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院运会总结范文

时间:2023-01-27 21:54:1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大学院运会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大学院运会总结

篇1

中图分类号:G80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3-0266-01

宣传是国内外运动赛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宣传谋略的选择,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宣传的效果。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将于2014年承办湖南省第十届大学生运动会。在整个申办过程中,“十届大运,高职圆梦”的申办口号打动了评委,更感动了众多高职学子。借助大运会的举办,采用何种宣传谋略来展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的改革风范、学子的向上精神、大运会的精彩故事是整个大运会举办过程中具有战略意义的关键步骤。

湖南省第十届大运会的宣传谋略研究,是一个总体工程,包含着诸多复杂问题。要全面进行分析,就从一个总体观的角度对湖南省第十届大运会宣传谋略进行全面把握,在此基础之上,对与宣传策略相关的诸多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与归纳,从而形成一种有针对性的对策思路,获得一种指导性思考。经过对国际和国家、湖南省历届大运会的宣传谋略进行梳理和综合比对,结合湖南省第十届大运会的具体特点和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情况,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加以阐述可行的湖南省第十届大运会宣传谋略。

一、湖南省第十届大运会的宣传理念与价值观

(一)宣传理念

宣传理念是宣传谋略的重要基础和核心组成部分,它是统帅宣传全局的根本。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在申报伊始,就提出了“爱心、阳光、生态、科技”的理念,并以“十届大运,高职圆梦”的申办口号打动了评委。立足高职实际,以崭新姿态树立大运会形象成为重中之重,因此,“高职办大运”理应成为此次大运会的宣传理念,并将其贯穿始终。毕竟,这是湖南乃至全国第一个完全由高职院校申办成功的省级大学生体育赛事。

(二)价值观

价值观的确立离不开整体的社会环境。最初,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在申办大运会时,提出了和谐、包容,共享文明的价值观,应该说紧扣时代的主题和阐明运动的真谛,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然而,经过几年的筹备工作和社会的变化,单纯的“和谐、包容,共享”已经很难承载当代大学生的兴趣与期望。因此,有必要对原有的价值观策略进行修正。当代中国社会此时的主旋律已经成为“中国梦”,与之对应,湖南省第十届大运会由高职成功申办本身就是很多高职人的“梦”,这里面不仅仅是本专科教育体系的和谐、包容与共享。因此,将“梦想”加入价值观,有助于展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的改革风范、学子的向上精神。因此,可以将价值观凝练为:和谐、梦想,包容,共享。

二、湖南省第十届大运会形象展示与宣传策略

(一)团队策略:组建跨专业优秀团队,整合资源

作为一个省级大运会的组织机构,因为要涉及到政府、院校、协会等不同组织,因此学校的第一要务是组建一个跨专业的优秀团队,包括行政管理、新闻传播、广告策划、公共关系、外语、营销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并且一定要选择一个能够代表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整体形象、熟悉大运会各项业务的人担任固定的新闻发言人,全权负责对外信息工作与媒体沟通。打造出一支高效、敬业、专业的工作团队,是取得形象宣传成功的第一要略。

(二)媒体策略:协调各种力量,沟通媒体

湖南省第十届大运会的形象展示与宣传工作主要是由电视、报纸、电子媒体等来完成的,所以大运会的整个筹备、开展期间,学校应该努力协调各种宣传力量,加强湖南高职院校与大众媒体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其中,尤为重要的是要注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协同作战。

(三)精神策略:昂扬高职学生精神,激励普通学子

2014年湖南省第十届大运会的形象展示和宣传工作要达到一种更深层次的传播效果,就必须将“精神”的塑造和弘扬列为重点。长久以来,高职学生在社会上普遍以“学历”受到轻视,大运会上塑造和宣传高职学生昂扬奋斗的精神,是对普通大学生尤其是高职学生的一种励志教育,这既是本次大运会的形象宣传工作所要达成的长远战略,又是一项富有实际意义的现实策略。这项策略要求我们的新闻宣传部门要认真寻找一点一滴的精彩故事,汇聚成“高职圆梦”的整体故事。这些故事,可以是申报阶段的,也可以是竞赛中的,也可以是竞赛后的;这个“圆梦”之旅,既可以是高职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对体育的热爱之旅,也可以是拼搏于赛场之上的高职运动员们精彩的大运会竞技之旅。

(四)现场策略:营造现场,吸引观众

在2014年湖南省大运会的形象展示和宣传工作,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阵地就是大运会的运动现场。赛场气氛的营造,是一个运动会形象展示和宣传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策略。大学生运动会受限于没有太多明星运动员、赛程安排跨度时间长等原因,往往上座率不高,甚至在以往的同类型运动会中出现大面积空场的情况。这是一个劣势,也可以转换为优势,比如引导社区群众、中小学学生免费来比赛现场观看比赛,这样可以获得更多的社会关注,也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

三、湖南省第十届大运会宣传谋略的创新应用

湖南省第十届大运会宣传谋略的创新应用主要涉及新媒体宣传方面。作为承办方的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需要开始专门的大运会微博与微信,与广大学生和人民群众开展有效互动,还应该设置专门的大运会专题网页,实时更新和总结,从而展现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的良好形象,展现高职学子努力拼搏、奋发图强的精神面貌。

总体来看,湖南省第十届大运会的新闻宣传和形象展示策略只有落实到实处才能获得更大的效果,加强对新媒体的关注与互动,调动整个高职院校学生的体育热情是整个策略中的核心部分。

篇2

1 研究结果与分析

1.1 吴静钰击头技术的运用和得分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吴静钰在比赛中攻击对手头部共91次,得58分。其中下劈技术为主要使用和得分的击头技术,共使用61次,使用率为67.03%,得33分,得分率为56.90%;其次为前横踢技术,共使用21次,使用率为23.08%,得12分,得分率为20.69%;少量使用后横踢、后旋踢以及其他技术攻击对手头部。

1.2 吴静钰在三种战术中击头战术特点

从表2可以看出,吴静钰在进攻战术、反击战术、迎击三种战术中攻击对手头部主要采用进攻战术,使用进攻战术攻击对手头部共49次,使用率为55.06%,得30分,得分率为51.72%;其次为迎击战术,共使用23次,使用率为25.84,%,得19分,得分率为32.76%;吴静钰使用反击战术击头次数较少,共17次,使用率为19.10%,得9分,得分率为15.52%。

1.3 吴静钰在三种战术中使用下劈技术击头情况分析

从表3看出,在进攻战术中,下劈技术使用次数最多,共使用32次,使用率为80.00%,得9分,得分率为30.00%;在反击战术中,吴静钰主要采用前横踢技术攻击对手头部,下劈技术紧随其后,攻击对手头部共9次,使用率为45.00%,得6分,得分率为66.66%;在迎击战术中,主要使用下劈技术攻击对手头部,共使用20次,使用率为64.52%,得12分,得分率为63.16%。

2 结论

2.1 吴静钰在伦敦奥运会中攻击对手头部主要使用下劈技术,得分最多的技术依然为下劈技术。

2.2 吴静钰在三种战术中主要采用进攻战术攻击对手头部,其次为迎击战术,较少使用反击战术共击对手头部。

2.3 吴静钰在进攻战术中击打对手头部主要采用下劈技术,得分率最高的同样也为下劈技术;在反击战术中较多的使用下劈技术攻击对手头部,下劈技术得分率最高踢,但主要使用的击头技术为前横踢;在迎击战术中主要使用和得分的击头技术同样为下劈技术。

3 建议

3.1 由于比赛规则的改变和分值的调整,提高比赛的观赏性,应加强比赛中击头的比重,鼓励使用击头技战术。

3.2 在保持积极主动攻击对手头部的同时,增加击头技术在反击战术和迎击战术中的运用,使击头技战术多样性。

3.3 加强下劈技术在比赛中的成功率,同时鼓励旋转技术击头在比赛中击头的使用。

【参考文献】

[1]高谊、陈立人,跆拳道[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8,

[2]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3]兰孝国,跆拳道的基本战术探析[D],体育世界,2008.5,

[4]谢云,中国优秀女子跆拳道运动员技战术特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6,

[5]张会景,我国跆拳道优秀女选手历届奥运会技、战术特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报,2011.8,

[6]姚强、高志红,第29届奥运会男子跆拳道技战术特点分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9.5,

篇3

做志愿者让我成熟了很多

朱敏静是新疆大学人文学院外国语专业的一名大四学生,她生性活泼,是学校各种活动的积极参与者。采访的当天下午还要准备元旦的舞会排练,她说自己以前不是这个样子的,现在的这种性格得益于志愿者的经历。

小朱做志愿者的经历是在2007年乌鲁木齐经济贸易洽谈会上。当时香港贸易发展局来新疆参会。因为当时缺少英语翻译,香港贸易发展局的工作人员找到了新疆大学,学校的老师找到小朱。“听说要做乌洽会的志愿者,我当时就答应了。”但是后来的志愿者工作还是出乎了她的意料。“事情远比我想的复杂得多,那个时候一站就是一天,要不停地向周围咨询的人解释说明,而且还要向有合作意向的人索要名片。一天下来,全身都疼得像散架了一样,而且嗓子都哑了。”朱敏静回忆道。

可能就是这样的一次不寻常的经历,让她自己感觉到了做志愿者是一件不寻常和不容易的事情。“原来以为志愿者就是做好事,简单的事情,但是自己经历了才知道真的不容易。”朱敏静对这次志愿者的经历做了这样的总结。

奥运其实离我并不远

“北京从地理位置上说是离我们很远,但是每天的各种新闻报道和身边发生的关于奥运会的事情,让我感觉到了奥运就在我身边,奥运离我不远。”朱敏静说。

新疆大学在校园内的黑板上专门制作了关于奥运会的专题海报。记录着奥运的进程和关于奥运的知识,“学校定期更新内容,好多人都驻足观看,奥运在校园内的热度已经形成。”朱敏静对学校的做法感到很高兴。

边城乌鲁木齐和其他城市一样,奥运的氛围昭示着这里的人都在为北京2008年做着准备。“现在走在公交车上,都能看到关于奥运会的宣传片,这样的一种方式让市民了解了奥运,也让我感觉奥运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的广告宣传片已走进边城每个人的心中。

奥运会赛会志愿者的招募更是让人感受到了奥运属于我们每一个人。

让奥运在成长中留个记忆

“今天,打开E-mail的时候,惊奇地发现奥运会倒计时的时间又少了天,顿时感觉到奥运离我越来越近,我仿佛听到了奥运会的脚步声……

网上报名参加奥运会志愿者已经整整100天了,曾经无数次梦想自己成为一名奥运会的赛会志愿者,那该是多么幸福多么骄傲的一件事情!有一种力量在督促着我,时刻提醒我为奥运会准备着……”

篇4

历经八年的苦苦等待,2001年7月13日终于从莫斯科传来喜讯,2008年奥运会光临北京。为了传承中华文明、传播奥运文化、展示北京魅力,经北京市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在北京市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局的运作和众多有识之士的支持下,2001年《文明》杂志7月试刊,12月正式创刊。2004年在国际奥委会的指导下,在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与文化活动部的支持下,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联台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与文明杂志社,精心策划推出《奥运圣火照北京》,并被洛桑奥林匹克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中国国家图书馆永久收藏。

2004年8月29日,北京从雅典手中接过了奥运会会旗,奥林匹克进入北京时间,全世界的目光从雅典转向北京,《奥运圣火照北京》记录了这一历史。此后,文明杂志社又相继推出了《奥林匹克与中国》《奥林匹克与北京》《奥林匹克与集邮》《奥林匹克与科技》《奥林匹克与雕塑》和《奥林匹克宣言》,为弘扬奥运精神、普及奥运知识、展示奥运文化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2006年,为更大规模地从理论上总结、展示和传播中华文明的思想,文明杂志社和中国传播学会发起了“文明论坛”,开始了文明传播和传播哲学的研究课题,并被列入2007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这些课题已分别在中国第一、二届“文明论坛”、中国传播学会两次全国学术会议上,以集体研究报告的形式发表。《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文明》《资本市场》《新闻与传播研究》等刊物分别刊登其中的多篇主题摘要和文章。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