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论文范文

时间:2022-05-24 23:06:4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高一历史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高一历史论文

篇1

现代广告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且无所不在,而且正越来越深入地进入意义生产这一领域,广告不仅仅“广而告之”产品与服务,还在指引人们购物的同时输出某些观念,给人们以意义,给人们以种种美梦和由这些美梦所标识的生活方式,并试图速成某些惯例,把消费者纳入这一“意义”框架。换言之,广告首先推介和生产利益,这些利益包括大众在消费这些产品的使用价值时获得的实际利益,还包括他们同时获得的某种“精神享受”,并把这种双重满足或通过广告词直接言说,或通过营造氛围实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其次通过在大众媒体上的广泛传播,通过把受众建构为广告主体,使创设的某种观念化的说辞和极具诱惑力的意象推广到大众中去,竭力使之成为大众的利益和观念,在此广告完成了它的意识的制造和传播。当这一观念或意象成为大众或某一群体的自觉不自觉的观念或意象时,意识形态便发生了。

正如理查特·奥曼所言:最常见的意识形态策略,就是说明这个群体的利益怎样“真的”大体上等同于社会的利益或者人类的利益。①换言之,最常见的广告意识形态策略,就是说明广告角色的利益(广告主的利益)怎样“真的”大体上等同于广告受众的利益乃至社会或人类的利益。本文试从广告言说的意识形态化和广告受众的假想主体化来探讨广告颇为“成功”的意识形态策略。

广告言说的意识形态化:与现实世界的想象性关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意识形态的界定游离于两种意见之间。其一,一种某个阶级特有的信仰系统;其二,一种可能以真实的或科学的知识相矛盾的幻想信仰系统,即伪思想和伪意识。法国结构主义思想家阿尔都塞则认为,意识形态不存在真实与否,他将其定义为“个人同他所存在于其中的现实环境的想象性关系的再现”。②以此来认识广告意识形态不无道理,因为看似虚拟的广告世界中充斥着“与现实世界的想象性关系”,并且在此基础上,广告意识形态更有其独特性。

广告在它的各个历史时期,从未像现在这样进入商品使用价值之外的现实世界:功成名就、下岗待业、奋斗拼搏、甜蜜爱情,入世、申奥、伊拉克战争、文体赛事,广告为每一件产品都粘上了通向现实世界的无数链接,广告的触角已深入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当然,在广告世界中,“与现实世界的想象性关系”并不同于阿尔都塞的相关本义,他认为意识形态是无意识的,而广告意识形态所提炼或创设的这种与现实世界的“想象性关系”则是完全有意识的,有着其明确的目的。它在提倡“送礼送健康”的新观念时,目的直指“收礼只收XXX”;它在儿子因疏忽了对父母的照顾而心怀歉疚时,借小孙女之口点题:小“为什么不给爷爷奶奶买XXX?”这种借天真的小女孩之口说出的话犹如道德拷问,质问着对父母的不够孝顺,但如此大的道德问题最后只轻轻落在了:未买XX口服液。那么根据广告逻辑,其隐含主题则是:买了XX口服液=孝顺父母。该命题似无不妥,作为受众而言,自然不会对一则广告的思维和推理是否合乎逻辑大加推敲。并且,更重要的是,它为现代人指出了一条对老人表示关爱和孝心的途径——购买保健品。这一点非常体贴地为忙忙碌碌无暇顾及老父老母而心怀歉疚的现代人找到了一条快捷方便的弥补方式。而另外一些广告则假托老人之口,从老人的角度回应了上述命题:“收礼只收XXX”,进一步证实了该命题的合理性和正确性。通过媒体的广泛传播,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现实场景:商家在商场醒目处陈设着保健品专柜,促销员的推荐进一步印证着消费者脑中的上述命题,于是,手拎包装精美的保健品拜年的行人几乎成了一道流动的风景。正如阿尔都塞所认为的那样,社会个体觉得自己在直接自由的把握现实,但实际上,他的意识由一系列思想体系和再现体系所限定,在这一系列思想体系和再现体系中,广告意识形态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就如波斯特所表述的:广告占据一个能指,亦即占据一个词,这个词与广告所促销的物体并不具有传统意义上的关系,但却被附加到那物体上,产品本身并非首要的兴趣所在,必须在该产品上嫁接一套与该产品没有联系的意义,才能把它卖掉。③而现实世界则在广告商手中被分解成各种要素,这些要素就如那些漂浮于交流空间中的能指,它们被广告商们凭兴致任意地附着在商品上,这些被粘附在商品上丰富、泛滥的意义使得平庸的商品闪耀着炫目的光彩,而这些外在的东西由于是从传统美德和现代时尚中精选出来的而极大地迎合了受众。由于这层普遍存在着的与现实世界的想象性关系,使现代人在快捷地享受物质产品的同时还享受着被赋予其上的精神快餐,广告场景就这样在现实世界中被皆大欢喜地呈现。[page_break]广告受众的主体化:一种无实质的构想主体

广告场景在现实世界中的呈现还有赖于现代广告的另一策略:把广告受众建构为主体。作为一种日趋圆熟的攻心术,现代广告的突出特征是在表象上模糊了广告主客体的界限,在把消费者作为广告对象研究和揣摩之后,通过广告中的种种代言行为和技巧,让“受众化”的广告角色通过自我言说的方式来最大程度上影响和掌控受众的心理和行为。

广告画面中的言说者不再仅仅是笼统的、不明社会角色的漂亮演员或不食人间烟火的美丽尤物,而是通过他们的衣着、道具、场景,以及他们在广告中的言说方式被赋予了各种身份,诸如工人、农民、教师、摄影师等职业,子女、恋人、成功白领、家庭主妇等社会角色。加上大量非职业(或非著名)演员的启用,他们普通的长相、自然或生涩的表演使身负多重社会角色的受众不自觉地从广告角色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并在广告商其他技巧的合力作用下,对号入座。

某一护肤品品牌,在其不同版本的电视广告中展示了演员、小学教师、摄影记者、年轻工人,他们的言说者包括老公老婆、老爸老妈等各种社会群体,广告角色衣着普通,长相平凡,以及在演员化妆间、工厂换衣间、小学校园等普通场合中平民化的言谈举止,一切都在昭示着受众:“他们”就是你们,你们就是“他们”。

在另一则洗衣粉广告中,真正的“家庭主妇”们则成为了主角,广告采用街头或入户随机采访的形式,选择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字幕显示)采访家庭主妇,她们带着地方口音的普通话,并不流利、似无台词准备的语言表述,在镜头前略显拘谨的体态,更在直接地告诉受众:“她”就是你们中的一员,没准“她”还是你的亲戚朋友同事;“她”不是我们特意选用的演员,而是我们在街头采访或入户采访中的巧遇;她们是在代表你们说话,并非公司在自卖自夸。

当然,广告中还有大量的脸蛋是大众耳熟能详的,但即使是这些星光灿烂的名流,也多被披上一层平民化的外衣,他们与我们一样,有烦恼和不满,他们(她们)头发枯黄干涩,岁月的流逝把皱纹、白发和疾病留给了他们,忙碌在外而不能在父母面前尽孝,他们面临着工作和学业的压力、成功的希冀、失败的苦恼、人际关系的复杂等种种人间喜怒哀乐,如同我们每个人,使我们感同身受。

于是,消费者从被言说的对象似乎变成了言说者,既为客体又身兼主体,他的一直处于纯粹的被说教者位置而产生的逆反甚至敌对心理渐渐消融,他们渐渐开始坚信:广告是与己相关的而不是强权的“他者”了。

广告似乎在构筑一种“源自生活”又美妙无比的“现实世界”,从而让受众进一步确证其在广告情境中的主体意识。一种奇特的逻辑产生了:电视广告通过把广告主体构建为一个处于“现实世界”的具象化的“消费者”,而使得作为消费者的广告受众扮演了两种角色——广告话语的主体和客体,恰如由广告商和广告主导演的受众的“自言自语”。在此,让·波德里亚一针见血地指出:由于受众既被构建为客体又被构建为主体,既是物又是上帝,于是面临着主置的不可能性,即主体根本上的无实质性。④

这种“无实质性”的主体,恰似广告主手中的玩偶,假借了消费者的形象和外壳,而被填充进广告主所构造的“血肉”,如此而成的“广告主体”的各种具象依需而定,但也有其规律性的共性:一个有足够收入能自由选购产品的“主体”,一个有某种“需求”但不知如何满足的“主体”,一个消费了该产品而获得魅力或极大满足的“主体”。这样构造的主体并非没有契合人性,在马斯洛看来,人是不停地产生需要又不断地满足需求的动物,人在满足他的基本的生理和安全的需要以后,他有归属和爱的需要,有尊重的需要,包括被人爱和爱他人,被人尊重和尊重他人,归属某一群体和被群体接纳和承认的需要,在一切需要被基本满足之后,他又存在自我实现的需要,希望事业有成,渴望成功。显然,广告深谙如何激发人的潜在需要和欲望,并提供了惟一的解决之道:消费某产品。当然,如此简捷的解决之道在经过一番炫目而巧妙的修饰之后并不显得单调乏味和可笑。因为在广告中,消费“主体”不仅在消费产品,更在享受着由此而带来的种种精神满足:亲情、友情、恋情;孝心、爱心、诚心;成功、光荣、豪情。这有赖于广告中被依附在产品上的丰富“意义”,当大众在认可这些意义而消费产品或接纳该“意义”时,广告的意识形态便产生了,广告角色(广告主)的利益就这样变成了社会大众的利益。

篇2

 

既然修辞学是研究在交际活动中如何提高表达效果的规律规则的科学,它对语言能力的要求也就具有综合性,而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都相对封闭,都难以承担起这项重任。所以,我们的语言教学不能从修辞的角度去重新考虑语言能力的标准问题、原则问题,重新处理知识体系与能力体系的关系问题。就此,我们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1.教给“两个标准”:科学性和艺术性。科学性要求学生正确认识并使用祖国语言,艺术性则要求在具备了科学性的基础上追求语言的美感。生活对语言的要求复杂多变,语言的风格也各异。但说到底,好的语言一定是处理好了科学性和艺术性的语言。

2.懂得“一个原则”:得体性的原则cssci期刊目录。过去,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人文历史论文,被当作修辞学的最高原则,其实,从交际的效果看,这三者是“从得体性派生出来的 ,而且也是应当服从于得体性原则的”。“准确和模糊是一对矛盾,独立地看问题,好像是准确比模糊要好一些。但是一旦联系到具体语言环境,只有得体的时候,准确才是好的;如果不得体,那么准确的话语就是不好的,就不会有好的交际效果。反之只要得体,模糊也是好的。”“鲜明和生动的对立面是呆板、枯燥、平淡。一般说,前者当然比后者好。但是,这一对立本身也是相对的,还得看具体的语言环境。在追悼会上读悼词,太鲜明生动了,恐怕就不怎么好。”(同上)因此,抓住了得体性原则,也就抓住了语言能力的关键。

3.做到“三个结合”:语音教学与修辞教学的结合,词汇教学与修辞教学的结合,语法教学与修辞教育的结合,以追求最佳表达效果为目标。在语音方面,词语有音节多少的不同人文历史论文,语句有整齐错综的不同,同一句内词语声调有平仄抑扬的不同,句与句之间有结尾词语押韵与否的不同,如果巧妙地安排,就不仅能够很好的表情达意,传递信息,还会让读者感到一种语言形式美;在词汇方面,动态的词语教学,应该考查词语和题旨、情景、语体等因素的关系,从切合(切合题旨、情景、语体)、配合(同义相配、反义相成、音节相调、平仄相协、同韵相押等)、变异(词义变异、词性变异、语素变异、色彩变异、词序变异、搭配变异等)方面去掌握词语,从而,使词汇学习成为语言能力训练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语法方面,如前所述,不合语法的现象不能一概否定。其中有一部分可能从修辞事实转化而成为语法事实,王力说:“中国语法的倒装法,多半由于夸张,或由于否定语气。”(《古代汉语》)如果把分析语言结构与运用语言结构结合起来,利用现成的修辞格构造出许多有特殊表达效果的句子,组织句群和段落,那么,语言就既符合科学性的标准,又符合艺术性的标准。

4.正确认识规范性:规范具有两重性,它对整个社会是共同的人文历史论文,稳定的,但又是在发展之中的,具有可变的一面。规范是多层次、多等级的,修辞学反对机械地、消极地对待语言的规范。有时候,如果有了更高一级的更加重要的理由,超越规范也是可以接受的。学术界引用了国外语言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用“零度”和“偏离”来处理规范和变异的问题cssci期刊目录。零度,指语言系统中的规律和规范,偏离则是对零度的违反状态。无论语音、词汇、语法、修辞,都有规范和偏离的问题。偏离有正有负,“好的积极的正面值的偏离,叫做‘正偏离’;坏的不好的消极的负面值的偏离,叫做‘负偏离’”(王希杰《修辞学通论》)。而正偏离,就是艺术化的偏离。我们在这里说偏离,只是要强调使学生懂得在科学地使用语言的基础上,还应该艺术性到使用语言,并不是提倡违背科学性。

篇3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历史教育科学重要性

篇4

开展一系列富有行业特点的文化活动。通过各种赛事,如:泰医及卫生系统运动会、与友好单位的球类比赛等,展示团队的凝聚力,扩大医院影响力。利用“五•一二”“七一”、国庆、元旦等节日,组织文艺汇演和符合节日特点的各类活动。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三好一满意”“微笑服务”活动为契机,组织各类技术操作、演讲比赛、读书征文及先模人物评选活动;开展“微笑服务”活动情况在《健康报》进行报道。积极参与争创巾帼文明岗、青年文明号、优质文明服务岗;展示医务工作者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形象识别传播文明行为成立新闻宣传办公室和医院艺术团,完善工作制度,建立通讯网络,定期出版《四院通讯》,打造“文化时空”,制作“文化之窗”,报道展示文明行为、亮点工作。举办职工文明礼仪及服装展示活动。通过开展卫生支农、社区义诊、“春蕾工程”、“惠民医疗”工程等活动,对贫困患者、优抚对象进行救助,热心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开通“爱心之家”热线。开展七届“夏夜爱心相伴”活动,团员青年奉献休息时间,为夏夜来院就诊的病友提供细致周到的人性化服务。

塑造高尚的精神文化以提升医院亲和力

确定医院文化的核心理念开展“文化强卫”工程,出版《四院文化》院报。建立内涵丰富、主题向上、与时俱进的“四院文化”,做到院歌人人会唱,大力弘扬“崇德、敬业、求精、图强”的医院精神和“仁爱、博学、精湛、卓越”的核心价值观,明确医院“立足济南,面向全省,走向全国”和建设区域医疗中心的发展定位,实施建设“数字化医院管理,人性化医疗流程,高水平科技创新,低成本高效经营”的医院发展战略目标。规范文化理念的应用要素对各类事务用品,如:职工胸牌、手提袋、专家诊疗牌、信封、医院及科室标识等进行统一规范设计,使其成为医院视觉形象传播的重要载体。各类宣传用品,如:宣传画册、宣传栏、网站、医院文化长廊等,加入艺术审美内涵,宣传医院文化理念,提升医院社会形象。根据工作岗位性质和特点,规范急症科、手术室、监护室、儿科、后勤人员的服装系列,丰富职业服装的多样性。坚持每周对医务人员的仪容、仪表、服务、诊疗环境等与精神文明建设有关的内容进行督导,使职工建立起服务理念、价值取向的群体意识,成为精神文化发展的原动力,把职工思想行为统一到以文化促发展的轨道上。

构筑关口前移的廉政文化以提升医院的监管力

篇5

    那么,地理课如何设疑、解疑和留疑呢?

    设疑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八种:

    1.拟问设疑:是老师自问自答,宛如和学生进行娓娓动听的谈话,使学生在思考中听课。如讲地球的形状 时,老师边讲边问:“地理的形状像什么?”“怎样才能看清地球的形状呢?”通过学生回答后,开展讨论式 教学。

    2.推理设疑:老师在讲课或学生在听课过程中通过对掌握的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和推理提出问题。如讲外流 河汛期时,先讲明外流河的水量变化主要受降水的影响,然后请学生回忆我国东部雨带推移规律并提问,各地 区河流的汛期分别都在几月份;根据推理,学生很快就能自己发现和掌握这些新知识。

    3.课题设疑:把地理科研课题当成问题有选择地给学生介绍,有助于提高学生立志献身于地理事业做准备 ;如讲长江水资源开发时,谈长江能否变成第二条黄河,三峡工程的论证等。讲地壳演化时,谈恐龙灭绝,我 国第四纪冰川分布之谜等。

    4.故事设疑:讲故事设疑,学生既能增长知识,又加深了对相关地理知识的印象和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 期间,直布罗陀海峡两岸都在英国军队控制之下,但德国潜艇却能平安地通过海峡而不被英军发现,到底用了 什么绝招呢?然后讲解密度流的知识和直布罗陀海峡密度流的特点,最后揭开其中奥秘——德军潜艇潜入浅水 中关闭发动机随密度流通过海峡进入地中海。

    5.图象设疑:利用课本插图,图表和各种图片中所含各种地理信息进行设疑,不但能提高教学效果,而且 还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笔者将六册教材中的图象系统都设计了各种练习题型,翻印后叫学生阅图练习 ,效果很好。

    6.情景设疑:通过小品、诗歌、歌曲、录像和实地考察等手段,制造一定的环境氛围,再提出问题,引导 学生思考。“你从雪山中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未来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在《长江之歌》那动 人旋律的回荡声中,再向学生提问长江发源在哪里?长江之水流向何方?长江源流有什么特点?

    7.假设设疑:提出某些不存在的地理现象启发学生思考,如果这些现象存在的话会产生什么后果,从而培 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相象能力。如讲平流层中的臭氧时,结合环保知识向学生提出,假设臭氧层继续遭到 破坏而消失,会产生什么后果?

    8.综合设疑:在复习时,采用综合设疑的方法,能使学生达到融会贯通、左右逢源的境界。如在夏至这一 天,我们假设全班同学做了一次周游世界的旅游,要求学生采用日记的形式,把世界各地夏至这一天具有明显 特色的地理景观都写出来,这个题目涉及天文、气候、自然带河流、水文、洋流等多方面的知识,能使学生有 效地把握知识脉络、理顺思路,发展思维。

    设疑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必须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提出难易适度的问题。问题太简单,学生不动脑筋。太玄,高深莫 测,学生会失去信心。因此,应力求学生跳一跳摘到为好。其次,设疑的问题要题意明白,有一定情趣。在讲 非洲撒哈拉沙漠时,可先让学生回顾一下我国降水量的分布规律: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似乎是“越近 海,降水越多”。然后指出“撒哈拉沙漠西起大西洋沿岸,东抵红海。人站在大西洋岸边,前边是碧波荡漾的 大海,背后却是一望无际的大沙漠,这是为什么?有谁能解这个谜?”题意明确,富有诗意。既活跃课堂气氛 ,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也能引导学生真正领会和掌握地理的基本原理,并运用这些原理对地理事项进行分析。

    最后,设疑要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以及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障碍,设计和提问,不可面面俱 到。无计划无目的设疑会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

    设疑之后,就要针对设疑进行解疑。古人对教师的作用以“传道”、“授业”、“解惑”来概括。“解惑 ”也就是解疑。

    能否熟练的掌握解疑技巧,这是教师基本功扎实与否的具体表现。

    怎样进行解疑呢?方法很多。下面简介几种供参考。

    1.教师自行设计有关信号、图表,精讲教材的基本原理;间接地进行解疑。

    例如关于“世界洋流的分布”,重点指导学生对照分析“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模式图”与“世界洋流模式 图”相关联系。从而掌握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形成原因,若分析过程采用电教手段,效果会更好。

    2.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课前提出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根据所学原理寻找解题的方法和步骤。此时教师可穿梭 在学生中既能方便地为优生提供高难度的“跳杆”,又有时间为差生指点迷津,以防“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的失误。在听、答、问巡视中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并迅速处理,以便调控整个教学过程。

    3.师生共同探讨研究,在相互启发中开阔思路,促进正确答案的产生。如对“漂流瓶”是否过赤道逆流, 学生中可能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教师对这一分歧的点拨解疑可进一步揭示洋流分布规律与洋流形成之间 的内在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出现一个,从而达到最佳状态。

    4.通过评析总结,将学习状态推进到更高层次。对于学生的解答,正确的或有独创性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 励;对于回答欠妥的,甚至错误的要进行耐心细致地分析和讲解,及时纠正,以免干扰听课。这样使学生的输 入信息得到强化,把直接感受和强化后的信息转化为理性认识,促进思维的深化。

    解疑时有几个问题应引起注意。首先,对于一些难度较大,学生一时难以找到答案的问题,教师要恰当加 以揭示;或将提出的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用小步子解决,便于学生各个击破,攻克知识难点。例如,讲地 形雨形成时,如果只让学生看完示意图后提问“地形雨是怎样形成的?”学生可能对示意图理解不透,只好照 本宣科了。若将这个问题分成几个小题:(1)潮湿的气流前进时遇到高山会怎样运动?(2)气流上坡后气温有何 变化?(3)气温变化后,空气中的水汽如何变化?(4)水汽是迎风坡多还是背风坡多?这样步步深入循序渐进, 问题可以迎刃而解。其次,在解疑时,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自悟,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纠正答案中存在的问题 ,这比断然否定要好得多。最后,在解疑时,对于学生回答问题出现的遗漏部分及时提出新的设疑,使学生掌 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如学习“世界气温水平分布时”,学生在读图后,对七月份20°-30°N沙漠地区成为世界 最热的地方理由讲得充分,而对赤道地区为什么不热,却只字不提。对此必须提出设疑,引导学生对赤道地区 气温状况进行分析,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在上完课后或某个问题解疑以后,教师不把眼光停留在现有知识水平上,而应进一步提出一些具有探索性 、趣味性问题,留给学生思考,即留给学生疑问,推进学习内容深化。学生有了疑,就会产生新的求知欲,激 发他们的思维,促使其到课本中或课外读物中去寻找答案。这不仅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而且通过自我探 索,往往能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学生在探索中得到了乐趣,乐趣又会诱导他们去进一步探索。

篇6

本文以任务驱动型作文为实践方法,在具体示例探讨中对提升说理能力的策略进行分析,期望为高三学生议论文水平进步与写作素养优化提供有益的参考。

 

在高中语文作文教育教学中,学生对于议论文这一类型的作文往往不知如何运用与写作,文章缺乏议论文该有的说理。学生在议论文说理上不知道具体要说什么、怎样说,教师在评阅学生作文时不知学生要阐述的观念与想法。

 

学生缺乏作文的说理能力,没有一个缜密的思维结构考虑表达观点的可行方式,只是在文中将某些话重复叙述,或征引与论点完全不符的材料例证。

 

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特别是高三教学中加入对学生议论文说理能力的培养与锻炼,教师有针对性地为学生作文中叙述观点的方式进行引导与指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进而全面促进其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任务驱动型作文

 

自从张开先生《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一文公开后,一时间“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在语文教育界可谓名声鼎沸。

 

任务驱动型作文原本就应用于我国古代策论与欧美公务员考试中,近年来伴随着新课改特别是语文教育理念改革的推进,又被重新提出来,作为语文作文教学的新方法,证明其内在的活力与优势仍能适应与作用于当写作作教育。

 

任务驱动型作文实质就是提出一个与文章相符的问题(任务),在该问题(任务)的驱使下,学生分析研究问题,并从中找到解决问题(任务)的方法。因此,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思路结构大体上就是: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整个文章显现出这样层次推进的思维进程。该结构让学生在作文时以问题为目标与动力,对其所涉及的各方面概念与理论进行思考探索。

 

作文的材料此时就是学生研究问题的启发点与规范者,它既能引导学生展开对所设问题的联想,又能给学生设立合理的思维广度范围,避免其思索与写作范围偏离论点中心。该类型的论文能让学生正确把握论文中心要点,就事论事,并明确说理步骤与内容,在对问题的分析解决中构建文章叙述脉络,深入对论文立意的理解与表述,做好就事论事,有话可说,有理可述。因此,使用任务驱动型作文作为高三作文教学的方法,能有效优化学生的议论文说理能力与技巧。

 

二、以任务驱动型作文提升议论文说理能力的方法与实例

 

(一)就事论事

 

任务驱动型作文由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与写作,在写作中自始至终要紧扣论点进行问题的研究与说理的阐述,就事论事,在立意范围内予以论述。驱动型作文所给的问题是写作的立脚点,无论说理如何发散论述怎样展开,都要立足于议论文本身的问题所给的范围。否则学生在任务驱动下理是有了,话也会说了,但立意早已偏离,纵使下笔千言也无助于议论文水平的提升。

 

例如,几个学生聚在一起谈论传家宝。小张说,他家的传家宝是一个青花罐,有年头有故事。小杜说,他家的传家宝是爷爷留下的几枚勋章。小程说,她家把“忠厚传家久,读书继世长”的祖训当做传家宝。你认为什么样的传家宝更有价值?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对这一材料议论文学生可以就事论事为写作角度,开篇即谈自我对传家宝问题的认识,将全文的基调确定下来,为后文引申论点与说理例证规范探讨的范围与方向,令说理与内容始终紧扣论题。学生从开篇就将自己对“什么样的传家宝更有价值”的回答与认识提出,将全文阐述节奏把控在议论观点之下,并方便学生在随后的文段就论题的具体说理如“之所以认定高价值传家宝的种类其原因在于……”及相应的材料分析与列举。如对小陈同学观点的认同与自我生活体验中的经历进行论述,以叙带理牢固作文主旨,在就事论事的基础上展开论述与说理。

 

(二)言必有据

 

任务驱动型作文所选取的问题情境都来自于生活,是现实中有观念冲突的对立问题。既是对立问题,对双方观点的思考与评价就是研究问题的一大重点。找出两方论点的优劣与合理性,学生在其中要做出自我的评判。

 

但对观点的阐述不是单一的表态,学生要依据自我对问题与双方理念的衡量加以认同或反驳,既要有赞同一方观点的充足论据,又要具备足以反对另一方想法的理由,并为其改进提出建议与方法。在这样的思维与写作方式中才能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对论点问题的认知水平,进而优化说理技巧。

 

还是以上文传家宝材料的议论设问为例,这次学生可以改变角度,以言必有据为切入点对论点与材料进行说理论述。具体而言,对缺乏相关生活经验与体会的学生来说,一上来就对该论文进行说理存在一定的认知困难与材料欠缺,从而出现言谈空泛论据不足的问题。

 

因此,教师可让学生思考材料中各学生的论据观念,从三个角色的立场出现分别分析他们所指的事物对他们的影响及传家宝理念的正误。学生基于该问题的引导,开始就相关书籍资料进行查证,夯实对每位学生观点予以评判的论据,无形中积累其对论点的验证材料与说理能力。

 

而在写作测验中学生可以直接将三位学生的传家宝理念作为全文说理的基调与框架,通过对各个学生看法的评论、赞同或反驳强化丰富内心对于传家宝的理解与感悟,从而在论述完对三位学生观点的意见后点明主题:自己对传家宝价值的认识。并依照前文自身所做的思考与积累进行说理阐述,于论据表述中运用自己所查阅的例证,与对学生观点权衡中所领会的认识增强文章说服力,做到言必有据,用事实与材料说理。

 

篇7

这恰好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言、象关系的经典论述相吻合:“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这也许能够说明,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当代中国何以能够亦步亦趋地追随“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的潮流:中国历史上本来就不象西方那样确立过高扬理性的“语言的中心地位”,所以即使没有经历西方那样完备发展的“扫荡文化遗产的传统价值”的“机械复制时代”,中国同样可以沐浴着全球化浪潮中的欧风美雨,欣然接受这个当代文化向视觉文化转变的事实。

广告无疑是一种站在时代的风头浪尖上的文化现象。它当然不可能逃脱当代文化整体走向的制约。而作为一种推销手段,它又必须制造“艳俗”形象以满足视觉,从而迎合受众急剧膨胀的“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如此这般,广告大师如奥格威们曾经反复强调的文案的重要性就不可避免地遭到了削弱。就大多数电视广告而言,假如你按下遥控器的静音钮,你一样可以看明白它们想要贩卖的是什么。就平面广告来说,语言也一样受到了形象的巨大的挑战。

视觉文化时代的特点不仅体现在形象的“霸权”,更重要的是形象的大批量复制和无孔不入的渗透性正在导致现实与形象之间的区别的消失。在这个意义上,形象的生产实际上也是在塑造着现实。这就导致了现实在“虚拟性和可模型化的意义上的”审美化倾向。现实的审美化造就了德国哲学家威尔什所谓的“审美人”。英国社会学家费尔斯通通过对“审美人”的社会学分析发现,这些人的职业活动“与公共领域和公共形象有关”。

广告人正是从事“象征符号生产”职业的一类审美人。

广告人一方面具有审美化现实所塑造的审美人的普遍角色特征,“他们是敏感的、快乐的、有教养的、尤其是趣味精致的”;另一方面由于职业关系他们也积极向社会提供着用形象说话的“象征商品”,亦即广告作品。从总体上看,广告作品中的形象最初是符合受众使用形象的文化逻辑的。但如前所述,形象的霸权性格使它最终建立起自己的发展逻辑。而且是一个相当强硬、不可违背的逻辑。

于是对于广告人来说,这种制造形象的工作就绝非轻松愉快了。在这个视觉文化时代,大众对视觉的期待已经被大大提高了,而且还在继续提高。广告人试图使形象负载较多的含义,受众需要的却是拥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形象本身。因此为了更有效地推销商品、服务或是观念,广告就不能停留在平均水平的审美趣味上,而是必须提供超常的视觉刺激。在这种超常刺激之下,受众对视觉的期待又会相应地进一步提高。于是再加大刺激……

这样一个互动过程的建立对广告来说不能算是个好消息。一方面受到娇纵的受众会越来越偏向于感性和欲望,无餍足地要求视觉形象的强度和冲击力而忽略形象所承载的意义;另一方面,为了加大刺激,创意依恃着越来越先进的媒介技术手段不断地作出位之思、不断地违背形象自身的逻辑,终于导致“传统的形象及其相关规则的失效”,最终结果是受众“想象力和理解力的混乱”。

第七届全广展参赛作品,麦肯·光明广告有限公司的自我形象系列平面广告《创意没有不方便的日子》可以给上述讨论提供很好的例证。这组广告共五幅。画面背景色分别是鲜明的红、蓝、黄、绿、紫。画面正中一律是一个白色的妇女个人用品卫生巾,上面分别用竖排的细小红字写着:“就怕你不来”、“再多也不怕”、“不怕你乱来”、“来了漏不掉”、“早晚等你来”。

卫生巾应该是一种相当敏感、非常隐私的个人卫生用品。但是电视广告中向来几乎是无一例外地向观众展示这一商品的外观,并用各种方式演示其功能。这一形象最初无疑是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同时由于画面上通常交替出现该商品和心情舒畅、眉开眼笑的女模特,观众无需画外音也能够在“卫生巾”这一商品和“方便舒适”这一含义之间建立起固定的关联。于是在广告的虚拟现实中,卫生巾之关于女性生理的、社会文化禁忌的成分被抽离。卫生巾这一形象在受众视野中逐渐取得“无拘无束”的意义,并成为这种意义本身。再进一步,这种意义已成为广告中卫生巾形象存在的合理性。而卫生巾这一形象在女性卫生用品这一商品品类上已经失去了视觉冲击力。

篇8

2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的环境保护新趋势分析

在当代社会中,水电工程的设计应该以环境保护作为设计理念,要从环境、资源、绿色低碳的角度来进行水利水电的设计、策划和施工,并且相应的策划机构要严格遵守环境保护的原则来进行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设计,使得我国传统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向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环保的方向发展。并且,在设计过程中,为了更加突出环保理念,需要其他的相关专业来作为辅助,如建筑、机电、施工等专业,使得这些专业和环保之间能够有效的联系在一起,并能够充分发挥各专业的优势,使得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过程中能够实现环境保护。

3强化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的环保理念

3.1强化环保理念

为了提高水利水电的设计水平,就需要在设计中融入环保理念,并且相关的策划部门在进行策划设计时要深化环保理念,将环境保护作为设计、策划和实施的指挥棒。首先,相关的设计部门、监管部门和其他负责人要深入强化环保理念,在进行工程设计时,要严格实现环境保护的相关措施。其次,水利水电工程策划的专业人员要有环保意识,只有这些设计的骨干工作者能够重视环保,才能够确保环境保护的落实和其实效性。最后,设计部门和工程负责人要重视其他相关专业的介入,在调整各专业的效能中融入环境保护的理念和内涵,并且环境保护直接影响到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的实效性。

3.2重视环保,提高设计产品的水平

设计是水利水电工程的核心,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并且提升工程的设计水平必须依靠环保的设计。在工程的设计过程中,要符合时代和人们对于工程项目的要求和规定,这样有利于促进维护机构和策划机构间的合作。

3.2.1项目建议书阶段

在项目建议书阶段,基本上要明确该工程的开发是否有巨大的环境制约因素,然后依据所分析的因素,来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为工程的立项提供了相应的环境依据。

3.2.2可行性研究阶段

在此阶段,可以依据环保评定将相关的环保报表为参考,来掌握该项目对于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并且将工程设计机构和评定机构的契合作为主要任务,对于那些没有进行环境评定的项目进行环境评定。

3.2.3初步设计阶段

环保策略的设计和投资预算是环保设计的核心,该阶段大概描述了环保策略的整体分布情况和对文件的评定和审定意见。在该阶段中,对于影响环境的评定不再进行实施,但是依旧会依旧相关的审核意见和工程的设计调整的要求,对于评定结果再进行核实和评定。

3.2.4技术施工阶段

该阶段是在初设评定和审核的建议的基础上,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中,设计部门和施工单位一起落实环保设计方案和投资方案。

3.3避绕环保敏感区域

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时,设计人员要能够辨识并规避环保敏感区域,甚至缩短工程初期的时间,来开拓业主的受益面,有利于工程的顺利进行,从而提升工作效能。

3.4与环保规划相协调

目前,在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过程中,人们对于上一层次的设计协调的探究十分重视,但却忽略了在环保层面上的统一协调的探究。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过程中,要经过不同层面概括性的探究比较,更完善的落实环保理念,并且在设计过程中融入可持续发展观,从而将工程效益和环境保护有效的融为一体。

3.5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贯彻环保理念

在工程的设计、策划和施工的过程中,要始终贯彻环保理念。首先要增强环境保护专业和其他专业之间的沟通,如机电专业、建筑专业、施工专业和规划专业等。此外,要增强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评定单位、技术审核单位之间的沟通交流,这样才能够统一设计单位和其他单位之间的环保工作重心,降低项目的设计时间,从而优化调整工程的设计,并落实环保的实际措施。

篇9

二、高职礼仪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1.高职学生个人礼仪的缺失。现在,高职学生的主体是“90后”,其中独生子女的比例在逐年增加,这一代家庭教育的特点是家长过度的保护和溺爱,随之而来的是学生个人意识的膨胀,个人主义盛行,这就带来了礼仪意识生长根基的缺失。以个人意识为转移,以个人感受为标准,忽视他人的意志和感受,瓦解了礼仪规范中尊重他人,礼让他人的根本。于是,校园中不合时宜的穿戴,实习岗位上不符合规范的言行举止屡见不鲜。虽然因为家庭教育和成长环境的不同,每个学生有不同的礼仪素质的呈现,但是“90后”高职学生整体个人礼仪的缺失已是不可忽视问题。2.高职学生团体礼仪的缺失。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们对社交需要也是一种本能,高职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对团体社交有一种天然的需求。但是由于个人礼仪意识的缺失,在团体交往中很难自然理解团体礼仪的要求和自觉遵循团体礼仪规范。例如,由于以自我为中心,造成的不懂得尊重他人、缺乏诚信、侵犯隐私等,而在宿舍、班级中人际关系的紧张,造成团体礼仪的缺失。进而呈现,对集体的漠不关心,集体观念淡漠,缺乏集体荣誉感,班集体组织松散等群体性团体礼仪缺失。3.高职学生社会礼仪的缺失。人是社会的人不会是真空的人,任何人都不能摆脱社会环境而独立存在,然而社会环境的生存更需要基本的礼仪素质——公共道德素质。遵守社会公德是一个人基本素质的表现,但高职学生公共道德的缺失也颇为让人担忧。例如在校园乱扔垃圾、破坏公物,在教室大声喧哗、影响他人,上课时随意走动、进出教室等现象,在高职院校中随处可见,究其原因还是把社会公德放在了个人利益之下,造成了公共道德礼仪的严重缺失。[2]当这些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就难以避免的出现不遵守职场礼仪,不尊重领导同事,甚至违反工作纪律,破坏企业形象的现象了。

篇10

2.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的可行性

(1)地理教育与环境教育的学科关联

在高中教育体系中,纵观所有学科的内容及性质,地理学科是环境教育的关系最为密切,关联度与内容重合率最高,二者的研究对象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并且都是以人与环境为主线,以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需求人类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因此地理学科教学作为环境教育的主阵地最合适不过。首先,高中地理教育与环境教育的课程性质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同样是从环境问题的空间差异和联系来揭示他们的空间运动变化规律,然后加以阐述和解决,二者都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兼而有之的综合性学科;其次,高中地理教育与环境教育的学科发展具有共向性特点,二者都强调建立在人与自然之间的可持续发展观;再次,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与环境教育的教学内容之间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地理学科的环境真实现状促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教育的重要性;最后,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与环境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高度一致性,都是提供给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和环境意识,在未来可持续发展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

(2)高中地理课程改革与环境教育的发展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和目标是提高全民的综合素质,因此在素质教育体系下的高中地理学科教学课程改革必定是面向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其中就包括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首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了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和导向意图,确立了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其次,进行环境教育是地理学科教学改革深入的体现;再次,素质教育提倡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有助于环境道德观的形成;第四,新课改之后的开放式地理教学有利于环境教育内容的渗透;最后,高中地理学科教学的教学内容有利于环境教育的实施。

3.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途径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渗透入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施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针对性的调整和运用,通常来说,语言形式、直观形式、实际训练形式是最主要的三种模式。语言形式是指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语言活动的沟通来获得环境知识的教学方法,比如讲授法、讨论法、问题法等;直观形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实物的直观展示或演示,以及教学性的参观等形式让学生获得直观性的认知,比如演示法、野外观察法、参观法等;实际训练形式是指通过指导性或引导性的实际接触性训练来锻炼学生形成技能、习惯或能力的方法,比如实验法、练习法、实习作业法等。除此之外还有诸如模拟法、快速联想法、材料阅读法、图表分析法等课联合运用。

(2)在课外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高考带来的压力导致他们课外活动的机会较少,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更应该抓住有限的课外活动机会,渗透环境教育。通常的教学方法或策略有环保宣传活动(比如主题宣传活动、主题班会、团队活动、实践活动等)、环境竞赛活动、环境保护小组的社会活动等。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课外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需要考虑到教学目的与目标、学生特点、学校与周边提供的物质条件等因素。此外,课外活动还需遵循个性原则、自主原则、时代原则与安全性原则。

篇11

1.对科研管理人员不够重视

学院在工作待遇、进修培训、资金配套、职称评审等方面对科研人员缺乏必要的支持,导致科研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也抑制了其管理创新能力。虽导致了科研管理人员工作定位的模糊性,严重影响了科研管理的连续性和系统性,不利于科学研究的长远发展,致使科研服务水平总是停留在初级阶段。

2.缺少规范化的操作指导

目前各高校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科研管理规章制度,如对科研项目的申报、科研进度的检查、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科研课题的验收。但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会遇到新问题,或者新的工作人员由于缺乏高校科研主管部门实时有效的系统培训和指导,而产生职业初期的不适应。

3.缺少高效统一的管理平台

高校科研管理的主要平台是通过网站或者QQ群信息、上传材料和讨论问题,缺乏科研管理应用软件和数据库建设,很多数据的处理和信息资料的上传下达都要工作人员的手工操作,这种模式缺乏高效统一的监控管理,使得科研管理工作常常出现返工修改、工作延滞等现象,大大增加了劳动力成本和工作量。

(二)科研管理人员服务意识薄弱

科研管理人员由于种种原因,常常认识不到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仅把科研管理作为自己的本职工作来完成,没有将其与高校的发展定位相结合,没有考虑到科研管理与院系和学校创新体系的建设,直接影响了科研管理的服务质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对自身定位不明晰

高校的一线科研管理工作人员通常承担着课题申报的通知及材料整理上报、科研活动组织、科研工作量计算等基本工作,此外还要承担学院的其他日常任务,工作量较大,工作内容琐碎,付出较多但往往很难得到相应的认可和肯定,缺乏工作成就感,对自身的工作定位产生困惑。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分析,当人们在自我成就感难以得到满足时,内在的工作驱动力不足以驱使外部的工作效能,必然对现有工作产生职业倦怠,这是限制科研管理人员提升服务水平的重要原因。

2.专业知识缺乏

二级学院的科研管理人员的学历、专业各有不同,大多数人所学的专业与本学院各专业无关,很多人从事该工作之后,也没有精力了解本院系申报的科研课题主要涉及哪些专业知识、专业术语,以至于在收集整理材料时,很容易发现科研教师在申报与专业内容相关的材料中出现纰漏。因此,加强科研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的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另外,也由于学校缺少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指导,导致他们在科研管理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巧参差不齐。科研管理人员服务的对象是各学科领域的学历层次高、知识范围广的教师、研究员,如果其缺乏相关学科专业背景知识,对教师的研究领域、研究水平及最新研究进展缺乏了解,就很难与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做好服务工作。

3.缺少与专业教师的沟通

大部分二级学院中的科研管理人员和专业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通常只是在课题申报的信息和收集整理材料时与专业教师有接触,也由于自身水平的限制,很多科研管理人员难以将课题申报的注意点一一耐心与教师讲解,忽视对科研项目申报过程控制与监督,以及申报结果的反馈与跟踪。结果造成课题申报不能及时开展,项目不能及时结题等类似问题。

二、提高科研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科学自我定位,提高服务质量

科研管理人员必须认识到自己担任的是辅助、协调者的角色,因此,做好组织协调与沟通能力是科研管理人员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要做到:一要加强与领导的沟通,切实领悟任务意图,合理制定工作任务;二要加强与教师的联系沟通,良好的沟通可以增进相互理解,促进工作任务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技能

科研管理人员需从专业化角度提升自己在“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两方面的技能。一方面科研管理人员要在工作中不断加强巩固和积累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及时掌握和补充新的内容,了解和掌握科研人员当前的工作状况,这有利于与教师更深入地交流,积累办事经验,对一些常见问题做出正确处理。另一方面,科研管理人员要熟练业务技能,确保科研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例如要准确理解科研管理的有关政策,熟练掌握项目的申报要求、考核标准、结题鉴定、成果推广等流程;熟练查阅项目成果;熟练统计科研工作量。

(三)加强重视,积极指导

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和交流,促进主管部门和二级学院科研管理人员的互动,从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建立激励机制,在人动、物质奖励等方面褒奖工作认真负责、有想法、有创新的科研管理人员,树立典型,激发其工作热情;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应整理出台详细的工作指导手册,详述学校的各类科研申报项目的各个环节,帮助科研管理人员熟悉业务;校级科研管理的官方微博或者是开发科研管理软件,将科研项目的申报信息共享给全校教师,既可以减轻二级学院工作人员的压力,也能以官方的角色澄清一些容易产生歧义的问题。

(四)科学实施,积极构建科研数据库

为了提高二级学院科研管理质量,科研管理人员可以尝试建立科研数据库,包括教师资料、项目申报、成果评选、专利申请、著作出版等信息,数据库的建立有以下好处:一是有助于科研管理人员甚至是全院教师了解学院科研总体情况,二是有利于学院加强对科研情况的有效管理及科研活动的全程跟踪,三是帮助新教师更详细地了解项目申报的手续和规则,有利于提高项目申报的命中率,四是日常的数据积累有利于减轻统计年终绩效考核的工作量。

篇12

现代市场经济中,酒店业应树立怎样的成本管理观念来支配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是一个既有一定理论意义,又有一定现实意义的问题。

一、转变酒店业成本管理观念,以提升成本功能价值为主导的新思路

所谓成本功能价值是指成本支出所获得的功能或效益与其成本的比值,该比值越大说明成本功能价值越大,成本支出越合理也越有必要。这是价值工程分析在成本管理中的推广和应用。传统的酒店业成本管理是以抓好企业是否勤俭节约为依据,片面地从降低成本乃至力求避免某些费用的支出入手,强调节约和节省。传统的成本管理要点可简单归纳为减少支出以降低成本。这是对成本理解的狭隘观念。当前酒店业成本管理存在以下几个误区:一是损害顾客合法利益。有一些酒店尤其是规模小、档次较低的酒店选择了舍本逐末的做法。它们随意取消服务项目甚至减少客房用品的标准性配量,采购原材料时以次充好或者在食品加工中减少配料定额等。这些短期行为最终会使酒店企业丧失信誉丢掉市场。二是降低客房用品质量。为了迅速降低成本,有些酒店尤其是流动资金不足的酒店往往喜欢在客房用品、餐具上“打主意”。采购时,不是借助科学的市场调查购买质优价廉的商品,而是试图用低价采购低档用品,以降低成本,如某些信笺、服务指南等低值易耗品早已过时,却不及时更新,影响了酒店的形象。三是不注重设备的日常维护,致使设施设备运行失常造成客户不满,甚至提前报废,最终影响了酒店的服务质量。四是刻意压缩正常的营业费用。大型酒店的营业费用一般有25项之多,除了工资、折旧、大修理费、水电费、物料消耗等大额项目外,还包括宣传促销、教育培训、劳动保护等多种费用。在不浪费的前提下,上述费用的支出都是维持酒店的正常运转所必需的,因而不能随意削减,不少酒店经营者由于追求短期效益等原因,偏偏采取了这种不明智的行为。因此,现代酒店业应树立成本功能价值观念——从产出看投入、从效益看成本的新思路,实现由传统的节约、节省观念向现代效益观念转变。特别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今天,企业管理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向市场提供质量尽可能高、功能尽可能完善的产品和服务,力求使企业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为与这一基本要求相适应,酒店成本管理应与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直接联系起来,以成本效益观念来看待成本管理及其费用控制问题。企业的一切成本管理活动应以成本效益观念作为支配思想,从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分析来看待投入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即努力以最合理的成本付出,创造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为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在确定成本是否合理时,需要对其提供的功能或创造的经济效益进行对比分析,即功能或效益与成本的比值最大化。只要企业的高成本投入能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就是可取的。价值工程分析原理说明,“合理的成本支出”与“单纯减少支出”在概念上是有区别的。“合理的成本支出”不只是简单地节省或减少成本支出,它是运用功能/成本比值最大化理念指导酒店成本费用管理,以最合理的成本投入创造出高质量、高功能的产品与服务。例如,某一家酒店在对市场需求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认识到如果在产品的原有功能基础上新增某一功能,比如,提供更好的会议设施会使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大幅度提高,那么,尽管为实现这一新增功能会相应地增加一部分设计及装修改造成本,但只要这部分成本的增加能大大提高酒店在市场的竞争力,最终为酒店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这种成本增加就是符合成本功能价值理念的。又比如,一项节能措施的推广,虽然要增加一定的投入资金如更换节能灯泡,购买余热回收处理设备,但这能使酒店的能源成本得以降低,同时也具有社会效益,那么,这种投入与支出就是值得的。随着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酒店引进新的管理模式或品牌都需要增加相应开支,但能提高酒店运营水平,扩大市场占有率。再比如,酒店为充分论证决策备选方案的可行性及先进合理性而发生的费用开支,可以使企业避免可能发生的损失等等,这些支出都是不能不花的,这种成本是“花钱是为了使企业更有活力、更具竞争力,是为了更多地赚钱”,这就是成本功能价值理念的体现。

二、拓宽成本管理途经,以本量利分析为手段的新思路

所谓本量利分析是对企业成本、销售数量、营业利润之间的关系进行的分析。可以用它来分析酒店业的一些问题,例如,在任意给定的客房出租率下,酒店预期利润会是多少?在下一个年度客房销售额必须增加多少时才能弥补固定费用或其它增加的必要费用,且能达到预期利润?客房出租率达到多少时才能实现预定的利润?如果客房价格变动、变动成本上升或固定成本增加的话,将会对利润产生什么影响等等。本量利分析为酒店业成本管理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思路。即理论上,酒店的营业利润(经济效益)是其成本的函数,酒店在预测效益时,应从成本角度出发,考虑怎样保证必要的成本支出且能使成本最合理化,达到最佳点,也就是上面谈到的以最合理的成本付出,去满足期望达到的效益。下面以如何定房价的例子说明这个问题。

假设一家酒店有300间客房,年固定成本为3000万元,期望年目标营业利润(所得税前)为800万元,假设每间售出客房的变动成本是50元/间/天。假设经过市场综合调研后出租率大约在70%左右,即一年按售出8万间客房计算,那么这家酒店该如何定房价呢?

根据本量利方程式:

TR=Q(p-v)-F有:

p=V+(TR+F)/Q

其中:TP——(目标)营业利润额(所得税前);Q——销售量;F——固定成本;P——单位销售价格;v——单位变动成本。

代入方程式后计算出这家酒店房价应定525元才能实现营业利润目标。由此看出,客房价格是受酒店的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目标营业利润及销售数量的影响。方程式中的四个变量是相互影响的。

在上例中,首先确定了成本,即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和预期目标营业利润,在此基础上才能确定客房的销售价格。因此酒店在制定客房销售价格、出租率以及餐饮定价政策时,不应该单纯考虑市场因素、竞争对手因素和自身外在条件因素,而应首先从成本角度综合考虑,以确保达到最佳收益状态,由此反映出本量利分析中体现出来的成本管理的新理念。

在分析酒店成本时,一定要深入了解酒店成本的特性,只有熟知其特性,才能真正有针对性地去研究它、控制它。通常酒店的成本有固定成本,其中又分为约束性固定成本和酌量性成本。所谓约束性固定成本是指与提供商品和服务能力有关的,对经营能力有约束力的成本。对于饭店而言,约束性固定成本是与提供客房能力有关的成本如固定资产折旧费、照明费、取暖费、财产税以及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等。约束性固定成本有两个特点:一是其支出大小取决于企业经营能力的规模和质量;二是它是实现企业长期目标的基础。酌量性固定成本是企业在一定时期经营上需要确定的成本,是受管理者短期决策影响的成本,如广告宣传费、职工培训费等。酌量性固定成本有两个特点:一是其支出大小受管理决策的影响;二是与约束性固定成本相比其预算期较短,通常为一年。对于酒店而言,约束性固定成本不能采用降低总额的措施,只能着眼于合理利用客房资源,提高服务质量,相对降低其单位分摊成本;而对于酌量性固定成本,可在不影响酒店经营能力和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这部分支出。

另外,还有阶梯成本如客房或餐饮主管的工资就是典型的阶梯成本。如一个客房主管能监督的客房服务员人数假设最多不超过15人,则酒店就必须增加另一个主管来监督增加的更多的服务员。还有混合成本,如一家酒店委托管理公司管理会发生基本管理费和奖励管理费以及特许经营费,而奖励管理费及特许经营费在收取方式上往往采用阶梯或特定方式,有固定的部分,也有达到一定效益则提高比率的部分等。

对酒店的这些成本要有针对性地去分析其特点。只有深入分析了解其特性,才能有效控制,以达到最佳效益。

通过以上分析也可以发现,成本控制是多方面的,如价格政策的制定要考虑成本,意味着需要部门间的协调和沟通。这就要求企业要将成本管理的理念和思路与相关部门沟通,帮助他们分析怎样合理控制成本使成本效益达到最佳状态。如不断地改变菜系,利用酒店业的“菜单工程”管理方式使菜品价格的提高尽量无弹性,而客人也非常愿意付出等等,让他们顺着这条思路去想办法、挖掘潜力。

三、树立全面成本管理观念,以提高成本意识为理念的新思路

酒店的全面成本管理体现成本管理中的“三全性”,即全员、全面、全过程,从产品的设计、生产、管理、组织、流程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员工,都能参与到成本管理中。酒店成本管理应从以往单纯的经营成本内容,扩展到酒店广义的成本项目内容,要涵盖酒店全部成本费用,使酒店成本管理内容更具全面性。对酒店实行全面成本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为使酒店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成本管理不仅局限于节约、节省、单纯降低,而且要将视野向前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管理方式的发展态势分析以及产品的设计;向后延伸到顾客的感觉、满意程度。按照成本全程管理的要求,会涉及到信息来源成本、技术成本、销售成本等成本范畴。对所有这些成本内容都应以严格、细致的科学手段进行管理,以增强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使酒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对在建酒店,在设计阶段推行价值工程分析。一座建造很豪华的酒店未必是一家适合酒店经营或经营很出色的酒店,因为它的设计功能未必是最适合酒店经营所需求的。

二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非物质产品日趋商品化。与此相适应,成本管理的内涵也应由物质产品成本扩展到非物质产品成本,结合到酒店业如人力资源成本、服务成本、环境成本等等。优秀人才的储备、骨干力量的培养、员工的培训等,应作为酒店企业考核总经理业绩的重要方面。

三是管理决策成本的研究分析也很重要,可以避免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损失,为保证企业作出最优决策、获取最佳经济效益提供基础。如酒店改造需要做可行性研究,需要发生设计费、考察费等,如果单纯考虑成本,选择的专业机构不熟悉酒店行业,那么做出的方案可能就不是最佳方案,实际上造成了浪费,发生了不必要的损失。反之,酒店选择了一家专业机构,虽然可行性研究费用及设计费看起来高一些,但改造后的效益会给酒店带来预期甚至于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么这笔钱就花得值。

四是酒店应将成本控制意识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消除认为成本无法再降低的错误思想,对全体员工进行培训教育,要求各级管理人员及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到酒店成本降低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人人应对成本管理和控制有足够的重视。

五是在酒店内部形成员工的民主和自主管理意识。企业的成本受到人为的主观因素驱动。因为人具有最大的能动性,人为的主观动因也应是驱动企业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综合素质、集体意识、企业主人翁地位意识、工作态度和责任感、员工之间以及员工与领导之间的人际关系等,都是影响企业成本高低的主观因素,因而也可将其视为成本的驱动因素。在酒店日常成本管理中,积极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成果,努力在员工行为规范中引入一种内在约束与激励机制。按照西方心理学家斯洛提出的人类基本需求层次理论,人类的需要由低级到高级可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引入内在约束与激励机制就是要注重人的最高层次需求,即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求。这种机制强调的是人性的自我激励,不需要任何外在的因素约束。改变企业常用的靠惩罚或单纯奖励的传统机制,实现自主管理,这既是一种代价最低的成本管理方式,也是降低成本最有效的管理方法。

四、结束语

总之,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的酒店业成本管理中,应对比产出看投入,研究成本增减与效益增减的关系,以提高成本功能价值为导向选取最有利于提高效益的成本决策方案。酒店业应进行成本形态分解推广运用本量利分析方法进行经营决策,采取最佳成本控制策略;同时酒店应努力提高员工的成本意识,实施系统的全面成本管理以提高酒店业的经营效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