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缝防治技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0 16:28:3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裂缝防治技术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裂缝防治技术论文

篇1

交通工程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在交通工程施工中,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就存在着施工裂缝质量问题,裂缝类型也比较多样,笔者就对这些裂缝类型以及产生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

1.1 荷载裂缝类型及产生的原因

交通工程施工混凝土裂缝类型中,荷载裂缝是比较重要类型,在道路桥梁施工中承受比较大的动静荷载,如果超过了道路桥梁自身的承受能力就会产生裂缝[1]。在荷载变化下也会引起次生应力产生次生裂缝。这些裂缝不会对道路桥梁工程的安全产生直接未接,但受压区的混凝土会出现起皮以及短裂缝,如果不能及时性对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就会对道路桥梁的结构稳定安全带来威胁。

1.2 收缩裂缝类型及产生的原因

混凝土裂缝类型中收缩裂缝是较为常见的,结合不同原因也有着不同类型,有塑性收缩以及干缩和自生收缩等类型。发生比较多的就是塑性收缩,在混凝土的养护中发生频繁。主要就是混凝土水化反应比较剧烈,骨料自重情况下出现吸尘,造成混凝土失水收缩,在这一过程中就会沿着钢筋方向产生裂缝。在钢筋混凝土构件当中钢筋对混凝土收缩产生约束作用,这会进一步加剧裂缝产生。

1.3 沉降裂缝类型及产生的原因

由于在施工中对道路桥梁施工要求比较高,在其承载能力的要求上就有着严格要求,在工程的基础对其承重要求不能得以有效满足的时候,就比较容易出现地基的沉降,这一不均匀的沉降就会造成混凝土构件产生附加力。在这一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就会造成结构开裂,对道路桥梁的使用安全性造成很大威胁。

1.4 温度裂缝类型及产生的原因

交通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裂缝类型中温度裂缝也是重要裂缝类型。这一类型的裂缝产生主要是混凝土的热胀冷缩造成[2]。在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比较大的情况下,混凝土体积就会产生变化,混凝土变形会受到约束,在内部就会产生应力,温度的加剧变化在产生的应力超过混凝土自身的抗拉强度时候,就会产生温度裂缝。结合混凝土施工角度,造成这一裂缝的主要因素就是水化热散失比较慢,对混凝土的养护工作没有做到位,从而就出现了这一类型的裂缝。

2、交通工程施工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应用

为保障交通工程施工混凝土质量,对裂缝防治技术的应用就比较重要,笔者就交通工程施工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应用提出了几点方法,如下所述:

2.1 加强混凝土施工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保障混凝土施工质量,在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上就要充分重视,要在满足强度以及抗裂要求基础上,对水灰比要尽量小,减少水化反应的热量释放,这样就能减少裂缝质量问题出现。在对集料级配的选择方面也要充分重视,选择集料级配不能得以优化,就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会造成混凝土收缩加大[3]。对粗细骨料的质量要加强控制,最大化减少骨料中出现杂质。对水泥的型号选择以及质量的控制要充分重视,选择水化热小的水泥材料。

2.2 充分重视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科学应用

避免混凝土裂缝出现,就要在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方面加强重视,对混凝土浇筑方面要注重优化,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在高温季节的施工中,就要采用符合要求的低温地下水进行拌和,并对碎石实施降温处理,避免阳光暴晒[4]。混凝土浇筑前要实施坍落试验,保障符合设计要求,在进行浇筑的时候可采用斜向分层以及薄层循环和二次振捣等工艺实施,混凝土浇筑每个分层进行布设两道振动棒,首个可布置在混凝土入模处,对混凝土的振捣密实度要能保证,再个进行布设在斜向分层斜坡,对两层混凝土整体质量要能保证。

2.3 科学对混凝土施工养护工作实施

篇2

 

1.设计中重点加强部位

从工程现浇楼板裂缝发生的部位分析,最常见、最普遍和数量最多的是房屋四周阳角处的房间在离开阳角1 米左右, 即在楼板的分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以及角部放射筋末端或外侧发生45 度左右的楼地面斜角裂缝。免费论文。其原因主要是砼的收缩特性和温差双重作用所引起的,并且愈靠近屋面处的楼层裂缝往往愈大。从设计角度看,现行设计规范侧重于按强度考虑, 未充分按温差和混凝土收缩特性等多种因素作综合考虑,配筋量因而达不到要求。

对于外墙转角处的放射形钢筋,根据实践检验,认为作用较小。其原因是放射形钢筋的长度一般不大(约1.2 米左右),当阳角处的房间在不按双层双向钢筋加密加强而仍按分离式设置构造负弯矩短筋时,45 度的斜向裂缝仍然会向内转移到放射筋的末端或外侧,而当采用了双层双向钢筋加密加强后,纵、横二个方向的钢筋网的合力已能很好地抵抗和防止45 度斜角裂缝的发生和转移,并且放射形钢筋往往只有上部一层,在绑扎时常搁置在纵横板面钢筋的上方,导致钢筋交叉重叠,将板面的负弯矩钢筋下压,减少了板面负弯矩钢筋的有效高度,同时浇筑时钢筋弯头容易翘起造成平仓困难,所以建议重点加强加密双层双向钢筋即可。

2.施工中应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

楼面裂缝的发生除以阳角45 度斜角裂缝为主外,其他还有较常见的就是预理线管及线管集散处。现从施工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并分类采取以下几项主要技术措施。

2.1重点加强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措施

钢筋在楼面砼板中的抗拉受力, 起着抵抗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砼收缩和温差裂缝发生的双重作用, 而这一双重作用均需钢筋处在上下合理的保护层前提下才能确保有效。在实际施工中,楼面下层的钢筋网在受到砼垫块及模板的依托下保护层比较容易正确控制,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一直是施工中的一大难题。其原因为:板的上层钢筋一般较细较软,受到人员踩踏后就立即弯曲、变形、下坠;钢筋离楼层模板的高度较大,无法受到模板的依托保护;各工种交叉作业,造成施工人员众多、行走十分频繁,无处落脚后难免被大量踩踏;上层钢筋网的钢筋小马凳设置间距有时过大,甚至不设。

根据施工实践,建议采取下列综合措施加以解决:1、尽可能合理和科学地安排好各工种交叉作业时间,在板底钢筋绑扎后,线管预埋应及时穿插,做到不留或少留尾巴,以减少板面钢筋绑扎后的作业人员数量。2、在楼梯、通道等频繁和必须的通行处应搭设临时简易通道(或铺设跳板),以供施工人员通行。3、加强教育和管理, 使全体操作人员充分重视保护板面负筋的正确位置。行走时,应自觉沿钢筋小马凳支撑点通行,不得随意踩踏中间部位钢筋。4、安排足够数量的钢筋工(一般应不少于3-4人)在砼浇筑前及浇筑中及时进行整修,特别是支座端部受力最大处以及楼面裂缝最易发生处(四周阳角处、预埋线管处以及大跨度房间外)应重点检查和修复。5、砼工在浇筑时对裂缝的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受力最大区域,应铺设临时性活动跳板,扩大接触面,分散应力,尽力避免上层钢筋受到重新踩踏变形。

2.2预埋线管处的裂缝防治

预埋线管,特别是多根线管的集散处是截面砼受到较多削弱,从而引起应力集中,容易导致裂缝发生的薄弱部位。当预理线管的直径较小,并且房屋的开间宽度也较小,同时线管的敷设走向又不重于砼的收缩和受拉方向时,一般不会发生楼面裂缝。反之,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大,开间宽度也较大,并且线管的敷设走向又重合于砼的收缩和受拉力向时,就很容易发生楼面裂缝。因此对于较粗的管线或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应增设垂直于线管的短钢筋网加强。根据经验,建议增设的抗裂短钢筋采用Φ6-Φ8,间距≤100,两端的锚固长度应不小于300 毫米。

2.3材料吊卸区域的楼面裂缝防治目前在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质量与工期的矛盾

一般主体结构的楼层施工速度平均为5-7 天左右一层,最快时甚至不足5 天一层。因此当楼层砼浇筑完毕后不足24 小时的养护时间,就忙着钢筋、钢管、模板等材料吊运施工,这就给大开间部位的房间雪上加霜。免费论文。在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受材料吊卸冲击振动荷载的作用而引起不规则的受力裂缝。并且这些裂缝一旦形成,就难于闭合,形成永久性裂缝,这种情况在高层住宅主体快速施工时较常见。对这类裂缝的综合防治措施如下:1、主体结构的施工速度不能强求过快,楼层浇筑完后的必要养护必须获得保证(一般不宜≤24 小时);主体结构阶段的楼层施工速度宜控制在6-7 天一层为宜。2、科学安排楼层施工作业计划,在楼层砼浇筑完毕的24 小时后,可做一些测量、定位、弹线等准备工作,最多只允许暗柱钢筋焊接工作,不允许吊装大宗材料,避免冲击负载。免费论文。砼终凝后可先分批安排运少量暗柱和剪力墙钢筋进行绑扎活动,做到轻卸、轻放,以控制和减少冲击振动力。第3 天方可开始吊装钢管等大宗材料以及从事楼层墙板和楼面的模板正常支模施工。3、模板安装时,吊运或传递上来的材料应尽量分散就位,不得过多地集中堆放,以减少楼面集中荷重。

3.商品砼的性能改善

目前已普遍采用泵送商品砼进行浇筑,但受剧烈的市场竞争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导致各商品砼厂商以采用大粉煤灰掺量,低价位、低性能的砼掺加剂,以及细度模数低、含泥量较高的中细砂作为降低价格和成本的主要竞争手段。因此应尽快健全和统一对商品砼厂商的行业管理,促使商品砼厂商转变观念,控制好原材料质量。另一方面使用方在订购商品砼时,应根据工程的不同部位和性质提出对砼品质的明确要求,不能片面压价和追求低价格、低成本而忽视了砼的品质,导致砼性能下降和收缩裂缝增多。同时现场应逐车严格控制好商品砼的坍落度检查,以保证砼熟料的半成品质量。

4.对裂缝的弥补处理

在采取了上述综合性防治措施后,由于各种原因仍可能有少量的楼面裂缝发生。根据经验,楼地面上部的面层一般较厚,可以通过在找平层中增改钢丝网、钢板网或抗裂短钢筋进行加强,并且上部常被木地板等装饰层所遮盖,问题相对较小。但板底则粉刷层较薄,并且通常无吊顶遮盖,更易暴露裂缝,影响美观并引起投诉,所以板底更应妥善处理。板底裂缝宜委托专业加固单位采用复合增强纤维等材料对裂缝作粘贴加强处理,当遇到裂缝较宽、受力较大等特殊情况时,建议采用碳纤维粘贴加强。复合增强纤维的粘贴宽度以350~400毫米为宜,既能起到良好的抗拉裂补强作用,又不影响粉刷和装饰效梁,是目前较理想的裂缝弥补措施。对于现浇板容易出现的一些非结构性裂缝现象,经多次分析研究,找出原因,对症下药,采取了一些防治措施。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要彻底消除裂缝现象,尚有待不断提高施工技术和积累经验,采用更为科学的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 吴红团.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容易疏忽的问题[J].中州煤炭,2001(5)

[2] 卢晓轩. 论高层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探讨[J]. 广东科技,2008(01)

篇3

 

混凝土的裂缝分为微观裂缝和宏观裂缝二种。微观裂缝是指肉眼看不见的裂缝,宽度范围一般不小于0.04㎜,它在砼结构中的分布是不规则的,不贯通的。其三种:一是骨料与水泥石粘合面上的裂缝,称粘着裂缝;二是水泥石自身的裂缝称为水泥石裂缝;三是骨料本身的裂缝称为骨料裂缝。宏观裂缝是由微观裂缝扩展而来,宽度范围一般控制在0.2㎜,严格来讲从砼结构的使用寿命、承载力来讲,一般控制在0.1㎜,但在正常环境,保护层厚度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也可以放宽到0.4㎜。裂缝依据深度来划分,分为表面裂缝、浅层裂缝、纵深裂缝和贯穿裂缝。应当尽量避免纵深和贯通(穿)裂缝。免费论文。

一、砼裂缝产生的原因

砼是由粗细集料、水泥、水及外加剂混合而形成的非均质脆性混合物。硬化成型的砼中存在着众多的微孔隙、气穴和微观裂纹,正是由于这些最初始缺陷才使砼呈现出一些非均质的特性。砼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由外部施工原因(外荷载)引起的;二是结构次应力引起的裂缝;三是变形应力所引起的裂缝,包括砼自身收缩、干缩、温度、塑性(沉陷)、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引起结构变形,当变形受到约束时便产生应力,当此应力超过砼抗拉强度时就产生裂缝。

当砼结构产生变形时,在结构的内部、结构与结构之间,都会受到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这种现象称为约束,分为内约束和外约束。

1、砼自身收缩过程中产生裂缝

砼在经过化学收缩、塑性收缩、碳化收缩及干燥收缩后,总收缩量约为0.04%—0.06%,这是砼自身固有的物理特性,是无法避免的,因此产生的裂缝也是常见的。

2、砼干缩裂缝

砼在凝结过程中要发生体积变化,当砼收缩而又受到构件限制时,如果约束力大于收缩力,即产生裂缝。造成砼干缩裂缝的主要原因是砼在硬化后长时间水分的蒸发。

3、温度引起的裂纹

砼结构浇注后水泥水化反应产生大量水化热,内部热量不易散发出去,结构内部温度升高,而其表面散发热量快,此时形成内外温差,促使砼内部产生应力,表面产生抗应力,当表面拉应力超过结构所允许的极限抗拉强度时,就会在其表面产生裂缝,随着水化反应的减弱砼逐渐降温,在降温过程中,同样会产生裂缝。

4、砼塑性收缩而引起的裂缝

在砼浇注过程中,常出现中部宽、两端窄的梭形裂缝,这种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在砼浇注时,在重力作用下,粗集料等密度较大者,会缓慢下移沉降密实,水及气泡等小密度者等,被挤到砼表面,从而,造成砼骨料分布不均衡使内部产生应力缺陷,由此出现局部裂缝。坍落度越大,砼层越厚,保水性越差,沉降越严重,越易产生裂缝。即使均匀沉降,由于内部钢筋,穿线配管等阻碍,骨料分布不均,也会出现裂缝。

5、外部施工原因造成的裂缝

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砼,使砼流淌、摊铺从而造成某些区域骨料集中,某些区域灰浆集中,在灰浆集中区域会出现大量的收缩裂缝;现场搅拌砼,加水过多,增大了水灰比和坍落度,降低了砼强度,也造成密实后的泌水,留下大量泌水通道且使表面形成弱水层,失水后产生毛细管收缩力,造成裂缝的出现;施工后的养护次数和天数及及时到位情况,不但影响砼的质量,而且会影响砼的收缩增大而导致砼裂缝;砼承载时间过早或拆模过早,没有严格按模板专项施工方案支设模板,致使砼局部塌陷及应力集中而使砼开裂;原材料控制及配合比和施工工艺、技术也是影响砼裂缝的主要原因。

二、砼裂缝的防治

1、原材料的控制和配合比的优化设计

一般在粗集料粒径满足结构钢筋净距设计和泵送要求情况下,优先选用较大粒径骨料。粒径大,可以减少水,水泥用量、进而减少砼的自身收缩。另外粗细集料应符合规范标准要求,施工用水必须检测达到规范标准合格要求并且粗集料含针片状补超标,可减少砂率,达到减少砼自身收缩的目的。采用级配合理的中砂、可降低用水量、降低砂中的含泥量,也可降低砼的收缩量,从而减少裂缝的产生。现场搅拌砼可掺入适量的减水剂,可大大减少用水量,从而在水灰比不变的情况下,可减少水泥用量,降低砼的收缩量,加入适量的粉煤灰,矿粉等掺合料,可改善砼的特性,降低水化热,增加密实度,减少砼的收缩。

配合比的设计应符合《普通砼配合比设计规范》及《预拌砼》国家标准,除要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应考虑适宜的坍落度,适当的砂率及适宜的掺合料,现场拌合应考虑细集料中的含水率等。总之,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水泥用量和减少坍落度。

2、选择适宜的材料、降低砼水化热,减小干缩。

一是选用收缩量较小的水泥,选择中低热水泥如粉煤灰水泥等,降低水泥用量,二是选用干缩值较小早期强度较高的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3、严格施工质量管理、做好预控措施到位工作,严格监督施工单位按模板专项方案及砼施工工艺规程施工,要求其在施工前,应制定施工计划,施工程序和技术措施。

(1)采用二次抹压施工技术,可有效消除由于沉缩、干缩及塑性收缩而引起的表面裂缝,进而增加砼内部密实度;不要在同一处连续落料及同一处联系振捣往四周赶料,应同时在2m—3m,范围内移动落料,避免同一处连续振捣;严禁在施工中任意加水,及不按要求随意留置施工缝以及不按规范、规程要求处理施工缝等。要严格控制砼的坍落度,坍落度值应控制在设计配合比值的±20毫米为宜;且振捣充分,避免欠振、过振。

(2)选择有利的浇筑时间,应避免高温天气和负温天气及大风天气。免费论文。尽量选择气温在5℃—22℃的低温、常温、空气温度较强无大风,甚至是阴雨天为宜。免费论文。采取温控措施:高温时采取遮阳,冷水拌合;低温时采取保温。加热水拌合及骨料加温等措施,从而减缓降温速率,减少内外温差,降低砼表面的热交换系数,提高表面湿度,及降低表面温度冲击应力;另外风速是引起表面裂缝的重要原因,风速过大将引起砼热交换系数增大,从而导致砼表面湿度降低,内外温差变大,拉应力加大,导致裂缝,应采取挡风措施。

(3)二次抹压后,要及时迅速覆盖塑料薄膜或保温措施,减少水分蒸发,及时充分养护使砼始终处于阴湿环境中,柱、梁构件可采用涂养护液或喷水保湿等措施,应尽可能的长时期养护,但最少不少于14天。

(4)楼面结构板模板必须备齐二层数量;板下支撑要铺设通垫板,扩大接触面;板下水平支撑要摆设均匀;大跨度房间中间可适当起拱,严格按模板专项方案组织施工,计算好模板及支撑的承载受力情况;浇注砼前将模板均匀浇水湿透;砼强度未达到1.2MPa前不准上人、加荷载,避免应力集中和局部塌陷而产生裂缝(一般3天后才准上人抄平放线)三是严格控制拆模时间,并留置同条件养护试件做为拆模依据。

三、砼裂缝的处理

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1、表面处理法:在表面涂抹水泥浆、环氧胶泥,为防止砼受外在影响继续开裂,可在裂缝表面粘贴玻璃纤维布等措施。

2、灌浆法:利用压力设备将胶结材料压入裂缝中,胶结材料硬化后与砼形成一体,从而起到封闭作用,常用材料有水泥浆、环氧树脂、聚氨酯等。

3、嵌缝填充法:沿裂缝凿V型槽,嵌填塑性或刚性材料,常用聚氨乙烯胶泥、丁基橡胶、聚合物砂浆等。

篇4

 

引言: 我国著名混凝土裂缝专家王铁梦经过大量的研究认为:“混凝土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但有害程度是可能控制的”。混凝土专家的研究说明了混凝土裂缝的普遍性与必然性,同时也指出了防止混凝土裂缝的可能性与必然性。科技论文,原因分析。在我国,作为高等级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发展十分迅速,目前,水泥混凝土路面每年的建设里程已超过1.5万公里,而且还有加速发展的趋势,但水泥混凝土路面所面临的挑战也是相当严峻的,突出的问题有:破环严重,破损速度较快,修复困难。其裂缝正成为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质量通病之一,必须引起重视,认真分析其原因,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加以防治。本文主要从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的分类,产生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谈一些浅显的看法以供借鉴。

一 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的分类

1.1 按裂缝在厚度方向发生程度分 ①表面裂缝。科技论文,原因分析。主要是由混凝土混合料的早期过快失水干缩引起的厚度方向未完全断裂的裂缝,其主要表现形式为不规则短小裂缝;②贯穿裂缝。由水泥混凝土表面裂缝发展而产生的已完全折断成两块以上的裂缝(也称断板)。

1.2 按裂缝发生的方向分 ①横向裂缝。垂直于行车方向的有规则的裂缝;②纵向裂缝。顺路方向出现的裂缝;③斜向裂缝。科技论文,原因分析。不平行于顺路方向及不垂直于行车方向的裂缝;④交叉裂缝。两条或两条以上相互交错的裂缝。

1.3 按裂缝发生的时期分 ①早期裂缝。混凝土路面浇注完成后,未完成硬化和开放交通就出现的断板,称为早期裂缝和施工裂缝;②使用期裂缝。混凝土路面开放交通后出现的裂缝,也称后期裂缝。

二 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

导致水泥混凝土路面产生裂缝的原因很多,且较复杂,引起水泥混凝土路面产生裂缝的根本原因在于温度应力与荷载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或者是混凝土的自身收缩(包括失水收缩和温度收缩)及其与基层间的强大摩擦力(包括静摩擦力和粘结剪应力)。这两个方面与施工工艺和混凝土材料本身有着关系。

2.1 施工原因: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合理利用施工机械,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对避免和预防混凝土路面的早期裂缝尤为重要。

2.1.1 基层施工原因:混凝土路面的基层必须刚度大、整体性强和水稳性好。常用的基层结构有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石灰土、工业废渣类等半刚性基层。石灰土宜作为底基层,不宜作为水泥混凝土等高级路面的基层。石灰土的初期强度和水稳性较低,同时干缩,冷缩易产生裂缝。科技论文,原因分析。

2.1.2 面层施工原因①混凝土混和料搅拌不足或过分,振捣不密实,形成混凝土强度不足或粗细骨料离析分层,易导致早期开裂。②混凝土在拌和时,由于水化热产生较大的内外温差,其产生的温度应力大于混凝土本身的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③混凝土在运输时,由于运距较长或路面不平颠簸振动作用,使混凝土混合物产生漏浆失水以及分层离析,也会使浇捣后的路面产生裂缝。④养护不及时或养护方法不当,使混凝土失去凝结硬化所需的水分,从而形成干缩裂缝。⑤没有及时进行路面切缝,混凝土在凝结硬化过程中产生较大温度应力,由热胀冷缩原理,在混凝土板较薄弱处形成不规则的贯穿裂缝,主要以横向裂缝为主。⑥施工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过早的通车,使混凝土在未达到设计强度前就承受荷载,也会产生早期裂缝。

2.2 材料原因

2.2.1水泥的选用。通常应选用强度高、干缩性小、抗磨性能及耐久性能奸的水泥,施工时根据公路等级、工期要求、浇筑方法、路用性能要求、经济 性等因素选用合适的水泥品种从标号。

2.2.2粗谷料。粗骨料的强度应高于混凝土标号的1.5倍,其压碎值不宜大于2O%;骨料的强度要符合质量要求,通过硫酸钠溶液浸泡,然后烘干,经5次循环的重量损失不宜大于8%.;粘土、淤泥、尘屑、硫化物和硫酸盐、有机质、云母、轻物质及针片壮颗粒等有害杂质,要采取高压水冲洗等措施将其控制在3%以内。

2.2.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合理与否,影响着混凝土路面的强度与施工质量,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的单位水泥用量偏大,水灰比偏大都易使混凝土面板产生裂缝。

三 预防措施

3.1 从施工工艺上控制

3.1.1基层质量的控制

①基层应采用水泥稳定类基层,有条件的地方建议采用水泥稳定风化料基层。应控制水泥的含量,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过高容易产生裂缝,过低强度不够,稳定性差。水泥含量一般控制4—5%为宜。科技论文,原因分析。②建议采用厂拌法拌合基层料,能保证拌合物的均匀性和配料准确,质量容易控制。科技论文,原因分析。③基层施工时,采用拉钢线的方法严格控制顶面标高和平整度,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碾压,确保基层的压实度达到95%。④加强基层的养护工作,在混凝土路面施工之前应保证基层面的湿润状态。⑤为减少混凝土与基层之间的摩阻力,建议采取在基层面上加铺塑料薄膜或洒布粘层油的方法。

3.1.2 混凝土面层的质量控制

水泥混凝土路面产生裂缝的根本原因在于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应变值太小,不足以抵抗干缩变形和温度变形。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应变值或抗拉强度值,改善路面的抗拉能力,可采 取以下措施:

(1)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值随着抗压强度的提高而有所提高,因此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可提高其抗裂性能。目前水泥混凝土 路面多采用m2C30、C35较高标号的混凝土。

(2)采用碎石配制混凝土。因为采用碎石配制的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值比用一般卵石配制的混凝土提高30%左右。

(3)控制混凝土骨料的最大粒径。采用最大粒径较小的骨料配制混凝土时,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值。因此《规范》中 限制骨料最大粒径在一般公路中不超过40mm,在高等级公路中 不超过35mm,甚至限制在25mm以下。

3.2 从材料上控制

3.2.1 应尽量选用强度高、收缩性小、安定性好、耐磨性强的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同标号和不同品种的水泥严禁混合使用,检验不合格的水泥禁止使用。水泥标号不得低于325号。

3.2.2 粗细骨料的含泥量一般不能超过3%,石子应该有一定的硬度和抗压碎能力,粒径不得大于40mm,砂应选用洁净的中砂,骨料的级配应良好,以确保混凝土

3.2.3加适当的外加剂。一般来说,加减水剂可以减少混凝土 的用水量,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降低水分蒸发速度,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值。拌合物具有足够的强度。

四 结论

我们永远不可能战胜裂缝,不可能消灭裂缝,不可能杜绝裂缝,只能控制裂缝,允许无害裂缝的存在,要求不出现和少出现有害裂缝,并把无害裂缝减少到最低限度。这说明了由于设计、施工、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某些不足,也由于混凝土内在原因及温度变形、湿度变化、地基不均匀沉陷变形 的影响,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上难免发生各种类型的裂缝。但 只要严格执行施工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在施工中切实抓好基层强度、混凝土的配和比设计、施工工艺、切缝时间和深 度、混凝土的养护等各个环节,通过改善混凝土的质量和路面 结构并采取有效的浇注后的防治措施,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裂缝现象是可以避免的。

参考文献

1.《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8月上旬刊供稿文/刘斌

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0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