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0 16:28:5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慕课建设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为了加强对软件工程卓越工程师能力培养,本课程要求软件工程的学生能适应不断发展和改变的技术环境,成为同时掌握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的综合人才,具有合理的知识体系结构和较宽的学科理论基础,有助于卓越工程师能力的培养。
2 软件工程实践体系(Software engineering practice system)
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国际社会各国都逐渐加强科学和工程研究,强化科学与工程的高等教育,鼓励创新,培育和发展创新性教育环境和系统[3-6]。软件学院针对学院本科生开设了《软件工程》这门必修课程,这门课在三年级上学期进行,学分为3,周学时为3,授课总学时为54。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核心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软件工程概述、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项目计划与管理、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系统架构和构件、软件质量与质量保证。为通过课程支持结合应用背景的软件开发和创新能力培养,该学期开设了《软件工程实验》这门必修课程,学分为1,周学时为2,授课总学时为32。以软件构思、软件设计、软件实现,以及软件运作等为主线进行,结合软件工程关键知识点出发设计实践体系,支持对软件工程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从而培养卓越工程师人才的需要,具体的实践体系由以下实验组成。
第一个环节是软件工程工具与环境安装与应用,实践的目的是通过对软件开发工具的安装流程和使用了解软件工程开发流程,实践主流的软件工程技术和工具。
第二个环节是软件工程标准化文档撰写,学生熟悉和掌握软件工程标准化的概念、内容和意义,较为全面地了解软件工程相关国际和国家标准,通过对标准化文档的撰写熟悉软件生命周期,并且针对具体应用背景,进行项目可行性分析。
第三个环节是构思性实践,构思要求学生按组考虑技术、企业战略等因素,设立系统目标和要求;依靠分析技术,对待开发软件系统所对应的问题域和系统责任進行分析和理解;对其中的事物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产生正确的认识,并按照某种规范形成需求规约。这个环节将培养学生具有独立分析和相互协调的能力。因为大部分学生擅长于完成具体的任务,不擅长寻找问题,所以这也是学生觉得最困难的部分。
第四个环节是软件项目管理实践,学生掌握项目管理基本概念和工具,实践人员管理、成本估算、质量管理、过程改进相关过程,针对构思部分得到的项目创建资源列表、资源分配,成本分配等。
第五个环节是软件开发绘图工具安装与使用。要求学生培养面向对象的分析能力,使用UML绘图和建模工具实践确定项目的需求分析,给出业务处理模型、用例图和包图,使学生能够运用工具进行系统分析和需求建模操作,生成标准需求规格说明书。
第六个环节是设计性实践,学生通过一个产品、过程或系统的设计而进行实践。在构思阶段成果的基础上,将关注点放在如何实现上,从对问题空间的建模转移到解空间的建模。该过程为实现构思阶段生成的需求模型引入计算模块以及模块之间的关系描述,并从提高软件设计质量和效率方面改进软件结构,完成概要设计说明书、数据库设计说明书和详细设计说明书。
第七个环节是软件测试实践,学生掌握软件测试的策略和自动化工具,实践自动化软件测试用例设计以及单元测试过程,在此基础上迭代地进行需求验证,对前期的需求分析修改。
第八个环节是实现性实践,学生掌握实施技术,实践软件的编码、配置、集成、验证、认证和对实施过程。学生利用自动化工具进行代码版本控制、配置管理、权限管理、历史记录跟踪等,按业界规范撰写和管理源代码。将程序设计艺术融入到编码实践中,要求学生较多地考虑程序的内存要求和运行时间等,提交用户手册等文档。
第九个环节是运作性实践,学生在相关网站和同学群中对开发出的系统进行实际应用,撰写商业企划书,了解融资和相应的营销和服务渠道。并反馈到构思、设计和实现阶段,对前期的需求、设计和编程等进行迭代式地修改。
软件工程实践体系具体要求学生能掌握教学课程以外的相关技术,以自学习的方式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并能运用相关技术创新地进行实际项目的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体系涉及基础面广、可操作性强、环节之间层次分明、并强调循序渐进注重过程质量控制。学生通过平台进行软件工程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实践,在网上通过配置环境等进行项目合作,提交项目等,并完成网上测评。实践体系重新编排教学内容以配合不同学习者的目标,促进回应和互动,进行灵活的实践环节设计,较好地适应学生的多样性。传统教学中学生接触到的教师和其他学生较为有限,由于时空的限制无法进行随时的沟通。实践体系使得学生可有效地进行沟通和交流,分享按不同学习目标编排的教学内容和想法。自主的参与极大地触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按不同的兴趣点和授受能力进行创新。
3 翻转课堂建设(Flipped classroom construction)
软件工程慕课由于授课时间及地点的灵活性,可缩短每次授课的时间,通过每次6-8分钟左右时间的授课,保持学生的兴趣和关注点。较短的时间片使得学生可自由地编排教学内容,易于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不同可有效地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且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多种方式的评价,着重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的培养。以下针对传统教学对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对传统授课知识点进行删减,分为以下研讨主题:
软件工程的发展史:基于软件工程发展过程中重要里程碑事件研讨其意义和影响,学生交流关于工程的理解。
软件生命周期:讲授软件生命周期中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构造、软件测试、软件交付、软件维护各阶段,讨论敏捷软件、SCRUM、极限编程等。
面向对象软件工程:讨论软件过程模型及其发展过程,对现代软件过程模型进行比较和分析,讲授面向对象方法在软件工程学中的作用。
SE-CDIO和系统案例:以实践案例分析讲授SE-CDIO人才培养模式,风险投资项目,软件著作权和知识专利,项目实践过程。
软件项目管理:讲授软件项目管理大师及项目管理的经典案例团队组织与管理,讲授软件质量保障,软件配置保障。
需求工程:讨论软件需求的开发和管理,以需求在整个软件项目中的作用和开发过程为主线,完整描述了需求定义、需求获取、需求分析、UML业务建模、需求规格说明、需求验证和需求管理等需求工程活动。
面向对象需求分析:讨论面向对象需求分析方法和面向对象建模工具,讲授需求分析过程中UML业务建模和需求规格说明撰写。
软件设计:演示具体示例,讲授设计视图和设计图、设计视角和设计关注、需求和涉众、设计理由、设计描述的模板。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讲授体系结构的原型构建、体系结构集成、测试关键需求、项目约束、体系结构风格、软件体系结构逻辑设计、和软件体系结构实现与完善。
体系结构的原型构建:讨论包的创建、构件之间的接口、关键需求的实现、体系结构的原型构建要求及过程、体系结构原型。讨论集成的策略、桩、驱动与集成测试用例、软件体系结构设计文档描述众、体系结构集成与测试。
人机交互设计:讨论人机交互设计的人类因素和计算机因素、一些人机交互设计原则、人机交互设计过程、经典的界面设计。
详细设计中的模块化与信息隐藏:讨论优秀设计的标准、设计质量、分解与模块化、信息隐藏。
软件构造:讲授软件构造概述,软件构造活动,软件构造实践方法,讨论软件构造活动、重构、测试驱动开发、结对编程。
代码设计:讲授代码的易读性、易维护性、可靠性,讲授使用模型辅助设计复杂代码和问题代码,使用模型辅助设计复杂代码。
软件测试:讲授测试用例开发、代码开发单元和测试用例间的关系、测试用例的选择、随机测试、基于规格的技术黑盒测试方法、基于代码的技术白盒测试方法、特定测试技术;
軟件运营与演化:讲授软件可修改性与软件维护、软件维护的类型、软件维护的高代价性、软件维护过程与活动,讨论软件运营和软件演化实践。
新技术专题:讨论基于搜索的软件工程和大数据环境下的软件工程新技术。
传统教学过程容易出现知识老化的现象。对于快速发展和不断发生改变的IT新知识和技术,传统课程教学时间和地点容易受限,课程内容难以快速调整,使得教学滞后于知识的发展。软件工程慕课提供一种对传统课程有效的补充方式,使得学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掌握新技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习能力。联结主义式的慕课集结各种资讯从而实现高端的知识交换,使得学生可即时地接触到新知识,并可根据学生的反馈灵活地改变所学内容,便于进行新知识的传授,以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软件工程慕课通过联结课程内的教材或其他内容,混编大量不同的教学内容、同一内容的不同讲解方式甚至相反的看法在一起,易于开拓学生的眼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 SECDIO课程辅导建设(SE-CDIO curriculum
guidance construction)
为了有效地进行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本课程实现慕课和软件生命周期的有机结合,进行慕课及工程教育模式[1,2]混合式教学的改革与探索。将整个课程分为SE-CDIO四个阶段进行,具体为SE-ConcEive软件构思、SE-Design软件设计、SE-Implement软件实现、SE-Operate运作。按这四个阶段教师不再进行课程的讲授,更多的是执行过程控制和导引的作用。各阶段的具体内容设计如下:
SE-C的内容主要是软件需求与建模。此阶段要求学生针对目前的技术热点,进行技术报告,体现自己的自学习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相关创新技术的资源,如TED演讲等,了解目前正在出现的新技术,如3D和4D打印机、云计算、大数据、移动计算和虚拟计算应用等。学生要进行市场研究,找到所学习技术和当前软件需求的结合点进行创新设计。教师在此阶段要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否正确,并且确认结合点可行。由于学生对现实问题缺乏了解,教师会引导选择背景较为熟悉的创新项目,让学生了解创新技术以及对现实问题的创新求解。让学生针对现实世界的业务流程进行改革和创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以及创新性求解问题的能力。由于交叉领域易于进行创新,创新课程鼓励学生和其他专业的学生进行合作,比如和生物学院的学生合作进行生物序列比对、识别等。这阶段主要是扩展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SE-D的内容主要是软件设计与优化。此阶段要求学生能针对项目的需求分析进行设计,并且结合业界的先进技术,进行软件架构设计及技术方案的创新设计及优化。使学生所学习的资源远远超越了已有课程教学的内容,甚至跨越了专业,体现了多样性。让学生自主学习人脸识别的技术、社交好友评价及识别系统等。由于学生结合了自己的兴趣点,能有效地发挥自学习能力。教师在此阶段不再是传授的角色,更多的是辅助和指导的角色,指出方向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不少学生能针对待求解问题进行新技术的学习,并能利用学到的新技术提出可行的设计方案。本阶段教师将基于搜索引擎对新项目进行,确认学生所选择项目创意或使用技术上的新意。
SE-I的内容主要是软件实现、集成与测试。此阶段中学生需要对选定的技术方案进行设计与实现。往往此阶段也是出错最多的阶段,除了核心技术问题外,运行环境的设置、接口的设置和调用也是失败最多的地方。例如,在软件的配置过程,往往出现由于版本不同而引导的问题,以及由于运行环境不同而导致的问题。在手机软件的设计中,学生往往由于一些接口以及配置问题而陷入困境。由于学习的是新技术,很难从同学和教师身上获得答案,所以老师要引导学生在国内外的技术论坛进行学习。学生的自学习和实践能力在此阶段将得到锻炼。
SE-O的内容主要是软件运用、维护、产业化、市场营销,让学生经历工程中理论技术生产应用的全过程。在此阶段教师将引导学生了解软件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其功能,事实上很多时候需要考虑非功能性需求,如用户友好性、易用性、易维护性等。学生通过软件的试运营,改善产品的界面设计,优化软件的使用方式,细化用户需求,达到对前三阶段的迭代及反馈式改进。在此阶段,教师让学生观看有关营销、管理及产品介绍的慕课资源,让学生了解如何去主动接触他人,如何了解客户的需求。通过一流软件公司如苹果公司、微软公司、GOOGLE公司的经营理论和产品介绍的慕课资源,让学生了解公司的经营及相关产品发展。此阶段教师还要求学生进行同一软件的多版本比较,以及类似功能的不同软件比较,通过这些比较让学生了解产品设计思路的改变,以及公司的经营策略。比如通过微软公司、苹果公司不同时期的公司网页和软件产品,以及中外IT网页和产品的比较,学生可了解业界的发展历史和当前趋势,让学生了解软件市场的热点和趋势。
5 改革考评方式(Reform the way of evaluation)
传统教学和考核方式过于单一,实践环节薄弱。为了满足学分和教学体制的要求,学生必须按课程体系的要求进行相关学习,这影响了创新知识的传授和接受。单一的考试方式不能全面的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尤其是学生创新能力、知识应用能力,以及毕业后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学生只以通过考试为目标,缺乏学习的动力和持续性。本课程的考核实施过程控制,成绩不完全由考试或大作业决定,还将包括考勤和学生在课堂上的演讲、学生的自学习和团队沟通能力、软件创新能力等共同组成。学生参与的软件竞赛成绩,以及参与的教师研究项目可计算入本课程的考核成绩。
①在建设期内完成各项指标,通过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验收。②力争2年内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1.2项目建设思路
①总体思路:一切以提高学生技能为核心进行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推动专业课程建设。②“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首先结合该院该学科的教师结构现状,制定“双师型”教师岗位责任及要求。其次制定相应的考核政策和激励措施,鼓励精品课程教师到生产一线参与顶岗实践,去收集、总结、引进现场最新的生产技术成果作为教学案例,保证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工程性,使他们尽快成为一流的骨干教师。③教学内容:必须与岗位标准相融合。课程内容主要分为以下9个模块:绪论;混凝土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受弯构件承载力计算;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受拉构件承载力计算;受扭构件承载力计算;预应力构件;11G101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④探求课程与行业一线的结合点,积极参与行业技能大赛。如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土建施工类专业学生“鲁班杯”建筑工程识图技能竞赛,重庆市建设工程造价行业技能大赛等。⑤教材建设:与课程建设相结合,开发《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教材。以理论够用、突出实践性为目标。平法识图是造价员、施工员从事工程施工、工程量计算必备的核心技能,目前在教材的编制上仍存在空白,多依赖11G101系列平法图集。无论从教学还是科研角度来看,建设新平法教材都具有很高的价值。⑥强化实践环节的教学及管理:开发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及校外实训基地,课内实践学时用以保证操作实训及课程设计,强化工程意识和专业应用技能,保证精品课程建设的水平和特色;开展与“五大员”相关内容的培训工作。⑦课程教改科研:围绕平法识图技能方面展开。⑧强化管理:通过制度改革,提高教师参与精品课程建设的积极性,将教师岗位责任制与绩效考核落到实处,把课程建设工作指标化,任务分解到人,建设经费分解到指标上,按计划时间表进行考核。
1.3项目建设进度
项目建设期三年,一年后进行阶段性验收,建设资金由学校提供。2012年10月该项目正式立项,2013年11月通过阶段性验收,后期将按照验收标准做好后续课程建设工作,包括视频、作业、试卷、FLASH等相关课程材料。
[中图分类号]D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26(2012)08-0073-07
自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英国和美国一些高校首开国际关系课程或专业开始,国际关系学科发展迄今已近一个世纪的历史。经过个把世纪的发展,今天我们发现国际关系作为一门学科,不但没有越来越成熟,反而面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的挑战,这些挑战严重到了甚至威胁学科生存的程度。如何理解这些挑战,如何在这些挑战中把握学科发展的趋势,这是本文想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当然,各个国家由于所处地位不同,面临国内外情况不同,对国际关系的感受,进而影响国际关系学科的生存状况也自然各不相同。本文并没有就此作全面的调查,许多论断都是基于一个国际关系教学和研究者的主观感受和思考。同时,本文的讨论主要以中国国际关系学科发展的情况为基础,同时适当顾及作者有所接触的其他一些国家的情况,所以讨论的内容势必是非常片面和主观的,权当是作者的个人思考以求教于大家。
一、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特点
应该说,国际关系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始于美国的推动,一方面是因为美国是一战结束后最早在大学开设国际关系课程和专业的少数国家之一,另一方面也因为美国诞生了最早的国际关系专属理论理想主义,而且随着一战后大量研究国际关系的欧洲学者移居美国,推动了美国国际关系学科的规模性发展。当然,国际关系方面的研究之前就已存在,但大多散失于各个学科当中,包括历史学、地缘政治学、法学、哲学等。许多学者指出,国际关系作为单独一个学科之所以会在一战后美国形成,主要与其国家的需要有关,作为处于国力快速上升期的国家,也是一战的胜利国,美国急需一批了解世界和国际事务的人才,急需有人对世界新秩序的构建提出设想,按美国的利益来重构世界,反映了实力上升中的美国走出去的需要。
从国际关系学科发展的历史来看,国际关系之所以获得独立学科的地位,以笔者个人的理解来说,主要归功于国际关系理论的建立与发展。国际关系其他领域的研究,如外交史、国际法、国际经济关系等都可归属于历史学、法学、经济学等其他学科,唯有国际关系理论有它自身的独立性。因此,人们常会以几次理论范式(approach,paradigm)(或日大理论,grand theory)的大论战来归纳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历史,从理想主义标志着国际关系学科的诞生,到现实主义的转向,以及自由主义和现实主义之间的论战。中间有过一段科学行为主义的兴起时期,但它基本上属于方法论上的贡献,理论范式上并不处于和其他理论平等对话的位置。之后又是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再一次论战,但第二次论战双方都冠以了“新”的名义,即新现实主义(或结构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或制度主义)。20世纪80年代开始,建构主义异军突起,给国际关系学科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感觉,从而形成了三大主义鼎立的局面。这些理论的论战,勾勒出了国际关系学科的一部百年发展史。
这样的定位和发展归纳,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国际关系确实是正宗的“美国货”,因为这些理论的大争论主要是在美国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者之间进行的,其他国家的国际关系学者有介入,但他们都属于在各个阵营摇旗呐喊,并非争论的主角,更谈不上是领军人物。美国的国际关系理论学者也不愿意平等地看待其他国家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他们的眼光主要停留在美国内部的“厮杀”上。尽管严重不平等,但美国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和争论对国际关系学科的独立化贡献还是应该承认的,正是这些理论范式之间的争论和发展,真正撑起了美国国际关系学科一片独立的天空,因为要成为单独一门学科,其独特的理论范式是必需的。
从这样一个国际关系学科发展的百年史来看,这个学科可以说有这样一些特点:
关键词:MOOC 课程建设 SPOC 联通主义
2008年,Stephen Downes 和George Siemens创造了MOOC一词。慕课是MOOC的音译词,全称为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是一种新型的大规模的开放教育课程模式,具有自组织、大规模和开放性等特点。近年来,慕课旋风已经来到中国,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都纷纷加入慕课建设与研究的行列中来。2011年开始,研究慕课的文献日益增多。本文通过对2011―2015年间慕课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得出慕课发展的热点,为今后中国的慕课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文以CNKI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为数据源,以主题=慕课or MOOC or MOOCs and年代=2011- 2016为检索式进行检索,检索日期截止到2016年3月底,共检索到4996条记录,其中核心期刊(包括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218条。因为核心期刊为专业文献的聚集处,文章更具有专业性和可信度,因此本文选取核心期刊和CSSCI的文章作为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
一、我国慕课(MOOC)研究的主题分析
1.1 的年度分布
从论文数量来看,中国的慕课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论文数量呈上升趋势。从图1可以清楚地看到,慕课研究是近几年才在国内兴起的,尤其是2014年和2015年论文量持续上升,且增长迅速。由于2016年的文献收录还不完全,2016年的慕课研究文献量暂时无法得出。但从数据和慕课的发展势头可以推出,慕课研究将受到国内研究者的持续关注。
图1 2011―2016年慕课(MOOC)研究论文数量统计
1.2 高频关键词的可视化分析
本文运用Citespace信息可视化工具,对2011年至2016年3月8日国内关于慕课研究的高频关键词进行分析。笔者首先自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导出论文数据,再将数据导入Citespace进行数据转化,Time Slicing选择2011-2016,#Years Per Slice设置为一年,Term Source全部选中,Node Types设置为关键词(Keyword),设置好相关阈值,最后运行程序,选择visualize,得到关键词了共现图谱,如图2所示。
为方便观察,本文选取了关键词共现图谱中的最佳聚类显示,并将Threshold调为2,图中节点大小表示关键词出现的频次高低,而节点之间的连线则表示关键词的共现关系。由图2可看出在线教育翻转课堂高校图书馆教学改革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以及spoc等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较高,居于前列。笔者选取了频次高的前27个关键词,如表1所示。考虑到如在线教育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在线课程等关键词含义接近,笔者合并了有相近含义的高频词汇,得出目前关于慕课研究最热门的关键词是:翻转课堂;高校图书馆;spoc;自主学习。
1.3 慕课研究文献的研究机构分布分析
笔者基于上述数据,在Citespace中将Node Types设置为institution,得到文献归属机构的频次信息,笔者通过统计,将同一高校的不同学院发表的文献数量合并,最后排序得出排名靠前的11所高校,如图3所示。由图中可看出,MOOC研究的机构以师范大学为主,其中东北师范大学位于第一位。此外,211、985高校在开展MOOC研究中呈压倒性优势。
1.4 论文作者分析
基于CNKI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的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本文将Node types设置为Author,运行程序,得到关于慕课研究者的发文量统计排名,由于有排名并列的状况,笔者选取了MOOC研究发文量最高的前11位作者,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一方面,王志军和陈丽在核心期刊和CSSCI发文量最高,但相较于其他领域权威的发文量,仍处于劣势,说明我国关于MOOC教学的研究水平不高;另一方面,陈丽、王志军、肖俊洪等人发表的论文数量甚至高于许多重点高校的关于慕课研究的总发文量,也说明他们在国内的MOOC研究处于领先地位。此外,笔者发现,王志军和陈丽共同合作的论文就有8篇,且前11位人员中大部分为教育研究中心人员,肖俊洪是广播电视研究人员,李晓明和赵蔚为信息技术研究人员。从研究人员的专业出身我们可以看出,国内慕课研究人员的专业背景太单一,研究领域比较集中,不利于MOOC在国内的长期发展。
二、我国慕课(MOOC)研究热点评述
2.1 课程建设:基于MOOC的SPOC课程
SPOC是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的简称,相较于MOOC课堂而言,最大的不同是规模较小,易于管理。SPOC课堂被认为是SPOC=MOOC+Classroom[1],SPOC的教学形式可谓扬慕课之长,避慕课之短。哈佛大学的罗伯特教授认为,我们正迈入后MOOC时代[2](即SPOC时代)。
哈佛大学法学院曾尝试开设SPOC教学形式的课程,名为Copyright。实践证明,虽然相较于MOOC教学,SPOC花费在每个学生身上的成本较高,但SPOC课堂中学生学业的完成度更高,教学更具有效性[3]。目前而言,SPOC教学相较于传统意义的MOOC教学具有以下两点优势。
(1)吸引学生持续参与。有报告表明,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却得不到解答时,学习兴趣会急速降低,极有可能中断学习甚至荒废学业[4]。MOOC作为大规模的在线教育,无法高效地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提供解疑以及个性化服务。SPOC课堂则有效避开了MOOC的这个短板,其学生规模一般在几十人到几百人之间,便于教师或者助教进行管理,甚至可以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专门辅导,这对于学生的深入学习有极大帮助。哈佛大学的SPOC课堂正在进行探索性研究,他们通过SPOC课堂的教学实践,发现在课后进行线上讨论的时候,如果人数过多,则讨论的内容会混乱不堪,而将人数控制在500人之内是有效开展课后辅导的最大人数。他们发现,在一个小范围内进行知识探讨不仅可以使同学们通过交流或者辩论的方式增进对于知识的思考,而且可以提高学员们的社交能力。学习气氛之活跃和问题解答之高效可有效规避学生因缺乏指导而中断学习的问题,为学生的持续参与提供了保障。
(2)解决学生作业抄袭问题。MOOC教学中最大的硬伤在于线上交作业带来的作业抄袭问题。一方面,线上作业暂时还没有用于监督学生独立完成的技术,学生作业的抄袭现象无法得到有效管制;另一方面,MOOC课堂大规模的学生数量使得教师或助教在进行作业审查时难以发现抄袭现象,从而无法有效抑制学生的抄袭行为。SPOC课堂则为解决学生作业抄袭问题提供了可能。首先,SPOC教师可根据所负责的班上学生的基础知识层次设置类型不同的作业内容,且在线下进行开放式讨论,这样能够较容易地发现抄袭现象,并且学生处于自尊心的考虑会主动克制抄袭行为。再者,教师可将部分作业留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评分,使得抄袭现象无处遁形。最后,适当的线下讨论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表现欲,激发同学之间的竞争意识,在班级中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哈尔滨工业大学曾在2015年春季对开设的C语言程序设计精髓这门SPOC课程进行了教学试点,他们将平时成绩占最终成绩的比分设置为20%。由于作业是每周定时截止并且长期如此,抄袭者几乎无法长期坚持,而少数的几次抄袭作业得分经20%的折合后可忽略不计;将计算机课程的实验分数规定为总成绩的10%,因为计算机操作容易通过软件,学生若有抄袭现象也可及时发现。另外,课堂上完成的作业分数占总成绩的5%,期末和期中考试各占总成绩的50%和15%。由于课堂作业和课堂考试皆在线下进行,作弊无处遁形。虽然哈尔滨工业大学这次的SPOC教学实践在具体的各个得分模块占比上的安排有待商榷,但不可否认这次试点实验证明了SPOC课堂在解决学生作业抄袭问题上具有可行性。
不容忽视的是,SPOC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1)平台不够完善。SPOC教学是基于MOOC基础之上的,它需要运用到MOOC平台。然而,当下MOOC平台普遍的问题是只能应用于计算机终端,移动端的发展滞后[5]。作为数字时代兴起的新型教学平台,却跟不上人们使用移动终端的生活习惯,这是国内MOOC平台技术的硬伤,也会影响SPOC在国内的发展。(2)可适性有待商榷。SPOC课堂由于自身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更多的被运用于开展学校的教学,然而不同学校,甚至于不同教师的教育方法都不同,这样的现状使得SPOC课程资源在校际之间的交流和应用受到一定的阻碍,势必影响了SPOC课程资源的可适性。
2.2 建设模式:MOOC与图书馆协同式服务发展
MOOC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课程,引起了高度关注和诸多争议。有人认为其必将取代传统教育,有人则认为它只是昙花一现。就目前状况而言,慕课在国内的发展主要有以下问题:慕课主要由商业公司推动,缺乏学术性和专业性;其次,当下发展慕课的高校以少数985、211学校为主,国内大部分高校并不重视MOOC建设;其三,制作水平较低,缺乏制作经验和资金,缺乏专业人员。
与此同时,图书馆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也陷入困境,一方面,传统的图书馆服务不能满足当前信息爆炸时代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另一方面,现行的图书馆体制使得传统的图书馆难以依靠自身的力量进行管理或者服务上的突破。
MOOC与图书馆的协同发展为各自突破瓶颈提供了可能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资源平台合作。图书馆发挥自身高效的资源检索服务和丰富的馆藏资源优势,将检索平台下的链接与慕课课程整合[6],使学习者通过网络平台获得信息资源的无缝访问,既提升了图书馆的用户体验又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体验。例如,积极开展成人远程教育工作的国家开放大学对在线教育与图书馆之间的合作进行了实践探索:一方面,构建数字图书馆开放平台,将自身资源嵌入到第三方平台, 在获得第三方平台资源的同时,向第三方平台输出自身的功能;另一方面,完善基于图书馆网站的校外远程访问平台,使得MOOC学习者可以通过校外网络远程进入图书馆网站获得MOOC资源和服务。
(2)核心业务外联合作。国内的图书馆多采取馆际合作或者多馆同盟的运行方式,这就为慕课资源的共享和无缝链接提供了可能。各个图书馆之间取长补短,拓宽图书馆业务,发展校际之间的慕课课程合作,不仅有利于图书馆的发展,也为各高校的慕课建设集中了力量。早在十年前,四川大学已和省内的四所高校建立了教育与教学合作,虽只是线下的交流合作,却是四川大学丰富学生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的重要举措。在如今信息技术急速发展的时代,开展在线教育如MOOC的校际合作也应该提上日程,不仅能集合各个高校的教学资源优势,而且可以在互帮互助中推动MOOC建设。
(3)用户行为情报共享。国内目前在慕课建设上缺乏经验,掌握慕课学习者的学习状况及线上用户行为特征极为关键。通过网络上各种形式的用户行为信息搜集可以了解用户的学习行为以及用户体验等数据,为慕课研究者提供学术上的参考,也为图书馆专业人员改善图书馆服务提供了依据。国家开放大学图书馆率先通过数字图书馆开放平台对访问数据进行了记录分析,得到诸如读者来源、访问资源类别以及访问设备等等信息,这些信息资源都为图书馆进行访问用户的行为分析和信息需求分析提供了依据,有利于优化图书馆及MOOC的服务。
此外,图书馆可充当MOOC课程资料的版权顾问。版权是指任何资料的复制、加工和传播都需要得到版权所有者的首肯,这使得MOOC课程的开放理念和版权的排他性形成矛盾[7]。要想规避这一矛盾,解决这一难题,图书馆的参与可谓是有效的解决之道:图书馆可以拓宽业务,使用版权过期或者作者声明放弃版权的作品,亦可运用拥有自主版权的资源或者优先选购版权,参与MOOC课程版权的管理。
2.3 理论基础:MOOC与联通主义
联通主义又被称为关联主义,由加拿大的乔治西蒙斯提出,核心思想是:学习需要发现并保持各种专业领域知识的联系,学习知识需要建立在各种观点之上,简而言之就是将各种知识关联起来学习。当今社会知识更新快,人们对知识的需求高,但对记忆力的要求使得人们力不从心。联通主义学习理论通过内外部的知识网络交互深化知识的理解。
MOOC与联通主义的共通处在于都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MOOC课堂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学习者可以主动选择感兴趣的课程进行学习,而且这些课程之间可能并不存在专业的系统的联系,这就为联通主义学习提供了基础。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学生希望凭借记忆能力或者说靠死记硬背知识点来获得知识变得非常艰难[8]。我们急需改变现有的教育模式,变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为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在知识爆炸的时代不至于没了主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应该将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思考问题的方法教给学生,增强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传统的学习观念将无法在信息时代生存,联通主义学习方法则是大数据环境下最适宜的学习方式。
联通主义MOOC学习的精髓在于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寻求知识的渠道和掌握知识的思维,得到不同的思考角度,当学习者们相互交流这些资讯时,思维也会得到拓宽。此外,这种分享与交流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离开了课堂,也能因自主学习能力随时获得知识。
2.4 我国MOOC建设的不足之处
上文中笔者将MOOC研究靠前的高校做了统计归纳,发现师范类高校和重点高校占了一大半。从MOOC文献数量来看,2014年是我国慕课研究的高峰期,且在教育部的推动下,国内有38家高校和中国大学MOOC平台签约[9],但从数量上看,全国一本院校便有200多所,可见开展MOOC课堂的高校较少。从MOOC教学课堂的质量而言,水平普遍偏低,课程内容陈旧,大多数只是将传统教学课堂视频化,虽有MOOC教学的形式,却未有MOOC教学之实质,影响了学生参与MOOC课堂的积极性,阻碍了国内的MOOC发展。
MOOC虽然看上去属于教育学范畴,但是实质上是属于每一个学科的,对MOOC教育的研究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教育类专业,局限于师范类学校,而应该拓展研究者的视野,增加研究者的专业背景,使得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研究人员都参与到MOOC项目之中,这样才能有助于MOOC在国内的发展。
三、我国高校慕课建设策略分析
3.1 政府管理政策
(1)制度的制定者。在2015年,教育部已经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明确慕课今后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教育主管部门负责提供政策研究、宏观指导和条件支持,同时加强对慕课的测评和监管,能强有力地推动慕课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进步。此外,应努力推动慕课学习的学籍学分的认证,以及日后的毕业证书及学业证书的颁发,只有慕课的学习得到官方的认可,才能使得更多人有动力有毅力去完成慕课的学习。
(2)基础设施的建设者。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强与电信部门的合作,提高高校宽带网及无线网的普及率,促进老师和学生使用网络慕课的平台。良好的网络通信环境可以使更多的人更加快速便捷地通过慕课平台学习,在无形中推动了慕课的普及,也能有更多的反馈和建议,使得慕课平台可以建设得更加完备。
3.2 学校选择策略
(1)分而建之。慕课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同时也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慕课不再是简简单单的课件和板书,而是一个多媒体多技术综合应用后形成的教学体系。这就意味着单一的教师授课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慕课的要求,需要学校加强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形成专业的慕课制作团队,让老师们所掌握的知识通过合理的编辑呈现到慕课平台上去,让学生有更好的学习体验。
(2)分而治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应因地制宜地建设符合本校教学理念的慕课类型。拥有大量优秀的学者、专家和教授的重点高校应起到带头示范的作用,积极打造有创新能力的高质量师资队伍,增加与国际一流大学的交流和合作,缩小与世界慕课水平的距离,成为我国慕课发展的领头羊。地方高校在缺少明星教师团队的情况下,应着重发展应用型的课程资源,引入知名高校优秀的慕课平台,使用它们的慕课资源,在这个基础上实现资源的本土化,明确自身办学的特色和定位,积极地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不盲从别的学校的改革方法,走自己特色的办学之路。对于一些特殊的工科高校,实践性课程比普通高校多出许多,应改革实验教学的方法,将慕课合理有效地融入实验课程中,利用慕课资源及时更新实验内容,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地进行自主实践。
3.3 课程体系改造策略
(1)层次推进传统课程的改造。传统的课程设置是以老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师生之间的互动明显不足,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方式也十分单一。引入慕课平台,让学生通过慕课进行学习,使得教学方式慢慢向学生为主体转变,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不同类型课程的选择。可以通过对学生大数据的分析,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因材施教,在慕课平台上形成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知识传授方式,改变以往大锅饭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最大程度地接受和掌握新的知识。
(3)评价考核体系。健全新的考核体系,把慕课学习的完成度纳入考核的范围中,从而变相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个性化学习。我国很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欠缺,学习主要是被动地完成作业和应付考试,慕课这种需要自主学习的方式国内很多学生还不重视、不接受,如果将对慕课完成度的考察纳入考试中去,能有效促进学生去使用慕课平台进行学习,在学习中慕课个性化的优势将随之体现,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有很大的帮助。
3.4 师资队伍建设策略
(1)团队建设。慕课的建设不是一个老师就能完成的,慕课平台使用的激增意味着对于知识深度要求的加深,一个教师很难全盘教授一门课程,需要建立课程团队,术业有专攻地进行教学,让课程变得饱满而严谨。
(2)意识转变。老师要学会接受现实角色的转变。老师不再是学生学习效果唯一的评价人,老师是慕课平台上的辅助者,但同时又是慕课平台的管理者,多种身份的叠加可以提高老师们课程开发的意识,使得慕课的教学更加完善。慕课的推广使单向的授课变成了师生双向交流探讨学习,老师通过慕课平台可以直观了解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对每个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学习建议,让知识最大化地被学生所接受。
(3)技术支持。老师自身要熟悉慕课平台才能更好地让学生通过慕课平台进行学习。教师应借助慕课平台与更多同专业的老师进行科研探讨,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做到一举多得。
3.5 学生培养策略
(1)学习方式转变。慕课学习使得学生学习的时间不再是固定的某个上课时间,学习的地点也变得十分自由,只要是有网络连接到慕课平台上的地方,都是学习的地方,只要是想学习的时候,都可以登陆慕课平台进行学习,学习成为了一件自由灵活的事情。慕课平台上的资源是丰富且多元化的。每个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认知及其想要了解的方向都不尽相同,在慕课平台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了解知识的情况以及自己对某方面知识的兴趣,及时进行新知识的补充,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学习结构。
(2)学习主体转变。慕课相对于传统的课堂学习需要学生更大的自觉性,在没有老师学的情况下,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通过对慕课学分认可的政策和老师对慕课学习完成度的考察,学生会主动掌握慕课上传授的知识,久而久之把登陆慕课平台进行学习变成一种日常学习和测试的方式。
四、结语
面对全球化的MOOC冲击,国内的慕课研究需要紧跟脚步,研究者们既不应当盲目追随,也不可仅凭主观臆断去批判,应该以辩证的思维揣摩问题,探索适合中国教育制度的MOOC形式。重点高校要起到MOOC研究的带头作用,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将联通主义思想引入教学,探索MOOC课堂形式,创新MOOC课堂内容,试着将联通主义理念应用到实际教学当中。同时,各个高校需迎头赶上,未雨绸缪,分阶段、分步骤引入慕课课程,大胆实践,多和其他高校合作,借鉴国外MOOC探索的经验,尝试将SPOC与MOOC相结合。另外,还应积极与图书馆合作,互相嵌入,互相促进发展。
参考文献:
[ 1 ] ROLF H. MOOCs-best practices and worst challenges[EB/OL].[2016-03-23].http://aca-secretariat.be/index.php?id=674,ACA Seminar Brussels,2013-10-10.
[ 2 ] 叶文芳,丁一.MOOC发展中的版权制度研究[J].科技与出版,2014(2):13-17.
[ 3 ] 康叶钦.在线教育的后MOOC时代:SPOC解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1):85-93.
[ 4 ] FOX A. From MOOCs to SPOCs[EB/OL].[2016-04-13].http://cacm.acm.org/magazines/2013/12/169931-from-moocs-to-spocs/fulltext,2013-12-20.
[ 5 ] 张麒,刘俊杰,任友群.哈佛慕课深度谈:访哈佛大学副教务长包弼德教授[J].开放教育研究,2014(5):4-10.
[ 6 ] 杜宗明.基于MOOC平台的图书馆服务框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2):181-184.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n 710054,China)
摘要: 面对慕课所引发的现代教育的重大变革,高校图书馆在这样的新形势下该如何重新定位?合理配置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应对慕课的挑战,是高校图书馆此时面对的重要课题,高校图书馆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进行服务创新:多途径嵌入信息素养教育,提供慕课课程;深化教学参考系统的建设,提供课程资源导航;在版权范围内,最大程度地获取教学资源;倡导知识共享和资源共建。
Abstract: In the face of the great change of modern education caused by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how can university libraries repositioning in the new situation? Rational allocation of library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meting the challenge of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are the important subjects at this time that the university libraries are facing to. University libraries can consider from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for service innovation: embedding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by multi-channels and offering of Mu class curriculum, deepening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reference system and providing of the curriculum resources navigation, within the scope of copyright, the maximum access to teaching resources, promoting of knowledge sharing and co-construction of resources.
关键词 : 慕课;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创新
Key words: MOOC;university library;information resources;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34-0261-02
作者简介:饶俊丽(1975-),女,陕西汉中人,西安科技大学图书馆馆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图书情报管理。
0 引言
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驱动着现代教育向前迈进,随着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并随之应用到现代教育领域,这带来了教育领域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学习方式的改变、交流方式的改变以及获取知识渠道的改变,2012年,一种全新的网络在线教育模式——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在全世界的教育领域掀起了浪潮,人们对高等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待,《2013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指出,慕课和开放资源将成为未来五年内教学、学习以及创造力探究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和主流应用。[1-2]高校图书馆该如何重新自我定位?信息资源该如何配置?创新服务该如何开展?这些问题都是目前高校图书馆面对的难题和挑战。
1 高校图书馆自我定位的重要性
随着慕课在教育领域里迅速地发展壮大,高校的教育模式、教育资源和教育理念也在迅速地转变,这些变化深刻地影响着高校图书馆,迎接新兴科技环境下的挑战是目前高校图书馆必须面对的现实。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单位,对高校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高校图书馆在这样新兴技术环境下必须要有应对的策略,重新定位自己的价值。
2 图书馆和慕课的关系
慕课是最近几年风靡整个学术、教育领域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是以新兴的科技为基础,规范的课程制度为保障,以师生交流互动为手段,从而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知识生态环境。[3]学体系依托网络平台,为教与学之间搭建了一种更为合理,更为有效的知识传播途径,形成了不同于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更注重教学相长,教师和学生在慕课模式下共同去关注和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结果往往是不仅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还在频繁的信息交互作用下产生思维的碰撞形成了新的知识点,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都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大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慕课环境下知识的传递、聚合、交互使得教师和学生都越来越依赖于数字信息资源,而高校图书馆就是信息资源最聚集,学习空间最广阔的地方,图书馆的职能就是为读者提供最丰富的信息资源同时图书馆也具备开放获取资源的优势,在慕课教学体系里图书馆起到信息的采集、分类和传播的作用,是整个信息传播链上重要的组成部分,把图书馆引入到高校的科研团队可以为教师提供最优资源,以及解决一些涉及到知识产权的法律问题,所以高校图书馆应该成为慕课教学的重要支持者和推动者。
3 高校图书馆的应对策略有哪些
3.1 多途径地嵌入信息素养教育,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慕课课程 嵌入信息素养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种更为先进的教育形式,备受人们的关注和推崇。它的教育理念是以用户为中心,随时嵌入用户环境为用户提供各种信息服务的技术指导,这样的技术指导大大满足了用户个性化的需求,使得图书馆服务拓展性也大大的加强了。在慕课环境下,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也更为迅速,图书馆可以创建自己的慕课课程,为广大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信息素养教育,传授信息素养技能,为提供其他教学慕课课程做好服务准备。
3.2 深化教学参考体系的建设,提供课程资源导航 教学参考信息主要由课内参考信息和课外延伸信息两部分组成,高校图书馆为高校教学提供最直接的信息服务就是教学参考信息的服务。在慕课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应该进一步深化教学参考体系的建设,为用户提供内容更丰富、主题更突出、多层次多角度的信息资源。教学参考信息提供主要应该从四个方面考虑: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教学平台以及信息资源,这四者相互连接,相互作用形成了不可分割的信息生态链,首先是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加工最后整合为多种格式、多种类型的信息资源,比如图片、音频、视频、论文等形式。其次是将这些信息资源以课程内容为中心,进行知识的碎化拆分和关联性的整合,最后形成知识点突出,不同格式的多层次智能教学参考体系。[4]围绕教学课程的主题推送,在最大范围内实现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创建课程资源导航。
3.3 在版权允许的情况下促进信息资源的获取 在慕课平台上要尽量避免法律上的不必要的纠纷,应当明确信息内容的版权归属。在法律意识越来越强,著作保护法日益明晰化的今天,高校图书馆必须在加强版权法律教育的同时更要促进信息资源的无障碍获取。高校图书馆员介入慕课,其中一项最重要的职责就是解决教学资源的最大化使用和信息资源的版权归属之间的矛盾。首先,图书馆员有职责提醒使用慕课教学课程的教师注意教学信息的版权问题。其次,大力促进信息资源的合法合理的获取使用,寻求最大程度的内容拓展空间。
3.4 倡导信息资源共享和资源共建 实际上版权范围内的内容远远不能满足高校教师对最新资源的需求,而获取更多合法合理的信息资源则面临重重困难。在慕课环境下,版权限制范围非常明确,导致很多受版权保护的内容无法使用,甚至是自己发表的论文也受到使用限制,种种的版权限制使慕课使用者感到非常的沮丧,这场慕课运动让人们越来越感受到开放获取的价值,目前,大力提倡和扩大资源的开放获取和资源共建是帮助师生获取资源的最有效的办法。
参考文献:
[1]彭德倩.“慕课”来了,挑战传统大学教育[N].解放日报,2013-09-11.
1 信息素养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信息索养教育是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职能之一,它包括:面对本科生新生和研究生新生不同层次的文献检索课教学,基于各个学院学科服务的参考咨询,及不定期的文献检索工具使用及文献管理软件应用的讲座等。诚然,这些信息服务对提高本校师生的信息索养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了许多问题。①传统的倒灌式教学难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以教师讲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容易引起学生倦怠。②信息索养教育课程大多要求实践和操作,一次性的教学方式难以保证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点,授课内容无法多次重现成为信息索养教育需要突破的重要问题。③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教学辅助部门,信息索养课程仅仅被当作获取学分的工具,导致学生对图书馆开展的课程不够重视。④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交互性,一方面,教师难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因地制宜,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难以被真正检测
针对信息索养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有些高校图书馆开设信息索养教学的专栏和平台,取得了一些效果,但仅仅建立了课程的视频,模式单一,系统性不强,缺乏吸引力。
2 慕课的特点与设计原则
2.1 慕课的特点
慕课作为一项教学活动,具有自身的特点。
(1)时间与空间上的开放性:空间上,慕课在网络平台上的建立决定了其自身的可共享性,时间上,慕课的内容可以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这也是慕课设计的优势之一。同时,慕课可以提供一个教师与学生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通有无的平台。
(2)课程内容的独立性:慕课通常都是一个个完整的教学单元,每个课程都是独立的,教授内容可以独立实施与应用。
(3)翻转式课堂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慕课的设计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可以自主的挑选观看的课程,对于没有掌握的课程可以选择多次观看,慕课的出现增强了师生传授知识的可交互性,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质量至关重要
2.2 慕课的设计原则
信息索养教学慕课设计分为两个主体,从内容和形式上来说,它分为信息索养教学的慕课内容设计和信息索养教学的慕课平台设计。根据上文总结的慕课自身的特点,对应的慕课设计应遵循的三大原则。
(1)开放性原则:根据信息索养教学的内容进行区分,分别把对应的慕课挂到图书馆网站和需要专题培训的学院网上,供校内师生无地点无时间无次数的畅通观看,设置多种网络途径供学习者畅所欲言,进行教学内容的交流与共享。
(2)独立性原则:每节信息索养教育慕课必须是完整独立的知识点,由于时间的有限性,对知识点的分解需要保证内容的连续性与完整性。
(3)多元化原则:慕课的开设增加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除了需要同学强制完成的如人馆教育等必修课,大部分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要自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可以自行掌握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进度,因此课程的设计需要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供多元化的资源供学生选择
3 浙江中医药大学信息素养教育慕课内容的设计
信息索养教育是提升高校学生的信息搜索、信息过滤和信息处理的能力的重要手段,图书馆作为信息索养教育的支撑单位,能否做好信息索养教育的内容规划是衡量图书馆是否具有信息服务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根据学生的层次和教育的目的不同,将信息索养教育的课程内容分为新生培训与人馆教育、常规信息索养通识教育和专题数据库教育三个方面。
3. 1新生培训与入馆教育内容的设计
新生培训与人馆教育是由图书馆针对本科生和研究生新生所开展的教育培训,也是每个院校都要求学生必须参与的课程,它通常主要包括图书馆的概况介绍,馆藏电子资源的使用方法,纸质图书的查找方法和中图分类法的基础知识。新生培训与人馆教育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走进图书馆,短时间内熟悉图书馆资源,掌握基本的检索方法获取所需图书信息,也为学生提高科研水平,增强学术能力打下基础。
3. 2信息素养通识教育内容的设计
信息索养通识教育是高校信息索养教育的主体,信息索养教育由于其深度和广度的不同,并不能通过单单一两门课程满足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的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索养通识教育的课程系统来满足各类学生的需求是图书馆的扩展职能。以浙江中医药大学为例,从横向来看,本科培训招生的总共有26专业,其中15个为医学相关的专业,其余包括管理学、文学等和医学无交叉性的学科,不同学科的学生对数据库需求类型是不一样的;从纵向来看,浙江中医药大学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2个博士点和29个硕士点,学生层次的深浅决定了学生对数据库的需求层次是不一样的。
因此,经与课题组成员的讨论总结,信息索养教学常规课程的设计分为五个部分。①电子信息检索:电子信息检索作为必修课分为面向本科生和面向研究生的两个种类,介绍的是本科生和研究生做科研过程中最常用到的数据库及其基本的使用方法。②文献管理软件使用分析:包括Note ExpressE一learning等文献管理软件等,作为通识教育的组成部分,授课的重点在于文献管理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力图让学生在了解工具的基本性能的基础上选择符合自己使用习惯的软件,为以后的深人学习掌握某一种文献管理软件打下基础。③前沿信息科学分析: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新的科学技术与信息工具也源源不断地涌人视野中,如RSS的同步资讯的介绍等,引进新的信息科学,开拓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在科研中使用新的方法和工具。④国际数据库检索使用:聚焦在EI} WOS等学校购买的外文数据库资源。⑤医学类信息检索和使用:浙江中医药大学作为医学类专业院校,医学专业的学生为本校学生的主体,图书馆资源建设部采购了万方医学、PubMea等多种中外文医学类数据库满足中医药院校学生科研学习的需要。
3.3 信息素养专题教育的设计
信息索养专题教育是针对每个知识点进行深人讲解的教育,如果说上文中信息索养通识教育是从广度上完善了信息索养教育的内容设计,那么专题教育的建立就是从深度上让信息索养教育的内容多样化和完整化。
根据教育的目的不同,课题组把专题信息索养教育专题教育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信息检索智库:包括电子图书数据库和电子期刊数据库,电子图书数据库主要包含超星电子图书、独秀图书等,电子期刊数据库包括C'NKI、万方等全文数据库和EI } WOS等引文数据库。
(2)文献分析信息索养教育:如何构建知识图谱Citespace,中外文专利数据库的使用等
(3)论文的写作与投稿:使用Word撰写论文排版、利用Excel分析数据等。
从学生角度而言,在专题信息索养教育中,知识点的相对独立性和可操作性,决定了学生在慕课智库的选择时有很强的针对性,学生可以通过浏览慕课名迅速筛选出目标课程,达到随需随学的目的。然而,对于图书馆教师而言,专题信息索养教育的建立对于教师的知识储备是一个挑战,要求教学者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因此,加强教师分工和知识储备是建立专题信息索养教育智库的重要前提。
综上,根据学生专业和学生层次不同,课题组对信息索养教育课程进行通识教育和专题库教育划分,以满足用户需要为前提,进行信息索养教育慕课内容的设计。
4 浙江中医药大学信息素养教育慕课平台的设计
慕课是以教学视频为中心建立的可供师生互通有无相互交流的平台,它除了提供基本的视频、教案、课件、习题等信息,还搭建一个可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针对课上内容进行讨论和拓展学习的虚拟社区。
4.1 教学视频模块
教学视频模块是信息索养教育慕课平台的主体,也是慕课质量的集中体现。教学视频重点是否突出,课件内容是否丰富决定了慕课平台的发展潜力。在教学视频模块下,按照新生培训与人馆教育、信息索养通识教育和专题信息索养智库教育依次分类,逐步展开,按从粗略到细致的方式展现给用户进行点击查阅。
4.2 学习资料模块
学习资料模块作为用户进行自学的辅助工具,排版在教学视频模块旁,可供用户在浏览教学视频时同时打开。它包括:教学课件,教师教案,课程PPT,课后练习题等。在学习资料首列列出链接和慕课课程名,同时也给出本课程的交流论坛模块的链接。
4.3 成果侧试模块
图书馆建立信息索养在线测试题库,并提供窗日供学生提交练习作业,在成果测试模块设置课业提交时间节点,如适用于学生的新生培训与人馆教育的作业。这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纸质作业提交的方式,节省了人力物力,也在客观上减少了时间资源与纸质资源的浪费。
4.4 生交流论坛模块
交流论坛模块采取BBS的论坛方式,建设学习心得模块、资料共享模块、课后答疑模块和畅所欲言模块四个子模块。学习心得模块的链接设置在相关学习视频的右侧,用户在子模块上记录自己的思路,启发或学习方法等。资料共享模块是供用户上传非本平台提供的其他途径的有关课程的资料,用来开拓用户的思路。课后答疑模块是用户提出信息索养课程学习中的问题,教师定期进行回复解决问题的模块,这也是唯一需要教师全程参与的子模块。畅所欲言模块是供用户与用户交流的模块,用户可以根据课程学习过程中相关的兴趣点引发话题,进行自由探讨和学习。
高校思想政治课的专题化教学是以问题为导向,突破教材知识体系,突出重点理论背景和重大现实关切的教学讲述模式,已成为一种具有良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随着“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广泛运用,以慕课为代表的网络教学新方式对传统高等教育形成强烈冲击。“慕课”即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是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新发展和突破,体现了开放教育资源从单纯资源到课程与教学的转变。慕课具有工具资源多元化、课程易于使用、受众面广、参与自主性强等特征,为现代混合式教学提供了先进的理念和优质的资源。“混合式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①“专题+慕课”混合式教学是适应《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要求,有效结合在线慕课学习、课堂专题教学和实践探究教学三种方式,探索线上线下、课内课外学习的融合,是教师引领、学生自主、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下面以“基本原理概论”课为例谈谈具体的实践与思考。
“专题+慕课”混合式教学要突出“四大取向”
1.价值取向:把握方向,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引领性
价值取向是大学生对价值追求、价值评价的一种倾向性态度和行为选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取向是“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正确的思想教育人,就是为了帮助和引导人们认识、改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提高改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能力”。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标是全面提升大学生个体核心竞争力和国家整体文化软实力,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使其成为具有“三自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将增强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贯穿全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贯穿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全过程,实现人才培养中塑造心灵和培养灵魂的关键性作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创新必须保障思想政治课的价值取向,既要采用喜闻乐见的新形式,更要确保教学过程可控和教学目标可期。
2.自主取向:尊重个性,激发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自主取向是指教师根据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能力,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鼓励和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组织学生个体或团队利用教材、辅导资料、网络资源自主掌握课程相关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开展经典阅读,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是学习者控制学习的能力”,③自主学习能力包括自我激励、制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策略、创造学习环境、监控和调整学习过程、评估学习成果以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自主学习取向是对学生学习意愿和能力的尊重,得到大学生认可与欢迎,为学生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自主取向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强调教师按照课程教学理念要求,有计划、有组织、有控制、有检测、有敦促地提供帮助,让学生主动学习的方式。思政理论课教学中的学生自主学习,主要由自修教材、经典阅读、慕课平台、探究性学习等环节组成。自主取向不是解决思想政治课教学课时有限的权宜之计,而是帮助学生转变学习理念和提高自学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
3.实践取向:关注现实,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应用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代价值重要表现之一是理论思想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理论教育是一种实践型活动,也表现在青年学生除了在课堂上了解学习,更需要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自觉接受和践行。”④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要发挥的理论阐释力、理性吸引力,更要体现对现实问题的解释力和穿透力。注重发挥实践环节的育人功能,运用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重视实践取向,改变大学生重知识学习、轻理性思考,重书本学习、轻实践应用的陈旧观念。“专题+慕课”混合教学改革中要专门开设实践成果展示课,为学生提供实践探究和学习交流的平台,运用撰写读书评论、课程论文、专题研讨、个人主题汇报、团队成果展示等多种形式培养实践能力,在生动活泼的多维场景中体现思想政治理论实践价值,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展现学生个性和团队协同的魅力。
4.学术取向:凸显方法,突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创新性
高水平或有特色的本科教学应体现在指导学生开展大量经典阅读和训练学生基本学术素养上。学术导向是培养学生信息查寻的“搜商”,引导学生关注前沿知识,掌握常用科研基本方法,形成初步的科研论文撰写方法,带给学生在学习方式和科研精神养成上的变革。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重要通识课程之一,必须从经典阅读和学术职业素养方面高起点开展教学。既有别于高中阶段的知识教育和应试教育,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期望值,更有助于学生后续专业课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涉及政治、经济、哲学、伦理、历史、社会、法学等多学科多领域,是倡导个性教育和开展经典阅读的有利场域。学术取向是指导学生阅读和自主学习的需要,也是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需要。通过指导学生开展相应学术研究,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的精神,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专题+慕课”混合式教学要实现“五维同构”
1.以教材为主导,制定教学标准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教育部规定的大学本科生的必修课程,课程教材由教育部组织国内知名专家统一编写而成,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统编教材的主导作用。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把握教材精神实质,立足教学实际编写课程《教学标准》。《教学标准》一般从课程定位、课程中学与教的目标、内容标准、学与教实施建议和教与学的评价五个方面进行规定,是开展课程教与学的规范性指导文件。《教学标准》从整体上确立了课程性质、教学理念、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知识模块、目标达成和评价建议。《教学标准》是依据统编教材和教辅资料编制的课程教学文件,有利于学生明确课程学习目标、过程和考核要求,有利于教师把控教学进度和实现预期目标,是切实规范课程教学和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载体。
2.以慕课为平台,组织在线学习
“阅读电子化、沟通网络化、娱乐数字化”是当代大学生在信息社会条件下的认知心理特点。因此,教师掌握和应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注重网络教育资源的采集、加工和使用以活跃学生思维和活泼课堂气氛成为不可抵挡的一种潮流。慕课是在网络和信息技术支持下出现的新型教学方式,慕课教学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话语权,实现了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转变。通过在线自主学习、在线交流互动和小组研讨等方式,增强了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趣味性。在“互联网+”时代,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几乎是每个大学生学习的必备工具,微博、微信、QQ等“微平台”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第一课堂和最前线,必须与时俱进地应对“微时代”的各种变化。目前,比较知名的慕课平台有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等网站。一般院校在实践中可采取以下办法解决慕课教学平台问题:一是师生同步注册清华大学“学堂在线”或其他高校类似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平台,共享名校优质网络资源,并辅助于QQ群等其他网络手段;二是自主开发校本网络课程资源;三是综合利用微课等网络公共资源和QQ群或微信朋友圈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在线教学。通过网络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及课堂内外互补互动的教学场景,拓展教学时空,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实效。
3.以问题为导向,确立教学专题
科学始于问题,强烈的问题意识一直是学说出场的重要路径。马克思指出:“一个时代的迫切问题,有着和任何在内容上有根据的因而也是合理的问题共同的命运: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因此,真正的批判要分析的不是答案,而是问题。”⑤当下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矛盾相当突出,生态环境、科技伦理、道德危机、文化冲突等,无不与社会最大多数人休戚相关。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必须关注社会现实,从问题出发学习和研究基本原理,紧紧围绕“什么是、为什么要学习与怎样坚持和发展”展开教学。在凝练和设计教学专题时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回应社会现实。一个有价值且有吸引力的问题是专题教学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通过系统梳理理论体系和社会现实,与时俱进地确定讲授专题。
4.以逻辑为主线,建构教学体系
在专题教学组织过程中要突出问题思维,系统梳理相关理论与实践知识内容,建构理论逻辑和教学体系。“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对象的问题思维,是指在明确教育目标的前提下,以问题发现、问题设计以及问题分析与问题解决的方式,编制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方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⑥在逻辑建构中注重从“What”、“Why”、“How”出发,围绕现状如何、问题所在、主要原因、如何评价及如何建设五方面来开展教学设计。如《社会主义文化传承发展中的辩证法》专题的教学逻辑体系构建,围绕辩证法原理即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三大规律进行问题设计,逻辑体系可从中华传统文化千年流变,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何以形成?如何辨证评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其建设路径五个方面来构建,彰显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逻辑魅力。同时,讲解中要坚持用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现实问题这条主线,彰显理论思想在当代中国发展问题上的阐释力和解决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5.以能力为本位,开展实践探究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目的是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学生,切实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并进而提升国家软实力。“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提高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使大学生能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领悟理论的深刻内涵,认清各种思潮的负面影响,确立理论指导社会实践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⑦在“专题+慕课”教学中除了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外,还要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成果交流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研究性学习是以个人或小组选择社会热点话题开展探究,形成课程论文、读书报告等成果,以专题研讨、主题辩论、PPT、微视频、微电影、情景剧等形式在实践课堂展示和交流。通过开展实践探究活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促进学生们的思想激荡和观点交锋,提高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的阅读素养,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思辨能力,提高运用基本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及信息媒体的表达与创新能力,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夯实基础。
“专题+慕课”混合式教学改革尚处于探索过程中,存在一些待完善的方面。一是要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慕课学习需要学生自主在线完成,专题化课堂教学与实践探究教学时间分配大致按“2+1”模式,即实践课时占理论课时的1/3。二是要强化慕课教学、专题教学、实践教学三者协同。慕课教学是辅助,专题教学是核心,实践教学是拓展。慕课自主学习作为课堂专题化教学的基础知识准备,主要解决基本理论知识学习和在线学习考核问题。课堂专题化教学是建立在慕课学习基础上的理论知识的运用与拓展,解决慕课无法实现的教学目标。实践教学是探究性学习成果集中交流与展示的平台,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升知识运用能力。三是课程考核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协同。以课程成绩百分制为例,一般慕课学习及评价占30%,实践探究成果评价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50%。
注释:
①何克抗:《从混合式学习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9期。
②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6。
③本森:《语言教学中的自主学习》,外语教学出版社,2005。
④柴晓霞、张二芳:《高等院校理论教育原则研究》,《研究》2009年第6期。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
关键词: 慕课 远程教育 调研报告
MOOCs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简称,在我国被翻译成“慕课”。近年来,远程教育的学者们开始关注慕课的发展及其影响,总结了慕课在远程教育中的发展现状。通过对慕课发展现状的分析,希望探索适合我国远程教育管理模式和教育教学方式的慕课开发途径,探索慕课发展与我国远程教育结合的形式,提升远程教育教学水平,推动实现教育公平,对我国远程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1.慕课的概述
1.1慕课的内涵
慕课(MOOCs)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简称,是新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其意思是大规模、开放性、在线课程。慕课是指那些由参与者的大型或者大规模开放课程,不是面对面的课程;这些课程材料散布于互联网上,上课地点不受局限。无论你身在何处,都可以花最少的钱享受美国大学的一流课程,只需要一台电脑和网络连接即可。
慕课这个术语是2008年由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网络传播与创新主任与国家人文教育技术应用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联合提出的。在由阿萨巴斯卡大学技术增强知识研究所副主任与国家研究委员会高级研究员设计和领导的一门在线课程中,为了响应号召,Dave Cormier与Bryan Alexander 提出了MOOCs这个概念。慕课最显著的两大特点是“开放共享”和“可扩张性”[1]。
MOOCs与开展多年的远程教育课程资源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有本质的区别。MOOCs以网络化学习的远程教育为基础[2]。MOOCs在免费开放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放整个学习过程,不仅仅局限于视频讲座等内容,加强了学习过程中的支持服务,更关注学习者的学习效果,通过章节测试、师生互动等学习支持服务促进学生在线学习的产生,与远程教育相比,更关注学生如何学习和学习的效果如何。MOOCs是互联网教育应用的一个分界点,开始探索远程教育背景下学生课程组织实施模式。通过用户评价、分享将知识组织起来,实现知识的深化与创新。
1.2慕课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MOOCs始创于美国,快速转播到世界各地。2012年传入我国,“大型基金会、高校及教育企业开始与慕课项目开展深入合作,大大推动了慕课的快速发展,也使2012年成为慕课之年”[3]。
自慕n之年(2012年)之后,机构Coursera、机构Udacity、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创办的机构edX、伯明翰大学和英国开放大学创办的FutureLearn公司都开设了MOOCs公司。其中,Coursera是目前世界最大的MOOCs公司。2013年巴西、日本、澳大利亚、德国、法国、印度、爱尔兰也成立了在线开放课程平台。欧盟的11个国家甚至发起“泛欧MOOCs计划”(Pan-European MOOCs initiative),由欧洲远程教育大学联盟(EADTE)牵头,在欧洲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的支持下创建了OpenupEd平台,试图集全欧之力在MOOCs市场与美国抗衡[4]。
在我国,MOOC课程受到了很大关注。从2012年开始我国学界开始关注慕课这一教育的新热点,从2012年2月《中国远程教育》杂志发表两篇系统介绍慕课的论文开始,截至2017年4月,在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上共有关于慕课的论文3000余篇。2013年11月,教育部鼓励全国的“985”高校率先建设一批慕课平台及课程,很多大学相继成立自己的慕课制作研发团队,在慕课建设、应用和推广上给予人员、经费支持,在互联网技术平台支持下,慕课教学有了更大规模的发展,慕课已经引发了在线教育的战国时代[5]。数据显示,2013年Coursera上注册的中国用户共有13万人,位居全球第九。在2014年达到了65万人,增长幅度远超过其他国家。现在每8个新增的学习者中就有一个人来自中国。MOOC的快速发展,为那些有超强学习欲望的“90后”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和帮助。反之,令人忧虑的是,参加慕课学习的学生流失率高,顺利完成学业课程的比率也低,根据果壳网进行的“MOOCs中文用户大摸底”调查数据显示,只有约6%的MOOCs课程学习者最终完成了课程学习[6]。
2.慕课在远程教育中的发展特点
2.1MOOCs的快速发展
MOOCs的快速发展表现在两个维度,一是MOOCs机构和课程规模的快速发展,在短期内迅速波及世界各地,吸引了大量学习者关注;二是在发展过程中,MOOCs自身也在不断演化与发展,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各类实践形式。MOOCs多元丰富的实践形式与其所处的发展阶段(初期)有关,更深层的原因是技术强劲的革命潜力,以及教育组织与服务模式的多种课程性。
远程教育的出现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结果,慕课是远程教育发展道路上的又一里程碑。远程教育打破了传统教育空间和时间的束缚,实现了完全的通过现代移动终端的自主学习。这一特点与慕课完全相同。慕课与顶尖名校、名企合作提供免费的在线课程的构建模式对学习者绝对开放,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2.2有利于教学评价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费用低、内容新颖、上课时间灵活的课程时,教学评价就成为尤为重要的指标,课程内容、形式成为学生选课的重要依据,学生选课数量成为教学评价的关键指标。
2.3教学改革的新契机
据最新调查显示,从14个平台1300余门被调查课程提供的数据分析,目前MOOCs课程仍然保持传统课程中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未有新的突破。翻转课程所占的比例较小。“翻转课堂”模式有助于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从一个讲授者、讲解者真正变为学习的激励者、启迪者[7]。
2.4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慕课的课程设计时长在15分钟左右,符合心理学对人的高度专注时长15分钟-20分钟。有利于学习者充分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学生有疑问可以反复观看课程视频或在线提问。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随堂测试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点,课后的在线测试可以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3.慕课在远程教育中的主要问题
3.1教师授课思想的转变
远程教育教师与慕课在授课理念上还存在分歧。远程教育教师在教学上还延续传统的教育理论,侧重于知识的系统传授,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课程组织者、评价者手中,学生通过PPT、视频和教学文件进行学习,学习模式枯燥僵化,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然而,对于慕课来说,我国学者李青认为:MOOCs以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作为其理论基础,网络化链接才是知识组成的结构,学习掌握在学习者手中,学习就是学习者的知识网络与其他网络进行互通的过程,保证学习者永远处于不落伍的状态[8]。这一思想使慕课与以往的远程教育课程有了很大的差异性。
3.2教师授课形式的转变
目前,远程教育大多采用“三分屏”课件。课程学习者通过三分屏课件学习时,既能看到老师的形象,又能听见老师的声音,还能看到老师的具体教学过程,有利于网络环境下教学活动的开展[8]。与慕课相比,缺乏对学习者学习过程中有效师生互动与小组讨论环节,学习过程中遇到了问题难以得到及时的回复和指导。而且,慕课与三分屏课件相比授课时间大大缩短,从每次课程1小时缩短到15分钟左右。约翰・斯威勒(John Sweller)教授的认知负荷理论认椋人类的工作记忆只能处理有限的信息,如果学习任务过于复杂,就可能超负荷而无法有效记忆[9]。
3.3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中国“填鸭式”教学方式和手段使学习者有了较强的依赖性,缺乏自主性。但是,并非现有的慕课就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正如有些学者所言[10]:“慕课从课程的吸引力上看,大部分课程只是课堂教学的视频化,授课形式固化,缺少娱乐元素,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令人忧虑的是,参加慕课学习的学生流失率高,顺利完成学业课程的比率也低,根据果壳网进行的“MOOCs中文用户大摸底”调查数据显示,只有约6%的MOOCs课程学习者最终完成了课程学习[11]。据统计,“美国Coursera平台的用户量多达400万,但课程完成率却不到10%,以上海交大为例,《数学之旅》作为上海交大首批上线的慕课课程之一,其课程通过率仅仅为3%”[12]。
可见,自制力较差、学习主动性不足的大学生参与慕课学习的效果一般,慕课学习对于强化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不大。因此,利用远程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4.慕课在远程教育中的发展方向与探索
在2014年中国国际远程教育大会上,慕课对远程教育乃至高等教育的冲击和挑战成为此次会议的重要议题,专家们认为:慕课在内的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有助于满足人们接受终身教育、继续教育的需求。利用现有的远程教育资源、网络资源,对已有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改革迫在眉睫。教学形式单一、教学环节落后、师生互动缺乏,远程教育学习和考试平台复杂是造成远程教育学生流失的主要原因。
在慕课潮流和大数据时代的推动下,远程教育改革不可避免地要顺势而变。认真分析学习者的需求,认真总结慕课和远程教育取得的经验和成就,把慕课新的授课形式和远程教育有效结合,并在实践中解决教师教育领域慕课发展不断涌现的各种难题,进而推动我国远程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维基百科.大规模开放在线课堂词条[EB/OL].http///wiki/%E5%A4%A7%E8%A7%84%E6%A8%A1%E5%BC%80%E6%94%BE%E5%9C%A8%E7%BA%BF%E8%AF%BE%E5%A0%82.(2014-02-22).
[2]汤敏.慕课革命:互联网如何改变教育?[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5.
[3]朱庆峰.我国高等教育慕课发展的困境及理路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2014(23):73-77.
[4]康叶钦.在线教育的“后MOOC时代”――SPOC解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1):85-93.
[5]尹达.慕课现象的本质阐释、现实反思与未来展望[J].电化教育研究,2015(5):59-63.
[6]MOOC中文用户大摸底[EB/OL].果壳网,http:///post/610667.2016-02-09.
[7]陈竹.北大清华加入美国在线教育平台[N].中国青年报,2013-05-23.
[8]李青,王涛.MOOC:一种基于连通主义的巨型开放课程模式[J].中国远程教育,2013(3):30-36.
[9]J.Michael spector, M. David Merriu, Jan Elen, M. J.Bishop.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M]. New York: Springer Publishing Company,2013:85-96.
[10]王应解,冯策.我国高校慕课教育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15(6):80-85.
1.一日三省己身,注重自身思想政治建设和师德师风要求。本人是一名专任教师,且是一名思政课教师,又是一名老党员,因此本人积极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参与批评与自我批评理论学习和自我检查工作,任职以来没有出现违法违纪的行为,获得周围领导、同事和学生认可。
2.勇于承担各类教学任务,积极探索新型教学方法,开创新的教学改革模式。2018年,在担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师期间,对涉及法律基础的章节,本人发挥专业和社会服务经验的优势,以“模拟法庭”的教学模式,生动展现了教学任务相关知识,同时也成为卓有成效的法制教育方法,受到师生好评。
3.学习和探索运用先进现代教学技术。继2019年获得校2019年浙江省微课教学比赛学校选拔赛一等奖、省三等奖以来,在利用原有的超星学习平台用于点名、预习、复习、布置作业、课堂互动之外,本人在2020年尝试运用慕课丰富和拓展教学形式,利用业余时间完善教学资料,并重复慕课影像录制,尽善尽美。
【摘 要】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数值分析课程,主要是介绍计算数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及软件实现。理论部分以够用为标准,编程实现部分以会用为标准,并辅以实验教学的案例,以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值分析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一方面要在授课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软件使用及编程能力。据此特点,本文总结了教学过程中结合matlab软件、实验课程建模案例及慕课教学实践的方法。
关键词 数值分析;教学改革;matlab 实验教学案例;慕课
基金项目:巢湖学院教研项目(ch13kcjgxm14)。
作者简介:侯勇超(1983—),男, 山东聊城人, 讲师,研究方向为模糊优化。
1 慕课背景下数值分析课程的特点
大型网络开放式课程,即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是在2008年由Dave Cormier 与Bryan Alexander教授首次提出,但是其真正发展并产生影响则是由于世界著名大学斯坦福的老师Sebastian 的课程在网上的播放从而引起了大量学生注册学习。如今,学习慕课的人逐渐增加,网络上视频课的课程推出,给来自全国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MOOC的课程,学生更能自己安排学习课程,这给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并引起了全世界人的关注。
“Flipped Classroom”是“翻转课堂”的英文翻译,指的是学生上课的形式由传统的老师为主导变成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从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地专注于学习,从而获得较全面的知识体系。
1.1 “慕课”的特征
MOOCs呈现了一种新型的教与学的突出特征,奠定了学习者在学习中的主要地位。传统教学中老师扮演了及其重要的作用,现如今“慕课”的出现让学生与老师之间增加了更多的交流机会,使学生更能把握知识的结构。那么“慕课”有哪些具体的特征呢?下面我们来具体总结一下。
(1)“慕课”具有完整的课程结构,老师先通过短小视频让学生了解学习并加强对知识的了解。
(2)“慕课”重视学习的途径与方法,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3)“慕课”可以为学生与老师提供更及时的学习反馈过程,提高课堂效率。
(4)“慕课”学习方法学生可以有更多的学习资料,拥有更好地教学团队帮助学习。
(5)“慕课”现在与大学教育的学分制有着很大的联系,通过对慕课的学习可以为以后的就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1.2 “慕课”建设中的问题分析
(1)慕课最主要的形式在于老师必须对课程有着高深度的认识,能够自如的调整知识结构和内容。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每门课在课程体系教学中都有着明确的位置,学生对课程可以不需要有着深刻的认识,只需要跟随老师的步伐上课或者学习交流。但是目前慕课的发展不同以往,由于听课学生的人数大量增加,对知识的学习以及需求各不同的需求,这就需要学生通过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认识到对自己有用的方法去学习,因此学生与老师都必须对课程有着非常清晰的认识。
(2)慕课需要老师对知识有着敏锐的把握,因为慕课的特点是将课程改编为许多个小部分的知识点,在每个晓得知识点中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学习状况调整学习内容,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吸收与消化。
1.3 慕课”课程体系解析
(1)了解所学知识和制定计划,所学的内容有可能有着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研究:不同专业的课程体系可以设置成多个不同的课程教学, 各个课程需要学习利用的东西不是部分的而是要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课程间存在多种复杂关系。
(2)课程知识体系网络建模:首先梳理出课程间的关系,并挑出全部的课程采用绘图的形式做出一个完整的课程网络模型。
(3)课程知识点的划分和描述:对于所学课程,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将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划分为慕课形式的一小段的视频,进行系统的学习。但是这些知识点在划分时需要尽可能的独立,这方便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4)课程知识点网络建模:对整理出来的小知识点在进行联系,根据这些分析关系对知识再分组、分块等等建立知识点间的关系模型。
2 翻转课堂教学及其特点
翻转课堂最初是由美国某高中的两位老师为了帮助一些有着特殊原因而无法正常上课的同学,能够尽快的跟上课程进程使用录屏软件录制了视频与声音相结合的课堂教学形式。它的定义是老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可以在不是课堂的时间内进行学习,而过后学生可以再与老师面对面交流的一种教学模式。
在普通的教学活动中用网络来进行教学课程的方法,从过去到现在已有大多数人在研究并探索过了这个问题。但对于传统教学方法而言却没有起多大的作用,而Flipping the Classroom却成为了当今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同时也对现代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这是由于“翻转课堂”有有着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本身的一些的本质特点:2.1 教学视频简洁明了
每一个小视频都对应一个固定的问题,这个针对性就比较强;其次视频时间长短可以调节为学生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段,这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最后教学视频可以人为的进行操作,便于学生更熟练的掌握知识。
2.2 教学信息清晰明确
Flipping the Classroom的教学视频更注于在教课中侧重老师上课所讲授的内容,无其他外界因素干扰使学生有了高度的集中力。这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学习帮助,特别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下。
2.3 重新改变了学习的流程
Flipping the Classroom中老师不仅可以提供不同于平常教室上课形式的视频学习课程,还可以为学生在网络上提供同步辅导上课内容;在这种学习环境下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给予有效的辅导,同学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
2.4 复习检测方便快捷
学生观看了教学视频之后,可以在后面的习题中对自己进行当堂测验,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判断。如果发现几个问题回答的不好,学生多次回放加深了解。有利于教师真正了解学生并有针对性教学。
3 matlab平台上融入建模案例的设计型实验教学项目
为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三个设计型的教学项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1 用MatLab确定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参数
根据给定数据拟合van Genucht模型中的参数,并与给定论文[8]中的结果对照。
3.2 微分方程数值解法及其在嫦娥3号落月控制过程中的应用
结合2014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A题的数据和相关获奖论文,利用matlab实现落月控制过程。
3.3 数值积分方法及其在平板折叠桌设计中的应用
结合2014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B题的数据和相关获奖论文,利用matlab实现平板折叠桌最优设计问题。
参考文献
[1]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OL].http;//baike.baidu.com\view\10187188.2013.
[2]李曼丽,等.慕课正酝酿一场新教育革命[N].中国青年报,2013(3).
[3]夏生.MOOC;更好和更时髦的教育系统[J].人物,2013(5).
[4]李晓东.“慕课”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与对策[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4,27(2).
[5]王萍.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新发展与应用[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3):13-19.
[6]MATKIN G W. MOOCs in the Real World: Deconstructing the Impact[EB/OL].[2013-11-20].worldacademy.org/files/UCB/MOOCs_in_the_Real_World_
Deconstructing_the_Impact_by_G.Matkin.pdf.
随着林业建设和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林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已发展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多学科门类的林业教育体系:目前我国拥有独立的高等林业院校6所,森林警察学院1所,一大批高等农业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设有林学院或涉林专业。据不完全统计,在校林科专业本专科(含高职)学生约13万人,全国开展涉林研究生教育的单位75个,在校林业学科研究生总数约1.3万人。
一、林业高等院校推进在线教育的实践
面对不断扩大的教学规模和不断提升的办学目标,在强调“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当今时代,伴随着日益先进的计算机互联技术,以在线教育技术为代表的新型教育模式陆续提出,凭借其跨时空、易传播、可再现等特点,强有力地促进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北京林业大学作为全国重点林业院校之一,积极推进在线教育,在优质共享资源开发、学习平台建设、管理与制度等方面开展了较多探索性工作。
1.合作机制与平台
(1)发起创建亚太林业教育协调机制
北京林业大学提出倡议,在国际组织――亚太森林网络的支持下,在2010年创建了亚太地区林业教育协调机制,该机制的协调办公室挂靠北京林业大学。通过该机制的沟通与协调,发挥亚太地区各国主要林业院校的共同优势,就林业教育热点议题开展全方位的合作交流。
(2)成立林业教育信息化研究会
为了给研究林业教育信息化提供更好的平台,北京林业大学于2014年12月倡议并发起成立中国林业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研究会。2016年5月,中国林业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研究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二次理事会议暨第一次学术年会在南京林业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林业高等院校代表交流了各自在林业教育信息化领域取得的成绩与宝贵经验。
2.共享资源开发与应用
(1)开发亚太林业慕课
在以“在线教育”为名的各类教育模式与技术中,慕课是当前最为热门与流行的教学形式。慕课可通过整合多种社交网络工具与多种形式的数字化资源(如教学视频)形成丰富的课程内容,利用互联网传播,使全球各地的学生能够突破传统课堂在时间、空间和人数方面的限制,便捷地享受到国内外著名高校的优质课程。[1]
在亚太森林网络组织的资助下,由北京林业大学和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共同主持,联合墨尔本大学、菲律宾大学、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已开发完成6门全英文的林业慕课,该慕课项目已获得加拿大国家级优秀创新教育技术大奖。
(2)建立网络课程资源联盟
2014年5月8日,北京林业大学发起创建了“全国林业高等院校特色网络课程资源联盟”,首批联盟单位成员包括10所林业高校。2016年5月16日,全国林业院校继续教育网络课程资源联盟也在北京林业大学成立。网络课程资源联盟的成立,显示了林业高校对网络资源开发与应用的高度重视,通过网络课程资源的共享、互换,也进一步提升和扩大了各高校学科的学术影响力,从而促进网络课程资源的进一步开发。
(3)创办北京林业大学在线教育平台
北京林业大学在线教育平台目前是由三个子平台构成,分别为:亚太可持续林业管理创新教育项目平台、全国林业特色资源课程联盟平台和北京林业大学在线学习资源与课程平台。目前一大批亚太地区林业慕课、国家级精品课程、北京市精品课程和校级精品课程已上线,同时借助网络课程资源联盟内的资源交换与共享,实现了与东北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林业高校的课程资源交流。
(4)慕课情境下的翻转课堂探索
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通常译为翻转课堂,其核心思想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学习的时间与内容。通过在课堂外布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自主检索或由教师主动提供不同形式的教学资源,使学生更加主动专注地研究相关问题。回到课堂上师生之间再进行有针对的交流,解决实际的问题。
北京林业大学积极探索翻转课堂的实践,以《森林有害生物控制》课程为例:首先给参与翻转课堂的学生提供大量的包含知识要点的课件、思考题、视频、图片、文献等课程参考资料;然后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修改完善课件;第三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演讲并由任课老师进行点评并主持讨论,同时布置户外观察作业,补充课堂教学现场感不足的问题;最后,建立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相适应的新型考试考核方式。应该说,教学效果很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使学生的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得到很好的锻炼,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如何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实践证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极受学生欢迎。
3.管理与制度创新
(1)创立北京林业大学网络课程制作中心
完成在线教育课程的开发需要一定的硬件条件做支撑。北京林业大学网络课程制作中心目前已拥有一套智能高清广播级数字录播系统,其中包括三机位的高清摄像机、多通道录制系统、多功能控制系统、手动及自动导播切换系统、大洋非编工作站和多套多媒体辅助教学配套设备。同时,为指导各位老师更好地完成在线教育课程的开发录制,北京林业大学制定了一套与国际接轨的慕课开发基本规范和流程。
(2)提出在线教育管理认证制度
为配合推进在线教育的实施,北京林业大学推出了面向教师的《北京林业大学视频类公共选修课管理办法》和面向学生的《北京林业大学视频类公共选修课学习指南》。针对不同级别的视频类网络公开课(本校、外校、著名在线教育网站),规定了其选修的门数与学分数,并通过不同形式如提交课程论文、开展主题汇报等进行考核,最后给出两级制(通过与不通过)的成绩认定。
二、对当前在线教育一些问题的思考
在线教育领域内影响力最大、接受与普及程度最多的形式是慕课。当前,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各类慕课类网站百花齐放、层出不穷,足以令人感慨信息时代知识传播的便捷。然而,面对玲琅满目的慕课,如何去粗存精,这就需要进一步对慕课的功能与定位进行思考。
1.慕课的组成要素与功能定位
以教育为目标的慕课,其组成要素必须包括授课视频、习题作业和论坛互动。授课视频是慕课最重要的要素,它是经老师对教学内容精心梳理、提炼,将相关的教学资源碎片化,再进行多层次的问题设计和系统的数字化设计,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有机整合而成的网络教材。习题作业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必需环节,学生的每一次学习信息经过网络平台大数据处理,都能够即时地反馈给任课教师,老师才能据此再组织深入的教学与答疑。同时,论坛互动是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吸收内化”的重要环节,也是“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之一。具备以上三个要素的慕课,才能真正具备有效的教学作用[2]。
慕课具有显著的优势与特点,但是我们也必须认清慕课与传统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慕课首先必须是可共享的优质课程资源,但慕课本身绝不可能完全替代现有实体课程,只能作为改进传统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的补充。慕课具有自由性、自主性等诸多特性,是构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石,也是进行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的前提,但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塑造他们的道德情感和审美情趣等,单纯的线上教学形式是无法做到的。所以,慕课情景下的混合式教学,即在线教学与面授教学的结合形式或线上线下教学结合(O2O,Online To Offline)是新型教学模式[3]。
2.慕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切事物都必须经过从孕育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就慕课而言,可认为总体上仍处于发展初期,还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1)对于提供的课程教学质量论证不够充分,受限于课程时间与录制成本,尚未实现每门课程知识点的系统化,大部分慕课还属于片段化、以知识科普化为主,难以满足专业核心课程的需求,而不同学校专业课程体系的封闭性与现有慕课资源的开放性尚未有效衔接。(2)慕课的学分论证和互认机制尚处在探索阶段,缺乏成熟的机制或范例,对于慕课的自主性而言,学生完成考核的诚信考试机制并不完备。(3)对于我国现有的一些慕课而言,普遍存在国际化较弱的缺陷,课程内容是中文版居多,英文版极少。
3.慕课适合的课程类型
虽然目前各类慕课百花争鸣,但我们须认识到,慕课不是万能万通的,对于不同类型的课程,其适应性不一样:慕课的教学形式最适合于开展公共基础课教育(如数理化、人文社科、素质养成、思政等通用型、广谱性课程),其次是部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对于具有很强的自然生态地理区域特点或属性,并且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门类,如林学,要在全球范围内共享相同内容的一门课程是不可能的,有时在像中国这样疆域大、自然生态地理类型很多的国家,即使在一个国家内共享相同内容的一门课程也不现实。以《树木学》课程为例,仅在中国就分南方本和北方本两种教材。因此从另一个角度说,慕课的形式一般更加适合理论课,而开发实践类课程则比较困难。此外,慕课在继续教育领域会更加容易进行推广。
4.慕课引发高校重构教育分工
慕课是具有规模开放效应的公共社会产品,从制作到运行维护都需要专业化的分工团队,因此,随着慕课的不断普及,它可能引发高校在一定程度上重构教育分工。为了提供高质量的慕课,学校需要组织高水平的主讲教授和辅导教师;为了更好地把握慕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学校需要组建专业的课程运行团队,包括教学设计专家和课程管理人员;最后,为了实现最佳的慕课教学体验,学校也需要聘请专业的课件设计与制作人员。
5.慕课健康发展的关键在教学管理变革
2015年4月,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指出,要大力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和学分管理制度创新。当前国家政策层面正在积极引导,但出台的配套政策少,在“教”与“学”两者之间未形成一种良性机制,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和制定,例如:缺少慕课质量评价标准,品质必定良莠不齐,但标准由谁制定?质量由谁评价?慕课成果如何纳入各级教学成果评奖体系?学生学习效果和学分认证如何评价?可见想要推动慕课并健康持续发展,必须先理顺教学管理的相关环节,做到“学生受益、教师乐意、学校满意”,并形成良性循环。
三、结束语
教育信息化是高校彰显优势特色、提升核心竞争力和体现软实力的重要路径,尤其对于在线教育的命题而言,是发展的机遇,但更是挑战。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时代的潮流,以慕课为代表的在线教育模式将带来前所未有的教学效果和教学体验。但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能盲从或随波逐流,网络教学是与时俱进的教学手段之一,但不可能完全替代经典教学方式。
对优质教育资源建设的工作而言,其任务可总结为四个“共”:引导社会与学校达成共识是基础,推动学校共建课程是手段,保证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是目的,完成教育质量管理的共认是关键。在这共识共建共享公认的链条中,“共认”是关键环节,是推进在线教育工作的“最后一公里”,教育管理工作者应共同跨越。
参考文献: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6.166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6-0-01
1 SPOC的含x、优势及SPOC建设现状
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指对少数在校注册的学生实施的课程教育。相较于MOOC,SPOC具有以下优势:学生出勤率高;学生同构,进度一致;教师全程参与;便于因材施教。
基于智慧职教云平台,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已建成约50门SPOC课程,范围涉及医学专业课程、医学基础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医学人文课程等方面,且基本处于边建、边用、边改的状态。
2 信息素养核心的概述
医学高职生的信息素养包括四个层面:信息知识、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其中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水平的核心组成部分,医学高职生须达到以下信息能力。
其要能够正确判断信息获取的范围,并能使用多种搜索引擎;药能够熟练使用常用的计算机技术,并对前沿技术保持一种较高的敏感度和责任感,并能自主获取;要掌握有效的检索策略,能对校内专业数据库实施有效检索;要能够在海量的MOOC资源中寻求适合自己的医学类名师课程,并进行长期有效的线上学习;要能够将获取的信息资源结合自身的研究领域进行知识重构;还要能够形成信息产品,如综述报告、项目申报书、学术论文等。
3 高效建设校内SPOC,有效提高医学高职生信息素养水平
校内SPOC课程是校园网络文化中占比较大的一块阵地。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信息素养类课程主要有几种形式:信息技术课程、医学文献检索课程、专业课和公共基础课程中融入部分、专家讲座。基于校内SPOC平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策略。
3.1 重视信息素养教育
首先,学校的教务管理层应对信息素养有着一个高度的认识,并把信息素养纳入到毕业生的必备素质中。其次,各专业的专业带头人应该将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培养目标。
3.2 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水平
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明确的主导作用,其信息素养水平的高低对学生至关重要。教师信息素养水平提升适合以自学的方式开展,可基于MOOC平台,选取名校名师课程,进行连贯性、系统性的学习,一段时间后,无论是信息知识意识,还是信息能力、道德水准,都会得到显着提升。
笔者推荐的MOOC课程如下:中国大学MOOC平台的慕课问道,由北京大学李晓明教授主讲,共20个微视频,包含MOOC、SPOC的含义、作用及制作方式、软件使用技术等,尤其是“丰富多彩的视频形式”及“慕课视频制作及修改方法”等教学视频,对提高教师的课件制作能力、视频编辑能力、SPOC课程建设能力大有帮助。
由中山大学创建的新媒体素养课程学完后,笔者同样受益匪浅。武汉大学黄如花教授主讲的信息检索课程,对提高师生的信息检索能力能起到实际的帮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一名当代高职教师,掌握计算机的维护和应用能力着实重要,建议教师可选学由职教MOOC建设委员会创建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系列视频。
作为当代一名高校教师,信息能力是立命之本,把信息知识和技能传播给学生,更是高职教师的义务。
3.3 高职医学生要提高认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首先,高职生需要清醒地认识到信息素养是职业素养的一部分,并体现到自己的行动中去。认真学习信息技术SPOC课程,入学初便给自己定下短期目标,如通过全国计算机一级、二级考试,在这个持续的学习过程中,大大提高自己的信息知识、信息意识及信息能力。
其次,配合教师实施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学习活动,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尤其注意在使用手机或电脑的学习课程中,不要被工具娱乐功能所误导,要做到心无旁骛。
再者,要重视信息检索能力的培养,除了要掌握常用搜索引擎普通检索及高级检索功能外,还要熟悉专业数据库的检索方法,以此了解医学领域研究的最新热点问题,将信息资源和自己的研究领域进行知识重建,培养撰写综述报告、项目申报书、学术论文等信息产品的能力。
作为一名当代高职生,要时刻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敏感度和责任感,遇到问题,可在SPOC平台的教师提问区、讨论区和教师、同学进行充分的沟通。课中,积极参与教师设置的“头脑风暴”“摇一摇”、测验、考试等学习活动。对于学校推送的视频讲座或专家现场讲座,一定要积极参加,主动捕获前沿信息,课后认真研读专家推送的资料包。利用SPOC平台了解信息道德信息法规等知识,在偌大的信息海洋中,做一个高素质的网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