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伦理道德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0 16:28:5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家庭伦理道德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家庭伦理道德论文

篇1

关键词:家庭伦理道德传承家庭伦理道德标准

一、优秀的传统家庭伦理道德阐释

(一)父慈子孝在传统的家庭伦理中,亲子伦理是最基本的伦理关系,甚至被视为比夫妻、兄弟关系更为重要的家庭关系。“父子兄弟夫妇,人伦之大。一家之中,惟此三亲而已父子尤其本也。”(张履祥《训子语))传统家庭伦理强调的父慈子孝.既注重子女对长辈行“孝”。也强调长辈对子女的抚养、关心和爱护。“慈”德的内涵很丰富,主要包括养子、爱子、教子等方面。“孝”的内涵主要有孝养、孝敬、孝顺等。孔子说:“为人父。止于慈。(《札记·大学>)一父慈就是父对子物质上的供养、满足,精神上关爱,呵护,对子女承担起抚养教育的责任。父母对子女施以“慈道”,子女对父母则要尽以“孝道”。正因为“父慈”。所以“子孝”,子女要赡养父母。是理所应当的责任与义务。百善孝为先.父慈子孝是优秀的传统家庭伦理道德在儒家家庭伦理中。父慈子孝是对父子伦理的根本要求,它是家庭道德规范的最主要方面。只有在家庭道德中修以慈孝,才能真正建立起一个有序的和谐家庭。兄友弟悌。兄友弟悌是传统家庭伦理的又一重要内容,它体现了兄弟问的手足深情。俗话说:“家和万事兴。”主要是指兄弟间的团结友爱。兄弟团结友爱是家庭和睦、家道昌盛的重要标志。颜之推说:“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亲,此三而已矣。自兹以往,至于九族,皆本于三亲焉,故于人伦为重者也,不可不笃。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方其幼也,父母左提右絮,前襟后裾,食则同案,衣则传服,学则连业,游则共方,随有悖乱之人,不能不相爱也。”(《颜氏家训·兄弟))兄弟姐妹乃手足同胞。是家庭重要的亲缘关系。悌就是处理兄弟关系的行为规范,它的具体内容是指兄友弟恭。“友”是兄对弟的道德规范。它要求兄长要爱护、关系弟;“恭”是弟对兄的道德规范。它要求弟对兄敬从、恭顺、谦恭而有礼。在传统的家庭伦理道德中.相对于亲子关系、夫妻关系而言,兄弟关系具有更多的平等因素,其道德规范包含着更多的合理因素,应在现代家庭以及社会中加以发扬。

(二)夫义妇顺。在我国古代社会里,人们对于夫妻之间的道德关系是十分注重的。《礼记·婚义》中说:“婚礼者,将以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矣。故君重之。”婚姻是家庭的基础,没有夫妇之间的婚姻便没有后代的延续,夫妻关系是各种家庭关系的基础。是家庭关系的核心。在我国古代社会的夫妻关系中,丈夫处于主导地位,妻子处于服从的地位,是~种主从关系,在现代社会对这样的制度我们应该加以批判。当然在传统的夫妻伦理中也有许多值得歌颂的伦理准则,比如夫妻之间互相尊重,相敬如宾,同干共苦等。这些合理的因素是值得我们肯定的。孑L子说:“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札记·礼运》)传统家庭伦理十分强调夫妻合义而顺,男女婚配要考虑双方的性情和修养是否般配,追求“夫妇和顺,相敬如宾”,在现代社会我们更应注重夫妻双方的互敬互爱,以求家庭和谐。

二、当代青年的家庭道德观的特点及伦理分析

(一)当代青年家庭道德观的特点。婚姻和家庭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缔结了婚姻关系就意味着家庭的成立。然而作为婚姻主体对恋爱和婚姻的看法影响着家庭关系的和谐与否。当代青年人的婚恋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择偶标准和恋爱方式多样化。在社会转型期前,青年择偶一般都把家庭出身、政治面貌、经济条件社会关系作为主要标准。明显表现出以家庭利益为转移的倾向。然而现在的青年男女双方在择偶标准上更注重个人条件。随着民主政治建设的加强和婚姻自由理念的倡导。青年人的择偶标准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注重个人条件,个人素质,把双方的感情放在首位。二是性观念较为开放。性是婚姻的自然基础,满足性需求是人们结成婚姻建立家庭的一个内在动因。传统社会对性的看法是的实施目的就是为了传宗接代,忽视其在婚姻中的地位。三是爱情是婚姻的基础。市场经济带来了平等、自由观念,反映在婚姻家庭中,夫妻要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愿望,更加注重个性的和谐.强调爱情是婚姻的重要构成部分。青年人的家庭经济观主要表现在夫妻双方在各自财产的支配权上,夫妻之间有平等的财产分配权、继承权,注重在经济地位上的平等。同时,在家庭消费方面,青年人主张夫妻双方有平等的财产支配权。青年人的生育观已经摒弃了传统的传宗接代观念,大多数青年人认为生育一个孩子更有利于孩子的教育,把注意力集中在下一代的教育上,当然也有青年人为了自我的个人实现以及看到了婚姻家庭中的不和谐现象选择了不生育孩子。即“丁克家庭”。以达到实现自己理想的目的。总体上,当代青年人的家庭道德观有其进步的因素,摒弃了传统的一些旧思想。更加注重男女平等、婚姻自主、爱情婚姻等合理的家庭道德观念。

(二)当代青年家庭道德观伦理分析。根据当代青年家庭道德观的特点,可以看出家庭道德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如自由恋爱、自主婚姻等。但是也存在一些弊端,如由自由恋爱引起的婚外情,由性开放引起的婚前等。这些弊端要求青年人要树立正确的家庭道德观。

首先在婚恋观上要端正恋爱态度,提倡文明交往,新时期的恋爱道德要求人们在恋爱中志同道合,共同发展。真正高尚的爱情和婚姻不仅是异性的吸引,更重要的是情操和志趣以及心里的一致与和谐。同时要求青年人要文明交往.要遵守社会公德,不要对他人的生活造成不良的影响,包括现代的恋爱不文明现象、婚外情、第三者等。

其次是在家庭经济关系上,由于受市场经济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一些青年人将市场经济中的经济准则运用到家庭中来,如婚前财产公证还有“啃老”方式等。这是对我国传统家庭道德的一个挑战,在新时期我们要公正和合理的处理家庭中的经济问题,严格遵守“孝”的原则来处理在奉养老人的经济问题,以正确处理家庭经济关系。·在正确处理家庭经济关系的同时要大力弘扬“孝”的传统文化。最后在生育观方面。青年人要注重对下一代的教育。运用科学的教育方式.尤其是关注下一代的道德培养,减少社会问题少年的出现。

篇2

2.家庭伦理道德教育与学校教育关系认识上的误区

在学校教育中,家庭伦理道德教育并未引起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足够的重视,他们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一些人认为,家庭伦理道德教育与高中教育无关。这种观点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高中教育应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家庭伦理道德素质。家庭伦理道德水平直接影响甚至决定整个社会道德水平。还有一些人认为家庭伦理道德,无非是“尊老爱幼”,这是小学生行为规范,内容浅薄,家庭伦理道德教育不应该在高中生思想中延续。这实际是对家庭伦理道德体系研究不足、认识片面造成的。因此,关键是我们要从更高层次认识家庭伦理道德,从更高起点开展家庭伦理道德教育工作。综上原因,家庭伦理道德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基本没有展开,高中语文教学渗透伦理道德教育,势在必行。

3.高中语文教学渗透家庭伦理道德教育举例

3.1 注重暗示、发挥外部因素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伦理道德可采用暗示教育。首先,要充分发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精心设计和控制各种暗示信息,使学生在暗示中潜移默化地进入“润物细无声”的教学境界。教师的言传身教在语文家庭伦理道德教育教学中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它具有很大的感染力、说服力,最易激励学生模仿,教师应以知传知、以情传情、以行导行,取得育德的高效。其次,积极营建暗示教育环境,让学生从教材资源和教学环境中获得家庭伦理道德教育的信息。因为优美的暗示环境,能有效地作用于学生的心灵。比如教学《我与地坛》,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暗示,让学生听《懂你》这首歌时,联想到母亲在史铁生身后复杂而感人的画面,使学生感受到母爱的深沉和伟大。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家庭伦理道德教育,不是单纯的政治灌输或道德说教,它是一种人文陶冶,把家庭伦理道德教育的内容点化出来,呼唤出来,以拨动学生的心弦。

3.2 在体验中催化情感,激发内部因素

体验是一种情绪、情感的想象,强调人的自我内心感受。特别是学习者本人自己亲历的体验,是他人无法替代的。通过体验,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情感反应模式,催化情感,使伦理道德生成。怎样让学生进行体验呢?比如阅读《我与地坛》一课,第一,让学生独立预习课文,在快乐、舒适的气氛中感受个人非常强烈的肯定体验。第二,精读第二部分第一、二自然段,让学生真切体味到母亲给予作者焦灼而忧虑的关怀,联想自己的母亲主动进行追忆的体验,通过想象记忆,把自己值得珍视的生活情感经验重新提取出来,联系课文进一步强化、巩固、整理、挖掘其价值和意义。第三,设置特定的教学情境,品读第二部分第三到第五自然段,接受庇护性体验,感受到在家的那种温馨与快乐,接受“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也行的体验。第四,深读最后一自然段。整体感知母亲对儿子的期待与希望背后的悲凉。对于儿子的未来,母亲也有自己的设想:“她又确信一个人不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儿子不幸福。母亲也不幸福,两个不幸福的人相依为命,惺惺相惜,用心用力地寻找幸福。什么才是母亲心目中韵幸福之路呢?从文中描述不难看出。这条路不是鼓励儿子搏取功名,光宗耀祖,也不是希望儿子荣华富贵,子贵母荣,母亲用自己战胜命运的坚实行动,关心儿子而毫不张扬的爱和对儿子出自内心的理解与尊重来暗示儿子,人生一世,要经受得住命运的千锤百炼,要炼就一副钢铁意志,要战胜困厄苦痛,摆脱伤残的羁绊,走出心灵的阴影,这样才能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在接受新体验中把课文蕴涵的精神财富和语言知识传承给学生,通过情感的陶冶,使他们得以接受。最后,通过创造性体验,让学生把从课文总结中得到的综合信息重新组织、调整、创造,与个人的情感体验融合,形成自己独特的行为方式,最终内化为个人的人格特征。这种体验就是家庭伦理道德教育渗透于其中的表现。

篇3

关键词 :主题人物 冲突效果 细致解析

虽然参与了打动人心的《王贵与安娜》等电视剧作品的创作,但署名却是曹盾等已出名的编剧,六六并未获得署名认可。《心术》在金鹰奖获最佳电视剧提名后,在作品质量和影响力的支撑下,六六被认可为金牌编剧。回望其创作历程,可以说是不走寻常路的典范,其中的成功奥妙绝不单单是一成不变的“三板斧”,而是缘于作者通过多年写作经验的积累形成的较为良好的创作手法和写作习惯。目前,对六六创作方式进行分析的专业性文章少之又少,并且主要是从社会性角度进行思考的。实际上任何一种成就都不是平白无故取得的,我们要学会从中挖掘更多的隐藏因素,将其中原委解析透彻,进而为后期电视剧产业系统的创新规划广开方便之门。

一、六六创作背景论述

文学作品尤其是以现实主义为题材的作品,离不开时代背景的支撑,并透过作者的成长特征加以呈现。从六六的作品信息可以看出其内容涉及范围相对较广,从期限可以看出网络编剧的辛酸与艰辛。网络文学作品内容丰富,先拿台湾作家痞子蔡来讲,其于1999年创作的网络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引起了青年人的热烈回应,后来又被改编为电影和电视剧。但是与网络小说的效果相比,电视剧虽然全程资金投入数量无法细数,并且由当红小生佟大为倾情加盟,可后期着实令观众感到无比失望。具体失败缘由是原版小说充满了无限优美的内心独白,情感极为细腻,想单纯利用电视剧这类直观媒介将其加以完整表现是不现实的。当爱情题材的小说转战大屏幕节节败退后,更具观感的玄幻题材便迎来了曙光,如2005年播出的《仙剑奇侠传》一度成为暑期的专属作品,并且全面挣脱了宫斗戏等题材消极因素的限制。透过本质层面研究,大众传媒对于现实主义题材保留了多种限制,表现现当代国人思想生活的网络文学一直与电视剧分隔,可这种状况最后却因为六六《双面胶》的出现打破了窘境。《双面胶》作为典型的家庭伦理剧反映了新时期中国人的现实生活状况、家庭场所内的思想矛盾冲突,不涉及社会敏感话题,这正是网络、电视剧的交集地带。网络文学经历多年的发展变化,在现实主义题材上能快速反映社会变化,且不需要太高的写作门槛,作者众多,角度多样化,能快速引起观众的共鸣,让博取收视率的电视剧的选择内容扩大,肯结合原本处于视线之外的网络文学进行创作。目前网络文学在质量上虽良莠不齐,但影响力和受众已经与传统出版并列于相同的竞争层次,这恰巧是以六六为代表的新时代网络编剧获得成功的原因。《双面胶》的成功,使电视剧制作单位发现并开始搜索家庭类网络文学作品,为天生在此领域中存在介人优势的女们带来了春天。

二、六六从家庭伦理到社会问题剧转化的细节因素解析

(一)紧跟社会热点话题

从客观层面审视,六六创作的四部时代作品都非常迎合现实主义题材。家庭伦理关系是当下热门,作者紧跟形势进行创作。毕竟情感论坛中,最热门的话题始终是围绕夫妻、婆媳关系展开讨论的,此类热点问题是维系伦理剧市场的主要因素之一。《双面胶》即是对这一热点的反映,将此作品与《王贵与安娜》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到,在现代版凤凰男和孔雀女的悲剧空间下,作者的核心忧虑在哪里。如此富有破坏性的调试手法,为何被一个完全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编剧提炼完成?《双面胶》中的破坏性理所应当是作者自身家庭危机的一种文学对应版本,由于婚姻危机,使得六六对于夫妻之间的情感问题更加敏感。

(二)透过深度挖掘求胜

电视剧吸引人的一大利器就是制造矛盾,生活条件、工作方式的不同,新型思想和传统观念的无法融合,地域观念的差异等,六六将种种矛盾在作品中集中展现。其代表作《双面胶》的人物设置背景就是各种矛盾的伏笔。上海姑娘丽娟和东北小伙亚平即为矛盾体,二人生活环境单一,地域观念、价值观念、男女尊卑观念造成的矛盾,由于有爱做调和,作为内部矛盾解决了,日子还算美满。但是公公婆婆加入他们的生活后,不同的观念使其不由自主地想去改造这个媳妇,由此引起了双方的冲突与矛盾,且矛盾关系愈演愈烈。更大的问题是,作为双方桥梁的丈夫在父母到来前后采用了两套价值观,致使后来矛盾不断滋生,两种观念、两种行为在同一个家里运行,注定家庭不会和谐美满。《双面胶》清晰地揭示了“婆媳关系”的主要根源在于人子、人夫角色的穿插表象背后所代表的不同观念,使得该剧上演前期,原版小说就引起热议。尽管后期跟风作品不可计数,但是始终不能与《双面胶》正面交锋,只有《媳妇的美好时代》借助积极向上的主题将破坏性价值观理论否定,因而顺利拔得头筹。

三、六六电视剧作品中隐藏的社会现实意义

六六凭借《双面胶》电视剧作品引起了观众的热烈回应,而家庭伦理剧正是女性编剧主要的涉猎方向。女性作家无论在观察能力还是在情感结构上,都比男性编剧更适合伦理剧剧本的编排。以六六为代表的网络获得成功经验前,中国电视剧创作领域中,单纯拿现实主义题材来说,就存在两个辉煌年代。首先,严歌苓《一个女人的史诗》、王海钨《中国式离婚》的出炉,引领着社会问题作品的发展与创作,当时的女作家们集体将注意力聚焦在社会变革环境下的家庭以及情感纠葛上。在这个阶段,中国电视剧产业也开始全面蓬勃发展,但是优质化题材剧本的供应却略为滞后,于是制作部门便开始透过文学领域获取支配灵感。经过对自身作品的改编与创作,此类群体已全面确立了以编剧为主的身份。其次,便是本世纪新崛起的女编剧团队,其中大多数人都接受过高等教育,对于文学具有一定的理解深度,尤其是经过中国电视剧普及风暴的影响,使得诸如张薇《杜拉拉升职记》等小说作品全面登上影视平台,并广受群众的喜爱。以六六为代表的非专业网络对题材的感知力极为敏感,尤其在当下网络信息足够开阔的前提下,这部分编剧人员及时学习各类专业知识,从而完成了自我升级指标。一些非专业人士在电视剧编剧方面的天赋逐渐显现。目前日、韩、美剧横行,相信经过编剧们的不断努力借鉴、开创、拓展,家庭剧的创作空间必然会扩大。从客观层面来讲,传统伦理价值观中的“仁道”观念、道德理想和自然观念蕴含着有益于现实社会的积极因子。其“修身”和“德治”观念,体现了追求价值理性的“善”“美”和工具理性的“真”的融合与统一,可为解决当代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分割和断裂发挥积极作用。

六六直视当代并揭示社会新情况下伦理观念的冲突和矛盾,让公众真正认识到社会伦理价值观是一个动态建设的过程,内容随着时代变化处在增减之中。不同文化背景的家庭成员在剧中都有相似角色的对应,其积极作用在于,让公众对不同价值观念互相理解和体谅,实际上对家庭起着良性的黏合作用。

家庭和睦是社会和谐的基石,从我国各类家庭伦理剧和社会问题剧的频繁播出可以看出,当今社会观念与传统伦理观念脱节现象较为严重,而以上电视剧经过对社会内部不良现象的批判,产牛了一定的教育引导意义。

综上所述,六六等网络作家,不管是否经历过影视专业课程的影响,只要身处时代思潮前端,敏锐感知主体,清晰辨认原委,掌握人性中最为原始的一面,相信很快就能挖掘出更多符合现实要求的题材,抓住时代主题,社会伦理矛盾问题也会在作品中得以阐述和解决,这也是该类电视剧兴盛的原因。

参考文献:

[1]薛娜.浅析婆媳题材影视作品的“婆媳矛盾”——以《双面胶》《婆婆来了》等为例[J]鸡两大学学报,2012,11(10).

[2]张闽敏.从六六作品看女性话语权的缺失——以《王贵与安娜》《双面胶》《蜗居》为例[J].名作欣赏,2012,32(30).

篇4

1.当前中国伦理道德状况及其精神哲学分析

2.当今中国伦理道德发展的精神哲学规律

3.当前中国伦理道德的“问题轨迹”及其精神形态

4.《论语》伦理道德思想的精神哲学诠释

5.青少年生态伦理道德意识的培育探究

6.伦理道德,因何期待“精神哲学”

7.改革开放三十年行政伦理道德法制化问题研究述论

8.旅游伦理道德判断与结构性分析

9.科技伦理道德论析

10.中国少数民族伦理道德的起源和发展规律研究

11.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

12.多重价值的融合与冲突——新闻伦理道德失范原因的深层阐释

13.中小企业伦理道德体系建设——基于儒学伦理分析

14.伦理道德,何种精神哲学形态?何种“中国气派”?

15.中国伦理道德发展与大众意识形态领域的“中国问题”与“中国战略”

16.网络时代大学生伦理道德教育的思考

17.科技与伦理道德冲突的四种类型 

18.论青少年生命伦理道德教育之必要性

19.乔治·艾略特伦理道德观的艺术表现

20.后奥运时代下对体育伦理道德发展的研究

21.新农村伦理道德建设问题探索

22.伦理道德的中国精神哲学范式与中国话语

23.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基本特征透析

24.“伦理”—“道德”的历史哲学形态

25.伦理道德,为何“精神”?

26.我国传统伦理道德的现代化重构

27.乡规民约与新农村伦理道德建设

28.传统伦理道德的现代转变

29.哥特小说中的伦理道德因素——以《修道士》为例

30.新时期公务员行政伦理道德建设的途径探析

31.会通与更新:基督宗教伦理道德观与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关系

32.价值定位:公务员行政伦理道德建设的前提思考

33.服务型政府视域下的公务员伦理道德建设

34.伦理道德与美国外交——兼论伦理道德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

35.何谓“父亲”?为什么要反对“父亲”?

36.企业伦理视角的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障碍与路径探讨

37.新形势下加强医学生伦理道德教育意义的调查分析

38.马克思的伦理道德观及其现实意义

39.医学期刊编辑与伦理道德应对

40.论菲利普·罗斯小说的伦理道德指向

41.我国乡村伦理道德的历史演变

42.从谚语看维吾尔族的伦理道德观

43.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的影响与疏解

44.关于新时期大学生伦理道德教育的探讨

45.关于信息技术伦理道德问题的思考

46.中国金融稳定的实现:金融伦理道德的实验分析

47.论教育制度的伦理道德之维

48.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与思想政治教育

49.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对现代文明建设的积极影响

50.浙江省中小企业伦理道德状况调查报告  

51.药害事件引发的伦理道德教育

52.文化自信心与中华优秀伦理道德教育

53.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在近代民俗中的嬗变

54.伦理道德的西方精神哲学范式

55.试论伊斯兰教伦理道德思想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56.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失范教育的法治化思考

57.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阅微草堂笔记》的家庭伦理道德观

58.运用伦理道德理念进行护理管理的研究

59.伊迪丝·华顿伦理道德观的“相对论”——小说《元旦》的伦理道德思想研究

60.儒家伦理道德思想对当代青年德育的启示

61.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信息伦理道德探析

62.加强企业伦理道德建设的思考

63.网络社会人际关系与伦理道德探究

64.社会转型时期家庭伦理道德的构建探析

65.论网络出版的伦理道德问题

66.浅议新闻摄影图片中的伦理道德问题

67.试论网络伦理道德失范问题

68.试论和谐社会中传统伦理道德的现代意蕴

69.儒教与基督教对中西方社会伦理道德之影响研究

70.我国少数民族伦理道德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71.传统伦理道德现实价值研究

72.食品加工企业伦理道德建设对策研究

73.原罪与赎罪——纪录片拍摄中的伦理道德

74.中国优秀传统伦理道德的现代价值探析

75.大学生家庭伦理道德的现状与构建途径——基于武汉高校的调查

76.护生伦理道德行为的相关因素研究

77.论佛教伦理道德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78.论清末民初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转型与重构

79.中国伦理道德传统述要

80.论中国传统体育伦理思想特征及其对现代体育道德重建的价值

81.论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

82.伦理实体的诸形态及其内在的伦理—道德悖论

83.网络社会伦理道德的特征

84.旅游伦理道德建设探析

85.浅议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与现代伦理道德之区别

86.中国传统家庭伦理道德教育的社会价值

87.伦理道德:现代科学人才观的应有之义

88.浅谈大学生的网络伦理道德问题

89.网络伦理道德失范问题探讨

90.现代化进程中农村伦理道德体系危机及原因探究

91.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现代化转型与重构

92.网络文化背景下的高校伦理道德教育

93.试论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伦理道德教育

94.的家庭伦理道德

95.论伊斯兰伦理道德的社会应用

96.关于环境伦理道德教育地位的再认识

97.论壮族传统伦理道德文化在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