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施工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1 17:15:1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公路施工管理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公路施工管理论文

篇1

(2)人员管理不重视。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存在不到位的情况,忽视对施工人员进行有效培训,一些施工人员没有掌握施工规范要求,在施工中存在违规违章操作现象,导致质量事故的出现。另外,没有建立完善的奖惩激励机制,难以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制约了工作人员热情的发挥,给整个公路工程建设带来不利影响。

(3)现场管理不到位。对施工现场的材料管理不重视,材料堆放存在混乱情况,对机械设备缺乏保养,影响其作用的充分发挥。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存在安全隐患,并且没有及时排除。施工工序管理不到位,工序质量没有得到保障。施工进度控制不到位,导致出现不能及时完成施工任务的情况。成本管理被忽视,对施工现场变更的审核不全面,影响现场管理水平的提高,还出现导致成本增加的情况。

(4)监督工作被忽视。缺乏有效的施工监督体系,监督人员缺乏,对施工现场的监督工作不到位,没有及时采取相应的巡查措施,施工监督管理的记录工作不到位,对存在的隐患没有及时排除,影响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公路施工管理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1)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实现对公路施工的有效规范与约束,完善管理规章制度,确保施工管理各项工作有章可循。配备充足的管理人员,确保管理人员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提高管理工作水平。建立施工管理责任制,明确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的职责,促进他们认真完成自己的任务。同时完善奖惩激励机制,激发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热情,使他们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潜能,促进自己工作水平的提高。

(2)加强施工人员的管理。重视高素质施工人员的引进,充实施工队伍。对施工人员要重视管理与培训,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更好的胜任公路施工各项任务,促进施工水平的提高。在对施工人员管理的时候,积极推行奖惩激励机制,以促进他们更好的完成各项任务,调动工作人员的热情,确保工作水平的提高,为公路施工做出更大的贡献。

(3)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对施工现场的材料做好试验检测工作,确保质量合格,确保现场材料堆放有效,做好防潮防水工作,为合理利用材料提供保障。加强施工工序管理,一道工序施工完成后应该进行检查,确保质量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通过控制每道工序进而确保整个工程质量。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配备安全管理人员,严格按照安全管理制度的规定,加强施工现场巡视,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要及时采取措施排除,避免出现安全事故。加强施工现场机械设备养护与管理,确保处于良好的性能和工作状态。加强施工进度管理,确保施工严格遵循进度计划,按时完成施工任务,避免施工现场出现质量事故,进而达到提高工程质量的目的。

(4)加强成本管理与核算。施工中要加强对成本的管理与核算工作,严格以施工预算方案为指导,做好工程每部分的成本核算工作。提高整个项目工程成本核算水平,促进成本管理效率的提高。同时,严格控制费用的支出,对人工费、机械费等各项费用支出进行严格管理,避免费用出现超支现象,从而实现对公路施工成本的有效控制。

(5)重视施工监督与管理。要配备相应的监督管理人员,完善监督管理制度,严格按照规定,做好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监督管理工作。监督人员要根据规定,定期和不定期进行施工现场管理,做好巡视工作,做好巡视记录,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质量隐患敦促施工单位立即改进,确保整个公路工程施工质量。

篇2

1.1标准化施工

在工程相关资料以及操作施工规范和工艺要点方面,需要予以重点关注,相关评点标准以及监理涉及方法要及时的同施工方沟通,并令其明确质量检验方法,使得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能够明确目标,能够遵守相关规定。

1.2提高检测质量

计量工作是对工程质量的评判和管理的直接影响因素,其工作完成的质量高低会直接对评定结果造成影响,因此需要专人进行抽检。

1.3注重信息的作用

通过报送的相关资料对现场质量状况以及所发生的情形予以掌控,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4责任制度的健全

健全责任制,保证职业职权范围能够予以规范,结合适当的奖励惩罚制度。

1.5加强培训教育

通过适当的研讨活动,总结施工中的经验教训,提高自身施工质量。

二、质量控制

项目建设施工过程中,人是核心,因此对于人的管理应当进行统一领导然后分层分部门的进行管理,建立起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深入每一层,将责任制度落实到基础。

2.1施工准备阶段。只有建立在良好的环境下的施工才能够更好的完成工程,确保生产能够顺利进行,保证质量达到标准。

2.1.1材料进场控制。在备料阶段,根据设计文件对于基层、面层及其他部位材料的级配要求,严格制定备料计划,尽快确定各层次目标配合比来指导备料工作;深入材料生产厂家,本着货比三家、物美价廉的原则选择优质材料;通过实验验证材料质量,不合格材料要坚决抵制,严把质量关。

2.1.2施工方案控制。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图纸会审,认真研究施工方案,开碰头,集思广益,共献良策,制定几种方案,从中选择最适合的方案,按照方案制定各个工序的作业指导书,并在施工生产前对责任人交底,并将各项要求传达到每个施工岗位上,做到责任到人、层层监督。

2.1.3测量水准点、中线控制点的确认及施工放线的质量控制。路基施工中,施工放线是公路工程产品由设计转化为实物的第一步,制约着施工过程中各有关环节的质量

、进度,是施工准备阶段的重中之重。组织自检人员及测量员严格复核测量水准点及中线控制点,使其在本标段和临近标段的测量结果能够闭合。测量员施工放样结束后,由自检人员对其进行复核,并对复核结果负责。在施工开始前,工长必须目测基准线是否顺畅后才能开始施工,以避免由于外界因素造成基准线发生变化而影响施工质量。施工阶段由专人进行看管,如发现基准线发生偏移或断裂,及时进行处理。

2.2在施工生产阶段。自检体系控制。时刻注意自检体系的实施效果,使其在质量中始终发挥良好作用,并在施工生产中逐步使其改进、完善。工序的管理控制。人是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另外材料以及设备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基础,因此在工序之间的交接过程中,必须保证严格检查,每完成一道工序都要对其质量进行严格的检验,保证合格后才能够进行下一项工程。若是发现该工序质量不符合要求,则需要要求返工,绝对不能够马虎了事,否则将会直接影响工程整体的质量问题,引起更大的损失。另外施工设备的性能将会直接对工程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因此在使用前要对其运行状况全面检验,并着重注意隐性工程的检查,注意质量控制。建立档案。以有效监督控制路面、路基工程,对每个工序进行严格严密的控制,应当对工程进行档案的建立。这一举动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了良好的工程控制作用,能够有效保证施工期间的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且即便是在竣工以及后期的维护中,也能够对管理和日常维修维护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分项验收。分项工程验收工作也需要予以大力的投入,当一项工程完工后,施工方应当进行自我检验,保证工程质量符合标准,并以相关测评标准作为基础,最大程度的予以提高。

2.3对成本管理。应当从成本上增加效益,创造更多的利润。施工是为了盈利,只有站稳市场才能够最大程度的创造利益。成本管理是一个工程收益的基础,直接对工程的利润获得的多少产生影响。

三、质量检验要严格

3.1明确工程质量检验所使用的手段,并保证其符合检验标准,明确检验内容。检验标准是对工程质量进行评定检验的操作、技术规范。应当保证检验符合要求,标准、规程、规范,并有相应的制度予以约束。在工程检验中需要对结构整体以及各个工程部件和成品进行力学以及物理性能的检验,保证在检验中消除质量事故。

3.2组织形式。应当保证将质量检验结合群众和专职两种检验方式,并保证日常和重点量中检验方式能够相互配合,能够保证全面的对工程进行系统性的检验。

3.3严把质量关,保证高标准。在平常的检验中,必须严格严密的保证质量检验体系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从平时的检查中对每一道工序进行严格检验,不合格的一定要返工,该停工的一定不能姑息迁就,严格履行质量检验的工作义务,这是有效保证质量检验的前提条件。

篇3

2公路施工中环保管理要注意的问题

各施工单位在施工之前就要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与环保部门进行沟通协调,根据施工现场具体情况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在对环境造成最小污染的前提下,科学有效的施工。

2.1加强施工过程的环保监督力度

施工之初,施工单位要在环保部门的指导下,成立专门的道路施工环境监察委员会。在道路施工过程中,在环境保护方面进行监督,发现不合规的情况,立即叫停,提出合理建议,进行相关整改。

2.2施工期间注意对环境进行监测

在道路施工过程中,环保行政执法部门应负起责任,对施工全程进行环境监测,包括上述提到的噪声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一旦发现对环境不利的现象出现,应当口头或书面告知施工单位,责令其在最短时间内进行整改,严重的还要追求其法律责任。

2.3充分发挥工地监理师的作用

监理工程师不但对整个工程的资金、进度等负责,还负责对环境的监督,是公路施工中进行环境管理的重要个人。在此过程中,要及时排查施工中可能对环境造成破坏的隐患,加强监督意识。

3公路施工过程中的具体环境保护措施

在道路施工准备过程中,建设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首先要广泛搜集施工现场周边的各种信息,做好道路规划,制定科学、有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措施,同时加强施工时的环境监察力度。路线规划时要兼顾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尽量不用或少用农民耕地,减少大型机械设备对耕地的碾压。施工结束后,要做好相关植被复植工作,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3.1噪声污染控制措施

由于噪声污染会对人们的生活和环境起到破坏作用,因此,施工单位要定时对机械设备进行检修,多采用国内外噪音小的先进技术设备和低噪声、少震动的施工手法,从源头上减少噪声的产生;其次,在施工选址时,要坚持以人为本,尽量将施工作业现场安排在远离居民区的地方,使周围居民能够正常生活;再者,对于有些不得不在居民区周边施工的现场,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施工过程中声音较大的机器进行隔离、减震、封闭、吸声等措施,从传播途径上减少噪声对环境的污染;最后,高噪声、大震动的操作,例如打桩、放炮等要避免在夜间进行,白天施工时也要兼顾时段,不要在学生正常上课和老人休息时间操作。

3.2大气污染控制措施

在施工现场,对于水泥、白灰等颗粒粉尘状的散装材料,在运输过程中要做好密闭措施,不要在施工现场露天存放,最好专门设立一个存放类似材料的仓库,防止大风天气时灰尘漫天飞舞,威胁人们健康和环境卫生;对原材料进行搅拌时,要加设密闭式围挡,安装除尘设备;在原材料运输过程中要避免超载运输,车辆在运输完原材料和建筑垃圾后,要用水冲洗干净,防止车辆在现场或路上随意散落遗渣;最后,施工现场要经常洒水,保持空气湿润,减少扬尘的产生,对现场浮土进行清理。

3.3水污染控制措施

施工现场产生的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要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处理措施,使其符合标准后方可排放。离居民区较近的施工现场生活污水,可以直接排放到市政污水专线,远离居民区的生活污水则先通过化粪池或渗透井等措施处理后方可排放;施工现场要做好防御措施,避免雨水与生活用水混合后直接进入市政雨水管道;对施工现场工人生活中产生的污水,要先用水油分离技术进行处理后才可正常排放;对施工过程中水泥、沥青等养护产生的工业废水,要经过一定的沉淀之后才可以排放;施工单位最好划拨一部分资金,建立流动厕所、食堂等,直接将废弃物进行循环处理,或者采用先进的微生物处理技术对污水进行酸碱平衡处理,已达到排放标准。

3.4固体废弃物控制措施

要首先对施工现场的土样进行检测,在土样符合要求的前提下,使取土、弃土场所分布在荒山荒地或经济作物林地,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在进行取土、弃土的过程中不能破坏地表植物的生存状态,弃土场要进行一定的绿化规划,使植被早日恢复,减少水土流失。

篇4

公路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内容之一,需要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促进了成本管理的科学化发展与应用。而在现实中,大多数企业往往都是关于施工项目的规章制度较为完善,但关于成本管理的规章制度有的企业没有、有的企业不完善。一方面由于成本管理制度不明确,所以成本管理责任分工也不清晰,导致企业出现成本管理问题,各个部门之间相互推脱责任;另一方面,不利于调动施工人员成本管理积极性,也无法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措施[2]。

1.2忽略外部环境的影响因素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完善,我国经济、政治、外交等形势的不断变化,科学技术与产品的不断创新,有效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带来新的机会与挑战,公路建设行业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许多企业往往只注重公路施工项目的获得,忽略对外部环境影响因素的分析,不利于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地位的提高。

1.3缺乏科学、高效的成本管理模式

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与发展,就必须跟上时展的步伐,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高效的成本管理模式。然而,在现实中许多企业并没有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高效的成本管理方式,仍然采用传统落后的成本管理模式,导致企业对公路施工项目不能进行有效的成本预测与分析[3]。

1.4企业成本竞争意识较差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增加了,成本作为企业市场竞争的主要途径,企业想要获得竞争优势,一方面要掌握市场的变化情况;另一方面,需要了解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因此,公路施工企业成本竞争意识较差,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利益与发展。

1.5企业成本管理缺乏全面认识与控制

在现实中,一些公路施工企业受到传统经营理念的影响,仍采用落后的成本管理模式,缺乏对成本管理的全面认识与控制。成本管理贯穿于公路施工项目的整个过程中,包括工程的招投标、施工前期的准备、施工方案的制定、施工过程、工程竣工验收、工程质量、工程进度等各个方面,在施工过程的每一环节中,都有大量的人力与资金的耗费。因此,由于对企业成本管理缺乏全面的认识与控制,将直接影响到公路施工项目的质量与进度[4]。

二、提高公路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有效措施

2.1建立科学有效的成本管理制度

1)构建一个完善、高效的成本管理机构。企业想要做好成本管理工作,就必须建立一个完善、高效的成本管理机构,为成本管理工作的进行提供有效保障。构建一个完善、高效的成本管理机构是企业实现成本管理的主要途径,明确成本管理的分工责任、职务等内容。换句话说,成本管理机构的建立的主要目的是明确责任与工作内容的分工。成本管理机构主要分为三个方面:a.项目的管理层,也是项目的决策层,是成本管理的核心,掌控着整个施工项目的资金分配权;b.项目的基层管理,主要是由技术方面、施工管理者以及生产管理者组成,包括项目工程各个部门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以及财务人员,一方面是对项目管理层的决策进行实施;另一方面,是对现场施工作业层人员的控制与管理;c.现场施工作业层,也是项目的最低层,主要执行项目的实际施工操作,并达到项目管理层的要求[5]。

2)构建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构建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有效规范项目工程各个环节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对于一个较大的公路工程项目来说,为了有效确保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就必须建立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规范作业人员的施工标准与操作行为。成本管理体系的构建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a.要明确成本管理的主要目标,明确成本管理的操作标准与行为规范;b.应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c.明确各个部门的工作内容与岗位职责;d.规范化工作流程;e.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制度与奖罚制度,提高工作人员成本管理自觉意识,有利于企业对整个项目的成本管理与控制。

2.2应用作业成本计算法

1)作业成本计算法的优势。所谓作业成本计算法就是以实际项目作业为研究对象,将作业过程中,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的耗费量看成一个整体,计算出项目整个施工过程中所有成本耗费量。公路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应用作业成本计算法主要有以下优势:a.作业成本计算法是一种系统性的管理理念,贯穿于整个项目中,有利于公路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系统化发展,进而有利于企业的管理与控制;b.作业成本计算法是一种动态的管理模式,随着市场的变化与实际作业情况而变动,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企业施工成本。

2)作业成本计算法实施步骤。作业成本计算法的实施主要步骤如下:a.根据公路施工项目,设定作业中心机构,并计算出作业量;b.制定作业成本控制标准,有效降低公路施工项目成本消耗量;c.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计算实际作业量;d.对计算作业量与实际作业量的不同进行分析研究,找出作业量不同的原因;e.根据d.分析的结果,构建作业成本动态发展目标[6]。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