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0 16:28:5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学术道德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2.加强药学研究生学术道德培养与保障体系建设,是其不断完善自我,实现全面发展、立足社会的现实需要。学术道德也是每位药学研究生应该具备的一种道德品质和素养,它在理论上应该从属于思想道德素养的范畴和领域。德才兼备,是衡量研究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其中,德就是重点指思想道德品质,包含着一个人做人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在研究生实现全面发展的过程中,除了要接受外在的、一般性的道德教育外,不能忽视或否认学术道德培养和教育。
3.加强药学研究生学术道德培养与保障体系建设,是不断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这是总书记在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上明确提出来的。如何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于培养符合社会、国家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药学研究生作为药科大学培养的高层次人才,将会成为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的社会中坚力量。毋庸置疑,他们会在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医药卫生发展过程中充当重要角色,发挥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二、药学研究生学术道德培养与保障体系的现状
近年来,药学研究生学术培养与学术建设方面失范现象日趋严重,致使药学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水平不断下滑。为了真实反映药学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机制运行现状,我们对沈阳药科大学部分在校研究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是通过发放问卷和参与网络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的,实际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62份,主要涉及药学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机制相关问题。
1.药学研究生学术道德培养与保障体系建设与研究生日常教学培养工作相脱节。根据相关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20.5%的药学研究生认为学校能够有组织、常态化地开展学术道德规范教育,69.5%的药学研究生认为学校的学术道德规范教育是通过相关讲座或是有关活动进行的,另有10%的药学研究生选择了“不太清楚”。在关于药学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环境的问卷调查中,有29.8%的药学研究生认为自己所在学校有着浓厚的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环境,51.2%的药学研究生认为学校基本不具备这种环境,存在着大量的学术道德失范现象,另有19%的研究生选择了“不太清楚”。
2.药学研究生学术道德培养与保障体系建设不能与研究生教育的其他环节有效衔接。在调查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能否在教学实验、学年考评、校园文化建设等环节协同展开时,有16.8%的药学研究生认为当前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能够与研究生教育的其他环节相协调,71.7%的研究生认为不能协同开展,另有11.5%的药学研究生选择了“不太清楚”。
3.药学研究生学术道德培养与保障体系建设尚不完善,不能满足学校培养和提高药学研究生学术道德水平的实际需要。在关于“捏造数据、图表,抄袭他人成果”、“学术造假和一稿多投”、“伪造和修改实验数据”、“论文署名混乱或请他人”的选项调查中,分别只有6.3%、23.5%、20.4%的药学研究生认为自己在上述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方面“好,没有再提高的必要”;而34.8%、59.7%、43.8%的药学研究生认为自己“一般,需要进一步提高”;49.9%、10.5%、35.8%的药学研究生认为“不太好,有必要进一步提高”。
三、构建药学研究生学术道德培养与保障体系的有效途径
1.加快研究生学术治理的法律法规建设。目前,我国尚没有完善的、健全的学术法律体系,如果想彻底切除日益盛行的学术腐败的“毒瘤”,必须将学术治理的行政规章上升到法律效力的层次,将学术行政规章转变为学术法律。一方面,要强化学术道德对学术行为的约束,进一步完善教师的学术道德,急需法律保证;另一方面,通过学术立法的形式对高校学术治理机制进行严格管控是最根本、最有效的现实保证。尽快将高校教师、学生的学术不端行为治理纳入相关法律体系,配套相关政策法规,这样才能使得国内的学术活动有法可依,学术成果得到有力保障。
2.加强药学研究生诚信道德教育,发挥其诚信道德主体作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关于在学位授予工作中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的意见》中明确规定,要把学术道德和诚信教育列为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必修环节,对研究生进行学术道德教育和学术规范训练。诚信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增强学生的诚信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而在高校道德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学生的诚信道德主体作用。而加强诚信道德教育不能单纯地依靠外在的社会道德教育手段,要着重培养学生道德主体意识,充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自我修养、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学生应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加强诚信修养,提高诚信道德的认可度与践行度,不断提高诚信道德境界与水平,以诚信实现人生价值与立足社会。
作者:罗桂全 单位: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实践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专题设计的针对性教学由于高职生注重动手实践、学习特长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因此枯燥无味的思想政治解读往往会令高职生反感。实践教学具有生动形象、现实直接、感染性强等特点,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和思考的主动性、积极性,特别适合擅长动手能力的高职生。针对高职生的实践教学方式方法更要生动灵活,贴近生活、贴近高职生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重要思想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渗透到高职生的头脑里。如结合当前热议的《身边的雷锋,青岛的哥“爱心车队”》,与高职生探讨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追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实践教学只有根据当代社会发展的形势,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现实性、针对性和独特性,通过实例、事例来讲清道理、情理、事理,使学生从心里接受、接纳、认同、追随并付诸实践。实践教学是教师展示师德的重要载体教育部非常重视高职教育的德育教育,要求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的全过程。特别是实践教学对教师的师德要求非常高,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高职院校的教师作为高职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施者和主要影响者,他们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及工作态度等也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作用,对高职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最直接的影响。高职院校的教师只有自身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影响和教育自己的学生,才有可能“令其行”。
不少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思路受限、范围较窄、活动较单一,教学效果也不明显。因此,正确地理解实践教学的内涵有利于打开思路,找到更多提高高职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途径。实践教学的内涵应从广义上理解,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就是理论教学之外,所有与实践相关的教学方式都属于实践教学,它可以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也可以体现在课堂教学之外,不能简单地将实践教学理解为社会实践。基于这样的理解,除了社会实践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外,还可以重点在以下三方面开展实践教学,提升高职生思想道德素质。打造有思想的校园文化,营造氛围古时“孟母三迁”的故事人尽皆知,环境对于人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高职生来说,住校的封闭校园成为影响其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境。因此,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优化高职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环境,是提升高职生道德素质的重要保障。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需要从软环境和硬环境两个方面来构建。软环境建设主要从学生社团的建立和开展的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等方面引导高职生参加有意义、有思想的社团活动和校园文体活动。如开展人生规划的创意比赛、最有公益精神的社团评比、和谐共赢的产业链创意PK等活动,通过立意高远、内涵丰富的社团活动和校园文体活动,为高职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乐于助人、和谐共赢、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祖国和人民、热心公益事业的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每一个身在其中的高职生都为之努力,为之改变。此外,学校的硬环境,如设施、设备的爱惜和维护也是培养高职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载体。挖掘优秀的高职生现身说法,典型示范受到社会的偏见,人们对高职生低于普通本科院校学生的评价严重影响了高职生的职业规划和职业发展。其实,目前社会对优秀高职生的需求远远不能满足,只要拥有较好的职业技能和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高职生的发展空间将非常之大。因此,同伴教育、同龄教育,优秀高职生的现身说法对于提升高职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作为处于成长阶段的高职生,对于社会大是大非的认可处在模糊状态,特别是由于思想处于半成熟状态,对于老辈的教育接受程度不如同龄、同伴特别是同样是高职生的现身说法有作用。在实践教学中,如能邀请知名技能专家、行业专家、模范人物、先进人物,特别是本校毕业的优秀高职生来校讲学,用他们自己亲身经历与真实的感受,向高职生们介绍对人生价值的思索、对工作的热爱,介绍他们是如何成就今天的成绩,如何克服各种艰苦磨难,如何做人、做事,使高职生们能近距离地感受到、聆听到这些成功人士的酸甜苦辣,使他们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使高职生们向先进典型学习、赶超的过程中,自觉提升自我的思想道德素质。重视个体高职生思想教育,心理辅导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会发现有的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较好,有的较差,而且往往会碰到几个特别需要关照的学生。在针对全体学生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教师应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对部分思想道德素质表现较差的学生进行特别的关照。没有一个人生来就是好人,也没有一个人生来就是坏人,教师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采取区别对待、分层教育。要坚持教育“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体的主体地位,对于个别思想道德素质表现较差的学生可以采用与学生家长建立联系,形成家庭、学校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与疏导;也可直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信任关系,与其定期谈话、沟通等,随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定期组织分析研究他们的思想情况,找出其问题,并在日常关心中教会他做人做事,学会与人合作共处,帮助其走出不良思想的影响,引导其融入和谐的校园氛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美术教学策略的调整
1.遵循审美规律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要遵循审美的规律,把美术的性质充分的体现出来,通过形状、线条、色彩等美术语言传递自己的心情,激发出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是学生能够通过学习美术能够陶冶人性和心灵,更加热爱生活。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技能的讲解和知识的传授贯穿了课堂中的全部,美术的审美没有真正的体现出来,特别是没能挖掘出学生的什么情感体验,是美术教学没有体现出实效性。在新课程理念下的美术教学,教师必须要遵循审美的规律,建立一个审美的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审美的机会,用引导来替代灌输,让学生在欣赏艺术的同时展开想象,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由此能够看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2.激发创新精神学习美术的过程是领会、掌握、感悟的过程,在美术教学中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有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美术教学的重点都放在导与学,对技能技法的学习上,对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经验没有重视起来,就导致了既缺少知识又缺少审美实践。而美术教学应该是在教与学的整个美术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一方面要包括动手和动脑,另一方面还要重视美术的实践和体验。美术课程是一门具有创造力的课程,创造力是当今社会中每个人必须要具备的品质之一,因此美术教学要把创新的特点真正体现出来,为学生奠定一个良好的心理品质。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同时把联想、想象、发散等思维方式和创造性培养完美的融合到一起,建立培养创造性的良好氛围,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渗透美术文化在新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说明,美术教学要渗透美术文化层面的内涵,这是把美术教学放在一个上位的层面来看待其学科价值的体现。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文化的传承和交流,调整过去传统的以技能为主导的教学方法,提高文化含量,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感受到美术文化。美术不是孤立的,任何美术作品都是在文化环境中创造出来的,新课程中提出要砸文化情境中进行美术的学习,教师要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美术作品中蕴含的内涵,更好的理解社会人文和科学特征,提高对历史的认知程度和美术的作用。美术教学是一门人文性质的学科,其重点在于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师生之间的合作和和谐体现出来,在充满人文的环境中进行交流和学习,在情感和思想的融合中提高对美术的体验。美术的人文素养是双向的,是建立在教师人文素养基础上的学生人文素养教育,要在教学过程中架起平等的桥梁,要以学生为主体。
4.提倡自主合作,学科综合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学科综合,是在传统的课程观和知识观的基础上提出的,美术学科的综合一方面体现在美术学科内部的综合,另一方面也体现在跨学科的综合上,所以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教师要调整美术为主的教学习惯,在教学中适当的加入其他学科的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综合性的进行学习,培养学体育美育097生的综合思维和能力,以及探究意识和知识的整合能力。另外还提倡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由于学习方式是美术教学汇总的一个基本变量,同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情感都有着直接的关系;学习方式的转变也带动了学生观的转变,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主动性和自主性。
5.调整教学方法美术教学要同现代教育技术合理的结合到一起,这是当前符合教学发展的需求,教师要结合学习的实际情况,尽可能的做好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学习和运用,要把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现代教学技术融合到一起,把现代化教学方式的作用充分的体现出来,发挥其最大能力;要引导学生对美术的感受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这也是当前美术教师要完成的重要内容。除此之外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结合并不是舍去传统,重要的是要在二者直接找到最好的结合点,找出其使用价值为教学所用。
三、学生学习策略的优化
1.激发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动力对完善心理素质有着极大的作用,例如教师在上课前设计好情景,引导学生充分的发挥想象,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和意识,培养审美的情趣;也可以运用各种多媒体工具,使学生不抗拒学习美术,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也可以手把手的进行教学,多做示范多做讲解,要注意分层施教、因势利导,获得最有效的教学效果。
2.学生学习心理的调节美术课的实质就是引导学生感受美,受到美德熏陶,可是在实际的课堂中,学生在作画或进行手工制作时,是在通过美术作品来表达自身的心情。虽然说美术学习的投入程度有一定的差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程度释放心理活动,重点就在于教师的正确指导和教学方法,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净化心理品质有很多学生的是非观念淡薄,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有些学生盲目的追求一些能够引起感官刺激的活动,例如流行音乐或电脑游戏。显而易见,这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审美观都发生了扭曲,因此当前美术教师导与学的首要任务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纠正学生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和审美观,能够区分开美和丑,净化学生的心理。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美术欣赏课,播放一些美术史、美术资料等视频,让学生感受世界上人类的各种优秀传统艺术,引导学生从这些文化和艺术中吸收精神食粮;也可以举办学校的艺术走廊,在走廊中粘贴各类艺术图片,还可以举办学生的书画园地,开展各类艺术节活动,提高学校中的艺术文化环境。
在初中阶段,数学是一门令许多学生感到头疼的科目,不少学生曾反映,自己在课堂上跟不上其他同学的思路和教师的讲课进度。初中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一些数学课程内容的思维跳跃度较大,而许多学生在上课之前没有对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因此在听课时就很难理解教师讲述的内容。开展自学辅导,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下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在对知识有了初步了解后,再去听教师的课堂讲解,就能很快理解教师所讲的知识。
(二)开展自学辅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过去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总是习惯于采用固定的模式开展课堂教学。例如,在讲述“三角形余弦定理”这章内容时,教师总是习惯于先将三角形余弦定理的内容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背下来,然后为学生讲述定理的含义,接着给学生分析例题,最后让学生自己完成课后练习。如果教师总是在一开始就将学习内容明明白白地告诉学生,很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采用自学辅导方式,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先自己阅读余弦定理,然后画一个三角形来思考余弦和正弦之间的关系,可以提高学生从定理中提取知识信息的能力,掌握自学的窍门。
(三)自学辅导能够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数学是一门偏重于运用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学科。为了培养学生的这两项能力,许多教师总是习惯于将每个数学问题的完整推理过程告诉学生,并将解题过程中的每个要点巨细无遗地分析给学生听。但不少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采用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取得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这是因为,教师的讲解虽然十分详细,但却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机会,如果学生不能独立思考,就不可能养成推理能力。在自学辅导教学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可以拥有很多独立思考数学问题的机会,在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做的就是从旁辅导,适时为学生提供一些建议,帮助学生对问题展开探究。
二、将自学辅导应用于初中数学课堂的实践方法
(一)在预习时通过自学辅导,引导学生思考数学问题
教师可以在每节课下课之前,提前告诉学生下一节课要讲的内容,让学生先阅读教材内容,在脑海中对这节知识有个大体印象,并将预习过程中不理解的问题记录下来在课堂上询问教师。同时,学生在进行预习时,还可以通过网络渠道,寻找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料,作为预习的辅助,帮助自己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例如,教师在讲到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平面直角坐标系”这章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对知识点内容进行预习。在学生对课文进行预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为学生提供一些启示,帮助学生思考问题。如果有学生无法理解坐标点的概念,教师给出适当的提示,让学生想想坐标图上的网格像什么,一些学生会想到,这些网格很像地球上的经纬线、一些学生会想到围棋棋盘上的目。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自主思考问题的习惯。
(二)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可以将班级上的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然后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学习来提高自学能力。例如,教师在讲到七年级上册的“二元一次方程式”时,可以创设这样一个问题:假如现在共有蓝色和紫色的礼物盒25个,礼物盒中总共装了66件礼物,在紫色的盒子中装着2件礼物,在蓝色的盒子中装着4件礼物,请问蓝色和紫色的礼物盒分别有几个?这个问题乍看之下有些复杂,但事实上这个题目是十分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在讲到这个问题时,教师应该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问题展开讨论,尝试自己寻找建立方程式的方法。经过讨论,学生商量出,将蓝色和紫色盒子的个数设为x和y,则有方程4x+2y=66,x+y=25,将两个方程联合起来就能算出x=8,y=17。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想想怎样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答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三)在下课后通过自主复习,巩固学过的数学知识
古语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就是指,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领悟出新的知识,达到自学的目的。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复习的好习惯。例如,教师在讲完“三角形的内角和”这节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回顾和复习,并尝试在不了解外角和定理的情况下,运用内角和定理来推测外角和。又如,教师在讲到“全等三角形判定”时,可以先详细地给学生讲述“SSS”(三边全等)和“SAS”(两边及夹角相等)为什么可以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并嘱咐学生在下课后自己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复习,在复习时尝试分析“ASA”(两角及公共边相等)为什么可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复习是巩固数学知识的最佳方式,在自主复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回想起旧知识,还能尝试对新知识进行推理。
1教学内容繁多而教学时数有限:西医学基础课程主要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药理学、分子生物学、医学遗传学等12门课程,教学内容多,跨度大,医学专业性相对较强。如何选择教学内容,注意教学内容相互衔接,避免重复内容的出现,同时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特点,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对西医学基础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使其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用得上,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2学生缺乏学习兴趣,重视程度不够:由于高校扩招,非医学专业的学生生源具有多样性,如文理兼收,有的学生没有化学和生物学知识背景,有的学生认为只要学好自己的专业课程就行,对医学专业课程带有排斥情绪。面对课时少、其他功课压力大以及将来就业等问题,有些学生不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复杂而精细的医学知识。部分学生经常不参加课堂教学活动,或者上课时学习其他专业的教材,仅在考试前突击复习,应付考试。
3师资队伍薄弱:基础医学概论设置时间短,基础薄弱,未能形成自己的优势与特色。受财力有限和学术环境等因素的制约,新兴非医学专业的发展出现后劲乏力和生存空间萎缩现象。这些都大大影响了师资队伍的稳定和发展。
措施
1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由于专业特点和师资情况不同,各医学院校所用的基础医学概论的教材存在明显差异:一种是分系统编写,即把西医学基础课程的内容整合在一起按器官系统进行编写;另一种是分学科进行编写。
我校组织教师编写的《西医学概论》是采用把几门主要西医学基础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人体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分学科进行编写,这有利于非医学专业的教学内容与医学专业基本同步化。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重点讲述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的基本知识,力求内容少而精,概念准确清楚,突出重点,语言简练易懂,便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基本的西医学基本知识。
2优化备课:西医学基础课程存在着知识上的相依、相承和某些内容上的相似性。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加强教学过程的沟通,对教学内容有大致和全面的了解。任课教师不但要精通自身专业和所授部分内容,还要熟悉和掌握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要有更全面、更丰富、更系统的知识。备课时所有授课教师同时参加,大家从总体和细节上深入沟通,如授课内容的先后、内容取舍,相互之间如何协调,减少授课内容重复或脱节等问题。例如生理学的体温调节,微循环,组织液等教学内容与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内容发热,休克,水肿等章节关系比较密切,为避免重复,可以安排病理生理学的老师统一讲解。争取在有限的课堂时间把教学内容最核心、最基本的内容讲清楚,讲明白。
3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任课教师要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时数,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方法,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获取知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任课教师积极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PBL)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
如讲解病理学部分“血栓形成”的内容时,我会先提出问题:为什么术后患者(或产后妇女)不宜长时间卧床休息,以临床和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带着问题听课,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加深对“血栓形成的条件”这一医学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把抽象的医学知识和临床案例、生活现象等相联系,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学的东西容易接受,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这不但激发非医学专业学生对医学的浓厚兴趣,甚至部分学生产生希望做医学专业学生的想法。
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网络和图书馆等多种途径,从课本外获得更多的相关医学知识。学生积极性很高,收集了大量资料和图片,有几位学生还做了精美的图文并茂的幻灯片,将收集的内容展示给老师和同学。这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开阔思路,加深印象。
作者:敖琳 单位:第三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院毒理学研究所
儒学在中国文明史上长久的统治地位,也决定了历代的医家尊崇儒学,历史上许多受到民众敬重的医学大家如: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无不是有着深厚“仁学”修养的大儒。西汉儒学大家贾谊说“古之至人,不居朝廷,必隐于医卜”,古代中国的文人都以不同的方式积极入世,而悬壶济世无疑是他们实践“仁”这一理想的最佳途径。由此可见,自古以来儒学与医学就有着密切的关系,儒学为医学提供了道德理论准则,医学则为儒学搭建了实施平台。现代医学德育教育中,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融会贯通儒学文化的思想精髓,以“仁爱”教育为主线提高医学专业学生的道德操守,丰富他们的思想内涵,这与当前医学教育改革中提出的“着力培养具有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丰富的人文素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较强的创新精神的医学人才”这一要求是一致的。
有效的大学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并不单纯地体现在课程设置上,更应该是全方位、多层次、系统和长期的实施过程,这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专业教学中重视传播儒家传统文化中的“仁爱”精神,引导学生关爱生命,激发学生从事医学科学的热情重理轻文是医科院校学生的普遍现象,许多学生对人文知识尤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加之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自我倾向较重,缺乏爱心与怜悯心,这些都容易导致从医后处理问题简单粗暴,进而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后果。另一方面,在传统的教育框架下,大多数医学院校将医德教育划入专门设置的德育课程中,而在专业教学中忽视医德医风的教育,这容易造成学生专业知识与品德塑造难以融合。传授精湛的医术固然是培养一名优秀的医学人才不可或缺的条件,但“凡为医之道,必先正己然后正物”,如果自身行为都不端正,就难以心无旁骛地正确诊病用药[3]。因此,应当鼓励医学教育工作者将儒家文化中的仁爱精神,有机地融入专业教学领域,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道德观。例如,在解剖学课程教学中教育学生尊重生命价值,在传染病学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尊重患者隐私,在药理学和药物学课程教学中强调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滥用药物的危害,教育学生以治病救人为原则合理用药。营造有医学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将儒学精髓渗透于校园生活中大学是青年人完善品德修养最关键的环节。品德的提升,除教师的积极影响外,学生的“自我完善”也是非常重要的。而环境的影响在自我完善过程中起到了较大的作用。大学不仅仅要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与生活条件,也要营造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给他们提供良好的软性环境。从普及儒学传统文化精髓这个角度来看,医学院校可增设一些儒学文化专题讲座,发动学生团体开展儒学知识竞赛、辩论等等,同时还可以借助学校的宣传栏、广播、报纸、网站等媒介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将儒家倡导的“格物”、“知信”、“达贤”、“明德”等传统道德,通过轻松愉悦的形式传递给学生[4]。
重视实践教学,将职业道德教育、人文素养提升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临床实习与毕业实习是学生医学实践的第一步,但也正是学生还未形成坚定的医德信念和良好的医德行为和习惯的时期。学生进入实习期,势必受到来自不同渠道的负面功利色彩的濡染,造成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和心态失衡。为避免这种负面效果的产生,医学院校一方面要特别强调在实习阶段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个人品质的塑造,将“仁爱”精神的培养贯穿于实习过程中,使实习过程成为学生自觉抵抗不良风气和树立良好个人修养和品德的阵地。另一方面,医学院校不能将职业道德教育仅仅局限于临床实习和毕业实习两个阶段,而应当将其扩展、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业阶段的各种实践活动中去,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去践行儒学文化中的刚健进取、重诚守信、舍小利重大义的精神。社会为大学实践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如体检义诊、科普宣传、社区服务、支教支医等,这些活动不仅有益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更有益于帮助学生提前了解社会、行业现状,调整好心态,为将来走向岗位打好基础。医学院校应积极整合这些资源,优化课程设置,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认知社会,服务社会,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继承和弘扬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培养热爱医学事业、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职业道德。总之,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同时又具有开放、发展、多元的特性。它不仅影响了中国传统医学道德体系的建立,在现代医学道德建设中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对于我国医学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更是可贵的教学资源。合理地利用好这一份文化遗产,是每一个医学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使命。
(一)政治热情不高,理想信念淡薄调查结果显示有36.8%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的开设是非常必要的”,60.5%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的开设完全是浪费时间”。通过调查也发现,参与政治活动的热情不高。调查显示,“对十报告的学习”,“非常愿意参加”的学生仅占10.35%,“因为对组织和老师的尊重参加”的学生有6.28%,这种相对消极的政治参与态度,须引起足够重视。
(二)集体观念不强,道德标准个人化调查显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认为应该具备基本的道德,但是道德的评判标准不一,不能用一些人的道德标准来束缚另一群人。在问及“你所理想的职业是什么”,32.37%的学生回答“清闲舒适”,63.43%的学生认为“充分发挥个人才能”。能开除90后的学生在追求发挥个人才能的同时也在注重工作工程的享受。但是他们在精神追求与物质享受上,一方面表现出较强的集体观念,另一方面又不愿为集体利益牺牲个人利益。当问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你有何选择”,48.67%的学生回答“尽量两种利益趋同”、10.67%学生回答“视情形而定”。这也表明,他们虽然认为应该具备基本的道德标准,但一旦发生了违背公德的事情,他们的态度又是暧昧的。(三)组织纪律性不够,行为方式情绪化在调查问卷中,当问及“对上课迟到你怎么看”时,58.8%的学生认为“迟到总比旷课好”,仅有9.75%的学生认为“不应该,是缺乏组织纪律性的表现”;在回答“对校园内的不文明行为你怎么看”时,有65.26%的学生认为“这是个人自由”,30.89%的学生认为“无所谓”,只有3.26%的人认为“应该注意大学生的形象”。由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自身的特点,他们大都以快乐自己为原则,推崇时尚,思想前卫,喜张扬、好独立、爱自由,追求感性满足,行为方式情绪化。
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现状分析
造成艺术类学生职业道德现状的原因无外乎三类: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校环境的影响;家庭环境的影响。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艺术类学生先天的对外界环境变化敏感性和他们的专业特点,使他们极易受到西方敌对势力的文化侵蚀的影响,自媒体时代的今天,他们的信息获取方式越来越简单,信息获取内容越来越丰富,信息获取时间越来越短暂,社会上不良信息的传播和接受形成了即时性和面对面的局面,缺乏辨别力的艺术专业大学生容易形成人云亦云的状况,并且受到深深的影响。
(二)学校环境的影响在高职类专科学校中,由于很多学校因为社会需求,艺术设计类学院的成立时间短,加上艺术设计大环境长期未能形成系统的理论学科,学校专业课程的设置不够合理,重技术教育,轻人文教育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职业道德观念淡薄。
(三)家庭环境的影响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家庭环境相对来说一般比较优越,这样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教育偏向于开放化,学生获得大量的书本知识,兴趣爱好广泛,学生特长比较突出,但是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可能比较淡薄,造成很多学生养成自我为中心的特点,他们追求享受,消费观念大胆并且习惯于以眼前利益的实现,代替对远大理想的追求,价值取向实用化、功利化。
三、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途径探析
(一)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构建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体系党的十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同时还要求适应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引导广大家庭和社会各方面主动配合学校教育,以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社会风气巩固学校教育成果,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
(二)加强引导,实践育人,将新媒体的运用与职业道德教育结合新媒体技术环境下建构的虚拟空间不是一个与现实世界完全割裂的独立空间,而是以现实为基础的,是现实社会的拓展与延伸,展示了虚拟与现实的统一与整合。要避免学生沉溺新媒体娱乐不可自拔,就需要将新媒体的运用与思想政治实践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利用新媒体、投身现实的实践教育活动的能力。特别要重视学生在新环境中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交往能力的培养,使其真正成为媒介的主人,而不是媒介的奴隶。通过引导与教育,让学生通过新媒体实践提升自我素养,让学生在实践教育中体悟自己的价值。
(三)构建丰富的职业指导内容体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构建丰富的职业指导内容体系,不仅包括内容上的丰富,主要体现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建立职业指导、咨询、服务机构,根据学生的心理、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进行综合测评,系统开设职业规划指导课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为学生开展心理、求职、政策、创业等个性咨询活动,帮助学生正确定位、增强自信心和耐挫心。为学生收集整理和提供就业实习岗位信息,组织企业宣讲招聘会,提供就业或创业服务等。同时还应包括授课方式上的丰富,主要体现在分阶段的引导式教学手段的设计,团体辅导、个性化辅导、素质拓展、专家讲座、现场实践等等。
四、软件与艺术设计学院加强职业道德引导教育的一些做法
通过几年的摸索实践,我们以贴近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为切入点,开展了多项同学们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分项目活动,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建立了不同类别的分项目活动,也在致力于把每个分项目都打造成精品活动。用“团队文化节”培养学生集体意识,用励志视频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用访谈类活动表达同学们的心声,用“世界日”为同学们普及节日知识,用“学习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感染学生。
(一)以四格漫画的形式制作了多块宣传画,在学校学生公寓,进行德育引导。
(二)选出学院内获得重大比赛奖项或者有特殊表现的同学,制作访谈节目。把有代表意义的现场采访片段和访谈节目制作成视频到微博、人人等学院公共网络平台上,大范围传播,让同学们相互转帖、跟帖,以便我们扩大了解,深入探究。
(三)主要以真实的大学生校园学习生活为切入点,以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手法拍摄不同主题、不同风格的励志微视频,拍摄各种大学生优秀行为习惯及不良行为习惯制作成类似于公益广告的宣传短片,上传到学院人人网公共主页、学院微博平台、学校贴吧等,让校园文化建设达到更好地宣传效果,目前已经拍摄六个短片。
在以往的外语教学中,师生关心更多的是:学生英语基础较差或参差不齐;词汇量偏小、习语及语法结构的掌握不够熟练:课时少,课程设置环节单一:以及语言实验设备欠佳等诸多问题,并针对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例如:增加讲练数量和时间;调整教材内容及难易程度;通过强化练习扩充词汇量;加强语法知识的灌输:调整课程设置;完善教学环节;改善语言实验设备等等。却往往忽视了与所习得的目的语有关的国家或地区的文化背景知识,将语言和文化隔离开,只为学语言而学语言,从而造成了外语学习中文化层面上的障碍。使学生很难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适当的语体,导致交际的困难和失败。其原因就是外语教学过程中对文化这一关键因素的忽视在语体运用过程中产生的负面影响。因为“文化错误”比语言错误更加严重。前者更容易造成国家间情感交流中的不愉快。例如:(1)中国人在打招呼时说的“吃了吗?”“上哪儿去?”常让外国人误以为你要请他吃饭、或干涉人家的私事而问一些不该问的事。(2)外国人常说“Thank you”表示对他人起码的礼貌和尊重,甚至在很多中国人认为根本不用道谢的场合――如在商店购物时,售货员找给零钱后,顾客也会说谢谢,等等。因此,应认清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在语言教学中突出文化背景的特点,加强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使规范、优美的语言达到有效地传递信息的作用,以实现交际的最终目的。
二、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美国人类学家鲍阿司认为“各个社会都有其各自独特的文化,文化无处不在,渗透在社会的各个层面。”它包括历史,地理、文学、、社会制度,风土人情、传统礼仪等等。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通过声音和文字反映和记录了不同地域、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即其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例如:(1)《独立宣言》记载了美国历史上光辉的一页:(2)习语:To give somebody the ax源于印第安人的一种俗习惯,意思是“断绝与某人的往来”。例如:l gave him the axafter the party(3)中国文学巨著《红楼梦》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折射出封建社会的腐朽与没落;(4)而“葛朗台”则是莎翁笔下吝啬、自私的象征。因此,语言来源于生活,是文化的一部分,又反映出文化渊源。它的存在形式和发展方向受制于整个文化中的各个层面。文化与语言学习密切相关。语言学习的过程也应该是文化学习的过程,是将语音、词汇、语法知识与文化背景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的过程。从而,让那些规范的语法、优美的句子在特定的场合,通过适当的表达方式表达出来,达到语言交际的最终目的。另外,由于所处的地域不同,各地的文化也有差异。那么,产生于各自文化底蕴的语言自然在文字符号、语言的构建方式、语音语调、寓意词及习语的产生,运用和发展过程等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并通过声音及文字的表达和记载反映在各个文化层面上。因此,在文化导入过程中,应认清中国同英、美国家间的文化差异,排除母语的干扰,能使学生习得正规的英语。
费耶阿本德列举了许多科学理论的历史案例,并用以阐述科学的本质、在历史背景中科学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同时,在他的思想里面还显示,科学活动和建设一个更好的社会也需要人们参与到当前的历史和社会环境中去,并且尝试去改变他们。因而,对于科学家、教师和当今的学生来说,理解科学理论需要理解这些理论的历史进化过程。根据这一原则,教师可以在基于本科目历史发展的基础上,来重建学生对于本门科学的理解。有关物质结构以及构成宇宙的基本元素的历史研究就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早在2500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就第一次提出宇宙的组成这个基本问题,如泰利斯认为水是宇宙的基本元素之一,随后亚里士多德等其他哲学家也尝试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在随后2000多年的逐渐认识和发展的基础上,波义耳、道尔顿、托马斯、卢瑟福、玻尔和薛定谔都为这个基本问题提供了不同的答案。如果教师把解决这个问题的历史过程呈现给学生,并以令人印象深刻的生动语言重新描述,同时让学生在互相合作的过程中发现答案,那么学生对于物质结构的理解和知识将依据这一历史过程而得到重建。
科学理论的不可通约性及不可证伪性和理论的可测性及竞争性共存的原则
虽然费耶阿本德坚信理论的不可通约性,但他也接受理论存在可测性和竞争性的可能。后者是依据连贯性等标准和一系列实验研究而进行的,且存在于多种实验性和非线性条件下综合性的、创新性的和大胆假设的过程中。值得一提的是,理论不可通约的后果之一是他们的不可证伪性。换句话说,如果理论是不可通约的,那么通过应用真实等标准或者试验性实验来证伪一个理论或支持其他理论就是不可能的。这也是尼亚兹追随拉卡托斯的思想,认为科学理论不能用精确或者不精确来评价的原因所在。他认为这些理论都是互相竞争的,可以通过诸如创新的实验等标准来评价,以此在更宽广的背景环境下解释实验发现。经此过程,就可以说哪个理论更好,或者说,哪个理论提供了一种对事件更综合的解释。这些观点都和费耶阿本德的思想一致。相应地,教师也应该教导学生科学理论是不可通约和不可证伪的,同时这些理论又是可测的和互相竞争的。为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一种批判性的创新性方法来阐述。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批判地研究这些严谨的理论,这比历史上沿用的解释性方法更好。正如波佩尔所说“:科学的进步可能基于批判性地解释科学现象。”因而教师可以利用各种研究成果去挑战和突破学生原来的科学理念,从而引导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学生也因此可以更好地理解理论。再回到物质结构的例子,以进一步说明这个原则。实际上,仅仅是依次学习了汤姆逊、卢瑟福和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并不能阐明真实的物质结构,也不能理解这些科学进步为什么能取得以及是如何取得的。这些严谨的理论之间的矛盾和融合需要根据新的事实进行进一步的解释。例如,首先需要阐明卢瑟福的实验提供了几个和汤姆逊原子理论相悖的事实,然后说明卢瑟福的近似模型更大胆、更合理,也更加复杂,但它对于实验事实更具诠释性,接下来引出玻尔的原子模型,并且可以认为玻尔的模型和卢瑟福的模型是互补的。
科学思考中的学者自由的原则
费耶阿本德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超越方法学甚至认识论的局限的人类自由,而这种局限有时体现为经验主义或者理性主义。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解放学生的思想,让他们超越一般的和现有的信条、理论和方法学,依据自己的美学、形而上学甚至宗教倾向去思考科学。这个原则应该和前面所述的原则联系在一起使用。这样的话,对于科学历史进程的批判性解释,连同其美学、形而上学甚至宗教倾向,可为学生提供一个面对新体验开拓新视野的环境。也就是说,教师必须创造出一种氛围,在这种氛围下,学生可以解放思想,畅所欲言,而不是仅仅重述目前现有的知识。首先,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进一步开展活动和互动的机会,这可通过积极的教学方法获得。其次,教师应该告诉学生,即使是简单的事例,每一次观测都可能导向很多理论,因此观测和感官经验在科学的起源上并没有前驱或先验的作用,其作用是后继的,是用来评价目前或将来的理论的。例如,物理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想像一下:亚里士多德和开普勒,前者相信地球固定不同而太阳绕地球运行而后者认为地球沿着轨道围绕太阳运行,站到山顶上观察日出的话,他们观察到的是同样的现象但他们提出的理论却是互相矛盾的。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会明白,理论解释而非实验概括是科学起源的基本步骤。更为概括地说,学生得明白并没有孤立的、按部就班的和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科学方法。需要补充的是,艺术的法则和传统同样具有借鉴作用。同时,老师们应尊重和鼓励未被实验验证的以及有悖常识、理论和方法学的不同思想和多样化的视角,并通过进一步的发问、不直接给出答案以及有争议的问题为创新活动提供活力。
用概念教学取代程式化教育的原则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Quality of Master of Arts Graduate Academic Paper and The Number of Teachers to Guide Students
Abstract: Academic papers is the important symbol to measure the master graduate student ability and academic level. Tutor of master graduate student i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guidance of the academic papers. Data through scientific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lin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cademic paper quality of liberal arts academic graduate student and the number of students, teacher guidance. The number when it is 6 is good to improve the academic papers quality of arts master graduate student,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graduate students in an all-round way.
Keywords: the number of teachers to guide students; the quality of academic paper; relationship
一、引言
硕士研究生学术论文是衡量研究生对其掌握的基础知识、写作和科研能力的反映,它是衡量一名硕士研究生的学术水平的重要的指标。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快速增大,而其学术论文的质量增幅速度却相对缓慢,甚至有下降的趋势。同时,伴随着研究生数量的剧增,学校准备不足,学校导师数量却没有相应幅度的增加,导致师生比例的失衡。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论文普遍存在抄袭、写作能力不足等问题。如今,各大高校也要求本校硕士生,在校期间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与本人研究方向相关的论文,加强对学术论文的重视。
我国对不同类型、科目的硕士研究生采用不同的培养模式。导师在培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时更注重其科研水平的培养,而专业型更注重实践能力培养;文理科学术型的硕士研究生培养也不同,理工科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是通过实验,更直观、深刻掌握专业知识。而文科学生由于学科自身特点,导师更多地是通过课上指导和少数课下指导,极少数学生可以参加导师课题研究中。所以,对于文科类学术型学生而言,导师对硕士生专业理论性的指导、前沿性知识的指导,以及学术论文的选题和写作能力等诸多方面指导有着重要的影响。
文章研究对象为文科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论文质量,以及其导师指导学生人数。导师对其学术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但文章从导师指导的学生人数这一因素分析其与学生学术论文质量的关系。文科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术论文的质量与导师指导学生人数的关系如何?本文在收集整理Q大学文科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定量统计分析得出了一些结论,为我们提高文科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论文质量提供一些参考。
二、研究方法
(一)样本
为了能准确反应导师指导学生人数与文科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术论文质量的关系,文章选取了Q大学文科类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二、三年级的50位学生作为样本,问卷调查包括考察学生学术的情况(的篇数、的途径、的期刊层次)、导师的影响(包括导师指导频率、指导学生人数、导师对于阅读的要求)等内容。文章在导师影响中提取出导师指导学生人数这一因素,分析学术论文质量与导师指导学生数的关系。
(二)分析方法
本文采用分析方法主要是因子分析、相关分析、线性回归等统计方法,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21.0来进行计算。
三、研究过程及结果
(一)研究过程
如何确定硕士研究生学术论文质量的衡量指标,学者们对此的看法不一,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察文科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术论文的质量:的数量、的期刊层次、的途径。同时,文章考虑三个因素是否可以用一个因素代替?因为用一个因素替代就能更清晰地表示出导师指导学生数与学术论文质量间的关系。所以,文章首先对衡量学术论文质量的三个指标进行分析,之后在确定导师指导学生人数与学术论文质量间的线性关系。
1.对文科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的研究
本文从三个因素衡量学生学术论文质量:的数量、的期刊层次、的途径。
(1)检验数据的相关性
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sig值均为零,就代表各个指标之间存在相关性,即衡量文科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质量的三个因素间存在相关性。
(2)检验数据的可行性
Kmo和Bartlett检验是用来比较变量间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的大小,主要用来检验数据是否适合因子分析。Kmo越接近1,意味着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越强,越适合于作因子分析,Kmo越接近0,则意味着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越弱,越不适合作因子分析。
表2
如表2所示,Kmo=0.761>0.7,Bartlett球度检验具有高度的显著性,说明所检验的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
(3)方差分析
从表3中可以看出,大于1的特征值有1个,对应的积累贡献率为87.252%。最终确定因子为的数量。
至此,我们已经提取出能87.25%的代表三个成份的主要成份,即学生的数量。
2.导师指导学生人数与学生的数量的关系研究
表3
导师指导学生人数与学生的数量存在怎样的关系,利用回归分析得出结论。
(1)选择菜单中“分析―回归―线性”,从左侧源变量窗口中选择“导师指导人数”作为自变量进入自变量窗口。在选择“数量”作为因变量进入因变量窗口。
(2)单击“统计量”,选择Durbin-Watson(U)、估计、模拟拟合度选项。
(3)单击“绘制”,将左侧源变量窗口中ZPRED进入X窗口,将ZRESID进入Y窗口。选择直方图、正态概率图。
(4)单击“保存”,选择为未标准化、均值、单值。
(5)点击确定。得到如下图标。
表4
表4表明,只有一个自变量“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人数”进入了模型。
表5
表5的内容是回归模型的概要。“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人数”与“的数量”的相关系数R为0.304,模型判定系数R方为0.092,由于R方受到个案的影响较大,根据个案对其进行调整以后的值为调整R方为0.074。Durbin-Waston的值是1.627,说明随机误差项基本上是相互独立的。
表6
表6是对模型的方差分析与F检验的结果。从表中可以看成,F值为4.892,显著性水平为0.032
表7
表7的内容是回归方程的参数及检验结果。由该表可以得出回归方程为:y=2.259-0.367x。
(二)研究结果
经过分析,得出文科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术论文质量与导师指导人数间存在高度相关,并且可以用线性方程表示为y=2.259-0.367x,从方程中可得出导师指导学生人数为6人时,是合适的。文科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年限为3年,那表示每一位导师所带领的每一年级的学生人数最好为2人,有利于导师对学生学术论文的指导,提高学术论文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英.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与学位论文质量的相关性分析-基于贵州师范大学的实证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1(6)
[2] 李彩丽.硕士生生源质量与学位论文成绩的相关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9)
一、导学教师的概念及其提供的非学术性支持服务
根据“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教师配置基本要求”,规定了基层电大教学点要配置导学教师,导学教师的基本职责是负责指导学生学习等工作。但尚未对其概念进行界定。有研究者认为导学教师的角色很难用传统教育中的“班主任”来概括,导学教师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学生”,协助学生自主选课的“策划员”,帮助学生学习的“咨询员”,学生心理的“导航员”,日常事务的“管理员”,以及鼓励学生学习的“啦啦队员”。也有的研究者认为远程教育导学教师指在我国远程教育环境中,引导、支持、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实现其学习目标的一类专职人员,其工作职责主要包括对学生的入学指导、咨询服务、情感关怀、管理服务等非学术支持服务。
二、重新认识导学教师的非学术性支持服务
(一)从远程开放教育的发展方向看
从网络远程教育的发展趋势看,导学教师是现实教育与虚拟教育的桥梁,是促进这两种教育形式不断融合的中坚力量。当网络远程教育兴起的时候,它的发展前景并不怎么被看好,从事传统学校教育的人几乎都怀疑它对学校教育的竞争力,更不会相信它会对学校教育会构成威胁。但是MOOC突然强势兴起的时候,学术界出现过网络远程教育将来有可能取代传统的学校教育的论调根据“交互距离理论”,远程学习者处于分离状态,“学生、远程教育机构和教师之间的分离导致三者之间的交流缺失”。网络远程教育与传统学校教育的融合,意味意着网络远程教育要在保持自己的优势和长处的同时,吸收传统学校教育的优点,弥补自身的缺点。由于在远程教育条件下,教师、学生及远程教育机构处于分离状态或准分离状态,三者之间缺乏传统学校教育的那种频繁的交流。因此,教师很难言传身教,以自己的品行和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教育;学生也会对不能亲自聆听自己敬重和崇拜老师的讲学和教诲而感到十分遗憾;学生之间也很难有大学校园生活中形成的终身难忘的同学友谊,对远程教育学校也感情也会相对陌生而显得淡漠。
(二)从以人为本的育人角度看
从加强远程开放教育的育人功能上看,导学教师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人格塑造的主要承担者。长期以来,由于开放教育的学生不住校,和教师面对面交流的时间相对较少,学生在线上或线下接受的主要是专业知识的教育或专业素质的培养,开放教育的育人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但真正的教育必须以育人为本,必须以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本,必须以人的生活幸福为本,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和谐发展、人的个性发展、人的持续发展、人的终身发展和人的健康成长。远程开放教育的导学教师所从事的非学术性支持服务,主要是育人的工作,是在课程教师提供的学术性支持服务之外,关注学生在远程开放教育过程中的感受、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导学教师所提供的大量非学术性支持服务中,至少以下几个方面,是与教育的人本主义思想契合的,是更关注人本身的教育活动。
(三)从远程开放教育的主体作用看
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教师要遵循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美术学习活动中来,要积极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想方设法促进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有所进步。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规律,通过选择合适的内容,创造宽松的氛围,运用恰当的方法,创造有效的途径,引导学生通过美术形式表现眼中所见、表达心中所想,使美术活动真正成为学生们的一种乐趣,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体验成长、体会成功。
一、激情引趣,放飞学生美术学习的梦想。
1.多维了解学生爱好。在教学中先让学生(个人或小组)自主尝试来学习绘画方法,教师的指导分析贯穿在学生尝试学习的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边学习教材、边尝试绘画、边商讨、边探寻方法。在学生尝试绘画和教师针对性的指导(有时包含部分的示范)的基础上,再经过进一步的实践活动来完善并获得技能和得到体验。在《美丽的热带鱼》、《树叶贴画》的课中,让学生根据制作图自己动手操作,教师的指导贯穿在学生动手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尝试,可培养其独立能力。在此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尝试绘画的兴趣,使其具有挑战性;并不断鼓励学生持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教师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与学生谈心交友,走进他们的心灵,把握学生的发展脉搏,了解他们的喜好,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心理状况因材施教,让学生用美术表达所想、所思,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催生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爱好兴趣,引导学生调动情感、思维、想象、动作、语言等全方位、多渠道参与美术学习。在美术活动中,不断更新观念,理清思路,创设能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兴趣的环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美术活动中。如在调色教学活动中,我为学生准备了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水和小瓶,教会学生方法,在学生了解和掌握了配色的方法后,让学生任取颜色相互搭配、调和,学生通过实践发现瓶中的颜色一会儿变深,一会儿变浅,一会变绿,一会变紫,十分奇妙,学生们一下子对颜色的变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学生们兴奋地说:“我成魔术师了。”
3.创设宽松教学环境。创设学生熟悉、喜爱和积极投入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们主动参与到美术学习之中,为学生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在安排学习任务及各项教学环节中,要尽量考虑学生的差异,分别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机会在各自特长的方面表现其领先的优势,让他们有机会“露一手”,并给予积极的评价,以使他们树立起自信心。如在教学漫画中让学生有 4个作业选择,分别是:(1)根据生活中的趣事画一张漫画;(2)为理想中的自己画一张漫画;(3)为喜爱的卡通动物或者人物设计一个完整的故事。(4)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卡通画并且临摹一张。学生不用再为一道不愿做的作业烦心,他们可以自由选择难度大还是难度小的作业,心情肯定愉快而又轻松。在教学中,我通过选择一些学生美术作品,组织学生进行欣赏,让他们在欣赏美、发现美中找出美的长处,发现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注重把学生的作品都集中展示出来,让学生互相欣赏,在肯定他们的创作成果的基础上,婉转地指出学生在线条、色彩、内容等方面的不足,鼓励他们努力学习,不断提高。
二、增设特色课,提高教学效率。
1.提供学生想象空间。想象力是指对事物的联想能力,给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放飞学生想象的空间,让学生时期的学生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学生是一张白纸,想象力往往会比成人更丰富、更大胆,更创新,他们会天马行空地创造出成人难以想象的思维,这就需要教师大胆地利用,合理地引导。我在美术活动“未来汽车设计展”教学中,在让学生了解了不同汽车的功能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大胆想象设计未来汽车的形状和功能。学生根据我的指点,大胆现象、合理创造,设计了能自动抓小偷的新警车、能起飞的急救车、拥有各种功能的游乐车,学生的创新意识进一步增强。
2.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探求新知,体会成长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实践中,我给每个学生不同的彩纸,启发学生们用彩色纸折、拼、剪出图形、图案。在我的指点下,学生们有的折出了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图形,有的撕出了雪花、树叶、五角星等不规则的图案,我因势利导,组织学生玩组合图形,学生们发挥想象力,大胆地实践,盖起了红房、折出五彩鱼、拼贴春天的景象等。学生的创造思维、发散得到了展现,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3.引导学生表现自我。在特色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某一个重点能够展示表现技能的本领,从工具使用到技法、技巧等训练,使学生全面熟悉工具的性能和使用方法,能用这方面知识、技能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认识事物、现象、规律、特征,理解艺术处理及表现能力的展示方式。如中学生创作、书法、图画、手工制作等等。通过中学生创作完成想象画、插图、添画、设计等一系列的零散教学内容,可谓一举多得。这样,既做到充分利用有限的美术课时,又能使有限的美术教学环境发挥最大的作用。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勇于探索、大胆表现、锐意创新的精神。引导和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在生活和学习中,大胆表现自我,展示自己的特长,表述自己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世界的看法,表现对事物发展的认识。在美术课中,教师要以教材中的内容为中心,通过联想、类比等方式,不断扩散思维、活跃思维。我在美术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通过尝试和探索,改进制作方法、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激励施教,培养求异思维开发智力。
1.形式多样灵活施教。学生是美术活动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要把主动权让给学生,让他们去探究、去创新。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认识事物、感知事物,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会思考,并进行有益的尝试,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我的情感爱好、对事物的认知程度。在此基础上,我鼓励他们认真学习,继续探究,运用所学的新技能、新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爱好,激发学生对生活和事物的热爱。在美术学习中,采用丰富多彩的游戏形式,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习,在学的过程成长,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2.激发学生创作热情。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因为社会要发展,就需要人去开拓创造。那么,就需要造就一代新型人才,从小在他们的心灵上播上一颗“独创”的种子。在美术教学中挖掘教材的求异因素,特别是图案装饰、工艺美术等教材,从不同角度去展开、去强化,创设情景。善于从联想中求异。求异思维训练是开发智力的重要方法。没有创造就不能“青出于蓝色胜于蓝色”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发现问题,获取经验。在学生观察、分析、交流的基础上,应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在学生作画时,老师要因人而导、因材施教、因需而导,让学生们丰富画面,提高技能。在教学实践中,我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听人情世故、看桃红柳绿、品果实香甜,通过各种途径,加深他们对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印象,鼓励他们多听、多看、多摸、多试,让他们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感性认识,鼓励他们用美术的形式来表现这些现象,引导学生们创作出一幅幅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画面。
3.合理利用激励评价。让学生在信任的目光中、赞许的言语中创作,合理利用激励评价是对学生进行美术创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完成作品后,总喜欢得到别人表扬赞许,他们就会感到成就感,就会把兴趣拓展到对艺术活动的需求和期待。我在教《海底世界》这一课时,先在黑板上画出一幅海底的背景,让学生们画出形态各异的鱼放到画面中。学生运用所学的绘画技能,通过剪贴、绘画,黑板上很快就出现了一个“海底世界”,有鱼、有虾、有蟹……一幅美妙、奇幻的海底展现在学生们面前,调动了全班学生的创作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