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0 16:28:3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结构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结构论文

篇1

选好题材,接下来就是“构思”了。“构思”是所有编舞工作的基础。“构思”有时很具体,有时仅是一种感觉。它就像一个安装在发动机上的启动开头一样在我们这些愿意创作的人身上起作用。对于“构思”我是这样界定的:它不是类似剧情的故事梗概,不仅仅受戏剧主题的支配。它更属于情感、感觉和思想世界。对世界人、事、物产生疑问或感受、印象,“构思”必然地会显现出来,最终迫使自己像马达那样投入创作。

构思,在我的感觉中,它来自这一或那一瞬间感受到的激动:听一段音乐,看一幅画,领略一片风光、日常生活的情景。我常以劳动为例来阐明怎样观察能够促进我们进入创作:“……看吧,人们怎样劳动……男人、女人…力量…创造……

这样就有了节奏、方向、活力、各种表现力……

这个例子向我们挑明了我们的创造力取决于我们对世界的敏感性。世间万物千象中蕴含着无数的暗示和信息。懂得如何去听、去看、去感觉、去触摸,用你的身体和心去倾听围绕在我们周围的一切:领悟了!于是就可顺着许多条路自由自在的地进入创造!

其次就是舞蹈的即兴。

“构思”有了,怎样把这个“构思”发展成舞蹈呢?光有灵感是不够的,第二阶段就在于面对“构思”的各个方面进行思考和通过身体的研究找到相对应的素材。

素材包括元素动作和组合。

这时的元素动作在选材时就应该已经同时想清楚了,它可能包括部分选材前采风得来的动作,这些动作可能来源于劳动时动作的艺术化,也可能来自于想象中,或者来自于已经存在的动作组合。

对于这一阶段来说,即兴舞蹈的运用是最重要的,它能使“构思”呈现出来,并赋予其活力。通过即兴舞蹈,人们能看到“构思”找到它身体动作的载体和估计出这一构思的潜力。这时的舞蹈直接把动作连接起来,成为一个一个段落或直接成为一个舞蹈作品的雏形。

对我来说,我把即兴舞蹈视为最主要的、必须的创作手段。因为它给舞蹈者完全的自由。他们能无节制、无限止地舞蹈,他们的动作经常超出他们的意识之外,就如人们所说:“身体会不由自主地发出一些动作。”

根据即兴舞蹈的特性,即兴舞蹈通过游戏激发自发性。它包括运动性的和情景性的瞬间不品,在没有任何方式方法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根据编舞者的建议,舞蹈者遵循各种引导启发地他探索的指令,用身体去寻求。最初的“构思”作为主题,所有的建议都服务于这个主题。我们就这样从技术性和情感性的各个不同的方面涉足将来的舞蹈。每个建议都为阐明主题服务,帮助接近我们最初所选择的主题。即兴舞蹈练习是为舞蹈作品找到有用的素材,而不打算就此把它作为已经编成的舞蹈。

用身体探索,即兴舞蹈能由编舞者自己练,或由编舞者引导一批舞蹈演员进行。在大量的练习和齐心协力的研究中,编舞者和舞蹈演员之间会形成一种默契。想象展开了,动作就会自发地产生。但不是所有的动作都有同样的价值,同样的用途。有些将很快被忘掉。相反,有些则明显地表现出来。编舞的材料有了,但舞蹈还不存在。为了使它取得形式,应该在各种素材中确认出能够用于作品的成分,发及将它们有机地纵使起来。

需要提示的是,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我们编排的作品是要面对怎样水平的演员,并根据这些演员的水平和条件来合理设计动作。

在舞蹈编排工作中,还有道具和布景的运用,道具和布景能帮助涉及“构思”。这是一种能吸引观众注意力的,给他们充当参照物的有功效的物质性装置。它将编导的意图最直接地体现出来,它使“构思”具体化。

道具和布景可能是各种属性的:木质、皮质、金属、织物等等。它们或是实用的或是不实用的,或是大型的,或是小型的:椅子、石块、一种塑料模型……。运用道具或布景的舞蹈作品的特征,体现在编舞者所设计的舞者与这些物品的接触形式上。比如秧歌中大量使用到扇子或手绢花,古典舞中大量使用到的长绸或剑等,这样的作品包括《东北秧歌》、《红绸舞》、《弈》等。

根据物体的性质、形式、大小挑选出来的道具已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物品了。舞蹈创作在于将改变它的用途,达到超越这一物体的生活原型的目的。艺术的语言赋予所展现的艺术行为以普遍的价值。比如,不再感兴趣于舞蹈者(作品中的人物)仅仅坐在椅子上,而致力于表现他的疲劳和产生这种疲劳的原因。

以上我们陈述了有关编舞的主要因素。显然,创作不仅是各种不同因素拼凑在一起的“烹饪”。创造性的一个方面取决于完全无法检验的品质。然而,编舞的最系统的知识能获得行为的自由,能帮助克服在确定特征和创造中必然碰到的困难。

最后才是组织编排。

以上工作都完成后,开始进行作品和音乐的完整合成。最后这一阶段在于选择。在挑选中有所取舍。在即兴舞蹈中出现的这些素材是否都将被运用、加工和进一步开发呢?

这是困难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对于很多人来说,靠能力发挥作用。一个明智的方法,就是在选择中编制舞蹈:选择动作,选择舞者之间、舞伴之间的联系,把这一切置于空间,然后整体平衡,规定舞段的长度……。杰出的、决定性的做法就是应避免“我不知道做什么”的盲目性,使舞蹈作品不只是表现一个简单运动系列。

群众文化的舞蹈作品通常都大量地使用群舞形式,也就是常说的“人海战术”,这一方法虽然存在不少缺点,但同时也可以避免了水平差异带来的一些作品缺陷。所以,在合成作品时,多考虑队形变化及音乐的协调配合非常重要。

同时,可以考虑编排意境强的舞蹈,这样的作品适合演员多的作品。舞蹈作品的意境,从字面上解释,意是指作品所表现感情和思想,境是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客观环境。舞蹈作品的意境,就是舞蹈作品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篇2

初中议论文阅读对结构把握的考查,主要是对全文结构的划分和对重点语段的层次划分。

对全文结构层次的划分应从文章内容入手,弄清楚各段落层次的内容及其内在联系,看它是如何提出论点并展开论证的,还要注意文章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过渡句、过渡词等关键性的文字。

把握了议论文的一般性结构特点,对全文或重点语段划分层次就容易多了。如果是主观答题的重点语段,则要一句话一句话地仔细阅读,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然后再划分层次。如果是选择题,可以采用排除法,根据选项来读全文或重点语段,排除错误的选项。

如: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大科学家们对自己所从事的研究工作,都倾注了强烈而持久的感情。天文学家彭加勒说:“我们醉心于探求恒星的巨大轨道,我们热衷于用显微镜寻觅极为细小的东西,我们欢欣于在遥远的地质年代探求过去的痕迹,这些活动给我们带来了欢乐。”这样激情洋溢的话出自科学家之口,恐怕会让许多人感到意外。人们总以为科学家多半是只知埋头研究、情感淡寡的人。人们只注意到了他们作为科学精神的体现的冷静的一面,而忽视了其诗情的、感性的一面,看不到后者对前者的重要意义。正是这种与献身艺术的精神相类似的迷醉,才使得他们能够孜孜不倦地长期投身艰巨的事业,并获得最终的成功。

非但如此,他们的发现和创造也常常得益于深厚的人文科学素养。他们往往精通文学、艺术、哲学等社会科学范畴的知识。创立相对论的爱因斯坦,对巴赫、莫扎特等的音乐也有深刻的理解。他本身还是一位优秀的小提琴手,曾同物理学家普朗克一起演奏贝多芬的作品。音乐呈现的和谐之美,一定在某种意义上启发和推动了他对宇宙内在规律的探求。

问题:这两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论证结构是怎样的?

解析:这道题是对中心论点以及论证结构的考查。要准确地解答,首先得认真阅读文本,了解各段的内容,然后找出两段间的内在联系,用简洁的语言组织答案。第一段说的是大科学家的成功与强烈的情感有关,第二段说的是他们的发现和创造与人文科学素养有关。了解这些后,我们就可以得出“成就事业需要强烈的感情和广博的知识”的中心论点。回答论证结构这一题目时,还要结合文段,这两段是从两个层面上来阐述的,可以说,两段都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这二者之间是并列的、并重的,所以文章的结构形式就是并列式结构。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

韩 青

“竹林七贤”之一王戎,小时候,曾劝别人不要摘路边的李子。长在路边的李树结了又多又好的果子,却没有被别人采摘,那果子肯定是苦的。他的推断是正确的。这是我小时候听过的故事,如今旧事重提,不是言其寓意,而是想起了那棵李树下的路,肯定有很多人走过,也肯定都失望过——因为那李子是苦的。因此要想摘到甜李子,就必须另寻他路。

而人的思维也是一条条的路,那被人经常走的路就是我们所说的传统思维或思维定式。沿着它走,你往往不会发现令人耳目一新的风景、使人大开眼界的奇思妙想;沿着它走,心情往往不能绽放惊喜之花,生活往往也没有什么波澜;沿着它走,往往走不出成功之路、辉煌大道……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诗人的话是正确的:“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可见,只有另辟蹊径,创新思维,才能找到你梦寐以求的答案。

一位禅师,他写了两句话要弟子们参究:“绵绵阴雨二人行,怎奈天不淋一人。”弟子们得到这个话题议论起来。第一个说:“两个人都走在雨里,有一个却不淋湿,那是因为他穿了雨衣。”第二个说:“那是一场局部阵雨,有时候连马背上都是一边淋雨,另一边是干的,两个人走在雨地里,有一个人不淋雨,那有什么稀奇。”第三个弟子得意地说:“你们都错了,明明是绵绵细雨,怎可说是局部阵雨,一定是有一个人走在屋檐底下。”就这样,大家一句、我一句,说得好像都有理,没个完。最后,禅师看到时机已到,就为大家揭开了谜底:“你们都认为‘不淋一人’是一个人没有淋雨的意思,其实,换个角度想想,所谓‘不淋一人’,不就是两人都在淋雨吗?”

生活中,人们常常犯类似的错误,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喜欢在一条路上直来直去,不懂得拐弯、调整方向,结果我们常常南辕北辙。因此,只有走出原来的老路,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式,多角度去思考问题,才能得到想要的答案,甚至意想不到的奇迹。

在这个世界上,谁都想让生活多些幸福、温馨,谁都想让梦想早日实现,谁都想让生命充满更多价值、意义。如果这些都没有实现,那就是空想。怎样让它的光芒部分地或全部地照进现实,那就必须让思维不断地创新。而思维是一条条的路,那么创新思维就是要你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

凡是路,走起来总需要一些力气的,但是走这创新思维的路,不仅需要力气,更需要才气。在《庄子》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惠子家里有一个大瓜,他却因为它太大而发愁,因为不知道拿它做什么用。庄子就批评惠子,把它晒干了挖空当做一条简易的船,可以方便出行,你竟然担心它没有用,真是“夫子犹有蓬之心也”。由此可见,创新思维的路并不是谁想走就能走的,这里还有条件:必须带上才气、学识、智慧甚至机遇。当初,要是苹果没有落在牛顿头上,也许他就不会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肯定要比别人多付出。然而,终究会开辟出一片新境界。

(选自《思维与智慧·上旬刊》2011年第12期)

1.文章第一段讲王戎小时候的故事有何作用?

篇3

那么,痛不痛是什么?痛不痛是诊断疾病的标准。我们的祖先是根据痛不痛来诊断有没有病。有病有痛,没病不痛。没病不痛则通,有病有痛则不通。

那么,通不通是什么?通不通是引起疾病的病因。痛则不通,是神经不通,不是经络不通?近代中医认为是经络不通。其实,它们都不通。但是,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因果关系。神经不通是因,经络不通是果。也就是说,是因为神经不通才引起经络不通。为什么说是神经不通,不说是经络不通?这是因为,人由心身两方面构成,心身两方面构成的人是由心来支配,心支配身是通过神经来支配,而不是通过经络来支配。神经、经络、血管是人体的3大基本系统。这3大系统决定了身的产生、身的使用、身的维修。它们的功能是,神经通神,经络通气,血管通血;它们的作用是,神是主宰,气是能量,血是营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神经支配经络、支配血管,促进气血产生和气血运行。神经不通,将会引起经络不通、血管不通;经络不通、血管不通将会影响产生和气血运行。所以,痛则不通,关键是神经不痛。

“痛则不通”是神经不通。神经不通是因为神经有病。神经有病叫神经病。神经病会引起精神病和肉体病。所以,从神经角度来看,精神病也好,肉体病也好,都叫神经病。

管尽中西医将病分为千百种,但根据有没有来分,病分为没病、有病、没有病3种病。没病好比+1,有病好比-1,没有病好比0。+1是数,-1是数,0也是数,都是数,只不过性质不同。同样,没病是病,有病是病,没有病也是病,都是病,只不过性质不同。+1不平衡,-1不平衡,加起来等于0才平衡。同样,没病不平衡,有病不平衡,加起来等于没有病才平衡。那么,病受什么支配?病受神经支配。从神经角度来看,病受没病神经与有病神经正负两根神经支配。如果有病神经不通,没病神经通,没病神经单方面作用,就变没病;如果没病神经不通,有病神经通,有病神经单方作用,就变有病;如果没病神经通,有病神经通,双方面作用,加起来就变没有病。如肿瘤受没肿瘤神经与有肿瘤神经正负两根神经支配。如果有肿瘤神经不通,有肿瘤神经通,有肿瘤神经单方面作用,就变无肿瘤;如果没肿瘤神经不通,有肿瘤神经通,有肿瘤神经单方面作用,应变有肿瘤;如果没肿瘤神经不通,有肿瘤神经通,有肿瘤神经单方面作用,就变没肿瘤;如果没肿瘤神经通,有肿瘤神经通,双方面作用,加起来作用肿瘤就变没有。再如血压受高血压神经与低血压神经正负两根神经支配。如果高血压神经不通,低血压神经通,低血压神经单方面作用,就变低血压;如果低血压神经不通,高血压神经通,高血压神经单方面作用,就变高血压;如果低血压神经通,高血压神经通,双方面作用,加起来作用血压就变正常,其它疾病也是这样。

神经为什么不通?一是受伤不通,二是受压不通。人体的神经主要是受压不通。神经为什么受压不通?这是因为脊柱向前弯曲,椎体后缘间隙张开变大,间盘向后突出错位压迫神经,使神经受压不通。

从脊柱角度来看,人的所有疾病几乎都是脊柱错位压迫神经,神经受压不通不能支配身体引起。所以,只要脊柱正位不压没病神经与有病神经,使没病神经与有病神经都通,都作用于病,就使病变没有病。

脊柱为什么错位?心里需要。心里为什么需要?心里有病,叫心病;身体有病,叫身病。身体有病是因为心里有病。心里有病是前因,身体有病是后果,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因果关系。其病理过程是,心里有病产生心里需要,心里需要产生心理作用,心理作用于脊柱使脊柱错位,脊柱错位压迫神经使神经不通,神经不通不能支配身体使身体有病。

总结起来,感觉痛不痛是诊断疾病的标准,神经通不通是引起疾病的病因,脊柱正不正是引起病因的病因,心里有没有病是引起的原因。

根据“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的分析结果,总结出了疾病结构理论。其内容是:病由心病与身病构成。心病产生身病。身病如同植物由根、茎、果构成。根有根源,心病是源。总结起来,病由源、根、茎、果构成。病源是心里有病,病根是脊柱错位,病茎是神经不通,病果是身体有病。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心里有病产生心理需要,心理需要产生心理作用,心理作用于脊柱使脊柱错位,脊柱错位压迫神经使神经不通,神经不通不能支配身体使身体有病。如肿瘤,里的肿瘤是病果,脊柱错位是病根,病根与病果之间的神经是病茎,心里有病是病源。再如胆结石,胆囊晨结石是病果,脊柱错位是病根,病根与病果之间的神经是病茎,心是有病是病源。

篇4

一、论文结构

学位论文由封面、目录、正文(包括中外文题名、中外文摘要、中外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致谢)三部分构成。论文装订顺序为封面目录中文题名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外文题名外文摘要外文关键词正文致谢注释参考文献。如有附录部分,装订在参考文献后面。

二、纸张及印刷装订规格

学位论文一律用A4纸张电脑打印。左侧装订。

三、编辑设置

(一)页面设置

1.“纸型”──主要选用“A4”,“纵向”,个别页面可以采用“A4”,“横向”。

2.“文档网格”──一律使用“无网格”。

3.“页边距”──上:2.5cm,下:2.0cm,左:3.0cm,右:2.5cm。装订线居左。

(二)段落

1.论文题目居中,每段落首行缩进2字符。

2.正文“行距”一律为固定值23磅。

3.外文字体:一律为TimesNewRoman

四、封面要求

封面采用统一制作的外封面(A4纸张电脑打印,装订线一律在左面),内容为论文题目、作者的姓名、学号、班级、指导老师的姓名与职称、论文完成时间等。

五、正文及排版要求

(一)标题标题应简明、具体、确切,能概括文章的特定内容,字数一般不超过20字,字体为黑体,三号,单倍行间距,格式居中(必要时可加副标题,用小四号宋体另行起排)。示例见附件。

(二)作者署名及相关信息作者署名和信息居于标题和摘要之间。作者姓名字体为仿宋,字号小四;作者信息行字体宋体,字号五号。示例见附件。

(三)摘要

1.摘要内容:要求客观地反映论文主要内容的信息,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英文摘要内容应与中文摘要相对应。

2.摘要标识:摘要排在作者署名和关键词之间。中文摘要前以“摘要:”作为标识;英文摘要前以“Abstract:”作为标识。

3.字数:一般不超过200字。

4.字体字号和行间距:中英文字号均为五号;中文字体为仿宋;行间距为固定值18磅。示例见附件。

(四)关键词

    1.关键词内容: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一般每篇可选3~8个。关键词应以与正文不同的字体字号编排在摘要下方。多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

2.关键词标识:中文关键词前以“关键词:”作为标识;英文关键词前以“Keywords:”作为标识。

3.字体字号和行间距:中英文字号均为五号;中文字体为仿宋;行间距为固定值18磅。示例见附件。

(五)正文要求

1.字数:5000-8000字,不得少于5000字。

2.字体:正文用宋体小四号字排版,行间距为固定值23磅。文中各段标题用黑体、小四号字排版,并且前后一致,全文的文字格式要统一。

3.文内标题力求简短、明确,题末不用标点符号(问号、叹号、省略号除外)。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5级。大段落的标题居中排列,可不加序号,行距为2倍(段落-多倍行距中选择)。层次序号可采用一、(一)、1、(1)、1);不宜用①,以与注号区别。文中应做到不背题,一行不占页,一字不占行。每页

要插入阿拉伯数字页码,置于右下角。

4.用字、标点符号、数字、插图和照片、表格等使用规范

     (1)用字应符合现代汉语规范,除某些古籍整理和古汉语方面的文章外,避免使用旧体字、

异体字和繁体字。简化字应执行新闻出版署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1992年7月7日的《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以1986年10月10日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为准。

   (2)标点符号使用要遵守GB/T15834—1995《标点符号用法》的规定(参考文献著录中的标点作为标识的用法另据后文规定),除前引号、前括号、破折号、省略号外,其余都应紧接文字后面,不能排在行首。夹注及表格内的文句末尾不用句号。著作、文章、文件、刊物、报纸等均用书名号。用数字简称的会议或事件,只在数字上加引号;用地名简称的,不加引号。外文的标点符号应遵循外文的习惯用法。

 (3)数字使用应执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各种记数与计量(包括正负数、分数、小数、百分比、约数),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不能简写。星期几一律用汉字。非公历纪年用汉字,并加圆括号注明公元纪年。多位的阿拉伯数字不能移行。4位以上数字采用3位分节法,即节与节之间空1/4字距。5位以上的数字尾数零多的,可以“万”、“亿”作单位。数字作为语素构成定型的词、词组、惯用词、缩略语,应使用汉字。邻近两个数字并列连用所表示的概数均使用汉字数字。

 (4)插图和照片应比例适当,清楚美观;图中文字与符号一律植字。插图应标明图序和图题,序号和图题之间空1字;图序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仅有1图者于图题处标明“图1”;图题一般居中排于图的下方。图一般随文编排,图较多时也可集中排在文末或其他适当位置。插图的横向尺寸不超过版面2/3者,图旁应串文。图需卧排时,应顶左底右。插页图版可另编页码,并在图版上方标识文章篇名和所在页码。

 (5)表格应结构简洁,具有自明性。尽可能采用三线表,必要时可加辅助线。表格应有表序和表题。序号和表题居中排于表格上方,两者之间空1字。表序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仅有1表者,于表题处标明“表1”。表内数据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个位数、小数点位置应上下对齐。相邻行格内的数字或文字相同时,应重复填写。表一般随文编排,先见文字后见表。表格的横向尺寸不超过版面2/3者,表旁应串文。表需卧排时,应顶左底右;需跨页时,一般排为双面跨单面;需转页时,应在续表上方居中注明“续表×”,表头重复排出。

 

篇5

一、贸易政策与产业竞争政策的协调

产业竞争政策源于产业组织政策,它是为了获得预期的市场绩效,由政府主导制定的干预和调整产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经济政策。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产业竞争政策的实质是通过协调竞争与规模经济的关系,在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的基础上,培育和提高产业的竞争能力。产业竞争政策一方面要鼓励竞争、限制垄断,另一方面要避免过度竞争、追求规模经济。

(一)贸易政策与产业竞争政策的冲突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条件下,原来主要用于调节国内市场关系的产业竞争政策逐渐演变为保证和维持国际竞争环境的一种协调工具。产业竞争政策的内涵与外延远远超出了产业组织政策的范畴,已成为包括产业组织政策、贸易政策、投资政策等方面内容的国际性经济协调政策。

在国家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的情况下,产业竞争政策与贸易政策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产业竞争政策已经成为多边贸易谈判中的重要议题。随着关税的大幅度降低和非关税壁垒的减少,贸易自由化的成果越来越多地受到产业竞争政策所管辖的限制性商业惯例的侵蚀;同时,越来越多的贸易政策措施不仅没有促进竞争反而恶化了国际竞争环境。

从长期来看,对于竞争性产业,其竞争能力在竞争环境中比在保护条件下更容易培养。因此,从培育产业竞争力的角度分析,贸易政策与产业竞争政策应该具有更多的一致性。政府在选择贸易政策和制定产业竞争政策时,应该尽可能减少二者之间的冲突,构建协调一致的政策框架。

(二)产业集群和产业类别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贸易政策和产业竞争政策的协同作用领域和政策目标是不尽相同的。国内学者在研究中国竞争政策体系的重点与思路时,将竞争政策的作用领域划分为三大产业群和六大产业类别。

依据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对产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影响程度,将现有产业分为竞争性产业、准竞争性产业和非竞争性产业三大产业群。竞争性产业是指市场竞争既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又有利于提高社会效益的产业;准竞争性产业是指市场竞争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但不利于提高社会效益的产业;非竞争性产业是指市场竞争既不利于提高经济效益也不利于提高社会效益的产业。

在三产业群划分的基础上,按照市场竞争的对外开放程度和竞争能力的差异,将竞争性产业细分为吲际竞争性产业(如纺织服装、家用电器、机电设备、船舶制造等)和国内竞争性产业(如轻工、机械、电子、建材等);按照对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家经济长远发展战略的影响,将准竞争性产业细分为经济安全性产业(如兵器、航天、航空、核装备等国防工业,石油、化工、能源、资源等支柱产业)和发展战略性产业(如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新技术等);按照规模经济的显著性和公共产品性质的显著性,将非竞争性产业细分为自然垄断性产业(如电力、通讯、铁路、民航等)和外部经济性产业(如港口、机场、城市交通、供气、供水、广播电视、气象、环保等)。

(三)贸易政策与产业竞争政策的协同作用领域和政策目标

对于竞争性产业,产业竞争政策的主要任务是反行政垄断,促进市场竞争,保证市场机制在产业内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同时,还要反过度竞争,实现行业规模经济。反行政垄断与实现规模经济并不矛盾,因为规模经济是竞争的自然演化结果,是竞争产生规模经济,而不是垄断“制造”规模经济。与产业竞争政策相配合,贸易政策应该实现竞争性产业的国内市场全面开放,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借用国际竞争机制来抑制和消除行政垄断和过度竞争。

市场竞争同样有利于提高准竞争性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但可能危及整个国家的经济安全和长远发展。目前,外资经济在我国准竞争性产业领域的经济性垄断有逐步加强的趋势。在一些重要行业(如电子产业、汽车产业)或重点企业,外资通过持股控股、技术控制、经营权控制等方式,形成了对当前或未来市场的控制。而国内这些行业的企业规模小,生产经营分散,相互间恶性竞争。因此,在该产业群中,产业竞争政策的重点目标是反对跨国公司的经济性垄断,同时限制国内企业间的低水平过度竞争,推动规模经济的实现和整体竞争实力的提高。贸易政策应该与投资政策相配合,对准竞争性产业给与适度、适时地限期保护。应当注意的是,关税壁垒基本消除并不等于全面的零税率,国际惯例也并不是全面的自由贸易惯例。

从总体上看,自然垄断性产业和外部经济性产业属于非市场竞争性领域。但这些产业并非完全、绝对地排斥市场竞争机制,因为在这些非竞争性产业链条中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市场竞争性部门或市场竞争性业务。对于这些竞争性业务和部门,产业竞争政策的目标也应该是反对行政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对于非市场竞争性业务和部门,应该强化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贸易政策也应该着力于扩大这些竞争性部门和竞争性业务的对外开放。

二、贸易政策与产业结构升级

产业结构升级包括产业间的结构升级和产业内结构升级。产业间结构升级主要指国民经济增长对三次产业的依赖,从农业向工业再向服务业顺次转移。在宏观总量上表现为三次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不断变化和调整,即农业总产出占GDP的比例逐渐下降,工业和服务业的总产值占GDP的比例逐渐上升。经验表明,一个经济体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工业总产值占GDP的比例逐步提高,同时,还伴随着服务业总产值占GDP的比例协同增长。随着中国经济逐渐步人“重化工业化”时代(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工业化开始进入以电子、能源、汽车、石化、建材等行业为工业经济增长支柱产业的新工业化阶段),工业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稳步提高,农业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逐渐下降,服务业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但是,这种产业间结构升级的比例并不协调。首先,区域结构严重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已经基本实现工业化而成为所谓“新兴工业化地区”,广大中西部地区仍然处于“农工业化时期”,农业总产值占地方GDP的比重还很高。其次,服务业的增长速度滞后于工业化进程,在东部“新兴工业化地区”更是如此。第三,由于农业和服务业发展后劲明显低于工业,这造成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相对波动幅度较大,反映出工业化进程的不稳定性。

(一)贸易政策与产业问结构升级

就贸易政策如何促进产业间结构升级而言,有三个方面值得注意。其一,由于“重化工业化”的支柱产业属于“准竞争性产业群”,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安全和长远发展战略,其投入和产出都应该首先立足于国内市场;贸易政策应该着眼于保障技术和资源性产品的进口需求,同时配合国内投资政策和利用外资政策,确保这些支柱产业的稳定发展,防止外资垄断和国内市场过度竞争,实现规模经济。其二,总体而言,服务贸易领域应该进一步扩大开放,但服务业同样存在一些诸如银行、证券、保险业的幼稚业,其开放速度和深度要与他们的改革速度和市场竞争能力相适应,既要有足够的竞争压力,又要有足够的成长空间。其三,对于农产品贸易,贸易政策的重点是要维护公平竞争,保障粮食安全。要建立健全农产品补贴制度体系,用足用好世界贸易组织协议框架下的“绿箱政策”和“黄箱政策”,支持农业生产。

(二)贸易政策与产业内结构升级

产业间的结构升级是以产业内结构升级为基础的。而产业内结构变化是由市场需求结构变化和生产供给结构变化及其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的。一定收入约束条件下的需求结构决定供给结构,一定生产可能性边界条件下的供给结构变化诱导需求结构变化。

产业结构是由其内部相互关联的产业链交织而成的产业网络。产业内结构升级是指价值增值中心沿着产业链向新的环节或结点转移,并伴随着增值比例的上升。在升级过程中,有的产业链条可能收缩,有的产业链条可能延展;产业网络的某些部分可能变得更加密集,某些部分可能更加松散。产业内升级的结果是:投入产出比例提高,产业运行更加富有效率。

篇6

该规程适用主要承重结构是单跨及多跨的下列单层门式轻钢结构的设计、制作及安装。a.具备轻型屋盖和外墙的房屋。轻型屋盖和外墙主要指采用压型钢板的屋面和外墙,该建筑除了重量轻,其蒙皮刚度对门式刚架的平面结构的整体刚度起到有利的加强作用,这就是门式轻型房屋钢结构与普通钢结构的主要区别点。b.门式轻钢结构跨度最长不超过36m,最合适的经济跨度为12m~20m;檐口要求不高于15m,特殊情况下檐口高度不超过18m。这是主要考虑檐口太高或跨度太大,其刚架构件本身刚度很大,墙面或屋面的蒙皮刚度相对较小,对加强门式刚架轻钢结构的整体刚度的作用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计,跟普通钢结构区别不大,《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规程》规定的位移限值、长细比等都不适用,而是按GB50017-2010钢结构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执行。c.对吊车情况的要求:A1~A5的轻、中级工作制桥式吊车的起吊量不大于20t或悬挂式起重机起吊量不大于3t。依照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规程的规定,用于桥式吊车的吊车梁放置于刚架柱子伸出的牛腿上,故桥式吊车的起吊量不宜太大。d.对于顶层为门式刚架轻钢结构的多层房屋设计时,该部分钢结构的设计、制作和安装可依照《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规程》执行,但应将多层房屋和门式轻钢结构作为一体一起分析计算,特别是抗震部分,着重应注意多层房屋结构与顶层轻钢房屋内力和位移的影响。有些同行认为,门式轻钢结构很轻,放置在多层房屋顶上不会有问题。当然对于多层房屋结构的影响极小,但是多层房屋的刚度普遍都大于顶层门式轻钢结构的刚度,由于刚度的突变,在地震力或风荷载作用下,多层房屋结构的位移对顶层门式轻钢结构的影响就不能忽略不计,做整体结构分析,就能考虑多层房屋结构对顶层门式轻钢结构的影响了。e.从耐久性考虑,因门式轻钢结构的构件截面较薄,故《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规程》不适用于强侵蚀介质环境的房屋。f.以上条件仅适用于梁、柱为H型钢构件,超出部分也可以采用门式刚架结构形式,但梁、柱采用格构式或两型钢组合的实腹式,主结构基本上按照GB50017-2010钢结构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执行。3)在门式轻型房屋钢结构中由压型钢板组成的围护板的应力蒙皮效应的概念,以及在应力蒙皮效应在规范中的体现。

在门式轻型房屋结构中檩条、脊檩把屋面压型钢板牢固连接,墙梁把墙面压型钢板牢固连接,门式刚架构件把檩条和墙梁牢固连接。从而屋面板和墙面板引起蒙皮应力作用的隔板。把单个所承受平面作用的刚架连接成整体,既而提高了门式刚架的整体刚度,从而减少了结构的实际位移量。由压型钢板组成的围护板的应力蒙皮作用,极大的提高了由冷弯薄壁型钢构成的檩条和墙梁的整体稳定性,同时使隅撑与由冷弯薄壁型钢构成的檩条和墙梁所组成的体系,可以将门式刚架构件受压翼缘作为侧向支撑点。水平荷载作用下,坡度较小的双坡顶门式刚架结构由外部蒙皮围护构成体系的变形情况,沿刚架方向整个单坡屋面像平躺的深梁一样工作,其脊檩和檐口的檩条就像钢屋架的上、下弦杆,除了受剪力外,还受轴向压力作用、拉力作用。为了保证受力具有蒙皮作用,山墙处的檩条端头设置沿屋面坡度的墙梁。作用在屋面的竖向荷载的变形:两侧的屋面像倾斜放置的深梁一样受弯,屋脊处受弯,檐口檩条处受拉。所以,脊檩、檐口处檩条及山墙部位都是构成屋面整体蒙皮作用的主要部位,在设计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4)在CECS101∶2002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中体现应力蒙皮作用。a.规范第3.4.2条关于“钢柱柱顶位移设计值的限值”和“受弯构件的挠度与跨度的比值”都大于GB50018-2002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第10.1.6条和GB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的第3.5.1条中规定的限值,其原因就是考虑围护压型钢板的应力蒙皮效应。b.规范第3.5.2-1条关于受压构件的长细比限值也是宽于GB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第5.3.8条。也是考虑围护压型钢板的应力蒙皮效应而适当放宽。c.规范第6.5.3条“当同一柱列设有多道竖向支撑时,纵向力在支撑间可按均匀分布考虑”,同理,当房顶有多道横向支撑时,在支撑之间的风荷载也可以理解为均匀分布。这样的规定同样是考虑了围护压型钢板的应力蒙皮效应,使结构考虑了一定量的空间作用。d.规范第6.6.3条“当在屋面板上开设直径大于300mm的圆洞和单边长度大于300mm的方洞时,宜根据计算采用次结构加强。不宜在屋脊开洞。屋面板上应避免通长大面积开孔(含采光孔),开孔宜分块均匀布置”。这个规定就是避免破坏屋面压型钢板的应力蒙皮效应。5)门式轻型房屋钢结构地震(抗震)特点。a.门式轻钢结构的房屋由于自重轻,具有低矮型的特点,因此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其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具有良好的延性,它是采用端板连接,而不是钢框架结构的刚性连接。在弹塑性阶段,这种端板连接是半刚性连接,当外部荷载超过设计值时,产生弹塑性变形,加大变形,使受弯承载力减小。另一方面是其自重轻地震作用力小,虽然设计中屋面活荷载按0.5kN/m2考虑,但是在实际使用阶段,屋面的荷载一般都很小。b.门式轻型房屋钢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可能将横向地震力作为设计控制值;也可能横向地震力不作为设计控制值;或者可能将纵向地震力作为设计控制值,其横向地震力不作为设计控制值。在《门式刚架结构抗震分析》[3]一文指出在水平地震力作用下,当门式轻钢结构跨高比大于3.5时,地震力组合不起控制设计。6)门式轻型房屋钢结构厂房因其围护结构采用轻型材料,其自重轻,与一般单层钢结构厂房的抗震规定不适用门式轻型房屋钢结构厂房,故CECS101∶2002门式刚架轻钢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规定:a.第3.1.4条及其说明规定“当由抗震控制结构设计时,尚应采取抗震构造措施”,应执行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8.1.3条关于房屋应根据房屋高度、抗震烈度和设防类别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b.单层门式轻钢结构房屋属于低矮型,高度一般不超过18m,属于剪切变形,质量主要在屋顶处,即结构的上部,属于单质点体系结构,满足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5.1.2条的底部剪力法条件,所以CECS101∶2002门式刚架轻钢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第3.1.6条规定抗震计算按底部剪力法。c.CECS101∶2002门式刚架轻钢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第3.1.4条及条文说明指出,当设计时由地震组合控制,需采取一定措施。例如:斜梁的下翼缘与钢柱的连接宜使用加腋的方式加强节点强度;各个构件应采用螺栓连接;柱脚的抗拔和抗剪承载力设计值应有所提高,同时柱脚底板下设置抗剪键,钢筋混凝土柱头的锚栓应采取合适的构造措施来提高其抗拔力等。

作者:袁志昊单位:太原市热力设计有限公司

篇7

创建单个钢结构抱柱梁有限元分析模型,各种参数根据《公路桥涵通用设计规范》进行选择,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一个千斤顶,千斤顶的最大顶升力为3×105N,千斤顶和临时支承力相同,设计在千斤顶的内侧,钢结构抱柱梁荷载状况如表1所示。钢结构抱柱梁的安全系数相对较高,中心抱柱梁结构在连接板相交位置、中心钢箍、顶板等位置应力相对集中,需要设计加劲肋提高整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此外,通过采用双向预应力和剪力键的钢结构抱柱梁,能够满足抱柱梁结构应力峰值大于千斤顶托架体系的要求,有效的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显著的缩短了施工周期。

(2)预制钢结构。

钢结构抱柱梁的钢材选择应该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状况,例如建筑高度、施工、结构材料、地基、场地条件、抗震设防烈度、抗震类别等因素,通过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选择相应的钢材。抱柱梁的主要构件通常在工厂预制,然后再施工现场采用螺栓进行拼装形成整体,当桥梁的整体顶升提升改造完成之后,仅需要将拼装螺栓卸下就能够完成结构的拆除。

(3)分离式结构设计。

桥梁结构不同采用桥墩的尺寸也不相同,如果钢结构抱柱梁的桥墩采用整体式结构,这样不仅会降低其使用寿命,同时由于整体式结构为单次使用,不能进行其他桥梁结构的提升改造。因此,该桥梁工程的钢结构抱柱梁采用分离式结构,即直接承受作用反力的千斤顶托架结构和与桥墩相连的中心抱柱梁结构,两种结构相对独立,这两种结构在施工的过程中都采用螺栓进行连接,前者可以循环使用,后者应该根据工程的实际需求进行定制。该工程的钢结构抱柱梁的分离式结构采用在双幅桥的桥墩间无连接的方式,每一个抱柱梁由千斤顶托架和中心抱柱梁组成,千斤顶托架可以进行循环利用,中心抱柱梁和作为千斤顶托架体系的钢箱梁都采用Q345钢材,横桥向和顺桥向预应力钢筋采用精轧螺纹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为930MPa,抱柱梁的高度为40cm,连接板的间距为25cm,剪力键宽度为3.5cm,桥梁工程钢结构抱柱梁的各构件厚度分别为:预应力加劲肋16mm;箱梁连接板18mm;箱梁腹板8mm;箱梁顶板、底板12mm;中心梁顶板、底板30mm;加劲肋8mm;中心梁连接板24mm;剪力键20mm;中心钢箍30mm。

(4)双向预应力的设计。

通过设置钢制剪力键能够显著的提高墩梁截面的连接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抱柱梁结构的高宽比(通常状况下,钢结构抱柱梁的高宽比控制在0.4-0.6),这样能够对钢结构抱柱梁的弯矩效应进行加强,同时减弱桥墩和梁底部分区域的连接。此外,为了保证钢结构抱柱梁施工期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应该在钢结构抱柱梁下方设置双向预应力筋,这样能够在抱柱梁的中心区域形成环向预应力,同时为了充分的发挥预应力筋的作用,应该把预应力筋锚固在千斤顶托架结构上。

(5)剪力键的设计。

钢结构抱柱梁与混凝土抱柱梁不同,预制的钢结构抱柱梁在进行安装的过程中,缺乏原桥桥墩和胶凝材料的连接。由于钢结构抱柱梁采用承受剪力为主的方式,因此需要在墩梁截面设置剪力键,每隔一段距离对桥墩表面抱柱梁设置区域进行环向切槽处理,切槽的深度和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相同,此外还应该在桥墩和抱柱梁接触的界面,按照相同的间距设置环向剪力键,这样能够有效的工程改造施工中的顶升反力,通过桥墩和剪力键之间的咬合作用,达到增强桥墩界面抗剪承载能力的效果。

(6)加劲肋的设计。

为了防止钢结构出现局部屈曲的现象,需要在应力集中部分(例如构件尺寸突变区域)以及抱柱梁承受集中区域(例如千斤顶、临时支撑构件区域)设置加劲肋,厚度如表2所示。

篇8

一、绪论

经典的资本结构理论(F.ModiglianiandM.Miller,1958)认为,在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中,资本结构既不影响资本成本,也不影响企业的市场价值。现实中的资本市场当然不可能是完善的,这种不完善不仅来自政府政策导致的扭曲,更主要的是来自信息的不完全。现代企业理论的研究证明,至少由于以下三个原因,资本结构是重要的:第一,根据激励理论,资本结构通过影响经营者的工作努力水平和其他行为的选择,进而影响企业的收人和其实际价值;第二,根据信息传递理论,资本结构通过其信息传递功能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判断,进而影响企业的市场价值;第三,根据控制权理论,资本结构通过影响企业的治理结构即所有权的安排,进而影响企业的价值。

资本结构对企业治理结构的影响也称为资本结构的治理效应。Williamson(1988)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由于人问题的存在,公司的外部控制一般会同时采用两种控制方式:股权控制与债权控制相互补充。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司中,债务与股权不应仅仅看作是不可替代的融资工具,而且更应看作是不可替代的治理结构;资本结构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公司治理效率的高低。Aghion和Bolton(1992)认为,企业资本结构的选择就是控制权在不同政权持有人之间分配的选择。最优的负债比例是在该负债水平上导致公司破产时将控制权从股东转移给债权人。因此,选择合适的融资结构,充分发挥其治理作用,对现代公司至关重要。Hart(1995)认为,给予经营者以控制权或激励并不十分重要,至关重要的问题可能是要设计出合理的融资结构,限制经营者以投资者的利益为代价,追求他们自己目标的行为能力。

二、债权的治理效应

债权的治理效应的理论渊源是资本结构理论中的成本说及其分支企业控制权理论。成本说和控制权理论将公司治理引入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中,突破了以往资本结构理论中仅对负债的财务杠杆效应、税盾效应的研究,提出了负债的治理效应:适度负债有助于缓解公司内部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激励、约束经理人员,克服问题,实现控制权的重新安排;同时,债权人以“相机控制”的方式,在公司治理中担任重要的角色。具体来讲,负债融资的治理效应是通过以下机制实现的。

(一)负债本身的激励约束机制

一方面,在经营者对企业的绝对投资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投资中债务融资比例将增大经营者的持股比例,从而增加了经营者的剩余索取权,这就内在地激发了经营者的积极性,使经营者利益与股东利益更加趋于一致。对于这一点还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来说明。设经营者的股权融资金额为i,其他股东的股权融资金额为j,则通过股权融资获得总金额为i+j,经营者所占有的股份比例为i/(i+j)。又假定公司的债务融资金额为c,同时公司的资产收益为x,债务利息率为y(x,y均为百分数,且x>y),则经理的股权收益率为:R=i/(i+j)[(i+j)x+(x-y)c],亦即:R=ix+i/(i+j)(x-y)c。显然,随着债务融资额的增加,经营者的股权收益也会增加。特别地,如果公司能获得足够多的债务融资以支持公司运作或项目开发经营,则公司可以直接减少其他股东的股权投资金额,或者可以通过回购股份减少其他股东的股权投资金额,则增加及减少的双重作用可以较大地增加经营者的股权收益。

另一方面,由于负债的利息采用固定支付,债务的利用减少了企业的白由现金流量,从而缩小了经营者从事低效投资的选择空间和抑制了经营者的在职消费。正如Jensen(1986)指出的,由于债务要求企业用现金支付,他将减少经营者用于享受其个人私利的“自由现金”。

(二)相机控制机制

现代企业理论揭示了这样一个基本道理:企业所有权是一种“状态依存所有权”(State-contingentownership)或相机控制权,即企业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分配随着企业财务和经营状况的变化而变化。工人的索取权优先于债权人。令x为企业的总收人,w为应支付给工人的合同工资,r为债权人的合同支付(本金加利息),π为股东所要求的一个满意利润。假设x在0到X之间分布(其中x是最大可能的收人),那么:如果企业处于x≥w+r的状态,控制权掌握在股东手里;如果企业处于w≤x≤w+r的状态,控制权掌握在债权人手中;如果企业处于x<w的状态,控制权掌握在员工手中;如果企业处于x>w+r+π的状态,控制权掌握在经理手中。所以,当企业资不抵债、无法偿还债务时,企业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便由股东转移给债权人。这时,债权人对企业的控制是通过受法律保护的破产程序进行的,包括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清算,分自愿和强制两种情况,即把企业的资产拆开卖掉,收益按债权的优先顺序进行分配,清算的结果是经营者丢掉了饭碗。另一种是重组,即由股东、债权人和经营者进行商量并提出方案。如果重组的价值大于清算的价值,破产企业就可能被重组。企业重组涉及减免债务本金和利息、债转股、延长偿还期、注人新资金等,同时还会更换经营者。因而在“破产威胁”下,经营者会减少个人享受,更加努力工作,并做出更有利于提高企业价值的投资决策,即经营者的行为会更倾向于股东的利益,从而减少了成本。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债务是一种缓和经营者与股东利益冲突的担保机制,它对经营者形成“硬约束”。

(三)银行监控机制

银行作为企业的主要债权人,凭借其与公司独特的关系,既拥有公司大量的信息,又具有监控公司的能力,使其在公司治理中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这既可减少股东的监督工作,又可提高监督效率。特别地,就主银行体制而言,主银行还具备了有别于其他控制源的三个优势:①主银行在联合监督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利用掌握的信息能够以较低的成本有效地约束经理;②大、小银行组成的银行团中,由各大银行分别担任自己关系公司的主银行并担当监控公司职责,有利于节约稀缺的监督资源;③以银行贷款为基础的相机控制机制,导致公司经营不佳时其控制权自动由经营者转向主银行。因此,银行作为债权人行使相机控制权会导致公司预算约束的硬化。

由此可见,债权融资对于降低成本、提高公司治理效率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要使债权融资的治理效应得以有效发挥,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建立有效的偿债保障机制。偿债保障机制大体分为防止偿债危机出现的事前保障机制和当企业出现偿债危机时对债权保护的事后保障机制两类。事前保障机制包括负债企业对负债责任的自动履行机制、债权人的信用和配给机制、限制债务期限和债务资金用途、债务工具的流动性和可转换性、抵押担保等事后保障机制主要依赖强制性的法律程序,其主要措施包括自发性和解与结算、破产清算与重组、“戳穿公司的面纱”(PiercingCorporation’sVeil)。建立有效偿债保障机制的关键在于建立有效破产机制,因为通过实施破产机制实现控制权的转移,既能有效地强化自动履债机制,又能在出现债务危机时保护债权,增强债务融资的治理效应。而完善和健全的破产制度必须有以下两方面作用:一是破产能给予经营者一定的惩罚,实现债务的强约束作用;二是能有效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2.银行有能力,特别是有动力监控企业的行为。否则,债务融资的治理效应不但不能发挥出来,还会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不利因素。银行虽可获得信息租金、长期声誉租金、特殊关系租金等,进而有动力去监控企业,但这一条件成立的前提是:银行必须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产权主体和市场主体此外,银行还必须在其资源配置决策中不受政府干预。避免政府强迫银行向效益差的企业贷款是至关重要的,囚为如果政府强迫银行向效益差的企业贷款,将会造成银行的财务状况恶化。

三、股权的治理效应

在传统的资本结构理论研究中,研究者的视角或争议事实上主要集中在负债融资上,股权融资在相当程度上处于配角的地位,即它是后于负债确定的。然而,一旦将研究视角跳到两种融资模式对企业的治理效应,整个局面便焕然一新,股权融资与债务融资的研究便处于一个同等重要的地位。股权融资的治理效应通过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来实现。股东对企业的控制通常分为两种形式: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

(一)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股东以其所拥有的投票权和表决权选择公司董事会,再由董事会选择经营管理者,将企业的日常经营决策委托给经营管理者来实现的。如果经营管理者未尽其法定义务,或者存在有损于企业价值的行为,股东可以通过董事会更换经营管理者,这实际上是股东“用手投票”的监督方式。但内部控制的有效实现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

1.股权集中程度。股东监控企业要付出相当高的成本,当然也会由此获得可观的回报。因此,股东监控企业的动力便源自于监控的收益与成本的比较。就监控成本而言,大股东与小股东实施有效的监控其监控成本基本是一致的,但他们获取的收益却相差很大。大股东获得的收益远远超过小股东的收益,小股东的理性选择便是放弃对企业的监控权而搭大股东的便车。如果股权过于分散,就会造成人人都想搭便车,导致监控者的缺位。所以,股权集中度越高,内部控制越为有效。这也就是德日两国企业普遍采用内部控制型公司治理模式的原因。相反,英美两国由于股权分散而缺乏内部监督约束。

2.股东的性质。一般来讲,银行作为大股东,由于熟悉企业业务,同时利用贷款和企业在银行开设的账户,能及时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拥有监控上的信息优势和便利条件。因此,Fama(1985)认为,银行作为股东是最有效的监督主体。但是否允许银行持有公司的股票,各国法律有不同的规定。我们知道,由于中小股东缺乏监控企业的能力和动力,而机构投资者对公司的监督成本与其收益相配比,因此它们不像一般投资者那样成为搭便车的主体,从而也就被视为公司治理中加强股东地位的重要支柱。正如Carter(1992)所指出的,如果机构投资者不履行监控职责,则对公司的监控很难解决。

3.股东投票权限的大小,虽然股东拥有投票权,但不同的国家由于制度、法津不同,股票投票权的大小存在较大的差异。比如股东的投票权限是否仅仅包括董事会选举权,亦或还包括企业日常经营的评判权等;又如企业决定事项所需的投票通过比例是过半、2/3以上,还是简单的多数票原则。

(三)外部控制

通常认为,对经营者的外部约束有产品市场约束、资本市场约束和经理人市场约束。从股权融资的治理效应角度出发,对经营者的外部控制主要是资本市场。因为在资本市场上,投资者可以自由地出让股票,这就使得诸如权争夺、敌意收购等控制权争夺行为得以进行。因此即使在内部控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时,股东还可以利用资本市场上的接管或控制权的争夺来“退出”,以此对经营者施加压力。这实际上就是人们常说的“用脚投票”的监督方式。具体地说,当企业发展情景看好,并对企业做出的决策持认同态度时,股东将增加股票持有份额。但当企业经营不善时,股东便会卖出股票,造成股价下跌,此时企业易成为资本市场上被接管的对象。成功的接管通常伴随公司经营者的更换,因而接管被认为是控制经营者随心所欲营造个人帝国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外部控制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资本市场与经理人市场相对发达以及股权相对分散且流动性强。这也是英美两国的企业普遍采用外部监控型公司治理模式的原因。

无论是内部控制还是外部控制,都与所有制的性质有关。在私有公司中,股东直接或通过其选举的董事会提出经理的候选人名单,以更换现有的表现不佳的经理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但在公有即国有公司中,名义上的所有者—全体人民事实上没有更换经理的提议权,经理更换的权利归政府或组织部门所有。这种制度安排的直接后果是现有经理会想方设法贿赂政府部门的官员,以利于保住白己的位置,而不是如私有公司的经理那样,努力提高公司绩效才是保住自己职位的唯一途径。由于私有公司的经理贿赂股东往往成本很高,高到无法承受,因此对私有公司而言,经理贿赂股东的情形是极少会出现的。相反,国有公司因掌握经理任命权的政府和组织部门的官员没有剩余索取权,因而变得极易贿赂。

四、结论

资本结构从表面上看是各种资金来源在企业内部形成的某种状态,但实质上,它是各种资金背后的产权主体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生成的某种利益配置格局,这种利益配置格局构成了企业的治理结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治理绩效。可以说,资本结构是一个关于企业外部的产权主体索取利益控制和分享的内生化的装置。认真研究西方资本结构的治理效应理论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国有企业改革、公司治理结构的建设、资本市场的发展、银行业的改革以及《破产法》的完善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公司融资结构的契约理论:一个综述.改革,1995(4).

[2]张维迎.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3]张文魁.企业负债的作用和偿债保障机制的研究.经济研究,2000(7).

篇9

2深化设计内容及方法

2.1空间坐标及平面定位

由于本工程“扭转上升并内敛”的结构特点,塔楼框架钢柱每一层坐标都在变化,结构控制点坐标的定位是关键,根据设计院提供的结构坐标在CAD中放样再局部修正并导入Tekla软件中。在雨篷和裙房深化中,建筑外形呈空间扭曲造型,结构定位相当困难,只能根据建筑三维模型及幕墙预留空间找结构坐标,再进行结构布置及优化,并提交设计院审核。

2.2节点设计及优化

1)柱脚节点设计考虑到现场安装方便,增加横向固定钢板将14件直径为30mm的锚栓固定,同时也起到加强锚栓和混凝土结合力的作用,使整体受力更加可靠。2)梁柱节点设计梁柱连接采用强节点弱构件设计,环向牛腿板使整体强度更加可靠,与钢柱和钢梁全熔透焊接能有效传递弯矩、防止局部变形。梁与牛腿腹板高强螺栓连接按照抗剪等强配置,若螺栓过多无法排布可适当折减保证抗剪承载力≥600kN(设计值)。3)钢梁与混凝土剪力墙连接实际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及钢结构安装累积误差可能在10~20mm或更大。在钢梁与剪力墙连接时深化设计要充分考虑,一方面将钢梁端与剪力墙间隙设计到20mm,另一方面连接板在加工时再留20mm余量,现场安装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切割,此方法可避免扩孔,保证高强螺栓有效传力。4)屈曲支撑节点设计屈曲支撑节点设计时节点承载力应大于屈曲支撑的极限承载力,以保证强节点的要求。屈曲约束支撑与框架结构铰接,因此节点构造应减小转动刚度,尽量减少二次弯矩。根据建筑外观的要求,节点采用销轴连接方式。5)椭圆Y形柱节点设计椭圆Y形柱作为转换构件,必须提供更直接、更有效的传力方式。深化时对原设计的节点做了一些优化:将变截面管的上端尺寸增大,这样分叉的两圆管柱间就有足够的间隙,并取消原设计的现场焊缝,将现场焊缝移至上一层楼面以上。优化后的节点可以避免焊缝集中、方便混凝土浇筑、传力简洁、加工制作简单。

2.3参数化节点建模

对于高层钢结构来说,一般标准层结构布置和荷载相对变化不会太大,再加上结构对称性等原因,在同一层不同位置或不同层同一位置构件截面及连接形式会相似甚至相同,可直接利用Tekla自带节点库,这会给建模工作带来很多方便。宁波中银大厦从下到上旋转内收,和以往高层有很大不同,特别是在梁柱连接上没有一个完全相同的节点。塔楼中间为混凝土核心筒,由一圈钢管混凝土柱和环向梁组成,径向梁一端连接钢柱,另一端与核心筒连接。节点主要有径向梁、环梁与钢柱的刚接节点、径向梁与核心筒埋件的铰接节点、主次梁铰接节点、主梁开孔节点。虽然节点类型不多,但是截面种类繁多,若每个节点一一放样则工作量较大。对于钢柱现场拼接节点、主梁开孔节点、钢梁吊耳码板等标准节点可以做成自定义节点。对于主次梁铰接、钢管柱与钢梁刚接等节点形式类似,只是具体节点板厚、螺栓数量不同,因此节点可以做成带参数的自定义节点。例如钢管柱与钢梁刚接节点,可以按照节点计算结果把每种截面对应的节点板厚度与螺栓大小、间距、数量、等级等信息做成文件或表格,再利用自定义节点中的函数把节点需要的信息从文件读取进去,从而生成正确的节点。也可以把节点计算的过程写成文件,通过自定义节点提供的原始数据直接算出结果返回给节点。这样大大节约了节点建模时间,且能保证准确率。

2.4图纸设计

深化设计图纸包括设计说明、布置图、构件图、零件图及各类清单。钢柱及钢梁构件图表达的内容较多,包括每个零件装配定位信息、焊缝形式及等级、零件尺寸、零件材料表等,每一项内容都需要技术人员精心、细心地编制,都需要有丰富的技术经验作为基础,技术人员设计出来的图纸必须满足工厂制作和现场安装的需要,确保图纸的准确性、完整性、适用性、可行性。

2.5材料排版

利用Tekla自身优势进行材料排版,为材料采购和工厂数控下料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有效控制了材料损耗。

2.6数字化信息技术

在进行三维建模同时将现场焊缝、工厂焊缝建入模型中,每一条焊缝有一个独立的编号,可直接生成焊接地图及焊缝报表,Tekla提供先进的数字化制造平台为高效率工厂制作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为焊接质量控制和检测提供了简单直观的数据资料。

篇10

二、复杂结构隐喻审美的互动性

从总体上说,复杂结构隐喻现象带有明显的审美互动意义,它以一种特殊的表现方式将言说者的审美体验传递给听话人,进而表达人们的审美观念。隐喻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构建了人类的理解和思维,实际言语交际中复杂结构隐喻认知审美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往往要经过多次与反复碰撞。于海涛指出:“言语理解是一个接受刺激———语义激活———语义互参的过程,语义互参就是范畴网络中节点与节点之间进行激活与被激活以及反馈与被反馈激活的过程。”复杂结构隐喻理解过程中的审美就是这种语义不断相互激活与反馈的认知建构过程,从而赋予听者调动生活经验感受进行想象和体悟,逐渐领会出其中的话语意义和审美魅力。可见,复杂结构隐喻能够用简单语义项构成丰富的信息整体,在完成言语交流的语用任务之外,还能够调动听话者的想象力,让言语交流处在一个动态的认知互动建构中。当我们在说“Languageisthemirrorofmind”隐喻时,言说者想要表达语言在人类思维活动中的重要性,并且想让听话人能够理解话语表达的意义。面对这种情境,采用传统的二元结构隐喻“Languageismirror”难以直接传递言说者的本意,也无法让听话人启动认知审美过程。因此,使用复杂结构隐喻的句法形式能够很好地完成这一目的,当“mind”加入时,就能够调动听话人已有的认知图式,很快地联想到语言对于思维的作用就好比镜子对于人,我们只有借助语言才能看清思维的运行,正如我们只有借助镜子才能看到自己的面容。这使得言说者和听话者之间形成一种互动关系,言说者的意义能够较好地被听话人理解,说话人的审美体验也能够很好地在不同主体间进行传递。复杂结构隐喻在言语者之间建构了共同的理解基础,因而容易引起人们的认知共鸣,产生语言交际的互动审美效果。

篇11

一、RST理论要点

RST理论要点可以简述如下:

(一)文本关系结构具有层次性

RST理论认为,文本是凭借各部分间的关系而组结起来的一个层次性结构体,该结构保证了文本的连贯。文本每一部分相对于其他部分而言,都承担着一个特定任务,完成一项特定功能。RST关系可以有不同的名称,如,连贯关系(coherencerelations)、话语关系(discourserelations)、联结关系(conjunctiverelations)等,也有人把它称为修辞关系(rhetoricalrelations)。用语虽异,但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用于描述使文本连贯一体的关系。

根据话语效果的位置,RST关系可以分为两个大类:并列型的“多级核心(mulitinuclear)关系”和主从型的“核心(nuclear)/辅助(satellite)关系”。多级核心关系共有五个,它们是对比、结合、列举、多级核心重述和序列。主从型关系进一步分为“表述(presentational)”和“主题(subject-matter)”关系。这里,表述关系指称这样的关系,它们要达到的效果是加强读者的某种倾向,比如,行动的愿望,或对核心单位表述内容的赞同、信仰或接受程度。表述关系有对照、背景、让步、使能、证据、证实、动机、准备、重述和总结十类。主题关系意在让读者识别谈论话题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包括:环境、条件、详述、评价、解释、方式、非意愿性原因、非意愿性结果、另外、目的、解答、无条件、除非、意愿性原因和意愿性结果十五个。

上述每一类RST关系又依据功能和语义标准从四个方面得到定义:核心单位(N)限制、辅助单位(S)限制、核心辅助单位联结(N+S)限制以及作者意图。以“总结关系(Summary)”为例,它分别包括四点:S无限制;N要受到限制(即,N的单位必须大于一);S复现N的内容,但更简短;读者(R)识别出S是对N的简要重述。分析者在定义一特定关系的时候要根据语境和作者意图,对其作可信性判断。如此,定义中的每一要素都包含于一个暗示结构,或者说,它应该被置于这样一个限制中理解:“在作者看来,该关系要受到如下限制,它们包括……四个方面。分析者觉得这些限制是可信的。”

所有的RST关系可以构成一个层级性(hierarchical)结构。一,两个最小分析单位之间存在某种功能语义关系,该关系再和其他单位联结构成高一级关系,如此类推,最后,最高级单位将整个文本联接起来构成一个整体;二,在不同类型/文体文本中,关系层次的多少是不固定的,主要由文本单位间语义关系的复杂程度决定。一般而言,语义关系越复杂的文本,RST关系层次越多;三,层次具有同质性(homogeneity),每一个层次都可依照功能的考虑加以描写。

(二)话语具有核心性特征

根据RST理论,各语言都有一套既普遍又具自身特点的功能/语义关系,其中,某些关系使用频率较高,其他关系则较少或根本不出现。并且,绝大部分关系内部是不对称的。文本内的情况也是如此。RST把文本内相对而言能完成某种功能的从短语到段落群各级别的语言片段分为核心与辅助两大类。核心单位是最重要的部分,对作者目的而言,这一部分不可或缺。辅助单位则从属于核心部分。这一“核心性原则”同划分较低级层次的主从关系(如,复合句内主句和从句关系)标准是一致的。可以说,处于小句层面的从属关系结构就是RST修辞关系语法化的结果。就彼此间互相独立、于作者目的同等重要的平行单元来说,RST使用“多级核心单位关系”这一概念将其归结为“并列型关系”。

(三)文本分析可采用树状结构图表明RST关系

分析时,RST图式必须满足四个要求:一是闭合性(completedness),即运用的总图式要能涵盖整个文本;二是联结性(connectedness)。除了文本整体单元以外,每一个RST结构元要么自身为最小单元,要么构成另一个结构的组元;三是独特性(uniqueness)。每个RST结构式应包含一个独特的文本单位系列;四是邻接性(adjacency),即,每个RST结构式笼括的单元构成一个前后接续的文本元。

二、RST还存在的问题

(一)连贯的问题

RST借助“核心性”概念确定文本层级结构。层级性结构一旦确立,文本各单元功能可以明确,文本便具有了连贯性。RST认为,连贯由两个相互联系但又不同的机制决定:形成话语链的话语实体(创生所谓实体性连贯),以及文本各部分间或显或隐的关系。RST强调连贯性由文本单元间关系所体现,或者更为准确地说,是单元间被发现的“意图”。每个RST关系定义本身就包含了“作者意图”一项。必须明确,“意图”与RST关系可能互为补充,但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RST关系联结两个单元在读者身上产生一个效果,这个效果可被视为一种意图。但意图还可以有其他实现方式,比如孤立的一个句子,甚至一个词。意图适用于单一命题,属于“一元”范畴。关系则不然,起码要有两个命题才能构成一个关系。连贯可以实现意图,但两者不能等同,仅凭意图(或者RST关系)还不足以说明话语连贯。

有人认为,RST关系仅仅只是连贯这个总体范畴的一个部分。因此,我们必须把RST关系结构论、衔接概念、话语结构论,以及近几年一些研究者就所指和结构之间的关系等观点综合起来,才能全面理解文本的连贯机制。

(二)RST修辞关系分析的问题

RST分析之前,文本首先被简单地分割成单位,以避免分析依赖单位划分,单位划分又反过来依赖分析这样的循环。通常的做法是,把每个独立小句和依附于它的所有下级结构作为一个单位。但是,这样的划分可能会遇到很麻烦的问题,比如,有时候细节会被忽略。而且,人们还发现文本所依赖的语言和该语言小句的构建方式会影响单位的划分。这样,文本如果是由多种语言写成,或者是以不同于英语这样以小句为核心(clause-centered)的其他语言写成,小句单位就很难确定。另外,对口语文本做RST分析时,单位的划分也很棘手,因为口语一般以声调确定单位,并非一定依赖独立小句。实际上,RST单位划分往往因人而异,不同类型的文本单位划分方法也有差异。单位切分的问题自然影响RST分析的客观性和效度。

RST的主要目标是用于分析较大文本单位,如书写段落等,但是,人们有时发现结果并不理想。这类大单位可能存在一些多重结构,它们和某个特定RST单位之外的别的语项联系着。因此,对RST做详尽分析时会存在一个上限。理论上讲,在一本书、一个章节这样的单位里有可能找到某个关系结构,但RST分析会显得笨拙,意义也不大。在这一层面,人们倾向于认为是其他一些结构在发挥关键作用,用宏结构(macrostructures)或语体构素(genreconstituents)分析也许更能说明问题。迄今为止还没有人系统地尝试过将二者结合起来的方法。也许,深入的语体研究可以揭示宏结构或语体构素与RST结构之间的关系。

其次,RST关系通常依赖于标记语,如,提示语(话语标记语或小品词)、语气、时体,或者如“对话邻对”一类的结构。但有时分析者虽然感觉某些关系确实存在着,在语言层面却未以明显的方式被标示,如,对话话轮。这个时候,读者怎样发现和辨识关系?这涉及到语言交际的根本问题。众所周知,意义的识别是人们交流的主要基础,但如何识别却很难解释。也许,文本惯例、经验和期待可以保证人们对这类抽象概念的理解。读者之所以把文本结尾看作全文的概略,是因为熟悉和了解文本惯例使然。但这样的解释明显只是直观的猜测,因之,RST对此还需进一步系统地加以探索。

第三,RST用树状结构图显示口语对话关系时会遇到非常棘手的难题,因为,“它无法揭示话语时间过程中人们观点渐徐展开的特点。这些观点要受交际者认知、社会目标和其他制约因素的影响。对话时,人们不断从一个思想游移到另一个思想,逐渐把某些思想团集一处。此外,他们持续地受到来自他人的思想、语言、行动,以及自身记忆过程的影响。因此,人们可能需要发现比树状结构更具表现力的信息或数据结构,以便将话语的时间线性特征、话语团块、事件集结有机结合起来。

最后,RST分析时每个分析者因为专业特点、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各自预期目标的不同,阐释结果会有所差别。阅读不可能绝对可靠,RST分析也是一样,它无法摆脱主观任性的影子。分析者必须通过团体合作或者预先确立指导性原则,使结果可以反复验证。也有人提议使用“模糊关系(underspecifiedrelations)”进行RST分析,即,分析时某些方面暂时保持空白,不予阐明。某些单元的范围可能只有在进一步处理了其他内容以后才能明朗。使用这种方法,已经判明的单元和关系就可以继续接受新的信息输入,作进一步调整。

三、小结

RST仍有潜力,如果对它创造式地运用和完善会使它更具理论解释力。首先,人们可以广泛系统地运用其方法研究各种语言文本,探索文本的生成、阅读和理解过程以获得更多关于语言的使用模式、处理、记忆等认知方面的知识。也可以把RST和其他话语现象,如,回指、主题关系互动、小句内VP省略、空缺或提取、衔接手段的互动结合起来,研究其不同语体、文类和语式之间的分布和实现方式。最后,RST理论和语义、话语行为理论或者意图理论的结合也可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经过近20年的实践和运用,RST理论在细节方面得到了更精细的调整和改进。它在语言教学、计算机文本自动分析、生成连贯性文本等方面已被证明非常有效。目前,RST已拥有一大批实践者,可以说它是一个经受过检验、充满活力的理论。

参考文献:

[1]徐纠纠,Webster.复句研究与修辞结构理论[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04).

[2]denOuden,Hanny,LeoNoordmanandJacquesTerken.Theprosodicrealizationoforganisationalfeaturesoftext[A].ProceedingsofSpeechProsody2002[C].Aix-en-Provence,France,2002.

[3]Grosz,BarbaraJ.andCandaceL.Sidner.Plansfordiscourse[A].InP.R.Cohen,J.L.MorganandM.E.Pollack(Eds.),IntentionsinCommunication[C].Cambridge,MA:MITPress,1990.

篇12

1、砌筑工人长期不按照规范规定操作施工,习惯于错误的留槎操作方法,图方便、省事。

2、施工管理人员对正确留槎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不会对结构安全造成影响,管理过程没有严格要求。

3、混淆“L”形转角、“T”形、“十”字形连接处有构造柱和没有构造柱处理的区别。

4、管理人员不能正确处理进度和质量的关系,或者是没有合理安排,规定正确的接茬处理方法。

5、施工安排不当,不能同时纵、横墙砌筑。

6、不论使用“内砌法”或者是“外砌法”做砌体施工,留斜槎操作工作量大,操作不方便。

以上操作和管理的原因,使留槎处置不当成为砌筑施工长期得不到解决的“质量通病”之一。

三、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

1、必须加强对操作工人的工艺、工法知识的学习,强化规范标准的教育培训。操作工人的技能学习应有地方政府劳务输出培训部门负责,或者由劳务资质企业委托培训,劳动行政主管部门或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操作者从业资格证书;由用人劳务资质企业负责对工人规范标准的培训和项目施工技术质量的管理,从源头抓住质量意识和知识培训关。

2、劳务承包方(劳务资质企业)必须根据施工项目总承包管理者的要求,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或《项目管理规划》规定,编制班组向操作工人的技术交底,让工人明白规范标准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加强过程监督,记录施工部位,并组织班组内部自检,施行用质量评定工程量完成情况,与工资收益挂钩,强制性推行质量控制,革除操作“陋习”,监督留槎部位的处理。

3、总承包施工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对班组的技术交底,正确处理进度与质量的关系,合理安排施工工艺和工法,保证适当地、持续进展;必须结合计划安排,有目的地解决不同阶段施工过程“质量通病”的防治。

4、经常组织开展群众性技术“比武”或“比赛”活动,组织工法质量管理现场会,针对留槎施工中存在的现象,结合操作实践,正确解读留槎处置方法,指出不合理留槎施工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以往工程竣工后出现的质量问题教训,讲解因果关系,帮助提高对接茬质量的认识,并适时地、强制性按照规范标准规定,推行留斜槎施工。

5、对于因客观条件限制留斜槎却有困难的,可以按照管理程序,经技术负责人同意,制定保证质量措施后,留直(阳)槎施工,决不能因怕麻烦、图省事,没有原则的将留斜槎改为留直(阳)槎,并保证按照规定加设锚拉钢筋。注意,不论任何种情况,都不准留阴槎。

6、由于留直(阳)槎的后续施工是塞填砌筑,为保证连接处砌体施工质量,必须保证:

(1)阳直槎的皮数杆控制应与后砌墙体的皮数杆控制必须建立在同一控制“50”线上,避免出现后砌砌体施工后出现的水平灰缝不平整,导致搭接不好,局部集中应力造成的破坏,搭接长度不够在极限使用状态下的破坏。

(2)后塞砌筑施工时,要把接茬处的浮浆处理干净,用水湿润;砌筑施工时,要按照已设皮数杆的要求,保证砂浆饱满,嵌砖平实;保证灰缝均匀密实。

(3)保证按照规范要求,合理放置拉结钢筋,并保证钢筋的数量、直径、长度满足设计规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