本公司
经营和发展的诸
因素,浅析【会计论文】公司在同行业
绩效
,全面
硕士论文公司的优势与
,推动会计论文范文公司适时调整经营对策会计毕业论文,以求得更好的发展
。
,物流行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出现了一定的板块分化现象。仓储业、航空运输业、其他社会服务业、公路运输业及铁路运输业等行业的上市公司2010年的财务绩效较好;而公共设施服务业、水上运输业及商业经济与业,财务绩效则相对较差。
(二)物流行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提升倡议
:
,提升物流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效益。从上面实证浅析【会计论文】
的综合评价模型可知,财务效益因子在综合评价模型中所占权重最大,在物流行业上市公司实证浅析【会计论文】中,该因子所
贡献为27.399%。实证浅析【会计论文】也已证明财务效益因子对财务绩效的影响最大。因此,要提高物流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
要
提升上市公司的财务效益
论文格式范文,良好的财务效益
论文格式范文是财务绩效的
。
,
物流行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全面发展。财务绩效是
多维的
,
物流行业上市公司仅仅
财务绩效某一
的发展,那么该上市公司只能在该因子上
高的得分,其
的综合得分不一定会
满意。
仅仅
财务绩效的某
,
不一定能
较好的财务绩效,
财务效益、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投资者获利能力四
的全面发展,才能
提高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如锦江投资,其财务效益因子得分为0.6066,位列第10名;营运能力因子得分为0.2467,排名第8位;偿债能力因子得分为0.3218,位列第7名;投资者获利能力得分为0.0489,排名第9位。
该公司做到了财务绩效的全面均衡发展,所以
以综合得分0.3478
了综合排名第七的名次。
,
政策,努力提高财务绩效。抓住
政策走向,有计划有
形成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并倚靠技术创新,
产业结构调整。物流企业应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
对
产业的优惠扶持政策,不断调整自身产业结构、淘汰不适应市场经济的服务产品,不断开发出
市场潮流的服务产品,努力提高财务绩效。
文献:
[1]徐凤菊、邢南:《电力行业的企业绩效与财务战略实证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19期。
[2]钟凤英、庞佳:《财务与非财务相
的新型企业战略绩效评价系统构建浅析【会计论文】》,《商业经济》 2009年第2期。
[3]杨位留:《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财务竞争力综合评价实证研究》,《科技与管理》2008年第5期。
[4]王晓露:《企业竞争力理论文献综述》,《理论探索》2007年第7期。
[
农业行业特殊性强,生产过程包含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在生产两重属性。一方面,农业产业生产与自然息息相关,若出现自然灾害,如洪水、旱灾等,就会使作物减产;另一方面,农业产业作物收获期往往较长,一个生产周期短则两三月,多则七八月甚至一年;另外,对饲养动物的,由于容易遭疫情侵害,动物可能死亡,存货损失大,而当前农业企业会计论文核算方法与农业上述特征还有不适配的问题。
(一)不适应会计制度改革的政策环境
我国会计制度在2006年又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针对与新《企业会计制度》及具体会计准则有冲突的地方作相应的调整和补充。如:新准则新增了“消耗性生物资产”及“公益性生物资产”科目,把“应收家庭农场款”由一级科目变为了“应收账款”下的二级科目,取消了“待转家庭农场上交款”科目。同时,新的准则在折旧方法以及结转农产品的方法上都进行了一定的调整。生物资产的折旧方法在原办法的折旧方法列举中增加了“产量法”,取消了“年限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结转农产品的方法也在原办法列举的结转方法中增加了“蓄积量比例法和轮伐期年限法”,取消了“移动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 2013年8月16日,财政部又以财会〔2013〕17号印发《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适用于大中型企业。
(二)无法提品成本核算详细资料
当前我国多数农业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并不能提供详细的成本核算资料,农场与承包户间的经济关系通常以收取实物地租的形式表现出来。以我国首家农业上市公司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此公司将耕地承包给农户,实行土地、设备、管理、风险到户,生产与生活自理的“四到户两自理”的治理形式,每年到期按标准收取地租。这样的治理条件之下,企业掌握农户多而散,农户不具备提供详细会计核算资料的基础素质,日常不进行记账、核算工作,总公司也只是汇总核算分公司提供核算资料,会计核算无法反映生产中农业生产活动与生产成本的详细状况,尤其无法反映特定产品的核算价值,会计核算参考价值大打折扣。
(三)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较为常见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因企业内不完全契约关系与资源分配关系中的不适配导致,当前各国各类企业都无法完全避免这一问题,在农业企业内体现尤为明显。一方面,农业生产活动易受自然条件影响,这样的不确定性直接导致生产过程中资源分配的不确定性,引发了企业内权力不完全契约的稳定性,这就造成以体现不完全契约、资源分配关系的会计核算无法真实准确地反映这两大关系的实际情况,无法对农产品生产全过程进行监控。另一方面,承包户与农场之间的契约关系较为独立,农场自负盈亏,在完成承包任务后,完全有能力支配自身的剩余价值,而反映企业内资源与契约关系的会计核算对独立的农场来说无关紧要,利益激励机制缺乏,加剧会计信息失真趋势。
(四)在会计报告与披露方面
《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第五章的第二十七条、二十八条中对农业企业会计报告与披露进行了阐述,但是,由于系统原因(作物生物特性、组织结构等)、非系统原因(自然、经济、政策环境等)的双重影响,农业企业会计报告与披露常常无法全面体现农业企业经济活动特征,对投资者的参考价值降低,尤其在以历史成本法为基础的成本计量方式下,成本计量常常无法体现各类、各年龄作物的生命周期价值,而这些价值对于企业生产价值的影响又是巨大的。另外,农业活动时常受到自然灾害的侵袭,一旦发生此类不可预测事件,且此类事件对企业当期业绩有影响,那么企业就应该充分考虑灾害规模、性质或发生频率,并披露灾害带来的收入、费用、项目性质及金额等。如大面积病虫害、疫情、旱涝灾等。
二、完善农业企业会计核算的思考
经济全球化趋势要求农业企业会计核算与国际惯例接轨,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农业核算依然应该以《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国际会计准则第41号—生物资产》为借鉴,对国内农业会计核算专业办法进行修订,对农业活动进行专业化核算。在此基础上,按照农业活动规模及占比,我们可以将农业企业划分为几大类型,一是农业为主的股份有限公司,二是中小型农业企业,三是家庭农场。
(一)以农业为主的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公司财务总部应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由于上市公司由几大分公司组成,部分分公司生产已经脱离农业生产范畴,从事加工、运输等经济活动。因此,在进行企业会计核算的过程中,不应该使用单一的核算思路与方法,要将分公司业务进行分类,对主要涉及工作为农业的分公司,应该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的要求进行日常会计账务处理,而从事农产品加工及附加产业工作的分公司,会计处理应当以《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为依据。
(二)中小型农业企业
对于农业,不少国家都配备了专业的会计核算制度,如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已经了中小型农业企业会计标准,当前,联合国会计专家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也将中小型农业企业会计准则指南作为工作重点,用于规范中小型农业企业经济行为。因此,我国中小型农业企业,在会计准则执行上,可以先以《小企业会计准则》为核算依据,而后视企业发展状况,将符合条件的农业企业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三)家庭农场
家庭农场将作物种养、农林畜牧产品收获为核心经营活动的农业活动开展主体,其会计核算重点应当体现出各类、各阶段农业生产活动的特征。一般来说,农业家庭农场经营者的文化修养不高,并不具备完备的会计知识体系,没有能力进行农业专业会计核算,不具备精确核算的条件。因此,对这部分经营者,应当要求他们按作物状况进行流水记账式会计记录,按实情记录损耗,从而为农业公司提供更为详实的会计基础资料。
(四)案例分析
农业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设置成本核算科目,进行成本核算。
以江苏省明天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在核算山芋、玉米、花生等成本时,先将收获前发生的人工、种苗、肥料、地膜、农药、机耕费等直接费用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按品种在 “农业生产成本”科目中归集,在开始收获的月份,将之前发生的所有成本先按照估算的产量结转到“农产品”科目中,以便出售时能及时结转销售成本,待产品全部收上来之后再按照实际的产量对已入库的部分进行调整;对饲养的动物,如果是产畜则放入“生产性生物资产”科目核算,如果是为出售而持有的如:幼畜、育肥畜等则在“消耗性生物资产”科目核算。其中对条件具备、资料健全的实行分群核算,如将饲养的猪分为:“基本猪群”、“哺乳仔猪”、“保育仔猪”及“育肥猪”共四个种群。
农业生产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非常大,不可避免地要遭受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动物在饲养过程中因疾病等原因而发生死亡也是常有的事。以江苏省明天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2008年1-12月死亡各类羊62只、哺乳仔猪136头、保育仔猪199头、育肥猪67头、各类兔432只;2009年全年死亡各类羊83只、哺乳仔猪107头、保育仔猪150头、育肥猪87头、各类兔1143只。由上述数字可知,企业在饲养动物的过程中因死亡而发生的损失是很大的。为了明确责任、减少损失,在实际发生时应完善相关手续,如:动物因病死亡,需由兽医出具诊断证明、部门负责人及饲养人员共同签字确认;种植业因自然灾害造成损失的,需提供相关外部证明资料及减产减收计算依据等材料。
一级学科;学术评价按照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属于会计学科的本科专业至少有会计学、财务管理和审计学三个专业,归属于工商管理专业类。其中,会计学专业设置最早,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部分高校就设置了会计学本科专业,其后不久,少数高校还一度招收了会计学专业的研究生;财务管理和审计学专业可以说是从原会计学专业中衍生、独立出来的新专业。财务管理专业于1998年进入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审计学专业则于1998年作为试点专业进入该目录,到2012年才正式进入该目录。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中,会计学是“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之下的一个二级学科;尽管财务管理学和审计学在该目录中尚不是独立的二级学科(专业),但许多高校已经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自行设置了财务管理学(有的高校命名为“财务学”)二级学科(专业),并招收普通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审计学也可以独立设置为二级学科,但目前尚不多见)。此外,在该目录中,会计和审计研究生均被设置为专业硕士学位。会计学术研究、会计学科和会计教育三者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会计学术研究和会计学科的设置直接服务于会计教育;会计学术研究的成果、水平、质量、风气、活跃程度,以及会计学科设置的合理性,也会直接影响到会计教育的水平。反过来说,由于会计教育中的教师和学生是会计学术研究的主体,所以提高会计教育的质量理应成为会计学术研究最主要的动力;会计学科设置也会成为会计学术研究的制约因素。会计教育的规模、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以及会计学术研究的水准,都是会计学科设置中最重要的考量因素。本文重点从我国当前会计学术研究的导向以及会计学科设置的角度,论述了会计学科面临的发展瓶颈,以及对会计教育造成的不良影响。
一、会计学术研究的不良导向及其危害
(一)会计学术研究的不良导向
近年来,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所从事的会计学术研究形成了一种非常奇特的现象:将会计研究划分为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两种类型,而且基本上将实证研究等同于会计学术研究,同时对会计实证研究的理解和实际操作往往又非常狭隘。当前会计实证研究的基本做法是:利用一些公开的文献数据,参考一些英美国家的外文期刊,运用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工具,通过相关分析或回归分析来检验事先提出的假设。但是这些假设的理论依据及演绎推理过程常常十分薄弱,而且工具运用得并不娴熟。也就是说,时下流行的会计实证研究已经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模式,从形式上看具有数理化、数量化、模型化、科学化、多学科交叉性等明显特征,比较符合目前高等学校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积极推进高校国际化的潮流。在这种背景下,具有前述特征的会计实证研究几乎变成了会计学术研究的代名词。而除这类会计实证研究以外的会计研究类型往往被笼统地称为规范研究。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的分类一度在经济学中非常流行。20世纪50年代,经济学界兴起经济解释思潮,试图将经济学改造成像物理学一样的实证科学,其研究类型当然首先是采用研究“是什么”及“为什么”的实证研究;“应该是什么”及“如何做”的研究被称为规范研究,并因其不符合经济学所追求的实证科学目标要求而受到排斥。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会计学界追随经济学的这种发展趋势,将这一分类应用于会计学,并将实证研究作为正宗研究类型和研究方法,规范研究也受到相当程度的排斥和抑制。事实上,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的分类并不符合会计学作为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应用性社会科学的学科特征,因为作为一门工程性质的社会科学,规范研究必然是其最重要的研究类型。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会计学界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升高校国际化的进程中受到了美英会计实证研究模式的深刻影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将会计实证研究搞得更加模式化、更加极端了。目前,我国普通高校的会计学博士生及学术型研究生所做的研究几乎都是实证研究,这些论文往往局限于资本市场等比较狭窄的领域,对于政府会计、管理会计、会计信息化等不太适合实证研究的专题则很少涉及。高校为了使得博士生和学术型研究生尽快掌握会计实证研究的技巧和方法,不但成倍增加“计量”课程、削减会计类课程,而且举办的校内外会计学术讲座也几乎都是“实证”风格的。学术型研究生对于大量来自于会计理论及实践的会计问题视而不见,因为其难以写成实证研究样式的论文而不再感兴趣,或者由于知识结构所限只能去写实证研究类论文。在这种氛围之下,会计实证研究的课题设计也更容易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师对于写非实证研究类的会计论文没有积极性,因为写了也难以在被认可的杂志上发表。
(二)会计学术研究不良导向的危害
不可否认,开展一定程度的严谨的实证研究对于会计学科的发展是有益的,它有利于会计学与经济学等解释性学科的交叉联系,从而开拓会计研究的新视野。但是,盲目推崇会计实证研究,不理性地任意拔高实证研究的地位、作用和意义,甚至将其视为会计学术研究的“正宗”或全部,则是很有害的。首先,尽管会计实证研究也进行一定程度的经验研究,但由于受其总体研究目的所限,更由于其形成的模式化状态,此类研究往往缺乏通过运用调查研究、案例研究、试验研究等多种手段对会计实践进行全方位的考察,从而无法满足解决会计实践问题、健全会计(包括管理会计和审计)制度及发展会计理论的需要。其次,由于受到研究目的及定量研究方法的限制,会计实证研究热衷聚焦于资本市场等比较狭窄的领域,对会计学的许多分支学科和边缘学科(如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管理会计、会计史及会计思想史、法务会计、国民经济核算等)缺乏应有的关注。再次,会计理论通常表现为用于指导、评价会计实践及其结果的建设性理论,在会计理论指导下形成的会计准则、制度、方案、对策,通常表现为定性假设而非定量假设,而这种理论和假设往往难以纳入以定量研究为特征的实证研究模式。因此,该类研究通常表现为与会计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相脱节。最后,由于社会科学概念操作化本身固有的局限性,更由于会计研究工作者自身统计技术以及严谨性的欠缺,大量会计实证研究的研究假设缺乏比较成功的操作化过程(如对有关概念未经严格的定义、武断地以某一单一指标代表内涵丰富的抽象概念、相同概念或指标采用不可比的计量方法等)。因此,会计实证研究往往在经验层面上就缺乏可比性,也难以取得共识,而且相当多的此类研究中的研究假设缺乏明确的理论检验对象,其理论意义也就变得含糊不清。
二、会计学科未能实现有效整合且学科设置层次有待提升
(一)会计学科未能实现有效整合
会计学术研究之所以走上与自身的学科性质并不相匹配、进行会计理论与实践比较脱节的会计实证研究的道路,与会计学科未能实现有效整合且受到强势学科的挤压有密切的关系。自卢卡∙帕乔利于1494年发表《簿记论》起,会计学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了。20世纪50年代,会计学正式分化为财务会计学和管理会计学两大分支。众多的会计分支学科(如成本会计学、税务会计学、国际会计学、环境会计学、人力资源会计学、银行会计学等)也在此后陆续形成,但这些分支学科却被人们有意无意地纳入财务会计学或管理会计学两个分支。更令人遗憾的是,会计学分化为财务会计学和管理会计学两大分支后,放弃了会计学长期以来的形成的原则和理论框架,从而使会计学失去了共同的理论基础和学科基础。财务会计学主要采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及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的概念框架,放弃了传统会计学的原则和理论架构,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然而其概念框架却陷入了难以克服的理论困境之中;而管理会计学虽然是一个多学科形成的交叉学科,却与理论框架独立的财务会计学并列为会计学的两大分支。由于缺乏共同的理论基础和学科基础,将其他已经有所发展的会计分支学科硬性纳入财务会计学或管理会计学框架的做法,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这些学科的发展。另外,从会计学中分化、衍生出来的财务管理、审计学,以及法务会计学、国民经济核算等会计边缘学科,长期以来也未能在理论上实现与狭义会计学的有效整合(曹伟,2015)。因此可以说,整个会计学科体系处于支离破碎的状态。20世纪50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学界兴起经济解释和实证研究的思潮,试图将经济学改造成像物理学一样的经验科学。196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设立,可以认为这是对于经济学科学化努力的一种肯定。在这种背景之下,经济学无疑成为社会科学中的显性强势学科。20世纪50年代以前,会计学尚未受到经济学实证思潮的影响,长期以来会计研究者从会计实务和会计实践出发,探索会计自身的发展规律,归纳总结出会计学的基本理论架构,并将会计学与相关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开拓会计学发展的新局面。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以芝加哥大学为代表的美国会计学术界,追随经济学的新的发展趋势,将会计研究纳入经济学的研究体系中,逐步将实证研究作为自己的重要研究类型和研究方法,此外的研究方式一般被认为属于规范研究,进而受到排斥和抑制。20世纪七八十年代会计实证研究在美国迎来全盛时期,进入20世纪90年代,会计学术界开始对实证研究进行反思。但是,实证研究范式目前仍然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的会计学术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可以合理地推断,在美国的普通高校中,会计学这种实用性学科,受到经济学这种强势的基础性学科的强烈挑战。高校会计学的研究人员为了争取更好的发展空间,主动将会计学纳入经济学的羽翼之下,使会计研究更多地成了经济学研究的附属品。但是美国是一个价值多元的国家,其高校也是高度自治和价值多元的,因此,实证研究以外的会计研究仍然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二)会计学科设置层次有待提升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几乎全部是公立大学,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在学科设置方面执行国家教育部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规定,高校自行设置学科的自微乎其微。在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与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之前,会计学属于经济学门类之下的一个专业,从学士、硕士到博士学位及博士后制度均设置齐全,当时还没有设置财务管理及审计学专业,会计学、财务管理及审计学的人才培养均通过会计学专业进行,并授予经济学学位。1997年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增设了管理学学科门类,会计学成为管理学门类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之下的一个二级学科。2009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规定:学科门类和一级学科是国家进行学位授权审核与学科管理、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学位授予与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依据,二级学科是学位授予单位实施人才培养的参考依据(第三条)。从此国家教育管理部门开始突出一级学科的作用,并按照一级学科对普通高校进行学科评估(此前是更突出二级学科的作用,并按照二级学科进行学科评估)。应当看到,会计学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具有很强的基础性特征,属于社会科学中的一个基础性学科,其发挥的作用已经远远超出了工商管理的范畴;另外,只要有受托责任关系及其相应的会计活动,就需要相应的审计活动作为保障,因此审计的意义也早已超出了工商管理,财务管理也是如此。尽管这三个专业具有分立的必要性,但是三者相互依存、密切联系,有共同服务于相同目标的一面,若不以宏观综合的视角看待和管理这三个专业,很容易画地为牢、人为割断联系,从而难以实现三者共同的目标。在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学科的评价和管理开始采取突出一级学科、淡化二级学科的背景下,各普通高校也开始按照学科门类及一级学科划定自己的核心期刊范围,并对核心期刊进行分级,以此作为对论文科研成果质量评价的依据。普通高校拟定的人文社科类核心期刊大多以SSCI以及教育部与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联合推出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为依据。CSSCI收录的期刊主要由中国社科院及省级地方社科院、各高校学报、国家级专业学会主办的期刊组成。该期刊目录很难照顾到技术性和专业性较强的学科,会计学和审计学各自只有一本期刊入围就是例证。高校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等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为了能够在学校认可的更高层次期刊上,纷纷转向与会计理论、实践、教学比较脱节的、与经济学联系更紧密的、逐步模式化的实证研究。这种局面的形成固然存在多方面原因,然而会计类学科设置层次低、自身缺乏话语权,则是其中不容忽视的两个重要因素。
三、会计教育面临严峻挑战
由于社会和市场需求旺盛,就业门路宽广,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都是很热门的专业,办学高校多、学生多、生源好、教师多是这三个专业的重要特点。会计类专业办学层次齐全,本、硕、博都有,其中,硕士层次又分为学术型硕士和专业硕士两种类型,有条件的高校学术型硕士开始采取硕博连读的方式,目的在于提高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培养质量;专业硕士不被鼓励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后直接到实务部门就业。普通高校师资主要有两个来源渠道:一是国内外博士毕业生(也有少数优秀的学术型硕士毕业生);二是从国外高校教师中引进(会计类师资主要来自美英国家或擅长在美英国家期刊的英语系国家或地区)。近年来,会计学术界本来就存在对于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的片面认识,而在按照期刊大类进行分级评价论文质量的制度背景之下,经过有关利益主体的博弈,最后在会计学术圈形成了一种比较稳固的均衡状态,即会计学术研究只有做“会计实证研究”才能更好地生存。在这种学术评价制度和学术氛围之下培养的博士生和学术型硕士生,由于将大量时间用于“计量”课程,满足于依据一些现成数据及外文资料制作实证研究样式的,对于会计、财务管理及审计的专业知识缺乏系统的学习和深入的研究。这些学生又成为将来国家最重要的会计学术力量和师资来源,他们作为教师又将同样的学习和研究方式传递给未来的学生。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势不可挡,金融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日新月异,由此产生的会计、财务管理及审计方面的问题异常复杂、难解,不管是在政府监管层面,还是在社会和组织的管理层面,都对善于解决复杂问题的高端财、会、审人才有着强烈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我国将由制造型大国转型为创新型和金融型大国,不管是宏观的经济管理还是微观的企业管理,难度都将成倍增加。财务管理作为金融管理和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被提高到更重要的位置。从目前我国普通高校的师资状况、教学状况和博士生的论文状况来看,会计教育不容乐观。先不说财务管理、成本管理、管理会计方面的人才能否满足企业管理和经济管理的需要,就拿具有基础性、规范性、法规性的财务会计来说,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采取了与国际会计准则持续趋同的政策,而后者不仅不断公布新准则、修改旧准则,而且越来越复杂化。而研究生由于热衷于实证研究,对实证研究以外包括会计准则在内的其他领域缺乏足够的关注和研究,因此对于国际会计准则中的一些关键概念(如资产负债观、公允价值、资本保全、决策有用性等)存在似是而非的理解,对于会计准则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关系缺乏清晰的认识。这样势必影响国际会计准则在我国的正确运用,而会计准则则是资本市场健康运行和企业财务评价的重要基础。
四、关于会计学科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对会计学科进行理论整合,充分认识会计学作为社会科学基础学科的地位20世纪50年代以后会计学分为财务会计学和管理会计学两大分支,并衍生出财务管理、审计学、法务会计、国民经济核算等众多的分支学科。可以看出,会计学科与其他学科一样,遵循着不断分化的总体趋势。在对这些会计分支学科进行理论整合时发现,会计学科体系其实应当分为如下几个层次:基础会计学、狭义会计学(会计信息系统)、边缘会计学科、广义会计学。基础会计学反映了长期以来支撑会计学发展的最基础的理论结构,用来实现最基本的会计目标——分期核算企业投入产出的经济效果。通过基础会计学可以形成企业基本会计报表:综合收益及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狭义会计学是建立在基础会计学之上的会计信息系统,可以分为对外报告会计和对内报告会计两个子系统。有人将财务会计等同于对外报告会计,将管理会计等同于对内报告会计,这种认识其实并不科学。因为如果是这样,税务会计、政府会计、社会责任会计等对外报告会计系统就无法整合进入会计信息系统,财务会计则容易被误解为不具有内部管理职能。另外,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学科缺乏共同的学科基础和理论基础,二者各自发展其概念框架且共同称之为会计学,在理论上难以自圆其说。而且,目前由FASB及IASB所主导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其自身也陷入了理论困境。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会计学科重新进行理论整合。理论整合的基本思路是:首先,构建会计学的基础理论结构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基础会计学;其次,以基础会计学为基础,根据具体会计目标,建立对外报告会计和对内报告会计两个子系统(狭义会计学)。狭义会计学依然符合会计学的四大基本假设。从基础会计学(实质就是传统会计学)到狭义会计学,既是学科分化的过程,也是学科交叉发展的过程。如对内报告会计可以看作是基础会计学与管理学的交叉学科,税务会计可以看作是基础会计学与税务管理的交叉学科等。典型的会计边缘学科目前主要有国民经济核算和法务会计学,它们属于狭义会计学与有关学科形成的交叉学科,前者可以看作是会计学(主要是基础会计学)与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等学科形成的交叉学科,后者可以看作是会计学与审计学、法学、检查学等学科形成的交叉学科。这两个学科虽然也是以提供货币信息为主,但由于它们不符合会计学的四大基本假设(主要是不符合会计主体假设),因此不将其纳入狭义会计学下。目前,国民经济核算通常设置在统计学科范畴,法务会计学则主要由法学学者在研究。会计学者可以发挥自身优势,重点从会计学角度来研究国民经济核算和法务会计学。广义会计学则是对(狭义)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审计学等学科所做的又一次整合。财务管理是从会计学延伸而来,可以看作是管理学与会计学的交叉学科;会计侧重于资金信息的提供,财务管理则是对资金运动的直接管理,所以二者联系紧密。审计是对会计和财务管理活动的鉴证和监督,所以审计学依存于会计学和财务管理。由于会计、财务管理和审计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三者同属于会计主体价值管理(资金运动管理)的组成部分,因此有必要从价值管理的角度,将会计学、审计学和财务管理(包括成本管理)等学科整合为广义的会计学。从已有会计学科的基本发展脉络可以看出,会计学科是在满足经济和社会管理要求的过程中,通过会计学与相关学科的交叉,以不断分化的形态向前发展的。显然,这种学科分化扩大了会计学的视野和研究领域,提升了会计的功能和作用。学科的交叉和分化对于学科发展无疑是一种重要的方式,但是还需要经常性地对学科进行理论整合。通过学科的理论整合,可以进一步发现学科之间的理论关联,从而对有关学科进行调整,形成学科体系或学科群。比如,通过整合现有会计学科发现,有必要恢复和建立会计学的最基础的学科——基础会计学;将会计学分为财务会计学和管理会计学并不十分恰当;狭义会计学符合会计学的四大基本假设;一些会计学科之所以被称为边缘学科的理由;有必要按照价值管理将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价值评估等学科整合为广义会计学;可以按照价值管理将广义会计学、金融学、财政学、税务学进一步整合为一个以价值管理为特点的学科群。另外,会计学界应当有会计学属于基础学科的意识,将会计学同时作为社会科学的一门基础性学科来进行建设,认识到会计学在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已经远远超出工商管理的范畴。会计最基础的功能是会计主体的货币计量和信息提供。会计主体不仅包括工商企业,还包括其他类型的企业以及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不仅服务于企业内部的各种职能管理,而且服务于资本市场管理、金融管理、税收管理、国民经济管理,以及法务管理、社会责任管理等。作为企业或组织综合性财务信息的提供者,会计已经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并成为财政、金融、资本市场运行的不可分离的基础。会计还是市场经济得以建立和有效运行的前提条件。因为市场经济建立在产权界定明晰的基础之上,会计通过复式记账法清楚地核算了法人财产权、所有者权益、债权人权益,以及所有者权益的重要来源——利润,因此如果没有会计,市场经济和法治社会都是难以想象的。从会计学中分化出来的审计学和财务管理学也已经远远超出了工商管理的范畴。只要有受托责任关系及其相应的会计活动,就需要有相应的审计活动作为保障。审计是国家财政资金运行的保障,是资本市场和金融运行的必要制度安排。这些都足以说明审计的意义早已远远超出了工商管理。另外,不仅工商企业需要财务管理,任何企业及有资金运行的组织都离不开财务管理,所以工商管理也难以涵盖财务管理。
(二)提升会计学科的层次,增加学科建设和评价的话语权
在目前按照一级学科进行学科管理和评价的情况下,原会计学科被分割成几个二级学科,各自为政,在政府和学校层面进行学科建设和评价的话语权很薄弱。因此,有必要在会计学科整合的基础上谋求建设会计学一级学科。在国家没有批准会计一级学科之前,会计界也应当有会计一级学科的意识,为会计学科的发展和评价出谋划策。事实上,成立会计学一级学科的条件已经具备,笔者对此也做了专门论述(曹伟,2015),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①会计学有悠久的历史和完善的基础理论结构;②会计学拥有众多的分支学科并已形成体系;③从会计分支学科中已经分化出财务管理、审计学等独立的专业;④会计学科在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已经远远超出工商管理的范畴;⑤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三个专业既有分立的必要性,又有整合的必要性;⑥会计学科各专业具备很强的社会需求和较高的招生规模。最近一次政府公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目录(2011年)》,并没有将会计学列为一级学科。会计学界、教育界、实务部门,以及会计主管部门、有关团体,都应为此积极努力。尽管客观条件已经具备,如果主观上努力不足,准备不充分,可能下一次还是不能成功提升会计学科的层次。要做的准备工作至少有:①对有关会计数据进行统计,以示会计在社会和经济生活中影响之巨大;②对会计学科史进行系统的梳理和研究,以示会计学科和会计教育有着长期的渊源和共同的知识积淀;③呈现会计学独特的方法和理论,以示会计学是一门社会科学的基础学科;④从理论上梳理和构建会计学的学科体系,以示会计学科逻辑严谨、根深叶茂;⑤整合属于一级会计学科的二级学科,论证这些二级学科的有机联系以及共同的目标;⑥论证会计一级学科独立的必要性,以及与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等二级学科的关系。
(三)精心打造会计类学术期刊,发挥会计类期
刊及同行评议在会计学术评价中的推动作用我国会计类学术期刊其实并非很少,只是在按照学科大类进行学术评价的背景下会计期刊被边缘化了。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学目前归属在教育部学科目录“工商管理类”之下。工商管理中的二级学科很庞杂,强势二级学科是企业管理等;而且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和管理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的学术成果往往难以区分。因此,在进行学术评价时,这两个一级学科通常是捆绑在一起选择和确定核心期刊目录的,导致属于管理科学与工程以及企业管理方面的期刊几乎垄断了这两个一级学科的核心期刊目录。进入CSSCI目录的会计类期刊只有《会计研究》和《审计研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最近公布的“工商管理”及“管理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通用的A类期刊目录,也只有《会计研究》属于会计类期刊。但是,设置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三个专业的高校数量、硕博研究生人数、教师数量等指标,与管理科学与工程及工商管理类的其他专业相比,其相对数量要占绝对优势。在这种矛盾非常突出的情况下,会计研究的论文成果自然纷纷转向管理学和经济学期刊,这也是会计学术界不愿意触及会计问题、热衷于所谓会计实证研究的根源之一。要扭转这种被动局面,会计学术团体及会计学界的有识之士必须呼吁增加会计类期刊在学术评价核心期刊目录中的数量。提高会计类期刊在学术评价中的地位,也是这些会计类期刊提升办刊质量的必要条件之一。另外,还应当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创办会计期刊以及会计学与有关学科相交叉的期刊,从而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目前,除了北大、清华等极少数高校分别创办了以实证研究风格为主的会计期刊,绝大多数高校,尤其是一些老牌会计传统高校都还没有创办或形成有影响力且风格鲜明的会计学术期刊。会计学术评价最终还是要靠内容评价,因此必须建立同行学术评议制度。
(四)反思会计研究方法论,避免学术研究模式
化和单一化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等专业,一方面表现出“很热”的一面;另一方面,在目前的高校环境和评价体制之下,会计学术界人士(主要包括普通高校的教师和学术型研究生)尽管身在会计队伍中,但又有意无意地极力回避会计中的问题,“一窝蜂”式地热衷于比较模式化的会计实证研究。虽不能说这些会计实证研究与会计理论和实践无关联,实则是会计研究视野中的一个并非很大的领域;如此的“以偏概全”且追求形式化,又表现出会计学术研究“极冷”的一面。这一现象值得思考和研究。一位长期在国外任教、后来回国的著名会计学教授表示,在美国同样存在这种现象。他说:“一个头衔为‘会计教授’的学者,大概代表他是教会计的,他的学术专长很可能是信息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心理学。会计只是应用技术,经济学与心理学才是学术。”这段话的前一句,可能意在说明存在于美国的一个事实:教会计的会计教授研究专长不是会计,而是经济学、心理学等其他学科,充其量在其专长的学科中加入些会计的“佐料”。而后一句话,则意在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观原因:会计只是应用技术,无须多加研究;经济学和心理学是学术,所以教会计的老师要研究学术就要研究经济学或心理学。无论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都分为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自然科学中的工程技术学科更是包含庞大的体系,难道从事临床医学的,为了做学术研究就一定要从事生理或病理研究吗?从事土木工程的,为了做学术研究就只能研究数学或物理吗?从事建筑学的,为了所谓的学术研究和多发表SCI论文,就都要研究建筑科技吗?显然,这是不可思议的。会计现在难道还只是500年前的复式记账法吗?上述观点反映出对学科的片面理解和对应用性社会科学的歧视。存在这种教学专长与研究专长相分离的现象是不合理的,是需要扭转的,而不应当是被鼓励的。会计研究走上模式化的“实证研究”之路,就是这种教学专长与研究专长相分离的表现。现在重要的是研究如何摆脱这种局面。深刻认识人文社会科学的方法论,并且端正对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的认识,端正对于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的认识,无疑都是必要的。笔者认为,产生这一现象尽管与认识论有关,但最直接的原因还在于目前按照大类期刊等级评价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成果质量的制度背景下,会计学科作为一个二级学科,在制定评价规则方面缺乏足够的话语权。可以想象,在科研队伍十分庞大,拥有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等热门专业的会计学科,在一些高校的科研评价中只认可《会计研究》和《审计研究》两本国内期刊,会形成什么样的学术生态和结果!
(五)在会计学术研究中重视“跨行业”和“跨学科”研究,拓宽会计学的研究视野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这已经是被实践反复证明了的事实。但会计学科的学术研究却不尽人意。高校会计研究的高端人才不愿意关注会计的核心问题,研究内容与会计理论和实践越来越脱节,研究成果也不太被社会所重视,表现出“空心化”和“边缘化”的趋势。这一现象形成的总体原因比较复杂,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会计学科在20世纪经过学科分化以后,缺乏有效的理论整合,自身存在理论困境,从而未能形成严谨的学科体系;二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处于世界会计学领导地位的美国会计学术界,在会计学科面临自身理论困境及强势学科的压力之下,将服务于经济学等学科的会计实证研究作为会计学术研究的正宗,从而使会计学术研究陷于狭隘的境地,并逐步偏离以解决会计问题为导向的正确道路。进入21世纪之后,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目标的引导下,我国高校为了尽快提升国际化程度和高校世界排名,通过制定有关学术评价制度,使美国高校学术界的会计实证研究方式迅速被我国会计学术界广泛接受,而且其在国内的应用比美国更为模式化和形式化。应当说,最早在美国会计学术界开展的实证研究,是经济学、心理学等学科与会计学相交叉的一种跨学科研究,不失为会计学术研究的一个发展方向。但遗憾的是,过分夸大了这种实证研究在会计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会计学术研究应当在夯实会计学科自身理论的基础上,继续走跨学科发展的道路,以扩大会计学科在社会和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同时也为庞大的会计学术研究队伍提供广阔的研究视野和学术空间。传统的会计实证研究应作为会计学跨学科研究的一个领域来看待,而绝非会计学术研究的全部。会计学跨学科研究的范围是非常广阔的。首先,会计学研究应注重与不同行业的结合。我国自从实行市场经济、按照西方国家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设置会计学科体系以来,一直很注重一般工商企业会计的研究,但是由于矫枉过正,严重忽视了行业会计的研究,而一些特殊行业的会计问题却非常具有特殊性和挑战性,如金融、保险、农业、互联网经济等。其次,会计学术研究除传统的纳入解释性学科研究循环的实证研究以外,应当大力开展与税务管理、金融管理、财政管理、企业管理、国民经济管理、法务管理、网络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提升会计学科服务社会和经济管理的能力,扩大会计学科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另外,在研究方法方面,逐步淡化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分类,突出经验研究与理论研究和制度研究的结合;在开展经验研究时,提倡调查研究和实地研究,鼓励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并举。在进行学术评价时,应突出会计专业期刊,并注重研究成果的会计学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陈孟贤.当代会计研究方法:检讨和反思[J].会计研究,2007(4).
曹伟.论会计学科的理论整合及会计学的边界[J].当代财经,2015(1).
曹伟.会计学一级学科设置探讨[J].财会通讯,2015(1).
曹伟.应用型社会科学研究逻辑重构与会计研究方法反思[J].财会通讯,2014(10).
曹伟.论会计研究的研究类型和研究取向[J].甘肃社会科学,2015(2).
葛家澍,占美松.关于会计实证研究的思考[J].财会通讯,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