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1 17:16:2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声乐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声乐论文

篇1

(一)来自外来文化的冲击

民族地区一直是民族声乐创作和传承的重要地区,但是我们也看到,随着现代交通的发展以及其他文化的渗透,外来文化对民族地区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很多民族地区的人们,尤其是当地的年轻人,接触到的音乐样式越来越多样,也越来越喜欢流行音乐。而民歌大都以大型隆重的民俗活动、宗教仪式为载体,随着社会发展以及人们观念的变化,这种大型的活动越来越少且逐渐商业化,原有的质朴和原始也在慢慢流失,民族声乐发展面临生存危机。

(二)民族声乐认识的模糊

随着观念的改变,很多民族声乐的演唱者对民族唱法的观念缺乏明确的认识。很多演唱者都是人云亦云,跟风现象严重,别的歌唱家怎么唱,他就跟着怎么唱,严重缺乏对声乐艺术最根本的个性追求和审美判断,对民族唱法中独特的风格难以把握;还有一些演唱者对民族唱法的概念有所误解,认为传统的就是不符合时展的,是过时的,缺乏对歌曲所特有的民族特色进行品析。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审美取向

(一)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

当代社会是一个多种文化并肩齐驱的社会。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人们思想意识、审美标准的变化,民族声乐的审美也逐渐由单一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就声乐艺术而言,单一的声乐艺术作为时代主流音乐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再复返,而各种艺术形式的百花齐放现象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也影响和改变着我国传统声乐的发展观念和审美意识。我国的民族声乐的多种唱法要继续发展需要依靠大众,形成多种唱法的综合。因此,我们要创作更多具有我国民族风格和特色的具有高水准的声乐作品。在保留、发扬人们喜爱的传统作品和唱法的基础上,在创作、表演、欣赏等方面分阶段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适应现代环境及现代人的需要。同时,在保存传统精华的原则下,鼓励、支持不同民族、不同唱风的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

(二)创造古今融合的美学取向

字正腔圆、讲究韵味等都是我国传统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特点,这些声乐艺术的美学特点在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中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促进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在继承和发展上述传统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特点的基础上,我们还应当将西方美声声乐艺术在唱法和表演形式的吸收和借鉴,如打开、声音高位置、讲究共鸣、良好的呼吸支持等,从而在旋律、节奏、结构、和声以及配器等达到完美,使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与西方声乐艺术的差距进一步缩短。

(三)完善教育体系和教学形式

篇2

学生姓名:

系别:音乐系

专业:音乐学

指导教师:

年月日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音乐表演是音乐存在的活化机制,无论在任何音乐行为方式中,音乐表演都使整个音乐活动处于激活状态。表演可使作品得到介绍、传播、完善、获得长久的生命力。音乐表演的目的不是引起有声调声觉的声波运动,而是通过内在的情感动态形式的注入,引起深层心理体验,赋予无生命的形式以生命的活力,给人以人性的体验。音乐表演的二度创造,就是通过表演者对音乐的理解、投入感情,再次赋予音响的动态结构以生命的形式,即充满着丰富情态意味的音乐运动。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主要内容:

音乐是一种表演艺术,在表现方式上与非表演艺术很不相同。而音乐表演艺术则不同,他必须通过表演这个环节,才能把艺术作品传达给欣赏者,实现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而音乐表演中根据艺术表现的需要,使表演者的对于投入的情感能做到呼之即出,挥之即去,达到挥洒自如、变化有序的境界,真正成为音乐表演所需要的情感。他有表演的真实情感作为种子,同时它又是经过提炼,升华了的与音乐中的情感内涵融为一体的。应该说,只有这种艺术化了的情感,才是音乐表演所需要的。

主要问题:

1、什么是音乐表演艺术及意义。

2、音乐的表现与精神性内涵。

3、音乐表演的二度创造本质——情感体验。

4、音乐表演的情感体验——投情。

5、音乐表演—赋予情感以生命。

6、音乐表演中审美情感的体验。

7、对于音乐表演者的技巧与表现统一的要求。

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步骤:

1﹑大量阅读古筝方面的文献和著作;

2﹑找出有价值的课题;

3﹑依据论题精确寻找相关资料;

4﹑论文撰写;

5﹑在老师的知道下进行修改;

6﹑定稿并准备论文答辩。

措施:

1﹑在图书馆和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文献;

2﹑真理原有资料;

3﹑请教知道老师,与同学交流探讨本论题。

进度安排:

1﹑XX年11月-12月初:查阅相关的资料;

2﹑XX年12月中旬:确定选题;

3﹑XX年12月底:写开题报告并准备开题答辩;

4﹑XX年1月-3月:开始正文协作,完成初稿;

5﹑XX年3月-4月:修改完善文稿;

6﹑XX年5月:论文答辩。

四、主要参考文献:

[1]王次沼著:《音乐美学通论》人民音乐出版社

[2]修海平罗小平著:《音乐美学基础》上海音乐出版社

[3]苏珊郎格:《情感与形式》中国社会出版社

五、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六、教研室意见:

签名:

注:此表由学生本人填写,一式三份,一份留系里存档,指导教师和学生本人各保存一份。

开题报告参考:

谈音乐论文开题报告的写作要求及方法

摘要:开题报告是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检验论文写作者的研究能力、学术水平、选题价值、获取成果可能性的重要依据。本文将结合笔者近年来在论文指导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对音乐论文开题报告中主要内容的写作要求及方法进行分析论述,期望能给撰写音乐论文开题报告的同学们以启发和帮助。

关键词:开题报告;写作;要求;方法

中图分类号:H19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1-0260-03

开题报告,也叫开题申请报告(或选题设计书),它是检验论文写作者的研究能力、学术水平、选题价值、获取成果可能性的重要依据。可以说,开题报告就是科研施工的“蓝图”,是一份周密详细的研究提纲。目前,高校大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前都需要根据自己的选题撰写开题报告,虽然各个高校有关开题报告的形式要求不完全相同,但开题报告所包含的内容却大同小异。笔者在近年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由于不清楚开题报告的具体写作要求及方法,因此,在开题论证阶段递交的开题报告中常存在各种问题,以至于影响到毕业论文的正常写作。本文将根据开题报告中所涉及的论文题目、选题依据、研究方法及手段、论文的框架结构、论文写作的阶段计划等内容,结合目前音乐专业学生撰写开题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对开题报告写作要求及方法进行分析论述,期望能给撰写音乐论文开题报告的同学们以启发和帮助。

一、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就是论文的名称,在写作时应注意论文名称一定要准确、简练,即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对象、问题准确地概括出来。常存在的问题有:论文题目不准确、选题不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选题难易不合适。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同学们在确定论文题目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1.选题时应对自己的主观条件、客观条件有一个准确的认识,之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专业所长,选择适宜自己完成的论题。

2.论文的选题一定要符合本学科的理论发展,解决学科建设、科学发展的理论或方法问题,要有一定的科学意义;符合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解决应用性研究中的问题,才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3.论文选题一定要难易适度、大小适中。如果论文题目的研究范围太大,将不适宜学生在短期内完成,所以在确定论题的过程中,既要考虑论题的创新性、严谨性,还要考虑论题完成的可行性。

因此,准确、简练、醒目、新颖的论文题目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研究能力与水平,这样才能体现出学科、专业特点和教学计划中对能力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从而实现毕业论文综合训练的目的。

二、选题依据

开题报告中选题依据主要包括:选题的来源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状况、本选题的研究目标、内容创新点及主要参考文献等内容。

1.选题的来源及意义。主要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且有针对性,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常存在的问题有:选题来源及意义混淆;选题的来源及意义表述不清、过于简单;语言组织口语化严重,书面用语表述能力欠缺。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同学们在撰写选题的来源及意义时参考以下方式进行写作。如:××现象是当前音乐教育中较为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本人大学期间或实习期间对该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或是对该问题比较感兴趣,因此想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对此问题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研究,通过和指导教师沟通交流,最终确定××××为我的毕业论文题目。如:论文《谈评价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的选题来源及意义。教师在钢琴教学中对学生演奏能力及水平进行全面、正确、客观地评价,将有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的钢琴演奏技能。因此,在教师命题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在钢琴学习中的感受,通过与指导教师的沟通交流最终确定《谈评价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为本人的毕业论文题目。又如:论文《谈手风琴演奏中视奏能力的培养》的选题来源及意义。视奏能力是检验手风琴演奏者演奏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内容,视奏能力不仅影响手风琴演奏者的学习进度和学习兴趣,还制约手风琴演奏者技术能力的提高,这也是手风琴教学中学生反映最强烈和最迫切希望得到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本人自幼学习手风琴,也对手风琴演奏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在与指导老师共同探讨交流之后,决定以手风琴演奏中视奏能力的培养为我的毕业论文题目,同时通过分析研究手风琴演奏中视奏能力培养的方法,为今后自己更好地学习演奏手风琴提供技术支持。

2.国内外研究现状。一般是指与该论题相关的文献研究,包括论著、文章中作者的主要观点、研究的广度、深度和已取得的成果,从中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而确定本论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常存在的问题有:文献资料收集不充分;所列著作或文章与论题联系不紧密;语言组织缺乏概括能力,对相关文献中的观点表述不准确。关于国内外研究现状可参考以下方式进行表述。如:论文《谈评价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国内外有关评价在教学中的研究较多。如:国内的马永霞著的《教育评价》一书中以教育学的一些新学科新论点为学科研究的理论依据,指出我国当前音乐教学的研究方向,提出一些学科研究和发展的建议;国外的苏霍姆林斯基著的《教育的艺术》一书中谈到,美国八年研究报告中关于教育评价的理论和方法被人们接受之后,人们普遍认为,教育评价是教育领域中的重要课题,为了使评价能够达到预期目的,关键是要明确各种教育活动的目标。以上文献资料都为本论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些理论参考,虽然有关评价在教学中的研究较多,但目前尚未见到对评价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所进行的专门性研究。

3.本选题的研究目标。论文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常存在的问题有:研究目标不明确;用词不准确;目标定得过高,无法实现。关于论文的研究目标,写作时一定要紧扣论题,用词准确、精练、明了。确定论文研究目标,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率实际的写作能力与水平。如:论文《谈评价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的研究目标。通过分析、研究评价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为自己今后从事钢琴教学积累一定的理论基础,并且希望本论文的研究能为从事钢琴教学的教师们提供一些参考。

4.内容创新点。论文内容创新点主要是论文写作中与相关文献中的出发点、研究方法、研究角度等的不同之处或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应该是每篇论文都有创新点。常存在的问题有:内容创新点不明确;没有创新点。关于论文的内容创新点,写作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角度来谈与他人研究的不同之处。如:论文《谈手风琴演奏中视奏能力的培养》的内容创新点。本文的内容创新点是结合自己在手风琴学习中的切身感受及认识,对手风琴演奏中视奏能力的培养方法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

5.主要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论文写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论文的作者通常在选题、实验研究、资料整理及论文撰写过程中,需要参阅和利用一些文献资料,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从而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工作内容,以便进一步深入研究才能有所创新。在引用参考文献时应遵从科学性、真实性及新颖性的原则,即: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常存在的问题有:引用文献数量过少;参考文献格式不规范。按照学士学位论文撰写规范要求,每篇论文至少有10篇、部参考文献,而主要参考文献应在6~8篇、部;其次,在论文中所列参考文献应符合相关格式要求,即: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社信息。如:期刊类【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专著类【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三、研究方法及手段

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及手段主要包括:选题的研究方法、手段及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和已具备的实验条件等。常存在的问题有:有些学生采用的研究方法及手段无相应的解释说明;个别学生选用的不是论文的研究方法。如:逻辑推理法。一般情况下,论文的研究方法可从下面选定: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写作时应注意结合自己的论题对选用的研究方法做简要解释说明。

四、论文的框架结构

良好的结构层次可以帮助作者明晰构思、贯通文脉,同时也是写好论文的重要保证。“言之有序”的问题要靠结构层次来保证。强调结构的目的是为了使文章内容紧紧围绕主题层层展开、环环相扣,使整篇论文系统严密、浑然一体。常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标题之间条理不清,缺乏逻辑性;标题概括性不够。一般情况下,关于论文的框架格式首先要符合逻辑规律。论文的结构形式通常有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式和分总式等。因为论文结构层次一般分成若干个自然段,或是用若干个小标题来论述。所以在写作框架结构时,应注意每层的小标题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一个编码的两个数字之间用圆点(.)分开,末位数字后面不加圆点。如:1(一级标题);1.2(二级标题);1.2.3(三级标题);1.3.4.1(四级标题);所有的编码均左顶格书写。每一层次一般不超过4级,最后一级如果还要分层次,可用(1)、(2);①、②的形式表示。其次,要衔接自然,用语精练,完整统一。关于论文框架结构层次不论是采用自然段还是小标题的形式,都要注意各层次之间的紧密衔接、环环相扣、富有逻辑,达到无懈可击。层次与层次之间还应协调一致,各部分的先后次序、篇幅的长短,都应根据逻辑顺序和表现主题的需要当详则详,当略则略,符合事物或现象的发展规律,让人一目了然。因此,在设计论文框架结构时一定要讲究层次、精心策划。如:论文《在乐谱上挖掘情感——谈视唱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的框架结构。

引言:

1.音高动态感。①同音进行;②级进;③跳进;④曲折进行。

2.节拍、节奏律动感。①注意乐谱中节拍的基本规律;②特殊对待乐谱中的非常规节奏;③特殊位置的音符特殊对待;④重视休止符的重要作用。

3.力度、速度的走向感与变化感。①力度的走向感与变化感;②速度的走向感与变化感。

4.音色、音量适应感。①音色适应感;②音量适应感。

综上所述,一份写作规范的开题报告不仅是对自己所选论题的初步研究,更是对所选论题是否具有实际写作意义的检验。如果同学们在撰写开题报告中能够认真完成每一部分的内容,必将会为后期论文写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其次,撰写开题报告不仅可以使作者的写作思路更加清晰,同时也有助于作者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

参考文献:

[1]傅利民.音乐论文写作基础[M].第一版.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篇3

教学的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二者都是缺一不可的,教师的工作并不是一味的讲授,而是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传统的声乐教学方法只重视教师的教,忽略了学生的参与,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对感兴趣的东西当然会全神贯注的倾听,但是不感兴趣的东西自然注意力就会不集中,不利于声乐的学习。声乐的学习中,学生的是否感兴趣决定了学习的状态,同时也会对声乐教学的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声乐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对声乐的兴趣,例如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然的学习氛围、有效降低学生的压力等。另外教师也可以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人格魅力,通过自己舞台的表演征服学生,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

2、丰富教学的形式和方法

声乐教学的形式和方法会对声乐教学的授课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声乐教学的形式是一对三、一对四的来进行授课,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提高声乐教学的针对性,但是这种单一的学习方法很容易就会让学生厌倦,教学的方法过于死板,长时间下来就会对声乐的学习丧失兴趣。所以,声乐教师要在授课的过程中积极寻找一些新颖的元素来增强声乐课堂中的活力。例如可以经常性的开展公开示范课、舞台实践分析课等,也可以开展一些由多位教师对一名学生的声乐教学会诊,提高学生的声乐能力,这些不同形式的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声乐的兴趣,更新学生的观念,拓展学生的思路,有效的消除厌学的情况。另外,对于任何一种形式的授课方式,声乐教师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对每个环节都要完善的设计,尽最大的可能激发学生对声乐的兴趣,有效的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

3、声乐教师要提高教学的能力

3.1具备歌唱能力

声乐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歌唱能力,声乐课堂才能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好的示范演唱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使课堂变得生动,学生通过教师的演唱能有效的学习声乐,体会声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感情,能够更加深入的把握好声乐作品。一旦缺失了示范演唱,这对学生掌握声乐是非常不利的。

3.2具备良好的听觉

声乐是一门靠听觉进行的艺术,声乐教学中的很多问题必须通过听觉来感受、体会,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听觉,才能凭借良好的听觉去正确的判断学生的演唱是否到位,咬字是否准确,这些都需要教师靠敏锐的听觉来判断,然后进行正确的调整。

3.3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

声乐教师要广泛的学习语文、美学、音乐理论等方面的知识,最大程度的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充分了解艺术学科的艺术特点,另外还要懂得心理学、教学等理论知识,只有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的教师才能称得上是合格的教师。

3.4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

声乐教师只有真正掌握了正确的演唱方法,才能有效的指导学生进行声乐的学习,教师要自觉的通过多种渠道去学习歌唱理念,提高自身的歌唱水平,掌握多种风格的歌唱作品,才能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歌唱方法。

篇4

二、通过流行音乐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发声训练

我们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如果一味的让学生只学习流行音乐,而忽视了发声训练,就不会达到我们的声乐教学目的。我们不论选择什么样的流行歌曲,始终不要忘记我们的教学目的。流行音乐最终为我们的声乐教学服务,通过选择合适的流行音乐,而促进学生学习科学发声的积极性。可以选择当今人气比较高的歌手的歌曲。比如:韩红、张靓颖等。他们都是实力派的歌手。在学习她们的歌曲以前。可以简单的介绍一下歌手。比如张靓颖之所以唱得那么好是因为她是正规的音乐学院毕业的,学过美声唱法。尤其是她的海豚音,不经过正规训练,是不可能唱得好的。还有韩红,她也是经过严格的训练的,曾经跟李双江学习过声乐。还有唐朝乐队的主唱,是中央音乐学院毕业,经过正规的美声唱法训练。一个好的歌手是经过严格的、科学的发声训练的。一个歌手的歌唱生涯想长一点就得要不断地进行发声训练,否则的话只会昙花一现,时间一长就会被人们遗忘。没有科学的发声方法,就是唱通俗歌曲也是唱不好的。这样一来,那些喜欢这些歌手的学生会因此而努力地练习。有的同学喜爱张靓颖的海豚音而寻找科学的发声方法,自己主动的去学习。老师可以通过自己的示范,让学生明白老师不仅仅会严谨的的演唱美声歌曲,还可以轻松快乐的演唱流行歌曲,而且在演唱时高音的发声技巧不在是问题,这都归功于美声的基础。使得他们不再排斥美声、民族唱法的学习,这时老师再加以辅导,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一个好的歌手,不仅仅是嗓音漂亮,歌唱技巧娴熟,而是要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流行歌曲最大的优点我认为是它在情感的体现上。现在的学生在声乐的学习过程中,很多都是没感情、没表情的演唱,只是把歌曲的旋律唱下来而已。我们在声乐的教学过程中,引进流行歌曲,可以让学生因为喜欢某位歌手而去模仿他的表情、动作。久而久之,可以从中获得很多情感上的体验。

篇5

虽然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是由于各个地区基础不同、发展水平也就不同,有很多地区的教学条件还是比较落后,教学条件差极大的阻碍了学生对声乐方面的学习。

(二)教师专业素质缺乏

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影响者,教师专业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水平,近几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的师资力量得到很大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亟待提高。

(三)教学方法落后

音乐专业的声乐作为一门学校的传统学科,教师在课堂上一般采取讲课、做题练习、下课的传统模式,没有真正的做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这种传统呆板的教学方法,极大的打击了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使整个课堂变得枯燥乏味。

(四)学生专业素质差

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学习基础比较差,成绩相对较差,专业素质水平也相对薄弱,每个学生学习考试之前都没有掌握自己的学习目标,只是盲目的看重点,复习也杂乱无章,对声乐的理解也不够透彻,因此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势在必行。

二、对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改善教学条件

对于教学条件相对较差,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地区,国家应该在经济上给予帮助,首先为学生对于声乐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例如:对于经济条件比较的差的地区的学生们,国家政府可以给予他们经济上的帮助,鼓励世界各地的人们为他们捐款捐物,让他们有足够的生活水平学习声乐。

(二)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水平

一个学校教师的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学水平,但是学校的有些教师专业素质相对比较薄弱,这样不利于学校学生的能力的培养,教师的言谈举止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对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例如: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一些培训课程或者宣传活动,在增强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的同时增强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另外作为教师,不只是学生的老师榜样,同时也应该关爱学生,善于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真正的想法,从平时做起一点一滴,为人师表、严以律己。

(三)改进教学方法

现在的世界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变化创新的世界,中国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不被其他国家落下,同样作为音乐专业的声乐教学也一样,不能只是一味的使用传统、乏味的教学方法。真正的做到,让教学方法变得科学、灵活多变,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例如:

1、图片教学法

教师可以通过把要教授的内容画在图片上,采用色彩对比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也更加的透彻。

2、视频教学法

上课的同时教师可以搜几个关于声乐的有趣的视频,通过视频传达给学生想要教授的内容,使整个课堂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完成。

3、故事教学法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个悠久的故事,以新颖的开头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样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因为好奇而极其认真的听课。

4、歌曲教学法

歌曲教学法是对于声乐的学习最直接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改变歌曲的风格,选择一些学生经常喜欢的流行歌曲来上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6

民族声乐演唱中的顺字主要是指应当处理好字和腔之间的关系,它们是声乐演唱中不可忽视的组成元素。传统民族音乐在顺字方面强调“字正腔圆,腔随字走”,在王品素教授的声乐教学中同样极其重视对字和腔的运用。在顺字要求方面王品素会根据发音特点来进行小练习曲的编制,在练习过程中改掉学生不正确的吐字习惯,强调吐字练习中的“咬字头,展字腹,收字尾”,需要注意的是这一过程中气息的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字头、字腹还是字尾都需要交代清楚。在对字句进行串联的同时还需要处理好其中的速度问题,切实体现民族声乐演唱的流畅性。

(二)顺嗓子

所谓的顺嗓子主要是指演唱过程中字、气和声的统一,这对于民族声乐发声而言至关重要,顺嗓子对于气和声的处理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若是将嗓子视为一种乐器,那么势必需要从字、气和声来协调好彼此之间的关系。无论是顺字、顺气还是顺嗓子都是民族声乐演唱练习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良好嗓音的形成需要全身机能作为补充,这是由于顺气过程中气息作为力量的主要来源,因此声乐演唱过程需要体现出气息的绵长和扎实。在气息的支撑下喉头能够得到尽可能放松,这对于良好嗓音条件的获得极其重要。可见,金属质地的嗓音需要从喉头位置入手,找准气息的切入点。

二、王品素教授民族声乐教学技巧

(一)对西洋声乐教学理论的有效借鉴

王品素教授认为西洋声乐理论无论是声乐训练方法还是音乐处理都显得更加细致化与具体化,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她也借鉴了大量的美声训练方式融入自身的教学过程当中。王品素在民族声乐练习设计方面通常会根据演唱者不同的音色与音质来经常音域宽度的设计,这样的气息显然更加掌控。

(二)关于声乐作品的音乐风格

王品素教授认为民族演唱风格形成与民族心理状态、民族生活习惯以及民族语言之间有着必然关联,针对民族声乐演唱有显著特色的学生应当在尽可能保持其特点与风格的同时实现对其演唱技能的全面培养。作品风格对于发声训练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针对演唱较富有特色的学生王品素教授认为教师首先应当从学生声乐演唱的风格特点出发,通过敏锐的听觉来指导学生的演唱,比如藏族民歌演唱中的装饰音、蒙族民歌中的高颤音或是维吾尔族民族中的摆动音等,这些特殊的声乐演唱风格与汉族声乐作品演唱显然存在着较大差别,我们需要从不同的地区声乐特色来对学生的声乐演唱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在保留原有演唱风格的同时,关注到学生吐字、气息及共鸣的处理,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演唱习惯,在声乐演唱练习过程中可以通过汉族与其他民族声乐作品结合训练的方式来提高民族声乐教学的覆盖面,甚至可以借助国外古典曲目来辅助教学。

篇7

本文作者:王爱华周桥单位:长春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天津大学文法学院

声乐训练是一种不同于其他训练的技术含量特别高的训练,应时刻伴随有意想象。例如:美声唱法声音的艺术形象必须是通畅的、圆润的、明亮的、结实的、轻松的、灵活的、纯净的、柔和的。对美声唱法声音形象的认识,可以通过美声歌唱大师的声音效果在听觉表象记忆中获得。在声乐训练中,歌者不能盲目地发声,必须利用有意想象去练习发声。亚里士多德在《记忆与回忆》一书中说:“记忆是想象和心灵的同一部分,一切可以想象的东西,本质上都是记忆里的东西。”内心要永远保持正确的发声记忆,在较长的发声训练时期,不断进行有意想象,对错误的发声与正确的发声进行比较,分析错误的原因,用正确的发声方法加以解决。只有带着目的训练才会真正达到训练的效果,提高自己的歌唱水平。

歌唱意念就是人在歌唱中的思维活动。歌唱时,在歌唱意念的指挥下,使发声机能在改变音域、音量、音色、语音、情感、动作方面,发挥出巨大的潜能。沈湘教授曾说:“除了‘感觉’之外,就是大脑的形象思维了,它是指挥调整的‘司令部’,歌唱意念,在歌唱发声的整个过程中,是处于主动的主导地位。”他把歌唱意念的作用,强调到“司令部”的地位,目的是正确指挥和控制发声机能,不断提高声音效果。歌唱是演唱者歌唱意念与发声机能协调共同形成的情感表达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大脑传导高级神经系统形成的一系列心理活动,激起正确的歌唱生理活动,从而形成完美的歌唱。在整个歌唱过程中,歌唱意念一直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因为在歌唱时,每一个音的听觉形象先在意念上做好准备,而不是从生理上去做动作。当歌唱意念正确时,发声机能会相应地作出反映,并自觉地调整自己,进入理想的发声状态,达到意念与技能的和谐统一。歌唱艺术的实践也证明,一个好的演唱者,即使具备了优越的发声机能,也必须在正确的歌唱意念的引导下,才能自然地发挥发声机能的作用,产生美好的声音效果,获得优美的歌声。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歌唱意念因素是主要的,它贯穿歌唱艺术的全过程。歌唱意念的变化影响发声机能的变化。在歌唱实践中,意念和机能必须协调配合,才能进行正确的歌唱。所谓“未成曲调先有情”就是指歌唱意念带动了发声机能,使演唱者身心一致地投入到歌唱当中,从而产生声情并茂、恰如其分的优美歌声,并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情感的表达当中,进入歌唱艺术的最佳境界。真正的歌唱家都是心动在先,并始终引导身体相随,意念和机能浑然一体。因此,在平时歌唱中,歌者应该正确运用歌唱意念,积极引导发声机能,及时进入歌唱状态。对各种声乐技巧的训练,都要用正确歌唱意念引导,充分发挥个人的艺术想象力,利用形象语言,正确运用歌唱机能,才能达到好的学习效果。如果说感知是评判听觉形成容易与否的关键,那么音乐想象力则是评判听觉发达与否的标志之一。因而我们要不断开发音乐想象力。首先,不断扩大和丰富自身的文化修养和生活体验,从而增加想象的广度和深度。为了充分开发想象力在演唱中的作用,歌者要不断扩大和丰富自己的生活积累,特别是身临其境的切身体验,应该随时注意观察和体验各种生动的自然景色和生活画面,各种人物的形象和情感特征,特别要善于捕捉那些最激动人心、最富于诗情画意的生活场景。一个好的演唱者首先应该是热爱生活、有多方面爱好的人。当然,一个人的直接生活经验是有限的,比如古代的生活、外国的生活就不能或很难去直接体验,因此某些间接的生活体验就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其中对文学和各种艺术的欣赏是特别不可忽视的。看戏、看电影、观赏绘画、朗诵诗歌、揣摩书法等,不仅可以丰富自身的修养,而且也是生活积累的重要途径。其次,掌握歌曲的表现手法,这是引起想象的必要条件。同钢琴的快速琶音好像流水,长笛三度音好象鸟鸣一样,歌唱的不同表现手法,也会引起人们对歌曲不同的想象。再次,进行选择性想象训练,指定一个想象范围,自己选择适合的歌曲。比如说:举杯欢庆的场景,就会想到《欢乐地节日》、《举杯吧,朋友》等;草原景色,就会想到《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牧歌》等。歌唱想象力表现在对歌唱技巧的想象及情感的流露中,通过对想象力的开发和利用使歌唱技巧达到一个境界时,歌者就应该用想象力提升自身对歌曲内涵的了解,投入情感去演唱每一首歌。“感动别人”是艺术表演追求的目的与效果;“感动自己”是演唱者进行艺术创造所需要的内心感染力,它来源于演员对歌曲丰富的想象力。没有丰富的想象力,没有心灵的投入,就不可能是真情的流露,一切表演都是失败的。因此,想唱好每一首歌,都应该充分利用想象力,让自己置身于歌曲创作的情景之中深入体验,为其感动,受其感染。

美好的声音必须是有真实丰富的情感的,以达到以声传情的目的。要使声乐艺术创造真正达到以情感人的效应,演唱者就应投入自己的真实情感,把歌曲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情真意切地演唱出来,并且把这种真实情感与音乐作品中的情感融为一体,这一切都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想象是建立在平时的生活体验之上的,丰富的生活经验是获得准确音乐想象力的基础。想象源于生活,把对生活的体验同对音乐作品表现的想象与自己的情感、理智等感性因素结合起来,完美地表现音乐的思想感情,会使自己的歌唱富于生命力与表现力。

篇8

美声唱法在意大利又称其为:美歌唱法,其原意是指美好的歌声,而传到中国就改称为美声唱法。

早在十六世纪,欧洲的意大利就利用其得天独厚的艺术环境,使其变成了世界级歌唱家的摇篮。在当时的意大利,就开始了声乐教育,这为以后的诞生美声唱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且为美声唱法创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欧洲美声唱法正式形成还归结于意大利的歌剧的产生。

在十七世纪,意大利的正歌剧已经正式诞生,而到了十八世纪末期,欧洲的声乐艺术进入了一个歌唱的黄金时代,也就是正歌剧时期的美声唱法时代。欧洲的美声唱法是由意大利歌剧艺术演变而来,并且不断发展和进步,才形成了现代的美声唱法。

从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美声唱法渐渐成为歌剧、音乐会、清唱剧等舞台上常用的唱法,在这之后,音乐界也把它们统称为美声唱法。

在这段时期,在欧洲的整个声乐的表演领域充斥着浪漫主义色彩,当时的艺术家们崇尚美好,要求自由的生活,追求个性解放,这些也影响到了欧洲的声乐艺术发展。声乐经过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现代的相对完整的美声演唱体系。

二、声乐教育中西方美声音乐艺术的融合

目前,中国的声乐艺术主要是有上个世纪传入我国的欧洲美声唱法与中国的传统音乐相结合而成的,是独具中国特色的美声演唱艺术,几乎完全中国化的美声演唱。我相信,如果把美声唱法与中国传统的唱法相融合,那这种西方的音乐形式在中国就更容易被接受,更容易流传开来,以此让这种高雅的音乐艺术离我们不再遥远。

(一)欧洲美声唱法的传入与借鉴

欧洲的美声唱法在我国要与民族音乐的交融,这就要求在保留欧洲传统唱法基本特点和一些科学成分的同时,逐步进行融合,使之形成符合我国人民审美情趣的声乐体系。

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声唱法开始传入我国。尤其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在老一辈的艺术家(如:郭兰英、王昆等)的努力下,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基础之上,再借鉴学习欧洲的美声唱法的长处,使我国的声乐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积极推动了我国的声乐事业的发展。

在此之后的音乐艺术家(如:李双江、吴雁泽等),在欧洲的美声唱法基础之上逐渐完善,逐步形成了美声唱法的民族审美特征。

这些老一辈的艺术家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在美声唱法基础上,把民族韵味彰显的特别的浓烈,这也是他们的演唱能够得到中国人民喜欢的根本所在。

(二)欧洲的美声唱法与我国的民族唱法的异同

1、欧洲的美声唱法最初是源自他们成熟的宗教音乐,而中国的民族音乐开始是源于说唱、山歌,但主要还是来源于民间戏曲。

2、欧洲的美声唱法的特点要求演唱者的发声要自然,声音要宏亮,这个演唱的音色要美妙而清纯,在过程当中要有适当的共鸣及连贯音的圆润,稳定的持续音,巧妙的滑音,特重的起音法,装饰音以及有规律的渐弱、渐强等,而中国的传统民族唱法的演唱特色主要涉及到演唱的共鸣和呼吸,润色与行腔等,其审美的核心标准是字正腔圆。

3、欧洲的美声唱法注重演唱的声音的穿透力及感染力,没有太多华丽的表演,而中国的民族唱法情感的表达主要是以感动听众为目的。

正是有了以上的不同点,使得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在音色具有差异性,美声所表现出来的是高亢、浑厚,而民族唱法说表现出来的是甜美而明亮。

(三)美声唱法的民族化进程

自从上个世纪美声唱法传入中国,由于其科学性很快被国内的音乐界的艺术家们所接纳并且得到充分认可。在这几十年的发展历程里,它与中国的民族唱法不断的进行碰撞、渗透、借鉴以及补充,不断的吸纳中国的音乐艺术语言来丰富自己,从而被中国大众所接受。

1、音色审美上的民族化

美声唱法的“民族化”问题主要是相对于中国的民族声乐的发展而言的,它的民族化主要是在保留欧洲美声唱法的传统元素及所有的科学成分的基础之上,逐渐发展符合中国民众的审美情趣的声乐艺术语言。

在如何体现民族性的上,我认为首先作品本身应该具有民族性,就如用优美的声音说中文和英文一样的,这种对于声音的美感是具有共性的。当作品本身的音色审美对于普遍的听者具有认同性时,这就说明美声唱法已经正式具有民族性。

如:老一辈的艺术家王昆、胡松华等,他们在欧洲美声唱法基础之上,融合了民族唱法的审美特征,所以让他们的演唱风格具有浓烈的民族韵味,这也是他们能够受到中国民众所喜欢的原因所在。

2、演唱语言的民族化

民族的语言是一个民族内直接交流的方式,它是一个民族的象征。从美声唱法传入至今,它一直都在对中国民族语言的韵味美进行着不懈追求。

美声唱法的民族化,主要体现在演唱中运用本民族的语言韵味来表现,因为民族的特征是以民族语言来体现的。所以,要使西方的美声唱法更具民族性,就主要表现在其演唱的民族语言韵味表达。既能够引起中国大众的共鸣,同时也丰富了中国的音乐艺术语言。

例如我国著名的音乐家吴碧霞,她运用其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在她所演唱的《春江花月夜》、《洗菜心》等民歌中,表现出特色鲜明、声音自然以及浓厚民族韵味。在民族语言与美声的交融中,她做到了把民族的语言韵味融入到美声唱法中,既丰富了我国的声乐艺术语言,也推动了我国音乐艺术的进步。

3、情感表达上的交融

中国的民族音乐是以“声情并茂、以情带声”的表现方式,其主要是强调的以情动人。我们可以把声腔比作它的躯体,而传情则是它的灵魂所在,所以,它的演唱基本上都是和表演结合在一起的,力求“声、位、情、表”的配合,把情感表达到极致。

篇9

声乐教学具有很强的个体性。因为每位学生的声乐基础、声音条件与悟性等都有差异,所以,在声乐教学中,教师都会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合理安排教学计划与教学进程,以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那么,在课后自学时,学生也应该做到与课堂教学同步,上课练什么,课后就练什么,老师要求自己怎么练,课后就怎么练,只有课堂、课后相互配合,才能更快的进步与提高。(一)放平心态,稳步前进在实际的课后自学中,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练唱的,尤其是一些声乐初学者,他们厌烦于这些枯燥、乏味的基本练习,所以在听到一些学哥、学姐或者有一定声乐基础的同学在练唱一些旋律优美地“大歌”时,非常之羡慕,也跃跃欲试,偷偷练唱起来,殊不知这样超能力的练唱,不仅不能提高自身的演唱能力,反而还会给发声器官带来压力,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发声毛病,甚至损伤声带。因此,学生一定要立足实际,端正思想,不可好高骛远,也不能急于求成,因为只有脚踏实地、稳步前进,才能建立扎实的演唱功底。(二)要保证课后练习的有效性课后练习也要讲求效率,只有有效练习才能促进技能的提高。所以,在课后自学时,学生不能盲目练唱,首先要明确每次课后练习的目标是什么,再按照课堂上老师的要求用心去练,练习中碰到问题要善于用脑,如果问题解决不了,就先记下,下次带回课堂请教老师。总之,只有心、脑、手、耳积极配合,才能保证课后练习的质量。

课后练习要及时,并坚持每天练唱

篇10

由于我校大多数学生来自湖南各地,受各地方言影响较大,很多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还有待提高。然而,声乐学习却不能等到她们把普通话都学好了再来进行。因此,对一个声乐教育工作者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要求教师在教授规范声音的同时,自己的声乐语言也应该是无可挑剔的。这样才能既做好示范,同时又能找出学生的语言毛病,及时指出并予以纠正。如果只有美好的声音,而不注意声乐语言,或者只有声乐语言却没有美好的声音,都同样是令人无法容忍的。

怎样才能让学生既能很快地掌握正确的发声位置又能很好地掌握准确的声乐语言呢?笔者发现,在声乐教学中,适当结合朗读艺术,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很快找到正确的声音位置,而且在苦思冥想和潜移默化中,学生对语言的注意力加强了,普通话水平也提高得更快。

无论哪国语言,都是由元音和辅音这两因素组成。在我国使用范围最广的汉语(普通话)也不例外。元音在汉语中称为韵母,在外语中称为母音;辅音在汉语中称为声母,在外语中称为子音。在传统的歌唱理论中,根据汉语发音特点将咬字吐字分成“出声”、“引长”(引腹)和“归韵”(收声)三个过程。其中,在“引长”和“归韵”中,主要是由韵母在起作用。韵母使语音发响,歌唱时是由韵母转送声音的。而一些复合韵母又产生了“韵头”、“韵腹”和“韵尾”,这使得语音发响过程更趋复杂。“归韵”成了声乐教学中一个很大的难点和突破点。有的学生受方言影响咬字吐字都很成问题,有的受口形影响不会归韵,有的根本不知归韵或归韵不到位。这是由于她们对汉语中发响韵母的掌握不够全面或根本不去了解造成的。在声乐教学中传统沿用意大利语中的五个发响韵母a、e、i、o、u作为嗓音训练中的发声练习是很有益处而且也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它基本与汉语中的a、e、i、o、u是一致的。但也要因人而异。有的学生"a"唱不好,但换成"u"她又能唱好,而有的学生"e"唱不好,但换成"i"她又唱好了。当每一个字的归韵完成得很好了,那么他的声音就成功了一大半。

意大利著名歌剧艺术大师、男中音歌唱家吉诺.贝基曾有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要求歌者力求创造“第二自然”。如果将说话时的吐字称为第一自然,那么歌唱时的吐字要达到第二自然。没有正确的说话发声,就没有正确的歌唱。然而,把歌唱时的吐字与说话时的吐字完全等同起来或完全对立起来都是不可取的。用最自然的声音说话,用夸张的说话声音去唱歌。贝基认为:“歌唱的人嘴是长在里面,歌唱时发音应该靠里面的大牙,而不是靠嘴的前部。”而宋承宪先生的论著中也一再强调“内口”的打开。所谓内口,就是声音发生后通过喉管、咽后壁、柱肌、小舌和舌后根等部位形成一个管状的声门。歌唱时的声音应该是一种稍微夸张了的说话的声音,所有的母音都应在口腔深处(主要在大牙、舌根、软腭和后咽壁之间)形成。而母音的形成除了靠口腔深处,还要借助于嘴的外形(嘴唇)和舌头(舌位)的变化来实现。

辅音的形成与平时说话时辅音的形成部位几乎没有差别,只是吐字时要清楚,不能拖泥带水。我国传统戏曲别讲究嘴皮子工夫,要求演唱时要有喷口,讲的就是辅音形成主要是靠唇、齿、舌来完成,其部位主要在口腔的前半部。当然,只有把一个字前面的辅音发好了,才可能有后面母音(声母)的归韵问题。

中国的民间戏曲对咬字吐字非常讲究,主张“字正腔圆”,“以字带声”等。而近、现代出现的话剧、歌剧、音乐剧中,演员的说话近似朗诵,对声音的位置要求得比较高。这样做一来可以迫使喉咙尽量打开,做到字正腔圆;二来可以使声音传得较远,令人听起来清楚圆润。而在声乐学习中,除了要有横膈膜的有力支持(气息)、完全打开的喉咙、还要有充分的面罩共鸣(声音的位置)。这与朗诵时要求是一致的,只不过,在朗诵时是高位置地说出来,声乐中的训练则要求要高位置地唱出来。有的学生对“高位置的声音”概念很模糊,短时间内很难找到感觉。有的教师就用打呵欠的感觉或含口水的感觉去引导学生,这样就把很抽象的声乐理论知识具体化了,有利于学生快速找到打开喉咙的感觉。这时,要求她把嘴巴张开,上下牙齿之间至少要有一指之宽的距离,面部微微带笑,提起笑肌,下巴自然放松下垂,好似没有下巴一样,打开内口,做到一个“空”的、稍做夸张了的后嘴,好似含了一颗大枣一样,再结合饱满的气息,用高位置的声音去朗诵歌词或是练声时所唱的母音,如“a、e、i、o、u、lu、la、yu、ya"等等。可以单独只读一个字,也可以是词组,还可以整句整句地去读。而且,不管它的音调是阴平、阳平,还是上声去声,都尽量用去声去读,这样一来,由于声音立起来并往下滑落,这样更容易找到声音的位置。

说话的感觉是任何人都能体会得到的,学生可能很快就能找到那种所谓的“高位置”,或者在教师的示范中渐渐明白过来并慢慢模仿,很快便能自己做到。如在《梅花引》中,“一枝梅花踏雪来”中的“踏(ta)”、“红颜寂寞空守天地一片白”的“白(bai)”、“谁是我知音,谁解我情怀?”中的“谁(shei)”、“一片冰心等君来”中的“心(xin)、

等(deng)、来(lai)”等字,都是比较容易唱白、唱挤、唱捏的音,很多学生一唱到这些字音的时候,声音就变了,要不就挤拉喉头,发出难听的破音,要不就改变发音位置,使劲往嘴外唱,造成声音位置不统一。这时,就要求她先不急着唱,而是先高位置地尽量用去声去逐字缓慢地朗读这些难以唱好的字,然后,再将这种“高位置”的朗读,加上应有的音高,演变成“高位置”地唱,她们自然会慢慢体会到,要做到这种高位置的演唱其实并不是很难,只要能用高位置去读出来的字音,把字头(声母)咬死,字腹字尾(韵母)吐清楚,如“白b-ai-”“心x-in-”“等d-eng-”“来l-ai-”等字,只要归韵到位了,再配合上饱满的气(下转252页)(上接250页)息,找好正确的发音位置,就能把它很好地、高位置地唱出来。而这种“高位置”,其实正好就是我们声乐中要找的“正确的发音位置”或“发音点”!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既解决了学生的声音问题,又时刻提醒了她们要注意的语言问题。

诚然,声乐教学远不止这么简单。初学者一定要掌握好气息(既横膈膜的支持)的运用,并学会如何打开喉咙,再找到正确的声音位置(既面罩共鸣)。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的学生可能花的时间相对短一些,但至少也需要一到两年时间,而有的学生所花时间相对要长一些,这取决于学生的嗓音条件、理解能力、练习时间的多少、学习努力的程度等等。由于歌唱艺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表演艺术,除要有良好的嗓音条件外,还要有一定的文学素养、音乐修养和表演才能等。这样才能易于投入到歌曲中的意境里,传达出歌中所要表现的各种情绪。这需要教师极耐心的讲解和认真的示范,摸清每个学生的问题之所在,“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由浅到深,不断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和水平,做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声情并茂地演唱好每一首声乐作品。

“学无止境”,声乐技巧也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一个声乐教师应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演唱能力,并不断充实自己,才有可能教出更多、更好、更有水平的学生,为社会输送合格、优秀的声乐人才。让这个世界因为有美妙的歌声而更加美丽!

参考书目:

篇11

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起对声乐艺术的宏观感知,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将自己对声乐艺术的理解贯穿到教学的每个细节中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歌唱者演绎声乐作品的过程,也是对声乐作品二次创作的过程,歌唱者只有充分把握艺术作品的典型特点、独特性,并灌注自己的生活情感体验,才能引起听众的灵魂的触动和心灵的共鸣。要想达到这个演绎层次,歌唱者就必须积累大量的生活体验,不断丰富对音乐作品的感知能力。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歌唱艺术家,就必须积极投入生活,用心观察和体验人们的情绪变化和心理变化;用心观察大自然的美景,体会大自然对我们的馈赠;观看不同的歌唱艺术家的表演时,用心感受共通的艺术美感,也要用心甄别各自的声音韵味和艺术风格;阅读文学作品、观看电影、朗诵诗歌作品时,要全身关注,用心品味不同的人物性格和人物心理,这样就可以拥有情节中主人翁的情感体验,从而提升艺术修养。

学无定法,依据学生自身条件寻找适合的发声规律

不同人在演绎同一个声乐作品时,也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因为不同人的自然禀赋不同,发声技巧也就不同。每个学生都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声技巧。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与众不同的独特嗓音,只要流畅自然地演绎音乐作品,只要真正用心去参透作品背后的艺术内涵,就可以发出最美的声音。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分析他们的声音特点,在教学中充当起积极的引导者角色,帮助他们寻找切合实际的演唱方法,使其通过坚持不懈的练习最终形成自己的演唱风格。

创设新型有效的教学情境

篇12

二、为学生选择适合的考试歌曲,提供学生进行声乐表演的能力

对于音乐高考特长生,在考前最关键也是最后一个步骤就是选择合适的考试歌曲,学生选择一个合适的歌曲是考生取得最终声乐考试成绩的关键因素。目前存在很多音乐高考生,在选择声乐作品时,选择了难度非常高的作品,而学生的歌唱技术并没有达到相应的高度。例如:考生并不属于花腔女高音却选择了《科学的春天》参加考试,在考试的过程中,考生高音上不去,低音不能顺利唱下来,严重的出现多次破音的现象。足以证明,难度高的作品不一定会让学生取得较高的声乐考试成绩,高考中,对声乐的考生主要考核的就是自身的歌唱技巧以及对作品进行适当处理的能力,因此,声乐教师在指导学生选择演唱作品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演唱能力以及自身的综合素质,选择合适的歌曲参加考试。同时,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歌唱的基本技巧,还要培养学生对声乐演唱的表演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鼓励学生参加声乐舞台表演的相关活动,这也是最好学习声乐的课堂,通过学生参加声乐舞台表演,有效的锻炼了学生舞台上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在歌唱时具有灵活的表现力。在很多次高考中,都会出现一些学生由于缺乏一定的舞台经验,在考试的过程中,非常紧张,胆怯,以至于发生很多不必要的失误,最终影响高考成绩。但是拥有表演经验的学生在参加声乐考试时,不仅不会特别紧张,反而表现的非常自信,在临场发挥中能够超水平的发挥,最终取得优秀的高考成绩。因此,教师需要在考试前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