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17:15:3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维修电工技师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封面页:首页为封面,按照学校统一的封面样式打印(见附件1);
2、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页(见附件2);
3、开题报告(见附件3);
4、中文摘要和关键词页:摘要字数在200至300字之间,关键词在3至5个之间;
5、英文摘要和关键词页:根据中文摘要和关键词翻译;
6、目录页:应有小节对应的页码;
7、正文页;(正文字数:本科不少于10000字,专科不少于6000字)
8、参考文献页;
9、谢辞
二、打印规范
1、论文以A4标准页面排版(21﹡29.7cm),1.5倍行距,字体、字号要求如下:
标题用粗黑体:一级标题三号,二级标题小三号,三级标题四号;正文用宋体小四号。
2、章节目序号(标题序号):
(1)按照正式出版物的惯例,标题编号顺序规定如下:1、1.1、1.1.1………
(2)论文标题一律从“1、”开始。
3、图表标号:
图1.1图1.2图2.1图2.2……
(与图名称一起标在图正下方,用5号宋体,如图1.1,GDP按年度增长率)
表1.1表1.2表2.1表2.2……
(与表名一起标在表正上方,如表1.1职工情况一览表)
4、中文摘要和关键词:
摘要:
关键词:;;
其中:摘要和关键词这两个词用宋体加粗,小四号,摘要内容和关键词内容用楷体小四号;
5、英文摘要和关键词:参照中文摘要和关键词;用TimesNewRoman体;
6、论文正文:空二行后书写正文,正文的第一段为“引言”,但不加小标题。
7、参考文献列示格式(5号宋体):
书籍格式:〔编号〕作者,作者.书名
.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
期刊格式:〔编号〕作者,作者.文章题目[J].期刊名,年份(期数):起页码~止页码
报纸格式:〔编号〕作者,作者.文章题目[N].报纸名,年月日,第几版
注意:网络文献一般不作为参考文献。
8、页眉必须打印“南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或论文)”,居中(5号宋体;
9、正文必须打上页码,页码格式为“第X页,共X页”;居中打印(5号宋体);论文前面的中英文摘要页、目录页用小写i、ii、iii、iv顺序编页。
10、所有论文请用WORD98以上版本打印。
三、交稿时间:
1、论文纸质稿(初稿)于2009年5月30日前交函授中心学籍科江文老师收,联系电话:0735-2898178手机:13787357225,过期不予受理。
2、经指导老师修改后,返回学员定稿,请各位学员及时关注。
3、各位学员务必保留电子稿,定稿后拷贝交函授中心,由中心统一刻制光盘上交南华大学。
四、答辩时间:
学籍科另行通知。
五、封面、表格下载地址及联系电话:
1、封面、表格下载网址:
附件1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学院名称
指导老师
职称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年月日
附件2
南华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站(点):
题目:
起止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站(点)负责人:
年月日
设计(论文)内容及要求:
指导教师:
年月日
附件3
南华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设计(论文)题目
设计(论文)题目来源
设计(论文)题目类型
起止时间
一、设计(论文)依据及研究意义:
二、设计(论文)主要研究的内容、预期目标:(技术方案、路线)
三、设计(论文)的研究重点及难点:
四、设计(论文)研究方法及步骤(进度安排):
五、进行设计(论文)所需条件:
六、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年月日
范文赏析:
对高职中级维修电工实训中采用“互助式教学”的探讨
【摘要】现在的高职学生,理论知识较薄弱,中级维修电工实训中采用“项目教学法”等方式进行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在中级维修电工实训教学中,作者采用“互助式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经过几年实践,教学效果较好,现写出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高职电工实训互助式教学
引言:
所谓互助就是基于学习小组的建立和小组内外的互动、合作、交往,由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评价学生、学生检查学生。在中级维修电工实训教学中采用互助式方法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现以Z3050摇臂钻床“圈故障范围”实训为例,阐述“互助式教学”实施的方法和步骤,供同行参考。
一、为什么要采取互助式教学
新时期高职教育除了教书以外,更看重育人,这是历史赋予高职院校的职责,更是高职院校的义务。中国要实现工业现代化,需要一大批技术过硬的技术工人,更需要综合素质高的技术工人,而高职院校就是培养这种工人的摇篮。现在的高职学生,理论知识较薄弱,以往在中级维修电工实训中采用“项目教学法”等方式进行教学,效果不太理想。经过探索,作者在中级维修电工实训教学中,采用“互助式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经过几年实践,不但教学效果较好,而且還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些素质包括:
1)、提高了学生集体荣誉感
2)、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3)、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能动性
4)、加强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如何实施互助式教学
1、分好分组
分好小组,是保证“互助式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由老师任命任组长,让组长选择组员,以确保他们有良好的“互助环境”。老师要注意好生及差生的搭配。组长人选由责任心较强、学习成绩较好、组织能力较强的同学担当,以保证小组互助学习的顺利进行。
2、严格考核
好的考核办法是保证互助式教学顺利进行的关键。
1)考核内容。每次学习、考核的内容宜少不宜多,这样易学习、易讨论、易考核。在中级维修电工实训教学中,将每一个综合项目分成若干个小项目,并对每一个小项目明确提出学习内容、考核要求。由于项目小,考核要求明确,而且采用了互助式教学,同学们学起来困难较小,积极性较高,学习效果较好。以钻床排故为例,将整个项目分成若干个小项目,这些项目包括:能认识元器件、会操作、能观察并阐述每次操作后各个接触器和各台电动机得电情况、能正确阐述故障现象、能正确圈出故障范围并说明理由、能排除故障点并阐述排故思路等。
2)考核成绩。在互助式教学时,小组内每个成员的考核成绩一样,这是确保互助式教学的关键。如果只是采用互助式教学,而考核时小组成员的成绩不一样,小组的互教、互学、互帮、互评的氛围就不够,同时还增加了考核的工作量。在实施互助式教学时,对每个小组实施统一考核,一个小组抽取1-2人来考试。考试时,一般先抽较差的学生回答,然后再抽取较好的同学来补充。这样就能促使小组的每位同学相互监督、相互教、相互学,激发学生学习,增加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占主导作用。
3)考核方式。一般是单个项目练习时才采用对小组统一考核,综合练习时只对个人考核,这样,既能保证每位同学的成绩差异,也能保证每位同学的共同进步。
3、对个人成绩的综合评定
为了保证成绩真实反映学生的水平,学生的综合成绩应包括:平时表现20%(包括考勤、学习态度)+实训报告10%+每次的作业10%+互助式教学考核成绩30%+个人综合考试成绩30%。
三、“互助式教学”实例
以钻床“圈故障范围”实训为例,阐述在中级维修电工实训中如何实施“互助式教学”
先分好小组,给每个小组下任务,如:今天该小组必须完成正确圈出10个故障的范围。任务下达后,由小组长去安排谁记录,谁操作,并组织该小组开展讨论。实训时,由小组内的一个学生设置故障(其他同学不能看),然后每个同学分别操作,并说出故障现象,圈出故障范围,经小组讨论后得出一个统一答案,记录在实训报告上。
对小组的讨论强调几个原则:每位同学必须参与讨论,必须有自己的见解,必须有自己的理由,每个问题只能有一个统一的答案。当意见不能统一时,再由老师进行解答。
考核时,老师从每个小组的实训报告上抽取2-4个问题,然后抽取该组1-2名学生进行考核。需要他们回答三个问题:对该故障你圈的是什么范围?小组最终圈的是什么范围?圈出该范围的理由是什么?根据他们的回答情况评定成绩,而且该成绩为该小组在该项目的统一成绩。
四、效果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在中级维修电工实训教学中采用以互助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能让学生互助、互教、互学,能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能动性,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教学效果较好,值得同行们的借鉴。
参考文献:
[1]蒋依文.中级维修电工实训的探索与研究[J].教师,2015(03).
[2]施剑凡.高职院校中高级维修电工考核实训教学的探索和研究[J].科技信息,011(03).
机车事业部当年为完成公司制订的“百年百亿”目标,克服了车型多、时间紧的难题。湖南省劳模、高级技师龚兰平完成了9600KW六轴车车体批量生产技术整图后底架部分的工艺文件的修改、完善,协助完成7200KW六轴车车体工艺评审,完成7200KW六轴车车体底架组焊胎、调修胎及转胎工装改造5项,完成各种车型的底架及部件的工装设计20项。他在2009年公司冲刺百亿目标的过程中,半年内先后五次赴子公司资阳机车厂进行技术援助。
李赞英是负责自动焊机的焊工女技师,面对生产任务大量增多、各种车型每月混合生产的挑战,她都能安全有效地掌握各种焊接方法,运用多种焊法进行焊接,被员工封为“焊接多面手”。目前她正努力学习,向焊工高级技师迈近。机车钳工高级技师陆斌,是总成车间车体一班班长,他带头投入生产,改善生产实施过程,利用榉木板与橡胶皮自制的“刮刀”有效地解决了实际操作中的刮胶不平整的问题;他还充分给予新员工实际操作的机会,力求让新员工在最短时间内最大程度地掌握本班工作要领,适应岗位。他所带的新员工仅仅用一个月时间就已基本掌握了班组各项工作要领,他自己也被授予湖南省劳模的光荣称号,2011年又被南车聘为技能专家。
敢干实干的转向架技师
南车技能大师、享受国务院津贴的维修电工高级技师罗斌,因事业部扩能改造,负责50余台各类型设备(包括数控设备、普通设备)的搬迁任务,新安装各类型设备10余台。2012年,他改造外圆磨床工作台面驱动系统获得成功,并在湖南省人社厅论文评选中获得二等奖。
9600KW型电力机车构架制动座支座φ28L的孔尺寸精度超差,粗糙度达不到要求,若投入生产将会造成轴套易脱落,引起机车制动失灵。这一难题交到了“株洲技能大师”桂志红的手里,他夜以继日地想办法、找原因,终于发现制动器φ28L孔加工时刚性较差是影响质量的关键。通过采用增加工艺辅助支撑、改进刀具角度、改进工艺等一系列措施,不但从根本上保证了9600KW型电力机车构架制动器的质量,而且将加工时间由原来的两个小时缩短到一个小时,并降低了刀具成本,制动器φ28L孔在该工序的合格率达到了100%!该项目也因此荣获了公司技术革新二等奖。2012年桂志红又获得公司优秀员工称号。
南车集团劳动模范、铣工技师刘荣操作的设备是日本本田8米数控龙门铣床,在操作过程中,他仔细琢磨,修改附件头转向程序以及定位转向速度调节,降低定向转速,这一改进杜绝了械损事故,为公司避免损失539万元。镗工高级技师杨和仲对工艺流程的各种刀具进行了优化筛选,提出了用其他刀具取代φ630×30三面刃盘铣刀,既提高了刀具耐用度,节约了刀具费用,又提高了工效,使加工质量得到根本改善。
勇挑重担的制造服务中心技师
南车株机公司工会成立了以全国劳模李樟兴的名字命名的工作室,近两年来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组织技术攻关,两项成果均获公司一等奖,为技师们做出了表率。全国技术能手、享受国务院津贴的维修电工高级技师聂毅带领班组13名员工圆满完成了车间各项维修和安装任务,全年累计完成维修任务530件,解决了车间等离子切割机海宝电源内线路经常烧坏短路故障、电磁吊电流过低故障、300T数控折边机行程不对故障。技师王俊和技师叶驮诠ぷ髦谢ハ嗯浜希针对压型质量问题多次进行攻关活动,通过多次实验和反复验证将多次成型变一次成型到位法,每24台机车节约材料300多公斤,减少加工工序和转运工序,避免了产品变形和尺寸发生改变,很好地保证了产品质量。
推广先进操作法的地铁技师
在城轨事业部的工地现场,总能看见焊接技师彭勇军的身影,认识他的人都亲切地叫他彭高技。彭勇军负责焊接现场监理、焊工培训和焊工工作试件考试,经他手评判的焊接试板要以吨为单位进行计算,对每一位焊工的资料他都熟记于心,试件上每一个缺陷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最近,地铁事业部车体车间又新进了46名装配钳工,冷作工高级技师梁涛负责这批新员工的技能培训工作。梁涛根据铝合金车体的生产特点和基本技能要求,严格执行事业部新编制的装配钳工操作规范,强化技能和行为规范考核力度,让新员工在进入班组前就掌握了一定的实用技能,养成了良好的行为规范。
电焊工的培训历来是城轨事业部的培训重点,南车集团技能大师、电焊高级技师赵卫和电焊技师李祯,编制了焊工培训计划和12个项目的焊接操作规范,并耐心为新员工进行示范操作。GZML3E项目长梁与顶盖边梁连接板处经常出现焊接裂纹,不但影响生产度,还存在质量隐患。赵卫及时与有关工艺人员沟通,翻阅了大量技术书籍,同工艺人员共同提出多个改进方案,通过多次实地检验确定最佳方案,及时反馈给开发部有关技术人员,最终这一方案被推广到GML28线上。
说到金德华,周围的人都说,像他这样既有理论又懂技术,既是高级技师又是高级工程师的复合型人才,实在是太少见了。
1982年金德华从上海电机制造学校毕业后,就进了上海锅炉厂设备动力科技术维修组,刚干了两年,就在职考上同济大学电气工程系工业自动化专业,学习现代电气技术;1989年本科学业完成后,仍不间断地学习先进的电气技术;2000年,又考上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研究生,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
为什么这么注重学习?金德华说起一件小事。他刚工作没多久,厂里一台拉床坏了,一会儿能启动,一会就启动不了。这是一位老工程师自己设计的,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事情报到了维修部,金德华立马去修,他感觉可能设计方式有问题,大致的问题方向似乎也明白,但就是修不好。事情过后,他深思一番,发现知识远远不够,一定要继续学习。
对于技师来说,空有理论却也是无米之炊,金德华就像一块海绵一样,不断吸收知识,也不断提高技能。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他先后参加西门子数控系统培训,德国、美国等国设备维修培训,香港地区高技能人才培训,市委党校高技能人才培训。期间两次参加上海技能大赛,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05年,金德华获得了高级技师资格证书。
金德华还将技术经验及时进行总结:目前已在专业杂志上发表了10篇论文,其中3篇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电气传动》、《电气应用》和《电工技术》杂志上。
可以说,30年的职业生涯中,陪伴他的就是“学习-吸收-创新-创造”,他说:“学得越多越觉得欠缺,只有理论和技能的双重提升,才能让工作真正游刃有余。”
疑难杂症问题的解决专家
30年来,金德华还有一个让人称奇的地方,那就是在一个岗位上从来没有挪过。这个岗位,之前叫上海锅炉厂设备动力科,现在叫上海锅炉厂设备动力分厂,他现在是这里的副厂长。
厂里流行一句话:遇到疑难问题,找设备动力科。多年来,即便是已经成为技能大师的金德华,在遇到大家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总是随叫随到,哪怕半夜接到电话,也会立即起身来到厂里。为了维修故障,他依然会上到三四十米的高空行车,下到地下十几米的运行
设备。
2007年,上海电气金德华电工技术工作室成立以后,他常常带着自己的团队出现在各种疑难杂症的维修现场。
四米卷板机是意大利进口设备,可以将十几米的钢板卷成圆筒,在锅炉厂的运行中非常关键。然而,经过近十年的运行,原控制系统老化,故障频繁。常常将钢板的一头卷成圆筒,另一头却成了锥形,导致产品报废。问题出在了哪里?金德华花了大量的精力对该设备的工艺要求、功能要求和控制原理进行了分析,发现是控制程序的问题!经过细致的研究和大胆的尝试,他采用了现代控制技术重新建立了合理的数学模型,设计了控制系统,大大简化了系统构成;同时,他根据工艺要求,编制了相应的控制软件,在保持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增添了下辊平衡监视保护等功能,终于达到了均衡的效果,使设备的可靠性大大提高。
还有从美国进口的波形板生产线,由于控制系统老化,频频出现故障。可是,让美国人来修费用太高,又影响电厂发电,导致生产事故停工。该设备在控制上有两大技术难点:一是波形板打包参数控制极不方便,使得生产效率低下;二是相邻形板的波纹不重叠,控制十分复杂。金德华先通过维修让机器可以正常运转,还将机器万一出问题的“后事”安排好,以备不测。当然,最后还是要彻底解决,经过他和团队三周的奋力研究,终于建立了合理的控制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控制系统并编制了控制软件,从而使打包参数控制极为方便,波纹不重叠控制系统大大简化。
如今,经过改造,该设备的电气故障率大大降低,甚至几乎为零,而且由于轧辊速度提高以及控制方式的合理性,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创新的步伐永无止境
作为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在电气维修方面的领军人物和上海电气前两届的电气首席技师,金德华在设备电气控制新技术、新系统应用方面始终走在前列,创造了多项“首次”。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金德华首先将PLC控制技术应用到工厂设备的控制中。现在,该技术已在工厂广泛应用。
首次将变频调速技术应用于探伤起重机驱动,探索了起重机上不调换电机、利用原绕线式电机采用变频调速的应用技术。
首先将数字式直流调速技术应用于工厂龙门刨床驱动,替代落后的发电机-电动机系统,使设备性能大大提高,降低了能耗和噪音。现在,该控制技术已在企业全部龙门刨床上得到应用,效果极佳。
首先将伺服定位技术应用于生长线立式料架的定层控制中,提高了定层精度和生产效率。
首先在设备控制上采用触摸屏人机交互技术,提高了系统可靠性、通用性和人机友好性。
传道授业的工作从来没有停下
金德华着力将自己的技术专长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更多的人。
他与年轻员工结成培养对子,通过近一年培养辅导,其中一名员工在上海市职工技能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在2006年“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第五名。
电气卓越技师是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开始实施的“高职大专学历+维修电工技师职业资格”人才培养计划,即学生毕业时在取得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高职学历证书的同时,也能获得维修电工技师职业资格证书。电气卓越技师的技师职业资格鉴定成绩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占鉴定成绩的50%,二是参加技师技能鉴定实操测试,占鉴定成绩的30%,三是完成毕业设计并答辩,毕业设计成绩占鉴定成绩的20%。毕业设计是检验学生对本专业所学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掌握程度的重要教学环节,2013年山东劳动职业学院开始实施卓越技师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毕业设计是以实施完成典型工作任务(产品)的设计、制造、安装、运行为教学重点,结合职业技能鉴定项目和生产一线实际问题的解决,完成学生毕业设计的教学任务,即毕业设计的主要成果是实物作品。毕业设计作品制作是学生对实际技术问题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在完成作品设计、安装、调试、运行外,还需要归纳整理技术资料,具有多元的技术、技能元素,,传统的毕业设计考核体系无法胜任这种以真实作品为主要成果的毕业设计考核,所以构建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毕业设计作品化考核体系是卓越技师毕业设计作品化改革的重要内容。
1传统毕业设计考核体系存在的问题
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模式源于本科院校的毕业设计模式,而本科院校毕业设计主要考核学生的自学能力,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能力和编制文本的能力考。部分高职院校直接套用本科院校毕业设计考核体系,并不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和指导教师。例如某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评分标准由选题质量、文献综述、论文中展现的研究水平与实际能力、论文撰写质量、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等五部分组成。其中选题质量占总分30%,主要评价指标为: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与岗位(群)需求紧密结合;有一定创新性和应用价值。文献综述占总分的20%,主要评价指标为:能查阅文献,具有收集、整理各种信息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能较好理解课题任务并提出实施方案。论文中展现的研究水平与实际能力占总分的30%,主要评价指标为:具有从事本专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的技术技能;能熟练掌握和运用电气专业知识、技能,能分析解决相关理论和实际问题;毕业设计合理。论文撰写质量占总成绩的15%,主要评价指标为:论文层次清晰,结构严谨,结论正确,技术用语准确;行文流畅,语句通顺;论文格式符合规范要求;图表完备整洁,所有符合均使用国标符号,编号齐全;学术水平和创新占总成绩的5%,主要评价指标有:具有一定的实际生产应用价值;对与课题相关的生产实际问题有较深刻的认识,有新的见解,有一定的创新。这种毕业设计考核体系忽视了高职教育为社会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教育目标,考核要求超过了高职学生具备的水平和能力,导致老师和学生围着资料文献团团转,甚至出现了毕业设计纸上谈兵、室内作业、假题假作、网上抄袭现象,毕业设计质量和水平难以提高。而且考核体系比较粗放,评分主观性太强,评分细则不够细化,导致有时毕业设计答辩成绩会出现争议。对于实物化的毕业作品,具有多元化的内容设计,丰富的技术、技能元素,这种考核体系过于重视论文而不重视作品,所以不能完全胜任毕业设计作品化的考核。这种考核体系过于重视结果性考核,毕业设计答辩占成绩的比重太大,忽视过程性考核,无法真实反映每名学生毕业设计态度以及学生实际的技术技能和职业素养,挫伤了部分学生的积极性。
2毕业设计作品化考核体系改革探索
电气卓越技师的毕业设计在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基础上,邀请企业实践专家和校内专任教师共同实施过程性考核,专家、教师、学生三方共同评价毕业设计作品质量,初步构建的毕业设计作品化考核体系。
2.1完善考核管理,明确分工职责
我院毕业设计考核工作管理管理模式为学院、系部、教研室、双导师四级管理。学院对毕业设计作品化工作进行宏观管理,出台管理文件和规定,监督、检查、评价管理规定的情况和成效,并给予毕业制作资金支持;系部是管理的中心,负责制定毕业设计作品化考核的具体要求和实施细则,随时监督、检查各专业教研室的执行情况,成立毕业设计课题审核小组,确定毕业设计内容,并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到校和专任教师共同指导、考核毕业设计,实行毕业设计双导师制;教研室是毕业设计作品化考核的工作重心,一是组织专任教师教师和企业专家开展指导工作,保证毕业设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毕业制作成果的质量,二是具体实施毕业设计考核;企校双导师是毕业设计考核的核心,是考核的具体执行人。学生在双导师的指导下,自主设计、制作完成作品,双导师共同并确定学生的部分考核成绩。
2.2确定课题范围,学生自主选择
系部建立由企业行业专家、技能大师与校内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组成课题审核小组,遴选毕业设计课题。在毕业设计实施前,将与企业实际生产紧密结合、与典型工作任务相吻合、与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相匹配,能综合应用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能体现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要求的课题纳入毕业设计课题资源库。目前电气卓越技师提供的毕业设计课题数量与毕业制作小组数量比约为3:1,每个课题都明确了难度系数,难度分数分设置在70分到100分之间,学生根据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课题。选题分数占毕业设计总成绩的10%。
2.3组建制作团队,明确学生分工
毕业设计作品制作涵盖众多技术问题,学生无法单独完成,只有组建团队才能共同完成毕业设计作品制作。根据学生意愿,让5-7名学生组成一个毕业制作小组,每个小组的毕业制作课题均不同。选拔专业技术、技能水平过硬,拥有感召力和正能量的学生担任组长,同时按照毕业设计作品制作要求,给每一个学生分配课题的某一部分任务,只有所有学生都完成各自任务,毕业制作作品才能实现要求的功能,让所有的学生均有压力和动力,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独立的工作能力而且培养团队的合作意识。毕业设计制作团队分工,发挥了团队的合力,避免了一人干,众人看的情况。毕业设计作品功能分实现占毕业设计总成绩的40%。
2.4企校双导师共同实施过程性考核
在毕业设计作品制作过程中,企业导师给学生分析讲解技术要求,和校内导师及学生共同设计论证毕业设计方案,并在关键技术环节给予帮助,在此期间考核所指导课题每名学生的态度、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并给予评价。企业导师评价占学生过程考核分数的40%,剩余成绩由校内导师进行评价考核考核。校内导师主要指导学生安装、调试作品,并解决学生制作过程出现的问题。对学生在毕业设计制作过程中的出勤、态度和期间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动手能力等方面给予评价。双导师过程性考核成绩占毕业设计总成绩30%。2.5专家、教师、学生三方共同评价每年根据毕业设计作品课题的主要类型,聘请相关行业的技能大师、行业专家和校内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等组成的答辩委员会,委员会中企业代表和校内人员比例为3:1以上。答辩过程中,学生对毕业设计作品进行演示,对毕业制作的内容及成果进行了阐述,答辩委员会进行了质疑,并给予评价,根据学生在答辩总体现的水平确定答辩成绩,答辩委员会评价成绩占90%,剩余的10%由旁听的全体毕业设计小组组长给予评价。答辩成绩占毕业设计总成绩的20%。
3应用与体会
毕业设计总成绩由四个部分构成:选题难度系数占10%,过程性考核占40%,作品功能实现占30%,答辩成绩占20%。这种考核体系既考虑学生平时的设计制作态度及课题的难易程度,又综合考核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多元化的考核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也提高了学生的重视程度。学生在毕业设计作品的设计、制作、文档的准备以及答辩的表现环节都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通过改革毕业设计作品化考核体系改革,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受益。一是通过毕业设计,综合应用了知识、技能,进一步提高了职业素养。二是作品充分直观展示了他们的个人能力,作品成为学生高质量就业的敲门砖。三是通过团队协作,学生不仅能发挥各自优势,还能相互学习补齐短板。四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在各项创新创业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以2014级电气卓越技师班为例,学生总人数共95人,分了13个毕业设计小组,制作毕业设计作品1项获得2016年度机智云线上开源大赛全国第一名;1项作品获得第十届国际大学生iCAN创新创业大赛全国二等奖;1项作品获得“征途杯”第三届山东省物联网创造力大赛全省一等奖;在第十三届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当然在毕业设计作品化考核过程中,受到企业专家参与时间等因素制约,也存在考核细则还需要进行优化等问题,毕业设计作品化考核体系还需不断完善,这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作者:黄玉海 刘长慧 尹四倍 张帅 单位: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 济南智星教学设备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尹四倍.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卓越技师毕业设计作品化改革与实践——以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培训,2016,04:48.
这些参赛经历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做了最好的例证。回到工作岗位后,他们可以在更广范围的青年职工中树立“技能成才、岗位建功”的良好导向。
如今,“振兴杯”的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参与的青工越来越多,新疆各地州越来越多的单位组织选拔和集训,参赛选手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掀起学技术、拼技能的热潮,这正是“振兴杯”举办的初衷。
在更难更好中成长
颁奖典礼上,有一个人格外引人注意,他就是数码车工赛项一等奖的获得者祝希望,已在基层默默无闻地工作了七年。
刚参加工作时,祝希望“初生牛犊不怕虎”,也曾参加过技能大赛,但由于准备不足以失败而告终,尽管比赛的规格和级别不高,但年轻的祝希望不再轻易涉足。
直到今年参加公司厂处的比赛,祝希望还是走不出心理阴影,比赛时手忙脚乱连续出错,最终没有获得任伺名次。恰逢“振兴杯”新疆赛区选拔,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祝希望不肯轻易言败,鼓起勇气报名参加,希望藉此改变自己的命运。
开赛前,祝希望认真准备,从理论到实操,他不放过任何一处考核点,天天“缠”着师傅请教,想方设法寻找提升效率和质量的方法,哪怕是一分钟,他也会去反复尝试。在公司领导的支持和亲朋好友的鼓励下,凭借自身的稳定发挥,祝希望终于如愿以偿。
本届车工比赛是继2007年、2011年、2013年之后,第四次作为“振兴杯”的赛项。赛后裁判与选手们一起总结分析了比赛的整体情况,今后需要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拓展知识面,提高工艺分析能力。另一方面,要注重工作经验的总结和积累,不断提高加工的技能和技巧。
“我还要向那些比赛选手多多地学习,向他们请教,平时多钻研技术。通过这次比赛,既提高了我的技术水平,还学到了知识,这都要感谢公司多年来对我的培养,同时感谢新疆工程学院和新疆职业大学,以及自治区团委提供的这个舞台,让我在这个舞台展现自己。”祝希望说。
祝希望的参赛经历是所有参赛选手的缩影。在比赛的背后,是青工们的付出和收获,也是行业和企业对车工技能提升的迫切需要。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商务领域的普遍运用,电子商务师是融IT与商务于一身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正成为劳动力市场需求的热点。和以前相比,今年电子商务师赛项“难一些”,选手水平“高得多”。
廖聪敏也是第九届“振兴杯”的参赛选手,由于现场没有发挥好而与奖项失之交臂。今年再上征程,廖聪敏发现,除了以往的考试科目,还追加了现场撰写论文制作PPT答辩的环节,考试难度有所提高,但他稳扎稳答而获胜,也让他从平凡的岗位中脱颖而出。
可以说,如果没有“振兴杯”,一个普通工人即使干得再好,想要出人头地也很难。按照以往惯例,要想成长为高级技师,非常顺利也得13年,有些工人干到高级技师也就该退休了。而参加比赛就不一样,拿奖就可以直接晋升一级,从中级工到高级技师,有的青工只用了3年。
每一届“振兴杯”的赛项、试题、规则、标准都在变,但有一条规律却一直没有变,那就是“综合素质越高,越容易夺冠”。何为综合素质?就是较广的理论知识面、扎实的基本功和丰富的实际生产经验。
“获奖还是在于平时的积累,靠突击、集训是不可能。”这一点也得到了选手的认同。不少选手赛后谈感想时,承认参赛后才感觉到自己的知识面不够宽、基本功不够扎实,或是应变能力不足,或是心理素质不够好。而综合素质的提升,靠的就是优良职业品质的引导和支撑。
在最基层拓展领域
新工种、新行业、新活动的出现,也推动着新疆赛前选拔发生变化。
毋庸置疑,电工、车工、快递员等不起眼,甚至有点卑微的技能行业,一旦做到了技高一筹、“人有我优”的程度,同样能释放出震撼人心的奇迹效应。
据自治区团委党组书记赵川介绍,今年,新疆赛区的选拔方式,从最底层开始发动,再往州、市,层层上推。共有9个地(州、市)、10个自治区直属企业、2个厅局、14个非公企业及事业单位参与其中。令人高兴的是,本届大赛向基层拓展,向非公领域拓展,民营企业开始广泛参与赛事,成为本届比赛的一大亮点。
在快递业务员赛项中,全疆18家快递企业的51名选手参加了竞赛。此次竞赛,分为理论竞赛和实操竞赛两个部分,其中实操竞赛包括多物品收寄、快件派前作业和快递分拣及建立总包三个板块,充分调动了参赛选手的智能和潜能在各层次进行技能比拼。
自治区邮政管理局办公室主任彭红梅介绍,本次大赛是政企分开后邮政行业首次参加国家级一类大赛,邮政管理局高度重视本次大赛筹备工作,积极主动与自治区团委、自治区人社厅联系沟通,明确任务,抓好落实,为全疆快递业拔尖人才的成长提供了渠道和平台,助推快递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经过三天的激烈角逐,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的选手陈珍和杨乐乐、新疆江南申通物流有限公司的选手马瑞分别夺得了快递业务员赛项的前3名。
在电子商务师赛项中,乌鲁木齐石化公司化肥厂的廖聪敏获得第一名,新疆伊犁河流域建设管理局胡海龙荣获第二名,乌鲁木齐石化公司李永祥获得第三名。
在维修电工赛项中,中石化西北石油局肖峰夺得第一名,中石化西北石油局张磊夺得第二名,中石油吐哈油田公司聂宝刚夺得第三名。
在数控车工赛项中,新疆油田公司工程技术公司祝希望获得第一名,新锋锐金刚石钻头制造有限公司杨博和张杰分获第二名和第三名。
取得前三名的这些获奖选手将代表新疆参加“振兴杯”全国大赛决赛的角逐。同时,新疆赛区竞赛成绩第一名到第三名选手被授予“新疆杰出青年岗位能手”称号,第四名到第十名被授予“新疆青年岗位能手”称号;竞赛成绩第一名到第六名的选手直接晋升技师职业资格,成绩合格的其他参赛选手获得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
很多获奖选手表示,如果不是选拔方式的改变,这辈子都不会有机会参加如此高级别的全国赛事。
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自治区公共就业服务局局长帕力旦・热依木考虑的是如何让大赛的积极影响不再囿于赛场,能够产生持续的作用力。他说:“本届比赛契合了当前新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以赛促学、以赛促用、以赛促改的导向作用进一步显现。”
围绕产业发展目标,自治区将加快培养规模适度、素质优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并带动中、初级技能劳动者队伍的梯次发展,逐步形成与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中、初级技能劳动者比例结构基本合理的格局。
用创新教育培养人才
今后,“振兴杯”还会继续向新兴领域、新兴产业、新兴行业倾斜。可以想见,今后的“振兴杯”会出现更多新工种的竞赛。
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成员、纪检组长牛立新认为,一方面,通过比赛可以加速培养高精技能人才,另一方面也会积极吸引更多基层一线青年工人的参与。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可以为国家培养一支素质过硬的青年人才队伍。
经过考核,本届有4名选手分别获得各工种一等奖、8名选手获得各工种二等奖、12名选手获得各工种三等奖,分别获得荣誉证书和5000元、3000元、2000元奖金。通过本次大赛,有18名选手晋升技师职业资格,有6名选手晋升高级技师资格,有12名选手晋升高级技能(三级)职业资格。
竞赛活动的开展,不仅激发了广大青年职工学技术、练技能的热情,也为优秀青年技能人才的脱颖而出提供了舞台。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青年职工们苦练技能、学技成才的典型事迹必将激励更多的青年技术工人坚定岗位成才的职业目标。
新疆工程学院技师培训学院院长刁亚文介绍,新疆已经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从2011年至2020年,全区将新培养高技能人才24.5万人,使高技能人才总量达68万人,重点推动15万名重点行业(领域)急需紧缺骨干高技能人才培训,加快培养一批具有精湛技艺和掌握新知识、新工艺的技师和高级技师。
青工职业技能比武的方式,一直以来是企业团组织培养和发现优秀青年技能人才的重要工作载体。作为一种特殊的评价认证手段,青工职业技能比武有效突破了青年技术工人在技术等级晋升中年龄、资历、身份和比例等方面的限制,使一大批优秀青年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具有重要的激励和示范作用。
作者简介:杨八妹(1968-),女,广东揭阳人,广州市技师学院机电大师工作室高级实习指导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广州市优秀专家,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学。
基金项目:广州市技师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合作项目;广州市“121人才梯队工程”后备人才(第三梯队)专项资金支持;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立项课题“基于校企双制技师班培养研究”(编号:2012072),主持人:杨八妹。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06-0019-04
近二十年以来,工作场所学习作为一种学习形式在我国受到研究者们越来越多地关注,无论企业从用工需求和高绩效组织的角度,还是职业院校从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途径与效能方面,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得到认识和发展[1-2]。按照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教授史蒂芬・比利特对工作场所学习的诠释[3]:工作场所学习是一种以参与真实任务,并在熟练成员直接或间接指导的活动为途径,取得对组织和个人有价值的结果而获得相关知识、习得工作技能的^程。
本实践通过文献法归纳总结工作场所学习实施关键要素的已有成果,并以此为指导开展并创新与广州数控有限公司双制合作“工业机器人专业”技师班的培养实践活动;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围绕工作场所学习的机制建设、工作为主线的动态课程方案开发及实施过程中双主导工学管理、评价等实践形成可推广的研究成果。
一、工作场所学习的特点
根据比利特教授对工作场所学习的定义,我们可以归纳出工作场所学习有如下特点。
(一)工作场所学习是基于实践的“参与式”学习[4]
工作场所学习是一种以参与真实工作(生产)任务实践的学习形式。这种学习方式形成了工作场所工作与学习之间良性的相互促进关系,通过蕴含问题的工作任务和具有一定更换频率的工作任务及场所,有效促进了工作过程知识的生成,尤其是通过学习者的工作场所工作实践活动及由此生成的知识积累能够有效地提升他们在职业场所中所表现出的各类经验,这是在非工作场所学习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当然,要完成这样的学习,需要足够的场所资源和任务资源,需要工作场所学习的连续性。
(二)工作场所学习是基于雇佣关系的有组织学习
早期理论将工作场所描述为非正式或结构松散的学习环境,缺乏系统的教学组织管理、学习指导性差的教学模式,近几年的学习理论研究、企业转型升级对技能人才的要求和校企合作实践等表明这种描述已经不够准确了。工作场所学习之所以能被企业所接受,主要是伴随工业生产组织新方式的出现,而这些高绩效新方式依赖于充分利用雇员的技能来创造附加值[5]。工作的设计都是围绕增加学习和技能习得的机会,工人们在不同工作岗位中轮换,练习多种不同的技能,以保证在一系列工作任务中应对自如,同时,也鼓励工人通过工作团队来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在这里,学习成为工人在组织内受雇期一个不间断过程。正是这种需求,学校通过“校企双制”或“企校双制”等双主导机制有组织地建立满足于工作场所学习的工学一体培养平台得到企业的认同。虽然相对学校教育“系统性”、“可视化”的教学活动组织形式,工作场所的很多学习活动、教师和课程被“隐藏”在生产实践活动中,但是,越来越多的“基于实践取向”的学习研究成果和案例实践表明,工作场所中基于工作实践的学习完全具有高度的结构化,具备有目的、有组织的学习特征,并具有类似于学校教育中教学的属性。
(三)工作场所学习是基于熟练者提升绩效的学习
绩效是组织、团队或个人,在一定的资源、条件和环境下,完成任务的出色程度,是对目标实现程度及达成效率的衡量。它包括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两个方面。组织结合个人(团队)在工作中的素质和能力,有效促进改进完善,在未来特定时间内所能取得的工作成效(个人绩效)达成组织的要求,以此实现组织绩效。高技能人才是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的熟练者,他(她)们正是通过自身的技能、业绩和绩效进行工作表达,并转化为产品质量和服务的,因此在提高组织绩效、提升职工队伍素质和强化生产管理水平中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6]。
(四)工作场所学习是基于政府参与下的认证学习
在发展型国家中(如新加坡、中国等国家),政府最为积极支持工作场所学习,如极力推广双元制、企校双制、现代学徒制、教学工厂等办学模式。不仅鼓励企业采用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同时为工人学习新技能提供支持和资助,积极开展对工作场所学习进行职业资格认证试点,这种支持对国家实力的增强和新产业当中技术技能的应用有着重要意义[7]。自2008年以来,广州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以及广东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先后在本地区(省)开展了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的试点工作[8],为工作场所学习提供了有效的认证平台。
二、工作场所学习的实践――工业机器人企校双制技师班
基于对工作场所学习的认识和理解,广州市技师学院与广州市数控设备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具有工作场所学习特点的“工业机器人企校双制技师班”,通过机制建设和实施,并在实践中得到完善和创新。
(一)企校双制工作场所学习的机制建设
1.工作场所学习适配性调研。由于工作场所是工作所需要知识的主要来源,工作场所的供给条件决定了个人选择学习活动的方式和水平的程度,并且通过专家与新手之间的近距离互动可以确保获得直接的指导。双方调研确认,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工程总部、工程中心、服务部等实际工作场所将成为合作学习的主要工作场所,通过完成机器人本体零部件加工、附属非标工装夹具加工、机器人柔性生产线装配、调试及维护、数控系统、驱动、电机调试及维修等生产活动成为工作场所学习的主要学习目标和任务。
2.工作场所学习的运行机制。基于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需求,建立如下基于合同(雇佣关系)的职业教育合同[9]。
学生在企业以“员工”加“学生”的身份参加基于工作场所生产活动的学习(一年学徒期,学生身份为主;二年生产项目研修期,员工身份为主)。
学生严格遵守企业依法所制定的规章制度,服从企业管理。对违反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的学生,企业可依据本单位规章制度给予纪律处分和处罚,情节严重者,可单方面解除合同。
企业与学校双方共同为学生制定满足学生相应能力要求的生产项目和学习内容;共同组成“双导师”团队,为学生提供生产指导、生产工艺授课及相应系统理论的学习指导。
企业根据公司规章制度规定,结合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工作水平、工作态度表现及学习成效,分阶段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并按照企业和学校共同制订的“工业机器人企校双制技师班阶段晋升考核标准”,根据考核结果,由企业为学生调整薪资,并重新确定学生的工作岗位。
职业教育合同学习期满,企业、学校共同组织学生参加相关工种的技师职业资格考评。成绩合格者,本着双向选择的原则,由企业聘任技师岗位和支付对应岗位待遇。
3.工作场所学习中的动态课程方案[10]。工作场所学习的课程方案以生产活动(流程)为主线,形成基于工作主线的动态课程方案。总体结构设计分为职业素质、专业理论、工学一体(含岗前培训植入)和业绩评价等四个模块。
职业素养模块主要包括应用文写作、职业生涯规划和安全教育、企业文化、企业规章制度等四门课程,分别由学校和企业主导完成。专业理论模块主要包括MasterCAM软件课程、机器人产品知识、机床装配与维修和维修电工技师理论等四门课程,机器人产品知识、机床装配与维修课程由企业主导完成,其它理论课程由学校主导完成。工学一体模块主要包括机器人本体零部件加工、附属非标工装夹具加工、非标零部件加工、机器人柔性生产线装配、调试及维护、数控系统、驱动、电机调试及维修等七个工作场所学习任务,主要以企业车间生产项目为主线轮岗完成。评价模块主要包括岗位能力评价、技师业绩评价,主要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完成。
4.工作场所学习中的工学管理。
(1)学生的工作(学习)组织管理。由于学生的工作(学习)场所是在企业机器人工程总部的生产场所,学生按小组形式安排在机器人本体非标加工、机器人电柜装配、机器人测试、机器人电柜试制和机器人机械装配及调试等五个生产车间(岗位)参加生产和学习,每2-5个月,经考核合格的学生在不同的岗位进行循环轮岗(见图1)。
通过在企业建立工作学习站,满足学生对知识性学习场所的需求。
(2)学生的“双导师”教学管理。学徒期,每个车间均聘请有经验的“师傅”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岗位独立生产能力的指导和管理(师带徒)。进入第二年独立岗位生产后,由车间生产技术主任或技术骨干对车间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生产技术和工艺能力提升的指导和管理(师带组),同时,安排相应专业教师作课程指导和职业指导,完成过程知识的迁移和深化。
(3)学生的“工学日志”过程管理。经验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11],是对实践进行的概括总结和提升。工学日志通过对岗位、岗位任务、生产工艺要求、工具使用、操作方法、分析说明及理论依据的持续性记录、反思,将学生的常态化生产活动迁移为知识,并通过阶段性的总结,促进学生将已完成的工作任务提炼并形成为工作经验。
5.工作场所学习中的工学评价。工作鏊学习是基于实践的“参与式”学习,因此对学生的评价具有工和学的双重属性,工学评价重点体现对学生的计划性、执行力、沟通能力、责任心,独立工作能力及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工作与学业并重的过程性评价是工作场所学习的最大特点,同时引入第三方的职业认证将成为工学评价的最终结果性评价。
(二)企校双制工作场所学习的实践
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GSK)中国南方数控产业基地,自2006年开始进行工业机器人研发,成功实现机器人产品的系列化和产业化,形成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智能制造装备产品,是国家级工业机器人制造中心,行业的龙头企业。随着产品系列化,从外部松散型人力资源获取导向走向对未来机器人制造更高绩效的专业共建伙伴型人力资源储备导向,以适应企业发展目标成为公司考虑的重点。广州市技师学院建校六十余载,是国家级机电设备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尤其在电气自动化设备高级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丰富的校企合作实践经验,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作为行业龙头企业和国家示范学校,企校双方自2013年始就“工业机器人企校双制技师班”进行了融合式合作实践。
一是在企校主导,学生自愿的前提下,签订了三方职业教育合同,通过工作场所学习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共同培养满足于工业机器人应用的高技能人才(技师);先后共招收了十八名具有相关工种高级工资格的学员,组成学制三年的“广数工业机器人企校双制技师班”。二是组建了大师工作室,聘请了含北师大职教所知名专家、广州市数控设备有限公司、广州市机床厂有限公司等数名能工巧匠为工作室大师,按照工作室教学模式[12],完成课程开发、教学组织、过程管理与岗位评价等工作。三是共同制定和实施了学制为三年的动态课程方案、为时两年半的工作场所轮岗计划和与之相对应的岗位等级晋升标准,确保了三年的工作场所学习有组织、系统地与培养目标相匹配的学习。四是分阶段、分不同轮训岗位聘请了具有技师及以上水平的企业“师傅”指导学生的工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岗位独立生产能力和解决生产技术、生产工艺问题的能力;并组织“轮岗小换防”座谈会,对学生工学态度、工学效果及工学目标达成进行总结、评价。五是建立工学日志填写制度,由“双导师”、车间班组进行批注,通过技术总结提炼并形成为工作经验。
通过双主导实践,该班学员学徒期间,全部通过了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预备技师统考”,全部通过了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与生产车间的联合晋级考核,进入定岗安排。目前,学员们正在积极备战技师职业资格的企业评价。
三、工作场所学习实践思考
工作场所学习是一个复杂、涉及多元因素和动态过程的学习方式[13-14],如何使工作场所学习的实践更加满足其内涵要求,达到学习预期,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总结广州市技师学院与广州市数控设备有限公司合作“工业机器人企校双制技师班” 的工作场所学习实践过程可以引申出几点思考。
一是尽管工作场所学习是一种学习形式,但是在课程开发、教学组织和教学管理等方面与在校学习的规律是不同的[15]。工作场所学习更加强调以现场工作(生产)为主线的动态教学组织,不再是预设的按照知识序化的形式组织教学,因此,课程方案具有宏观(体系)有序、微观(课程)动态的特点,相应学生学习形式要求工与学同步而需要形成“双导师”教学机制,教学(工学)管理也就要具有工与学的双重属性,正是这些的不同体现了”双主导”的内在规律。二是必须满足工作场所的生产活动与培养目标体系和能力水平相适配。传统的校企“点对点”的合作将逐步被校企联盟型的“点对盟”所替代,尤其是一些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行业更是如此,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工作场所学习体验更加广泛和深入,也为适配性优质就业提供更多的选择。三是工作场所学习是基于三方利益诉求得到满足的前提下形成的,缺一不可。学生的诉求更多体现能力水平更上一层、学习内容更加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就业岗位更加优质(技术技能含量、工资收入)。企业无论是人才储备、提高绩效、建立学习型组织还是引入竞争机制,这种合作都能促进企业预期的达成,甚至认证的引入也对政府规范和推广职业资格起到积极的作用。
工作场所学习的实践任重道远,特别是在如何有效复制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基础上,吸收内化为符合中国职业教育特色创新,需要更多的职业教育工作者关注、实践、总结、升华。
参考文献:
[1]周涛.工作场所学习概念的解读与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11(7):53-56.
[2]白滨.工作场所学习的理论基础研究[J].职教论坛,2016(18):23-27.
[3]肖菲,等.比利特的工作场所学习理论探究[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5(6):30-34.
[4]李茂荣,等.工作场所学习概念的反思与再构:基于实践的取向[J].开放教育研究,2013(4):19-28.
[5]瑞恩博德,等.情境中的工作场所学习[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1-30.
[6]王运宏.高技能人才特征分析[J].人力资源开发,2010(10):56.
[7]瑞恩博德,等.情境中的工作鏊学习[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30-50.
[8]崔仁泉,等.改革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广州的探索和实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5045-7382-7,2008.12.
[9]翟恩民.从“复制粘贴”到“吸收内化”――德国“双元制”的本土创新与实践[G].中国职协2014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上册).
[10]Erica smith.Architectures for Apprenticeship.Australian scholarly publishing(2015).ISBN:978-1-925333-09-1.105-108,133-135.
[11]张天启.重审工作经验在职业学习中的价值与途径[J].职教论坛,2013(27):26-30.
[12]杨八妹,等.工作室教学研究[J].职教论坛,2016(18):28-32.
作者简介:章振周(1966-),男,浙江温州人,温州技师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电工电子技术、职业指导;何晓琴(1982-),女,浙江温州人,温州技师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政治文化、职业指导。
基金项目:浙江省技工院校教学业务重点课题“构三层培养模式育高技能人才”(编号:201501015),主持人:章振周。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08-0089-04
随着中国社会产业转型升级的推进,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呈新趋势:一是因“机器换人、电商换市”使原本金字塔型技能人才需求结构向橄榄型三层结构转变;二是产业转型升级带来设备设施升级、产品品质提升、技术要求提高、岗位领域交叉融合、管理方式变革等,对技能人才综合素质要求提升,操作技能的高端化、数字化要求增强,岗位智化的跨界复合型人才成为必需。此背景下,技能人才的供需错配的矛盾愈加凸显,学界纷纷从职业院校自身出发进行课改。如2014年浙江省开展中职“选择性”课改,在课程、专业兴趣、专业方向及升学、就业、创业等方面给于学生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为分层培养打基础,并设“高职试点应用本科”,确保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人社部2009年开始在技工院校推行一体化课改,从课程形式和教学模式上保障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一体化课改也成为当前职业院校教科研的热点。本文从供给侧改革思维出发,分析目前中高职教育衔接及一体化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分析未来技能人才结构,结合温州技师学院三层技能人才培养实践之经验,对如何有效贯穿一体化课改成果,构建中高职定位科学、衔接有效、螺旋上升的三层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探讨。
一、中高职衔接及一体化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中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不清
受功利驱使,中高职教育目标定位被普遍拔高,且忽视素质教育。高职及一般性大学注重理论研究型和研发型人才的培养,导致培养出的高技能人才既不能从事企业亟需的技改工作,也不能适应高端操作岗位;中职学校在培养学生过程中,有的为了技能竞赛或“零磨合就业”而片面追求操作技能培养,有的为了升学而强化文化课教学,且两者皆忽视了素质教育,导致就业的学生素质不高,缺乏“工匠精神”,升学的学生则忽视专业教育,无法体现中高职一体化培养的优势。
(二)中高职教育衔接缺失
当前,中高职教育内容缺乏统一规划,造成课程单调重复,教育教学活动缺乏系统思考,各顾各的“爱好”。如中职阶段强技能培养的,在高职阶段因为文化基础和理论薄弱而难以继续提升;中职阶段强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教学的,由于兴趣不足而致学习目标不清、动力不足及技能基础薄弱难以深化提升。
(三)一体化课改推行盲目
一体化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方面的作用有目共睹,但对师资、设备、场地等也有诸多要求,许多学校不考虑自身条件,只追求潮流,盲目推行,把人社部试点学校提炼的典型工作任务直接拿来使用,而置教学实效于不顾。同时,对于一些还没有整合到一体化课程体系中的、或条件不具备的重要内容直接丢弃,使部分重要教学内容缺失,这对高技能人才,特别是智化的跨界复合型技能人才可持续发展埋下了隐患。
二、技能人才的分类
根据社会产业对技能人才需求,未来技能人才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一线操作技能人才,俗称蓝领。主要指工作在生产或服务等领域一线岗位,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会一般操作技能的人员。这类人才的技术要求不高,上岗后可通过短期培训就能达到,就如一企业老板所述:“学校不要把企业能教的技能都教了,而把企业不能教的职业素养置之不理”。
第二类是一技之长技能人才,俗称灰领。主要指工作在高难度操作技能领域的复杂操作岗位,具有一定的综合能力,会某一工种或多个关联工种高端操作技能的人员。这类人才要具备高端设备的操作技能,并能了解其生产原理,如:五轴加工中心操作人员,他们不仅要懂得车、铣、钻等机床加工工艺和编程,而且会解决因设备数字化、综合化而带来的复杂性问题,其机床加工技术精深,是传统意义上的“技工”的提升。
第三类是一专多能技能人才,俗称金蓝领。主要指工作在综合性、复杂性岗位,既具有某一精湛的技能和技术,又有较宽的知识、多样的技术和较高的综合能力,能够运用智慧解决岗位交叉、整合等原因产生的新问题的人员。这类人才是能利用智慧和技能,将“图纸”变成“实物”,他们不仅能够在现有研发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工艺改革,提升企业效率与效益,还能利用组织和协调能力,进行有效的现场管理和技术指导,这类人才多为企业工艺师或有专业背景的管理人员,是当前最为紧缺的技能人才。
三、中高职衔接和一体化课程构架及实施
温州技师学院自2001年开展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方法改革,提升了教师的育人理念及教学效果;2005年推出“任务驱动式”课程体系;2008年初探技师研修模式,并于2012年形成“小班化―导师制―学研产”相结合的技师研修式培养模式,同时形成技能人才三层培养雏形;2014年形成技能人才三层培养模式。本文以此实践经验为基础,从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出发,将社会需要的三类技能人才各层次培养目标、实现途径进行系统设计(见图1),确保中高职科学定位、有序衔接,满足社会对技能人才的分层需求。
图1 中高职衔接三层技能人才培养构架
结合中国当前教育实际,将普适性一体化课程体系及实施融于其中(见图2),通过两次分流,构建“2+2+2”中高职有效衔接的培养体系。
图2 普适性一体化课程实施模型
普适性一体化课程指以目前师资、设备为条件,以学生能力提升和教学效率相兼顾,以专业兴趣培养为核心,以一体化教学为主线,以专业认知实践、专业理论学习为辅助,渗透人文素养、企业管理等关联知识,按照从“初学者”到“专家”的层级进行建构,形成以综合能力为核心兼具完整性、系统性又符合现实条件的一体化课程实施模型。其核心一体化课程,由简单一体化、仿真一体化、实战一体化三大纵向、螺旋式上升关系的一体化课程和辅助“子课程”组成,将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与技术攻关改造和企业产品生产进行柔性结合,使学生的一系列态度、知识、技能、能力得以充分调动和运用,并在运用的过程中对原有“储备”进行了筛选、重构,最终提高学生的复合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
(一)第一阶段――中职教育
本阶段应建立在专业大类招生的基础上,以提升素养、培养兴趣为重点,通过2年的在校培育,实现蓝领的培养目标。该阶段,主要通过素养教育、宽专业的主修课程、选修课程和隐性课程(如社团活动等)实现,既为选择就业的学生打好了素养基础和实用够用的专业知识、技能,又为选择升学的学生创造了选择专业的基础和能力、学习专业的兴趣和动力及今后本专业学习所需的跨界知识、技能的储备。
1.素养教育主要包括行规素养、公民素养及职业素养三个方面。行规素养可通过7S管理等载体,建立多方齐抓共管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体系,引导学生养成严谨的行事风格。公民素养可以通过文体艺活动、社会实践等活动及各类文化基础课程来实现,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诚信意识、文明意识等。职业素养则通过实训与一体化等课程和专业社团、社会实践、企业行业参观与实践、企业专家讲座等活动,引导学生爱专业、学专业的意识,增强职业道德、职业规划能力和创业意识。
2.专业教育以大类专业设置课程,为学生专业兴趣的选择和跨界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其内容包括图2中的专业认知实践、简单一体化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程学习。专业认知实践是学校针对初学者,在开学初安排2―4周,让学生到实训实验室实际动手、简单操作,到相关企业行业实地参观和岗位体验,请专门人员讲解在校6年规划和课程设计、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等,使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及未来发展有整体感知,了解将来就业岗位,提升学习兴趣。简单一体化课程是教师将来自企业简单产品或基础性岗位工作任务中的知识和技能要素加以提炼,形成一体化课程,通过模拟工作任务的过程体验,提升学生专业兴趣,提高学生的一般操作技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提升学习知识的动力及技术应用的意识和能力。专业基础课程因考虑到学校现有条件及教学效率仍需部分存在,但要以实用、够用为原则,教学形式应尽量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
(二)第二阶段――高职教育
本阶段以第一阶段分流升学的学生为对象,以技能提升、理论深化为重点,通过2年的在校培养,实现灰领的培养目标。该阶段,主要通过仿真一体化和配套的子课程、专业理论课程、专业社团等多途径、多平台实现,既为选择就业的学生打好了成为高端操作技能人才的扎实基础,又为选择升学的学生进行了知识技术的深化和综合能力培养,为成为跨界复合型人才做好储备。
仿真一体化是模仿企业真实岗位,将真实岗位的各项工作任务中的知识、技术、能力加以提炼,而后按照“必备知识+技能+可成长能力”的思路而重构的一体化课程,主要为提升学生岗位技能,在“仿真”中消化理论,积累经验,对岗位工作产生熟悉感。仿真一体化大大缩短了学生与工作岗位的磨合期,通过仿真训练,学生在某一工种上具备了较高的操作技能,具备了较强的解决某一岗位的复杂、难度问题的能力。但当前的仿真一体化也有自身的弱点,如:“国家职业标准”滞后,导致“典型工作任务”的确定难度加大;“典型工作任务”提炼主要是由职业院校自己组织力量调研完成,国家和行业较严重缺位,导致不符合社会实际需求;一体化对师资、设备、场地要求较高,导致现阶段许多职业院校无法达到要求,实施难。
在一体化体系不健全的实际情况下,子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作为其有效的补充,用于一体化课程体系中未涉及的理论与技能教学。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尽量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子课程的教学则应根据内容、教学效率和教学条件,可选择一体化、面授及实训等多种教学法。
(三)第三阶段――高职精英教育或应用型本科教育
本阶段以第二阶段分流升学的学生为对象,以校内的提升能力、拓展技能和企业的综合提升、规划发展为重点,通过“1+1”两年培养,实现跨专业、复合型、智化技能人才[1]培养目标,即金蓝领。该阶段,可通过“小班化-研修式-学产研结合”的实战一体化及配套子课程、毕业设计、企业研修与实践实现,既培养他们进行工艺革新、装备改造和技术创新的能力,又培养他们进行有效的现场管理和技术指导的能力。
实战一体化项目来自校企合作企业的技术改造或真实产品开发等真实任务,按照企业对产品的标准和生产的要求,在学校的老师和企业的技术骨干“双导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合作完成,按时交货给企业,并撰写专业技术总结或论文。学生在完成实战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往往会帮助自身运用并整理前阶段的知识、技术及能力,并在此过程中综合建构工作岗位上需要的核心能力。这种真实情景、问题解决的实战一体化,不再依靠老师的步骤框定或设计的指导,甚至老师也不一定能预见问题所在,学生要利用自身能力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其自学能力也不断及时增强,这是培养社会产业转型升级所需“智化的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因目前应用型本科尚处在转型或探索试点阶段,为使人才培养尽快适应社会需求,高职教育也可利用自身现有条件,暂且承担此阶段任务。在高职学生在校的最后一年,选择优秀学生,利用校办工厂、大师工作室、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室等场所,配备学校及企业“双导师”,设置小班进行教学[2]。
在智化技能人才专业知识技术的拓宽方面也可通过其子课程来实现,如,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及关联技术。像维修电工专业的学生,在进行数控机床维修时,既能处理电气系统问题,也要能排除由机械问题而导致的电类故障,所以就要掌握装配钳工、机床操作、编程工艺等相关知识、技能。
在企业研修和实践的一年中,学生要完成毕业设计和准顶岗实习,达到综合提升、规划发展的目的。上半年,学生可在企业选取真实项目,完成毕业设计,提高综合实战能力。下半年,根据学生未来就业选择,学校可创造条件,让学生到企业担任工艺设计师助理、有专业背景的车间主任助理等,实践专业知识、技能,锻炼管理、沟通、协作等方面的核心能力,这也为他们个人将来向技术方向(含工种方向)发展或向管理方向发展定向。
应该注意的是,不管是三个阶段的任何哪个阶段,校园文化建设、文体艺活动和社团等都起着隐性课程的作用,在学生核心能力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此应构建综合素养评价体系,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素养。选修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兴趣和个性,在拓宽学生就业范围上起着重要作用。
五、几点说明
1.三层间衔接需分流,而非全部升学。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对应不同层次的技能人才,不同层次的技能人才对应不同层次的就业岗位,全部或大多数学生升学的模式不符合社会对技能人才分层需求,容易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学生就业心态的健康发展。
2.专业社团建设不可忽视。专业社团在学生专业兴趣培养、专业知识拓展和提升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学生课堂学习的补充,是优秀学生潜质展现的重要平台,学校应考虑学生培养的不同阶段,构建不同层次的专业社团。
3.一体化教师不可或缺。一体化教学实施,需要教师有较强的理论基础、教学能力和企业实践经验,特别是实战一体化阶段,这对现有的师资水平是一大挑战。建议学校采用校内培养、企业引进等相结合的方式加快培养一体化教师,或采用教师、企业技术骨干组合的方式发挥一体化教师团队的作用。
4.课业评价要重态度和能力。学习过程中,为调动学生积极性,树立学习信心,体现一体化各个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课业评价应由过去的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转变,即由简单应试向综合专业能力评价转变。
5.校企合作要稳定深化。校企合作涉及到一体化项目及一体化师资的来源,学校和企业要保持深度合作、互利共赢。学校要利用自身优势,为合作企业提供技术改造、工艺革新等技术支持及技能人才输送;企业要有长期参与学校课改,为学校提供用工信息、岗位要求、课程项目、技术导师及稳定的实习岗位。
6.技师学院三层培养模式值得借鉴。技师学院分流分层培养“中级工―高级工―技师”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中高职培养三类技能人才的定位、有序衔接可从中借鉴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