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0 16:29:0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室内设计色彩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这种后像一般有两种:
a、正后像:如果你在黑暗的深夜,先看一盏明亮的灯,然后闭上眼睛,那么在黑暗中就会出现那盏灯的影像,这种叫正后像。日光灯的灯光是闪动的,它的频率大约是100次/秒,由于眼睛的正后像作用我们并没有观察出来。电影也是利用这个原理,所以我们才能看到银幕上物体的运动是连贯的。
b、负后像:正后像是神经在尚未完成工作时引起的。负后像是神经疲劳过度所引起的,因此其反应与正后像相反。当你在阳光下写生一朵鲜红的花,观察良久,然后迅速将视线移到白
[注例]:斑马的保护色与其他动物的保护色不同,其他动物一般将自身的色彩尽量接近所生长的环境色,使对方难以辨认。而斑马则采用同时对比时的错视和视觉后像效果来保护自己。原理是:当斑马在快速飞奔,使追逐捕捉它的狮子在观看时,由于同时对比的错视作用,身体的前一个视觉印象还没有消失时,身体已经飞奔出,使狮子不能正确判断斑马的位置,所以往往捕空。这是它保护自身的方法。
纸上,这时你会发现白纸上有一朵与那朵红花形状相同的绿花。这种现象在生理上解释为:当人们观看红色光持久时红色视锥细胞产生疲劳,要保持这种不变的红色印象,在视网膜上映有红花的这个区域的视锥细胞的感红蛋白,只有大量红光才能继续激起它们产生红色信息。当你将视线迅速移到白纸上,白纸上反映到视网膜上原红花影像的那个区域中的白光中所含的那部分红光,其量不能激起这个区域疲劳过度的红色感色蛋白的迅速合成,也就是不能激起那个区域红色视锥细胞产生红色信息,而恰恰在这时,原在这个区域一直处于抑制状态的那部分绿色视锥细胞在仅有白光中的那部分绿色光的刺激下格外活跃,所以这个区域给人的印象是绿色的。当然这种现象瞬间即消失了。这种负后像色彩错觉一般都是补色关系的,如:红-绿、黄-紫、橙-青紫。黑与白也同样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其原理相同。
2.同时对比同时对比是指眼睛同时受到色彩刺激时,色彩感觉发生相互排斥现象。刺激的结果使相邻之色改变原来性质的感觉向对应方面发展。当我们用色彩构图时,同一灰色在黑底上发亮,在白底上变深;同一灰色在红底上呈现绿味,在绿底上呈现红味,在紫底上呈现黄味,在黄底上呈现紫味;同一灰色在红、橙、黄、绿、青、蓝、紫不同底色上呈现补色感觉。红与紫并置,红倾向于橙,紫倾向于青;红与绿并置,红显得更红,绿显得更绿;各种相邻的色在交界处,对比表现得更为强烈。(参见彩图39、40、41<下>、61)由此可见,色彩同时对比可得如下规律:
a、亮色与暗色相邻,亮色更亮,暗色更暗
;灰色与艳色并置,艳色更艳,灰色更灰;冷色与暖色并置,冷色更冷,暖色更暖。
b、不同色相相邻时,都倾向于将对方推向自己的补色地位。
c、补色相邻时,由于对比作用,各自都增加了补色光,色彩的鲜艳度同时增加。
d、同时对比效果,随着纯度增加而增加,相邻之处,即边缘部分最为明显。
e、同时对比作用只有在色彩相邻时才能产生,其中如果一色包围另一色效果更为醒目。
对同时对比的效果可以采取适当的方法将其加强或抑制。
加强的方法:
a、提高色彩的纯度;
b、使对比色建立补色关系;
c、运用面积对比。(即色彩集中而不分散)
抑制的方法:
a、改变纯度,提高明度;
b、破坏互补关系;
c、采用间隔、渐变的方法;
d、缩小面积对比关系。如:橙地上配青灰能扩大同时对比作用,橙地上配黄灰能抑制同时对比作用。
在孟氏色立体任一色相系列中,C与D并置,C将D向D′处推,D将C向C′处推,这是明度的同时对比。E与F并置时,E将F向F′处推,F将E向E′处推,这是纯度的同时对比。
3.色彩的膨胀与收缩感
"色像差"简称"色差".通过实验可以得知各色光均有不同的"色像差".当复色光(如白光)经过透镜折射后所成像的边缘呈彩色模糊现象,这是由于透镜材料对各种色光的折射律不同所致,故透镜对各种色光的焦距也就不同(如钻石的折光效果),而成像的位置与大小又决定于焦距的位置(即远近),所以,色像差有位置色差(亦称"纵向色差")和放大色差(亦称"横向色差")两种。设取一狭缝S为白光源,并先后用红紫两滤色片遮住,则因玻璃对紫光的折射率比红光大(因其光波短于红光),紫光像的位置比红光接近于透镜(位置色差),而紫光像的大小比红光小(放大色差)。人的眼球中的透光的水体、晶状体与玻璃体也是一种透射材料,当光透射时,同样有不同的折射率,焦距也有远近之差。如上所述,一般情况下,波长短的冷色光往往在视网膜前成像,而且较波长长的暖色光呈像小。波长长的暖色光往往在视网膜后呈像,而且较波长短的冷色光呈像大,故波长长的红橙色有迫近感与扩张感,而波长短的蓝紫色有远逝感与收缩感。
由于各种不同波长的光,通过眼晶状体聚焦点并不完全在一个平面上,视网膜上的影像的清晰度就有区别。光波长的暖色影像似焦距不准,具有一种扩散性,因此模糊不清;光波短的冷色影像具有一种收缩性,就比较清晰。用赫林的学说去解释是:红色起破坏作用,刺激强烈,脉冲波动大,自然有一种扩张感。而绿色起建设作用,脉冲弱,波动小,自然有收缩之感。所以我们平时注视红色时,时间一长就感到边缘模糊不清,有眩晕感。这就是破坏的原因;当我们看青、绿色时感到冷静、舒适、清晰,眼睛特别适应,这就是建设的作用。维吾尔族最喜爱在刷墙的白灰中加入少量的蓝绿色,医生总是让眼疾病人多看绿色,也就是这个道理。
色彩的膨胀与收缩感,不仅与波长有关,而且与明度有关。同样粗细的黑白条纹,其感觉上白条纹要比黑条纹粗;同样大小的方块,黄方块看上去要比蓝方块大些。设计一个年历的字样,在白底上的黑字需大些,看上去醒目,过小了就太单薄,看不清。如果是在黑底上的白字,那么白字就要比刚才那种黑字要小些,或笔画细些,这样显得清晰可辨,如果与前面那种黑字同样大,笔画同样粗,则含混不清。某省地质馆有个板面上的文字说明,用黑色胶片,刻制黄色透光字,可能设计时是按黑字白底的效果设计的,布局饱满,笔画粗壮,但刻出来以后,由于字的透光效果,字就显得拥挤,笔画不清。这就是黄色在黑色底上面膨胀的原因。
进行各种色彩设计时,为了达到各种色块在视觉上的一致,就必须按色彩的膨胀和收缩规律进行调整。据说法国国旗的红、白、蓝三色条纹,开始设计宽度完全相等,但当升到空中后,感觉显得不等了,为此专门招集色彩学家们共同研究,最后才知道这与色彩的膨胀感和收缩感有关,当三色比例调整到红35、白33、蓝37时,才感到宽度相等了。
4.色彩的前进与后退感
例一:在黑暗的舞厅中心旋转的玻璃反射球反射出红、黄、蓝、紫四色光点好像是在太空中运行的星际,我们可以发现,在这四色光点中,红、黄光点似乎近些,而蓝、紫光点似乎远些。
例二:清晨,太阳只照在雪山顶上,其他山林均处于冷灰色的晨雾之中,此时橙黄色的雪山顶显得格外近,结构清晰可辨。此时写生,万不可被这种前进感所迷惑,否则,雪山就无法推远。待太阳完全升上天空,所有的山林大地均被阳光普照,此时再看雪山,一下子被推得很远很远,此时的远近才是正确的感觉。
即便是中午看雪山,雪显得十分明亮,洁白明净,但在写生时也不可用纯白去写生,需加冷色,因为雪山离我们很远很远,在这之间有大量的空气和水分子,只要与其他景物比较即可发现。这就是色彩的透视。
例三:全山石先生带领研究生一行数人赴乌拉斯坦写生。全老师指着远处山坡上一块盛开的油菜花地对学生们说:"你们看,那块油菜花地多么鲜艳,与周围环境对比是那样强烈,但又与环境是那样和谐。但你们万不可被这种现象所迷惑,如果不经过分析处理,一味地凭感觉在画面上涂上一块柠黄,那它肯定会立即跳出画面,显得不协调。"这指的正是色彩的前进与后退。
从生理学上讲,人眼的晶状体的调节,对于距离的变化是非常灵敏的。但它总是有限度的,对于长波微小的差异无法正确调节,这就造成波长长的暖色,如红、橙等色在视网膜上形成内侧映像。波长短的冷色,如蓝、紫等色在视网膜上形成外侧映像,从而使人产生暖色好像前进,冷色好像后退的感觉。
综合起来,色彩的前进与后退感、膨胀与收缩感有如下规律:
色彩在生理上、心理上的前进与后退感,膨胀与收缩感,对于使用色彩有很大影响。如:要使狭小的房间显得宽敞些,可以用后退色——浅蓝色刷墙;为了使景物背景退远些,可选择冷色;为了使近处景物突出些,可用暖色,这就是色彩的透视。即近暖远冷,近艳远灰,近实远虚。
5.色彩的易见度在白纸上写黄字不醒目而写黑字醒目——明度对比强,易见度高;明度对比弱,易见度低。另外,光线弱,易见度低;光线过强,有眩目感,易见度也差;色彩面积大易见度高,色彩面积小易见度低。如果当两组光源与形相同时,形是否能看清楚,则取决于形色与背景色的明度、色相、纯度上的对比关系,其中明度对比最强的对比作用最大,对比强的清楚,弱的模糊。
对比强的色有:黄/黑、白/黑、黄/紫、蓝/白、绿/白、黄/蓝……
对比弱的色有:黄/白、绿/青、黑/紫、灰/绿……
根据色彩学家测定:在不同色彩的背景上涂上5毫米直径大小的色点,它的可见距离是:日本左藤亘宏认为:
黑色底可见度强弱次序:白黄黄橙黄绿橙;
白色底可见度强弱次序:黑红紫紫红蓝;
蓝色底可见度强弱次序:白黄黄橙橙;
黄色底可见度强弱次序:黑红蓝蓝紫绿;
在《色彩构成》中提到,色彩具备色相、明度和纯度这三种性质,同样,这三种性质也是室内装饰色彩设计最基本的构成元素。
1.2室内装饰设计色彩的类型
根据室内色彩的面积大小、所处位置以及重要程度,室内装饰设计的色彩主要可分为三大类型。(1)背景色。背景色就是作为背景的颜色,通常是指室内出现的大面积的色彩,比如地板、墙壁,天花板的色彩等[2]。背景色衬托室内的主体物,奠定了整个房间的色彩基调。室内空间的基调选择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它必须与空间主体相吻合。(2)主体色。主体色是指室内的大型家具等陈设所形成的色块,如沙发、餐桌、衣柜和大型装饰物等,在居室中很有分量,是视觉的中心[2]。(3)点缀色。点缀色是指在室内起到装饰、强调及平衡作用的小面积色彩。如沙发的靠垫、客厅的装饰画、餐桌上的花束、玄关的地毯等。如果运用得当,点缀色可以使整个居室鲜活紧凑,表现出令人愉悦的节奏感和韵律感[3]。主体色与背景色好比是图与底的关系,而点缀色也绝不是孤立的,突兀的,它既要与背景色形成对比,又要和整个居室有所呼应,才能营造出协调统一的效果。
2室内装饰设计中色彩的配色方法
2.1根据“色彩的调性”来配色的方法
任何一件色彩设计都有它的调性,不妨把室内装饰设计理解成一幅画面,色彩的调性就是画面上的调子。色彩的调性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明度基调,二是色彩基调。1)明度基调明度基调是指色彩结构中明暗对比关系所显示的特征,就像是音乐中的调子,低调就是暗色调,中调就是中间灰色调,高调就是亮色调,全长调就是强亮色调。(1)暗色调。色彩效果深沉、厚重、稳健,常用在表现复古奢华或十分现代的室内装饰设计中,比如明清风格的厅堂或者博物馆、美术馆等现代室内空间[4]。这两种装饰风格看似相反,在色彩的运用上却非常相近。暗色调的点缀色可选用一些中明度的纯色,形成低中调的明度对比效果。(2)中间灰色调。当室内空间比较丰富时,可以选用中间灰色调。利用空间本身的空旷开阔来突出色彩的层次感、无装饰感,反之也因为这种抑制的色彩更好地衬托了空间质朴的美。这里所说的中间灰色调并不是指不带任何色相特征的灰色,而是指孟赛尔色立体明度柱上,明度处于中间位置那些颜色。为了避免灰色调平淡无奇的缺点,常采用强调材质肌理对比的方法,如粗糙感、细腻感、平滑感、暗哑感、密实感、疏松感等,演绎出不同的风采[2]。灰色调的点缀色,可以增加明度对比,形成中长调的对比效果。(3)亮色调。亮色调就是浅色调,是明度较高但纯度不高的色彩,室内的色彩都是浅淡自然的,如浅蓝,淡黄,粉紫等等。浅色调属于清新雅致的调子,适合人们长时间的停留,利于情绪稳定,放松休息[5],笔者认为是家居生活的良好选择。亮色调并不是说室内所有的颜色都是很浅,一般是以浅色调为背景色;主体色选取同类色,增加其纯度;用一些低明度的色彩作点缀色,形成高短调,以免颜色过于轻飘,增加了空间的稳定感。(4)强亮调。强亮调也叫无彩色调,是明与暗的强亮度对比关系。色彩效果具有单纯性、率直性。强亮调只有黑色、白色和深深浅浅的灰色,明度基调类似于中性色的素描稿[1]。强亮调的运用中,常以大面积白色为背景色;黑色为主体色,突出重点;以一些纯度较低的复色,或有色彩倾向的灰色来作点缀色,也可以在几处用同一色纯色点缀,但面积一定要小。由于无彩色调比较抽象,是自然界不可能发生的,所以在无彩色调中加入有彩色时,一定要注意控制色相的种类,不可庞杂,以免影响整体的统一感、孤傲感和素雅感。强亮调可用于一些以黑白灰为服装主色调的服装专卖店的室内装饰。2)色彩基调色彩基调是指色彩结构在色相及纯度上呈现出来的总印象。红色、橙色、黄色给人温暖的感觉,属于暖色;蓝紫、蓝色、蓝绿给人阴凉的感觉,属于冷色。色彩的冷暖基调,简称色彩基调。(1)暖色调。暖色调是餐厅常见的色调,比如火锅店,还有肯德基、麦当劳,它能更好地衬托食物,使人食欲倍增。暖色使人感到兴奋、喜庆,看起来温暖饱满、有光亮感。当房间光照不足时,多使用暖色调来调整[6]。暖色调的配色,除了暖色和暖色搭配外,适当地加入一些无彩色或低纯度的冷色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可以避免视觉疲劳。(2)冷色调。冷色调是理性沉静的色彩,可以造成视觉上的扩张感和后退感。当房间不够大时,可以利用冷色调给视觉上的错觉,来增加空旷感[6]。冷色与金属色十分相配,金银铜铝都是不错的选择。如果想要强调金属色,可以降低冷色的明度,与金属色形成对比,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冷色调与自然的风景搭配也非常和谐,如植物、沙石、原木等。如将这些自然风光放在大红或暖橙的房间里,就会有不协调和闷热之感。冷色调虽然不如暖色调那样富有戏剧性,但它稳定、清爽,可以使人心跳减速,镇静宁神。(3)中性色调。中性色是指色相环中绿色、紫色和中性的黑色、白色,以及调配出来的赭石、熟褐一类的不稳定的颜色。这类颜色,靠近暖色时有偏暖色的品性,靠近冷色时又有偏冷色的品性,所以被认为是不稳定的色彩。中性调的色彩效果柔媚、含蓄、沉静、祥和,又颇具变化性。绝对中性色调是由无彩色的两极色黑或白与大比量的中性色群互为作用出现。中性色调比较适合用在表现古典美的咖啡厅餐厅茶馆等室内装饰中,可选择淡灰棕色有暗纹的墙纸,深熟褐色的家具、门窗套和地板,古铜色的老式电话机,窗帘、油画、壁灯的款式和题材,都要散发出浓郁的怀旧气息,使人想起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旧中国、书香门第[7]。总之,对色彩基调的把握,主要取决于色彩面积量的控制[8]。当室内大面积暖色出现时,暖色就是主色,就是暖色基调,其他局部的冷色或中性色只起对比和强化主色调的作用;反之就是冷色基调。纯度越高的色彩冷暖特征越明显。同样纯度的暖色如果加进去灰色,这个颜色就会相对转冷;同样纯度的冷色如果加进去灰色,这个颜色就会转暖,纯度高的冷色比纯度低的同一个色相色更冷。冷暖对比是色感最佳的色彩组合,能形成有趣的空间效果。冷暖对比的使用从宾馆、住宅,到一幅小小装饰画,几乎随处可见。
2.2根据“色彩的调和”来配色的方法
调和就是协调,要使室内装饰设计的色彩协调美观,并不是只能用同一色相的色彩或相近的色彩,如深红、红色、浅红色,或橙黄与桔红相配合,一些本不协调的颜色,如互补色,对比色,通过变化他们的明度,纯度,调整面积等方式,也可以达到协调统一的效果[9]。(1)可以改变色彩的属性,使它们互相接近。按照《色彩构成》,两色同时加混灰色、白色或黑色的方法,或者两色同时加混同一个原色,也可以两色互相混和[1]。具体到室内装饰设计中,可以选取某一种色相为基调,提高或降低与之配色的互补色或对比色的明度或纯度,甚至是改变其色相,以区分主次关系。上面提到的两色同时加混同一个原色、两色互混,其实就是改变了色相的互补关系。同时还应注意色彩的面积比例,一般室内大面积的颜色纯度要低一些,小面积的色彩纯度要高一些,形成“图地”关系,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2)如果不想改变色彩的属性,希望保持漂亮、醒目、鲜艳的色相本色,可以采用插入中间环节的办法———以黑色、白色、金银色或两色调混出来的间色勾勒边沿,使这对互补色或对比色不直接相邻,从而达到感觉调和的目的。在欧洲中世纪的古典建筑中,门窗上镶嵌的花花绿绿的彩色玻璃,正是采用了插入中介色的方法来实现色彩调和的。但要注意,中介色多以线形出现。若以面形出现,面的量不宜过大,防止扰乱画面的主调[1]。
二、色彩在室内空间的表现
(一)色彩与空间特性的对比
使用功能在空间中的体现即空间特性,对空间不同的使用,色彩倾向也会随之改变。比如轻快活泼、色彩明亮的对比色,在儿童的活动空间就很常用。例如粉红与浅绿、天蓝与淡黄等一些对比色的运用,再将一些创意十足、美丽可爱的图案重新设计组合、配置五光十色的儿童玩具,这样的设计就很符合儿童天真浪漫的心理。当你进入一个整体色彩是以白色和淡灰色为主的优雅色调的室内空间时,它的使用对象无疑是以商业经营为目的,采用这样的色调,主要是为了衬托色彩丰富、琳琅满目的商品。与之不同的是,娱乐场所的色彩设计则强调能带给人强烈而富有兴奋感的色彩,如大红、金黄色等,在各种各样有色光的照射下,给人以激情、“跃跃欲动”之感。
(二)文化内涵在室内色彩中的体现
丰富多彩的文化并存是我们这个五彩缤纷的时代所需要的,当然,在室内色彩设计中,对这种并存的需求也是迫切的。在现代的室内设计中,我们之所以着重考虑色彩的表现,是因为我们希望所设计的室内空间效果能附着一种浓郁的文化属性,各种色调在室内空间中的呈现都能不同程度的反映出这家主人的性格与审美品位,当然,也能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主人在某个领域的鲜明个性,这正是我们不同个性张扬的体现。
2建筑室内色彩设计的主要原则
2.1色彩必须要符合建筑功能的要求。建筑室内色彩设计的主要内容就是将建筑装饰的室内设计与色彩的应用进行连接,使二者能够得到很好地契合反应,进而在建筑装饰的室内设计中能够体现出色彩要素,改善室内的环境状态,使其能够符合用户的个人需要,适应其工作与生活,进而提升其生活质量。但是对于建筑装饰的室内色彩设计而言,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相应的设计原则和理念,只有在遵循相应设计原则前提下才能够确保设计的质量和成效,符合相关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标准。首先,色彩设计必须要满足相关的功能性需要,同时满足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的需要。对于色彩设计而言,其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人们创造一个愉悦舒适的生活环境,在这种环境状态下我们在进行色彩设计时就先要对空间的使用性质和特点进行分析和了解,例如在婚礼以及婚房等相关空间,在儿童的起居室以及老人的起居室中我们就要根据用户年龄层次以及功能的不同来进行不同颜色的选择和应用。
2.2色彩的设计应当符合空间上的构图需要。与此同时,我们在进行室内色彩设计的过程中还应当使设计的结果能够符合空间结构上的需要。在进行室内的装修设计时保证设计方案与空间构图的一致性是必不可少的要求之一,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出室内设计的颜色对空间的美化作用,合理的处理主题与背景、统一和变化、协调与对比之间的关系。在进行室内的装饰设计过程中要先对空间的主色调进行了解,一般来说主色调在空间内起到的主要作用就是润色和陪衬;其次就是处理统一与协调之间的关系,为了能够取得统一又变化的效果状态,大面积的色彩不应当过分的鲜艳,而小面积的色块则可以适当的提高其亮度和纯度。并且在设计的过程中还要对室内空间的节奏感与韵律感进行掌控,使其能够符合色彩应用的规律性,发挥出更好地空间装饰效果。
2.3尽量利用室内色彩的作用来改善空间效果。此外,在进行建筑装饰的室内色彩设计时还要尽量发挥出色彩改善空间效果的作用和影响,充分利用色彩对人们心理状态的影响以及色彩的物流性能,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对空间的尺度以及比例进行一定改变,使色彩的影响能够渗透到空间之中,起到改善空间效果的作用。例如居室的空间过高时,我们可以利用近感色,这样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空间空旷的感觉,提升空间环境的亲切感。如果墙的面积过大时,我们还可以利用缩色的作用,柱子过细的时候则可以采用浅色来改善,柱子过粗时还可以应用深颜色来改善,在这种色彩的衬托影响下改变我们对空间的视觉感觉,提升我们的生活舒适度。
2.4在进行室内色彩设计过程中应当兼顾到民族以及地区的特点。另一方面,我们在进行建筑装饰的室内色彩设计时还要对民族以及地区等相关特点和差异进行充分掌握,在保证大多数人的审美需要基础上能够尊重不同民族和地区之间的差异。为此,我们要对不同民族和地区的生活习惯以及文化历史进行了解和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了解人们审美观念的不同,进而在进行室内色彩设计时可以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能够根据不同的条件环境来进行不同的色彩设计,满足不同地区和人群的设计需要。在此过程中对不同的地理环境和特殊习惯进行学习和了解,做到因地制宜显得至关重要,我们一定要区分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