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17:16:1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数学史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6.
[2]熊惠民.数学史方法通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4
[3]王子兴.数学方法论——问题解决的理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2:5
[4]孙朝仁,臧雷.数学史方法研究[J].综合数学教学参考,2002(10):28-29.
[5]龙开奋.论数学史方法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8):60.
数学史论文参考文献:
[1]张明月.基于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史专题的教学探索[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2]傅顺文.浅谈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现状[J].新课程导学,2015(4):8.
[3]王治春.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现状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12):78.
[4]吴燕飞.谈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J].数学之友,2015(6):25.
[5]张明月.基于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史专题的教学探索[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6]傅顺文.浅谈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现状[J].新课程导学,2015(4):8.
[7]王治春.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现状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12):78.
[8]吴燕飞.谈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J].数学之友,2015(6):25.
数学史论文参考文献:
[1]徐美素.注重小学数学的人文教育[J].时代教育,2008,(04).
[2]钱丽.让数学史走进小学数学课堂[J].江苏教育,2008,(10).
二、“小学数学教学论”课程中整体教学的实践
1.选择典型的数学课题
在小学生数学整体教学中,选择教学的数学课题是尤为重要的,在课题选择上要选择典型的,浅显易懂的题目,且题目要符合老师课堂上所要讲解的数学知识,要从小学数学理论、核心概念等多方面出发,老师在课堂中可以设计一些典型的数学题,既要向小学生传达数学概念,又要培养小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比如说老师在小学数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教学中可以设计如下的数学题,“假如有两个长方形玩具,其周长相等,将这两个玩具命名为A与B,若A的长宽之比为3∶2,B的长宽之比为5∶3,那么A,B的面积可以为多少(答案不唯一)”,之所以选择这一数学题,是因为其答案不具有唯一性,小学生不用过多担心说错答案,其次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小学生的思考,从而培养小学生多面思考的能力.
2.选择有趣的课程材料
小学生数学教学的课程材料可以分为成绩评定标准、数学学习内容与目标、研究性数学知识框架及相关资料,对于课程材料的要求以这三方面内容为依据点,从中选择较为有趣的课程材料,增强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为小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另外,老师在整体教学中要把握知识结构的整体性,实现数学各种知识的融会贯通,根据小学生的不同特点及性格特征有效地开展整体教学,实现整体教学的目的,为小学生提供全面化的数学知识导向,指引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总结经验,发现新的知识点,这样引领式的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小学生自身形成独立的学习观念,使他们能够将数学知识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为以后更深层次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评定小组学习成绩
在整体教学中设立各小组进行分组学习有利于小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与探讨,对各小组的学习成绩进行评定,能够促使小学生更加认真地学习数学知识,老师可以通过两方面对小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评价,一是评价各小组讨论数学知识的整体表现,将其评定总分设置为50分,主要从数学理论知识的运用、学习内容的准确分析、课程材料的全面理解、与老师的配合表现及其他小组提出问题后的回答积极性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每项评定分都为10分.二是评价老师教学设计的成果,评定分也设置为50分,主要从创意课程材料的选择、教学过程中是否按照教学目标来实施、教学中对重点知识的把握与讲述、教学方法对小学生所产生的影响、数学知识的整体性把握等五个方面进行评价,每项同上也为10分,对老师及小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分析他们在小学生数学课堂中的表现,可以清晰地了解老师进行整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清楚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状况,从而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整体教学,不断完善课堂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实现整体教学的目的,培养小学生学习的整体意识.
4.注重交流与合作
(二)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教师既要精通数学专业知识,同时对于其他学科也要有所涉猎,要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向学生展现自己渊博的知识与丰富的见闻,这样更能增加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分量,会激励学生以教师为目标。
(三)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教师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不管是对工作还是对学生都要表现出满腔的热情与积极的情感,这样才能强化情感的正面效应,换来学生对教师对数学学科的热爱。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以往教师与学生处于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简单说来教师就是指令的者,而学生就是指令的机械执行者,师生处于一种相对紧张而对立的关系,许多学生畏于教师的权威被迫学习。要让学生喜爱上数学学科,就需要转变这种对立的师生关系,建立一种和谐、平等、民主、自由而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处于相对于心理安全与身体放松状态之中,这样自然能够激起学生探究数学的欲望与热情。
(一)尊重学生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并不附属任何人。他们虽然年龄小,但是却与教师有着平等的人格与地位,是平等的学习者,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体。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要从三尺讲台上走下来,俯下身来,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以强化自身的主体意识,明确自身的主体地位,让教学成为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教与学的统一体。
(二)信任学生每个学生都有着巨大的潜能待挖掘,我们不要包办代替,以教师的主观臆断来代替学生的思考与思维,即使学生探究活动无法进行,也不要急于否定或是直接指出,而是相信学生,给予学生必要的鼓励、启发与指导,增强学生的信心,让学生重新鼓起探究的激情,这样更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公平对待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与个性,他们在基础知识、接受水平等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我们不能带着有色眼镜看学生,只爱优生,而将中差生置于角落,要将爱的阳光洒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沐浴在阳光下。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有功必赏,有过必罚,这样才能拉近师生距离。
三、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
数学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与系统性,而小学生刚刚开始系统学习,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往往觉得数学过于抽象深奥、枯燥无味,而认为数学难学,要彻底扭转这一局面,让学生爱上数学学习,就需要我们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来对数学进行包装,让数学教学焕发生机与活力。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本身就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数学教学中,可以将那些枯燥抽象而静止的字母、符号、公式等寓于直观的画面与悦耳的音乐之中,变单一的语言输出为图文声像的综合呈现,这样不再是单一的感官刺激,而是多方位、多角度、多感官的参与与调动,能够将学生带入一个全新的界面之中,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加专注于新知的学习。
(二)设计数学游戏活动将游戏与数学结合起来,使得数学教学改革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游戏是学生所喜爱的,有效的游戏活动集中了游戏的趣味性与数学的知识性,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玩中学,学中玩。如在学完“能被3整除的数”后,我们可以在学生之间展开一场擂台赛,由教师出示相关的数据,让各小组来竞猜能否被3整除。这样将抽象的理论、枯燥的训练寓于趣味竞赛游戏中,能够让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完成训练,从而更深刻地掌握理论。
(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数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可以说在各行各业、人类的日常生活处处都有数学的影子。数学学科的这一特点决定了成功的数学教学必须要打破以往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要走进生活,走向社会,这样数学教学才能焕发生机与活力。通过开展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将学生的视野从教材引向生活,从教室引向社会。这样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与探究的动力。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那些抽象的概念与定理,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加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学习观。
对于小学生而言,故事在课堂教学中的魅力较大,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过程中讲故事容易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带领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注意将数学问题穿插于故事中,应用故事教学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好奇心,进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同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深刻记忆,这有利于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回想、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素养。
1.2发挥教育作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既能让学生在故事中学到相关的数学知识,同时也能让学生了解故事中所包含的故事寓意及人生哲理,在潜移默化中灌输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的思想,帮助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中更好地成长。
2故事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2.1注重故事的选择
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故事,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故事对小学生的影响力巨大,须注意对故事的选择。对小学阶段故事的选择,不仅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同时还要有利于小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及终身发展。例如《葫芦兄弟》、《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等,这些故事中都含有与数学问题相关的数字,教师通过选择这些故事应用于数学教学中,不仅与学生特殊的心理各年龄特点符合,同时也能帮助小学生分清善、恶、美、丑,有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奠定良好的基础。
2.2将数学问题融入故事中
讲故事既然当做一种教学方法应用于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学会有效将故事与教学进行有机结合,注意将数学问题融入到故事中。故事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问题融入到故事中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进行一年级加减法(10以内)的教学过程中,若简单地对学生描述“2+5=7”或“6-3=3”,然后便要求学生记住,然而这种方法不能帮助学生理解,自然是很难记忆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应用讲故事的教学方法,将这些数字融入到故事中,以加强学生的理解,便于深刻记忆。
2.3把握故事的讲述时机
在教学中引入故事虽然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教师在应用这种教学方式时,应注重把握故事的讲述时机。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故事时,应结合教学课程的进度,适当选择讲故事的时机,且不能占用一节课中大部分的时间甚至是整节课的时间来讲故事。以免学生太过于关注故事,而忽略了学习。同时,数学教师还要学会灵活运用和变换故事,巧妙地将教学内容与故事结合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该课时应运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或将故事结合其他教学方式(如多媒体教学、情景教学、合作教学等)展开教学。而不是每节课都运用同一个故事、同一种教学方法,以免不能达到故事教学的目的。
2.4注意故事的创新性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故事时,可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及小学生的心理及年龄特征,对故事有所创新。如一些故事过于深奥、冗长,教师可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将故事进行整理、改编,最后转化成一个简短精湛、易于小学生理解的小故事。而有些故事则因其普遍被讲授而失去了新鲜感,致使学生提不起兴趣,难以达到故事教学的目的,教师则应注重对故事进行创新和改编,对传统的故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