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0 16:29:2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二维码技术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2确定方案
一是ACCESS质量跟踪法。使用MicrosoftOfficeAccess数据库的图形界面功能,图形化人工录入配件流转使用情况信息,实现对配件的质量跟踪;二是条形码质量跟踪法。使用条形码技术对机车配件进行身份唯一标识,建立信息化配件质量档案,实现对配件的全生命质量跟踪;三是二维码质量跟踪法。使用二维码技术对机车配件进行身份唯一标识,建立信息化配件质量档案,实现对配件的全生命质量跟踪。小组从身份信息标识、质量档案、成果周期等方面对以上3种实施方案进行对比分析。评价结果是,采用二维码技术完善配件的管理工作。
3制定对策
在确定采用二维码质量跟踪法完善配件管理工作后,小组立即从梳理二维码质量跟踪具体方法、选用二维码打码扫码设备、建立配件质量跟踪信息档案、模拟试用、现场使用等环节进行分工,逐一落实,明确责任人。对策表见表2。
4对策实施
4.1梳理二维码质量跟踪具体方法
一是制定“上海机务段机车配件质量跟踪管理流程图”,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对配件的静态信息、动态信息进行统一规范的管理,使配件各个时期的流转情况得到有效跟踪。二是以配件为对象,从配件计划、入库打码、出库扫码、使用扫码、维修扫码到最终报废扫码进行全生命周期质量跟踪管理;以人员为对象,从库管人员、领料人员到专业管理人员进行全作业过程跟踪管理,编制了“上海机务段机车配件打码、扫码质量跟踪操作流程图”。三是规定配件的质量跟踪实行科室、车间、班组三级管理。技术科负责制定配件质量跟踪目录,定期利用配件质量信息跟踪平台对配件的全生命周期进行质量跟踪管理工作;物资设备科负责做好配件基本信息的静态存档,入库、出库动态信息的二维码跟踪管理工作;各整备车间负责做好修程内机车配件的质量控制,督促各班组落实配件上车、下车、自修、委外修、报废等二维码跟踪管理工作;各车间班组负责做好配件的维修,以及及配件上车、下车、自修、委外修、报废等动态信息的二维码跟踪管理跟踪。四是拓展《铁路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建立二维码跟踪机车配件质量信息档案,运用二维码技术实现配件的质量跟踪。效果验证:该二维码质量跟踪具体方法经大家再三归纳分析,一致认为整体框架符合课题设计要求。
4.2选用二维码打码、扫码设备
课题要求打码机能够在不同颜色的配件表面打印,打印的内容要求分辨率高,能够得到较好的识别,经与多家二维码打码、扫码设备厂家对接需求,选定了打码、扫码设备。效果验证:经现场打码、扫码试用,这些设备符合课题现场硬件需求。
4.3建立配件质量跟踪信息档案
4.3.1新配件入库信息管理。质量跟踪信息档案根据物资管理系统的要求及配件的基本信息自动生成二维码,库管人员对物资配件打码后,配件就带有唯一的身份基础信息。4.3.2领料登记和配件去向信息管理。配件需要发料时,物资管理人员对配件进行二维码扫描,登记相关发料信息,实现配件的出库流转记录追踪。这是质量跟踪信息档案的配件发料登记单。当配件需要上车或下车时,配件管理人员对配件进行二维码扫描,登记相关上车或下车信息,实现配件的上车、下车流转记录追踪。4.3.3故障配件信息管理。班组人员处理故障配件前,先扫描故障配件的二维码,在二维码跟踪配件质量平台中对其流转状态进行信息更新。配件基本信息更新后,故障配件交由承修班组修复,无法修复的配件则直接填报报废。4.3.4无二维码故障配件管理。按新入库的配件方式对其重新进行二维码标记。如此,配件质量信息档案通过“配件入库、二维码生成、二维码打码、库存盘点、用料登记、跟踪查询”等配件物流管理,实现对配件质量的全生命周期追踪。效果验证:经技术科等专业部门的论证,配件质量跟踪信息档案满足课题目标需求。
4.4模拟试用
将配件质量跟踪信息档案与打码、扫码设备进行关联,选取几类具有代表性的配件进行配件的打码标识,扫码出库、扫码上车使用、扫码故障维修、扫码报废等模拟试用操作,进一步完善了信息档案的功能,检验了信息档案存储配件流转质量信息的能力。效果验证:配件质量跟踪信息档案的功能得到完善,达到模拟试用的目的。
4.5现场使用
一是根据物资管理对配件质量追踪的需要,对重要配件进行打码;二是将二维码扫码设备布置于上海整备车间检修库区,协调技术科、上海整备车间使用二维码跟踪配件的流转使用情况。效果验证:经上海整备车间、技术科反馈,配件质量跟踪信息档案现场使用情况顺畅,配件流转信息得到跟踪。
5效果检查
5.1达到了课题目标
一是通过对机车配件进行打码标识、扫码出库、扫码上车、扫码维修、扫码报废等质量跟踪环节,实现了对机车配件质量的卡控,形成质量跟踪单;二是要想得知机车配件的常用信息、固定信息,只需用扫描枪或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可快速得知该配件的基本信息,实现了配件基础信息的静态存档,随时随地查阅的目标;三是回溯平均用时目标实现,由原来的20h降低到10min,人工只需一键操作,质量跟踪平台就自动搜索提供信息。回溯信息可信度目标实现,由原来的70%提高至99%,为后续的配件质量分析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5.2经济效益
一是配件质量信息回溯,课题活动前平均用时20h/件,课题活动后平均用时10min/件,节约了19.83h/件;二是利用二维码跟踪配件质量信息后,回溯信息的准确率达99%,对故障配件的责任认定(如配件安装错误、人为损坏等)有了数据支撑,从检修生产、责任考核中都能节约出大量的费用。对高价互换配件而言,如认定产品出厂质量就有问题,只要启动索赔程序,节约的费用更是无法预估。
5.3技术效益
一是建立了配件信息管理数据库,对配件实行全过程、全寿命跟踪管理。质量信息跟踪档案充分发挥了信息的最大优势,自动对配件的动向信息数据进行归类、统计、分析,对互换配件的质量进行跟踪,对故障配件的批次产品进行动向监控,为机车配件的质量控制提供判断依据,从而以机车配件的质量确保行车安全;二是针对发现的配件质量问题,班组第一时间扫描配件的二维码,并拍摄照片反馈至物资质量跟踪平台,配件的质量问题就由平台层层向上进行信息的传递和反馈,为路局纪委、物资处等部门的各项监督管理工作提供准确、真实的第一手材料。
5.4社会效益
平台对配件质量的卡控使得配件的质量反馈、故障配件的索赔都有据可查,实现了对供应商的科学管理、透明管理,使得物资采购工作公开、公平、公正,为杜绝不良供应商进入铁路市场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6标准化
为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二维码技术在物资管理中的应用课题成果,段编制下发了《上海机务段机车配件质量跟踪管理办法(试行)》、《打码员岗位职责》、《配件打码工作流程图》等规章制度,要求相关部门开展好运用二维码技术跟踪机车配件质量工作,切实提升段物资管理水平。
关键词:二维码 标准化作业 质量检查 分部工程验收 设备管理
中图分类号:TL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3(a)-0113-04
在当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全国上下都加大了基础设施的建设,电力企业也增大了电力设施的建设,通过提高工程现场建设管理水平,保证现场施工的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二维码技术在变电站施工现场管理中的应用,是二维码技术通过结合计算机软件研发、无线通信技术等共同作用下,实现施工现场标准化作业信息智能提示、查询;施工现场工程质量智能化检查;建立可同步查阅的分部工程电子档案,包含了质量检查、工程验收信息;实现分部工程档案信息的准确、快速查询。
在变电站施工现场管理中应用二维码技术,保证了施工现场标准化作业信息辅助查询、工程质量检查、分部工程验收档案管理等工作在控,实现了现场施工作业质量检查效率、工程信息溯源效率的提升,大幅度地提升了施工现场作业质量,保证了作业人员施工工艺100%达标、变电站现场工程施工质量100%达标,最终提升施工现场管理水平。
1 二维码技术
1.1 概述
二维码(QR(Quick Response)code),又称二维条码,它是用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是所有信息数据的一把钥匙。在现代商业活动中,可实现的应用十分广泛,如:产品防伪/溯源、广告推送、网站链接、数据下载、商品交易、定位/导航、电子凭证、车辆管理、信息传递、名片交流、wifi共享等。
二维码应用根据业务形态不同可分为被读类和主读类两大类,该成果全部采用二维码的主读类业务。
第一,被读类业务。
平台将二维码通过彩信发到用户手机上,用户持手机到现场,通过二维码机具扫描手机进行内容识别。应用方将业务信息加密、编制成二维码图像后,通过短信或彩信的方式将二维码发送至用户的移动终端上,用户使用时通过设在服务网点的专用识读设备对移动终端上的二维码图像进行识读认证,作为交易或身份识别的凭证来支撑各种应用。
第二,主读类业务。
用户在手机上安装二维码客户端,使用手机拍摄并识别媒体、报纸等上面印刷的二维码图片,获取二维码所存储内容并触发相关应用。用户利用手机拍摄包含特定信息的二维码图像,通过手机客户端软件进行解码后触发手机上网、名片识读、拨打电话等多种关联操作,以此为用户提供各类信息服务。
1.2 技术特点
(1)高密度编码,信息容量大:可容纳多达1 850个大写字母或2 710个数字或1 108个字节,或500多个汉字,比普通条码信息容量约高几十倍。
(2)编码范围广:该条码可以把图片、声音、文字、签字、指纹等可以数字化的信息进行编码,用条码表示出来;可以表示多种语言文字;可表示图像数据。
(3)容错能力强,具有纠错功能:这使得二维条码因穿孔、污损等引起局部损坏时,照样可以正确得到识读,损毁面积达50%仍可恢复信息。
(4)译码可靠性高:它比普通条码译码错误率百万分之二要低得多,误码率不超过千万分之一。
(5)可引入加密措施:保密性、防伪性好。
(6)成本低,易制作,持久耐用。
(7)条码符号形状、尺寸大小比例可变。
(8)二维条码可以使用激光或CCD阅读器识读。
1.3 技术原理
根据变电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要求,为分部工程、关键施工区域、质量检查对象制作二维码标识,并显示在相应位置。现场作业人员通过移动终端(PAD或智能手机)扫描相应二维码,可进入到基于二维码技术研发应用程序界面进行施工区域施工明细、标准化工艺信息、质量检查记录、分部工程验收档案界面进行对应信息的查看(见图1)。
2 应用研究
2.1 方案功能图
方案功能图见图2所示。
2.2 标准化作业管理
根据工程施工现场分部工程作业要求,预置工艺作业标准、工艺流程、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工艺参照图等内容信息页面,在施工伊始为拟定范围内的项目制作二维码标识,并制作标牌,作为界面入口。记录现场作业人员不需要在花时间准备相应的纸质资料,只需要到现场使用带有扫描二维码功能应用客户端移动终端(PAD或手机),通过二维码扫描查看对应工程的相关作业信息资料,通过工艺参照和图片,使施工人员掌握工作要点,确保标准工艺和典型工法的100%执行到位,提升作业质量。并且不在需要带着纸质资料,节省了信息资料准备时间,推进了绿化办公应用(见图3)。
2.3 质量检查
根据工程施工现场质量检查要求,预置质量检查内容信息页面,在施工伊始为拟定质量检查范围内的项目制作二维码标识,作为质量检查界面入口。记录检验人员配置带有扫描二维码功能及应用客户端的移动终端(PAD),在进行质量检查时使用手持移动终端扫描项目二维码,终端上显示该项目的检验内容,检验人员在手持移动终端上完成项目的质量检查,并将检验记录上传服务器,生成项目质量档案。
完成质量检查后(见图4)进行现场数码照片的采集,数码照片采用国网公司关于《输变电工程过程质量控制数码照片采集与管理工作要求》中规定的规格设定,采集完成后与质量检查记录信息对应,上传至服务器。
质量检查操作流程见图5所示。
2.4 分部工程验收档案管理
根据工程施工现场分部工程验收要求,预置验收内容信息页面,在施工伊始为拟定质量检查范围内的项目制作二维码标识,并制作标牌,作为质量检查界面入口。记录检验人员配置带有扫描二维码功能及应用客户端的移动终端(PAD),在进行质量检查时使用手持移动终端扫描项目二维码,终端上显示该项目的过程验收相关文字及数码照片信息。包含:验收内容、检验人、检验人所属单位、检验时间、佐证图片信息、记录人等(见图6)。
2.5 工程现场设备管理
为变电工程施工现场物资及工器具制作二维码,并预置变电工程现场物资管理界面,现场人员可通过二维码扫描了解物资的基本信息和检验调试记录,并作为身份标识与运行单位进行交接,运行阶段为运行人员提供运行维护信息查询(见图7)。
2.6 二维码信息维护
用于施工现场工程项目信息对应二维码的信息制作、修改。
3 应用成效
二维码技术通过在天津南1 000 kV变电站建设施工现场的应用,工程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都取得了更大的效果,进一步提升了变电站建设现场信息化管理水平。
3.1 促进作业质量标准化和规范化
现场施工人员可通过查询工艺标准、工艺流程、标准化作业指导书、通过工艺参照、图片,使施工人员掌握工作要点,确保标准工艺和典型工法的100%执行到位,提升作业质量;
项目管理人员浏览工程过程质量检查记录及图片对作业质量进行检查、验收,并提出阶段性意见,保障施工质量优质率达到百分之百,保证了施工质量验收和工程移交工作的顺利进行。
3.2 提升了工程质量管理水平
通过智能客户端完成工程质量检查工作,并同步完成质量检查信息的更新,现场所有人员均可通过二维码查询质量记录和佐证照片,实现人人可监督、实时可监督,切实提升工程质量管理水平。
3.3 提高了工程信息溯源能力
通过在质量检查、分部工程验收等工作过程中形成的质量检查记录、验收记录以及现场佐证数码图片,现场工作人员可以查看工程的施工人员、检验人员、验收人员、时间、检验项目类型、验收类型等工程信息内容,实现工程信息的快速溯源。
3.4 推进变电工程施工现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二维码技术当前被普遍使用,且简单易懂、操作简单,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相结合,研发的功能合理、实用,不仅可以提高现场工作人员工作效率,还能降低办公耗材使用率,进一步实现无纸化办公。
3.5 促进施工现场作业相关图文信息的完善
通过二维码技术及其衍生功能的应用,将图文信息收集工作完美地嵌入质量检查、分部工程验收等工作环节中,使办公人员更容易完成图文信息收集的工作,杜绝事后集中整理信息的做法,避免了人为因素造成的图文信息不完善、不准确、不真实等情况的出现。
4 结语
二维码技术之所以在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就在于它能够高效、智能地对相关信息的储存以及管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我们通过在变电站工程建设中的实际应用,不仅在效益上获取了重要收获,也大大减少了人员操作时间,随着二维码技术、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二维码技术在电网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一定还会有更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 王杨.二维码传播信息的应用与分析[D].山西大学,2013.
[2] 苏巍.二维码的应用及标准化研究[C]//市场践行标准化―第十一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2014.
[3] 淘金,闫宁.二维码在档案信息化中的应用[C]//第十一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中国汽车产业集聚区发展与合作论坛论文集(人文社科与教育学分册).2014.
的发展战略,并将从加快智能绿色印刷装备产业园建设、加快国际化战略、建设以云印刷为核心的中国第一互联网+印刷新模式、利用资本市场实现产业的整合和拓展四个方面落实,实现公司的跨越式超常规发展。”
“智”造产品升级“悦智臻梦”来袭
20年来,长荣股份始终坚持以成为“世界领先印刷包装设备服务供应商”为发展愿景,经历了从制造到智造、再到创造的跨越,定位高速度、高精度、高稳定性、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产品分为6大系列共70余款机型。长荣股份总经理蔡连成在活动上做了长荣股份产品,将设备重新升级,划分为“悦智臻梦”四大系列,为不同类型的纸包装印刷客户提供从单张纸、卷筒纸到瓦楞纸的高精度、高速度、高自动化印后加工解决方案,为卷烟、酒品、医药、电子产品、食品等包装提供专业的个性化解决方案。
MK1060ERSL平压平自动全清废模切机是“臻”系列产品中的明星产品,其一次走纸可实现模切成型、全清废、不停机取样及成品计数堆码整齐收集功能,产品经该设备模切后,可直接进入下一工序或装箱,相较于普通清废能够节省25%的时间,在释放更大产能的同时更减少了操作人员的数量,有助于劳动密集型印刷企业的转型。更重要的是,该设备配备了AGV智能化自动物流系统,能够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进行点对点物料搬运投送工作,从根本上解决了产线投料、回收、过程监管的连贯问题,如果再辅以智能化的仓储管理、设备调度及物流信息管理等系统,能够真正对整个工厂进行智能化管理,实现过程可溯和实时监控。
包装二维码 绽放别样风采
包装二维码应用研讨会上,来自烟厂和印刷企业的多位代表与大家分享了二维码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首先,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陈书义博士做了“物联网应用与标准进展”为主题的报告,了物联网从诞生到现在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农业、交通、林业等行业的应用,并就中国物联网的相关政策及标准化进程进行了解读,指出烟草包装要重视标准化工作,其物联网标准要同国家物联网标准一致。
来自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品牌发展部的专家李永煜在题为“二维码应用思路及技术方案探讨”的演讲中指出,二维码在制造、物流、营销全产业链的深化应用将为传统制造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目前,二维码主要用于产品防伪验证、企业宣传和品牌推广以及产品监管,其赋码方式有BOPP薄膜喷码、贴标机在线贴码、激光直接打码及印刷企业数字喷印四种。
深圳太和物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曾国波以“烟草行业与物联网(二维码)技术的融合应用”为题做了精彩演讲,他指出互联网是一种思维,而不仅仅是一个工具,消费者形态意识正在发生改变,传统的营销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烟草行业要基于互联网(及物联网)、云计算技术,构建全覆盖、大应用、高智能、全安全的烟草行业信息化管理平台。
长荣数码总经理彭川则以“长荣喷码全系列解决方案――包装可变数据应用”为题,追溯了条码的发展历史,指出由条码发展而来的二维码不仅满足了条码原有功能,也成为了一种推广手段,让包装盒成为了媒体。二维码的图形性需要借助印刷才能真实完整地再现,作为印后设备供应商,长荣股份推出了喷码全系列解决方案,由平台、喷墨系统和数据中心组成,能够满足不同属性客户的需求,目前已有多款机型在深圳科彩印务有限公司、大理美登印务有限公司等装机使用。
此外,大理美登印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杨述鑫、深圳科炬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叶定彬等也与参会嘉宾进行了交流分享。研讨会虽然时间不长,却为行业提供了一个沟通平台,大家畅所欲言,共同探讨包装二维码的未来发展及应用。
长荣杯 打造行业精品赛事
数字时代,为了寻得一线生机,传统期刊开始探索转型的途径和模式。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国内期刊数字化转型现状如何,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又面临哪些现实困境,值得总结和思考。1.传统期刊转型是大势所趋数字化期刊具有的最大优势是极快的传播速度和巨大的传播容量,它能比传统期刊更早地报道消息、传播信息,并且在传播形式和内容创新方面有了很大提升,更能满足数字时代受众的需求。在数字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传统期刊转型是大势所趋。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积淀,目前,传统期刊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笔者调查发现,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的很多传统期刊或采取开发门户网站、电子期刊APP的方式,或以创建企业微博、微信公众号的方式进行数字化转型。2.数字出版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国期刊业的市场规模在探索转型模式的过程中不断扩大,经济效益逐步提升。2016年在北京举办的中国数字出版年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规模为4403.85亿元,比2014年增长30%,数字出版产业收入在新闻出版产业收入的总比由2014年的17.1%提升至20.5%……2015年互联网期刊、电子图书、数字报纸的总收入为74.45亿元,比2014年增长了6.66%”。可以说,数字出版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呈现一种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这其中自然少不了数字化期刊的功劳,这也证明了传统期刊在数字化转型升级、融合发展方面是在不断发力的。3.数字技术人才稀缺,亟须培养笔者认为,传统期刊数字化转型发展迅猛,这与期刊业是长线运作的产业,约稿、审稿、编辑、校对、出版发行、交流服务等环节都离不开专业人士的保驾护航有相当大的关系,遗憾的是目前我国既懂数字技术又熟悉期刊运作规律的复合型人才并不多。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期刊转型和发展的步伐。同时,由于数字技术管理人才的稀缺,传统期刊在转型过程中缺乏有效建议,不符合实际情况、盲目转型的期刊不在少数,费时费力、得不偿失的情况也不少见。因此,数字技术人才短缺是目前期刊转型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此外,期刊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还存在内容缺乏创新、数字版权纠纷频发、盈利模式尚未确立等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二、国内期刊数字化转型的成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