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17:15:4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群众体育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关键词:群众文化;群众参与性;群众文化生活
文化,广义上讲是人类社会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讲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群众文化,是指人们职业外,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群众文化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人民群众活动为主体,以自娱自教为主导,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历史现象。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群众文化活动的基本形态呈现了新的走向,人们的文化活动已从过去的被动接受转变为现在的主动参与,同时,也让我们认清当前形势,组织开展好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首先,群众文化的主体为群众,客体为活动;
其次,群众文化内容广泛,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而文化的物质基础设施并不能代替文化生活本身,文化的享受不仅在于它的内容,还在于它的形式,具有参与性才是真正的享受。无论是电影、电视,还是书报和网络,都不是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它不需要特别地组织和发起。而实际上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才能够真正地促进城乡的交流,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手段,更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因此,我认为群众文化一定要突出群众参与性。
群众文化作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真正体现“文化为民”,成为各地正在热讨的一个课题。各地文化站的建立,代表了群众文化发展的一种新走向,能够更及时更准确地体现老百姓的需求,组织群众文化团体活动,是文化站功能的具体体现,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群众文化活动的品位、受众率、参与率与实际效果。文化站在提高和拓展群众文化的教育功能,在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们国家如今国富民强,人民生活富裕安康,为群众文化的开展提供了物质和精神基础,当人们精神愉悦地沐浴着现代文明的时候,激发出的将是对新生活的热爱和美好明天的向往。
社会经济一向以市场经济为核心的转变,必然回到东文化形态的变化。因为经济、文化相辅相成,其产生的社会影响是大众文化、娱乐文化国办的概念逐步从人们的观念上消除,群众文化的社会地位和功能日渐模糊。群众文化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在我们国家,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群众文化因为其特殊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功能,根本不可能被大众文化和娱乐文化所替代。
群众文化提高全民参与意识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群文人一批又一批前赴后继、不畏艰辛、勇于进取的去开拓,永远的探索、不停的跋涉,这也是群众文化不断走向繁荣发展的坚实基础。各村镇的广场文化要打破传统舞台艺术单一的表现形式,将高雅艺术引进到广场活动中来,提升广场文化活动的品位,培育高雅文化的消费氛围。并有力地展示群众自发创作的成果。把群众文化的广场文化品牌建设与读书创作的强大实力结合起来,充分地展示了群众创作的成果,同时也能更加有力地体现群众的参与性和本地的传统文化特色,有效促进了当地的文艺创作水平的提高。在这里,我想特别谈一谈怎样提高农村群众文化的群众参与性。
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以自身为活动主体,以娱乐方式为主要内容,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求为目的的文化;它是人们用以表达喜、怒、哀、乐等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正是因为群众主动参与,群众在活动中才能实现自我教育,获得情操的陶冶和审美享受,并在健康的审美享受中建立和升华高尚的审美趣味,提高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和境界。
我们通过大量群众参与性强的文化活动,让农民自我教育,培养农民的公民意识和合作意识。塑造农民的权利意识、自主意识、奉献精神,这样新农村建设才有灵魂、才有希望。归根结底,群众文化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体人民的文化修养和精神文明水平。作为一名合格的群众文化工作者,要掌握并精通本专业技术,提高艺术修养,将个人所学到的技艺、知识通过活动、辅导和培训等手段传输给广大群众,通过这种传输,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群众参与性,真正体现群众文化的真谛。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我们必须积极创新文化活动载体,激发城乡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广泛参与群众文化活动,让老百姓都能在平常的生活中找到令人兴奋的精彩,群众文化势必呈现出一派崭新的景象。随着群众文化建设的大发展大繁荣,老百姓将会更频繁地感受到群众文化带来的温暖与激情。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文化软实力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文化的地位正在不断提髙,它的功能和作用不断增强,在丰富和活跃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带来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作为观众去欣赏节目,而是要参与其中,表现自我,体现自我的价值,展示自我的风采,群众文化活动的广泛的参与性正应和了人们的这种需求,因而广受欢迎。
[2].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扎扎实实做好工作大力促进社会和谐团结.人民日报,2005-02-20
[3]华景梅,徐祥辉.和谐社会构建视角下的我国社区体育发展模式[J].体育科学,2006,(7):
[4]王凯珍.对北京市城市社区体育现状的研究――兼论社区体育的定义及构成要素.北京体育大学硕士论文,1993
[5]肖淑伦.关于社区体育的几个问题.全国职工体育论文报告会获奖论文,1993
[6]王凯珍.对北京市城市社区体育现状的研究[J].体育科学,1994,(6):
[7]吕树庭等.社会学视角下的社区体育――社区体育概论[J].体育文史,1993,(3):
[8]任海等.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概念、构成要素及组织特征[J].体育与科学,1998,(2)
[9]胡国雄.社区体育概念新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7(11):212.
[10]樊炳有.社区体育论[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7:88
[11]李云林.在浙江省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工作经验现场交流会上的讲话[R].
,2006,2
[12]凌翔.上海市郊县体育活动的特征及其发展趋势的研究[J].体育科研,1998,3:
[13]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72一74
[14]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3:94一95
[15]郭亦农等.影响我国城镇居民大众体育需求因素的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2):
[16]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规汇编[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10:121
[17]中群众体育调查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研究[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7
[18]王凯珍,李相如.社区体育指导[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7:37
[19]顾拜旦.体育颂.At:http:///open /milian/tys/tys.htm.
[20]国家体育总局.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At:http:///fsgovout/Web/Article/2005/03/02/0821301382C78768.aspx.
注释:
1.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3:94一95
2.郭亦农等.影响我国城镇居民大众体育需求因素的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2):
3.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规汇编[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10:121
1.要有较高的政治站位,切实提高认识。对于群众身边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各级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及时给予有效解决,以舆情监控为指导,提前预警,在事件萌芽开始之时就提前处置,防止一些突发事件的发生。
2.要提高辨识热点问题的准确度。社会现象错综复杂,我们需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抓住那些党和政府关注、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抓住那些在群众中有一定影响,不加以引导就有可能激化矛盾,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加以合理引导。只有热点抓的准,舆论引导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3.要把握好处理热点问题的尺度。发生在群中身边的的热点问题,有的产生范围较大,有的只是局部。我们要对不同范围、不同影响面的热点问题、要区别情况给予不同的引导。
4.要加快热点问题舆论引导的速度。我们要对群众身边的热点保持高度的敏锐性,随时发现和捕捉一些热点问题,形成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快速反应机制,提高引导热点问题的速度。
二、在热点问题的舆论引导上,媒体宣传作用不可忽视。各级媒体应该把握主流,积极参与热点问题的舆论引导,营造正面舆论氛围。具体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20世纪60-70年代开始,各单位职工在个单位的体育需求受到限制,出现了自发性的以街道办事处牵头组织的体育活动,成立了街道联合体协。于是在天津出现了社区体育这个概念。进入20世纪90年代,政府开始重视社区体育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制法规,主要有《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关于加强城市社区体育工作的意见》。1997年后,社区体育发展迅速,随着国家对社区体育的重视,全国各个城市社区体育开展的轰轰烈烈,并在@一阶段以“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评定”为标志,推动了城市社区体育的蓬勃发展。
(二)我国社区体育研究的现状
我国社区体育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江苏省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学分会为代表的学术团体进行的体育研究。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对城市发展战略进行研究,社区体育作为城市文化的研究对象,这时揭开了社区体育研究的序幕。真正深入开展社区体育研究的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1991年国家体委在天津召开了“全国部分城市社区体育工作研讨会”,主要讨论社区体育的概念问题;在1993年全国职工体育论文报告会上,共7篇涉及社区体育的论文;到1995年《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出台,完善了社区体育的性质、功能问题;1996年举行首届全国社区体育工作会议,整个推动了我国社区体育研究的发展。在第五届体育科学大会全民健身专题论文报告会上、第二届全国社区体育工作会议上以及第六届体育科学大会群众体育专题报告会上,有关社区体育研究的论文达50%,标志着我国社区体育研究已上升到一定阶段。
到了21世纪初,国家体育总局2000年在《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新时期我国“城市体育以社区为重点”的构想与计划;2003年12月30日国家体育总局下发《关于创建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试点的通知》。这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加速推进了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研究和建设。
(三)国内各学者在社区体育研究中的表述
1. 李建国把社区体育当作群众体育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主要特点为:活动范围的区域性特点,活动设施的公共性特点,活动组织的民间性特点,活动方法的服务性特点,活动指导的平等性特点;
2. 肖叔伦认为社区体育主要具有体育组织的民间性,体育活动的区域性,更加广泛的群众性和体育设施的共享性等4个基本特征;
3. 李明认为经济转型期社区体育有指向性、社会性、有偿性、经营性和经济性等基本特点;
4. 周晓东对福建省城市社区体育做了调查,内容包括组织管理模式,体育人才的培养,社区体育活动的类型,活动经费和场地设施到等等,同时提出了相应对策;
5. 刘明生在上海市社区体育组织现状调查中,发现目前社区体育组织中,以居民自愿参加、自发组成的组织最具有活性。
通过以上资料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社区体育存在着某些问题,具体可以总结为:社区体育发展不平衡、组织管理存在缺陷、发展社区体育的资源紧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