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0 16:29:0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生物化工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世界生物化工行业的现状
生物化工发展至今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最早主要是生产抗生素;随后,是为氨基酸发酵、舀体激素的生物转化、维生素的生物法生产、单细胞蛋白生产及淀粉糖生产等工业化服务。自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兴起,生物化工又利用重组微生物、动植物细胞大规模培养等手段生产药用多肽、蛋白、疫苗、干扰素等。而且,生物化工的应用已涉及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农业生产、化轻原料生产、医药卫生、食品、环境保护、资源和能源的开发等各领域。随着生物化工上游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的进步以及化学工程、信息技术(IT)和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等学科技术的发展,生物化工将迎来又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生物化工行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整个行业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态势。下面简要描述生物化工行业的现状。
1.1工业结构
由于生物化工涉及面广,涉及的行业多,所以从事生物化工的企业较多。据报道,90年代中期,美国生物化工企业有:000多家,西欧有580多家,日本有300多家。近年来,虽然由于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生物化工企业有较大幅度减少,但与生命科学(主要指医药和农业生化技术)诸侯割据的局面相比,生物化工行业依然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既有象诺华、捷利康等从事生命科学的世界性大公司,也有象DSM、诺和诺德等大型的精细化工公司,当然也有在某一方面有专长的小公司如Altus等。而且,由于世界大公司正把注意力向生命科学部分转移,生物化工行业百花齐放的局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有什么改变。
1.2产品结构
传统的生物化工行业主要是指抗生素(如青霉素等)、食品(如酒精、味精等)等行业,而在目前,它已几乎渗透到人民生活的各方面如医药、保健、农业、环境、能源、材料等。同时,生物化工产品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医药方面有各种新型抗生素、干扰素、胰岛素、生长激素、各种生长因子、疫苗等;氨基酸和多肽方面有赖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苏氨酸、脯氨酸等以及各种多肽;酶制剂有160多种,主要有糖化酶、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纤维素酶、青霉素酶、过氧化氢酶等;生物农药有Bt、春日霉素、多氧霉素、井岗霉素等;有机酸有柠檬酸、乳酸、苹果酸、衣康酸、延胡索酸、已二酸、脂肪酸、卜酮戊二酸、l亚麻酸、透明质酸等。还有微生物法1,3.丙二醇、丙烯酞胺等。
目前,全球生物化工年销售额在400亿美元左右,每年约以7%~8%的速率增长。从产品结构来看,生物化工领域生产规模范围极广,市场年需求量仅为千克级的干扰素、促红细胞生长素等昂贵产品(价格可达数万美元/g)与年需求量逾万吨的抗生素、酶、食品与饲料添加剂、日用与农业生化制品等低价位产品(部分价格不到:美元/g)几乎平分秋色。高价位的产品市场份额在50%~60%,低价位的产品市场份额在40%~50%。而且,根据近年来生物化工的发展趋势及人们对医药卫生的重视来看,高价位产品的发展速率高于低价位产品。
1.3技术水平
生物化工经过80年代以后的蓬勃发展,不仅整个行业技术水平有大幅度提高,而且许多新技术也得到广泛应用。
1.3.1发酵工程技术已见成效
据估计,全球发酵产品的市场有120~130亿美元,其中抗生素占46%,氨基酸占16.3%,有机酸占13.2%,酶占10%,其它占14.5%。发酵产品市场的增大与发酵技术的进步分不开。现代生物技术的进展推动了发酵工业的发展,发酵工业的收率和纯度都比过去有了极大的提高。目前世界最大的串联发酵装置已达75m\许多公司对发酵工艺进行了调整,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如ADM(ArcherDanie1sMid1and)和Cargill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初对其发酵装置进行改造,将以碳水化合物为原料的生产工艺改为以玉米粉为原料,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ADM公司生产的赖氨酸成本比原先降低了一半。
1.3.2酶工程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
酶工程技术包括酶源开发、酶制剂生产、酶分离提纯和固定化技术、酶反应器与酶的应用。目前世界酶制剂从酶源开发到酶的应用都已进入了良性发展阶段,各阶段生产企业和用户关系密切,合作广泛。据报道,1998年全球工业酶制剂的销售额为13亿美元,预计到2010年将增长到30亿美元,每年以6.5%的速率增长。其中食用酶占40%,洗涤用酶占33%,其它(主要是纺织、造纸和饲料等用酶)占27%。
1.3.3分离与纯化技术也有很大进步
影响生化产品价格的因素,首当其冲的是分离与纯化过程,其费用通常占生产成本的50%~70%,有的甚至高达90%。分离步骤多、耗时长,往往成为制约生产的“瓶颈”。寻求经济适用的分离纯化技术,已成为生物化工领域的热点。已大规模应用的分离纯化技术有:双水相革取、新型电泳分离、大规模制备色谱、膜分离等。
1.3.4上游技术广泛应用于下游生产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不但成倍地提高了酶的活力,而且还可以将生物酶基因克隆到微生物中,构建基因菌产生酶。利用基因工程,使多种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氨基酸合成途径的关键酶得到改造、克隆,使酶的催化活性、稳定性得到提高,氨基酸合成的代谢流得以拓宽,产量提高。随着基因重组技术的发展,被称为第二代基因工程的蛋白质工程发展迅速,显示出巨大潜力和光辉前景。利用蛋白质工程,将可以生产具有特定氨基酸顺序、高级结构、理化性质和生理功能的新型蛋白质,可以定向改造酶的性能,从而生产出新型生化产品。
1.3.5新技术在生物化工中也得到了极大的应用
比如,在超临界液体状态下进行酶反应,从而大大降低酶反应过程的传质阻力,提高酶反应速率。超临界C02无毒、不可燃、化学情性、易与反应底物分离。利用超临界CO2取代有机溶剂进行酶反应,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又比如,微胶羹技术已被广泛用于动物细胞的大规模培养、细胞和酶的固定化以及蛋白质等物质的分离方面。
2.世界生物化工行业的发展趋势
2.1工业结构
行业与行业间的划分将日趋模糊,企业间的合作将加大。目前,许多从事医药、农业、环境、能源等方面生产的企业,正在从事生物化工生产。特别是某些从事传统化工行业的生产厂家,也纷纷涉足生物化工领域。如杜邦公司,长期以来主要从事有机化工和聚合材料的生产,现在正加大生物化工的开发力度,已开发成功了生物法生产1,3-丙二醇工艺,并正在开发用改性大肠杆菌生产己二酸工艺。DSM公司以前主要从事抗菌素方面的生产,现也加大了生物化工的投资力度。
由于生物化工涉及面广,许多生化公司都有自己的专长,它们之间为了商业利益的合作也非常活跃。此外,随着从事传统行业的生产厂家的加入,由于技术与生产方面的原因,它们与从事生物化工开发与生产的企业合作也很频繁。所有这一切,都使生物化工行业的合作越来越广泛。如杜邦公司与杰宁科乐公司合作开发用生物法生产1,)丙二醇,进一步生产PTT树脂。荷兰的Purac公司与美国Cagill公司合资建设年产3.4万tL。乳酸装置,并计划进一步发展到6.8万V入DSM公司与美国Maxygen公司签定了三年的研究合同,以利用Maxygen的
DNA重排和分子培养技术,开发在7一ADCA和其它青霉素生产中使用的酶和菌种。
2.2产品结构
生物化工产品正向专业化、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方向发展。传统的低价位产品受到冷落,而高价位产品如生化药物、保健品、生化催化剂等则备受青睐。许多公司为了追求较高利润,都将低附加值的产品剥离。如日本武田药品工业公司不再生产味精,转而生产其它高附加值的调味品如肌甘酸二钠(IMP)和鸟甘酸二钠(GwtP)。另外,生物化工将涉足它以前很少涉足的领域如高分子材料和表面活性剂等。
生化药物由于附加值高而成为今后生物化工领域发展的重点。1997年生化药物市场销售额达130亿美元,其中细胞分裂素80亿美元,激素30亿美元,其它20亿美元;就具体药物而论,促红细胞生长素35亿美元,人胰岛素18亿美元,粒性白细胞克隆刺激因子16亿美元,人生长激素15亿美元,小干扰素11亿美元。预计今后其市场销售额还将以8%的速率增长。
在氨基酸方面,虽然用于药物合成氨基酸的量相对较小,但其发展潜力很大。据报道,500种主要药物中,有18%含有氨基酸或其衍生物的合成。在药物合成中,使用最广泛的是L。脯氨酸、r苯甘氨酸和r对羟基苯甘氨酸。L。脯氨酸用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的合成,匹苯甘氨酸和r对羟基苯甘氨酸用于抗生素的合成。另外,多肽也是今后的发展重点之一。多肽是指有2以上氨基酸用肽键组成的化合物,在临床上使用非常广泛,主要用于治疗癌症、HIV病毒和兔疫系统功能减退、对传统抗生素产生抗体的感染以及疫苗等。全球合成多肽原药的产量在100kg左右,但销售额达2.5亿~3亿美元,而做成制剂的销售额则达25亿~30亿美元。多肽原药需求量的年增长率在10%以上。
碳水化合物方面,用于临床的碳水化合物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用于临床的碳水化合物结构复杂,如一对单糖,其不同的化学键就多达22种。因此,用化学法合成复杂的碳水化合物比较困难,难以实现工业化,而用酶法合成则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作为生化催化剂的酶,也将是今后发展的重点。1997年,生化用催化剂销售额约1.3亿美元,在过去的3~5年间,每年增长速率在8%~9%,预计在未来的3~5年间,将以同样速度增长。生化催化剂主要用于手性药物的合成。当前,手性药物已成为国际新药研究与开发的新方向之一。
1997年手性药物制剂世界市场的销售额为879亿美元,占药品市场的28.3%,到2000年将达到900亿美元。在未来的25年内,约有一半的手性药物要通过生化催化合成,因此,生化催化剂无论从需求量和需求种类来看,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生化表面活性剂由于具有无毒、生物降解性好等优点,今后可能成为表面活性剂的升级换代产品,但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
生物化工在高分子材料、特殊化学品、生物晶片、环保等方面也将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2.3技术水平
不断提高菌株活力、发酵水平、生化反应过程、分离纯化水平,依然是生物化工面临的课题。
在菌种开发方面,由于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从自然界中筛选菌种以获得新的代谢产物的机会明显减少,人们便考虑利用已知菌种经适当改变其代谢特性后生产新的产品。如日本协和发酵公司已成功地把生产谷氨酸的菌种改为生产色氨酸。
在生化反应器方面,反应器放大一直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因此,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整个生化反应过程进行数字化处理,从而优化反应过程,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之一。
在分离纯化方面,亲和层析受到广泛重视,并有人研制了一种综合专家系统软件包,可在几分钟内告知对方被分离物系的分离方法和顺序,以便根据产品所需进行取舍。
另外,在生化过程的在线检测和控制方面,利用生物传感器和计算机监控,依然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在酶催化反应中将发展有机溶剂中的催化反应。
生物上游技术的发展,将对生物化工产生深远影响。人们对从病毒、细菌、植物、动物到人类基因组顺序测定工作十分重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基因许多产品一哄而上,盲目上马,遍地开花,最终形成恶性竞争,许多企业破产倒闭。在竞争中生存下来的企业,也是元气大伤,难以进一步组织技术改造。如仅江苏省停产的发酵生产线就多达上百条。另外,行业内企业间的生产水平相差悬殊,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达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先进水平的仅占20%~30%,多数处于20世纪60~70年代水平。
二是产品结构不合理,品种单一,低档次产品重复生产,不能适应需求。在我国高档的医药生化产品如激素、生长因子、干扰素、药用多肽等,有的产量很小,有的没有生产,因此每年都需进口。
三是在生产技术上,工艺、设备不配套,上下游技术不配套,产物的收得率低。我国虽然某些产品如柠檬酸、乳酸等发酵水平较高,但大多数产品的收率都低于国外,酶制剂的活力也明显低于国外,生化反应器和分离纯化技术更是落后国外15~20年。每年都要花费大量资金从国外进口生物反应器、细胞破碎机、分离纯化设备及分离介质、生物传感器和计算机监控设备。
四是有些产品投入产出比达15/=以上,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五是基础研究薄弱,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企业的技术开发、技术吸收能力差,生产发展多数依靠传统的夕蜒型、粗放型扩大投资的增长模式,效益低、市场竞争力低。
3.2建议针对我国生物化工行业存在的问题,笔者有以下建议:
3.2.1扩大经济规模,提高竞争力要鼓励建设大型的生物化工企业集团公司,使之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干一体。尤其要培育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同时,也要鼓励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特色的小型技术创新型生化公司的发展,并淘汰一批生产规模小、生产技术落后、没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从整体上优化我国生物化工的产业结构。
3.2.2调整产品结构要发展高档产品,如高档医药生化产品、功能性食品及添加剂(主要有低热值、低胆固醇、低脂肪、提高免疫功能、抗炎、抗癌等产品)、生化催化剂等。另外,也应发展众多精细化工产品及用化学法无法生产或很难生产的产品,如微生物多糖、生物色素、工业酶制剂、甜味剂、表面活性剂、高分子材料等。
3.2.3节约有限资源,强化环境保护在生化生产组学(genomics)。近年来又在信息学(informatics)的基础上建立了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信息学的内容包括信息科学十生物技术十生物工程十生物动力学等的综合信息系统。可以预见,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在生物化工中应用的商业前景极为可观。
另外,其它行业的新技术如分子蒸馏技术、组合化学(combinatoricalchemistry)等,也将在生物化工中得到应用。
3.我国生物化工的发层现状及建议
3.1发展现状
我国生物化工行业经过长期发展,已有一定基础。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生物化工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目前生物化工产品也涉及医药、保健、农药、食品与饲料、有机酸等各个方面。
在医药方面,抗生素得到迅猛发展61998年我国抗生素的产量达到33486h青霉素的产量居世界首位。其它生化药物中,初步形成产业化规模的有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乙型肝炎工程疫苗。
在农药方面,生物农药品种达12种,主要有苏云金杆菌、井岗霉素、赤霉素等。其中,井岗霉素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在食品与饲料方面,作为三大发酵制品的味精、柠檬酸、酶制剂的产量也有很大的增加/1998年味精产量从1990年的22.3万、增加到56.4万一柠檬酸产量从1990年的6.13万、增加到56.4万一酶制剂从1990年的8.5万t增加到24万t。酵母及淀粉糖的产量也有明显增加。我国的味精生产和消费居世界第一,柠檬酸的生产和出口也居世界第一。另外,1998年乳酸的产量在1.5万t左右,赖氨酸的产量在2万t左右,卜苹果酸的产量在6000t。
在有机酸方面,衣康酸的产量达5000乙我国开发的生物法长链二元酸工艺居世界领先地位,目前生产能力达500Va以上,并有数家企业有建设长链二元酸生产装置的意向。
在保健品方面,我国已能用生物法生产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核酸等。另外,我国生物法丙烯酞胺的生产能力达到2万V山与日本同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物化工行业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是我国的生物化工产业主要以医药、轻工、食品业为主。部分企业对生物化工产品大都是精细化工产品这一点了解不够,加之行业规范也不够,导致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原料,以降低成本与消耗,并加强废物处理,减少环境污染。
3.2.4提高生产技术水平,特别是下游技术水平因为我国生物技术上游技术水平与国外相差仅3~5年,而下游技术水平则比国外相差15年以上,改造传统发酵产品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发酵法产品的生产技术水平,开发生物反应器,提高我国生物化工产品分离和提纯技术,大规模开发生物化工装备等应首先提上议事日程。另外,还应积极采用微生物法代替化学法,开发基础化工新产品的工业化生产技术。
其次,在纺织和皮革加工领域,应用的原材料有很多是生物质材料,因此对于生物质材料的了解对轻化工程学生来讲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将生物化学中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类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性质和功能列为轻化工程学生的学习重点,大约占到16学时左右。让学生对生物大分子结构和性质有全面的认识,帮助学生在对这些生物质原料进行处理时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再次,原有生物质材料都有各种各样的优点和弊端,如何保留其优点而避免其缺点,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比如天然彩棉,具有良好的天然色彩,可以避免后续染料加工过程,节省能源和成本,降低污染等优点,但同时,天然彩棉的棉纤维纤丝较短,不如白棉,另外产量比白棉低。针对这些特点,应用生物技术中的基因工程操作可以帮助我们既能保留优点,又能改善缺点,基因工程技术可以从根本上按照人们的意愿改变原材料的特性,所以,生物化学中的分子生物学以及基因工程我们也向同学们做细致的阐述。其余学时我们安排了绪论、对生物小分子的认识以及简单的代谢内容,让学生了解生物化学的全貌以及了解为什么学习生物化学以及如何才能学好。
2教学方法
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教学和板书教学相结合的手段。目前,作为国内普通本科院校,吉林化工学院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学习状态不佳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非常被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Learning,PBL),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多伦多的McMasterUniversity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老师为引导者,以自我指导学习及小组讨论为教学形式的课程模式,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人际交往及协作能力。在课堂上我们会先提出一个轻化工程范围内能遇到的问题,比如真丝织物的脱胶处理问题,在这个工艺过程中,首先涉及的生物化学知识是丝素和丝胶的生物化学本质是什么?引入蛋白质分子结构组成、化学性质专题;进一步酶法处理脱胶环节应注意哪些问题?引入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专题。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并设计出工艺方案,这样的方法,不但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建筑结构与样式
武圣宫中采用传统古建筑的抬梁式的构架;如戏台、前殿和回廊,都是采用这种建筑手法,用来扩大室内空间。其中的抬梁式构造是在柱础上立柱,柱子中端开卯口,梁头做成榫头,把梁柱由上方插入柱子的卯口,柱子直接承托屋顶横木。当然,这也是湖北该地区在明、清时期对建筑抬梁式构架普遍采用的结构方式(见图1、图2)。图1回廊抬梁式构架图2前殿抬梁式构架武圣宫建筑中的戏台梁架为两层,下层为通道,上层为戏台采用的是抬梁式构架,高8.50米。由五柱、六檩撑托,前后檐采用高石础的落地柱。柱与柱之间用梁、枋连接。前檐砌有砖墙,后檐支出有挑檐檩。戏台底层地面为方石、条石铺置,第二层则是木楼板。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戏台的第二层是2003年维修时所作现代人字形构架,建筑格局上也还保留着历史遗风,高约为10米左右,共有四柱、十三檩,前后均有檐柱落地,高石础。柱间用梁、枋连接。戏台屋面为歇山顶,正脊、垂脊、戗脊均为灰色,正脊中间安有“寿”字装饰,两端则各有一条张开大嘴的石鱼。垂脊和戗脊则没有多余的装饰。回廊房顶为单檐的硬山顶,正脊石灰粉砖块砌成。据说戏楼下原有一对石马,现遗存有石马蹲放的柱形盘石,从其形式的大小来判断,不难想象当时的武圣宫建筑气势。前殿的梁架为抬梁式构架,前殿为五柱、七檩,前、后檐柱落地,高石础,前、后檐柱间用五架梁、三架梁连接。前、后檐有挑枋来承托檐檩。屋面为单檐硬山顶,小布瓦覆盖,砖砌脊,石灰粉脊。东、西山墙前檐有墀头为饰。后殿为十三柱和十四檩支撑,前后有五根柱落地,底部以石柱为础,房梁运用六架梁和五架梁及三架梁连接前、后金柱。大殿东面和西面配的房梁架同为抬梁式构架,共有七根木柱承八檩,有三柱落地以石柱为础。前檐柱与后金柱间用五架梁、三架梁连接。后金柱与后檐柱间用单步梁连接。前檐出挑枋,承托挑檐檩。屋面为单檐硬山顶,砖砌石灰粉脊。东、西配房与前殿共山墙。在后殿两侧的山墙上采用另一种建筑穿斗式构造形式。这是从汉代以来发展较为成熟的穿斗式构架,柱距较密,较细的落地柱直接撑托屋顶横木,在柱子和柱子间,沿房屋进深方向不设架空的梁,用枋木,把柱子组成排架,利用挑坊来托住挑檐。这种构架有两个特点,“第一为使用的木料较为细小所以相对比较节省材料;第二是柱与柱间距较密,所以作为山墙,抗风性较好。1”然而由于柱距较密,致使室内空间与抬梁式相比显得较为狭窄(见图3)。图3穿斗式百度网武圣宫建筑为了扩大每个房间的内部空间,在大殿和前殿的屋顶采用了勾连搭的做法,因而使其建筑结构十分紧凑。显然,武圣宫建筑集中反映出当时的恩施地区已经掌握了比较成熟的建筑技术,而该建筑结构典型的例证。
二、建筑文化与雕刻艺术
武圣宫建筑所遗存的文化与雕刻艺术数量众多,内容信息量丰富;其中墙壁上多处镶嵌有清代乾隆皇帝开始至光绪皇帝年间的24块古老的石碑,是武圣宫建筑发展及历史的主要实物文献资料。同时,建筑的一些装饰物也是民间雕刻艺术的集中体现,共同丰富了该建筑的文化艺术价值。图4大殿墙壁石刻图5回廊墙壁石碑当时的武圣宫,主要是施南府军队用来进行祭祀以及举办其他军事活动的场地,所以石碑中对于施南协三营对军队中年老、衣食短缺等给予帮助章程的记载较多。施南府在清乾隆元年,也就是1736年建立了“协级”军事机构,称为施南协。从公元1814年到1888年期间,共有7块石碑对其进行了记载,石碑中详细陈列了章程的内容,随情况当时的变化,对其进行修订。在1839年的一块碑刻中记载了“经查明陈大恩昌充施南协右营病故守兵亲属认领义助而立碑饬警”。1885年的两块碑刻中还记载了有关与武圣宫置办的田地房产,招佃收租,这部分收入主要用于香火祭祀。公元1777年(清朝乾隆皇帝四十二年),道光十五年、十七年、二十二年以及道光三十年间的五块碑刻,记载了当时武圣宫对于,军队中伤亡而没有人认领的兵卒进行安葬、祭扫的事件,并将这些兵卒遗留下来的钱财捐助于武圣宫。公元1842年的一石碑中有关于恩施当地于1841年有大批军队出征及后事安排的战事记载,公元1841年处于时期,石刻的内容是对恩施地区在中出兵抗英历史的记载。公元1871年的一块石碑中对武圣宫曾经的维修事件作了十分详细的记录,可见这此维修应是对武圣宫建筑的较大型规模的整修。这些石碑不仅成为了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也使武圣宫的建筑成为了历史文化价值的见证(见图4、图5)。武圣宫的木雕装饰中包括方格雀替、木花栏杆、木花窗等等。戏台的看楼前檐设置了木质花栏杆,栏板中间还有木雕“暗八仙”图案,房檐下也设置有花格雀替,在东回廊第二层南山墙安放了砖花窗。武圣宫木花栏杆主要集中在戏台的看楼上。其栏杆构造相对简单,主要是起保护作用,它可以把人拦在安全范围内,避免人们在高处时处于边缘位置,造成跌落所采取的一种建筑安全措施,因而省略了传统栏杆建筑中的望柱、地栿等构件。从“栏杆”起源来看主要是木质材料编织而成的遮拦物,所以栏杆原也称作“阑杆”。后来才演变出了石、砖等不同的材料,样式也越来越丰富,尤其到明清时期栏杆的雕刻装饰也越加繁复,精美多样。然而,武圣宫的栏杆上的镂空木雕呈简单多样的几何构造,简洁、素雅、大方,没有繁复的感觉;在正中的栏板上雕刻有“暗八仙”的装饰图案。所谓的“暗八仙”便是我国民间流传甚广的“八仙过海”的神话故事中八位神仙各持的八件神器。显然,人们不仅把故事人物及花草作为建筑装饰雕刻中的主要内容,而且还融入了传统的吉祥寓意和对神明的崇拜,反应出人们在装饰雕刻中所蕴含的一种精神上的寄托(见图6、图7)。图6木花栏杆图7暗八仙武圣宫回廊的柱头上的雀替2雕刻手法相对比较简洁没有太多繁杂的雕刻内容,具有较强的装饰作用。雀替位于建筑的梁枋与立柱的相交处,其作用是为了缩短横梁的净跨度,增强横梁的载力;减少横梁与柱子连接处向下的剪力;避免梁枋与柱子相交的角度发生倾斜。外观轮廓由生硬的直线逐渐转变成柔和多变的曲线,由单一的方形转变成灵活、丰富的多边形。形状似双翼置于柱头的两侧,也成为解决柱头装饰部分一种很好的形式,雕刻内容丰富极具装饰趣味。武圣宫的雀替应该属于花牙子雀替样式。所谓花牙子,在建筑构造上没有前面所说的雀替在力学上所具备的使用价值,纯属装饰作用,镂空的几何形构造,符合了武圣宫整体简洁的建筑风格,灵活简单的线条带走了木头本身的沉闷呆板之气,增强了建筑的观赏性(见图8)。武圣宫中的花窗与我国的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具有十分富有文化底蕴,而且在建筑中具有较强的装饰作用。其传统的建筑花窗图案样式多样,包括了各种变形和多种组合图形的形式。如简单的几何图案样式,其中包括四方、六方、三角等;另外还有多种几何样式组合而成的比较复杂的图案,如内圆外方的图形和冰裂纹等样式。除此,还有传统建筑花窗雕刻中常见的文字装饰图案的样式。其中草、隶、篆、楷等多种书法艺术作为装饰图案,如福禄寿等文字图案,其不同的内容代表了吉祥等多种不同的寓意。图8方格雀替图9花窗在武圣宫的建筑花窗中,其图案简洁,花窗分为六个方格,既似多种几何图形的组合,每格图案的中心又好似佛教中的万“卐”,寓意为大海云天之间的吉祥象征(见图9)。因此,简洁精美的花窗不仅具有强烈视觉冲击,而且还汇聚了文化中富贵与儒雅的特点,反映出人们在建筑装饰中的一种美好追求。综上所述,恩施武圣宫建筑保存相对完整的雕刻艺术,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而且还是该地区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建筑雕刻艺术缩影。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信息,不仅对于提高城镇文化发展的内涵,提升旅游的文化品味,发展旅游文化生态所不可缺少的一道人文景观。
作者:龚健单位:湖北民族学院艺术学院
1教材分析
1.1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生物化学教材内容多且学时少,学生普遍感到生物化学难学,但也有学好这门课程的愿望。本课程所用教材是杨丽萍主编的《生物化学》第四版,绪论是第一课,是对本课程的高度概括,是学习生物化学的前导。讲好绪论,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2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的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化学基础相对较好,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理解分析能力较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将绪论讲的新鲜有趣,就可以激发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学习兴趣,产生求知欲。有了这种求知欲,将为后续深入学习生物化学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1]。
1.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生物化学研究的内容与范围;(2)熟悉生物化学发展的历史;(3)掌握生物化学的知识框架,熟悉生物化学的学习方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生物化学的知识框架。
2教法和学法指导
2.1教法
(1)层层递进提问法:提问贯穿于本次课程教学过程,其目的是学生可以带着疑问去思考。不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能课程内容逐步深入、前后贯通。(2)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合理的板书设计,加深学生了对绪论知识目标的理解掌握,从而为后续深入学习生物化学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3)启发对比法:这种方法变学生被动性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了学生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4)列举实例法:学生自己探究问题,分析问题,提高了运用所学生物化学知识点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述的四种传统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结合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2.2学法
(1)学生应课前做好预习;(2)课上注意听讲、记好笔记;(3)课后做好复习。老师应介绍怎样预习、如何记笔记、及时复习和回顾已学的知识点等。把学生引导到生物化学知识的范围中来,同时教导学生学会用生物化学的理论去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分析、总结生物化学问题的能力[2]。
3教学程序设计
3.1引入课题(10min)
由生物界的各种现象引出生物化学的概念—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在学生理解后设置问题:自然界中生物体的化学现象多种多样且复杂多变应如何分析?此处设此问题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如果学生回答不准确或不能回答,则继续问:怎样揭示生物化学现象的内在规律?启发学生回答:要研究生物界这个复杂结构体系的物质组成及其变化规律的基本原理,基于生物组成及变化规律的一致性建立生命现象基本原理整体框架。进一步设置问题:如何研究?再启发学生举例回答,从而进入下一环节--生物化学发展简史[3]。
3.2讲授生物化学发展简史(15min)
3.2.1生物化学研究的启蒙阶段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很早就出现了酿酒、制酱、做醋等应用;在唐代药王孙思邈的《千金翼方》中就有“治脚气常做谷白皮粥防之”,即使用含大量维生素B1的食物对脚气病进行治疗。同时还用猪肝治疗雀目(夜盲症)。讲到此处时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图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使老师的文字叙述变得更感性。3.2.2生物化学研究的初始阶段生物化学自18世纪中后期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出现后,涌现出很多卓越的科学家。讲到此处,用多媒体课件详细解读相关研究。原因有三:(1)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为后续内容如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脂质代谢等的生理现象的讲解做铺垫;(3)为之后知识拓展埋下伏笔。3.2.3生物化学研究的快速发展时期生物化学研究中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不乏其人,对生物化学的发展起着深远的影响。讲到此处可与3.2.2的内容做对比,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然后设置过渡问题:从这些研究中可以总结出生物化学研究的什么规律?
3.3生物化学的知识框架和学习方法(20min)
首先设置问题如“生物体的化学组成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此处讲授人体每天都和环境进行物质的交换,即新陈代谢。新陈代谢中酶催化了绝大部分生化反应,与此同时生物体具有精密的自我调控方法。这点从几个层面为学生理清思路,进行下一步学习奠定基础。为了使学生能更深层次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重点,可适当举例说明。从“种瓜得瓜”推导出遗传的概念,结合本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遗传的相关知识点[4]。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讨论能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活跃气氛,应提倡学生积极参与回答问题。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知识点,同时穿插知识点覆盖的实例。
4课堂小结
在绪论的教学过程中应不拘泥于教科书,不能生搬硬套、平铺直叙、枯燥乏味的讲解是扼杀积极性的。绪论课最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意愿。因此可介绍一些目前在基因诊断及其基因治疗方面的成功事例,让学生明白生物化学是和我们生活健康密切相关的,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此同时,绪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生物化学是一门记忆与理解并重的学科,在记忆的基础上理解并融会贯通才能牢固记忆[5]。
5课堂效果分析
通过四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不仅让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同时学生也在分析、理解及融会贯通中建立了科学的思维方式[6]。
作者:朱会霞 孙金旭 单位:衡水学院
参考文献
[1]郑凯迪,王建光,毛孙忠,等.讲好绪论调动起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J].大学教育,2013(13):118-119.
[2]张艳芳,张煜,单琳琳,等.医学生物化学绪论教学的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6):582-584.
[3]张璟,尹战海,李霞,等.浅谈生物化学绪论课教学[J].西北医学教育,2008(3):608-609.
绪论
还记得儿时的奥特曼模型玩具么,有多少人一边看着美少女战士一边制作自己的“星月棒”?伴随着全球化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动漫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在人们的日常文化生活中占到越来越多的部分。1929年一位商人试图把米奇的形象放在儿童写字板上,由此拉开了动漫衍生品开发的序幕。从1929年至今,动漫衍生品已经从简单的儿童写字板延伸到了服装,玩具,家具饰品,音像书籍等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早在2004年,全球数字动漫产业的产值已达2228亿美元,与动漫产业相关的周边衍生品产值则达到了5000亿美元。动漫产业方兴未艾,其衍生品开发的市场广阔,2008年度,中国动画制作机构自主生产的动画片数量大幅提高。2008年全国制作完成的国产电视动画片共249部131042分钟,比2007年增长28%。全国共有20个省份以及中央电视台生产制作了国产电视动画完成片。可见我国动漫产业正在快速崛起追赶世界脚步。
但是国内的动漫衍生品开发却没有跟上节奏,学者研究发现,我国的动漫衍生品市场中,外国动漫品牌占据垄断地位,国产动漫衍生品开发风生水起。而在众多动漫衍生品中大量充斥着美日韩三国的动漫形象,从变形金刚到多啦A梦,从HelloKitty到美少女战士,这些家喻户晓的动漫人物组成的虚拟世界中却难寻中国的新面孔。国内有机构曾经对最受欢迎的20个卡通形象进行调查,中国只有孙悟空这一动画形象入选。儿童在心理发展的某些阶段存在着泛灵论的特征,他们有把无生命物体看作是有生命、有意向的东西的认识倾向。所以儿童会喜爱动画衍生品,把他们看做是自己的朋友,玩耍的伙伴。这给动画衍生品的开发起到了铺垫作用,然而随着年龄增长,泛灵观念的范围会逐渐缩小。为何许多成年人也会喜爱收集购买动画衍生品呢?有专家认为,其实越高阶的职业人士,越需要动画的心理安抚。这种在动画片中寻找快乐的现象,可以归结为“成人婴儿化”现象,是一种心理需求年轻化的表现。这表明,动画早已不是孩子的专属,成年人的日常文化生活中,动画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动画中的人物设定应该有更大范围的扩展和创新。然而国产动画中故事情节与人物设定大多只针对于低龄儿童,不够成熟,是造成本土动画形象不能深入人心的重要原因之一。动画衍生品不是一个孤立的产品,动画的生产到传播再到衍生品的开发是一个完整的产业循环链。动画中的人物设定直接关系到观众们对其喜爱程度,从而影响到人们对动画衍生品的购买情况。
为何有的动画衍生品可以成为一部动画盈利最多的部分,而有的动画衍生品则只能默默的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为大家所淡忘?本文试从人物设定的角度,找出成功动画衍生品开发的共同点,并对国内动画衍生品的开发提出一点可行的建议。
一动画衍生品概述
(一)动画衍生品的范围定义
动画衍生品是指利用卡通动画影片中的原创人物形象,经过专业的卡通动漫衍生品设计师的精心设计,所开发制造出的一系列可供售卖的服务或产品。如音像制品、电影、书籍小说、各种游戏、玩具、动漫形象模型、服饰、饮料、文具…都能开发成动漫衍生品,更能以形象授权方式衍生到更广泛的领域,比如:主题餐饮、漫画咖啡馆、主题公园等旅游产业及服务行业等等。所以,不光是我们手中的玩具、贴画,大到为人们所熟知的迪士尼乐园都是动画衍生品。在动画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文化中一部分的今天,看动画的人群已经从孩子发展到了成人,动画衍生品也从简单的文具玩具发展到服装,主题乐园等更广的领域,让成年人也可以参与其中。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空间的不断扩展,许多国内外的动画品牌也都设立了自己的专柜、专卖店来推广自己的衍生品。人们眼中的动画衍生品不再只是娱乐消遣的象征,更多的是其背后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二)国内外动画衍生品现状
说到动画,不的不提的便是日本,日本有着“全民动画”之称,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画生产国,动漫已居于日本娱乐产业的中心位置。日本动漫市场一般分三个层次:一是播出市场;二是卡通图书和音像制品市场;三是衍生产品,包括服装、玩具、饮料、生活用品等。而最后一个层次比前两个层次的周期更长、市场更广。可见动漫衍生品是日本动漫产业链中最具有经济价值的一环。而动漫衍生品的开发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环节,它需要从一部动漫策划之初开始规划。人们购买动画衍生品多源于对动画本身的喜爱,对动画人物喜爱和模仿。是自身融入动漫的幻想世界中得到心灵安慰的一个体现.对动画人物的深入刻画和设计,可以说是日本动画在衍生品开发上牢牢抓住人心的重要原因。日本动画按照目标人群可以分为:儿童动画、少年动画、少女动画、男性向动画、女性向动画、成人动画这几类。由此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日本动画在制作初期就已经为其衍生品的开发打好了良好的基础,根据不同的目标人群来制作动画无非使得其衍生品的开发更具有针对性。
亚洲的动漫大国日本会按照不同的年龄人群来绘制动画,而作为西方动画大国的美国采用的确是“全龄化”的路线。即适合所有年龄人群的动画。温馨动人的故事、可爱夸张的动物和形象优美的人物总是能打动你我的心。《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猫和老鼠》伴随许多人度过童年,《海底总动员》、《狮子王》仍是许多课本上的经典。美国的动画电影一如好莱坞大片,有着成熟的商业动画运作模式,回顾近几年的动画大片《怪物史莱克》、《飞屋环游记》也确实是可以让任何年龄层次的观众会心一笑的作品。
显然,人们会对适合自己年龄,符合自己兴趣的动画作品更加喜爱,而他们的喜爱程度,直接关系到他们对动画衍生品的消费状况。相比较而言国内的动画的动画作品并没有如此详细的区分。从最早的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到2009年票房近1亿的《喜洋洋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国产的动画衍生品在市场定位上是12岁以下的小朋友,但儿童不但购买能力是有限的,他们的社会影响力也相对很小,国外把18-30岁定位为动漫主要客户群,这个群体不但思想上较为成熟,有辨别力,可以分辨角色的价值,更能分辨自己的喜好,并以此来挑选动漫衍生品。同时也更具有自主购买力,是动漫周边产品的主要市场。
二国内外经典动画人设与其衍生品开发比较
(一)同类题材经典动画人设与其衍生品开发状况
动画电影是超现实意境的天然载体,题材广泛,更是无边想象力的体现,众多题材中侦探破案类题材总是被观众们所青睐,而此类题材的动画衍生品也是多种多样。《名侦探柯南》自从1996年1月开播以来,已经连载了700多话和10多部剧场版。而其众多的周边产品更是令其动画迷们疯狂。除了基本的文具,DVD,海报等基本衍生品,更主要的是这部动画的特色的衍生品。众所周知,主人公新一在变小之后化名柯南,阿笠博士为了方便他办案为他发明了许多小道具。关键时刻可以用来制服凡人的脚力增强鞋,装有无线电通讯装置的侦探徽章,可以帮助你变成别人声音的蝴蝶结变声器,手表麻醉枪等,无一不是为其衍生品开发做好了铺垫。由此可见对于动画衍生品的开发可以充分利用其人物自身的特点。可以通过刻意的安排给人物某些道具或常用的物品来达到扩展衍生品范围的目的。例如《名侦探柯南》中没集都会出现的手表麻醉枪,他的外形是普通手表,转动按钮还可以当做手电筒来使用。制作容易,也是日常生活中人们需要的穿戴的几样物品之一,很容易被消费者接受。使得柯南系列的手表很轻易的得到了普及。从这个手表设计让人们看到了动画中道具在现实中的实用性。当一款衍生品不再只是摆设,不再只有收藏意义,更具有使用价值时,他就变得更容易让人接受,更容易普及。
几年前的春晚上一个灵气十足的小姑娘唱起了儿歌,勾起了我们童年的美好回忆,“眼睛瞪的像铜铃,射出闪电般的机灵。耳朵竖的像天线,听出一切可疑的声音…”国内的侦探题材动画中,《黑猫警长》是不得不提的经典。2010年4月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即将推出电影版《黑猫警长》新片中“黑猫警长”将以“反恐卫士”登上大银幕,并与摇身一变成了“跨国”的“一只耳”斗智斗勇。可能是年代的关系,对比柯南,黑猫警长的装备显得简单的多,同样是一身万年不变的衣服,黑猫的警长的服饰显然不是可以轻易模仿的,否则则有冒充人民警察的嫌疑。而辅助警长办案的道具则是手枪。虽然很多男孩在小时候都拥有自己的玩具枪,但由于具有一定的危险,在给孩子购买玩具时玩具枪显然不是家长们的首选。比起可能造成危险的玩具枪,还是手表更容易让家长们掏腰包。与手枪相反,黑猫警长的另外一个物品却得到了很好的开发,那就是他的飞艇。小区楼下,超市门口,随处可见的时候黑猫警长飞艇摇车。投币一元,音乐响起,孩子们坐在摇车里幻想自己随这个影响了几代人的正义形象一起追捕坏人。飞艇和之前的手表一样,不但只是动画中的一个道具,更是具有现实价值的动画衍生品。
从手表,手枪和飞艇的例子我们不难看出,在动画人物设定时,赋予他特殊的道具有助于后期衍生品的开发。并且这个道具最好是能在现实生活中也具有一定使用价值,这样的衍生品才会更有市场。
(二)国内经典动画人设与其衍生品开发状况
今年7月中旬上海《青年报》上有这样一条新闻,一个两岁半的小男孩在看到灰太狼的阴谋即将得逞,将要吃掉喜羊羊的时候,出于义愤,一时激动,竟然拿起自己的心形塑料玩具,用尖角狠狠地砸向电视上的灰太狼,结果将电视的右下角砸出两个大坑。随着《喜洋洋与灰太狼》这部动画的深入人心,各种与小羊儿们相关的衍生品也红火了起来。其衍生品的开发也迅速的发展起来,不单单是文具,音像制品等一般的衍生品,更有了自己的专卖店来贩卖这些产品。10年新年期间,为了配合《喜洋洋与灰太狼》新的电影版在国内上映,喜洋洋与麦当劳合作进行了合作,凡事购买儿童套餐就可以获得最新的喜洋洋人物玩具。由此看出这部动画有着明确的定位,就是面向低龄的儿童,不但主人公采用了可爱的动物形象,在衍生品的推广时也是与儿童喜爱的食物合作,达到双赢。
10年5月1日,《喜洋洋与灰太狼》的第二部大型人偶剧《三个愿望》也将在长沙湖南大剧院登陆。
其实,以动物为主角的动画并不在少数,为何《喜》一剧可以获得如此的成功呢。首先,《喜》一剧并不是简单的以动物为主角,更将动物拟人化,让他们和人一样有着自己的生活,在自己的羊村里学习活动玩耍。正和观众的小朋友们一样,很容易让儿童把自己与动画中的人物契合。其次,虽然是动物们的故事,但却不局限在普通衣食住行之中,更具有天马行空的想象。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不同于传统国产动画有大量的说教内容,《喜》一剧更多的是可以吸引孩子的有趣故事,既可以变成细菌大小与怪物搏斗,也可以发明各式各样的武器来对付敌人灰太狼,赋予小动物们特殊的能力,而这些超现实的能力都是小朋友们渴望的,学习和模仿动画人物是儿童渴望实现理想自我的一个体现。人物设置和孩子的理想自我贴近会更容易抓住他们的心。最后,《喜羊羊与灰太狼》是一部群体主角的动画,每只小羊都有不同的性格,聪明的,爱美的,勇敢的,憨厚的,多种性格的设置给了观众更多的选择,虽然有人不喜欢勇敢的小羊,但是他喜欢聪明的,每个人总能找到你偏爱的角色。无形中扩大了受众的范围。
三国内动画衍生品开发策略
(一)经典动画衍生品案例带来的启示
总观几个经典案例,我们不难发现动画人物的设定对动画电影衍生品的开发有着很大的影响。动画衍生品和动画电影是“唇齿相依”的关系,衍生品的问题源于动画本身,人们购买衍生品也是由于对动画人物的喜爱。所以想要衍生品得到认可,动画人设必须符合观众的需求。
当然衍生品的开发作为动画产业链中最具价值的一环,他的成功还需要很多因素的辅助,准确的市场定位,和良好的政策扶持都是必不可少的。以上是从动画人物设定角度对衍生品开发做出的一点比较和初探,在良好的政策扶持下,只要把握住目前的时机,我们完全有能力建立起以国产动画形象为主题的庞大而有序的衍生品市场。
(二)国内动画衍生品开发的初探
想要衍生品开发的成功顺利,可以从人物设定初期就做好几样工作。首先,给人物设置一些特殊合理的的道具,这些道具在开发成为衍生品以后需要具有一定的实际价值,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用到的物品,也可以是某个公共设施。这个道具不但要是一个人物的代表,让大家看见这个它就可以联想到这个人,并且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安全性,这样才更容易推广。其次可以设置群体主角,性格迥异的不同人物给观众提供了更多了选择,《网球王子》,《宠物小精灵》和国产的《喜洋洋与灰太狼》都是具有多个主角的动画代表,他们的衍生品也深受消费者喜爱。
结语
动漫衍生产品是动漫产业链中关键的一环,它是从动漫作品向产品的转型,由艺术创作向市场管理模式的过度。近几年,动漫行业的高速发展出乎社会意料,受众群体变得比较广泛和复杂,青少年、成人也加入其中,动漫的内容也更加丰富,其衍生产品带来的影响更为广泛。这些现象让一部分人看到了这个行业兴起带来的勃勃商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真正的把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变成动画产业最富有的聚宝盆和最强劲的动力源。
参考文献
[1]赵路平.国内动漫衍生品市场的现状与前景[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09.
[2]汤俊,马华.世界动画大片鉴赏[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6.
[3]王冀中.动画产业经营与管理[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5.
[4]周鲒.动画电影分析[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9:3-15,112-135.
[5]颜慧.中国动画电影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1:21-36,55-98.
[6]段佳.世界动画电影史[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8.9:11-53.
[7]郝佳佳.动漫衍生品动漫玩具的特征浅析[J].上海大学
[8]路盛章.关于动画创作中民族化,国际化,人性化思考[J].装饰,2007.4.
[9]王侃.民族性在当前中国动画中的定位与实现策略[J]电影评介,2008.4.
[10]杨晓林.世界影院动画精品解读[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8:33-57,99-123.
[11]朱清华.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动画[J].电影学院学报,2003.4.
[12]肖路.国产动画电影的传统美学风格及其文化探源[D].华东师范大学,200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明确提出, 要建立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这是突破培养资源瓶颈的有效举措[3]。校企联合培养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校各方面的压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企业也可以利用学校这个高效的研发机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校企合作历来被视为是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在国外已有多种模式。德国的“双元制”[4]、美国的“合作教育”[5]、英国的“工读交替” [6]、日本的“产学合作”[7]和澳大利亚TAFE等模式[6]为世人所称道。这些模式在各自国家经济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且随着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调整。
我国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存在重理论、轻应用的现象,使得广大毕业生难以达到企业的要求;另一方面,企业每年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培养人才,这无形中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合理利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不仅能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所以说校企联合培养是一条符合时代要求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上海各高校对于校企联合培养的贯彻实施
上海市大力推进上海高校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努力推动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建立,不断完善以科学研究和实践创新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力求使学术创新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共同提高。在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积极推动下,上海市教委提出高校与一流企业、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为以工科院校为主的高校开辟了高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2004年6月在上海市引逼工程的驱动下,上海交通大学与宝钢集团率先把学、研和产业发展全面对接,建立了一个校企产学研联盟平台,即上海交大-宝钢集团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实施校企战略联盟计划。
以培养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的创新性卓越汽车工程师为目的,同济大学车辆工程专业与上海大众、联合汽车电子等知名企业建立了校企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新模式,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拓展了教学组织模式。
在与上海申通集团的合作平台基础上,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轨道交通学院完善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卓越工程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建立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制度、培养新型双师型导师、共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环节,着力创建了“理论学习+知识实践+技术应用”的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了区域经济、科技、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要求。
三、校企联合培养生物化工类研究生的探讨
生物化工硕士学位应具有系统的生物化工的理论基础、实验知识,了解本学科及化学、生物学和化学工程等相关学科某些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技能、研究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具备生物化工方面的科学研究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言,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能承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其它单位的教学、科研和技术管理工作。
从对生物化工类研究生的要求我们可以看出,生物化工类研究生不仅要求具备理论性的知识面和深度,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和设计能力,应是融合了专业知识、工艺研究和工厂设计等多方面能力的人才。但是目前对于生物化工类研究生的培养还是停留在注重理论知识学习、忽略实践水平发展的阶段,这将导致大部分毕业生动手能力较差,进而难以适应企业工作。因而,发展校企联合培养,对于生物化工类研究生以后的发展非常重要。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学院,设有上海市高校高水平特色发展项目、上海市重点学科、上海市教委重点实验室、上海市教委工程研究中心,具有良好的研究生培养基础。学院与上海绿晟实业有限公司、上海清美绿色食品有限公司、上海莱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上海分公司、山东阜丰集团、青岛啤酒集团等上海市乃至全国著名企业已经或正在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或产学研基地。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上海应用技术学院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学院校企联合培养生物化工研究生的模式已基本成型,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切入开展相关工作。
1.两段式培养。在专业设置,教学计划等教学活动制定时,综合考虑高校自身的情况和生物化工本身,同时协调企业的需求,使学生能够在学校完成理论学习,为今后的论文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企业里,学生需要完成论文的书写,同时将所学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实现理论和实际的结合。这种模式的优势就是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完成理论到实践的转化,与此同时研究生可以提前接受企业的相关文化,缩短适应时间,促进人才的发展。
2.双导师制模式。研究生在学习期间,不仅配备学校的专业导师,指点其在学术问题的研究,而且由企业指派一名企业导师,指导其在企业实践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这两名导师共同对研究生进行培养。生物化工专业2012和2013级的166名硕士研究生中,30%的研究生由校内导师和来自企业、研究单位的校外导师共同指导。
3.校企联合申报科研项目。以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为切入点,进行科研项目的申报,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进行论文的撰写。企业导师根据企业在生产、研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结合研究生在校的课程设置,经过与高校导师协商,确定理论深度与使用价值并重的课题。2010年以来,校企合作项目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发明专利授权3项,研究生均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了研究。
4.确定研究生培养制度。联合培养是涉及高校和企业两方面的事情,因此高校和企业应该共同研究制定规范的研究生培养制度,使之系统化,规范化。在制定研究生相关课程设置,论文选题等活动时要注重双方的共同参与,力求培养模式符合双方的共同进步。
5.确定成果应用制度,强化成果应用。研究生学位论文紧密结合企业科技需求,以其热点、难点问题为主攻方向,力争在解决问题的理论和方法上有所突破。同时在导师组的审查下,依据各项规定和协议合理处置成果所有权。
校企联合培养生物化工类研究生,使得资源能够最大的被利用,实现双赢。在企业方面,促进技术进步,减少人才培养所需的成本;在研究生本人方面,增加了实践的机会,使理论指导实践变成可能,促进思维模式的多维转换,有利于学术创新;对高校而言,有效降低研究生的培养成本,减少课程设置等问题的压力。
四、校企联合培养展望
校企联合培养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经较为成熟,对各方面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比如推动了高校科研水平的发展,促进了企业创新型产品的出现,减少了毕业生在高校和企业对接的时间。但是它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企业导师本身的能力高低,校企联合培养的连续性,导师之间的沟通问题,这些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也直接影响了校企联合培养的质量,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妥善处理校企联合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其发挥更广阔的作用,促进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邹波,李郴良,张敏.关于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创新体系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67-68.
[2]吴照金.对校企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模式的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2,01:103 - 104.
[3]张红日,于胜文,阳凡林,李英,刘尚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探索――以山东科技大学测绘学院为例[J].煤炭高等教育,2013,31(5):95-98.
[4]何文涓.浅析德国的“双元制”与我国的“校企合作”――德国的“双元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教育学术月刊,2008,2:83-84.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房地产 旅游目的地 口碑营销
同物质文化遗产一样,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同样具有科学价值、文化价值与历史价值。它能将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特有的生存方式、生活智慧、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等形成产业化,是一种文化不断积累和传承的过程(王焯,2009)。而旅游房产具备不动产投资和休闲度假消费双重属性,是一种结合了金融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和资产管理的复合型投资开发及经营管理概念。因此,一方面将非物质文化依附于旅游房地产这种载体,进行产业化开发和经营,可以得到更广泛的认识和推广;另一方面旅游房地产在客观上又是具有极高价值的旅游资源,反过来又能够推动着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大力发展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
四川作为中国西部大省,辽阔的地域、丰富的自然资源、悠久的历史和绚烂的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门类齐全、丰富多彩(泽波,2010)。国务院在2006年公布的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中,四川拥有27项;2008年公布的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中四川又有78项,位居全国第三(练红宇,2010)。但是,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中,四川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受到严重破坏,损失难以用数字来衡量。
最大限度和最广泛地利用物质与非物质文化资源的方式就是旅游,旅游能将经济与文化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四川灾后旅游业的恢复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过程,特别是针对于境外游客的入境旅游更是一个长期的恢复过程。不过,这样的情况在2010年开始有了较好的转变,境外游客开始逐渐增多。2010年1月至5月入境游客人数已达27.66万人次,比2009年同期入境游客总量21.34万人次增加了近30%。
灾难亦是契机,这次地震应唤起我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合理保护的深度思考,怎样才能使其传承下去,得到更好的发展与利用。而旅游产业由于拥有丰富的、具有高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也能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四川省丰富的非物质文化资源令成都建成落户了我国第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公园,并于2007年5月和2009年6月先后举办了两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非遗是重要的人文旅游资源,具有丰富的旅游开发价值(曾亚玲,2010 ),四川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非遗”文化资源,打出了四川的名声和品牌,有利于促进四川非物质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给其带来更多存活的空间,有利于推动四川灾后旅游产业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为四川旅游业增添无尽的魅力和效益。
旅游房地产的产业属性
旅游房地产的发展历史并不长,同时也是个“年轻”的概念。其发源地始于法国地中海沿岸。旅游房地产开始的标志是1964年法国阿尔卑斯山地区的别墅度假村,它首次采用了分时销售的方式招揽客户,旅游和房地产紧密结合,标志着旅游房地产业的诞生。随后这种方式在瑞士和欧洲其他国家传播开来。
“旅游房地产”是在引进国外“分时度假”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发展和创新而来的。由于产业归属的困惑、产品的丰富、实践的迅速变化、“旅游”与“房地产”的交叉和融合性等因素加大了旅游房地产概念的界定难度。目前国内学者对旅游房地产的概念界定还不统一,尚未形成公认的概念。如祝晔和殷红卫(2010)认为,旅游房地产是指以旅游景观为依托,以房地产开发为经营手段,具有旅游、休闲、度假功能的旅游产品和物业形态。
不同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对旅游房地产的概念进行了阐释,虽然在界定其概念时强调的侧重点不同,但是在基本的核心认识上是一致的。从房地产的角度而言,旅游房产(住宿业)是围绕满足现代旅游业发展对住宿业需求而出现的房地产开发模式。从投资的角度而言,旅游房产(住宿业)是各类资本通过对与旅游住宿相关的房地产进行投资开发,来获取投资收益,是针对旅游业投资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产品的特征而言,旅游房产具备消费和不动产投资双重属性,具体体现在:一方面,旅游房产(住宿业)是现代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各类旅游、休闲度假者提供相应的住宿、餐饮、娱乐等高品质消费服务;另一方面,旅游房产也是商业房地产投资开发产品,具备极强的投资经营和资产增值价值。
笔者认为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对旅游房地产的产业属性做出界定:广义上,所有与旅游业相结合具有一定旅游主题的房地产开发项目,或者开发方式上实现旅游服务功能的旅游住宿设施以及间接为旅游服务的地产开发项目都可以叫做旅游房地产;狭义上,旅游房地产是以多种旅游项目为依托和基础,以旅游区域的景观、生态、文脉为开发契机,以优美的景观和良好的度假休闲配套设施为主要特征,通过与旅游项目的嫁接与融合,两者互为依托,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一个旅居结合的、融旅游、休闲、度假、居住等诸种功能于一体的大型旅游休闲社区,并且所开发的房地产项目以本地区以外的人群为主要销售对象。
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房地产共生发展策略
单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旅游的重要资源之一,还不能充分挖掘旅游业的潜力,而应放眼未来,利用开发旅游房地产的模式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采取适当的整合营销策略,重塑四川旅游新形象,使灾后四川旅游目的地更能贴合游客的心理及感知,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尤其是海外游客重来四川旅游。
(一)建立健全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机制
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形态的复杂多样性决定了其保护与发展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虽然一些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许可以经过包装和商业运作产生一定的效益,但大多数非遗项目本身的文化价值还有待进一步发掘,其生命力已经相当脆弱, 如果对其开发和商品营销不当,极有可能将会导致其更加边缘化、濒危化,甚至丧失其文化品质及本真性价值(马知遥,2010)。因此,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过程中,不能盲目迎合旅客的需求,不能忽略遗产本身的不断变化,在维持其本身稳定性延续的同时也要注重其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符合事物客观发展的规律,在发展同时也须要维护其本真。
(二)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房地产资源的整合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通过旅游房地产的开发,有利于带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的发展。通过建立国内包括国外的交换平台,将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纳入到一个更大的系统中扩展客源空间,提高行业间的竞争力,进而满足消费者新的需求,避免产品供应过剩。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本身需要创新,将多元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统一主题的旅游地产、旅游公园的形式出现,必将为我国的旅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找到切合点,并在互动中寻求更好的发展方向和更快的发展速度。
(三)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由于自然外力的损毁,同时也由于对其发展的不加重视,非物质文化正在快速消失。通过产业化运作,能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受众(钱陈翔,2010)。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四川地区旅游每就业1个人,可以间接带动社会就业4.7人。因此,建议将产业化的方式引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中来,通过“旅游导向型土地综合开发”(Tourism-oriented Land Development,TOLD)模式(吴必虎和徐小波,2010),引导民间资本投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中来。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创新开发、重新开发和补充开发等方式,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形成具有一种或多种主题、兼容多种非遗旅游活动、集中多种休闲、游憩、娱乐、商业、运动、度假等功能的旅游房地产,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精神与内涵,增强旅游接待能力,扩大非遗影响力。
(四)提高非遗旅游房地产经营者的经营水平
由于旅游房地产在中国起步较晚,立法相对滞后,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加之中央土地调控政策的密集出台,一些以旅游房地产开发为名,变相圈地的情况开始抬头。事实上规划是非遗地产建设的龙头。这就要求开发商既要着眼当前,又要立足长远,不能把非遗旅游的附加作用表象化和扩大化,不能浪费有限的非遗资源和破坏非遗生态环境,而应突出非遗特色,大打非遗文化品位牌,做到有序开发,注重非遗旅游区原有生态格局和景观结构,使得非遗地产项目持续发展。
(五)整合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以进行旅游房地产的非遗和绿色开发
一般来讲,城市是主要的客源产生地和旅游集散地,除了商务会展旅游之外,多数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发生于城市周边地区和远离城市的旅游景区。正是基于这种旅游时空规律,产生了环城游憩带现象,且约有50%出游力集中在环城市50千米以内。我国度假目的地综合化发展主要依靠两种途径,一是依托原有旅游地的综合型更新式开发,二是新建的综合型度假地。前者往往受制于先前旅游地功能结构和资源禀赋,体现出特定的度假主题,如海滨度假、乡村度假、遗产地(历史街区)度假等;后者通常受市场需求主导,在度假内容和主题选择上相对灵活,可分为单主题、多主题和无主题等几种类型。目前,由于人均休闲度假资源的限制,中国旅游发展模式无法重走西方道路,而必须在有限的旅游景区和城市内部解决国民不断增长的休闲度假需求。有鉴于此,建议围绕特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打造具有四川特色的、具有明显的“主题化混合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组合,将观光、休闲、度假、养生、宗教、娱乐、购物、房地产等多种产品混合在同一个区域中,宣传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精神,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泛度假旅游”。
结论
如何促进新世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更快更好发展,应是我们认真面对和探讨的课题。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同样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旅游房地产横向结合是一种新的探索途径。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成熟,人们对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自觉意识势必增强,与之共生发展的旅游房地产业也会不断发展成熟。这样一来,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同时还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与传承提供广大的群众基础,实现旅游房地产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王焯.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保护模式探究[J].文化学刊,2009(11)
2.泽波.略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构建和谐四川的关系[J].四川戏剧,2010(3)
3.练红宇.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9)
4.曾亚玲.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共赢[J].中国商贸,2010(9)
5.祝晔,殷红卫.旅游房地产绿色开发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研究――以南京汤山温泉度假区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0(2)
6.马知遥.非遗保护中的悖论和解决之道[J].山东社会科学,2010(3)
7.钱陈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探究[J].商业时代,2010(33)
2生物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以“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为办学指导思想,体现“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规格。强化专业核心课程的理论与实验教学,提高考研率;注重特色专业教学以提高就业率;培养出具有基础扎实、适应面广、实践能力强、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厚基础:是指加强专业核心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与国内综合性大学接轨,提高考研率;宽口径:增加选修课的开出门数和质量,提高选修课前沿性和新颖性;有特色:构建生物技术专业多方向、模块化教学体系,大力建设具有特色的专业方向,将学生的专业实践与教师科研项目、本科生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相结合,争取较多的学生毕业前就能获得科研成果和科研论文;重能力:包括实验技能在内的全方位能力培养。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在全体教师中进行三个方面的转变:①转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专业建设的根本宗旨。②转变以往单一规格的教育思想,树立注重个性发展的教育思想,培养学生创新和团队合作精神。③转变过去过分强调理论教育的模式,加强生物技术技能、实践能力的培养,以达到生物技术应用型复合型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
3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本专业培养的本科生应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受到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掌握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生物科学发展的前沿动态;能够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生物技术及其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相关专业继续深造,攻读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化工、食品发酵、环境保护、生物信息或基础医学等相关专业的硕士或博士研究生;本专业的业务培养规格: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研究、开发与管理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①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数理化),具备较为全面的能力,包括独立学习和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主动获取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积极主动做事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寻求帮助的能力、培养自己的学习方式和策略的能力、领导和驾驭事物的能力等。②较系统地掌握生命科学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生物技术专业所必备的基本技能。掌握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了解其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③具有初步的本专业外文书籍和文献资料的阅读能力;能撰写专业文章的外文摘要;能使用外语进行一般流。
4建立多方向、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根据现有师资力量,我们把生物技术专业划分成三个专业方向(生物化工技术、生物医学科学和生物信息科学),在我们设置的课程体系中,主要使学生掌握生物技术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和基础知识、必要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该体系由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方向专业课程等三大课程模块组成。通识教育课程强调人文素质的熏陶、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掌握;学科基础课程强调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自然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方向专业课程强调不同专业方向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的掌握。学科基础课和方向专业课程体系除了满足生物技术专业核心能力需求外,遴选并设置每个专业方向的特色课程,特色课程要能形成其基本知识、主要技能和核心能力。特色课程要体现实践性和创新性,具体表现为:课程目标定位在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上,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个性,有利于学生就业和个人职业发展。生物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普通生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本专业在不同方向又设置了相关的特色课程,如生物化工技术方向的特色课程:微生物工程、化工原理、酶工程、细胞工程、生物分离技术、发酵工程设备、生化工程、生物制药技术、生物工艺学等;培养的毕业生可以到生物化工相关的工厂、公司就业或考研。生物医学科学方向的特色课程:人体生理学、发育生物学、营养学、药用植物学、实验动物学、实验诊断学、免疫学、生物制药技术、医学生物制品学等;培养的毕业生可以到基础医学科研单位、生物技术公司等就业或考研。生物信息科学方向的特色课程:线性代数与概率论、运筹学与决策论、离散数学、生物信息软件方法、分子进化分析、程序设计与算法、生物信息数学方法、数据结构、统计遗传学初步等;培养的毕业生可以到相关公司就业或者考研、出国等。
2卓越计划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资源建设的思路
卓越工程师背景下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需要根据行业对化工工程师知识、素质和能力的要求,确定相关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将涉及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工程综合能力培养、企业以及工程项目管理知识的课程纳入培养方案中,增加工程教育相关课程,因此,必须按照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教材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为手段,改革教学内容,加强教材建设,自主编写和完善系列专业教材,使教学内容充分反映新世纪化工实际生产和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总体建设思路如下:
2.1构建“新体系”
构建以培养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工程综合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教学新体系。按照基本技能层、知识应用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层、创新能力与工程综合能力层等“三层次”,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工程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基本技能层,主要通过课程实验、上机操作等实践环节加深对理论课程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在知识应用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层,主要通过课程设计、专业实习、社会实践等环节实现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创新能力与工程综合能力层,主要通过化工企业轮岗实习、化工企业项目设计与研究、毕业设计(论文)、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产学研合作开发等方式实现对学生的工程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2.2突出“厚基础”
本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专业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分为通识教育,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大模块。通识教育包括数学与自然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体育、素质教育公共选修课等,其课程学时占总学时的47.7%,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47.5%;专业基础课包括相关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其课程学时占总学时的34.9%,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34.3%;专业课包括基本专业课和专业方向课,其课程学时占总学时的17.4%,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18.2%。突出了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厚基础,为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2.3强化“宽口径”
本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专业培养方案设置了精细化工、能源化工和生物化工三个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其中,精细化工方向课程模块开设了精细化学品化学、精细化工工艺学、精细化工过程与设备、精细化工及分离实验等课程;能源化工方向课程模块中开设了煤化学、煤化工工艺学、洁净煤技术、煤化工实验等课程;生物化工方向课程模块中开设了工业微生物学、生物化工工艺学、生化分离技术、生物化工实验等课程。强化了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宽口径,以满足大化工行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要求。
2.4体现“重创新”
教材建设也是教学资源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材的选用上,以“加强基础、精选内容、有所创新、有利教学”为原则,尽量选用国家规划教材或者比较权威的高水平教材。同时,组织教师立项编写或参编高质量教材,如普通高等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或精品教材;自编配套辅导教材和讲义,制作和充实各类声像教学资料,积极开发具有专业特色的CAI课件,录制网络教学视频。重点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争取获得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3门省级精品课程、4~5门校级精品课程,通过改革与建设,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打造出有扎实理论功底、掌握化工专门技能、有很强事业心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应用型专业人才,以满足现代化工业发展对化工专业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我们将不断完善卓越背景下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教学资源建设,确保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确保专业建设项目绩效。
3卓越计划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资源建
设存在的困难卓越计划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资源建设的内容相当丰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突破重重难关,其中最为突出的有校企合作、人才需求的个性化和多样化以及师资队伍建设三个方面。
3.1校企合作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我院不断探索和完善校企合作的长效运行机制,努力通过各种渠道与企业沟通,先后在多家大中型企业设立了教学实习基地并成立了一个工程实训中心,为学生营造了在企业进行实践学习的良好机会。但有些企业为了兼顾安全生产、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不能为学生提供在相应的技术岗位上动手操作的机会,这样一来学生的动手能力就得不到真正的锻炼。
3.2人才需求的个性化和多样化
不同的公司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均存在差异,如同样是培养化学工程与工艺卓越工程师,有些公司需要学生具有精细化工或生物化工方面的知识,而有些公司则需要学生具有能源化工方面的知识。因此,我们必须有的放矢地进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教学资源的建设,以满足不同公司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3.3师资队伍的建设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必须摆脱传统的大学生培养模式,为了实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和落实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标准,形成具有良好的学缘结构、知识结构和以中青年为主体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是顺利、高效进行教学资源建设的必要条件。而要改变目前师资水平不足,知识结构单一和学缘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
生物技术是在分子生物学基础上建立的、为创建新的生物类型或新生物机能的实用技术。具体而言,生物技术包括植物转基因技术、动物生物技术、农作物的分子育种技术、纳米生物技术、重要疾病的生物治疗等。随着人类基因组测序、人类染色体破译、水稻基因组测序、破译老鼠基因组、转基因动植物研究、干细胞研究、生物技术在病毒检测及疫苗研制中的应用、克隆技术等国际生物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生物技术在医药、农业、环保、食品、化工等行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据统计,全球生物药品市场规模1997年为150亿美元,2000年为300亿美元,2008年将达到800多亿美元。在农业方面,尽管人们对转基因食品存有疑虑,但从1996年商业种植转基因作物以来,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仍然增长了30多倍,2001年已达5260万公顷。据分析家预测,转基因食品的销售额2010年将达到250亿美元。生物经济的另一基础是人类基因。由于绘出了人类基因组图谱,基因药物可以使几千种基因病症预防、缓解和治愈的可能性大大提高,因此有人说,一条基因就能形成一个产业。到2020年,利用基因重组技术研制的新药可能会达到3000种。
生物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科技研究和开发的重点,生物技术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增长速度大致是在25%~30%,是整个经济增长平均数的8~10倍左右。生物技术引领的新科技革命正在加速形成,生物科技的重大突破正在迅速孕育,将催生新的产业革命。历史经验证明,这一时期是发展中国家把握历史契机,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也正是是我国生物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我国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2.中国必须抓住世界生物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机遇,将生物技术产业培育成为我国高技术领域的支柱产业
生物产业作为21世纪新兴战略高技术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制高点。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物产业发展。2009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会议认为,必须抓住世界生物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机遇,将生物产业培育成为我国高技术领域的支柱产业。以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和生物环保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生物产业。《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生物产业已步入快速发展期。
中国生物产业规模近年来不断扩大。首先,生物医药稳步增长,经济效益大幅增加。2000-2008年全国医药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年均增长达20.45%。2008年生物医药产业抗风险能力表现突出,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全年医药工业实现产值8666亿元,同比2007年增长25.52%。中国生物产业总规模超过万亿元,生物产业正在成为中国高技术领域新的增长点。生物技术是中国与发达国家差距相对较小的高技术领域,中国具有发展生物产业的技术基础和巨大市场需求,大力发展包括基因技术在内的现代生物产业,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中国产业国际分工地位和保障国家长远发展的需要。
3.河南省生物产业地方特色突出和发展优势明显
河南省生物质资源非常丰富,生物及新医药产业基础比较雄厚,在部分领域居于国内领先水平。在国际化、产业化、集聚化的总体要求之下迅速做大做强河南生物及新医药产业,将其打造为带动河南省经济发展的新兴支柱产业,对推动河南省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河南省生物资源丰富,粮食年产量突破1000亿斤,拥有植物3830余种,动物418种,中药材资源丰富,药用植物1963种,拥有焦作四大怀药、新乡金银花、济源冬凌草、南阳山茱萸等特色地道中药材享誉海内外。初步测算,2008年我省生物及新医药产业总产值已经超过600亿元,其中全省医药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达到484亿元和150亿元,同比增长35%和27%,分别高于全国平均增幅10个和9.9个百分点;实现利润47亿元,同比增长27%,是全国增长最快的省份之一。我省医药制造业总产值已从2000年居全国第14位,2005年全国第9位,跃升至2008年的全国第5位、中部六省第1位。以生物医药为代表的生物及新医药产业已经成为我省高技术产业中所占比重最大,带动河南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产业。
根据《河南省生物及新医药产业(2009-2020年)发展规划》,河南省重点发展生物制药、生物农业、生物化工、生物能源和生物技术研发服务业、医药研发外包服务等。紧紧抓住生物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机遇,充分发挥我省生物资源、产业基础等优势,坚持走特色化、产业化、集聚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巩固和加强生物农业的优势地位,加快推进生物医药转型升级,把生物化工作为实现跨越发展的突破口,力争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将生物及新医药产业培育成为我省的新兴支柱产业,主要经济指标跻身全国前3位,使我省成为自主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物农业基地,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的生物化工基地。
二、生物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的重点内容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和《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教高〔2007〕14号)的规划,建设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是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出专业特色的重要措施。充分认识生物产业发展的急需,高度重视生物技术特色专业的建设工作,大力加强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实践教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紧密结合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推进生物技术专业建设,切实为同类型高校生物技术及相关专业和本校的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1.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整合课程内容,优化课程体系
(1)根据对社会发展、学科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分析,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为指导,通过广泛调研,围绕如何提高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从事科研、开发、生产管理工作等综合素质,提出修改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路。(2)强化生命科学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调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适当增设拓展生命科学研究方法、促进实践能力提高的课程,增加生命科学学科前沿知识介绍,拓宽知识面,提高人文综合素质,使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科学、合理。加强专业基础课教学。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增设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工艺原理等专业基础课,从而使学生较系统的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符合“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本专业毕业的本科生有较扎实的生物学基础,掌握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一定的实验技能,了解国内外生物技术研究及发展动向,能适应生物技术教学、科研、开发及管理等岗位的工作。(3)根据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市场对生物科学类人才的需求,整合相关课程内容、调整知识结构、加强专业知识内容的衔接,将学科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修订和完善课程教学大纲、实验大纲、教学实纲及生产(教育)实纲。增设选修课,拓宽专业口径,以适应市场需求。选修课有生物制药工艺学、天然产物制备技术、环境生物技术、基因工程育种、生物工业下游技术等。针对不同的专业方向,使学生系统掌握好专业基础知识后,通过多选课拓宽专业基础,淡化专业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4)针对生物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和河南省经济发展特点,构建“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完善,实践能力和业务技能明显提高,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整体发展,具有优势市场竞争力”的生物技术类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有计划、有重点的吸纳所有从事专业教学的教师、相关职能部门人员、生产实践和教学实习单位骨干等共同参与到人才培养工作中。对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合理规划,通过学科专业概论、入学教育、本科生导师制、学科专业专题讲座等环节,强化专业思想,加强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训练,构建具有鲜明城市特色的生物技术类人才培养体系。
2.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根据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积极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和网络教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和综合概括的能力。(2)积极倡导并尝试体验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通过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形式,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创新性实验和实践,开展社会实践调查,参与科学研究,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3)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根据不同的课程性质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采取理论笔试、实验方案设计、实际操作、课程论文、课程讨论答辩等多种考核方式,全面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4)定期开展学术报告、学生读书论坛、演讲比赛、实验技能大赛等系列活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一支了解社会需求、教学经验丰富、热爱教学工作的教学团队
(1)积极完善梯队结构,科学合理的配置教师资源,建立健全师资培训制度,加大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鼓励和支持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以保证专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2)完善生物技术系活动制度,通过活动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加强对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的研究,形成人人参与教学研究的氛围。(3)建立专业课教师的“传”、“帮”、“带”制度,通过老教师的指导,扶持青年教师尽快走上教学和科研轨道。通过建设,形成学科齐全、发展均衡、优势互补,具有较强学术竞争力的教学团队。
4.加强实践教学
(1)依托郑州大学生物基因工程技术中心的筹建,结合本专业较强的科研实力,加强生物技术专业类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2)增加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的比例,加强对实验的指导,提高实验课效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3)建设生物学实验技能实训平台及实践技能实训实验室,2年级选择优秀学生提前进入各个科研实验室,加强科研、生产实践锻炼及课堂教学基本技能训练,提高生物技术专业的科研、实践操作能力。(4)充分利用郑州市的动植物资源及规模化的生物技术企业,建立1~3个专业课程实习基地。通过课程实习,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知识运用能力。(5)借助重点实验室、实验中心及学院较强的科研势力,为本科生搭建参与科研活动的平台。建立本科生优秀论文评选制度,通过本科生毕业论文、“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等开展优秀论文评选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生物技术特色专业的建设
1.立足前瞻性,紧紧把握生命科学前沿,抢占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人类基因组计划对生物产业带来巨大推动作用,国际生物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研究成果主要方面包括:人类基因组测序、人类染色体破译、水稻基因组测序、破译老鼠基因组、转基因动植物研究、干细胞研究、生物技术在病毒检测及疫苗研制中的应用、克隆技术。因此,生物技术在医疗保健、农业、环保、轻化工、食品等重要领域对改善人类健康与生存环境、提高农牧业和工业产量与质量都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生物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科技研究和开发的重点,生物技术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生物技术引领的新科技革命正在加速形成,生物科技的重大突破正在迅速孕育,将催生新的产业革命。历史经验证明,这一时期是发展中国家把握历史契机,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也正是是我国生物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我国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2.突出先进性,发挥优势,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技术建设与发展
河南省生物质资源非常丰富、中药材资源丰富、生物及新医药产业基础比较雄厚,在部分领域居于国内领先水平。以生物医药为代表的生物及新医药产业已经成为我省高技术产业中所占比重最大,带动河南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产业。力争将生物及新医药产业培育成为我省的新兴支柱产业,主要经济指标跻身全国前3位,使我省成为自主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物农业基地,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的生物化工基地。广泛与省内科研机构科研联合,创建一批生产实习基地,克服造成产学研脱节,创造有利于科技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机制,满足产业发展高水平科研领军人才、以及具备管理、技术和营销背景的复合型人才的急需。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1-0071-02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在发展高职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如果缺少实践教学环节,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只能是空中楼阁,实践教学环节的成功与否,是高职教育能否真正办出成效、办出特色的关键之一。然而,长期以来,实践教学环节一直是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尤其是我国部分高职化工类实践教学环节更薄弱,严重影响着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教育质量。因此,加强建设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建设与调整对提高本专业办学条件是非常必要的。
一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建设
由于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有不少职业院校是在化学专业基础上申报办理的,其实践教学内容以化学实验为主,虽然也建设了一些主要课程的实验、实训和校外实训基地,但实践教学内容不规范,缺口较大,需要进一步按本专业要求规范建设。
1.人文社会实践教学内容建设
本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人文社会实践教学内容建设主要有:新生入校后两周的军训是本专业人文社会实践的开始,是提高人文素质最有效办法;每学年寒暑假均进行有针对性的社会调查,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认识,熟悉所学专业与社会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安排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如乡村、街道或社区举办各种活动;校内可组织各种社团活动,丰富学生业余生活提高个人素质,并进行各类人文社科竞赛来考核人文社会实践教学效果。
2.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建设
根据本专业特点,实践教学内容建设分校内(基础化学和化工)和校外两部分:
第一,校内实践教学内容建设。(1)基础化学部分实践教学内容建设,主要是指四大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实验,因为原来化学实验普通教育设置达不到职业要求,应按高职要求分别建设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和物理化学(仪器)实验项目,并单独建设有毒药品库房,使四大化学实践教学内容符合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要求,制定四大化学实践教学大纲,并按大纲要求进行实验。(2)化工部分实践教学内容建设。可分为课程实验实训设施建设和专业综合实训项目建设,需建设的课程实验实训有:化工制图室;化工原理(单元操作)实验;化工仿真实验实训;典型生产工艺模型;管子、管件、阀件、管路连接方式及热补偿和管路的保温涂色陈列;管路、典型常用简单设备(如离心泵、通风机)安装、拆卸实训;化工设备与仪表自动化陈列、实验;反应过程与设备各类反应器模型陈列等,由化工教研室具体管理化工实验、实训,并制定各实验、实训大纲,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实验、课程设计、科技小论文等活动。需建设的专业综合实训项目有:无机化工专业综合实训项目;生物化工专业综合实训项目;有机化工专业综合实训项目;高分子化工专业综合实训项目;精细化工专业综合实训项目;教学与盈利兼顾的校办化工厂等。
第二,校外实践教学内容建设。由于化工生产的特殊性,学生在校内实验实训的基础上应该定期到相应化工企业进行认识、生产、定岗实习。即一年级学生需要到企业认识实习一周;二年级学生需要到企业生产实习15~30天;三年级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一年。校外实践教学应加强在各阶段实习过程中的专业管理,特别是定岗实习期间,应按在校管理制度管理,专业管理和企业管理相配合,按毕业实纲和毕业设计(论文)大纲圆满完成各阶段的学籍管理。
二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调整
为适应高职化工类实践教学的要求,实践教学内容应以“从化工生产到产品检验为主线,实施人才培养;实践与理论并重,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适应行业发展的技术应用能力、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调整。
实践教学过程是理论教学的延伸与发展,要做好实践教学过程,实践教学内容的合理调整与加强管理是非常必要的。通过研究,应对实践教学的内容与管理做以下调整:
1.对实践教学内容的调整
按实践教学内容的功能将本专业校内实践教学内容分为:化学实验实训中心,包括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四个实验室等;化工基础实验实训中心,包括化工制图室、化工原理(单元操作)实验室、化工仿真实验实训室、典型生产工艺模型室、管子、管件、阀件、管路连接方式及热补偿和管路的保温涂色陈列室、管路、典常用简单设备(如离心泵、通风机)安装、拆卸实训室、化工设备与仪表自动化陈列、实验室、反应过程与设备各类反应器模型陈列室等;专业综合实训中心,包括无机化工专业综合实训项目、生物化工专业综合实训项目、有机化工专业综合实训项目、高分子化工专业综合实训项目、精细化工专业综合实训项目、教学与盈利兼顾的校办化工厂等。
生物技术学生就业涉足到医药、食品、饲料、农药、保健品、食品添加剂、燃料、环境及生命支撑系统等各个领域,经济发展速度在某种程度上与生物技术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同时,也对生物技术型应用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方普通高校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应用性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术、技术和职业三者结合;二是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1]。然而面对近几年地方院校的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从事与专业相关职业的就业率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的局面,通过什么途径、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是当前我们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
1改革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
生物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融合、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新型综合性学科[2],实践性、应用性、前沿性都很强,而专业的实验性和实践性是需要大笔资金作基础的。但我校是以石油化工为特色的工科院校,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建设策略,生物技术专业的实验实训条件都很难得到充分满足,以应用型实践能力培养的创新和创业教育在较长一段时间里难以得到体现。由于我校生物技术专业办学时间较短,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经验不足,一般化教育要求和一般化教学现象比较普遍,个性化、差异化、特色化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从就业的适应性来说,生物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可在生物制品、医药、食品、轻化工、环保及农业等企业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工作;也可在公安、安全、食品药品管理、农产品管理、检验检疫、海关及卫生防疫等部门工作。但由于生物技术的高新技术和高投入高回报的特点,使得目前的相关企业有范围广、规模小和要求高的特征[4]。按照目前的实践教学体系,难以满足点多、量少和技术含量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发展,学生择业呈现个性化和多元化发展趋势,毕业生去向的多元化在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中表现尤其突出,毕业生去向有中学、事业单位、继续深造读研、营销、生物化工生产企业和自主创业等。因此,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必需深化教学实践体系改革,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
2适应社会需求,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2.1整合实践教学内容,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基础,按照技术应用型高级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人才培养方案把统筹安排课堂实验、认知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设计)五个主要环节的实践能力要素分解为基础、提高和综合创新三个层次,在不同阶段的着重点不同,做到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地培养学生实践和应用能力[2-3]。在实验教学方面,通过增加新知识、新方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淘汰了大部分糖类、脂类的陈旧实验项目,增加了现代生物化学实验内容;通过减少验证性实验学时,着重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学时;通过增加开放性实验室,增加学生的操作动手的机会,提高了学生自主实验和实践操作能力。另外,将原来分散的实验与理论课剥离出来,整合成独立开设的实验课,构建成系统模块化的专业实验体系。如将原来独立开设的《生物化学实验》和《分子生物学实验》整合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将《遗传学实验》和《细胞生物学实验》整合为《基础实验二》,结果,既避免了原来附属于理论课中的实验内容和实验项目的重复,又有利于实验内容的综合与提高,有利于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的开设,大大提高了学生综合实验操作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在实习实训环节上,以生物与食品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为主要实践基地,建立了植物组织培养、食品检验和发酵工程等实训室。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实训要求,构建了由认知实习、基础分析测试实习、食品加工检验、药品加工与检测、综合应用训练、创新创业训练等模块组成的现代化实践教学平台。另外,安排了32学时在学校分析测试中心学习GC-MS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原子吸收等仪器设备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安排2周专业技能培训课程,结合企业生产实际需要,系统训练食品微生物的检测和理化分析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实习实训的效果。在设计环节上,将基础课程设计和专业课程设计按照“由浅入深、由单项到综合、循序渐进”的要求设计教学内容。在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方面,选题要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或教师科研项目和自己的兴趣,这样,既能实实在在做一些科研工作,又能得到足够的经费的支持。另外,还要狠抓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和毕业答辩等三个环节,经过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学生的独立科研实践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升。在课外实践方面,严格执行素质拓展计划,并每年分别举行一次微生物实验大赛和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大赛,积极组织参加省级各类竞赛和科研活动,如广东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训练计划项目、广东省挑战杯实验大赛和广东省大中专科技节之生物化学技能大赛等。通过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活动、公益劳动、创新创业活动、技能培训和各类科技竞赛等活动,培养和提高了学生政治思想素质、团结协作精神、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
2.2优化实践教学资源,打造高水平教学平台
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平台是保障实践教学体系中各个要素高效运作的关键,如果没有平台的支撑,再好的内容设计也将会显得空洞无物。通过优化和调整校内实践教学资源,精心打造不同类型的实践教学平台,为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搭建起良好的平台。生物与食品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是在原生物食品实验中心的基础上建立的以生物食品专业基础教学实验为主体,大类学科共享的专业实验教学平台为补充的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实验室分为食品工艺、食品营养、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发酵工程等基础实验室,另外根据教师的课题和研究方向,建设多个功能研究室,彼此相对独立,但资源共享,长期对学生开放,学生可在研究室内开展科学实验和毕业论文(设计)活动。自大学二年级开始,从大学生创新训练实验项目入手,到组建课外科技团队,组队参加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竞赛,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难易程度不同的科研训练。近几年有300多名学生直接参加了30多项科研项目,学生多次获得挑战杯和生化技能大赛的奖项。今年(2015年)的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大分子的研究深入到分子水平,小分子的分析充分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如高效液相,在线系统GPC-GC-MS联用分析仪、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仪等已被广泛使用,大大提高实验的精确度和效率,同时提高学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
2.3拓展实践教学空间,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在注重整合校内教学资源,构建校内实践教学平台的同时,学院大力加强与现代高新企业或研究开发机构的联合办学[5],通过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和实验室,使学生培养与社会需求得到紧密结合。现已建成20多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拓展了学生实习、实训与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空间。学生根据专业特点和个人就业的方向,分别到不同性质的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实习基地为学生配备经验丰富的科研和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如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主要集中到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或学校实习,如茂名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广东星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维多生物制品公司、长兴水产有限公司、茂名市第十六中学和茂名市官山学校等。充分利用实习基地的技术装备优势和人才优势,组织学生到这些单位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如18位同学到茂名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中国化学危险品检验中心,12位同学到药品检验所和10位同学到检验检疫局进行实习的同时,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采取“双导师制”指导学生,结合实习单位的研发的内容和方向开展毕业论文(设计),部分研究成果直接应用到企事业单位或学校的实验室建设中。实习结束后,要求学生撰写3000字的实习报告,集中召开实结交流汇报会,以便学生了解所有实习点的情况,丰富实习内容,扩大知识面。各实习点选出一名代表就实习单位概况、实习工作内容和心得体会等方面借助PPT进行汇报交流,2010级共有12个代表作了发言。通过合理安排、严格纪律、认真指导、集中交流等相关工作,使实习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学生真正把从课本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了生产实际中,专业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知识面得到拓展,生产实践能力有较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