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核算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1 17:15:3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成本核算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成本核算论文

篇1

关键词:成本控制;作用;财务管理

一、成本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自负盈亏的经济组织,它一旦成立,就面临着竞争,并始终处于生存与倒闭、发展与萎缩的矛盾之中,因此,必须加强成本控制,以求得生存与发展。成本控制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主要有:

(一)成本影响企业效益水平的高低

经济效益通常用投入与产出之比或所得与所费之比来表达。成本控制的水平制约着企业经济效益的大小。

(二)成本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

成本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综合指标,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经济效果,代表着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

(三)成本能衡量企业是否具有发展前途

影响企业的发展因素很多,有宏观与微观的,也有内部与外部的,但单从企业内部来看,企业的生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本管理水平,只有降低企业成本,才能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企业才会取得长足发展。

(四)成本影响企业经营预测、决策和分析

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及时提供准确的成本资料,才能使预测、决策和分析等活动建立在科学的、可靠的基础之上。

二、大港油田滩海开发公司的成本控制

大港油田滩海开发公司成立以来,注重成本控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预算执行能力和会计核算水平,在公司成本控制上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

(一)把计划做合理

面对滩海开发复杂以及成本压力大等方面的困难和挑战,滩海开发公司积极行动起来,在财务计划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和实践。细化指标分解,优化预算管理,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公司从编制成本预算开始,逐步理顺操作费管理流程。1起草了操作费要素定义,定义各项操作费指标的含义及其具体内容,进一步明确各项指标包含的内容和费用列支渠道,使各切块指标的责任单位或责任人清晰、明了自己所负责的切块费用,责权更加明确。2按照整体性、管理性支出总量控制、倒推成本的原则,把操作费分解为固定性支出、生产性支出和管理性支出三部分,明确操作费管理的指导思想。即固定性支出和管理性支出集中于公司各职能科室一级管理、实施公司统控;生产性支出由作业区管理。3每年组织召开公司指标分解会,对费用项目和分解的金额进行研究讨论,最终确定分解指标项目。通过科学、合理地分解指标,为成本控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把过程控制执行透彻

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强化制度保障。1建立了《成本管理办法》、《完工未结管理办法》和《资金管理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2制定了《公司成本核算办法》,对台账、作业过程、部门等的使用以列表方式进行明确,规范了成本费用核算范围和方法,确保成本核算准确无误。3完善了《资产管理制度》,明确资产的购置、使用、转移、报废等各环节的规定,重点规范油气资产弃置费用的核算、管理和使用。此外,根据油田公司下发的资产管理工作检查验收标准,整改、完善资产管理相关资料。加强成本跟踪预测,掌握真实的成本费用。

(三)把物资关口把严

物资、设备采购占成本支出较大,且繁杂琐碎、千头万绪。为此,1公司严格把关物资设备采购程序,确保质量上乘,成本不超。根据实际情况,公司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开展管理基础年工作,以完善管理制度、理顺管理机制、规范运作方式为重点,组织学习了《大港油田公司物资采购管理整合意见的议案》、《大港油田公司设备管理办法》、《大港油田公司招标管理办法》、《大港油田公司市场准八管理办法》等文件,领会其精神实质。2公司结合本部门和各岗位特点,对综合服务部制定完善了各岗位职责分工,明确了部门职责定位。并进一步完善公司物资装备管理制度,制订了《滩海开发公司生产物资管理实施办法》,夯实了公司物资装备管理工作的基础。根据公司部门职责调整,及时与上级归口管理部门沟通,严格按照上级要求规范运作。同时,加强物资采购管理,加大集中采购、招标采购力度,采购通过货比三家、商务竞价方式进行,最大限度降低成本支出,将产能项目部的物资采购纳入统一采购管理,确保了生产建设物资供应,实现资金的有效节约。

(四)把资产状况摸清

按照上级《关于开展财产清查工作会议》的安排,成立了以公司经理为组长,总会计师为副组长,以财务资产科、综合服务部等机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财产清查领导小组,对财产清查进行总体安排、协调工作。同时,设立财产清查办公室,负责本次财产清查的具体工作安排。清查前,组织召开了财产清查工作动员大会与第一次培训会议,对公司财产清查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对清查的方式方法进行了培训,确定了本次清查工作的内容和方向。成立了三个专业清查小组,对固定资产、存货、资金分别进行清查,做了大量、细致的财产清查工作。在资金清查中,对于无法支付的,确定在今后工作中建立管理台账,落实责任人,定期核查,关注往来单位营业状况,并根据相关政策及时处置质保金。

(五)把信息化建设做实

篇2

一、按价值规律的作用,医院也要进行成本核算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还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还起着重要作用,仍需要运用一系列的价值范畴来为社会主义经济管理服务。在我们目前的社会主义条件下,在所有制方面还存在着多层次的经济结构。就国营的而言,各生产经营单位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们除了代表全民的利益外,还有本单位的经济利益(职工集体副利事业和奖金),因而它们之的经济联系是通过商品交换来进行的,必须按价值规律的要求办事,由于价值规律的作用,成本计算就有客观必要性。

价值规律对医院经济活动来说是否起作呢?我们认为同样是起作用的。在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医院不是行政单位,而是一个服务事业单位,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单位。医院既有大量的经济活动,也有它自身的经济利益,医院所需的一切物资设备,如购买药品、卫生材料、医疗器械等是按商品交换的价值付款的,而医院为病人进行医疗服务照理也应按等价交换的原则收费。然而目前不是,而是按低于社会的必要劳动时间在收费。即医院向外单位购进的一切物资,付款是按价值规律办事,而为外单位(病人)提供的服务收费却未按价值规律办事,而是低于医院服务的必要耗费,搞的不是等价交换而是赔本经营,这显然是不合理的。若作政策性亏损,由国家补贴也可,然而国家给医院的补助又只是定额补助(工资),其余一概由医院自己的收入解决。因此医院在医疗服务过程中的消耗主要靠医院自己的业务收入来补偿。由于医院收费不是按价值规律办事,医院的必要消耗得不到应有的补偿,所以医院越办越穷。致使医疗设备得不到更新,所以医疗技术水平不能提高,规模不能扩大,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治疗的需要,职工福利得不到改善,以至奖金都没有钱发,挫伤了医院广大职工的积极性,这是实际工作总结的经验教训。

二、医院经济管理和医疗事业的发展也要求医院进行成本核算

医院经济管理的主要任务也就是要求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对医院的经济活动进行计划、组织、监督、指导和调节,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加强经济核算,力求以尽可能少的劳动消耗,取得尽可能大的医疗效果和经济效果。成本核算是衡量管理工作的尺度。

人类进行任何生产经营活动必须讲求经济效果,即讲求劳动所得是否能补偿劳动耗费而有余。否则就不能进行扩大再生产。因此,任何生产经营活动都有一个计算劳动耗费的问题。医院作为服务单位,每年要消耗大量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就物化劳动来说医院每年要消耗和使用大量的药品、卫生材料和医疗器械等;就活劳动来说医生的服务也应算入劳动能力的修理费。这此劳动消耗应当在为病人治疗服务的过程中按等价交换的原则得到补偿而有余,这样医院才能办下去,医疗卫生事业才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反之,如果得到的补偿低于消耗,如现今规定的医院统一收费标准过于偏低,从国家那里行到的补助又少,从而消耗得不到应有的补偿,更谈不上有余,医院只有越办越穷,得不到就有的发展。医院在治疗服务过程中,所消耗的费用应该得到补偿,所提供的劳务也就得到收入,也就是说按必要的耗费收费,重新制定统一的收费标准。

成本的计算范围,按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论述,商品的价值由以下三个部分构成:一是已消耗的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价值,即物化劳动;二是劳动者为自己创造的必要产品的价值,即活劳动中的必要劳动部分,也就是支付劳动者的报酬;三是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产品价值,即活劳动中的剩余劳动部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表现为剩余价值。用公式表示即:C+V+M=商品的价值。所谓产品的生产成本,就是物化劳动的消耗和活劳动消耗中的必要劳动部分,即C+V。我们认为,马克思上述关于产品的生产成本的论述对医院医疗服务成本的计算也是适用的。医疗服务成本即为在医疗服务中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必要部分。

由于医院是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不象工厂那样有定型产品,能分批分步进行核算,能计算出每种产品的单位成本。而医院是一个修理人的“工厂”,如马克思说:“产品同生产行为不能分离,如一切表演艺术家、演说家、演员、教员、医生、牧师等情况。”(马克思全集26卷P442~443)这说明医院的产品同生产行为不能分离,医护人员为病人所作的检查、诊断、治疗、手术和其他各项服务是属于一种“精神产品”。而来医院求医的病人、病种、病情多种多样,千差万别。病员的数量又是成千上万、川流不息。据此,医院成本的核算方法就有它的特殊性。

医院是以提供劳务为主的服务单位。那么其成本核算也只能以提供的劳务为对象,以劳务项目为成本核算的计量单位。具体的说就是要核算做一个阑尾炎手术的成本是多少,检查一次肝功能、做一次十二指肠内窥镜检查成本是多少、病室费的成本是多少、挂号费成本是多少等等。按期按月进行核算。如何将医疗成本费用汇集并通过合理方法纳入各临床医疗科室的成本项目中去,又如何计算各医疗项目的本期成本费用。

三、我们的初步设想

(一)医院的医疗服务费用按其经济内容和用途可划分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1)工资及附加费:包括基本工资、补助工资、职工福利费和奖金等。

(2)材料费用:各种材料、低直易耗用品用具、小型被服装具等。

(3)折旧基金:包括固定资产折旧基金和大修理折旧基金。

(4)临床医技科室的医疗经费:即业务费用,包括水、电、煤以及一切用于医疗业务支出的费用等。

(5)管理经费:包括行政管理部门的一切费用,如办公费、交通旅差、邮电、运输和管理部门的水、电、煤、油等支出。

(6)其他费用……。

以上六项作为纳入成本的开支范围。不属于医疗费用开支的如:基建费用、专用基金范围的支出等,一律不得纳入成本,不能随意扩大成本项目。

(二)医院成本核算的账户应如何设置?在目前情况下应在现行预算会计之外,在经济管理的基础上另行设置一套成本管理专门帐户体系,不损害医院经济资料的完整和可比性。在成本核算取得经验,管理办法比较成熟之后,再由主管部门确定改进。

当前,在经济管理的基础上可增加“直接临床”、“间接服务”、“医疗经费”、和“管理费”四个科目作为账外核算的账户。

“直接临床”账户用来核算医院各临床、医技科室为病人提供诊断和各种材料、低值易耗品、医疗用品、工资等都直接记入各该账户。其他各项费用和间接费用可根据发生的地点或部门经过一定的分摊程序转入该账户。“直接临床”账户除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临床科室外,也应包括检验、放射、手术室、功能检查(心电图、脑电图、内窥镜、超声波……)、理疗、同位素、放疗,以及注射室、换药室、急诊室等各种直接为病人服务的诊断、治疗科室。门诊部挂号费也暂作直接临床处理。

“间接服务”账户包括:锅炉房、洗衣房、供应室、修理室、药剂科室……等不直接为病为提供医疗、诊断服务,而是为临床医技各科提供必要的劳务供应的科室。这些科室所发生的工资、材料、折旧等一切费用,都要通过汇集后,按提供劳务的种类和情况,经过一定的分配方法,用费用分配表分配到各“直接临床”科室。

“医疗经费”账户相当于工厂的“车间经费”账户,要按“直接临床”科室分别设账,用多栏式账页按费用明细项目进行登记。费用明细项目的内容应包括除工资、材料科目外的所有医疗用费,如科室的办公费用、水电、修理费、折旧费、劳动保护费等。

“管理费”账户也用多栏式账页,按费用明细项目进行登记。其主要内容应包括:管理部门人员的工资、辅助工资、办公费、旅差费、折旧费、修理费、低值易耗品、运输费、保管费、文体宣传……等支出。

医院所有费用都是通过账务上的“业务支出”明细账各账户归集后提供的。其中除门诊药房、住院药房的药品直接作为对病人的销售;大型设备须通过折旧形式摊入临床各科室账户外,其他各账户所发生的费用,月终均须归集到上述四个成本项目,按人员和工作量等合理的分配方式摊入“直接临床”或“间接服务”账户,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能在“业务支出”明细账外增设临床医技科室的分户辅助账,采用多栏式账页进行费用登记,以保证成本费用的正确性。

通过费用的分配,本期发生的各项费用均已分别归集到“直接临床”科目,这样就可得出各科室的实际总成本。如能汇集该科室所完成的各种劳务量(医疗或诊断工作量)的合计数,即可算出其出单位成本。但是问题在于怎样计算劳务量(即工作量)呢?医院有几十个科室,无论哪一个科室都不是单一的服务项目,有几十种甚至几百种项目,若采用费用分配的办法是完全不切实际的,因此,如何解决劳务量的计量单位成为医院成本核算的关键所在。

我们提出的办法是分别对各核算对象制订一套科学、完整的折算计量值,就是说要将每个服务项目用统一的计量单位折算计量值。有了计量值就可以计算工作量,才能求出劳务成本。譬如说,做一次肌肉注射是2个u(计量值),做一次输液是5个u,做一次灌肠是8个u,等等。这是处置费用方面的计量值。用相同的方法在手术室按大小难易不同的手术订出手术计量值。在检验科按检验的不同情况订出检验计量值。全院的医疗、诊断项目分别按照各科室的统一测算方法,折算聘个以正规、熟练、标准操作为准的计量值,这样,计算成本就有办法了。这项工作比较复杂、细致,折算工作中的困难是很多的,但是它能切合实际地解决医疗成本的计算问题。

在折合计量值的时候,必须掌握五个折算要素:①计算操作动作。②测定操作时间。③测算消耗材料用品。④掌握技术的难度。⑤使用设备的先进性。要在每一项目中求出五个要素的系数值,才能最后综合成该项目的计量值。

在完成计量值的折算工作后,以各科室的“直接临床”总成本除以各科室折算后的总计量值,即求得每一单位计量值的成本。再用每一单位计量值的成本乘以每个项目的计量值数,即得出该项目的单位成本。这个计算过程可以通过各科室的医疗、诊断成本计算单来完成。

本期某项目的单位成本=该项目的计量值数×计量值的单位成本

篇3

医院财务制度》颁布实施以来,有力地促进了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特别是对成本管理做了详细诠释和统一规定,是成本管理实践的指南。但是现实情况往往比制度理论丰富、复杂,需要我们在遵循制度的同时有所创新,不能完全拘泥于制度而陷入为核算而核算的误区。

一、问题的提出

成本核算的目的是加强管理、控制成本、提高运营效率。科室成本核算作为医院成本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其核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不仅影响科室经营状况的分析,还关系到项目成本、病种成本、诊次成本和床日成本的核算[1~4]。目前医院科室成本核算要求在收支配比的基础上,遵循相关性原则采用完全成本法,将所有成本费用分摊计入临床科室中。从临床科室的角度回溯成本核算的流程和分摊的数据,是不是三级成本分摊就能满足相关性和收支配比的要求呢?如果出现不满足相关性和收支配比的情况,又必须遵循制度要求,应怎么处理呢?笔者拟结合成本核算实践,就这类问题进行分析阐述。

二、问题分析与建议

针对医院成本归集和分摊中出现的相关性不强、收支不配比问题,笔者建议可以在临床类科室中设置“其他科室”,将部分收入和不宜分摊成本定向归集,从而进一步体现“谁受益谁承担”原则,更大程度保证成本核算整体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准确性。“其他科室”在实践中主要解决以下两类问题。

1.科研科室的成本分摊

这里的科研科室是指医院独立设置主要从事科研工作的实体部门,不包括加挂科研牌子的临床科室。在以前的地方出台(如北京)的成本核算办法中,将科研教学部门单独归为一类,并不向医技和临床类科室分摊成本;而在新制度的成本科室分类中,一般把科研科室归为管理类科室或医辅类科室,在分项逐级分摊中按人员比例将成本向医技类科室和临床类科室分摊。笔者认为这样核算欠妥,反而是以前的核算处理方法有可取之处。因为科研科室尽管可能为其他科室提供支持,但这种支持主要是科研方面,与医技类科室和临床类科室并没有医疗业务直接受益关系,与当期的医疗收入不直接相关,因此将科研科室的成本按人员比例向所有医技类科室和临床类科室分摊不合适。建议在第二次分摊时,将科研科室的成本直接归集到“其他科室”,这样与新制度的成本科室类别保持一致,也更好体现相关性,即普通临床类科室不承担科研科室的成本。

2.医技部门的开单收入及相应的成本

随着医学技术理论的分化和整合,部分医技类科室不仅执行临床服务类科室开具的处方,其自身也有门诊,也能独立开具处方,但尚未独立成为临床科室,仍为医技部门的一部分。这就给成本核算带来了新的问题:成本核算要求医技类科室成本按开单执行的收入比例最终向临床类科室分摊,医技类科室不能按其开具处方自身执行的比例承担自身成本,不然就陷入成本分摊的“死循环”。如果分摊系数不考虑医技类科室自身开单执行的部分,那么分摊至临床科室的成本要相对偏大。同时其开单收入也归集至某个临床科室,这样才能使成本报表中临床科室的开单收入合计等于医院总医疗收入。建议将医技部门的开单收入归到“其他科室”,同时逐级分摊,“其他科室”按医技部门开单收入对应的就诊人次和收入比例承担医技类科室分摊的成本。这样保持了临床科室成本的相关性和准确性,进一步体现权责发生制原则。

三、体会

在科室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应遵循财务会计制度进行相关设计,但不能完全拘泥于制度。应充分结合各医院的实际情况,不断反思、不断改进,在方法可行、数据可及的前提下,力求核算流程的科学性和核算结果的准确性,从而为医院的科学发展提供数据支持和建议[5]。

综合实践及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在现行医院管理模式下,通过设置“其他科室”可以有效解决成本核算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但从长远角度出发,还应在理论上继续探索,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从根本上加强精细化管理,不断细化核算单元,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动医院成本核算工作不断前进。

作者:薛林南 线春艳 陈颖 李春 单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参考文献:

[1]郭文博,张岚.科室全成本核算下公立医院责任成本体系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4,34(8):44-46.

[2]官蕾,苏莉民.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与绩效考核探讨[J].卫生经济研究,2014,(2):46-47.

篇4

二、全成本核算系统的应用措施

(一)实施院科二级成本核算

相较于一级核算方法,二级成本核算方法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并能实现一体化管理,为核算人员减轻了不少工作负担。就目前情况来看,二级成本核算的应用最为广泛。有鉴于此,选择正确的全成本核算对象,是充分发挥出全成本核算应用价值的关键。院科二级成本核算的主要对象包括:临床、科室、管理部门、行政部门、后勤部门等。

(二)明确核算成本的基本属性

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是医院全成本核算的主要内容,在过去,多数医院在进行成本核算时,通常只会对固定成本进行计算,忽略了变动成本,或是在计算变动成本时没有运用正确的方法,因此导致成本核算结果和实际医院成本存在较大误差。所以,医院全成本核算务必要对这两部分内容的核算工作落实到位,结合各科室部门的特点,明确其成本属性,使用相对应的成本核算方法。

(三)实施清产核资

清产核资是医院全成本核算的重要环节,透过这一环节,管理者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医院各项财产与各部门财务情况,同时,清产核资的结果,对医疗服务成本的评估以及其他各类成本费用的控制发挥着重要作用。清产核资的结果能够使医院资产成本更加细化,医疗服务成本评估结果的准确率更高,有利于帮助管理者更好地控制其他成本费用的支出。

(四)构建全成本核算评估体系

管理者可结合成本核算的具体情况,构建一个融合各科室经济效益与医疗效果的综合评价指标,并按照评估指标的结果,合理分配科室利益。这种按劳分配的方式,不但能有效激发医院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工作人员能够对医院成本核算有更深刻的认识,还能培养工作人员增收节支的意识,有利于促进良好管理制度与工作氛围的形成。

三、如何充分发挥医院全成本核算的应用价值

(一)不断改良医院全成本核算方法

管理人员首先自身要明确医院全成本管理的功能与意义,并通过不断研究,积极完善医院全成本核算体系。通过对实践经验的分析与总结,不断完善医院成本核算方法与模式,并针对实际操作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不断改良医院全成本的核算方法,使成本核算的方式更加科学,所得结果更为准确,为医院实现科学化现代话管理奠定良好基石。

(二)杜绝医院全成本管理中的短期行为

医院各科室往往会出现按照成本支出做出系列短期行为,其中包括:忽视收益差的医疗卫生服务项目,加强对效益好的医疗卫生服务项目的宣传。医护人员在向患者推荐医疗服务项目时,也往往会侧重于收费较高的医疗服务项目,要求患者取做非必要的项目检查或住院治疗。全成本核算的应用,能在某种程度上遏制这一类行为的发生,减少医院全成本管理中的短期行为。

篇5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正在发生变革,高等学校逐渐成为面向社会的法人实体单位。高等教育产业化已被社会各界广泛认可。随着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机制的转变,作为办学主体的高校也有责任向社会公开办学成本及其核算方法。但目前由于高校会计体制的局限再加上高等教育成本的非精确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使得高校教育成本核算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核算体系与办法。高校教育成本核算问题既是理论研究的课题,又是实践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一、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研究的紧迫性

(一)高校自身特点及教育资源的稀缺性要求进行成本核算

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已逐步从公益化向产业化发展,高等教育不再是免费的午餐。高等学校作为以教学科研活动为中心的事业单位,虽然不能像企业那样直接从事物质资料等有形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但通常可被看作是一个生产性部门,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就是它的产品,高等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通过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实现其价值。而人才培养和产品生产一样,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因此高校与其它物质生产部门一样,同样存在“投入”和“产出”的经济活动,同样需要讲究投入产出效益。教育资源的稀缺性客观上也要求高等学校必须充分利用办学资源,以有限的办学资源培养出尽可能多的优质学生。而办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则有赖于高等学校加强财务管理、节约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

(二)公平合理的学生培养成本分担机制要求进行成本核算

《中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不属义务教育,需要建立由国家、社会、学生个人共同分担培养成本的机制。按照国家教育部规定,学费应为学生培养成本的25%。但由于国家没有出台教育成本的具体核算规范,各高校一般按各自的理解和需要制定学费标准,造成学费收费标准在近20年的时间里上涨了近25倍,从1989年前的200元/年,1995年涨到800元/年,2005年再涨到5000元/年。实行学生培养成本核算,可以为制定合理的高校收费标准,确定国家、社会补偿教育成本的额度提供科学依据。它对克服国家教育投入的随意性、增加高校收费透明度、规范高校收费行为起着积极作用。

(三)学校内部资源的合理配置要求进行成本核算

目前我国高校存在着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一些弊端,例如,高校至今尚未形成有效的成本约束机制;资源的短缺与浪费并存;部分高校盲目扩大规模,在各类学生的规模、质量和效益方面缺乏系统的、理性的思考等等。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研究,可对不同专业的培养成本进行计算,建立成本意识,可发现管理上的漏洞,进而达到科学地配置资源、进一步优化人员结构、强化内部管理和提高效益的目的进而提高高校教育资源利用率。

二、高校教育成本、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基本内容

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我们始终会涉及到各类商品、服务、活动和产出的成本问题。教育成本是教育经济学的重要内容,是指为使受教育者接受教育服务而耗费的资源的价值。高校教育成本是从高等学校提供教育服务的角度考虑的教育成本,它指高等学校在教育活动中用于培养学生所耗费的教育资源的价值,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来说,高校教育成本是指高等学校开展教育活动消耗的所有资源的价值,包括社会和受教育者个人或家庭直接或间接支付的全部费用。狭义的高校教育成本是指高校用于培养学生所耗费的,可以用货币计量的教育资源的价值,属于财务范畴的以货币实际支付的成本,而不包括社会和个人投资于高等教育丧失的机会成本。本文所指的是狭义的高校教育成本。

另外,所谓教育成本核算是指审核、汇总、核算一定时期内教育费用的发生额和计算教育成本工作的总称。教育成本核算包括两个基本环节:第一,按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对教育费用进行汇集,计算教育费用的实际发生额;第二,根据教育成本核算,采用适当的方法,计算出教育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笔者所指的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是以高校为主体所进行的核算工作,即实际发生并可以直接计量的财务成本,不包括经济学意义上的机会成本,也不包括学生个人成本等。三、现有会计核算制度已不能适应成本核算的需要

高校教育成本研究的关键,就是如何准确、可靠地核算成本,量化各种直接成本,获取各种可靠数据。会计核算的基础有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我国会计制度实行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以货币资金的增减直接来确定收入和支出的发生,而不考虑该项资金的取得和付出的归属期间,从而阻断了收入和支出的配比过程,掩盖了高校各个期间业务的真实情况,这样就难以准确反映高校的成本项目和成本水平,对学生培养成本的计算造成了困难。另外,多年来,国家对高校实行“供给制”,高校只核算经费支出,至于开支是否合理和必要,则无人问津。虽然后来国家对高校实行了“核定收支,定额或定向补助,超支不补,节余留用”的预算管理模式,但其仍局限于计算预算收支余超的阶段。一方面,高校利用所获得的资金主要关注于如何扩大学校规模、如何增强实力,对于能否合理和优化资源配置以及降低学校的风险,关注的程度较低;另一方面,作为非营利性的事业单位,不存在市场经济中的企业破产机制,导致高校相关领导的理财观念也存在一种误区,即认为高校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尽量获取尽可能多的资金来发展,而成本核算则可有可无。我国高校面临着教育经费短缺与教育资源严重浪费同时并存的问题,这种教育成本核算的滞后性以及由此形成的各种弊病,严重制约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这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及优化资源配置的需要,与发展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不相适应。因此,必须改革高校现行的会计核算模式。

四、科学确立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体系的三个建议

(一)参考权责发生制核算成本的原则,适当修正现行的收付实现制

从目前的研究现状和可利用的手段分析,教育成本计量的方法可以归纳为三类:统计调查方法、利用现有学校会计资料转换计算方法、进行教育成本核算方法。第三种会计核算法变革现行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即通过对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重新设计以适应教育成本核算的需要。正如前面所说的,目前我国高校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但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财务收支量增多,这种以实现收支为基础的会计核算方法,很难适应当前高校财务管理的需要,容易形成财务管理漏洞。

权责发生制,又称应收应付制或应计基础,是指对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均以权利的形成和责任(义务)的发生为标准。按照这一原则,对于收入,无论其款项是否收到,以权利的形成确定其归属期;对于费用,无论其款项是否付出,以责任的发生确定其归属期。显然,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来确认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避免了现金收付具体时间对成本核算信息的影响,能够准确地进行成本核算。这种方法应该成为一种趋势,因为用它核算教育成本最为直接,会随着高等学校日常会计核算的进行自然而然地产生教育成本信息。但是,由于目前高等学校非营利组织性质和高校管理体制制约了教育成本核算理论研究的深入,按照成本核算的要求重新修改现行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还需要一段时间。

(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实行固定资产折旧制度

现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的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等。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损耗而逐渐转移到产品成本或商品流通费中的那部分价值。而现今高校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是按账面原值核算的,不计提折旧,这种做法的缺陷是无形中增大了高校的资产数量,作为净资产的固定基金严重不实,不符合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客观性原则;同时,当前高校正进行后勤社会化改革,固定资产实行有偿使用,不计提折旧,有偿使用缺乏依据;另外,教育作为一项产业是要计算人才培养成本的,不提取折旧,人才培养成本的数据就不准确。

篇6

1、采油和集输运行流程

集输生产运作流程旨在将油气顺利输送到相应部门,中间有几项作业处理不可忽视,例如:油气水和污水的处理流程,其成本动因基础因素包含了原油的物性、含水率以及相应设备使用情况,其核心成本动因为作业的处理任务量,当然设备的维护修理次数、使用状况以及原油储罐量大小都成为其成本动因的主要因素。

2、注水与井下作业流程

注水生产流程以注水量为主要成本动因,其中石油水井的深度、注水设备、注水干压等构成了成本动因的基础因素,而对于日常的维护修理所消耗的成本动因,主要涉及到实际的维护修理的频率,其成本动因基础因素则涉及到水井的深度与使用情况,此外,井下作业也是重要的作业环节之一,那么其成本动因同样和井深有关,生产任务量以及成功率都是关键的影响因素,而从该环节中措施消耗的角度来看,显然对成本动因的研究应该着重从分析、数量描述入手,增油量和作业成功率的影响不容忽视。

3、石油运输服务流程

在石油的开采过程当中,运输服务的作用极其关键,主要体现在井下作业和采油生产作业中,例如:在运输车辆的运输和维修工作环节当中,使用车辆的载荷水平与运输里程长短构成了车辆运输消耗的成本动因的核心因素,选用车辆质量、使用寿命以及价格、应用强度等方面则体现了维修作业消耗的成本动因。

(二)开采项目成本动因的数量描述分析

1、基于选择标准参照物的数量描述考虑

当进行成本动因的数量描述时,选择合理的标注参照物一直是其需要考虑的问题,一般来说,在石油开采项目中,具有同类型号的设备、油井所消耗的作业量差距尤为显著,因而管理研究人员可以根据现场的基本项目设施,比如:油井、相关机械设备以及管线等,运用统计学知识,进行相关消耗费用的计算统计,然后选取消耗量处于中游的油井及其设备当作标准参照物。

2、关于标准参照物消耗的数量描述考虑

标准参照物的标准消耗问题在成本动因数量描述分析中也要加以慎重处理考虑,可以采用统计学方法来处理确定,研究管理人员通过搜集查阅大量过往的统计资料信息,对以油藏因素为首的不确定因素进行标准消耗的分析与统计,并依据有关要求确定落实。实际上,原油开采中每一项具体的生产作业流程,都会受到不同成本动因基础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的分析研究中需依情况而定。

二、成本动因分析在海外项目中的应用管理策略

(一)做好开采企业内部成本核算的管理

石油开采的整个生产作业流程实际上是由各个生产作业环节部分共同组成的,那么管理者便可以对各个生产操作部分实行细化、有针对性地管理,通过在各项生产作业中安排专人负责成本控制管理,对成本动因的数据消耗信息,账户、财务成本进行科学地建立、编制与核算,为财务成本的最终分析审核奠定基础,尤其对预算财务报表的执行与审查,出现问题的及时处理和调整均十分有益,进而完成对经济成本的有效控制。

(二)完善成本预算的管理方式

一个企业的生产效益往往与其预算的管理控制密切相关,只有做好项目的预算管理工作,才能实现既定的生产任务目标,由于海外项目具有的一定的特殊性,因此,管理人员在实施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借鉴国外过往的成功预算管理经验,取长补短,为己所用,在此过程中,尤为注意对产值成本目标的制定措施调整。由于长期以来,很多石油开采企业一直使用的是水平预算的编制方法,根据其特点,无形中使得企业从前不规范合理的开支费用得以继续存留,给企业的成本控制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那么基于上述原因,成本管理人员应该以成本动因数量描述原理作为基础,从石油开采业务过程中生产指标设定、设备运行以及成本资金的投入等三方面,构建出具体的函数关系,以便明确各个生产作业流程中的基本成本目标,使得预算管理更加系统化、科学化,有助于成本管理能力的不断提升。

(三)明确业务考核评价机制

任何企业都需要制定一个较为合理、适用的业务考核标准与评价机制,石油开采企业也不例外,管理者应该摒弃传统观念,打破改革思路约束的框架,在原有财务统计考核评价的基础上,融入全新的标准因素,比如:企业内部运营管理、顾客服务水准、业务学习提升能力等,那么事实上,在进行企业项目的成本动因分析过程中,那么这些因素都可以作为有效的参考标准和资料,有助于企业的成本动因分析变得更加彻底、准确。当然,在业绩的考核评价中,可以依据项目的成本动因分析的信息数据,来作为纠正约束员工行为偏差的良好手段,如此,在不断进行企业业绩考核评价机制的完善当中,成本动因分析理论思路的应用,无疑具有很大的成效,有利于产业结构、流程的再次优化,是实现经济产值目标的有效动力。

(四)采用局部细化的成本管理模式

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运作海外石油项目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任务,对于成本的控制管理颇具难度,管理人员应该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将成本核算的工作深入到各个具体的生产作业流程当中,将每一项作业环节所需要的生产费用做到明细统计与计算,运用成本动因的方法,对每处生产作业流程进行审查与核算,以保证每一处局部细化的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当发现不合理现象之后,依照分析结果,及时制定出相应控制解决的对策,进而让成本资金的分配与利用更加趋于合理。

篇7

2.当前医院成本核算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医院管理者不够重视

在目前情况下,作为医院管理者基本都为某一方面的医疗专家,通常其对医院医疗发展和学科建设比较重视,但相对匮乏财务管理知识,也缺乏对成本管理的足够的重视。并且因为医院财务人员或成本管理人员自身在医院成本核算方面有,不进行严谨的核算,这就导致其无法将有效的成本核算数据及分析提供给管理者,也难以让管理者了解成本管理的效益,自然造成管理者弱化成本管理。

2.2成本管理落实制度不够

自新医院财务制度实行之后,各医院也都将相应的成本管理制度制定出来,但仅仅在制度层面停留,缺乏真正的贯彻落实。如,按照医院成分分析制度,对医院提出了按照月、季、年开展成本分析的要求,但因相当多的医院没有深入开展成本核算工作,也就难以谈及成本分析了。

2.3成本核算重核算但轻分析

自仅仅起到为生成报表服务的作用。因为各医院所使用的HSI系统、成本核算系统和财务软件系统对成本核算影响大,所成成的报表缺乏完善,对医院管理层来说,利用价值不大。

2.4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因为医院会计制度相对于企业管理制度来说,比较简单,对财务人员所要求的业务水平不高,导致医院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考核大都形式化,其水平高低不齐。

2.5缺少专兼、职核算人员,成本核算管理粗放

就现阶段的公立二级医疗机构来说,其人员编制相对紧张,大都未配置专职成本核算人员,其几乎所有工作基本都由财务部门承担。由于不少财务人员缺乏对医院业务活动流程的了解,导致核算与业务活动处于严重脱节,状态。

2.6计算机网络系统相应的支持不够

因为医院成本核算系统存在初期投入金额较大问题,而又不能在短时间内把效益创造出来。所以各医院对于成本核算系统投入或现有HSI系统增加成本核算模块缺乏足够的积极性。

2.7未按照成本核算原则进行会计处理

当开始进行实际的成本核算期间,因财务人员对HSI系统使用不当或系统不能提供数据,导致,违反成本核算原则的情况时有发生。

3.对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做好成本核算的建议

3.1要将健全的成本核算管理组织体系制定好

医院成本核算管理属于非常复杂的一项系统工程,而强化成本管理则是医院开展成本核算的目的和医院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因此,必须将医院成本核算管理组织体系建立健全起来,全面了解和把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全面分析原因为基础,尽量减少劳动损耗并使潜力得到不断挖掘。

3.2夯实成本核算的基础

科室核算是整个医院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主体,其主要把科室作为最基本的核算单位,对开展业务的各项收入和劳动耗损等信息数据,不仅完整进行记录,还要做好计算、分析、对比工作。立帐要按最小单位进行,同时要把并且要把会计相关的统计资料从各个方面去收集全,以此提供成本考核的客观依据。

3.3发挥信息软件在成本管理的作用

由于医院成本核算能设计到繁多的种类和数据,就应采取计算机来对相关信息处理,在医院的各部门、HIS系统、会计核算系统实行统一的核算编码制度,促进信息对接的实现。这样不仅能促使信息处理速度加速,也能对成本核算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

3.4建立与完善监控机制

开展医院全面成本核算,需要立足医院实际,将医院的成本核算目标制定出来,并由上而下做好成本目标的设定和指标的分解和信息的反馈收集工作,在反复沟通的前提下,对各部门的关键成本指标及专业管理考核评价标准进行确认,以此把符合自身发展的一系列的监管和内控制度制定出来。

3.5今后做好医院成本核算应注意的事项

第一,将疗服务与成本核算关系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也就是说,在医院成本核算过程中,应促进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在不忽视医疗成本的基础上,做到不偷工减料,在两者关系和谐处理的前提下,促进服务与成本核算的共赢局面的实现。第二,处理好医院与科室部门之间的关系。医院成本核算工作需要重视科室的成本核算工作,以此为基础,将相应的管理机制和标准制定好,以促进医院成本管理服务质量的全面提高,在医疗质量有保证的前提下,使医药费用开始最大限度地减少。第三,提升成本管理与技术水平。在一般的情况下,支持新技术的开发离不开很大的一笔开销。因为在临床中才能应用到新技术的研发,就能够把良好的经济效益带给医院,因此,医院应大力支持新技术的开发,为提供更好医疗服务打下基础。第四,把医院、员工、患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处理好。由于在一定程度上,员工可以通过成本管理间接得到收入的提高,使其工作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所以,就应让员工积极参与到医院的成本核算和经济管理全过程,以此带来医院、员工、患者的经济利益的共同提高。第五,将财务管理和成本管理的关系正确处理好。成本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根本,而财务管理延伸之后就成为成本管理,因此两者是互不可缺的关系,当两者的关系确的处理好同时达到了结合的有机统一,这样才能使医院经济管理水平有着可持续性的提升效果。第六,全员参与、协作完成。在医院开展成本核算不仅范围和工作量大,而且有很强的政策性和知识性。不仅专职人员和财务部门参与成本核算,而且由于其与医疗技术、临床试验、行政后勤的各个科室等环节都有所涉及,这就需要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各部门的有机配合。需要调动起全医院员工实施成本核算管理的积极性,努力去促使一个以财务人员和部门为中心的多层次、多部门、自上而下的成本控制体系的有效形成。

篇8

成本管理意识较差对于铁路工程成本核算与控制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通常来如果工作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较差,往往会体现在其对于许多基本问题的理解不够透彻,并且对于成本管理意识不够深刻,最终会导致成本管理与核算的方法不科学。除此之外,成本管理意识较差还体现在很多项目管理者在实施过程中没有意识到节约成本和创造效益之间的关系,因此无法更好的实施成本控制。另外,成本管理意识较差还体现在现实的工程实践过程中诸多铁路工程企业并没有出现全员参与、全员控制的操作局面,这主要是由于很多的铁路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对待项目各部分重要性认识不够明确,最终导致了项目成本失控而出现无法挽回局面。

(二)理论和现实存在差距

理论和现实存在差距则会在根本上影响到铁路工程成本管理与核算的有效性。通常来说理论设计和实际实施之间的差距主要是体现在成本管理过程的控制力度不够。在这一过程中管理粗放是不少铁路施工企业的一个通病,这一问题在成本控制方面表现得更为明显。由于成本控制工作实施程度的大小,直接关系到铁路施工企业效益的好坏。因此在铁路建筑市场日趋激烈的今天,铁路施工企业如果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完善项目管理和项目成本控制,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才能游戏的提高经济效益。除此之外,理论和现实存在差距还会导致铁路工程施工所必须的资源出现很大程度的浪费和损失,这主要是由于成本管理中出现的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并且重视程度不够,从而使得本来可以获利的项目变成了亏损项目。如果在这一前提下工程单位在施工阶段出现成本偏差只能依据现有的简单的成本管理制度进行挽救,但是其最终的效果必然是非常不理想的。

二、加强铁路工程成本核算与控制的措施

加强铁路工程成本核算与控制需要诸多措施的有效支持,其主要内容包括了减少影响因素、进行全面控制、坚持开源节流等内容。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加强铁路工程成本核算与控制的措施进行了分析。

(一)减少影响因素

减少影响因素是加强铁路工程成本核算与控制的基础和前提。在减少影响因素的过程中工程成本管理人员应当注重对于影响到投资估算的因素进行合理的分析,并且对于其中不必要的因素进行有效的规避。工程成本控制中实行全面性原则首先体现在全过程的成本控制,在这一过程中控制的对象不能只是成本计算期的实际成本控制,应扩大至实际成本期外的各项业务活动除此之外,在减少影响因素的过程中较为常见的成本核算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了征地因素、环保因素、工期要求、材料费用、运输成本和人员消耗等内容。因此工作人员在工程实践过程中一旦发现工程造价与实际不符,则应当采用科学严谨的补救措施来有效的避免可能出现的浪费,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铁路工程成本核算与控制水平的有效提升。

(二)进行全面控制

进行全面控制对于加强铁路工程成本核算与控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进行全面控制的过程中由于全面控制原则全面成本控制往往会要求工程项目所有员工都积极参与到项目成本控制任务当中。因此这意味着有关企业应当注重形成人人参与、人人控制的局面。除此之外,在进行全面控制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注重保持相应速度和进度来确保项目成本控制实践的彻底性。另外,在进行全面控制的过中由于项目成本控制是动态控制,因此工作过人员应当注重强调控制的及时性和多样性,并且做到动态控制才能避免亡羊补牢的局面发生,最终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铁路工程成本核算与控制效率的持续提升。

(三)坚持开源节流

坚持开源节流是加强铁路工程成本核算与控制的核心内容与重中之重。在坚持开源节流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注重从而增加收入和降低成本等两方面来进行工作。除此之外,在坚持开源节流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注重深刻认清开源和节流之间的关系,从而能够更快的着手去实现两者的黄金比例。另外,在坚持开源节流的过程中企业应当注重在工程实践过程中做到一方面增加收入,并且在另外一方面节约支出来实现公司预期利润。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认真科学审查每一笔支出是否有相应合理的收入,与此同时查看收支是否达到科学平衡,并且把大的目标细化成逐个小的目标来逐个完成,从而能够在保证成本控制措施落实到实处的同时促进铁路工程成本核算与控制可靠性和精确性的不断进步。

篇9

二、柿叶茶厂建设内容、规模及资金概算和资金筹措

1.申请贷款

柿叶茶基地项目贷款16.55万元。

2.流动资金计划

场地全部建成投产后,按每平方米产干茶1.2kg/年计算,每年产干茶约为80000kg,产值40万元。每千克干茶的生产成本为1.58元,每年干茶总成本为18.72万元。每年需要增加的流动资金,按产品总成本的20%计算,需4.40万元,资金来源为内部集资,向农业银行或财政贷款,各年初借贷,年底归还。

三、经营成本、收益的核算

(一)总成本的估算的说明

1.价格计算。

按近几年市场已实现的价格为基础,预测到生产期初的价格(均为不含税价格)。

2.固定资产折旧费和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摊销估算。

固定资产折旧按直线法计算,工程折旧年限按10年,房屋及构筑物折旧年限20年,设备折旧年限10年。无形资产按5年摊销。

3.修理费计算。

按年折旧额的50%提取。

4.借款利息。

生产期长期借款利息和流动资金借款利息计入总成本。

5.工资估算。

茶厂定员35人,其中工人25人,年工资总额每人每年平均按21600元计算,管理及技术人员10人,年工资总额每人每年平均按36000元计算,福利费按工资总额的14%计算。

6.其他费用计算。

其他费用中管理费按工资及福利费的150%计算,销售费用按年销售收入的2%计算。

(二)经营成本估算

经营成本=总成本-折旧费-摊销费-利息支出-资金占用费用

(三)产品成本和费用的估算

1.茶青成本。

每生产1千克茶青所需成本费用包括:采摘费及管理工资1.38元,折旧费0.16元,企业管理费0.02元,技术服务费0.01元,其他费用0.01元。所以,1千克茶青成本共计1.58元。

2.干茶成本。

每生产1千克干茶成本费用包括:原料、茶青1.58元,燃料费0.11元,电费0.11元,折旧费0.06元,水费0.03元,车间经费0.02元,加工工资0.25元,工厂管理费0.12元,产品税按每千克干茶产值的15%计提0.06元。所以,1千克干茶成本共计2.34元。

篇10

2单品种制剂成本价格计算

真实、准确的可核实性的成本资料是加强成本核算、成本管理和价格制订的基础,确定制剂厂房等建筑物原值、制剂设备折旧以及安装独立的水、电、气表等,是做好制剂成本核算定价工作的第一关。费用归集步骤与费用分配方法,直接材料费用采用年末加权平均单价乘以实际用量计入成本,这样在价格上涨或下跌时计算出来的单位成本平均化,分摊较折中;直接工资费用和制造费用,以年为计算周期按单品种制剂年产值占全年制剂产值的比例进行分摊,可避免以批次作价导致的单位成本高低相差较大,有利于制剂价格的稳定。单品种制剂成本核算主要采用品种法,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以年作为计算分摊期限,归集生产费用。利用医院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对制剂成本核算,能方便快捷地实现制剂费用按照品种进行的归集与分摊。

篇11

二、中石化成本核算中的问题

(一)成本核算信息传递滞后

中石化下设的子公司十分多,大量决定都是需要由上而下传递的,因此难免出现信息传递滞后的情况,这对成本核算也带来很大的影响。信息的滞后传递的产生原因在于中石化在财务核算、财务结算和内部成本控制体系当中并没有制定严格的统一体系,下属公司对财务信息的管理职责不清晰,存在盲区,公司的财务与公司的生产经营不一致,很容易导致核算信息传递失常的问题。

(二)内部监管不健全

于单位企业相比,中石化对内部的管理制度依赖更大,一般企业都是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共同监管,而中石化在成本核算中,特别是在一些三级公司、四级公司中,很少受到外部监管,由于中石化企业管理的内部原因,经常会因时因地的变更,成本核算方法存在严重的不一致现象,并造成了成产前期核算与后期严重不一致的问题。如有时企业为了避免应该缴纳的税收,会自行变更月初的材料采购记录,造成与月末账面不相符的情况。更有甚者,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减少对已完工产品数量的核算,以此制造一种成本较高的假象,进而降低中石化应该缴纳的档期税收,在这过程中,中石化企业是存在偷税漏税之嫌的。

(三)无法体现资产和负债情况

中石化目前所使用的成本核算制度是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强调的是中石化企业某年度的收支金额流动,然而这一制度根本无法实现对企业资产和复制情况的真实反映。尽管随着ERPP系统的陆续上线分公司,实行ERP在线的统一核算,但是由于中石化气团庞大,集团总部与下属公司之间仍然存在着严重的债责不明的情况,容易造成欺上瞒下的局面。

三、如何改进中石化成本核算的缺陷

(一)完善ERP环境下的内部控制

在中石化企业的管理过程中,企业管理人员应该重视企业全面管理和发展,树立全面成本的观念,严格要求中石化各个子公司在进行一级、二级、三级等信息传递时的时效性。利用ERP环境下的集成化管理系统,企业应该强化管理人员的信息传递意识,保证全员参与,准确数据,让财务系统产生的财务数据信息及时的和各个子公司进行沟通传递。

(二)加强成本核算监督

石化行业由于其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会计成本的核算结果必须表现出正确、客观的反映实际情况,防止企业利用快会计成本核算钻国家税收的漏洞。为了确保成本核算的真实性,中石化企业应该树立统一一致的成本核算方法,对不同形式的资产进行准确的核算。在中石化的生产过程中应该重视数据的真实性,最大限度的反映中石化生产过程中的成本真实情况。另外,中石化企业应该重视对国家税收的真实性,不能因为成本问题造假账,出现偷税漏税的情况,一旦发现则会对企业产生巨大的形象影响,因此企业高层应该正视这一问题,严格要求会计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三)严格施行ERP环境下的集成化财务管理

既然中石化集团引进了ERP集成化财务管理的方法,那么就该严格施行到底。首先应该实现中石化企业中的信息对称化分布,进行公司管理,控制基层,建立动态的企业信息。其次,要利用ERP集成化财务管理实现最大化的企业上下信息分布均匀,严格管理企业成本核算成本的准确性。最后,通过对ERP集成化管理模式的使用,最大限度的让各个分子公司共享企业的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保证信息流畅,让债责信息清晰明确。

篇12

现今,我国大多企业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材料浪费。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是现今企业的材料审批制度不够完善,也没有科学合理的定额标准限制材料的使用和发放,以至于用料程度没能够达到最大化和材料使用不够合理。第二是在材料使用的过程中,对消耗的控制力度相对比较薄弱,而且企业材料回收利用率低。

2.库存不合理使材料严重堆积,管理成本增加

一些企业为了保证能够正常的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免不了堆积大量的材料,因此,企业库存管理成本大大的增加,不能充分的利用有效资金。在保证企业能正常生产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减少材料的库存,才能减少材料堆积成本。

3.材料库管不够严格,导致难以保证材料的质量

材料的质量是企业产品的根本,重视材料质量的审核已成为企业保证生产出好产品的保障。就我国的现状来看,材料库管和审核没有能够得到企业的重视,企业材料入库时没有进行严格的审核、验收,材料出库时也没有采取相应的程序进行严格把关,导致不能够有效保证材料的质量。

4.材料账务核算不够规范

财务管理人员采用不当的处理方法,以至材料成本核算不切实际。在审核领料单、验收单、调拨单、购货清单、购货发票、购货合同的过程中,财务人员不够仔细认真,导致所处理的票据与材料实际流通量不相符、与相应的财经制度不相符,甚至由于金额计算的差额导致材料账务核算不实。因此,需要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端正工作态度。在审计监不够严格的情况下,企业甚至虚拟操纵材料出入库,进而获取相应的利益,例如库房虚拟增加入库,然后同时出库,财务账挂应付账款或暂估材料,作出库成本,已达到非法获取利润的目的,也有减少出库,达到虚增利润造成潜亏的情况发生。现今,我国的企业材料管理的过程中还有着比较大的不足,企业相关部门不能做到仔细的盘查库存材料,企业材料账目做得不够规范,以至于企业材料管理不能够顺利有序的展开工作。又因为企业的生产状况与材料管理严重的脱节,材料浪费的情况日益严重,以至于企业没能够最大化的实现经济效益价值。

二、企业成本核算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有效对策

1.加大材料采购的控制力度

顺利地开展企业材料采购的工作,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采购计划。首先是验收要先分析材料市场的具体情况,且把握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两者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相结合,制定出相应可行的采购计划;然后是在采购的过程中,需要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对采购人员进行从业素质培训,帮助他们全面的了解自身的工作从而知其重要性,抵制各种不良诱惑;最后是需要完善相应的验收入库出库制度。做好材料入库的验收,并做好相应的报告,在获得质量部门的批准之后才能进库,同时,应该做好出库材料的登记和检查,保证出库材料记录的有效性。在降低材料成本的同时需要保证材料的质量。

2.科学地管理库存,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的经济秩序在不断地完善,企业材料市场相对比较成熟,为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企业需要结合内部的实际情况,对传统的积压库存模式进行改进,完善企业发展的库存制度。同时,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需求,材料的库存量要适当地增加。科学地管理库存,才能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使企业仓库管理的成本降低,确保企业的有效资金达到利用最大化。

3.完善材料的使用管理制度,避免材料浪费

为了保证能够提高企业材料的高效利用率,需要完善的材料使用管理制度提供依据和理论指导。现今,我国大多企业材料使用管理制度还不够成熟,需要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要完善企业材料使用管理制度,需要制定合理的材料定额、进行科学的材料预算管理、提高材料的综合利用率和合理的产品材料用量等方面的改革。因此,企业要一材料使用管理制度为基础,结合企业在生产中利用的实际情况,最大限度的利用材料的有效性。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废弃物的回收和利用。企业资源回收的利用率不高,不仅会增加企业的材料成本,还会对资源造成浪费和污染了环境,不符合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要引进先进的废弃物处理技术,并将其应用到企业的废弃物回收环节中,对废弃物进行合理适当的处理,实现回收再利用。

4.要有严格的对账记录,保证账实相符

对账制度在会计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工作环节。对账是把账本记录数据与库存数据进行核对,能够确保账本记录的真实准确性和正确性。企业必须对库存实物进行定期的盘点统计并编制材料分类盘点报表,还要与其相关材料的总账明细账进行核对。在对账的过程中,需要审计等相关人员在场进行监督,以确保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对账能够确保材料出入库的准确性和真实性,防止利用材料出入库操纵从中获取利益的不良行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