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17:16:0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人事管理系统毕业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时间行进到21世纪,以计算机技术为主体的高新技术群体已经将触角深入到国发经济的方方面面。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人士逐渐认识到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名类管理,交流的便捷。基中最实出的是要算在厂矿企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的计算机管理了。
人事档案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个为适应当前各个行业对人事信息管理的迫志需求而设计开发的软件系统。该系统的前台采用的是VB6.0软件开发系统,后台数据库采用的是Acce20__数据库。
整个系统有数据库文件和数据库管理系统两大部他构成。后台的Acce20__数据库文件是集中存储并管理分类人事档案信息的大本营,而前台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用来为数据库中的各种资料进行各种基本操作和管理。
一、总体结构和主要功能
人事档案管理系统主要包含职工个人自然情况,工作情况,简历,政治情况等各方面信息,内容比较庞大复杂。同时还综合考虑档案管理工作的性质,总结归纳出所需实现的功能。主要是为人事档案进行服务,对人事的变动、人事资料、以及人事资料的查询,统计等功能。总体上说具有编辑,查询,用户管理,图表统计等功能。
(一)灵活的数据记录编辑功能,可以随时对记录进行增加,修改,更新,删除,浏览等编辑操作。并将查询方式有机溶入编辑界面,可以实现对某项记录定位,再进行编辑,修改,更新。
(二)多个数据库表的任意组合条件的查询。便于在实际档案管理操作中呆对保种情况,多种条件下的人员情况进行统计查看。(三)具备分级用户权限管理设置,以确保档案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四)具有分类统计,使用图表显示的功能,该统计图表可根据数据库中记录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五)具有比较友好的人机界面,各种操作可以在直观的界面上通过人机交互式进行。
(六)具有辅助表管理功能,主要是对“学历”表中的字段“学历”,“部门表”中的字段“部门”,“政治面貌”表中的字段“政治面貌”,“职称”表中的字段“职称”,进行添加,修改,删除操作。
人事档案管理系统模型如下:
启动窗体
口令检验
主窗体
二、各模块功能
1、用户管理
(1)设置用户
功能:设置使用人事管理系统的用户及其使用权限。
整个人事管理系统由多个功能模块组成,不同的模块完成不同的功能,所以可以为不同的职工分配不同的功能,使其具有不同的权限,完成其权限所对应的功能,从而很好地管理好整个系统。
操作:选择该功能后,屏幕上显示出所有人事管理系统员工的用户名称。这时,可进行如下的操作:
1:增加:增加一用户。按该按钮后,就可输入新用户的内容,如:用户名称,密码和权限。所输入得登录名一定不能重复。
2:修改:修改用户设置。按该按钮后,就可修改选中用户的用户名,密码和权限,每一权限对应系统菜单上的一项功能,可为该用户选择任意的权限。用户在使用本系统时,要求输入用户的口令,为了安全,用户需建立一个只有自己才知道的特殊口令,
通常,系统的权限分为三大部分,即:
管理权限:设置用户和系统参数。
输入权限:档案卡片生成、个人简历输入和家庭成员输入。
查询权限:档案查询、档案统计。
根据需要,可以把这些功能分配给不同的员工。
3:删除:删除用户。按该按钮后,经确认,则选中的用户被删除
(2)用户登录
功能:用户登录进入人事管理系统。系统启动后,首先要做的就是用户登录。若不登录系统,所有功能都无法使用。用户只有登录系统后,根据其具有的权限,才能执行一定的操作。
操作:进入该功能后,要求输入用户的登录名及其口令,只有其登录名和口令完全正确,才能进入工资管理系统。系统会根据为用户分配的权限,设置其对应的功能为有效,用户就可操作该功能。
2、辅助表管理
辅助表管理功能是高级管理员及中级管理员拥有的权限,它的功能是对数据库进行新表的添加。主要是对“学历”表中的字段“学历”,“部门表”中的字段“部门”,“政治面貌”表中的字段“政治面貌”,“职称”表中的字段“职称”,进行添加,修改,删除操作。通过它的这个功能可以有效的对本单位人事部门的扩充进行及时的计算机管理。只要管理员进行简单的数据字段添加即可。
档案编辑模块中有4个子模块。他们是档案卡片、个人简历、家庭成员、历史档案等功能。这些功能因管理员的权限不同所表示出的功能使用也不同,普通管理员没有数据修改及删除的权利。在这些功能里详细的记录了所有单位员工的资料。
(1)档案卡片管理
功能:对全部员工的信息进行浏览;添加记录;对员工的详细资料进行修改;删除员工记录;按编号进行查找,快速查找该员工的详细资料;按某一字段的内容进行筛选,筛选最后的结果是将和所选内容相同的全部找到。
(2)个人简历管理
功能:该模块与档案卡片管理类似,但是在界面设计上有一些不同,可以对员工个人简历进行全局浏览。除了浏览信息的功能外,还有一些基本操作的功能:添加记录;对已有员工的个人简历信息进行修改;删除员工个人简历的记录;可以按编号进行查找,快速查找该员工个人简历的资料。
(3)家庭成员管理
功能:对全部员工的家庭成员信息进行编辑,浏览;实现方法同个人简历功能实现的方法一样。
(4)历史档案管理
功能:对于一些从档案卡片中删除的员工信息记录,需要存下来以供将来进行统计。此模块的主要功能就是完成对从档案卡片中删除的员工信息记录的保存工作。
4、档 案查询
功能:对档案卡片的查询功能,包括唯一条件查询和模糊条件查询。
该模块的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完成选择要查询的字段、条件操作符等功能;二是用来显示用户进行查询的完整条件及查询、退出按钮。当查询的条件选择完毕,点击确定按钮,在显示部分显示出来后,点击查询按钮才正式完成该模块的查询功能。会调出另外一个窗口来显示用户所要查询的符合条件的所有员工的资料。根据档案卡片中的各字段,选择相应的条件操作符输入相应的值即可进行档案查询。查出的记录可按两种形式浏览:只有该员工档案卡片中的资料;综合该员工档案卡片、个人简历、家庭成员中的所有资料。查询用户可以按自己的需要选择两种浏览方式。在这里可以查到符合程序要求的任何信息。再这里的选项中输入规定的范围即可查到相关的人事信息。
5、档案统计
功能:综合统计、单项统计和图表统计。单项统计是输入规定的要求后进行的统计它可以较详细直观的统计出要求的结果。图表统计可以详细的按性别、按政治面貌、按职称级别、按学历以直方图和饼型图进行表示。档案统计模块,分三个小模块:
(1)综合统计:综合统计中将单位内所有的人事信息进行全面的统计。该模块主要是综合各方面的人数统计;对各部门的人数、符合档案卡片中各字段条件的员工人数、各年龄段人数以及工龄段人数等的统计。并且本查块提供重新统计功能,方便在一定时间段内对各项人数的进行更新,保持数据库中数据的即时性。
(2)单项统计:是按各单项条件对人数的统计功能。分为四部分:在选择分组统计的字段,一次只可选择一个字段;可选择统计条件,包括条件操作符及条件值;可选择统计是否包括平均工资汇总及工资总额汇总;可显示要统计的完整条件,包括上述的分组字段、完整的统计条件及是否包括各类工资汇总。每完成一项选择,要点击确定按钮,各条件才能在右下角显示出来以供统计。可同时选择分组统计、条件统计、工资汇总,也可只选择一项来进行统计。。
(3)图表统计:将各类统计图表化。用户可以选择按性别、政治面貌、职称级别或学历进行人数统计。用户还可以选择直方图或饼形图的图表显示方式.
三、功能的实现方法及实现的代码
1、本系统中VB6与数据库是如何连接的?写出简要代码?
本系统采用的数据库是Acce20__数据库,使用是ADO(ActiveDataObject)代码访问方式,它通过在程序中的一段代码与数据库建立连接。
代码如下:
PrivatecAewADODB.Coection
DimStrSqlAtring
c.Provider="Microsoft.Jet.OLEDB.4.0"
c.Coectiotring="d:\VB\Acce20__\rs.mdb"
c.Open
注:在进行ADO方式数据库的连接时,要先进行类型库引用:
MicrosoftActivexDataObject2.6library
2、浏览、恢复、添加、保存、修改、查找、筛选、解除筛选、排序、恢复排序、退出各功能是如何实现的?写出简要代码。
浏览:先将数据库打开,然后选择所需的表进行操作。
代码如下:
Publicrs1AewADODB.Recordset
DimStrSqlAtring
StrSql="select*from档案卡片orderby职工编号"
rs1.ActiveCoection=c
rs1.CursorType=adOpenKeyset
rs1.CursorLocation=adUseClient
rs1.LockType=adLockOptimistic
rs1.OpetrSql
移动记录指针有四种方法:(1)记录首:rs1.MoveFirst(2)前一个:rs1.MovePrevious(3)后一个:rs1.MoveNext(4)记录尾rs1.MoveLast
恢复:恢复功能是在用户选择添加或修改后出现的,是为了使用户在进行误操作后能够恢复数据的一个功能。
代码为:rs1.CancelUpdate
添加:在编辑窗口中,先将文本框清空,然后进行添加。并且要判断所输入的信息与所建的表的格式符合。最后添加到库中。
代码为:rs1.AddNew
保存:rs1.Update
修改:修改的的功能是与添加类似的,但是他会更新数据库中被要求修改的记录。先将各个字段所对应的控件置为可用,然后进行修改。修改之后保存。
IfAddNewOrModify="Modify"Then
RsMain.rs2.Update
temp=RsMain.rs2.Fields("序号")
RsMain.rs2.Requery
RsMain.rs2.Find"[序号]=’"&amtemam"’",,,adBookmarkFirst
EndIf
查询:代码为,
StrSql="select*from个人简历orderby职工编号"
RsMain.rs2.ActiveCoection=RsMain.c
RsMain.rs2.CursorType=adOpenKeyset
RsMain.rs2.CursorLocation=adUseClient
RsMain.rs2.LockType=adLockOptimistic
RsMain.rs2.OpetrSql
SetDataGrid1.DataSource=RsMain.rs2
筛选:代码为,
Fieldame=RsMain.lrs1.Fields("职工编号").Name
IfLen(Trim(Label1.Caption))=0Then
FilterStr=Fieldame&am"=Null"
Else
FilterStr=Fieldame&am"="&am"’"&amLabel1.Captioam"’"
EndIf
RsMain.lrs1.Filter=FilterStr
排序:代码为,
RsMain.lrs1.Sort=Fieldame’ASCENDINGDESCENDING
删除:代码为,
RsMain.rs2.Delete
退出:关闭记录集操作,代码为,
RsMain.rs2.close
UnLoadMe
3.本系统浏览和修改是两个界面,是如何实现的?写出基本思想。
系统中浏览和修改的界面不同是因为在点击相应的按钮时通过布尔型变量控制不同控件的Enabled属性为True或False来实现的。
在浏览时信息的显示窗口采用的是Lable控件不能进行修改,并且将他们Enabled设置为True,而将和他们放在一起的其他控件Enabled设置为False,而在进行修改时浏览时显示信息的lable控件的Enabled属性变为False而和他们重合的其他控件的Enabled属性变为True,这样就实现了浏览与修改的不同的两个界面。
4.照片是如何使用的?写出基本思想。
照片在系统文件的PICTURE文件夹下,照片的文件名与系统中职工编号相对应,当选择某个职工时,程序读取他的职工编号与照片文件名一致时就会显示照片。如果将照片文件名更改,则系统就不能正确的读取照片的信息了。
代码为:
DimiAsInteger
DimboolAoolean
DimfnameAtring
DimpicturepathAtring
fname=Trim(Label1.Caption)&am".bmp"
IfDir("f:\VB\Lpicture\"&amfname)=""Then
bool=False
Else
bool=True
EndIf
Ifb ool=TrueThen
picturepath="f:\VB\Lpicture\"&amfname
Else
picturepath=""
EndIf
Image1.Picture=LoadPicture(picturepath)
5.单击照片可以显示该记录的个人简历和家庭成员,该功能是如何实现的?写出基本思想。
单击照片时激发了Image控件的click事件,程序会按调用同样职工编号的职工资料显示窗体(Rs1Rs2Edit)。这样就实现了单击照片显示个人简历和家庭成员。
代码为,
PrivateSubImage1_Click()
IfRs1Edit.Text1.VisibleAndLen(Trim(Rs1Edit.Text1.Text))=0Then
ExitSub
Else
LoadRs1AndRs2Edit
Rs1AndRs2Edit.Show1
EndIf
EndSub
6.本系统中的三个表,档案卡片表、个人简历表和家庭成员表是如何实现数据参数完整性的(连续更新、连锁删除)?
在数据库的关系中右键单击表之间的连线可以弹出编辑关系,选中实施参照完成性,在选中级连更新相关字段、级连删除相关记录就可以实现数据的连续更新和连锁删除了。
四、在查询模块中,下述功能是如何实现的?
1.《请选择字段》列表框中的内容是从表中取出的字段名,简述基本方法并写出简要代码。
DimiAsInteger
List1.Clear
Fori=0ToRsMain.rs1.Fields.Count-1
List1.AddItemRsMain.rs1.Fields(i).Name
Nexti
List2.Clear
List2.AddItem"等于"
List2.AddItem"不等"
List2.AddItem"小于"
List2.AddItem"小于等于"
List2.AddItem"大于"
List2.AddItem"大于等于"
List2.AddItem"在...之间"
List2.AddItem"不在...之间"
List2.AddItem"Like操作符"
2.多个条件的组合查询代码如下:
PublicQcAewADODB.Coection
PublicQrsAewADODB.Recordset
s1="["&amList1.List(List1.ListIndex)&am"]"
s2=List2.List(List2.ListIndex)
s3=Text1.Text
s=s1&am2&am3
DimStrSqlAtring
Qc.Provider="MSDataShape.1"
Qc.Coectiotring="DataSource=f:\VB\Acce20__\rs.mdb"_
&am";DataProvider=Microsoft.Jet.OLEDB.4.0"
Qc.Open
StrSql="SHAPE{select*from档案卡片where"&amam"orderby职工编号}"&am"AEND({select*from个人简历}RELATE[职工编号]to[职工编号]),"&am"({select*from家庭成员}RELATE[职工编号]to[职工编号])"
Qrs.ActiveCoection=Qc
Qrs.CursorType=adOpenKeyset
Qrs.CursorLocation=adUseClient
Qrs.LockType=adLockOptimistic
Qrs.OpetrSql
五、统计模块中的综合统计中,可实现部门的动态变化,简述实现的基本思想。
在综合统计的窗体中有重新统计按钮,该按钮的功能就是实现数据的动态统计功能。在重新统计的功能中有实现重新统计的代码。由于添加数据后数据提交到数据库,这事重新统计按钮在打开这个表,所以数据就是新的了。通过设置一个循环变量I,在表里进行循环统计,每经过一个字段,i的值加1,最后在对应响应的项目提交到数据库中,通过DataGrid控件输出显示出来。
[实习任务]
对计算机在人事管理方面的应用进行归纳总结,并查阅资料为毕业设计作准备.
[实习内容]
计算机在人事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作为信息载体的计算机日益显露出其举足轻重的地位。当今社会已步入了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将成为新世纪的主导产业。伴随计算机的逐步推广和使用,计算机已在科研、生产、商业、服务等许多方面创造了提高效率的途径,与此同时,单位技术成本也逐年有了明显的下降,然而办公室里的人事费用却不断增加。在国外,花费在专业、管理和行政人员上的成本占了办公室总成本的2/3—4/5,这一现象使人们对办公室自动化的要求与日俱增。我们必须在进行机构改革的同时,尽快使用现代化管理设备、管理手段、管理方法。
计算机在人事部门的广泛使用,改进了统计手段,改革了统计方法,提高了统计工计算机在人事部门的广泛应用,将为我国的人事管理工作,提供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并将为开创人事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创造条件。
目前,计算机在我国的人事管理工作中,主要可用来进行报表处理,档案管理,文书编辑,信息查询,综合分析。干部统计作为人事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对干部情况的调查,整理和分析,了解干部队伍的发展趋势,为各级领导机关制定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加强干部管理,改革干部制度提供准确数字的依据。其工作除涉及到干部的基本情况统计之外,还包括干部的工资统计,干部编制情况统计,干部奖惩情况统计,干部安置情况统计,老干部情况统计等方面,其涉及的面之广,数据量之大可想而知,若利用手工进行干部的统计工作,大致要经过干部统计调查,干部统计资料的整理,干部统计分析三个过程,但这种手工统计过程,存在着几个明显的问题,比如说统计资料缺乏准确性,及时性,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
手工方法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劣势,使人们慢慢意识到管理现代化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一股不可抗拒的洪流。在管理现代化的浪潮中,人事管理现代化也势在必行。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科技手段。科学的管理方法在管理中一般是指数学方法、系统方法、信息方法、控制论方法、社会学方法、心理学方法等科学方法,而先进的科技手段主要是运用当代最新科学技术之一的电子计算机来为人事管理现代化服务。
电子计算机作为数据处理系统,已逐渐成为人事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工具,在人事管理中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已经开始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人员工资管理、人事统计和查询、干部考评和人事档案管理以及人才预测和规划等。
管理现代化是汉代社会发展的一股不可抗拒的洪流。近几十年来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综合性越来越强,生产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行业有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更不密切。组织管理日趋复杂;而现代化科学技术也正以史无前例的速度不断分化,不断综合,全方位地向高又立体的微观、宏观方向进军。这些,要求管理工作对实际问题的反映和决策必须迅速及时,对信息系统的完善程度越来越高,传统的手工业式的管理理论、方法、体制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和四化建设的需要。改革、创新,实现管理现代化势在必行。
现代化管理的内容很多,关系很复杂,它包括人、资金、物质、信息和时间等诸要素,其中起关键作用的要素是人。人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在管理中处于双重地位,且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可见人是现代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因此,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人事管理在整个复杂的管理大系统中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牵一发而动全身,抓好了人事管理就为其他管理的优化得到根本的保证。
管理改革必须配套进行,现代化管理的实施也需要协调发展,人事管理既然在管理系统中占有如此突出的重要地位,在管理现代化的浪潮中,人事管理现代化也需同步进行,才能使现代化管理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当代科学技术发展中起到放大和增产的作用。总而言之,人事管理现代化是管理现代化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它是把现代化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运用到人事工作中,使人事管理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以适应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使从事管理工作由原来凭个人或少数人的经验作决策,逐步上升到按事物的内在规律的科学高度办事,做到物质与精神相结合,抽象与具体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现状和未来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至于先进的科技手段,除科学地运用原有的生物、化学、物理、机械等手段外主要是运用当代最新科学技术之一的电子计算机来为人事管理现代化服务。概括地说,人事管理现代化的内容是包括人事管理思想的现代化、人事管理、组织的现代化、人事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通过这四个方面的现代化来实现人事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现代化和从事人事管理工作者自身的现代化。
人事来之不易系统化,是人事管理现代化的一个重点。研究人事管理,必须研究这个系统所处的环境,即研究政治系统,经济系统,法律、科技和文教系统,人物系统和大管理系统对人事管理系统的影响以及人事管理系统的反影响。离开周围的事物,去研究人事管理现代化,是注定要失败的。
所谓系统,就是在一定条件下,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并具有特写功能的有机整体。从一般意义上讲,系统由输入、处理、输出、控制与反馈的四个基本部分组成。
在系统理论中,系统分析是指对系统性能的理解。系统最佳化是系统设计成综合的内容。系统工程即用教学方法进行系统分析或优化,把传统的组织管理工作总结成技术并使之数值化。用系统工程来分析系统问题是比较科学的,利用系统工程这门学科的概念和原则,来进行人事组织管理方面的工作,是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
人事管理系统内有多种元素,如:管理人员、管理机构、办公设备、规章制度、各业务环节,各种管理技术和方法等,都可以看作它的“元素”。各元素之间的联系是否有序,联系的方式和效果是否最优,直接影响着人事管理的水平。在不同条件下,起主导作用的元素是不相同的。人事管理系统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围绕着责任制和考核制,逐步建立起完整配套的干部“进”、“管”、“出”制度。实现系统化,除了要解决制度问题外,还有一个掌握系统方法的问题,即学会应用系统工程和系统分析法,这对搞好人事管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事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目前尚无统一的说法。根据我校人事管理的工作的现有材料和工作特点分析来说,人事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我们认为有如下几方面:
1.确定人事管理的方针政策
2.确定人事管理体制、编制人事规划
3.编制人事计划,设置人事管理机构和岗位
4.制定人事管理的条例办法;
5.教职员工的业务培训;
6.人才选拔、使用、交流(流动);
7.考核、奖惩、任免;
8.工资、福利与保险
9.离休、退休、退职。
作为人事干部(人事管理人员),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员的才能?这是人事管理学研究的根本任务。对这个问题进行个体研究方面,目前是做得不够的。因为个体寓于群体之中,群体对人员才能发挥之影响作用,可利用系统原理去指示。通过群体研究来寻求合理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来取得令人满意的配合效果等。
过去,在人事管理工作中,人事工作信息滞后,传递慢、“马后炮”,人事管理数据加工不及时。比如:干部考核、人员的工资计算、人事的统计、人事档案的填写,贮存等等。这些人事工作繁琐、耗时费力,准确性差、效率低、手工操作已难以适应形势的发展的要求。为此,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有关人事管理现代化的有关理论资料,提高对管理现代化重要性的认识,尝试去利用计算机来实现人事管理的现代化。比如现在有些学校和单位在人事管理这方面所作的努力,由于从事计算机工作人员的技术指导和从事多年人事工作的老同志的帮助,他们:
首先,开发了“中华职专职工档案管理”软件系统。
其次,将学校或单位人员的档案内容的所需数据,存储在计算机的磁盘里,需要时可以通过计算机方便地进行查询、检索、维护,还可以将有关数据打印出来。
第三,还用计算机进行了日常办公现代化的管理工作的使用。
第四,及时收集、加工、整理、存贮、检索新的变化数据。
使其单位人事管理初步实行计算机化,让计算机在人事管理中得到初步应用。使人事管理者总是根据准确、及时的人事信息来进行决策,实现管理。只有计算机才能将现代化社会中,成倍增长的人事信息量,进行及时收集、加工、整理、贮存、检索、传递、反馈给决策者。发挥其特有的功能。
即:(1)对输入的人事数据,进行数值运算和逻辑运算,求解各种问题
(2)对人事信息进行加工来解决各种数据处理问题,为人事决策者在决策时提供依据。
(3)对人事管理的各种资料数据和计算机顺序,具有记忆存贮的能力。
实践证明,当管理的信息量和复杂程度达到某一限度时,即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超过其承受能力时,就必须采用新的管理手段,即用计算机技术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和存贮等,可以使用人事基础信息,高效、合理、恰当地管理。这样,人事信息系统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发展而不断完善,计算机在人事信息管理中的地位也就是益重要。
正因为如此,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要有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人事管理工作效率。现代人事工作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保密性越来越强,而且信息的密度不断提高,靠传统的管理方法和人工操作手段已经无法搞好人事管理工作。而计算机作为数据处理系统,已逐渐成为人事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在人事管理中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计算机在人事信息系统中的作用有:
(1)计算机能够比人更快地提供有信息价值的人事数据;
(2)计算机能够比人提供更新的人事数据;
(3)计算机能够比人提供更加准确的人事数据;
(4)计算机能够比人处理更多的人事数据等等。
正因为如此,我们利用计算机替代手工操作建立的人事信息系统,即计算机人事信息系统,其主要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是可以高效能、大容量地收集、处理、存贮人事信息,大幅度地提高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是可以及时掌握整个人事管理系统的全面情况,提供系统的准确的人事信息,可以促进人事工作的规范化及各项管理制度与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健全,从而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三是可以提供各种加工处理了的人事信息,以满足人事管理的特殊要求,适应新形势对教职工队伍提出的新要求,帮助选择方案,实现优化决策。
当前,不少单位的人事部门对于计算机的应用还仅限于简单的单机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任务的复杂、用户的需求,其应用还会
[实习任务]
对计算机在人事管理方面的应用进行归纳总结,并查阅资料为毕业设计作准备.
[实习内容]版权所有!
计算机在人事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作为信息载体的计算机日益显露出其举足轻重的地位。当今社会已步入了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将成为新世纪的主导产业。伴随计算机的逐步推广和使用,计算机已在科研、生产、商业、服务等许多方面创造了提高效率的途径,与此同时,单位技术成本也逐年有了明显的下降,然而办公室里的人事费用却不断增加。在国外,花费在专业、管理和行政人员上的成本占了办公室总成本的2/3—4/5,这一现象使人们对办公室自动化的要求与日俱增。我们必须在进行机构改革的同时,尽快使用现代化管理设备、管理手段、管理方法。
计算机在人事部门的广泛使用,改进了统计手段,改革了统计方法,提高了统计工计算机在人事部门的广泛应用,将为我国的人事管理工作,提供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并将为开创人事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创造条件。
目前,计算机在我国的人事管理工作中,主要可用来进行报表处理,档案管理,文书编辑,信息查询,综合分析。干部统计作为人事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对干部情况的调查,整理和分析,了解干部队伍的发展趋势,为各级领导机关制定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加强干部管理,改革干部制度提供准确数字的依据。其工作除涉及到干部的基本情况统计之外,还包括干部的工资统计,干部编制情况统计,干部奖惩情况统计,干部安置情况统计,老干部情况统计等方面,其涉及的面之广,数据量之大可想而知,若利用手工进行干部的统计工作,大致要经过干部统计调查,干部统计资料的整理,干部统计分析三个过程,但这种手工统计过程,存在着几个明显的问题,比如说统计资料缺乏准确性,及时性,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
手工方法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劣势,使人们慢慢意识到管理现代化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一股不可抗拒的洪流。在管理现代化的浪潮中,人事管理现代化也势在必行。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科技手段。科学的管理方法在管理中一般是指数学方法、系统方法、信息方法、控制论方法、社会学方法、心理学方法等科学方法,而先进的科技手段主要是运用当代最新科学技术之一的电子计算机来为人事管理现代化服务。
电子计算机作为数据处理系统,已逐渐成为人事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工具,在人事管理中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已经开始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人员工资管理、人事统计和查询、干部考评和人事档案管理以及人才预测和规划等。
管理现代化是汉代社会发展的一股不可抗拒的洪流。近几十年来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综合性越来越强,生产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行业有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更不密切。组织管理日趋复杂);而现代化科学技术也正以史无前例的速度不断分化,不断综合,全方位地向高又立体的微观、宏观方向进军。这些,要求管理工作对实际问题的反映和决策必须迅速及时,对信息系统的完善程度越来越高,传统的手工业式的管理理论、方法、体制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和四化建设的需要。改革、创新,实现管理现代化势在必行。
现代化管理的内容很多,关系很复杂,它包括人、资金、物质、信息和时间等诸要素,其中起关键作用的要素是人。人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在管理中处于双重地位,且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可见人是现代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因此,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人事管理在整个复杂的管理大系统中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牵一发而动全身,抓好了人事管理就为其他管理的优化得到根本的保证。
管理改革必须配套进行,现代化管理的实施也需要协调发展,人事管理既然在管理系统中占有如此突出的重要地位,在管理现代化的浪潮中,人事管理现代化也需同步进行,才能使现代化管理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当代科学技术发展中起到放大和增产的作用。总而言之,人事管理现代化是管理现代化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它是把现代化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运用到人事工作中,使人事管理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以适应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使从事管理工作由原来凭个人或少数人的经验作决策,逐步上升到按事物的内在规律的科学高度办事,做到物质与精神相结合,抽象与具体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现状和未来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至于先进的科技手段,除科学地运用原有的生物、化学、物理、机械等手段外主要是运用当代最新科学技术之一的电子计算机来为人事管理现代化服务。概括地说,人事管理现代化的内容是包括人事管理思想的现代化、人事管理、组织的现代化、人事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通过这四个方面的现代化来实现人事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现代化和从事人事管理工作者自身的现代化。
人事来之不易系统化,是人事管理现代化的一个重点。研究人事管理,必须研究这个系统所处的环境,即研究政治系统,经济系统,法律、科技和文教系统,人物系统和大管理系统对人事管理系统的影响以及人事管理系统的反影响。离开周围的事物,去研究人事管理现代化,是注定要失败的。
所谓系统,就是在一定条件下,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并具有特写功能的有机整体。从一般意义上讲,系统由输入、处理、输出、控制与反馈的四个基本部分组成。
在系统理论中,系统分析是指对系统性能的理解。系统最佳化是系统设计成综合的内容。系统工程即用教学方法进行系统分析或优化,把传统的组织管理工作总结成技术并使之数值化。用系统工程来分析系统问题是比较科学的,利用系统工程这门学科的概念和原则,来进行人事组织管理方面的工作,是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
人事管理系统内有多种元素,如:管理人员、管理机构、办公设备、规章制度、各业务环节,各种管理技术和方法等,都可以看作它的“元素”。各元素之间的联系是否有序,联系的方式和效果是否最优,直接影响着人事管理的水平。在不同条件下,起主导作用的元素是不相同的。人事管理系统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围绕着责任制和考核制,逐步建立起完整配套的干部“进”、“管”、“出”制度。实现系统化,除了要解决制度问题外,还有一个掌握系统方法的问题,即学会应用系统工程和系统分析法,这对搞好人事管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事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目前尚无统一的说法。根据我校人事管理的工作的现有材料和工作特点分析来说,人事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我们认为有如下几方面:
1.确定人事管理的方针政策
2.确定人事管理体制、编制人事规划
3.编制人事计划,设置人事管理机构和岗位版权所有!
4.制定人事管理的条例办法;
5.教职员工的业务培训;
6.人才选拔、使用、交流(流动);
7.考核、奖惩、任免;
8.工资、福利与保险
9.离休、退休、退职。
作为人事干部(人事管理人员),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员的才能?这是人事管理学研究的根本任务。对这个问题进行个体研究方面,目前是做得不够的。因为个体寓于群体之中,群体对人员才能发挥之影响作用,可利用系统原理去指示。通过群体研究来寻求合理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来取得令人满意的配合效果等。
过去,在人事管理工作中,人事工作信息滞后,传递慢、“马后炮”,人事管理数据加工不及时。比如:干部考核、人员的工资计算、人事的统计、人事档案的填写,贮存等等。这些人事工作繁琐、耗时费力,准确性差、效率低、手工操作已难以适应形势的发展的要求。为此,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有关人事管理现代化的有关理论资料,提高对管理现代化重要性的认识,尝试去利用计算机来实现人事管理的现代化。比如现在有些学校和单位在人事管理这方面所作的努力,由于从事计算机工作人员的技术指导和从事多年人事工作的老同志的帮助,他们:
首先,开发了“中华职专职工档案管理”软件系统。
其次,将学校或单位人员的档案内容的所需数据,存储在计算机的磁盘里,需要时可以通过计算机方便地进行查询、检索、维护,还可以将有关数据打印出来。
第三,还用计算机进行了日常办公现代化的管理工作的使用。
第四,及时收集、加工、整理、存贮、检索新的变化数据。
使其单位人事管理初步实行计算机化,让计算机在人事管理中得到初步应用。使人事管理者总是根据准确、及时的人事信息来进行决策,实现管理。只有计算机才能将现代化社会中,成倍增长的人事信息量,进行及时收集、加工、整理、贮存、检索、传递、反馈给决策者。发挥其特有的功能。
即:(1)对输入的人事数据,进行数值运算和逻辑运算,求解各种问题。
(2)对人事信息进行加工来解决各种数据处理问题,为人事决策者在决策时提供依据。
(3)对人事管理的各种资料数据和计算机顺序,具有记忆存贮的能力。
实践证明,当管理的信息量和复杂程度达到某一限度时,即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超过其承受能力时,就必须采用新的管理手段,即用计算机技术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和存贮等,可以使用人事基础信息,高效、合理、恰当地管理。这样,人事信息系统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发展而不断完善,计算机在人事信息管理中的地位也就是益重要。
正因为如此,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要有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人事管理工作效率。现代人事工作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保密性越来越强,而且信息的密度不断提高,靠传统的管理方法和人工操作手段已经无法搞好人事管理工作。而计算机作为数据处理系统,已逐渐成为人事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在人事管理中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计算机在人事信息系统中的作用有:
(1)计算机能够比人更快地提供有信息价值的人事数据;
(2)计算机能够比人提供更新的人事数据;
(3)计算机能够比人提供更加准确的人事数据;
(4)计算机能够比人处理更多的人事数据等等。
正因为如此,我们利用计算机替代手工操作建立的人事信息系统,即计算机人事信息系统,其主要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是可以高效能、大容量地收集、处理、存贮人事信息,大幅度地提高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是可以及时掌握整个人事管理系统的全面情况,提供系统的准确的人事信息,可以促进人事工作的规范化及各项管理制度与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健全,从而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三是可以提供各种加工处理了的人事信息,以满足人事管理的特殊要求,适应新形势对教职工队伍提出的新要求,帮助选择方案,实现优化决策。
当前,不少单位的人事部门对于计算机的应用还仅限于简单的单机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任务的复杂、用户的需求,其应用还会
[实习内容]
计算机在人事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作为信息载体的计算机日益显露出其举足轻重的地位。当今社会已步入了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将成为新世纪的主导产业。伴随计算机的逐步推广和使用,计算机已在科研、生产、商业、服务等许多方面创造了提高效率的途径,与此同时,单位技术成本也逐年有了明显的下降,然而办公室里的人事费用却不断增加。在国外,花费在专业、管理和行政人员上的成本占了办公室总成本的2/3—4/5,这一现象使人们对办公室自动化的要求与日俱增。我们必须在进行机构改革的同时,尽快使用现代化管理设备、管理手段、管理方法。
计算机在人事部门的广泛使用,改进了统计手段,改革了统计方法,提高了统计工计算机在人事部门的广泛应用,将为我国的人事管理工作,提供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并将为开创人事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创造条件。
目前,计算机在我国的人事管理工作中,主要可用来进行报表处理,档案管理,文书编辑,信息查询,综合分析。干部统计作为人事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对干部情况的调查,整理和分析,了解干部队伍的发展趋势,为各级领导机关制定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加强干部管理,改革干部制度提供准确数字的依据。其工作除涉及到干部的基本情况统计之外,还包括干部的工资统计,干部编制情况统计,干部奖惩情况统计,干部安置情况统计,老干部情况统计等方面,其涉及的面之广,数据量之大可想而知,若利用手工进行干部的统计工作,大致要经过干部统计调查,干部统计资料的整理,干部统计分析三个过程,但这种手工统计过程,存在着几个明显的问题,比如说统计资料缺乏准确性,及时性,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
手工方法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劣势,使人们慢慢意识到管理现代化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一股不可抗拒的洪流。在管理现代化的浪潮中,人事管理现代化也势在必行。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科技手段。科学的管理方法在管理中一般是指数学方法、系统方法、信息方法、控制论方法、社会学方法、心理学方法等科学方法,而先进的科技手段主要是运用当代最新科学技术之一的电子计算机来为人事管理现代化服务。
电子计算机作为数据处理系统,已逐渐成为人事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工具,在人事管理中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已经开始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人员工资管理、人事统计和查询、干部考评和人事档案管理以及人才预测和规划等。
管理现代化是汉代社会发展的一股不可抗拒的洪流。近几十年来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综合性越来越强,生产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行业有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更不密切。组织管理日趋复杂;而现代化科学技术也正以史无前例的速度不断分化,不断综合,全方位地向高又立体的微观、宏观方向进军。这些,要求管理工作对实际问题的反映和决策必须迅速及时,对信息系统的完善程度越来越高,传统的手工业式的管理理论、方法、体制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和四化建设的需要。改革、创新,实现管理现代化势在必行。
现代化管理的内容很多,关系很复杂,它包括人、资金、物质、信息和时间等诸要素,其中起关键作用的要素是人。人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在管理中处于双重地位,且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可见人是现代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因此,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人事管理在整个复杂的管理大系统中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牵一发而动全身,抓好了人事管理就为其他管理的优化得到根本的保证。
管理改革必须配套进行,现代化管理的实施也需要协调发展,人事管理既然在管理系统中占有如此突出的重要地位,在管理现代化的浪潮中,人事管理现代化也需同步进行,才能使现代化管理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当代科学技术发展中起到放大和增产的作用。总而言之,人事管理现代化是管理现代化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它是把现代化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运用到人事工作中,使人事管理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以适应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使从事管理工作由原来凭个人或少数人的经验作决策,逐步上升到按事物的内在规律的科学高度办事,做到物质与精神相结合,抽象与具体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现状和未来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至于先进的科技手段,除科学地运用原有的生物、化学、物理、机械等手段外主要是运用当代最新科学技术之一的电子计算机来为人事管理现代化服务。概括地说,人事管理现代化的内容是包括人事管理思想的现代化、人事管理、组织的现代化、人事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通过这四个方面的现代化来实现人事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现代化和从事人事管理工作者自身的现代化。
人事来之不易系统化,是人事管理现代化的一个重点。研究人事管理,必须研究这个系统所处的环境,即研究政治系统,经济系统,法律、科技和文教系统,人物系统和大管理系统对人事管理系统的影响以及人事管理系统的反影响。离开周围的事物,去研究人事管理现代化,是注定要失败的。
所谓系统,就是在一定条件下,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并具有特写功能的有机整体。从一般意义上讲,系统由输入、处理、输出、控制与反馈的四个基本部分组成。
在系统理论中,系统分析是指对系统性能的理解。系统最佳化是系统设计成综合的内容。系统工程即用教学方法进行系统分析或优化,把传统的组织管理工作总结成技术并使之数值化。用系统工程来分析系统问题是比较科学的,利用系统工程这门学科的概念和原则,来进行人事组织管理方面的工作,是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
人事管理系统内有多种元素,如:管理人员、管理机构、办公设备、规章制度、各业务环节,各种管理技术和方法等,都可以看作它的“元素”。各元素之间的联系是否有序,联系的方式和效果是否最优,直接影响着人事管理的水平。在不同条件下,起主导作用的元素是不相同的。人事管理系统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围绕着责任制和考核制,逐步建立起完整配套的干部“进”、“管”、“出”制度。实现系统化,除了要解决制度问题外,还有一个掌握系统方法的问题,即学会应用系统工程和系统分析法,这对搞好人事管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事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目前尚无统一的说法。根据我校人事管理的工作的现有材料和工作特点分析来说,人事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我们认为有如下几方面:
1.确定人事管理的方针政策
2.确定人事管理体制、编制人事规划
3.编制人事计划,设置人事管理机构和岗位
4.制定人事管理的条例办法;
5.教职员工的业务培训;
6.人才选拔、使用、交流(流动);
7.考核、奖惩、任免;
8.工资、福利与保险
9.离休、退休、退职。
作为人事干部(人事管理人员),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员的才能?这是人事管理学研究的根本任务。对这个问题进行个体研究方面,目前是做得不够的。因为个体寓于群体之中,群体对人员才能发挥之影响作用,可利用系统原理去指示。通过群体研究来寻求合理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来取得令人满意的配合效果等。
过去,在人事管理工作中,人事工作信息滞后,传递慢、“马后炮”,人事管理数据加工不及时。比如:干部考核、人员的工资计算、人事的统计、人事档案的填写,贮存等等。这些人事工作繁琐、耗时费力,准确性差、效率低、手工操作已难以适应形势的发展的要求。为此,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有关人事管理现代化的有关理论资料,提高对管理现代化重要性的认识,尝试去利用计算机来实现人事管理的现代化。比如现在有些学校和单位在人事管理这方面所作的努力,由于从事计算机工作人员的技术指导和从事多年人事工作的老同志的帮助,他们:
首先,开发了“中华职专职工档案管理”软件系统。
其次,将学校或单位人员的档案内容的所需数据,存储在计算机的磁盘里,需要时可以通过计算机方便地进行查询、检索、维护,还可以将有关数据打印出来。
第三,还用计算机进行了日常办公现代化的管理工作的使用。
第四,及时收集、加工、整理、存贮、检索新的变化数据。
使其单位人事管理初步实行计算机化,让计算机在人事管理中得到初步应用。使人事管理者总是根据准确、及时的人事信息来进行决策,实现管理。只有计算机才能将现代化社会中,成倍增长的人事信息量,进行及时收集、加工、整理、贮存、检索、传递、反馈给决策者。发挥其特有的功能。
即:(1)对输入的人事数据,进行数值运算和逻辑运算,求解各种问题。
(2)对人事信息进行加工来解决各种数据处理问题,为人事决策者在决策时提供依据。
(3)对人事管理的各种资料数据和计算机顺序,具有记忆存贮的能力。
实践证明,当管理的信息量和复杂程度达到某一限度时,即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超过其承受能力时,就必须采用新的管理手段,即用计算机技术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和存贮等,可以使用人事基础信息,高效、合理、恰当地管理。这样,人事信息系统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发展而不断完善,计算机在人事信息管理中的地位也就是益重要。
正因为如此,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要有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人事管理工作效率。现代人事工作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保密性越来越强,而且信息的密度不断提高,靠传统的管理方法和人工操作手段已经无法搞好人事管理工作。而计算机作为数据处理系统,已逐渐成为人事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在人事管理中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计算机在人事信息系统中的作用有:
(1)计算机能够比人更快地提供有信息价值的人事数据;
(2)计算机能够比人提供更新的人事数据;
(3)计算机能够比人提供更加准确的人事数据;
(4)计算机能够比人处理更多的人事数据等等。
正因为如此,我们利用计算机替代手工操作建立的人事信息系统,即计算机人事信息系统,其主要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是可以高效能、大容量地收集、处理、存贮人事信息,大幅度地提高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是可以及时掌握整个人事管理系统的全面情况,提供系统的准确的人事信息,可以促进人事工作的规范化及各项管理制度与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健全,从而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三是可以提供各种加工处理了的人事信息,以满足人事管理的特殊要求,适应新形势对教职工队伍提出的新要求,帮助选择方案,实现优化决策。
当前,不少单位的人事部门对于计算机的应用还仅限于简单的单机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任务的复杂、用户的需求,其应用还会
对计算机在人事管理方面的应用进行归纳总结,并查阅资料为毕业设计作准备.
[实践内容]
计算机在人事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作为信息载体的计算机日益显露出其举足轻重的地位。当今社会已步入了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将成为新世纪的主导产业。伴随计算机的逐步推广和使用,计算机已在科研、生产、商业、服务等许多方面创造了提高效率的途径,与此同时,单位技术成本也逐年有了明显的下降,然而办公室里的人事费用却不断增加。在国外,花费在专业、管理和行政人员上的成本占了办公室总成本的2/3—4/5,这一现象使人们对办公室自动化的要求与日俱增。我们必须在进行机构改革的同时,尽快使用现代化管理设备、管理手段、管理方法。
计算机在人事部门的广泛使用,改进了统计手段,改革了统计方法,提高了统计工计算机在人事部门的广泛应用,将为我国的人事管理工作,提供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并将为开创人事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创造条件。
目前,计算机在我国的人事管理工作中,主要可用来进行报表处理,档案管理,文书编辑,信息查询,综合分析。干部统计作为人事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对干部情况的调查,整理和分析,了解干部队伍的发展趋势,为各级领导机关制定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加强干部管理,改革干部制度提供准确数字的依据。其工作除涉及到干部的基本情况统计之外,还包括干部的工资统计,干部编制情况统计,干部奖惩情况统计,军转干部安置情况统计,老干部情况统计等方面,其涉及的面之广,数据量之大可想而知,若利用手工进行干部的统计工作,大致要经过干部统计调查,干部统计资料的整理,干部统计分析三个过程,但这种手工统计过程,存在着几个明显的问题,比如说统计资料缺乏准确性,及时性,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
手工方法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劣势,使人们慢慢意识到管理现代化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一股不可抗拒的洪流。在管理现代化的浪潮中,人事管理现代化也势在必行。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科技手段。科学的管理方法在管理中一般是指数学方法、系统方法、信息方法、控制论方法、社会学方法、心理学方法等科学方法,而先进的科技手段主要是运用当代最新科学技术之一的电子计算机来为人事管理现代化服务。
电子计算机作为数据处理系统,已逐渐成为人事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工具,在人事管理中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已经开始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人员工资管理、人事统计和查询、干部考评和人事档案管理以及人才预测和规划等。
管理现代化是汉代社会发展的一股不可抗拒的洪流。近几十年来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综合性越来越强,生产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行业有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更不密切。组织管理日趋复杂;而现代化科学技术也正以史无前例的速度不断分化,不断综合,全方位地向高又立体的微观、宏观方向进军。这些,要求管理工作对实际问题的反映和决策必须迅速及时,对信息系统的完善程度越来越高,传统的手工业式的管理理论、方法、体制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和四化建设的需要。改革、创新,实现管理现代化势在必行。
现代化管理的内容很多,关系很复杂,它包括人、资金、物质、信息和时间等诸要素,其中起关键作用的要素是人。人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在管理中处于双重地位,且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可见人是现代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因此, 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人事管理在整个复杂的管理大系统中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牵一发而动全身,抓好了人事管理就为其他管理的优化得到根本的保证。
管理改革必须配套进行,现代化管理的实施也需要协调发展,人事管理既然在管理系统中占有如此突出的重要地位,在管理现代化的浪潮中,人事管理现代化也需同步进行,才能使现代化管理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当代科学技术发展中起到放大和增产的作用。总而言之,人事管理现代化是管理现代化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它是把现代化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运用到人事工作中,使人事管理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以适应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使从事管理工作由原来凭个人或少数人的经验作决策,逐步上升到按事物的内在规律的科学高度办事,做到物质与精神相结合,抽象与具体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现状和未来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至于先进的科技手段,除科学地运用原有的生物、化学、物理、机械等手段外主要是运用当代最新科学技术之一的电子计算机来为人事管理现代化服务。概括地说,人事管理现代化的内容是包括人事管理思想的现代化、人事管理、组织的现代化、人事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通过这四个方面的现代化来实现人事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现代化和从事人事管理工作者自身的现代化。
人事来之不易系统化,是人事管理现代化的一个重点。研究人事管理,必须研究这个系统所处的环境,即研究政治系统,经济系统,法律、科技和文教系统,人物系统和大管理系统对人事管理系统的影响以及人事管理系统的反影响。离开周围的事物,去研究人事管理现代化,是注定要失败的。
所谓系统,就是在一定条件下,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并具有特写功能的有机整体。从一般意义上讲,系统由输入、处理、输出、控制与反馈的四个基本部分组成。
在系统理论中,系统分析是指对系统性能的理解。系统最佳化是系统设计成综合的内容。系统工程即用教学方法进行系统分析或优化,把传统的组织管理工作总结成技术并使之数值化。用系统工程来分析系统问题是比较科学的,利用系统工程这门学科的概念和原则,来进行人事组织管理方面的工作,是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
人事管理系统内有多种元素,如:管理人员、管理机构、办公设备、规章制度、各业务环节,各种管理技术和方法等,都可以看作它的“元素”。各元素之间的联系是否有序,联系的方式和效果是否最优,直接影响着人事管理的水平。在不同条件下,起主导作用的元素是不相同的。人事管理系统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围绕着责任制和考核制,逐步建立起完整配套的干部“进”、“管”、“出”制度。实现系统化,除了要解决制度问题外,还有一个掌握系统方法的问题,即学会应用系统工程和系统分析法,这对搞好人事管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事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目前尚无统一的说法。根据我校人事管理的工作的现有材料和工作特点分析来说,人事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我们认为有如下几方面:
1.确定人事管理的方针政策
2.确定人事管理体制、编制人事规划
3.编制人事计划,设置人事管理机构和岗位
4.制定人事管理的条例办法;
5.教职员工的业务培训;
6.人才选拔、使用、交流(流动);
7.考核、奖惩、任免;
8.工资、福利与保险
9.离休、退休、退职。
作为人事干部(人事管理人员),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员的才能?这是人事管理学研究的根本任务。对这个问题进行个体研究方面,目前是做得不够的。因为个体寓于群体之中,群体对人员才能发挥之影响作用,可利用系统原理去指示。通过群体研究来寻求合理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来取得令人满意的配合效果等。
过去,在人事管理工作中,人事工作信息滞后, 传递慢、“马后炮”,人事管理数据加工不及时。比如:干部考核、人员的工资计算、人事的统计、人事档案的填写,贮存等等。这些人事工作繁琐、耗时费力,准确性差、效率低、手工操作已难以适应形势的发展的要求。为此,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有关人事管理现代化的有关理论资料,提高对管理现代化重要性的认识,尝试去利用计算机来实现人事管理的现代化。比如现在有些学校和单位在人事管理这方面所作的努力,由于从事计算机工作人员的技术指导和从事多年人事工作的老同志的帮助,他们:
首先,开发了“中华职专职工档案管理”软件系统。
其次,将学校或单位人员的档案内容的所需数据,存储在计算机的磁盘里,需要时可以通过计算机方便地进行查询、检索、维护,还可以将有关数据打印出来。
第三,还用计算机进行了日常办公现代化的管理工作的使用。
第四,及时收集、加工、整理、存贮、检索新的变化数据。
使其单位人事管理初步实行计算机化,让计算机在人事管理中得到初步应用。使人事管理者总是根据准确、及时的人事信息来进行决策,实现管理。只有计算机才能将现代化社会中,成倍增长的人事信息量,进行及时收集、加工、整理、贮存、检索、传递、反馈给决策者。发挥其特有的功能。
即:(1)对输入的人事数据,进行数值运算和逻辑运算,求解各种问题。
(2)对人事信息进行加工来解决各种数据处理问题,为人事决策者在决策时提供依据。
(3)对人事管理的各种资料数据和计算机顺序,具有记忆存贮的能力。
实践证明,当管理的信息量和复杂程度达到某一限度时,即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超过其承受能力时,就必须采用新的管理手段,即用计算机技术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和存贮等,可以使用人事基础信息,高效、合理、恰当地管理。这样,人事信息系统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发展而不断完善,计算机在人事信息管理中的地位也就是益重要。
正因为如此,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要有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人事管理工作效率。现代人事工作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保密性越来越强,而且信息的密度不断提高,靠传统的管理方法和人工操作手段已经无法搞好人事管理工作。而计算机作为数据处理系统,已逐渐成为人事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在人事管理中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计算机在人事信息系统中的作用有:
(1)计算机能够比人更快地提供有信息价值的人事数据;
(2)计算机能够比人提供更新的人事数据;
(3)计算机能够比人提供更加准确的人事数据;
(4)计算机能够比人处理更多的人事数据等等。
正因为如此,我们利用计算机替代手工操作建立的人事信息系统,即计算机人事信息系统,其主要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是可以高效能、大容量地收集、处理、存贮人事信息,大幅度地提高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是可以及时掌握整个人事管理系统的全面情况,提供系统的准确的人事信息,可以促进人事工作的规范化及各项管理制度与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健全,从而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三是可以提供各种加工处理了的人事信息,以满足人事管理的特殊要求,适应新形势对教职工队伍提出的新要求,帮助选择方案,实现优化决策。
当前,不少单位的人事部门对于计算机的应用还仅限于简单的单机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任务的复杂、用户的需求,其应用还会
1概要
毕业设计是高校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从选题到答辩期间需要4~6个月左右的时间,在此期间,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互尤为重要。然而目前的毕业设计安排仍存在许多问题,在学生完成答辩之前,论文的提交和审核给老师带来了极大的工作量,教师对学生的督促和监督又十分不易,学生面对的则是大量的文件保存问题,有时无法及时获得导师的建议,遇到的问题没有和导师沟通以至于拖慢自己的进度,甚至出现因交流不及时导致大篇幅改动,浪费了时间精力。以传统模式进行的毕业设计流程存在着效率低、信息反馈不及时等问题,这给学生正常完成毕业设计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和影响,也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而且以人工的方式进行管理和统计难免会有效率低、准确性差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实现更加智能高效的管理势在必行,文章提供了一个优秀的管理平台,学生对论文的管理、师生之间频繁的沟通、实时的监督和数据的统计都可以通过该软件系统来解决。目前国内部分高校,都有了自己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足以证明优质的智能化管理为目前的教育界所接受,而且传统人工的管理模式向智能化管理模式发展是将来的必然趋势。
2设计方案
如图1所示,系统划分为3个模块:管理员模块、教师模块、学生模块,每个模块包含了该用户可以进行的所有操作。管理员主要对毕业设计的、答辩的记录和毕业设计的成绩进行操作;教师负责自己学生的任务审核、督促和最终的评分;学生则在选定课题和导师后,对毕业论文进行编写和管理,在导师的督促下完成自己各阶段的任务。毕业设计流程的开始由管理员进行,管理员毕业设计的题目、毕业设计任务书,并安排毕业设计的时间节点,安排完成后毕业设计正式开始。毕业设计答辩后,管理员将通知所有学生答辩的结果,并对学生成绩进行录入。如表1所示,以学生学号为主键,保存了学生的基本信息,在登陆系统后,如果学生没有选定课题,系统将根据学生的学院和专业编号,获取该学生的毕业设计信息。否则根据学生id来获取已选择课题的进度情况。以教师编号为主键,保存了教师的信息和联系方式,根据所属学院来提供给学生可选择的导师,如表2所示。管理员的可选课题,每个课题将对应所属的学生和导师,分别对应教师序号teacherid和学生编号id,以人数上限字段来限制选课人数,如表3所示。
[参考文献]
[1](美)阿让•古帕.JavaEE7精粹[M].韩陆,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
[2]何玉洁,梁琦.数据库设计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是本科生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毕业论文,综合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一个应用问题,在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将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运用,它既是一次检阅,又是一次锻炼.不少学生在作完毕业设计后,感到自己的实践动手,动笔能力得到提高,增强了跨入社会去竞争的自信心.以下内容希望能对学生毕业论文有所帮助. 关于本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的撰写前提,是先要求学员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完成一定的应用型课题(项目)设计/开发工作,然后在课题(项目)完成的基础上,学习并研究相关学科专业领域知识,将自己的实际工作加以
总结,以形成毕业论文.这也就是我们所要求的:论文一定要在自己的工作基础上撰写出来, 切勿上网下载或找几篇文章拼凑.
计算机专业的应用很广泛,几乎遍及各行各业,因此论文选题的的范围也很广泛.网络学员应该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课题/项目和方向,加以研究,并完成课题/项目的设计和开发.在开发过程中,需要学习相关的应用技术和工具.课题/项目开发前,一定要进行计划,要按软件工程要求的那样进行问题描述,软件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与实现,最后是测试,在整个过程中,要像软件工程要求的那样,撰写文档.在课题/项目的开发设计中,要注意及时记录和小结开发工作中成功经验和所存在的问题,出现问题时,可以查资料,或向老师及同学请教.通常,在开发完成之后,学员会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经验,这些观点和经验正是论文写作的宝贵基础.当然光有观点和经验是不够的,还应该在理论的高度进行提升,即以专业理论来指导自己的论文撰写工作.因此,从这一意义上将,论文不是一份软件工程文档,工作汇报或工作总结,而是对自己实践工作进一步提升.
现在通过例子加以说明.假如一学员在中学教初中物理,平时见过或做过一些初中物理课件,也知道学校的工资,人事等管理已经计算机化.该学员初步可以选择的论文题目就是初中物理课件的制作(或××初中物理课件的设计与实现),或中学工资管理系统和人事管理系统的开
发(或××中学工资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这一论文题目同时也是学员要设计和开发的内容.在确定题目后,将自己的构思与指导老师及时进行沟通,以得到老师的指导.在此基础上,可按照前面所讲述的方法,实现该系统的全部或部分(可视学员需求和时间而定),为此学员在结合软件工程的要求,学习课件制作工具的使用,或应用系统开发工具的使用.当课题(部分)完成后,就可以开始对论文的框架进行构思.
事实上,计算机理论与应用专业有很多热点问题值得研究的问题.
对于理论问题的选择,选题可以参考计算机中文核心期刊上相关作者已经发表的文章所涉及的内容,要注意的几点是,研究者应该具有:1)较好的数学基础;2)教扎实的本专业理论知识;3)一定的研究能力;4)较多的参考资料(至少能够找得到,或知道如何找).
对于应用问题的选择,则广泛得多.例如应用领域的管理系统的开发,这一选题中可以考虑的问题有基于网络/Web的应用系统,或者选择基于单机的应用系统开发.
教师根据社会需求所拟定的选题是:院系行政教学,科研和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本科生学籍管理系统等. 相关选题可以本文参考附录.
二,是本专业论文写作的特点,写作要点
本科毕业论文通常有如下四种类型:
1.1 完成一个不太大的实际项目或在某一个较大的项目中设计并完成一个模块(如应用软件,工具软件或自行设计的板卡,接口等等),然后以工程项目总结或科研报告,或已发表的论文的综合扩展等形式完成论文. 这类项目的写作提纲是:
1) 引言(应该写本论文研究的意义,相关研究背景和本论文的目标等
内容.);
2)×××系统的设计(应该写该系统设计的主要结论,如系统的总体设计结论(包括模块结构和接口设计),数据库/数据结构设计结论和主要算法(思想)是什么等内容.);
3)×××系统的实现(主要写为了完成该系统的设计,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都有什么,以及如何解决,必要时应该给出实验结果及其分析结论等.);
4)结束语(应该总结全文工作,并说明进一步研究的目标和方向等).
1.2 对一个即将进行开发的项目的一部份进行系统分析(需求分析,平台选型,分块,设计部分
模块的细化).例如对一个大中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财务部分进行调研,分析和设计等,这类工作可以没有具体编程,但应得到有关方面的初步认可,有一定的工作量.这类论文的重点是收集整理应用项目的背景分析,需求分析,平台选型,总体设计(分块),设计部分模块的细化,使用的开发工具的内容.论文结构一般安排如下: 1)引言(重点描述应用项目背景,项目开发特色,工作难度等) ;2)项目分
5.1 学术论文要求文字流畅,层次清晰,词藻不能过分华丽,近年国内外在计算机方面的论文的语言较以前生动,但用词都以准确,不过分夸张为度。
5.2 标题要能反映内容。如有新意更好。例如,下面题目是个不好的题目:"图像处理的某些问题的研究",论防火墙技术"等,其中的"某些问题"不如换成最中心的词汇。论防火墙技术题目太大,不适合本科生作。
5.3 学术刊物上论文摘要一般 300 字左右,需要较高的综合能力。而学生毕业论文摘要可以写一页( 1000 字左右),因此活动空间较大,要好写一些。
摘要可以在全文写完后再写。要简明,
中英文摘要应一致,要突出自己的工作,要提供几个 key words 。
写英文摘要时,可先用英文的习惯和用语写摘要 ( 可以借助于电子词典),然后英译汉 , 用中文摘要去将就英文摘要。反过来,如果先写好中文摘要,再汉译英,则很难把英文摘要写得地道。
为了使得英文表达地道、准确,可以读十几篇相关研究方向的论文的摘要,注意一些表达词的使用,如 present, implementation, propose, give, argue 等。
平行的内容宜用平行的句型。例如下面的例子中,一句主动,一句被动,语感就非常糟糕: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algorithm and a prototype is presented.....".
5.4 前言部分要写问题背景,动机,要说明自己工作的工作有用,有意义(才能鼓励读者读下去),通常在介绍国内外工作后,用"但是"一转,指出前人工作的不足,引出自己的工作。在前言中简述自己作的主要结果,(例如明确地列出几条,说明本文的主要工作,主要成果)。前言部分的末尾介绍文章的组织情况,各节内容。
5.5 突出特色,一个项目中工作很多,有些是同行皆知,自己也无创新的,可以略写,要多写自己遇到的特殊困难和创造的特殊解决方法。使人家读了能学到东西,看到作者的创意。为了突出特色,还可以在一节中分成小标题写,一个问题一小段,与计算机相关的论文中还可以把数据结构和程序片段夹叙夹议呈现出来,比只用汉字解释得更清楚。
5.6 上升到理论,一般硕士论文会要求这一点。如果本科生能够在毕业论文中得出有意义的定理或命题,一般会认为是好成果。可能会被推荐到杂志上发表,或在考研、求职中得到承认。
5.7 各部分应详略得当。一般地,毕业论文应该主要写作者的见解和工作,把自己的创新写深写透。综述要有述有评有比较。只要是作了实验,写了程序,一般是想写的太多,写不完。反之,会感到空虚,没有写的,有的学生抄书来充篇幅,效果不好。一般地介绍相关工作(前人的成果)部分不应该超过总篇幅的 1/6 。
5.8 完整的论文应包括测试、运行结果及分析(图表或曲线)。
5.9 结论,小结。说明解决了什么问题,有什么创新,下一步工作主要内容等。
返回目录
六、参考文献及引用
参考文献是论文写作中的重要一环,带着问题读文献或杂志上的论文,不但注意学习学术内容,同时也注意学习选题方法、格式、标准的套话、起承转合的语言和方式,参考文献的写法,字体的运用等等。在论文中明确给出参考文献的出处,既代表着对前人成果的继承,也代表了对他人研究成果的尊崇,是科学研究中应培养的正确的科学态度和做人准则。
参考文献的写法:按参考文献在论文中出现的顺序,用编码的方式给出,如 [1] , [2] ,等。参考文献包括专著、学术期刊、学术会议、技术报告等。
七、 摘要样板
学术刊物上论文摘要一般 300 字左右,需要较高的综合能力。而学生毕业论文摘要可以写到 1000 字,因此活动空间较大,要好写一些。下面是可行写法之一。
1. 介绍项目意义背景, 100-200 字。
中图分类号:TP3-4
我校软件学院经过几年教学改革实践,以校企合作为契机,面向软件外包人才需求,以“夯实基础、强化能力、明确方向、工程实践、服务东北亚”为指导,构建了“模块化”的理论课程体系和“突出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与企业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形成了“校企互动”型实践教学模式[1]。
1 构建“2.5+0.5+1”模式
我校软件学院对日软件外包(Java方向)的本科生,前2.5年以在校内学习为主,三年级下学期(0.5年)在校内实训基地参加校企合作项目的学习,四年级(1年)直接到企业顶岗实习,并完成毕业论文(设计)。“2.5+0.5+1”模式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2.5+0.5+1”模式示意图
2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工程实践能力
我校软件学院对日软件外包(Java方向)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包含基础实践、工程认识、综合实践、创新实践和项目案例库5个方面。
2.1 基础实践
基础实践层次包括计算机应用能力训练、日语会话、日语写作等实践环节。
2.2 工程认识
工程认识层次包括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专业基础类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企业认识实习等实践环节。
2.3 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层次包括专业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IT日语实习、企业工程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
2.4 创新实践
创新实践层次包括实践教学环节中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培养,以及课外进行的素质拓展、科技制作、科研训练和学科竞赛等。
2.5 项目案例库
项目案例库对工程认识层次和综合实践层次,起到很好的支持作用。目前,我校软件学院所具有的案例库(Java方向)主要有:客户资源管理系统(日文)、人事管理系统(日文)、实训管理系统(中文)、计算机教研室精品网站(中文)、大连市政府外文网站(日文)、大连市政府新闻系统(中文)、日语能力考试模拟系统(日文)。
实践教学体系如图2所示。
图2 实践教学体系图
3 建设校外实训基地
通过建立多个校企联合实训基地,使学生在不同实习阶段有不同的实习内容,能够完成实践教学内容。同时成立校企联合实践教学指导工作委员会和工作小组,完善实训基地相应的质量监控与运行管理机制。
目前我校与海辉软件(大连)有限公司、 大连华信计算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现代高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等多家国内外IT知名企业签订了共同培养方案,致力于利用地区优势和外语学校优势,打造东北亚软件人才培养的摇篮。
3.1 培养目标
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培养出 “基础厚、能力强、外语好”的新型软件外包人才。
3.2 教学安排
依托校企合作中的企业或者校内实训基地授课,指导学生在模拟企业或真实企业中,完成1-2个软件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开发任务。
对日软件外包(Java方向)按照既定的工程实践培养体系和培养模式,校内实训和企业实训或实习教学计划,与毕设阶段的培养结合,具体的培养计划安排如表1所示。
表1 校外实训培养计划
学年 企业教学安排 时间 学习内容 基本要求 建议企业 备注
第
6
学期 软件工程初步能力培养实训 4周 主要通过一个真实需求的软件项目,使学生在团队开发过程中感受企业文化,体验团队合作精神。 以真实企业应用软件系统为对象,实践软件工程过程,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 1.海辉软件(大连)有限公司
2.大连华信计算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以软件工程过程实践为主,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第
7
学期 软件工程实战能力培养实训 12周 主要进行企业文化教育;企业软件开发知识的培养;企业软件开发过程的培养;按角色组织软件开发的实践。 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以及交流、竞争与合作的能力。提交完整的软件开发文档(日文)。 1.海辉软件(大连)有限公司
2.大连华信计算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以企业为主进行实践环节教学,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交流和工程实践能力。
第7
-
8
学期 毕业论文(设计) 12周 以软件行业应用为背景,以文档编写和软件项目开发的质量为考核内容,强化软件项目开发过程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培养。 开发一个软件工程项目。除提供一个实际运行的真实系统实现一个模拟系统外,还必须提供规范化的主要文档(日文)。 1.海辉软件(大连)有限公司
2.大连华信计算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以自我学习为主进行系统设计与开发,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4 “校企互动”对日软件外包人才培养的建议[2]
4.1 走出去,请进来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充实现有的专业教师队伍。
“走出去”是要求教师定期到合作企业进行短期培训,与企业一同进行项目的设计与开发,进一步提高教师的项目开发能力,促进教师“双师型”素质的整体结构的全面提高与优化。
“请进来”是建立学校与企业等单位合作教育的机制,聘请或引进软件外包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且有教学能力的技术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或毕业设计指导,开设有关行业新知识、新技能、新管理办法的课程或讲座。
4.2 “校企互动”对日软件外包人才培养要以对日软件外包企业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校企互动”是教育适应区域发展,为区域发展服务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互动”软件外包人才培养的动机、过程、成果都应该和必须体现软件外包企业需求。学校要根据自身实际,集中精力办好一些专业,并办出品牌,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例如,我校软件学院利用大连外国语大学的日语优势,集中精力办好“计算机+日语强化”专业,并为东北亚区域发展提供大量的、优质的对日软件外包人才,毕业生分配率连年达99%以上。
4.3 日语教育要以校内教育为核心
日语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漫长的积累过程。因此,在校内的几年里,既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计算机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日语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读、写能力。
4.4 校企双方要互惠互利
“校企互动”使学校密切了与企业的联系,增强了办学实力,提高了社会影响力,也得到了充足的实践教学条件和科研条件,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师水平。企业也获得了学校的人才、技术、培训、科研、资金等多方面的支持,解决了企业技术革新、员工培训等问题,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校企双赢。
参考文献:
[1]徐蓼芫.校企互动型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08(10):134-135.
[2]谢文达,张宗福.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探讨[J].科教文汇,2013(2):110-11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8)06-0012-04
1信息类学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信息类学科知识更新和社会需求更新较快,新技术、新工艺、新器件、新软件、新算法不断涌现,导致学生在毕业设计时出现很多问题。如对专业和学科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缺乏足够了解,专业面较窄,适应能力、动手能力较差;论文选题陈旧,如计算机专业的图书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等类似的题目占相当比例,且每年都在重复使用,没有发展,毫无创新性可言;避硬件就软件,即使是硬件方面的课题,也仅是停留在设计原理结构层面上,缺乏实验调试,与实际情况对接不上;课题脱离社会实践,所使用的技术有些已是淘汰的技术,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帮助不大;课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虚拟课题,并没有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自我创新能力的培养。
另外,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找工作自然成了首要的任务,做毕业设计的同时,也正是毕业生找工作的冲刺阶段,很多大学生无法安下心来做设计、写论文;即使找到工作,又有相当数量的用人单位要求学生进行实习。同样,考研复试、部分学生需要完成重修考试等也因类似的原因占用了毕业设计的时间,导致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重视程度和精力投入很难完全到位。有些学生毕业设计的目的不够明确,态度不够认真,加之有些指导教师水平有限、责任心不强,学校的监控措施不到位,导致部分学生不重视毕业设计,应付了事,甚至从网上直接抄袭论文。以上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也严重影响了人才的培养质量,更不用说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有必要对毕业设计教学过程进行整体优化,拓宽毕业设计的途径,采取积极有利的措施,使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毕业设计的全过程,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2提高毕业设计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措施
2.1尽早介入教师的科研项目
目前,高校毕业设计基本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但有效设计时间仅有3~4个月左右。要想在此时间内完成高质量和高水平的毕业设计(论文),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明显提高显然是困难的。因此为了实现毕业设计的目标,可以放宽毕业设计的时间限制,在不改变和影响教学计划的前提下,利用课余时间尽早提前参与到教师的科研活动当中。
例如,从大学三年级开始学生作为教师的科研助手,通过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让学生了解并熟悉科研的一般规律,从最基本的基础工作做起,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逐步建立起学生的好奇心,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并在研究过程中,施展自己的才华。我院每年都有许多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还充分利用省级重点实验室装备制造业综合自动化实验室和罗克韦尔自动化实验室等,结合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吸收部分学生参加实验室科研活动并且在实验室完成毕业设计工作。我院2006届参与教师科研的学生人数为67名,2007届为92人,分别占到当年毕业生总数的18%和25%。
良好的科研实验环境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的科研工作通常在具体的领域里具有较强的创新性与前沿性。教师的科研实验室通常具备较为先进的实验设备和良好宽松的实验环境,足以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提供可靠的保证。科研课题转化为毕业设计的内容可为学生提供更大的空间,提前介入教师的科研课题,学生具有充足的时间、精力进行思考和工作,既能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科研,形成科研的基本概念,又能使科研与学习相长。以科研项目为依托,将实际科研项目融入毕业设计之中,真题真做,深入工程实际,抓住设计指导重点,教授工程设计方法,确保毕业设计的质量和实用性,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得到升华。将这种过程持续到毕业设计过程结束,通过一年多甚至两年的研究,无论从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要远远高于仅用一个学期完成毕业设计的质量和水平。有的学生甚至可以在核心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取得专利。学生毕业后很大一部分人将从事这一类型的工作,这同时也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尽快适应社会需要和新的工作岗位,为在新的岗位上做出成绩打下坚实基础。对于毕业后继续攻读研究生的学生也具备了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能很快投入到硕士课题的研究工作。
2.2学科竞赛与毕业设计有机结合
大学生学科竞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有效载体,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解决实际问题和实践动手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学科竞赛现在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及社会的认可,特别是国际以及国家级和省级的竞赛,例如大学生“挑战杯”、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电子竞赛、机器人大赛、网页设计竞赛、电子商务竞赛等。一般可以从大学三年级做起,鼓励学生跨专业、跨系、跨学院多学科综合组建团队,通过赛前的积极备战,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学生刻苦钻研的品质,培育团队协作的精神,积极向上、顽强拚搏、不屈不挠的毅力。有一部分学生可结合已参与的电子竞赛、机器人大赛等方面的题目,不断延展科技竞赛平台的宽度和深度,作为学生毕业设计的选题,继续发挥创造性,提出新观点,创新内容,把课题做大、做活。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既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又有相对的独立性,这种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他们今后走向工作岗位至关重要。通过学科竞赛与毕业设计的有机结合,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我院每年都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电子商务、通信工程等专业选取80名左右的学生,还有个别来自于机械学院等其他学院的学生,每组3~5人,组成20余个创新团队,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并以参加各种竞赛为载体,与毕业设计有机结合,展示其取得的成果。这些学生都能非常投入,连“五一”、“十一”等长假也不休息,而平常工作到后半夜凌晨1、2点钟则更是常事,从中锻炼了自己,学生的能力、创造性都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也成为这些学生毕业就业的一个很重要资本,用他们的话讲,这是他们大学四年来所做的最有意义也最有成就感的事情。2005届自动化专业学生王刚、冯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李金峰、张义鑫组成的一个创新团队,通过学科竞赛和毕业设计的有机结合,取得了突出成绩:设计完成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在学校举办的CAI课件大赛上获一等奖;研制完成的“音控智能机器人小车”获第三届辽宁省普通高校大学生机械设计竞赛二等奖以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三等奖;对竞赛内容进行拓展与延伸作为毕业设计核心研究课题,并基于此研究撰写的2篇论文“基于Visual C++的广义形态图像边缘检测算法实现”、“基于SPCE061单片机的音控智能机器人小车设计”分别发表在核心期刊《计算机应用与软件》和《仪器仪表用户》杂志上;其中2人的毕业设计(论文)分别获校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一等奖和三等奖,毕业后分别就职于东软集团、中国移动沈阳公司等,并很快成为业务骨干和项目负责人。
2.3校企合作联合指导
我院的每个专业已经建立起2~3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每年接收部分学生进行实习和毕业设计。实行校企联合指导方式,一方面,可培养学生工程设计和实践能力,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实际工程设计的全过程;另一方面,工作单位的实际课题,任务明确,要求具体,时间性强,能激发学生的工作热情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校企合作开展毕业设计,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的一次极有意义的实战演练,这既为学生今后从事技术应用性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更提高了学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
由于前几年一些高校连年不断“扩招”,本科生和硕士毕业生的数量迅猛增加,就业形式愈显严峻,就业门槛也在不断提高。人才招聘的时间随之前移,有些学生在毕业设计之前就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前提是用人单位往往要求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到单位实习进行试工以便考察他们的能力。这部分学生为了以后的就业考虑,也往往希望在校外单位做毕业设计。如何适应这种形势的变化,一个对学校、对用人单位、对学生都有利的做法就是允许学生到用人单位做毕业设计,这也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便于用人单位和学生较早互相了解,有利于学生就业后尽早地进入工作角色。当然,这是有先决条件的,一是学生在企业所做的内容必须与本专业有关,二是企业也要指派专人进行指导,并与学校的指导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三是学校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监管,使其达到毕业设计的要求,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在进行毕业设计评定时,应对学生设计的创新之处或与生产实际关联紧密的研究课题进行鼓励并在成绩评定时给予体现。这样也可较好地引导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时力求创新。这样不仅做到了真题真做,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率,同时也满足了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达到了校企“双赢”的目的。
例如,2007届信息安全专业王欢同学,在毕业设计期间一直在福建富士通信息软件有限公司进行实际课题“基于XML企业网络信息交互系统实现”的研发工作,设计出一个适合企业Web应用的Java通用架构,通过XML自身的安全性诠释XML在Web应用服务中的运用,开发结果表明,整个系统具有平台无关性,并提高了应用系统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可移植性和组件的可复用性。其设计成果得到了实际应用,该毕业设计(论文)也获得了学校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由于设计期间的突出表现,福建、上海、沈阳的多家公司希望聘用他,最终该生选择了福建富士通信息软件有限公司,在网络安全事业部工作。近几年来,我院每年在企业和用人单位进行毕业设计的学生比例已经占到毕业生的15%左右,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分工的细化以及市场的变化,以校企合作方式开展毕业设计的教学模式以及具体实践过程、步骤,还需不断加以改进和调整。
2.4充分利用网络优势
一方面,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通过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加强网上检索能力,了解本课题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情况,增强消化、吸收和开发利用知识的能力,在自己的毕业设计中有针对性地去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提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做出高质量的、有创见的毕业设计(论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以校园网为依托开通的万方数据库资源系统、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JI)光盘镜像站点上进行中文期刊检索,利用篇名、作者、刊名、关键词、中文摘要等途径,输入检索词、检索范围、检索时间段,得到所需课题的检索结果;通过因特网在中国专利数据库、美国专利文献数据库、欧洲专利数据库上进行检索;通过“世界科技期刊网”(WorldSciNet)、EBSCO外文期刊数据库等进行外文期刊检索。
另一方面,在毕业设计期间,学生与学校甚至指导教师之间往往保持一个相对松散的联系。我们通过学院网站的建设,专门开辟毕业设计专栏,将学校、学院有关毕业设计的规定、要求、通知、选题情况、结题评分细则、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模板、答辩要求、答辩安排、公开评优原则等公布在网上,搭建学生与指导教师、学院、学校之间联系的平台,及时沟通有关信息,进行在线交流与研讨,反馈毕业设计中的问题并予以解决。这样,不受时间和地域的约束,即可以有效克服学校要求的每周与学生见面次数的限制,又可以克服有些学生在外地企业进行毕业设计而不能及时与校方指导教师沟通的弊端,使毕业设计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提高了毕业设计工作的实际效果。
2.5毕业设计实行结题验收
为了突出学生能力培养,同时使学生切实重视毕业设计,将毕业设计按课题对待与管理。一般来讲,在毕业答辩前2周内,学生已把主要精力放在毕业设计论文写作与修改工作,以及答辩的准备工作,涉及毕业设计研究与开发的主要内容已基本结束。因此,可以答辩小组组成验收小组,在毕业答辩前2周对每名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结题验收,验收在实验室或设计现场进行,学生对自己的毕业设计成果进行实际演示与操作,成果根据专业与课题的性质,可以是设计出来的实物,也可以是开发的软件等。对于结题验收效果突出者,在评定院、校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时给予优先考虑;对于结题验收不合格者,责令限期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取消答辩资格,毕业设计(论文)成绩按不及格论处,需跟随下一届学生重做毕业设计。这一做法,一方面对设计突出、创新能力突出的学生,特别是提前介入教师科研项目研究、参加过学科竞赛,以及在企业完成实际项目的学生充分展示了他们的风采;另一方面,可有效杜绝有些未认真进行毕业设计的学生答辩时随意夸大自己的毕业设计以及虚构结果等现象。我院2006届和2007届由于结题验收不合格的学生分别有16人和11人,经过整改仍未通过的有7人和4人。结题验收的实施,对端正学生的毕业设计态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3结束语
上述思路与措施的综合应用,在我院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已经取得了成效,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使得毕业设计的整体水平和质量也有很大提高。我院2006届和2007届学生获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分别为6项和7项,位列各学院之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辽宁省教育厅组织的全省毕业设计(论文)随机抽查中,获辽宁省同类专业评比第1名。自2005年以来,我院学生参加各种大学生学科竞赛获奖32项,获实用新型专利3项,学院学生在学术刊物上公开30篇以上;毕业生的就业率每年都达到90%以上,学生的社会竞争力稳步提高。
本科毕业设计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还有许多其他环节,如选题、开题报告、答辩、评优、过程监控等方面,只要我们把这些方面的工作做好,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保证必要的经费,同时积极探索拓宽毕业设计途径的新思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就会使毕业设计上一个新台阶,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增强人才在社会上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刘继红. 谈高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滑坡及其提高的对策[J]. 中国高教研究,2000,(3):84-85.
[2] 吴盘龙,李星秀. 毕业设计与科研项目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 理工高教研究,2007,26(5):104-105.
二、综合管理系统的总体规划
土木工程实验中心综合管理系统主要是针对中原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的教师和学生,实现实验中心的日常工作管理,以及实验中心通告、网上预约实验、师生互动交流等要求设计的,为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管理工作提供了解决方案。实验中心综合管理系统可以分为五大功能模块,分别为实验中心综合管理系统平台、实验中心网站、智能数据采集系统、分布式电源集中控制管理系统和视频监控管理系统。学校和系部可通过土木工程实验中心综合管理系统,同时结合智能IC卡、实验中心网站、门禁数据采集系统、分布式电源集中控制管理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实验教学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减轻土木工程实验中心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便于学校资产管理部门对设备、材料的采购进行宏观控制,从而节约成本;强化管理,打破校内、外界限,加强实验室的对外开放,实现资源充分的共享;可以对土木工程实验中心的所有实验室进行管理、监督、调控等,提供各种格式的详细数据。
三、模块的功能分析
1.实验中心综合管理系统平台
实验中心综合管理系统平台的具体功能包括:能与教务管理、资产管理等系统实现数据信息共享;对学生实验项目申请进行审批和考核;实现实验室和实验设备的开放共享,并通过先进的现场监控手段实现收费和管理;仪器设备的购置计划、入库、申请、审批、出库、归还、维修、验收和报废的流程化管理及仪器设备使用率统计分析管理;可按实验项目进行预约排课、实验分批,解决实验室资源短缺和学生空闲时间不确定的矛盾;教师可上传实验教学课件或实验指导书等电子资料,供课堂教学使用或学生课余点播学习;实验教学上课时,视频监控系统将自动保存该时段视频作为教学课件资源;教师可通过添加试题资料,自动生成试卷供学生预习考核、课余练习、网上考试使用;实现对各专业的实验教学计划、实验教学大纲的提交和审核;可对实验所需低值易耗品的品名、规格、计量单位、特性等基础信息及领用申请、出入库记录、剩料退库流程化进行管理;添加实验室操作准则与安全规范,进行系统;建立教师个人信息库,实验室管理员可添加工作日志,以便于信息搜索和工作量查询统计;学生可下载评教模板对与实验相关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价打分和自动统计汇总;可按各种字段(如实验室、设备、时间等)对实验室各种信息进行查询统计;可提供符合指定格式的基本报表且报表能导出以供打印或上报,同时提供开放的数据导入导出接口,能与其他系统有机结合。
2.实验中心网站
实验中心网站挂靠在中原工学院校园网上,可用于实验室资源等各种动态数据信息。力争在网站的版面布局、美术设计、浏览方式和交互性等方面精心设计,给予网站浏览者一种简洁、适用的体会。实验中心的具体功能包括:实验室资源信息,如实验室空间位置分布、实验室资源现状、排课预约信息、仪器设备使用收费状况等动态数据信息;实验仪器设备共享信息,各级用户可通过网页浏览并在线预约所需实验室及设备;实验室规章制度信息;提供实验教学成果、教学课件、精品课程展示窗口;提供校外用户注册及已注册用户后台登陆入口;在网站上开设师生讨论专区,并电子邮箱,学生可以提出问题、发表见解,教师可以辅导答疑、介绍有关知识。
3.智能数据采集系统
通过智能数据采集系统可以实现考勤登记、预习报警、实时计费及授权开门等功能。由于高校管理一般采用IC卡系统,因此本系统提供对IC卡的卡片专用扇区读写控制;支持实验中心管理员使用手机、电脑等移动设备远程查看门禁信息且可远程开关门禁;智能数据采集终端采用ARM系统构架,集成CPU、IO、存储、屏显、网络模块、内建操作系统,无需连接计算机进行通讯控制;可分配开门权限,支持脱机密码开门;支持远程开关门,并监控开关状态;实验教学考勤、开放身份识别、数据统计功能。
4.分布式电源集中控制管理系统
分布式电源集中控制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可以通过互联网或者移动电话远程开关电源,而无需连接计算机进行通讯控制;可将学生预约使用时间统计信息下载至电源控制器中,实现脱机后的定时开关设备电源;与门禁刷卡系统联合使用可以实现刷卡进入时供电,刷卡退出时断电,从而保证设备和实验室的安全;可实时获取设备电源开关及工作状态,可计算设备开机后的运行时间;支持授权管理员使用手机等移动设备远程实时监测设备使用情况。
5.视频监控管理系统
视频监控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与智能数据采集系统联动,实现刷卡进门视频记录功能,当学生刷卡进入实验室后,视频摄像机自动拍摄记录学生进入视频;可自动将监控视频保存到视频服务器中,供查询实验室使用记录时查看;通过视频监控可实现实验室的无人化管理,降低人工管理成本;支持通过互联网远程查看实验室实时动态和在线听课功能;所有实验课的视频都将被保存,供学生和教师日后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