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17:15:1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审计英文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对企业营销者营销管理责任作出客观、公正、准确的审计评价意见,是进行营销审计的关键。为了达到正确评价企业经营者营销管理业绩,明确营销管理责任的目的,而需要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指标构成的营销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和相关的审计评价方法。目前我国只有极少的企业运行营销审计,并且大多数的财务评价和内部审计都仅从财务指标的角度来评价。为了克服这些局限性。本文试图以平衡记分卡与离差最大化相结合的基本思想为出发点,设计出营销审计评价体系,探讨营销审计的方法。
一、现行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缺陷
1.现行评价方法的主观性强。现行的评价体系沿用传统的主观确定权重的方法,其中,指标权数的确定通常采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AHP)”等给各指标打分,打分中的主观性较强、客观性较弱。
2.现行评价方法非财务指标效果评价不够。现行评价体系过于注重营销效益等财务指标,仅用财务指标来反映企业营销的所有努力,而对营销效果、营销效率等非财务指标注重不够。
二、基于平衡记分卡方法的的营销审计评价指标设计
由于企业营销部门受托经济管理责任具有多层次、复杂性的特征,单一因素和几个财务、统计指标难于对其作出客观、公正、准确的审计评价。为克服上述传统方法的缺陷,对营销管理者任期经济责任作出科学合理的审计评价,笔者认为将平衡记分卡方法与离差最大化方法相结合,提出营销审计的新思路,并进行了营销审计评价模型的探讨。
1.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应以审计评价的目的为依据,遵循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本文利用平衡记分卡方法(BSC法)的基本思想进行营销评价,因此,其指标体系的建立应分别从顾客、内部业务、创新学习、财务方面四个方面进行。
2.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方法。按平衡记分卡的评价思想,首先将评价的目标进行分解,构成平衡记分卡四个方面的一级指标(或称为子目标)。各子目标的考核内容应分解为二级指标,若二级指标仍不可测量,就必须再依据评价目标对二级目标进行分解,直到分解目标具有可测性为止。这就形成了评价指标体系。
3.营销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在上述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审计评价实践的研究,借鉴了国外先进的评价方法和经验,在一级子系统的基础上构建出22个指标的营销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三、营销审计模型研究
利用平衡记分卡评价时须从四方面进行评价,因此,各指标间权重的确定是会影响评价结果的,通常采用确定权重的方法有“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AHP)”等,但这些方法的共同缺点都在于都需要主观地给各指标打分,为克服这个弱点,本文采用客观性较强的离差最大化法进行指标权重的确定。
1.基于离差最大化的评价指标标准化。首先,设Yij为第j个指标第i期(或是在第i个企业中)的值,为了使不同指标之间具有可比性,对作标准化,标准化后的值记为Zij。本文将指标的标准化规则设计如下:
(1)对于指标值越大越好的变量定义为极大型变量,对于极大型变量:
Zij=(Yij-minYj)/(maxYj-minYj)
式中:minYj表示第j个指标在比较各期(或各企业)中的最小值;maxYj表示第j个指标在比较各期(或各企业)中的最大值;以下同。
(2)对于指标值越小越好的变量定义为极小型变量,对于极小型变量:
Zij=(Yj-minYij)/(maxYj-minYj)
式中:minYij表示第j个指标第i期(或是在第i个企业中)的最小值。
(3)对与指标值有最优稳定值的变量定义为稳定型变量,对于稳定型变量:
Zij=1-|Yij-Yj*|/max|Yij-Yj*|式中:Yj*代表评价对象第i个指标的最优稳定值。
(4)对于指标值处在一定范围内为优的变量定义为区间型变量,对于区间型变量:式中:(a,b)是Yij理想的变化区间,即在此区间,第j个指标的值为处于理想状态a,b的值可根据本企业的历史资料而定,也可以取行业内的平均水平。
原始数据Yij经以上变换后得到的Zij具有如下性质:0≤Zij≤1
对于Zij而言,其赋值越大,说明该指标越接近最优水平。由此可知,对于不同的评价对象,最后的综合得分越高,企业的营销状况越好。
2.评价思路和模型。
(1)评价思路。运用平衡记分卡和离差最大化相结合进行营销业绩评价的思路为:首先对评价指标标准化,以使不同指标之间具有可比性;然后运用离差最大化方法求出各评价指标的权数;最后得出评价对象的营销业绩评价模型。
(2)评价指标权数的确定。利用这个思路,为建立评价模型还应求出各评价指标的权数,下面我们引入一种新的权数确定方法,即离差最大化法来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数。
设评价指标权数为:w=(w1,w22)T且满足单位化约束条件:
又设加权规范化矩阵为D,则:
式中:WiZi,j即为第i个比较对象第j个指标的综合指数。再设Vij(w)表示第j个指标的第i个比较对象与其他比较对象之间的离差之和:
Vj(w)表示第j个指标的个比较对象两两之间的离差之和:
根据离差最大化的思想,评价指标的权数应该使所有指标的各比较对象间的总离差最大,即使EVj(w)最大。因此,可以构造如下目标规划:
解出该目标规划的最优解Wj*为:
最后,将Wj*归一化,得:
(3)评价模型。求出指标的权数后,即可以求出第i个比较对象综合得分模型为:
其中:V为第i个比较对象的综合得分值。通过前面的分析可知,Zij的值越大表示该指标值越佳,所以,综合评价得分越高,表明企业的营销状况越好。因此,我们只要取得相关的数据资料,并作规范化处理后,即可以简便地作出综合评价。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审计部门担负越来越重的任务,如何对企业进行营销审计,是审计部门21世纪的重要任务。经实践平衡记分卡与离差最大化相结合的方法在企业营销评价中体现了运用方便、有效的特征,但有些问题仍需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2.供电方案的制定和答复是否合规,新装与增容供电方案答复、受电工程设计审查、启动中间检查和竣工检验、接电等工作是否超时限;业扩报装流程是否使用营销信息系统实时流转。
3.是否实行营业窗口“一口收费”,严格按照价格主管部门批准的收费项目和标准收取高可靠性供电费、临时接电费、低压户表费等;有无自立收费项目或擅自调整收费标准的行为。
4.是否在送电前按规定签订或修改供用电合同,形成客户档案,并按规定真实地在营销信息系统中反映参数变更;变更用电中基本电费的收取是否合规。
二、电价政策执行审计
电价分为上网电价、输配电价、销售电价三种,是电力企业营业收入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供电企业涉及的电价主要是销售电价和政府性基金及附加,政府性基金及附加包括农网还贷资金、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地方小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大中型水库库区基金等。
1.销售电价审计要点。
(1)是否全面、正确、及时地贯彻落实国家电价政策;是否严格执行分类电价政策;执行地方政府电价政策是否报上级公司审批备案。(2)是否擅自改变电价执行范围和执行标准,变相涨价、降价、私立电价。(3)客户所执行电价与实际用电情况是否一致,电价定比定量是否合理,基本电费计收是否准确,功率因数调整电费执行标准是否符合规定,是否正确执行两部制电价、分时电价、优惠电价,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执行是否到位,趸售电价执行是否规范。
2.政府性基金及附加审计要点。
是否按规定的范围、标准收取政府性基金或附加;是否违规收取代收款项,少收、漏收、多收,擅自随同电费收取其他款项。
三、电费抄核收管理审计
电费抄核收是指电费抄表、电量电费核算、电费收取的过程。电费抄核收管理审计范围包括电费抄核收管理制度、抄表、复核、发行、催费、收费、账务处理、统计报表等各个环节。电费是当前供电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审计人员应加强电费抄核收管理审计,完善电费回收预警机制,促进电费抄核收的规范性、准确性、真实性。
1.电费抄表审计要点。
(1)抄表段信息的完整性,抄表周期和抄表例日设定与规范要求是否相符;是否按抄表周期和抄表例日抄表;新用户是否及时编入抄表本。(2)抄表数据的准确性,是否存在估抄、错抄、漏抄情况。(3)月末抄见电量比例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存在人为调整抄表示数的情况;抄表异常是否及时进行分析或现场核对;自用电或多经企业等用电是否计量和抄表计算电费。(4)抄表员抄表时是否对电表和重要用电情况认真检查确认,对新装、变更和异常用电是否进行重点检查并备案。
2.电量电费核算审计要点。
(1)电量电费计算的正确性;电量电费差错是否实施考核。(2)自备电厂用户电量电费、基金及附加、系统备用费计算是否规范、准确。(3)优惠电费与销售折让是否严格按照有关政策文件执行;是否存在人为调节电量电费结构。(4)电费退补业务是否按制度规定的流程操作,审批权限是否合理。3.电费回收审计要点。(1)是否建立应收电费“账销案存”制度,应收电费余额指标完成情况是否真实、准确;电费坏账核销是否按规定流程办理,坏账核销后又收回的款项是否按规定进行处理。(2)预收电费入账、冲抵是否规范;是否存在借用其他资金垫交电费的情况。(3)财务核算的企业代收基金与附加与营销信息系统内数据是否一致;基金附加项目是否按标准执行,是否存在少征、漏征、多征的情况;基金及附加计提、上缴是否及时;是否存在人为调节或跨期结算销售电量,影响政府性电价基金及附加的准确计提;是否截留、挪用电价基金及附加。(4)滞纳金的收取是否规范、准确。(5)企业自备电厂是否按约定容量收取系统备用费及正确性。除以上讨论的三个主要方面,还有其他方面需要关注,审计人员应根据情况选择恰当的切入点,例如被审计单位购售电量、售电收入、电费回收率、线损率、购售均价等营销指标的完成情况及其真实性,违约用电(含窃电)处理的规范性,等等。
应收票据是指企业持有的还没有到期、尚未兑现的票据。应收票据是企业未来收取货款的权利,这种权利和将来应收取的货款金额以书面文件形式约定下来,因此它受到法律的保护,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
1应收票据的舞弊表现
1.1使用时违法违规
主要表现为:(1)在非商品交易中使用商业汇票。(2)商品交易在没有合法的商品购销合同情况下故意使用商业汇票。(3)保管票据的人员可能将本企业所拥有的应收票据私自用于其本人、亲属或其他企业的非法抵押,给本企业带来潜在经济风险。
1.2设置账户时浑水摸鱼
主要表现为:(1)不设置“应收票据登记簿”,故意使应收票据的种类、签收日期、票面金额、承兑人、利率含糊不清。(2)不设置“应收票据”账户,使得“应收票据”核算缺乏详细性,达到浑水摸鱼的目的。
1.3会计核算时混淆黑白
主要表现为:(1)将不属于应收票据的经济业务列作应收票据处理。如将银行汇票、银行本票与银行承兑汇票混淆核算。如将应收账款业务列作应收票据;(2)虚构应收票据业务,虚增收入,虚增利润,粉饰经营业绩;(3)发生了应收票据业务,却不进行核算,虚减收入,虚减利润,达到偷、漏税金的目的;(4)销售商品已取得货款,却列作应收票据,将货款予以贪污或挪用。
1.4到期收回时消极对待
按现行制度规定,商业票据的承兑期限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如果汇票到期,付款人无力支付票款,承兑人必须无条件支付票款。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单位的经办人为了谋取私利,不积极组织催收,收取了对方好处费后故意到期不回收,长期挂账;有的单位故意将已收回的“应收票据”不按规定及时结转,长期挂账,达到挪用收回款项的目的。
1.5计提坏账准备时无中生有
按照现行制度,企业持有的应收票据不得计提坏账准备,但有的单位为了虚增管理费用,将应收票据的余额也作为计提坏账准备的基数,从而达到虚减利润,偷漏税金的目的。
2应收票据的具体审计案例
2008年12月20日,某企业将一张票面金额200万元、利率2.16%的带息银行承兑汇票贴现。该票据出票日期为2008年10月21日,规定期限为90天,开户银行按2.475%贴现率贴现。企业账户显示实得贴现款1995852.72元。经审计在记账凭证附件中,无银行出具的有关原始凭证。
企业2008年12月20日所作分录是:
借:银行存款1995852.72财务费用4147.28
贷:应收票据2000000
通过对应收票据测试,审计组在“审计工作底稿”中作了这样的记录:经查,某企业2008年l2月份持有带息应收票据一张,系银行承兑汇票。该票据出票日为2008年10月21日,票据期限90天。经计算,票据到期日应为2009年1月19日,企业于2008年l2月20日持票到银行贴现。截至贴现日,企业已经持有票据60天,贴现天数为30天。转贴于中国中国-
审计对票据贴现的计算为:(1)到期值=2000000+2000000×2.16%×90/360=2010800(元);(2)贴现息=2010800×2.475%×30/360≈4147.28(元);(3)实得贴现款=2010800-4147.28=2006652.72(元)。
这个计算结果与企业账面记录有很大的差异。由于企业在核算中,对于带息应收票据期末未提取利息,因此,审计认为,上年度正确会计分录应为:
贷:应收票据2000000财务费用6652.72
企业计提该项利息:
2008年10月31日的分录应为:
借:应收票据1200(2000000×2.16%×10/360)
贷:财务费用1200
2008年11月30日的分录应为:
借:应收票据3600(2000000×2.16%×30/360)
贷:财务费用3600
在2008年12月20日贴现时,应作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2006652.72
贷:应收票据2004800财务费用1852.72
该笔业务使企业上年度本应冲减财务费用6652.72元,而企业误记为借方4147.28元,多记了10800元(6652.72+4147.28),此数正好是该笔业务从出票日2008年10月21日起至到期日2009年1月19日的全部利息数额(2000000×2.16%×90/360),应予调整。
在此项业务中,记账凭证下面未附票据贴现凭证,属于不正常现象。负责票据贴现业务的会计人员称,票据贴现凭证另行存放,但始终未能找到该原始凭证。况且,审计小组的“审计工作底稿”中所计算的数额与该公司账面数额之差正好是该票据从出票日至到期日的利息数额,不可能是由于计算方面出现的差错。审计组经过初步分析判定,负责票据贴现业务的会计人员有贪污利息之嫌。
审计组与开户银行核对账项,开户银行提供的账单中显示,2008年12月20日,企业收入有一笔2006652.72元,未发现收入方1995852.72元的记录。开户银行提供的票据贴现凭证显示,企业贴现款为2006652.72元。相反,企业负责票据贴现业务的会计人员不能够提供该企业2008年12月凭证中贴现款为1995852.72元的记账依据。通过进一步收集证据证明企业负责票据贴现业务的会计人员利用做账不附原始凭证和更改、调整“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等手段,贪污了票据贴现利息。据此,审计建议企业调整有关会计账项,并进一步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因财务费用已经作为期间费用在上年度的利润总额中扣除,所以,本年度不能再调整“财务费用”科目,只能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进行调整。
2009年的调整分录应为:
借:其他应收款——会计××108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0800
待收到会计××归还款项时:
借:现金或银行存款10800转贴于中国中国-
贷:其他应收款---会计××10800
同时,应补交因增加利润所缴纳的所得税(企业所执行的所得税税率33%)3564元(10800×33%),分录为: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3564中国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3564
根据企业利润分配程序,须按净利润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按净利润的5%提取公益金。应补提的法定盈余公积金为723.6元[(10800-3564)×10%],应补提的公益金为361.8元[(10800-3564)×5%]。调整分录为: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085.40
贷:盈余公积——盈余公积金723.60——公益金361.80
最后,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余额结转至2009年度“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6150.6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6150.60
3案例评价
英国自11—12世纪起就存在行会,每个行会一年要召开1—4次总会,议事内容包括选举产生理事和审计人员。理事会是行会的执行机关,它必须在召外总会之时将行会账户提交出来供审计人员审查。审计人员审查的重点是作为受托人的理事在处理经济业务方面的诚实性。
英国的现代内部审计是在20世纪4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1948年英国在伦敦成立了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分会,即英国内部审计师协会。该协会的成立大大促进了英国内部审计的发展,截至1991年2月止,已有3640名会员。
相比之下,我国内部审计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在国家审计署成立之前,国务院于1983年7月曾发文提出建立和健全部门、单位的内部审计问题。1985年8月29日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同年12月5日,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此项规定成为我国开展内部审计的法律依据。198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又转发了《审计署关于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报告》,大大加快了内部审计机构组建的速度。1994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将内部审计以法律形式予以肯定,明确了其法律地位。1995年审计署又《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对内部审计作了进一步具体规定到1999年底,我国共建立了内部审计机构9万多个,配备内部审七十人员24万之多,形成了包括由地区、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组成的较为完整的内部审计体系。
可以看出,中英两国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的动因不同,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初期是国家要求企业建立审计制度,企业处于“要我建”的被动状态:随着内部审计的作用逐渐被认识,企业从“要我建”的被动状态转变为“我要建”的主动状态。相比之下,英国有25%以上的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已有30年以上的历史,企业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的动因主要来自政府的要求,公营及半公营企业受政府要求的影响比一般企业要大得多。此外,董事会所属的审计委员会和外部审计的要求也有重要的影响。
二、内部审计机构
英国内部审计的形式有三种:由公司内部设置的审计组织进行审计、联合市计和由社会力量进行审计。这三种形式各有其优缺点,但仍以第一种为主,其优点是:能够保证审计人员对组织的忠诚,维护整个组织的利益,熟悉组织的目标和需要等。联合审计虽较好地体现了内部审计组织的独立性,但在忠诚、保密等方面存在问题。
为了有效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英国还就各类人员的职责加以规定,这些职责包括:内部审计师或经理的工作职责,内部审计师职责,合同审计师职责等等。
由于我国把内部审计部门定位于本单位、本部门主要负责人领导,赋予了内部审计部门较高的地位,但由于主要负责人并不是一个很具体的概念,因此,在实践中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就出现了多种形式。
1、对审计委员会负责。采用这一形式的企业都设有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制定审计工作的规章制度,审核年度审计计划,决定重要的审计事项等。这是一种集体领导的内部审计组织形式。我国一些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多采用此种形式。
2、对董事长或董事会负责。内部审计部门受董事会的领导,并向其报告工作。这种形式有较强的独立性,因此大多被股份制企业采用。
3、对总经理负责。此种形式的独立性相对第二种要差一些,内部审计—部门只能从事日常的内部审计工作,而对总经理的经济责任和经营行为缺乏有力的地位,并保持了较强的独立性。
我国内部审计的地位是法规所确立的,组织地位较高,独立性较强;英国内部审计的组织地位与我国不同,是在内部审计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这一差异主要与社会经济制度的不同有关。另外,英国有三分之一的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还要为CEO,董事长以外的其他经营管理者报告,企业营业收入的规模越大,对内部审计报告对象的分歧就越大,大多数企业将内部审计视作企业的管理顾问,认为其具有管理咨询的职能。内部审计部门在制定审计计划时都会征求业务管理部门的意见,并且会从事审计准则规定之外的工作,有四分之三的企业,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之间有密切的业务关系。
三、内部审计的内容
英国内部审计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
1、公司审计,其目标是保证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行。包括:内部控制的广度和深度是否恰当,成本耗费是否有效,是否合理运用内部控制。具体内容有:公司计划、资本成本、现金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股票交易。公司审计是英国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业务。
2、财务安全性审计。其首要目标是保证企业的资源得到充分的保护和控制。内容包括:资产确认及符合性测试、债权审计、流动负债审计、长期负债和或有负债审计等。
3、经营审计,英国的经营审计是对企业整个经营过程中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审计。经济性是衡量投入的标准;效率性是衡量投入与产出关系的标准:效果性是衡量产出的标准。
其余还有制度评价与遵循,合同审计,信息管理审计和计算机安全性审计。由此可见,英国内部审计所涉及的领域是非常广泛、全面的。
我国内部审计的内容主要有:
1、财务收支审计。其目的是对财务活动的合规性、合法性以及会计记录和报表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做出判断。所涉及的内容有:检查会计资料及其有关经济信息的真实、正确、合规;检查财产和资金的安全与完整:检查会计控制的适用、有效与健全:检查经济业务、经济合同、财务收支的合法与合理。
2、经济效益审计。它是指评价所审项目是否经过慎重的选择,并评价其经济效益的高低,提供措施和办法,以提高该项目的经济效益。其所涉及内容有:检查和评价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适用、健全、有效;检查、评价和监督各部门、单位履行其职责,提高效能,实现目标;为企业领导反馈信息,提供咨询,协助决策。
此外,我国一些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还开展了形式独特的经济责任审计、它是对企业的经营者向企业的投资者承担的责任,以及生产经营负责人向企业承担的责仟的履行情况的审计。这种审计形式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在审计实践中,中英两国的内部审计部门在具体审计内容上存在一些差异,主要表现在:
1、英国强调检查内部控制系统,评价内部控制系统是否适当、是否有效,是否有助于实现特定的经营管理目标、方针和政策,并通过对内部控制系统的调整,来纠正或防止错弊的发生。我国因基础较差,以内部控制系统为基础的审计尚未充分开展。
2、在财务审计方面,英国侧重通过对财务、会计及有关报告的控制制度的检查和评价,来测试财务报表及其他报告资料是否可靠。我国内部审计则侧重以直接方法来确定财务报表及其他报告资料的可靠性。
3、在经营审计方面,英国以对有关经营业务的内部控制系统的检查和评价为重点,来提高经营业务的有效性。我国内部审计一般不以内部控制系统为重点,而是以对有关经济指标的分析为线索,对业务事项进行比较详细的分析。
四、内部审计的职业组织和内部审计人员
英国内部审计师协会是英国和爱尔兰的一个专业机构,成立于1948年,是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分会。该协会对促进英国内部审计职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曾经制定了一套普遍运用的内部审计准则和自己的考试制度以及会员注册程序,还成立了EDP协会,从而有助于内部审计人员及时适应新的环境。英国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录用和培训非常重视并有明确的要求:内部审计师主管应建立一套能付诸实施的录用和培训内部审计机构工作人员的程序。这些都为内部审计组织的发展和内部审计人员适应新的审计环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审计收费的费用结构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这里的费用结构指主要是指某一客户的付费占整个事务所收入的比例。当某一或某几家客户所提供的审计收费占事务所整个费用收入总和的比重很大时,该事务所就有可能单纯从利益出发,屈从于客户管理当局的压力,将很难保持独立性。
(三)审计收费支付时间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审计费用的拖欠对独立性的损害非常严重。所谓拖欠审计费用,一般是指在连续审计下截止签订本年度审计业务约定书时尚未完全支付上年度审计费用,在变更审计下对前任事务所尚未完全支付审计费用的行为。拖欠的审计费用是对今后年度审计工作的影响,说明上市公司和事务所之间存在着非本年度审计费用外的经济利益关系,形式上与实质上均未完全独立。
砂卵石地基堤防的渗流问题及其所导致的渗透破坏(常称管涌)极大地威胁着堤防的安全。对如何控制渗流、采取何种措施,也经历了长期的探索、研究与实践。“前堵后排、保护出口”、“因地制宜”、“导压兼施”,都是通过大量实践所总结出的渗控原则。就渗控措施而言,大致可分为三类,即:截渗、压渗和排渗。截渗包括各类防渗墙和铺盖;压渗有堤后压浸平台、盖重和填塘;排渗有沟、井,反滤也列入其中。应该说,各种渗控措施都可解决一定的渗流稳定问题,有时甚至要采取多种措施综合治理,方可达到控制渗流保护,堤防安全的目的。
二、垂直防渗的一般施工技术
堤防渗流控制是一种控制堤身(基)内的渗流状态,如渗流水头、渗透坡降等在允许范围内,以保证大堤安全的手段。防渗分为水平防渗和垂直防渗,本文主要研究垂直防渗。
垂直防渗墙技术目前还没有确切定义,它是通过置换、填充、挤密、冻结及化学作用等手段在土(岩)层中形成一个垂直的防渗帷幕墙体,从而达到截水、阻水的目的。墙厚是依据堤内外水头作用的计算而确定的。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尽在()目前国内外垂直防渗墙的成造工法多种多样,大体分为以下几类:
1、置换法
置换法就是利用机械将原地基土层挖,然后填充防渗的材料,在土体中形成一道起阻渗作用的墙体,从而达到防渗的目的。置换法主要是指地下连续墙。地下连续墙被广泛用于岩土工程和水工建筑中的地下基础防渗处理。
2、板桩墙工法
用木桩、钢板桩、板桩灌注墙。木桩是采用适宜的木料借助机械打入土层中而形成连续板桩。板桩灌注墙为挤密填充型防渗墙,是通过特制机械模板在震动冲击作用下,使土体受强迫振动作用而产生剪胀破坏或液化破坏,从而对土层进行挤压,达到一定深度,然后进行灌注浆(水泥砂浆或水泥粘土砂浆或水泥粉煤灰砂浆等)而形成墙体,分振动切槽(单模)和振动成模(双模)两种工法。此法适用于砂层、粉砂质粘土层、粘土质或含较小砾石的砂砾石层。
3、深层搅拌工法
它是用特制的单头或多头小直径搅拌机械,在向下搅动过程中,不断喷入水泥浆于土体,使土体最终形成水泥土墙体。依搅拌头不同,有单头、双头和三头搅拌方式。该法一般适于粘性土、砂层土、砂层。
4、高喷法
它是使用钻机成孔成槽,然后利用高压水切割土体并注入水泥浆,在冲切过程中不会使一定范围内的土体结构受到破坏,并与固化浆液强制混合,凝固后在土体中便形成具有一定性能和形状的固体墙体。它是半置换与固结防渗的结合体。按高喷方式不同有定喷、摆喷和旋喷。它不仅用于堤防防渗,也用于地基改良。
5、注浆法
该方法多以钻孔为主要手段,然后注入浆体,通过浆液的渗透作用而使土体在一定范围形成适宜的墙体。一般有粘土注浆、水泥注浆、化学注浆等。在具体使用时,应结合土层进行选择,特别是使用化学注浆时,还要注意环境污染。
6、土工膜防渗墙
土工合成材料目前已广泛用于水利、建筑、交通等施工领域。我国近期也逐渐用于防渗工程中。它主要是在已经成槽的地层中,用土工膜送入器将土工膜以单帷幕式或双帷幕的形式送入槽内,之后在槽内填充与地层同性质的土(或以土还土、以砂还砂),或填充其他柔性的材料起到阻水作用。在堤坝施工中土工膜是一种柔性防渗墙,也用于水平防渗铺盖。总的来说,其工艺简单,工效高,成本低适于广泛推广。
三、堤防垂直防渗墙工程应用
3.1相关工程实施方案
南京六合的山湖水库及河王坝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如采用堤内压盖方式防渗将涉及到堤内的搬迁问题,所需投资相当大,因而,堤内压盖方式对这两个工程是不可取的。垂直防渗方式加固造价相对堤内压盖方式要高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尽在(),但是由于不涉及移民搬迁问题,施工周期短,因而综合费用相对要低得多,效益比也要远远大于堤内压盖方式加固。因此两处堤防除险加固确定采取垂直防渗措施。其中山湖水车库段采用的是多头小直径防渗墙,河王坝水库段采用的是帷幕灌浆的防渗方式。
3.2工程观测与效果评价
审计论文英文参考文献:
[1]程之议.浅析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8)
[2]张俊生,张琳.特殊普通合伙制让审计师更稳健了吗?--来自中国会计师事务所转制的经验证据[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4(04)
[3]刘行健,王开田.会计师事务所转制对审计质量有影响吗?[J].会计研究.2014(04)
[4]周中胜.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与审计收费[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02)
[5]张敬之.特殊普通合伙的市场反应研究--以会计师事务所为例[J].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4(01)
[6]李瑞青,白洁.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1)
[7]郑杨.会计师事务所转制分析--基于信永中和转制为特殊普通合伙制的思考[J].财会通讯.2013(31)
[8]李江涛,宋华杨,邓迦予.会计师事务所转制政策对审计定价的影响[J].审计研究.2013(02)
[9]肖小凤,王善平,肖雯.论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制度的完善[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2(05)
[10]刘启亮,陈汉文.特殊普通合伙制、政府控制与审计师选择[J].财会通讯.2012(24)
[11]程启智,刘三昌.对特殊普通合伙会计师事务所的一些思考[J].商业会计.2012(07)
[12]张连起.特殊普通合伙转制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1(04)
[13]孟晓俊,严慧.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探讨[J].生产力研究.2010(12)
[14]章立军.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势与应对--第四届立信会计学术研讨会综述[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10(06)
[15]何新容.我国特殊普通合伙债权人保护制度的完善--兼与美国相关立法比较[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0(04)
[16]王星灿.试析特殊普通合伙律师事务所律师的“过错”[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08)
[17]黄洁莉.英、美、中三国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演变研究[J].会计研究.2010(07)
[18]冯延超,梁莱歆.上市公司法律风险、审计收费及非标准审计意见--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10(03)
[19]王棣华.论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合伙制改造[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03)
审计论文英文参考文献:
[1]上官静文.特殊的普通合伙承责制度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0(11)
[2]陈坤墙.特殊的普通合伙企业制度评析[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
[3]张栋.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改革探析[J].财会通讯.2009(10)
[4]郭富青.特殊普通合伙企业:游走于无限与有限责任之间[J].当代法学.2009(01)
[24]逯颖.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对审计质量的影响[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8(06)
[5]袁碧华.特殊的普通合伙企业中的职业保险探析[J].法学杂志.2008(03)
[6]郑英龙.论特殊的普通合伙企业的有限责任[J].国际经贸探索.2008(02)
[7]范健.引入有限责任合伙(LLP)制度的立法思考[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7(06)
[8]武晓玲,张亚琼,周水龙.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关系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4)
[9]罗党论,黄旸杨.会计师事务所任期会影响审计质量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会计评论.2007(02)
[10]刘少锋.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对审计质量的影响[J].财会月刊.2006(36)
[11]张继勋,刘成立.审计收费研究综述及启示[J].当代财经.2006(07)
[12]杨涛,赵丽娟.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的产权分析[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6(04)
[13]吕鹏,陈小悦.有限责任制、无限责任制与审计质量:一个博弈的视角[J].审计研究.2005(02)
[14]章立军.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审计质量的相关分析[J].财贸经济.2005(04)
[15]张立民,李洁雯.会计师事务所组织文化研究述要[J].审计研究.2005(01)
[16]张艳,李书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2004(04)
[17]漆江娜,陈慧霖,张阳.事务所规模·品牌·价格与审计质量--国际“四大”中国审计市场收费与质量研究[J].审计研究.2004(03)
[18]原红旗,李海建.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规模与审计质量[J].审计研究.2003(01)
[19]罗栋梁.上市公司审计市场有关问题的实证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02)
审计论文英文参考文献:
[1]蔡飞.如何搞好企业内部管理效益审计[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04)
[2]黄仁芬.A公司税务风险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3]张玲玲.结构性减税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4]乔艳燕.职工要素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5]战迪.SL药业有限公司纳税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当前我国企业会计审计工作一般都是采取企业领导直接管理的模式,这种制度模式就决定了审计工作的开展会受到管理者的制约,不利于审计工作在企业内部的全面开展。企业会计审计工作人员大多是从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中挑选,甚至主要是在财务会计部门中选择,未能坚持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制度原则,这就决定了企业会计审计工作无法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开展审计工作。会计审计工作的组织结构、管理权限以及经费等方面都存在着独立性较差的问题,势必会对企业会计审计工作的开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二)企业会计审计方式落后
当前在我国企业会计审计工作上,仍然是采取传统的内部审计方式,会计审计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对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合法合规性进行审计监督,这种防弊查错的事后会计审计方式,无法形成事前以及事中审计监督,造成会计审计工作的全过程监督职能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对于企业财务会计约束监督管理的实际效果较差。
(三)企业会计审计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当前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早已步入了信息化,因此对于企业会计审计工作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企业会计审计工作人员除了必须具备财会理论知识以及业务工作能力之外,还必须具有较好的信息化办公能力。然而,我国会计审计工作人员在这方面的能力欠缺较大,综合素质水平不高,造成了企业会计审计工作效率较低。
二、现代企业会计审计管理完善策略分析
(一)确保企业会计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由于企业会计审计工作的实质就是对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监督约束,因此,为了确保企业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必须确保企业会计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应该结合现代企业的管理组织结构,针对企业会计审计机构的管理建立一种新的审计管理模式,可以采取建立审计委员会的形式,避免审计管理机构在某部门或者是某管理者的单独管理下,将审计委员会作为相对独立的机构开展审计工作,确保审计工作能够不受干扰的开展实施,进而提高审计效果的真实可靠性。
(二)明确企业会计审计工作重点,改善业务处理方式
提高现代企业会计审计工作水平,必须明确企业会计审计工作的重点内容。在现代企业会计审计工作的开展上,重点就是对企业的资金预算、资金流动使用、利润分配、会计核算、业务决策以及风险管理所进行审计监督,其中最关键的内容就是以风险管理作为导向,提高企业对于经营风险的防范规避能力。在审计的业务处理上,则尽可能的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利用数学模型、统计抽样、投资分析等数字信息加工技术和方法,形成全面的审计分析报告,为企业管理层掌握企业的真实经济状况以及管理情况提供准确的数据参考。
(三)进一步的拓宽企业会计审计的范围
现代企业通常都具有经营业务范围相对较广、职能部门划分较细的特点,因此,针对现代企业的这些特点,应该进一步的拓展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范围,以实现对企业整体的有效审计监督。首先,在审计工作的关口设置上,应该将关口前移,实现企业经济活动以及业务决策的事前、事中以及事后动态审计,确保能够全方位的实施审计监管。其次,在审计工作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重点针对每项经济活动以及财务会计业务的数据真实性进行审计监督,通过全面细致的审计工作流程,提高审计工作效果,为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基础保障。
(四)建立高素质、复合型的会计审计人才队伍
现代企业的会计审计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审计人才的支撑,为了适应现代企业制度下对于会计审计工作的新要求,企业应该按照新型企业会计审计工作流程的需要,打造高水平的审计人才队伍。对于会计审计人才队伍的建设,首先,应该对会计审计工作人员进行职业道德规范教育,确保会计审计工作人员能廉洁高效的、坚持原则、不受干扰的开展审计工作。其次,在会计审计工作人员队伍结构的调整上,应该选择业务素质能力高、结构知识全面以及信息化业务办公能力强的人员补充到企业的会计审计工作队伍之中。再次,应该针对会计审计工作人员强化业务培训与继续教育,通过聘请优秀专家学者授课或者是组织员工外出学习的方式,将新的会计审计理念、方法带回企业,在企业内部建立高效完善的审计体系。
一、会计电算化的内涵
笔者认为会计电算化,就是以计算机为工具,网络为载体,在知识经济时代把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应用于会计工作的简称,是一种采用计算机程序替代手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对会计资料进行分析和利用的现代记账手段。
会计电算化工作包括电算化会计制度的建立、电算化会计人才的培养、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和使用等。也就是说我们所称的会计电算化,除了相应的制度建立和人员培训外,就是主要以会计信息系统为中心,集中于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和使用,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而服务的。同时,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系统目标和客观生存环境。
二、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
(1)对审计概念的影响
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起,会计电算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将完全取代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由于两者所用工具的差异,从而导致传统审计也将迅速发展为审计的计算机化,即电算化审计。有手工审计到电算化审计,审计的概念在会计电算化的背景下,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
传统审计,即手工审计,是由独立的专门机构和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记录、财政、财务收支及其他经济资料所反映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评价和鉴证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电算化审计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对包括会计电算化在内的信息系统的设计进行审计,以及对包括会计电算化在内的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过程和处理结果进行审计;二是作为审计工作的辅助手段,将计算机技术引入审计工作,以及建立审计信息系统,实现审计工作的办公自动化。所以,从概念来看,电算化审计比手工审计的目标和任务更为广阔。
(2)对审计内容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的特点以及固有的风险决定了审计的内容包括对计算机处理和控制功能的审查,因此,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审计内容,就应当包括系统的开发与设计、会计软件的程序、数据文件以及内容控制的审计等。
审计人员在电算化系统的设计、开发阶段、应当参与系统的审计、调试、检验和验收,对了对系统的合法、合规、安全可靠等方面及时发现问题之外,特别要从审计角度审查系统的可审性、审计线索的设置等。
会计软件的程序审计,是指对组成会计软件的各子系统程序的审计、系统程序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系统的处理质量和处理结果的准确性、有效性。这一内容的审计工作繁简,又被视为审计单位使用的会计核算软件的来源而定。
(3)对审计技术的影响
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审计,如果仍然采用常规的手工系统的那一套技术,就不可能达到审计目的,由于审计的内容扩大到电算化系统程序、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数据文件与内部控制等方面,迫使审计人员在采用传统各种审计技术的同时、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用日益先进的计算机审计软件去应对单机、网络、多用户等各种工作平台下的会计软件。
(4)对审计人员要求的改变
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由于内部控制、审计线索、审计内容和审计技术的改变,不懂得计算机的审计人员会因审计线索的改变而无法参与审计;不懂得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特点和风险的审计人员就无法识别和审计内部控制系统;不懂得使用计算机的审计人员也就无法对计算机相关软件进行系统审查或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因此,审计人员不仅要有会计、审计理论和实务知识,而且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和电算化会计方面的知识。
(5)对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的影响
现代审计是以评价内部控制度为基础的抽样审计,即审计人员把对被审单位内部控制的审查和评价作为制定审计方案和决定抽查范围的依据。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会计信息的处理和存贮高度集中于计算机,使手工会计系统中的某些职责分离,牵制力下降。如在手工方式下,内部控制中帐证相符、帐帐相符、帐表相符等一系列核对控制措施,基本上都是由手工处理完成的。但实施电算化后,凭证即是帐,帐即是凭证,二者的区别不过是数据排列方式的改变而已,也就是说不存在帐证不符的问题。
(6)审计的空间范围扩大
现阶段独立审计的主要内容是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以鉴证被审计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及一贯性。纸质会计数据时代,从原始凭证到最后的报表都由白纸黑字记录,审记线索清晰可辨,审计人员若对某一会计数据有疑问,通过从报表数据至原始凭证的逆向查找,相对容易判断问题所在。会计数据电子化后,肉眼无法见到会计数据原始的储存状态,审计线索的取得要依赖于电算化系统提供的查询功能,这样审计的范围就要扩展至对整个电算系统的审计。
(7)审计的时间间隔缩短
网络的发展将导致上市公司网上披露财务报告成为必然;另一方面,由于会计电算系统使得会计报告的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网络财务报告的报告周期可能大大缩短,这就提出一个问题:是不是对每期财务报告都要进行例行审计并出示审计报告呢?如果是的话,审计的业务量无疑会大大增加。然而对于这个问题,会计界也没有明确的解决方案。笔者认为,网上财务报告涉及面很广泛,一旦出现报告错误,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错误都会影响到很多人,所以对网络财务报告进行审计是必要的。至于审计的方法必定是计算机辅助审计,否则无法完成如此大的工作量。
(8)对审计档案管理的影响
手工审计所形成的审计档案,所有的信息主要以纸张为载体,是审计的重要历史资料,必须按照规定妥善保管。而电算化审计下,大部分审计档案的物理性质发生了变化,是通过代码的方式存储在磁性介质上。在前文中已经提到:磁性介质易擦写,不稳定,且备份复制很容易,这就要求用更科学的方法,加强对审计档案的保管。当然,也有有利的一面。软件人员可使审计档案资料实现电子检索的功能,以后万一需要,查询起来也十分方便、快捷,这无疑比手工审计进了一大步。
总之,会计电算化的实施,给传统的审计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并引发了审计的变革,以上只是就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的主要几个方面做了论述,笔者认为在新的审计环境下,只有采取更为积极的对策,才能进一步提高审计的质量。
三、对策
(1)积极培养复合型知识结构的审计人员
加快审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审计人员须要更新知识。不仅需要会计、财务、审计、工程技术知识和技能,熟悉审计法规,及其他审计规范准则外,还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数据处理知识,掌握系统分析设计和电算化系统评审技术,电算化审计软件的开发使用和维护技术。审计发展的关键是人才的培养和加快审计人员的知识更新以适应审计发展的要求。
笔者认为积极培养更复合型的审计人员的具体做法是:加强广大审计人员计算机知识及应用能力的培训,逐步扩展和更新现有的计算机知识,提高操作水平,以达到能够对数据库等电算化会计处理系统进行操作来获取审计证据的目的;合理搭配审计小组人员,充分考虑审计专家和计算机专家的紧密配合,合理分工,相互沟通,不留盲点,提高效率;在高校财经类专业的教学中重视计算机正规知识的教育,除开设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会计电算化等课程之外,还要开设计算机辅助设计等相关课程,使高校成为培养计算机审计后备人才的摇篮。
(2)开展审计技术和方法的研究
由于计算机处理和手处理有很多不同点,从而产生了许多独特的计算机审计技和工具。计算机审计注重对业务事项和处理过程进行证据集,如要收集符合性测试的证据,一般是通过模拟数据进测试形成要收集的证据。因此,要大力开展对计算机审计术和方法的研究,如审计管理计算机技术、内部控制制度评价测试技术、数据库或数据文件的审计技术、应用软件审计技术、系统开发和维护的评价技术等,特别是内部控的测评技术,以尽快实现利用计算机审计。
(3)采用适应电算化会计的方法和手段
实行会计电算化后,手工审计方法已不能达到审计的目的,审计人员承担的审计风险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审计技术和方法应随之改变。当审计线索和审计数据都发生了变化时,审计工作单靠原有的一套审计方法和手段就远远不够了。对会计电算化的审计所包括范围也扩大了,不仅要对输入的原始数据和打印输出的会计数据进行审查,还必须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程序的可靠性、真实性和安全保密程度检查。根据系统程序的设计流程图,重点检查程序设计是否符合会计法规、会计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考核它的合法性、合规性;利用被审单位的实际数据,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处理检验,并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数据文件进行审计。
(4)实施计算机审计以防范检查风险
电算化会计系统数据一般有两种存在方式:一种是由电算化会计系统的打输出功能将有关的会计资料打印出来,形成分类的书面会账簿资料;另一种是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全部会计数据存储磁性介质上。能够打印出来的资料只有少数,大量的会计料只能存储在磁性介质中或电算化会计系统中。电算化会系统对会计数据输入、处理和输出的改变使许多手工条件的审计线索发生改变,客观要求审计人员在进行实质性测时充分利用发挥计算机的功能,深入系统的内部进行测试审核,控制检查风险。在对证、账、表进行审计时,除了结合通常手工对系统行审计的方法和手段外,由于电算化会计系统信息失真的险随时都有可能发生,需要在测试系统程序控制的基础,每次审计时都利用实际数据或模拟数据测试被审单位的统程序,将测试的结果数据与正确的或应当出现的结果进核对,进一步检验被审单位电算化会计系统程序的可靠,检查各项公式的设置是否正确。
(5)对包括会计电算化在内的信息系统进行事前与事中审计
如何做到对包括会计电算化在内的信息系统进行事前与事中审计呢?在有关会计电算化的规章制度中,应当明确提出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应参加信息系统设计和评审验收.针对审计可视线索自然消失的趋势,强调在会计数据处理流程中,设置审计控制点,由计算机自动记录有关审计所需线索,提供测试数据和比较标准.审计人员有权审查系统的全部技术文档资料,以及进行系统测试和评价.在系统总体设计过程中,主要审查系统的合法合规性、安全可靠性、可审计性及可维护性.在系统测试过程中,主要测试形成系统核心的程序功能是否达到原定要求,内部控制制度是否严密,程序编写是否符合要求,以及测试数据运行结果是否正确.并应对非法数据的容错功能,以及系统抗干扰和对付突然事故的能力,发生非常事件、遭到破坏后的恢复能力作特别测试.在系统评价过程中,关键是评价系统是否达到了原定设计与开发的目标,其中可审计性最重要,如果达不到,有权否决整个系统,即授予在系统设计中的审计一票否决权.当然,在作好事前与事中审计的基础上,也要做好会计电算化过程的事后审计,主要是通过各种符合性和实质性测试的方法,对会计电算化的运算结果进行审计.特别是,在被审查系统的程序有所修改或输入、处理、输出的条件发生变化时,更要进行符合性和实质性测试,并对已经改变了的系统功能再次做出审计评价.
总之,会计电算化对审计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只有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更好的利用会计电算化带来的便利,提高审计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幺艳,浅谈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J].中国农业会计,2006,(01).
[2]邵春,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及对策[J].会计之友(上),2006,(02).
在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不断变化的今天,我国国有企业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具有多重价值目标。在多重价值目标的影响下,国有企业产品使用价值、劳动使用价值、剩余价值的实现程度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此种情况下,国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将会收到影响,具体表现为生产技术、产品制造成本、产品生产时间等方面将会受到影响,波动程度较高,相应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效果将会受到影响,国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绩效结构将会复杂化。如此一来,国有企业绩效审计工作的落实及绩效判断难度将会增加。
1.2国有企业承担企业特定经济和社会管理职责,对其绩效审计有一定难度
处于物质生产领域的国有企业,所开展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各项工作主要是服务于政府和社会的,促进国家经济繁荣,社会良好发展。可以说,承担政府特定经济和社会管理职责的国有企业,其生产经营活动与政府或社会牵连很大,对国有企业进行绩效审计工作,其牵扯的范围较广,这大大增加了国有企业绩效审计工作的难度。
1.3审计人员知识结构水平达不到要求
在市场经济环境的今天,我国审计机关对国有企业审计,先以财务真实、合法性审计为主,后以财务责任为基础的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为主。在此种情况下,财务审计人员一定要具有较强的、较专业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够在国有企业绩效审计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高质高效的完成国有企业绩效审计工作。但事实上却不尽相同。目前我国大多数审计人员知识结构难以适应深化国有企业绩效审计要求,促使审计人员不能够有效的审计国有企业财务,致使国有企业绩效审计工作受到很大影响。
2深化国有企业绩效审计的有效对策
对于深化国有企业绩效审计存在诸多难点的情况下,加强国有企业绩效审计工作是非常必要的。那么,如何深化国有企业绩效审计工作?
2.1对国有企业布局予以调整
合理的国有企业布局,不仅是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决定国有企业价值目标取向的基础,而且是审计机关客观评价国有企业绩效的前提。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国有企业依旧保持以往的经营状态,国有企业将难以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更好的发展,更好的承担政府的经济和履行社会管理职责。综合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实际情况,对国有企业布局予以合理的调整和规划,促使其具有现代时代的特点,国家审计机关将可以对国有企业绩效进行科学合理的审计,得到真实、有效的绩效审计结果,真实的反应国有企业实际情况,为国有企业做出正确的决定创造条件。
2.2完善国有企业绩效指标体系
构建科学的、完善的、国有企业绩效指标也是解决国有企业绩效审计深化难的有效措施。对于完善国有企业绩效指标体系的具体措施是,根据当前国有企业绩效整体情况,确定与国有企业绩效相关的各个方面,从而确定评价国有企业绩效的指标。而对于绩效指标的确定,主要是根据当前我国审计机关对国有企业绩效审计的要求,从而确定规范的国有企业绩效指标,对国有企业绩效予以科学、合理的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1年12月23日
一、前言
审计轮换制度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注册会计师强制轮换和会计师事务所轮换。注册会计师强制轮换,指注册会计师对某上市公司提供审计服务并在审计报告上签字的年限做出限制。会计师事务所轮换是一种更为彻底的轮换制度,指的是对会计师事务所为某上市公司提供审计服务的年限做出一定的限制。在这样的制度下,会计师事务所或签字注册会计师为某一上市公司提供审计服务达到一定年限之后,上市公司必须更换事务所或签字注册会计师。
中国目前实施的是签字注册会计师强制轮换。中国证监会2003年10月8日颁布的《关于证券期货审计业务签字注册会计师定期轮换的规定》(证监会计字[2003]13号),明确了签字注册会计师具体的轮换方式。规定自2004年1月1日起,签字注册会计师、审计项目负责人连续为某一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证券公司、证券及期货经营机构、证券及期货交易所、证券投资基金及其管理公司、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等相关机构提供审计服务,不得超过五年。美国实施的是会计师事务所轮换,2002年《萨班斯法案》规定:负责某公司审计项目的合伙人或负责复核该审计项目的合伙人须以五年为限进行轮换。
按照DeAngelo(1981)对审计质量的经典定义,审计质量是审计师发现并报告客户财务报表中的重大错弊的联合概率。其中,审计师是否能发现客户财务报表中的重大错弊是由其专业胜任能力决定的;而审计师发现财务报表中的重大错弊后是否进行报告则取决于其独立性。可见,审计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审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与审计师的独立性两个方面,专业胜任能力和独立性越强,审计质量就越高,反之则较差。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综述。国外的审计轮换制度指会计师事务所轮换,就会计师事务所轮换是否能提高审计质量,历来都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1、肯定观点
(1)能大大提高审计人员的独立性。Mautz和Sharaf(1961)注意到,长审计任期本身并不直接损害审计质量,但是可能带来审计独立性问题,即会在无意间损害注册会计师的诚实公正,这是对独立性的最大威胁。
美国参议院Metcalf委员会(1976)表示:“事务所强制轮换是提高审计质量的一种方法”,认为“公司与其聘任的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长期关系将会导致事务所与其客户管理层的利益密切相关,从而事务所独立发表意见变得困难,进而给审计质量带来负面影响。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办法是对事务所进行定期轮换。
Dopuch、King和Schwartz(2001)认为定期审计轮换制度无论在单独实施,还是与强制审计保留制度共同实施,均显著提高了审计独立性,在这两种制度都不实施的情况下,审计独立性最差。
(2)可以控制审计任期过长带来的职业懈怠。Mautz、Sharaf(1961)和Johnson、Lys(1990)都发现:注册会计师与客户建立联系的时间越长,对自己所采用的审计程序形成思维定式,审计工作变得过于程式化,不易发现被审计单位的异常情况,对审计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Knapp(1991)在调查审计委员会成员对事务所规模、任期以及审计策略与审计质量之间关系的看法后发现,在审计委员会成员看来,当审计任期较短时(1~5年),审计任期与事务所发现错误的能力正相关,而随着任期的增加,审计任期与发现错误的能力负相关。
2、否定观点
(1)不能有效提高审计人员的独立性。虽然美国《萨班斯法案》对于会计师事务所的任期做出了规定,但没有要求强制轮换,美国国会要求国家会计总署针对事务所强制轮换制度可能对上市公司带来的潜在影响进行研究。该研究表明,这一制度将为上市公司带来额外的财务成本,而且新的会计师事务所没有前任事务所积累下来的关于上市公司内部制度方面的资料,因而会计师事务所强制轮换制度并非能够增强审计独立性进而提高审计质量的有效政策。Dunham(2002)认为,新轮换的审计师缺乏通过经验积累而形成的对经验特点了解,缺乏对特定客户的专门知识的积累,因而其保持审计独立性的能力受限,进而影响审计质量。
(2)影响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Bates、Homer L.等(1982)以67家会计师事务所为样本,研究了审计师、客户关系对审计师重要性水平判断的影响。结果表明,没有进行审计师强制轮换的样本组的重要性水平显著高于进行审计师强制轮换的样本组,从而反对轮换事务所。Carcello和Nagy(2004)发现,财务报表舞弊较容易发生在审计合约的初期。随着审计任期的延长,审计师对客户更加熟悉,更有经验,有助于进行复杂的决策和判断。
(3)加大审计成本。美国审计总署GAO关于会计师事务所强制轮换潜在影响的研究报告(2004)发现:几乎所有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和《财富》1000公众公司认为,会计师事务所强制轮换的成本可能超过收益。GAO认为,如果考虑到额外的财务成本、以前对公众公司审计所获得的经验的损失以及当前正在实施的改革,事务所强制轮换可能并不是加强审计师独立性和提高审计质量的最有效途径。
(4)增加审计失败的风险。Palmrose(1991)认为,在新获得审计业务开始的几年,更容易遭遇审计过失的诉讼,主要原因是注册会计师缺乏识别客户特殊风险和问题的足够经验。这里所说的经验是指注册会计师拥有的对某一行业或某一特定客户的专有知识和专业技能,即专有性资产。
另外,有些学者从盈余管理的角度进行了相关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长审计任期并不损害审计质量,相反还能抑制管理当局的盈余管理行为。Johnson和Reynolds(2002)使用异常应计的绝对值以及应计持续性来衡量审计质量,研究了事务所任期与盈余管理、应计持续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较长审计任期的财务报告质量并没有下降,审计任期的延长不会损害审计质量。Myers和Omer(2003)使用非正常应计项目绝对值和当前应计项目绝对值作为盈余质量的替代指标,研究了审计任期对盈余质量的影响,发现审计任期越长的公司的可操纵性应计的绝对值与流动性应计的绝对值越低,说明较长的审计任期能够抑制公司管理当局的盈余管理行为。
(二)国内研究现状。在我国,目前理论界对强制轮换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相关的研究比较少,对强制轮换所持的观点也不尽相同,且主要是以规范研究为主,实证研究近年来也有所发展。
1、肯定观点。认为强制轮换可以提高审计质量的学制,主要认为该制度可以提高审计师的独立性,进而提高审计质量。例如,熊剑、罗晨燕(2003)指出,审计轮换制度可以从提高审计独立性、减少审计判断偏误和保持审计职业谨慎等方面提高审计质量;何红渠、潘春霞(2004)和吴粒、张璐(2004)认为,我国应当实施更为彻底的事务所轮换制度,以适应我国审计市场的发展状况;兆华(2005)运用博弈理论研究了被审单位与事务所的“共谋”作假行为,认为事务所定期轮换制是发现“共谋”作假的最佳制度设计,对治理“共谋”作假是有效的,并进一步指出我国实行事务所定期轮换制的迫切性。
2、否定观点。与持肯定观点的学者恰恰相反的是,有学者认为审计轮换制度不但不会提高审计质量,还会增加初次审计成本。如邓宇星(2003)认为,从长期来看,并无证据显示审计轮换制能够获得其提高审计师的独立性的益处,反而它可能有损审计质量,增加成本。
夏立军、陈信元(2005)以沪深股市1996~1998年期间可能具有盈余管理行为的公司(ROE介于10%和11%之间的公司)为样本,对审计师任期与审计意见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审计师任期增加不会削弱审计独立性,而对于规模较大的事务所而言,还会增强其独立性,对审计质量产生正面影响。
李爽与吴溪(2006)考察了证券市场中签字注册会计师的自然轮换规律,以及强制轮换政策的执行情况与产生的初步影响。研究发现,签字注册会计师强制轮换的效果是有限的。
3、中间观点。持该观点的学者认为,审计轮换制度对审计质量的影响是不确定的,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不足的一面,不能简单地认为审计轮换制度与审计质量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如余玉苗发现,在长审计任期情况下,既存在损害审计质量的因素,也存在提高审计质量的因素;夏明会(2002)认为,审计师轮换的优点是能直接或间接提升审计独立性或提高审计质量;缺点是有损学习经验效应和增加审计成本。
三、国内外研究综合评述
综上所述,尽管国内外学者对审计轮换制度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和实证研究,但是都没有对审计轮换制度是否提高审计质量形成一致的看法。
国外学者在这一问题上,不仅从理论上进行了论证,更多的是拿出具体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从结论来看,分析性研究和实验研究的结果更倾向于支持审计轮换制度会损害审计独立性,造成职业懈怠,增加审计成本、审计失败风险进而损害审计质量,或审计轮换制度可以提高审计质量但提高有限的观点,相关的实证研究结果也多显示较长审计任期反而会提高审计质量,因此更倾向于反对审计强制轮换制度。
国内学者在这一问题上似乎表现得模棱两可,审计轮换制度到底能否提高审计质量还不得而知。国内研究缺少实证,且其研究思路与方法也基本沿袭了国外的模式,实证研究的结果同国外学者的观点基本一致,即不支持审计强制轮换制度。
但是本文观点认为,审计轮换制度能够提高审计质量,我国应当实施更为彻底的事务所轮换,只是任何一种制度本身不能单独的发挥其作用。相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法律制度的不断健全,监管机制的不断完善,审计轮换制度的积极作用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主要参考文献:
[1]夏立军,陈信元,方轶强.审计任期与审计独立性: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5.1.
[2]李兆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实行定期轮换制的博弈分析[J].会计研究,2005.3.
[3]刘启亮.事务所任期与审计质量――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06.4.
持续经营是会计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或惯例。在持续经营的假设下,企业在编制会计报表时是假定其经营活动在可预见的将来(通常是指资产负债表日后12个月)会继续下去,不拟也不必终止经营或破产清算,可以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变现资产、清偿债务。
一、持续经营能力评价的作用和影响
持续经营不确定性的会计信息是企业相关利益各方最为关心的问题。当企业不拟或不能持续经营时,应当采用清算基础等编制财务报表,并在附注中对影响持续经营的重大因素进行充分的披露,相关利益人就可以早日采取措施,避免或者减少重大损失。
但是从我国目前公司治理情况来看,管理层仍然缺乏披露企业无法持续经营的动机,甚至还出现过恶意掩盖公司无法持续经营的案例。而注册会计师的职责之一就是评价企业按照持续经营假设编制会计报表合理性,也就是说只有当注册会计师采用一定的方法对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进行审计评价之后,才能判断企业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的合理性。从另一个方面说,企业持续经营的不确定性增加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难度,导致了审计风险。
二、持续经营能力审计实务分析
2004年3月19日,珠海鑫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ST鑫光)股票终止上市公告称“因公司调整后,经审计的2003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显示为亏损,根据中国证监会《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修订)》的规定,深交所决定本公司股票自2004年3月19日起终止上市”。
而在此前的2003年8月25日,ST鑫光2003年半年度报告经利安达信隆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审计并出具了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称,ST鑫光已连续3年亏损,截至2003年6月30日公司的主营业务已完全停止;会计报表列示股东权益为-1.39亿元;无力支付到期的巨额债务。因此,ST鑫光的持续经营能力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下面,我们结合ST鑫光2003年半年度财务报告进行审计分析,以审计评价该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
(一)根据判断迹象确立审计目标
注册会计师在执行ST鑫光2003年半年度财务报告审计工作时,主要是对其2003年6月30日的财务状况和2003年度上半年的经营成果发表审计意见,但是在初步的风险评估过程中,发现ST鑫光存在以下可能无法持续经营的迹象:
1、财务方面
(1)ST鑫光期末货币资金为2020万元(其中:其他货币资金2000万元已质押),可以动用的资金其实只有20万元,逾期借款为9024万元,根本无力偿还已到期借款。
(2)ST鑫光连续两年亏损,累计亏损额高达76076万元,企业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明显丧失。
(3)ST鑫光资产总计37516万元负债合计49403万元,资产负债率畸高,随时可能引发债务危机。
2、经营方面
(1)主营业务已经停止,但是企业转产及重组业务尚未开始。
(2)由于不再经营主业,基本失去主要市场及主要销售网络。
(3)存货期末余额为零,表明将上期存货400万元处理后,企业已经没有支撑再生产的原材料。
3、其他方面
(1)大量的未决诉讼及抵押担保事项,随时有可能被要求承担相关责任,或被处以大额的违约金。
(2)企业已经停工、停产,无法通过正常的生产经营偿还债务,约束性支出难以为继。
注册会计师在发现ST鑫光存在上述种种迹象时,风险控制点就应该主要集中在ST鑫光是否能够持续经营方面,将确定ST鑫光持续经营假设是否合理、财务报表项目的分类及计价基础是否需作调整及财务报表披露是否充分等作为主要的审计目标。
(二)具体审计方法
1、检查ST鑫光管理层内部决策文件,包括董事会会议纪要、决议等文件,以发现企业的对外担保、法律诉讼事项;
2、结合ST鑫光交易凭证的检查,以发现企业的关联方交易及无法解释原因的异常交易,合理怀疑企业的报表粉饰行为对其持续经营能力的影响;
3、检查ST鑫光的担保文书及相关的法律资料,对企业的律师发出函询证,已证实企业担保事项、债权人的法律诉讼事项对财务状况的影响;
4、观察ST鑫光的生产经营活动,关注其主营业务对企业盈利能力的贡献,关注主营业务的发展空间对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影响;
5、函证ST鑫光期末大额往来款项、票据等,证实大额往来款项、票据的可收回性,关注应收账款、票据的可收回状况对持续经营能力的影响;
6、审阅ST鑫光子公司及其他投资单位的财务报告,证实子公司的经营状况及各种投资款项减值状况对企业可持续经营能力的影响;
7、收集近年财务报表及生产经营数据,对相关数据进行多角度、广视野的对比分析,关注财务报告与相关分析指标的匹配程度,对异常的财务指标进行细化和分解,查找相关数据与预期差异的深层次原因,分析未预期差异对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影响。
(三)审计步骤
注册会计师采取以下步骤对ST鑫光持续经营能力进行评价:
1、初步了解ST鑫光的基本情况
由于ST鑫光2002年度审计报告也是由利安达信隆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事务所对其出具有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表示ST鑫光的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在2003年度在公司基本面尚未发生重大改变时,注册会计师仍应将持续经营能力的审核作为审计重点。
2、实施风险评估程序
在注册会计师根据相关迹象了解了ST鑫光的基本情况后,进一步加剧了对其持续经营能力的忧虑,所以在编制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时,需要对ST鑫光持续经营能力作进一步的风险评估。
经过询问管理层和实地观察生产情况,发现ST鑫光在2003年度原有的稀土的生产、进出口贸易等主营业务已停止;经过查询董事会决议及企业的生产计划,发现企业主营业务停产后缺乏基本的目标和战略定位;经过贷款卡查询及法律文书审阅,发现企业的实物资产、股权由于债务的原因已被抵押或冻结;通过审阅企业当年的财务报告,发现财务业绩仍然很差,依靠非经常性损益勉强盈利等。
通过上述风险评估程序,注册会计师将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认定为ST鑫光是否具有持续经营能力,并计划实施进一步的审计程序。
3、实施沟通及评价程序
针对上述风险,注册会计师与ST鑫光管理层进行充分沟通,管理层确认了上述与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相关的不利事项,并表达了企业拟通过实质性的资产重组,剥离劣质资产,注入优质资产,实行产业转型,使企业走出困境的改善措施。4、审阅并评估拟采取的改善措施
由于ST鑫光管理层披露拟进行资产重组以改善上述状况,所以注册会计师需要进一步审阅ST鑫光的重组计划。
注册会计师取得ST鑫光的资产重组意向书得知其大股东拟通过资产重组的方式保壳,但是相关的重组计划仍处于设想阶段,未真正实施,是否具有可行性及实施成功与否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四)实施的专门审计程序
上述审计步骤是建立在会计师事务所连续审计,对企业的情况比较了解的基础上。
如果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的基本情况不甚了解,或者企业不愿主动明确面临的经营困境以及企业的改善措施貌似有效时,注册会计师就需要实施专门的审计程序收集证据。
1、审前调查、现场了解,初露端倪。通过调查、了解发现ST鑫光长期存在主业不突出、主营业务萎缩以及巨额的债务等问题,致使公司年年亏损;公司原本的主业因新材料被司法拍卖,公司不得不对稀土生产计划做出调整。
上述生产经营基本面全面恶化,导致注册会计师对其持续经营能力产生怀疑。
2、异常财务指标红色预警,发现病因。通过计算ST鑫光各种重要财务指标,发现企业营运资金产生负数,负债比率超过100%,企业已经资不抵债、经营发生巨额亏损、资产周转率低、资产报酬率为负数、净利润现金流量为负值。
上述财务指标的逐步恶化,使注册会计师对其持续经营能力产生怀疑。
3、复核期后事项,持续深入。注册会计师在复核期后事项时关注到ST鑫光与公司实际控制人签定了《股权转让合同》。
这一可能导致ST鑫光主营业务全面停止的事项,使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产生怀疑。
4、复核借款或债务合同的履行。注册会计师了解ST鑫光2002年9月为珠江光电1128万元贷款提供的担保将于2003年9月到期,但是根据公司目前的财务状况,担保到期后履约能力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5、阅读股东大会、董事会、总经理会议的相关文件。ST鑫光处置所投资公司50%的股权,但是仅产生投资收益约20万元人民币,不能缓解公司目前的债务压力。
6、向律师函证相关诉讼事项。ST鑫光涉及到的重大诉讼事项5件,涉讼总额近5000万元,企业确认的预计负债总额高达1.6亿元,一些不可撤销的担保事项形成实际损失可能性较大,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7、向关联方或第三方确认对被审计单位提供财务支持的安排或承诺。ST鑫光与其大股东签署了《偿债合同》,其大股东将3294万元的资产注入,但尚未从根本上改变公司的主营业务萎缩的问题;ST鑫光通过与关联方债务重组实现快速扭亏,由于相关债务重组事项的公允性及是否符合谨慎原则尚待有关部门确认,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8、评估被审计单位履行客户订单的能力。由于ST鑫光未从根本上改变本公司的主营业务萎缩的问题,企业发生严重的财务困难,主营业务被迫出售,难以履行客户的订单,持续经营能力具有重大的不确定性。
(五)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
通过上述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虽然发现ST鑫光存在可能不能持续经营的情况,但是在最终对其管理层提出的针对危机改善措施评估前,注册会计师仍不能得出ST鑫光无法持续经营的结论。注册会计师需要根据管理层的应对计划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
1、取得并复核ST鑫光的资产重组计划。通过复核ST鑫光的重组计划,注册会计师得知企业拟进行资产重组计划以缓解经营压力,但是上述计划尚属构想,并未具体实施,公司巨额诉讼风险仍未化解,公司连续两年亏损,下一报告期经营成果能否有较大改善,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其仍具有退市风险。
2、取得并复核ST鑫光资产处置计划。公司拟将现有资产用以偿债、变卖、剥离以恢复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但是公司的实物资产、股权由于债务的原因已被抵押或冻结,实施处置计划成功与否涉及到很多现实的复杂问题,而企业尚未对上述问题的制定更具体、更具说服力的解决措施。
3、复核其他应对计划和缓解措施的效果。通过生产场地的现场观察,公司原主营贸易业务已完全停止,未来盈利状况不容乐观;通过向工商部门函证资产的抵押情况,发现企业固定资产中的房屋及配套专项设备、无形资产中的土地使用权均已被作为债务抵押;通过对企业的律师进行函证,发现企业存在大额未决诉讼;通过查看董事会的文件记录,发现大股东的财务支持(重组)协议仍未签订;通过对金融机构函证,发现公司的巨额债务无力偿还等。因此,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六)对审计报告的影响
当被审计单位出现持续经营不利的迹象时,不管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处理与披露如何公允、全面,注册会计师也绝对不可以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至少要加强调事项段,提醒报表使用人注意不可验证和不可控制的事项。如果不具备持续经营能力的公司坚持采用持续经营假设,注册会计师应该出具更严厉的审计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