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17:15:5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高中音乐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二、体验校园音乐文化,提升学生音乐鉴赏的品位
在通俗歌曲泛滥成灾,学生鉴赏能力和选择能力还有待提高的今天,学校应支持良性的发展导向,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构建绿色音乐生活氛围,渗透中国民族音乐和经典的西洋音乐,提高学生音乐欣赏的品位。如中国作品《茉莉花》《小白菜》《春江花月夜》《十面埋伏》《江河水》《梁祝》《二泉映月》,西洋作品《命运》《邀舞》《梦幻曲》《卡门序曲》《饮洒歌》《1812序曲》《水中倒影》《故乡的亲人》《我的太阳》等等。坚持良好的校园音乐文化导向,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引导他们追求高层次的精神生活,使他们具有分辨美丑良莠的鉴赏能力。“以美辅德”,在高尚的音乐艺术中潜移墨化地善化青少年学生的道德情操,美化其行为、语言、仪表,用音乐陶冶心灵。良好的校园音乐氛围,促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加认真学习,课堂上所学曲目在课外也能再次听赏,使其产生内外共鸣。
随着我国音乐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音乐课程的改革正在进行之中,广大音乐教师对音乐新课程展开了积极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果,同时也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就这四个方面进行现状分析。
一、现状分析
1.对教学目标的现状分析
我国高中课堂教学对学生情感世界的熏陶不够,缺乏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音乐作品脱离实际,教学目标不明确;而且,音乐教学没有升学考试的外界动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便成为他们学习音乐的主要动力。没有兴趣的音乐课,则形同虚设。
2.对教学内容的现状分析
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繁、难、多、旧,有些教学内容出现过杂、太乱、知识无序的情况,没有突出音乐的艺术特点;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科之间缺乏综合性。
3.对教学方法的现状分析
在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单纯的灌输音乐知识、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方法与形式过于外在和花哨,与教学内容相脱节。而音乐的学习过程则是一种对音乐的感受、体验、探究和创造的过程,这些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人们往往采用没有突出音乐艺术特点、与其他学科相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音乐教学,教学过分知识化、理性化,重视教师的讲授,轻视学生的参与体验;重视教学的结果,轻视教学的愉悦过程;重视知识技能的教学,轻视音乐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好。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音乐,可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
4.对教学评价的现状分析
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评价与其他学科教学的评价相一致,都是由于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重分数,轻素质,不仅教学效率低下,而且也增加了课业负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评价单一,基本以书本知识为核心,忽视对过程的评价,多“以智商式思维”为理论依据,以纸笔测验为唯一方法的学校评价等等。
二、以多元智能为指导的高中音乐教学对策
教学是学校永恒的旋律,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教育形态,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也将进入新的阶段。由于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已不适应当今社会的迅猛发展,面对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指导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这几个方面进行研究高中音乐课堂教学。
1.在教学目标方面
高中音乐课程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目前我国素质教育的本质意义也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高中音乐课程的性质是:促进学生全面地、有个性的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拥有多种智能,都有自己的智能强项和弱项,每个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只要有适宜的课程和学习环境,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课程目标应该面向全体,追求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兴趣,发展音乐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层面具体表述。多元智能课程的目标就是符合每个学生的兴趣目标,学校重视的不是课程开发,而是人的发展。因此,笔者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实践研究,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目标,即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在教学实践中,音乐作品应该贴近生活,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现、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浓厚兴趣。
2.在教学内容方面
普通高中音乐课的内容应该体现多样化及可能性的特点,应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课堂教学突出音乐的艺术特点。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为理解而教。因为,教学内容可以促进多种智能的发展;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可以发展某种特定的智能,高中生具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较广的知识面,学校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觉地选择相关的学习内容,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为学生提供基础性的、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艺术视野,使音乐学习更有趣、更容易。充分体现课堂教学多元化。培养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3.在教学方法方面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它既包括教师的“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的“学”的方法。随着教学理论的发展和新的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方法还将不断出现。多元智能课程的方法就是一种努力发展每个学生的智力强项的方法。“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做到以美育人、以美感人。”多元智能理论进行的“艺术推进项目”认为:“当我们把音乐当作一种智能来看的时候,我们所进行的音乐教育就和音乐教育课或音乐技能训练有所不同了。我们应该本着全面发展的原则,通过表演、欣赏、创作及思考等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积极态度,并理解音乐和学习的关系,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多元智能教学是通过尽可能丰富的教学方法、以学生开启学生的多种智能,已达成有效乃至高效的教学目的。
4.在教学评价方面
课堂教学评价是指依据教育方针、一定的教学目标,利用可能的评价技术,对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等做出价值上的判断,以期改进教学工作。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它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起着日益显著的作用。在多元智能的评价中非常重视真实测验。加德纳指出,我们测试学生多元智能的最好方法是,观察学生如何运用每项智能的符号系统。例如,你可以观察学生如何玩逻辑游戏、如何操纵机器、如何跳舞,或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如何处理争执。在自然的环境中,观察学生就解决问题或制作产品的方式,是提供学生在各科目方面的能力的最好情境。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改进与完善课程评价机制。评价对象包括学生、教师、教学过程三个层次。着眼于评价教育、激励与改善功能,淡化和摒弃排序、筛选等做法。
三、结束语
多元智能理论是我国近年来关注的国外教育思潮之一,加德纳把智能定位为我们今天素质教育所强调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我国今天的教育改革特别是课程改革提供了一个理论上的新支点;同时提出了智能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我们的教育观应该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呼唤我们的教育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跟上时代的步伐,根据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区域而随之变化。鉴于笔者研究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获得了一些启示:
1.高中音乐课程改革应该紧跟时代,培养学生各种能力
高中音乐课程改革应该紧跟时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在高中音乐课堂中,一定要把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放在首要位置。重点培养并考察学生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初步创造的能力。
2.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应该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
在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关注并培养学生的优势智能领域——智能强项或特长,使音乐
课堂教学成为发现差异、培养特长的课堂教学,从而进一步成为尊重差异、平等互助、合作探究和培养学生表现力、创造力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
3.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在开发学生多元智能的基础上,关注学生情商的培养
传统的智力概念是用智力商数“IQ”来表示的,它是可以通过测验而量化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用“MI”来表示,是发展每个学生的强项,人人成才;情商用“EQ”来表示,是个体的重要生存能力,指一个人在社会上要获得成功的情绪智能,占80%。是对高中学生的发展与其社会生存能力的促进。因此,音乐教师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对开发学生多元智能的基础上,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与培养,尤其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审美能力的培养,对体现高中音乐课程目标显得尤为重要,这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具有一定启示。
4.学科综合是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
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体现了学科综合,对于深化音乐课程改革,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是一个无止境的探索过程
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指导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应该立足于我国的教育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与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融合,创造出适合我国国情、符合我们学生的教学实际,突出音乐学科特点,而服务于我们的音乐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钟启泉总主编、胡知凡主编.艺术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二、在音乐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感情的培养
建构理论强调的是学生主动学习,而学生的主动学习来源于学生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课堂的设计上,精心的设计课堂上每一个环节,所设计的环节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要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到课堂上。例如:在高中的音乐教学中有“《高山流水志家国》”的这一课时,可以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给学生播放美国发射“航行者”的太空船,科学家希望遇到地外文明就在太空船上放了一张唱片,在唱片有许多优美的乐曲,其中就有我国的琴曲《流水》,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学生更加的热爱民族音乐,在这之后教师可以再多媒体呈现一些我国乐器的照片,并各自的介绍乐器的历史,例如古琴,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有着中华文明的载体之称,蕴含着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随后让学生欣赏《流水》让学生体会音乐,感受音乐气息,更能发掘学生的音乐潜能。
三、重视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
在高中的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是比较漫长的一个过程,在学生有了音乐素养之后才能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首先应该从学生对音乐的聆听做起,培养学生的聆听能力,音乐的欣赏能力,在音乐的聆听中体验音乐所蕴含的情感、感受其独特的音乐的魅力,同时在音乐的聆听中还能净化学生的心灵。因此在高中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多开设音乐鉴赏课程,在鉴赏的过程中教师能更加的关注学生,亲近学生,很容易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且鼓励发散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思路,多参加一些音乐鉴赏活动,不断的充实自我,在每次鉴赏之后都要发表自己其独特的音乐见解,以此来促进我们音乐素养的提升。例如:在教学交响素描《大海》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去聆听大海,在音乐中感受大海的美景,最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久而久而之学生的音乐素养也就提高了,学生对音乐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四、多组织学生参加音乐交流合作活动
在21世纪的几天,情商比智商显得更为重要,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智商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情商,而学生情商的提升是通过交流而提升的,在建构主义理论的背景下,交流合作学习也是培养学生主动性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全面的认识自我,发现自身的缺点,同时还能发散思维,丰富思想,不仅可以提升智商,情商也会有很大的提升。因此在高中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多设计一些音乐交流合作活动,如:教师可以采取比赛的模式,将全班的学生分成两个小组,让学生同时听一首音乐,让学生将自己的感悟用舞蹈表达出来,或者是以其他的方式表达出来,最后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评出好的一组。在这音乐比赛活动中不仅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也有一定的帮助。
宋代杰出的爱国诗人陆游在他的《冬夜读书示子律》中写道:“纸上谈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意思是说,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躬行实践。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为了在当前和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各国都采取措施,在知识传授的同时,比以往更加注重了学生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在音乐教育中,对具有音乐实践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大学生的培养,受到了普遍的关注。而且我们的高师音乐教育,培养的是今后要走上中小学讲台的音乐教师,所以在高等师范院校大力开展实践教育和实践活动,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使我们的毕业生更好的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需求,有着极大的促进意义。关于这一方面的研究,也成为高师音乐教育中一个值得长期关注的课题。
一、高校音乐实践的主要包含内容
实践是通过改造客观对象来满足主观需要,在对象世界实现主观目的的一种对象化的活动。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都需要一定的音乐实践活动予以表现和检验,并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提高专业水平和综合修养。在音乐实践中,大致可以分为课内实践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两大方面。课内实践活动包含教育实习、学分音乐实践等。课外音乐实践主要是一些校内外节目的编排、策划、演出等。如果说,在一般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主要是对教师所传授的基本音乐知识和技能进行吸收和掌握的话,那么音乐实践活动则是对这些知识和技能的运用、深化和提高。没有严格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艺术实践活动便失去了依托和根基。而适度、正常、健康的音乐艺术实践活动本身就是对音乐课堂教学情况的检验和考查,对教学工作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通过让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可以启发、激励、引导学生学习、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促进学生人格发展,弥补课程学习的不足,开拓学生知识视野,增强创新精神,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 音乐实践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丰富大学生的审美体验
人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与了解,来源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直接经验,即通过自身的实践所取得的认识;另一种是间接经验,也是就通过书本和向他人学习得到的知识。具体到音乐教育中,我们从教师那里学来的知识和感受,就是间接经验,为了将这种间接转化为直接,就需要一个平台和载体,音乐实践活动无疑就是最佳的选择。例如我们对于一些民族民间音乐的欣赏,通过欣赏,掌握了其大致的艺术特征,但是如果能够深入到这些民间音乐的发源地进行采风,则可以更好的感受到这些音乐所特有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精神,让我们在认识上有一种本质的提高。又如我们对于《黄河大合唱》的欣赏,之前只觉得这部合唱曲气势宏伟,富于激情,但是只有我们真正演唱它的时候,我们才能够被歌曲传递出来的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所感染。这种审美感受,或者是以前从未有过的,或者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加深了一个层次。正是通过各种各样的音乐实践,来亲自感受各种不同的审美体验,这对于个人情感的丰富,以及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的提高,是一个前提性的基础条件。
2。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
21世纪,创新被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而音乐实践对于学生创新能力提高有着诸多的益处。在音乐实践中,提出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都是一种创新。也就是说,音乐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了创造的过程,也是一个培养创造力的过程。在音乐实践中,宽松和谐的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加入的冲动,愿意在这个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尽情的展示自我,当他们对活动有着高涨的热情时,思维便处于高度积极的状态,帮助学生深入的钻研,最大限度的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以此为推动、探求更好的方式和方法,获得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
3。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群体合作能力
音乐是一门合作的艺术,很多音乐活动的开展,只靠一个人是力量是难以完成的,需要很多人、很多部门通力合作,才能予以完美的展现。学生们正是在这个合作的过程中,锻炼了个人的交往能力与合作能力,理解了相互尊重的必要性,学会了与他人的合作,从而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例如一场演出的举办,从场地的选择,到节目的设置;从人员的调配,到演出器材的提供,整个过程都要在大家的合作下,才能顺利地完成,缺少了任何一个环节,这个演出都难以进行下去,每个同学都感受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也欣喜的看到了自己的对于这个临时集体的贡献,更在彼此的合作中建立了友谊,加深了理解。这种群体合作精神,对于新时期的大学生来说,是尤为需要的。
三、音乐教育中开展音乐实践的思考和建议
1。课堂实践——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设置
要想切实培养高师音乐教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就要对现有的课程和教学进行全面的改革。首先在课程的开设上,要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及时的增补一些必修或者选修课程,供同学们进行选择。例如当今方兴未艾的音乐治疗学,很多有志于从事这类相关职业的同学,却因为没有合适的学习渠道,不得不放弃,如果学校能够组织有相关理论知识的教师为同学们讲课,或者针对同学们的学习意愿,主动地提供一些学习的渠道,那么学生们也就多了一个实践的机会。其次是在课程的设置上,不单是音乐系,几乎所有的师范类高校都将实践类课程放在了大四这一年,但是大四临近毕业,很多同学或者忙于找工作,或者忙于考研,缺少时间和精力来进行实践类课程的学习。同时,仅仅靠大四一个学期的突击学习,也难有理想的教学效果。笔者建议能够在整个大学阶段中,用各种形式,持续贯穿的进行实践类教育,不一定都集中在大四进行。诸如对音乐教师职业的要求的学习、师范类音乐毕业生的主要择业等等,都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穿行。再次是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改变以往的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的传统模式,而是将理论课程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校园内的音乐活动,本身就是音乐课程的一部分,更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大舞台,让学生们亲身投入到这些活动中来,能够为他们今后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课外实践——搭建各类音乐实践平台
课外实践作为课内实践的有益补充,能够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接触社会,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是要建立一个稳定的音乐实践基地。音乐实践基地的建设是深化音乐实践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学校和社会相联系的重要渠道。大多数师范类学校都有附属中小学,但是在实际中,却发现这一最方便的基地却和音乐系学生联系的很少,很多学生反而要到学校之外的学校去实习。所以要正视自身的资源优势,在充分利用之后,再对照相应的实际需要,建设一些实习基地。例如可以和一些歌舞剧院签长期的合作协议,在教师的指导下,接触社会各行各业的人和事,锻炼其应对任何问题的胆量和各种环境下进行专业表演的信心。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今后的就业,都是受益匪浅的。
同时,学校应大力开展各类音乐活动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领导要对实践活动在财力、物力上予以大力支持,鼓励学生放开手脚,全面参与。例如对于音乐活动团体的支持,应当鼓励学习努力创建品牌,推出新人。每年予以专门的经费,在场地、器材、设备上大开绿灯,并委派专业的教师予以协助。对于经常参加公益演出、各类比赛的同学予以鼓励,在政策上予以倾斜,以此来带动学生参加音乐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在活动机制上,将活动的管理权交由学生会、团委、党支部等承担,策划、导演等权利完全下放,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力求全员参与。每个具体环节选定负责人,由负责人排练和组织演出。这样使学生强化了责任心、增强了凝聚力,提高了协作能力,活动形式和内容推陈出新,管理与组织工作有条不紊,真正意义上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还要加强校与校之间的交流,共同提高普通高校音乐艺术实践的水平,甚至要与国外的学校进行交流,以扩大学校的知名度。
综上所述,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为中小学培养出合格的音乐教师,成为了高师教育工作者首要关注的课题。作为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师,除了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外,更需要具有相应的实践能力,更好地与基础教育的改革相结合,才能达到师范类院校学生的培养标准。音乐实践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可以尽可能多的让学生获得与专业相关的社会经验,在一个新环境里用全新的视角审视自己,了解自己,从而进行合理的自我调整,更有利于专业学习和能力的提高。本文分析了音乐实践对于学生个人素质发展的几点益处,对课堂音乐实践和课外音乐实践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越来越多的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能够重视音乐实践,大力开展音乐实践,因为这是音乐教育发展的必要环节,并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整个高师音乐教育的发展,以培养出更适合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音乐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文仲。能力培养是高校素质教育的关键[J]佳木斯大学社 会科学学报。2000(8)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7-0114-01
群众音乐文化水平直接关系到民众精神生活的质量,提高群众音乐文化创造质量水平能有效满足群众的精神需求。笔者先介绍了提升群众音乐文化创作的意义,后就提升群众音乐文化创作途径提了几点建议。
一、群众音乐文化创作的意义
近年来,群众音乐文化创作影响不断扩大,创作需求也不断提升。群众音乐文化是指人民群众为了自身的精神需求进行的自娱自乐自教的音乐文化活动,群众的精神需求是其活动与创作的根据。群众音乐文化创作直接源于群众的精神需求,是群众生活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群众音乐文化创作水平,丰富群众音乐的创作途径,直接关系到群众精神生活与娱乐活动的质量,也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升。提高群众音乐文化创作水平要把握整体大局,先要提高群众的欣赏水平,提高业余的音乐创作群众的业务水平,还要提高群众音乐创作的组织水平,其中提高群众音乐欣赏水平是提高群众音乐文化创作水平的基础,而提升业余群众音乐创作水平是关键。提升群众音乐创作的组织水平是保证。
二、提高群众音乐文化创作水平的途径
(一)要增强群众对于音乐文化创作重要性的认识
现阶段,国内的群众音乐文化创作存在着题材狭窄、形式过于拘泥的问题,此外,群众音乐文化创作过程中与实际生活结合不够充分,以致现阶段的群众音乐文化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群众音乐文化创作不仅要与群众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还应该反映群众的新生活与新感情。虽然现阶段的群众音乐文化的创作人极力将音乐创作与实际相结合,并将音乐文化创作展示于大众,但是群众音乐文化创作在以多样化方式反映群众新生活方面却显得相对滞后。提高群众音乐文化创作水平需要音乐创作者不断开拓音乐题材、丰富大众音乐文化的创作与呈现形式,创作出符合群众需求的音乐文化作品。创作者要认识到群众音乐文化创作的紧迫性,不断扩大音乐文化的创作范围,根据不同群体的音乐需求创作各种体裁的民间音乐、轻音乐、大众舞蹈音乐等,尤其注重青少年与儿童的音乐需求。丰富群众音乐创作的题材,在保障创作质量的前提下,极大的丰富群众音乐创作的多样性。
(二)加大音乐文化的创新力度
开拓群众音乐文化的创新思路可以有效推进群众音乐文化的创作水平。不断结合群众的音乐需求进行音乐文化的思路创新可以为群众音乐文化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创新群众音乐文化创作水平首先要了解群众的精神需求,从群众需求出发分析总结群众音乐文化的创作方向,进而进行有根据的音乐创新,创作出优质的能够让群众满意的作品。创新群众音乐文化的创作思路还要进行音乐文化的表现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大众化的音乐文化需求不应该拘泥于一定的形式与内容,音乐文化大众化的精髓在于根据群众的多元化需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创作出优质的大众化音乐文化,要创新群众音乐文化的模式与内容,使得音乐作品能够更加吸引群众。
(三)提高音乐创作者的音乐文化创作素养
加强群众音乐文化创作队伍建设,吸引更加优秀的人才投入到群众音乐文化创作中去。群众音乐文化创作者自身的素养直接影响到音乐作品的质量,音乐创作者的素养条件需要创作者日常的积累,在日常的音乐创作中要加强音乐理论的学习,可以在音乐创作与欣赏中变换不同的创作与欣赏角度,将音乐理论落实于实际的创作中。此外,提高音乐创作者的素养还可以借助团队的影响作用,在创作中加大与其他创作者的交流,在良好的群众音乐文化创作氛围中提升创作者自身的音乐创作素养。提高群众音乐文化创作水平还需要创新性很强的音乐创作团队,以团队的整体素质与创作水平不断优化大众音乐文化创作。在进行音乐文化创作队伍建设中要结合公平的选拔与奖惩机制,并制定适时的人才培训计划,吸引更具创新意识的人才进入团队,形成群众音乐文化创作队伍的骨干力量,提升群众的音乐文化创作水平。
(四)提升音乐创作的现代化水平
借助一些现代化的创作与宣传设备,做好群众音乐的创作与普及,适时地开展一些群众演出活动,真正做到群众文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三、结语
上文中我们先了解了群众音乐文化创作的意义,并认识了群众音乐文化创作的重要性。提高群众的音乐文化创作水平中需要音乐作品创作与普及相结合,在普及宣传中进行作品改进,是提升音乐文化创作水平的动力,也是群众音乐文化创作活动与群众密切结合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音乐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特别是跨入新世纪以来,音乐已步入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大量优秀作品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众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从最早的令无数专业人员向往的“青年歌手大奖赛”,到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星光大道”,再到竞争激烈的“中国好声音”、“中国好歌曲”等,使我国的音乐大舞台星光灿烂,魅力四射。二是音乐具有了有史以来最广泛的群众基础,群众性的音乐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除了各式舞台外,广场、公园、社区等大众场所,琴声悠扬,歌声嘹亮。广大群众在物质生活得到了充分改善的同时,尽情享受着音乐带给他们的欢乐与酣畅。
(二)新时期音乐呈现出多元化、多样性的特点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民主法制的不断完善,音乐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古典的、现代的、传统的、流行的;美声的、民族的、摇滚的、原生态的等等,不一而足。音乐的这种多元化、多样性的特点充分体现了时代的特征,既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年龄段人们的需求,又实现了相互竞争、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使我国的音乐舞台变得丰富多彩,美不胜收。
(三)新时期对职业高中音乐教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新时期音乐的繁荣发展,对职业高中音乐教育既是有利时机,又是严峻挑战。我们应该乘势而上应对挑战,有所作为。首先,要定好位。也就是了解掌握新时期的主流音乐是什么?青少年喜欢的音乐是什么?职业高中与其他学校相比有哪些特点?在此基础上,制定音乐教育的目标和重点内容。其次,要把好关。也就是本着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原则来选择音乐作品,杜绝那些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或不符合学生年龄段需要的音乐作品。再次,要选好路。也就是研究探索音乐教育的有效途径,把求真务实见效果作为音乐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职业高中音乐教育要与时俱进,在创新中求发展
(一)把握时代特征,迎接新的挑战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随着对外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民族音乐逐步走向世界舞台,同时世界各国不同种类、不同流派的音乐也涌向国内,使我国音乐舞台五彩缤纷。在众多种类的音乐中,流行音乐独树一帜,越来越受到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青睐,占据了半壁江上。这无疑对民族音乐、古典音乐形成了挑战。在这种情形下,如果职业高中音乐教育仍然按照原有的模式按部就班地进行,很可能事与愿违。因此,我们必须把握时代特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古典音乐之间的关系,使其相互促进、互为补充,而不是相互抵触、相互排斥。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在不同类型音乐中找到最佳平衡点。同时,要勇于创新,逐步建立起既符合时代特征,又能为广大学生所接受的新的教学模式。
(二)掌握学生心理,有针对性地加以正确引导
从目前职业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绝大多数是喜欢音乐的,但普遍喜欢的是流行音乐,对民族音乐和古典音乐虽谈不上排斥,但也没太大兴趣。在与学生的交流中,经常会听到“老师,我们听点流行音乐吧!你讲的这些音乐离我们太远了”之类的话。在学校举行的各类艺术活动中,学生们登台演出的几乎是清一水的流行音乐。流行音乐对学生们的吸引力远远超过了教材上的内容,对流行音乐的盲目追求已然成为一种时尚。这就是摆在我们音乐教师面前的难题。如何解决?一是正确引导,通过大量的实例引导学生们充分认识民族音乐和古典音乐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二是顺势而为,选择一些思想性、艺术性俱佳且深受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来丰富教学内容。实践证明,以上做法效果比较明显。
(三)拓宽思路,不断寻求新的有效途径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拓宽思路,努力寻求新的有效途径。例如:受我校“一班一品”班级文化创建工作的启发,我想,能否让每个班级在拥有属于自己的班旗、班训、班报的基础之上,再拥有属于自己的班歌呢?让同学们自己作词,并配上他们喜爱的流行音乐作为伴奏,这样将调动他们内在的积极性,效果应该会不错。我的想法得到学校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在班主任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一首首具有各自特色的班歌诞生了。学校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举行了班歌比赛,更加促进了这一活动的深入开展。在班歌的创作过程中,对于同学们来说,既是一次倾吐心声、展示才华的机会,又是一堂生动活泼的音乐课。他们把平时所想、所念、所学融会贯通到歌词当中,每一句歌词都唱出了自己的心声,反映了真实的心境与感受。在选曲上,我建议同学们选择健康、励志的歌曲作为伴奏,比如:激情昂扬、催人奋进的《相信自己》《精忠报国》《真心英雄》等;青春洋溢、活力四射的《青春纪念册》《最炫民族风》《红蜻蜓》等;怀念美好、珍惜友情的《同桌的你》《北京东路的日子》《我的好兄弟》等。这些歌曲,在学生中传唱度很高,再配上学生自己改编的歌词,引起了强烈的共鸣。海顿说过:“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很多职高学生就读于职高是无奈的选择。因此,刚入学时性情比较孤僻,不愿让人了解自己的过去。甚至连老师去家访都会遭到拒绝。重树学生们的自信心,是能否促使他们主动学习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关键。而班歌的创作和比赛恰恰起到了鼓舞和激励人心的作用。每一首班歌的创作都凝聚了全班同学的心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反复修改,精益求精。为了把最精彩的班歌唱响舞台,同学们刻苦排练。每一个动作、每一件服装、每一次走台都一丝不苟。渐渐地,我发现同学们的头昂得越来越高,眼神越来越笃定,表演也越来越到位,这是自信心增强的充分表现。很难想象,那些曾经在老师眼中调皮捣蛋或在中考中一蹶不振的学生,现在居然站在舞台上,自信满满地唱响一首首激情四射且属于他们自己的班歌。
三、职业高中音乐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意志品质上
职业高中,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实用型人才的重任,学生们毕业后大多会凭借所学专长进入各个行业。专业技能学的怎么样,水平高不高,固然很重要,但思想道德和意志品质如何,却直接关系到他们能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能不能迎难而上并最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事业的成败。有句话说的好:做事先做人。所谓先做人,就是首先要做品德高尚、意志坚强、诚实守信的人,只有先做好人,才能做好事,否则人做不好,即使一时事做好了,也不会长久,最终也难以如愿以偿。因此,我们在教会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必须注重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力,而音乐教育在这方面大有可为。
(一)通过经典作品赏析,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不论古典音乐、民族音乐还是流行音乐,都有许多经典作品,它们是全人类共有的宝贵精神财富。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性,而且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不管是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为代表的古典乐派,还是以肖邦、舒伯特、柴可夫斯基等为代表的浪漫乐派,都为我们留下了很多打动人心灵的作品,这些作品除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之外,还有深刻的思想意境,即崇尚和弘扬真、善、美,而这些正是人们道德情操的主要内容。因此,让学生赏析这些经典作品,不仅让他们尽情地享受高雅艺术,而且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他们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同样,一代又一代优秀的民族作曲家们,也为我们创作了大量集艺术性与思想性为一体的优秀作品,如:《烛光里的妈妈》《母亲》《常回家看看》等,每当人们唱起这些歌曲,禁不住热泪盈眶,感恩之心油然而生,尽孝之责不敢忘却,这些歌曲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些歌曲还只是我们在民族音乐长河中撷取的一朵浪花。因此,让同学们赏析经典,往往给他们以强烈的心灵震撼,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电脑音乐创作课的教学,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提升了同学们对音乐的兴趣,同时巩固和发展了学生基本的音乐素养。因此,电脑音乐创作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新型教学模式,它的推广和普及必将对我们的中学乃至所有阶段的音乐教学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必须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问题。笔者在高中音乐课的教学实践中,对利用电脑音乐创作系统进行创作教学这一课题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中电脑音乐创作教学创新素质
这是高中学生的一节音乐课: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逐步完成一首小乐曲的“创作”:输入主旋律、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从教师设定的若干伴奏音型和“鼓底”(节奏型)中选择相应的,调整各轨的音色、音量并不断回放、修改。教师则利用电子课堂系统进行监控,随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由于可以利用音乐软件将自己的音乐主张转变为乐曲,体会创作成功后的成就感,同学们学习得愉快而主动,课堂氛围轻松和谐。
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使这些高中生对音乐课产生了如此浓厚的兴趣?这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可以发展成为一种教学模式并被推广吗?它是否预示了今后音乐课发展的一个方向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这些问题做了一系列的探索。
一.进行“音乐创作教学"的可行性
1.倡导创新教育,是实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必然结果
所谓创新教育,是指在基础阶段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应试教育侧重于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素质教育则侧重激发学生个性特长和对知识的组合创新,将书本知识运用实践验证或进行延伸创造,立足于开发特长、释放学生的潜能。教学不再将知识的学习作为教学的目的,而是把知识的学习作为认识事物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科学方法的手段;学生在“发现”知识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而是强调创造性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音乐创作为音乐课教学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创造性教学的空间。在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作曲、编曲练习中意识问题、发现和解决问题,并且在教师的帮助下达到独立认识和创造性学习的目的。这种教学的效果是以往任何一堂传统音乐课都无法达成的。
2.“音乐创作教学"着眼于未来,符合“三个面向”的要求。
启发并丰富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并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创造的精神,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内容。音乐的创作、表演、欣赏过程都离不开想象力、创造力。有关研究表明,人在二十岁以前,智力的提高几乎是直线式的。如果人的大脑在新型的教育活动的刺激下,完全有可能把创造性的才能发展到更高的程度。音乐创作教学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展学生想象力、创造力,使学生的智力得以开发和发展。在创作活动中,通过学生创作音乐,增加学生创作的欲望和勇气,打破创作神秘的思想。
3.“音乐创作教学"可以扩充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与思考力。
通过有意识的对客观现实的观察了解,运用所学过的各种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段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获得了了更丰富的生活经验。从而加强了学生对生活与音乐创作之间联系的思考。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创作、表演他们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事物和情感,使学生自己教育自己,感染自己,鼓励自己。
4.“音乐创作教学"可以促进其它教学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传统的音乐课中,乐理知识的教学非常重要,但其内容较难掌握,而且缺乏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其它如视唱练耳、听音记谱等训练学生音乐能力的练习,在原来的音乐课中也有安排,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学效果甚微。除了一些音乐天赋较好的同学以外,其他大多数同学的音乐能力还是不能很到很大提高。在创作课中,上述所有的内容都成为了操作软件的必要条件。学生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功”之后,才有操作电脑进行编曲的可能。在编辑乐谱的过程中获得、锻炼和巩固有关的音乐知识,同时通过作品的完成来检验学习的效果,形成了一个学习——创作——再学习——再创作的良性循环。
二.高中电脑音乐创作课的实践
1.明确“音乐创作教学"的深广度
①“音乐创作教学"深广度的界定
创作教学的广度,指广义音乐创作教学活动,凡有利于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音乐教学活动,都包括在内——象即兴编唱一首歌,敲击一个节奏,选择适当的伴奏乐器都在此列。另外,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修改、补充、更正他们不熟悉的歌曲节奏、旋律、歌词、表情处理等,也都属于音乐创作教学的范围。
音乐创作教学的深度,主要指使学生初步掌握音乐表现手段和曲式结构等作曲常识。如旋律的进行,节奏的变化和主题的发展手法,以及曲式起、承、转、合的结构等等。
应当指出,从目前的音乐教学实际水平出发,不可能要求每个学生都会作曲,都具有记谱的能力。随着音乐教育的发展,我们应逐步培养学生创作与记谱的能力。
②创作教学的教学计划
为了更好地了解创作课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价值和前景,笔者向学校申请,将校内的一个30人的小班作为实验班,进行音乐创作教学的实践。在通过摸底掌握了班里每位同学的音乐素质之后,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定了教学计划(实践时间为一学期),将一首歌曲的制作简化到旋律、节奏、和声、歌词及音色音量的设定几个部分,争取通过将近15个课时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电脑音乐制作系统的操作,完成简单的歌曲创作和编配。具体计划如下:
周次教学内容
第1周乐理知识查漏补缺,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第2、3周学习音乐软件操作
第4周通过选择的方式完成一首乐曲的编配
第5—7周独立完成一首乐曲的编配
第8、9周进行创作歌曲演唱比赛
第10周机动
③教学内容范围的选择
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为不同程度的学生设定了不同的要求。
a.乐曲的输入
根据自己的水平,同学们可以自己创作一段乐曲或选择输入一段自己喜欢的旋律。考虑到有的旋律在节奏、曲风上存在着众多的难点,教师建议学生选择节奏规整、稍舒缓的旋律。在音乐软件上有三种乐谱输入方式:会演奏键盘乐器的同学可以利用电脑键盘的“键盘”功能录入乐谱;一般的同学可以使用单步录音,选择好音符的时值,用电脑键盘将音符一个个弹奏录入;也可以选择使用鼠标点击输入的方式,这种方式速度较慢,但是操作最为简便和直观。
b.节奏的选择和编配
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多种风格的节奏,学生可以根据乐曲的特点选择不同风格的节奏型作为“鼓底”。这是一种简便的操作方式,只要根据作品
的需要加以修改,即可轻松地完成节奏的编配。也可以自己制作“鼓底”。如制作一个基本的disco节奏,用三个轨道分别输入大鼓(××)、小军鼓(×)和落地踩叉(××××)的节奏型,合在一起演奏即可。
c.和声的编配
学生可以从教师为作品编配的和声中选择,也可以自己进行和声的编配。如果进行独立制作,学生必须掌握的有关和声的基础知识,一、四、五级的编配以及伴奏织体的设计。在此基础上,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和声编配能力和听觉检验,设法为作品进行和声编配。
d.歌词填写
填写歌词看似简单,实际上牵涉到连音线、圆滑线、倒字等等一系列问题。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在这个环节中没有过多的要求,只是要求每位同学创作的歌词能够符合一般的审美观点。
2.指导学生做好“音乐创作"的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包括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具有独立的视唱能力和记谱能力,以及感受、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等。这是他们进行音乐创作的基础。在两个课时的短暂教学时间里,乐理知识教学的内容主要是五线谱的记谱与和声的编配。五线谱知识的复习、巩固可以结合音乐软件的操作学习进行。现在笔者在教学中所使用的是市场上最为流行的Cakewalk编曲软件和Encore专业打谱软件。为了使学生具有正确规范的概念,乐谱的输入、修改均在Encore软件上进行。专业打谱软件所具有的规范化功能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操作。比如现在要求输入一小节4/4拍的旋律:如果输入时值总和超过4拍,电脑就会发出“叮”的一声提示输入错误,并拒绝输入超出时值的音符;如果输入的时值不足4拍,在乐谱上就会出现音符排列错误或演奏出错(如演奏突然停止)等情况。和声编配的学习只要求了解基本的一、四、五级及其排列规则。在实际操作中,对学生的要求可以适当放宽,只要大致的和声结构正确便予以认可。我们必须认识到:培养能力不能靠一蹴而就,而是要在较长的时间内,通过平时的教学工作,一点一滴地去积累,靠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才能奏效。
3.对教师的要求
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必须具有全面、专业的音乐知识,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要能够较好地完成电脑音乐创作课的教学,教师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地了解更多的知识。
①广泛涉猎各种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音乐
从音乐院校音乐专业或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的音乐教师,一般都在古典音乐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涉猎,对于现代通俗音乐却是知之甚少。而这部分的音乐正好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他们的创作中必然会有深刻的通俗音乐的痕迹体现。假如教师在教学中心中无数,必然无法指导学生的学习。只有广泛地涉猎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尤其是学生最为熟悉的通俗音乐部分,才能真正地体现教师在电脑音乐创作课中的主导作用。
②学会熟练地操作、使用电脑音乐软件
现在市场上的电脑音乐制作软件主要包括三类:编曲类的如Cakewalk、Soundforge,它们的功能是编辑、创作MIDI乐曲;打谱类的如Encore、Finaly98,它们是目前市场上最为专业的打谱软件,其乐谱编辑功能完全可以和乐谱排版系统相媲美,且对于专业人士而言,操作十分简便;自动配器类的如Bandinabox,只要输入旋律、和声,选择作品风格,软件就会自动生成伴奏乐曲,对于非专业人士而言不失为很好的一种快速编曲工具。教师如果全面地掌握了不同软件的不同功能,就能更好地为教学设计创造情境,促使学生质疑问难,探索求解的创造性学习动机,让学生产生认识(操作过程中)的困难或困惑,从而激发他们去进行创造性的探索。这也是创造性教学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
三.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硬件问题
由于电脑音乐创作教学对设备的要求较高(一套设备的最低配置也要将近一万人民币),一般的学校无法完成这样的硬件配置。如要让电脑音乐创作教学成为现实,音乐教育必须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更多重视。
2.软件问题
软件问题牵涉到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完成电脑音乐创作课对音乐教师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教师对音乐软件的操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创作课的教学质量。同时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决定了学生创作的风格与审美观。就一般的普通中学而言,学生的音乐基础与目前期望的要求也还是有一定距离的。解决这个矛盾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针对学生目前的实际情况查漏补缺;一是在最初教学的过程中适当放宽对学生的要求,今后再根据学生的进步逐渐提高。
四.结语
二、要重视集体备课,进一步理解作品
我觉得集体备课的方式是非常好的,毕竟一个人备课的想法是非常有局限的,而大家在一起备课的时候可以各抒已见,把大家智慧的结晶综合到一起,当然,在集体备课前每个人都要对备课的内容理解透,还要对乐曲有所理解,熟透,这样大家在一起备课的时侯才不至以浪费太多的时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认为,集体备课是最好的集思广益的途径,集体备课也无疑会使每位教师都受益菲浅!总之,在给学生讲课之前,一定要做好案头工作,要做到自己满意,自己通得过,要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毅力。通过多听、多看、多想、多交流等各种手段以达到把作品吃透的目的。
三、要抓住学生兴趣
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课堂上师生才会产生共鸣,才有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因此,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要做到了解学生,了解教学的实际发生发展的过程,要努力寻找学生的兴趣,并设计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
(一)寻找学生兴趣
新时期当我们拿到一首音乐作品,要善于发现作品中隐藏着的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东西,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在寻找学生兴趣的时候,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要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用新鲜的东西来诱发学生对作品产生兴趣。
(二)设计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
一但寻找到学生兴趣,就要设计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做:课堂导入,让学生进入课堂情境。根据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的方法,这种导入最好是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这样学生很快就被吸引进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当中,我们会发现,学生都非常喜欢表现自己。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我们要多鼓励学生参与进来,加深学生对乐曲的理解。总之,教学中,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要采取灵活多变的、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手段和方法,以此来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兴趣,进而增强学生对音乐本身的兴趣。
四、要让学生参与音乐
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注重讲授式传授知识,学生“静坐”着去听音乐,导致学生眼、脑、手等各器官都会变得麻木,甚至时间长了连听音乐的耳朵也会变得麻木了,到头来学生什么也没听进去,更别提感受音乐和提高音乐欣赏能力了。所以要想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一定要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将学生的眼、脑、手等各器官都积极地调动起来参与音乐创作、表演,或以演唱、演奏、指挥、朗诵等形式参与音乐,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才能让他们在参与音乐的过程中更好地感受音乐,也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
五、要幽默
新时期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讲话、举止幽默,会对课堂起到一种很好的调节作用。幽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幽默能消除疲劳,缓解学习压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保持幽默,要努力设计幽默的教学语言和教学方法,要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从我们的教学实际经历来看,教师在教学中适度的幽默有利于提升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首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我们讲授一些相对抽象或者学生不太感兴趣的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感,在适当的时候,幽默能够活跃气氛,进而迅速引起学生对作品的兴趣。其次,幽默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幽默能把音乐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再次,幽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幽默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调动激发人的情绪,在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师生之间的交流更易产生共鸣,有利于教师知识的传授。最后,幽默能消除疲劳,缓解学习压力。高中生,面临的是考大学,所以学习非常紧张,学习压力也是非常大的。所以如果我们在教学当中适当地加入一些幽默的成分,让学生在紧张的身心状态中笑一笑,对缓解学习压力,消除学习疲劳是很有帮助的。
二、当前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存在的不足
随着教育事业的进步与教育制度的完善,音乐审美教育得到了部分高校有关部门的重视,但是仍存在些许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学校对音乐审美教育的意识比较薄弱
一些地区高校的音乐教育观念比较落后,长期以来,大部分高校把音乐的教学重点放在了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讲述,把音乐教学简单地看作是一门学习乐谱、唱歌、传授音乐技能和技巧的娱乐性课程,而忽略了音乐审美价值的发掘。这种落后的片面的思想与现在倡导的全面发展的目标不适应,阻碍了音乐审美教育的发展。
(二)教师资源短缺,无法全面开展审美教育
由于部分高校不重视音乐审美教育,仅把其看成是一种调节性质的课程,所能安排的教师资源缺乏,甚至已有的一些老师的音乐素养已经与现在音乐审美教育脱轨,专业知识不足,无法给学生提供较好的、先进的音乐审美教育,致使无法全面开展音乐审美教育。
(三)学生对于审美教育缺乏认识与兴趣
音乐教学中的主体是学生,然而这些学生对音乐审美教育缺乏认识,从而没有形成对音乐审美的兴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引领,即使拥有最好的教学资源,审美教育也难以开展。学生已经形成了传统的“师灌生受”的教学模式,同时老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交流与沟通,没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对于音乐审美的理解,使他们仅有的兴趣也埋没了。
三、提高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策略
针对以上提到的不足,为提高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主要的策略如下:
(一)深化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从根本思想上重视审美教育
思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所以要深化音乐审美教育,最根本的是改变原有的传统片面的音乐教学的思想。各高等学校有关部门要提高对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认知。音乐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音乐审美教学中的基础,而进一步对音乐教育的审美理解是对音乐的深化。在音乐鉴赏中,通过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在节奏、旋律等方面去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者产生认同与共鸣。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的情感深入音乐,随着每一个音符而动,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享受到其中的乐趣,从而在思想上改变教师和学生们对于音乐审美教育的认识,自然会在音乐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音乐审美素养。
(二)创新音乐审美教育方法,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传统音乐教育的方法已不适应现在的音乐审美教育,必须不断创新教育方法。在音乐审美教育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要让学生理解到音乐的内涵,感受到音乐所蕴含的美,除了欣赏音乐之外,还要亲身参与实践,即表演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考虑到不同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拥有不同的习俗和人生经历,对于同一音乐有不同的见解,老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不应该把自己的主观意识强加给学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适当的技巧培训,为更好地进行音乐审美教育做好铺垫,而不是作为教育工作的重心。
(三)教师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与艺术素养,在教学中起引领作用
音乐教师是音乐审美教育中的主要引领人,所以音乐教师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与艺术素养,拥有较强的表演示范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传授音乐的审美价值,分享对音乐的感知,引导学生在学习和音乐鉴赏过程中领悟音乐的真谛,陶冶情操,树立积极的音乐审美价值观念,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音乐教师要定期培训,以及时更新自己的音乐审美知识储备,与最新的音乐审美接轨。同时,音乐教师要不断创新教育方法,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比如:在音乐欣赏课上,老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我发挥的空间,指引学生在欣赏音乐过程中,加入适当的讲解,让学生积极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开展审美教育。
二、多元化的教学理论
在学校里,学生们就是要学习,但是不同的课程设置有它不一样的教学目的,不能因为高考的原因就让学生忽略其中部分学科。当然音乐课的课程教学死板,教学内容的老套也让原本热爱音乐的学生们爱音乐,却讨厌音乐课,要想解决这种现状,我们必须要从多方面共同改善,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思维和理论,多管齐下研究高中音乐教学的问题。
(一)教学任务的设置
我们知道,每个学科都会有它本身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大多数基本都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在这门学科上面的成绩,但是由于国家高考科目的倾斜让学生和老师在对待一些课程任务的态度出现了问题,我们需要重新扶正音乐课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坚定地让学生在音乐课上完成音乐课的教学任务,真正地让学生能够在音乐课的学习中提升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并且使得学生能够德智体多面发展。当然,在如今多元化的音乐环境中,音乐教学也不能只是简简单单地对于书本知识的一种传输,而应该直击学生的情感世界。音乐这种语言本就是润物细无声,往往能够通过不同的旋律将喜怒哀乐愁带给学生,我们的教学任务完全可以由传统的模式———比如上几个课时,欣赏几段音乐,学几首歌曲等等,变成老师、学生、歌曲三者情感世界的交流,所以,在音乐教学任务的设置上我们不妨大胆地去尝试一下,设置多种多样的教学任务,甚至是疯狂的任务.比如:让学生在欣赏中睡着,睡着之后描述音乐带给他们的世界,以及他们为什么会睡着;或者说让学生在欣赏中哭泣,当然不要求大多数,因为学生的鉴赏能力本就是参差不齐的,所以只需要一部分即可,眼泪是很难欺骗人的,当我们看到他们眼泪时候,或许我们的教学任务就已经完成了,因为学生与歌曲真实的情感交流比其他什么教学任务都来得更实际,更真实。所以既然社会的思想在变,我们的教学也应该有自己多元化的思维来看待。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是为了让学生接受的知识。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东西,欣赏到东西是最主要的。好听听不懂不行,听懂没内涵也不行,我们可以进行不同风格的歌曲对比,让他们在对比之中感受。特别是如今的流行歌曲描写了好多的爱情,我们不妨通过筛选,挑出同样讲爱情的民俗、美声歌曲来给学生们欣赏,让学生们在不同的风格中感受着歌曲中的爱情。学音乐本就应该轻轻松松,教学内容的过于死板让学生和老师无法完成互动,让老师的教学难以进行,学生的音乐课枯燥无味。所以,教学内容的筛选可以让我们的内容呈现多种多样的状态,让学生在对于音乐的兴趣上更有兴趣,让他们每天不用疲于追赶学习任务,在音乐课有种视觉、听觉、大脑的共同享受。
(三)教学方法
学生不能参与课堂,课堂就是老师的演讲或者是独角戏,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是老师的配角。但是教学总目标上说的是课堂是学生的,他们才应该是课堂的主角。所以我们就从音乐开始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进来。其实音乐课的参与方式有多种多样的,不仅仅只是局限于那几种传统的参与方式:领唱、合唱、回答问题。这些方式已经在教育的改革中被逐渐的取代,因为那些还是被动的参与,无法让学生真正实现做主课堂的目标。音乐剧,大家应该很清楚,这种高雅的舞台形式总感觉离我们那么遥远,其实不然,我们的学生每个都是很好的演员,高中生原本就对于表演有种原始的冲动和好奇。所以,通过教学内容选择,课堂欣赏,现场表演歌曲中的剧情,把歌曲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来,相信,他们学会用心体会歌曲,这样可以让音乐学习事半功倍的。
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在新世纪面临的新形势,教育部在日前出台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十二条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和意见,其中之一就是要通过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来提升教学水平,并具体要求各高校要在加强校园网、电子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的基础上,让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比例逐渐达到15%以上。
但是,由于我国的实际国情所限,人们对计算机音乐的应用研究起步较晚,计算机MIDI和多媒体系统在高师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目前尚处在开发阶段。本文拟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针对计算机MIDI和多媒体系统在高师音乐理论教学中实际应用的若干问题,谈一谈自己的体会与经验。
一、《和声学》教学
在高师院校的音乐系科里,黑板和钢琴一直是和声教学的主要辅助手段。由于我国的普通音乐教育基础薄弱,许多高师学生在入学前并不了解什么是和声。面对如此的教学对象,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的和声谱例在学生心中难以形成和声音响的听觉联想,因而几近于“纸上谈兵”;而钢琴上弹出的和声音响瞬间即逝,学生因看不见其乐谱形式,故而又等于“对空弹琴”。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和声学课程的教学,学生常常有“看不见、摸不着”的心理困惑。尽管教师教的认真,学生学的辛苦,但学生最终得到的常常只是一些抽象、繁琐的清规戒律。由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怎样避免书面作业错误这一教学误区之中,因而,在他们的耳朵中感觉不到和声的音响美,思想上也无法形成最一般的和声思维习惯,学到最后,多数人终于失去了对和声学习与应用的兴趣。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正是高师和声学课程教学质量难以提高之关键所在。
为解决和声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的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难以沟通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引进了计算机MIDI和多媒体系统,主要采用美国Passport Designs公司开发的《Encore》制谱软件(Version4.2.1)、英国Software Partners公司的《tonica》和声教学软件(Version 5.0)和美国Jo Brodtkord公司与挪威Musicator A/S公司联合开发的《Musicator Win 3.0 ( MW3) 》音序软件(中音公司全权国内发行),综合利用它们各自的特殊功能,对学生进行视、听一体化的多媒体和声教学,主要做法如下:
(一)利用Encore的乐谱显示功能进行课堂讲授
Encore有着非常直观的乐谱显示功能,利用这一特点,可在和声教学的课堂讲授中将和声谱例与实际音响同步展现在学生面前,并可迅速重新演示。例如,对某种具体的和弦连接,教师可在讲授其基本写作规律的同时,通过MIDI键盘弹奏出它的各种表现形态,包括不同的旋律位置、不同的排列位置、不同的音域音区等和声因素的变化。学生在听到和声音响的同时,也看到了它们的乐谱显示,并可根据自己的听觉与视觉感知,对教师所弹的各种连接形态作出自己的音响审美判断。实践证明,以这种方式进行和声教学的课堂讲授,学生看得见、听得着,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判断的自信心。
(二)利用MW3的乐谱编辑功能进行习作示范与作业讲评
MW3的乐谱编辑功能是非常出色的。在对学生的书面作业进行分析讲评以及在课堂上进行习作示范时,利用该功能常能取得举一反三的良好效果。例如,对和弦连接中最常出现的平行、反向及隐伏五八度等不良声部进行,可以利用乐谱编辑中的拷贝(Copy)功能,将包含上述错误的和弦连接片断拷贝到下方相邻音轨的同一节拍位置,并在新音轨上利用编辑功能将多余声部删除,只留下构成平行进行的两个声部,学生视、听后就会对问题一目了然,无须再作过多的说明。
在做习作示范时,教师可将同一条习题拷贝到同一节拍位置上的不同音轨中,通过启发讲解,让学生对同一习题做出多种不同的和声配置。然后,利用MW3的单轨放音功能,把通过课堂讨论所得到的各种和声配置方案分别放音让学生倾听,视听结合,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和声听觉能力及和声思维能力,并培养其高雅的和声审美趣味。
在对学生的书面作业进行分析讲评时,也可采用同样的方法,将习题原样输入到计算机内并拷贝到不同音轨,在新的音轨中对习题进行分析改错(不同的改正方案可分别放置在不同的音轨里,各个音轨中的改正方案均可随时单独放音倾听)。改题结束后,通过新旧配置方案的音响对比,学生对各种不同的和声配置方法会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三)利用tonica学习不同类型的和声风格并帮助进行和声改题
tonica是一款专门用来学习四部和声的多媒体教学软件。与其他软件相比,虽然tonica的界面设计不太友好,但对于和声教学来说,tonica专有的练习功能仍可发挥它的积极作用。例如:可以将教师在课堂上做过的为旋律(或为低音)配和声的例题或学生课后作过的书面习题,利用tonica的自动配和声功能,选择不同的和声风格另做几次不同的和声配置,让学生体会不同和声风格之间的技术差异。另外,可以将学生的和声习作以MIDI文件的格式导入tonica,利用它进行和声作业的技术性改题。在目前许多院校的和声学教学采取大班上课的特殊情况下,采用tonica帮助进行和声改题无疑是一种较为可行的和声教学方法。
(四)利用Encore和MW3的实时录音功能进行键盘和声弹奏指导
键盘和声弹奏是高师和声教学的重要内容。在以往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眼看和弦标记、心想连接规则、手弹四部和声,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在弹奏时往往顾此失彼,弹错了音而自己却不知道。利用Encore和MW3的实时录音功能,在学生弹奏之前按下录音键,弹奏与录音就会同步完成,并即时生成乐谱,这样,转眼即逝的键盘和声弹奏转换成了具体存在的五线谱形式。以学生现场弹奏即时生成的乐谱为依据对其进行指导,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与问题。另外,为加强键盘和声练习与即兴伴奏课程的衔接,教师可将学生弹奏的四部和声在新音轨中演化成常见的伴奏织体(或简单的伴奏音型),通过四声部的和声轮廓与伴奏织体的鲜明对比,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练耳》教学
听觉训练是视唱练耳课程的两大中心教学内容之一,其重要性对于专业音乐学生来说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高师院校的视唱练耳教学中,由于学生的专业起点较低、视唱练耳课时偏少且学习年限又短,故长期以来练耳教学多在较低层次上徘徊不前。特别是近年来因招生人数盲目扩大导致数十人的大班上课,更使得这一问题每况愈下,已经成为严重影响高师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在计算机MIDI和多媒体系统进入课堂教学之后,我们采用了美国MidiTec Denmark公司研制的《EarMaster Professional》(Version4.0)练耳教学软件进行练耳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EarMaster Professional》(可译为“练耳大师”)是一款交互式多媒体听觉训练教学软件,它包括旋律音程与和声音程的性质及音高听辨;原位与转位和弦的音高听辨;长短不一、风格各异的四声部和声进行听辨;数十种调式音阶的类型及音高听辨;十多种拍子类型,1-6小节长度的节奏视奏、节奏模仿、节奏对比练习;4-12小节不等的旋律听记等十项训练内容。每一项训练内容又根据不同的练习难度分别设定为10-60课不等。
《EarMaster Professional》有着极强的互动性和开放性。例如:(一)在音程性质听辨中,教师可以按照教学进度的要求并根据学生(甚至是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在同度至两个八度之间设定听辨材料的范围、听辨的音域、旋律音程或是和声音程、旋律音程的进行方向是上行还是下行或是上下行交替出现。(二)在音程的音高听辨中,可以设定是否指定调性、是否显示调号、是否显示旋律音程的第一个音或和声音程的低音、参考音是单音或是调内和声进行等等。(三)在和弦听辨中,可以设定听辨材料的范围、听辨的音域、柱式和弦或是分解和弦、分解和弦的进行方向是上行或是下行。不但可以听辨传统和声范围内的各种和弦材料(可以选择只听自然音三和弦、七和弦、甚至只听各种增六和弦),也可以自己设计一些现代和声的和弦材料进行听辨。(四)其余各项练习内容如音阶、节奏、旋律、四部和声等,都可以由教师(或学生自己)根据教学要求自行设计每一课的训练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EarMaster Professional》不仅可以在视唱练耳课的课堂教学中使用,还可以在学生的课后练习中广泛使用。如果学习者真正能够按照教师或程序设定的教学计划,通过电脑循序渐进地学完各项内容的所有课程,其听觉能力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必然会大大超过高师视唱练耳教学大纲所要求达到的程度。
三、《乐器法》教学
乐器法知识是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音乐教师必不可少的基本常识。因条件所限,过去的乐器法教学多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介绍,学生对各种乐器的了解主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观看乐器图片,而无法听到各种乐器的实际音响,显然,这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教学方法。在MIDI和多媒体系统进入课堂教学之后,我们采用美国Microsoft公司开发的多媒体光盘软件《 Musical Instruments(乐器)》,该光盘存储了世界各地从古至今数百种乐器的声、图、文资料,分别按形制、地区、乐队编制和乐器名称分类,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随时调用。例如,在介绍提琴类乐器时,通过该光盘可以直观地看到从古提琴到现代小、中、大及倍大提琴等产生于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种不同形制的提琴类乐器,听到它们各自演奏的、选自著名音乐作品的独奏音响,同时还可看到有关该乐器的外形结构、形制数据、发展历史、演奏方式等方面的彩色图文资料。除西洋乐器外,该光盘还收集了亚、非、拉、美各洲各国的众多民族乐器。仅就中国乐器而言,该光盘就收集了各民族的乐器达数十种之多。使用该光盘进行乐器法教学,不仅可以按照传统的管弦乐器分类法进行讲解,而且还可依照时代、地区、民族等各种标准作分类介绍。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手段进行乐器法教学,学生看得见、听得着,直观性强,听、视觉印象强烈,都说是参观了一个庞大的世界乐器陈列馆,收获特别之多。
四、《配器法》教学
配器法是研究多声部管弦乐音乐作品写法,特别是研究乐队音响及音色组合的作曲理论课程。高师音乐系科因教学环境及条件所限,以前的配器教学多局限于书面写作练习及钢琴音响试听的旧模式当中。虽然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初步的配器理论与写作技巧,有的人还试写了一些配器作品,但由于学生没有试听自己配器作品实际乐队音响的条件,故配器法教学很难取得理想效果。
为改善配器教学之现状,我们采用了美国Twelve Tone Systems公司开发的专业音序软件《Cakewalk Pro Audio (TM) 9.03 》,借助于该软件非凡的声音编辑功能,配器法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在学习木管组及铜管组乐器的配器时,各种乐器的不同的旋律结合、不同的和弦排列以及不同的和声配置,通过MIDI系统均可发出具体、真实的乐器音响,有利于学生对配器效果的分析和把握。再如,当介绍弓弦乐器的弓法技巧时,利用Cakewalk的声音编辑功能,将同一段音乐采用增加或缩短音符的节奏值(tick)、增加或减少音符的击键速度(Key Velocity)以及分离音符另建新轨(New Track)等方法,即可做出连弓、分弓、跳弓、顿弓等弓法效果。左手的揉弦效果,也可以通过对Modulation控制器数据的实时处理来获得。通过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直观讲解,学生对所学内容就会产生较为深刻的印象。另外,将学生的配器习作采用MW3或Cakewalk输入计算机后,通过MIDI系统即可产生较为真实的乐队音响,教师结合实际音响进行分析、讲评,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配器法教学的质量水平。
最近,Twelve Tone Systems公司推出了《Cakewalk Pro Audio 》的换代产品《Cakewalk Sonar》(Version 1.01),在这个版本中,声像、表情、合唱、混响等音乐要素均可在主窗口进行最直观地调整,这无疑会给配器法的教学带来新的面貌。
五、《西方音乐史》教学
美国Midisoft公司开发的《Music Mentor(音乐教师)》是一个声、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它将西方音乐的历史分为早期(Early Music)、巴罗克(Baroque)、古典(Classical)、浪漫(Romantic)及现代(Modern)共五个时期,并将各时期的音乐按照构成因素分解为旋律(Melody)、节奏(Rhythm)、和声(Harmony)、音色(Timbre)、织体(Texture)、曲式(Form)等六个专题。采用Music Mentor进行西方音乐史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既可以研究与某一历史时期有关的全部六个专题,也可以研究与某一专题有关的各不同历史时期。以时期划分为序,学生可以看到并可听到各种音乐要素在某一时期表现出的风格特点;以音乐要素为序,学生又可以观察到某一音乐要素在各历史时期的风格演变。以该软件做为西方音乐史教学的辅助手段,使音乐史的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具体直观。
另外,若需要对西方音乐史作更深入的了解,还可以采用美国Vayager公司的五卷系列多媒体光盘软件《So I've Heard》。该软件采用交互式多媒体手段,提供了从古希腊音乐到20世纪电子音乐的历史发展概述。第一卷名为《Bach and Before》(巴赫及以前时代的音乐);第二卷名为《The Classical Ideal》(古典音乐范例);第三卷为《Beethoven and Beyond》(贝多芬及以后);最后两卷分别为《Romantic Heights》(浪漫主义音乐的顶点)和《Here and Now》(当代音乐)。各卷中所包含的文字、照片、图画和大量的音乐作品实例,可以使我们的音乐史教学更加直观、生动,更容易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高校音乐教育的部分,一直以来都是帮助学生提高音乐素养和情操而进行的,同时也是社会对素质教育的要求。但是就目前大部分的高校音乐教育水平来说,还有非常多的弊端需要去完善。通常情况下,我们的音乐课程是非常单调的,尽管内容比较多但并不具有多样化,特别是没有比较有特色的地方性的音乐内容,以及世界上的各种地方性的音乐内容也鲜少涉及,除了一些对音乐比较有兴趣的学生之外,学生接触到的音乐知识实在是少得有限。另外,从高校的音乐课堂上经常见到的教学模式来考虑的话,依然是以老师直接的传递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导致学生无法掌握音乐的内涵,因此将素质教育作为基础,我们的高校音乐教育非常迫切的需要进行包含多种文化在内的音乐教育,这也是新课改以后势在必行的。
二、高校中开展多元化的音乐教育的意义
在高校的素质教育当中,进行包含多种文化在内的音乐教育,是社会发展大方向的需求,同时也是我们素质教育的主要要求,更加是对高校学生的负责。通常情况下,高校音乐教育中进行多元化教育,能够让学生在未来的社会环境当中能够更好地适应这个多元化的社会,进而让学生能够提高对知识的更新能力。如今音乐课已经不再单纯的是艺术领域的一项课程,它在素质教育当中需要担任的责任是帮助学生放松大脑,促进活跃的思维模式,音乐是欣赏类的学科,同时也是一种艺术的沟通和模仿,更是一种活跃的精神活动,通过音乐可以表达出一些无法通过语言来进行表达的情绪。
因此,在高校当中开展一些涵盖多种文化的音乐内容的课程,非常利于培养学生认知多样性文化,让学生通过音乐课程来培养出比较好的情操,提高艺术修养,从侧面帮助学生们提高学习的质量,同时带动了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三、怎样在高校中开展包含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
高校的音乐教育过程当中,开展包含多种文化在内的音乐教育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是需要进行比较系统且广泛的改革的,因此在高校进行相关的音乐教育基本上是要从这样几方面入手的。
(一)完善体制,构建包含多种文化在内的音乐教育
我们首先需要的是完善相关的教育制度,特别是音乐教育方面的教育制度,以此来保护包含多种文化在内的音乐教育能够顺利进行。相对的,教育学领域的学者们也要适当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积极地促进音乐教学能够开展和顺利的实施。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音乐老师也可以将一些具有地区特色或民族特色的音乐适当的带进课堂当中,让学生能够了解到各个地区的各种不同的音乐文化,带动学生们对音乐课的学习热情,在这基础之上再开展纯理论相关的教学活动。
(二)加强培训,提升教师的职业水平
在具体包含多种文化在内的音乐教育进行过程当中,首先需要保证音乐老师能够先了解多元文化的音乐教学意义,同时构建比较正面的教学观念。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授课的老师除了需要一定的纯理论知识作为教学的基础之外,同时还需要有非常正确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们能够在音乐课堂的教学当中主动积极的去学习,鼓励他们通过各种比较创新的途径来获取知识,并且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个性,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价和指导,让学生能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高校当中进行音乐类课程的培训,不仅是需要提升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同时也是一种传承文化的过程。因此发展包含多种文化在内的音乐教育,也是在指导学生重视本民族的文化,帮助学生提高艺术修养。
(三)提高音乐的学习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