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景观设计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0 16:29:0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校园景观设计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校园景观设计论文

篇1

2休闲交往的功能设计

由于现在大学要对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优秀人才进行培养,因此必须要在实施景观设计时,将能够使师生进行休闲交往活动的空间设计出来。在榆林学院当中,学院中心广场整体布局在规则中又蕴含着变化,理性与秩序中富含动态与丰富的人文气息。广场布局以图书馆作为中心轴,东西两侧由实验楼、教学楼呈半围合状,整体形状为长方形,圆形旱地喷泉布置在广场中心,广场两侧规则式配备圆柏、樟子松、柳树等植物,结合方形花坛,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仍有交流、娱乐,起到放松情绪、陶冶性情并且美化校园环境的作用。

3人文设计

作为一个特殊的单位,学校的文化底蕴一般都比较深厚,通常还具备非常丰富的人文气息。所以在进行校园景观设计时,需要紧密地结合校园的人文因素,从而能够将一种形象鲜明以及独具特色的校园主题突出出来。在榆林学院当中,沁园中孔子雕塑蕴含着积极的教育意义与道德追求,既包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呈现出丰富的现代感。相比校园中少之又少的雕塑,校园中置石的配置相对丰富,兰馨园、楚园、蒲然园及闻新园等环境中把大小不等、造型各异的石头,应用攒三聚五的方式放置在显眼的地方,并在置石上题词刻字表现出深刻的文化内涵及韵味;孺子牛、寸草心及龙腾等利用体块巨大、造型奇特、颜色与质地特殊的材料制成,利用孤置的方式放在校园中,不仅陶冶师生的情操,而且给人带来丰富的精神享受,丰富了校园景观内涵。

4生态设计

现代环境当中非常注重的一点就是自然以及和谐之美,而学校在进行校园景观设计时,需要保证大学校园具备良好的生态性。榆林学院设计当中很好地体现出了生态性,其中垂柳、樟子松、河北杨、国槐、白蜡等栽种行道树采用列植的方式,火炬树采用丛植的方式,增加了校园植物景观的整体之美;在校园入口配置圆柏、侧柏、沙地柏等,采用篱植的方式,既保护草坪,又体现绿化规则之美;在校园围墙采用攀爬类的藤本植物配置,降低街道噪音以及减少侵袭,同时极具观赏性。教学区种植了白蜡、国槐等落叶大乔木,具有遮光避荫的效果,采用绿篱分隔绿地空间,为学生提供学习交流场所,呈献自然之美。

篇2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水平与精神水平不断提升,图书馆相应的功能也随之增加。它不仅仅是一个文化传播场所,更是提供文化传播的平台以及对一些古籍的收藏、整理和研究的场所。还能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需要。一本教科书不仅仅是一个硬质的书籍文化的传播,也有空间的文化过渡。作为特殊文化景观的图书馆景观空间设计,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价值。校园图书馆应该具有文化艺术气息。景观设计和改造在硬件设施上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设计图书馆的景观上必须遵循一定原则。

1设计原则

功能分区原则。一般图书馆周边的环境都会分休闲区、阅读区、散步区、娱乐区、种植区。在每个区域都有对应的景观节点。学生无论是在室内图书馆还是室外的图书馆,都能感受到学与乐。和谐原则。图书馆的景观设计必须考虑它的历史传统、地理位置,考虑周边建筑是否与之融合,在协调中保有自己的特色。独特风格原则。结合学校历史文化,结合图书馆周边人文进行景观设计,设计出独具风格的图书馆景观。实用原则。好的设计以人为本,为人服务。鲁迅说过:“美的愉快的根底里,倘不伏着功用,那事物也不见得美了。”图书馆的景观能起到心情调节作用,室内和室外并不是分离的,而是相互联系的。人们坐在室内透过透明的玻璃可以观看到外面的景观。的景观影响着内部空间。在设计中,我们要考虑空间的大小,细部材质的质感和色彩衔接等都影响使用者的感受,所以我们必须全面考量。艺术性原则。优秀的建筑堪称“凝固的音乐”,而一个好的景观设计堪称“跳跃的五线谱”。图书馆景观在满足其功能基础上,也要有更高的艺术造诣,带给人以美感,做到构图美,以点、线、面的形式展现在平面构图上,在小品构筑物上以图书馆的文化元素作为一个向导进行异变,进行对比。主色调上减免刺激色彩,营造安静、雅致的空间氛围。在创新的同时还要注意传统的延续与转化,要做到协调,局部美要服从整体美。

2设计目标

休憩目标。可结合校文化历史设计一个特色休闲地。考虑到休息地的绿荫遮日,周边必定是绿色植物密集地,以打造一个隐蔽、安静的可供休息的地方。文化传播目标。突出文化,间接地传播校文化。然而如何在景观中传递文化呢?在学校悠久的发展历程中,文化历史可以将景观小品,如人物雕塑、特色文化墙等作为一个传播文化的硬件设施。学生在步行时,可一边散步一边了解校文化历史。生态目标。图书馆是学生聚集的地方,环保与绿化尤为重要,绿化覆盖率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地。适当的绿化面积,可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与生活中的烦恼。绿化可以带给人好心情,使人回归自然,与自然共存,与风、光、土、动物等保持着亲密的关系。教育目标。在景观设计中文化阐释尤为重要,学校的雕塑、景观可以反映一个学校的精神面貌。校园环境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情,进而影响学习效果。良好的校园环境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影响巨大。突出主题的目标。图书馆景观是为学生服务的,可以运用景观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活动、交流的环境。图书馆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渊源,是知识的结晶,是众多学子增长知识的聚集地。景观设计必须从人的需求出发,打造舒适、宜人的环境,突出主题。

3文化特性

环境育人化。图书馆环境也是学校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设计重在育人。环境情景化。在小品设计方面,树池、座椅、路灯的设置体现着图书馆的亲和力,使学生、教师找到归属感。动感艺术化。景观设计、绿化配置、铺砖设计、文化墙设计以及喷泉流水等都呈现出动态的艺术性。

4图书馆景观的特点

图书馆主要是由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组成的,长期以来,人们都没有摆脱图书馆是学习场所的想法,而忽略了学生们的娱乐、交流等多样性需求。建造图书馆周边景观有五个关键要素:第一要素是与自然共存。与自然共存不仅仅是绿色植被的增减,而是让学生们与大自然的风光、大自然的水、大自然的土壤、大自然的鸟语花香保持着亲密的关系,使莘莘学子得到良好的体验。第二要素是人文化的场景。每个区域必须具有独特的个性,发挥出区域功能,图书馆中的娱乐区不是游乐场所,必须保持安静,所以设施设备也要多做选择,营造舒适安静的氛围,可以建一个水景观,在小水池里养几条小鱼,学子们可以在这里与水亲密接触。景观的陈设是校园人文素质的表现。第三要素是小品设计。小品设计要将校文化历史元素及艺术元素相结合。精心设计小品,在满足小品的功能性与实用性之余,为学生的生活增添丰富的色彩。第四要素是图书馆景观道路设计。我国早在汉书中就记载:“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锥,树以青松”。道路作为生活领域的一部分,可依据图书馆的地形地貌来呈现一个视野开阔、移步换景的效果。道路景观也有动态与静态之分。两侧建筑和绿化可作为衡量一个步行道路的空间尺寸,道路的设计也具有导向作用,可引导学生通往某些地方。第五要素是图书馆的绿化。绿化是提高图书馆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方面。绿化包括观赏的绿化、吸尘的绿化,还有空间过渡的绿化。可利用绿化的色彩、形状、品种创造不同的场景,营造不同的环境。

5图书馆景观设计过程分析

第一,基地分析。景观的设计要考虑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历史、文化艺术气息。由于时间和经济等原因,许多学校的景观都停留在表面设计上,像快餐一样,缺乏营养,求速度而忽略了质量。出现了缺乏文化内涵,艺术氛围不浓,交流场景缺失等问题。图书馆是一个文化氛围浓郁的地方,所以要重视它的景观设计。第二,概念的演变。艺术设计的元素来源于对物体的解剖,对事物的提炼。而对于图书馆的装饰或是书籍装帧,或是建筑造型,都要依托历史。在对元素的提炼中进一步的构思场景作用。第三,对项目需求、项目功能、项目策略、项目风格的定位。解剖基地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图书馆景观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道德情操。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与更新,对于比较传统的图书馆来说是个挑战更是个机遇。在设计中融入科技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第四,人性化的景观,恰到好处的空间效益,量身定做的尺寸硬件。人性化的设计可以得到出乎意料的收获,我们必须做到精细,不仅要呈现出最好的效果,还要发挥最大的作用,使人们得到人文关怀,放松身心。设计来源于生活,设计改变着生活。

作者:林晓华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篇3

二、校园生态长廊相关案例分析

校园生态长廊在国内外均有优秀案例可供参考。校园生态长廊的基础功能是要连接各个教学楼或学生公寓,此时长廊也可以理解成为一个“立体”的交通道路。其次,校园生态长廊就需要满足其“生态”功能。下面将通过沈阳建筑大学校园生态长廊案例分析来说明校园生态长廊的特色之处。沈阳建筑大学中的长廊位于新校区中,并且是亚洲最长的校园长廊。长廊在功能上起着一个连接教学区与教学区、教学区与生活区之间的作用。其生态长廊的建设有如下六个特色:首先,功能性是设计时优先考虑的内容。长廊在功能上起着一个连接不同区域教学区与间接连接生活区的作用。通过合理的规划与设计,其长廊既符合人流路线的合理性,同时也符合在楼外观看长廊的审美性。第二,以长廊连接各个教学区域,是适应沈阳的寒冷气候的方式。沈阳是位于辽宁省内陆地区,冬天平均气温可以达到-20摄氏度,长廊让师生不必暴露在寒冷的条件下自由穿梭于各个教学区,在夏天同样也可以起到防晒的作用。第三,沈阳建筑大学的长廊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校园交通问题。学生可以选择通过校园长廊内部或外部穿梭与各个教学楼之间,提供了更多的交通选择性。长廊的存在分流里外部人流的数量,缓解了校园内人与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之间的冲突。第四,从人文的角度增加了各个不同学院和行政机关之间的交流,这些交流来源于无意识中各个不同流线之间所产生的交集。人文建设应当属于“生态”建设的一部分,叫人文生态建设。第五,沈阳建筑大学在教学楼外部规划了动物、植物生态区,在长廊穿行的过程中处于最佳观赏高处,让师生在学习科研之余,有了放松和接触大自然的生态条件。并且在长廊内部设置合理的植物摆设和功能区规划,增加了长廊的利用率和生态性。最后,通过生态长廊的连接,使得校园的整体性更强,让教学、生态、人文等“元素”紧密相连,既体现了人文设计的关怀性主义,又体现了实用性主义。

三、浅析校园生态长廊设计

通过调研和总结,校园生态长廊的设计可以分为必要条件设计和选择性条件设计。必要条件设计包括:“校园生态长廊的选址”“生态长廊的空间设计”“长廊生态技术的使用”。那么可选择性的条件设计则需要根据当地文化、校园理念、地理情况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本篇论文仅就校园生态长廊设计的必要条件设计进行浅析。校园生态长廊的选址是一个关键问题,其涉及到后期建造成本,因此在前期选址需要规划出最恰当长度和位置的长廊,从而满足高效、便捷的基本条件。如何使得长廊空间作为校园中宿舍区、教学区、生态区的一个重要的连接地带;如何使得在方便师生通达的过程中,也可以有效的与自然相接处;长廊的选址是否破坏了校园整体规划的内容等。这些都是我们在选址方面所要斟酌的。在生态长廊的空间设计方面分为长廊内部设计和长廊外部设计,两个环节的设计是在相对独立的基础上又有着互动的关系。外部设计我们需要考虑:1.景观植物的规划与长廊之间的关系;2.是否需要大面积的集散广场或各个不同的小型休憩空间与长廊呼应;3.围绕长廊的非机动车和机动车的停车位规划4,相关电力系统的合理铺设。那么在长廊内部设计中我们则需要考虑的是:1.步行的畅通性;2.长廊的休闲性融入,例如休闲椅的摆设;3.植物摆放规划;4.文化展示空间的设计规划。从内部空间可以看到外部空间的美景,从外部空间如何最快达到内部空间的位置,这些都是长廊内外空间设计的联系。长廊生态技术的使用是生态技术多样性的使用,例如长廊最上层可以设计城无棚顶的天棚花园形式。在能源使用方面可以用太阳能、风能等节能系统。在长廊周围建设相应的生态动物区域和生态植物区域。生态长廊的建设也可以作为科研实践的场所,例如实验雨水采集系统、净化空气系统等。这些生态、环保、节能等技术均可以运用在校园生态长廊的建设中去,具体的生态技术实施则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篇4

恶劣气候也许是一个限定因素,但不是景观设计的阻碍。例如我国北方大学可以考虑冬季和夏季的温差,可以在植物园中加入具有吸引力的冬季景观;中南财经大学设计的户外游廊以及供人们休息和聊天用的草坪将宜人的气候作为了一个设计因素。

二、植被

气候影响植被的选择和利用。每一种植物有其独特的形状、外观、颜色和质地。精明的设计者研究它们的特性,把设计理念与实际的视觉效果结合起来,形成独特、适宜的景观效果。景观有多种选择的可能性,但却不是无限的。气候影响植物生长的自然环境。不按自然环境选择植物,通常没有好结果。大体上讲,将与气候相关的园艺学原理应用于校园景观设计时,通常需要运用常识性的知识。因此,没有一个设计者建议把棕榈树种植在黑龙江省地域的车行道旁。

植物散发魅力,舒缓的激活了人们的思维,这是在工作时间无法做到的。大多数人都同意“树木是健体强身、放松神经与刺激灵感的工具”。绿色植被如同健康科学一样具有疗效,如同艺术一样激发灵感。如果恰当的选择树木,校园路线就会更加明晰。在校园周围密植的树木,可以形成屏障降低噪声。

树木能加强建筑群的整体结构感,设计者在选择树的种类时,一定会权衡再三,以期达到最佳美学效果,树木可以按其高度、形状、木质、颜色、果实和花来选择栽种,或者视地形、季节变化、树的寿命及保养的难易程度来安排。在生态方面,所有的树木选择都要考虑到要与土壤条件和气候相适应,至于外在形式,现代建筑物的线条“主要是水平的,且无法装饰点缀”,这样的建筑如果配以“盘旋生长的树,如果经树木种植在建筑物周围,那么其设计效果最佳”。

我们常常发现,许多校园为求短期效应,经常将小树拥挤的种植在一起,当它们生长时,就会争夺土壤、阳光和空气。树木发生倾斜,进而达不到原有设计的对称性。更为糟糕的是,由于分布不均,加速植物枯萎,加重植物病害,由此导致的缺陷是无法用新树木代替的。所以景观树在开始种植时不能急功近利,长期保留的树木需要精心养护,绿化管理预算中应该预留充足的养护费用。

三、环境适宜性

环境适宜性同样重要,因此也是一个设计决定因素。例如,过度依赖于单一树种就想设计出引人注目、别具特色的景观几乎是不可能的。某些树木受到疾病的侵害、发育不健全,挽救起来耗费资金,且从视觉上令人不舒服,这就给校园风景留下了缺憾。设计中的这种弊端,我们有必要反复告诫。

同样,设计草坪也要考虑生态问题。在人们的脑海中,草坪就是校园的特征。无论草坪是否适合在缺水的地区生长,也无论学校能否担负施肥和除草机的费用消耗,例如,如果在兰州大学应用大量的观赏草坪的话,那么灌溉费用可想而知。

另一方面,缺陷能激发解决办法的产生。现在人们重新对选择其他植被产生兴趣,如野花及不需要精心培养和浇水的草。总而言之,现在的景观设计正提倡使用本地生长的植物和地面覆盖物,这些植物美丽耐寒,基本上不需要施肥、除草剂、杀虫剂或浇水,可想而知,使用适当的乡土植物,会给我们节省一笔可观的绿化养护费用。

四、校园的面积、布局与周围环境

校园景观不是抽象的,而是有形的。校园所在地的面积、布局及周围环境的状况和特征都是决定校园景观的要素。

利用景观学中的数学公式可以合理分配场地。公式包括建筑物的预测使用空间、停车场、运动场,服务场地的面积等等,然后根据地形、资金和政治情况,进一步调整设计方案。

如果尺寸已经确定,就可以研究布局和周围环境了。一般情况下,方形布局比直线布局更为灵活,一块完整的地块要比几个零碎地块更为有利。与不适当的使用方法相比,适当的土地使用方法能提供一个更为优美的环境。

五、规划

篇5

2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改进建议

虽然目前,我国的小区景观园林设计已经达到了令人满意的地步,但是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还需要加入更多的创意元素。在紧张的工作过后,人们总是会把更多的休暇时间花费在居住小区内的休闲活动上。而园区中的绿色植物是能够满足人们眼球享受的途径之一,但是仅仅停留在视觉享受上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在园林的植物设计方面,多添加一些创新元素。例如芳香园林植物的应用,不仅可以增添自然色彩,还可以从气息上给人一种享受的滋味。目前,我国根据植物的生长条件需求,采用最多的是梅花以及桂花,种类有限。这也提醒着我国专业人员能够更好地推出更多的适宜品种来做实验设计。

篇6

在小庭院的设计过程中要能够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最大限度的满足使用者自身人性回归的渴望,这是小庭院景观设计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规则。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当依据不同的人群,选择不同的庭院设计风格。比如一些住户喜欢进行户外活动,则应该将植物沿着小庭院的周边进行布局,以便可以留出较为宽阔的活动空间,有的住户则是希望能够形成一个四季有景,美丽宜人的观赏型的小庭院,这种情况就要注意利用植物的多样性,形成一个四季有景、美丽宜人的观赏型的小庭院。因此小庭院植物景观的设计首先就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依据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需求进行设计,这是设计过程中所应该考虑的重要因素。

1.2其次要坚持经济性的原则

经济性的原则主要是指在小庭院的设计和施工以及养护的过程中,要能够开源节流,以达到经济和实用的目的。另外还应该减少后期的各项投入,一方面是要选择寿命长和生长速度比较快的植物,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后期的各项重复工程。另外一方面还应该选择管理比较简单的植物,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后期的管理和维护的成本。另外小庭院的景观设计还应该和观赏相互结合,在满足观赏需求的同时,可以种植一些采摘的果实和鲜花类的植物,比如百合、玫瑰等等,或者桃、杏、李等果树品种。

1.3另外还要坚持个性化原则

小庭院设计的个性化主要体现在利用植物营造出可以识别的有标志性的景物,可以快速分辨出和其他庭院的不同之处。在小庭院的植物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相同植物的大量种植进行营造,也可以选择一些比较有特色的稀有形态或者是色彩的植物进行种植,这样都能够形成比较有特色的空间。在目前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园林空间的个性化已经成为了一个十分独特的亮点,在小庭院植物景观的设计中坚持个性化原则能够更好的为住户设计所需要的庭院居住场所。

二、植物配置的重要元素分析

在进行庭院造景设计的过程中,视线要相对比较通透,宜透则透,宜闭则闭,同时还要以适量的叶子植物和花灌木以及竹子来进行造林,同时还可以配以古朴的亭台廊榭来进行配景,这可以最大限度避免园林设计中呆板的感觉,会形成比较好的纵深感,给人更多的意境的联想。植物的选择应该坚持四季有花、乔灌草相互结合的原则,当然不能够放弃美学的基本原则胡乱搭配,而应该在花香、花色上做出详细的考虑,从而营造出植物和人良好交流的过程。同时因为庭院的空间比较小,所以在营造的过程中植物不应当过多,一般以同类植物为主基调,再辅助以其他的同类树种,这样就能够在庭院营造出情趣盎然、井然有序的庭院景观。

篇7

二、园林景观设计校内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

建立校内园林景观实践基地,将课程内设计方案中的局部景观进行实施,并将好的设计应用到整个校园的景观中,使整个校园景观不断得到丰富和更新。充实园林景观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将园林景观设计教学模式分为:理论教学、探讨研究、方案绘制、动手实践、总结报告五个环节。理论教学由教师来完成,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以及学生之间的探讨研究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在基于园林景观理论教学模式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设计思路分析,并将植物、铺装、水体及园林小品等应用于方案当中,并在校内实践基地内完成实践环节,把图纸上的设计真正的展现出来。在实践过程中将学生进行合理的组合,完成相应的实践内容,并进行分析和总结,以研究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相关专业的老师将学生的成果进行点评并打分,选出优秀的设计作为整个校园景观的更换和补充。校内园林景观实践基地的建设可以方便学生完成课程内的实践操作。学生在校园里生活,可以给学生增加学习氛围,使校内的景观更加丰富。学生在课程内实践动手设计出的优秀景观可以应用到校园景观中,体现校园景观特色,同时也可以直观的体现学生的设计能力。通过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来解决一味在教室里进行教与学的单一形式,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充实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园林景观设计校内实践教学的实施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一)实施方案

制定新的教学模式。对照社会需求对园林景观设计方向学生能力和知识的要求,将对过去的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出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方面的差距和缺陷,为建设园林景观实践基地做好准备。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要求教师根据所授课程的内容,了解园林景观设计教学对学生个人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有针对性、扎实地开展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利用校内园林景观实践基地展开教学,拓展外延思维,使学生自觉地学习、主动地参与实践,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水平。

(二)可行性分析

根据现有的艺术设计大学本科四年制来进行分析,实践基地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作为苗木培植区、第二部分作为成品苗木储存区、第三部分作为景观设计课程实践区。其中第一部分又大一的学生来完成,第二部分由学校的工作人员来管理,第三部分由大二大三来使用。因为大一的学生大多涉及的是素描、色彩和三大构成等课程,让他们来培植苗木有足够的时间,也可以尽早的对景观植物做个初步的了解。而大二大三的学生开始涉及相关专业的设计课程,他们可以利用实践区来完成课程内的实践作业,其中应用到景观植物的可以到植物储存区挖取。设计好的景观根据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应用到校园景观中。由学生自己设计的景观会使校园景色不那么单一,形成丰富的校园景观,学生把应用到校园中的景观进行挂牌,牌上标明培育设计者的姓名、班级、设计理念等资料,供其他学生学习、参观,形成校园特有的一道风景线。

四、园林景观设计校内实践教学取得的教学成果

园林景观设计通过两年的校内实践教学,已体现出它的优势所在。首先它能够提高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兴趣,能够亲自参与课程的实践环节。在动手做景观之前,他们会自己查找相关资料,比如植物的特性与配置、铺装材料的种类与铺设方法等,这些都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地去学习园林景观设计的相关知识,并且加深记忆,这比在课堂上仅仅是讲些理论课,然后虚拟的做一些方案效果要好很多。再者老师在指导学生事件的过程中也提升了自身的观察能力与思考能力,更有利于提升老师的指导能力。同时学校又可以节省部分的绿化资金,将这部分资金用来奖励学生的优秀设计作品,以作为对他们的鼓励。以这样的方式继续下去,年复一年,好的设计作品会越来越多,校园的景观会越来越丰富,既美化了校园,又达到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教学目的。

篇8

近些年,国家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决策的实施,为中国高等教育带来了大好的发展机遇,由此也引发了发展高校新校园建设的热潮。本文着重运用景观规划设计原理到校园规划设计的工作中,探索能够适应21世纪生态文明时代要求的景观型校园规划设计的思想,指导学校走“以人为本”的环境生态化,符合学校建设百年大计的新型景观型校园之路。

1景观型校园规划设计综述

21世纪是回归自然的世纪,随着城市的进步,现代化交通的发展与城市地域不断扩张,加剧着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如大气、河川污染及热岛效应等不良现象接踵而来,人居环境矛盾突显。城市渐渐成为了钢筋混凝土的森林,人们渴望绿地、渴望森林、渴望回归自然,城市景观生态建设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校园作为城市的组成部分,同样重视景观生态建设,景观型校园规划设计已成为今后校园规划设计发展方向。

1.1校园规划设计的特点

校园是育人的环境,它应是积极向上、充满知识和趣味的室外大课堂。校园环境应寓教于绿、寓教于乐。它应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1]。校园规划设计是要给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向上、和谐美丽的环境,使它既有视觉效果,又会使置身于此环境者产生心理联想,它尤如一个无声的课堂。在这大自然的课堂里,一花一草一木都孕育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有着高度的启迪感[2]。它们对学生的道德、品格、修养无时无刻不在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校园中良好的教育环境、自然环境,能满足他们生理及心理上的要求,从而使学生心地平和、情感端正、使其个性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根据校园的具体情况将其划分成不同功能区,并发挥各自的作用,为师生服务。

1.2景观型校园特点

通过道路、建筑物、植物的合理规划布局,营造出生态环境优越的绿色网络体系,更适合师生的工作与学习。

(1)校园规划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

(2)校园道路系统完善,便捷,步行空间与非步行空间关系处理得当。

(3)建筑物尽量选用新型环保、节能无公害材料。

(4)校园内部绿化自成网络系统,具备自我调节、发展、循环的功能;绿化植物丰富多彩,力求做到四季有花,四季常青,达到以点带面的绿化效果。同时多采用对人体有益的植物,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

(5)生活服务娱乐设施齐全,方便师生购物与休闲。

(6)整个校园具备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

(7)校园采取先进技术和严格、科学的管理方法,对校园内的空气、噪声污染、垃圾处理、污水排放等进行监控,污水、垃圾等有害物质的收集与处理符合国标。使校园内形成一个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学习、生活环境[3]。

2景观型校园规划设计的内容

2.1规划设计思想

通过环境景观布局,美化校园,装饰建筑,创造一个以静为主,具保健功能、净化空气功能,建筑自然生成的可持续发展的景观型校园[4],适合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良好自然生态环境景观场所。

2.2规划设计原则

(1)体现园林景观与生态保健相结合的原则。

充分利用具有生态保健功能的植物来提高环境质量,杀菌和净化空气,以利师生身心健康。

(2)体现景观型学校的原则。在布局上增设建筑和园林小品,强化校园的园林氛围;在绿化上以常绿树为主基调,适当穿插四季花卉,力求树木高低错落有致、疏密有序,形成优良的植物总体和局部效果,真正达到绿化、美化、净化、亮化、香化和静化,从而产生一种安静优雅的绿化格调[5]。

(3)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作指导,尽可能进行乔灌草复式绿化,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绿量,以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使其可持续发展。

(4)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相结合的原则。做好平面绿化和景观并进行垂直绿化和布景,同时在一些建筑天台布置空中花园,组成一些立体图案,形成立体景观。

(5)以人为本的原则。生态景观规划上考虑以人为本,体现个性化:①空间组织与规划依据不同层次需要,组织不同的活动空间。②为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渴望,各种空间中设施的设置、材料质感的应用,景观的创造充分考虑人们钟情于自然的心理需求。③关注人的审美习惯,以园林山水布置景观,并赋予文化内涵的思想情感。④植物配置选用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保健植物,各种消除疲劳的芳香植物[6]。

2.3规划理念

通过环境景观布局,美化校园,装饰建筑,创造一个以静为主,具有保健功能,净化空气功能,建筑自然生成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艺术式校园,适合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良好生态景观场所。

根据功能定位,景观规划设计的理念确定为:环境效益上追求大生态;绿化布置上追求大绿化;艺术构思上追求大景观。基本定位:“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技能和方法。大学不仅提供用于传授知识的课堂,还必须提供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启发智力的场所[7]。随着知识经济与网络时代的到来,现代教育已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大学的职能已有了新的内涵:综合教育治学场所;科技研发中心和综合发展实验室;社会文化和人文精神的艺术展示中心。

3校园景观设计决定因素

3.1气候

气候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量,风速风向和日照时间,日照强度。气候是影响植物生长的自然环境。

3.2规划

规划有助于设计形式区别化的调查。中心区要求景观形式和特征持久耐用,并且具有纪念性意义。而学生宿舍区以宁静,安全,社区形象为特征,运动场和娱乐场按游戏和竞赛规则设定其大小布局,停车场可以按规定标出管理区和便利区。

3.3环境适应性

环境适应性同样重要,因此也是一个设计决定因素。设计树木和草坪都要考虑生态问题。草坪就是校园的象征。要避免使用单一树种,苗圃尽量多样化。

3.4校园的面积,布局与周围环境

比例,周围环境,面积,布局是重要的校园景观设计因素。校园景观不是抽象的,而是有形的[8]。校园所在地的面积,布局及周围环境的特征是决定校园景观的要素。

3.5风格

无论是校园整体景观还是局部景观,风格的选择是设计的一个决定因素。从风格上讲很少有校园是单一形式的。各部分景观表达形式各不相同,风格上的多样性也许具有教育价值。

3.6植被

气候影响植物的选择和利用,每一种植物都有其独特的形状,外观,颜色和质地。研究它们的特性,把设计理念与实际的视觉效果结合起来。树和草是校园景观中必不可少的。树木是“健体强身,放松神经和刺激灵感的工具”。绿色植被在校园景观设计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9]。排列成行的树木能清晰表明大路,小径,界限的位置与方向。如果恰当选取树木,校园路线会更加明晰。在校园周围种植的树也许会像绿化带一样的密度,但树木形成的屏障可降低噪音,如同悬浮粒子过滤器一样提高空气质量。树木能加强建筑群的整体结构感,无论是按传统还是现代的观点,校园树木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4结束语

校园环境要求完整性、稳定性和统一性,要求一种具有严格理性和有意义的设计。校园环境应是恬静和充满文化气息的空间,它的设计应创造一个户外学习、休息、思考、交流和集会等适应学生要求的活动场所。现代教育理念提倡以人为本,注重功能、技术和使用特点,打破对人发展的禁锢,解放人的个性,由重“教”转到重“学”上。校园规划设计应本着人本主义原则、生态优化原则、创新开放原则及地方性原则等理念,为学生提供表达情感、启发智力、培养兴趣、提高素质的场所。

〔参考文献〕

[1]理查德P多贝尔.校园景观———功能•形式•实例[M].北京世纪英闻翻译有限公司译.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2]李学忠.景观设计[M].台北:六合出版社,1998.

[3]张国强.风景园林设计———中国风景园林设计作品集粹[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4]戴志中.高校校前空间[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5]杨志疆.当代艺术视野中的景观[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6]《校园景观与绿化设计》编委会.校园景观与绿化设计[M].长

春:吉林文化音像出版社,2005.

篇9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0-01

人文精神培养需要宏观设计,尤其在缺乏历史积淀与传统塑造的高等职业院校,宏观设计已为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怎样才能将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职业取向的价值诉求统一在同一纬度,加之人文关怀?这就需要宏观设计发挥主力效能。

在文化建设中,宏观设计是一个哲学概念。无论从“符号意识”到“清风校园”,还是从“诗意自然”到“诗意人生”,宏观设计,即是致力于人与校园、人与人、肉与灵的相统一,并试图通过人与其自身的对话,完成文化意境,锻造人文精神培养的理性基础。通俗而言,人文精神培养中的宏观设计就是指校园文化建设的哲学视角。

行文将以宁夏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为例,来揭示宏观设计思想在高职院校人文精神培养中的重要性。

一、“忠诚、责任、奋斗”学院精神的哲学起点

一所高职院校,其校训一般都涵盖着它的办学宗旨和育人目标,但是,由于专业技能教育育人目标的特殊性和单一性,往往导致顾此失彼,使得人文精神培养的意义并未暗含其中。作为核心位置的校训,倘若弥补不了一所院校置于历史的价值和对文化的观照,便使宏观设计失去了哲学起点,人文精神也就远离了母体。面对这样的困惑,宁夏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在“崇德明知、尚法敦行”校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忠诚、责任、奋斗”的学院精神。目的在于发挥与道德一样具备的认识功能与调节功能,关注人生价值,表现出对人的本质、尊严及意义的追问。

“忠诚、责任、奋斗”的学院精神是以学院发展的人文力量为内容,以求真、求善、求美为哲学起点,进而构建理想共识。是基于宏观设计的大手笔,对生命本质做了透视。

忠诚是真,是“不二心”,是对一个时代的理性回应。其实,一切关于人类本质问题的思考都首先是从“真”而来。高职院校培养的不只是真技术、真本事,更是真人格、真理性。“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教育的本质亦是为人道,为人道而诚、而忠。所以,高职院校人文精神的培养中,首当其冲的就讲“真”。

再说责任,责任是善,是博爱。倘若“真”是把握人生的意义,“善”即是把握人生的价值。高职院校培养的是人的创造力,是对历史力量的续接,期间少不了“责任”。《论语》有曰:“言忠信,行笃敬”。行是为人的使命,是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

奋斗表达的是美,此在之美。与人从自然观察中所得出的关于美的力量感受一样,奋斗不息的现实表现总在表达着人之存在的倔强和无畏。就像拉奥孔群像里所展示出的那样,史中人总有着属于他自己独立的智慧与把握人生命运的心灵法则。所以,美是奋斗的哲学起点。

在这里,“忠诚、责任、奋斗”的学院精神提出就属于人文精神培养中的宏观设计,因为它首先是哲学的,并且一再以虚线与实线并在的形式体现着人文精神培养与文化建设的方向。

很多情况下,校训不一定会完全体现一所高职院校所具备或者应该具备的办学精神,因为办学精神属于纯粹的本质的意识形态,属于文明的标杆,前进的力量。而一旦要追问到人文精神存在于高职院校教学意识中的价值的时候,就会引出所说的“学院精神”。因而,一所高职院校所需凝练和亟待凝练的学院精神,就是人文精神培养的宏观着眼、宏观定位、宏观把握。

二、让人文景观行不言之教

人文景观承载着高职院校教育的气场,用通俗的语言来讲,是指办学氛围。此处谈到的依然是人文精神培养的氛围。

宁夏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着力于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文景观建设,使校园的方寸土地,都能行不言之教,以致完精神培养的环境文化。种草,需使草木生情,用春心撩拨一阵书香;掇山,需使片石多致,让画意唤人濠濮间想。譬如警院石的设置,虽散见于校园各处,却又能以一贯之,期间多刻至理格言,又莫过于铸出“警魂”二字,使石石关乎天道,字字关乎人情。

诚然,人文景观设计的哲学还一再告诉我们,高职院校人文环境的锻造,追求的不是文化铺张,更不是所谓的文化堆积,而是基于人、灵魂与校园的三位一体,呈现出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和古今结合,以实现诗意关怀。人文景观是朴素的,但又要充满寓意。寓意是一个复合体,它能使凝固的环境变得流动起来,能使实体性物质存在指向精神维度,从而摆脱事物原本的意义,进而开启人关于美和自由的想象。这亦是人文精神培养中不可缺少的感性基础。可以想象得到,在一所缺少寓意的校园里,是怎样也寻找不出人文精神培养中的宏观设计的。所以,宏观设计一旦运用到人文景观设计中的时候,就一定要考虑到人文精神培养所不可缺少的寓意。

宁夏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的人文景观亦是目的于这样的寓意,就像立于教学楼、行政楼、实训楼、宿舍楼等楼门口的“警容镜”,不仅在正身,更像在正心。

每一所高职院校,都应该努力让其人文景观行不言之教,出发点就是:应该赋予校园的每一寸土地活的灵魂,使得每一寸土地、每一个事物,都能承担起人文精神培养的义务。因为它一开始,就负荷上了知识和正义。而且,它的开放性还表达出了以有限把握无限、以出世把握入世的人生智慧。

三、诗教在人文精神培养中的意义

多年来,我们在教育教学中提倡“教学艺术”,试图通过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来优化教学、吸引学生,但往往因此而忽视了诗教之客体性存在在人文精神培养中的宏观设计意义。诚然,诗教也是艺术,但比较而言,它的客体性存在通常要比主体介入更显诗意。这样的手法同样是艺术,或者叫“艺术中的艺术”。

中国自古就有诗教的传统,诗教可使凝固的建筑流淌出音乐,可使流淌的音乐沁人心脾。同样,在一个充满诗教的校园,每一朵浮云,都带来的是诗意。这诗可以融入校歌、校徽及所有校园标识当中,呈无限审美情趣。

我们都知道,校园文化一定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第二课堂。大学的课堂结束了,人生的课堂却刚刚开始。要保证课堂教学精神的延续,就要保证校园文化的启发性和启示意义。何以如此?便就引出了所谓的“诗教”。

宁夏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在其学院标识的设计中就首先引入了诗,这是诗教的体现。诗的本质是追求和平、正义,表现出的是人类把握世界、洞悉宇宙的知性,所以,在文化建设领域,诗无疑具有着极强的感染力。因而,行至校园,需随处烙得个“诗心”。

山水挂画里有诗、通幽曲径里有诗、门庭水榭里有诗,而且,诗是校园的气韵,总在涤荡心灵世界的一片通畅,能让一切价值判断都折射出自然力与真诚。

现在,宁夏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着力于校园文化建设,即在当前高等职业院校人文精神培养的艰难行径中,展开了有意义的探索,无疑是为高等职业院校人文精神培养中的宏观设计,进行了启发性的思考。

篇10

环境工程专业源于土木工程中的市政工程,作为一门边缘交叉性学科,其发展目标是解决不断涌现的各种实际环境问题。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其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已成为一门集自然、社会和技术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环境工程学科不仅研究水、气、固废、噪声等主要环境污染和公害的防治技术和措施,还研究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探讨废物资源化技术,以及对区域环境进行系统规划和科学管理,以获得最优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我国设置有环境工程专业的高校已超过300所。由于各高校的基础和重点学科存在明显差别,其环境工程专业发展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大多数理工科类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都源于土木工程中的市政工程,其本科生培养方案注重于对学生工程思维和设计能力的培养。我校的资源环境学院准备新设环境工程专业,在环境工程的人才培养方案上不能照搬理工科类大学,一定要突出农业院校的特色并发挥现有优势,找准适合自己的立足点。

安排在第七学期末开始的毕业设计(论文)是环境工程专业实现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所学理论和技能的综合运用和检验,也是保证本科教学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毕业设计(论文)辅导环节对学生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解决本学科领域的实际问题和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和研究观念,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传统;3.使学生在方案设计、材料调查与搜集、工程绘图、理论计算、实验研究、数据处理、外文阅读、使用计算机、查阅文献、经济分析、工具书的使用、文字表达等基本技能方面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鉴于毕业设计阶段对于本科生培养的特殊重要性,本文就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设置安排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希望能为我校环境工程新专业的建设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和理工科类院校不同,农业院校的环境类专业一般都源于土壤学、生物化学、生态学等学科,其本科课程设置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以土壤、农业化学和农业生态资源等专业的知识体系。因此,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在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安排上,也应与一般的工科院校有所不同。从目前来看,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设置比较单一,重实验轻设计。很多农业院校的环境专业本科生毕业只有毕业论文可做,而无毕业设计的内容供学生选择。由于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一般建设较晚,在师资、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方面和工科院校相比都有一定差距。在工程设计及应用的教学、科研方面,农业院校环境类专业的基础显得更加薄弱。因此,目前很多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的师资力量尚难以开展对学生进行毕业工程设计的指导;同时,由于学生们受专业课程设置所限,他们的工程思维和设计能力与工科学生相比都有较大差距,因此很多学生也不愿意选择他们感觉更为吃力的毕业设计工作。然而,目前环境工程本科生就业的去向主要还是与环保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等相关的公司和企业,而诸如环境管理部门、环境监测站等事业单位现在大多都呈人才饱和状态,可接受的本科毕业生非常有限。由于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在工程设计能力方面的弱势,在就业时与工科院校同类专业的毕业生竞争时就处于明显的劣势。因此,有必要通过毕业设计来加强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思维和设计能力,使他们能够具有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所需要的基本工程设计基础和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扭转我校该专业毕业生就业时面临的不利局面。

2.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设置未能充分突出农业院校的特色,尚未充分体现农业院校学生现有知识体系的优势。与工科院校相比,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在专业的历史沿革、学科组成和行业特性上都有自身的特殊性。因此,为了提高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竞争力,需要在毕业论文(设计)这一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上充分体现农业院校的特色与优势。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不能照搬工科大学的方法,而应走有生态特色的办学之路,培养出可投身于农村环境污染防护的人才。农业院校一般都具有生物、生态学科的优势地位,毕业生相对于工科院校的学生具有更扎实的生态学知识。此外,当前环境工程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方向是环境影响评价咨询工作,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又在其中占据主要地位。因此,可以考虑让一部分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时从事生态环境评价的工作。这样一来可以发挥农业院校学生生态学基础扎实、生态知识结构较全面的优势,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二来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并适应市场需要,为从事生态环境评价特别是农村地区环境评价的单位输送可用人才。

3.毕业论文(设计)立题与实际联系还不够紧密,约束性题目难以调动学生的创新热情。由于教师设计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未能全部追逐科技前沿或来自于实际的工程项目,部分题目陈旧甚至经年不变,摆在学生面前的是一些旧知识旧问题,使得设计成果没有实用价值和科学意义。这在一方面打击了某些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热情和积极性,也使得某些本来就对毕业设计(论文)重要性认识不足的同学更加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对工作应付了事。

为提高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的完成质量,进一步加强农业环境类专业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在毕业论文(设计)的设置和指导上可以考虑以下的一些改进措施:

1.加入一些和农村环境保护治理相关的设计类题目。由于目前工科院校的环境工程大多是在给水排水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因此,工科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在毕业设计的内容上受给水排水专业的影响较大。在水污染控制方面主要为排水管网和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农业院校如果照搬工科院校的设计内容,由于专业基础所限,无法与之进行有力的竞争。因此,应在设计内容上着眼于和农村地区和农业环境相关的工程。如目前农村受污染地下水的治理和农村污水的处理都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相关的工程也建设了不少。可以设定一些如农村小型给水站或分散性生活污水处理站的课题。在处理工艺选择上,由于农村地区的特殊条件,一般应选择操作较简单且成本较低的常规处理工艺,这样更符合农村地区的实际需要。比如用吸附工艺处理污染地下水,或用人工湿地处理畜禽类废水,都是可行的设计题目。学生经过这些设计工作的锻炼,将有助于他们在毕业后从事农村环保治理的相关工作,不仅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也可为农村环境的治理培养可用人才。为达到这一培养目标,学校在青年教师的引进和培养上也要考虑有工程背景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同时可以通过帮助青年教师去设计类单位进行工程实践等措施,提高他们的工程素养和设计能力,从而达到辅导学生的要求。

2.在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体现资源与环境的紧密结合,设置适量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题目。工科院校的环境专业一般更侧重于各种污染治理技术工艺的开发与研究,对环境与资源的重视不足。农业院校则注重于从宏观侧面上分析环境与资源的关系,将自身对土壤学、气象学和生态学等学科的研究优势体现在资源和环境管理方面。为进一步体现农业环境院校学生在这方面的特点,有必要在毕业设计时通过设置合适的环境影响评价的课题来提高学生的相关能力。另一方面,环境影响评价咨询工作在当前对环境工程本科毕业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就业方向,其中主要的一个部分就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和做工作设计不同,由于农业院校学生在生态学方面有较扎实的基础,因此和工科院校学生相比并不逊色,甚至某些方面他们做的比工科院校的学生要更加深入,相关的知识结构也更加全面。为本科生毕业设计设置适当的环境影响评价课题,不仅发挥了农业院校学生在生态环境评价方面的一些优势,也可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有效的帮助。当然,这同样也对学校的师资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在课程设置上需要加入环境影响评价的课程,对青年教师的引进和培养,也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一个可取的方法是鼓励青年教师考取国家的环境影响评价注册工程师,通过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来保障本科生培养的质量。

3.将毕业论文与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或课题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环境工程专业由于本科就业的压力较大,相当一部分的学生选择毕业后继续攻读本专业的研究生。对于准备攻读研究生的本科生,特别是已取得报送推免资格的学生而言,在本科毕业阶段通过完成毕业论文来得到一定的科研能力的锻炼是很有必要的。对于无需复习考研和找工作的保送生,可以安排他们尽早进入毕业论文的课题。在课题的选择上,应尽量从老师的在研项目中选取适当的一部分让学生来参与并完成,而不是只是简单的让本科生给在读硕士生打下手。根据笔者的经验,只要老师进行有效的辅导,并选取学生力所能及的课题,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本科生同样可以参与到实际科研项目中,并做出较好的科研成果,有些本科生的科研成果在高度上甚至不逊于在读的硕士研究生。对于要复习考研和找工作的毕业生,也要尽早安排他们进入毕业论文的课题。老师要帮助学生按安排好时间,一方面要让他们认识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要照顾到学生复习考研和找工作的实际情况,尽量做到两头兼顾。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农业院校环境工程本科生的培养质量,有必要在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的进行适当的调整,提高毕业内容的多样性,加强其实践性,并突出农业院校的特色,为培育出更多可投身于农村环境治理的人才而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蒋展鹏.环境工程学[M].北京:高教出版社,2005.

[2]刘恒明等.环境工程专业实践环节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 高等理科教育, 2007(1):121-123.

[3]齐向前等.不断提高教学管理,切实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5 (8):33-34.

[4]刘绮等.环境工程类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改革研究[J].高教与经济,2008,21 (2):18-22.

[5]徐微等.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科特色及人才培养目标探讨[J].河北农业科学,2011,15 (2):141-142.

篇11

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是校园整体设计的重要环节。校园的“园”字本身便包含有花园之意。校园景观直接影响到一个校园的环境氛围。而校园景观却是我们很少单独作为重要的一项拿出来进行讨论的。无论是在设计任务书还是设计过程中大部分校园只是停留在规划阶段的初步绿化规划分析和建设过程中,对建筑余下空地仅仅做简单的绿化处理或室外家具的修修补补。

其实校园景观和校园外部空间和学生活动功能密切相关,是校园整体设计的一个连续性过程,它和规划以及校园建筑一样,需要设计师进行专业的分析和认真的设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转变,在新世纪的大学校园建设中,校园景观这个领域的研究得到了人们的重视。

景观设计直接贡献于校园环境质素的提高。很多老校区里最令人难以忘怀的莫过于新校区所无法比拟的参天大树。在当前的校园设计中,多有出现的问题是:建筑优先,绿化填充;点线面简单结合,对外部空间贡献不够;植物物种选择求贵不求系统、有效等。鉴于校园景观在校园整体设计中的重要性已经目前设计中的误区,因而校园景观的研究值得作为一个专题并结合整体设计的其他方面来探讨。

1.校园景观的设计与规划、建筑以及校园形态设计之间的关系

1.1校园景观与规划的关系

校园景观首先是在规划伊始就应该作为规划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的时候,它甚至成为规划布局形式的构思来源。其次,景观设计又相对于规划设计。规划虽然确定了建筑物布局,也就确定了大的外部空间形态,但是对外部空间的二次围合、对环境气氛的营造、对室外家具等的详细设计,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过程。第三,景观设计对规划而言,有相对滞后性,它应该在规划确定后,与建筑设计同时或在其之后进行。

1.2校园景观与建筑的关系

校园景观首先与建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建筑与景观相对于规划而言,都进入了相对具象和细部的思维过程。建筑设计直接为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形体勾画蓝图,而景观设计则涵盖了从空间、造景、植栽到地面铺装乃至照明设计的细节。而建筑体形和总图方式、直接决定了景观的边界、空间的范围。同时,景观又分为室外景观和室内景观两种,与建筑物之间形成了一种相辅相成、相互穿插的关系。建筑为景观提供了表现的基础和舞台,景观为建筑增添了生气和活力。其次,景观与建筑又有着相对独立性。这表现在,景观与建筑考虑的具体设计对象不同。建筑主要考虑室内空间的使用以及立体的形体构成,而景观主要考虑外部空间的完善和以园艺为主的视觉及功能效果。当然,二者也有同一性,那就是都要用“以人为本”的思想来设计,都要以使用功能和人的感受作为设计的根本。

1.3校园景观与校园形态设计的关系

校园形态设计确定了校园景观设计的抽象原则,而校园景观设计将校园形态设计具体化了。因为校园形态设计主要以设计导则的形式出现,它确定的是外部空间和建筑物的体形关系,是一个指导性的原则,即使有量化的指标,也只是作为原则性的参考。而景观设计,是以形态设计导则为依据进行的具体设计,校园通过这样的具体设计进行施工建设。

总而言之,校园规划之后是校园形态设计,在遵循校园规划并在校园形态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景观和建筑设计师平行的关系。

2.校园景观设计的目标原则

2.1营造交往场所,强调可参与性

校园景观设计的首要目标是为了营造一个富于活力和促进师生交往的良好场所环境。

2.1.1.新经济条件下的大学校园对交往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如前所述,新经济对人才的要求发生了转向,大学校园成为一个启发创造性和独立思考能力以及良好和相互启发、锻炼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的场所。这种场所不仅仅体现在建筑物内的课堂上,更应该贯穿学生生活,包括室外课余活动空间。由于校园是一个步行为主要交通模式的社区,良好的校园景观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交往场所。

2.1.2.学生的生活方式特点。学生大部分在校的时间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宿舍——教室——食堂。就拿大学生每天上课6个小时计,8个小时睡觉,4个小时吃饭以及生活琐事,还有6个小时自由支配的时间。这其中,参加文化休闲活动、体育活动,以及室外晨读、散步、室外社团及文艺活动占了很大分量。即,大学生无论是三点一线的生活规律还是参与室外文化活动,都有很大一部分时间处在校园环境中,于是,校园环境成为学生日常生活所依赖的空间。

2.1.3.由于景观空间具有较强的公共性,它为人们的交往提供了平台。如果对学生主要生活空间从私密到公共进行划分,我们可以发现,宿舍(2-8个学生共有)——教室(20-200个学生共有)——户外空间(全部学生共有),呈现由私密到公共的不同性质。事实上,公共性越强的空间人们相遇和交往的机会越多。“公共场合下的自然发生的接触,一般都是很短暂的——三言两语的对话、与邻座的简短交谈、在公共汽车上与小朋友拉家常、观看别人工作以及向人们问询等。以这类简单的层次为起点,接触就可以与参与者的意愿发展到别的层次。而相聚在同一空间是这些接触的必要前提。”作为全校学生共有的户外景观空间,它以一种轻松自然的方式,提供了更多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人相遇和交往的机会。

2.1.4.为校园环境提供活动的内容,是促进交往活动的良好条件。在校园中,除了创造良好的环境空间质量,设计者有意识的为场所富于活动内容,可为其增加交往的活力。例如设置濒水室外茶座、读书角、篝火晚会广场、室外表演场地、下沉音乐广场、园艺空间、散步廊等。根据环境的主题和活动要求进行设计,同时也可以为设计提供依据和灵感源泉。

2.2创造生态环境

校园景观设计另一个重要目标是为了营造校区内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人类的生存环境作出贡献。同时,校园往往散布在城市或郊区,良好的绿化环境成为城市的绿肺,起到调节城市空气质量,为周围居民提供休闲场所的功能。根据我国1992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校校园规划建筑面积指标》校园建筑容积率在0.5左右,而一般房地产项目的容积率一般在1以上,由于校园的建设密度往往比城市建筑密度要小的多,因而校园有充裕的条件优化其景观的设计,为城市乃至人类的生态环境作出贡献。

其一,不要破坏原有的植物植被。在设计的伊始,就要对现有的生态环境进行分析,如坡度分析,植被分析,日照分析等,尽量减少对土方的开挖,尽量保留原有的植被,避免破坏生态平衡。

其二,强调环境的地域特色。包括根据南北气候的不同布置室外空间的和采用具有当地地域文化特色的植栽两个方面。

其三,采用可循环利用的建设材料。即景观材料应尽量采用对环境有利、污染少、可回收的绿色环保材料。

2.3均衡四季活力

校园景观设计要四季均衡布置植物,在时间上有观赏的延续性。由于校园景观含有固定性和生长性景观两方面的内容,故此成为校园整体设计中唯一具有时间性因素的部分。校园景观的固定性因素指广场、室外家具、空间围合等固定的、不随时间因素而改变的部分;校园景观的生长性因素指植物、花木等随着时间生长和随着四季呈现不同状态和景色的部分。景观的时间目标是要求随着时间的变化,景观生长性因素能够呈现一种动态的四季各有特色的景观。这主要体现在根据植物的生长特点,配置不同的物种,例如花坛,根据不同花木开花的季节使之呈现不同的色彩和图案以及落叶树木与常青树木的搭配,使校园无论冬夏都能呈现有活力的气氛,既不会因为冬季的落叶呈现枯败的景象,也不会因为有夏季植物不够茂密导致遮阴功能的不足。

2.4再次围合空间

校园景观设计营造适意的二次围合空间尺度和氛围。校园景观的固定性因素中又分为抽象空间因素、具象空间因素和物质因素三个部分。抽象空间因素是在规划设计时就要进行综合考虑的并由规划布局已经确定了空间尺度和相关建筑功能的关系。这一空间因素隐含在环境之中,使用者往往对之不能直观、具体地感受到。由于抽象空间因素根据规划的需要,在校园中往往呈现尺度过大的趋势,需要利用景观元素,对其进行二次划分。具象环境因素包括景观的边界、树木和室外家具的围合、地面的高低变化等等,对抽象空间因素的尺度进行了二次划分,使之更接近人的尺度,符合使用者的心理需求。

3.校园景观设计的模式要素

3.1中心区域景观

作为校园的核心区域,一般位于校园的几何中心,以校园最重要的教学功能为主,同时校园内的大型重要集会活动都在这里举行。这一区域的景观以强调开放、交流的气氛为主。同时,作为校园中心,它又具有校园标志性和仪式性的功能,因而景观的设计需要有强烈的特色,能代表一定的文化追求,在学生中留下深刻的良好印象。

3.2边缘林木景观

边缘林木景观,主要构成内容是对基地原有的生态环境刻意保护的原始环境,或预留发展,暂时或很长一段时间内未作开发的用地。这一景观常常位于校园的边缘地区,它对调节良好的生态环境有贡献,不能以一般的围合空间尺度概念去要求。

3.3建筑组团之间的景观

建筑组团之间构成的是一个居中层次的空间,这个空间可以是几个组团刻意围合而成,也可以是组团之间的空闲场所。几个组团刻意围合的空间景观具有较强的中心性,景观设置需结合空间形态的需要,具有较强的可观性和参与性。而组团之间的空闲场所,则应采取配角的姿态,简单大气,以突出更重要的空间景观。

3.4建筑围合的院落景观

建筑物围合的院落空间是较为亲近人的景观空间,由于其近人的尺度,其空间形态需要考虑人多观感和尺度,以及高宽比的关系。而这一空间形态下的景观设计,可借用中国传统园林天人合一的理念以及借景等造园手法,使建筑与室外生态环境相融合。

3.5穿插在建筑物之间的景观

这是最小层次的景观,它常常以小尺寸和建筑空间相融合,在建筑平台、室内中庭、走廊花池、绿化天井、屋顶花园等立体层次展现生态环境与人工环境的密切交融。

3.6道路景观

道路景观一般沿着道路呈线状分布。行道树木绿化是车行道路景观的主角,同时,沿道路交通流线布置的绿化放大空间,可提供更多的停驻交往场所。另一个重要的道路景观是人行道路景观。在人车分流的规划模式中,人行道路与车行道路相分离是联系每位学生上下课的潜移默化必经空间。因而其环境对学生的心理感受有重要的熏陶作用。人行道路景观受场地的局限较小,与自然山水或人工造园相结合有多种变化的可能。

3.7校前区景观

随着校园的社会化、开放化发展,校园与城市相叠合的区域——校前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校前区在空间规划上关键要处理好车流和人流的关系,作为校园的“门面“,在景观设计上需要结合校门的设计,着重体现庄重、简洁和仪式性的形象。

3.8标注性景观

标志性景观是指校园中具有地标作用的景观设计。它可以是一个高度与众不同的塔,也可以是一片识别性较高的林地。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在视觉上提供形象认知的标示。

4.结论

大学校园建设不同于普通的单体建筑设计,也不同于一般的城市规划,它有其特殊性 。第一,它不是单栋的建筑设计或者建筑综合体的集合;第二,它不是设计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因素的几千至几万平方公里的城市平面资源配置,而是功能线索相对单纯、用地规模在几十至几百公顷的综合设计。总而言之,它比单体建筑的功能复杂、规模大、又比城市规划的功能单纯、规模小。某些理论认为大学校园应该当作一个城市来规划。这些理论说明了校园和建筑以及城市类似的地方,但是也有其片面性。校园是介于城市规划和单体建筑之间的一种研究对象,在设计模式上有其特殊规律。整体设计概念的提出概括了校园建设的特殊性——它既不是单纯的平面规划也不是单纯的建筑空间设计,而是二者加上景观和外部空间形态的综合体。它和住宅小区有一定想相似性,有类似的规模和规划、景观和建筑一体性较强的特征;但是其功能线索和社会结构不同,所以在设计上也有所不同。

参考文献

[1] 扬·盖尔(Jan Gehl),何人可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9(第一版)

[2] 王建国编著.城市设计.江苏: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3] 周逸湖,宋泽方.高等学校建筑,规划与环境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4] 国家高等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篇12

关键词: 园林景观设计;教学质量;策略

Key words: landscape design;quality of education;strategy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9-0281-02

1 探究提高园林景观设计教学质量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经济繁荣发展,国家和民众的环境意识有了大幅度提高,园林景观行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园林景观设计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了解园林景观发展的整体轮廓、先进的设计理念,运用专业技能创造令人心旷神怡且宜居宜商的景观环境是每位从事园林景观设计教育者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当前,我省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园林景观设计专业,为提高园林景观设计教学的质量,对园林景观设计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创新,为国家培养了不少优质园林景观设计人才。但是,园林景观设计在我国尚属于年轻学科,同时还面临着社会需求不断提高和变化,理论研究相对薄弱,专业书籍相对欠缺,教学方法老套,这是很多高校园林景观专业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园林景观设计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进而影响园林景观设计人才的培养和我省城市文明的发展,再根据我省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的要求,当前探究提高我省高校园林景观设计专业教学质量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 园林景观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内容陈旧 当前我省高校园林景观设计在教学内容上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内容,不能得到及时的更新,园林景观设计教学内容陈旧、教学大纲落后、教学计划呆板,致使我省很多高校景观设计教学跟不上时展的步伐,满足不了人们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审美需求以及我省城市和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需求。

2.2 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轨 当前的很多景观设计教学,过于重视园林景观设计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园林景观设计理论知识的应用,学生在园林景观设计实践中,遇到一些与课堂教学在理论上不一样的问题,就不知道问题到底出在了那里,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很好地应用景观设计技能,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当今园林景观设计大学生的就业。

2.3 教师业务素质不高 园林景观设计是建立在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艺术科学基础之上的学科,支撑它的学科领域涉及到工程、艺术、人文、自然等方方面面,部分高校园林景观设计教师不能够系统掌握景观学、建筑学、城市规划设计等专业的综合知识,只是停留在对单一学科理解的基础之上;同时,对中外园林景观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向较为陌生,不能根据当前园林景观的发展动向进行创造性教学,导致学生对园林景观的认知程度比较落后,进而影响了园林景观设计教学质量的提高。

2.4 过于急功近利忽略生态性的设计思想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 伴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逐步展开,城市群格局的规划、旅游景观资源的深度整合,生态区域的划分,新农村建设进程的日趋加快,我省对园林景观设计人才需求增大,一些糟粕性的景观也浮出水面、景观作秀、景观堆砌、盲目强调个性景观、好大喜功的景观大都建立在生态破坏,资源浪费的基础之上,甚至于园林景观的可持续设计背道而驰,如此急功近利的园林景观设计思想严重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

3 提高园林景观设计教学质量的策略

3.1 大胆引用国外教材,更新教学内容,与国际接轨 世界上第一个园林景观专业诞生于哈佛大学,几乎同一时期麻省理工学院也相继开办了园林景观专业,它担负着改善人类居住环境的责任,它不仅有利于改善住房条件,改善城市和乡村设计还有利于创造、保护和增强人们感受自然、为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机会,满足城市居民渴望欣赏并亲近大自然的需求,这是哈佛大学园林景观学科发展的最初理念,其理念对我省现阶段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指导下的园林景观设计专业建设有很多可取之处。生态文明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重要标志,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绿色中原,是中原经济区生态建设的具体目标,同时.加强生态建设,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改善矿区生态和人居环境,推进城市环城防护林和生态水系建设,构建城市地区森林生态带,调节城市生态环境,推进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建设和监管,构筑区域生态网络,最终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一直所强调的,这与国外园林景观学科发展理念的精髓之处不谋而合,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学科发展的理念应与其接轨,,更新思路,使其教学内容更加符合我省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的需求。

3.2 注重实践教学 园林景观设计融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以及艺术设计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学,其理论知识比较多也比较繁琐。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把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园林景观设计的实践结合起来,以此来加深学生对各个知识体会,加深对园林景观设计理论知识的印象,促进学生对个理论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教师把园林景观设计的理论知识教学引入到园林景观设计的实践中,课堂教学与园林景观设计实践结合起来,教学内容在理论和实践的各个环节中自由地进行穿行,学生在正确理解、把握好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熟悉园林景观设计的各个环节,提高理论知识应用于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实践技能。当学生走到园林景观设计工作岗位时,当遇到设计上的问题,能够快速地解决实际问题。当前我省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位于河南平顶山叶县辛店镇的桐树庄村“徽派新农村”建设,就是河南城建学校的教师带领学生注重实践教学的成功案例,通过带领学生实地勘测,根绝当地地形,水体,植被,以及较为深厚的历史文脉,教师师和学生亲自到实际的园林景观设计项目现场,目睹并设计“徽派建筑”在周围环境中所体现出来的空间关系,通过理论与现场实践这一教学方式的应用,学生很好地把握了设计理论知识与设计实践的关系。

3.3 善于创新,整合设计,打造复合型师资 整合设计的基础就是跨专业的基础。现在越来越多的园林景观项目不是单一规划专业、建筑专业、城市设计专业或者景观设计专业能够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谁起到主导角色?比如日本的六本木,它是一个高度整合的项目。这其中包括市政、建筑、景观、结构、交通设计等一系列的复杂的设计关系。教师在提高教学质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加强学习,对外交流,广猎知识,善于创新,学会整合,进而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3.4 明确设计师职责,注重园林景观的可持续设计教育 设计师的本质工作就是:为人民的利益而设计。所以在园林景观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讲授设计师的职业道德,所有的园林景观设计都是在尽量减小生态破坏的基础之上而做的,任何以生态破坏为代价的园林景观设计都是失败的设计,园林景观的自然性、生态性、保护性、乡土性,才是园林景观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永久属性,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一定要将其属性内涵传播到位,并通过具体设计案例进行科学有效地讲解,让学生融会在心,这一点对于提高我省高校园林景观设计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