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质量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1 17:15:0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审计质量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审计质量论文

篇1

审计轮换制主要有两种类型:主审会计师轮换制和会计师事务所轮换制。从理论上讲,两种审计轮换制各有优劣。主审会计师轮换制可以减少审计学习和选择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审计独立性,但其可以通过主审会计师之间的“合谋”而规避管制;而会计师事务所轮换制虽然可以实现更高的独立性,但会形成审计市场较大的动荡,增加审计成本和审计风险。在我国,一般采用主审会计师轮换制,也有学者提出应采用较严厉的会计师事务所轮换制,以根治地方保护主义和人情审计。所以在我国研究会计师事务所轮换制相关问题是有现实和长远意义的。

本文利用1999年至2004年沪市原材料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采用扩展的Jones模型,从盈余管理的角度对我国较长审计任期下上市公司不同年度间的审计质量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会计师事务所轮换制实施的必要性和我国现阶段审计轮换制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设计

1.研究假设

(1)假设一:公司盈余管理的高低能反映审计质量。审计服务是有质量区别的,但其质量是难于衡量的,只能为审计质量的衡量寻求替代指标。Schipper,Katherine认为管理当局为了获得私人利益,而有意地对对外财务报告进行控制的盈余管理行为是在财务信息方面增加成本的具体体现。由此可推知,审计就是审计人员发现并揭示虚假财务信息这一过程。较高审计质量更能发现和制约财务信息错误和违规,从而更有效地制约盈余管理行为。因此,审计限制盈余管理的作用是随审计质量的高低而变动的。

(2)假设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任期第4年和第5年的审计质量各自不低于前一审计年度,但审计任期第6年的审计质量低于前一审计年度。

(3)假设三:审计任期的第5年为第0年,并以此为基点依次倒计或顺计前后的年份。

2.样本选择

本文以2004年沪市原材料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选择原材料制造业上市公司主要是为了降低行业政策对公司盈余的影响(原材料制造业是我国传统产业,受国家政策影响不大),以增强盈余管理衡量审计质量的准确性;另一方面,选取同一行业的样本进行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行业差异的影响。2004年沪市共有164家原材料制造业的上市公司,除去终止上市1家、同时在B股或H股市场上市10家、未披露审计任期18家、披露的审计任期小于5年的56家后,按以下原则进行第二次筛选:a.审计任期适中(年度跨度大,影响样本的可比性)最长审计任期应为6年,考虑到扩大样本,可以增加到7年;b.审计任期小于等于上市年度(上市前后面临不同的监管力度和审计风险);c.未受ST处理的上市公司(受到ST处理后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显著)。最后共得到30家上市公司有效样本,审计任期为6、7年的上市公司分别为19家和11家。

3.研究方法

国外最常用的盈余管理计量方法是应计利润分离法,即将应计利润总额分为非操纵性应计利润(NondiscretionaryAccruals)和操纵性应计利润(DiscretionaryAccruals)两部分,并以操纵性应计利润作为验证盈余管理假设的依据。所谓应计利润是指那些不直接形成当期现金流入或流出,但按照权责发生制和配比性原则应计入当期损益的那些收入和费用所形成的利润,所以,应计利润总额可看作是净利润和经营现金流量之差。本文采用由陆建桥对修正的琼斯模型进行了再修正的扩展的琼斯模型。其模型如下:式(1)

式(2)

式中,NDAt是t年的非操纵性应计利润;DAt是t年的操纵性应计利润;TAt是t年的应计利润总额;At-1是t-1年的资产总额;ΔREVt是t年的主营业务收入与t-1年的主营业务收入之差;ΔRECt是t年的应收账款净额与t-1年的应收账款净额之差;PPEt是t年的固定资产原值;IAt是t年的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t是年份;α1、α2、α3、α4是公司特征参数,这些特征参数的估计值根据以下模型回归取得:

式(3)

εt为剩余项,代表各公司应计利润中的操纵性应计利润部分。其他变量含义与式(1)、式(2)相同。

四、实证结果及分析

本文应用扩展的琼斯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时其步骤是:首先,将n-1年的数据按模型(3)进行回归,得到回归系数;然后,将n年的数据和已得到的回归系数相结合,计算出该样本公司第n年度的操纵性应计利润;最后,用一定的方法来检验操纵性应计利润的显著性,来检验某年度操纵性应计利润差额的显著性,评价年度间盈余管理,从而达到评价n年与n-1年年度间的盈余管理和审计质量的目的。

根据扩展的琼斯模型计算的样本公司审计任期比较年度操纵性应计利润的描述性统计量及其统计检验结果见表1。在表中,我们利用T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检验结果显示:样本公司在第4、5年审计任期上,其操纵性应计利润平均数和中位数在小于等于10%的水平下都不显著的大于零,表明审计任期4、5年的审计质量不低于前一审计年度,从而支持了假设1和2;样本公司在第6年审计任期上,其操纵性应计利润平均数和中位数在小于等于10%的水平下亦均不显著的大于零,表明审计任期6年的审计质量也不低于前一审计年度,假设3未获得支持。这表明以5年作为审计任期的轮换的关节点的政策缺乏一定的经验基础,也有可能是由于样本的行业局限、数量不足、模型尚待完善,以及操纵性应计利润的计算不当等原因,导致了实证结果对假设的支持力度不够。

我们注意到:如图(根据表中平均数和中位数显著性水平与年度绘制)所示,虽然历年操纵性应计利润平均数和中位数在一定的显著性水平下(≤10%)均不显著的大于零,但显著性水平逐年下降的趋势是明显的,说明较长的审计任期对审计质量存在一定的消极影响。

五、结论和建议

本文为会计师事务所较长审计任期下的审计质量的比较提供了经验数据。论文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较长的审计任期下审计质量并未出现明显的恶化。此外,本研究表明:随着审计任期的延长审计质量存在一定的消极变化,所以应当对更长的审计任期下审计质量予以一定关注。

鉴于我国采取的是主审会计师审计轮换制,年度会计报表附注中就应该强制披露诸如:主审会计师职务、主要审计项目、本项目审计任期等情况和轮换主审会计师的其他有关信息,以便于报表使用者分析、决策。

参考文献:

[1]陆建桥: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会计研究》,1999,第2期

[2]夏立军:国外盈余管理计量方法述评.《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第10期

[3]曹伟桂友泉:上市公司审计轮换制研究.《中国注册会计师》,2003,第7期

篇2

二、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目前,许多内部审计机构属于企业的内部机构,没有独立出来。因此,在审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往往迫于企业内部领导和同级工作人员的压力,导致审计结果无法客观公正,甚至沦为企业领导的管理工具。有些企业甚至将内部审计机构与监察部门合并或根本就没有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还兼任他职,没有做到专人专岗,这些都严重限制了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内部审计质量也就无法得到保证[1]。

(二)内部审计工作不规范。虽然我国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随着审计力度的加强也不断提升,但由于相关制度没有相应地跟上审计工作发展的需求、审计技术发展相对滞后、企业缺乏通过提升审计质量以控制风险的意识等原因,我国审计工作仍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企业在进行审计工作时仍存在缺少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反馈等问题,审计工作流程不规范、不完善,这大大影响了审计的效率与效果,提高了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

(三)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职能发挥不充分。我国目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仍不完善,内容不明确,这必然导致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结果较主观,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职能发挥不充分。且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形同虚设,使企业内部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无法受到监督,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工作效果只能来自于企业领导和内部审计从业人员的自律,这为权利的寻租行为创造了条件[2]。

三、新时期完善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对策与建议

(一)完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主体。保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完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主体是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能够发挥价值的基础保证。企业应结合国内现实状况、借鉴国外成功案例,完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主体,即企业内部审计机构,选择与其相适应的模式。在保证其独立性与客观性的同时,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还需与企业内部其他职能部门建立联系,保证其主要职责的顺利履行,其审计质量控制的结果是有效客观公正的。

(二)提升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技术含量。新时期背景下,企业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应注重提升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技术含量,以适应信息时代下新环境的需求。企业应通过提升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技术含量,使内部审计突破事后审计的工作范围,在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中发挥积极作用,降低企业的内部管理运营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加强制度约束和外部评价。一方面,企业要结合企业内部实际状况和外部环境,加强内部审计各个环节的相关制度,如审计立项、计划编制、相关审计资料的复核等等方面的制度约束,并在运行过程中不断检验和完善,保证制度的系统性、全面性、可行性、发展性。即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约束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另一方面,企业还需聘请外部专业审计机构或团队对内部审计质量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强化审计工作的公正客观性。

篇3

2.施工准备的审计没有受到重视当前我国的基建项目审计工作的重点往往在于施工单位的选择、监理工作、项目法人质量控制等方面。而施工准备阶段却没有得到审计人员的重视。作为基建项目审计中的一项关键内容,施工准备阶段的审计非常重要。施工准备阶段要查看各种合同、勘察监理、设计、施工等单位的资质证书等等,这也是基建项目审计过程中一个容易被忽略的部分,很容易造成审计质量的下降。

二、提高基建项目审计质量的措施

1.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审计工作团队基建项目审计质量的高低与审计组人员的素质有着重要的关系,要提高基建项目审计质量就要从提高审计组人员的素质开始。审计组包括法律人员、工程人员、财会人员等等,要选派经验丰富、富有责任心的人员来参与审计工作。切实提高审计组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敬业精神,使审计组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避免发生由于专业水准不足、审计程序失误而造成审计证据不足的现象,与此同时,必须要严抓审计组内部的腐败现象。

2.对基建项目审计实施的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要建立科学、规范、严密的基建项目审计实施过程。第一,建立审计复核制度,对审计人员的审计责任进行明确规范。第二,确保审计程序的执行,在审计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取得确凿有力的审计证据。要确保审计证据的真实有效,能够作为审计处理处罚的依据。以审计证据为基础进行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日记的编制和记录,审计工作底稿必须格式规范、条理清晰,能够真实的反映审计过程。审计人员要做好审计日记的记录工作。

3.实施全过程的、动态化的审计审计工作应该贯穿于整个基建项目之中,因此必须要实施全过程的、动态化的审计工作。要结合事后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前审计,确保审计工作能够囊括基建项目的每一个环节和内容。事后审计主要针对的是基建项目施工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对其进行审计并采取措施;事中审计主要针对基建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的责任履行情况,并对每个阶段的效益进行审计。事前审计主要是风险审计,审计资金来源、合同评审和签订中可能存在的风险[3]。

4.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敏感度审计人员在对基建项目进行审计的过程中绝不能带有任何主观情绪和个人情感色彩,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审计工作的公正性和科学性。要提高审计组人员的职业敏感度,在每个审计环节中都要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每一个审计环节都要有相应的法律依据或者经过全审计组讨论,审计人员绝不能凭空臆测、贸然行事。审计人员要注意审计工作底稿的保存工作,审计工作底稿是重要的法庭证据,绝不能因为人为疏漏而出现遗失、错漏的情况。审计人员要能够识别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风险,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及时发现并拒绝不规范的行为,严格杜绝审计过程中的贿赂行为。在审计工作结束后,审计组人员要对审计工作进行及时的总结,总结经验教训,不断降低审计风险,促进审计质量的提高。

篇4

首先,有些企业在法人治理结构上极易发生“内部人”控制现象,当审计人员与管理层出现意见分歧时,容易发生购买审计意见行为。其次,有些企业对会计信息弄虚作假,经济利益驱使其串通某些审计人员作弊,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再者,有些企业缺乏高质量的审计需求,在选择会计师事务所时,只考虑审计费用,忽视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和执业质量。最后,当会计市场供求失衡变为买方市场时,同行间无序、不正当的恶性竞争就会变本加厉,行政干预的指定垄断,经济拉拢的佣金回扣日益泛滥,会计师事务所就会面临严峻的考验和巨大的冲击。

所以,开展高质量的审计工作,离不开高效有序的审计环境。在良好的法制环境下的审计,其质量肯定要高于法制程度不高条件下的审计,而注册会计师行业法制化的进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发展和完善,需要社会各界的努力和配合,在规范审计工作、提高审计质量的过程中更离不开高素质审计人才。

二、会计师事务所人员素质与高审计质量的冲突

由于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忙季人员严重不足,淡季人员又无所事事,因此,许多会计师事务所都采取了忙季临时招聘试用或兼职人员的办法,这些人员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等方面的情况参差不齐,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会计师事务所的整体业务水平,有时甚至会损害会计师事务所的整体形象。而会计师事务所的在职审计人员素质不同程度上存在如下问题:

1、思想观念有误区。

没有树立“以质量取胜”的良好思想作风,实际工作中,不注重审计质量,偷工减时,片面认为只要项目做得多就会给会计师事务所带来巨大利益;为了节约审计成本,让只接受过有限专业培训,缺乏执业经验的新手担当重任;为了不失去客户,对客户管理层过于宽容,过分信赖客户内部审计的工作;为了开拓业务,在对客户的经营业务不够了解的情况下接受委托,一旦客户管理层的诚信度不够,迟早会影响到会计师事务所的信誉,甚至会涉及官司。

2、业务水平不很高。

首先,知识面不宽。审计人员基本上都能较熟练地掌握会计、审计等专业知识及部分常用的经济法规,对于较为特殊的行业的会计知识不太了解,真正懂得经济学原理的人很少。其次,知识的深度不够。实际操作能力较强,理论知识较为薄弱;国内知识较为丰富,国际准则及国际惯例等知识较为贫乏;对国际会计学界的新问题、新思路、新动向等了解不多。最后,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较差。从发展的眼光看,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业务不应只局限在年度审计业务上,更应该扩展到财务顾问、管理咨询等方面。除了要具备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外,还要善于把知识融会贯通、灵活地运用。

3、职业道德失水准。

会计师事务所将自身利益凌驾于实施高质量审计带来的公众利益之上,听命于客户管理当局甚至有求必应;审计人员对非常熟悉或信任的客户不能保持适度的怀疑;当客户以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相威胁时,会计师事务所为了生存以丧失职业道德为代价迎合客户;有些审计人员对道德和非道德行为的界限认识不清,不能坚持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为了牟利会计师事务所采取各种不正当的手段招揽客户,不仅会计师事务所的信誉受到整个社会的质疑,而且严重威胁着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生存和发展。

三、全面有效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员素质

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已呈现出终身化的趋势,在职审计人员素质的全面有效提高,不再是几次短时间的培训、辅导,而是必须要经常地、系统化地进行。

1、加强思想作风建设。

同行间竞争是不可避免的,而会计师事务所应始终坚持“以质量求信誉,以信誉求发展”。要摆正和客户的关系,对客户做客观分析,项目要有取舍,对风险要做事前评估;从领导至每位员工都有明确的质量责任制,并把质量的考核与职务、工资、奖金挂钩;配备高素质审计人员,提高社会公信力;加强专业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从精神面貌、职业道德、职业纪律、管理水平、社交能力等诸多因素入手,构筑自身的文化内涵。

2、提高业务素质水平。

在人员聘用上,要严把进人素质关,全部要求大学本科以上的会计和审计专业学历,不仅注重学识、经验、业务水平,同样注重思想作风、道德品质;要体现用人价值关,只有用足用好人才,会计师事务所才能出业绩、出效益。在人员培训上,审计人员应加强自身修养,注重业务实践的锻炼;会计师事务所要真正重视审计人员的后续培训,如上岗培训所有业务人员,及时全面地掌握必需的政策法规,执业规范、执业技能及职业道德要求;不定期举办国际会计师讲座,与国外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学习他们先进的审计方法和风险意识;选拔一批人员到国外的会计师事务所学习;定期召开人员经验交流会,对专业人员进行案例教育。在人员晋升上,搞好质量奖罚机制,让加薪、晋级与其审计项目的质量评分直接挂钩,质量分比重大于业务数量分。

3、营造诚信大环境。

当巨额的经济利益与严肃的道德规范发生碰撞时,只有潜移默化的诚信教育,才能使天平倾向道德规范,诚信教育应当从全社会抓起。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使企业充分认识到社会审计的目的、重要性及企业自身的会计责任,并建立健全各种配套的法律法规,严肃查处一批属于会计责任的违规企业,为会计师事务所创造一个诚信的执业环境;审计人员只有不断提高职业道德水平,按德办事,才能真正树立会计师事务所在社会公众中应有的威信和形象。

会计师事务所只有以人才为起点,逐步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实现人才发展的良性循环,才是提高自身执业能力最基本的有效途径。

篇5

(一)审计资源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所谓审计资源,是指审计服务过程中必须依靠的各种实物的或非实物的基本要素以及审计评价的相应资源。审计资源主要包括审计人才资源、审计信息资源、审计技术设备资源等。其中审计人才资源对审计质量的影响是最大的。审计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审计人员的素质,专业能力强、品质好的内审人员作出的审计项目审计工作质量和报告质量一般就高。通常来说,企业审计部的规模也与审计质量的高低是正相关的。审计法规和行业信息是内审人员的行为指南,而这些信息是不停地变化与更新的,内审人员要在工作中应用这些信息作为审计标准,就必须持续地学习,才能有效地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审计技术和设备资源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也是重大的,原有的审计技术以及不能充分适应企业管理发展的需要,内审人员要发挥其职能,必须学习使用新的审计技术。而设备资源是先进审计技术的硬件支撑。

(二)审计环境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审计环境主要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和文化环境。因为审计可能成为某些政治组织实现自己目标的工具,政治干预审计的事件就有可能发生。经济环境对审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它决定了审计的产生、存在与发展问题上。审计职业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就必须取得社会的信任,而这种信任必须是以法律为保障的。企业的文化环境对内部审计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独立性来发挥作用的。

(三)审计风险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程度、领导层的风险管理意识以及审计人员本身的风险管理水平都会对审计质量产生巨大影响。

(四)审计行为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审计行为因素对审计质量的影响是直接的、决定性的。通常,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使得内审人员在完成审计项目时可能存在偷懒行为,这就直接影响了项目的质量。审计行为学目前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二、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几点建议

篇6

二、企业开展内部审计质量自我评估工作的现实意义

(一)可以强化内部审计工作职能,促进内部审计的“加快转型”

开展内部审计质量自我评估,通过与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层级之间开展深入的交流,将会使内部审计部门更加关注如何增加组织价值、如何改善组织运营等方面的情况。这符合现代企业对内部审计的诉求,将会促进内部审计向“加强企业管理、改进生产经营、防范外部风险”的方向转型,从而强化内部审计的工作职能。

(二)可以夯实内部审计各项管理工作,实现内部审计的“科学化与规范化”

开展内部审计质量自我评估,可以使内部审计机构和内审人员有时间和机会去查摆自身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并促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严格遵循《内部审计准则》开展各项审计工作。这将会极大提高内部审计的职业化水平,从而推动内部审计工作向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迈进,为内部审计向更高水平发展夯实了基础。

(三)可以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保障内部审计事业“更好发展”

通过建立完善的审计人员绩效考评体系、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等多种方式,开展高质量的内部审计质量自我评估,能够全面、客观地了解内部审计人员的执业情况,起到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能力,激发审计人员工作兴趣与热情的目的,从而推动内部审计人员不断增强自身专业胜任能力。

(四)可以健全内部审计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营造良好的“审计环境”

内部审计机构在一个企业中的组织位置和运行机制,反映了其在该企业中的地位,也反映了其独立程度和运行效率。企业的职能部门通过开展内部审计质量自我评估,查明影响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外在因素,进而与企业高层开展良性的沟通,争取高管层对内部审计的支持与信任,为内部审计营造良好的审计环境。

三、企业内部审计质量自我评估的运用途径

(一)建立内部审计评估专业办公室,建立专业评估团队

企业可以通过组织内部审计、人力资源、企业管理、风险管控等部门中了解和熟悉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成立内部审计质量评估专业办公室。该办公室,在管理上与其他机构互不隶属,专门从事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工作,可以根据需要,定期开展质量评估工作,满足评估工作的实际需求。为了进一步发挥该办公室的工作职能,还需要建立一支熟悉内部审计准则、拥有评估技能,具有较强职业素养的专业评估队伍。可以聘请具有较高内审质量评估理论水平的专家和拥有丰富内审评估经验的执业人员,对评估团队进行培训,使评估人员了解内审质量评估的方式方法,尽快掌握审计质量评估工作的具体程序,为顺利完成评估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质量自我评估实施细则

为了促进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确保评估工作的成效性,建议企业尽快出台符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质量评估制度办法。如:颁布企业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实施细则,制定企业内部审计质量评估业务操作指引,明确质量评估的方式、内容、程序等,细化检查操作流程,明确评估标准,为下一步内审质量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制度支撑。

篇7

(二)指标选取一张完整的现金流量表共有57个项目,但并非每个上市公司都会发生所有项目,将这些大多数公司缺失或者数据总数不及样本总数一半的项目予以剔除,主要选取了“经营活动类”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等;“投资活动类”的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等;“筹资活动类”的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等25个项目作为分析指标。

(三)研究假设根据《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相关要求,本文提出以下假设:H1:非标准审计报告公司与标准审计报告公司现金流量表年报存在显著差异。将标准审计报告公司现金流量表各年年报与奔福德定律的相关系数和非标准审计报告公司现金流量表各年年报与奔福德定律的相关系数进行比较,前者应大于后者。H2:非标准审计报告公司与标准审计报告公司现金流量表季报存在显著差异。将标准审计报告公司现金流量表各年季报与奔福德定律的相关系数和非标准审计报告公司现金流量表各年季报与奔福德定律的相关系数进行比较,前者应大于后者。H3:非标准审计报告公司与标准审计报告公司现金流量表各个报表项目存在显著差异。将标准审计报告公司现金流量表各年各个报表项目与奔福德定律的相关系数和非标准审计报告公司现金流量表各年各个报表项目与奔福德定律的相关系数进行比较,前者应大于后者。

(四)审计质量的评价标准将报表数据与奔福德定律的相关系数作为检验数据是否符合奔福德定律的评价标准。借鉴张苏彤等(2005)的经验分级评价标准,如果相关系数大于0.97,则认为财务数据符合奔福德定律,财务数据正常,财务数据真实;如果相关系数小于0.97,则认为财务数据符合奔福德定律,财务数据不正常,财务数据不真实。表3给出了不同相关系数分布标准以及相应的审计对策。

(五)数据处理方法本文数据处理和分析软件采用微软公司的Mi-crosoftOffice(2003)中的Excel。其中,LEFT函数和COUNTIF函数用于基本数据处理,CORREL函数用于数据的相关分析。

二、实证分析

(一)实证分析过程1.现金流量表年报通过对标准审计报告公司和非标准审计报告公司现金流量表年报数据的首位数以及与奔福德定律理论分布值的比较,结果如表4和图1所示。从表4和图1可以看出,非标准审计报告公司和标准审计报告公司现金流量表年报数据分布明显符合奔福德定律所描述的首位数概率递减的规律,两类公司首位数据分布与奔福德定律一致,两者相关系数均非常接近1(完全相关)。2012年、2011年、2009年标准审计报告公司的相关系数均高于非标准审计报告公司的相关系数,2008年、2010年标准审计报告公司的相关系数低于非标准审计报告公司的相关系数,说明两者之间存在差异。五年中两类公司与奔福德定律的相关系数基本同步,两者均是在2009年相关系数最低。样本公司数据和配对样本公司现金流量表年报数据在2009年、2011年、2012年存在显著差异,而在2008年和2010年差异不显著,假设1得以验证。2.现金流量表季报通过非标准审计报告公司和标准审计报告公司现金流量表季度数据的首位数分布情况以及与奔福德定律理论分布值的比较,结果如表5和图2所示。从表5和图2可以看出,非标准审计报告公司和标准审计报告公司现金流量表季度主要财务数据的首位分布明显呈现出了奔福德定律所描述的数据首位数存在一定差异。从相关系数分析,非标准审计报告公司相关系数较高的是第二季度,标准审计报告公司相关系数较高的是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各季度相关系数也存在一定差异;标准审计报告公司各季度的相关系数基本上高于非标准审计报告公司各季度相关系数,说明标准审计报告公司现金流量表真实性高于非标准审计报告公司。在全部总体中非标准审计报告公司2009年、2011年的第一季、2009年第四季的相关系数偏低,作假的可能性较大,假设2得以验证。3.现金流量表主要项目通过非标准审计报告公司和标准审计报告公司现金流量表五年主要项目数据的首位分布情况以及与奔福德定律理论分布值的比较,结果如表6和图3所示。从表6和图3可以看出,非标准审计报告公司和标准审计报告公司现金流量表主要项目的首位数据五年合计分布明显呈现出奔福德定律所描述的数据首位数存在一定差异。从相关系数看,非标准审计报告公司相关系数较低的是“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支付的各项税费”“、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净利润”和“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标准审计报告公司相关系数较低的是“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和“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在全部总体中非标准审计报告公司的“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的相关系数偏低,作假的可能性较大;标准审计报告公司的“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的相关系数偏低,作假的可能性较大。标准审计报告公司各个主要项目的相关系数基本上高于非标准审计报告公司各季度相关系数,假设3得以验证。

(二)实证分析结果1.相关系数分析利用上市公司的非标准审计报告公司和标准审计报告公司2012年现金流量表财务数据,将其首位数分布与奔福德定律进行相关分析,相关系数按照从高到低的降序排列如表7所示。从表7可以看出,与奔福德定律相关系数高达0.98613、0.97291、0.97283、0.97045、0.96660的*ST盛润A、ST超日、*ST中基、*ST国商、宁波富邦等公司均被出具了非标准审计报告,与奔福德定律相关系数只有0.37995、0.32026、0.20316、0.01202的九鼎新材、中房地产、江泉实业、巨化股份等公司均被出具了标准审计报告。2.审计质量分析假如相关系数大于0.97,说明现金流量表数据可靠,它有可能被出具标准审计报告,当然也有可能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同理,假如相关系数小于0.97,说明现金流量表数据不可靠,它有可能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当然也有可能被出具标准审计报告。根据样本公司与配对公司的相关系数和相关系数分级及审计质量评价标准,将具体审计报告进行分组如表8所示。从表8可以看出,样本公司与配对公司共178家上市公司中,与奔福德定律相关系数在0.97以上的只有5家,占2.81%,而与奔福德定律相关系数在0.97以下的有173家,占97.19%,也就是说不符合的上市公司数量远远多于符合的上市公司数量。如果上市公司现金流量表真实,现金流量表数据总体上就应该符合奔福德定律,因为虚假的现金流量表数据极少能够符合奔福德定律的随机性,而我国上市公司现金流量表数据首位数分布与奔福德定律符合度不高,说明现金流量表数据的真实性存在很大问题。

三、研究结论

(一)现金流量表首位数与奔福德定律相关系数高未必被出具标准审计报告从表7中可以看出,排名前10位的上市公司中,有5家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占50%;排名前20位的上市公司中,有9家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占45%;排名前30位的上市公司中,有12家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占40%;排名前40位的上市公司中,有17家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占42.5%,说明与奔福德定律相关系数高的不一定被出具标准审计报告。

篇8

内部审计作为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第三道防线,其目的是为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进组织的经营。为使内部审计能充分发挥作用,必须对内部审计项目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

一、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涵义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5年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规定:内部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是指为合理保证审计项目的实施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制定的控制程序与方法。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具体包括内部审计机构为确保其审计项目质量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在实施审计项目时,对审计立项、审计准备、审计测试、审计报告、审计追踪、项目评价等完整审计程序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它是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对自身活动进行控制的自律行为,它贯穿于审计项目的各个环节。

二、加强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1.加强项目质量控制是推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事业发展的根本途径

审计质量是内部审计工作的生命,而审计项目质量则是内部审计质量的灵魂。加强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提高审计质量,必然给内部审计自身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首先是有利于提高审计部门的地位,“有为才能有位”,高质量的审计项目容易得到领导的重视,被审计单位的尊重,树立内审的良好形象,为以后更好地开展工作、履行职责提供了理想的环境;其次是有利于审计队伍素质的提高,通过对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使审计人员对素质要求有了新的标准和认识,审计队伍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素质将会在外界压力、自身动力的双重作用下得到提高,以更好的适应业务发展对内部审计的需要。可以说,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完善是在不断提高其项目质量的前提下实现的,提高审计项目质量是推动内部审计事业发展的根本途径。

2.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项目质量的控制现状需要加强项目质量控制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项目质量的控制现状重点表现为“三重三轻”:即“重审计实施、轻审计准备”,审计方案可操作性不强,审计实施与审计方案“两张皮”,造成审计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影响项目质量;“重审计问题、轻审计规范”,审计取证不齐全,工作底稿不规范,审计定性不准确;“重审计报告、轻整改落实”,使审计的效能大打折扣。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以便对以上控制缺陷“纠偏”和其他控制环节“防患于未然”。

3.加强项目质量控制是规避审计风险的有效手段

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势必存在内部审计风险。在我国内部审计事业发展的现阶段,决定内部审计风险大小的直接因素就是内部审计项目质量的高低,二者之间存在此长彼消的关系,内部审计项目质量越高,审计风险就越小;反之,则审计风险越大。所以控制和降低审计风险的核心在于提高内部审计项目质量。只有加强对审计项目各环节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管理,才能有效地保证审计工作质量,规范审计工作行为,最大限度地规避审计风险。

4.加强项目质量控制是为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准则的完善提供实践基础

科学的理论来源于科学的实践,在不断强化项目质量控制的实践过程中积极地总结经验教训、寻找规律,将为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准则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措施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是一个过程,包括立项、准备、实施、报告、后续等各环节。以下则是审计项目各环节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1.立项阶段的质量控制

高度重视立项阶段的质量控制。首先,内部审计立项应以本组织风险评估为基础,以帮助组织实现目标,为组织提供增值服务为目的,时刻跟上组织前进的步伐,配合组织发展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审计,尤其关键的是内部审计项目的立项要能体现组织不断发展变化的审计需求。其次,为保证项目主题明确、重点突出,就需要适当控制和缩小审计范围。根据以往审计经验,在没有特定需要情况下,适宜采用“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战术,一次审计只针对某一个管理环节或一个业务事项进行深入细致的审计,尽量减少盲目的泛泛的全面审计。有利于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把握及控制审计的风险。因此,项目立项把握的好,在总体不断拓展审计范围和影响的同时细化审计项目分类,在每个审计项目上力求做深做透,就会为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在前期打下良好的基础。

2.准备过程的质量控制

准备阶段是整个项目的基础,在项目前期做好各项质量控制,不仅能从开始确保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而且可以节约具体审计过程的时间和成本,提高审计效率。加强审前准备的质量控制,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配备与审计项目相适宜的审计组成员。内部审计部门在配备相应的项目成员时应主要考虑两方面因素。一是审计人员应符合客观性的要求。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修订的《职业道德规范》中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展示其最大限度地职业客观”。内部审计人员的客观性,是保证审计质量的重要因素,审计部门负责人不应委派那些可能有利害冲突或偏见的审计人员参与该项目的审计,以保证审计人员公正客观、不偏不倚。二是,审计人员应符合专业胜任的要求。《职业道德规范》中同时要求,内部审计师在开展业务时,应具备专业能力和应有的职业审慎性。作为内部审计项目组人员的组成,需要基本的胜任能力,才能基本保证项目质量。

(2)把好审前调查关,确定审计的重点领域。审前调查是保证项目质量的重要环节。实践证明,凡是审计效果比较突出、审计质量比较高的审计项目,都进行了充分的审前调查。审计调查应重点关注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流程、内控状况及关键岗位管理人员、管理方式和信息系统的主要变化。调查结束后,审计组应执行分析性程序,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明确潜在的关键控制点、控制缺陷或控制过度的情况,对被审计事项的重要性和审计风险作出合理评估,初步确定审计的重点领域。只有把审前调查作为审计阶段的一个重要环节认真抓好,才能编制出行之有效的审计实施方案,确保高质量地实现审计目标。

(3)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审计实施方案是项目质量控制的“龙头”。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应具备三个特征。第一,它从根本上规定了项目的方向,是指导审计人员现场作业的“路线图”,对实施项目起着全面控制的作用;第二,它是执行审计和质量检查的标准。依照实施方案,管理者可以判断审计人员审了什么、怎么审的、结果怎样,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审计人员的随意性;第三,它是审计报告的基础,好的实施方案已基本摸清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使现场实施有的放矢,审计报告也就水到渠成了。

3.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

审计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整个项目质量保证的核心。因此,必须强化实施过程的控制,以保证项目质量,降低项目总体风险。现场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关键在于严格执行审计程序,规范业务操作,重点把握好两方面的质量控制。其一,审计证据的质量控制。审计证据为内部审计人员作出审计结论和建议提供了依据,是项目质量的核心。审计证据的质量控制包括三点:一是要明确审计取证的范围。审计证据要足以支持审计报告和审计结论中揭示的问题。二是要规范审计取证的方法。为保证审计证据的充分性、相关性和可靠性,应根据取证的要求不同,对取证方法有所侧重,以规范审计取证行为。三是要恰当处理和评价审计证据。内审人员应要求证据的提供者进行签名或盖章,确认其来源真实,证据有效。无法获取签名盖章的证据,应当了解原因,并在底稿中注明原因和日期;评价审计证据时,应当考虑证据之间的相互印证及证据来源的可靠程度。其二,审计底稿的质量控制。审计底稿是保证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和道德风险的一个关键环节。编制工作底稿时,应遵循工作底稿的质量要求,做到内容完整、记录清晰、结论明确,客观反映项目计划与审计方案的制定及实施情况,并包括与形成审计结论和建议有关的所有重要事项。保证认定事实客观存在、问题性质判断准确、审计建议合理专业。

4.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

审计报告是审计监督活动的“产品”,是实施审计后,对审计项目做出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是审计风险的最终载体,要想提高审计项目的质量,重视审计报告的撰写是非常必要的。审计报告应当客观、完整、清晰、及时、具有建设性,并体现重要性原则。审计报告质量控制的关键是复核审定和最终审定控制。审核重点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审计报告是否以审计底稿为基础,问题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凿。对审计底稿不能充分支持审计报告、但必须在报告中揭示的情况,责成审计组继续深入检查,将工作底稿补充完整。二是审计报告是否以法律法规为准绳,引用法规条文是否有效、准确。三是审计报告是否以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为原则,问题定性是否正确,评价是否到位。四是审计报告是否以帮、促为出发点,审计建议是否可行,对被审计单位目前或未来的经营管理活动是否具有指导意义。五是审计报告结构是否合理,报告的层次是否按问题的重要性排列,用词是否恰当,审计报告作为专业文书,应切忌用华丽辞藻或修饰的方法等。

5.审计项目后期及后续的质量控制

做好以下项目后期及后续的质量控制,对于提升以后项目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1)认真开展项目总结。每一个审计项目结束后,项目组长要认真组织开展项目总结,提出本次项目开展中的不足并指明今后类似项目中应注意的事项。审计总结是内部审计部门的宝贵财富,对今后的审计工作有极强的借鉴和指导意义,有利于不断提高审计项目质量,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

(2)后续审计质量控制。后续审计是内部审计人员用以确认管理层针对已报告的业务发现和建议所采取的行动是否适当、有效和及时的过程。为保证后续审计的质量得到控制,首先,应将后续审计的责任在内部审计部门的书面章程中得到明确。其次,在后续审计中,审计人员应重点关注审计发现问题的风险是否得到控制,加强审计人员对风险接受程度的准确判断,以规避审计风险,保证项目质量。

6.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其他配套措施

(1)建立审计项目督导的平行作业机制。审计项目督导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内审项目质量的高低。针对目前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由于受人员、机构编制等因素的制约,审计项目的督导缺乏实质内容,仅仅是对审计方案和审计报告做象征性复核,在深度和广度上还不能达到项目质量控制得要求。因此,应建立审计项目督导的平行作业机制。明确审计项目的督导工作应贯穿于项目的始终,保证对项目各环节督导的质量控制。

(2)不断完善审计绩效考评机制,引导审计项目资源合理配置。绩效考评的目的本身是奖勤罚懒,但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实际运行的情况看,由于内部审计部门基本采用矩阵式组织方式,一个审计项目中的审计人员受本科室和项目组的双重领导,而这双重领导出于各自利益出发,可能会将不具备胜任能力的审计人员选入项目组,这势必影响审计项目的质量,加大审计风险。因此,内审部门应不断完善审计绩效考评机制,引导审计项目资源合理配置,保证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只有不断提高项目质量的控制水平,才能真正实现内部审计质量的整体提升,从而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内部审计质量控制》,2005年5月.

篇9

【关键词】股权结构审计质量

一、数据说明与研究假设

1.样本选取与数据说明

本文以2008年在深圳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剔除数据不完整和ST公司,得到546家上市公司),实证分析股权结构对审计质量的影响。本文所用的数据均来自国泰安研究服务中心CSMAR系列数据库提供的上市公司年报,相关数据的处理和检验时通过EXCEL和SPSS17.0进行的。

2.研究假设

审计质量我们用可操纵的流动应计利润来代替,可操纵的流动应计利润越大,审计质量越低;反之则越高。

在通常状况下,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越高,很可能意味着该公司的大股东或控股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权越大,再加上我国监管机制还存在缺陷,造成上市公司操纵利润,从而影响审计质量。因此提出,研究假设1:股权集中度与审计质量负相关。

机构投资者作为企业外部重要的利益相关者,相对于个人投资者更具分析能力,他们出于保护自己投资,有动力对管理层实施密切的监督,这有利于促使企业减少对利润的操纵,从而提高审计质量。因此提出,研究假设2: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审计质量正相关。

委托理论认为,当管理层持有公司权益份额较多时,可以防范管理层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在个人利益最大化目标的驱动下,管理层有动机追求促进公司价值最大化的行为。因此提出,研究假设3: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比例与审计质量正相关。

3.研究方法

依据以上的研究假设,建立下列回归方程进行实证检验。

被解释变量。本文使用修正的Jones(1991)模型并使用可操纵性流动应计利润(DCA)作为审计质量的替代指标。可操纵性流动应计利润的估计过程如下:

流动性应计利润总额(LP)=(流动资产-现金及存放在中央银行存款)-流动负债,计算非操纵性流动应计利润的步骤:方程(1)进行回归,并将方程(1)的回归系数a1和a2代入方程(2)中的a1和a2得到非操纵性流动性应计利润(NOLP)。

计算可操纵的流动应计利润(DCA):

其中:ASSET是2007年期末总资产,SALES为公司2007年与2008年营业收入的差额,AR为公司2007年与2008年应收账款净额的差额。DDB为股权集中度,用第一大股东与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之比来表示,JGC为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GGC为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比例。LEV为公司杠杆,用资产负债率表示,ROA为公司盈利能力,用总资产利润率表示,LNASSET为公司规模,用公司资产总额的自然对数表示。

二、实证研究分析

我们对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检验,这些变量间的相关系数都不超过0.5,所以这些变量均可纳入模型中。对各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的多重共线性进行检验得出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各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的VIF均小于10,所以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而且我们对模型进行了D-W检验,D-W值为1.794接近2,表明模型并不存在显著的一阶自相关。

表1模型的多元线性回归结果

从表2中,可以看出模型的回归拟合度0.204,调整拟合优度0.196,而且F统计量的p值在1%的水平上显著,模型总体上基本通过检验。从模型的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表1)可知,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系数为正,并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审计质量越高,假设二通过验证。作为控制变量的公司杠杆和总资产利润率的系数为正,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公司杠杆和总资产利润率越大,审计质量越高。另外一个控制变量公司规模系数为负,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公司规模越大,审计质量越低。但是股权集中度和高级人员持股比例没有通过检验,表明二者与审计质量没有关系,可能是由于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比例偏低还不足以影响审计质量。

篇10

一、提高社会审计质量的意义

(一)审计质量是社会审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审计质量是审计人员按照一定的审计目的,对审计对象进行审查,从而实现准确评价审计目标的可能程度。审计质量越高,就越有可能接近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等审计目标评价的准确程度。这时,审计监督职能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反之,审计质量越低,就越没有可能做到准确评价审计目标。这时,审计监督职能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审计质量是社会审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二)审计质量是发挥社会审计监督作用的决定因素

审计监督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推进依法行政,加强廉政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审计不仅要查错纠弊,反腐倡廉,解决或促进解决一些职工群众关注的焦点、热点和难点问题,而且要从更深层次评估和分析国民经济运行的质量,提出意见或建议,服务于党政领导的宏观决策和管理。审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审计监督作用的发挥水平。

(三)审计质量是衡量全部审计工作的最高标准

与实行审计监督的根本目的相适应,审计机关采取的一切举措、开展的全部工作,其最终落脚点就是为了切实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的职能作用。因此,衡量和评价内部审计各方面的工作尽管有不同的尺度和标准,如领导班子水平、干部思想和业务水平、机关管理水平等,但归根到底还是要看其审计质量是否符合审计规范和审计准则,是否达到审计目标的要求,是否充分发挥了审计监督作用。审计质量的高低因而也就成为评价和衡量全部审计工作的最终和最高的标准。

二、审计质量不高的原因及分析

审计质量就是指审计工作的规范程度和审计作用的发挥水平。目前,社会审计的质量是社会上各阶层人士都比较关心的热点问题,尤其是上市公司的社会审计质量,因为涉及各种投资者而更引人注目。尽管近年来我国审计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社会各界对审计质量客观性的质疑仍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审计质量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

(一)审前准备工作不充分

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了解太少,尤其是对其所处的经济环境、业务流程、关联交易及其内控制度等未作审前调查,忽略了制定审计方案时的前置工作。如: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后,未对所取得的资料进行初步分析性复核;在编制审计方案前,对重要性水平和审计风险未进行初步评估。审计方案过于简单,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内容不详细,分工不合理,对审计工作缺乏指导作用。对审计的目的不明确,对审计后应该达到什么目的、取得什么效果没有十分明晰的思路要求。审计计划不够科学,审计目标不够明确,工作计划带有一定的盲目性、随意性,制定的审计方案脱离实际,操作指导性不强,审计重点不突出。

(二)审计责任感不强

一些审计人员的财会业务水平不高,对被审计单位财会人员利用会计手段作弊看不出、拿不准、识不破,必然会使其违法乱纪问题蒙混过关。另外,审计人员审计责任感不强,在审计中瞻前顾后,患得患失,淡化自己的职责,只求完成任务,不顾审计质量,加大了审计风险,降低了审计质量。

(三)对法律法规不熟悉

在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对法律法规不熟悉的表现情形有:1.对与被审计单位相关的法律法规掌握不全面,知其一,不知其二。2.对相关的行业规章及其政策规定平时不注重收集和学习,待审计中碰到问题后,有的回避疑点,轻易绕过,有的临时抱佛脚,现学现用。

(四)审计方法不当,定性不够准确

审计取证、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缺乏严格规范,随意性比较大,运用不当或方法单一,抓不住审计重点,找不准问题隐藏的领域,泛泛而审,虽然下了功夫,费时又费力,但顾此失彼,审计做得不深、不透。审计综合分析不够透彻,审计意见缺乏针对性、可行性,审计报告的质量和水平不高。审计方法实施得不够彻底,真实性审计质量不高,重大问题没有查深、查透。审计决定落实不够到位,审计工作的有效性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提高审计质量的措施

(一)规范审计工作程序

规范的核心是研究4个方面的问题:1.审计方案;2.审计证据;3.审计底稿;4.审计报告。审计方案的核心是审计调查。目前审计方案除本身存在问题外,另一个主要问题是审计方案不符合实际,方案缺乏审计调查。要把审计调查作为制定审计方案的前提,任何一个审计项目都要先搞审计调查。审计底稿到底怎么写要好好研究,审计底稿是保证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的一个很关键的环节,也是防范道德风险的一个关键环节,这一点必须抓住,这是对历史的一种责任。

(二)改进审计方法

1.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审前准备工作。安排审计准备工作,要做到科学、合理,全面考虑,不能带有随意性。审计方案的内容要周全、详细,分工要明确、合理。审前培训工作要到位,要让审计人员全面了解审计目的、内容和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及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2.坚持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相结合。对那些领导极为关注、群众十分关心的重点资金、重点工程以及救灾等专项资金进行全过程监督,保证资金使用效率。在重大审计项目的组织形式上,要积极探索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共同参与的审计方法。同时,要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逐步探索效益审计新路子。3.审计与审计调查并重,审计查处问题和分析研究问题并重。运用审计调查手段,有利于提升审计水平,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改变就审计论审计的惯性思维方法,要形成以理性分析为核心的审计工作新观念,把分析、研究贯穿到审计工作的全过程,把握总体情况,反映突出问题。

(三)加强审计管理

现代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管理与效益越来越重要,渗透到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所谓效益,简单地说,就是投入产出比。管理是为了提高效益。审计也要讲求审计效益。审计投入的是人力、财力,产出是维护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转和促进国家财政资金的有效使用。因此,审计管理十分重要,要通过加强审计管理来大力提高审计的效率和质量。近年来,各级审计机关在加强审计管理方面做了一些工作,管理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审计管理整体水平仍然比较低,这已经成为制约审计质量和水平的瓶颈。

(四)重视内控评价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3个要素。经过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努力和新会计法的威慑作用,大多数企业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会计系统。因此,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重点改善控制环境和增强控制程序的执行。任何企业的控制都存在于一定的控制环境中,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企业其他控制能否实施或实施的效果。一个良好的控制环境应包括经营管理的观念、方法和风格;组织结构;董事会;授权和分配的方法;管理控制的方法;内部审计;人事政策和实务等。注册会计师应重视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和评价,真正发挥制度基础审计的优越性,笔者建议应尽快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评价准则

(五)改善审计环境

1.尽快改变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事务所采取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形式将注册会计师的责任与事务所的风险予以割裂,巨大利益的驱动无法与注册会计师的个人责任形成有机结合,加大了事务所的风险。为了提高事务所的抗风险能力,必须将注册会计师的无限责任纳入事务所的组织体制中。改善会计师事务所组织结构,鼓励会计师事务所扩大发展规模。保证审计质量重要的一点是要把审计责任与注册会计师联系起来,这就要建立一个能够保持会计师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之间以无限责任或连带责任为基础的利益约束机制,也就是建立以注册会计师为会计师事务所出资人的体制。把责任分解到注册会计师个人,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和风险意识,从而提高注册会计师提供高质量审计服务的压力和动力。

2.政府部门应为注册会计师及事务所执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不是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其虚假报表,而是当发现问题的注册会计师或事务所持有不同意见时就会遭到更换。其原因在于有关政府部门参与其中,甚至有些地方政府部门直接指导、支持或者默认了造假。因此,政府部门应为注册会计师及事务所执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以利于注册会计师及事务所抗风险能力的提高。在我国目前的法律框架下,公司股东大会决定了注册会计师的聘任。注册会计师的作用是向投资者公开披露审计报告,作为沟通上市公司管理当局与投资者之间的桥梁,同时是约束公司管理当局行为的一种有效的监督机制。由于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国有股东缺位问题,导致上市公司存在较为严重的内部人控制现象,股东大会往往流于形式。会计师事务所的聘任与解聘实际上是由公司内部管理层来决定的。这种不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致使会计师事务所不能代表所有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出具审计意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注册会计师说“不”,就可能被解聘。事务所为了保住市场份额,忽视质量。因此,审计质量的提高决不是单靠注册会计师行业自身就能解决的,一个健全、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能为注册会计师审计提供良好的执业环境。

3.加大注册会计师行业执法力度。加强法制建设、加大处罚力度是提高注册会计师及事务所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方面。要加强监督,依法从重处罚违法、违规行为,严惩做假。要加强对社会审计业务质量的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社会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

(六)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目前,我国应主要通过提高审计服务的收费,激励会计师事务所付出与之收益对等的工作量与工作强度。同时,加大审计失败所应承担的责任,使提供低质量审计服务、出具虚假审计报告成为高风险、高代价的行为,从而引导注册会计师行业形成自觉提供高质量审计服务的良性循环格局。1.提高审计收费有利于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壮大和审计质量的提高。因此,国家应该考虑到审计业务要承担较大的风险和审计责任,贯彻高风险高报酬的原则,适当提高行业审计收费标准,规范最低收费标准,加强对审计收费具体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禁止会计师事务所采用压价竞争的方法招揽和争抢业务,减少行业恶性竞争,使自立的注册会计师或事务所不至于在过低的审计收费的压力下,任意减少审计程序、节省审计成本而使审计质量受到损害。2.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之所以存在质量问题,关键就在于我国有关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过低以及在现实中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主要有三种形式,即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但是对注册会计师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处罚原则是强调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忽略民事责任,这是与国际惯例不相符合的。我国应建立以民事责任为核心的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体系,确立“民事在先,行政、刑事为辅,三管齐下”的注册会计师承责原则。这样才能真正起到预期效果,促进社会审计质量的提高。

篇11

一般来说,水利内部审计工作是独立单位的各个职能管理部门,所有的决策都是由本单位最高的领导决定的,并能够独立开展各项管理工作,这是一个单位管理体系中重要的环节。而且,内部审计作为领导决策意见来源的重要的途径,通过服务本单位的总体目标,审计与监督作为一项重要的手段,在水利企业的管理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质量管理的全面性。

质量管理作为水利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利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质量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这不单单涉及到审计业务,更是涉及到审计管理和审计人员,为此,我们就必须要不断加强水利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督和管理,从各个方面来实施全面的管理。这就包括是审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底稿的质量以及报告质量和整改落实质量等方面。

3.质量管理的全过程监督。

一方面,水利企业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要求审计工作进行全过程的规范化控制。而这就必须要从编制全过程的项目计划、审计工作的方案,以期能够获得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等方面的资料。在另外一方面,我们要做到从具体的审计报告和落实相应的整改等一系列的审计业务流程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控制,这样才能有效地增强水利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过程控制,取得相应的预期审计效果。

4.质量管理的全员参与。

总体上看,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是内部审计部门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所以,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质量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审计整体质量。为此,我们就必须要对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人员强化质量管理意识,培养内部审计人员的团队合作精神,让水利企业积极地参与到质量管理的整个环节中去,践行各个环节和各个阶段的质量标准,更好地促进水利审计工作的整体效果提升。

5.逐步改进水利企业的质量管理。

对于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来说,其主要是通过被审计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及其经营管理的情况做出详细的分析,总结经验,逐步查找出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中的差距,才能针对当前发现的问题进行改正,这就是全面质量管理所蕴含管理理念的具体化表现。

二、PDCA循环在水利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中的有效运用

在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中,我们一般是利用PDCA循环作为其质量管理最为有效的方法,PDCA循环又称为质量环,这是通过不同阶段的任务和目标进行分层,每四个阶段为一个循环,通过这样一个持续的循环,没转动一周,可以使得过程中的目标得到不断改进,经过科学人员的调查发现,PDCA循环方法可以很好地适用在水利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中去,这就是意味着水利企业内部审计的质量将会得到大幅提升。

1.抓住审计重点,进而确保审计计划的有效实施。

从某种程度上看,PDCA循环的质量控制关键就在于年度审计计划的编制,为此,在年度的审计工作计划过程中,我们就必须要对水利重点的领域和部门以及重大的资金管理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同时,我们还应该要对可用审计资源的情况做出科学有效的评估,从而确保年度审计项目工作的正常进行。

2.不断整合资源的配置,确保经济审计准备的质量。

一方面,我们要能够在审计前期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并根据不同的审计项目类型,来进一步确定科学合理的调查内容,才能充分地利用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熟悉的优势,充分发挥好全面质量管理在水利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优势。另外一方面,我们还应该要选取适当的调查方式,收集一些审计单位生产任务和经济指标等方面的信息,才能为整合水利企业的资源做出周密的计划。

3.逐步规范水利工程的程序,切实提高审计工作的实施质量。

一方面,我们要严格执行审计组长责任制,审计组长必须要对审计实施的全过程进行指导和监督,或者是可以定期开展小组会议进行专业知识的交流,对于审计人员进行现场工作质量和审计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规范水利工程的程序,促进对水利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

三、水利内部审计质量还需注意的问题

1.不断优化内部审计质量的环境。

在当前的内部审计质量检测评估内容方面,一方面要涉及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这需要我们不断进行探讨,其中就包括内部审计质量的环境建设,内部审计人员是否能够胜任这一岗位,以及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的具体情况,并结合水利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构建良好的全面质量监督环境。在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水利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还不是非常健全,人员配置方面不足的问题极其突出,甚至有些单位没有设置专业的人士进行监督和管理,这样就会势必会影响内部审计的质量。

2.质量管理的人力保障。

水利单位的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养和专业技能将会影响我国水利内部审计的质量。一方面,我们要不断加紧培养水利审计人员的质量观念和责任意识,要求相关人员自觉遵守相应的职业道德,并能够将审计人员的培训计划有效地纳入到年度的培训计划当中去,这样就能够有针对性培养专业化的内部审计人员。同时,内部审计人员还需要自身不断学习知识,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学习先进的内部审计知识,从而培养一支可靠地专业化内部审计人才队伍。

篇12

会计信息是指会计单位通过财务报表、财务报告等形式向投资者、债权人或其他的信息使用者提供的展示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种信息。会计信息以会计的角度展示了企业的经营状况,是一系列的数据,包括依据会计凭证输入的会计财务资料、输出的财务报表和资金、成本等一系列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是企业管理者实施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会计信息质量是否真实、可靠、合规等,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2.会计信息的作用

第一,会计信息为投资人的决策提供了参考。目前,企业的资金来源呈现了多元化的趋势,而股东和债权人是资金的主要来源,但他们对企业的经济信息了解的很少。因此,为了进一步扩大投资和生产必须为股东和债权人提供完整的会计信息,为他们的决策提供参考。第二,会计信息是未来资金走向的“风向标”。企业的发展需要做好未来经济活动的预测,资金是企业基础资源也是最终要的资源,因此做好财务预测十分重要。会计信息能够显示企业的现金流动、负债状况、还债能力等,是企业做出预测的重要依据。第三,会计信息也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参考。政府对企业活动的监督主要依靠审查企业所提供的财务报表实现的,税务部门也能够通过财务报表监督企业的缴税情况。

二、内部审计概念和特点

1.内部审计的概念

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的一种客观的、独立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内部审计通过审查、评价组织的经营活动是否对组织的经营目标有促进作用,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内部审计的特点

第一,服务的内向性。内部审计就是企业内部的会计人员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评价,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企业的稳定发展。因此,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的一种监督活动。一般情况下,内部审计是由企业内部的人员负责,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分析和评价。第二,工作相对独立性。内部审计工作必须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的要求设置独立的部门来实施审计工作,必须保持独立性,不受外界的干扰,这样才能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性。第三,审计过程相对简化。内部审计主要以企业的财务信息为依据。从审计工作的规划,到实施,再到后续的审计都有明显的针对性,而审计人员也是本企业的员工,对企业的情况比较了解,各个环节中的信息收集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完成,极大地减轻了工作量,同时审计的效率也很高。第四,审查范围较广泛。内部审计的范围包含企业所有的经济活动,而不仅仅局限于资金的流动,任何财务运作方面的信息都是审计工作的范围。

三、内部审计对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探析

1.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立与否的影响

内部审计工作具有独立性,它的主要任务是监督和评价组织的财务收支、经济活动是否规范,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部分之一,此外,内部审计也为企业经营者的决策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对组织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会计法》中明确了组织负责人的责任,即保证会计工作的合法性。因此,必须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积极履行财务收支、经营活动监督等职能,这样才能够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2.内部审计部门是否独立的影响

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与其地位的独立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企业内部,如果内部审计部门是某个部门的下属部门,没有保持独立,很难树立起权威,势必影响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因此,必须保持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保证其在组织内部的权威地位。目前,我国的内部审计部门往往流于形式,与被监督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其独立性无法得到保障,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内部审计能够深入到实质性的领域,例如,审计效率低、审计结果被忽视等。还有很多企业认为内部审计没有必要,都是“自己人”,对内部审计持有怀疑态度,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审计部门在组织内部必须处于以个较高的地位,必须保持其权威性,必须不受外界的干扰,以此提高内部审计的作用,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3.内部审计运行的影响

会计信息质量能否提高,关键在于内部审计的运行是否合理。只有有效地运行效果才能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全面性和真实性,才能为企业未来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内部审计工作的结果才能得到肯定。因此,内部审计运行必须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有科学的内部审计方法。应该从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一个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指标体系。第二,要有合理的内部审计的具体过程。第三,要充分论证考核结果,综合多方面的信息得出科学的结论,另外,还要根据考核的结果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进行奖励或惩罚,以促进内部审计运行的有效性,进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四、利用内部审计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措施分析

1.转变经营观念,科学定位内部审计的职能

审计部门要重视内部审计的传统职能。内部审计有经济监督、经济评价、经济鉴证、经济管理等四个传统职能。企业作为一个多方利益的结合体,不同的参与方有不同的利益动机:经理期望财务报告能够夸大经营业绩,进而提高报酬;股东期望得到真实信息,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等等,然而会计信息并不能同时满足这些利益需求,因此必须实施内部审计,提高信息质量。在经济监督方面,必须以财经方面的法律法规为标准,对企业内部的财务收支和经营活动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科学的评价,提高它们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此外,还要对财务收支和经营活动所形成的书面材料进行严格审查,使其符合规定;要监督预算的执行情况;要监督各种奖惩的执行情况等。在经济评价方面,要审查预算、决算等方面的合法性和合规性,根据审查结果提出整改意见,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在经济鉴证方面,要积极鉴证领导的工作,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把鉴证结果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在经济管理方面,要积极为管理层的决策建言献计,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首先,要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现代企业制定要求必须建立内审计机构,提高监督职能。在立法方面,要制定关于审计机构的法律,要求其必须独立设置审计机构,由外懂事会组成,它主要负责外部审计人员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检查;同时还可以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实施监督,如预算、人事、审计计划、审计结果等。对于大型的企业集团要建立审计机构,为审计工作的有效运行提供保障。有董事会的企业要设立监督委员会,对监督和指导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没有懂事会的企业,其审计部门要对企业负责人负责,但其财务报告必须由注册会计师鉴证,同时还要得到税务部门的认可,保证其独立性。其次,制定和完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制定工作制度就是要让审计人员的工作有章可循,让审计人员明确职责。要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使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使审计工作在程序上不受外界的干扰。一方面,企业章程中要明确审计部门的权利和职责。公司章程是公司内部的“宪法”,它能够赋予审计部门权利,能够要求企业其他部门给予相关的配合,是提高审计工作权威性和独立性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内部审计工作制度要明确审计工作范围和职责,是审计工作规范开展的标杆。第三,要明确内部审计工作的内容、程序和标准,为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提供一套规范的工作流程,以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第四,建立严格的问责制度。严格的问责制度能够促进审计工作的合法开展,实施奖惩制度,促进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第三,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企业可以通过招聘、培训和考核,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选择那些业务能力强、道德素质高的人员。我国的内部审计与外国相比,发展历程短、人员素质也较低,审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工作不容乐观。因此,可以借鉴注册会计师队伍建设的经验,实施内部审计师考核制度。国内外的内部审计时间表明,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是制约审计工作质量瓶颈,因此,要积极开展培训和考核工作,使审计人员不断提高业务能力,以高质量的审计工作促进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第四,加快内部审计法的制定。要加快内部审计的相关法律的制定,将内部审计工作法制化,使其有法律依据,例如,组织负责人对审计人员打击报复的,要给予严厉的处罚。内部审计法还要明确审计人员的职责,要让其对审计结果承担法律责任,以此提高审计人员的法律意识,促使其按法律要求开展审计;还要在法律上明确内部审计部门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其权威性和独立性。

3.扩展内部审计工作的范围

内部审计工作的范围对会计信息质量有真重要的影响,因此要积极扩展其范围。在审计工作中,要加强对计算机的利用,根据审计软件,扩大审计范围,这样既能全面地收集企业内部的信息,也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此外,内部审计部门还要积极与企业其他部门合作,为企业共同服务,努力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同时,内部审计还应该重视组织战略、社会责任、第三方风险和信息安全。首先,充分认识组织战略的重要性。在企业的内部,组织战略是企业资源的分配和发展方向的直接决定因素,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审计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组织战略,积极参与到组织战略的制定中。要认真分析企业的内外部环境,为企业资源的分配、方向的转换和核心竞争力的调整提出科学的意见。审计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企业的各个层次上做好调研工作,收集、整理和分析所取得的内外部信息,在企业的战略会议上提出建议。在战略的执行过程中,审计人员要做好协调工作,认真检查战略决策的执行情况,做好评估工作,审查其中的问题,提出建议供决策者参考。其次,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促进企业的发展。一方面,内部审计部门要认识企业相关的社会责任标准,以及客户对社会责任的要求。另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要帮助企业制定社会责任标准。审计部门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帮助企业制定经营守则和社会责任评价体系,促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如环境保护、公共利益、法律责任、大的责任等。第三,积极开展社会责任审计。以社会责任标准为审计依据,定期对企业的财务、绩效等方面开始审计,检查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发现问题和不足,以报告的形式为管理层提出意见,改进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履行效果,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第三,努力做好第三方风险管理。第三方风险主要包括商业伙伴风险和外包服务的风险,是企业面对的重要风险之一。市场虽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商业客户,但商业客户也存在危险,因此企业应该设计和规范对商业伙伴的调查,重点在贪污、贿赂等,避免对企业自身造成损害。第四,信息安全审计方面。信息是企业的重要资产,保密性的信息一旦泄露就会对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现代企业的办公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较高,信息系统存在的风险成为了信息安全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信息审计方面,要关注技术、关注程序和关注人,尤其是要提高员工的安全方法意识。要制定“信息安全规范”,明确程序的使用规则,安全使用网络,要制定“信息安全事故追责制度”。此外,还要积极与云服务商合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