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4 06:16:3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园林规划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2科学的做好城市园林绿地规划
根据国家绿地规划要求,借鉴国外城市绿化成功经验,着重于整体城市大环境建设和整体规划,在结合大规模市政建设和旧城区改造的同时,同步进行高质量,高标准的园林城市。
(1)坚持以人为本。园林建设的服务对象是人,这就要求在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其服务对象的行为感受与需求。因此有必要在规划设计的前期先对其服务对象的行为特征和需求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走群众路线,听大众的意见,充分发扬民主。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力戒用长官意志来代替民意。
(2)从生态园林城市出发,遵循生态设计原则。在规划设计中要力戒毁林、毁田造园林的作法,对规划设计范围内的大树(特别是古树、珍贵树种)要尽可能保留。充分考虑对生态带来的负面效应,使规划设计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达到最小;同时还应维护生物多样性和防止污染。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作到前后相贯。同时将园林规划设计与当地的生态旅游、农业观光旅游等结合起来。
(3)着眼于城区内外绿地景观的衔接和协调,重视对城区出入口、工业区及城区内重点地段和重要节点处的形象设计。
(4)突出“系统”的观念,强调绿地景观的整体性,突出城市整体环境观念,保护城区自然环境,以生态系统、环境质量的提高为目标指导绿地系统规划。
(5)规划公共绿地活动功能应从人的需要出发,满足居民游憩休闲等多项活动需求,着重建设沿河地带的绿地系统。
(6)突出因地制宜、经济节约原则,以较小的投资获得较好的效益。
(7)设计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大力搞好创新。好的园林设计是可以借鉴的,条件适合也是可以完全照用(但要付原设计者设计费),但它只是在特定的气候、地理、文化等多方面条件的协调下才取得好的效果,不进行科学研究,不顾实际盲目模仿,最后适得其反,观赏效果降低,园林建设生命力不强,经常需要改造,浪费大。
3加强园林设计师的培育
在园林行业发展已经比较成熟的今天,该行业已经作为一个专门的职业,我们更需要的是经过严格园林专业培育的职业园林师,我们的培育方式、内容等也亟需进行规范和改革。(1)园林设计师所学的学科不规范。目前我国的园林专业在不同学校名称也不统一,有环境艺术、艺术园林、景观建筑、园艺、园林、风景园林、造园学、风景建筑、景园建筑、园林建筑等,甚至“造园林建筑艺术”等等,五花八门令人困惑。课程的设置也不相同,但毕业后都从事园林设计行业,这样不利于我国园林学科和环境建设的发展。(2)专业学习时间少,学制不完善。园林设计是专业性很强的综合体,需要经过严格的全面地专业学习。(3)在校教育实践时间少。目前我国的园林专业教学方式采用课堂的分科理论教育和实习的综合实践教育。由于资金的不足,一般只有2~3次实习,每次约半月时间。
加强园林设计师的培育具体措施是:实现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学科专业的定性、定位、定型和定向,需要相应的人为转变。首先,专业教育结构层次的调整。要使中国风景园林学科具有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其专业教育需要有三个层次:(1)面向学科:为长远学科建设培养的高层次博士、硕士人才;(2)面向社会:为国家园林管理和规划设计建设部门培养的大学本科、硕士人才;(3)面向中国数量与质量日益高涨的风景园林建设市场:为各类规划设计院所、园林工程公司培养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多层次人才。其次,专业知识结构的调整。一方面,要考虑引入环境艺术、旅游策划的专业课程;同时,还要引入建筑学科、地理学科、计算机与信息学科、社会人文学科等专业知识。这是以课程设置为实质的专业知识结构调整。4加快立法建设进程,完善园林绿化配套法规和技术标准,理顺管理体制,依法强化行业管理
(1)根据国务院立法计划,积极搞好《城市绿化条例》和《城市公园管理条例》的起草、协调工作;争取早日颁布实施。抓紧有关部门规章和地方法规的编制,促进行业法规体系完整配套。(2)根据城市园林绿化标准体系,抓紧专业标准、规范的编制配套。(3)充实加强城市各级人民政府园林行政主管部门(或配备专门的人员),依法行使园林绿化行业管理职能。在管理体制上,特大城市、大城市坚持实行统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适当保留一定的人、财、物制约调控权;中、小城市以相对集中管理为主。(4)各级政府的园林行政主管部门要参与编制园林绿化规划,行使行业审核、协调、服务、监督的行政职能,管理城市各类园林绿地的建设和维护。对经营园林绿化设计、施工,苗木花卉生产、销售等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进行行业监督管理。(5)搞好城市园林绿化成果的保护和管理。城市绿化种植不得随意砍伐和损毁,特别应落实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职责。
5作好宣传工作,发动群众参与园林绿化
建园林城市是一项公益事业,具有社会性、群众性,离开社会和群众的支持参与是不可能办好的。为使群众能热爱并积极参与,应以多种方式广泛地进行有关园林绿化和人类关系的宣传教育,进行有关树木花草种养知识的宣传教育,以提高其认识,培育其兴趣,力争把爱护园林绿化形成社会风气,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更重要的是要制定相应政策,大力倡导社会、单位及个人出资搞好各个单位绿的园林化,或投资兴建各种类型的公园和风景区。
6重生态与可持续发展
二、第二景区园林规划设计的方案为规则式植物配置
在其中穿插了一些路侧游园的元素。该路段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层次分别是:高大乔木层、常绿乔木、常绿灌木以及色叶灌木层。第三景区为生态长廊路侧绿地。该路段园林植物的配置主要为生态群落。要求园林规划设计既体现出自然景观自然性,又不失生态长廊的整洁感。需要注意的是,该路段的设计重点是交叉路口。因此,整体的园林规划设计以植物造景为主,这样不仅能够展现出整个园林的特点,而且能够营造出一个小型的生态群落。具体的设计方案为:道路最外层为新疆杨,并且贯穿整个第三景区。与此同时,在新疆杨前面,种植一些常绿植物、花灌木以及地被植物。通过以上几种植物的精心搭配,从而营造出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第四景区为文化游园路侧绿地。该路段的园林规划设计一定要体现出城市文化。具体的设计方案为:将日晷、迎宾马车以及迎宾方阵作为整个园林规划设计的主线,以上元素都是该城市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缩影。整个第四景区的园林规划主要为乔木,同时根据多样化的园林规划特点进行综合的植物配置。这样不仅做到了群落景观的丰富,而且保留了整个群落的原始性。除此之外,正是由于石雕、日晷、驿站等装饰品的设计,才使得整个园林规划更加生动。
城市自然环境保包括生态环境与人工环境2方面。在建设城市自然环境的过程中,园林的营建能够实现生态环境与人工环境之间的协调,实现园林环境的舒适宜人。在宜居城市营建的过程中,园林系统包含有经济、社会与环境等多个方面的效益,同时还能够对城市的面貌进行塑造。
1.2园林对宜居城市文化的作用
城市文化中包括历史文化、现代文化等,在园林进行营建的过程中,要在园林结构中融入城市的自然景观风貌与历史文脉特征,一方面要体现城市的精神内涵与文化内涵,另一方面要体现城市的文脉。此外,园林还能够实现对城市历史遗迹的保护,使其能够在城市文化精神中进行延续。
1.3园林对宜居城市安全的作用
在宜居城市进行营建的过程中园林能够发挥防灾减灾的作用:一方面城市中的绿地能够作为应急避难场所,能够在出现紧急情况之后为市民的居住、医疗、生活、防疫、传播等提供便利条件;另一方面通过园林能够实现居民建筑及街道、广场等环境安全性的提高。
1.4园林对宜居城市生活的作用
在宜居城市营建的过程中,园林在居住环境与社会氛围营造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园林能够充分发挥自身自然条件方面的优势,为宜居城市居住环境与社会氛围的营造提供物质支持,充分发挥自身蕴含的文化与历史,为宜居城市居住环境与社会氛围的营造提供精神支持。
1.5园林对宜居城市经济的作用
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城市绿化的水平,园林作品质量的提高需要有非常雄厚的经济基础。而城市园林同样具有经济效益,能够多方位地对城市经济发展进行协助:首先,园林能够改善城市景观,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其次,园林能够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最后,绿化植被带动了园艺产业的发展。
2宜居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理论
2.1在城市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实现城市绿地的架构
在宜居城市营建的过程中,在城市绿地分布的架构过程中,要将城市的自然条件作为依据,实现绿地分布规划与架构的合理性。城市的自然环境要素包括山川、河流、湖泊等,依据这些城市中已有的自然环境实现对城市中公园、道路、广场等绿色空间的设置,实现城市绿色空间与城市郊区自然环境实现连通与融合,从而形成城市绿地的层次分明与合理布局。
2.2对城市内部与城市郊区的绿地进行总体规划
在营建宜居城市的过程中,不能够仅仅依靠城市范围之内的绿地,还需要对城市郊区的绿地进行充分利用。园林营建的过程中要将城市内部与城市郊区的绿地从整体上进行整体规划,从整体上实现城市园林建设,充分发挥园林在宜居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3实现区域绿地系统框架之间的相互联系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建筑面积不断扩大。在这种情况之下,很多城市在生态环境保护的过程中都过多依赖城市周边的自然区域,通过这些区域来实现对城市生活环境质量的提高。在城市快速扩张的过程中,已经对城市周边的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破坏,而对郊区环境过多的依赖则会进一步加重城市周边自然环境的破坏。第一,要对城市郊区的自然景观进行设法保护,使其能够维持其原有的景观结构,真正实现城市内部景观与郊区自然景观之间的相互融合与连接。第二,城市周边的绿地空间被视为是城市绿地的延伸,要实现周边绿地空间最大限度的引入到城市中,实现城市绿地系统与周边生态环境之间的高度统一。
2.4实现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理论的系统化
在城市空间中包含多种要素及要素之间的复杂联系,在宜居城市营建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各种要素进行考虑,同时还要考虑要素之间关系的处理。在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理论的过程中,要在城市环境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系统规划,对城市环境的发展进行引导与限制;要将城市自然特征保护与恢复作为宜居城市营建的出发点,实现各个要素的相互融合。
1.1站在高起点进行规划设计
在宜居城市进行园林规划设计,一定要是坚持“高起点”理论,站在起点较高的位置进行来整体布局,将发展宜居城市当作一项艰巨的任务放置在全国这样的大环境中,让宜居城市的整体发展空间能够更为广阔、更具思想、更有韵味。
1.2品味极高的编制与规划
除了上述理论之外,在宜居城市进行园林规划与设计还需要提高自身的品味,在高品味、高水准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如此一来,城市可以向社会广泛征集建议,如果有更好的条件,相关的设计决策机构还可以向国家园林设计院或者是一些极富经验的设计专家请教,提高设计水平,更新设计理念。除此之外,还可以组建一支高水平的设计团队,为城市的园林规划设计提供方案。
1.3高标准、严要求的园林规划
在园林的规划设计中,应当坚持“树木为主、花草为辅、自然融合、美中取胜”的原则,将“绿色”与“美丽”贯穿到园林设计当中。同时,园林规划设计必须要因地制宜,保证整体的规划具有实践性以及可操作性。另外,在层次规划上,应当保证错落有致,提倡敞开化、景观化、艺术化的园林设计理念。如果是选择树种,一般可以考虑采用速生树种配合长寿树种、常绿树种配合落叶树种等方式,要坚持本地树种为主,外来引进的树种为辅,进行树木种植。在布局与搭配方面,必须要保证乔、灌、花、草之间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重点突出自然景色,彰显出宜居城市中的独特韵味与特殊风格。
1.4复合型规划,坚持宏微观结合
宜居城市在建设中的重点应当是为普通居民提供生活、休息、工作的优质空间,这就需要从宏观、中观以及微观,三个层面进行研究与设计。宏观的规划设计主要表现出区域演变的真实规律,以及人类、城市、园林本身、自然环境之间的影响方式,宏观的设计应是对宜居城市建设的整体认知;中观的规划设计重点表现出的应该是依照系统逐渐演变,呈现出来的规律性,以及不同结构、不同层次、不同布局的特殊的规划方式,中观设计应是园林规划设计的指导所在;微观的规划设计重点表现出来的是园林设计的主要方式,微观设计就是建设宜居城市的基础所在。
2在宜居城市中进行园林规划的具体方法
2.1依靠城市自身的条件,架构绿色体系
建设宜居城市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坚持因地制宜的方式,充分地依靠城市本身的自然条件,通过科学的整合与规划,架构绿地的实际分布。主要的自然要素应该是河流、湖泊、丘陵等,这些都要同城市的生态景观相连,如公园、林荫道等,从而形成一个布局合理且层次分明的绿色框架。例如:早期的巴黎城市,以罗马古道穿过塞纳河的位置最为中心,以罗马古道、塞纳河作为两条主线,逐渐发展,形成巴黎城的主要框架。
2.2加强城郊建设,提高城市内部绿地规划水平
宜居城市的建设不能够仅仅围绕某一单一领域,要依靠城市所有的绿地,无论是市内还是郊区,都要容纳进来。在城市内部的绿地应当作为整体进行统一规划,决不能单独进行设计,而割裂了整体的环境建设。除此之外,在规划的过程中,应当整合相应的管理职能,形成一个统筹全局的管理体制,让城郊建设以市内建设能够真正的融为一体,保证园林规划设计能够在统一的环境下完成。
2.3保证区域联系,建设绿色系统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面积会不断增加,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我国绝大部分的城市都要依赖与城市周围的大面积自然区域,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城市生活的质量,保证城市环境的良好。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城市扩张已经破坏了周围的生态环境,这一定会给宜居城市建设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在进行园林规划设计时,要保护城郊区域的自然景观,尽可能的保证景观的原始结构,在此基础上将城郊景观同城市内部景观相融合相连接。同时,城郊区域被誉为是城市周边的原始型绿色空间,将其当作是城市绿地发展的延伸区域,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将其引入到城市内部,从而真正实现城市绿地与城市周围环境的高度统一。
我国疆土辽阔,城市分布良莠不齐,并且在数量大小上都存在着不同。对于一些发达城市来说,市政建设早已实施多年,为现在打造良好的城市面貌和形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对于一些以前发展较落后的城市来说,省政建设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体系,有的甚至还没有一个雏形。在城市规划中,园林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需要管理者给予更多的关注。
1.2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说
舒适的自然环境可以给人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居住活动场所,使人们都能够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心情来工作与生活,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来激发人们的潜能和内在创造力。
2我国在城市园林设计中所面临的现状和问题
这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政府部门也加大了对城市建设的关注,从原来的以城市建筑设施为重点转向了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园林设计中的园林景观不仅是为了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更是为了给居民营造一个舒适的、适宜居住的生活环境。在城市园林设计中,我们主要运用绿色植物和人工制造景观来达到预期效果,但是这样的建设效果并不完全适合我们的城市建设。在城市园林设计中我们主要面临的问题包括:管理者对园林设计认识不足,使市政园林设计偏离轨道。施工者不具备专业素质,使一些优秀的园林设计意图、不能够在实际的园林设计中展现出来。监管力度不到位,致使整个园林设计质量不能够得到保障。
3城市规划中根据市政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3.1根据城市环境来进行详细分类
对城市环境进行详细分类主要是对该城市环境进行准确考量,由于城市布局复杂,在进行园林设计的时候,就需要对该城市的综合环境进行考察,尽可能做到对该城市的方方面面都了如指掌。一般来说,我们在对城市布局进行划分的时候,可以根据不同情况,按照一定规模建立不同的“群”,比如工矿群、企事业单位群、居民区、各类校园以及公园、广场等,根据不同的群,园林设计也是不同的。
3.2根据不同的“群”进行量体裁衣
3.2.1工矿区。
矿区是一个污染非常严重的地区,虽然矿区一般都位于城市外环,但是其自然环境同样威胁到人们的正常生活,所以,在矿区进行园林规划设计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绿地防尘污染要求,设计也要大刀阔斧,从整体上和矿区环境背景相配合,要特别进行查漏补缺。同时我们还要对矿区缺失的自然环境进行补充和弥补。另外,设计理念还要从愉悦身心的角度进行规划设计,种植一些应季的花草,利用其颜色对比来使人们的感官造成进行性的愉悦体验。
3.2.2企事业单位群。
企事业单位一般都位于一个城市的核心位置,人流量比较复杂,建筑物的风格也以现代化风格为主,人们的生活环境也比较优越,其建筑群周围会有一些规模不等的小广场和小池塘等。在进行园林设计的时候,要遵循科学的规划理念来进行合理布局,此外,还要注重一些风水因素和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事业单位的布局中,企业文化和风水这2大因素对园林规划设计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大。在进行改造的时候,要保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一些点缀和修补,不违背原有的风格和设计思路,使原有设施焕发新颜。
3.2.3居民区。
居民区是城市人口的聚居地,这个区域内的园林设计也是最具有普遍性,这个区域的设计宗旨也会根据为居民建造健康的生活环境来进行。所以,这个区域的设计要采用一些具有装饰性的花草和植物,草地建设也是一个关键。在居民区内铺设草地不仅可以降低污染,还可以给人们提供一个悠闲的场所。在靠近街道的居民区还要设置一定数量的隔音树木,保证居民能够在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里作息起居。
1、接受设计任务、基地实地踏勘,同时收集有关资料
作为一个建设项目的业主(俗称"甲方")会邀请一家或几家设计单位进行方案设计。
作为设计方(俗称"乙方")在与业主初步接触时,要了解整个项目的概况,包括建设规模、投资规模、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特别要了解业主对这个项目的总体框架方向和基本实施内容。总体框架方向确定了这个项目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绿地,基本实施内容确定了绿地的服务对象。这两点把握住了,规划总原则就可以正确制定了。
另外,业主会选派熟悉基地情况的人员,陪同总体规划师至基地现场踏勘,收集规划设计前必须掌握的原始资料。
这些资料包括①所处地区的气候条件,气温、光照、季风风向、水文、地质土壤(酸碱性、地下水位)。②周围环境,主要道路,车流人流方向。③基地内环境,湖泊、河流、水渠分布状况,各处地形标高、走向等。
总体规划师结合业主提供的基地现状图(又称"红线图"),对基地进行总体了解,对较大的影响因素做到心中有底,今后作总体构思时,针对不利因素加以克服和避让;有利因素充分地合理利用。此外,还要在总体和一些特殊的基地地块内进行摄影,将实地现状的情况带回去,以便加深对基地的感性认识。
2、初步的总体构思及修改
基地现场收集资料后,就必须立即进行整理,归纳,以防遗忘那些较细小的却有较大影响因素的环节。
在着手进行总体规划构思之前,必须认真阅读业主提供的"设计任务书"(或"设计招标书")。在设计任务书中详细列出了业主对建设项目的各方面要求:总体定位性质、内容、投资规模、,技术经济相符控制及设计周期等。在这里,还要提醒刚入门的设计人员一句话:要特别重视对设计任务书的阅读和理解,一遍不够,多看几遍,充分理解,"吃透"设计任务书最基本的"精髓".
在进行总体规划构思时,要将业主提出的项目总体定位作一个构想,并与抽象的文化内涵以及深层的警世寓意相结合,同时必须考虑将设计任务书中的规划内容融合到有形的规划构图中去。
构思草图只是一个初步的规划轮廓,接下去要将草图结合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补充,修改。逐步明确总图中的入口、广场、道路、湖面、绿地、建筑小品、管理用房等各元素的具置。经过这次修改,会使整个规划在功能上趋于合理,在构图形式上符合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美观、舒适(视觉上)。
3、方案的第二次修改文本的制作包装
经过了初次修改后的规划构思,还不是一个完全成熟的方案。设计人员此时应该虚心好学、集思广益,多渠道、多层次、多次数地听取各方面的建议。不但要向老设计师们请教方案的修改意见,而且还要虚心向中青年设计师们讨教,往往多请教讨教别人的设计经验,并与之交流、沟通,更能提高整个方案的新意与活力。
由于大多数规划方案,甲方在时间要求上往往比较紧迫,因此设计人员特别要注意两个问题:
第一,只顾进度,一味求快,最后导致设计内容简单枯燥、无新意,甚至完全搬抄其他方案,图面质量粗糙,不符合设计任务书要求。
第二,过多地更改设计方案构思,花过多时间、精力去追求图面的精美包装,而忽视对规划方案本身质量的重视。这里所说的方案质量是指:规划原则是否正确,立意是否具有新意,构图是否合理、简洁、美观,是否具可*作性等。
整个方案全都定下来后,图文的包装必不可少。现在,它正越来越受到业主与设计单位的重视。
最后,将规划方案的说明、投资框(估)算、水电设计的一些主要节点,汇编成文字部分;将规划平面图、功能分区图、绿化种植图、小品设计图,全景透视图、局部景点透视图,汇编成图纸部分。文字部分与图纸部分的结合,就形成一套完整的规划方案文本。
4、业主的信息反馈
业主拿到方案文本后,一般会在较短时间内给予一个答复。答复中会提出一些调整意见:包括修改、添删项目内容,投资规模的增减,用地范围的变动等。针对这些反馈信息,设计人员要在短时间内对方案进行调整、修改和补充。
现在各设计单位电脑出图率已相当普及,因此局部的平面调整还是能较顺利按时完成的。而对于一些较大的变动,或者总体规划方向的大调整,则要化费较长一段时间进行方案调整,甚至推倒重做。
对于业主的信息反馈,设计人员如能认真听取反馈意见,积极主动地完成调整方案,则会赢得业主的信赖,对今后的设计工作能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相反,设计人员如马马虎虎、敷衍了事,或拖拖拉拉,不按规定日期提交调整方案,则会失去业主的信任,甚至失去这个项目的设计任务。
一般调整方案的工作量没有前面的工作量大,大致需要一张调整后的规划总图和一些必要的方案调整说明、框(估)算调整说明等,但它的作用却横重要,以后的方案评审会,以及施工图设计等,都是以调整方案为基础进行的。
5、方案设计评审会
由有关部门组织的专家评审组,会集中一天或几天时间,进行一个专家评审(论证)会。出席会议的人员,除了各方面专家外,还有建设方领导,市、区有关部门的领导,以及项目设计负责人和主要设计人员。
作为设计方,项目负责人一定要结合项目的总体设计情况,在有限的一段时间内,将项目概况、总体设计定位、设计原则、设计内容、技术经济指标、总投资估算等诸多方面内容,向领导和专家们作一个全方位汇报。汇报人必须清楚,自己心里了解的项目情况,专家们不一定都了解,因而,在某些环节上,要尽量介绍得透彻一点、直观化一点,并且一定要具有针对性。在方案评审会上,宜先将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阐述清楚,然后再介绍设计布局和内容。设计内容的介绍,必须紧密结合先前阐述的设计原则,将设计指导思想及原则作为设计布局和内容的理论基础,而后者又是前者的具象化体现。两者应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切不可造成设计原则和设计内容南辕北辙。
方案评审会结束后几天,设计方会收到打印成文的专家组评审意见。设计负责人必须认真阅读,对每条意见,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答复,对于特别有意义的专家意见,要积极听取,立即落实到方案修改稿中。
6、扩初设计评审会
设计者结合专家组方案评审意见,进行深入一步的扩大初步设计(简称"扩初设计")。在扩初文本中,应该有更详细、更深入的总体规划平面、总体竖向设计平面、总体绿化设计平面、建筑小品的平、立、剖面(标注主要尺寸)。在地形特别复杂的地段,应该绘制详细的剖面图。在剖面图中,必须标明几个主要空间地面的标高(路面标高、地坪标高、室内地坪标高)、湖面标高(水面标高、池底标高)。
在扩初文本中,还应该有详细的水、电气设计说明,如有较大用电、用水设施,要绘制给排水、电气设计平面图。扩初设计评审会上,专家们的意见不会象方案评审会那样分散,而是比较集中,也更有针对性。设计负责人的发言要言简意赅,对症下药。根据方案评审会上专家们的意见,我们要介绍扩初文本中修改过的内容和措施。未能修改的意见,要充分说明理由,争取能得到专家评委们的理解。
在方案评审会和扩初评审会上,如条件允许,设计方应尽可能运用多媒体电脑技术进行讲解,这样,能使整个方案的规划理念和精细的局部设计效果完美结合,使设计方案更具有形象性和表现力。
一般情况下,经过方案设计评审会和扩初设计评审会后,总体规划平面和具体设计内容都能顺利通过评审,这就为施工图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总的说,扩初设计越详细,施工图设计越省力。
7、基地的再次踏勘施工图的设计(上)
在园林规划设计步骤(一)中,我们谈到过基地的踏勘。这次所谈的基地的再次踏勘,至少有3点与前一次不同:1、参加人员范围的扩大。前一次是设计项目负责人和主要设计人,这一次必须增加建筑、结构、水、电等各专业的设计人员;2、踏勘深度的不同。前一次是粗勘,这一次是精勘;3、掌握最新、变化了的基地情况。前一次与这一次踏勘相隔较长一段时间,现场情况必定有了变化,我们必须找出对今后设计影响较大的变化因素,加以研究,然后调整随后进行的施工图设计。
现在,很多大工程,市、区重点工程,施工周期都相当紧促。往往最后竣工期先确定,然后从后向前倒排施工进度。这就要求我们设计人员打破常规的出图程序,实行"先要先出图"的出图方式。一般来讲,在大型园林景观绿地的施工图设计中,施工方急需的图纸是:1、总平面放样定位图(俗称方格网图);2、竖向设计图(俗称土方地形图);3、一些主要的大剖面图;4、土方平衡表(包含总进、出土方量);5、水的总体上水、下水、管网布置图,主要材料表;6、电的总平面布置图、系统图等。
同时,这些较早完成的图纸要做到两个结合:1各专业图纸之间要相互一致,自圆其说。2、每一种专业图纸与今后陆续完成的图纸之间,要有准确的衔接和连续关系。总的说,每一专业各自有特点,在这里就不赘述。
8、施工图的设计(下)
社会的发展伴随着大项目、大工程的产生,它们自身的特点使得设计与施工各自周期的划分已变得模糊不清。特别是由于施工周期的紧迫性,我们只得先出一部分急需施工的图纸,从而使整个工程项目处于边设计边施工的状态。
前一期所提到的先期完成一部分施工图,以便进行即时开工。紧接着就要进行各个单体建筑小品的设计,这其中包括建筑、结构、水、电的各专业施工图设计。
另外,作为整个工程项目设计总负责人,往往同时承担着总体定位、竖向设计、道路广场、水体,以及绿化种植的施工图设计任务。他不但要按时,甚至提早完成各项设计任务,而且要把很多时间、精力花费在开会、协调、组织、平衡等工作…上。尤其是甲方与设计方之间、设计方与施工方之间、设计各专业之间的协调工作更不可避免。往往工程规模越大,工程影响力越深远,组织协调工作就越繁重。
从这方面看,作为项目设计负责人,不仅要掌握扎实的设计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更要具有极强的工作责任心和优良的职业道德,这样才能更好地担当起这一重任。
9、施工图预算编制
严格来讲,施工图预算编制并不算是设计步骤之一,但它与工程项目本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有必要简述一下。
施工图预算是以扩初设计中的概算为基础的。该预算涵盖了施工图中所有设计项目的工程费用。其中包括:土方地形工程总造价,建筑小品工程纵总价,道路、广场工程总造价,绿化工程总造价,水、电安装工程总造价等。
根据笔者的设计项目所得经验,施工图预算与最终工程决算往往有较大出入。其中的原因各种各样,影响较大的是:施工过程中工程项目的增减,工程建设周期的调整,工程范围内地质情况的变化,材料选用的变化等。施工图预算编制属于造价工程师的工作,但项目负责人脑中应该时刻有一个工程预算控制度,必要时及时与造价工程师联系,协商,尽量使施工预算能较准确反映整个工程项目的投资状况。
应该承认,某个工程的最终效果很大程度上有投资控制所决定。近几年本市街头绿地建设中出现了单位单位面积造价节节攀升的现象,在这里我们不讨论此现象的孰是孰非。笔者认为项目负责人有责任为业主着想,客观上因地制宜,主观上发挥各专业设计人员的聪明才智,平衡协调在设计着一环节中,做到投资控制。
我们相信,整个工程项目建成后良好的景观效果,是在一定资金保证下,优良设计与科学合理施工结合的体现。
10、施工图的交底
业主拿到施工设计图纸后,会联系监理方、施工方对施工图进行看图和读图。看图属于总体上的把握,读图属于具体设计节点、详图的理解。
之后,由业主牵头,组织设计方、监理方、施工方进行施工图设计交底会。在交底会上,业主,监理,施工各方提出看图后所发现的各专业方面的问题,各专业设计人员将对口进行答疑,一般情况下,业主方的问题多涉及总体上的协调、衔接;监理方、施工方的问题常提及设计节点、大样的具体实施。双方侧重点不同。由于上述三方是有备而来,并且有写问题往往是施工中关键节点。因而设计方在交底会前要充分准备,会上要尽量结合设计图纸当场答复,现场不能回答的,回去考虑后尽快做出答复。
园林规划设计步骤写到这期应该是到此为止了。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设计人员的现场施工配合又是必不可少的。
11、设计师的施工配合(一)
设计的施工配合工作往往会被人们所忽略。其实,这一环节对设计师、对工程项目本身恰恰是相当重要的。
业主对工程项目质量的精益求精、,对施工周期的一再缩短,都要求设计师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经常踏勘建设中的工地,解决施工现场暴露出来的设计问题、设计与施工相配合的问题。如有些重大工程项目,整个建设周期就已经相当紧迫,业主普遍采用"边设计边施工"的方法。针对这种工程,设计师更要勤下工地,结合现场客观地形、地质、地表情况,做出最合理、最迅捷的设计。
如果建设中的工地位于设计师所在的同一城市中,该设计项目负责人必须结合工程建设指挥的工作规律,对自己及各专业设计人员制定一项规定:每周必须下工地一至两次(可根据客观情况适当增减),每次至工地,参加指挥部召开的每周工程例会,会后至现场解决会上各施工单位提出的问题。能解决的,现场解决;无法解决的,回去协调各专业设计后出设计变更图解决,时间控制在2~3天。如遇上非设计师下工地日,而工地上恰好发生影响工程进度的较重大设计施工问题,设计师应在工作条件允许下,尽快赶到工地,协调业主、监理、施工方解决问题。上面所指的设计师往往是项目负责人,但其他各专业设计人员应该配合总体设计师,做好本职专业的施工配合。
12、设计师的施工配合(二)
如果建设中的工地位于与设计师不同城市,俗称"外地设计项目"而工程项目又相当重要(影响深远,规模庞大)。设计院所就必须根据该工程的性质、特点,派遣一位总体设计协调人员赴外地施工现场进行施工配合。
笔者从1999年11月参加昆明世博园二期工程的"设计方案全国招投标"工作起,至2000年12月工程施工结束,经历了一个园林工程的方案设计、方案修改设计,扩初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图修改设计、施工现场配合等一整套过程,历时一年零两个月,其间无任何一个其他设计项目穿插设计。现工程即将竣工,本人感触颇多,获益匪浅。
引言:园路是园林绿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像人体的脉胳一样,贯穿于主园各景区的景点之间,它不仅导引人流,疏导交通,并且将园林绿地空间划成了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不同功能的一系列空间。因此,园路的规划,直接影响到园林绿地各功能空间划分的合理与否,人流交通是否通畅,景观组织是否合理,对园林绿地的整体规划的合理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大量收集与查阅资料、文献,从理论上详细论证与探讨园路在规划中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应注意的问题等,为园林绿地景观的规划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1、园路的类型
园路的基本类型有:路堑型、路堤型、特殊型(包括步石、汀步、磴道、攀梯等),在园林绿地规划中,按其性质功能将园路分为:
①主要园路:联系全园,是罗林内大量游人所要行进的路线,必要时可通行少量管理用车,道路两旁应充分绿化,宽度4-6m。
②次要园路:是主要园路的辅助道路,沟通各景点、建筑,宽度2-4m。
③游息小路:主要供散步休息,引导游人更深入地到达园林各个角落,双人行走1.2-1.5m,单人0.6-1m,如山上、水边、疏林中,多曲折自由布置。
④变态路:根据游赏功能的要求,还有很多变态的路,步石、订步、休息岛、礓、礤、踏级、磴道等。
2、功能与特点
2.1组织空间,引导游览
在公园中常常是利用地形、建筑、植物或道路把全园分隔成各种不同功能的景区,同时又通过道路,把各个景区联系成一个整体。这其中浏览程序的安排,对中国园林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将设计者的造景序列传达给游客。中国园林不仅是“形”的创作,而且由“形”到“神”的一个转化过程。园林不是设计一个个静止的“境界”,而是创作一系列运动中的“境界”。游人所获得的是连续印象所带来的综合效果,是由印象的积累,而在思想情感上所带来的感染力。这正是中国园林的魅力所在。园路正是能担负起这个组织园林的观赏程序,自游客展示园林风景画面的作用。它能通过自己的布局和路面铺砌的图案,引导游客按照设计者的意图、路线和角度来游赏景物。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园路是游客的导游者。
2.2组织交通
园路对游客的集散、疏导,满足园林绿化、建筑维修、养护、管理等工作的运输工作,对安全、防火、职工电话、公共餐厅、小卖部等园务工作的运输任务。对于小公园,这些任务可以综合考虑,过于大型公园,由于园务工作交通量大,有时可以设置专门的路线和入口。
2.3构成园景
园路优美的曲线,丰富多彩的路面铺装,可与周围山、水、建筑花草、树木、石景等景物紧密结合,不仅是“因景设路”,而且是“因路保景”,所以园路可行可游,行游统一。
除以之外,园路还可为水电工程打下基础和改善园林小气候。
3、园路规划原则
3.1园路在园林中的尺度与密度
园路的尺度、分布密度,应该是人流密度客观、合理的反映。“路是走出来的”,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人多的地方(如游乐场、入口大门等)尺度和密度应该大一些;休闲散步区域相反要小一些,达不到这个要求,绿地就极易损坏。
此外,现代园林绿地中还应增加相应的活动场地。另园林过去多以参加游览为主。游园的方式、注意自我感受,人们以思索、追溯领悟艺术中的哲理情感为主要欣赏方式,追求所谓“神游”。而现代人的旅游方式有一种要求与参与的趋势。人们不仅要求环境优美,而且要求在这样的环境中从事文娱、体育活动,甚至进行某些学术活动,获取知识,因此,还要理解相当数量的活动场地。
园路广场的占地比例:在儿童公园、专卖公园、居住区公园一般可占10%-20%,在带状绿地,小游园可占10%-15%,其它专卖公园可占10%-15%。
3.2园路的布局
3.2.1平面成形布局
风景园林的道路系统不同于一般的城市道路系统,它具有自己的布置形式和布局特点。自然式园林绿地常见的园路系统布局形成多为套环式、带带式和树枝式三种。
在自然式园林绿地中,园路多表现为迂回曲折,流畅自然的曲线性,中国古典园林所讲的峰回路转,曲折迂回,步移景异,即是如此。园路的自然曲折,可以使人们从不同角度去观赏景观,在私家园林中,由于所占面积有限,园路的曲折更使其小中见大,延长景深,扩大空间。
除了这些自由曲线的形式外,也有规划的几何形和混合形式,由此形成不同的园林风格。西欧的古典园林中(如凡尔赛宫)讲究平面几何形状。当然采用一种形式为主,另一种形式补充的混合式布局方式,在现代园林绿地中也比较常见。
3.2.2立面成形布局
园路也可以根据功能需要收放宽度尺寸,采用变断面的形式进行立面上的布局。例如:北京香山、沿蹬道攀登可以发现,不同转折处有不同的宽狭,而且在中途还没有过路亭。另外在许多园中,设置坐登、椅子园路外延边界,除此之外,还有园路和小广场相结合等等。这样宽狭木,曲直相济,反倒使园路多变,生动起来,做到一条路上休闲、停留和人行,运动相结合,各得其所。
3.3园路路口规划
园路路口的规划是园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规划式园路系统和自然式园路系统的相互比较情况看来,自然式园路系统中则以三岔路口为主,而在规划式园路系统中则以十安路口比较多,但从加强寻游性来考虑,路口设置也应少一些十字路口,多一点三岔路口。
道路相交时,除山地陟坡地形之外,一般场尽量保用正相交方式。斜相交时斜交角度如呈锐角,其角度也尽量不小于60°。锐角过小,车辆不易转弯,人行要穿绿地。锐角部份还应采用足够的转弯半径,设为园形的转角。路口处形成的道路转角,如属于阴角,可保持直角状态,如属于阳角,应设计为斜边或改成圆角。
要有景点和特点。在三叉路口中央可设计花坛、花舌等,要注意各条道路都要以其中心线与花坛的轴心相对,不要与花坛边线相切,路口的平面形状,应与中心花坛的形状相似或相适应,具有中央花坛的路口,都应按照规划式的地形进行设计。
3.4园路与建筑
在园路与建筑物的交接处,常常能形成路口。从园路与建筑相互交接的实际情况来看,一般都是在建筑近旁设置一块较小的缓冲场地,园路则通过这块场地与建设交接。多数情装饰品下都应这样处理,但一些都过道作用的建筑,游廊等,也常常不设缓冲小场地,根据对园路和建筑相互关系的处理和实际工程设计中的经验,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来处理二者之间的交换关系。
能上能下就是我们常见的平行交接和正对交接,是指建筑物的长轴与园路中心线平行或垂直,还有一种侧对交接,是指建筑长轴与园咱中心线相垂直,并从建筑正同的一侧相交接;或者园路从建筑物的侧面与其交接。
实际处理园路与建筑物的交接关系时,一般都避免斜路交接,特别是正对建筑某一角的斜角,冲突感很强。对不得不斜交的园路,要在交接处设一般短的直路作为过渡,或者将交接处形成的路角改成园角,应避免建筑与园路斜交。
3.4.2园路与水体
中国园林常常以水平为中心,则主干道环绕水面,联系各景区,是较理想的处理手法。当主路临水面布置时,路不应该是始终与水面平行,这样因缺少变化而显得平淡乏味。较好的设计是根据地形的起伏,周围的景色和功能景色,使主路和水面若即若离。落水面的道路可用桥,堤或汀步相接。
另外,还应注意滨河路的规划。滨河路是城市中临江、河、湖、海等水体的道路。滨河路在城市中往往是交通繁忙而景观要求又较高的城市干道。因此临近水面的步道的布置有一定的要求。游步宽度最好不小于5m,并尽量接近水面。如滨河路比较宽时,最好布置两条游步道,一条临近道路人行道,便于行人来往,而临近水面的一条游步道要宽些,供游人漫步或驻足眺望。
3.4.3园路与山石
在园林中,经常在园林两侧布置一些山石,组成夹景构成景色,要有一种幽静的氛围。在园路的交叉路口,转弯处也常设置假山,而能疏导交通,又有起到美观的作用。
3.4.4园路与种植
最好的绿化效果,应该是林荫夹道。郊区大面积绿化,行道树可与两旁绿化种植相结合在一起,自由进出,不按间距灵活种植实现路在林中走的意境。就是我们所说的夹景。一定距离在局部稍作浓密布置,形成阻隔,是障景。障点使人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
在园路的转弯处,可以利用植物叙强调,比如种植大量五颜六色的花卉,即有引导游人的功能,又极其美观。
园路的交叉路口处,常常可以设置中心绿岛,回车岛,花钵,花树坛等,同样具有美观和疏导游人的作用。
还应注意园路和绿地的高低关系,设计好的园路,常是浅理于绿地之内,隐藏于绿丛之中的,尤其山麓边坡外,园路一经暴露便会留下道道横行痕迹,极不美观,所以要求路比“绿”低,但一定是比“土”低。
4、园路规划中应注意的问题
4.1现代园林中,由于设计师或某些个人主线,将本身很美的自然地形埋成一马平川,使园路失去立面上的变化,或将平在堆成“坟堆”强硬的使园路“三步一弯,五步一曲”。
4.2园路布局形成有自然式,规划式和混和式三种,但不管采用什么园路形式,最忌讳的是断头路,回头路。除非有一个明显的终点景观和建筑。
4.3园林绿地规划中园路所占面积,比例不适应,造成交通不便,造成人们行路挤占绿地现象。如:北京西单广场是一个繁华的商业区中的广场,每天人流都很多,但其中设计中绿地草坪战坪占有很大的面积,园路穿插其中只占很小的比例,游人难免要踩踏草坪,影响景观效果。相反,某些规划设计中,又过多规划园路,形如蜘蛛网,不仅影响景观效果,同时给建筑投资也加大了负担,还于生态不利。
4.4某些园路交叉口设计不合理,夹角太小,未考虑转弯半径。人们为了方便,往往踩踏草坪。有些交叉口相交路数量太多(如四、五条),造成人们在路叉处无所适从的现象。
4.5某些园路在与环境的处理上,不是很适宜。如与园形花坛相切,建筑物入口集散广场处,相交路口偏重量一侧,道路与水体驳岸紧贴布置等。
5、结束语
二、园林景观水景的规划策略
1.水元素活力氛围的体现
水是生命源泉。在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中,水景的主要目的是增加景观整体的活力表现,营造出一定的艺术氛围,水景整体规划应适应城市居民的生活、娱乐、休闲等多方面的要求。在展示整个水景艺术效果的同时,力求与附近建筑物巧妙地融合,体现出景观“活”的生命内涵。水景规划在生态平衡系统构建良好、遵循物质循环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前提下,可充分将现代科技融入水景规划中,利用科技营造出形式多样的水景景观。通过搭建栈道、平台等方式,形成地区标志物和视线集合点,让人们在此倚栏赏景。在位置良好的观景场所眺望河流和水面,可以更好地体会水元素所表达的整体氛围。园林景观的城市设计需要设计者在水景规划上有更高的造诣,将生活与艺术完美地融合起来,形成完美的水景。
2.静止的山与动态的水有机结合
城市园林水景景观的规划是离不开山和水有机结合的,其是将城市园林景观充分表现的最有效形式,特别是通过静止的山和整体的艺术氛围,将动态的水融入其中,更能突出山水氛围的多样化和城市的活力。将静态的景观石、石驳岸和动态的水互相渗透、交融、穿插,创造成具有多样性的山水景观。在具体的规划当中,可以运用湖石、驳岸等形式,将需要的形态表现出来,而且要加入水元素的展示方式,形成或类似风物禽鱼,或若人若兽,神貌兼有;或者稍微加工,寄意于形。在基础和背景都规划好的情况下,将石头的自然形态融入到水元素当中,展示出水元素画龙点睛的作用。另外,使用驳岸和水线构建的连续景观线和环境的和谐性使用,将带河岸裙墙的驳岸、缓坡驳岸、阶梯驳岸或者石头驳岸、混凝土驳岸、鹅卵石驳岸等融入到水景之中,构建出亲水性的氛围。使人们挨近水面,犹如亲临其境之感。
3.水与植物营造氛围
水景占据了城市园林规划的主体地位,要注重水与植物的配合。使用借景、对景的形式,能够获得俯瞰、鸟瞰和仰视等多种角度的艺术感受。把多种类别的水生植物,像是鱼草、荷花、莲花、芦苇等,有层次地构建出动物、植物和水景的和谐生态环境,尽力突出水与植物的联系,达到最完美的效果,建造出颜色搭配和谐的浅水池。清澈而透明的池水效应和平坦的艺术效应,都在为营造氛围而出力。特别是在植物的规划上,使用了远近有致、疏密结合的栽种方式,将垂柳种于岸边,柔化了河岸的线条,还能够种植水杉、落羽松、池松等具有下垂枝条的小叶榕等,达到了层次美,丰富了趣味性。对假山的规划,就要和水景、植被搭配好,适当地种植水生植物,辅以花灌木和藤本植物,像是燕子花、地锦、变色鸢尾、黄菖蒲等,完成整体的搭配,营造艺术氛围。还可以将湿生植物,像是菖蒲、水仙、水芹菜、芦苇、小叶杨、辽杨、沙地柏香蒲等,充分的与水元素相结合,创建和谐、美丽的景观。
4.动静结合蕴含浓厚艺术气息
关于水景的规划形式,主要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形式,其通常使用的表现模式有溪流、湖(池)水、喷泉、涌泉、瀑布等。喷泉这种表现模式,可以达到水向上的形态,能够进行不同水体形态的喷涌模式,像是半球形、蒲公英形和扇形等。而且在静态景观的规划中,可以将水的动态和景观的静止相结合,将人造瀑布融入其中,形成幕布式、丝带式、滑落式、阶梯式等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整合景色的颜色模式以及水景和人文因素的结合情况,把静止的生物植物安放于动态的水景当中,将自然环境的景色考虑进去,达到动态和静态的结合。既提高了植被的观赏性和趣味性,又将水景的活力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1规划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园林绿地层次
保证足够的绿地量,是园林规划中的重要任务,同时绿地建设是建设海绵城市的根本所在。“渗、滞、蓄、净、用、排”六个建设项目是建设海绵城市的六大重头戏,它们实质上都是需要园林绿地来完成的。在对园林绿地的规划中,主要任务是确定绿地的用量,一般而言,绿地面积越多,海绵城市的功能就显现的愈加明显。再者,确定了绿地量以后,方能提升绿地的质量,使其达到海绵城市的建设标准。园林绿地在海绵城市中占据着较大的空间,在功能上发挥着蓄水调节的作用。绿地的多少是衡量园林绿地质量的重要标准,绿地滞留雨水的层次自上而下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冠层滞留,滞留雨水较多的绿地一般符合以下特征:树木高、树冠密、层次多、叶片细等。因此,乔木以及多层植物是园林人经常种植的树种。轻冠幅、低层次是目前园林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这种现象与我国园林行业的育苗方式和工程用苗标准有紧密相连的关系。二是,表土疏渗,表土性状、植被层次、根系状况以及雨水状况是影响雨水疏渗量的关键因素,一般含沙量适中以及表土不板结的沙壤土截留雨水的性能较好,植被覆盖率较高并且根系发达,对雨水的疏渗能力较高。三是,根基滞留,除了冠层以及表土等因素,根系也是影响雨水疏漏的关系因素,根系的拓展能力需要通过树穴和土壤来保证。
2园林绿地的建设
在对园林规划建设中,要从绿地地形、绿地水体以及下沉式地形等三个方面来建设。第一,绿地地形,首先在园林绿地建设中,要尊重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尊重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植被种类,在此基础上,在一些地势较低洼的地方,人工改造成为水塘、旱溪以及拦水坝等,增强该地标的截留雨水的能力,而在过于平坦的地势可以建设公园或者是开凿人工湖,增加水体面积,园道两边的平台均要高于中间的绿地,方便雨水的疏渗。第二,绿地水体,适当增加低洼处的水体面积,可以通过建造景观蓄水小坝、蓄水池等来蓄留雨水,在起伏较大的公园建造山塘、洼地以及湿地,增加蓄水的功能。第三,下沉式绿地,无论是广义上的下沉式绿地,还是狭义上的下沉绿地,其实质是能够截留住雨水的低洼绿地,能够成为下沉式绿地的绿地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土壤较疏松,且透气性较好,土质较黏,植物选择以乔木为主,耐涝性强。
3园林的生态铺装
园林的生态铺装是让园林具备海绵体的特性,能够吸纳雨水,调节地表径流,比如对园林中绿地以及河湖水体等的铺装都属于生态铺装,举例进一步说明园林的生态铺装如何进行的:首先针对道路与平台的铺装,透水透气以及不污染土壤是生态铺装的目的所在,目前来讲,在众多的铺装方式中,透水铺装的效果比较比较好,但是尚且还存在着孔隙堵塞问题以及透水性不佳等问题;其次,是对水体与堤岸的覆盖,在城市中不少自然河流的、水体都因为建设而进行了人工覆盖,将天然河流变成不见天日的下水道,这种做法无疑是顾此失彼,笔者建议我们在园林建设中尽量少改造那些天然的河流和水体,恢复城市的自然循环系统。
4屋顶的绿化设计
绿地、生态铺装进行完了,紧接着就要针对屋顶进行绿化设计,降峰减流是屋顶绿化设计的主要手段,通常采用以下四种途径来达到这个目的:对植被层进行截水,通常10厘米高的地被层可以截留2到5厘米的雨水;土壤层截水,土壤基质和孔隙均可以截留雨水;利用蓄水层截水;蓄水系统截水。以上这几种方法,要根据具体的屋顶形态来做出具体的选择,从而让其符合实际需要,也能够达到美观的效果。
5结语
海绵城市的建设已经成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重要途径,海绵城市与园林建设是宏观与微观的关系,科学合理的园林规划有助于早日实现海绵城市的建设。相关人员要注重园林建设质量的提升和发展,让园林建设为我们的家园发挥出更大的功效和作用,让“海绵城市”范围逐渐扩展,带给人们更为“绿色的”享受。
作者:于焕龙 单位:沈阳市园林规划设计院
2高档楼盘园林景观现场规划设计的重要性
首先,高档楼盘园林景观设计有助于改善业主的生活条件。从本质上说,景观设计是为人民服务的。科学合理的设计不仅能够改善业主的生活环境,还能为其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从内涵上说,景观设计为居民提供的不仅是美丽的环境,更是由此而构建出的完备的生活配套设施及轻松愉悦的生活氛围。其次,由于景观设计当中大量采用绿色植物,所以其在净化空气、减少大气污染与尘埃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同时,布局合理、搭配巧妙的绿色植物还能起到调温遮阳、改善气候的作用,从根本上提高业主的生活质量。最后,在高档楼盘内进行园林景观设计,可以在不破坏原有生态环境的情况下,遮蔽原有的不雅景物;同时,绿植等元素的利用,可以进一步构建景观设计的层次性,促进整体环境的和谐、美观。
3高档楼盘园林景观现场规划设计的原则与应用
3.1植物配置原则
首先,在植物的选择方面,应坚持以“植树”为主,树木以及辅助的花草应尽量选择楼盘当地所生并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这样做不仅可以降低绿化成本,还可以将节省下来的费用用于后期的管理维护,可谓一举两得。此外,鉴于楼盘内建筑数量、高度、空间和方位等因素的不同,以及不同植物本身也有与之最为适宜的生长环境,故而在进行具体的植物选择和配置上,必须将不同植物的特点和所需绿化的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其次,楼盘内要通过对乔木、植被、草地等的综合利用,尽可能地增加绿地面积,发挥植物的生态功能。以成都市银都花园楼盘为例,其坚持平面绿地覆盖面积的广度和垂直空间多层次植物搭配分度,提高绿地分度的深度,促成多样化生态效益的实现。同时,出于生态系统平衡性的需要,绿植选择在景观设计总体布局中应与之和谐统一,不可过于标新立异。综上所述,可以总结出高档楼盘内绿化植物配置的2方面原则,即功能发挥最大化原则和符合生物特征构建原则。植物的选择还要注意无污染、无公害,切忌为单纯追求美观而选择有毒或者是容易引起肌肤过敏的植物。
3.2具体应用案例
除了植物配置原则,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还必须遵从整体性原则。以成都市金林半岛和中航云领两大项目为例,前者通过对水的利用,来实现外在环境与建筑氛围的一致性;后者则是通过构建外置环境与建筑物的有机统一,来实现景观设计的整体性。
引言:园路是园林绿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像人体的脉胳一样,贯穿于主园各景区的景点之间,它不仅导引人流,疏导交通,并且将园林绿地空间划成了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不同功能的一系列空间。因此,园路的规划,直接影响到园林绿地各功能空间划分的合理与否,人流交通是否通畅,景观组织是否合理,对园林绿地的整体规划的合理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大量收集与查阅资料、文献,从理论上详细论证与探讨园路在规划中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应注意的问题等,为园林绿地景观的规划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1、园路的类型
园路的基本类型有:路堑型、路堤型、特殊型(包括步石、汀步、磴道、攀梯等),在园林绿地规划中,按其性质功能将园路分为:
①主要园路:联系全园,是罗林内大量游人所要行进的路线,必要时可通行少量管理用车,道路两旁应充分绿化,宽度4-6m。
②次要园路:是主要园路的辅助道路,沟通各景点、建筑,宽度2-4m。
③游息小路:主要供散步休息,引导游人更深入地到达园林各个角落,双人行走1.2-1.5m,单人0.6-1m,如山上、水边、疏林中,多曲折自由布置。
④变态路:根据游赏功能的要求,还有很多变态的路,步石、订步、休息岛、礓、礤、踏级、磴道等。
2、功能与特点
2.1组织空间,引导游览
在公园中常常是利用地形、建筑、植物或道路把全园分隔成各种不同功能的景区,同时又通过道路,把各个景区联系成一个整体。这其中浏览程序的安排,对中国园林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将设计者的造景序列传达给游客。中国园林不仅是“形”的创作,而且由“形”到“神”的一个转化过程。园林不是设计一个个静止的“境界”,而是创作一系列运动中的“境界”。游人所获得的是连续印象所带来的综合效果,是由印象的积累,而在思想情感上所带来的感染力。这正是中国园林的魅力所在。园路正是能担负起这个组织园林的观赏程序,自游客展示园林风景画面的作用。它能通过自己的布局和路面铺砌的图案,引导游客按照设计者的意图、路线和角度来游赏景物。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园路是游客的导游者。
2.2组织交通
园路对游客的集散、疏导,满足园林绿化、建筑维修、养护、管理等工作的运输工作,对安全、防火、职工电话、公共餐厅、小卖部等园务工作的运输任务。对于小公园,这些任务可以综合考虑,过于大型公园,由于园务工作交通量大,有时可以设置专门的路线和入口。
2.3构成园景
园路优美的曲线,丰富多彩的路面铺装,可与周围山、水、建筑花草、树木、石景等景物紧密结合,不仅是“因景设路”,而且是“因路保景”,所以园路可行可游,行游统一。
除以之外,园路还可为水电工程打下基础和改善园林小气候。
3、园路规划原则
3.1园路在园林中的尺度与密度
园路的尺度、分布密度,应该是人流密度客观、合理的反映。“路是走出来的”,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人多的地方(如游乐场、入口大门等)尺度和密度应该大一些;休闲散步区域相反要小一些,达不到这个要求,绿地就极易损坏。
此外,现代园林绿地中还应增加相应的活动场地。另园林过去多以参加游览为主。游园的方式、注意自我感受,人们以思索、追溯领悟艺术中的哲理情感为主要欣赏方式,追求所谓“神游”。而现代人的旅游方式有一种要求与参与的趋势。人们不仅要求环境优美,而且要求在这样的环境中从事文娱、体育活动,甚至进行某些学术活动,获取知识,因此,还要理解相当数量的活动场地。
园路广场的占地比例:在儿童公园、专卖公园、居住区公园一般可占10%-20%,在带状绿地,小游园可占10%-15%,其它专卖公园可占10%-15%。详见下表
公园类别
园路广场%
活动场%
古典园林
12-15
1.5-2
坛庙园林
10-20
1-2
综合性公园
10-15
1.5-4
带状综地及游园
21-30
1-1.5
住区公园
10-20
2-5
动物园
10-20
2.5-3
植物园
6-8
2.5-3
儿童公园
15-20
10-15
近效风景区
8-10
2-2.5
其它
10-20
2-2.5
3.2园路的布局
3.2.1平面成形布局
风景园林的道路系统不同于一般的城市道路系统,它具有自己的布置形式和布局特点。自然式园林绿地常见的园路系统布局形成多为套环式、带带式和树枝式三种。
在自然式园林绿地中,园路多表现为迂回曲折,流畅自然的曲线性,中国古典园林所讲的峰回路转,曲折迂回,步移景异,即是如此。园路的自然曲折,可以使人们从不同角度去观赏景观,在私家园林中,由于所占面积有限,园路的曲折更使其小中见大,延长景深,扩大空间。
除了这些自由曲线的形式外,也有规划的几何形和混合形式,由此形成不同的园林风格。西欧的古典园林中(如凡尔赛宫)讲究平面几何形状。当然采用一种形式为主,另一种形式补充的混合式布局方式,在现代园林绿地中也比较常见。
3.2.2立面成形布局
园路也可以根据功能需要收放宽度尺寸,采用变断面的形式进行立面上的布局。例如:北京香山、沿蹬道攀登可以发现,不同转折处有不同的宽狭,而且在中途还没有过路亭。另外在许多园中,设置坐登、椅子园路外延边界,除此之外,还有园路和小广场相结合等等。这样宽狭木,曲直相济,反倒使园路多变,生动起来,做到一条路上休闲、停留和人行,运动相结合,各得其所。
3.3园路路口规划
园路路口的规划是园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规划式园路系统和自然式园路系统的相互比较情况看来,自然式园路系统中则以三岔路口为主,而在规划式园路系统中则以十安路口比较多,但从加强寻游性来考虑,路口设置也应少一些十字路口,多一点三岔路口。
道路相交时,除山地陟坡地形之外,一般场尽量保用正相交方式。斜相交时斜交角度如呈锐角,其角度也尽量不小于60°。锐角过小,车辆不易转弯,人行要穿绿地。锐角部份还应采用足够的转弯半径,设为园形的转角。路口处形成的道路转角,如属于阴角,可保持直角状态,如属于阳角,应设计为斜边或改成圆角。
要有景点和特点。在三叉路口中央可设计花坛、花舌等,要注意各条道路都要以其中心线与花坛的轴心相对,不要与花坛边线相切,路口的平面形状,应与中心花坛的形状相似或相适应,具有中央花坛的路口,都应按照规划式的地形进行设计。
3.4园路与建筑
在园路与建筑物的交接处,常常能形成路口。从园路与建筑相互交接的实际情况来看,一般都是在建筑近旁设置一块较小的缓冲场地,园路则通过这块场地与建设交接。多数情装饰品下都应这样处理,但一些都过道作用的建筑,游廊等,也常常不设缓冲小场地,根据对园路和建筑相互关系的处理和实际工程设计中的经验,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来处理二者之间的交换关系。
能上能下就是我们常见的平行交接和正对交接,是指建筑物的长轴与园路中心线平行或垂直,还有一种侧对交接,是指建筑长轴与园咱中心线相垂直,并从建筑正同的一侧相交接;或者园路从建筑物的侧面与其交接。
实际处理园路与建筑物的交接关系时,一般都避免斜路交接,特别是正对建筑某一角的斜角,冲突感很强。对不得不斜交的园路,要在交接处设一般短的直路作为过渡,或者将交接处形成的路角改成园角,应避免建筑与园路斜交。
3.4.2园路与水体
中国园林常常以水平为中心,则主干道环绕水面,联系各景区,是较理想的处理手法。当主路临水面布置时,路不应该是始终与水面平行,这样因缺少变化而显得平淡乏味。较好的设计是根据地形的起伏,周围的景色和功能景色,使主路和水面若即若离。落水面的道路可用桥,堤或汀步相接。
另外,还应注意滨河路的规划。滨河路是城市中临江、河、湖、海等水体的道路。滨河路在城市中往往是交通繁忙而景观要求又较高的城市干道。因此临近水面的步道的布置有一定的要求。游步宽度最好不小于5m,并尽量接近水面。如滨河路比较宽时,最好布置两条游步道,一条临近道路人行道,便于行人来往,而临近水面的一条游步道要宽些,供游人漫步或驻足眺望。
3.4.3园路与山石
在园林中,经常在园林两侧布置一些山石,组成夹景构成景色,要有一种幽静的氛围。在园路的交叉路口,转弯处也常设置假山,而能疏导交通,又有起到美观的作用。
3.4.4园路与种植
最好的绿化效果,应该是林荫夹道。郊区大面积绿化,行道树可与两旁绿化种植相结合在一起,自由进出,不按间距灵活种植实现路在林中走的意境。就是我们所说的夹景。一定距离在局部稍作浓密布置,形成阻隔,是障景。障点使人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
在园路的转弯处,可以利用植物叙强调,比如种植大量五颜六色的花卉,即有引导游人的功能,又极其美观。
园路的交叉路口处,常常可以设置中心绿岛,回车岛,花钵,花树坛等,同样具有美观和疏导游人的作用。
还应注意园路和绿地的高低关系,设计好的园路,常是浅理于绿地之内,隐藏于绿丛之中的,尤其山麓边坡外,园路一经暴露便会留下道道横行痕迹,极不美观,所以要求路比“绿”低,但一定是比“土”低。
4、园路规划中应注意的问题
4.1现代园林中,由于设计师或某些个人主线,将本身很美的自然地形埋成一马平川,使园路失去立面上的变化,或将平在堆成“坟堆”强硬的使园路“三步一弯,五步一曲”。
4.2园路布局形成有自然式,规划式和混和式三种,但不管采用什么园路形式,最忌讳的是断头路,回头路。除非有一个明显的终点景观和建筑。
4.3园林绿地规划中园路所占面积,比例不适应,造成交通不便,造成人们行路挤占绿地现象。如:北京西单广场是一个繁华的商业区中的广场,每天人流都很多,但其中设计中绿地草坪战坪占有很大的面积,园路穿插其中只占很小的比例,游人难免要踩踏草坪,影响景观效果。相反,某些规划设计中,又过多规划园路,形如蜘蛛网,不仅影响景观效果,同时给建筑投资也加大了负担,还于生态不利。
4.4某些园路交叉口设计不合理,夹角太小,未考虑转弯半径。人们为了方便,往往踩踏草坪。有些交叉口相交路数量太多(如四、五条),造成人们在路叉处无所适从的现象。
4.5某些园路在与环境的处理上,不是很适宜。如与园形花坛相切,建筑物入口集散广场处,相交路口偏重量一侧,道路与水体驳岸紧贴布置等。
5、结束语
5.1严格执行规划规范,合理布置园路所占面积,满足园路功能要求。
5.2遵循道路规划设计原则,协调道路规划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5.3加强自身艺术素质及业务素质,避免矫揉造作,使道路规划设计真正体现功能美与艺术美的和谐统一。
1.章怡维,园林设计师手记之十一园路,园林[J],上海园林集团公司协力,2000年12月仲冬版,页码
2.郑琦,郑珂,园路析,园林[J]上海园林集团公司协办,1998年2月春季版
3.梁永基,王莲清,道路广场园林绿地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年2月第一版
4.毛培林,园林铺地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5.语来春,园林工程与施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语来春,城市园林绿地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7.谢来漫,公共设施与环境艺术小品[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
8.孟北祯,毛培林,黄庆喜,梁伊任,园林工程[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9.过元炯,园林艺术[M],北京农业出版社
10.陈科东,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
11.NigelColbom著,金煜,单长刚夏惠荣译,景园铺装艺术[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月第一版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文中明确提到加强生态园林建设,提升城市绿化功能。生态园林设计在一座城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有力地改善和提高城市的环境和人文内涵。目前生态园林设计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园林设计要想完美,不仅要符合市民的审美要求,得到专业人士的认可和肯定,而且更要作为经典为人们铭记和借鉴。因此,探讨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与规划的问题与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我国当前生态园林设计中建设与规划的问题
①行政力量干预生态园林设计。在生态园林的设计中,经常有许多因素搀和进来,比如:行政力量,许多设计会因领导的个人喜好被改变或者是全部颠覆。为了尽快的出“政绩”,许多不合时宜的生态园林设计产生。②公民参与的机会低,参与的意识也很弱。我国的政体是人民民主,因此国家的权利属于人民,人民有参与的机会和权利。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公共事务有政府管理,公众参与的机会很少,包括城市公共生态园林的设计。长此以往,公众的参与积极性就会降低,参与的意识也就会越来越弱,社会批判的精神更难以形成。③设计师的素养有欠缺,自我的表现力差。生态园林设计是设计师的自我的产物,因此设计师素养以及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作品设计的水准。但是,当前许多设计师的专业知识、艺术的天分以及直觉仍有不足,因此设计出的作品质量也就可想而知。许多设计师往往缺乏独创性,总是模仿前人的作品,不能从实际出发,对该地的气候、地理、土壤、水文状况视而不见,因此设计出的作品缺乏地方特色,缺少生机。
2 生态园林设计中建设的建议
2.1 科学合理的行政管理
作为一名领导者一定要保持冷静,用理性去引导自己的行政,不能仅仅用自己的喜好去衡量一部设计。同时也该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用专业的眼光衡量一部设计作品。实事求是,对好的设计要肯定,对设计欠佳的作品要提出意见,让其改正。一部优秀的生态园林设计应该包括以下几个要素:构图讲究到位,与时俱进,绿化量要足,施工精良,同时要展现一定的文化品位,体现人文关怀。一定要克服浮躁和盲目,杜绝商业化和文化的炒作。同时,不能铺张浪费,要节俭朴素,摒弃过分的修饰和雕琢。
2.2 完善生态园林法规建设并加强实施
科学完善的生态园林规划设计作品应该予以肯定和保护,并在长时期内纳入法律保护的范围内。这样才能确保规划设计的连续性,才能更好地促进城市生态的可持续地发展。为此,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快完善生态园林规划设计法规建设的脚步,并切实的实施这些法规。
2.3 生态园林规划设计者应该加强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一部设计作品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完善,是由设计者理论知识的广博度和专业技能的熟练度决定的。因此要加强学科建设,定期开展培训和指导,培养理论知识丰富、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设计人才,这样才能在根本上解决问题。除了增强设计人员的素质和专业能力外,还需要培养设计者的社会责任心。一名设计师仅仅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2.4 设计师在具体设计方面
提高节能意识。在园林的设计中,要始终秉持环保节能的观念,因此一些不必要的装饰应该去除掉。同时,应该将地形、季风和光照考虑在内,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设计园林景观应体现生态文明的人居环境,以创建宜人景观为核心,为了营造良好生态效果,应少使用大铺装、大草坪,而多使用乡土树种。为了能够切实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可增加植物层次,深化景观的视觉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努力在人工环境中显现自然。继承发扬传统设计思想。在寻求中国园林文化形态的过程中,园林设计师应挖掘古典园林艺术中的精华,并将本土优秀文化传统继承。设计园林时,可在当地特有文化的基础上,吸收欧美园林设计风格,将具有创造性的作品开发出来。再现地域景观。一个地区所具有的历史文脉、人文特性、以及自然景观等都彰显出该地区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地域性和民族性的内涵为当地人的审美观念和行为活动方式、文化脉络、历史演变、水文地质、动植物资源、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等等。景观类型都是周围区域的演变与发展相互联系的,并非孤立存在。园林景观应根据小到场地周围人文条件和景观类型,大到一个区域,将水、风、阳光、地形等具有当地鲜明特色的自然因素融入园林设计中。
最后,要培养发展意识、要用发展的目光设计生态园林,注重设计的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要留够足够的设计空间给未来城市的发展,要有预见性,对未来的发展要有一定的认识。
3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