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研究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0 16:28:1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硕士研究生研究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硕士研究生研究论文

篇1

根据2013年在厦门大学举办的国际广告教育论坛所提供的《中外部分院校广告教育教学计划》,笔者选取了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为分析对象,发现其课程结构大致可分为三大部分: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和补修课程。这4所高校广告专业研究生学位总学分要求基本接近,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程所占学分比例也大体相当。笔者综合了所选4所高校广告专业硕士教学计划的内容(详见表2),分析发现4所高校的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设置有较高的一致性:首先,都设有包含的公共课程;其次,专业基础课基本都是围绕传播、媒介等学科基础理论研究的课程,表现为传播理论与研究方法课程居多;再者,专业必修课主要以广告综合理论研究为核心,涉及广告运作管理、广告伦理法规等方面;最后,专业选修课涉及领域广泛,既有研究方法类的课程,也有广告专业实务课程,还包括营销、公关、媒体等方面的研究课程,有利于拓宽研究生的研究视野。

2、美国高校课程结构分析

根据2013年在厦门大学举办的国际广告教育论坛所提供的《中外部分院校广告教育教学计划》,本文选择了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佛罗里达大学、西北大学、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4所美国高校为研究对象。他们都将广告专业设在其新闻或传播学院之下,其课程一般分为广告专业的必修课程、相关学科的选修课程以及毕业环节(包括论文和研讨会),所有课程基本要求学生在两个学年内修完,课程安排可由学生自主选择。通过对所选4所美国高校广告专业硕士教学计划内容的整理分析,笔者发现,与中国高校不同,美国高校广告专业在课程内容设置有各自的特点,这种差异在选修课内容设置与选择要求上表现得更为明显。比如西北大学提供给学生自主选择的选修课/强化课程(con-centration)远多于其他高校广告专业,分为“品牌与广告策略”、“企业传播与公共关系”、“媒介管理”、“营销分析”、“直销与互动市场销售”5种类型。

二、中美广告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特点比较

1、学科归属

到2004年,根据《我该去哪里学广告和公关》所列美国129所设有广告专业大学的统计,有占总数近80%的广告专业设在新闻、传播或新闻/大众传播院系。而梳理中国高校广告专业所属学院,根据其不同的办学特色,将广告专业基本设立于新闻传播学院、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三类院系之中。就本文所选择的中美两国高校来看,其广告专业也基本都设于传播学院之下,尤其是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内容以新闻传播学为理论基础,为研究生广告专业的学习打下坚固的学科基础。

2、课程分类

中国的大学课程一般分为公共必修课程、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其中公共必修课程为政治与英语,美国因社会体制与国情的不同,并没有开设此类课程。美国的研究生课程一般就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两大类,有的学校会根据教学计划安排辅修课程、强化课程(concentration)等。本文所选的中美8所高校都会根据该校广告专业自身特色来开设不同的专业必修课,例如西北大学IMC项目就以整合营销传播相关课程为主。除此之外,中美两国也都同样开设了广告学理论与传播学研究方法两门核心课程。

3、课程安排

美国高校研究生的研究课程可提供多种方法供学生选择,美国学生可完全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课程和相应的教师,只需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选学足够数量的选修课,完成必要的实践性教学活动,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毕业总学分即可毕业。因此,完全学分制也是选课制、导师制和弹性学制相结合的教学管理制度。比如佛罗里达大学并未直接规定具体的课程安排时间,但提供了一份“推荐课程列表”,让学生在课程安排选择时有所参考。而中国虽然也实行选课制,但在课程安排上却几乎是统一划定。

三、对中国广告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启示

自1983年厦门大学成立广告专业以来,短短的30年间中国已然成为世界广告教育大国。在如此高速的规模发展形势下,如何提高我国广告教育质量则成为了国内广告教育者共同关心的问题。

1、改革广告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

随着市场条件的成熟,广告业对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的需求日趋扩大。中国硕士研究生教育虽然已经开始重视专业型硕士的培养,但整体上仍侧重于学术型人才的培养,专业型硕士的教学模式、课程结构、考核评价体系等都深受学术型硕士培养方案的影响,并未形成针对性强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国内高校广告专业应拓宽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渠道,与资历雄厚的广告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为广告专业硕士研究生寻求更为广阔的实践性学习平台。

篇2

1.2学生就业期望与劳动力市场不符,研究生自身定位和社会需求存在差距研究生自身的定位是科研型人才,所以期望到研究所或大中专院校工作,但这两种岗位的需求很小,大部分的研究生还是要去煤矿及其相关单位。

1.3师生交流不充分,研究生没有充分发挥其科研矿业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改革初探姚海燕(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54)人员的作用由于之前说的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研究生与导师见面次数少,导师直接指导的时间少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一年级研究生主要在学校的安排下学习课程,其他时间部分学生能够参与导师科研项目,部分学生在校自己学习。研究生作为科研的预备军,这部分人力资源显然被闲置了。以上这些问题说明我们的研究生培养还存在很大改进的空间。本文以西安科技大学这所工科院校为例,试分析工科院校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办法。

2.矿业类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方向

2.1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决定了培养单位的培养模式目前普遍认同的观点是,本科生培养的目标是了解知识,掌握知识。研究生则要进一步理解、掌握并运用知识,要知道知识从哪里来,怎么用。博士研究生则要掌握知识,创造知识。要知道知识的缺陷在哪里,怎么样改造和创新。所以,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就是要学生能够掌握专业领域内的相关知识,并运用到实践中,当然,每一所高校都有其独特的办学历史,办学特色。所以,学校又要发展其特色,学科特色要鲜明,这一点在其研究生培养中也有其要处处体现。尤其工科的研究生,其知识运用应该要很强,培养过程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践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

2.2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目前,国内大部分的学校都是教学型,或者教学研究型大学,这些学校的教学的重心是本科教育。自1998年扩招以来,本科教育逐渐变成一种规模型的,流水线式的教育。从学生的课程教学,到实践都是批量进行,有教务处这一组织机构来统一安排,二级学院及学校的其他部门都配合教务处的教学活动安排工作。这种培养模式适合批量产的本科生,但是并不适合强调个性化的研究生。但是大部分学校仍旧沿用本科的模式,成立研究生院(部)来行使类似本科教务处的职责,安排研究生的培养环节。为了统一管理的方便,学生都是按照学制的安排,三年毕业。实际上,中间可以压缩的时间很多。从国外高校的管理经验看,由二级学院负责学生的管理,学校则进行统一的考核,这种模式更加能够体现各专业的特色且更加的灵活。学院内部,从我校的经验看,相近研究方向的导师往往结合成科研团队,研究生作为团队中的一份子,其日常的培养进程、科研、学习也实行团队统一管理。导师同时也要负责自己学生的学术进展等。这种方式较学校统一管理的模式更加的能够体现学科的特色,同时增加了管理层级,管理幅度更加合理,效率也更高。同时在这种模式下,研究生作为基层研究人员,也能更加快速的融入团队的科研工作中去,对增加研究生的实践能力是非常有效的。

2.3课程教学改革首先从课程的设置,目前工科院校硕士研究生公共课尤其英语课的学分过多。以西安科技大学为例,研究生要求课程学分28,其中英语课占6,政治课占8,这极大的挤占了专业课的课时。因此,本文认为硕士研究生阶段,英语主要用于阅读外文文献和撰写外文论文,没有必要占用如此多的学分。其次,从课程的讲授方式看,公共课学校统一安排,专业课则由学生所在学院统一安排。从国外学校的教学经验看,例如牛津大学,研究生课程有三种,包括公共课,类似国内的专业基础课,以讲座的形式进行,每周两课时。这种课堂教学主要是交流问题,而不是讲授课本。第二种课为小班课,以小班讨论为主。第三种课为导师课,上课人数只有1-3人,每周2次,学生每周要写两篇论文,在导师课上进行讨论。从促进学生科研能力和导师科研能力的角度,这种课程设置显然更加合理一些,我国的高校应该适当的改进现有的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方式,课程教学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研究生的教育占用的教育资源很大,但这也是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和特色,如果批量生产研究生,那么研究生的质量势必下降,学校的人才培养也将逐渐失去其特色。

篇3

(一)教学模块改革

根据教改目标和我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实际需要,我们提出三个模块的教学改革模式,即综合课、拓展课和自主学习三个模块。只有完成三个模块的学习,拿到全部4学分后,才能参加硕士论文答辩。三个模块相互补充,相互支撑,以综合课为主。综合课是研究生必修的学位课程,包括读写译课程和视听说课程两门必修课程,要求所有入校研究生都必须修读,在第一学期开设。课程设置的改革首先对这两门课程进行了新教学大纲的审定和编写、新教材的编撰、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学课件的制作,确定了课程考核方式和建立了教学评估体系。拓展课是指高级阶段的英语选修课程,在第二学期开设。根据我校研究生的需要,已开设的有科技英语翻译、英美文化、学术交流英语、古希腊罗马神话和中国文化英语五门课程。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课外借助学校的网络自主学习平台进行的学习和第二课堂的学习。第二课堂包括学科大赛和其他竞赛、名师讲座、外教讲座、英语角、佳片赏析、原著朗读等活动。经过三年多的教学研究与实践,不断改进和完善,确立了寓语言学习、语言应用、创新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于一体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英语”课程培养目标并在教学中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教学效果好,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学位英语考试及格率在95%以上,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自信心增强,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大幅度提高。

(二)课程内容改革

“专硕综英”课程内容由“英语读写译课程”和“英语视听说课程”两部分组成,相辅相成。两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概述如下。“英语读写译课程”教学时数为72学时,完成9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和一周的专业英语讲座。每单元有一个主题,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热身:以英语视频、音频输入引出该单元的主题,辅以相关听力和听写练习,帮助学生熟悉主题内容,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力。第二部分是阅读,由两篇紧紧围绕该单元主题的课文组成TextA和B。配以相关的阅读理解、词汇、完型和讨论练习,帮助学生提高英语阅读理解的准确性、扩大词汇量并进一步训练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第三部分是翻译技能系统学习。每单元讲授一至二个翻译技巧并配以相关练习。翻译技巧的学习在该学期的前十周完成,后七周讲授各类运用文体的翻译并布置相关文体的翻译练习。第四部分是应用文写作训练。每两单元讲授一类应用文的写作(如总结、摘要、履历、个人陈述、合同、备忘录等)并通过相关练习加强学生对该应用文写作的掌握。读写译课程以人文和科技内容为题材,通过视、听、读的信息输入,重点加强说、译、写技能的训练。学期最后一周是专业讲座,为专业英语的学习做准备。“英语视听说课程”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时数为36学时,完成9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每单元有一个主题,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听力训练、口语实践和听力测试。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辅以外教的补充材料,内容不仅涉及该单元的主题,同时涉及文化知识的介绍,特别是当前英语国家主流文化的介绍。在提高研究生英语听说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听力部分录制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英语方言,为学生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训练学生听懂不同国家的英语口音。

(三)教学模式改革

“专硕综英”课程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采用立体式教学,在保持传统教学法精华的基础上,十分重视整体语言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运用任务型教学,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相结合,重视在实际运用中学习语言之外,还非常强调培养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交际能力、思维能力,重视合作精神。我们改革了过去以课堂讲授和灌输为主、教材单维输入为主、单纯知识学习和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取而代之以四种教学模式综合应用。通过不同模式的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语言实验室、PowerPoint、英语光盘、磁带、录像机、录音机、投影、黑板、粉笔等教学手段,采用讲授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个人展示法、辩论法、自主学习法和第二课堂活动等多种教学模式和方法组织教学。以启发学生探究为主,鼓励交互式学习、问题解决式学习,多样化、个性化的合作式学习,教师作为学习指导者和帮助者式学习,以能力和整体素质为基础的综合性评价等多种教学模式,进行了教学模式的改革。讲解式、灌输式、单向式讲解+任务式、功能式、交际式、互动式、自主式、合作式、表演式、讨论式等多种方式或综合型的教学模式:①课堂讲授教师教授+学生展示+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网络技术;②单维输入多维输入;③单纯知识学习技能掌握+能力提高;④学生被动学习学生主动、自主学习;⑤通过一学期的立体式教学模式训练,学生能通过Power-Point陈述自己的专业研究和思想,基本上能达到国际交流的目标。

(四)课程评估改革

“专硕综英”课程形成以能力和整体素质为基础的学生综合性评价和完善的教学评估体系。①学生成绩=形成性评估(50%)+终结性评估(50%):形成性评估=平时成绩+自主学习成绩;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出勤+第二课堂学习;终结性评估=期末考试成绩(考核读、写、译水平)。②教师评估=学生评价+专家评价+领导评价+自我评价:自主学习成绩=翻译训练成绩+写作训练成绩+单元测验成绩。该课程评估体系全面、完整地对教师的教学实施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估,对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方法、教学研究和实践的结合有很大促进。同时,激励学生的课堂和课外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从总体上提高了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的质量。

篇4

2培养方式与实践

2.1突出临床能力,强化“三基三严”训练

美国国家医学考试委员会认为,临床能力包括如下9方面:①病史采集;②体格检查;③应用诊断性辅助检查;④临床诊断;⑤医疗决策;⑥执行医疗决策;⑦继续治疗护理;⑧正确处理医患关系;⑨职业态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本质是职业型学位,临床能力训练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的核心。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三基三严”培训是改善医务人员基本素养,加强基本技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是临床综合能力培养的基础。“三基”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严”即严格要求、严肃作风、严谨态度。把“三基三严”贯穿到培训始终,建立研究生“三基三严”培训档案,可以帮助研究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各种技能操作。

2.2制定全面、规范的考核制度

临床专业型研究生考核制度是培养过程中重要环节,也是研究生质量的保证。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单位采取多种考核方法,如自我总结,理论考试,带教教师、导师组评论,专家考评意见等。评分有百分制法,主观判断法(优、良、中、差)等。主要采取如下考核内容:①研究生阶段理论考试。成绩以百分制,大于或等于70分为合格,若1门低于70分,可申请下一年补考,若2门不及格延缓毕业或退学处理。②临床能力评价。每个轮转科室结束后,科研处统一时间,统一地点举行考试,内容包括:理论基础(笔试)、临床操作、辅助检查、病例书写及分析。考试小组专家成员一般3-5人,提供一份本学科常见病例的现成病史资料,或准备一位常见病病人(研究生未参加治疗),由研究生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分析资料、作出诊断、鉴别诊断、提出处理意见。在此过程中,考试小组提问,研究生答辩。考试小组提问应注意了解研究生对本学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有关基础知识和临床诊疗知识的掌握程度,注意考察其临床分析及思维能力,以及对学科发展动向和新知识、新方法的掌握与应用情况。诊断治疗技术操作考试,内科系统主要考辅助诊断方法或有关特殊检查,如心电图检查、骨穿、胸穿、腰穿、骨髓涂片、X线读片等。外科系统各专业,主要考手术操作,无菌操作规范。医疗技术学科及专业(如影像、核医学)则以考有关仪器的使用、操作和诊断为主。③阶段考核。研究生应认真填写《临床硕士研究生培养手册》及《临床能力训练手册》,如实作好平时收治病人记录,如门、急诊就诊病人数、病房分管床位数、所进行的诊疗操作、手术类型、术后并发症、病例讨论及参加学术活动次数等。轮转结束时认真填写统一制订的轮转小结表,对照培养方案的要求进行自我小结,业绩记录,然后由病房负责带教的主治医师审核研究生的自我小结,根据研究生在该科室的学习、工作情况,写出评语,并由科室考核小组,进行临床考核、评分。④毕业论文答辩。第六学期,培养科室及科研处组织学生统一答辩。

2.3培养临床思维与创新型思维能力

临床思维是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关键。在临床上认真对学生进行临床思维的训练和培养,达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独立工作的能力。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临床思维是在临床实践中通过不断积累得来的,因此,在临床训练中,如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基本操作、病例分析等,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主动分析解决问题,具备较强的分析、综合、判断、鉴别等临床思维能力,这是今后在临床工作中正确诊疗的根本保证。哈佛大学校长普西曾说过:一流人才与三流人才之间的分水岭在于是否具有创新能力。创新型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关键,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必需具有创新思维。创新型思维需在广泛积累知识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逐渐养成的。由于研究生整天忙碌临床琐碎的工作,凭借个人经验,机械地接受上级医生意见,依葫芦画瓢,不善于独立思考,缺乏临床思维,更谈不上创新思维,这样使得其思维变的狭隘、固化,难以达到高层次人才要求。在培养过程中不仅要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加强“三基三严”训练,更应引导学生从被动中接受变为主动求索的学习方式,在掌握相关疾病诊治的同时加强临床思维锻炼。

2.4增加人文素质和医德医风教育

医学教育,德育为先。要将德育和职业素质培养列为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当前,患者对自身权利意识逐渐增强,对医生的期望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医生的服务对象是人,直接面对患者及家属,在利益与道德选择上难免不会受到环境影响,稍有不慎便容易引发医患纠纷。因此,医学生不但要注重医技水平的提高,同时要加强人文素养及医德医风培养。除在本科阶段接触医学伦理学、思想品德教育外,在研究生阶段很少把人文学科纳入培训计划内,形成一种重知识、技能,而偏废人文素质教育。吴孟超曾说过:“医德比医术更重要,医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做人”,做人先立德,只有德才兼备的医生才能尽心尽责为病人服务,才会不断提高自己的医技水平。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应加设伦理学、医疗法规、心理学等人文学科,把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成临床过硬,沟通能力强,具有高尚医德、较强人格魅力的合格医生。启发学生设身处地替病人着想,急病人所急,痛病人所痛,一切为病人。只有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才能赢得病人的信赖,获得第一手临床资料,做出符合病人实际情况的诊断,制订出合理的治疗方案。

3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角色,是培养高质量专业型研究生的关键。一支优秀的德才兼备的研究生导师队伍才能培养出优秀的研究生。在研究生培养诸多因素中,导师是最基本的,最具有能动作用的因素,始终起着引路、督促、指导作用。导师的人生态度、学术作风以及思维方式,时刻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在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中考虑如下几点:①研究生导师遴选与考核。研究生导师不仅要具有较高学术水平、较强科研能力,还要具备较高的道德境界,对自己品行严格要求,恪守学术道德和教育规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培养出高层次、高水平的研究生。一但成为研究生导师并不是一劳永逸,还应加强考核,如:科研项目、学术水平、论文质量、研究生实践与培养情况,对于责任心不强,自身素质差的导师,相关部门应给予停招或取消资格等处理。②培养研究生导师后备力量。把优秀青年教师吸纳入研究生导师后备队伍中,加强对他们的培养,提供更多的深造机会,从而形成较强研究生导师人才梯队,为培养高素质专业型研究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4加强培养过程中的日常管理

4.1关心研究生身心健康

如今就业压力大,学习科研任务重,研究生内心脆弱,人生目标不明确、人际关系不协调等问题仍较突出。研究生导师及科研处工作人员应在研究生入学后全面了解其思想政治、身心健康等状况,每学期应与研究生直面交流,对其学习生活、思想动态及个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实际困难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生活上应给予关心和照顾,使其顺利完成学业。

4.2规范培养过程中的管理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强化院级对培养环节、教学环节的监控及规范化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力保障。医学专业型研究生除其导师直接管理外,每个轮转科室应配有教学秘书并与科研处相关人员共同执行培养计划、监督,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①做好考勤、考核登记管理制度。认真填写临床培训手册及训练手册。研究生入学后根据培养计划进入各个临床学习,教学秘书应对研究生认真做好考勤、考核工作,如实登记,并监督研究生。②加强轮转管理及阶段检查。据研究生培养计划有12-18个月轮转时间,须严格按照轮转培养要求进行,加强轮转期间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顺利完成培养计划。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