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0 16:29:0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民生银行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2民生银行手机银行业务经营情况分析
2.1历史对比分析民生银行手机银行业务起步晚,客户基数小,但发展迅速。2012年12月客户数为99.58万户,到2014年6月客户数为895.66万户,手机客户数增长率为863.29%。最初推出的2012年下半年交易金额为410.4亿元,每半年的交易金额都处于高速增长状态,到2014年上半年交易金额为12183.67亿元,交易金额比前一年半的交易总额还高。历史对比看来,民生银行客户规模扩展迅速,市场交易金额不断提升,在抢滩移动金融这片蓝海中,民生银行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2.2市场占有率分析2014年第1季度,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占据了手机银行一半以上的市场占有率,民生银行手机银行依然保持高速增长,以9.0%的市场占有率位列股份制银行首位。第2季度,建设银行依然稳居龙头地位但占有率下降,而工商银行不断发力手机银行的推广,与建设银行手机银行市场占有率的差距在逐步缩小。民生银行手机银行步入市场两周年来发展迅猛,继2013年交易额突破万亿元跻身商业银行第一梯队后,在本季度其市场占有率更是超过农行,市场占有率跃居行业第三。第3季度,建行、工行依旧占据了市场40%的份额,民生银行本季度以13.5%的市场占有率保持在第三位,农行与招行分列第4位、第5位,份额相差极为微小,竞争也更为激烈。民生银行2014年度前三季度占有率分别为9%,12%,13.5%,发展速度迅猛,目前进入市场前三。市场占有率变动较大,排名中间的银行市场占有率接近,商业银行间竞争激烈。国有商业银行因早推出和客户基数大的优势变小,民生、招商等股份制商业银行手机银行业务发展迅猛。
2.3同业竞争力分析根据手机银行市场占有率,第一名建设银行,第二名工商银行,第三名民生银行。从四个方面进行竞争力比较。第一,便捷性:民生业务查找麻烦,建行表现平平,工商特色鲜明。民生银行主页面有12个栏目,排列顺序清晰有条理;同时支持自助设置页面功能,但部分业务查找麻烦。建设银行开通渠道多,基本功能位置明显,查询和转账操作便捷。工商银行手机客户端服务分类比较清晰,可以快速寻到相关功能,但交易需U盾降低便捷性。第二,安全性:民生登录方式简单,转账单笔限额高有风险,工行有U盾更安全,建行最差。民生银行安全提示很完善,有两种以上内容,但是手机银行除第一次登录需填写验证码,之后则无须填写,只需要密码就可登录,相对大部分测试银行验证码配合下登录,民生银行的登录方式太过简单。手机号转账汇款单笔限额20万元过高。建设银行手机银行转账限额是单笔50万元和日累计100万元,限额设置过高,增大了安全隐患。工商银行手机银行办理转账汇款绑定手机U盾才可操作,手机号转账要求两天内收取汇款,否则将会取消汇款,交易安全系数高。转账汇款默认单笔交易限额及单日限额为100万元,系统支持限额上下调,默认值高增加了安全隐患。但是默认值可调。第三,功能性:民生覆盖基本功能,但比工行少,建行最少。民生银行涵盖基本功能,转账功能对于一般家庭父母汇生活费给子女也很适合。建设银行生活缴费项目不多,北京地区只能缴纳水费、话费、暖气费和网费,种类略少,手机银行为用户提供票务信息也较少。建设银行没有特色的、创新的生活服务种类。工商银行常用功能栏目众多,视觉混乱体验差。在常用功能中默认23个栏目,但是与大多数银行8~12个功能相比,让人觉得眼花缭乱,视觉效果体验差。第四,个性生活服务:民生、工行、建行各有个特色,各有千秋。民生银行支持自主设置页面,生活服务功能多样。建设银行摇一摇有特色,用户可以摇一摇手机快捷查询余额。此外,摇一摇功能可以自主设置,用户可以使用摇一摇转账,查询外汇行情、贵金属行情等。工商银行手机银行支持水电气等生活缴费,甚至支持部分高校的学杂费,另外用户还可自助设置缴费,将缴费项目管理编辑,省去了查找过程的麻烦。
2.4盈利分析因为目前整个业界还处于手机银行推广阶段,银行提供的各种服务,目前都不向客户收取费用。另一方面,目前多家银行将手机银行作为一个服务渠道,以增加服务的快捷性和客户粘合度。而且手机银行还处于推广阶段,因此目前并未作为一个盈利的渠道,银行更多是在投入。
3民生手机银行业务经营分析反映出的问题
3.1核心功能不突出在经营策略分析中看出民生手机银行推出了很多特色的功能,但是很多功能受制于监管,经营起来困难重重。多而杂的功能设置使银行精力不足,无法凸显核心价值。
3.2便捷性有待提高在同业竞争力分析中看出民生银行客户端因为归类太集中,导致部分功能查找比较麻烦,比如测试定活互转功能,需要在投资理财按钮里的储蓄服务里面寻找,交易查询在我的账户查询里面,这就增加了用户操作的麻烦。
3.3民生手机银行存在安全隐患在同业竞争力分析中,发现在登录上,其采用手机号+密码的形式登录,虽初次登录会需要短信验证码,但之后登录则无须填写,只需要密码就可登录,相对大部分银行验证码配合下登录,民生银行的登录方式太过简单,虽然便利,但也给用户带来了安全隐患。除此之外,民生手机银行的手机号转账汇款单笔限额20万元,需要填写收款人姓名和手机号码,第二步仅需确认汇款信息,填写短信验证码和取款密码后即可成功汇款,单笔限额过高,过程过于简便增大了安全风险。
3.4移动金融业务竞争激烈,市场风险大在市场占有率分析中发现,商业银行间手机银行业务客户争夺竞争激烈,市场变化日新月异。另外,商业银行不但面临着同业间的竞争也同样面临着第三方支付等互联网企业所带来的压力与挑战。
3.5对银行盈利的贡献不确定在盈利分析中发现,目前,手机银行只作为一个服务渠道,还未作为一个盈利方式。手机银行业务对银行的盈利的贡献仍待考量。
现代商业银行作为现代企业基本特征就是完善的公司治理,而组织结构是一个完善公司治理的重中之重。
一、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改革现状
自2006年4月,银监会《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及相关监管指引》后,为国有大型银行改革方向给予了更明确的肯定和更积极的引导,要求国有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实际和客户需求,逐步实行以产品单元、业务线为流程的事业部管理制度,因此银行事业部改革成为国有大型银行组织架构改革的基本取向。我国商业银行主要组织结构是职能式结构,即在总分行的前提下按照职能来划分部门,总行只进行业务指导。这种组织结构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保证了我国银行业的良性发展。职能式组织结构最大优势是有利于总行的统一领导管理,但也过于集权。随着金融市场竞争加剧,这种组织结构产生职责不明确,协调难度大,执行效率低等劣势严重阻碍了我国银行业的健康发展。
大部分银行开始采取行动来改善这种情况。2005年以来,工商银行就开始完善公司治理,其中组织结构变革是其重要部分,从厦门的扁平化改革到现在不断推广,一直在探索中前进。交通银行按前、中、后台分离制约和部门职责服从业务流程的原则,形成了三大类九个业务板块的总体业务框架,推进了后台业务的集中处理,财务、风险和审计板块的垂直管理。2006年建设银行实现了内部审计体系的垂直独立,并构建了风险管理人员体系,同时在部分一级分行进行事业部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中国银行也逐步强化业务条线的垂直管理模式,总行层面将银行业务划分为公司金融、个人金融、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和运营服务。
随着改革探索,我国的大型商业银行都建立了相对规范的公司治理架构,组织结构改革也相对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不足,如分支行因业务重合度较高存在利益冲突,后台信息科技系统的建设。我国商业银行组织架构虽然开始摆脱以地域和产品为中心的设置,但是前、中、后台分工依然存在很多协调配合及利益分配的问题。总行和分行的目标不尽一致,风险控制体系和手段存在系统缺陷,管理效率低下。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变革迫在眉睫。
二、民生银行事业部制改革
1、改革内容
中国民生银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肩负着中国银行业商业化改革先锋的历史使命。16年来,民生银行以建设现代商业银行为目标,在完善公司治理、建立激励机制、化解不良资产、变革管理模式、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进行了持续的改革创新和探索试验,并率先扛起了事业部制改革的大旗。
2005年下半年开始民生银行筹备管理模式变革,于2006年初从业务集中经营改革开始进行。短短的半年时间,完成了22家分行和直属支行的公司业务集中经营,把246个支行的公司业务上收到分行的176个行业金融部,支行不再从事公司金融业务,初步形成了行业规划、市场定位、专业化团队、专业化营销和专业化评审。在此基础上,2007年7月,民生银行决定全面启动公司业务事业部制改革。2008年初,民生银行的地产、能源、交通和冶金四个行业金融事业部挂牌成立,把这些高风险的公司业务从“三级经营、三级管理”的体制变为“一级经营、一级管理”的体制,极大地提高了专业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并能更好地控制风险。到目前,民生银行已经成立了多个行业的金融事业部为中心的组织结构(见表1),运行机制也趋于成熟完善,贷款定价能力和综合金融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民生银行近几年来事业部制改革的实践表明,在管理信贷风险、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和综合金融服务能力等方面,事业部制都明显优于传统的总分行体制。其他商业银行也随后启动了公司业务集中经营改革,有些正在推动事业部制改革,这证明民生银行在事业部制改革方面的成功探索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可。
2、成就
截至目前,民生银行成立了7个行业的金融事业部:地产、能源、交通、冶金、现代农业、文化产业和石材。经过短短16年的发展,民生银行从一家只有13.8亿元资本金的小银行发展成为资产规模将近2.8万亿元、资产质量和资本回报水平均居国内银行业前列的现代商业银行。
由表2可以看出,民生银行近几年来逐年稳步发展,在保证资产质量水平上资产收益总量有明显增长,特别是不良贷款比例的逐年降低,核心资本充足率的逐年上升更是说明了民生银行近几年的发展成就。民生银行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除了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持续完善外,民生银行在公司治理和业务创新都实现了自身的健康快速发展,为我国银行业的市场化、商业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成立行业金融事业部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是趋势,也是全球领先银行普遍采用的组织体制,但在我国由于以部门银行为特征的高成本和低效率的传统商业银行模式阻碍了我国商业银行真正完全推行事业部制改革。传统总分行模式导致银行没有精准的市场定位,只能做大,难以做强;业务重合度过高,缺乏专业性,传导机制过长造成效能低下。金融事业部制恰好能避免上述弊端,例如2012年的连江县3000万海参收购贷款的快速审批发放就是其高效、专业、低成本的一个很好的例证。民生银行金融事业部的建立使民生的业务更加灵活,开拓了更广阔的利润空间。
3、优势
一是民生银行于1996年成立,是中国首家主要由非公有制企业入股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同时又是规范的股份制金融企业。多种经济成份在中国金融业的涉足和实现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与其他国有商业银行存在区别,也为后期的改革实施奠定了基础。
二是效率提高,更加灵活。民生银行金融事业部制打破传统上的地域、银行上下级关系,以支持的产业为中心,因此,在业务反应上表现出来的就是效率极大提高。事业部制改革后,部分事业部的二级中心被授权自行决定贷款发放,专业的团队做专业的金融,审批环节减少,加快了贷款审批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为迅速占领市场提供了基础。
三是民生银行具有特色和创新的经营方式和创意为其带来巨大利益。成立金融事业部后,分支行的主要职责是负责零售业务,部分支行转型成特色支行,主要为某一个行业服务,如浙江宁波分行象山支行,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为海洋渔业服务。民生银行选择的标准是市场化程度较高、涉及民生的行业领域,并对该行业每个环节全覆盖,业务涉及广泛。
民生银行利用其广泛的客户资源及其信用,促成供需双方的商业交易,银行从中获取一定的中间收入。具有信息及信用优势的银行介入,解决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从而解除了供应商和客户各自的忧虑,实现三赢。
三、对我国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变革的启示
现代社会银行组织架构调整的基本方向是跟随市场需求和客户需要更有效地节省成本,更有效率地确立管理体制。民生银行事业部制改革是我国银行业走向组织架构现代化,运作模式规范化、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具有示范效应。
通过对民生银行改革实例的分析可以看出,事业部制改革可以使银行体系更加完善,权责明确,会给经营业绩带来相当大的提升。但是,同时我们也要正确认识改革的优劣,正确对待事业部改革。组织架构改革的工程大,内容复杂,如何去组织其业务管理,如何设计其业务流程,不能片面地说哪一种形式的组织架构必然好,一切要看自身综合条件而定。
1、组织结构层次尽量要简化,同时必须循序渐进
银行管理层次扁平化是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变革的趋势,要认识到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各个商业银行特别是我国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在之前的长期发展基础上有了完整的运营体系和利益分配,在短时间内实现全面变革是不现实的,要结合自身的特殊情况,循序渐进改革包括业务分配、部门结构对组织结构进行设计。在改革中不断完善,使得所建立起来的组织结构更加科学完善。
2、以客户需求划分业务中心,注重前中后台配合,保证效率
各部门要强化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观念,机构的运转以核心业务为中心,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建立起一种新型的部门组合模式。业务部门紧紧联系客户,风险管理部门和运营支持部门要跟上业务部门的速度,满足业务部门提出的新要求,要注重相互之间的配合。
3、银行的风险管理是重中之重,在进行组织结构变革的同时要重视风险管理的充分性和科学性
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就是“管理风险”,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有效预测风险、控制风险、分散风险,对经营活动是有保障意义的。要确立明确的信贷政策、严格的独立审查和相对自动化的评审方式。
4、强调重视灵活性和效率,特别是在地域和业务的分配上
在组织结构上要处理好分权和集权的协调,根据地域经济特征和业务开展需要给予各个部门一定权力和授信,才能使得业务部门更加灵活的在其权力范围内更好地开展业务活动,从而满足客户需求和银行的发展目标。
5、在业务和组织结构上敢于创新,勇于实践
民生银行事业部制改革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所有商业银行都要摒弃之前的总分行模式和职能式结构。各商业银行要结合自身的情况进行改革,最好能与事业部制融会贯通。在业务上要注重创新,如民生银行的作为中间人业务的开展都是很好范例。
参考文献:
[1]李东卫.我国商业银行组织架构研究[J].金融会计,2009(7):49.
[2]郭枋.我国内资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再造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一、民生银行开展微贷业务原因分析
(一)外部原因
据调查,我国目前的微小型企业中资金不足率达到80%以上,资金用途上多以短期周转和扩大经营为主,这片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正如前文所述,对于微小企业现有的融资渠道和融资平台十分有限,许多微小企业在面对商业银行繁琐的贷款程序和繁重的担保限制转而寻求社会融资渠道,市场上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的融资公司正印证了这一点,据统计,微小企业在只有不到20%的融资是通过银行来完成的,而民间借款和社会融资的占比超过了80%。
(二)内部原因
在目前国内的信贷市场上,民间借贷,小额贷款公司,中小型融资机构,地方商业银行以及国有四大行纷纷在市场上找到了生存空间,在传统融资项目中与国有四大行竞争民生银行并没有太多优势,而在小额信贷领域,由于小额贷款公司规模小成本低,可以用大量的服务人员做好贷后服务来规避风险。在这种市场格局下,民生银行扬长避短,选择小微企业作为突破口,在微贷领域发挥商业银行资金雄厚信誉度高的优势,结合自身企业战略转型,创造性的提出:“做民营企业的银行、小微企业的银行、高端客户的银行”,在市场定位上利用自身优势开拓新市场,助力实现企业战略转型。
二、民生银行微贷业务成本控制分析
(一)风险控制
1.行业控制。民生银行根据大量的市场调研结果对小微企业分布较多的一些行业进行了一系列大规模的行业风险分析,在微贷业务的具体开展过程中指导分支行优先选择与经济周期关联程度较低的,行业存续时间较长以及区域优势型企业进行授信。民生总行在行业指导上有明确规定,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行业群体授权分支行进行集中开发授信,对于餐饮食品等行业以及品牌商和大型供货商优先考虑而对于行业发展前景不理想以及重污染重能耗的企业选择谨慎或禁入,从行业源头上进行风险控制,避免出现行业性风险而导致的不良贷款。
2.产品控制。在前期行业分析的原则和基础上根据客户个性问题分析风险水平以及风险来源,设立转向营销团队,提供有区别性的信贷政策、信贷条件和信贷产品,利用产品控制来规避风险,变被动为主动,推出自然人联保贷款业务、商铺承租权质押贷款业务、仓单质押贷款业务、互保贷款业务。有效的化解了小微企业担保难的问题,建立起一整套个性化产品体系。
(二)财务成本控制
1.圈链模式。民生银行在早期试点推行微贷业务以及在后续的业务市场拓展中发现小微客户具有一些共性,客户数量多、行业面宽。地域分布广、信息采集难度大、信息不对称。但是这些小微客户为了产生集群效应,在各种小商品城或是批发市场自发聚集起来,经营同类商品;同时,在一些大型企业周围也会出现很多与大企业或上游或下游的小微企业,无论作为大企业的上游原材料供货商还是下游的产品分销商他们的行业特征都十分相似数量也足够大。民生银行创造性的推出了“一圈两链”客户开发模式,对大型商圈和大企业上下游销售供应链进行批发式融资。
2.中间业务收入。客户资源再开发,在微贷的基础上为小微商户提供更多关联服务,同时也创造一部分中间收入,例如为微贷客户开通商户通以及提供一台免费且手续费低于同业的POS机,一方面在流水端可以实时监控商户的日常经营状况,即使了解客户的经营情况降低信用风险,另一方面增加了零售结算业务,同社区支行向联动打造集储蓄、转账结算、收费、理财消费等多功能与一体的商户卡,微贷业务不仅为民生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还拉动了民生银行在中间业务以及零售结算方面的业务增长,更进一步的提升了市场占有率也为民生银行社区银行网点奠定了坚实的客户基础。将简单的信贷服务转向了综合金融服务,既扩大了融资额度也降低了财务成本。
三、民生银行微贷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一)存在问题
1.客户过于集中。引用商圈模式在客户管理信息收集等方面确实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是同时也会产生产业性风险,客户过于集中在某一领域或者集中在一条生产线上下游,那么当这些商户生产或销售的产品滞销或是市场行情陡变,这些小企业自身的抗风险打击能力较差,可能会出现塌方式不良信贷,在短期能造成大量呆账坏账,增加银行经营风险和经营成本。同时,由于微贷客户多在商圈内地域性聚集,还要注意地域性风险。
2.风险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主要是通过控制贷款投向和发放规模来保证资本的流动性,进而实现收益与风险的动态平衡。由于受到传统信贷经营模式的影响,民生银行尚未完全建立起一套针对于小微企业的风险管理机制及应对措施,民生银行还需加紧建立起微贷风险管理制度,培养微贷风险管理团队,建立良好的微贷团队管理文化。
3.信用评级系统尚不完善。由于小企业基数大,所以每个企业可能存在着不同问题,这样在设定信用评级标准时应该参照的条件相应也就复杂的多,而民生银行现有的客户信用评级系统,设定条件较为单一,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客户信用状况,希望在进行扩大数据库的同时注意对信用评级系统加强维护和更新,更加真切的反映客户信用状况,避免不必要的技术风险。
4.定价偏高。民生银行采取了不同于以往传统信贷业务的担保方式,还款方式,资金使用方式,但是微贷定价应当以当地信贷市场价格水平和客户经理议价能力进行有效浮动,传统银行业以提高门槛的方式来规避风险将大量小企业拒之门外,但是民生银行现有的定价机制没能充分考虑贷款风险成本前提下每一个客户的信用状况和贷款风险补偿措施来确定每一笔贷款的利率水平,这样的定价机制才是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的。
(二)对策建议
实际上,银行对于风险的控制也就基于对各项成本的控制,而对于成本的控制也就或直接或间接的降低了风险,提高了效率,更加有效的配置了银行的信贷资源。小微企业数量庞大,涉及各行各业,企业间管理水平也不尽相同,民生银行在向这类群体授信风险较大也是无法避免的,风险难以把控。只有建立起全面的风险控制系统才能尽可能的将信贷风险降低到银行所能承受的成本范围内,从而事先资本的健康运转。
1.时刻保持对市场的灵敏察觉力。同时严格遵守这行业选择时设定的资金投放比例做好实时监控,确保在行业性和地域性风险发生时,呆账坏账在银行所能承受的范围i额比例内,同时也要深化商圈体系同政府的合作,联手政府建立还贷基金,共同防控风险。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是近年才在我国出现的新生事物,但是历经短短几年的发展已具备较大的规模。根据普益财富的统计数据,2012年,我国针对个人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数量达2.8万余款,较2011年上涨25.84%,发行规模达24.71万亿元,较2011年增长45.44%,发行数量和发行规模创历史新高。由于银行理财产品具有期限短、风险小、收益率高于银行同期定期存款利率的特点,因此众多居民将手头暂时不用的闲钱购买银行理财产品,银行理财产品迅速成为超越基金、股票、国债的大众理财方式,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一些投资者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后突然遇到融资需求,银行理财产品却不能像银行定期存款、股票基金那样随时变现,给投资者带来不便。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质押贷款便应运而生,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银行理财产品流动性差的缺点、满足了投资者的短期融资需求。
目前开展银行理财产品质押贷款业务的商业银行主要集中在股份制银行和部分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以中国民生银行为例,该行“经营及消费贷款”中的一个业务品种即人民币理财产品质押贷款,民生银行要求该项贷款的借款人与出质人为同一人、借款人以在民生银行购买的允许质押的个人人民币理财产品进行质押、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一年。民生银行设立质权的方式为与借款人签订质押合同、冻结客户理财资金、借款人将理财产品购买协议交付民生银行保管。
笔者认为,商业银行以理财产品作为质押担保的做法并不符合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定,一旦发生诉讼纠纷,则面临着被法院确认为质押无效的风险。
一、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概念和特征
目前我国尚没有一部法律法规或司法解释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概念和特征予以界定,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的定义,理财计划是指商业银行在对潜在目标客户群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特定目标客户群开发设计并销售的资金投资和管理计划,按照客户获取收益方式的不同,理财计划可以分为保证收益理财计划和非保证收益理财计划。保证收益理财计划是商业银行按照约定条件向客户承诺支付固定收益,银行承担由此产生的投资风险,或银行按照约定条件向客户承诺支付最低收益并承担相关风险,其他投资收益由银行和客户按照合同约定分配,并共同承担相关投资风险的理财计划;非保证收益理财计划可以分为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和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是商业银行按照约定条件向客户保证本金支付,本金以外的投资风险由客户承担,并依据实际投资收益情况确定客户实际收益的理财计划;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是商业银行根据约定条件和实际投资收益情况向客户支付收益,并不保证客户本金安全的理财计划。上述条文的表述比较晦涩、不易理解,笔者以通俗易懂的法律语言换言之,理财产品是一种投资者和商业银行签订的合同,投资者依据该合同将自有资金交付银行,银行对该资金进行管理和运用,将取得的收益扣除报酬和费用后向投资者支付本金和剩余收益。银行理财产品体现为投资者对银行的债权,即银行应当按照理财产品购买协议的约定向投资者支付理财资金本金及收益。
二、以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进行质押缺乏法律依据
我国《物权法》第223条规定可以出质的权利并不包括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仅在该条第七项提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出质的其他财产权利”。然而笔者认为,这一概括式的规定也不应被理解为包括银行理财产品,因为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属于“可以出质的其他财产权利”。另外,以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作为质押权利也违反了物权法定的原则。我国《物权法》第5条即明确: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物权包括担保物权,质押权利即是担保物权的一种,质押权利的选择及质权的设立当然要完全遵从法律的规定。另外,由于我国属于大陆法系国家,法官审判案件必须援用成文法中的规定,法官对成文法的解释也需受成文法本身的严格限制,因此,当前即使最高人民法院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作为质押权利的态度也比较保守。
三、以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进行质押难以真正起到质押担保的效果
我们知道,质权的价值不仅在于担保债权的实现,即债权人在债务人违约时有权就质押财产优先受偿;另外,质权人还有权对抗善意第三人以及公权力的冻结、扣划行为。然而,如前所述,正是由于法律依据的缺失,以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进行质押无法满足质权设立的法定要件,从而面临无效的风险。
物权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公示公信原则要求权利质权的设立必须交付权利凭证或办理质押登记。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质押贷款业务对理财产品设立质权的方式普遍采取与出质人签订质押合同、冻结出质人理财资金账户、出质人将理财产品购买协议交付银行保管。笔者认为,由于缺乏法律规定,银行理财产品购买协议并不能构成银行理财产品的权利凭证,出质人将理财产品购买协议交付债权人银行,也不能构成物权法规定的权利凭证的交付,起不到公示的法律效果。银行冻结出质人理财资金账户的做法虽然能够有效的控制理财资金及其收益,但同样不符合法定的质权公示要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5条规定,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金钱以特户、封金、保证金等形式特定化后,移交债权人占有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可以以该金钱优先受偿。银行理财产品一般均不允许提前赎回,其在到期前的货币价值并不确定,仅体现为购买人对银行的债权,因此并不满足法定的“特定化”要求。银行冻结出质人理财资金账户的做法起不到质权公示的法律效果,不仅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也无法对抗有权机关的冻结、扣划要求。
哲学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地螺旋式发展的。那么,金融业作为大千世界的一个事物,其成长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只有金融创新,才能使其不断发展,长盛不衰。
关于金融创新的理论,学术界已经提出不同的解释,但其根本内容基本一致。创新理论的先驱――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认为,创新是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即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包括:新产品的开发、新产生方式或者技术的采用、新市场的开拓、新资源的开发和新的管理方法或者组织形式的推行。所以,金融创新也不例外,包括金融产品的创新、金融制度的创新等。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尔柏在《金融创新的发展》中认为,金融创新是微观金融组织为了寻求最大利润、反抗金融压制的“自卫”行为,是对其所受的约束的反应,被称为约束引致型金融创新理论。其中,约束因素包括法规、竞争、风险及其他因素等。
美国经济学家凯恩在1984年提出监管-规避理论。他认为金融企业为了获得最大化的利润而通过金融创新来逃避政府的管制,但当金融创新危及金融制度稳定时,政府又会加强管制,这种管制将会导致新的一轮创新。凯恩认为,管制和规避引起的创新总是不断交替,形成一个螺旋式发展的过程。
辛基于1992年从金融创新的供给角度提出了一个金融创新模型:TRACK+理性的自利=金融创新。TRACK的五个组成部分为:技术、监管调整、利率风险、消费者和资本充足状况。
二、艺术品投资所遵循的理论基础
在金融学中,投资的定义可以表述为:一定经济主体为了获取预期不确定的效益而将现期的一定收入转化为资本或资产。投资主体即投资者,可以是居民、企业或其他盈利性机构,也可以是政府或其他盈利性组织。
在投资学中,有一个重要的投资学理论,即现资组合理论。马科威茨是现资组合理论的创始者。他在1952年发表了题为《证券组合选择:投资的有效的分散化》的论文,用方差(或标准差)计量投资风险,论述了怎样使投资组合在一定风险水平下,取得最大可能的预期收益率。他在创立投资组合理论的同时,也用数量化的方法提出了确定最佳投资资产组合的基本模型。
根据以上理论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其理论宗旨是将资金投资多元化,并将其中各种投资品的权重确定,对其收益进行加权平均即可得出加权平均收益。以往,人们会对证券投资多元化。现在,我们不仅可以进行证券投资,包括股票、债券、基金等,而且可以进行艺术品投资,给之以权重,实现投资多元化,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
三、国内外艺术品投资现状
国际上,一些国家艺术品投资发展已有较长的历史。在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市场中,他们均以资本运作作为其市场基本运作模式,艺术品是其重要的投资品,当然也不例外。其中,包括艺术品财产鉴定和财产估值、艺术品财产保险、艺术品投资基金、遗产和遗产经营、投资者俱乐部、艺术家(品)后援会、艺术品投资与担保等,都获得了较大发展。比如,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纷纷建立了艺术投资基金,如美国艺术基金、美国格雷厄姆基金、美国经纪人基金、英国艺术基金及铁路养老基金等,并获得良好收益。据英国铁路基金分析报告,其艺术品投资年均收益率高达13%。再如,苏富比艺术品投资银行,艺术品投资贷款是效益、风险比例最佳的贷款之一。以艺术品作为投资的担保物和抵押物,在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是非常乐于被接受的。并且,瑞银、花旗、JP摩根等银行均已建立艺术品个人理财中心。
国内由于资本市场不断发展,银行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为了增强竞争力,他们必须开发新的金融产品,使金融产品、金融工具、金融机构多元化。2007年我国艺术品投资已经走入银行,这在银行业务中可谓一种创新金融产品。我国民生银行经银监局批准,已经推出“艺术品投资计划”1号产品,为非保本浮动收益型。民生银行的《艺术品银行业务发展研究报告》显示,近两年我国艺术品市场正经历着两位数增长的时代,中国传统与当代艺术品的表现都是越来越强,尤其是油画艺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此次的产品将通过参与目前最具成长潜力的中国当代艺术板块投资,分享高价值投资回报。由此可见,我国艺术品投资将与金融有机结合,金融将为艺术品市场提供服务。
四、艺术品投资的优点
资深专家夏叶子在《艺术品投资学》中提到“艺术品投资是企业的剂”。艺术品在企业的利润和效应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投资的目的在于获利,企业的艺术品投资也不例外,但是它又不同于其他投资,它有它的特殊性。
艺术品投资属于一次性投资,而其他投资,需要不断地投入新的研发、科技、设备、工艺改造及人力资源、生产、销售等费用。另外,艺术品投资与实业、证券投资相比较,需要的人力资源相对较少。再者,艺术品投资在技术更新方面的要求比其他投资品种要少。由此可见,艺术品投资较其他投资的成本较低。
艺术品可以作为机构投资者的资产储备。首先作为真正的储备资产,机构投资者投资于艺术品,以享有艺术品的增值回报。作为战略投资基金,投资者如果对市场季节敏感,可以在淡季将剩余资金购买一些艺术品。随着企业的改革和经营多元化,企业面临的风险增多,企业可以有意识地将一定规模的资本投入于艺术品市场,以有利于化解企业改革与多元化经营带来的风险。
艺术品可以在异地良好地流通,不影响其价值的变现。投资者在买进艺术品时可以匿名进行,这是区别于房地产投资的,即使遇到资金紧张时,将其变现也不会损害公司的形象和信誉。金融业发生的灾难一般都是可见的,容易引起媒体关注,使其他同类资产不宜出售。显然,艺术品投资与其不处于同一风险体系,可以起到分散风险的作用。
中图分类号:F830.4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按照《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的定义,广义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包括金融服务类业务(信托与咨询业务、支付结算类业务、银行卡业务、类中间业务和进出口业务)和表外业务(OBS)(承诺类业务、担保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和金融衍生业务),简单来说就是银行为客户提供各项金融服务收取手续费和佣金的业务[1]。由于商业银行提供中间业务无需动用自身的资金,不用表现在资产负债表上,风险较小;而且所带来的利润又十分丰厚,故在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中,中间业务显得尤为重要。
国内外很多学者对银行业的中间业务做了大量的分析和研究。Robert De Young and Tara Rice(2004)指出由于管制放松和技术进步,银行经营战略正走向逐步分化。由于金融产品的同质性,金融产品的销售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大型银行凭借产品的规模、市场、证券化和客户信贷服务等优势,大量地赚取非利息收入来弥补其盈利性不足[2]。Peter S. Rose and Sylvia C. Hudgins(2007)通过对2004年美国银行业利润表的分析发现美国银行业非利息收入一接近总收入的40%,其非利息收入主要包括信用服务收入、存款服务收入、证券交易收入、信托业务收入以及其他金融服务收入等五大部分[3]。DM Nache and Saibal Ghosh(2007)通过使用1996年到2004年的数据发现不仅监管的因素,而且银行的某些特性和宏观经济环境均对银行表外业务的扩展产生重要的影响[4]。
张全旺(2007)通过对我国银行非利息收入对银行盈利性和风险性两个途径的作用机制展开分析,得出我国商业银行开展非利息收入业务具有较为显著的范围经济特征,我国银行通过产品多元化经营战略有效提升了自身的盈利能力,尤其是大型银行的范围经济效应更加显著;同时,张全旺在文中又进一步提出了我国银行业非利息收入业务发展的“三阶段说”[5]。张云峰、王全明(2008)利用2007年11家上市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效率和结构等几个方面的数据来勾勒我国上市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大致框架[6]。王志鹏和张本照(2009)通过运用组合赋权和TOPSIS方法对我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绩效进行定量评价研究,提出我国银行业应建立中间业务合作竞争机制[7]。孙晓艳(2009)通过对影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发展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最终认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不良贷款率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发展的影响显著[8]。
现有的研究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方面的文献,很少会深入地具体分析每一项中间业务的发展状况和在整体中间业务中所占的地位,不能具体地阐释16家上市银行在中间业务中具体的哪种业务发展的较好,哪种业务发展的不够。本文根据16家上市银行2009年和2010年的年报所提供的数据,通过对比各家上市银行每项中间业务的增长幅度指标、所占中间业务总体收入比例指标以及占比变化指标,来具体地针对每家银行的每项业务进行深入地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二、我国上市银行各项中间业务对比分析
在我国,上市银行对中间业务收入的披露详略不一,口径也不尽相同,但是对其披露的有关信息加以整理后,还是可以洞悉上市银行各项中间业务发展的一些特点和趋势。
(一)结算与清算、、担保及承诺等传统中间业务收入分析
传统的中间业务是指那些商业银行利用其网点和渠道优势较早开发的一些服务性业务,包括结算与清算、和担保及承诺业务等。我国上市银行传统中间业务占比情况如表1所示。由表1中可见2010年16家上市银行在结算与清算、、担保,及承诺等业务中均实现了不同程度地增长(中国银行和农业银行的业务为负增长);同时呈现出中小型银行①增速明显快于大型银行②的情况。其中,在结算与清算业务同比增幅中占据前三甲的分别是民生银行、南京银行和兴业银行;在业务同比增幅中占据前三甲的分别为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和浦发银行;在担保及承诺业务占据前三甲的分别是农业银行、民生银行和招商银行。这说明近年来在传统的中间业务方面,中小型银行在快速地追赶大型银行。而随着大型银行在传统中间业务方面的潜力挖掘殆尽,相对而言其增长已略显疲态。
结算与清算业务之所以不仅保持了较快的增速而且在中间业务收入中的占比总体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主要是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资金的流动需求增强,各种资金结算清偿需求显著增加,且结算与清算业务是一项与信贷业务联系十分紧密的项目,在我国银行业依然严重依赖信贷业务的同时,对结算与清算业务的需求就会相应的增加。同时可以看出业务依然十分强劲,但却没有前几年那种全面飘红的势头,想必这也跟股市的持续低迷,导致银行代销证券和基金业务出现的萎靡情形有关。担保及承诺业务已明显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这表明了随着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创新日益丰富,收入来源呈现多样化趋势,传统的中间业务占中间业务总收入的比重已开始下滑。
(二)关于银行卡、咨询顾问、托管和理财等业务收入的分析
1.银行卡业务收入分析。银行卡是指由银行发行的供客户办理存取款、转账、缴费等业务的新型服务工具的总称。2010年,在银行卡业务的收入上呈现出显著的两极化趋势,发展极不均衡。工行和建行领衔整个银行卡市场,收入双双突破120亿,中型银行③里的交通和招商银行等也都突破了37亿,但同时像华夏、深发展等中型银行只有区区的几亿收入,更别说,小型银行④中的南京银行银行卡业务收入仅有600万元,还不到其同等规模的宁波银行的3%,可谓“贫富差距”过大。由表2可见,在银行卡业务的同比增幅方面,更是呈现了两极分化,发展最快的华夏银行2010年银行卡业务收入增长了66.67%,而末位的民生银行则为-16.57%,综观全局,除了少数几家银行(民生、南京、宁波)之外都实现了较快的增长;在银行卡业务占中间业务收入之比方面,整体变化不大,这表明银行卡业务整体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均衡发展阶段。但在占比对比中却看出了一些问题,大多数银行银行卡业务收入占比稳定在15%-20%左右,占比过高如宁波银行、深发展、交通银行并不是因为银行卡业务的快速增长,而是由于其他中间业务的增长乏力,导致银行卡业务的“一股独大”;占比太低如南京银行,明显对银行卡业务开发不力,其已然成为南京银行的一个软肋。
2.咨询顾问业务收入分析。咨询顾问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依靠自身在信息、人才、信贷等方面的优势,收集和整理有关信息,并通过对这些信息以及银行和客户资金运动的记录和分析,形成系统的资料和方案提供给客户,以满足其业务经营的管理或发展需要的服务活动。
2010年在上市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中,大型银行中的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都突破了百亿,而中国银行则收入偏低,仅为工商银行的1/4;在中型银行方面,民生银行夺得头魁达到了28亿,其收入为排名垫底的深发展的10倍;在小型银行方面,则是宁波银行收入偏低,只是同等规模的南京银行的一半左右。由表2可见,在咨询与顾问业务的同比增幅方面,呈现出发展极不均衡的状态:一方面是浦发银行、北京银行等增幅达到了100%以上,另一方面则是华夏银行、深发展和中国银行为负的增长。结合现今银行咨询服务业务主要的增长点为投资银行业务,可知在这一新兴理念服务领域,很多银行并没有做好准备,但是一旦商业银行介入投资银行活动,其收益便会顿然改观,如工商银行、浦发银行,其咨询顾问业务收入中的很大一块都是投资银行业务的贡献;在咨询顾问业务占中间业务之比方面,整体来说在小幅的下调,但同时除了中国银行以外,其他的银行占比大多稳定在了20%左右,这揭示了一个现象:我国银行业咨询顾问业务正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境地,一方面是传统的信息咨询、资信评估、工程监理和审价等业务的潜力挖掘殆尽,增长乏力;另一方面则是企业信用评估、企业管理咨询和投资银行等业务正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潜力巨大,但我国银行业缺乏相应的人才和经验,并没有大规模地开拓这些新兴业务。
3.托管业务收入分析。托管业务是指以商业银行作为第三方,依据法律法规和托管合同规定,代表资产所有人的利益,从事托管资产保管、办理托管资产名下资金清算、进行托管资产会计核算和估值,监督管理人投资运作,以确保资产委托人利益,并收取托管费的一项中间业务。
2010年,在托管业务收入方面,大型银行中的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收入很大,分别达到了80亿和67亿,而中国银行和农业银行则明显落后于前者,尤其是农行,其托管业务收入仅为工行的1/10;在中型银行方面,招商银行和民生银行遥遥领先,其收入竟然超过了中国银行,而排名最后的华夏银行托管业务收入还不到一个亿;在小型银行方面,南京银行的收入也仅有区区600万,对于一家上市银行来说确实过于寒酸。
由表2可见,在托管业务收入的同比增幅方面,各家上市银行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民生银行、华夏银行增速都突破了100%(南京银行因为2009年基数过小,仅为50万),而且中小型银行同比增速均要快于大型银行,这是由于随着我国股市的低迷不振,资产托管需求增速放缓,大型银行因为基数过大,增长也趋于回归理性,而中小型银行则蓄力针对高端客户、企业客户,推出不同类型的资产管理方案,在业务多元化及灵活操作等方面显然要更胜一筹。在托管业务占中间业务之比方面,由于2010年托管业务呈现出区别较大地增长,导致托管业务占中间业务收入之比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别,一边是增速较慢的大型银行(四大行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均较2009年占比有所下降,而另一边则是快速发展的中小型银行占比均有较大的上升。
4.理财业务收入分析。理财业务是银行通过收集整理客户的收入、资产、负债等数据,结合客户的希望、要求、目标等,为客户制定投资组合、储蓄计划、保险投资对策、继承及经营策略等财务设计方案,并帮助客户的资金最大限度地增值。
由表3可知工商银行2010年理财业务收入达到了同等规模的建设银行的四倍多,而结合其占中间业务收入之比可知,工商银行应是我国上市银行理财业务做得最好的银行尤其是在高端客户领域更是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再来看其他几家银行,建行、华夏、深发展和中信银行其增速都突破100%,达到了翻一番的水平,同时其在中间业务收入的占比也相应地翻了一番,尤其是华夏和中信的占比均由个位数达到了12%;同时,还要看到光大银行这家在绝对量上要处于中型银行上风的银行,在2010年仅实现了40%的增长,其增速仅为华夏的1/6,而与工行相当,但是工行的理财业务基数达到了光大的20余倍,所以可以说光大的理财业务基本处于停滞不前的地步;另一方面则是小型银行的代表北京银行正面临着客户流失,理财业务萎缩的困境,这也是目前小型银行普遍面临的问题,在盲目规模扩张中,直面地与大型银行、外资银行相竞争,而违背了小型银行精细化、差异化经营的初衷。
(三)新兴业务的开发和发展
随着信息科技和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多样化趋势日益明显。在2010年的年报中,农行和建行把电子银行业务,工行、交行把隶属于咨询顾问业务的投资银行业务作为单独的一项进行阐释。这也说明我国上市银行已经开始重视到新兴业务了。
电子银行业务是指商业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利用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通讯通道或开放型公众网络,以及银行为特定自助服务设施或客户建立的专用网络,向客户提供的银行服务。电子银行业务主要包括网上银行业务、电话银行业务、手机银行业务等。
由表4可知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十分迅猛,在2010年两家银行双双翻了一番,同时电子银行在中间业务收入的比例也由3%达到了现今的5%,可见它的增长潜力不是其他业务可比拟的。随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网上银行和手机钱包等更加便捷地电子银行业务将会获得前所未有的爆炸性增长,这是值得所有银行重视的一块新领域。
投资银行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财务咨询、担任投资顾问、从事企业产权交易和收购、兼并、充足等终结的业务。投资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经营理念转变的产物,它使银企关系由传统的主从关系转变为相互依存关系,从单纯的信贷关系转变为银行参与企业的发展,作为企业财务顾问,为企业如何在国内外金融市场低成本筹集资金,最有效地运用资金出谋划策。随着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进行,我国的投资银行业务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目前,发展投资银行业务正逐渐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共识,投资银行业务必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新的业务增长点和收益增长点[9]。
此外,还有企业管理咨询、企业信用等级评估、和代办集资等一系列的新兴业务值得我国银行业重视。
三、结论和建议
综上所述,本文得出的结论和建议如下:
(一)通过对上市银行同等资产规模的银行各项中间业务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
1.大型银行中,显然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的各项中间业务发展比较均衡,比较符合大型银行所应具备的规模优势,且在新兴业务开发上比较靠前,而中国银行在担保及承诺业务上占比过高,并挤占了咨询顾问和托管业务的发展空间,显然是传统业务过重,而没有很好地开发其他新兴业务;农业银行在结算与清算业务上占比过高,而在托管业务上则显得较为忽视,但是我们也看到农业银行通过10年的大力发展使得其咨询顾问业务占比靠前。但总体而言,大型银行在传统的中间业务上占比过重,平均要比中小型银行高出10%左右。
2.中型银行中,显然除了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和华夏银行在担保及承诺业务中占比过高,其余的几家银行在传统中间业务上占比都比较适中;虽然招商银行在银行卡业务中非常成功,但是其在咨询顾问业务中显然处于弱势地位;在托管业务中中信银行、交通银行、华夏银行、兴业银行和浦发银行的占比普遍较低,远达不到其他银行10%的占有率。
3.小型银行中,南京银行在业务中占比过高,同时银行卡业务和托管业务严重发展不足,甚至于微乎其微;而宁波银行在担保及承诺和银行卡业务中占比偏高,从而遏制了其他业务在中间业务收入中的占比。
在传统的中间业务中,中小型银行没有大型银行的规模和渠道以及人员优势,无法与大型银行直接竞争,但是中小型银行的优势就在于其灵活的策略和贴心的服务,所以中小型银行要精细化经营,必须要在优质服务上做功夫,开拓差异化的经营模式,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制定不同的服务组合,在日益多样性的服务需求中分得一杯羹。同时,伴随着中间业务竞争日益激烈,上市银行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在保持其传统业务的同时,着力地开发某一种新兴业务作为本行的特色业务,这样既可以增加银行在这一业务中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同时又无形之中对银行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增加了银行的外部效应。
(二)通过上文对我国上市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总体概述,可以清楚地发现我国上市银行中间业务占比靠前的都是诸如结算与清算业务、业务、银行卡业务等传统的中间业务;而同时反观国外发达国家银行业的中间业务收入排名靠前的普遍是托管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证券和保险业务以及信用卡业务等,这就说明我国中间业务显然还停留在传统的劳务型、低附加值的业务上,而国外的银行业则都主要依赖于高知识性、高收益型的资本市场业务。国外的银行业之所以能在资本市场和金融综合服务领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国外对银行业的混业经营模式,银行可以参与证券、保险以及股权投资等领域;同时又由于国外金融市场发育完善,金融创新发达,金融机构热衷于开发各式各样的新型衍生工具从而为银行业带来了更大的平台;再次,也正是因为国外银行业对全金融领域的全面渗透,银行可以利用自己的原有平台,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一体化服务,让客户在银行里就能轻松掌控自己在金融市场的各项需求,使自身逐渐成为金融百货公司,这样不仅增加了银行的资本市场收入,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原有平台的集约优势。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现今已经出现了银行业混业经营的趋势,许多银行控股金融集团都在积极地向其他金融领域扩张,这必然带来了中间业务的大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国银行业更应该学习国外银行业的先进理念和发展方向,始终把金融创新和服务一体化作为银行中间业务未来发展的趋势,同时要摒弃过去对传统中间业务的理解和依赖,转而积极地引进和创新金融产品,积极参与资本市场的投融资业务,逐步转变中间业务在银行业的地位,使其真正成为未来我国银行业发展的中流砥柱。
注释:
① 中小型银行是指除四大行以外的其他12家银行。
② 大型银行是指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农业银行。
③ 中型银行是指交通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深发展、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和光大银行。
④ 小型银行是指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
参考文献:
[1] 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Z].2001.
[2] Robert De Young,Tara Rice. Non-interest Income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at U.S Commercial Banks[J].The Financial Review,2004(39):101-127.
[3] Peter S. Rose, Sylvia C.Hudgins. Bank Management & Financial Servics[M].Peking,China Machine Press,2007.
[4] DM Nache, Saibal Ghosh.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Off-Balance Sheet Activities of Indian Banks[J].Journal of Emerging Market Finance, 2007(1).
[5] 张全旺.中国银行业非利息收入研究[D].南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6] 张云峰,王全明.2007年全国性上市银行中间业务盘点[J].银行家,2008(5).
[7] 王志鹏,张本照.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绩效定量评价研究[J].特区经济,2009(12).
[8] 孙晓艳.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9] 戴国强.商业银行经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Listed Banks′ Intermediary Business
RUI Yu-qiao, HU Qing-chun
一引言
银行的竞争力首先表现在资信上,而国际权威资信评级机构总是把资本充足率作为评级的重要尺度。国有商业银行由于资本充足率低,资信评级也相应较低,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融资成本就相对较高,融资渠道受限;同时也不利于其海外业务的拓展,以及同其他经济、金融实体之间开展合作。同时在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资本严重不足且受不良资产困扰的商业银行将可能因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倾向增加而导致利率轮番上涨,进而危及金融体系及宏观经济的稳定。因此,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使其达到监管要求,对银行自身的经营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和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二资本充足率相关标准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中的资本充足率,是指商业银行持有的、符合本办法规定的资本与商业银行风险加权资产之间的比率。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公式为:
资本充足率=(资本—扣除项)/(风险加权资产+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核心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核心资本扣除项)/(风险加权资产+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应建立在充分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等各项损失准备的基础之上。办法对满足资本、核心资本及扣除项的标准都有详细的规定。商业银行资本包括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核心资本包括实收资本或普通股、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和少数股权;附属资本包括重估储备、一般准备、优先股、可转换债券和长期次级债务。商业银行的资本应抵御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
三国内商业银行资本水平分析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规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4%。截止2009年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情况,按照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分别列表说明。
表一:大型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平均水平 单位:%
报告年度
资本充足率
核心资本充足率
不良贷款比率
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
2005
11.28
9.01
8.34
62.93
2006
12.65
10.53
7.31
73.71
2007
13.36
10.58
6.82
101.03
2008
12.31
9.86
2.68
112.76
2009
11.45
8.83
1.77
149.55
数据来源:wind咨询数据库
注:大型商业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及交通银行
表二:股份制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平均水平 单位:%
报告年度
资本充足率
核心资本充足率
不良贷款比率
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
2005
6.52
4.07
4.28
91.3
2006
7.31
4.77
3.44
106.58
2007
9.85
7.46
2.4
125.02
2008
10.53
7.27
1.28
168.75
2009
10.25
7.34
0.92
203.28
数据来源:wind咨询数据库
注:股份制商业银行包括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
拨备覆盖率=贷款损失减值准备金余额/不良贷款余额×100%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8-0104-03
0引言
在我国金融业中,银行业一直都是处于主体地位。很长时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在认识上存在着较大的误区,只是单纯地把绩效评价作为一种经济和行政的管理手段,对绩效评价的过程不够重视,使得绩效评价结果大打折扣。如何提高上市商业银行的绩效水平,增强竞争力,稳固其在资本市场的地位,将成为我国上市银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运用平衡计分卡(BSC)原理建立新经济环境下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评价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近年来的绩效水平,在此基础上分析评价结果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面对多变的经营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商业银行只有明确战略定位才能取得制胜的良方。如何解决战略与战略的有效实施是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关键问题。平衡计分卡作为战略绩效评价工具能够将商业银行的战略转化为行动。因此,基于战略导向的平衡“财务、内部流程、客户满意度和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的平衡计分卡逐渐成为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新的有效工具。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密切关联,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为企业远景和目标服务。[1]
根据商业银行的业务特点,我们对平衡计分卡四个维度的指标选择如下。
1.1 学习与成长指标业务管理费专指用于员工的费用,它是体现员工的学习培训费用的指标,包括员工薪酬福利以及各种教育经费等;非利息收入是近年来银行的创新经营收入,包括各种业务和创新性业务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它是银行发展与成长的体现,银行业开始越来越多地开展各项服务业务。
1.2 客户指标存款(客户存款)是银行报表中的科目,是银行声誉、影响力以及顾客认可度的体现,同时也是银行吸收资金能力的体现。
1.3 内部经营指标员工数量体现一个银行的经营规模,员工数量指标的数据来源于银行年报的披露信息,员工在内部流程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另外,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是重要课题,也是源自银行年报的披露信息,本文中不良贷款率选取年末统计值,它体现风险性管理的指标是不良贷款率。
1.4 财务指标固定资产净值是银行的财务指标,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银行所拥有的机构数量以及业务的覆盖面,它能够体现出扩大业务所需要付出的成本,是反映银行竞争力的科目;贷款(银行贷款或垫款)是银行盈利能力的指标,反映了银行运作资金的能力;净利润是一个银行盈利性的指标,反映了银行的经营业绩。
2基于DEA与BSC相结合的绩效评价实证研究
平衡计分卡作为一种绩效评价体系,最终得到评价结果,还需要辅之以有效的评价方法。近年来,关于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方法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国内外出现了多种研究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模型和方法,其中DEA模型因其客观性较强,且可以评价多投入多产出的单位而越来越受到青睐。
根据平衡计分卡四个维度的基本内涵和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业务特征,结合DEA方法,建立如下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
根据分析的需要以及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取2005-2009年五年的数据,以我国具有代表性的16家上市商业银行作为研究样本,本文的数据大部分来源于2005-2009年的《中国金融年鉴》以及中国银行业协会网站上公布的各家商业银行的年度报告,个别数据经计算整理获得。[2]
运用DEAP2.1软件,对所收集数据进行DEA测算,最终结果如表2表3所示。
根据计算结果,我们结合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来分析各上市商业银行的绩效水平。
2.1 有效性分析技术效率值等于1的银行表示其DEA有效,说明在这个评价体系下,商业银行的营运效率较好,投入产出均衡,资源配置较为合理;反之,技术效率值小于1表示非DEA有效,说明该银行在某些方面需要关注并调配以达到更好的资源利用效率。从计算结果可以显示,16家上市商业银行在2005年以来呈现DEA有效的越来越多,说明各商业银行在运营管理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
在结果中也可以直观的看出,在国有五大商业银行中,中国银行一直处于DEA有效的状态,另外四大银行在某些年份呈现非DEA有效,其中农业银行的DEA非有效性较为明显,说明农业银行在这个评价体系下绩效水平略低于其他银行。另外,在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光大银行、民生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浦发银行、南京银行、北京银行在这个评价体系中的DEA有效性也较明显,兴业银行和招商银行较不稳定、华夏银行相对DEA效率较低。技术效率平均值显示,2005年以来,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逐年上升,在2008年有个微小回落,这应该与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有关,但2009年的回升也表明了我国金融市场对经济危机有一定的抵抗能力。
规模效率值大于零是规模效率递减,表示银行需要在实行减员增效、控制成本的基础上,适度增加资本的规模,以取得最大化的收益;规模效率小于零是规模效率递增,说明可以增资扩股,同时配合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提高利润率,增强投资者的信心;规模效率等于零则规模效率不变。由结果所示,截止到2009年,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宁波银行均显现了规模报酬递减的趋势,其中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均不明显,民生银行略显头角,宁波银行较为明显,这几家银行需要在控制规模扩增的同时调整资本规模,以实现投入产出的均衡配置。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随着规模的递增,报酬率也是递增的,表明这几大银行在运营及人力管理方面有比较有效的成果,值得学习借鉴。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中信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也处于规模递增趋势,说明这几家商业银行还有一定的扩展空间,可以继续扩大投资,扩张规模,赢取利润。由规模效率的平均值来看,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总体水平保持规模递增状态,只是规模递增程度有所减缓。
2.2 冗余分析商业银行的非DEA有效性取决于投入产出指标之间的配比,因此,针对计算结果中呈现非DEA有效的商业银行,我们可以找出是由于哪些指标引起的非DEA有效,由此发现银行的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本文通过运用DEAP软件得出我国非DEA有效的上市商业银行各指标的冗余情况,见表4。
员工数量、固定资产、存款以及业务管理费是四个投入指标,表中数字表示如果要实现该商业银行该年度的DEA有效性,需要减少的投入量,即这些数量的投入是冗余的。净利润、贷款、非利息收入以及不良贷款率是产出指标,产出指标的冗余数量表示,如果要实现该商业银行该年度的DEA有效,需要多产出的数量。
以上表格中的结果显示,各个未实现DEA有效的商业银行在投入指标上有不同程度的资源浪费,员工数量和固定资产净值的冗余可以理解为规模的过于扩张,吸纳存款的冗余是指未实现这些存款真正可以带来的效益,业务管理费的投入是学习与成长的需要,其冗余则表示所投入的没有得到预期的提升及回报。产出指标中,净利润、贷款和非利息收入的冗余表示当年应该可以实现更多而未实现的数量,体系中的不良贷款率表示商业银行的风险性,即该商业银行在当年面临的风险大小。
以华夏银行为例,华夏银行在2005年至2009年这五年期间在四个投入指标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冗余,其中2007年资源的利用率有了很大的改善,冗余量相对前两年有了很大幅度的减少,说明在2007年华夏银行的运营效率较高,而到了2008年和2009年冗余量又有了回升,这应该是与金融危机的影响有关。在产出方面,华夏银行的净利润和非利息收入指标有产出不足的问题,即应该有更多的净利润和非利息收入的获取空间,对华夏银行在创新性收入和净利润收入方面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3对策及建议
根据各上市商业银行的实际运营情况,以及上文论文实证部分的分析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增强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提高银行的绩效水平。首先,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应实施有效的人员配置及合理的分支机构配置。要经济有效地扩大规模,拓宽市场,获取规模效益,而不能单纯为了扩大影响力而发展。其次,应继续加强风险控制,将风险因素纳入到银行整体绩效评价体系中来,增强风险管理意识,妥善解决风险和收益的配比问题,从而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和整体竞争力。再次,应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制定一系列服务客户、令客户满意的制度,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保障机制。最后,商业银行应重视非利息收入盈利,鼓励业务创新,提高业务水平。非利息收入不仅可以扩张商业银行的获利空间,推动银行业绩的增长,还会对风险带来的影响产生抵消作用。
社会在不断的进步,经济在不断的发展,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下,国家的宏观环境也是不断地变化,开辟一条正确的道路在此时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上市商业银行需要有扎实的经营能力和及时应对风险的能力,而正确的方向和方法需要不断的探索。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银行的战略目标,最终增强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我们政府要在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方面均需要给予重视。
参考文献:
[1]赵国杰、赵红梅,基于平衡计分卡构建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J],现代财经,2004(5):3-6.
非利息收入业务是现代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业务,对于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世界主要国家的非利息收入占商业银行全部收入中的比重一般都在20%以上,个别商业银行甚至高达70%[1]。据Bon-sung和Woojin的统计,1998—2003年间,资产规模排在世界前131位的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在全部收入中所占比重基本在40%左右[2]。相比较,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刚刚起步,大部分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仅为15%左右。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郑荣年和牛慕鸿认为,近年来中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利息收入增长速度,中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业务创新速度逐渐加快[3]论文下载。
一、上市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状况
截至2009年底,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商业银行共有14家。根据市场地位、信息完整性等因素,本文选取华夏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10家银行进行考察,对这10家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进行多角度分析,以此把握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的现状及变化趋势。
1.上市银行非利息收入的变化趋势
图1描述了上市银行从2005—2009年非利息收入平均规模以及平均非利息收入占比的变化。总体来看,非利息收入的平均规模是逐年上升的,从2005年的平均60.8亿元到2009年上升至240.31亿元人民币。非利息收入占全部营业收入的比重在2008年和2009年较前两年有较大提高,2007年非利息收入占比11.8%,2008年上升至15.93%,2009年升至18.91%。由此,在银行总体收入提高的情况下,非利息收入的增长速度要高于传统业务收入增长速度,尤其是近两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在央行连续降息的情况下,非利息收入对营业收入的贡献加大,取得了更快发展。
图1 2005—2009年上市银行非利息收入变化
数据来源:wind咨询。
2.上市银行非利息收入水平
图2描述了2008年和2009年10家上市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占比。2008年10家商业银行平均非利息收入达到了192亿元。非利息收入最高的是中国银行,达到653.5亿元,最低的是浦发银行28.6亿元。2009年除华夏银行非利息收入总量下降,其他银行非利息收入都有增加,非利息收入总量最大的是中国银行为733.2亿元。
图2 2008年和2009年10家上市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与占比
数据来源:wind咨询。
从非利息收入占比来看,2008年和2009年都是中国银行最高,分别达到28.63%和31.58%;最低是华夏银行,2009年为7.72%。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稳定增长,只有华夏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下降15.67%,民生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提高10.11%,这两家银行变动幅度较大。
非利息收入水平在上市银行之间并不平衡。从非利息收入占比看,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在2008、2009两年都超过15%,并且相对稳定。国有商业银行主要得益于其庞大的网点数量,具有很突出的营销渠道优势;而招商银行是凭借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较好的市场定位,实现了非利息收入快速发展。两年非利息收入占比都未超过15%的银行分别是浦发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这三家银行相对来说资产规模较小,业务网点少,影响了其非利息收入业务的发展。
二、上市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构成分析
1.非利息收入构成
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主要包括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汇兑收益、其他业务收入等。从西方银行各项非利息收入业务发展情况来看,传统非利息收入的主要形式手续费收入的比重远低于我国。具有代表性的美国银行1970—2002年传统非利息收入占全部非利息收入的比重均低于30%[4],而新兴业务是非利息收入的主要来源。在我国上市银行各项非利息业务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仍是非利息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规模近年都有所增长。投资收益除个别商业银行个别年份在非利息收入中占有较大比重外,总体比重较低,10家商业银行投资收益只有2009年全部是正收益,其他年份个别商业银行是负收益,其在非利息收入中的比重远低于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其他几项收入占非利息收入的比重也很小,个别商业银行有些年份是负值,并且波动性较大,对非利息收入的贡献不大。
图3 2008年和2009年各商业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数量及占非利息收入比重
数据来源:wind咨询。
图3给出了2008年和2009年各家商业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总量及占非利息收入的比重。从数量上看,2009年10家商业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总量都有所增加,工商银行总量最高,达到551亿元;年增长速度最快的是中信银行,接近39%,其次是交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
从占非利息收入的比重看,2008年各家商业银行总体比较均衡,基本都超过60%,个别商业银行超过90%。2008年只有华夏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占非利息收入的比重很低为20%,这是由于2008年华夏银行投资收益占非利息收入的比重较高,达到72%。2008年民生银行该比重是102%,这主要是由于该年度民生银行其他业务净收益是-2.63亿元,对非利息收入总量抵消过多造成的。
2009年手续费及佣金占非利息收入比重各商业银行差距相对更小一些,基本在70%—80%左右。最高的中信银行为87.61%,最低的民生银行为47.49%,该年度民生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规模并未发生大的变化,占比降低是由于投资收益猛增至49.95 亿元,投资收益占非利息收入比例为50.87%。
综上所述,除个别情况外,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比重最高,平均可以达到70%甚至更高,这部分收入来源比较稳定,总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2.非利息收入重要业务细分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手续费和佣金项目是我国上市银行非利息收入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主要包含结算与清算手续费、业务手续费、银行卡手续费、担保手续费及信用承诺手续费、托管及其他受托业务佣金、顾问和咨询费、理财收入等项目,不同商业银行财务报表名称略有差别,归类统计到表1中各项。
银行理财类收入统计各商业银行缺失较多,比重相对较低,所以表格未计入此项。表1中空格为该项业务收入较低,财务报表中未单独列出。10家商业银行中交通银行报表项目与其他银行差异较多,所以交通银行未列在表格中。表中“增长率”是2009年比2008年增长率,“08占比”是2008年该项业务占当年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比重,“09占比”是2009年该项业务占当年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比重。
(1)结算与清算业务
结算与清算业务在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中占比不高,均值在10%左右。该项业务工商银行占比最高,2009年达到28%;兴业银行占比最低,2009年仅为2%。从增长率看,建设银行、工商银行2009年该项业务增长最好。建设银行增幅达到31%,其中对公结算手续费收入28.76 亿元,增幅为90%;工商银行虽然受金融危机影响,代客结售汇业务收入有所下降,但人民币结算、现金及账户管理等业务收入保持稳定增长。
(2)业务
业务占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比重较高且比较稳定。除工商银行外,各个商业银行基本维持在20%左右,年度波动幅度不大。招商银行2009年占比最高,达到27%,年增长率为52%,这主要是基金、保险及债券承销等业务收入增长。部分商业银行2009年业务占比下降,如建设银行回落达到6个百分点,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受金融危机和国内资本市场巨幅波动影响,代客外汇交易和代销基金业务手续费收入出现较大降幅。该项业务工商银行占比很低,主要是因为该银行在业务划分上,部分业务计入理财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与其他商业银行统计口径差别较大。
(3)银行卡业务
银行卡业务是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并且非常稳定。各银行间差距不大,最低是中国银行2008年占比11%,最高是招商银行2008年占比30%。华夏银行、兴业银行2009年增长率较高,超过45%。银行卡业务收入除招商银行在2009年略有下降外,其他银行增幅都超过20%,这主要是银行努力拓宽市场和资源投入,积极寻找优质客户,自助设备交易额增长,同时随着银行卡消费额大幅增长,带动了消费回佣和分期付款手续费等收入增加,以及银行卡年费收入随发卡量较快增长而使收入增长。
(4)担保及信用承诺业务
担保及信用承诺业务占比各商业银行差异较大,兴业银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该项业务两年占比均未超过10%。浦发银行此项业务占比最高,两年均超过35%,大于其他银行该业务占比,这是由于浦发银行相对其他银行有更多的中小企业客户,担保业务相对较多。
(5)托管及其他受托业务
托管业务占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比重相对较低,尤其是2009年各商业银行此业务占比基本只是持平或下降,大部分商业银行占比不足10%。华夏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2009年增长率都出现大幅度下降。其中招商银行2008年此业务占比高达22%,到 2009年下降至17%,其主要原因是受理财产品结构调整的影响。相对而言,建设银行通过优化业务流程,积极创新产品,使此项业务快速增长,2009年增长率达到40%。
(6)顾问和咨询业务
顾问和咨询业务占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比重较高,列出此项业务的商业银行该业务占比基本都超过20%。该业务增长率华夏银行、兴业银行、建设银行较高,超过50%,其中兴业银行2009年占比最高达到51%。统计中占比最低是建设银行,2008年为17%,但建设银行该业务2009年增幅达到57%,这是由于该行提供多元化财务顾问服务,此外受国家投资拉动,各地部分重点基础建设项目陆续开工,与基本建设密切相关的造价咨询、工程资金监管等产品快速增长而带动收入增加。
(7)个别商业银行特殊业务
中国银行手续费及佣金项目中含外汇买卖业务,2008年外汇买卖业务占比21%,2009年占比14%。虽然2009年该业务的比重有所下降,但是在各商业银行中仍保持领先的地位。
工商银行财务报表中把其他银行主要归入到业务的部分项目划分到个人理财及私人银行业务、对公理财业务。其中个人理财及私人银行业务年增长16.8%,对公理财业务增长59.3%,这两项业务合计2008年占比28.08%,2009年占比27.95%。
工商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项目中还含有投资银行业务,该项业务2009年收入125.39 亿元,增长56.2%,2008年占比17%,2009年占比21%。该业务收入增长主要是银行抓住有利市场机遇,在企业信息服务等业务收入持续增加的同时,推动投融资顾问、银团贷款管理和企业债券承销发行等业务。
总体看来,2009年上市银行的各项业务除托管业务是负增长、结算与清算业务增长持平外,其他业务平均增长率均超过20%,尤其是银行卡业务、信用及担保、顾问咨询业务增长较快。从各项业务占比来看,顾问咨询业务、银行卡业务、业务、信用及担保业务占比较高,并且总体看来这几项业务2008及2009年占比也较稳定,是各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较为稳健的部分。
三、 非利息收入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相关性实证分析
非利息收入与商业银行盈利的关系目前还存在争议,国外有学者,如Saunders 和 Walters认为,非利息收入等银行业务扩展会降低银行风险从而增加银行盈利能力[5],而Stiroh和Rumble则认为,非利息收入波动性较强,从而抵消了风险分散的优势[6]。从国内研究来看,娄迎春认为,非利息收入与银行资产收益率是负相关[7],而盛虎和王冰得出的结论是正相关,随着我国非利息收入的增长,其对银行盈利能力会有更深入的影响[8]。
1.变量解释与样本描述
本文选取10家上市银行2005—2009年年度数据,对中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对银行绩效的影响进行检验,以确定非利息收入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程度。数据来源自wind咨询提取的银行年度报表数据及计算整理。
计量模型的变量选择以非利息收入占比为自变量,非利息收入占比即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商业银行盈利能力选取两个主要指标:资本收益率,即净利润占资本总额的比值;资产收益率,即净利润占总资产的比值。
样本描述性统计中,非利息收入占比平均是14.2%,最小值是2.92%,最大值是31.58%,标准差7.54,说明我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比重还比较低,各银行间差距比较大。盈利指标资本收益率平均值是18.77,最大值36.7,最小值12.6,标准差4.956;资产收益率平均值是0.88,最大值1.45,最小值0.36,标准差0.288。相对于前些年银行盈利水平,统计数据显示,该考察期银行的资本收益率与资产收益率都有提高,但各个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仍有较大差距。
2.计量模型与回归结果
资本收益率和资产收益率都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考察2005—2009年非利息收入占比与银行盈利能力的关系,建立模型:
ROEit=α+βNIRit+εit(1)
ROAit=α+βNIRit+εit(2)
其中,i=1,2,…,n,代表第i家银行;t=1,2,…,n,代表年度;NIR表示非利息收入占比;ROE表示资本收益率;ROA表示资产收入率。
建立面板数据,对方程进行估计。各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存在差异,可直接使用变截距模型,并且模型仅就各银行数据资料进行研究,适合选择固定效用模型。使用EVIEWS软件进行估计,在截距处理方式中选截距变动的固定效应模型Fixed effects。在模型估计方法中选Cross scetion weights,即可行的广义最小二乘法(GLS)估计,以减少截面数据造成的异方差影响。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表2面板实证回归结果
3.实证结果分析
模型(1)考察资本收益率与非利息收入之间的相互关系,回归结果较好。调整后的可决系数达到0.9461,说明模型的拟合优度较高;回归系数通过T检验,是显著的;DW值为2.2124,说明残差无序列相关。该模型可以看出非利息收入与资本收益率成正相关,非利息收入占比增长1%,资本收益率增长0.12%。
模型2考察资产收益率与非利息收入之间的关系。调整后的可决系数为0.8608,模型拟合度也较好。回归系数T检验相对于模型(1)较差,显著性受到一定影响,但P值接近0.1,可以判断为显著的。该模型非利息收入与资产收益率也是成正相关性,相关系数较小,为0.0057,说明非利息收入的增长也是可以促进资产收益率增长。
从非利息收入对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来看,与资本收益率和资产收益率都呈正向关系。其中对资本收益率指标解释力度较强,模型回归结果较好,非利息收入的增加对资本收益率增长作用更大,对资产收益率指标解释力度相对差些,非利息收入增加对资产收益率增长的作用较小。此种差别从两个指标的公式来看,分母的关系可以简单表示为: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负债为零则两个指标值近似相等,而非利息收入基本不是由负债产生,占用资产较少,所以非利息收入对资产收益率影响更小一些。两个模型都表明,非利息收入增加有利于促进银行盈利能力增长,所以大力发展非利息收入对商业银行提高行业竞争力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进一步推进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发展的对策
当前,在国内金融市场全面开放条件下,银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商业银行存贷款等传统业务已经受到了严峻挑战,利润空间不断萎缩。面对此种形势,商业银行必须大力发展非利息收入业务,以此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只有这样,才能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为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推进非利息收入业务的发展。
第一,不断扩大非利息收入业务的规模,提高其在全部收入中的比重。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的规模还不大,在全部收入中的占比较低,同发达国家银行相比有较大的差距。银行应采取多种措施推动非利息收入业务快速增长。在银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应向非利息收入业务投放更多的资源,适当减少向传统业务的投放;在业务开拓上,各级银行都应将非利息收入业务的拓展作为主要目标;在绩效考核上,应将非利息收入业务的增长作为重要考核指标,主要以此确定各级银行及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成绩。
第二,对非利息收入业务的结构进行调整。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到,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发展很不平衡,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银行非利息收入的比重过高,平均可以达到70%甚至更高,而其他业务发展很不充分,占比过低。过度依赖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使非利息收入业务进一步发展受到较大限制,也容易引起社会公众的不满和抵制。今后在推进非利息收入业务发展过程中,要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其它非利息收入业务,其重点应是交易业务,以此提高自主性非利息收入的比重。同时也应对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结构进行调整,降低各种手续费的比重,提高托管及其他受托业务佣金、顾问和咨询费、理财收入的比重等。
第三,大力进行业务创新。非利息收入业务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不断进行业务创新,今后商业银行应在此方面做出不懈努力。在业务方式上,银行应利用业务网点多、支付清算系统发达、客户资源丰富等优势,在现有的法律框架和利益共享的基础上,形成规模效应。在企业和个人存款业务办理过程中,可以将经纪业务、代保管、资产服务、各种咨询业务等进行大力推介,以使客户熟悉和接受这些业务;在客户关系上,银行应努力争取与客户建立起固定的联系,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根据客户的财务状况和具体要求,设计出公众易于接受和乐于享受的业务及服务品种;在人才战略上,银行要培养一批专门从事非利息收入业务的人员,而不是由现有部门的人员兼职。同时可以通过与大学、研究机构、其他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建立起密切的联系的方式,实现人才资源的共享。
参考文献
[1]
赫国胜.西方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业务[J].经济管理,2006,(23).
[2] Bonsung,G.,Woojin,K.How the Non-Interest Income Affect the Stability of Bank Earnings[R].Working paper,The Korea Institute of Finance,bagu@kif.re.kf,2004.
[3] 郑荣年,牛慕鸿.中国银行业非利息业务与银行特征关系研究[J].金融研究,2007,(9).
[4] Huberto,M.E.Some Recent Trends in Commercial Banking[M].U.S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Richmond Economic Quarterly,2004.
[5] Saunders,A.,Walters,I.Universal Banking in the United States[M].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6] Stiroh,K.J.,Rumble,A.The Dark Side of Diversification:The Case of US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J].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2006.
在进行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讨论分析之前,首先笔者先对投资银行的基本业务进行一下归纳阐述。
一、投资银行的基本业务与功能
美国着名金融投资专家罗伯特·库恩曾对投资银行下过最佳定义,即:只有经营一部分或全部资本市场业务的金融机构才是投资银行。因此证券承销、证券交易、兼并与收购、财务顾问服务、项目融资业务、基金管理、资产证券化、风险投资及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业务等都应当属于投资银行业务。
作为直接融资市场最主要的媒介,投资银行能比较好的解决市场上所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促成资金供求方的资金流动,在整个金融市场上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是构造高效资本市场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商业银行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必要性
(一)顺应全球金融市场混业经营的趋势,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
在全球金融市场中,现今实行混业经营的金融机构在向客户提供全方位综合服务上占有绝对优势。近年来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之间的交叉销售成为大势所趋,能够达到规模化经营的效应,这种综合多元化的经营能够较大程度地分散风险,为客户提供更加创新的产品和金融综合服务,及时满足客户需求。
如果商业银行还固守传统业务领域,则其盈利将会面临严峻的挑战。事实上,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正在逐步受到冲击。首先,市场上投资渠道不断增加,使得社会资金严重分流,商业银行存款规模的不稳定就会影响到可贷资金的规模和结构;其次,外资银行、信托公司、投资公司等机构抢走了商业银行的部分优质客户,导致资本市场的融资成本逐步下降,传统通过银行贷款的客户纷纷转向资本市场。
(二)提高银行经营效益,促进利润多极增长
1.投资银行业务大多属于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拓展此项业务能够为银行拓展利润来源,实现中间业务收入的规模化增长。
2.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在为客户提供存贷款服务的同时,商业银行的投行业务能满足客户的融资、并购重组、上市财务顾问等服务需求,对于优质客户的综合营销能力能得到增强,同时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及忠诚度。
(三)优化银行业务和收入结构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过分依赖信贷业务利差收入,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偏低且来源单一。但是观察国际主流银行的业务结构中,投行业务基本上占总收入的30%以上。随着金融市场的迅猛发展,商业银行应该及早行动通过发展投资银行等高附加值的创新型业务实现业务和收入结构的调整。
(四)有助于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
开展财务顾问可以在项目前期接触时掌握风险关键点;并购重组业务的开展可以促进企业的整合并盘活不良资产;银团贷款可以有效降低银行本身和企业的市场及信用风险;采用资产证券化模式可以集中处置不良资产,提高银行流动性。
三、国内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示范——以光大、民生和兴业银行为例
(一)光大银行的创新模式
在银行内部成立投资银行部,同时采用传统商业银行的激励机制。业务上以短期融资券为突破口,利用银行同业的疏忽把握先机,通过政策支持短期内实现投行业务突破,确立了光大银行的短期融资券业务品牌。
(二)民生银行的创新模式
采用事业部制搭建组织架构,在总行成立投资银行事业部,通过总行资金定价系统竞争性地有偿使用资金,采取市场化的形式发展投行业务。民生银行把房地产封闭金融作为自己的品牌业务,建立了稳定的业务模式和收费方式,在内部保证了高效审批,专门成立的投行业务审批委员会,对项目进行单独审批决策。
(三)兴业银行的创新模式
采用准事业部制的模式搭建组织架构,即在传统商业银行内部成立投资银行部,但是采取与传统商业银行相比更加灵活的激励机制,这种方式在比较中更具有参考价值,但是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是值得深入思考的。兴业银行把中小企业财务顾问业务作为重点进行发展,创立了特色服务和收费模式,针对发展潜力较大的中小企业提供覆盖各个发展阶段的金融服务;另外该行发挥客户资源优势通过与专业投行合作,把债券承销扩大到金融债券,与专业投行分享金融债券的承销费用。通过与同业密切合作打造了另一条创新发展之路。
综上发现,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发展投行业务的初期都是以某一精品业务为突破口抢占市场先机,从而在市场上树立了此项投行业务的口碑。
四、国外大型投资银行的经验借鉴及业务发展启示——以高盛为例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前美国着名投资银行高盛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但其自身的投行拓展方式着实值得国内商业银行借鉴。高盛投行业务和融资、风险管理融合互动的发展模式,为提高客户服务感受与业务创新支持而加强的研发力量,以及凝聚的团队合作精神,都值得我们在今后发展中重点学习。虽然国内处在分业监管的前提下,但是依然可以发挥融资上的优势,形成贷款业务与投行业务的交叉销售,强化为企业直接融资服务的功能。
(一)充分发挥融资优势,形成贷款业务与投行业务的交叉营销
高盛经验:在开展重组并购时,高盛经常利用直接股权投资或者过桥贷款、担保资源作为撬动并购顾问、承销等投行业务的手段,以此设计方案并获取高额利润。例如在美国德州电力的收购案中,高盛获取的并购顾问费收入、贷款融资安排收入、风险管理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0%、65%和15%。
(二)客户营销双管齐下,打造专业团队服务模式
高盛经验:在客户营销方面,国际成熟的投行业务是采用由一个客户关系部门负责协调沟通,多个业务部门的产品专家对客户进行营销和服务的模式,因为当产品跨度很大时且客户对于服务又有及时性和专业性的要求,单一客户经理不可能成为相应的专家。高盛在开展并购业务时,在营销阶段就有并购、行业、融资安排和风险管理领域的专家直接参与营销,并直接进行服务。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提高营销和服务的效率,提升银行专业形象。
(三)组建投行研究队伍,提升整体专业形象
高盛经验:高盛很重视投行的研究能力,在集团管理委员会下设全球投资研究部,向客户提供高质量的经济研究成果和投资建议,有效提高了自身在经济、投资组合策略以及股票分析等领域的地位。这种高水平的研究力量在对高端客户营销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且提高了服务水平。
五、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策略探讨
国际上较为成熟的投行业务大类包括:证券承销、证券交易、财务顾问、企业并购、项目融资、资产管理等。但是基于法律制度原因我国商业银行目前还无法开展证券承销和交易业务等投资银行的根本业务。但是可以再后者上寻求业务的突破。
(一)财务顾问业务
财务顾问业务是现资银行业务的核心业务,市场和利润空间巨大。财务顾问业务不占用银行的资金,不增加银行的经营风险,降低对利差收入的过度依赖,是能够创造高附加值的最具活力的业务。
依托银团贷款等结构化项目融资业务发展融资及财务顾问业务是成熟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品种。我们应积极采用通过参与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融资介入到政府财务顾问和大型国企财务顾问的市场中。银行利用自身在人力、智力、信息、技术等多方面的优势根据客户需求创造工具,为客户提供决策建议以及规划方案等综合金融服务,通过这种顾问服务赚取手续费。
(二)项目融资业务
1.直接融资业务
通过承销企业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方式为企业提供更加灵活的融资平台,满足客户全方位的金融需求。
2.结构性融资业务
1)尝试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
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商业银行的主要角色是发起人和服务商。作为发起人,建立最初的信贷关系,形成用以证券化的资产向SPV出售贷款;作为服务商,银行从借款人手中收取付款,将借款还款转交给投资者的托管人,对借款人的经营行为进行监督,向托管人提交报告等。
资产证券化能将资产负债表上的不良资产由表内移至表外,从而提高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和盈利性,所以是解决银行不良资产的最佳途径。
2)积极联系金融同业机构展开合作,如可以考虑对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等企业的应收收入权益进行产品设计。
3)通过与当地信托公司合作的方式搭建高效持续运转的零售产品资金池,通过此项业务模式的设计,以来为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搭建创新型产品库,有效快速扩张高端客户群体;二来为银行带来持续的中间业务收入来源。
[论文摘要]:在信用卡消费时代拉开帷幕之际,新的消费观对传统的消费观势必会有剧烈的冲击,研究生应该在信用卡消费中保持理性,着重培养自己的理财意识。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大学校园内兴起了信用卡申办热潮,各家银行在校园内驻点,办起了信用卡代办业务,有的银行甚至在校园内找学生做长期办卡员,在各个宿舍里推销信用卡。本文探讨的信用卡是指狭义的信用卡,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银行卡,而是一种由银行或其它财务机构发行的无需预先存款就可贷款消费的贷记卡,是一种可以先消费后还款的信用卡,其与一般银行借记卡的最大区别在于允许一定数额的透支,并且能够为这种透支提供一个月左右的免息期。拿笔者所在的大学为例,自2006年招商银行在校内开办了第一个代办宣传点后,在2006~2007年两年内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等也相继在校园内开展过连续几天的办卡宣传活动。与热火朝天的办卡活动相对的是学生们在信用卡消费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据2006年9月19日《杨子晚报》报道,因为无力偿还信用卡透支额,一位大四学生无奈之下离校出走到苏州打工。而他的父亲为了寻找到儿子,从家乡跑到学校,住进儿子宿舍,期盼儿子能早点回来。与信用卡消费联系密切的、关于研究生群体的信用卡消费的现状是怎样,关键是其体现了研究生群体怎样的信用卡消费观呢?这是本文试图阐述的问题。
二、调查过程
(一)调查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研究的对象定为研究生群体,正如蔡佳文在《发展研究生群体的消费信贷》中所说,研究生是我国个人消费领域最具有超前意识和先进消费理念的消费者群体,代表着物质消费领域和精神消费领域高层次的消费,是我国消费领域最有消费潜力的强势消费者群体。然而我国很多研究生都面临着消费上的尴尬,从年龄来说,比起大学生,研究生已经是社会化基本完成了的成熟个体,他们应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负担自己的生活消费;但是由于学业的原因,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中,很少有学生能够有充足的时间来为自己挣得足够的生活中所需要的消费费用。对于很多研究生来说都有着从家长那拿的生活费只能基本或不能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的烦恼,信用卡的出现对他们的消费状态和消费观念一定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这是笔者选择研究生群体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
本文所调查的研究生个体来自于南京河海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两所高校。
(二)研究方法和资料收集
为了从细节上了解研究生群体的信用卡消费情况和其对信用卡消费的态度,本次研究采用了结构式访谈法和非结构式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调查。主要是在研究生宿舍里随意挑选访谈对象,在询问其对信用卡使用与否,有何看法的基础上,再对符合研究目标(即必须是信用卡持有者)的对象进行深度访谈。笔者在2007年4~5月间一共进行了十二次采访,在访谈过程中笔者都将访谈过程用MP4录了下来,或是将QQ聊天内容复制了下来。整理成了六个文字访谈资料。
三、调查发现
(一)研究生信用卡持有基本情况
1.信用卡持有状况
在初步的调查过程中,笔者就宿舍为单位,随机抽取了三个男生宿舍,两个女生宿舍。男研究生持卡者三个宿舍12个人里有六人;女研究生持卡者两个宿舍十个人全部都拥有一张信用卡。但就开卡情况而言,所有的22个人里无一人将卡开通了。在我访谈的将信用卡开通使用的六个研究生里,其中一人拥有两张信用卡,一人拥有三张信用卡,最多一人拥有五张信用卡。
研究生信用卡的持有率还是较高的,笔者询问了一个在研究生宿舍推销民生银行信用卡的代办同学,她说根据她推销时的反映来说办卡者占研究生群体的60%甚至更高,可是开卡者只占10%~20%左右。
2.信用卡办卡动机
开卡者的动机则主要是受宣传方的影响(4人),信用卡本身方便(不用输密码)、时尚(外观漂亮)、具纪念性等特点的吸引力(4人),预防需要花钱的紧急情况(1人),用来透支消费(1人)。
(二)信用卡的消费现状
1.使用信用卡的消费频率
调查者中只有一名男研究生使用信用卡消费频繁,他说道“去超市去什么地方消费都用信用卡,只要能刷卡的地方我就尽量用信用卡”。而其余三名男生都表示自己只会在要逛街购物,并且购买上百的商品时会将信用卡带在身上消费,也大大超过了信用卡免年费所要求刷卡消费的次数,刷卡频率适中。而两位女生都表示日常消费还是以储蓄卡为主,只有在商场或饭店为了方便和节省时间,或是为了免年费才刷信用卡消费,其消费次数跟免年费要求的刷卡次数基本一样,甚至是为了免年费才刷到一定次数的。一名女研究生说道:“为了刷满次数免年费,我去超市的时候三张卡一共刷了24次,厚着脸皮把商品一件一件地刷的”。
2.信用卡消费结构
信用卡消费的主要组成是:高档消费品,如电脑、衣服、鞋子或化妆品类;网络购物消费;服务类消费,如吃饭结账;日常生活消费,如超市结账。有三个被访者表明他们每次用信用卡都几乎是刷的几百块的消费额。从调查中发现研究生们用信用卡主要用于享受型的购物或服务消费,只有一人是用于日常生活需要消费。其消费方式也呈现多样化,除了通过传统的商店购物方式外,还用信用卡的网上银行功能进行网络购物消费。
3.信用卡消费功能使用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用信用卡消费的六名研究生都对信用卡的透支功能十分熟悉,他们能准确说出其所持信用卡的信用额度,刷卡或取现金透支消费的利息计算方式和每月还款日和账单日的期限和时间,每月最低还款额度。这样的了解除了通过办卡时宣传资料和办卡人员的解释外,更多的是通过银行定期发来的消费账单记录和还款提醒短信或电子邮件来形成的。
4.信用卡消费资金的来源
六位研究生中有两位研究生的信用卡消费额比较高,其余四位的消费额都比较小。消费额高的两位男生都表明自己有一定的收入来源,其中一位是完全靠自己挣的工资消费的,而其余四位则没有自己的收入来源,消费资金都是家长给的。其中五位表示自己的信用卡消费都是在有还款能力下消费的,只有研究生A男的消费是超出自己的还款能力之下,向宿舍周围同学借钱来还款的,因其觉得银行一天一元的利息太高,而向同学借钱只用还本金,所以采取了借钱还银行,再自己攒钱还同学的方式来还信用卡消费贷款。
(三)研究生信用卡消费观
从以上两个方面里所显示的研究生信用卡持有的情况和动机,信用卡消费的频率、结构、功能使用、资金来源等现状看来,研究生信用卡消费观存在以下倾向:
1.消费自主性大。研究生在信用卡消费中在经济独立意识、消费者权益意识方面体现出其消费自主的消费观。在经济独立意识方面,研究生们认为自己已经成年了,在自己消费多少、消费什么商品方面拥有绝对的自,不需要向家人汇报、解释自己的信用卡消费情况,家长也不会对其消费行为有太多担心,除了少数家长反对、不知其子女使用信用卡外,其他家长都对子女使用信用卡消费的行为持信任态度。而大多数研究生在现在没有经济收入的情况下,也表明自己会适量消费,不会消费过多后,向家里要钱。
2.享受型消费为主。在使用信用卡消费的这些研究生中,享受型的消费结构成为他们的主流。一方面是有POS刷卡端的商户一般都是对于学生来说消费层次比较高的场所,研究生们在这些场所消费时也是消费几百块的高档商品,或是服务;另一方面,从小在市场经济背景下长大的当代研究生,他们有着自己的消费需求,对生活质量十分重视,要求消费物有着个性化的特点和高质量的品质,享受型的消费能在满足他们物质需求的同时也满足了其精神需求。
3.传统消费观和现代超前消费观并存。虽然六个研究生在开卡时都很重视信用卡的透支功能和预借现金功能,认为信用卡为其提供了一个预备救急的小金库,在需要钱时不用四处去向别人借钱,能够以信用记录做担保,方便及时地提供给自己需要的金额,使自己解决资金紧张或是早点购买到自己心仪的商品。
4.研究生的现代信用观尚未形成。照理说当代研究生是在全球化、市场化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其消费观应该受到现代消费观的影响,他们应该对国际化的信贷消费有基础性的了解,在信用卡消费过程中重视自己的信用记录,有遵守信用的自觉性,避免失信行为的发生。但是调查结果却显示,现代的信用观还未在研究生中形成起来,在笔者调查的六个研究生中他们对自己信用卡的信用情况都是忽视、不关心状态,甚至反映出有欠款,损伤信用也无所谓的态度,所谓的信用契约中所应该履行的义务在他们脑子还未有清晰的概念。
5.理性消费观占主流。大多数研究生表明在信用卡消费中,信用卡对其消费行为的影响是很微弱的,他们不会因为办了信用卡就利用其透支和分期付款功能随意消费,增加自己的消费次数,在消费时他们还是会根据自己的需要,经过衡量后来决定是否购买相应的商品和服务。
即使有过偶尔的冲动消费,但总体来说研究生的消费行为过程还是经过了一定计划的。而且他们都是在了解信用卡基础消费功能的基础上,接受信用卡作为一种新的、方便快捷的、现代的消费方式和手段,并不是盲目使用其带来的消费权利的增加。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迅猛发展,据统计,截至2009年9月末,按现行中小企业划分标准测算,中小企业达1023.1万户,超过企业总户数的90%。目前,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已经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缴税额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左右,提供了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但与之矛盾的是,地位越来越重要的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却始终面临着一个难以逾越的难题―融资难。究其原因不外乎是由于规模小,竞争力相对来说比较弱,抗系统性风险能力差,特别是有效抵押资产少;相对于大企业来说,信息又不透明,所以所谓的融资难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反映到具体层面,由于受限于我国金融环境,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比较单一,仍然主要依赖于银行贷款。科技论文。但融资渠道的问题涉及到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因此解决融资难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要解决银行贷款难。
一、中小企业贷款难的成因分析
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数属于民营企业,其经营管理水平、信息披露程度等,均与大型企业存在很大的差距,而商业银行长期以来的信贷管理模式都是按照大企业的情况制定的,因此双方在需求上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大体上说来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矛盾。
矛盾之一表现在双方节奏不同,动作不合拍。我国商业银行众多,但其信贷流程基本雷同,一家企业从申请贷款到贷款发放到位,一般会经历下面几个阶段:
1、企业提出贷款申请
2、银行客户经理进行尽职调查
3、企业资料及尽职调查报告提交风险审查部门评审
4、银行审贷会评议
5、落实抵、质押,担保等保证措施
6、贷款发放
虽然目前各家商业银行都纷纷成立了专门的中小企业专营机构,但所采用的信贷流程与大型企业信贷并没有差异,往往一笔贷款从申请到发放到位要经历一个月以上的时间,而中小企业贷款具有“短、小、频、急”等特点,一个月的时间往往就错过了最佳商机。因此传统的大企业信贷审查模式很难适应小企业需求。
矛盾之二表现在贷款评审之中,按照商业银行的习惯性做法,以及各自的信用等级评定标准,评定一笔贷款是否可以发放,主要依赖于通过企业报表数据所反映的现金流情况,这一做法对于大型企业来讲本无可厚非,但对于众多的中小企业却往往会造成致命的打击。科技论文。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中小企业的报表所显示的资产数量和销售收入、利润总额等重要数据一般都会少于实际情况,造成报表很“不好看”,而实际上企业经营情况是蒸蒸日上,企业老板也是挣得盆满钵满。这种情况如果没有深入企业实地调研就没有办法搞清楚,而就目前各家商业银行的人员配备情况看,也只能做到以分析财务状况为主要依据,很难有足够的人手去实际考察企业的经营情况,因此也就造成大量的贷款要求被否决,而银行也就坐失了此类优质客户。
矛盾之三表现在中小企业信贷贷后管理困难。对于发放的中小企业贷款,由于其企业大多管理水平不高,特别是财务管理不规范,公司、个人账务混记,因此造成银行在信贷资金使用、经营情况监控等方面的贷后管理上存在困难,其贷后管理难度要远远大于所发放的大企业贷款,经常出现不能及时发现风险,导致最终形成不良资产情况。这也是各个商业银行将中小企业信贷列为高风险业务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关键
1、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贷管理方式
目前,各个商业银行都已经成立了自己的中小企业专营机构,比如中小企业信贷中心、中小企业事业部等。但是包括贷款评审、盈利模式等适应于中小企业信贷的独立的信贷管理方式还没有完全成型。
对于中小企业信贷评审来讲,由于其规模小,经营灵活性高,而信息的透明度又比较低。因此一套完善的专门面向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体系、信贷评审方法应当更强调财务之外因素。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就曾多次提出对中小企业要综合考虑“人品、产品、抵押品” ,充分考察“电表、水表、报关单表”等非传统的评审信息。科技论文。也就是说在主观上要关注企业管理者的个人素质、从事经营的时间长短、业界口碑等非典型信息;在企业客观经营情况上,可以从“两表一单”入手考察,因为机器是不会说谎话的,工厂的生产如果是有效率的,并且是发展的,它的变化会在它的电表和水表中体现出来;如果它是出口企业,从海关的报关单表就可以看得出真实情况。
以银行的传统盈利模式来看,中小企业单户贷款金额小,人力投入大,银行利润低。但从另一个角度看,银行在与中小企业的谈判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拥有更多的话语权,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通过适当提高贷款定价的方式获得较高的利息收入;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与零售业务进行联动,带动储蓄业务以及银行卡、理财、基金代销、工资等中间业务的发展,而这些中间业务所带来的收入增长恰恰是各家银行所积极推进的“转变盈利模式”的重要基础。因此,只要能够深入挖掘,其综合收益水平还是相当有吸引力的。
当然除了银行系统自身的努力外,各级监管机构也需要给予中小企业信贷更多的扶植政策。比如在控制信贷总体规模的时候,向额度中小企业贷款倾斜;在不良率考核中,降低中小企业不良贷款的权重;在强化信息披露上,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库,完善信息服务功能,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2、开展适合中小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创新活动
目前,各家银行已经意识到传统的信贷产品已经不能满足中小企业日新月异的需求变化,只有围绕市场,以客户为中心,不断进行金融产品的创新,才能留住更多的客户,也为银行创造更多的价值。在这一经营理念的指导下,各家银行着力开发了一批中小企业融资特色产品。例如建设银行推出的“供应链融资”, 依托有进出口业务且资信状况优秀的目标核心企业,通过对其上游供应商或下游分销商(统称"卫星企业")的物流、信息流、应收/应付账款资金流的掌控和对核心企业的信用捆绑,综合卫星企业和核心企业的整体风险承担能力,为核心企业和卫星企业提供一揽子供应链融资服务的贸易融资授信服务。民生银行也针对中小企业开发出8大特色融资产品:易捷贷、组合贷、联保贷、循环贷、动产贷、订单贷、法人按揭、中小企业e管家。其中,易捷贷为有标准抵押的中小企业设计;组合贷通过多种组合方式灵活搭配,最高可给予抵押物价值150%的授信额度;联保贷为有产业集团特性而暂时无标准抵押的企业设计;循环贷授信期限最长可达三年,解决长期资金不足的难题;动产贷通过动产或货权做质押;订单贷通过订单做质押;法人按揭为购置厂房、仓库、办公楼的企业提供最长7年的融资支持;中小企业e管家为中小企业客户足不出户办理绝大部分银行业务。
除此以外,多家银行还尝试了贷款保证方式上的创新,比如商标权、专利权质押贷款,这些创新产品的推出打破了传统信贷以实物抵质押进行担保的模式,为企业盘活了无形资产,使得一批没有实物资产或实物资产不足的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获得了银行信贷资金支持。
这些业务品种的推出,为一批中小企业解决了问题,但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创新仍然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3、加强银行与其他机构的合作
银行在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的同时,也应加强与其他机构的合作。科技论文。比如说跟政府、税务、工商,以及行业协会、商会,由于这些机构具有各自的专业性,与其联合对中小企业进行分析可以更准确的掌握信息,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找准解决问题的发力点,从而有效的减轻银行的工作强度并进一步降低信贷风险。科技论文。在此方面,有些银行已经开始了尝试,比如大连银行与天津市科委合作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批量贷款、与冷冻产品市场合作发放的商户联保贷款;浦发银行与安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进行的企业短期贷款履约保证保险合作等等。
4、尽快提高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
任何问题都具有两面性,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也不例外,除了出资方的原因以外,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中小企业的特点是机制灵活,但是公司的治理不规范。它可能拥有优秀的研发团队,可能有很多专利成果,但是往往经营历史比较短,没有完整的企业发展规划和相对稳定的市场份额。财务管理上也不规范,信息透明度比较低。这对商业银行来讲就会形成比较大的风险和比较高的违约率。所以作为改善中小企业银行贷款难的一个基础前提,应该重点在规范企业自身上下工夫,要从法律层面规范企业的公司治理,要采用标准化的财务会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