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经济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0 16:29:0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特色经济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特色经济论文

篇1

(二)交通环境分析湖南地处南岭山脉中段与长江中游之间的内陆腹地,介于华南经济圈和华中经济圈的之间,地理区位优势相当明显。湖南的公路,铁路,航空,水运非常的发达,更是基本建成高速公路网中的三纵六横,市州均实现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的4小时访问圈。在水运上也已经形成了以湘水、资水、沅水和醴水为主体的洞庭湖现代水系交通运输,并可通江到达海;京广、枝柳、湘赣、湘黔、湘桂、洛湛还有贵福、渝怀等主要铁路干线,并且上昆、京珠、衡昆等高速公路以及许多的国道、省道公路线相互连接,这对于开拓湖南特色农产品市场是非常有利的。

(三)技术环境分析湖南省的科研和教育资源是比较丰富的,省内的农业科研及农业教育体系也已经比较完善了,这为湖南区域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支持。目前,湖南全省共拥有中科院亚热带区域农业研究所、湖南农科院等263个农业科研机构,其中,仅仅省级的农、牧、渔类的独立科研机构就有18个,拥有约2000名科研技术人员,聚集着袁隆平、官春云、刘荡、王克林等众多知名农业科技专家,几千名教学科研人员创造并积累了一大批居全国乃至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培育出了一大批各级各类农业专业人才。

(四)政策环境分析首先,将特色农业列为全省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发展实施项目,并直接由省府规划了优质水稻基地县、优质玉米县和优质蔬菜基地县等的科技示范基地,还在江永、泸溪、湘潭、祁东等地开发香柚、优质枣、优质柑、湘莲、黄花等特色农产品。其次,已制定了全省的无公害特色农产品开发的“十二五”规划,并明确要重点加强发展无公害蔬菜、水果、茶叶、水稻、畜禽等产品的生产开发,建设了100多个重点无公害标准化农产品示范基地,并在全省进行大量生产无公害类型的农产品,这可见湖南省政府对特色农业发展的高度重视。

二、湖南省农业特色化的对策

(一)依靠品牌企业带动促进特色农业产业化特色农业产品实现价值的载体是品牌的建立,而提升产品质量和推进农业生产的标准化都是产品品牌建设的有效手段。面对农业发展新阶段的各种变化,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而进行的农业产业转移中可以依靠质量好、品牌好的地区转移。相对于农业产业化,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产业化就更加针对市场的需求和更加专业化的地域生产,这些在农业科技和产品品质的提升,并进一步去提高市场化程度等方面更具优势,更加容易实现农业生产的价值。这也是特色农业产业转移所需要的。通过产业转移形成一定特色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产业链保障了特色农产品投入产出和资本转化,更加有利于特色农业的发展。湖南省已经有金健米业、油中王、童胖子酱板鸭、益阳松花皮蛋、东江鱼集团、益阳普华纺织有限公司等著名品牌企业。可以依靠这些企业,在它们的带动下形成集科研、种植、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这特色农业产业链。

(二)借助政府的引导进行特色农业区域集聚化布局政府、农民和企业是农业产业发展的三大主体,它们在农业发展中分别有着不同的作用。进行区域特色农业的发展,对政府而言,首先是要提供促进特色农业发展的政策与适合的市场制度环境,对比给予特色农产品的加工税收政策优惠,并开通相关的绿色运输通道等。其次要深化特色农业的融资渠道,改变比较单一的投资模式,可以去吸引和借助银行资金和社会各种风险投资资金去发展特色农业,形成一条以政府为引导,特色农业的发展多元化的投资机制。最后要重点扶持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特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农村农产品市场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政府的这些政策是特色农业进行区域集聚化产业转移的根本保证。

篇2

一、循环经济与特色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以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的生态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为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模式,属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形态。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体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我国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从源头上治理污染、持续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也是切实改善环境质量、建设生态城市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特色经济是一个区域在发展市场经济中利用比较优势原则,通过竞争形成的,具有鲜明产业特色的经济结构。特色经济的构成要素是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特色企业、特色产品。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以公平竞争为生命线,而区域经济发展又必须遵循比较优势原则,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因此,特色经济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发展市场经济中利用比较优势原则和市场原则,通过竞争形成的,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产业特色和产品特色的经济结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特色经济是相对于特色经济而言的,是在鄂西地区依据现有的社会经济基础、资源禀赋、文化状况和生产力水平,在竞争中充分发挥区域经济优势、自然资源优势、文化资源优势和主导产业优势,进而形成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产业特色和产品特色的经济结构。

循环经济要求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与可持续发展。因此,保持特色资源的优势、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是一个地区特色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一个地区特色资源开发与保护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而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和最佳模式,是21世纪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循环经济的理论思想非常切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对于资源环境依赖性与主要资源的可重复利用性等固有特性和发展要求。

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经济体系构建的基础分析

根据鄂西不同市州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生态文化旅游业发展情况及资源禀赋,我们选取了若干指标,经过对指标进行数学处理将鄂西8个州市划分为如下三个圈域:即第一圈域为“宜昌襄樊”圈域,包括宜昌、襄樊2市;第二圈域为“荆荆十随”圈域,包括荆门、荆州、十堰、随州这4个市;第三圈域为“恩施神农架”圈域。包括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神农架林区。

(一)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不同圈域特色经济优势分析

“宜昌襄樊”圈域特色经济发展优势一是区位优势明显。宜昌地处长江中上游结合部、川鄂湘三省交汇点。襄樊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游,地处我国地形的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过渡地带,历来为南北通商和文化交流的通道。二是旅游资源丰富。宜昌市共有景点350多处,是一座集自然风光与名胜古迹于一地、融现代化和文化历史于一炉的旅游城市。襄樊市共有各类名胜古迹和景点70余处,国家A级旅游景区13个,是一个同时具备旅游资源丰富性与独特性的旅游大市。三是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宜昌是中国巴文化、楚文化的发祥地和交融地,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襄樊是一座有2800多年建成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山川灵秀,文化悠久,是中原文化和楚文化的汇合地。四是产业集聚初具规模。近年来,襄樊、宜昌作为鄂西北、鄂西南区域中心城市,积极融入全省经济发展大潮,在与武汉城市圈各城市的相互合作和竞争中较快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襄樊、宜昌经济对全省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稳步提升。

鄂西生态圈第二圈域包括十堰、荆门、荆州、随州4个市。其特色经济优势一是文化底蕴深厚。圈域内拥有炎帝神农文化、楚文化、三国文化、武当文化等优质文化资源。二是旅游资源丰富。圈域内自然山水瑰丽秀美,人文景观奇特壮观,遗址遗迹保存完好,建筑设施古朴精致,种类齐全。三是旅游资源级别高,品种齐全。武当山这一世界级旅游景区位于该圈域,特别是武当山古建筑群、钟祥明显陵两处世界文化遗产,江陵纪南城、随州擂鼓墩等古文化遗址,荆州、随州、钟祥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等历史文化品牌,优势明显。

“恩施神农架”作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第三圈域。是实现鄂西圈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分层指标显示本圈域生态环境、旅游资源禀赋条件优越,未来以旅游业为带动的产业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其特色经济优势一是生态环境良好。其中恩施州森林覆盖率达62%,被称为“鄂西林海”、“天然氧吧”、“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之一”,并且有中国“三大后花园”之一的美誉。神农架是我国唯一以“林区”命名的行政区,素有绿色宝库之称,森林覆盖率达88%。物种极为丰富,有“植物王国”、“物种基因库”之称。二是文化特色鲜明。圈域民族、历史、民俗等文化特色鲜明,恩施州拥有数量众多的自然人文景观。神农架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使其具备了发掘和开展观光揽胜、度假休闲、探险猎奇、体育健身、科学考察、科普教育等旅游项目的独特优势。

(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特色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宜昌和襄樊作为湖北省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旅游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日渐明显。其主要表现:一是旅游资源开发中保护不足。在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出现了旅游规划与开发依据不充分,资源数量和承载能力不符,资源价值特别是潜在价值把握不准而造成旅游资源不合理开发或低水平开发等问题。二是市场运作乏力。在对外宣传和旅游策划上是单兵作战、各自为政、手段落后,缺乏高水平的市场化包装和营销,没有形成统一鲜明的主题形象。三是旅游经济快速增长与粗放经营并存。反映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缺乏,旅游商品趋同,富有特色的晚间娱乐活动严重不足,旅游产品结构简单,更新缓慢。不能满足多层次旅游市场的要求,旅游产业结构的粗放经营特征明显。

“荆荆十随”圈域的主要问题:一是产业环境友好程度不高,工业发展水平跟宜昌、襄樊还有较大差距,而且圈域内工业主要集中在传统工业上,资源消耗大、环境友好程度不高,离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的要求有较大差距。二是旅游及相关产业体制障碍突出,圈域内产品路线各自为政,市场集中度不足。三是旅游业资源整合不够充分,如随州、谷城和神农架都有炎帝神农旅游资源,但缺乏一定的整合,难以形成品牌。“恩施神农架”圈层内基础设施、工业及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底子都较为薄弱,圈域内生态保护、文化保护及生态文化旅游及相关产业发展还面临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旅游业带动效应不强、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力度不足等问题。

三、构建以循环经济为基础的鄂西特色经济体系的基本思路

(一)建立资源节约引导机制

为了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循环经济体系,必须最大限度地节约自然资源,建立自然资源节约机制。自然资源的节约主要表现在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上。节约资源,降低自然资源消耗,原材料的消耗是自然资源的节约: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即将工业废弃物及生活废弃物加以循环利用,发展循环经济,也是自然资源的节约。因此,节能降耗,污染减排,统称自然资源的节约。

(二)建立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的联动机制

为了保证环境质量的“生产和再生产”,必须建立资源耗费和环境治理的联动机制,将环境保护与治理结合起来。制定环保法规,建立法律机制,用环保法规规范环保行为,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建立税收机制,根据污染物排放量的大小和相应税率收取环保税,以此收入作为治理环境的投入:建立行政审批机制,限制污染严重的企业的开办;建立行政监督机制,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排放许可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立社会多元化环保投融资机制,大力发展环保产业,运用经济手段推荐污染治理的市场化进程。

(三)建立生产活动影响的评估机制

建立生产活动对自然和社会影响的评估机制,以便配和调节这种影响。对于每一项生产活动对自然生态所产生的近期和远期影响,要组织相关自然科学专家进行评估,依靠专家进行决策,以使生产活动对自然生态的改变为人类目标服务:对社会生态所产生的近期和远期影响,要组织相关社会科学家进行评估,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发挥它们对社会生态的积极影响,限制对社会生态的消极影响。

(四)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利益导向机制

结合投资体制改革,调整和落实投资政策。加大对构建循环经济体系的资金支持。把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循环经济体系作为政府投资的重点领域,对一些重大项目利用国债投资或进行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的支持,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鼓励民间资本对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进行投资。同时要进一步深化价格改革,健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价格和收费政策,积极调整资源性产品与最终产品的比价关系。要进一步完善财税政策,通过财税杠杆的调节,促进循环经济快速发展。建立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四、着力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特色经济模式

基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已形成的经济发展水平,整合其工、农业和文化资源,借助于旅游产业发展平台,致力构建以“创新中循环,循环中增效”为主要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一)务实工业基础,探索生态工业模式

以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为主线,以科技、体制和管理创新为动力。形成从企业内部到企业之间、再到全社会的物质能量循环生态系统,构建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发展生态工业。把废物综合利用与建设循环经济型产业结合起来,把企业清洁生产、产品结构调整与技术改造、解决结构性污染结合起来,建设生态工业园区。以循环经济理念为规划建设主导。形成污水、固废、废气资源化综合利用三大循环系统,实现物流、能流和信息流的合理循环和配置。逐步建立鄂西循环经济发展体系。

(二)以原有农业为依托。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篇3

1、色彩可丰富园林景色

园林景观包括很多美学特征,包括色彩、形态、味道等,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园林景观是由各种色彩通过一定的美化有效结合而成的,风格迥异、姿态多样,暖系色彩给人一种温馨、热闹的感觉,而冷系色彩则有一种冷艳、安静的浓重感。色彩不同方式不同手段的运用制造出别样的园林景观,给人神秘而美妙的独特感,作为园林景观的而组成部分,色彩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不容小觑的。

2、色彩能够创造不同意境

园林是城市生态环境的一个亮点,亲和、唯美、与生态相适应的园林设计能够给人带来亲切感。对我国而言,意境一直是我们几千年来所追求的精神效果,就像古诗词需要意境美与现实结合一样,在园林设计中,意境是园林景观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作为一种精神层次的表达,它能够完美体现园林设计的思想和效果,既是人们主观想象的产物,又是园林景观的客观反映。

3、色彩能过给人带来美感

色彩既抽象地活在人们的思维中,也客观而真实地地存在于园林设计中,色彩具有一种张力美,不同的色彩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艺术形态,体现出不同风格的主题。园林设计主要是围绕生态环境的,因此,色彩的表现上更加体现环境的主题,给人一种质朴、安然、和谐的美感。

2色彩艺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园林景观建筑加之色彩予以补充和点缀,就更显得多姿多彩,俨然是一幅天然美的图画。色彩在园林景观中是富有多样化的,其给予园林景观生命和活力,把一个没有生命的客观物体点缀得活灵活现,仿佛在一瞬间拥有了生命。生态环境的要求是一定的,但是通过园林设计凸显的主题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就此来说,园林景观设计的依据是没有一定界限的,园林景观设计风格多样,色彩不一,按色调的角度来说,主要有暖色系、冷色系、对比色、同类色、金银色和黑白色等。

1、暖色系

顾名思义,暖色系所带给人的感受就是温暖、和谐、安稳的,是园林景观设计中较为常用的色彩,主要有红、黄、橙三种比较接近的色彩,因为其象征着欢快、热情、温暖、和谐等多种美好的含义,经常被广泛运用于花坛、大厅以及一些热烈的场面。另外,暖色系还具有平衡人们心理温度和活动的重要作用,所以不宜大面积使用在可见度高的地方,如高速公路等,容易吸引人们的视觉,分散注意力,造成危害。

2、冷色系

冷色的色彩主要是指青、蓝及其邻近的色彩。由于冷色系的波长较短,可见度比较低,在视觉上给人造成距离感。在园林景观建设中,对一些空间较小的环境边缘,可以选择冷色调的植物或者花卉来进行组织与设计,达到增强空间深远感的目的。由于冷色系具有收缩感,同等面积的色块,在视觉上冷色系就显得比较小,在园林景观的建设上,冷色系与暖色系合理搭配,可以渲染出一种明朗欢快的氛围。现在一些城市的广场设计上,一般将一些冷色系与暖色系的植物或者花卉摆在一起,给人带来视觉上的满足感。但是单调的使用冷色系一般会给人带来非常肃静,庄严的感觉,常被用于一些大型园陵的设计上。

3、同类色

同类色就是相差不大、比较接近的色彩,其在色相、明度、纯度上都比较接近,很容易混淆,难以辨认,因而协调度很好,在空间和心理上都会产生柔和的感觉,并且对于造景来说,也能凸显出层次感。

4、对比色

对比色主要是运用色彩的强大差异,合理科学的搭配与组织,比较醒目,张扬,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在室外环境设计中使用的比较多。对比色在园林景观建设中,主要是通过利用对比色组成各种具有艺术感的图案、花坛和建筑物等,能营造出强烈的视觉效果,让人感受到快乐与热闹。另一方面,补色对比具有不同的明度与纯度的对比,通过合理的补色,使园林在植物种植上的面积搭配合理,对比色彩在景观植物造景中有着重要的运用,特别是在植物花卉的组合中,人们常常用“万绿丛中一点红”来形容此方式的特单。使用对比色,可以大大的提高园林的艺术效果,这也是园林建设中常用的一种手法。

5、金银色和黑白色

金银色和黑白色在园林景观设计的点缀中很少用到,大部分应用在墙体、护栏等一些建筑方面,金银色在现代园林建筑中是比较普通的色彩,其他环境中使用少;而黑白色被称为极色,多应用在南方传统的园林建筑中,表现出古代文人清雅的风格。

篇4

在生源的数量方面,经济学专业发展的时间相对较长,其生源有一定的基础,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优质的经济学专业人才,致使其生源方面相对乐观,在数量上占有一定的优势。目前,各个高校均设有经济学专业,专业数量的增多,提升了其学生的规模。在师资力量方面,由于生源的增多,为了满足学生的需要与专业发展的要求,经济学专业聘请了众多的优秀教师,不仅在数量方面有所增加,同时教师的质量也有所保证,其教师的学历基本保持在硕士学历以上,对高学历人才的重视,如:海归人才、博士等,促进了经济学专业发展。同时,各个高校为了促进其经济学专业的发展,对其教学科研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大,并采取了相应的政策、制定了激烈机制,从而吸引了高素质的教师。在政策方面有提供住房、安家费,改善办公条件等措施;在激励政策方面,鼓励创新、积极进行科研等,如果在其教学与科研等方面取得成果,教师的奖励是十分丰厚的,从而激发了教师科研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教学质量与科研成果方面,现阶段,各个高校均注重与企业、政府部门、科研结构等各个方面的联系,为其科研提供了物质保障,同时保证了科研的环境与资金。高校为了提高其教学质量与科研成果,积极重视研究性人才,通过一系列政策实现了对人才的吸收,进而为教学与科研提供了人才保证。经济学专业的科研项目较多,通过不断的努力,其科研成果不断发表,其科研的数量与质量均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其教学质量也在不断提高[2]。在教学设施方面,教学设施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是教学工作中较为重要的因素,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均有所影响。教学设施包括教学环境、教学设备、教学条件等方面。教学环境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优质的教学环境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促进其学习,保证其学习的质量。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各个高校均重视经济学专业的发展,通过对其投入的增加,改善了其教学环境,主要是经济学专业的教学理念、专业发展方向、专业发展的方式等方面的改进,从而为教学提供了必备的资源。同时,经济学专业的资金投入明显增多,使其教学设备与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多媒体、计算机与教学实验等各个方面条件的改善,利于经济学专业的进一步发展。

2.经济学专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经济学专业经过不断的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在其发展与建设过程中仍存在诸多的不利因素,制约着其专业的稳步发展,为了实现经济学专业特色路径的建设,下面将分析影响经济学专业发展的不利因素,从而在其建设过程中,避免不利因素的影响,或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实现特色路径的建设。在专业构建方面,经济学专业在其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重视外延发展,忽视内涵建设,主要是由于经济学专业在不断扩招,使其学生的数量大幅增多,但面对其专业的快速发展,高校的办学能力不能满足专业的需求与学生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师资力量、基础设施、办学条件等等方面的不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下,高校实现了长足的发展,其经济学专业的数量有所增多,其生源规模不断扩大,为了实现学校的转型,提高专业的竞争力,高校纷纷采取重视外延发展的方针,这一方针制约了学校的发展与人才的培养,降低了其教学质量,使其在科研成果方面也未能获得较大的提升。同时,学校在管理方面也存在问题,未能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管理方法、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问题,制约着其专业内涵建设,不能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在教师资源方面,经济学专业由于盲目扩招,学生数量的急速增多,但经济学专业的优秀教师资源却相对较少,教师资源在一段时间内,不能满足专业发展的需要,同时由于教师在其他方面的发展机会较多,其稳定性较弱,教师往往担任多学科的课程,多领域的职位,从而教师的精力未能全部放在经济学专业的教学工作中。由于高校的教学任务重,科研经费不足,致使教师的教学、科研动力不足,教师为了实现自身发展,往往选择其他行业。在学生就业方面,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整体经济发展的前景不容乐观,在此环境下,企业的发展受到一定影响,对人才的需求有所减少,导致就业机会也逐渐减少,直接影响着经济学专业学生的就业。同时,由于经济学专业的重视其理论知识,轻视学生的实践能力致使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不足,其就业更加困难。

二、实现经济学专业特色路径建设的措施

经济学专业特色路径建设的实现,需要通过多方面的共同作用,如:办学理念、培养目标、专业方向、教师素质等,办学理念将指导经济学专业的发展,培养目标将利于其教学的实现,教学素质将保证其专业的持续发展,因此,经济学专业在其发展过程中,要注重特色路径的建设。

1.确定办学的理念

经济学专业的特色路径建设中其办学理念是最为关键的,办学理念直接影响着其专业建设的成败,专业的发展要满足社会的需要,进而确定其办学的方针、理念与方式等。办学理念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将指导专业的发展,同时影响着专业的教学、管理与科研等。办学的理念要具有先进性、科学性与系统性,从而使其专业的发展更加完善,同时办学理念要不断创新,使其专业具有特色与竞争优势,才能适应激烈的竞争环境;办学理念要与时俱进,进而才能实现特色路径建设。经济学专业的办学理念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在满足社会发展、经济发展需求的基础上,突出专业特色,根据时代的需要,实现其人才培养与专业发展,高校要更新其经济学专业发展的理念,教师要转变其教学的理念,逐渐提升学校的办学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积极研究学生培养的方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学生身体与心理素质的全方位提高,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同时,针对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与工作岗位的需求。在学校管理方面,经济学专业也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理念,从而实现人性化管理,促进其培养目标的实现,实现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2.规划专业的方向

经济学专业特色路径的建设要规划其专业的发展方向,随着办学理念的调整,其专业发展方向也要实现多元化发展,才能促进高校的发展,实现专业特色路径的建设。专业发展方向的规划是高校改革的重要工作,合理的规划,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经济效益的增涨,因此专业方向的规划是必要的。经济学专业的发展方向,要适应国家的建设、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等方面的需求,经济学专业仍需坚持扩招、合作办学等方式,同时要注重外延发展与内涵建设的有效结合;经济学专业要确定长远的战略目标,根据国际经济的形势,调整其专业定位,使其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经济学专业要积极利用自身的资源,如:师资力量、硬件设施、办学条件等,逐渐实现资源的共享,实现交叉学科的教学,实现多元化的教学,进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明确自身专业发展的方向,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使其满足企业的需求,并实现专业的特色路径建设。

3.完善教育的资源

教育资源主要包括生源与师源,二者的完善有利于专业的特色路径建设,经济学专业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其师资力量,不仅要保证其数量,还要保证其质量,教师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专业的发展,教学的质量与科研的成果等,经济学专业的教师要具有特色,具有专业特色,才能建设特色路径的经济学专业。高校要采取相应的政策,从而吸引优秀的教师人才,并加大对科研的投入,使教师通过科研实现自我价值;同时高校要为教师提供培训、留学等机会,使其教学能力不断提升,通过交流将使其更加了解经济学专业的发展;高校要健全其用人机制,其机制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并提高物质待遇,采取关怀手段,进而保证其教师队伍的稳定性。经济学专业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其生源,通过大力的宣传,树立学校的形象,通过各个方面的建设,提高学校的办学能力,从而吸引更多的生源,为专业的发展与建设提供可靠的保障,高校的生源要注重其质量,进而实现人才的培养,学校要注重人才培养的目标,注重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实现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篇5

不同类型的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也应该有所区别,体现自己的特色。对五年制高职校来说,紧跟时代潮流,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开展区域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及创业能力,应当是一个合理有效的创业教育理念,它有利于提高高职生创业的成功率,是当前高职生成功创业的新引擎。地方高职校为地方经济服务,抓住区域特色创新创业教育,就是抓住了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牛鼻子。

1.大学生创业的高失败率促使我们重视区域特色创新创业教育

对区域创新创业教育的忽视,导致学生创业过于理想化、概念化,找不到自己的准确定位,找不到符合区域实际的项目,是高职生创业成功率如此之低的重要原因。近几年,高校中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广大师生乃至整个社会的共识,许多高校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创业教育,许多大学生也满怀激情投入创业之中。但在实际操作中,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却极低。据有关资料表明[1],社会上创业失败率为70%左右,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仅为2%~3%左右,毕业后自主创业率也不过1%,可见同社会上的创业相比,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是不容乐观的。

2.经济区域化趋势引导着五年制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方向,顺应这个时代潮流的创新创业则更容易取得成功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一方面使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区域经济格局的形成和经济的个性化。经济的快速增长越来越多地聚集于有特色的地区。区域特色因个性而存在,个性成为区域价值的依据,如深圳经济区域、苏南经济区域、苏北经济区域等都有自己的特色。

3.五年制高职校的现状决定了其创新创业教育区域化的方向

地方高职校应以培养面向基层的应用型人才为根本出发点,积极探索可行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多渠道的培养方法,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目前,各地高职校、尤其是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高职校,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尚未得到有效地发挥,其中值得我们注意的现象是,高职毕业生区域创新创业意识及能力不强,不愿意在本地创业。因为经济相对落后,毕业生大多向往经济发达地区,学校亦将他们向发达地区企业推荐。

4.高职生区域化使创业倾向区域化

高职生的生源分布有一定的区域性,即大多来同一个地方,尤其是五年制高职生几乎全来自本地。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极为熟悉,区域化的创业教育有利于创业的展开,并提高成功率。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与社会关系网络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这对立志创业的五年制高职生如何建立社会关系网络提供了参考模型。他们应该试图建立宽泛的社会关系网络,多与人沟通,并与社会网络成员建立广泛的事务关系。而区域化则为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抓住以上问题,五年制高职生创新创业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在山重水复之际,出现柳暗花明。那么,如何进行区域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呢?各个区域有自己的特色,下面以江苏宿迁为例,作一简单说明,以期抛砖引玉。

宿迁市属于苏北经济区,建市十多年来,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经济增幅连续几年全省第一,被社会誉为宿迁现象,区域经济特色初现,但仍属于经济发达省份的落后地区。一方面我们需要引进大量的人才,另一方面,我们的培养的人才大量的流失,同时,我们还发现引进的外地人才不同程度地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

一、以区域特色教育为中心,重构创新创业培养体系,并建立长效机制

1.强化乡土教育与创业教学,增加高职生对区域创新创业的了解,培养高职生区域创业之心志

五年制高职生年龄较小,阅历也浅,对创新创业问题认识不深。区域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不强。许多高职生虽然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但未必对当地区域全貌及历史文化等有透彻把握;再加上中学阶段的升学率教育,许多学生曾经两耳不闻窗外事,对外界所知甚少。但他们对新知识的接受速度快,转化的效率也惊人。因此高职校宜及时开设地域文化特色课程,为其补上这一课,让学生受到丰富的地域文化的熏陶,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和人文素养,强化学院学生扎根宿迁、建设宿迁,在宿迁创业的坚定信念。

宿迁市编写的《宿迁创业文化读本》,是了解宿迁市市情及创业状况的较好的资料,适合在高职校中传阅。同时,开放教学内容,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查阅区域性报刊、网站等,并逐渐让学生养成这样的习惯,及时了解区域最新信息、创业文化,学会运用信息,跟上区域经济发展潮流。

2.改革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丰富创业内容,调动高职生持续的创业热情,培养高职生区域创业之智能

五年制高职生的创业热情很高,但其持续性不强,往往遇到一点困难就全部放弃。对此,我们要倍加呵护,为高职生成功的区域创业提供充分的课程准备。课程体系应调整为能够涵盖科学、技术、经济、文化、道德、法律、环境、艺术、社会发展知识、区域创业优惠政策等诸方面,满足时代需求的体系。增加区域市场与经济、环境与发展、人文与道德等课程门类,正确处理好基础与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与指导的关系。尤其注重适当的艺术教育,从内外激发高职生创业激情。

抓住教学这个中心环节,通过教师将区域创业教育内容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热烈的教育氛围,以此提高高职生学习与创业教育有关知识的积极性和兴趣。

改革考试制度,完善评估机制。考试制度的改革应立足于知识的运用、整合与创新,采取书面考试与科研论文、产品设计、社会调查报告相结合的形式,并且提高能力测评项目比重。

二、政府、社会、学校联动,共同组建高职生区域创业平台

宿迁全民创业的热潮正蓬勃兴起,高职校作为社会的一个单位,应积极地参与其中,以补充自身,并逐步将社会资源化为己用。可以这样断定,凡是没有明确指明不让学校参加的活动,学校都有参加的可能,凡是没有指明不准让学校利用的资金、资源,学校都可以利用。

1.充分利用社会培训,积极争取联建创业实践基地。宿迁市政府非常重视创业文化建设,并于年初始组织了多次创业培训,设立了专门的创业服务中心,出台了许多创业优惠政策。学校应带领学生积极利用这些创业平台,带领学生参加创业培训,积极争取联建创业实践基地,让学生走进基地实践获得经验,让基地的成功者引导学生更好的创业,通过基地寻求创业机会。

2.以项目带动创业创新,发挥高职校师资优势,带领学生为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开展科技服务。我国企业没有技术自我研发的传统,大多没有设立自己的技术研发机构。近年来随着科教兴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一些大型骨干企业建立了自己的技术研发机构,但绝大多数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却还没有,宿迁市企业多属于后者。

高职校要跳出只管教书育人、不投身经济战场的封闭办学圈圈。教科研人员不在生产第一线,对企业的需要不了解,但可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带领师生集体攻关,积极为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开展科技服务,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以实际行动引导学生创新创业。

三、根据区域经济特点,解放思想,开设适合区域经济特点的新研究、新专业、新班级、新培训,以满足五年制高职生区域创业的需求

区域经济格局的形成和经济的个性化,对高职生创业有新的要求,需要高职生不断补充社会所需要的知识。这两者促使高职校不断进行新的研究,创建新的专业形成,而不应该仅仅是文凭的发放点。形式上可采取专项培训、短期培训等。

这儿的问题是许多高职校在设置专业时,缺乏这种开拓的勇气,不是根据区域优势,而是根据自身优势来设置专业,尽管做了很大的努力,但学生的感觉还是没学到知识。我们在要求学生学以致用的同时,更要教以致用。也许有人会说,高职校也不是万能的,不可能所有专业都开,有些专业即使是区域所需、学生所需,学校也想开,但缺乏实力。对于这类问题要分类对待,只要对区域创业有益,完全可以尝试着来做,下面试着列举几种情况来说明:

1.区域成熟产业,看其前景决定是否发展。若是无公害、日不落产业,大力发展,引导学生在此创业,如宿迁花木产业、高效农业、畜牧业等等,都应当深入研究,应当开设此类专业,或者类似短训。师资可以就地取材,从当地聘用即可。在积累的基础上,不断开发。

2.区域初步发展产业,看其趋势,趋势良好的朝阳产业,则开发新专业。如电子产业等,应用广泛,适合深入开展研究,形成自己优势,同时也可以攻关设计。对学生加大教育力度,为学生开拓创业领地。

3.对引进的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集中力量创设此类新专业。宿迁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除了不断接受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外,还应该瞄准国内、乃至国际精密技术前沿。可以尝试以学校为依托,招先进项目,让学生亦实现跨越创业。

篇6

近年来,随着景观(LandscapeArchitecture)学科的蓬勃发展,以及我国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景观设计方面的人才急需,于是各地各艺术类高校纷纷设立城市景观艺术设计或相关专业。城市景观艺术设计作为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城市形象的树立及其内涵建设的新需求而出现的一个新的专业方向,是城市空间视觉形象的整体设计,涉及到城市室外空间规划、室外环境设施设计、公共艺术设计、绿化与种植设计、色彩计划、照明计划、水体设计等诸多设计内容,应该说是艺术设计领域的新拓展。他有别于建筑和规划设计专业的教学范畴,从艺术设计的角度,将建筑设计、园林设计、城市规划乃至城市设计等涉及到城市空间及城市景观的部分设计内容统一在一起,是更高层次的综合艺术创作和“新”的城市景观环境的创造活动。因此,作为一名刚刚踏入教学岗位的青年教师,针对这种状况,对于如何搞好环境艺术专业景观设计教学工作提出一些设想,以供探讨。

一、城市景观艺术设计以及课程教学现状

1.1城市景观艺术设计现状

近十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人们对物质、精神生活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城市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性进展。人们开始逐步重视城市景观艺术设计,而其本身也在当今城市发展中起着维系经济与文化、科技与生活等的重要纽带作用。但是,目前的城市景观艺术设计基本上存在着设计周期短促,前期深入调查不彻底等问题。只重开发,不重保护,盲目的跟风与抄袭现象严重,不顾地域特征及原有浓郁的乡土风貌或特定的自然景观,以致破坏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事件屡屡发生,一些具有民风民俗的老街区、重点文物、人文遗迹、标志性建筑以及承载城市文化的历史文化遗存只能在图片中找寻回忆。同时,大量的城市景观设施功能定位不准确,公共空间尺度巨大、非人性化,使得许多城市的景观设计呈同质化、理性化和工具化的趋向发展,最终无法成为城市生活中“真正”和“真实”的有机组成部分,背离了其服务的对象——“人”,也就失去了其自身的价值。

1.2国外城市景观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景观设计学起源于美国,是现代景观设计之父奥姆斯雷德在1857年监督纽约中央公园时所创造的专有名词。目前,绝大多数的美国高校的景观设计专业是从农学院的园艺专业中发展出来的。20世纪,农学院继续发展,景观设计从园艺专业中逐步发展成长并分离开来,但在有些院校里,景观设计还只是建筑或规划专业下的方向。随着社会的不断演变,1900年奥姆斯德与舒克利夫在哈佛大学首开景观设计课程,1929年哈佛大学成立城市与区域规划学院,形成了建筑、景观设计、城市规划三足鼎立的格局,并发展至今,已有逾百年的发展历程。以哈佛大学景观设计课程为例,哈佛大学的景观设计课程体系分为三大类:设计课、讲授课和研讨会、独立研究。主要课程以园林景观史、景观技术、植物配置、景观规划与设计理论为主。在景观设计教学上,一方面,哈佛大学有近30%的国际留学生,各种文化思维方式的交流必然给学习景观设计学生带来灵感和启发;另一方面,学习景观设计学生与学习建筑学、规划学生接触,知识面更为广阔,可以对其设计有所裨益。

1.3国内城市景观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国内的景观艺术设计专业开设的范围主要在艺术、农林、建筑等高等院校中。并且其发展速度令人惊讶,从最初的几个到目前的近千个,但是与其发展速度不对称的是专业理念及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随意性大,无体系性;师资素质有待提高,结构不合理,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理论与实践脱节和教学内容陈旧等问题。因此,如何使城市景观艺术设计教学反映时代特点,满足城市建设对艺术的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和增强所培养人才的素质,已成了急须解决的问题。

二、城市景观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体系构建思考

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景观设计教学有着其自身的规律和原则。城市景观艺术设计作为一个年轻的、应用型专业方向,其教学体系的建构既要符合设计艺术教学的基本规律,又要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因而他的教学内容首先是应该重基础、善应用;其次,作为一个交叉性特色浓厚的专业方向,他需要吸取建筑学、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园林设计、社会学、心理学、生态学等专业和学科的成熟理念和方法。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城市景观艺术设计教学内容应由三大层面的知识体系组成。

2.1专业基础

基础层面的学习是指学习和掌握设计艺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内容。主要涉及绘画、设计基础、设计表达、形式美法则、赏析、制图、创意、计算机辅助设计等相关内容,是学习城市景观艺术设计的重要基础。

2.2专业设计、设计理论与方法

专业设计和设计方法与理论层面的学习是指城市景观艺术设计的教学主体,是整个教学的核心内容,设计原理、设计方法论、设计理论以及设计修养等课程涉及例如各科设计原理、设计哲学、环境生态概论以及中外建筑史等内容;专业设计包含空间设计、园林与景观艺术设计、城市公共环境设计、公共设施设计等内容。这个层面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未来城市景观艺术设计的专门人才,具有综合的设计能力,是专业方向的重要支撑,因此应受到充分的重视。

2.3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层面的学习是指教学与市场应用相对接部分的教学内容。该部分的内容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和协调工作能力以及合作精神的主要途径。主要涉及了景观艺术设计考察调研、景观艺术设计实践课题以及到专业设计公司实践实习等内容。

总之,城市景观艺术设计的教学内容组成应具有艺术性、科学性、实践性等特点,突出专业方向的基本特征,明晰培养目标,做到重应用、善实践。

三、城市景观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思考

3.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建立一支高质量、高水平和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对于景观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和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建设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对教师的启用局限于两种情形:

(1)由学建筑专业的教师组成,在教学中全盘套用建筑学的理论,而忽视了美术造型基础的训练,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2)由一些学纯艺术专业的教师组成,在教学中只注重纯艺术的表现,而轻视对工程技术知识的传授。

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所涵括的范围除了室内空间外,还包含了室外环境的景观艺术设计。因此,要求教师队伍具有不同的知识结构,以适应学科发展的要求。即景观艺术设计的教育工作者宜以本专业出身的教师为基础,辅以园林、环境工程、环境艺术设计等相关专业师资力量,共同构建景观艺术设计的教育队伍。同时,景观艺术设计本身又是一个不断更新不断调整的学科,许多从事景观艺术设计教学的教师受限于自身的教育背景和专业知识,知识储备不足,这对教学是很不利的。因此,应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储备,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教导学生。

另外,景观艺术设计是一门注重实践设计能力培养的课程,要求专业教师在传授书本知识的同时,也能结合自己设计实践的专业背景更好地指导学生完成课题设计,从而真正使知识传授与实践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因此在师资的遴选方面,应大胆地跳出现有的教育模式,聘用著名公司、企业单位或其他教育机构具有特殊技能的专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甚至可以聘请资深匠师作为教学辅佐,这不失为一种值得尝试的教学方法。

3.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2.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传统的教学方式局限于学校生活和课堂教学之内,影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思维发展。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说,社会经验和社会实践不仅是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研究性学习”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独立自主的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同时,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样不仅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还能培养他们在实践中增强自主性和自信心,发展创造性的品格。例如在讲到“居住区景观艺术设计”这一章节的教学中,学生对其没什么设计概念,但是有着好奇心和新鲜感,于是我们就让学生走到生活中去,每人找一个口碑较好的楼盘进行现场调研,然后从学生拍回的照片中,从整体的规划布局、空间布局、造景手法、景观小品等方面加以分析,评判优劣。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而得到激发,大部分学生也都从各自的生活经验出发,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地表达了独到的见解。又例如,通过讲述居住区中的公共设施设置,有的同学就提出不仅应该“以人为本”,还应该为居住区中宠物们建立更多的活动场地与方便设施等。尽管许多想法并不成熟,但这些都是经过学生思考得来的。因此,我都给以鼓励,并留出专门的课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所以,只有提供给学生自由表达、自由思维、自由思考问题、自我评价的机会,才能使他们能够自由创造,开发创造性思维。

3.2.2开展双向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思维的创造性与思维的独立性是密切相关的,没有独立思考就没有创造力的形成和发展。而“注入式”教学完全抹杀了思维的独立性,学生在课堂上充当听客和看客,处于服从、接纳、受支配的地位,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实施创新教育,必须转变传统教育“唯师是从”这一专制型的师生关系的观念,建立起相互尊重、信任、理解的平等、民主、合作的关系,这种关系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提高思维的表达能力。据在美国洛杉矶艺术设计中心任终生教授的王受之先生介绍:“目前几乎所有的美国艺术院校发展的特点就是突出观念和思维,轻视传统表现技法;假如你在世界上极具前卫地位的加利福尼亚艺术学院,你问该校的研究生花了这么多钱来这里到底学到了什么,他们会回答,我们学到了思维。在该校中没完没了的讨论会成为一大特色”。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针对某一讲授内容让学生先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如讲到“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改造设计”这一章时,专门让学生课后去采访一下当地的市民什么样的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才能使他们认同或下次还会再来拜访,或市民心目中的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设计应该向哪个方向发展等问题。学生对此兴趣很浓,纷纷发表他们的调研结果和自己的见解。这样在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加强了交流,师生相互启迪,相互激励,相互修正,使创造性思维产生共鸣,并发生连锁反应,从而启发诱导出更多的新见解、新观点。并在教给学生知识点的同时,更注重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3注重文脉延续思想

城市是历史的积淀,每个城市都有其自身产生、发展的过程,它经历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建设与改造,使得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历史风貌产生。从城市文化的形成来看,特定城市文化与其地理位置、气候、生产方式、经济状况乃至生活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但如果仅从城市文化本身来说,城市文化应是城市历史积淀的具体与直接的显现。而城市的景观也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变化的。历史传统、文化风俗、宗教、民族个性、经济发展水平等都体现了城市的文化精神。正因为此城市具有这样的人文环境特点,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研究范畴也从原先的物质形态、视觉艺术扩展到行为、社会、心理、生态等多学科理论。因此,作为引导学生进行城市设计的景观艺术设计教学,也应从城市的历史文化遗存出发,注重城市文脉的延续,体现城市的人文环境的个性和特点,创造城市的地域性特色。

3.4注重实践环节

景观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具有较强的专业特点,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实践的过程。因此,应通过多种渠道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尽量让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与实践保持紧密联系。如在课题设计之前,除了介绍有关课题设计的知识和方法外,适当增加设计案例的介绍。另外可以通过参观一些相关的优秀实践作品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受设计作品的建成效应并对其进行评价总结,从而对设计课题有更深的理解和领悟。在设计课题的选取上,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如鼓励学生将公司或企业的课题带到学校里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或让学生参与教师接纳的工程设计项目,在设计的实践中,将课堂内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设计中,并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四、结语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景观艺术设计课程是一门对自然环境及已有环境的分析、规划、设计、管理和维护的学科与艺术。因此,作为一门致力于构建人与自然和社会环境之间和谐关系的学科,景观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的全面发展和高素质专业人才的教育与培养正适应了当前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因此,设立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的景观艺术设计应形成自己的景观设计教学特色,以更好地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建设而服务,同时为社会培养基础理论扎实,设计能力全面,实施组织能力强的新型环境艺术设计工作高级人才。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李迪华.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吴良镛.世纪之交展望建筑学的未来[J].建筑学报,1999(8):6-10.

篇7

随着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作为自治区首府的拉萨其城区范围不断扩大。大学新校区作为拉萨市人民政府东迁项目之一,极大地解决了藏大老校区办学条件不佳、面积狭小,没有发展空间等问题。大学新校区位于拉萨市东城区、拉萨河的北侧、藏大路的尽头,被拉萨河环抱,环境清静宜人是读书育人的好地方。项目所在地块位于新校区北侧,紧邻藏大路,正对自然历史博物馆,为藏大新校区的主入口。本地块为两块呈南北走向的平行四边形地块,地块内侧地势平坦,相对高差不超过0.3m,为现有的草坪。地块外侧地势不平坦落差很大,相对高差介于0.5~1m之间,规划总设计面积为9132㎡。

2体现地域民族特色的设计理念

从学校的角度出发,校园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也是学生、教职工生活的主要场所。大学校园的景观设计要充分的体现校园的文化气息,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使校园的景观环境对学生产生一个积极向上的引导作用。作为大学校园的入口景观设计,尤为重要,不但要为本学校师生服务提供休闲场所,也是外界了解、衡量本校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和标准。从地域的角度出发,是以藏族为主体的民族自治区,其他还有汉族、回族、门巴族、珞巴族等。本地区藏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45%左右,加之受藏传佛教思想的影响,本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建筑样式都散发出浓郁的藏式特色。在对本地块进行设计的时候,既要考虑如何去体现大学校园入口的庄严、浓浓书卷气息和朝气蓬勃的精神,又要考虑如何去体现本地区的民族地域特色,还要兼顾生态原理及可持续发展的景观设计原则。因此,无论从地理位置上思考,还是从地域特色的角度来说,大学新校区的入口景观都至为重要。为体现大学的校园文化和其所处地的地域民族文化,以藏式建筑中常见的元素作为设计出发点,赋予时代特点与大学校园的独特精神风貌,并将形象展示、休闲等功能融入其中,营造朝气蓬勃又具有浓郁地域民族特色的大学入口景观空间。

3设计原则

(1)注重文化内涵和场所精神,尊重当地历史文脉,体现地区的地域民族特色。(2)以人为本,从师生的需求出发,满足师生休闲、健身活动的需求。(3)注重生态原则,营造四季景异的景观效果。(4)可持续的设计原则,在材料的选择及植物的配置选择等方面,充分考虑学校的资金状况和当地的自然环境情况,因地制宜,以获得最佳设计效果。

4设计方案

4.1功能布局

由于该设计地块被现有的主要入口道路划分成为独立的两部分,且包含部分已建成区域。在设计上设计者采用了常用的对称设计手法,利用现有的主要道路作为本区块的主要景观与功能轴线,以起引导视线和疏散缓解交通的作用。同时在对称的两个小区块内部分别设计两条景观次轴线,在这两条次要轴线周围合理安排景观视线节点和景观界面,使这两个小区块内部各点有机的组合到一起,创造出生态式的校园入口景观。入口景观不但具有引导景观视线,满足校园众师生精神生活和求知的需求,并应具备地区的所特有的地方和民族特色。在两个分区内又分别进一步细分为两个片区:一片主要软质景观区,也是设计中的静区,采用各种色相的植物对入口进行装点,起到良好的屏蔽作用。二片主要为硬质景观区,也是设计中的动区,地面采用硬质铺装为主,并设一‘S’型喷泉水池,为整个景观区域增添生机与活力。并且静区基本包围动区,利用植物形成围合空间,避免和弱化动区对校区主轴及周边建筑物产生影响。

4.2设计元素

4.2.1吉祥结。藏式吉祥结为藏传佛教八吉祥徽(又称八瑞相)之一,其外形与中华民族的中国结(又名吉祥结)极为相似。吉祥结在中国是代表吉祥如意、吉祥平安、吉祥康泰是长寿、永恒、爱和和谐的象征。而藏式吉祥结作为佛教思想的象征物,原为“室利的钟爱之物”,是一个自然的吉祥符号。扎雅.罗丹西饶活佛在其著作《藏族文化中的佛教象征符号》中解释吉祥结是一种密闭的交织状生动装饰物,其“自成一个密闭的没有缝隙的整体,以最简单和充分协调的方式代表了运动和静止”。藏族人民确信吉祥结代表了最高意义上的吉祥如意。同时他们认为吉祥结的运用,是试图在人与人之间建立吉祥如意的桥梁和氛围。也有藏民认为吉祥结代表了道路,寓意一路平安畅通无阻,也寓意了自然界的轮回。在设计中将吉祥结巧妙的融入到景观之中,演变为植物种植的容器和休闲的道路。从图书馆及各教学楼俯视时,效果极为明显。

4.2.2藏式砣砣。砣砣是藏式建筑的一大特点,其原为旧式建筑中突出墙面的为楼面的结构性支撑,现普遍用于本地区建筑外立面的装饰设计。在植物种植坛的侧面也借鉴藏式建筑的做法,设置简单的砣砣并绘制为蓝色,犹如普通人家的屋檐一般。

4.2.3色彩运用。藏式建筑的另一大特点———色彩运用大胆。红,黄,蓝,黑,白,是藏式建筑用色最为广泛也是最具代表性的颜色,尤其是红色。白色为普通民居建筑的主基调,常大面积使用;红色和黄色为寺庙建筑的主要色调,在寺庙建筑中大面积使用,在民居建筑中常用于柱、梁及女儿墙部分。在本景观设计中,白色是本设计的主导颜色,红色为主要的点缀颜色。地面的铺装采用本地产大理石碎拼,在经济节约的基础上展现地方特色。座椅等的设计也借鉴运用藏式建筑的体量、色彩,尽量突出民族地域特色。

4.2.4植物配置。植物的配置是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尤其是在地区植被相对较少的情况下,植物的配置显得尤为重要。在植物的配置上,既要考虑景观设计效果的展现,又要兼顾高原气候的特殊性———强烈紫外线、昼夜温差大等,尽量选择拉萨地区的乡土植物和已经证实了可以在拉萨地区良好生长的植被。本设计中在考虑以上因素的基础上配置了在地区生长良好的美国兰草,旱柳和云杉等一系列易于存活生长的植物。为实现四季景异的景观效果,并丰富该景观区域的植物种类,在重点花坛内栽植了牡丹等花卉,并移植了两棵大型的左旋柳以凸显地方特色。通过乔木、灌木、地被及花卉植物的合理搭配,充分利用各层空间,达到饱满的景观效果。

4.2.5循环喷水池。由于拉萨地区的空气非常干燥,为营造一个良好舒适的休闲入口环境,改善本地块的空气湿润度,为整个景观区域增添生机与活力,借鉴了藏传佛教中轮回的概念及相关符号设计了一‘S’型喷泉水池。同时为节约水资源,将喷泉水池设计为循环水系统。喷泉水经过简单的过滤处理后即可循环使用,极大地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

篇8

二、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总体框架

课程建设要突出特色[2]。在地方应用型工科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要始终要求立足于特定行业,依托工科行业这块“自留地”来推动专业发展,培养具有解决特定行业内企业经营管理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这即是说,要将工科特色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的主导方向,在课程建设与改革中强调工科特色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深度融合。课程建设与改革是一项综合性的整体建设,课程建设的各项内容彼此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3]。在课程建设与改革中推动工科特色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深度融合,培养具有工科特色的复合型经济管理类人才,其总体框架可概括为5个方面(图1)。由图1可知,在课程建设与改革中实现工科特色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深度融合,其总体思路为:(1)优化教学内容,要构建以解决行业内企业经营管理问题为核心的教学内容体系;(2)充实教学条件,要实现以工科特色为主线的教学条件的转变;(3)促进教学过程与考核的科学化,要完善能充分体现行业内企业经营管理规律的教学过程与考核体系;(4)提升教师素质,要塑造具有工科知识背景的经管教师队伍;(5)强化实践教学,要设计工科特色的经管实践教学环节。这5个方面内容共同构成了工科特色的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建设与课程改革的总体框架。从图1能够看出,工科特色的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过程与考核、师资建设、实践教学的统一体。其中,教学内容的改革,要求在适当增加工科类课程的基础上,教师的教学紧紧跟随时展和特定产业发展,充分掌握行业内企业经营管理的最新前沿与发展趋势。教学条件建设首先要求组织编写具有工科特色的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材,着力解决工科特色的经管专业教学的一些共性问题,实现以工科特色为主线的教学条件的转变。教学过程和考核的科学化,要求从解决行业内企业经营管理问题入手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凸显行业内企业经营管理的典型案例教学作用,并逐步建立以解决行业内企业经营管理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考核体系。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则强调引进具有工科背景的经管师资的重要性,将派遣教师进修工科类课程、派遣教师到企业调研学习作为解决现有教师欠缺工科知识问题的重要途径。在实践教学环节,要强化与行业内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并建立具有较高仿真性的模拟实验企业经营管理场景的经济管理实验室。

三、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具体内容

在课程建设与改革中实现工科特色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深度融合,具体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过程与考核、师资队伍、实践性教学环节共5个方面。

(一)优化教学内容

要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为核心,推动课程建设与改革向纵深发展[4]。为培养具有特色的复合型经管人才奠定基础,必须构建以解决行业内企业经营管理问题为核心的教学内容体系,不断优化教学内容。1.增添工科专业基础课程。地方应用型工科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可在保持原有专业课程体系基本不变的基础上,适当增添个别体现工科特色的基础课程。笔者所在的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近年来为了突出石油化工特色,在专业课程中增加如石油化工过程概论等基础课程。2.设置行业经营管理类课程。这是指在课程体系中设置反映特定行业特色的经济管理类课程,如近年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针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开设了国际石油经济学、石化商品学等课程,针对市场营销专业、会计学专业学生开设了石化商品学等课程。3.教学内容紧跟行业经营管理最新前沿与发展动态。这主要是追踪学术前沿,实现经济管理类教学内容体系的不断更新,如请行业内企业管理层到校做学术讲座,介绍行业经营管理经验与发展前沿,及时将企业经营管理最新发展动态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如近年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依托茂名石化公司、中海油西部公司等石油化工企业,聘请这些公司高中层管理者到校为学生做行业经营管理前沿讲座,加深了学生对行业特色的把握,也实现了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的同步前进。

(二)充实教学条件

教学条件建设包括教材、教学大纲、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教学硬件设备等诸多方面。为培养具有特色的复合型经管人才,充实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建设条件,实现以工科特色为主线的教学条件的转变,须从教材、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教学大纲等方面展开研究。1.编写工科特色的经济管理类教材。在课程建设和改革中,教材建设是关键环节,教材选用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质量[5]。因此要积极联合其他同类型工科高校教师,组织共同编写具有工科特色的经济管理专业教材。2.编写凸显工科特色的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根据工科行业特色及其用人规律,对经济管理类专业如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学、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设计,在知识、技能、能力、素质等方面,设置明确具体又具有操作性的课程体系与教学进度安排。近年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积极推动石油化工特色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建设,制定出了具有石油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为打造工科特色的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奠定了制度基础。3.编写凸显工科特色的教学大纲、实验大纲、实习指导书。要从凸显工科特色的要求出发,结合工科企业经营管理实际需要和行业特色,编写相应理论课程以及实习、实验、实训等实践性教学大纲或实习指导书等。比如,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近年来组织专业教师编写了凸显石油化工特色的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大纲、实训指导计划等。

(三)促进教学过程与考核的科学化

教学过程与教学考核是教学组织实施及其效果检验的关键。要在广泛调研行业经营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找出当前行业内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规律,并依据这些经营管理规律,对教师选聘、备课、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实习教学乃至毕业论文指导与学业成绩考核评定等教学过程和考核体系的诸多环节进行设计,完善充分体现行业特色和企业经营管理规律的教学过程与考核体系,促进教学过程与考核的科学化。1.从解决行业内企业经营管理问题入手设计教学过程。要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凝练行业经营管理的主要问题,并以回答企业经营管理问题作为教学设计的导向,有的放矢,围绕问题进行教学安排,设计教学过程与环节。当前,在教学方法上不少教师仍以讲授为主,探究式、讨论式教学有待推进[6]。从解决行业内企业经营管理问题入手,要求积极推行探究式、讨论式教学。2.将行业内企业管理经验作为主要教学案例。要在查阅文献资料、走访调研企业的基础上,搜集整理行业经营管理的主要案例,建立行业经营管理教学案例库。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尽可能地采用行业内企业经营管理实际案例来进行讲解,以加强学生对行业内企业经营管理的认识。3.建立以解决行业经营管理问题为中心的能力考核体系。设计以行业经营管理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过程,在授课过程中充分挖掘行业经营管理内在本质,必然要求建立以解决行业经营管理问题为中心的能力考核体系。

(四)提升教师素质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导力量。优良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人才保障[7]。工科特色的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建设与课程体系改革,要求“引培结合”,通过在职学习、脱产进修、引进工科背景或工作经验的经济管理类师资,推动经管师资队伍朝着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塑造一只具有工科知识背景的经管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素质。1.引进具有工科背景的师资。引进既具有行业从业经验、又有经济管理专业知识的高素质师资,弥补现有师资队伍企业实际工作经验的不足的缺陷,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升经济管理类师资队伍素质。2.引进具有工科专业背景的经管师资。在引进的经管专业教师中,强调教师原有专业知识具有工科背景。如引进的市场营销专业的博士研究生中,其本科阶段为工科专业。这样,该引进人才对相应课程的理解可能较之于单纯市场营销专业博士毕业生更深刻、更全面。3.派遣教师进修工科类经管课程。教师团队不仅要教好课程,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素质,及时更新知识[8]。这要求采用在职培训、脱产进修等方式,推动现有教师加强对工科类经管课程的学习,以期达到胜任工科类经管课程教学任务的目的。4.派遣教师到行业内企业调研学习。这是指加强与企业的互动,派遣教师到企业进行企业经营管理实践调研、跟班学习等,以加深经管专业教师对企业管理经营活动的认识,拓展教师知识面。如近年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要求教师加强继续教育学习,鼓励教师利用寒暑假时间到周边的石油化工企业进行实践调研、跟班学习,从而加深了教师对石油化工企业的认识,有力推动工科特色的经济管理类课程建设步伐。

(五)强化实践教学

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工科特色的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建设的重中之重。如会计专业培养的学生将来是要从事具体的会计实务与会计管理工作[9],因此必须加强会计学生在实践环节的应用能力。为体现工科特色,要一方面加强与企业合作共建实习基地的传统教学机制,另一方面将着力建设模拟行业经营管理场景的经济管理实验室,增强经管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工科特色。1.与企业合作共建实习基地。当前多数应用型工科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都建立了一些具有行业特色的实习基地,笔者认为一方面要提升这些实习基地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通过与周边城市相关企业的合作,进一步增加企业实习基地的数量。如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与茂名石化等石油企业共建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到石油企业工作现场听取公司经营管理人员的讲解,加深了学生对石油行业的理解,推动了工科特色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深度融合。2.建设模拟行业经营管理场景的经济管理实验室。要在充分调研行业经营管理流程、运作模式、决策程序的基础上,建立模拟行业企业经营管理场景的经济管理实验室,推动经管实践教学朝着特色更鲜明、实用性更强、针对性更准的方向前进。

篇9

一、前言: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无论是有意推动历史战车前进的战士,亦或是无意间拨弄了历史琴弦的顽童,凡是受过书之恩惠的,无人不去宣扬它的功德。无论沉重的承载介质或者压抑的文化氛围也都未曾阻拦住人们阅读的热忱。

书籍是智慧的襁褓,而书店则是书籍的温室。悉心呵护着书籍的书店,自己也一直为勤于阅读乐于求知的人们所喜爱。

然而喜爱归喜爱,科技的发展却是不可阻挡的。纸质媒介在传播介质中地位日趋尴尬,实体书店本身也被网络书店抢去了大量客户,甚至在某知名书店出现了季度销售量网络大于实体店的情况。

优胜劣汰是自然法则,在人类社会中也依然成立。网络的强势让人依稀联想到了手机快速发展并将BP机推入万丈深渊时的疯狂,只是这一次,长江后浪来的更加迅猛,而前浪的起点则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消费者的消费是有惯性的,与此同时,怀古恋旧的也大有人在,并非每个人都可以毫无顾虑的接受新的事物,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不存芥蒂的将相伴多年的事物封存在回忆里。实体书店的生命如果就这么戛然而止的话,对于之前所提到的消费者们而言无疑将是晴天霹雳。

“如何让实体书店保持竞争力?”这是每一个实体书店经营者都在思考的问题,也将是本论文所讨论问题的立足之点。

本论文将以书店的特色化作为实体书店“收复失地”的重要手段,对其加以研究并进行探索,以期能对实体书店寿命的延长起到作用。

二、选题背景:

(一)宏观背景:

在经历了东亚金融危机并迈入新世纪后,全球经济重回正轨,美国还是那个“热爱和平”的美国,迪拜还是那个富的流油的迪拜,而我国更是“风景这边独好”,继续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但是,好景不长,历史用了十年的时间又带我们回到了经济的驿站。十年前,一个聪明绝顶的人几乎弄垮整个东亚;十年后,一群绝顶聪明的人则几乎弄垮整个世界。

不过好在,各个经济体的决策群都积极采取了对策。我们姑且不去讨论这些措施的“续航能力”,也把之后的退出机制放在一边,单就这些“救命稻草”已取得的成效来看,它们已经很好的起了作用。

2009年二季度时,美国、日本以及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开始便回升,工业生产、股市等主要经济指标也逐步好转。进入三季度后,主要经济体经济开始明显回升,美国GDP上升了2.8%,日本经济的回升力度也不遑多让,而多数欧盟国家也出现复苏,世界经济基本上,至少从数字来看,被确认见底回升。而一直远离泥潭中心的我国大陆地区,则如同身处世外桃源一般,在2009年上半仍然保持经济高增长,第三季度时增长率更是超过8%,香港、台湾地区的经济也开始回暖。

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从西方人几乎短了一半多的圣诞购物清单中可见一斑。同样,经济的复苏将起的影响也不小。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当人们不再为温饱担忧时,就会有其他更高的追求。显而易见,对书籍的需求也包含在内。不仅仅由于的经济复苏,当今社会对于教育、知识的重视,甚至让书籍成为与粮食一样的生活必需品。换言之,书籍作为知识最为人熟识的载体,它的需求量已经不会因经济的波动而发生巨大的变化。而经济形势的好转对书籍的需求量自然也会起正面作用。

按理来说,略为上扬的书籍需求曲线对于书店经营者们会是个利好消息,但是,现实却实实给我们上了一课。

书店经营者们紧皱的眉头一方面被认为源于经济危机余韵尤在,而更多的,则来自于网络书店的冲击。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网络、通信和信息技术的突破性进展,Internet在全球爆炸性增长并迅速普及。在这一前提下,电子商务应运而生了。电子商务是基于互联网、以交易双方为主体、以银行电子支付和结算为手段、以客户数据为依托的全新的商务模式,它可以使商家与供应商更紧密地联系起来,更快地满足客户需求,也可以让商家在全球范围内选择最佳供应商,在全球市场上销售产品。自1998年“电子商务年”以来,电子商务在全球发展迅猛,大约每九个月其交易额就翻一番,至2003年时全球电子商务交易额(包括网上贸易额、销售额等)就已经达到数千亿美元,收入剧增了262%。

电子商务的触角几乎介入了各种领域,而书店业自然也难以幸免。随着人们对网购的逐渐了解以及对其接受度的日益提高,实体书店在书籍销售领域的地位受到了动摇,再加上网购那无与伦比的成本优势和价格优势,使得实体书店的市场份额被大量侵吞,在加上经济危机的影响,网络售书相对于实体书店的价格优势又再次被放大。

而更“糟糕”的是,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未曾减慢,他的潜力甚至被认为在未来二十年内无法探到底。

而在我国,随着网购安全性的逐步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日益健全,电子商务对实体书店的全面超越之日似乎也近在眼前。难以想象,一旦当连信奉“眼见为实”的我们都放弃了实体购买而转向网购,实体书店以及其他实体销售行业将要何去何从。

与书店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某些行业恰如其分的运用了他们所拥有的实体,以体验式营销的方式再次赢得市场,赢得消费者。而体验经济如今的热度也并不亚于网络经济。

(二)微观行业背景:

如之前所说,新技术的产生与不断发展已经让整个书店业感到压力巨大,而在书店业内部,则也存在着巨大的内耗。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深,人民的物质生活逐渐富足,同时又伴随着渐渐开放的文化政策,人们对于书籍的需求量急速增加。而图书馆则由于藏书量以及藏书种类运营方式等原因无法很好的填补这一需求缺口,于是,书店一下变成了抢手货,营业额等也大幅上升。

之后,由于全民炒股时代的来临,相关书籍越卖越火,书店们的利益也吸引了更多的资本进入该行业。可以这么说,即便没有电子商务的强势出击,整个书籍市场分配到各个书店的份额就已经很小了,而且还有进一步缩小的趋势。并且,如果所有的书店都不进行差异化、特色化建设,那么,一家书店的营业额就将完全取决于它的选址,这样就又会造成有些地方书店扎堆,有些地方却少人问津。如此这般,只能加剧内耗的激烈程度,而对于社会而言,这也是非经济的。

事实上,如今的书店行业中,已经不乏各种各样的特色化书店,我们先不论它们的营业额高低,单就它们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而言,这些书店中的部分就已经获得了成功,甚至有些成为了人们口中的“文化地标”。关于这些书店的介绍在此就不赘述了,后文将有相关内容。

三、现状:

(一)书店经营现状:

由于书店业内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竞争,以及电子商务的不断强势,为了争取生存空间,书店经营者们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对书店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特色化改造。不过,也有眼光独到的经营者早在市场资源尚且充裕时便已考虑到这一点,只是那时的所谓特色化在现今看来更应该被归于“CI”,比如大名鼎鼎的生活书店。早在国统时期就开始了自己的品牌建设,当然,这也与当时较为动荡的社会局势有关。

而如今,我们所接触的大多数书店,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者特色化建设。无论是连锁书店中的特色分店,比如巴诺书店的大学书店、老年书店以及道尔顿书店;或者是大量涌现的书城(本文将其归入书店异构体概念中,后文将有详述);又或者是日趋分工细化的专业书店。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传统同质化书店的逐渐消亡。

但即便如此,实体书店经营者们依然觉得他们的生存之路越来越坎坷。消费者总量的减少,不仅仅减少了他们的收益,也使得他们的运营成本难以摊薄。这种情况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拜电子商务所赐。国外的亚马逊,国内的当当网,在甩掉了实体商店和库存带来的沉重成本包袱后,迈着轻快的步伐掳掠走了大量市场份额。虽然日前经专家和业内人士共同分析得出“网上书店书籍折扣过低,甚至远低于进价”的结论,并认为大多网络书店都存在亏损。但即便如此依然无法改变网店如今火热的上升态势,却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消费者对于网上书城的好感。

(二)相关研究现状:

或许是因为书店经营的研究更需要实战演练的缘故,关于书店特色化经营的专业性文献实实少之又少,仅有几篇相关的小型论文见于报端。但是相关的经营理念我们却能从各大知名书店经营者的回忆录或是个人传记中窥得一斑。

与文字资料的难以寻找不同,各类实证却不少。几乎每一家书店都在挣扎,在改变。每一家书店的成功、失败、重生都是活生生的案例。

此外,书店特色化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与体验式营销的结合程度,毕竟比起网络而言,实体书店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所拥有的实体,之前拖累了它的就是这个“实体”。如果想让实体从累赘变为优势,就必然要借助体验式营销的力量。而现今,适逢体验经济正值壮年之时,相关文献、书籍之多自然无需多言。研究的深度,覆盖的广度,也是与日俱增。

(三)书店特色化必要性:

1非特色化实体书店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非特色化的实体书店分为多种。

首先是私营综合性小型书店。在我国,这类书店一方面面积小、店面位置不好,另一方面书籍种类以及量都不大,要想与综合性大书店比大而全显然是毫无优势可言,同时又因为自身所售图书不成体系,无法与专营书店相竞争吸引特有客户。再加上之前所说的店面面积、位置等问题,则使得其面向的客户愈发的少,基本就只能靠地缘或是私人关系拉拢顾客。

这一类书店的生存是极为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他们既要承受大型书店、国营书店给的压力,又要被网络抢去部分地缘客户,所剩无几的就只有些以个人关系维系的老顾客以及偶尔有之的“路人”。

其次是私营或国有的大型书店。这一类书店面积较大,但要小于书城,不过由于近年来这类书店纷纷向书城转型,使得这类书店已较为少见。他们的面积较大,书籍也多走综合性路线。购书人多为慕名而来,辐射的人群也较广。

这类书店所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小视。一是来自书店行业自身的内耗,一度出现的大量同质性书店使得消费者出现了审美疲劳,同时也将消费者按照区位进行了划分。日益变小的蛋糕却要分越来越多份,也难怪这类书店逐渐难觅其踪。在此过程中,网络并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因为早在电子商务尚未壮大之时,这些书店就已被内耗弄得身心俱疲了。

最后要说到的是连锁书店。在我国,最有名的连锁书店应该要数新华书店了,而在世界范围内,人们最耳熟能详的连锁书店就要算巴诺书店了。这类书店大多也是尽量让自己的书籍涉及更多领域(在此,我们暂且不考虑连锁书店的特色分店),同时依靠连锁经营这一方式,尽量让自己书店的影响力覆盖更多的地区。让所有人都可以很方便的买到任何他所需要的书,同时让自己成为“方便购书”的代名词并达到利益最大化,就是这些书店选择连锁经营的重要原因。

但是今天,网络书店捷足先登的抢到了“方便购书”的制高点,也让自己的利益达到了另人眼红的高度。连锁实体书店之前依靠连锁经营方式所精心布置的战略防线,在非实体武器的攻击下显得那么不堪一击。

2书店特色化的定义:

书店特色化,是指书店通过对自身经营产品、经营方式、服务范围的改变,并与体验式营销相结合以获得特定消费者群体的青睐,争取细分市场的行为。

3书店特色化的好处与所能解决的问题:

首先,实体书店在特色化之后,市场的定位更加精确,针对目标客户的营销更易开展,可以大大提高营销的效率。

其次,在对市场进行细分之后,由于大家的目标群体不再像之前那样大面积重合,各家书店间的竞争也不会再像之前那样激烈、那样残酷。在有效减少了行业中的内耗后,便有可能出现多方共赢的局面。

最后,由于与体验经济进行了有机结合,实体书店之前相对于网络书店的最大缺点——“实体”,将会成为实体书店回击网络书店的有效武器。或许实体书店不如网络书店价格低,也或许实体书店不如网络书店方便,但是,实体书店却能为消费者带去网络书店所无法提供的消费体验、人文关怀。换言之,在经过与体验经济的整合后,实体书店的商品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不再仅仅是书籍这一实物,而更多的转移到了消费者购书的整个过程上。他所销售的是消费者从进书店门开始,乃至消费者选书、拿书、翻书、闲逛、休息、结账,甚至于在书店里躲雨这样一整个过程。而消费者所享受的,也不再仅仅是买到的书,还包括了整个买书的过程。

四、书店特色化的方式

(一)装修风格特色化:

其实无论哪行哪业,如果经营者要进行CI建设或是特色化建设以求差异化经营,自己店面内部装修风格的内部一致性与外部差异性都是必须迈出的第一步。所谓装修风格的内部一致性是针对连锁经营者而言的,让自己每家店面的整体风格相统一,以让消费者在提起该书店时会有一个直观的印象。而所谓外部差异性则是指装修风格要与众不同,让自己独树一帜,给消费者一个鲜明的印象。二者相辅相成,让消费者因为装修风格而记住书店,同时也会在想起书店的时候想到那独特的装修风格,最终的目的其实很简单——让消费者印象深刻。

装修风格的特色化不仅仅体现在内部装潢方面,在某些地方,还存在着另一种特色化的方式——“遗址书店”。此类书店往往身处大有来头之地,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建筑原来的主人离开了它们,也让它们丧失了原有的功能,而后变成了书店。比如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教堂书店、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雅典人书店、英国的苏格兰格拉斯哥边界书店等等。无论是拥有800年历史的教堂,还是落成于1919年的剧院,或是1827年建成的皇家银行,如今它们的身份都只有一个——书店。而对于它们的顾客而言,他们去这些书店的目的也早已不仅仅是买几本需要的书那么简单了,取而代之的是在教堂里聆听先贤的教诲,在戏院包厢里感受艺术,在皇家银行中思考经济、规划人生。

之所以将“遗址书店”归入装修风格特色化中,是因为它与普通的依靠装修风格实现特色化的书店一样,都是依靠书店异于别家的内部环境吸引消费者,让消费者在一个觉得适合自己阅读、自己喜欢的环境中完成找书、翻阅、选书、购书的过程,或者干脆让读者喜欢上这样一个“不一样”的阅读空间。

而在我国,也有这种“遗址书店”,只是多为旧厂房改造而得,即所谓的“SOHO”。较为有名的是北京朝阳区的蒲蒲兰绘本馆。与之前所提的国外的“遗址书店”有所不同,以蒲蒲兰绘本馆为代表的国内“遗址书店”们并不拥有整个“废弃建筑”,而是与其他产业、其他店铺共同使用一个个旧厂房,而这种差异的出现则主要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国情以及书店自身的实力造成的,与国外相比并无优劣之分,只是对环境的适应而已。

(二)书籍特色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化,各类学科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而对于消费者的分类也越来越细致。

不同类消费者对于书籍的需求是不同的,以前对于这种需求的差异,财大气粗的国营书店采取“大而全”的方式以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并履行自己的社会义务。“大而全”的国营书店起到了文化普及的作用,但要想各类消费者找到归属感,获得人文关怀,需要的还是特色书店,尤其是书籍特色化的书店。

所谓的书籍特色化,并不是指只销售单一品种的书籍,而是销售与某一主题相关的书籍或是某一特定载体的书籍。这类书店所提供的,不仅仅是书、相关产品,更重要的,它给一类人,一个有共性的群体提供了一个交流的空间,一个有归属感的阅读空间。

比如上文提到的蒲蒲兰绘本馆,它的经营范围就是绘本,尤以日本白杨社原版儿童绘本为主,不仅如此,它在陈列4000多种来自世界各地的绘本的同时,还会在每个周末举办讲故事及由绘本引申的手工活动。这就让喜爱绘本的孩子们有了一个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的地方,也让他们的家长们有了与子女互动的场所,与其他家长讨论儿童教育问题的场所。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洛杉矶,一家名为“秘密总部”的卡通书专售店则成功虏获了广大热爱卡通的消费者的心。

以上两例是典型的只经营某一特定载体书籍的案例,而最早人们对于特色书店的认知应该源于传统的专业书店。

这类书店往往只经营与某一学科相关的书籍、用品等。比如医学书店、电影书店等。同样依靠专业化的经营满足消费者的专业需求,也让特定的人群找到自己的“同类”,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窝”,并且在相互的交流中获取知识、也让做学问或是热爱文艺的人摆脱孤独感,摆脱“知音难求”的困境。这类书店的成功与否往往建立在经营者的藏书中是否有经典书籍的经典版本,或者书籍是否够前沿,因为无论对于学术类学科还是艺术类学科而言,挖掘经典与探索前沿都是永不落幕的课题。

比如广州的学而优书店,它的市场定位就是:喜欢学术典籍、重视版本的读书者。而它对于书版本的讲究也是最为消费者所津津乐道的,曾经甚至有读者在书店里找到30年代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文学杂志全套影印本,别的不说,单看“30年代”几个字,店主的执着就可见一斑。

再比如香港的书得起书店。来自新加坡的店主人本身就是一位建筑设计师,而对于设计书籍十分热爱的他,早在新加坡念书时就与当地一家老字号设计书店非常熟络。如今,他更是依靠着自己与那家书店的关系以及那家书店在欧洲的广阔网络,得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最新的设计书籍放上自己书店的书架。而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香港这样一个寸土寸金的地方,店主将店内100多平方米的空间预留了1/3作为展览场地,同时在店内设置了许多简单的座位,将各种书籍、杂志开封,欢迎客人仔细阅读。

其实从一定的层面上讲,这些书店的经营者,相对于书店业而言,他们更在乎的往往是书店主题所处的行业。如同上文所说的书得起书店的店主,支持他开书店的,并不见得是对书店的喜爱,而更多的,应该是他对于设计业的喜爱。

(三)书店位置特色化:

顾名思义,在书店选址时就开始进行特色化建设。与“遗址书店”有所不同,位置特色化书店的特色来源于外部大环境,而“遗址书店”的特色则源于书店所在建筑本身。

位置特色化的根本在于书店的选址。基于现在旅游经济、体验经济的火热现状,理论上说景区书店应该是书店经营者的首选之地,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在各大旅游风景区中我们往往难觅私营书店踪影。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在景区中开书店不同于在商业街等地开店,等待店主的往往是繁复的审批手续,既费时费力也不一定能有理想的结果。其次,这些景区中的部分已经有新华书店进驻,鉴于景区中消费者的不固定性与多样性,私营书店后手进入也确实难有作为。第三,由于需求的原因,景区书店的书如果不能做到与景区相关,与其他书店不同就根本无法吸引消费者,毕竟没有人会愿意背着随处可见的书游山玩水。

前两点是在现有的国情下是几乎无法解决的,但针对第三个问题有的书店选择了较为避重就轻的方法,比如将营业重心转向介绍当地风土人情、风景民俗以及当地名人的明信片、光碟、画册、传记及相关图书的销售,既让书店与景区本身联系更紧密,也让消费者感觉到了景区书店与其他书店的差别。但是,如何让这样的景区书店区别于景区内的纪念品商店,却实实需要经营者费些脑筋了。

不仅仅是景区,国外有关信息表明,建立于机场、车站的书店与开设在旅游点位置的书店一样,流通率与新书上架率都相当高。而在上海,地铁书店已经确实成了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比如淮海南路地铁站里的季风书园、汶水东路站的明君书店等等。开始时只是供乘坐地铁的人在等候时翻书排遣的,但渐渐的名气大了,也就有人慕名而来了。

此外,也有开在营业性场所里的书店,像是上海的影城书店。书店位于上海影城中,专营最新的杂志和畅销书,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电影类杂志和书籍,结合它所处的位置,就显得实用性专业性很强,同时也可以借助影城本身的人气与客流量,提升自己的知名度美誉度。

如前所说,位置特色化的书店的根本在于选址,而在选址之后如何在经营的过程中发挥书店位置的优势与特点也着实大有文章可做。

(四)异构体:

1异构体定义:

所谓异构体,我将它定义为:体验消费背景下,书店与其他服务行业相结合经营书店形式。这在现在的生活中其实也并不少见,比如书城以及书吧等形式。

2异构体的形式及现存问题:

随着体验经济日益火热以及实体书店所面临挑战的日益艰巨,书店经营者们也早早的开始了对于书店与其他“留得住消费者”的行业联合与共营的探索。一个异构体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先决条件在于它书店以外的部分能否留住顾客,能否让消费者停下脚步并在享受书店外部分所提供的服务与产品的同时重拾对阅读的兴趣。

现如今,书店与咖啡屋共同经营的书店形式已经是遍地开花,也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同。比如星巴克与巴诺的强强联合,而墨西哥墨西哥城的卢加尔•德拉曼查书店甚至是因它的咖啡而颇具盛名。在国内,这样的异构体也早已屡见不鲜了,大多选址较好管理规范的都可以做到叫好又叫座,有些更好的,则通过装修等方式使书店与咖啡馆间有机结合、无缝对接,并逐渐将“来此读书、喝咖啡”作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介绍给大众,让消费者通过自己在异构体中的体验感受到这种生活方式的惬意、舒适乃至品质。

不仅仅是咖啡店,以我国传统活动场所——茶馆作为附加部分形成的异构体也应运而生。但实际上,此类异构体的附加部分——茶馆,由于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与阅读时所需的安静环境有所冲突,致使在形成异构体时茶馆只是在形态上与书店融合,而在实质上,却是“供应茶水的咖啡馆”与书店间互动融合。

不过,这并不能阻止这些茶馆书店的受欢迎,究其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光临此类书店的人往往并不怀念传统茶馆的嘈杂与热闹,而更喜欢静静的看书与品茶。茶馆书店既可以通过书吸引顾客,也可以通过茶吸引顾客,增加卖点的同时也不会影响到空间环境的适合阅读性,架空了部分茶馆文化,却让剩下的部分有了更好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以上所说的两种异构体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的附属部分所提供的服务与产品可以与阅读这一动作同时进行,比如喝咖啡喝茶或是吃点心等。而现实中还存在另一类的异构体,这类异构体往往是在将书店的空间进行分割后,把其中的部分作他用,让消费者在阅读之余可以获得其他精神上的满足。

举例来说,有些书店将店中的部分墙面或是一段走道作为举办画展的地方,也有些会设置专区并定期举行小型的演讲或是沙龙、学术研讨会等。当然,也有些会兼有多者。这种异构体最大的优势就是让读者“感同身受”,多维的接触知识,不仅仅是白纸黑字的叙述,也有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直观体验,甚至还会有与“同道中人”的互动。真正让消费者感到他所消费的不再只是点点鼠标也能获得的书籍、画册等,而是只有身处其中才能感受到的文化、艺术熏陶。

异构体的另一种现存模式就是我们口中的书城。书城依靠其极大的面积优势,在保证不至喧宾夺主的同时,竭力让自己成为一个个近乎无所不包的休闲中心。无论是餐饮、电子设备、沙龙、展览等等,我们都可以在书城中找到它们的身影。与小型特色书店相比,书城所塑造的氛围要更加大众化,影响的人群也更广。可以这么说,书城本身就是老式综合性大书店的进化体,而小型特色书店也必将取代现存小书店成为爱书之人的钟爱之地。

五、特色书店与网络

(一)实体书店与网络销售平台:

西方有句谚语:如果无法战胜对手,就加入对手。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实体书店与网络书店间的关系。无论如何,网络书店为消费者提供了另一种消费选择,为所有对书有需求的人提供了新的可能。既然这种销售模式已经出现,并且为消费者所接受,那我们就应该承认这种模式的合理性。与此同时,鉴于电子信息技术及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如果真的想将网络赶出书籍销售市场,几乎等同于痴人说梦。

在与网络书店的对抗中,实体书店目前处于极为不利的境地,而有些书店则选择了不同的路。与之前所提的西谚有所不同,这些实体书店并未让自己成为网店中的一份子,而是积极利用网络,拥有了自己的网络售书平台。比如巴诺书店,早在1997年3月就创办了自己的网络书店,比起纯粹依靠网络的亚马逊而言起步的确较晚,但我们依然不得不佩服巴诺的战略眼光,再加上它拥有实体连锁店这样一个坚实后盾,使得它的网络书店也拥有不俗的表现。而在2009年末至2010年初的某一季度,巴诺网络书店的销售额甚至历史性的超出了实体书店的销售额。不去剖析这一情况出现的偶然性与必然性,单就网络书店给巴诺书店带来的利益而言,巴诺进入网络的决定无疑是极正确的。

当然,这样说有些马后炮的味道,也有些只以成败论英雄的嫌疑,但无论如何,能既准确又迅速的做出判断并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这份勇气以及背后的数理分析之强大就足以让人敬佩。

(二)网络书店特色化:

与实体书店相同,网络书店也面临着激烈的内部竞争,也正因为此,网络书店也需要进行特色化。

与实体书店有所不同,网络书店由于不具实体店面,所以能带给消费者直观感受的特色化方式并不多,所以最直观的,最为重中之重的,其实是网店的VI建设。网页的风格,版面的设置,与网店所面对的受众、目标人群的喜好要两相适宜,也需要与网店所想传达的理念相一致。让消费者首先从视觉上了解书店、肯定书店,并将书店与其他书店区分开来。

除此之外,网络可以利用自己的特有资源增加读者的参与性,比如建立各类读书论坛。功效与实体书店引入沙龙以及细分市场针对特定人群经营书店相类似,根本目的在于为“同道中人”提供一个相互结识、彼此交流的平台,让消费者获得归属感。不仅如此,现在的很多网络书店还加入了个性化服务,进一步增强了读者的参与度,比如台湾的新丝路网络书店,早在新世纪伊始就为读者提供了POD随选列印服务,爱好写作的读者可以借助先进的印刷技术出版个人专著,使读者个人出版梦想成真。而同在台湾的金石堂网络书店则为读者提供了“个性化书店”服务,读者可在金石堂网路书店中任意点选30本图书作为个人书店中的藏书,使读者可以在网络上轻松地拥有体现个人独特品味的书店,这在如今这个强调个性的年代自然起到了很好的销售推动作用。

六、小结:

世界的发展是无法阻挡的,任何旧的事物如果不做出改变都将会被时代所抛弃,唯一能够延续老旧事物生命力的,唯有积极应变适应新局面。“自助者天助”,并非想挑起唯物、唯心的争论,而是想强调主动寻求突破与改变的重要性。实体书店如今其实已经站在“生存或是死亡”的路口,“特色化”是一条通向“生”的途径,而走向生存之路的,并不仅仅是实体书店,还有这一行业的大量从业人员,也或许,还可以为其他行业带来一些新的思考。

参考文献

[1]JohnQuelch.MarketingManagement[M].中国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1-21页,249-254页

[2]HenryAssael(韩德昌等译)[M].6版.中国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

[3]祝合良.体验消费与顾客体验管理[J].北京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5月,19卷2期:21页

[4]温韫辉.美国书业的在线销售模式与离线销售模式—亚马逊、巴诺书店、百万书店的财务报表分析[J].科技与出版,2009年,8期:47页

[5]王生智.谈民营书店的经营方向及策略[J].出版发行研究,2005年,1期:58页

[6]邹凤岭.“体验消费经济”发展与市场创新[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2年,2期:44-46页

[7]陈磊.巴诺书店的形象营销[J].出版参考,2006年,2月上旬刊:31页

[8]袁丽娜.打通图书销售新干线一一巴诺书店与网络书店竞争策略探析[J].出版参考,2005年,4月上旬刊:37-38页

[9]王东.独立书店:在商业和文化的钢丝上舞蹈[J].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1月7日:34版

[10]袁丽娜.解读巴诺书店的特色经营策略[J].出版参考,2008年,8月上旬刊:33页

[11]蓝有林刘志英.景区书店-给风景抹上文化的色彩[J].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7月29日:A03版

[12]薄志宏.妙开特色书店“黄金屋”中巧赚钱[J].经营投资:10-11页

[13]邵馨莲.全球10大特色书店[J].党政论坛•干部文摘,2008年,5月:58页

[14]马跃峰.生活书店的CI战略[J].编辑之友,2001年,5月:60-61页

[15]张恩碧.体验及体验消费的本质属性分析[J].消费经济,2007年12月,23卷6期:61-64页

[16]阮捷.先锋书店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J].Avastviewofpublishing,2006年,8月:58-61页

[17]王龙.基于体验消费的企业营销策略研究[D].中国南京:南京河海大学,2004年

[18]邵馨莲.全球十大特色书店[J].北京晚报,2008,1月19日

[19]何虹.台湾网上书店的经营与特色[J].出版发行研究,2001,8期:68

[20]朱瑾.京广沪港特色书店地图.[EB/OL]./book/2005-04/28/content_2887180.html

[21]AudreyLaing,JoRoyle.Marketingandthebooksellingbrand--Currentstrategyandthemanagers''''perspective[J].InternationalJournalofRetail&DistributionManagement,2006,34:198-211

[22]KevinHerrera.AroundtheWorld:SushiandSweetTeaattheUniversityofMississippi[J].LibraryHiTechNews,2007,24:16-19

[23]MGrindley.BooksellinginhisBlood:The"smallbooksellerwithabroadperspective"andincomingpresidentoftheBooksellersAssociation[J].BOOKSELLER,1999

[24]KReynolds.Learningthelanguage:Computerbooksarenowfirmlyestablishedinthemainstreamofbookselling[J].BOOKSELLER,1997

篇10

一、前言: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无论是有意推动历史战车前进的战士,亦或是无意间拨弄了历史琴弦的顽童,凡是受过书之恩惠的,无人不去宣扬它的功德。无论沉重的承载介质或者压抑的文化氛围也都未曾阻拦住人们阅读的热忱。书籍是智慧的襁褓,而书店则是书籍的温室。悉心呵护着书籍的书店,自己也一直为勤于阅读乐于求知的人们所喜爱。然而喜爱归喜爱,科技的发展却是不可阻挡的。纸质媒介在传播介质中地位日趋尴尬,实体书店本身也被网络书店抢去了大量客户,甚至在某知名书店出现了季度销售量网络大于实体店的情况。优胜劣汰是自然法则,在人类社会中也依然成立。网络的强势让人依稀联想到了手机快速发展并将BP机推入万丈深渊时的疯狂,只是这一次,长江后浪来的更加迅猛,而前浪的起点则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消费者的消费是有惯性的,与此同时,怀古恋旧的也大有人在,并非每个人都可以毫无顾虑的接受新的事物,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不存芥蒂的将相伴多年的事物封存在回忆里。实体书店的生命如果就这么戛然而止的话,对于之前所提到的消费者们而言无疑将是晴天霹雳。“如何让实体书店保持竞争力?”这是每一个实体书店经营者都在思考的问题,也将是本论文所讨论问题的立足之点。本论文将以书店的特色化作为实体书店“收复失地”的重要手段,对其加以研究并进行探索,以期能对实体书店寿命的延长起到作用。

二、选题背景:

(一)宏观背景:

在经历了东亚金融危机并迈入新世纪后,全球经济重回正轨,美国还是那个“热爱和平”的美国,迪拜还是那个富的流油的迪拜,而我国更是“风景这边独好”,继续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但是,好景不长,历史用了十年的时间又带我们回到了经济的驿站。十年前,一个聪明绝顶的人几乎弄垮整个东亚;十年后,一群绝顶聪明的人则几乎弄垮整个世界。

不过好在,各个经济体的决策群都积极采取了对策。我们姑且不去讨论这些措施的“续航能力”,也把之后的退出机制放在一边,单就这些“救命稻草”已取得的成效来看,它们已经很好的起了作用。

2009年二季度时,美国、日本以及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开始便回升,工业生产、股市等主要经济指标也逐步好转。进入三季度后,主要经济体经济开始明显回升,美国GDP上升了2.8%,日本经济的回升力度也不遑多让,而多数欧盟国家也出现复苏,世界经济基本上,至少从数字来看,被确认见底回升。而一直远离泥潭中心的我国大陆地区,则如同身处世外桃源一般,在2009年上半仍然保持经济高增长,第三季度时增长率更是超过8%,香港、台湾地区的经济也开始回暖。

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从西方人几乎短了一半多的圣诞购物清单中可见一斑。同样,经济的复苏将起的影响也不小。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当人们不再为温饱担忧时,就会有其他更高的追求。显而易见,对书籍的需求也包含在内。不仅仅由于的经济复苏,当今社会对于教育、知识的重视,甚至让书籍成为与粮食一样的生活必需品。换言之,书籍作为知识最为人熟识的载体,它的需求量已经不会因经济的波动而发生巨大的变化。而经济形势的好转对书籍的需求量自然也会起正面作用。

按理来说,略为上扬的书籍需求曲线对于书店经营者们会是个利好消息,但是,现实却实实给我们上了一课。书店经营者们紧皱的眉头一方面被认为源于经济危机余韵尤在,而更多的,则来自于网络书店的冲击。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网络、通信和信息技术的突破性进展,Internet在全球爆炸性增长并迅速普及。在这一前提下,电子商务应运而生了。电子商务是基于互联网、以交易双方为主体、以银行电子支付和结算为手段、以客户数据为依托的全新的商务模式,它可以使商家与供应商更紧密地联系起来,更快地满足客户需求,也可以让商家在全球范围内选择最佳供应商,在全球市场上销售产品。自1998年“电子商务年”以来,电子商务在全球发展迅猛,大约每九个月其交易额就翻一番,至2003年时全球电子商务交易额(包括网上贸易额、销售额等)就已经达到数千亿美元,收入剧增了262%。

电子商务的触角几乎介入了各种领域,而书店业自然也难以幸免。随着人们对网购的逐渐了解以及对其接受度的日益提高,实体书店在书籍销售领域的地位受到了动摇,再加上网购那无与伦比的成本优势和价格优势,使得实体书店的市场份额被大量侵吞,在加上经济危机的影响,网络售书相对于实体书店的价格优势又再次被放大。

而更“糟糕”的是,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未曾减慢,他的潜力甚至被认为在未来二十年内无法探到底。而在我国,随着网购安全性的逐步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日益健全,电子商务对实体书店的全面超越之日似乎也近在眼前。难以想象,一旦当连信奉“眼见为实”的我们都放弃了实体购买而转向网购,实体书店以及其他实体销售行业将要何去何从。

与书店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某些行业恰如其分的运用了他们所拥有的实体,以体验式营销的方式再次赢得市场,赢得消费者。而体验经济如今的热度也并不亚于网络经济。

(二)微观行业背景:

如之前所说,新技术的产生与不断发展已经让整个书店业感到压力巨大,而在书店业内部,则也存在着巨大的内耗。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深,人民的物质生活逐渐富足,同时又伴随着渐渐开放的文化政策,人们对于书籍的需求量急速增加。而图书馆则由于藏书量以及藏书种类运营方式等原因无法很好的填补这一需求缺口,于是,书店一下变成了抢手货,营业额等也大幅上升。

之后,由于全民炒股时代的来临,相关书籍越卖越火,书店们的利益也吸引了更多的资本进入该行业。可以这么说,即便没有电子商务的强势出击,整个书籍市场分配到各个书店的份额就已经很小了,而且还有进一步缩小的趋势。并且,如果所有的书店都不进行差异化、特色化建设,那么,一家书店的营业额就将完全取决于它的选址,这样就又会造成有些地方书店扎堆,有些地方却少人问津。如此这般,只能加剧内耗的激烈程度,而对于社会而言,这也是非经济的。

事实上,如今的书店行业中,已经不乏各种各样的特色化书店,我们先不论它们的营业额高低,单就它们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而言,这些书店中的部分就已经获得了成功,甚至有些成为了人们口中的“文化地标”。关于这些书店的介绍在此就不赘述了,后文将有相关内容。

三、现状:

(一)书店经营现状:

由于书店业内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竞争,以及电子商务的不断强势,为了争取生存空间,书店经营者们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对书店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特色化改造。不过,也有眼光独到的经营者早在市场资源尚且充裕时便已考虑到这一点,只是那时的所谓特色化在现今看来更应该被归于“CI”,比如大名鼎鼎的生活书店。早在国统时期就开始了自己的品牌建设,当然,这也与当时较为动荡的社会局势有关。

而如今,我们所接触的大多数书店,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者特色化建设。无论是连锁书店中的特色分店,比如巴诺书店的大学书店、老年书店以及道尔顿书店;或者是大量涌现的书城(本文将其归入书店异构体概念中,后文将有详述);又或者是日趋分工细化的专业书店。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传统同质化书店的逐渐消亡。

但即便如此,实体书店经营者们依然觉得他们的生存之路越来越坎坷。消费者总量的减少,不仅仅减少了他们的收益,也使得他们的运营成本难以摊薄。这种情况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拜电子商务所赐。国外的亚马逊,国内的当当网,在甩掉了实体商店和库存带来的沉重成本包袱后,迈着轻快的步伐掳掠走了大量市场份额。虽然日前经专家和业内人士共同分析得出“网上书店书籍折扣过低,甚至远低于进价”的结论,并认为大多网络书店都存在亏损。但即便如此依然无法改变网店如今火热的上升态势,却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消费者对于网上书城的好感。

(二)相关研究现状:

或许是因为书店经营的研究更需要实战演练的缘故,关于书店特色化经营的专业性文献实实少之又少,仅有几篇相关的小型论文见于报端。但是相关的经营理念我们却能从各大知名书店经营者的回忆录或是个人传记中窥得一斑。

与文字资料的难以寻找不同,各类实证却不少。几乎每一家书店都在挣扎,在改变。每一家书店的成功、失败、重生都是活生生的案例。

此外,书店特色化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与体验式营销的结合程度,毕竟比起网络而言,实体书店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所拥有的实体,之前拖累了它的就是这个“实体”。如果想让实体从累赘变为优势,就必然要借助体验式营销的力量。而现今,适逢体验经济正值壮年之时,相关文献、书籍之多自然无需多言。研究的深度,覆盖的广度,也是与日俱增。

(三)书店特色化必要性:

1非特色化实体书店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非特色化的实体书店分为多种。

首先是私营综合性小型书店。在我国,这类书店一方面面积小、店面位置不好,另一方面书籍种类以及量都不大,要想与综合性大书店比大而全显然是毫无优势可言,同时又因为自身所售图书不成体系,无法与专营书店相竞争吸引特有客户。再加上之前所说的店面面积、位置等问题,则使得其面向的客户愈发的少,基本就只能靠地缘或是私人关系拉拢顾客。

这一类书店的生存是极为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他们既要承受大型书店、国营书店给的压力,又要被网络抢去部分地缘客户,所剩无几的就只有些以个人关系维系的老顾客以及偶尔有之的“路人”。

其次是私营或国有的大型书店。这一类书店面积较大,但要小于书城,不过由于近年来这类书店纷纷向书城转型,使得这类书店已较为少见。他们的面积较大,书籍也多走综合性路线。购书人多为慕名而来,辐射的人群也较广。

这类书店所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小视。一是来自书店行业自身的内耗,一度出现的大量同质性书店使得消费者出现了审美疲劳,同时也将消费者按照区位进行了划分。日益变小的蛋糕却要分越来越多份,也难怪这类书店逐渐难觅其踪。在此过程中,网络并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因为早在电子商务尚未壮大之时,这些书店就已被内耗弄得身心俱疲了。

最后要说到的是连锁书店。在我国,最有名的连锁书店应该要数新华书店了,而在世界范围内,人们最耳熟能详的连锁书店就要算巴诺书店了。这类书店大多也是尽量让自己的书籍涉及更多领域(在此,我们暂且不考虑连锁书店的特色分店),同时依靠连锁经营这一方式,尽量让自己书店的影响力覆盖更多的地区。让所有人都可以很方便的买到任何他所需要的书,同时让自己成为“方便购书”的代名词并达到利益最大化,就是这些书店选择连锁经营的重要原因。

但是今天,网络书店捷足先登的抢到了“方便购书”的制高点,也让自己的利益达到了另人眼红的高度。连锁实体书店之前依靠连锁经营方式所精心布置的战略防线,在非实体武器的攻击下显得那么不堪一击。

2书店特色化的定义:

书店特色化,是指书店通过对自身经营产品、经营方式、服务范围的改变,并与体验式营销相结合以获得特定消费者群体的青睐,争取细分市场的行为。

3书店特色化的好处与所能解决的问题:

首先,实体书店在特色化之后,市场的定位更加精确,针对目标客户的营销更易开展,可以大大提高营销的效率。

其次,在对市场进行细分之后,由于大家的目标群体不再像之前那样大面积重合,各家书店间的竞争也不会再像之前那样激烈、那样残酷。在有效减少了行业中的内耗后,便有可能出现多方共赢的局面。

最后,由于与体验经济进行了有机结合,实体书店之前相对于网络书店的最大缺点——“实体”,将会成为实体书店回击网络书店的有效武器。或许实体书店不如网络书店价格低,也或许实体书店不如网络书店方便,但是,实体书店却能为消费者带去网络书店所无法提供的消费体验、人文关怀。换言之,在经过与体验经济的整合后,实体书店的商品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不再仅仅是书籍这一实物,而更多的转移到了消费者购书的整个过程上。他所销售的是消费者从进书店门开始,乃至消费者选书、拿书、翻书、闲逛、休息、结账,甚至于在书店里躲雨这样一整个过程。而消费者所享受的,也不再仅仅是买到的书,还包括了整个买书的过程。

四、书店特色化的方式

(一)装修风格特色化:

其实无论哪行哪业,如果经营者要进行CI建设或是特色化建设以求差异化经营,自己店面内部装修风格的内部一致性与外部差异性都是必须迈出的第一步。所谓装修风格的内部一致性是针对连锁经营者而言的,让自己每家店面的整体风格相统一,以让消费者在提起该书店时会有一个直观的印象。而所谓外部差异性则是指装修风格要与众不同,让自己独树一帜,给消费者一个鲜明的印象。二者相辅相成,让消费者因为装修风格而记住书店,同时也会在想起书店的时候想到那独特的装修风格,最终的目的其实很简单——让消费者印象深刻。

装修风格的特色化不仅仅体现在内部装潢方面,在某些地方,还存在着另一种特色化的方式——“遗址书店”。此类书店往往身处大有来头之地,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建筑原来的主人离开了它们,也让它们丧失了原有的功能,而后变成了书店。比如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教堂书店、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雅典人书店、英国的苏格兰格拉斯哥边界书店等等。无论是拥有800年历史的教堂,还是落成于1919年的剧院,或是1827年建成的皇家银行,如今它们的身份都只有一个——书店。而对于它们的顾客而言,他们去这些书店的目的也早已不仅仅是买几本需要的书那么简单了,取而代之的是在教堂里聆听先贤的教诲,在戏院包厢里感受艺术,在皇家银行中思考经济、规划人生。

之所以将“遗址书店”归入装修风格特色化中,是因为它与普通的依靠装修风格实现特色化的书店一样,都是依靠书店异于别家的内部环境吸引消费者,让消费者在一个觉得适合自己阅读、自己喜欢的环境中完成找书、翻阅、选书、购书的过程,或者干脆让读者喜欢上这样一个“不一样”的阅读空间。

而在我国,也有这种“遗址书店”,只是多为旧厂房改造而得,即所谓的“SOHO”。较为有名的是北京朝阳区的蒲蒲兰绘本馆。与之前所提的国外的“遗址书店”有所不同,以蒲蒲兰绘本馆为代表的国内“遗址书店”们并不拥有整个“废弃建筑”,而是与其他产业、其他店铺共同使用一个个旧厂房,而这种差异的出现则主要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国情以及书店自身的实力造成的,与国外相比并无优劣之分,只是对环境的适应而已。

(二)书籍特色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化,各类学科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而对于消费者的分类也越来越细致。

不同类消费者对于书籍的需求是不同的,以前对于这种需求的差异,财大气粗的国营书店采取“大而全”的方式以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并履行自己的社会义务。“大而全”的国营书店起到了文化普及的作用,但要想各类消费者找到归属感,获得人文关怀,需要的还是特色书店,尤其是书籍特色化的书店。

所谓的书籍特色化,并不是指只销售单一品种的书籍,而是销售与某一主题相关的书籍或是某一特定载体的书籍。这类书店所提供的,不仅仅是书、相关产品,更重要的,它给一类人,一个有共性的群体提供了一个交流的空间,一个有归属感的阅读空间。

比如上文提到的蒲蒲兰绘本馆,它的经营范围就是绘本,尤以日本白杨社原版儿童绘本为主,不仅如此,它在陈列4000多种来自世界各地的绘本的同时,还会在每个周末举办讲故事及由绘本引申的手工活动。这就让喜爱绘本的孩子们有了一个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的地方,也让他们的家长们有了与子女互动的场所,与其他家长讨论儿童教育问题的场所。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洛杉矶,一家名为“秘密总部”的卡通书专售店则成功虏获了广大热爱卡通的消费者的心。

以上两例是典型的只经营某一特定载体书籍的案例,而最早人们对于特色书店的认知应该源于传统的专业书店。

这类书店往往只经营与某一学科相关的书籍、用品等。比如医学书店、电影书店等。同样依靠专业化的经营满足消费者的专业需求,也让特定的人群找到自己的“同类”,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窝”,并且在相互的交流中获取知识、也让做学问或是热爱文艺的人摆脱孤独感,摆脱“知音难求”的困境。这类书店的成功与否往往建立在经营者的藏书中是否有经典书籍的经典版本,或者书籍是否够前沿,因为无论对于学术类学科还是艺术类学科而言,挖掘经典与探索前沿都是永不落幕的课题。

比如广州的学而优书店,它的市场定位就是:喜欢学术典籍、重视版本的读书者。而它对于书版本的讲究也是最为消费者所津津乐道的,曾经甚至有读者在书店里找到30年代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文学杂志全套影印本,别的不说,单看“30年代”几个字,店主的执着就可见一斑。

再比如香港的书得起书店。来自新加坡的店主人本身就是一位建筑设计师,而对于设计书籍十分热爱的他,早在新加坡念书时就与当地一家老字号设计书店非常熟络。如今,他更是依靠着自己与那家书店的关系以及那家书店在欧洲的广阔网络,得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最新的设计书籍放上自己书店的书架。而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香港这样一个寸土寸金的地方,店主将店内100多平方米的空间预留了1/3作为展览场地,同时在店内设置了许多简单的座位,将各种书籍、杂志开封,欢迎客人仔细阅读。

其实从一定的层面上讲,这些书店的经营者,相对于书店业而言,他们更在乎的往往是书店主题所处的行业。如同上文所说的书得起书店的店主,支持他开书店的,并不见得是对书店的喜爱,而更多的,应该是他对于设计业的喜爱。

(三)书店位置特色化:

顾名思义,在书店选址时就开始进行特色化建设。与“遗址书店”有所不同,位置特色化书店的特色来源于外部大环境,而“遗址书店”的特色则源于书店所在建筑本身。

位置特色化的根本在于书店的选址。基于现在旅游经济、体验经济的火热现状,理论上说景区书店应该是书店经营者的首选之地,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在各大旅游风景区中我们往往难觅私营书店踪影。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在景区中开书店不同于在商业街等地开店,等待店主的往往是繁复的审批手续,既费时费力也不一定能有理想的结果。其次,这些景区中的部分已经有新华书店进驻,鉴于景区中消费者的不固定性与多样性,私营书店后手进入也确实难有作为。第三,由于需求的原因,景区书店的书如果不能做到与景区相关,与其他书店不同就根本无法吸引消费者,毕竟没有人会愿意背着随处可见的书游山玩水。

前两点是在现有的国情下是几乎无法解决的,但针对第三个问题有的书店选择了较为避重就轻的方法,比如将营业重心转向介绍当地风土人情、风景民俗以及当地名人的明信片、光碟、画册、传记及相关图书的销售,既让书店与景区本身联系更紧密,也让消费者感觉到了景区书店与其他书店的差别。但是,如何让这样的景区书店区别于景区内的纪念品商店,却实实需要经营者费些脑筋了。

不仅仅是景区,国外有关信息表明,建立于机场、车站的书店与开设在旅游点位置的书店一样,流通率与新书上架率都相当高。而在上海,地铁书店已经确实成了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比如淮海南路地铁站里的季风书园、汶水东路站的明君书店等等。开始时只是供乘坐地铁的人在等候时翻书排遣的,但渐渐的名气大了,也就有人慕名而来了。

此外,也有开在营业性场所里的书店,像是上海的影城书店。书店位于上海影城中,专营最新的杂志和畅销书,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电影类杂志和书籍,结合它所处的位置,就显得实用性专业性很强,同时也可以借助影城本身的人气与客流量,提升自己的知名度美誉度。

如前所说,位置特色化的书店的根本在于选址,而在选址之后如何在经营的过程中发挥书店位置的优势与特点也着实大有文章可做。

(四)异构体:

1异构体定义:

所谓异构体,我将它定义为:体验消费背景下,书店与其他服务行业相结合经营书店形式。这在现在的生活中其实也并不少见,比如书城以及书吧等形式。

2异构体的形式及现存问题:

随着体验经济日益火热以及实体书店所面临挑战的日益艰巨,书店经营者们也早早的开始了对于书店与其他“留得住消费者”的行业联合与共营的探索。一个异构体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先决条件在于它书店以外的部分能否留住顾客,能否让消费者停下脚步并在享受书店外部分所提供的服务与产品的同时重拾对阅读的兴趣。

现如今,书店与咖啡屋共同经营的书店形式已经是遍地开花,也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同。比如星巴克与巴诺的强强联合,而墨西哥墨西哥城的卢加尔•德拉曼查书店甚至是因它的咖啡而颇具盛名。在国内,这样的异构体也早已屡见不鲜了,大多选址较好管理规范的都可以做到叫好又叫座,有些更好的,则通过装修等方式使书店与咖啡馆间有机结合、无缝对接,并逐渐将“来此读书、喝咖啡”作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介绍给大众,让消费者通过自己在异构体中的体验感受到这种生活方式的惬意、舒适乃至品质。

不仅仅是咖啡店,以我国传统活动场所——茶馆作为附加部分形成的异构体也应运而生。但实际上,此类异构体的附加部分——茶馆,由于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与阅读时所需的安静环境有所冲突,致使在形成异构体时茶馆只是在形态上与书店融合,而在实质上,却是“供应茶水的咖啡馆”与书店间互动融合。

不过,这并不能阻止这些茶馆书店的受欢迎,究其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光临此类书店的人往往并不怀念传统茶馆的嘈杂与热闹,而更喜欢静静的看书与品茶。茶馆书店既可以通过书吸引顾客,也可以通过茶吸引顾客,增加卖点的同时也不会影响到空间环境的适合阅读性,架空了部分茶馆文化,却让剩下的部分有了更好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以上所说的两种异构体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的附属部分所提供的服务与产品可以与阅读这一动作同时进行,比如喝咖啡喝茶或是吃点心等。而现实中还存在另一类的异构体,这类异构体往往是在将书店的空间进行分割后,把其中的部分作他用,让消费者在阅读之余可以获得其他精神上的满足。

举例来说,有些书店将店中的部分墙面或是一段走道作为举办画展的地方,也有些会设置专区并定期举行小型的演讲或是沙龙、学术研讨会等。当然,也有些会兼有多者。这种异构体最大的优势就是让读者“感同身受”,多维的接触知识,不仅仅是白纸黑字的叙述,也有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直观体验,甚至还会有与“同道中人”的互动。真正让消费者感到他所消费的不再只是点点鼠标也能获得的书籍、画册等,而是只有身处其中才能感受到的文化、艺术熏陶。

异构体的另一种现存模式就是我们口中的书城。书城依靠其极大的面积优势,在保证不至喧宾夺主的同时,竭力让自己成为一个个近乎无所不包的休闲中心。无论是餐饮、电子设备、沙龙、展览等等,我们都可以在书城中找到它们的身影。与小型特色书店相比,书城所塑造的氛围要更加大众化,影响的人群也更广。可以这么说,书城本身就是老式综合性大书店的进化体,而小型特色书店也必将取代现存小书店成为爱书之人的钟爱之地。

五、特色书店与网络

(一)实体书店与网络销售平台:

西方有句谚语:如果无法战胜对手,就加入对手。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实体书店与网络书店间的关系。无论如何,网络书店为消费者提供了另一种消费选择,为所有对书有需求的人提供了新的可能。既然这种销售模式已经出现,并且为消费者所接受,那我们就应该承认这种模式的合理性。与此同时,鉴于电子信息技术及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如果真的想将网络赶出书籍销售市场,几乎等同于痴人说梦。

在与网络书店的对抗中,实体书店目前处于极为不利的境地,而有些书店则选择了不同的路。与之前所提的西谚有所不同,这些实体书店并未让自己成为网店中的一份子,而是积极利用网络,拥有了自己的网络售书平台。比如巴诺书店,早在1997年3月就创办了自己的网络书店,比起纯粹依靠网络的亚马逊而言起步的确较晚,但我们依然不得不佩服巴诺的战略眼光,再加上它拥有实体连锁店这样一个坚实后盾,使得它的网络书店也拥有不俗的表现。而在2009年末至2010年初的某一季度,巴诺网络书店的销售额甚至历史性的超出了实体书店的销售额。不去剖析这一情况出现的偶然性与必然性,单就网络书店给巴诺书店带来的利益而言,巴诺进入网络的决定无疑是极正确的。

当然,这样说有些马后炮的味道,也有些只以成败论英雄的嫌疑,但无论如何,能既准确又迅速的做出判断并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这份勇气以及背后的数理分析之强大就足以让人敬佩。

(二)网络书店特色化:

与实体书店相同,网络书店也面临着激烈的内部竞争,也正因为此,网络书店也需要进行特色化。

与实体书店有所不同,网络书店由于不具实体店面,所以能带给消费者直观感受的特色化方式并不多,所以最直观的,最为重中之重的,其实是网店的VI建设。网页的风格,版面的设置,与网店所面对的受众、目标人群的喜好要两相适宜,也需要与网店所想传达的理念相一致。让消费者首先从视觉上了解书店、肯定书店,并将书店与其他书店区分开来。

除此之外,网络可以利用自己的特有资源增加读者的参与性,比如建立各类读书论坛。功效与实体书店引入沙龙以及细分市场针对特定人群经营书店相类似,根本目的在于为“同道中人”提供一个相互结识、彼此交流的平台,让消费者获得归属感。不仅如此,现在的很多网络书店还加入了个性化服务,进一步增强了读者的参与度,比如台湾的新丝路网络书店,早在新世纪伊始就为读者提供了POD随选列印服务,爱好写作的读者可以借助先进的印刷技术出版个人专著,使读者个人出版梦想成真。而同在台湾的金石堂网络书店则为读者提供了“个性化书店”服务,读者可在金石堂网路书店中任意点选30本图书作为个人书店中的藏书,使读者可以在网络上轻松地拥有体现个人独特品味的书店,这在如今这个强调个性的年代自然起到了很好的销售推动作用。

六、小结:

世界的发展是无法阻挡的,任何旧的事物如果不做出改变都将会被时代所抛弃,唯一能够延续老旧事物生命力的,唯有积极应变适应新局面。“自助者天助”,并非想挑起唯物、唯心的争论,而是想强调主动寻求突破与改变的重要性。实体书店如今其实已经站在“生存或是死亡”的路口,“特色化”是一条通向“生”的途径,而走向生存之路的,并不仅仅是实体书店,还有这一行业的大量从业人员,也或许,还可以为其他行业带来一些新的思考。

参考文献

[1]JohnQuelch.MarketingManagement[M].中国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1-21页,249-254页

[2]HenryAssael(韩德昌等译)[M].6版.中国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

[3]祝合良.体验消费与顾客体验管理[J].北京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5月,19卷2期:21页

[4]温韫辉.美国书业的在线销售模式与离线销售模式—亚马逊、巴诺书店、百万书店的财务报表分析[J].科技与出版,2009年,8期:47页

[5]王生智.谈民营书店的经营方向及策略[J].出版发行研究,2005年,1期:58页

[6]邹凤岭.“体验消费经济”发展与市场创新[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2年,2期:44-46页

[7]陈磊.巴诺书店的形象营销[J].出版参考,2006年,2月上旬刊:31页

[8]袁丽娜.打通图书销售新干线一一巴诺书店与网络书店竞争策略探析[J].出版参考,2005年,4月上旬刊:37-38页

[9]王东.独立书店:在商业和文化的钢丝上舞蹈[J].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1月7日:34版

[10]袁丽娜.解读巴诺书店的特色经营策略[J].出版参考,2008年,8月上旬刊:33页

[11]蓝有林刘志英.景区书店-给风景抹上文化的色彩[J].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7月29日:A03版

[12]薄志宏.妙开特色书店“黄金屋”中巧赚钱[J].经营投资:10-11页

[13]邵馨莲.全球10大特色书店[J].党政论坛•干部文摘,2008年,5月:58页

[14]马跃峰.生活书店的CI战略[J].编辑之友,2001年,5月:60-61页

[15]张恩碧.体验及体验消费的本质属性分析[J].消费经济,2007年12月,23卷6期:61-64页

[16]阮捷.先锋书店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J].Avastviewofpublishing,2006年,8月:58-61页

[17]王龙.基于体验消费的企业营销策略研究[D].中国南京:南京河海大学,2004年

[18]邵馨莲.全球十大特色书店[J].北京晚报,2008,1月19日

[19]何虹.台湾网上书店的经营与特色[J].出版发行研究,2001,8期:68

[20]朱瑾.京广沪港特色书店地图.[EB/OL].

[21]AudreyLaing,JoRoyle.Marketingandthebooksellingbrand--Currentstrategyandthemanagers''''perspective[J].InternationalJournalofRetail&DistributionManagement,2006,34:198-211

[22]KevinHerrera.AroundtheWorld:SushiandSweetTeaattheUniversityofMississippi[J].LibraryHiTechNews,2007,24:16-19

[23]MGrindley.BooksellinginhisBlood:The"smallbooksellerwithabroadperspective"andincomingpresidentoftheBooksellersAssociation[J].BOOKSELLER,1999

[24]KReynolds.Learningthelanguage:Computerbooksarenowfirmlyestablishedinthemainstreamofbookselling[J].BOOKSELLER,1997

篇11

关键词:证券经纪业务经纪人

在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初期,证券经纪业务的暴利引发了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一方面加快了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券商发展的不确定性,甚至生存危机。据深圳证券交易所会员部统计,2002年128家会员平均亏损1534万元。形成券商经纪业务这种惨烈状况的原因,除了市场周期的影响外,笔者认为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业内外的恶性竞争。因此,分析我国证券经纪业务竞争的形成机制和后果,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证券经纪业务陷入困境的根源剖析

1恶性竞争

券商间竞争的状况与动因价格大战。券商之间的价格大战是竞争的主要形式。在2002年5月1日实行浮动佣金制之前,我国证券交易佣金管理制度是固定佣金制。所有券商都十分重视核心价值客户,认定这20%的客户为他们创造了80%的交易量。由于各券商提供的服务没有较大的区别,除了通道服务外,都是通用信息传递,咨询无特色。因此,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手续费打折。因有价格管制的存在,佣金的总体水平还是稳定在券商的保本点之上。浮动佣金制的出台,对价格大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有的中小券商希望以此为契机,抢占市场占有率,于是出现了“零佣金”口号,价格大战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免费午餐。为了留住客户,各营业部提供了不同程度的以免费午餐为主的一系列生活服务,这笔开支在暴利时代或行情火爆的时期,对营业部来说是一笔小数,但到了行情清淡时期,占到了营业部经营费用的5%~10%,是营业部的沉重负担。装修攀比。以豪华装修为主的硬件比拼成为不少营业部打出的星级服务旗号,一般营业部都有500万元左右的固定资产和递延资产,每年的摊销压力非常大,占到营业费用的20%左右,加上每月的房租水电费等刚性成本,行情低迷时,自然要亏本。政策法规上走钢丝。有关法规明确规定营业部不准为客户提供融资服务,不准自行受理客户资产托管业务。但还是有不少营业部铤而走险,通过三方协议的形式变通进行。

导致竞争不断升级的原因有:券商无系统和明晰的市场竞争目标,利润不是公司唯一的经济目标,不能在利润平衡点达成妥协。券商往往是利润和市场占有率两项指标都要,时而重视前者,时而重视后者。企业数量过多。全国130多家券商都想分切已经饱和的大蛋糕,但第一名市场占有率不超过10%,前30名市场占有率之和不超过30%,在市场占有率上并没有形成垄断地位。大券商有资本和管理资产规模的优势,但在品牌认同度上没有优势,提供的咨询服务也无本质上的区别,因此,过多的竞争者在同一市场上,竞争无法达成妥协。客户的需求同一性太强。客户的投资主要不依赖于券商的个别研究产品,而是对消息和政策的把握。券商用品牌竞争代替价格竞争的难度很大。

2产业选择

一个新兴产业诞生后,许多进入者便开始寻求自己的生存空间和市场地位或市场影响力,便开始了彼此之间的自由竞争。产业发展选中竞争者(选中者)还有下列原则:其一,成本越低退出越晚;其二,效率越高被选中的可能性越大。因此,优秀的企业、优秀的券商应该留下来。那么,在产业的自由竞争中能确保优秀的企业都会永远被选中吗?

在现实生活中,不乏那些有创新精神、效率高、为广大客户所喜欢的企业,但很多都消失了,而那些保守、低效率、高成本的企业却因种种原因生存下来了。

因此,没有节制的恶性竞争对产业的发展是有害的,过度竞争就会使券商没有实力来进行创新。过度竞争还可能诱使券商在政策法规上进行博弈。因而竞争需要管理部门和竞争参与者共同修订规则,以求得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4壁垒保护

在我国证券经纪业发展的初期确实存在暴利,使暴利消失的力量除了业内的经营者之间的竞争外,还有行业之间的资本及经营者转移,研究经纪行业的健康发展还必须研究行业之间的相互影响。暴利或超额利润的存在主要是因为对于新的进入者有门槛和壁垒存在。根据经济学的贝恩定义:在某些行业,必然存在某种类型的进入限制,使得其他企业不能利用有利的市场状况,结果是系统性的利润大于其他行业,进入壁垒是企业获得超正常利润,不受进入威胁的因素。现阶段我国证券经纪业进入的门槛还相当高,这也是当前许多券商处境艰难、但还能生存的原因。

5暴利消失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证券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这种壁垒也在慢慢冰释,社会环境又在从另一个方面对证券经纪业的超常利润进行侵蚀。

这种超常利润的消失过程规律,在西方经济学中称之为租金耗散假说,许可证制度使先入者或在位者获得了一种租金,竞争使得租金趋于零。马克思的经济理论把这一过程描述为产业利润的平均化过程。资本的属性是追逐利润,行业间的资本转移会使利润在行业间趋于平均化,即社会资本得到水平大体相同的利润。行业间的不同资本或资本代表人进行反复的较量,最后或合作或替代,分享了这些超额利润。

因此,业外的资本和其他市场参与者通过不同的途径参与证券经纪业务的竞争,必将使该行业的利润水平降至行业平均水平。因此,传统的券商必须寻找新的利润空间和赢利模式。

二、证券经纪业务发展的整体趋势

面对市场化、规范化和国际化所带来的冲击,券商的高利润时代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市场化转型和更加激烈的专业化竞争,目前的同质性金融服务与粗放式的经营模式将会发生重大变化。经纪业务的竞争模式由价格竞争向服务竞争过渡

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和客户需求趋于个性化、复杂化,证券经纪业务将经历从价格竞争到产品竞争再到服务竞争的变迁。在服务竞争阶段,营销和服务成为核心竞争要素,各主要券商在前期积累的客户服务经验的基础上,纷纷建立起健全的客户服务体系和客户管理机制,从而为主要客户提供系统完善的服务。

营业部由交易通道向金融超市转型佣金市场化及进入壁垒不断降低给传统的营业部模式带来严重挑战,营业部作为交易通道的价值迅速下降,而客户对交易的安全、便捷性及服务的个性化、专业化要求却不断增加。这就要求营业部由传统的通道提供者转变为客户资源开发和服务中心,为投资者提供综合性、个性化和专业化的服务。同时,营业部的存在模式也将发生转变,由中心营业部、证券服务部、技术服务站、网上交易服务站等服务网点组成的虚实结合、层次多样、布局合理的立体营销网络组织将取代单纯的营业部模式,成为经纪业务营业机构的主要形态。

以证券经纪人制度为核心的营销组织模式日益成熟证券经纪人负责市场开发和客户维护,是证券经纪业务与客户接触的第一线人员。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要求券商在经纪业务中必须注重客户资源开发和维护,这就使得证券经纪人的地位日趋重要。西方券商借鉴了保险人制度的成功之处,普遍建立了相当完善的经纪人制度,通过经纪人为客户提供财务计划书、为客户投资交易各种金融工具提供便利、提供及时的金融信息资讯、根据客户的风险偏好提供投资组合等高质量的经纪服务。随着我国券商在经纪人管理机制、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方面的探索日益成熟和深入,证券经纪人在券商今后的经纪业务中将会逐步承担现有证券营业网点的职能,并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客户关系管理将成为客户服务的重要手段客户关系管理就是在理解不同客户、不同需求的情况下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它是通过优化的管理方法对客户进行系统化的研究,通过识别有价值的客户、客户挖掘、研究和培育,改进客户服务水平、提高客户的价值和忠诚度,同时达到缩减成本、寻找新的市场和渠道、为企业带来更多利润的目的。为使对客户的管理逐步迈向规范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很多券商正在努力开发和建设自己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以期提升客户服务能力。

三、管理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利润平均化凸现了科学管理的重要性,在经历过价格战的阵痛之后,我国券商开始重新审视自身的管理模式,并通过流程重整、技术革新实现低成本扩张。

实施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流程重组与经纪业务职能转型相适应,经纪业务的管理模式开始转型,对传统经纪业务实施流程再造,实施以客户、市场为导向的流程管理将是证券经纪商的又一发展趋势。具体而言,业务流程的重组包括客户资源开发流程、客户维护和管理流程、产品供应流程等内容。客户资源开发的核心就是要充分重视客户需求、进行营销观念的创新、形成业务特色以达到获得客户资源、吸引增量客户的目标。客户维护和管理流程则要求根据客户交易行为特征来细分客户群,对客户资源进行分级分类的维护和管理,让客户满意并留住客户。产品供应流程则为目标客户提供更多真正满足客户需要的产品或高附加值的服务。业务流程重组将有效延伸经纪业务价值链,证券经纪商的投行、研究、理财等各业务部门与经纪部门之间的联系得到有机整合,产品和服务创新能力不断加强,经纪业务也将由单纯的通道服务向为投资者提供更丰富的投资产品、理财产品以及咨询产品的综合转变。

集中交易模式将逐步取代分散交易模式传统券商经纪业务基本上是一种基于营业部的分散交易模式,每个营业部相互独立、不仅公司资源难以利用、成本较高,而且风险难以控制。推行集中交易模式将各营业部的后台系统统一起来集中处理,为证券经纪商构筑一个整体的交易平台,改变证券经纪商内部营业部相互分割的经营形态,各营业部共享各种资源,形成整体优势;同时集中交易也将改变营业部的功能,使其由交易、清算、托管、营销于一体的功能定位向营销、客户服务的服务中心转变,并大大降低证券经纪业务的运营和管理成本,有效控制风险。但由于集中交易投资巨大、技术要求较高,券商推行集中交易也往往采取渐进路线,因此现阶段,集中交易、区域集中交易和分散交易模式并存的局面将继续维持。

技术创新的发展使经纪业务的形态由现场交易向非现场交易转变非现场交易特别是网上交易的出现,大大突破了传统经营中地理区域的限制,能有效降低券商的服务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使券商间的竞争进入一个崭新的起点。各券商在整合和压缩有形证券营业网点的同时,纷纷加大以网上交易为主的非现场交易拓展力度。目前网上交易发展迅速,在某些证券经纪商的经纪业务总额中已经占到35%以上,而柜台交易等现场交易的比重则持续下降。非现场交易的工具和手段也呈多样化发展态势。

篇12

 

当今,湖南省社会整体结构正从农业的、乡村的传统型社会,向工业的、城镇的、开放的现代型社会转变,农民工的数量在急剧增长。由于经济收入低、超长的劳动时间、超强的体力劳动、恶劣的居住条件、环境上的压抑和相应社会保障的缺乏,他们的身心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分析体育人文环境(文化、科技、教育、信息)如何影响农民工体育消费的心理和行为,找出影响他们体育消费的心理和体育行为的关键因素,提出促进他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活动的相应对策,最终达到增进我省农民工的身心健康、尽量减少和避免各种流行病、职业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劳动效率,促进《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全面实施的目的,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1]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将湖南省14个地级行政区(包括13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的农民工作为研究对象,以建筑业和服务性行业工作的农民工为主要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文所需要的研究信息,分别对相关部门行政领导、农民工体育消费心理和行为设计问卷——(体育人文环境对我省农民工体育消费心理和行为影响的调查问卷)。湖南省包括14个地级行政区,每个地级行政区抽取四个县(东南西北方位各一个县),每个县发放50份调查问卷给当地的农民工。累计发放农民工问卷2800份,回收2710份,回收率为96.8%,其中有效问卷2366份经济论文,有效问卷回收率87.3%,符合统计学要求。对问卷的效度采用经验评价方法进行了检验。聘请了10位专家对问卷的内容和效度进行了检验。其中有7位专家认为问卷的内容和效度完全合理,3位专家认为基本合理。并根据专家提出的意见,对问卷进行了修改完善。因此,本问卷具有较高的效度小论文。采用再查信度的检验方法,每个县分别抽取10人再次进行问卷调查,时间间隔为两个月,经比较,信度系数为0.93,表明此次问卷调查的结果具有较高的信度。

1.2.2专家访谈法

就本研究涉及的问题,本着实事求是的科研态度,走访有关专家以及在各种职业农民工的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就我省农民工体育消费心理和行为的现状、农民工体育消费的体育人文环境以及农民工在体育消费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行访谈,并请有关专家对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

1.2.3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查阅了大量关于体育人文环境对湖南省农民工体育消费心理和行为影响方面的信息资料和文章,并进行比较分析,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及实证依据,为本文的设计和构思提供了参考。

1.2.4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问卷用Spss11.5版本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研究的需要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常规数理统计处理。

1.2.5逻辑分析法

通过文献资料的获得,在问卷调查所得的数据经数理统计后对其进行逻辑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体育人文环境的内涵

社会体育人文环境,是指以关心人、尊重人、重视人、为人的身心和谐发展服务为宗旨,在社会体育的发展与管理中,加强对人民群众体育生活和体育文化教育工作的关怀,体现“以人为本”,宣传健康体育思想,传达体育人文精神,不断增强人民群众体育健康意识,构建科学健身、文明健身、快乐健身。[2]城市体育文化内涵给人一种历史感,传统的体育项目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现代化的体育项目不断更新,理念不断升华,使传统与现代和谐并存,有些特色体育项目能够展示对体育文化名人的尊敬,对体育文化传统的尊敬。[3]总结体育人文环境包括文化环境、科技环境、教育环境和信息环境。

2.2文化环境对我省农民工体育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任何人都处于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体育消费必然受到所在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体育消费价值观是体育消费群体对体育整体化的评价或价值取向,是体育消费者心理结构的核心经济论文,它反映着农民工所处的文化环境和文化传统对其心理的制约和影响。我省农民工的消费很注重性价比,说明我省农民工的消费价值观和民族的传统价值文化是紧密相连的。调查还发现,我省18%的农民工愿意与家人共同参与体育活动,这说明我省农民工家庭体育的观念在逐步形成,从而影响到他们的体育消费。

2.3科技环境对我省农民工体育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科学技术是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提供有利条件。[4]

2.3.1科学理性的价值追求

大众开始崇尚体育的科学技术,在消费行为上表现出对高科技产品的兴趣。[3]调查表明,仅有18.6%的农民工认为每个家庭拥有一件以上的体育健身器材“没有必要也不愿承担”,但82.5%的农民工认为是“必要”的,其中38.7%的农民工“能承受”,43.8%的农民工“不能承受”。这说明农民工已具有一定的体育消费意识,但是能力有限。

2.3.2自我实现的价值追求

我省农民工在体育消费和体育运动时倾向于选择能显示自己身份、地位和象征自己成就的体育服务和体育项目。地理活动空间对体育消费结构的影响活动场所愈近、时间愈短,费用愈低,体育消费机会就愈多。体育场地与设施是农民工参与全民健身的物质保障。在被调查的农民工中,大多数农民工认为工作单位和居住地的体育场地与设施不能满足需要,其中,有36.5%的农民工认为有点缺乏,30.2%的农民工认为非常缺乏;仅有少数农民工认为工作单位和居住地的体育场地与设施十分充裕,占调查总人数的2.8%。

2.4教育环境对我省农民工体育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不同学历文化层次与知识水平的群体,他们的体育消费观念和参与体育行为的动机是有差别的。[4]在项目的选择上,高学历的人由于经济收入和体育价值观念的影响,更容易接受高档次的体育娱乐项目,而文化水平比较低的群体,对于体育的消费没有过高的要求,无论哪种体育项目只要符合个人兴趣,符合个人经济收入,达到锻炼的目的即可。[5]

调查结果显示,我省不同学历的农民工在体育消费的结构上有所不同,高学历的农民工用在体育康复治疗和购买体育器材的比例远高于低学历的农民工。不同文化程度的农民工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也有一定的差异,但散步、慢跑和快走仍是他们共同的喜好小论文。此外,文化程度和收入较高的农民工多选择球类活动和器械性力量练习,文化程度和收入较低的农民工则多选择器械性力量作为他们的活动内容。

2.5信息环境对我省农民工体育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信息环境,指的是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的环境。[5]在现代生活条件下,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大大缩短了人们的社会距离经济论文,体育的特殊社会价值和它的迅速发展,使书刊、广播、电视等逐步普及的各种传播媒介中的体育信息量不断增长,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为传播,使人们不可能不去了解体育。信息环境对体育消费和行为产生更了一定的影响。[6]体育健身指导和宣传对农民工健身技术、技能的形成和健身知识的掌握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农民工体育兴趣、习惯和能力的养成。调查中,大多数农民工认为从未有人指导,是调查总数的56.1%,有26.2%的农民工认为很少有人指导,仅有1.5%的农民工觉得总是有人指导。

3.结论

3.1目前我省大多数农民工在人文环境的影响下已具有了较强的体育健身意识和一定的体育消费意识,但体育健身行为和体育消费能力仍然较差。

3.2 我省农民工的体育消费问题还没未到足够的社会关注,而农民工对体育消费也没引起足够的重视。

3.3我省大多数农民工都很喜欢也愿意参与体育健身活动,但由于大多数农民工居住地的体育场地设施相当缺乏,也缺乏相应的体育健身组织机构开展农民工群体的全民健身活动。

4.建议

4.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全民健身氛围,以提高我省农民工对全民健身的认知水平,激发他们参与全民健身的动机。

4.2将我省农民工的体育健身纳入到整个社会支持网络中,建立、健全对农民工的社会救助、社会保障及服务的网络。

4.3完善相关法律,制定专门的体育服务体系的法律。保障我省每一个农民工有均等的机会参与体育活动,享受体育带来的乐趣,保证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贤峰,袁玉涛.城市农民工体育消费现状研究[J]. 学理论,2010,15.

[2]林伟.新时期我国社会体育人文环境的审视[J]. 北体育学院学报,2008,1.

[3]孙华清.建设和谐大连体育人文环境的几点思考[J]. 辽宁体育科技,2008,4.

[4]海琦.我国农民工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 宜春学院学报,2008,4.

[5]周学荣,谭明义.我国两次群众体育现状调查情况的比较研究[J]. 体育科学, 2004,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