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建设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0 16:28:5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基础设施建设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基础设施建设论文

篇1

生产性基础设施,如:农田水利和农业气象服务等,可以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以农田水利设施为例:自1949年以来,中国农田灌溉规模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从1962——2002年,中国人口增长了1倍,人均耕地面积减少50%,但是人均灌溉面积增加了50%。全国粮食产量净增2.6倍,其中占全国耕地面积不足40%的灌溉土地的粮食产量占总产量的80%。据资料分析,约有60%的粮食作物,75%的经济作物和90%的蔬菜作物都生产在灌溉农田上[2]。

截至2007年,中国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已经达到46.42%,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36.83%,占粮食播种面积的53.50%。2007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5.02亿吨,比2006年增长0.72%,较1980年增长了1.81亿吨[1]。由此可见,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能够增加有效灌溉面积,从而有力的推动了粮食生产的发展,从而推动了农民的农业收入的增长。

2.基础设施建设能够降低农业生产总成本,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在目前中国农业小规模经营、农业的弱质性和农产品的特殊性等条件下,降低农业生产总成本将成为增加农民农业收入的主要途径。这是因为:

(1)从价格方面来看,一方面,由于农产品是人们的基本生活所需,关系到国计民生,居于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虽然政府在特定时期(战争、自然灾害等时期)可以通过提高农产品的价格来刺激农业生产,但是政府无法长期将农产品的价格定位在比较高的水平上;另一方面,由于农产品产量大,产品的差异性比较低,农产品市场是比较接近于完全竞争市场的市场形态。在这种市场形态中,每一个生产者,也就是农民,都不能通过提高价格来获得比较高的利润,也就是说,由于缺乏垄断力量,农产品价格由市场决定。总之,由于农产品的特殊性,农产品的价格会保持在比较固定的低水平上,农民无法通过提高价格来获得高收益。

(2)从产量方面来看,一方面,在中国农村目前的经营形态下,农民经营的土地面积有限,这意味着单位农户所拥有的土地的生产能力有限,虽然大规模机械化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趋势,而且在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存在许多成功的案例。但是由于中国土地资源有限,农村劳动力众多,要实现大规模农业生产还需要一定时期的调整,因此,中国小规模农业经营方式还将长期存在。这种小规模经营方式决定了农户不能够通过扩大土地面积来扩大产量。另一方面,除了通过扩大土地规模,农民还可以通过追加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来提高单位土地的生产能力,或者通过提高耕地质量来提高产量。但是,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的价格同样是由市场所决定,即使通过政府的力量,也无法把它们的价格长期维持在低水平上,提高耕地质量又是长期性的努力才能见效的措施,这就决定了农民通过追加生产资料的方式来提高利润的空间有限。因此,在中国农业目前的经营形态下,虽然农产品产量不断提高,但是它并不是提高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

二、农村基础设施的内容及分类

农村基础设施(RuralInfrastructure)是指为农村生产和农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使用期限较长的设施。它是向农村生产生活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保证农村社会扩大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各种物质技术条件的综合。与“私人资本”相对应,它被称为社会间接资本。通常纳入到农村基础设施范畴的主要内容可细分为三类:一是生产性基础设施,如农村水利和农户用水设施、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服务机构等;二是生活性基础设施,如医疗卫生与体育设施等;三是生产生活性基础设施,如教育、道路和通信设施等。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目前中国农业的生产方式和中国农产品市场的实际情况下,通过增加总收益来提高农民的利润空间是不太实际的。由于农民的农业收入是农业生产总收入和农业生产总成本的差额,降低农业生产总成本必将成为增加农民农业收入的主要途径。

农业基础设施作为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提供服务的设施,与农业生产总成本具有高度的相关性。科学、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有效的直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这主要体现在:

(1)农村基础设施中的水利、气象等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不仅能够直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还能够降低自然灾害的成灾率,增强农业抵抗自然风险的能力,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性。旱灾已经成为中国覆盖面最广、成灾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而且受灾面积逐年扩大。1949年——1998年,中国平均每年受旱灾面积3.24亿亩,占耕地面积的1/5,其中成灾面积1.31亿亩,全国平均每年因旱灾损失粮食1238万吨。50年中有10年发生严重干旱灾害,受旱面积均超过4亿亩,成灾面积超过2亿亩,相当于五年发生一次重旱。2007年中国旱灾受灾面积占耕地面积的24.14%,其中旱灾成灾面积占耕地面积的13.28%[1]。旱灾面积的扩大,尤其是成灾率的攀升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不完善是分不开的。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区气象条件多样,农业发展不平衡。尤其在西部地区,农业主要处于靠天吃饭的状况,更加需要加大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增加农民农业收入。

(2)农村基础设施中的仓储、市场、交通等设施,能够降低农业生产总成本。在中国农村,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想致富,先修路”的标语,由此也可以看到,农民已经意识到道路的重要性,目前中国很多农村交通设施落后,乡间道路缺乏有效的专人管理,使农业机械作用的发挥受到了限制,导致了农业耕作成本的增加。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还与农业销售、运输成本有关。如果没有进行深加工,农产品的附加价值是比较低的。这也是中国农民收入长期无法提高的原因之一。目前,中国实行的针对“三农”问题的各项改革措施,如:农业产业化经营等等,实际上都是为了扩大农产品市场,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增加农产品的附加价值,从而提高农业收入。但是,如果没有完善的市场、交通和仓储设施,优质的农产品就会因为过高的运输成本而无法走出原产地,更加谈不上增加附加值和为农民增收。

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本身就可增加农民收入。政府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所投入的货币资金,部分会通过农民劳动转化为农民收入。诸如修建乡村公路、架设乡村电网等项目均属于高度劳动密集型,加强其建设能够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直接增加农民收入。中国长期实行的“以工代赈”扶贫工作的成果可以说明这一点。截至1997年,国家以工代赈累计投资98亿元,各级政府的配套投入也在1:1以上。1996年中央政府投入扶贫资金和物资总规模为98.5亿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40亿元,占总投入的40%。由于实物携带上的方便,1996年以后,以工代赈全部改为支付资金。全国共安排中央财政预算内资金200亿元,国债资金50亿元。从2001年开始,国家进一步加大了以工代赈的投资规模,每年除从财政预算内安排40亿元资金外,还从国债中安排20亿元,在基本农田、乡村道路、人畜饮水、小流域治理、牧场建设、人畜饮水等方而,帮助贫困地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2001年和2002年国家又从国债资金中安排10亿元搞易地扶贫搬迁试点项目,2003年又增加了5亿元资金[3]。以工代赈工程的实施,大大改善了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和落后而貌,在促进贫困地区的资源开发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而,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解决贫困地区群众的温饱和脱贫致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央政府明确规定,在继续加大对重点贫困县扶持的同时,适当扶持其他贫困地区,新阶段的以工代赈工程还在继续。

4.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能够在农民收入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大幅提高农民的购买能力。这表示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能够使农民在名义收入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实际收入水平得到提高。在中国占全国总人口63.8%,户数占三分之二的农村地区,和生活有关的基础设施仍然十分落后。电网老旧,电压不稳,电费普遍高昂。这不仅影响了农民对耐用消费品的消费需求,而且高昂的电费对农户的实际收入也有很大的影响。2007年中国平均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年末拥有的洗衣机、彩色电视机、电冰箱的台数分别为45.94,94.38,和26.12,2007年中国平均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年末拥有的这三样耐用消费品的台数分别为96.77,137.79和95.03,二者相差仍然很大。2007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了4140.36元,相比1991年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2025元高出一倍[1],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些耐用消费品的价格却要比1991年的价格低很多,可见,主要影响农村居民耐用品消费量的因素不是耐用品的价格,而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据国家统计局农村调查队,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1999年12月抽样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农村电价每调低0.1元,农户对彩电、冰箱、洗衣机的需求相当于人均收入分别提高了370元、667元和909元,由此可见,农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能够带来农民实际购买能力的提高,同时还能够消化家电业的过剩生产能力。

5.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能够促进农村地区非农产业的发展,扩大就业机会,增加农民非农业收入。中国农村人均耕地稀少,土地给农民带来的收入很低,单单依靠农业收入是无法快速提高农民收入,无法在短时期内解决“三农”问题的。这是影响中国农民增收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因此,加快发展农村第二、第三次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目前中国农村二三次产业的发展却受到了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的制约。近几年来农村居民家庭经营纯收入中,第二三次产业收入所占的比例稳定在20%左右,呈现下降的趋势:2000年二三次产业收入占农村居民家庭经营纯收入的比例为2000年为23.58%,2005年下降到20.32%,2006年略有回升,为21.22%,2007年再次降为20.45%[1]。这种情况一方面与农村乡镇企业体制落后等原因有关,另一方面,农村基础设施的陈旧落后,达不到农村二三次产业发展的要求也是重要的原因。如果没有比较完善的水、电、气、交通、通讯、医疗、教育等配套的基础设施,发展经济的硬环境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就会导致农民对市场信息了解不足,招商引资成为空谈,乡镇企业技术进步困难,产业升级难以实现,乡镇企业布局不合理的情况难以改变等等。由此可见,要改变农村二三次产业发展举步为艰的状况,必须首先从基础设施抓起,加快建设,加强管理,搞好经济发展环境建设,这样才能增加农民非农业收入。

6.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提高劳动者素质,从而增加农民收入。首先,农业科研和技术服务的增强能够提高劳动力的技能和各种物质生产要素的生产率,降低农业的生产成本和增加农民收入。比如,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采用和推广新品种可以提高土地和劳动等生产要素的生产率,从而可以降低农民的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其次,农村医疗卫生设施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身体素质,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同时还可以促进劳动力使用比较便宜的生产要素,提高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从而降低农业的生产成本和增加生产收入。就中国农业目前的情况来看,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相对于农村另外两种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机械和化肥来说,劳动力是一种相对便宜的生产要素,这三种生产要素具有替代关系。绝大部分农活,如:脱粒、收割、播种等等,既可以通过机械完成,也可以通过劳动力利用手工完成。如果农民的身体较好,那么他们就会选择相对便宜的手工工作,从而可以节省支出,提高收入。同样,如果农民的身体条件较好,他们会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准备和施用农家肥,减少化肥的使用,这不仅有利于减少农业成本,更有利于减少农产品的化肥污染,在倡导绿色消费的今天,农家肥的推广有利于增加农产品的销售,提高农民的收入。由此可见,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够促进劳动者降低物质投入,节省物质成本,提高收入。

摘要:从收入构成来看,农业收入仍然是中国农民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增加农民的收入首先应当从增加农民的农业收入入手。中国农村地区地域广阔,但是由于农村人口众多,平均到每户农民的土地面积并不大,在小规模经营的情况下增加产出,减少成本就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基础设施建设在增加农业收入,降低农业经营成本,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农民的购买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从而能够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实现城市与农村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2]周玉玺,胡继连,周霞: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供给制度选择[J],改革,2005(3):59-65。

[3]陈可可,左婷:浅谈“以工代赈”[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6(1):30-34。

[4]杨林,韩彦平,孙志敏:公共财政框架下农村基础设施的有效供给[J],宏观经济研究,2005(10):56-59。

[5]郎永建,张尚民,李长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农村经济,2004(2):81-83。

[6]鞠晴江、庞敏:基础设施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05(4):89-92。

[7]孙开、田雷: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财政投入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5(18):11-18。

[8]徐克勤:我国农村基础设施融资方式创新初探[J],农村财政与财务,2005(3):20-21。

[9]徐梅:论政府在西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中的分工合作[J],天府新论,2005(2):46-48。

篇2

钟管镇位于浙江省德清县东北部,是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县首位的几个镇之一。东邻本县新市镇,西、北都与湖州市接壤,驻地距浙江最大的经济中心杭州仅40公里,离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仅185公里,交通方便,区位优势突出,钟管镇辖区面积39平方公里。90年代前,镇内突出的问题是“三乱两多一少”,即车辆乱停乱行,摊棚乱搭乱摆,垃圾乱倒乱堆;居民乱建乱围多,道路弯弯曲曲多;基础服务设施少。

早在1997年被列为首批浙江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以来,钟管镇政府深感建设好钟管镇是一项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方针,在近十年时间里,率领全镇人民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强化管理,把一个脏乱小镇引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并先后获得了浙江省东海文化明珠乡镇、省级教育强镇、省级村镇建设现代示范镇、省级绿色小城镇、省级文明镇等称号。同时,到2005年,该镇已挤身全省社会经济百强乡镇之列,综合指数得分排名也已上升到36位。

交通是城镇的命脉,道路是城镇的骨架。自97年以来,钟管镇道路建设投资资金数千万元,新增或改造城市道路面积128000平方米,道路总长度10.5千米,人均道路面积由3.6平方米提高到11.5平方米,建成了南湖路、振兴路、公园路、文昌路、以及环城东路、西路、南路、北路等多条城镇道路,打通了城镇交通“卡口”,建成了南湖桥、钟管桥、镇南桥、横塘桥、龙千长桥、南湖二桥、钟二桥、西二桥等多座桥梁。大大改善了城镇的内外交通状况,同时镇区新开辟的南湖路、公园路、振兴路等农民街吸引了大批农村居民进镇落户,加快了乡村城市化进程。

在进行道路建设的同时,全镇先后征用土地42.5亩,拆迁建筑物10多处,挖填土方量5000多立方米,投资一百多万元,建成了一座占地2.81公顷,居全县首位的农民公园;征用土地2000多亩,投资6000万元,建立了一个现有大、中、小企业40余家(其中国家级企业集团1家,市级企业集团5家)的工业园区,年工业产值达36亿元;先后铺设了8000多米下水道,建花坛二十个,绿化256000平方米,架路灯700盏,解决了钟管其它一些配套基础建设问题;接下去准备征用土地150亩,拆迁房屋32座,投资五千万元,开发建设一个近70000平方米的居住小区,可使近1200名居民喜迁新居。目前,钟管镇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布局合理、文明卫生、环境优美,一个欣欣向荣的现代化新型农村城镇正逐步形式。

是什么原因使钟管镇建设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

——抓隹难得机遇,立足长远求发展。自1997年以来,浙江省省长、副省长,省城乡建设厅厅长,湖州市市长等有关领导多次来钟管视察指导。钟管人民把机遇看作是干事业的起点,看成把决心和实干结合的一次机会。自1997年以来,镇领导连双休日都不放过,除了其它必要工作外,几乎天都是围绕怎样把钟管建设得更好而作宣传、跑资金、搞协调。原先,县政府只计划在钟管修建一条仅3米宽的砂石路,只是解决了起码的通车问题,而钟管镇基础设施和市场滞后的问题仍尤为突出。钟管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决定紧紧抓住修建县城至钟管公路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请求批准把经过钟管的过镜段公路修建成一条路街合一的新街道——现取名南湖路,同时重点开发街道左右两侧村庄,使这一片沉睡千年的穷土地变成各方商家都关注的黄金宝地。后来,又把南湖路向南延伸至镇南的青墩工业区,大大改善了工业区的交通问题。这一抓住机遇,立足长远修建南湖路的方案,对改善钟管镇旧貌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篇3

尽管BOT确实曾经为我国吸引外资立下了汗马功劳,但BOT方式并非一种仅仅用于吸引外资的方法,同时应该看到,我国用来吸引外资的BOT项目常常步入各种困境之中,如汇率风险问题、货币兑换的困难、国际惯例与国内现状的矛盾等等。因此BOT在中国的推广过程中,除了吸引外资以外,更应该而且能够吸引国内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即采用内资BOT方式,这才是BOT在中国的正确发展道路。利用内资BOT形式进行公路建设的目的是启动民间闲置资本用于国家急需建设、而国家财力又暂时无力建设的公路建设项目中去,通过公路建设,进一步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并使参与建设的民间资本获得合理的回报,因此,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通过近几年的实践经验,BOT模式逐渐衍生出其他运行模式,比较常见的为“建设—移交”即BT模式。BT发展时间短,是新生事物,漳州市近几年比较成功的BT融资建设项目包括2011年的漳州沿海大通道(漳浦境)一级公路工程项目和2012的厦漳同城大道先导段项目,于2013年开工的在建项目漳州新江东大桥及接线公路工程也属于这一模式。

二、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

资产证券化(AssetBackedSecuritization,ABS)是以项目(包括未建项目和已有项目)所属的资产为基础,以该项目资产所能带来的稳定的预期收益为保证,经过信用增级,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证券(主要是债券)来募集资金的融资方式。从本质来说,资产证券化是属于一种以项目的收益为基础融资的项目融资方式。这种新型的融资方式是在二十世纪70年代全球创新的浪潮中涌现出来的,其内涵就是将原始权益人(卖方)不流通的存量资产或可预见的未来收入构造和转变成为资本市场可销售和流通的金融产品的过程,具体来说就是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现金流的资产,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对资产中风险与收益要素进行分离与重组,进而转换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出售和流通的证券的过程,其实质是融资者将被证券化的资产的未来现金流收益权转让给投资者。资产证券化的核心原理为“基础资产的现金流分析”,三个基本原理为“资产重组原理”、“风险隔离原理”、“信用增级原理”。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资产证券化是资产支持融资。银行贷款、发行证券等传统融资方式,融资者是以其整体信用水平作为融资基础。而资产支持证券的偿付来源主要是基础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而与发起人的整体信用无关。资产证券化条件下,投资者根据由资产担保所决定的证券的信用等级决定是否购买,而不需要对发起人的整体信用水平进行判断。

2.资产证券化是结构融资。所谓结构性融资安排是相对于银行、企业单一的负债行为或单一的贷款等线性融资安排而言的。资产证券化之所以是一种结构性融资方式,是因为发起人并不是直接到资本市场上发行证券或投资者以其他方式直接融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首先要成立资产证券化的专门机构SPV。第二,发起人将未来可能产生一定现金流的资产“真实出售”给SPV,实现基础资产与发起人破产风险的隔离。第三,在证券化过程中一般会先将资产按照其信用等级、期限、利率偿还方式等条件,进行分解、重组和配置。而且,为提高证券化资产的质量,增加证券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发起人往往会在资产信用等级的基础上,由自己或第三方对资产进行信用增级。第四,资产证券化为分解风险和满足不同需求,常常以资产产生的现金流为基础设计多样化的证券品种,使得金融市场上的投资者拥有更多的投资自由和选择权,这也有别于企业发行债券、股票融资证券等形式比较单一的融资方式。

3.资产证券化是表外融资方式。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一金融资产转移》之规定,只要发起人将与资产有关的几乎所有的收益与风险转移给了另一个实体,或者发起人已经放弃了对资产的控制,将其“真实销售”给了SPV就允许发起人将证券化的资产从资产负债表中剔除并确认收益与损失。为实现发起人表外融资的目的,SPV也必须支付全部资产的受让对价,其资金来源并非是SPV自有的资金,而是SPV以证券化资产为基础发行资产支持证券所募集的资金。由此可见,资产证券化是一种可以提供表外融资的融资方式。概括地讲,一次完整的证券化融资的基本流程是:发起人将证券化资产出售给一家特殊目的机构,或者由SPV主动购买可证券化的资产,然后将这些资产汇集成资产池(AssetPool),再以该资产池所产生的现金流为支持在金融市场上发行有价证券融资,最后用资产池产生的现金流来清偿所发行的有价证券。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里只阐述了资产证券化运作的最一般或者说最规范的流程,实践中每次运作都会不同。尤其是在制度框架不同的国家或地区,这种不同会更明显。因此,在设计和运作一个具体的证券化过程时,应以既存的制度框架为基础。

三、项目融资方式风险分析

篇4

1.1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发展提供基础设施保障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各项基础设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农业要想持续性发展,则需要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对农业可持续性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有效的确保农业产量的提高, 可以进一步对农业抵御天灾的能力进行改善,确保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有利于农民的丰产增收。 特别是在近年来,由于农业发展过程中由于基础设施薄弱,导致许多漏洞和缺陷频繁发生,农业生产过程中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得以降低, 所以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农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1.2 有利于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农业的生产直接关系到农民的收入水平,通过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有效的提高农业生产的产量,加快促进农作物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实现农业的丰产增收,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从而进一步改善农村的消费水平,拉动我国的内需增长。 同时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其投资量加大,这对于拉动我国的投资的需求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3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目前我国农村很大一部分农民从土地中脱落出来,充实到城镇化建设中来,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生产力,这就导致农村种地人口越来越少,这也加快推动了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农业产业化经营势在必行。 在当前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粮食产业规模化和生产能力的提高已成为当前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所以在当前这种新形势下,更需要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更好的加快推动农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2 加强农田水基础设施建设的措施

2.1 加强水利工程配套设施的完善在当前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一些大型的农田水利工程基础建设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其具体作用还无法有效的体现出来,再加之农业建设中还有许多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 这就导致我国大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无法得到有效的发展,对整个农业体系的建设工作都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完善,这对加快推动当前农业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其一,在某些农业生产基地,难以进行大型的水利基础建设,要从其他方面着手,将资金和人力物力重点投入到一些比较小的设施建设上去,保障基础建设的发展;其二,要加快力度推广节水灌溉工程,根据各地区的具体情况,大力发展节水灌溉项目。 进一步对现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加大维护的力度,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水利设施要及时对其进行加固处理,确保各项措施和政策都能够落实到实处,大力投入人力和物力,确保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修建和维护工作都能够落实到位。

2.2 进一步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与改革实践证明,建立工程良性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保证工程发挥效益的关键,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也不例外。 淤在推进小型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与改革,加大国家财政对农业基础设施的直接投入力度,依据农业基础设施构成的层次性,明确各级政府和农村社区的投资责任;于政府要做好公益性质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分类项目评估工作, 对已经具有明晰产权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允许业主以有偿运营,有偿服务的方式做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要抓紧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 加快灌区管理单位的改革, 减员增效,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加强我国农业工程的建设。

篇5

作为初中起始年级的学生,一般会有以下特点,首先是陌生的师生同学关系,在带班的过程中,教师会发现以下现象:下课了,学生总爱找自己的小学同学玩,从而形成不同的自发的小团体。这在某种程度上离散了班级的凝聚力;其次是不适的多门学科,初一学生由小学的两门主课,一下子猛增到中学的七门主课,容易产生手忙脚乱,失去协调与控制能力,不利于班级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再次是盲目的自信与自卑,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心理波动大,极容易盲目自信与自卑;最后是叛逆心理导致放纵情绪,小学阶段,教师和家长保持着相当权威,而进入中学,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独立性增强,容易错误支配自己的独立性,滋生叛逆心理。如何引导初中新生克服以上特点带来的弊端,平稳而快速的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充满生气和活力的班集体,良好的班级文化显然是必不可少的一块“磁石”。

那么,如何在初中起始年级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班级文化建设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班级文化的建设,要从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文化视觉出发,探索适合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班级文化内容,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自觉性和幼稚性并存。可塑性大而不稳定;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有了很大的提高,能自觉的根据要求去知觉有关事情,在观察力的发展上,其目的性,持久性、精确性和概括性都比小学有了显著地发展,因此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要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比如在布置“会说话的墙面”时,力求以个性鲜明、活泼可爱、不拘一格的形式公布学生们丰富的课余生活情况以及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记录他们的成长痕迹,让学生生活在充满正能量文化气息的班级环境中,从而激励学生不断进取,主动、健康地成长。

二、班级文化建设要注重目的性和阶段性

班级文化建设的目的,笼统的说是以建设班级文化为载体,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增强班级整体凝聚力,提高文化氛围,创造团结、竞争、有序、和谐、温馨而有爱的集体。但在实现这一最终目的的过程中,由于学生自身发展过程性和阶段性决定了文化在不同时期应体现不同的目的性,所有的目的以螺旋上升形式而达到最终目标。比如对于刚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养成教育是迫在眉睫的一个问题,如何引导学生根据班级的实际制订一系列突出精神风貌、价值观念、作风态度等具有文化气息的条款的班级规章、制度、公约和纪律等并认真组织实施,显得尤为重要。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制度化的法制环境,还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和行为的尺度,从而使每一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的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从而开创班级建设的良好局面。

三、班级文化建设要注重文化的传承性和时代性

优秀的文化具有蓬勃发展的生命力,班级文化建设也一样,“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古代这些富有哲理的的思想对于今天的学生仍具有相当大的指导意义。所以,班级文化的建设要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做到既体现优良传统,又反映时代特点,坚持在传承、积淀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注重研究新时期中学德育工作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新特点,着眼学生终身发展,有的放矢地开展班级文化建设,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

篇6

六安市金安区蚕业科技示范园位于椿树镇,涵盖3个行政村[1],现有桑田77.33hm2,其中投产桑园52hm2,养蚕户320户。建园3年来,共引进新、优抗逆性强的桑品种85万株,新辟优质丰产桑园56.67hm2,推广方格簇60万片,建小蚕共育室19处,小蚕共育率达100%,建养蚕塑料大棚265处;省力化养蚕率达95%。2009年园区养蚕2500盒,产鲜茧111t,茧值245.2万元,户均增收7662.5元。调查显示,通过蚕业科技示范园的建立,不仅解决了过去传统蚕桑生产分布散、规模小、科技到位率低、服务跟不上、劳动效率低以及茧质差等问题,而且为全区蚕业产业化的进一步推进作了很好的示范[2]。

1建立蚕业科技示范园的作用

蚕业科技示范园的建立不仅充分利用了现有资源,提高蚕业的科技含量,增加农户、企业收入,而且能为蚕业的高效和可持续发展树立示范典型,起到辐射带动作用[3]。

1.1科技示范园是高效蚕业示范的基地

现代蚕业的核心是获取最佳经济效益。金安区蚕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本着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效益为中心,以示范为目的,逐步实现蚕业生产产业化的原则,在园区内按统一规划,选用优良桑、蚕品种,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实行科学管理,实施配套服务,实现蚕业的可持续发展,并发挥其强大的辐射带动功能[4]。

1.2科技园是推广适用技术的基地

作为区蚕业办和乡镇联建的蚕业科技示范园,突出显示了其完善的技术服务和信息灵、技术新、设施条件较好、技术到位率高等优势,在驻点技术小组的指导和参与下,先后推广、普及了小蚕共育、小蚕一日两回育、大蚕省力化饲养、桑园采伐省力化、桑园测土配肥、方格簇自动上簇、桑蚕病虫害综合防治等适用技术,还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安徽省丝绸公司合作,在园区试养了天然彩色茧,成功示范了此项国内领先的新技术。

2建立蚕业科技示范园的标准

2.1园区标准化

相对集中、合理布局、适度规模可以促进设施标准化和技术规范化。零星饲养或规模过小、既不能产生规模效益,也不利于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和环境的清洁,更不利于许多省力化技术的推广和使用。盲目发展或规模过大,易造成投入不足或管理粗放。因此,在规划该园时,提倡每户以0.2~0.4hm2、组以10~15hm2、村以30~40hm2的规模,各自分工负责,相互共享信息。桑园是养蚕的基础,实行深挖吊槽,实施测土配肥,施足基肥,改良土壤,引进育71-1、选79-2及农桑系列等抗逆性强的高产优质桑品种,按1.5万株/hm2建成高标准的丰产桑园,同时结合水利、道路、村庄及养蚕设施状况事先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做到土地平整、排灌方便、良种密植、操作方便。

2.2管理科学化

一是选派技术骨干组成的科技小组驻在点区内,加强技术培训、亲自入户巡回指导,并配备专业蚕桑技术辅导员,培养重点示范户,做好全程科技服务;二是选用品质优良、抗逆性好、适宜金安区实际条件的桑、蚕品种,并确保良种良法;三是推广、普及适用新技术,规范桑园管理,强化桑、蚕病虫害综合防治,使用先进簇具,加强簇中管理,做到适熟采茧、分级售茧等;四是试养天然彩色茧及高产优质新蚕品种,推广塑料大棚养蚕等,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力度;五是经常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园区传经送宝、提升园区建设的科技含量。

2.3操作省力化

一是引进、选育优质、高产、多抗的桑品种和抗逆性强、好养、丝质优的蚕品种;二是推广小蚕共育、小蚕一日两回育、大蚕省力化饲养及条桑育等技术,有效减少劳动时间和成本投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茧质和养蚕效益;三是探索提高方格簇自动入孔率、桑园间种蔬菜、绿肥、药材及余桑养羊、桑枝条培养食用菌等提高产出率和经济效益的新方法、新途径。

2.4蚕茧高产优质化

一是加强蚕事的科学管理,同时选用质优抗逆的桑、蚕新品种;二是普及方格簇,在园区内先后采用争取项目资金补贴的方式,推广方格簇60万片,目前其使用率接近98%,使蚕茧在上车茧率、上茧率、茧丝长、解舒率、出丝率等方面明显优于其他簇具,不仅可提升产丝品质、增加缫丝企业效益,而且较大幅度地提高了蚕农售茧收入;三是试养天然彩色茧,不仅大幅度提高了茧农收入,而且探索了彩茧规模饲养和产业化的可行性;四是改进传统的蚕茧评茧计价标准和方法,大力施行优质茧战略,在园区内与源牌联建的标准化茧站投入使用后,改变目评方式,实行“组合售茧,缫丝计价”或干壳量评价法,优茧优价,引导全区蚕农转变观念,从片面追求产量向追求质量效益型转变,使蚕农意识到提高茧质的重要性,自觉采用先进簇具及配套技术,从而提高蚕农收入,进而提高全行业的综合效益。

2.5服务社会化

一是服务内容为蚕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包括提供信息、技术指导、良种和优质蚕需品、科学管理、售后服务等方面,总体做到“六统一”,即:统一技术标准与要求,包括栽桑、养蚕、肥培管理、病虫害综防、修剪、气象调节、蚕需品配备、上簇采茧及交售等;统一良种及蚕需品供应;统一进行蚕室、蚕具消毒;统一催青及小蚕共育;统一病虫害综合防治;统一适熟上簇及采摘、销售。二是以村组和联户为单位,以专业技术辅导员和重点示范户为主体,逐步形成了以“园区(基地)+农户”的形式,按照“自愿、平等、互惠、互利”原则,为蚕农提供全程、全方位的系列化服务,共同抵御风险,提高整体经济效益。三是采取无偿、有偿与无偿相结合及有偿等形式服务于园区蚕农,优良种苗及簇具采取补贴方式,规划设计、技术培训、资料及科技光盘录放、配方添食料等采用无偿方式,蚕需物资供应采取微利方式,从而调动各方面的生产积极性,提升园区的整体运作绩效。

3建议

蚕业科技示范园是现代蚕业的缩影,要使其真正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必须在科学规划、精心实施的同时,提高园区的科技含量和综合效益,以保持其强大生命力。该园区地处江淮分水岭脊背,交通、施工方便,有一定群众基础和技术积累,相对集中成片,且远离城区及工业污染源,但目前水源及排、灌设施仍未及时配套,应及时予以改善。

该园区受到区、乡镇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及省、市各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充分关注与指导,基本做到了建设与管理、规模与效益的统一。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还需要各方面给予长期的关注、支持与投入。该园区建立后虽引进了一大批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狠抓科技人才的培养和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工程,但目前深度仍显不足,需加强引导和投入,力争做精、做深,形成品牌,进而辐射带动全区蚕业发展。

在园内产业化推进上,引进了实力较强的源牌集团,初步形成了“园区(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但在“互惠、互利”上,应进一步探索出一条诸如二次返利等符合园区特点的、具有强大带动力等更好的模式,从而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调动各方面参与的积极性。

4参考文献

[1]唐绪本,李道信,王必华.金安区蚕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初报[J].现代农业科技,2006(8):158,160.

篇7

二、公路工程监理对工程进度的控制

公路工程的工期在合同中有明确的规定,按时完成工程涉及到业主及施工方的利益问题。公路工程的工期一般较长,工期对工程投资的影响也较大,因此,工程进度的控制也是公路工程监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施工计划的是施工单位控制工期的有效措施,制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种不确定因素对工程工期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应当措施,以消除不利影响。监理工程师要及时对施工单位的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进行对比,对延后现象及时提出,并协助施工单位调整工作计划,确保工程在工期内保质完成。在监理过程中,需要注意:1.要求现场监理人员对分部分项工程的进度逐一分解,单独控制,对自己控制管理的工程细目作出相应的月进度、旬进度控制图和形象进度表,以便明确的找出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之间的差距,并及时了解分析原因,督促施工单位采取补救措施,以便施工进度与计划同步。2.采用网络计划对工程进度进行监督和控制,因为它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模式,它在编制网络计划时,已经对各种不利或有利的影响因素作了科学系统的分析归纳。这样使用它就可以随时检查工程进度进展情况,掌握关键线路改变情况,以便及时地调整、优化、指导施工计划。3.业主对计划的实施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这主要是指政策和资金方面,因此监理工程师要协调好业主和施工单位之间的关系,尽量为进度计划的落实提供有利条件。

三、我国的公路工程监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监理单位的体制问题我国目前的监理单位以股份制的民营企业为主,内部人员间是股东与雇员的关系,除了股东本身和注册在公司的监理工程师外,其他监理工作人员的流动性较大,甚至是在一个工程的周期之内,监理人员都会出现很多的更换现象。同时,还存在人员挂靠、公司资质挂靠等违规行为。(二)监理人员的业务素质问题我国从事公路监理的人员来源比较复杂,既有刚毕业的专业院校的毕业生,也有退休返聘的老工程师,还有大量从公路行业的设计、施工、业主等部门跳槽而来的人员,甚至还有一部分半路出家的非专业人员。虽然监理行业的准入制度已经实施多年,我国的监理人员总体素质有了很大提升,但仍存在基层监理人员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的问题。(三)监理人员的工作态度问题监理工作是一项主观性较强的工作,监理人员的工作态度直接决定着监理工作的效果。由于基层监理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流动性较大等原因,造成了实际监理工作效果不理想的现象。特别是现场隐蔽工程旁站及巡视等重点工作的不到位,极易出现工程质量问题。

篇8

我国股市退出机制建设的第一个重要问题是建立企业退市的成本。成本是指个人或组织为获得所需要的资源而付出的代价,它相对于收益而定义。上市企业的退市不是无代价的,正是这种代价的大小及其与收益的关系决定了股市能否形成有效的退出机制。如果企业、股市和社会为一个企业的退市所付出的代价远远超出了它们为之所获得的收益,退市就会中止;反之,则得到施行。确切地说,上市企业退市与否,取决于退市成本与退市收益的比例,用公式表示:TI》TC或TC≤TI,式中,TI表示退市收益,TC表示退市成本。这一关系式表达了企业退市成本机制的核心。正是这一机制从根本上制约了股市退出机制的建立。

(一)退市成本与收益因素考察

企业退市会对企业、股市和社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种影响包括成本和收益两个方面。

从成本方面考察,主要有以下因素:第一,退市企业的会计成本。这是会计师在帐薄上记录下来的成本,它反映使用资源的实际货币支出。企业退市,首先碰到的是从会计帐目上要支付多少代价的问题。如果一个企业因退市而破产,那么清偿过程中偿债额便是退市的企业会计成本。第二,退市企业的机会成本。企业退市,失去上市特权和融资资格,等于企业放弃了在股市低廉筹措资本的机会,构成了退市的机会成本。第三,企业退市的社会相关成本。相关成本是作出决策过程中使用和发生的费用支付。它的核心在于与决策紧密相关,不发生决策就可能是隐含的。一个企业退市,在股市买卖该企业股票的投资者因不能再有机会在市场交易该股票,可能造成持有股票的价格缩水。这种股票的缩水部分属于社会付费,因为交易市场的活动与企业自身的运行是分离的,股市的责任由社会承担。可见,社会相关成本是由退市决策引发的。第四,企业退市的社会增量成本。增量成本是因作出某一特定决策而引起的全部成本的变化,与相关成本具有同一属性,但它发生于特定决策的情况下。第五,企业退市的社会软成本。这主要包括企业退市乃至破产需要社会各方为之付出的各种难以直接用货币衡量的费用。如社会的稳定,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政府出台有关退市的优惠政策、社会的责任等等。

从收益方面考察,主要有以下因素:第一,会计收益。企业退市破产如发生会计成本,则社会就产生会计收益,两者均为清偿额。第二,机会收益。它等同于退市的企业机会成本。因为一个企业退市付出的机会成本也同时为另一个企业的上市提供了机会,使其产生机会收益。第三,社会收益。这主要是企业退市给股市和社会经济运行的规范发展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它属于一种软件收益,很难进行量化。但它又是退市收益的真正价值所在。

(二)现行体制下的退市成本机制考察

在退市成本的构成要素中,企业会计成本和机会成本可以概括为私人成本,属于企业本身的付费;社会相关成本和增量成本及软成本可以概括为社会成本,属于社会的付费。这两大成本的大小及其相互关系从根本上决定着退市成本机制的形成和运行。在现行体制下,它们呈现出量增价高的扩张态势。第一,私人成本畸高。一是股市的长期封闭运行,积淀了一批劣质企业,资不抵债成为这类企业的共性,如令其退市,破产便成为唯一选择,由此产生了债务清偿中的会计成本,过度负债又使得企业清偿后一无所有。譬如ST郑百文2000年中报每股净资产-9.31元,负债率216.95%。有效资产6亿元,其退市破产,企业的会计成本为6亿元。二是股市的高度行政垄断和股市容量的狭小造成了上市公司壳资源价值与价格的严重背离,从而大大提高了企业退市的机会成本。在郑百文重组案中,三联公司为什么要花5.5亿元的巨资重组郑百文?其中隐含的主要因素就是郑百文退市的机会成本。因为政府控制的股市为上市企业创造了特殊权利,退市则失去了这种权利。第二,社会成本庞大。一是企业对国有银行贷款的过度依赖和国有银行商业化程度不高造成了企业退市的相关成本庞大。其来源是企业退市破产时。资不抵债形成大量的贷款悬空,最终不得不由国家承担相应的损失。如ST郑百文退市破产造成19亿元银行贷款悬空。二是国有资本的绝对控股使上市公司未能获得根本的制度变革,国家依然扮演着无限责任股东的角色,造成了企业退市的大量增量成本。主要是企业退市破产时,政府不得大包大揽,包括安置职工,承担亏损等等。如果郑百文退市破产,其20亿元的累计亏损和2000名职工的安置将成为社会责任。三是国有股、法人股不能流通使上市公司这一最现代的企业组织形式失去了本来意义,阻碍了企业通过股权流动进行自我更新的机制,国家和政府作为企业老板形象被固化,进一步肯定了国家承担社会增量成本包括软件费用的责任。四是通过退市企业股票缩水体现出来的社会相关成本不可轻视,其数额可通过股市市值的减少计算出来。从以上两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企业退市的成本不仅是巨大的,而且其中的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存在着悬殊差距:社会成本远远超过了私人成本。面对如此庞大的退市成本,企业和社会是否获得与之匹配的退市收益呢?显然,企业的私人成本可以等额转换成社会收益,但社会成本却并不能完成这种转换,于是有:TI

(三)推动退市成本机制启动运行的途径

篇9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把照明方式与设计的构图技法密切结合,融为一体,作出各种各样的环境空间和艺术处理形式,不仅满足了使用功能,而且具有装饰效果。于是照明方式与照明设计的关系,便是创造灯光艺术的主要内容,成为一种具有美学意义的表现形式,从而使灯光从单纯的实用性走进了艺术的殿堂。大都市因其经济繁荣,高楼大厦林立令人向往,但灯火辉煌、色彩斑斓的夜晚更加令人留念!绝大多数的城市白天基本是一样的,车水马龙,人声鼎沸;但几乎所有的城市夜晚,却不尽相同,各有千秋,五光十色的景观照明起到了美化、亮化、装饰点缀的关键作用。从不同建筑物的特点出发熟练掌握景观照明设计的方法,从而优化照明控制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城市景观的分类

城市景观含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类。自然景观包括地形、水体、动植物以及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季节景观;人文景观包括历史建筑与现代建筑、庭院广场、街区商铺。所有这些构成了城市夜景照明的基本载体。

2 城市景观夜景照明的分类及设计特点

由于城市夜景照明的基本载体不同,所以城市景观夜景照明主要分为两大类:自然景观照明、人文景观照明。而人文景观照明是夜景照明的主要部分。随着人文景观的不同,其景观照明的设置及控制方式也有着较大的不同。

2.1 高大建筑物

高大建筑物特别是一个城市的标志,也是该城市夜景照明的重点。通过分析该建筑物的性质、特征和周围的环境,再构思照明方案,并预测要达到的效果。通常对于高大建筑物,可采用分层布光的泛光照明来表现该建筑物的外观造型;同时在该建筑物的凸出、凹进部分再设置一些局部照明来加强阴影,形成层次,提高立体感,从而使造型更加丰富;再通过现代照明的调光、调色手段,创造与建筑物本色相协调的色调,而达到层次鲜明的艺术效果。尤其是高大建筑的屋顶是夜景照明的重中之重,特别要注重设计。采用的照明灯具主要有:泛光灯、轮廓灯、LED组合光源灯具。

2.2 古建筑

古建筑有着深厚的文化底韵,尤其是许多古建筑的顶部线条丰富、轮廓鲜明、雕梁画栋、造型栩栩如生。也是夜景照明,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通常在檐口上方布置泛光照明,沿屋面向上照射;在横梁或柱上设置背光照明;在窗户内侧设置小功率泛光灯形成光线不很强的内透光效果,以增强神秘感。

2.3 商业街区

商业街区是夜景照明中最丰富多彩的。特点尤其明显:

①明亮、照度高;②灵活、照明形式多样化;⑨色彩丰富;④高低错落有致、动静结合,可融光、声、电为一体;⑤灯具的装饰性很强。

设计原则是:注重规划,突出重点和层次,做到热烈繁华、井然有序。一般来说,街道两侧的灯饰分三层。高层布置大型灯饰广告,常用大型霓虹灯、灯箱和泛光照明形成主夜景;中间用各式各样的标牌灯光、灯箱广告或霓虹灯形成中层夜景;底层再用小型灯饰和醒目的橱窗照明形成光的基座。再用现代的变光、变色、动静结合的手法,把路面上的路灯或街边灯饰融为一体,从而创造一个有机的照明整体,让人耳目一新。

2.4 园林景区

园林景区主要包括公园、住宅小区广场、街心公园等。这些场所的夜景照明应考虑人为的安全性及破坏性,灯具选择应根据周围环境造型及建筑小品的艺术观赏性来确定;对于树木较多的场所,拟设置地埋嵌入式泛光灯,以不影响树木的生长;对于道路照明宜在路边的绿地上设置一定高度的草坪灯并兼顾道路照明。

2.5 水景照明

水景照明是近年来增加较快的一种夜景照明。由于灯光的变化给喷泉增加色彩,形成动中有静的光线映射,给人以美的享受。在设置中主要要考虑避免在水中的灯具出现眩光;水的深浅对减光的影响;电气安全性,有条件的可采用光导纤维来取代水下灯具。

2.6 节日主题夜景照明

节日主题夜景照明是一种相对临时性的照明,根据不同的节日特点,要有所不同、有所区别。其设置原则是:政治性节日的夜景照明应以热烈的环境气氛为主,着重突出主题灯箱、灯光标语、公益广告等带有明确政治意义的灯光景观,以显示取得的辉煌成就;民俗性节日的夜景照明则应是以轻松活泼、欢乐祥和为主,以多主题、多手法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节日气氛;地域性的节日一般各自有固定的主题,通常以商业街区夜景照明为主。

3 城市景观夜景照明主要采取的方式

依据载体的特点、周围的环境、技术及经济的可能性来区别采用。主要有:

3.1 立面投光(泛光)照明

①要确定好被照物立面各部位表面的照度或亮度,使照明层次感强,不宜把整个景物均匀地照亮,特别是高大建筑物,也不能在同一照明区内出现明显的光斑或暗区及扭曲其外形的情况;②合理的选择投光方向和角度,一般不要垂直被照面投光,以降低照明的立体感;⑨光源灯具应尽可能隐蔽安装,尽量做到见光不见灯具;④除有特殊需要外,灯光的颜色要淡雅、简洁、明快,防止光色使用不当而破坏景物的风格;⑤投光不能对人产生眩光及光污染。

3.2 内透光照明

利用建筑物室内光线向外透射形成照明效果。常在玻璃幕墙、廊柱、透空结构、艺术阳台等部位专门设置照明灯具,形成透光面、发光面或发光体来表达建筑物的夜景。其主要方式:

①不安装照明设备,只利用室内的原有照明灯具;②在特定的部位安装照明灯具;⑨安装反光设施,反射其他光线。

3.3 其它方式

随着计算机控制技术在照明工程中的推广应用,近年来,人们用特殊方法和手段营造夜景照明的方式也应运而生,大量采用的是激光器,可形成各种方式的奇特照明效果。

4 夜景照明对周围环境不良影响的防治要求

光污染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在进行设计和布置时必须要注意预防。

4.1 居住区的夜景照明和道路照明应不照到周围住户居室的窗上:

4.2 夜间城市住宅区住宅窗户上的垂直照度应不超过10 lx,商业区应不超过25 lx;

4.3 夜间城市住宅区的干扰光强不超过10000cd,商业区应不超过25000cd;

4.4 为防止对行人产生不良影响,路灯的亮度应严格遵守规范要求;

4.5 道路两侧的各类照明灯具的光源颜色和亮度要与交通信号灯严格区别;

4.6 严格防止眩光污染。主要是直接眩光和反射眩光。

5 夜景照明的供电与控制要求

5.1 布置在室外的夜景照明控制箱,应按防雨、防水要求设计。每一分支线路应装设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5.2 安装于室外的景观照明系统在距离主体建筑物20m以内的,应与室内供电系统的接地形式一致;大于20m时,宜采用TT系统。安装于室内的景观照明系统的接地形式应与该建筑物配电系统的接地形式一致。

5.3 景观照明回路的室内分支线路,每一单相回路的电流宜小于16A,室外分支线路每一单相回路电流不宜超过25A。室外单相220V支路线路长度不宜超过lOOm,220V/380V三相四线制线路长度不宜超过300m,并应做保护灵敏度的校验。

5.4 对于景观照明所采用的光源或灯具,除采用LED光源外,建筑物轮廓灯每一单相回路不宜超过100个。

篇10

1.建筑给水设计问题

1.1给水压力方面的问题

高层建筑中常常会出现给水压力问题,一般大城市中土地和人口矛盾较大,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比较少,为了缓解城市住房压力,最大限度的提高用地效益,现代建筑楼层越来越高。建筑楼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就会容易出现建筑给水系统设计不合理,给水二次加压效果不理想等问题,这样高层楼房用户常常会用不到自来水。

1.2给水管道设置的规范性不足

一般商品用房的给水用量相对较大,而且用途比较广,给水管道通常都是纵横交错。比如,有的建筑公司为了节约成本,厨房、洗手间等供水管道设计并没有独立分开,因此在使用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滴水、冒水、跑水、漏水等情况,这样会严重影响到居民用户的用水安全。

2.建筑排水设计方面的问题

2.1地漏水封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中明确要求了地漏水封深度,如果地漏水封深度没有符合规范要求,一旦由于各种原因破坏了水封,整个污水管道内的有毒气体、异味都会窜到室内,这样会对室内空气清洁度造成很大影响,甚至可能会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安全。建筑实际施工过程中,有的建筑公司可能会为了节约建筑施工成本而选择一些材质相对比较差的地漏配件、管道配件等,这样水封深度并不能满足相应的设计要求。其次,有的居民自己装修房屋时,自我鉴别能力不高,一味的注重材质的外观美而忽略水封深度,这样后期正式投入使用后,可能会导致房间内常常会有恶臭现象。尤其是启动抽油烟机后,会严重破坏水封,室内可能会混杂有多种气体,大大影响居住用户的生活品质。

2.2卫生间排水管设计问题

当前,排水管道设计不合理已经成为建筑该排水系统设计的一个常见问题,有的卫生间面积较大,只设计了一个洗脸盆排水管、一个大便器排水管以及一个地漏,居住用户入住后,为了连接洗衣机、淋浴房,就会破坏住宅原有的结构,这样虽然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多便利,但是长期以往,会破坏整体的房屋结构,影响房屋建筑的整体质量,导致管道排水不畅通,因此实际生活中一定要尽可能不要出现这种问题。

3.处理建筑给排水设计问题的办法

3.1给水压力解决办法

为了解决高层建筑给水压力问题,应该针对建筑物的高度设计相应的水压方案。主要是结合建筑物的建设规模以及建设高度,把水系统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区域,而且每一个区域内都应该根据相应的设计规范决定相应的系数。如果是超高层建筑,可以划分成3个或者以上给水区域,这样可以更好的确保用户可以安全用水。给水过程中假如静水压力太大的话,可以在给水位置上另外再安装一个减压阀,从而减少静水压力。

3.2给水管道设计处理办法

目前,塑料给水管材由于耐腐蚀性良好、外形美观、卫生等诸多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这种管材的热膨胀系数比较高,而且阻燃性以及力学性能都比较差,因此最好是室内暗设。如果一定要明设的情况下,应该安排在不容易受到撞击的地方,如果无法避免的情况下应该做好外加保护措施。同时,塑料给水管道明装的情况下很容易变形,对外形美观造成很大影响,而且防火性能相对较差,暗设完全可以避免这些问题,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塑料管材的耐老化性能,因此如果条件允许,应该尽量选择暗装。其次,当前已经普遍应用到地板采暖的方式,有时候在垫层内也会埋设强电管线、弱电管线,因此一定要注意和电、暖等专业相互协调配合。

3.3排水管道设计

对于排水管道设计可以采用两种方案:①卫生间地面楼板下沉,在本层下沉板以上的户内敷设污水横管,这样的方式有利于排水管道施工,但是很难检修管道,因此在实际施工中一定要严格做好下沉室周围放水处理以及卫生间地面防水处理,只有通过严格注水试验合格后,才可以将管道隐蔽,防止上层卫生器具会出现漏水情况而对下层用户造成影响。②侧排。卫生间可以选择后出水式坐便器,然后地漏设置在侧排,适当垫高淋浴房或者浴盆,然后顺着卫生间地面墙脚一直把各卫生器具排水横支管引到立管处。排水横管、弯管、存水管都应该设置在本层的垫层里,这样可有效防止出现下沉室积水情况。

3.3解决地漏水封的问题

化粪池、居室和水管道之间的连接口就是地漏,传统老式的地漏主要是通过地漏自身的存水造成水封,从而隔开管道系统以及居室空间。但是地漏常常会产生一些有害气体或者异味,甚至有的时候还可能会溢出生活污水,这样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居住用户的居住环境。水封是地漏最大的作用之处,如果地漏水封的深度没有符合相应的设计标准,没有采取及时的补水措施,很容易破坏地漏的水封层,无法充分发挥出地漏的作用。这种情况下,室内空间和化粪池之间毫无阻挡,粪化池中产生的各种有毒气体(如硫化氢以及甲烷等)会流入室内,污染室内空气质量,这样严重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尤其是婴幼儿的身体健康会造成严重威胁。为此,设计师一定要严格根据相关的管理规定要求地漏水封深度应该超过50mm,而且后期使用的过程中,应该定期用水到水封中,避免水封干涸而失去作用。

3.4水箱设计

水箱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储水方面,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水箱的储水质量,设计师应该注意材质的选择,水箱材质最好选择具有良好耐腐蚀作用,和水接触后部容易变质的,比如玻璃钢、复合钢板、不锈钢以及搪瓷等都是比较好的选择。同时,还应该注意安装水箱的方式,尽可能选择一种安全、有效、科学、合理的在水箱安装方法,装配式、有组合式都是比较好的选择,操作简便,而且也可缩小水箱内死水区范围。

篇11

一、 老年人养老的重要地位

我国已经提早步入了老年社会,典型的“未富先老”国家,目前我国的老龄人口总数额已经达到1 .74亿左右,占人口的总比例达到12.78%,而且以每年800万―900万的速度在快速增加.老年人的养老问题---生活现状成为一个新的社会关注焦点,同时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发展.

二、 鞍山市老年人养老的历史与现状

通过调查以及资料采集我们发现鞍山市在老年人养老问题上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1992年鞍山市老年的平均收入为437元,2000年则增长为679元,到了2005年则增长为1020元.1992年鞍山仅有正规养老院10余家,迄今为止,鞍山市正规养老机构数量已经发展为136家.1992年鞍山市还没有正规的社区以及社区服务人员,针对老年人的服务设施十分稀少.2011年5月底,鞍山市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已达575737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6.35%,其中80周岁及以上高龄老人60099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0.44%.

一是收入状况,老年人人均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占27.01%,1000至2000元的占56.71%,2000至3000元的占11.11%,3000元以上的占5.17%.

二是老年人的家庭收入中,有89.27%来源于退休金,有2.3%来源于政府救助,有3.83%来源于养老保险,有1.53%来源于社会福利,有3.07%来源于其他.与此同时,在养老资金来源方面,退休金是城市老年人收入的主要来源,占86.9%,同时依靠子女供养和政府救济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分别占5.9%和2.9%.

三是空巢老人数量不断上升,这些老年人在精神上十分空虚,需要人们的关怀,但是社会给与他们的关怀却很少,导致空巢老人晚年生活不幸福.

三、老年人养老存在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存在问题主要是:

一是部分老人的收入无法满足基本的生活,政府的别帖不能及时发放到需要人群的手中,这就导致了老无所依现象的产生.     

二是大多数高龄老人无法享受到真正的政策优惠,而可以享受到的优惠政策范畴又十分狭小,在一切日常生活上的细节问题,老年人被忽视,没有得到真正实在的优惠政策.

三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空巢”或独居老人、高龄老人,瘫痪残疾老人的人数也不断增多.很多子女因在外工作等原因,使得部分老人的养老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逐步成为显性社会问题.

四是一些农村老人生活条件差,看病难等问题仍然存在.城乡差距在老年人养老问题上同样存在.部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十分艰苦,而农村地区相对应的福利政策也十分稀少.

五是养老院有很多属于低端养老院,专业护理人才非常缺乏,人才层次低,并且缺少专业性的社会工作人员对老年人进行专业服务.

  (二)基本原因主要是: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鞍山市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可以用发展型养概括,鞍山市老年人在经过生存型养老的阶段后,正在向享受型养老过渡,过度过程中问题存在十分普遍.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政府的行政和立法组织存在一定问题,导致补贴发放时被投机取巧的人钻空子,而民政部门在发放各种老年人补贴时也没有对领取人员的实际情况进行核实,最终导致了资源的浪费.

  二是老年人养老是一个全社会关注但是又极其被忽视的问题,在制定一些相关优惠政策时并没有切实的考虑到老年人的生活现状,往往制定出的一些政策对老年人的帮助并不是很大.

  三是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年轻人寻求有竞争的生活,去大城市闯一闯的信念根深蒂固,这就造成了空巢老人数量的急剧上涨,老年人生活上无助,心理上孤单,生活十分寂寞.

   四、完善老年人养老的对策

首先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政府要发挥在立法和行政中的特殊职能,最大限度地为老年人尤其是特困老年人服务,健全和完善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失业保险制度,扩大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提高基本金的征缴率,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民政部门要扩大最低生活保障的覆盖面,逐步提高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对符合低保条件的特困老年人,应将他们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范畴.积极完善养老保险、医疗保障制度.

二是调整惠老政策,使优惠范围更广、优惠项目更多、优惠幅度更大.使得老年人真正的得到实惠.

三是加大对空巢老人,生活困难老人的救助力度,使老年人“吃得饱、睡得暖、过得乐”,拥有一个精神、物质双丰收的晚年生活,是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目标.

   综上所述,与10年前相比,整个鞍山市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鞍山市应构建中国养老政策的基本框架,总的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健康老龄化发展战略,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经济、文化条件以及现有和可能达到的综合国力水平,根据人口老龄化的客观趋势、不同历史时期步入晚年的人的需求和意愿,顺应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在制度创新上的整体性要求,配合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重点,重视农村养老的客观需求,充分考虑传统文化的特点,发挥各种养老形式的作用,从总体上配置养老资源,建立匹配中国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养老体系.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使鞍山市由发展型养老向享受型养老生活过渡.

参考文献:

篇12

 

近年来,随着江苏“沿江开发战略”的逐步推进,镇江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港口航线逐步增多,吞吐量呈现较大幅度的增长态势。但比起南京港、连云港港等省内一些港口建设发展较快的城市,镇江的港口建设还相对滞后。调查发现,建设资金不足是制约镇江港口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借鉴国外港口建设投融资经验,创新港口建设投融资机制,解决港口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问题,是港口建设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国外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框架

纵观欧、美、亚多数港口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大体可分为两大类型:地主投资型港口和政府投资型港口。

1.地主投资型港口投融资体制

地主投资型港口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港口采用的模式,美国、欧洲大多数国家以及改革后的东欧国家港口均采用这一模式。地主投资型港口基本特点是:通过港口规划,包括现有布局规划和长远发展规划,界定港口的区域范围。凡是港口区域范围的土地交由港口管理机构(港务局)或者政府主导组成的一个公共企业(其性质类似于我国三峡建设总公司和长江口建设总公司)进行规划,并按照规划进行港口基础设施的建设,然后将符合建设码头、库场等条件的岸线、土地出租给港口经营企业,建设码头或库场等从事经营,收取岸线或土地出租费用;或者自行按照规划,建设光板码头、库场出租给港口业务经营企业从事经营,收取码头或库场租用费。论文大全,港口建设。港务局或者这个公共企业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通过规划、建设实施政府对港口的管理职能,不参与市场竞争,与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因此其土地或者码头、库场等的租金收入免交各种税费,全部用于港口基础设施的再建设,即通过土地运作,实行滚动开发。地主投资型港口的最大优点是确立了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长远固定投融资渠道,不需要各级政府的投入(各级政府财政往往不投入),实施滚动开发,对港口的长远发展和有效管理提供了保障。不论是政府管理部门管理的港口,还是由公共企业管理的港口,地主型港口的模式无疑是促进港口持续、有序发展的重要途径。

2.政府投资型港口投融资体制

各级政府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直接投入资金建设港口基础设施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是亚洲。如:日本、新加坡,欧洲的法国以及我国的香港、大陆港口,由政府通过财政拨款用于港口基础设施的建设。以日本为例:日本港口由中央和地方共同出资建设,凡新建、扩建港口,由地方政府拟定五或十年港口发展规划,报国土交通省审批。涉及陆域或建设省主管的岸线时,还需报建设省审批。重要港口新建或改建公众使用的水域设施,外围设施或泊位设施,工程费用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半分担。特别重要港口、避风港口75%由中央政府负担。论文大全,港口建设。海关、商检等配套单位的建设投资由其主管部门负责拨款。日本港口的码头投资主体分为三类:港湾局建设和管理公共码头,出租给港运企业(即装卸、运输企业)经营;厂商自行建设、管理其使用的专用码头;埠头公社建设、管理轮渡码头和集装箱码头,出租给船公司使用。

二、国外港口基础设施投融资的基本经验

调查研究许多国家港口基础设施和经营设施的投融资体制和政策,可以发现两条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基本经验:

1、突出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负责

所有港口不论是地主投资型港口还是非地主投资型港口,港口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都由政府负责。地主投资型港口是由政府港口管理部门或者行使政府职能的一个公共企业(即公司制形式)通过规划或立法界定一定区域的土地使用权或所有权。港口管理部门或者这个公共企业通过对土地、航道、水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形成可建码头的岸线,出租给经营人建设码头泊位或者由港口管理部门或者这个公共企业建设好码头或码头水工部分出租给经营人从事码头经营业务(如德国的租赁港、北欧及东欧国家的港口、日本埠头公社的码头等),而经营性的设施基本都由经营人自行建设、维护和管理。

从表面上看,其管理模式似乎各不相同,政策不一,但是在上述港口投融资体制的基本问题上所采取的模式几乎是完全相同的,这是基于港口是一个区域(不是一个企业),在这个区域内,存在若干从事经营活动的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港口都是一个综合性的交易市场,它既构成与其他港口(另一个市场)的竞争,也构成一个港口(一个市场)内部竞争,在这种多种产业产品汇集、多个企业参与经营的情况下,基础设施特别是公用基础设施只能由管理港口的政府部门负责建设、维护和管理。这与我国界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政府职能是完全一致的。

2、坚持港口规划、建设与维护相统一

不论是地主投资型港口还是非地主投资型港口,港口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和管理无一不是始终捆在一起,统一由负责港口管理的政府管理部门或者承担政府港口管理职能的一个公共企业来负责的。论文大全,港口建设。其中的道理是十分清楚的,港口规划与公共基础设施布局、安排建设实际上作为政府提供基础设施的公共职能和对港口发展起主导和导向调控作用是不可分割的。如果港口规划由政府管理部门制定,而基础设施则由某一个企业去建设和管理,往往建设会偏离规划,难以真正使规划得到落实。我国港口在港务局政企不分的时候,港务局所作的规划和对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都是围绕自身企业的经营来进行的,港口规划严格地说是一个港口企业的发展规划,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部港口的发展规划。即便如此,那时的规划与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港口实行政企分开之后,作为管理某个城市整个港口的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法律已经赋予他制定港口总体规划的职责。要真正使整个港口规划得以落实,使港口能按科学规划进行有序的发展,港口的基础设施,应当由这个港口的港口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建设、维护和管理,这是世界各国港口管理的共同内涵和共同特点。

三、镇江港口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创新思路

借鉴国外经验,结合镇江政府财力、金融体制和资本市场发育程度,创新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机制,需要从以下方面努力:用活用足国家优惠政策,搭建投融资平台,拓宽招商引资渠道,探索资本运营方式,逐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的格局,保障港口建设对资金不断投入的实际需求。

1.用活用足国家优惠政策

研究把握和深刻领会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沿江开发实施意见的精神实质,用活用足国家支持沿江开发和沿海开发的优惠政策。通过有效运作,争取更多的国家级、省级“十二五”港口建设重大项目,力争得到国家和省政府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用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抓住国务院支持江苏沿江和沿海建设的历史机遇,加强与国家机关和省直机关的沟通联系,争取更多港口建设项目落户镇江港。

2.盘活港口现有资产

推行“地主港”经营模式。由政府委托特许经营机构代表国家拥有港区及后方一定范围土地、岸线及基础设施的产权,对该范围内的土地、岸线、航道等进行统一开发,并以租赁方式,把港口码头租给国内外港口经营企业或船舶公司经营,实行产权和经营权分开,向经营者收取一定租金,用于港口建设的滚动发展。

鼓励央企、大型公司和外商,以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参照BOT(特许权融资)、PPP(公私合营)等方式,培育多元化的港口投资和经营主体。论文大全,港口建设。

出租、出让或完全出售港口资产和港口服务,引导镇江的优势企业等各类社会资本参与港口经营,有重点地开发港口中转和港区配套服务项目,扩大港口的规模效益。

3.创新招商引资项目

积极研究央属大型企业、省属企业和跨国公司以及台湾重点企业的发展战略,围绕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创新招商引资项目,通过政府招商、媒体宣传、对外推介会等多种形式,推出一批与港口关联度高、产业链长、带动力强、附加值高、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大的石化、能源等港口投资项目,吸引拥有市场和货源、实力雄厚的中远、中海等国内外大航运集团、大船公司、大货主来镇江投资港口开发建设。同时,加强与国司合作,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增强国家和省级开发投资公司在镇江的投资信心,引导国司扩大投资规模,加大对镇江港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发投资力度。

4.搭建多渠道投融资平台

完善港口建设发展专项资金和担保机构。配合中央刺激经济的一揽子计划,每年从政府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港口建设的贴息、补助、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技术改造与创新、人才培训等。积极探索建立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成立由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担保公司,为港口建设贷款提供担保,开辟港口融资绿色通道。

借鉴国外著名港口以及江苏张家港、江阴港的经验作法,整合优质资源,成立股份制公司,通过发行股票、公司债券和定向增发股份募集资金收购重大优质资产,壮大上市公司总资产。建议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大航运集团等参股,以便把更多与港口发展相关的投资主体联合在一起,形成港口的规模化经营积聚效应,打造利益共同体,共谋发展,做到既有效破解港口建设资金瓶颈制约,又保持稳定货源,使招商引资建设港口的过程成为开拓货源、扩大市场的过程,成为拓展港口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过程。

建立镇江港金融合作试验区,实现多方共赢。抢抓国家在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和长三角金融中心的新契机,争取海外更多的民营金融机构落户镇江参与港口建设,促进镇江金融合作。支持金融系统积极开展“委托贷款”业务,引导民间过剩资金投向港口基础设施建设。长三角地区(尤其是浙江地区)的民间资本雄厚,投资遍布各个领域。可以参照上海一些外资银行采用的“委托贷款”方式,利用银行网点分布广泛、经营优势明显等特点,向民间个体或企业资金过剩方宣传、解释金融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引导过剩的民间资金向需求资金的港口建设方向流动,并协助资金过剩贷出方对投入用于港口建设的资金合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论文大全,港口建设。同时,银行本身也可以按比例收取一定的中间费用,开创建设方、贷出方和银行方多方共赢的局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