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技术范文

时间:2023-03-21 17:16:0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建筑技术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建筑技术

篇1

建筑投入使用之后的能源消耗主要以对电力能源的消耗方面。伴随着我国土地资源的不断减少,建筑工程项目在建设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不断的增加建筑的楼层数目。然而,这种方式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也使得建筑出现了采光不足的问题。建筑为了提高室内的照明度,就必须采用对应的照明设备,这样就造成了对应的能源消耗。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居民的物质生活要求不断提高,大量的家用电气设备被使用,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增加了建筑对电力的消耗。为了节省电力能源,就要求在建设的过程中要通过对建筑的合理设计、建筑材料的合理采用等方式来节约建筑“将来的用电”。

2建筑施工技术改进措施

针对当前建筑能耗的现状,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应该采用对应的建筑施工技术来降低建筑的能耗。据相关资料统计,通过采用有效的建筑技术可以降低当前建筑能源消耗的三分之二。在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建筑以及投入使用的各个阶段都可以在满足对建筑使用需求的基础上,采用合理高效的建筑施工技术来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实现节能环保目标。本人根据具体的施工实践,从建筑规划设计、建筑材料的使用、施工建筑技术以及再生能源的利用四个方面探讨了建筑施工改进技术。

2.1合理提高建筑规划设计的科学性

建筑规划和设计工作应该以“因地适宜”为基本目标,这本质上就是一种绿色节能的建筑理念。在该种理念的指导下,以建筑自身所处的具体地理环境,通过对周围环境的充分利用,诸如环境的气流、地形等,能够营造一个良好的建筑室内微环境。同时,在此基础上通过合理选择并设计建筑室外环境,诸如在建筑周围广泛栽植树木、植被,并设置水面等,充分利用建筑外的微环境形成对建筑室内环境的改善作用。最终使得建筑室内空气流畅,减少空调、照明、取暖等对电能消耗。由此看来,通过在建筑规划设计阶段合理的规划,不但能够从源头上减少建筑内部对能源的需求,同时还可以满足现代社会对低能耗、绿色建筑的追求。

2.2选择环保优质的建筑材料

随着我国材料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新型建筑材料的研发以及使用得到了迅速的提高,有力的促进了我国当前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与此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建筑使用者的使用水平。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该尽量选择环保节能设备,并尽量采用提高室内环境质量的环保材料。例如,在建筑的门框建造时,应该尽量使用反光效果良好的玻璃材料,这样不但可以有效减少阳光对室内的直射作用,同时还可以增加室内的亮度,起到节约照明电能的作用;在建筑的墙体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该尽量选择隔音、保温效果良好的建筑施工材料,这样才能有效的减少室内热量的散失,从而保证室内温度的恒定不变,降低建筑使用者对空调等采暖设备的需求,有效的降低了建筑的能源消耗量。

2.3提高建筑围护的能源利用率

在建筑过程中通过对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可以减少夏季室外热量的进入以及冬季室内温度而定散失,达到“冬暖夏凉”的目的。在施工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如下两个方面实现提高建筑围护的目的:其一,通过提高建筑围护建筑材料的热工性能,因此通常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应该有大局观念,尽量擦用市场上最新的隔热环保材料;其二,通过采用合理的构造技术,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能力,例如通过采用架空通风、屋顶蓄水等技术来来提高屋面的阻温效果,或者是通过采用复合结构墙体来提高墙体的保温性能,或者通过提高材料的保温隔热性能提高室内的气密性。

篇2

传统的建筑屋顶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筑物的屋顶是建筑的主要围和体面之一,被称为建筑的第五立面,目前传统的屋顶结构(混凝土屋面)主要由屋顶结构层、防水层、保温隔热层和混凝土保护面层构成,在夏季强烈的日光照射下,其表面温度会升高至50~60℃左右.尽管屋顶面层内的保温隔热层抑制部分热量的流入,但还是有相当部分的热量通过结构层传导到建筑的最上层的室内,造成最上层室内温度居高不下,需要耗费大量额外的空调用电;而冬季则相反,由于屋顶面层温度很低,导致室内热量通过屋顶结构传导到室外,造成最上层室内温度偏低,需要耗费大量额外的供暖热量,这就是建筑顶层房间“冬冷夏热”的弊病。

传统屋顶结构的第二个问题是一天中温度变化很大,有时表层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在一天内的差值达到25~30℃,由此造成混凝土结构层出现热胀冷缩,尽管伸缩量很小,但一天天的热胀冷缩会使屋顶面层逐渐产生、细小裂纹,细小裂纹会逐渐影响到防水层的使用寿命,严重的裂纹还会造成防水层受损,出现屋顶漏水的现象。

传统屋顶结构的第三个问题是在日光中的紫外线长期照射下,会导致屋顶面层的劣化及防水层的老化问题。

传统屋顶结构的第四个问题是曰趋严重的“酸雨”会腐蚀屋面,甚至渗入细小裂纹内腐蚀混凝土内部,导致建筑物使用寿命缩短。

屋顶绿化的节能和屋面保护特性

屋顶绿化,狭义上来说指的是在建筑屋顶上实施绿化;而广义上来讲,泛指在非渗透性的人工构筑物上进行绿化,包括在建筑物屋顶、墙体、露台阳台、裙楼屋顶、建筑物的空中平台、地下大型停车场的屋顶、工厂厂房屋顶或硬质地面铺装的广场、立交桥等,也被称为“建筑种植”或“立体绿化”。

在夏季,绿化种植层对日光照射所产生的热有三种主要作用方式:反射作用、隔热作用、蒸腾作用。北京市园林科研部门曾经做过测试,在7月某天下午3点左右,地表绿地的表面温度为31%,而地表土地的表面温度为39℃,绿地表面温度比地面温度低将近26%;地面上乔灌草结合较好的绿化区内,其空气湿度比土地高出23%。

屋顶绿化层的存在还可以防止日光直接照射到屋顶表面,从而避免了日光中紫外线对屋面的劣化影响,保护了屋顶面层,并延长了防水层的使用寿命和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建筑物使用寿命的增加,就可以节省大量的维修保养工作及改建和重建的工作,这又从另一个方面实现了我们所追求的建筑节能、节水、节材的目的。

屋顶绿化的特殊性

屋顶绿化不同于地面上的一般绿化,其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第一,屋顶绿化需要考虑建筑物的承重能力。在建筑物上种植植物,种植层的重量必须在建筑物的可容许荷载以内,否则建筑物可能出现裂纹并引起屋顶漏水,严重的还可能会造成坍塌事故。第二,屋顶绿化需要考虑快速排水。建筑结构层为非渗透层。雨水和绿化洒水必须尽快排出,如果屋面长期积水,轻则会造成植物烂根枯萎,重则可能会导致屋顶漏水。第三,屋顶绿化需要保护建筑屋面和防水层。植物根系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如果不设法阻止植物根系破坏建筑屋面和防水层,就可能会造成防水层受损而影响其使用寿命,还可能造成屋顶漏水。第四,屋顶绿化需要考虑项目完成后的日常维护保养。屋顶绿化不同于地面绿化.可能建在数层高楼房的屋顶,所以必须考虑后期的维护保养的问题,如定期浇水、修剪、除虫和施肥等。例如较高楼层的屋顶绿化面积较大时,建议采用自动喷洒装置或自动地中滴灌装置。考虑到城市缺水的问题,还可以将屋顶绿化浇水系统与建筑物的中水系统或者雨水集处理系统相连,用中水或者收集的雨水作为绿化浇灌用水.可以起到节约优质饮用水的作用。第五,屋顶的种植环境比较恶劣。由于屋顶上日晒、风吹、水分过快蒸发、干旱等种植环境不同于地面,所以选择植物品种时需要选择喜日照、抗风性强、耐旱等耐候性强的植物品种。

屋顶薄层绿化技术

针对屋顶绿化以上的特殊性,深圳市嘉德环境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提出了“屋顶薄层绿化”的概念,并开发出相关的技术和产品,以设法减轻绿化种植层的重量和减小种植层厚度,同时解决屋顶绿化存在的绿化层排水、建筑屋面和防水层保护等。系列难题。由屋面开始,分别是防根系穿透层(简称防根层或隔根层)、架空排水板、过滤层、轻质人工培养土层和表面覆盖层。屋顶薄层绿化技术不仅太大减轻绿化种植层的重量和厚度,并且很好地解决了绿化层排水、基质层的保水保肥、植物根系的呼吸和生长、建筑屋面和防水层保护等诸多的问题.是代表屋顶绿化未来发展方向的综合性技术解决方案。

篇3

21世纪将是多种学科技术并存的时代,它必将形成推动建筑发展的巨大动力,建筑整体设计也就越来越重要,建筑师必须把握时机,充分发挥建筑师的主导作用,主持好各项建筑工程设计。

建筑整体设计是建筑设计的新概念,其特点是全面地与建筑相关的各个元素-外部环境、建筑构造、技术装备等协同,并将高品位的建筑创作和综合新技术融为一体。

高品位的建筑创作,必须考虑可持续发展,即未来的要求,这就是说,如何尽可能地节省自然资源,如何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如何通过高质量的建筑设计和建筑构造,以降低建筑设备的使用数量和减少整个工程的费用。

综合新技术是充分发挥各学科技术特长,创造和运用新技术,并与外部空间、建筑体量、建筑构件之间的全面协同,从而降低设备投资和运行费用。

每项建筑工程建设的成功凝聚着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建筑创作是建筑师付出的智慧和期望;建筑工程设计是建筑、结构、设备专业赋出的艰辛和力量;建筑工程建成是设计、施工、安装、管理付出的辛勤和汗水。

90年代初期,我们对整体设计的概念有些粗浅的认识,自觉和不自觉地在工程设计中做了些工作,取得一些收获。本文着重从获部组"科技进步二等奖"的杭州市工商银行金融综合大楼和杭州市交通银行金融大楼两栋建筑谈起,论述其整体设计-建筑创作的综合技术,在两项工程设计中建筑师为达到整体设计的优秀,在各阶段设计乃至建筑物建造全过程中都充当了创作者和协作者。

两项目正式投入使用4年多,整体运行协调、良好,达到预期效果,又被大众所接受和赞赏,并获得各种荣誉-优秀设计奖、科技进步奖、工程质量奖、地方十佳景观、最佳造型形象奖等等,无一不是给建筑师和工程师们的欣慰和自豪。

建筑创作

在强调建筑整体设计的时代,建筑师们的创作观念和设计方法要有所突破,创作灵感迸发将更多地建立在建筑整体设计的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基础上,要学会和提高建筑整设计的综合能力,具备新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方法,融合多学科技术。我们在上述工程中运用了新的设计观念,强调了建筑创作的整体性。

现将这两栋建筑工程的设计概况和建筑创作构思作以阐述。

1)杭州市工商银行金融综合大楼,属综合性大楼,总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主楼总高度84米,22层,裙房4层,局部6层,地下室2层。

设计总体思路突破我国银行建筑传统的设计模式-封闭、厚重、森严、功能单一等,创造出一栋多功能型、开放型、与国际商业银行的模式接轨的建筑。

建筑造型洒脱、开放,形体是由双曲面组合而成,主楼呈"向南围合的曲面",裙房呈"向北围合的曲面",两者围合而成"聚宝"的内涵。

建筑物蓬勃向上,立面设计采用大面积坚实的花岗石墙面,大面积带形铝合金幕墙和部分玻璃幕墙,并将三者交织成刚劲有力的整体,通过造型和实体墙面的逐层收束,形成简明、挺拔、节节向上的动势,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

建筑平面和室内空间设计成多功能型和开放型,将营业、洽谈、办公、会议、接待、康乐、观光融为一体。宽敞明亮的二层营业大厅统一在意大利大理石的浅黄调中,加上自动扶梯、喷泉、灯光的衬托,使空间显得非常气派、高雅和朴实。智能型的计算机网络中心,开敞式智能化办公空间及各配套用房合理地分布在各个楼层。顶层圆形观光层,电梯厅各层观光层,可将西湖风景尽收眼底,充分享受到大自然的温馨。

2)杭州市交通银行金融大楼,属纯金融办公大楼,总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建筑总高度39.9米,地上13层,地下2层。因所处地段的周围建筑度均比它高,设计者特将本建筑设计成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外观,其立面设计成新古典形式,建筑基座采用粗犷花岗石,显示雄厚实力,上部采用火烧花岗石和竖向条形与点状铝合金窗组合作为饰面,展现银行建筑高贵典雅、庄重的性格。

在上述两项创作中,除精心刻画建筑形态和室内空间与外部环境相交融外,为要达到建筑整体设计优秀之目的,建筑师还根据地域和工程特点,向各专业提出以下要求:

(1)严格控制建筑总高度;

(2)创造有利于智能化的舒适的净空高度;

(3)满足业主需求的建筑面积;

(4)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减少投资;

(5)精心设计,运用推广新技术;

(6)各专业紧密合作,优化设计。

综合技术

建筑物要具有强大生命力,必须要有可持续发展空间,要有丰富内涵和综合新技术。在上述建筑工程中,推广运用了建筑智能化技术,无粘结预应力扁梁-平板结构技术和扁梁结构技术,底板温度配筋技术和地下室基坑围护新技术,微机控制STL冰蓄冷空调技术,复合式保温隔热墙体技术,组合式配电室等新技术,无疑给建筑整体设计添注了新的生命力。

1、建筑智能化技术

90年代初期,智能建筑仅作为一种概念从国外传入中国,计算机网络基于10BASE-T标准在国际上推行不久,使智能建筑的信息通讯骨架-综合布线系统成为一种趋势。为使银行建筑适应时代的发展,设计者用超前的眼光极力推荐和设计了综合布线系统,这在当时可谓首家采取该项技术设计的现代化大楼。

(1)综合布线系统是一种通讯传输网络,它使话音和数据通讯设备、交换设备和其它管理系统彼此相连,也使这些设备和外部通信网络相连。它包括外部电信网络的连接点与内部信息工作区的话音式数据终端之间的所有电缆及相关的布线部位。综合布线系统采用美国AT&T公司产品。由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布线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干线子系统和设备间子系统组成。

(2)保安自动化系统

大楼保安监控系统分成公共场所综合监控和金库专用监控两个系统设备。

金库专用保安监控系统在金库、代管库、运钞车库进行严格控制,人员出入跟踪记录,对金库各面墙均设震动报警传感器,在各相关房间设有摄像机、红外微波探测器,并设置监控自动化控制。

为实现大楼智能化,建筑师完成了完善的室内环境设计,创造了舒适、高效的工作环境,开辟了大小不等的室内外休闲空间,即绿色的中庭和屋面,为整天在自动化装备前工作的人们提供了休息和调节的天地,同时在具体的地面、墙面和吊顶设计中都采用了特殊的建筑构造节点。

2、无粘结预应力扁梁-平板结构技术和扁梁结构技术

为满足建筑师提出的保证高度的要求,结构专业设法减小结构构件高度,采用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扁梁-平板结构技术和扁梁结构技术。

(1)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梁板结构比普通梁板节约混凝土用量为15%,钢材用量节约27%,梁高减小300mm。

(2)采用扁梁结构比普通梁板节约混凝土用量约10%,钢材用量节约6.6%,梁高减小200mm。

在建筑总高度不变的情况下,采用上述结构可使整栋大楼增加一层建筑面积,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底板温度配筋技术

在地下室设计中,对底板进行抗裂计算后,采取周边保温施工技术措施,取消了中间排温度应力钢筋,仅配置上下二排受力钢筋,这既节省了工程造价,又满足了地下室底板抗渗、抗裂的要求。

4、地下室基础围护设计和施工新技术

在围护桩设计中采用两项技术措施:

(1)悬臂受力围护钻孔桩设计采用单面加强配筋技术,节约钢材约60t,节约投资约28万。

(2)降低围护桩顶标高与压梁技术,全部围护桩长减少1.5m,压梁标高低于自然地面1.5m,改变围护桩侧压力受力点高度,节约混凝土137.9立方米,钢材16.08t,经计算直接减少投资30.4万元。

5、冰蓄冷空调技术

冰蓄冷空调技术在我国尚属新技术,它的最大优点是电力移峰及节省运行费用。在设计中,蓄冰模式采用部分(分量)蓄冰模式,因为部分蓄冰制冷机利用率高,蓄冷设备容量小,比常规空调制冷机容量小30%-45%,是一种更经济有效的运行模式。

为配合冰蓄冷空调技术的实施,运用了智能化技术,对蓄冰空调系统采用了微机控制,主要任务有以下五方面:

(1)根据用户冷负荷的需求,按电费结构的特点,自动设置冰蓄冷系统最佳的运行方式,降低整个系统的运行费用;

(2)充分利用蓄冷装置的容量,当日应尽量把所蓄冷量基本上全部用尽;

(3)自动检测系统的运行状态,保障冰蓄冷系统主要设备正常、安全运行;

(4)自动记录系统运行的参数,显示系统运行流程图和打印系统运行参数报表;

(5)预测未来的供冷负荷,确定未来的优化运行方案。

冰蓄冷空调系统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表明控制系统稳定、可靠、操作方便,系统运行节能效果显著。

6、复合型保温隔热墙体

针对杭州地区,冬季要采暖、夏季要降温的气候特点,特将本大楼围护结构设计成复合型保温隔热墙体,即:装修、保温、隔热三者合体,更好地实现建筑节能。

复合型保温隔热墙体是结合立面造型特点,将立面装修材料设计成铝板,其构造为:在框架结构内填砌空心砖,在空心砖墙外侧干挂美国氟碳涂层亚光铝板。

铝板对太阳辐热有着高效的绝热性能,在同样的太阳辐射热作用下,由于外表面材料的性质、颜色和粗糙程度的不同,所能吸收热量有很大差别,这差别以外表面对太阳辐射热的吸收系统(α)和材料辐射系统(Cλ)来表示:采用α和Cλ值小的外表面材料具有显著效果,铝板α、Cλ值小,其α=0.26,Cλ=0.4,浅灰色面砖α=0.56,Cλ=4.3。

铝板为干挂与空心砖间设有空气间层,因为铝板置于大气及空气间层中都有较好辐射换热条件,此构造在冬季对于室内采暖也起着高效绝热作用,因此,无论在夏季或是在冬季都能很好地实现建筑节能。

7、推广组合式配电室技术

考虑到一层铺面的"黄金"价值,大楼的总配电设于东侧,设计中第一次尝试将变压器同低压配电设置于同一房间,组成组合式配电室,大大节省了变电所面积,并采用上下层布置,建成投运后的整个配变电系统,功能清楚,布局紧凑合理,系统调度灵活。这种技术在以后设计中得到广泛运用已成为典范。

结语

建筑整体综合设计的模式既能提高建筑的适应性,又将是必然的趋势,尤其在强化后的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更为重要。在我国随着经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将有更多的先进技术和科技成果运用到建筑上,坚信在不久的将来,有更多优秀的建筑整体设计出现在我国建筑舞台上。我们要不断总结、不断进步,这是历史赋予建筑师和工程师的重大责任。

篇4

1引言

在民用建筑工程设计建设过程中,防火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人们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而且随着建筑建设规模的不断增大,人们对建筑的防火功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随着建筑设计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防火技术在民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也逐渐成熟,但是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及不足,因此,加强对民用建筑设计中建筑防火技术的运用研究,对于进一步提升民用建筑防火功能,以确保人们居住的安全性意义重大。

2民用建筑防火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防火物质质量没有得到应用重视

民用建筑的整体防护功能受到防火物质质量的直接影响,防火物质质量的保障是有效开展防火工作的基础。但是,目前在民用建筑设计中,防火物质的质量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却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一方面,防火物质材料本身在质量上就存在很大的差异性,缺乏相应的专业技术就很难选择出高质量的防火材料;另一方面,民用建筑设计是一个综合考虑各方面进行设计的过程,有时候为了追求建筑设计的美观性,往往存在着追求美观性而忽视防火材料质量的情况,防火设置功能难以得到保障,进而给建筑带来防火隐患。

2.2安全疏散装置布置不合理

安全疏散装置在火灾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合理的进行安全疏散装置在民用建筑设计中至关重要。而从目前的现状看,由于许多人对安全疏散装置的重要性认识不全面,导致安全疏散装置在布置上不仅合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建筑防火功能的有效发挥。一是防火门管理不当,经常处于开启模式中,加上疏散通道周围经常存在可燃物质,导致火情发生时警报不及时,负面问题多,防火门作用难以有效发挥;二是对安全疏散装置随意改造现象大量存在,如业主对高层住宅的防烟前室进行改造、住宅楼梯与其底部商业的楼梯混用等等,导致火情出现时,疏散人群流线交错,楼梯内人员拥堵,影响安全疏散。

2.3主体结构的耐火稳定性不强

由于民用建筑关乎人们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因此,在防震、防火等的结构要求方面也有更高的要求,有关的建筑设计规范明确规定,民用住宅的分户墙、与其他功能之间的分隔墙必须采用防火墙。但是,在实际的设计施工中,许多建设单位出于对建设成本的考虑,住宅内墙往往全部采用轻质隔墙,导致建筑主体结构耐火性能不达标,防火安全隐患多。另外,保温节能和装饰材料防火性能难以达标也是一个常见问题,近年来,以聚苯乙烯为主材装饰构件被广泛应用于住宅外墙,但是对于其是否达到燃烧性能B1级,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很好的监管。

3加强民用建筑设计中建筑防火技术运用的有效策略

3.1重视建筑防火物质的选择与应用

一是合理选择施工材料,施工材料的燃点直接关系到建筑火灾的发生及火势的蔓延情况,科学的选择施工材料可以有效降低火灾发生的频率及进行火势蔓延抑制,因此设计人员应该严格根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标准选择施工材料,确保建筑施工材料的防火性能;二是要重视对建筑装修材料的选择,在民用建筑防火设计中,设计人员应该综合建筑的经济效益及防火性能进行最为合理的建筑装修材料选择,确保材料的防火性能的基础上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3.2提高安全疏散装置布置的合理性

一是提高建筑空间布置的合理性。通过优化对较大空间的疏散方式与距离设计、严格把握房间到房门的距离、注重建筑物整体的空间布局以及结合安全出口的实际位置对走廊内的空间距离进行设计等,使民用建筑在空间布置上更为合理,更有利于火灾情况下的人员安全疏散;二是优化消防车道设计。根据民用建筑及规范要求,在高层民用建筑中针对性的设置环形消防车道及在建筑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如果是比较小型的单层多层建筑,周边的行车道也要满足消防车通行的最低要求;三是强化消防系统及报警系统的设计。可采用通过在建筑内设置一定数量的消防专用电梯的方式来提高建筑的安全疏散功能,同时结合现代建筑的防火设计要求及原则,制定出合理完善的建筑防火方案。

3.3优化防火分区及建筑平面设计

对于防火分区的设计,首先要明确建筑分区在空间上应包括防火墙分隔、楼板分隔、水平分隔及竖向分隔。在具体划分上,应在确保各分区防火功能的基础上对各分区的连通方面进行合理设计,各分区之间通过防火门进行连通。对于高层民用建筑防火分区的划分,通常根据以下两方面进行:一是在多层商业应在高层塔楼投影线处设置防火墙,单独划分防火分区;二是将高层塔楼除交通核之外的部分全部纳入多层的防火分区。而对于建筑平面设计的优化,一是首层安全疏散的核心应在于不同功能场所和防火分区的独立疏散,通过设置单独的出入口、疏散楼梯的地面层采取直接对外的设计等来突出首层安全疏散设计在防火设计中的重要地位;此外,对于楼梯间的位置及宽度要合理地进行设计,以充分利用好大空间30米(加喷淋37.5米)和袋形走道所要求的疏散距离。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防火问题是社会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在民用建筑设计中加强对建筑防火技术的运用意义重大。因此,在民用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该在清楚认识防火设计重要性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建筑可能引起火灾的因素,科学合理的运用建筑防火技术,将民用建筑设计中的消防预防工作落到实处,提升民用建筑的防火消防功能,以确保人们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宋鹏.浅议民用建筑设计中建筑防火技术的运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7):127~128.

篇5

中图分类号:TU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with the China's social and econom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scale of the urban construction in enlarging,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and create good conditions, and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s also put forward higher request. 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s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of protection. Therefore, we should strengthen construction drainage attention, and constantly update technology,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d the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technolog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pplication, the hope can give related enterprise some help.

Keywords: building construction;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pplication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能源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加强能源的使用效率,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研究的热点内容。在建筑工程建设中,给排水工程涉及了人们生活中的很多内容,包括供水排水、热水供应、消防用水和回用水等,这样建筑给排水的节能就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工程建设中,一定要注意给排水工程中节能技术的应用。

一、对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的概述

建筑给排水工程是建筑施工的重要部分,建筑给排水系统涉及到了多方面的内容,包括给排水管道、通气清气管道系统、卫生器具和抽升设备等等。在实际的工作中,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主要包括两个部分,(1)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建筑给排水的施工需要进行科学的设计方案作指导,这样才能保证给排水工程的顺利进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不同性质的废水要不同对待,采用特定的管道供给或排出,其主要的方式有为合流制与分流制两种。(2)建筑给排水管道的布置与安装。给排水管道的安装是给排水工程的重要内容,关系到整个给排水工程的运转。在实际的工作中,要一最短的距离来连通各管道,减少变形缝的产生,这样有利于建筑物的使用与维修。同时我们要注意管道与墙体之间的距离问题,排水立管和排出管端部的连接要注意弯头的使用。

二、建筑给排水工程中的节能技术应用分析

给排水工程是建筑工程的重要内容,工程建设中实施节能技术,有利于提高建筑的使用效果,有利于缓解我国的用水压力,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建筑给排水工程中节能技术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热水供应技术节能效果。在建筑给排水工程中,热水的耗能占有很大的比重,对整个给排水工程有着重要的影响,是建筑给排水节能工程的关键。热水系统的节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现有设备进行改进,二是开发利用自热资源。目前,我国市面上的太阳能热水器主要有空管式和热管式两种,它们都有着受环境影响小,集热效率、保温性能较高效等特点。同时太阳能加热设备经济实惠,是目前高层建筑的首选设备。但是,我们在使用太阳能设备时也要注意几点内容,避免造成损失。在应用太阳能设备要因地制宜,具体问题集体分析。在选择太阳能设备时一定要考虑到抗冻性能、抗热冲击性能、承压能力等因素,如果对这些方面不加以注意,就可能造成设备损坏,供热要求得不到保证。例如:在寒冷的北方地区,就要考虑到防冻因素的影响,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冻,保证正常的热水供应需求。

第二、对二次水源和雨水资源的利用。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也是不断增加,全球都面临着水资源紧缺的问题。在这样的环境下,就要科学的利用第二水源和雨水资源。所谓的第二水源就是再生水,通过去污处理而达到水质要求,进而被利用的非引用水。目前,我国城市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的增加,建筑给排水工程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应用节能技术已经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但是对于一些老的建筑,其自身不具备污水净化的功能,如果改建,所需要的费用是巨大的。因此,第二水源的科学利用就是一个很好的措施。第二水源作为建筑的节能措施,它对生活中除饮用水之外的其他用水有着替代作用。第二水源的利用,对节约用水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一种经济实惠的方式。相关的资料显示,雨水是一种很好的可利用的水资源。建筑施工中的雨水利用主要通过收集雨水,并对其进行科学的处理,进而对其进行再利用。它的用法也很简单,由管道将在屋顶收集到的雨水导入沉淀池,沉淀之后的雨水再送入蓄水池,最后进行过氯消毒进入第二水源管道。

第三、生活用水的有效排放。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会出现大量的废水污水,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排放,就会影响人们的生活环境,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因此,我们要对生活中的废水、污水进行有效的处理。在通常情况下,人们直接食用的水和杂用水是统一的,而人们正常的用水量中食用水占很少的一部分,主要的就是杂用水的使用量。这样,就给水厂的进化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为市政管网的输送带来压力。如果将这些优质的杂用水科学的处理,达到国家规定的水质要求,就可以供应给杂用水系统,就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对节约水资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四、新技术的推广使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毋庸置疑的,因此我们在给排水工程中要加强新技术的应用,推进建筑节水。(1)对热水循环系统进行完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越来越高,热水的应用就是一种很好的表现。建筑集中供应热水系统也被广泛的应用,但是很多这样的系统都存在着浪费现象。(2)采用先进的自动关闭水龙头技术。延时自动关闭水龙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给排水系统故障引起的水资源无故流失。但是这种技术也有一定的缺点,就是功能比较单一,不能满足不同使用对象的各种要求。

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的脚步也在逐步的加快,对资源的需求也是大增,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发展的重要问题。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看出,给排水工程是建筑施工的重要内容,是施工建筑各项功能实现的保证。因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给排水技术的应用,采取新技术、新材料来保证节能技术的推广,同时加强对居民节水意识的宣传,将节约用水体现在生活中,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敬誉,王浩. 建筑给排水节水节能方法探讨[J]. 山西建筑, 2010,(23) .

[2] 李小双. 现代建筑给排水节能技术应用探讨[J]. 山西建筑, 2008,(33) .

篇6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a)-0098-01

1 我国建筑能耗现状分析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我国的建筑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而与建筑相伴随的建筑能耗也日益增加。当前,我国平均每年所建成的房屋面积在16亿~20亿m2之间,这其中有90%的建筑都是高能耗建筑。早在1999年统计的数据当中,我国建筑能源消耗就达到国家能源消耗的25%,而这不仅仅是建筑能耗的最高点。在当前住房建筑建设改革不断深入的基础上,我国当前的建筑面积正逐步增加,这预示着我国建筑能耗将进一步提高。

而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建筑材料的使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建筑完工后投入使用的方式等环节时时刻刻都消耗着能源。在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我国建筑能耗主要发生在建筑施工阶段,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没有采用当前前沿的科技技术,而且采用的建筑材料也没有达到环境友好标准,而且在建筑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管理粗放的问题,导致建筑建设当期以及建筑的后续使用过程中消耗大量的能源。

2 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能耗的主要形式

2.1 施工设备的能耗

建筑施工设备是建筑施工能源消耗的大户,也是建筑能耗难以得到控制的主要环节。在工程机械应用范围得到迅速推广的今天,应用到建筑施工中的施工设备不断增加,更多的智能、高效的施工设备在施工过程中得到广泛使用。虽然这些设备的使用极大的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能源,给周围的环境造成了污染。由于受到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思维方式的影响,当前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通常只重视对工程质量以及进度的控制,而忽视了建设过程中通过对建设材料的节约和利用、设备的充分管理来提高建设的整体经济效益。导致对应的管理工作不到位,工程施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不足,设备老化问题尤其严重,设备使用过程中消耗的能源不断增加。

2.2 建筑投入使用后的能源消耗

建筑投入使用之后的能源消耗主要以对电力能源的消耗方面。伴随着我国土地资源的不断减少,建筑工程项目在建设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不断的增加建筑的楼层数目。然而,这种方式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也使得建筑出现了采光不足的问题。建筑为了提高室内的照明度,就必须采用对应的照明设备,这样就造成了对应的能源消耗。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居民的物质生活要求不断提高,大量的家用电气设备被使用,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增加了建筑对电力的消耗。为了节省电力能源,就要求在建设的过程中要通过对建筑的合理设计、建筑材料的合理采用等方式来节约建筑“将来的用电”。

3 建筑施工技术改进措施

针对当前建筑能耗的现状,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应该采用对应的建筑施工技术来降低建筑的能耗。据相关资料统计,通过采用有效的建筑技术可以降低当前建筑能源消耗的三分之二。在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建筑以及投入使用的各个阶段都可以在满足对建筑使用需求的基础上,采用合理高效的建筑施工技术来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实现节能环保目标。本人根据具体的施工实践,从建筑规划设计、建筑材料的使用、施工建筑技术以及再生能源的利用四个方面探讨了建筑施工改进技术。

3.1 合理提高建筑规划设计的科学性

建筑规划和设计工作应该以“因地适宜”为基本目标,这本质上就是一种绿色节能的建筑理念。在该种理念的指导下,以建筑自身所处的具体地理环境,通过对周围环境的充分利用,诸如环境的气流、地形等,能够营造一个良好的建筑室内微环境。同时,在此基础上通过合理选择并设计建筑室外环境,诸如在建筑周围广泛栽植树木、植被,并设置水面等,充分利用建筑外的微环境形成对建筑室内环境的改善作用。最终使得建筑室内空气流畅,减少空调、照明、取暖等对电能消耗。由此看来,通过在建筑规划设计阶段合理的规划,不但能够从源头上减少建筑内部对能源的需求,同时还可以满足现代社会对低能耗、绿色建筑的追求。

3.2 选择环保优质的建筑材料

随着我国材料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新型建筑材料的研发以及使用得到了迅速的提高,有力的促进了我国当前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与此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建筑使用者的使用水平。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该尽量选择环保节能设备,并尽量采用提高室内环境质量的环保材料。例如,在建筑的门框建造时,应该尽量使用反光效果良好的玻璃材料,这样不但可以有效减少阳光对室内的直射作用,同时还可以增加室内的亮度,起到节约照明电能的作用;在建筑的墙体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该尽量选择隔音、保温效果良好的建筑施工材料,这样才能有效的减少室内热量的散失,从而保证室内温度的恒定不变,降低建筑使用者对空调等采暖设备的需求,有效的降低了建筑的能源消耗量。

3.3 提高建筑围护的能源利用率

在建筑过程中通过对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可以减少夏季室外热量的进入以及冬季室内温度而定散失,达到“冬暖夏凉”的目的。在施工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如下两个方面实现提高建筑围护的目的:其一,通过提高建筑围护建筑材料的热工性能,因此通常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应该有大局观念,尽量擦用市场上最新的隔热环保材料;其二,通过采用合理的构造技术,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能力,例如通过采用架空通风、屋顶蓄水等技术来来提高屋面的阻温效果,或者是通过采用复合结构墙体来提高墙体的保温性能,或者通过提高材料的保温隔热性能提高室内的气密性。

3.4 提高建筑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率

当前能源紧张形势不断加剧,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通过积极利用可再生能源来满足建筑的能源需求,在这样的建筑施工理念之下采用对应的建筑施工技术达到这样的建筑理念。例如,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广泛采用太阳能、风能、水力、潮汐能等能源,这样可以充分的发挥节能效果。

在建筑的房顶可以放置大量的太阳能,将收集得到的太阳能转换成电能,通过对应的设备与设施将电能存储在电池中,不但可以满足基本的照明需求,同时还可以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满足部分设备的用电需求。另外,还可以将光电产品与建筑合理的构建起来,形成诸如光电外墙、光电屋面等节能新产品。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 TK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目前能源与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如何改变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等一系列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新焦点。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且没有污染的清洁能源。随着全球常规能源的紧张和环境污染的加剧, 太阳能被用在供热、空调、制冷及发电等越来越多的领域。太阳能光伏发电是直接将太阳光转换成电能的一种发电形式,具有安全可靠、清洁卫生、无噪声、无污染、建设周期短、维护简单等特点, 正成为一种快速发展的可再生能源技术而被广泛应用。其中,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技术是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与建筑有机结合,这项技术为光伏产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新的源动力,也开辟了新的光伏应用领域。

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综述

1.1 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的概念

(1)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简称BIPV)技术即将太阳能发电(光伏)产品集成或结合到建筑上的技术, 它不但具有护结构的功能,同时又能产生电能供建筑使用。光伏与建筑一体化(BIPV)是“建筑物产生能源”新概念的建筑,是利用太阳能可再生能源的建筑。

(2)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不等于太阳能光伏加建筑。所谓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根据节能、环保、安全、美观和经济实用的总体要求, 将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建筑的一种体系进入建筑领域,纳入建设工程基本建设程序,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与建设工程同时投入使用,同步后期管理, 使其成为建筑有机组成部分的一种理念、 一种设计、一种工程的总称。

(3)光伏建筑一体化的核心建筑是一体化设计、一体化制造、一体化安装,而其辅助技术则包括了低能耗、低成本、优质、绿色建筑材料的技术。光伏建筑一体化也是光伏建筑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4)光伏建筑一体化赋予了建筑物以新的属性,首先它使建筑物具有了能源的功能,建筑物不仅能够供人居住,还提供能源。随着光伏建筑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今后房产的升值将会逐步地转变到更多地依靠科技价值的含量和提升,以及采用更加科学和严格的价格评价体系上来。BIPV极大的丰富了建筑物的科技内涵,提高了建筑物的使用价值。

1.2 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在光伏建筑方面,德国、日本走在了前面,代表了人类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发展方向,德国、日本光伏推广模式都非常成功,值得借鉴。这两个国家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将晶体硅太阳电池作为主导产品,并采用屋顶计划和并网发电的基本形式,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是政府的光伏发电补贴政策和银行贷款的激励机制。如德国政府带头利用太阳能,像柏林的议会大厦、柏林火车站等许多公共设施与场所,都大量采用光伏发电设备[2]。

近年来,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取得了振奋人心的进展,为今后的大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发展观念和经济实力分析来看,在太阳能光伏示范推广方面,上海、江苏和广东有望像发展经济和高技术产业一样走在国内的前沿。我国政府拉动光伏产业和自主创新的政策日臻完善,各方利益逐步协调,将使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动力,同时,还会推动我国太阳能科技快速跨入国际前列。

二、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的设计

2.1 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安装

(1)光伏建筑一体化主要安装类型如下。

建材型,指将太阳能电池与瓦、砖、卷材、玻璃等建筑材料复合在一起,成为不可分割的建筑构件或建筑材料,如光伏瓦、光伏砖、光伏屋面卷材、玻璃光伏幕墙、光伏采光顶等。

构件型, 指与建筑构件组合在一起或独立成为建筑构件的光伏构件,如以标准普通光伏组件或根据建筑要求定制的光伏组件构成雨篷构件、遮阳构件、栏板构件等。

与屋顶、墙面结合安装型,指在平屋顶上安装、坡屋面上顺坡架空安装以及在墙面上与墙面平行安装等形式。

(2)屋顶一体化方式是指将PV板做成屋面板或瓦的形式覆盖平屋顶或坡屋顶整个屋面,后者与建筑的整体结合方式具有更高的灵活性,为在旧房改造中使用PV板提供了可能。PV板与屋顶整合一体化可以最大限度地接受太阳光的照射,且可兼做屋顶的遮阳板或者做成通风隔热屋面,减少屋顶夏季热负荷。PV板与屋顶的构造做法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兼为屋顶防水构造层次的部分,要求PV系统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另一种是单独作为构造层次位于防水层之上,对屋顶防水具有保护功能,可延长防水层的使用寿命。

(3)墙面一体化方式是指PV板与墙面材料一起进行集成。现代建筑支撑系统和维护系统的分离,可使PV板能如同木材、金属、石材、混凝土等预制板一样成为建筑护系统的贴面材料。 PV板墙面一体化主要有PV板外墙装饰板和PV板玻璃幕墙两种方式。PV板玻璃幕墙是指透光型PV板和玻璃集成制成的光电幕墙。 该组件由太阳电池芯片和双层玻璃板构成, 芯片夹在玻璃板之间, 芯片之间和芯片与玻璃板边端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以便透光,芯片面积占总面积的70%,也即透光率为30%,可有效解决幕墙的遮阳,降低建筑的热负荷,同时可为室内提供特殊的光照气氛;更因其特殊的颜色和质感,拓展了建筑的表现空间。目前PV板价格和某些天然石材己没有差别,今后随着PV板的发展,成本只会越来越低,这就为PV板在建筑的广泛应用创造了良好条件。 光电屋顶与光电幕墙的出现,为建筑师展示建筑艺术作品多了一种新的选择

(4)建筑构件一体化方式是指将PV板与建筑的雨篷、遮阳板、阳台、天窗等构件有机整合,在提供电力的同时可为建筑增加美观的细部。 PV板和遮阳板的结合不仅可为建筑在夏季提供遮阳, 还可使入射光线变得柔和, 改善室内的光环境, 且使窗户保持清洁。但应注意,高效率的PV系统并不一定是高效率的一体化系统。一体化建筑除要求美观外,还要求通过科学的计算和设计,满足建筑构件所要求的强度、防雨、热工、防雷、防火等技术条件。

(5)光伏LED一体化——光电LED多媒体动态幕墙和天幕。 将光伏LED一体化夹层内的太阳能电池和LED半导体的透明基板放置在幕墙、屋面边框内构成光电单元,可以模块化。常规交流供电系统作为LED供电电源,必须将电源转换成低压直流电才能使用。考虑到功率因素的影响和LED供电的特殊性,需要合理设计复杂控制转换电路,这不仅增加了照明系统成本,又降低了能源的利用效率。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与LED结合的关键,在于两者同为直流电、电压低且能互相匹配。因此两者的结合不需要将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太阳能电池组直接将光能转化为直流电能,通过串、并联的方式任意组合,可得到LED实际需要的直流电,再匹配对应的蓄能电池,便能实现LED照明的供电和控制,无需传统的复杂逆变装置进行供电转换。 因而这种系统可获得很高的能源利用效率,较高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太阳能电池与半导体照明LED一体化是太阳能电池和LED技术产品的最佳匹配,是集发电、照明、多媒体、建筑节能、动态幕墙和动态天幕于一体的多功能新产品。

2.2 光伏建筑一体化的系统工作原理

(1)光伏建筑一体化主要是光伏发电系统通过光伏组件用于建筑屋顶(光电屋顶)、墙面(光电幕墙)、遮阳(光电遮阳板)来获取电能的一种方式。光伏系统工作时,安装在建筑物上的光伏组件产生直流电源,通过接线盒与逆变器连接,将直流转换成交流,给建筑物负载供电或给建筑物以外其他负荷供电。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发电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独立的供电系统,即所发电能直接用于建筑物内部分负载;另一种是过剩时采取蓄电池储存。

(2)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分为独立光伏系统、并网光伏系统和混合光伏系统。带蓄电池可独立运行的PV系统是独立光伏系统。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是与电网相连,并向电网输送电力的光伏发电系统。从长远角度来看,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更有优越性。因此,建筑物光伏市场正在或即将从独立发电系统转向并网发电系统。混合光伏系统是独立发电加并网发电,又称防灾型系统。

2.3 在我国发展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必要性

(1)我国人口多,电力需求很大,大、中城市更为突出,电力负载主要在建筑物内或其四周,BIPV可充分利用建筑物的外部空间面积,自产能源,减少电缆线架设及电力输送(就近利用),BIPV使PV系统与建筑、艺术及生活紧密结合。

(2)光伏建筑一体化的系统,如幕墙光伏发电系统,其成本随建筑物的设计阶段和光伏电池与建筑装饰材料生产过程的结合程度有很大的关系。研究表明,如果设计院、建材生产商和光伏制造商能够充分协作,建材光伏一体化的发电单元制造成本与单独生产光伏组件的成本类似,甚至比建材加光伏组件的成本还低;而逆变和布线系统则可整体并入建筑物的电力系统中去,BIPV的成本可能比单独的光伏发电低得多。

三、结语

和世界上的先进国家和地区相比,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在我国还处于示范项目阶段,虽然不断有示范项目建成,但大部分项目都是由政府全部或部分投资建造,光伏建筑技术本身难以在能源市场竞争中获得份额。这与德国、日本等光伏产业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造成这种差异的关键问题是光伏技术发电成本高,而我国缺少保障光伏产业发展的法律和经济激励政策[4]。为此,光伏产业的发展要因地制宜,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充分利用现有适合光伏产品的建筑,并在新建建筑上进行光伏建筑一体化的设计;通过对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进行经济与社会评价,增强投资者和民众的信心,引导生活习惯及居住理念的转变,鼓励民众使用太阳能光伏产品。

参考文献:

1.张雪松.太阳能光电板在建筑一体化中的应用[J].建筑,2005(2):80-83.

2.陈维,沈辉,褚玉芳,等.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的现状与展望[J].新材料产业,2007(7):36-39

篇8

建筑技术包括了建筑设计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工艺、新材料应用、结构设计等诸多方面的技术。建筑艺术通过美学使建筑本身传递出一种符合时代精神,表达设计立意,体现民族性特色等。建筑的发展史本身就是对建筑艺术以及建筑技术的探索,设计师一直在为两者之间的协调关系进行摸索。其实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是伴随着建筑的产生而存在的,并且被人们感知和进一步发展运用的。

1.建筑技术与艺术的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本身的需求也逐渐的提升到了更高的层次,对建筑的实用功能的进一步需求,更高、更大或更明亮等,促使建筑技术不断发展。从而建筑本身需要的技术水平和蕴含的艺术水平都越来越高。大跨度建筑,超高层建筑等极致建筑类型的出现也促使建筑必须采用新的建筑材料和新的建筑技术,从而产生了更多的审美要求。人们对于建筑的实用功能的进一步需求,促使建筑技术不断发展。

建筑往往因为一项新的建筑技术的运用,会产生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受到大众的欢迎。以罗马建筑为例,券拱技术是罗马建筑最大的特色,它改变了建筑的的形制、形式和风格,产生了独特的艺术形式。正是出色的券拱结构技术才使罗马无比宏伟壮丽的建筑有了实现的可能,使罗马建筑那种空前大胆的创造精神有了物质的根据。

建筑师为了使建筑能达到某种艺术效果,往往会去寻求更先进的建筑技术。例如拜占庭建筑的代表作品是现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的 St Sophia 清真寺。它原来的名字是 StSophia 大教堂。这里曾经是东罗马帝国的国家教堂,建于公元 6 世纪,关于它的历史简直可以写一本书。首先要知道它最初的设计是厅堂式教堂上面加大穹顶,穹顶的重量通过 4 个帆拱传递到 4个大柱墩上,但是柱墩毕竟是分离的,不是万神庙那样的一圈厚墙,柱墩也不能造得太厚,否则中厅内部的空间就会受到影响,所以如何平衡穹顶施加的外推力是最大的问题。于是设计者在大穹顶的两侧加了两个小一些的穹顶来分担大穹顶的重量,再加帆拱、柱墩来撑住小穹顶,其结果就是现在这样层峦叠嶂般的一番景象,建筑技术本身在这里已经具有了艺术性。由于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特别是新材料的不断出现,过去受技术、受材料限制的设计,现在可以大显身手了。但并不等于说,美仑美奂、想象奇特的设计,就与科学技术无关了,恰恰相反,愈是精妙的、艺术含量高的设计,其科学技术的要求,也就愈高,两者相互促进,不断发展。

2.建筑技术与艺术关系的协调发展

2.1 深化建筑艺术,提升建筑技术

社会各个层面的发展包括社会风气、人们观念都对建筑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比如,我国唐朝时期,其经济,文化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从而对建筑本身的影响也相当深远,建筑风格更加多样,不单单体现在其宫城范围内规划格局的庞大气势,也同时体现在了普通街巷等民居建筑的考究和实用性上,总体而言,唐朝的建筑已不再是单一的满足人类生存需要,这个最基本的出发点进行营造,而是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基础上更多的对社会文化内涵的一种体现。唐朝的都城长安,从规划到设计,功能区分明确,它的规划布局对后世建筑规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存的唐代建筑例如:山西南禅寺大殿、佛光寺大殿等依然在中国当代建筑文化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

而随着现代社会经济蓬勃发展,文化领域的百花齐放,人们对建筑的本身艺术形式也更加关注,国家大剧院、奥林匹克公园的国际竞标,以及大家对中标方案的看法,都体现了人们对建筑艺术本身的关注度已经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从而也促进了建筑技术的不断创新。几年前安藤忠雄所向世人展示出的诗一般的清水混凝土建筑形式,其建筑材料本身的平滑自然,色泽均匀,使得看惯了凌乱、毫无秩序感的建筑形式的世人感到了一丝心理上的安宁与慰藉,而设计师对这种建筑材料和工艺技术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使得施工难度、设计难度都较大的一次浇注成型的混凝土技术越加成熟。建筑技术与艺术的结合的更加紧密。

2.2加强建筑技术,推进建筑艺术

建筑艺术和建筑技术本身就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没有技术的保障,就根本谈不上建筑艺术形式的发展,从建筑发展至今,人类用石头,木材进行简单的生存需要式的建筑建构,到了罗马人用石材,混凝土等材料来砌筑更大跨度,更大空间的建筑建构,以及我国明清时期斗拱,木构建筑体系的完善成就了气势恢宏的明清三大殿等。这些例子都从各个角度来阐述了建筑技术对于建筑艺术的推动作用。

2.3 实现生态可持续的技术观和艺术观

没有一个时代的建筑可以对它所处时代的科学技术和艺术水平的最新成就视而不见。技术和艺术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反技术、反艺术如同向建筑以及文化本身宣战,是无法立足的。例如在20世纪初的现代主义运动中,四位现代主义大师在建筑技术,建筑形式都采用了与时俱进的处理方式,最终带领了一批又一批的现代建筑师在现代主义建筑道路上越走越远。处于当代社会中的建筑师应该更加的关注建筑艺术,建筑形式对于现在社会中人们的生态可持续性。从而应该避免建筑本身形式对于人们心理,生理上的消极影响,例如:大面积的玻璃幕墙亦或是追求建筑形体而产生的各种暗房间等,都是一种对建筑技术的错误应用,技术是造福人类的潜在能源,它们实实在在存在着,错就错在它的应用方式。高技术不是其本身的目的,它是实现社会目标和更加广泛性的可能性的一种手段。对于人的存在而言,建筑艺术的进步,就绝不仅仅指物质上的丰裕和改善,而首先是看这种变化是否朝着有利于人的生命存在和生命活动的方向发展。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可以说正是与这种思考有关。生态和可持续建筑的出现也是对这一观念的回应。生态可持续的技术观要求把技术不再作为“自然之挑战者和世界之缔造者”的铁碗手段,而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现实与未来之间的建设性的和人性化的手段。

3.结语

建筑艺术和建筑技术是无法进行割裂的整体,我们永远无法单独的发展一项而忽略另一项,我们必须科学的面对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的矛盾,既不能不切实际地盲目追求建筑艺术而忽略了建筑技术水平,更不能因当前技术水平使艺术创作受到限制。同时作为当代建筑师,我们也应该更加注意哪些一味注重技术形式,艺术形式而忽略最根本的,最初的出发点:建筑的功能性。使得建筑技术,建筑形式艺术为人类的需求而不断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F4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随着信息和自动化技术在现代建筑中的普及应用,以及人们对节能、管理高效,安全便捷建筑的需求,智能建筑 (Intelligent Building,IB)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1]。建筑电气技术作为智能建筑的“神经网络”,将信息和自动化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各种系统进行集成和服务管理的优化,为智能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基础。同时由于智能建筑对建筑电气技术的依赖,从而为建筑电气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创造了广阔的空间。本文将着力探讨智能建筑和建筑电气技术的结合,以促进建筑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科学合理的应用。

1 智能建筑

智能建筑的概念诞生于20世纪末的美国,其后智能建筑在美、日、欧及世界各地得以兴起。我国的智能建筑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地建成了一批智能大厦,发展势头之猛令世人瞩目。《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6中给予了智能建筑的定义: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2]。

智能建筑的“智能化”是基于其中的各种智能化系统完成的,如图1所示:结构的上层为智能化集成系统(Intelligent Integration System,IIS);中间层为信息化应用系统(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System,ITAS),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BMS),公共安全系统(Public Security System,PSS)三个智能化子系统;下层为信息设施系统(Information Technology System Infrastructure,ITSI)。建筑的智能化技术将专用系统发展为智能化集成系统,同时可以将各种前沿技术巧妙灵活的应用于各类建筑物中,使其作用和潜力得以充分发挥。

图1 智能建筑的结构框架

2 智能建筑电气技术

建筑电气工程是以建筑物为平台,综合利用各种前沿的科学理论及电气技术(包括电力电工技术,信息技术以及智能化技术等),从而在建筑内创造出人性化的生活环境的一门学科[3]。

2.1 智能建筑电气技术的发展特征

在低碳生活方式日益得到推崇的今天,智能建筑电气的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三大特征:

1)建筑设备监控以降低能耗为中心。对智能建筑进行能耗监测,通过所得的实时及历史能耗数据,对建筑物设备的运行状态及能耗水平进行评估,进而通过智能控制、最优控制等策略使其能耗数据达到最优化。

2)信息服务以三网融合及物联网应用为核心。发达的信息技术极大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和交流模式,信息服务无所不至,互联网、电话网以及广播电视网的互联融合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以信息传感设备和互联网为支撑的物联网,其以分布式智能管理的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为实现家电、生产生活用品以及办公用品在物联网中的分布式智能管理,智能建筑中就需要密布物联网的节点。

3)智能处理安全事务。传统的安防系统是以依靠人工视觉的视频监控系统和依靠人工听觉的防盗报警系统为基础的。智能建筑中的安防系统依靠智能传感技术,采集安防信息,由于探测到的信息繁杂,人工处理已经不能满足要求,这种情况下就产生了各类智能图像分析系统,如面容比对分析系统、区域防范分析系统。智能建筑中的火灾报警系统的变革包括[4]:一是应用光纤传感、视频遥感等技术丰富火灾探测机理;二是通过为火灾探测器增加处理核心及相关智能处理程序,使之成为智能探测装置,以提升火灾报警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三是实现城市消防控制中心的互联,实时信息共享,构筑协调统一的应急指挥系统。

2.2 建筑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2.2.1 智能建筑照明控制系统

在满足使用要求的情况下,智能建筑通过最优化的灯具选择、合理的布局安排以及总线和星型相结合的网络拓扑结构,建立其照明控制系统。智能建筑的照明控制系统以实现节能和各种特殊控制效果为目的,其拓扑结构如图2所示[5]。

图2 智能建筑照明控制系统的拓扑结构

2.2.2 智能建筑的供配电监控系统

智能建筑的供配电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监控系统,以实现用户侧的合理用电、集成利用与智能建筑相关的分布式电源、用户侧与供电侧的信息交互、集中的可视化管理以及故障的迅速发现及处理。

2.2.3 智能建筑的各种自动化控制系统

智能建筑的各种自动化控制系统通过智能仪表、计算机以及网络通信技术实现对建筑中各种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测以及正常和故障状态下的迅速自动化处理,节约时间以及实现“无人值守”系统。

3 智能建筑电气设计的原则

智能建筑电气设计的总体原则是适应智能建筑的需求,同时新技术的选用应遵循实用、可靠、经济的准则[6]。分开来说,智能建筑的电气设计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首先,从经济方面考虑,智能建筑的电气设计应尽量通过使用稳妥、实用的新技术简化系统的设计,从而降低总体投资成本。

其次,从设计方面考虑,智能建筑的系统和设备的选择因地制宜,既要满足智能建筑的使用要求,又要保证系统和设备的功能得以充分展现,切勿片面的求新、贪全。

最后,从运行方面考虑,由于智能建筑的弱电系统使用寿命长,且基本都处于全天候的运行状态,因此在智能建筑的电气设计中应格外注意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4 结语

智能建筑中的建筑电气设计极大的缩减了建筑的能耗,同时由于采用智能设备及开放式的通信接口,实现了设备及系统间的信息交互,从而实现了建筑的高度自动化及智能性,有理由相信建筑电气技术会在智能建筑这个舞台上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唐红,史艳红. 基于智能建筑与绿色建筑柔性融合的思考[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5(38):225-228.

[2]GB/T 50314-2006.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S].

[3]洪元颐. “建筑电气”的概念[J]. 建筑电气,2010,1(29):3-5.

[4]程大章. 低碳城市与智能建筑电气[J]. 现代建筑电气,2010, 1(1):1-3.

[5]李丽萍. 智能建筑与建筑电气技术探讨[J]. 煤炭技术,2012,3(31):256-258.

篇10

随着智能建筑的不断发展,建筑物内部的电子设备的种类不断的增多,设计也日趋复杂化,建筑电气技术保证了所有设备互不干扰的正常运行,因而在智能建筑领域得以广泛使用。

1 建筑电气技术与智能建筑的概念

建筑电气技术是以电气工程技术为基础,融合了电子技术、电工技术、控制技术与信息技术的一门综合性、多元化的应用技术。它具有电气工程的明显特征,同时又吸收了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知识和信息,因此难以将其简单的划分到电工、电子、信息或控制类别中去。建筑电气技术的内容贴近时代又极具实用性,在我国当代建筑领域,尤其是智能建筑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所谓的智能建筑并不是指以智能化的电脑控制的特殊建筑,而是综合运用控制技术、电视技术、光纤技术、数字通信技术、传感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等多种高新技术,将建筑物的结构、设备、服务和管理进行优化组合,构建出一个舒适、高效、可以最大限度激发人的创造力、提高人的工作效率的人性化建筑。目前我们所指的智能建筑主要建立在通信自动化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基础上,这三大系统均与建筑电气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

2 建筑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作用

智能建筑建立在建筑技术的基础之上,将信息技术与建筑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的产物,但其具体功能的实现却离不开建筑电气技术。智能建筑需要依靠数量庞大的电子设备才能实现其全部建筑功能。而想要维持这些电子设备正常运转,就离不开布线技术、电源技术、屏蔽技术、抗干扰技术、防谐波技术、防静电技术以及防雷与接地技术等多项电气技术的支持。可以说,在相关的多项电子技术的背后,建筑电气技术才是保障智能建筑基本功能全部实现的基础。

智能建筑中采用了数量众多的弱电系统设备,在此类设备的设计、安装于施工过程中,均离不开建筑电气技术的支持。由于弱电设备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干扰现象,而在智能建筑中,弱电设备的种类和数量都远远高于普通建筑,如果依旧对每套设备进行独立安装,不仅是对人力物力的大量浪费,更主要的是,大量设备之间的成复杂干扰会造成众多设备无法正常运行。而使用建筑电气技术对电子设备的安装进行有计划的安排,不仅可以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减少安装过程中对资源的损耗,还能够让降低设备运行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建筑电气技术的作用并不只局限于解决弱电设备之间的冲突,它同样也可以应用在其他领域,如帮助智能建筑实现智能化监控、加强智能建筑的安全防范能力、促进智能建筑间的信息传输等。

在电子监控技术方面,建筑电气设计摒弃了老式的计算机集中监控以及集散式控制的办法,转而研发新技术,开拓新领域,在现场总线系统模拟、以太控制网络开发、网络的集成控制以及各种新兴的计算机操作技术在监控领域的应用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大大推动了智能建筑监控技术的发展。

与监控技术结合最紧密的便是安全防范技术。在安防技术发展的初期,安全防范系统中包括电视监控、通道控制、入侵报普、人员巡查、无线对讲、边界防越等子系统均是各自独立的,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有限,难以在同一时段内做到对智能建筑进行全面的监控。而当代建筑电气技术已经实现了子系统之间的联动协作,大大提高了安全防范系统的严密度、可靠度和实时度,为智能建筑提供了良好的安全保障。同时,随着各个子系统的相继数字化,整个安全防范系统也不断向着数字化、规模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智能建筑是为人们的办公和生活提供便利的人性化建筑,所以发达而完善的通信网络是智能建筑中不可缺少的设施。智能建筑中的通信网络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电话通信网络和双向有线电视传输网络等。而网络的布设和网络间的信息传输离不开建筑电气技术的支持。新兴的以太网络传输技术以其灵活的布线技术、优越的使用性能、高效的传输速率、方便的维护手段和合理的安装价格成为了当代应用最广泛的网络通信技术。通过采用以太网络进行数据传送,极大地促进了智能建筑内部的信息交流,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方便。

3建筑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在智能建筑兴起之前,建筑电气技术就已经在建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传统的建筑中,建筑电气技术应用的方向众多,但是由于传统的建筑中很少会同时使用到多种弱电设备,使得建筑电气技术的应用较为独立,很少会遇到需要协调不同弱电设备运行的技术问题,令建筑电气技术缺少系统间协调配合的经验。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弱电设备的结构与功能不断地复杂化,加之智能建筑的逐渐兴起,传统建筑电气技术使用方式复杂、节能效果不佳、管理效率低下、安全性不高限等缺点开始不断显现出来。智能建筑需要使多种使用功能得以共同实现,因而温控设施、空气调节设施、给排水设施、供电设施、照明设施、运输设施通信设施和安保设施等,均要实现安全可靠的不间断运行,就要求建筑电气技术解决所有设施的供电问题和设施间协调运行的问题。因此,现代化的建筑电气技术不断开拓创新,开发出了现场控制总线技术、以太网络传输技术、弱电技术、强电技术等多种实用高效的新型技术,保证了智能建筑内部的各项功能得以完整实现。

4建筑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建筑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的设计中应该注意遵循以下事项:

4.1经济方面

建筑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的设计中要遵循经济实用的原则,做到经济节约、技术可靠、质量过关。在实际的工程中,建筑电气设计的方案应符合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合理选用新技术,保证技术的安全可靠,选用经过检验的合格产品,利用新型的技术来简化系统的设计,从而减低工程造价,保证经济上的合理,降低投资的成本。

4.2设计方面

在对智能建筑进行建筑电气设计时,应该做到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不能盲目追求不可能达到的目标。智能建筑的功能全面、设施复杂,对设计和管理的要求较高,不同设备均有自身的缺点和局限性,功能和性能上也有着一定的差别,想要盲目追求最新和最全是不切实际的。若片面的追求设备的先进和功能的齐全,不仅在设计上会存在意想不到的难题,还会加大项目实施的难度,并抬高投资成本,增大运行所需的费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却难以达到预想中的效果。合理的建筑电气设计应该从每个项目的基础出发,选取适合的设备和系统,采用恰当的技术,保证设备和系统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不仅能够满足智能建筑的设计要求,也降低了运行管理的难度。

4.3质量方面

首先,在工程的每一个阶段都应认真审阅和校对设计图,确保工程的每一个细节都准确无误。其次,操作的过程要严格遵循电气施工质量规范,采用合格的材料和设备,严禁使用伪劣产品,保证工程的安全可靠。

5总结

建筑电气技术的使用,令智能建筑的功能得以实现,并确保了智能建筑在使用中的安全节能。将智能建筑与建筑电气技术邮寄的结合起来,可以更好的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篇11

建筑施工技术与建筑能耗相伴而生,在这种状况下,对现有的施工技术加以改造升级势在必行,这样就能降低建筑能耗,使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1、当今建筑能耗现状

现如今建设生态比较落后,我们在提高生态建设的时候,还要注意建设施工的技术,既然这样,那么是否也可将建筑行业也纳入到生态建设的范畴中呢!在建筑施工中我们是否也应抱持这样的理念。随着城市化化进程加快那么建筑行业也在迅猛发展,建筑能源需求加大,因此而产生的建筑能耗也日益曾多,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有建筑必定有能耗。现在国家高速发展,建筑行业高歌猛进,在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生活水平的同时建筑能耗的更加壮大也是不争的事实。根据经验,能源消耗的主要阶段是在施工的时候,施工的时候如果施工技术不先进那就无法很好的节省能源,同时又因为技术不先进在施工的过程中还可能对水和环境造成污染,环境污染了我们又要治理于是又造成能源消耗。

2、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2.1信息化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发展趋势

科学技术的脚步从未停止,建筑施工信息化技术也在不断提升,这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和竞争力的提高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建筑施工管理方面计算机信息化技术被广泛使用,如:工程的招投标、工程预算、图纸信息、资料文献等等方面。在这方面工作越来越深入之后施工技术管理也将呈现出信息化模式,这就为建筑施工技术的提升提供了基础和依据。

2.2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如果没有创新那么这个国家就会消亡,企业也一样,各个行业也一样,因为有创新那么这个企业这个行业才能不断地进步与发展。但是,当前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根本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思想陈旧,技术落后,造成的后果就是隐患多多,这个隐患不单单是安全上的,因为祸不单行。所以,如今的建筑行业提升创新水平、改善施工技术是第一要务,这也是发展趋势,因为每个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也会勇于探索,这是时代的潮流。

3、建筑施工技术的改进措施

3.1提升建筑规划和设计的科学性

建筑理念有很多,因地制宜是其中的一种,但这一种却是最绿色节能的一种。因地制宜,顾名思义就是首先要照顾当地的环境,其次才是在这个环境的基础上来建设和发展。建筑物本身是一个微气候环境,怎么样才能让这个微气候环境更加合理的存在,解决的办法依然在自身,种植花草树木,建筑围墙要节能环保,太阳能的利用等等,这样就合理地减少了空调照明的利用,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减少了建筑能源的消耗。从中可以看出,对建筑作出科学的规划与设计就能够从源头上减少对能源的消耗。因为,节能减排符合时代的要求。

3.2提升围护结构中的能源利用

建筑物如何做到冬暖夏凉?这是建筑物设计者们首先应考虑到的问题,这个问题实际上很简单,建筑物的维护结构通过对热工性能的改善就能够做到这一点,具体步骤是:首先,要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具有统筹全局的理念,通盘考虑而不是只顾一点,在选择材料上要选择环保却又实用的建筑材料,同时将组成围护结构的材料进行热工性能处理;其次,要想使结构的保温和隔热效能得到提升,就必须使用实用而又先进的构造技术。如:建筑物架空通风技术、屋顶蓄水技术等等,另外,复合型墙体也能达到节能减排的功效,再有就是改善门窗的密闭性能,也能提升保温隔热的效果,事虽小也是节能的一个方面。

3.3合理利用可再生新能源

众所周知,有些能源是不可再生的,比如煤炭石油,而有些能源是可再生的,比如太阳能风能。当今世界能源消耗量巨大,每个国家都在考虑节能减排,每个国家在这方面都当仁不让,因为这关乎国家的前途命运。基于此,在我国的基础建设中,尤其是建筑行业,节能减排的理念必须贯彻其中。具体想法就是太阳能取暖、风能及水力发电,潮汐的利用等等。具体做法,在建筑物顶端加装太阳能曲能设备、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力设备等等。另外,还可以将这些光能结合到建筑物的结构当中,组成光电围墙、光电屋面板、光电外墙板等等,这样就将可再生能源转化为产能、转化为热能,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减少建筑能耗。

4、建筑施工如何减少能耗

4.1开发新型的建筑围护结构材料

建筑物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比如:通风、透光、隔热、保温等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是人之常情也是时展的需要,那么怎么办?只有开发新的建筑围护结构材料才能满足这些需求。因为新的建筑材料能够改变自身的物理性能,在维护室内环境的同时还能达到减少能耗的目的。

4.2相关部门协调合作

各种能源的相关统计要通过相关部门协同合作来做好,根据不同的职能建立其相关部门,统一职能体系,各部门之间协调合作,共同商讨,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又能在能耗统计是达成一致。

4.3建筑设计优化,利用可再生能源

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生物能源、海洋能等,这些都是可再生能源,建筑施工过程中要想达到节能效果,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是非常重要的。

4.4建筑工作人员的职责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而且发展速度甚快,建筑物增加的速度可用瞬息千里来形容,因此产生的建筑能耗也是巨大的,可用能源日益减少,环境日益变差,所有这些都影响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因为建筑能耗巨大,那么只要能够使建筑能耗减少,也就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因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教育好施工人员,同时明确责任,所有目的就是减少建筑能耗。

4.5设置基础数据的统计体系以及数据库

建筑能耗要想减少,基础数据的统计体系和数据库必须设置:设置出可以持续运作的基础数据体系,这方面要长久的数据统计为基础;设置统计数据网络,同时,设置各省市建筑能耗的统计数据库;设置建筑能耗数据库,这个工作必须做,要把这个体系完全公开,才能促使人员与部门之间的合作。

5、结论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技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能耗,两者息息相关,而且在关系上,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现有的源资源比较有限,我们一定要节约能源,节能减排是当务之急,而且还要让各个部门行动起来,而不是光说话不做事,要用实际行动去争取蓝天白云花好月圆。那么作为建筑行业所能做的就是提升建筑施工技术水平,做到能源的合理利用,降低能耗,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所以我们还要对建筑施工技术进行提高,还要改善其中不良的方法,采取最好的方法进行建筑。

参考文献:

[1]王洲;吴佳霖;郭燕;屋顶铝箔防水卷材保温性能研究[J];山西建筑;2010年05期

篇12

建筑的形式美源自于结构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建筑的形式也发生巨大的变化,当一座新建筑穿着华丽的外衣展现在世人的面前,我们驻足、流连于建筑形式美给我的心灵的印记,世人对于建筑的评价往往局限于外在的形式美,当建筑师苦苦的求索寻找新的美学形式但仍然黔驴技穷时,我们的设计者应该静下心来思考一下,建筑的形式美源自于什么?我认为形式美的源泉是功能的需求、结构的技术。所以功能、技术与艺术作为建筑的三要素是辩证统一的,建筑象人体一样是作为一个系统而存在的,它是系统的整体的而非孤立的局部的。当下业者对于形式美的理解是由偏颇的,在这种设计思想的指导下,也必然会阻碍建筑的发展和进步。

建筑结构是指将建筑物自身及其在使用中所产生的荷载传递给地基的一种设施。古往今来人们就是在不断的利用新的材料创造着新的建筑形式。

1.原始社会的建筑

原始社会的住屋形式是巢居、穴居、以及在北美的印第安人的帐篷屋,是人类基本生活的需求。原始人使用木材生土当地的建筑材料建造窝棚。

2.奴隶社会的建筑

奴隶社会随着人们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的增强建筑的类型建筑的规模以及建筑的形式出现巨大的变化。在古代的埃及人们利用石材建造神庙和陵墓,建筑的结构形式是梁柱体系,古希腊同样继承埃及的梁柱体系,同时由于地域文化的发展演变希腊人将梁柱发展成具有美的形式,出现古典的三柱式,以及女像柱,两者的形式不同但结构的核心是一致的以石材作为基本材料的梁柱体系。由于石材本身的力学性能是抗压能力强于抗弯的能力。所以我们看到埃及、希腊的古建筑的柱距是如此的小,建筑空间也是狭小的。建筑作为单体强调的是外部空间或者建筑的内部狭小空间的神秘化。在希腊建筑往往是作为雕塑来处理的。在古罗马文化时期,随着领地的不断扩张各种文化的融合和碰撞罗马人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新的结构形式拱券结构。罗马人利用混凝土这种新建筑材料创造一种新筒形拱形工交叉拱、十字拱解决了大跨度屋盖的结构形式,继而获得了连续的复合的建筑空间。建筑也就成为了真正的意义的建筑,正是在古罗马时代新型建筑材料的出现推动了新的结构形式的产生进而获得新的较大的人类活动的室内空间。就功能决定形式而然,以上的变化必然带来建筑形式的新的突破。我们在研究建筑历史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现在罗马的建筑上仍然有希腊建筑的影子,罗马人在建筑形式上仍然沿用希腊的柱式,出现古罗马五柱式,罗马的柱式已经没有了希腊柱式结构上的意义,柱式已经成为了壁柱。成为一种装饰,同时由于罗马建筑的体量、建筑的层数的增大希腊的柱式又在罗马时期演变成券柱式、连续券、巨柱式等多种形式。从古罗马的建筑形式生成之初,它是在古希腊时代的建筑形式范围内发展,直到找到适合新技术的建筑形式的出现。我们常说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希腊和罗马创造了古典建筑的文明开创欧洲建筑形式的先河。在继承与发展中结构技术的创新领先于建筑形式的创新。

3.中世纪的建筑

欧洲的中世纪是神学统治的社会,建筑的类型以教堂为主,高耸的教堂留给我们更多神性的表达,建筑风格更趋于美观,由其是以哥特时期的建筑最为典型高耸的向上建筑风格直指上苍表达着与神的交流与对白。形式的表达继而带来的神性化的想象赋予了哥特建筑的神性的神秘感。我们剖开哥特建筑的形式寻找带来这种形式美的根源在于中世纪结构技术的发展,在中世纪时期继承了罗马的十字拱的技术,在此基础上将罗马的十字拱发展成为四分类骨拱,同时将单圆心的拱变成双圆心的拱形成了框架式的双圆心的尖拱,同时拱顶所产生的侧推力由新力学构件飞扶壁传到外侧的横墙上,这样整个结构体系就变成了框架整个的受力过程屋顶的荷载传递给尖的肋骨拱――柱子(竖向的力)――基础――地基完成,而拱所产生的水平向的推力传到侧墙――传到基础――地基。这时配合肋骨拱柱子也形成了束柱的形式,摆脱了古典的柱式,达到中世纪哥特式教堂的结构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4.资本萌芽与绝对君权时期的建筑

在这段历史时期主要包含文艺复兴建筑,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巴洛克建筑在这段历史时期建筑的结构形式并没有较大的改变,设计师在考古等领域的发展的带动下形成了对古典文化建筑的热衷与模仿,创造了具有特设的文艺复兴建筑,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巴洛克建筑从早期的对古典建筑的模仿,创新到晚期的巴洛克建筑的推器繁琐变形,反映出形式主义的已经走入到了末端,设计师不顾及形式美的产生的动力在于结构技术的变化,这个时期的人们试图创造出新的形式无奈由于结构的不改变所以形式的变化是表面的是化妆术,不会出现脱胎换骨的变化。

伴随着186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生,建筑界又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种变化时由于新的建筑材料的出现,也就是伴随着机械化时代工业发展提供的大量的人工材料。由质地纯正的、经实验鉴定的、用一定原材料生产的人工材料代替质地混杂的、不可靠的材料,例如,型钢和更加新的钢筋混凝土都是计算的纯粹结果,它们精确地、充分地利用材料。由此带来了建筑形式的新变化,体现到了大框架的建筑上面。伴随着新材料,考虑到墙和窗子的构造,最终的结果是一米厚墙上的天然优质石头被轻质的煤渣空心薄墙壁等取代。钢和钢筋混凝土对机械化时代现代建筑的发展有着极重要的影响,钢结构的材料和结构特性与木结构颇多相通之处,而混凝土却与此不同,其构件在连接(浇筑)之后,融为一体,是化学式的连接。钢构件通常也非常适于线性地使用和表现“线的构成”。除了钢和钢筋混凝土材料以外,合成树脂、塑料、金属等作为基本材料与由玻璃纤维等作为增强剂制成的复合建筑材料在机械化时代也日渐普遍,而且其性能也越来越好,用这些材料制成的型材、线材等工业组合建筑制品,也能给人以超越技术美而升华为科学美的审美感受。

5.现代建筑形式的迅猛发展

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建筑材料将变得日益复杂,集成技术用于建筑材料是数字化信息时代材料科学发展的基本趋势,纳米技术也为材料的集成化提供了技术基础。但是,到目前为止,这种集成化的材料还没有发展成熟,准确的说现在这种材料是以“构件系统”的方式表现的。

现代建筑的经典作品中,不少也是新科技、新材料的使用产生的建筑形式美,采用玻璃墙的西柏林新国家美术馆,从建筑平面和立面上来看都具有浓厚的古典庙堂的气氛,但是与帕提农神庙等古典庙堂截然不同的是它所使用的材料――钢材而非石料,于是建筑以相似的形式给人以完全不同的审美感受。采用光电幕墙技术的英国利物浦基础物理研究院、德国哈姆尔城市大厦满足了恶劣天气对幕墙的所有要求,也满足建筑的物理需求,比如阻燃、保暖、隔热等,而且可以把光能转换成电能。光电幕墙加装了光电模板后,可代替抛光的自然建材,并且在光电幕墙的生产、使用直至报废都可以实现对环境的无污染。光电板成分中没有有毒物质,不会在建筑物起火时出现任何诸如释放有毒气体等危险。而采用气凝胶玻璃板的巴伐利亚的建筑事务所可以使日光均匀分布于更大进深的室内,而且有效地避免了眩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