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17:16:2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空间艺术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首先,不管是从装饰艺术设计的角度,还是从公共空间的角度来讲,为人民服务都是其宗旨所在。人类聚集的基本形式即为一定的公共空间,此外,也是文明成果和已发展为基本起点的重要表现。人类生活的基本空间即为公共空间,密切联系着人们的生存和发展,而为了能够有效地融合起公共空间和装饰艺术设计,在融合中,对何种艺术表达形式进行使用是非常重要的,总的来讲,还是要看此种融合对人们户外活动和室外环境主客观需求的满意程度如何,公共空间的基本效能对其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也是其全部艺术效果展现时最为本质的需求。
2、实用性原则。
所谓实用性,就是在将二者融合的过程中,要细致地分析装饰艺术中的基本要素,对于构成装饰艺术的一些抽象的点、线、面、体等要进行细致了解和掌握。“形”是所有点产生的基本要素,将装饰艺术中的点结合起来,就能够创造出线,面是由线所展开的,进而将面结合起来就会发展为体。对于装饰艺术中的这些基本要素要灵活转换,利用不断变化的大小间隔,在一定排列次序的基础上,就会将一定的走向构建起来,在一连串点的基础上,向着线的方向去延伸,通过逐渐变化的线而构成空间中的面。将装饰艺术中抽象化的点、线、面进行充分的应用和表现,经过调整,使空间中的各种装饰能够互相联系,彼此和谐,进而将空间设计中的中心确定出来,对中央的变化进行调和,进而确保空间环境主题突出、风格统一、丰富多彩,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3、突出主体原则。
不管公共空间的类型如何,主题在其中都应该明显。在设计不同类型公共空间时,就会有不同的主题,在其功能的基础上就会展现出属于自己的定位。在设计和规划空间的过程中,能否将具有地方风俗和风情的空间意象提炼和挖掘出来是非常重要的。在二者有效融合的过程中,应该将自身的特征彰显出来,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气候、地形和历史背景。因此,在将二者结合起来的过程中应该将这种特性有效地表现出来,对于当地蕴含的历史和文化,要确保我们能够清晰地认知和了解。一旦没有充足的个性存在于一定的空间中,也就很难吸引外来人员的观赏,很难将一个区域的自豪感和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上来。因此,在将二者有效融合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突出主体的原则。
二、二者融合的要素分析
1、材质要素。
有两种类型的材质存在于装饰艺术设计中:首先,天然的材料,例如木材、天然纤维材料、石材等;其次,人工制作的材料,如玻璃、金属、水泥和塑料等。这些材料会将一定的便利带给公共空间装饰艺术设计。每种材料都有属于自己的特征,每种特征的材料其纹理、色泽、质感和形状等都将装饰艺术的语言蕴含在了其中,艺术创作的想象力和理由都包涵在其中。色彩美感、质地美感和肌理美感为装饰材料的主要特征,也可以从多个方面表现出材料的功能和美感。
2、形态要素。
有互动的关系存在于形和态中,因为形成物质的外在形状即为形,这样就有可识别性存在于物质中,因为物质在形状中表现出来的神态即为态,进而心理上的认知和反应就会被激发出来,就能够有效地理解和把握物质的意义和性质,并在这个前提下,将主观形态的非物质形态构建起来。以构成形态的角度入手,空间形态和装饰实体不但有一定的区别而且还有密切的联系。就公共空间主体而言,它具有空间形态的特征,尽管具备广延性,但是并没有形态可寻,只是因为具备装饰实体的限定和围合才能够度量,有了形态和体积。
3、色彩要素分析。
多种多样的色彩存在于公共空间中,必须具备附属的实体存在。固有的色彩会赋予到实体上,还包括灯光照明和光照的影响等。同一实体空间在晚上灯光和白天灯光的不同照耀下,会将不同的视觉感受呈现给人们。对不同材质所展现出来的色彩进行充分的应用,这样才会有一定的美感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公共空间中。
4、公共性。
一定的社会共鸣存在于公共空间和装饰艺术的融合中,就应该遵循普遍性设计的规律。黄皮肤是我们中国人的主要肤色特征,并且在对事物进行解释的过程中,也有着属于自己的方式,他们喜欢寓意祥和美好的事物,一些吉祥的话语和吉祥的纹样就会在视觉文化形态上被反映出来。
5、装饰性。
装点、修饰为装饰的主要任务。装饰艺术中应该有美化的功能存在,它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要拥有一定的装饰性特点。要将人类对美好生活追求和向往的精神表现在装饰艺术题材中,将具有美的特性的内容彰显出来,尤其是那些对韵味进行追求的意境美,但是,自然的真实不能都约束它,与主观的视觉美感要相互统一,将形式美放在重要的位置来对待,彰显完整性,面貌要统一。
6、工艺性。
所谓工艺性,就是说选择的加工工艺和工艺材料要“制约”装饰艺术,因此,要将科学合理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创造出来,来影响作品创作。例如,在空间的设计中,对装饰艺术进行选择时,一定要围绕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群众的需求,对适合的装饰艺术形式进行选择,确保有一定的工艺性存在于其中。
三、案例分析
现选取四川省都江堰市的广场为例进行了阐述,该广场修建于2002年,极具特色的水文化在广场的设计中被展现了出来,并且在充分利用了水的基础上,又结合起了石文化,此外还涵盖着建筑文化和种植文化,而且在设计的时候,对大量的原生材料进行应用,进而来有效地诠释这种特色。天府之城是都江堰的美誉,同历史故事大禹治水紧密相联,杩槎为当地较为特殊的治水工具。有金色天幔的雕塑存在于都江堰广场的露天演艺舞台上,其中杩槎和油菜花就是其装饰艺术的主要灵感。这个雕塑主要是由金属片和青铜柱一同构成,它的具体形状就如同一条丝带在飘舞。投入玉波为广场上的主题雕塑,其中竹笼的原形为其主要来源,它的底部为一种波状的水景,高30厘米,投玉入波的主题就被其共同展现出来。沿着漏墙自南端北望,就会发现自天而降一注银水,落入井院中。与基座一波状的水景有效地结合起来,有效结合起来的还有卵石镂刻和网纹镂刻,这样高度艺术化就会存在于竹编的结构当中,因此,就能够很好地展现出水景的可戏性和丰富多样性。
从多个视觉角度观察物体,然后把不同视角看到的物体呈现在一张画面上,以此来体现出时间的变化瞬间。立体主义代表人物毕加索的创作,很大程度上受到塞尚的这种一张画面上呈现多个视点的表现。在立体主义画作中,把客观物体打碎,然后再将这些破碎的碎片在画面上从新组拼起来,使观赏者直观的看到三维世界中的客观实在。运用这种方法,立体派的艺术家们创作了无数传世之作,这直接引发了建筑和设计艺术的伟大变革,还对20世纪的绘画艺术有很大影响。塞尚及后来的立体派画家们运用的多视点观察的绘画方法,是对传统经典透视的一种挑战。按传统透视原理,运用一点透视,呈现给观赏者的是有限的视野范围内的景物,但假如运用多视角观察方法,看到的就是广阔的、多层次的、多角度的物体。通过这种方法使观赏者认识到,用传统透视原理描绘的空间,并不是唯一的描绘现实空间的方式。
2.未来主义所作的时间分解
塞尚以及立体主义画家尝试对画面空间的从新革新,而未来主义画家则尝试把时间从新进行分解。意大利是未来主义的发源地,未来主义画家们主张在画面上呈现物体运动感,通过在画面上呈现物体运动利于表现静止画布上还没有发生的事。未来主义的代表画家杜尚的画作《下楼梯的裸女》中,画家将一组组几何形形象,持续的动作特征,来描画一个裸女从楼梯上走下来的完整过程。这种近似的、持续的动作,可以解释未来派艺术家如何看待这个世界。把时间上有前后顺序的瞬间叠加在一个画面上,从而使画布充满运动感。未来主义画家们所运用的这种在一个画面中把时间从新分解的方法,是对长久以来静态时间表达方式的挑战,动摇了绘画艺术只表现某一时刻的原有想法。
在未来主义之前,印象主义的画家克劳德•莫奈就已开始尝试对同一景物,在相同角度,但在不同光线和时间段的表现进行研究,比如莫奈的油画作品教堂系列和干草垛系列。不同与未来主义作品的是,莫奈是把不同时间段的景物画在不同的画布上,而未来主义画家们则是把他们表现在同一个画面上。但是无论怎样,未来主义画家们把时间的概念又从新体现在绘画作品中。
3.超现实主义对虚无梦幻时空的描画
一、艺术真实问题
艺术真实性是一个复杂而艰深的问题,被喻为文艺学中的“斯芬克斯之谜”。①艺术真实性问题又是个充满了魅力与挑战的问题,吸引无数思想者尝试着攀登这座艺术精神的高峰。
关于艺术真实,经过长期的讨论、争鸣,国内学界大致有了一定的共识,朱立元、王文英的看法具有一定代表性,他们的看法超越了单一的认识论(反映论)观点,注意到了艺术真实是文艺家的创造,但同时又把作品的艺术真实看作是一个独立的、虚构的、再造的世界,认为其与现实的客观世界有着本质的区别②,因此,一定程度上又夸大了文艺作品的虚构世界与现实的客观世界之间的分离。
德国接受美学家沃尔夫冈·伊瑟尔(WolfgangIser)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提出应用现实、虚构和想象“三元合一”的观点来代替现实与虚构二元对立的理论,认为这种“三元合一”正是文学文本的基本特征和存在基础。③伊瑟尔的阐释,帮助我们甩掉了为调和虚构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不得不假设一种先验的逻辑起点的包袱,也为我们考察赛博空间中艺术真实的特点提供了宝贵思路。
二、赛博文艺的虚拟真实
在赛博空间里,人们能够运用数字仿真技术创生与现实世界极其相似甚至一模一样的虚拟景象,其所具有的感性丰富程度能让人产生“全身沉浸”的感觉,从而导致真假莫分,虚实难辨的奇特现象。置身赛博空间的网络文学给自己插上高科技的翅膀,更加自由地飞翔于人类的“第三空间”。
文艺作品借助数字仿真技术给自身带来了两个比较明显的后果:
一方面,是给人以“全身沉浸”式的体验世界。希腊神话中有一个关于普罗米修斯因从奥林匹斯山盗火给人类而受到惩罚的故事。在网络虚拟文本中,通过头盔、目镜、数据手套和触觉紧身衣裤,人们可以代替普罗米修斯体验故事的经过。就这样,仿佛从一场梦中醒来,在这种“全身沉浸”式的体验中,我们就像不知庄周是蝶还是蝶是庄周一样,也会分不清自己和那个神话故事文本中的普罗米修斯,感觉自己真真正正体验了一次残酷而神圣的惩罚。这样的文艺作品,“已经使我们的‘冷’环境变得‘热’起来,并由此导致了某种程度的‘感觉化’,我们久久地浸泡在‘电子澡堂’中,一种日益加强和扩大的刺激区域加诸到个人身上。”④在这种全息的艺术世界之中,出现的极端现象便是人们的体验与在现实世界中的体验是一致的,面对的一切都和现实世界中的一样,甚至会觉得比现实生活更真实,是一种鲍得里亚所说的“超真实”。
另一方面,是虚拟的无限可能性。由于数字仿真能将现实世界事物的观测值转换成以“比特”形式存在的数据流,再利用数据流确定的参数,生成具有光影、声音、色彩、三维时空运动等感觉特性,使虚拟的事物不受现实实在和因果律的限制,不仅能虚拟实存的事物,即现实性虚拟,也可以对现实作超越性的虚拟,即对可能性的虚拟,还可以作背离现实的悖论的或荒诞的虚拟,即不仅是指对事实上不可能事物的虚拟,而且可以是对逻辑上不可能事物的虚拟。从此,世界上就只有想象不到的,而没有虚拟不了的事物。网络文学使文学创作的自由性和创造性得到几乎无限制的发挥,前提只是熟练掌握相应的技术和技巧,并使之转化成为上手的艺术表达手段,像传统写作中对文字的驾驭一样得心应手。如果说,“虚拟性范围的扩展意味着艺术真实性的深化”,⑤那么,赛博空间中的网络文学所包蕴的艺术真实将更有可能代表作为人类文学创造追求的审美价值之一的艺术真实的最高成就。当然,赛博虚构同样是形象虚构,以“有限”表现“无限”,“在场”显现“不在场”,进行艺术概括仍然是网络文学无法剔除的精神基因。
以上两个方面,无论是“全身沉浸”式的超真实体验世界,还是理论上无限可能的虚拟世界,都表现出网络文学在艺术真实性上的共同特点,即虚拟真实。虚拟真实彻底突破了传统艺术真实观中虚拟与写实的矛盾分野,使虚拟的想象世界与写实中的现实世界在网络文艺文本的创造与构成中实现无缝对接与融合,抹去了二者的疆界。
伊瑟尔所说的虚构与现实的融合是基于想象性虚拟之上的“虚拟的占有”,是传统文学文本形象的间接性所决定的;网络文学中的虚构与现实的融合是基于呈现性虚拟之上的“占有的虚拟”,是一种可以部分实现的虚拟,是网络多媒体文本形象的间接性与直观性浑融所创造的。伊瑟尔用三十万字论著费力阐释的问题,网络文学只需提供一个具代表性的文本就能让人轻松地理解,传统认识论中严格、僵硬的虚实二分观念已经不攻自破。文艺作品对“虚拟生存”的表现,既是艺术的丰富,也是美学的延伸,因为虚拟生存大大拓宽了人类生活的虚拟空间与创造空间,丰富了人的生存方式。在这种新型的审美环境中,人们需要的是更多地发现自我而不是失掉自我,是保持与现实的时间和空间的关系而不是失去,是使其在肉身世界活动中进行的经历有着落而不是使其游离。
三、赛博文艺的互动真实
赛博空间的艺术真实性不仅表现在数字仿真对虚与实二元对立的突破上,更重要的是,它所表现出的互动与交流的强化,尤其是对欣赏主体能动参与的吁请的强化。互动与交流在传统文学活动中也受到作家和理论家的注意,但由于文学存在方式特别是传播方式的限制,各要素间尤其是作者与接受者之间的交流不能得到很好的实现,作者成了隐藏在作品后面的接受膜拜的“上帝”,接受者只能是进行膜拜性、玄思性静观与谛听、而疑问难以得到作者回音的“沉默的大多数”,只有少数的“专业”读者才能代表接受大众与作者面对面地交流。相比于传统文学,网络文学因互联网的数字化存在与传播方式,大大增强了接受大众的积极参与程度,甚至颠覆了传统的读者、作者的概念,让文学活动主体在实时交流与创造中体验艺术的真实。
这种在交流互动中创造与体验艺术真实的过程主要体现以下两方面:
首先,文学传播由“推”向“拉”的转换使接受者的主动建构地位凸显。数字化信息传输方式适应了现代社会生产消费结构关系的调整,接受者(消费者)的兴趣在文学场中的影响力随之迅速飙升,文学场即使没有完全成为买方市场,在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博弈中,接受者也早已成为得到充分重视的存在,甚至成为被瞄准的、打上各种标记的潜在目标。“沉默的大多数”一跃而为新的“上帝”。传统文学活动中,接受者欣赏什么取决于一次单线“施—受”(即“推”)的过程,文学生产、传播与接受界限分明。网络文学活动中,接受者一改以往的被动角色,开始主动出击,自由选择(即“拉”)喜爱的作品作为欣赏对象。随着接受者地位的异军突起,生产者不得不放下架子,更加主动地靠近接受者。
与此同时,在网络文学阶段,不仅在欣赏超文本作品、多媒体作品时需要人机互动,要求读者参与文本的生成与角色表演,因之表现为读者与作品之间的互动,而且,“读者”更是俨然作者的影子,时刻伴随作者左右,和他交流、争论,影响他的整体创作过程。一方面,读者侵犯了作者的传统疆域,消解了作者单极的中心地位;另一方面,读者作为间接作者参与到创作中,改变了传统创作模式,作者—读者作为新型间性主体已初露端倪。这样,网络文学的艺术真实性在创作环节上已显露出与传统文学的不同,艺术真实的创造更多地表现出潜在接受者审美旨趣、欣赏能力的影响。
其次,间性主体在上述网络文学创作中只是初露端倪,而网络接龙小说、合作小说、互动写作,则创造了间性主体多向交互的新形态。另外,网络阅读时碰到的“我要评论”、“网友留言”、“酷评”等栏目,都是生动活泼的交互方式。作者与作者、作者与读者、读者与读者之间已不再是相互独立的孤岛,而是聚集一起的星团,辉映成灿烂、灵动的风景。赛博空间信息传递的实时迅捷性将人们连接在一起,面对面地亲切交谈、或激情共鸣、或友好批评、或针锋相对。窗口递归又可以让人同时存在于不同社区,身兼作者、读者、批评者数种角色。文学生产、传播与接受不再界限分明,而是杂然并存;文学创作不再是作家的独语,而是作者、读者、批评者多主体合奏的交响。
这种互动与交流表现为大众参与的性质。赛博空间为文艺活动者搭建了自由交流的平台,不但让每一个人有可能实现成为“作家”的梦想,更使文学活动的创作、传播、欣赏、批评等环节真正融合成一个动态开放的整体,使文学活动成为一项在赛博空间建造人类精神家园的集体事业,它的目标将是重建艺术的巴比伦塔。
综上所述,网络文学的虚拟真实正是在这种多向交流互动中被创造、体验、并确认的。真与幻、灵与肉完美地交织成一体。赛博空间正在产生一种认识的断裂,这种断裂构成了一种真实的心理革命,从根本上改变我们与世界的关系,让我们在现实与想象之间自由地越界,也使网络文学的艺术真实表现出与传统文学不同的新质。与一切悲观主义的看法相反,这一革命只能丰富我们肌体的感性能力,我们的听觉和触觉都能得到积极的刺激和诱发。
高楠先生认为,“机体与精神在体验的整体结构中融贯流转,对这样的现实实在达到构成性认识与把握,再将之赋诸艺术表现,就有了一种与时代与历史与社会与民族共在的真实。由于每个人生存并且无处无时不生存,无论创作主体、批评主体还是接受主体都构入并体验生存,所以这是大家共同构成、共同面对、共同接受的真实,这是至博至深的真实。”⑥他所归纳的生存的有机整体性、融贯流变性和互动生成性在网络文学活动中有充分表现。网络文学的艺术真实正是这样一种共在的真实,至深至博的真实,网络文学因此而拥有深刻的艺术魅力。
①朱立元、王文英著:《真的感悟》,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第2版,引言。
②同上,第126页。
③[德]沃尔夫冈·伊瑟尔:《虚构与想象:文学人类学疆界》,陈定家,汪正龙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4—15页。
在空间体验的过程中,要求参与主体要亲自进行体验,以自身的意愿积极主动进行参与,通过将自己的感官与生活体验的结合来实现空间体验的具体化及可实施化,并且在体验者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下,可以保证感受最具真实性,最有实施价值。
2.空间体验具有主观能动性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空间体验环节是体验者的个体感受,因为每个体验者都是具有不同观念的主体,其自身的想象及感受是根据个人经历、阅历、学识和参与程度等诸多因素体现出来的。具有独一无二的特性,而且由于个体自身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与程度的不同,导致了不同体验者对空间环境的感受是各不相同的。
3.空间体验具有综合性
空间体验不单单是视觉上的简单感受,它的体验结果来源于各个器官的结合作用,并且要综合个人的情感体验,是人的内心活动与外界空间环境刺激相结合的综合体验。
4.空间体验具有延展性
当体验者在有限的空间进行空间体验的过程中,虽然可提供的空间环境是有局限性的,但在体验的过程中,体验者所感受到的交流范围是无限的,它取决于人们的思维模式、情感想象及生活记忆等等。
二.空间体验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
1.空间体验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基础
好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不是闭门造车的结果,而是基于设计师良好的学识与文化修养、丰富的阅历和想象等等。在实际的建筑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正确的空间体验可以帮助设计师们不断地学习及积累创造素材,将自身所感受到的灵感应用到环境艺术设计中去。再者,空间体验的方式使艺术设计变得有据可依,不再单凭想象进行创造,从而避免了因设计理念的不可操作性而浪费时间。
2.环境艺术设计趋于情感化、人性化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与人们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在大的方针政策方面,我们强调以人为本,突出人的主体性作用,此时空间体验使得整个设计环节更加具有情感化及人性化。设计者在通过情感体验的方式来进行操作实施的过程中,不断了解人们内心世界的需求及对周围环境的感知,从而使得作品更加体现人的意志,更加符合以人为本的发展要求。
三.空间体验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
1.空间体验是环境艺术设计中必要的学习方法
在日常的创作及设计过程中,空间体验帮助设计者在除去书本教材的学习中,增加了大量的实践操作环节,促使人们走进建筑之中去感受环境传递给人们的信息。让整个设计过程更具人性化及创新化,高于书本所提供的观点之上,更加符合实际生活中人们对建筑设计的需求。并且空间体验在作为学习方法的过程中可以使创作者及观赏者产生深刻的印象,增加了双方的建筑视觉阅历,激发了人们对待建筑艺术设计的独立思考能力。
2.空间体验是环境艺术设计中一种有效的设计途径
第一、营造空间结构关系。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入空间体验的设计途径,是将人与建筑、环境、场所及它所承载的生活情节相关联,从而激发人们的创作灵感,在空间布局上应用相关知识进行理念设计。这种方法在营造空间结构关系上,不局限于日常建筑结构,使整个环境艺术设计体现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使空间结构布局不再单一、重复,而是从生活体验中创作出更具特色及观赏价值的建筑设计。第二、建立场所感。在进行空间体验的过程中,对其进行深入的延伸可以将整个过程建立出场所感。这种场所感的建立是空间体验的升华,人们可以结合自身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对周边空间承载的生活情节及个人的回忆、憧憬等等来感受空间体验所带来的意义。环境艺术设计具有了场所感是现代人们对空间体验的一种更高效果的要求,在通过地域文化、民族风情、功能要素、历史文脉等来营造良好的建筑环境艺术空间,在此基础上将空间结构秩序建立场所感是环境艺术设计中有效的设计途径。
二、数字媒体艺术在虚拟展示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虚拟展示设计的发展历史是短暂的,社会形态的变更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是影响其发展的两个主要因素。工业革命从某些方面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类生产和生活模式,让人类社会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新的设计需求也随之产生,多种形式的展会就是一个重要的例子。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传播的当代,数字媒体的艺术性特征是现代传媒重要的艺术形式,将展览设计与多媒体的艺术性结合起来是技术和人文发展的必然趋势。
1.博物馆展示应用
网上博物馆是数字多媒体艺术虚拟展示的一个重要应用方面,建立网上博物馆的虚拟展示空间,可以缩减真实建筑在人力和财力等多方面的开销,可以满足民众欣赏艺术、陶冶情操的需要,让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文物的真实性。
数字博物馆已经悄然走入人们的生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齐越教授推出数字形式的信息数字化,将博物馆的动产和不动产馆藏文物的各个环节,管理、显示和处理通过数字多媒体艺术一一实现。如数字显示,用户通过互联网、计算机科学、传播学和博物馆学相结合的信息服务体系媒介受到教育。数字博物馆摆脱了必要的建筑、展示区域、参观时间等物理属性条件的束缚,突破了很多限制,让任何人在可设置的区域就能获得需要的信息。不用大兴土术,:受有资源浪费。不需要出示可放置在物理磁带库保管的展品,只需要通过数字多媒体技术编码制作展示外观,存储在一个虚拟的环境中。与传统博物馆相比,这种虚拟展示设计是一种存储的数字化,接入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呈现以多元化、管理电脑化等为特点的现代科学性博物馆。中国数字博物馆在本质上是中国在互联网时代的一个虚拟展示平台。
2.商业展会应用
虚拟展览设计在当地展会中的应用,突破了传统的展览空间、时间、资金和管理的限制,信息容量、展会规模及其当地影响力不断扩大,延伸博览会、国际车展等大型展会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建立跨区域、超规模、水不落幕的数字展模式是现代商业展会的发展趋势,旨在展现中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可以同时参加不同地方的展会,以节省运输成本以及异地参展商参展的物理和管理成本,提高中小企业的展出效率。前沿科技促进地方区域经济的信息沟通,加强跨区域的交流。虚拟数字化三维绘图和大型展览设计大大改善了地下电缆管理状况,提高了评估的质量和管理的效率,开阔了设计师的视野,提高了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虚拟展览制作音像制品,强调多频交流和投资,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3.用户交互应用
用户交互即将受众的被动参观过程转变成一个主动参与体验、思考的过程。观众观展不仅显示相互作用的结果,并且也显示社会客观条件、环境与观众的相互作用。观众由互动体验能够受到直接影响,通过双向电子通信系统或硬件的直接、连续操作获得交互式体验。如,新加坡城市展示主要包括实时路况、天气预报、城市热岛图片,集多种功能于一体,任何信息都可根据展出要求随时改变,不仅在同一时间呈现各种视觉元素,而且通过用户或设计者的参与得以实现,让人们掌握最新的动态视图信息。在扩大用户可浏览内容的同时,仍保持了系统和外围设备的连续性,当有重点要求时,还能够发挥放大信息的功能。这样的“虚拟翻书”交互式显示设备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当观众挥舞双臂做出翻书的动作时,投影画面会随之翻页,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并显示出极其丰富的信息量。
入库验收的目的是保证入库装备数量准确,质量完好。入库验收包括数量验收、包装验收和质量验收,装备验收合格方可入库。入库验收通常由仓库完成,必要时可请药品仪器检验所等技术保障机构进行质量验收[1,3-4]。
(1)数量验收。依据运单、提货凭证和入库通知单进行,主要检查装备品名、规格型号、生产企业、出厂日期和数量等是否相符。
(2)包装验收。主要检查包装是否完整,有无破损、受潮、水浸、油污等异状。
(3)质量验收。多参数监护仪属精密电子仪器,到货后应按规定及时填写检验申请单,请药品仪器检验所等有资质的技术保障机构,逐台开箱进行质量验收。具体方法:首先,查验是否具有检验报告或合格证;其次,根据装箱清单,检查使用说明书、电源线、心电电极和缆线、血氧饱和度探头和缆线、无创血压袖带和缆线、打印纸、心电电极片等技术资料、附件、耗材是否齐全;最后,通电检查机器性能是否良好,进行质量控制检测,并将检测报告装入包装箱随机器保存。认真做好入库验收记录,对于验收过程中发现的装备缺件、异状包装、资料缺失、附件耗材缺失、性能异常或检测不合格等问题,应及时上报,联系检修或退换货。完成检修或更换的装备仍应验收,合格后方可入库。
1.2登记统计
按规定建立健全登统计制度,主要包括总账、实物账、质量登记本、入库登记、发出登记和温湿度登记,以及检验、修理和保养登记等。要做到账账、账物相符,坚持对维护保养、检验修理、计量检测等事件进行登记,并定期组织检查。
1.3环境控制
多参数监护仪验收合格入库后,通常按型号规格码垛保管,储存环境应防潮、防尘、防震,库房(尤其是高温潮湿地区库房)内应配备空调和除湿设备,通过温湿度计或温湿度自动测控系统了解温湿度变化并及时采取调控措施,确保环境干燥凉爽,一般温度应保持在5~25℃,相对湿度保持在70%以下。
1.4维护保养
随着储存时间的推移,由于机械结构和电子元件老化,多参数监护仪等电子诊疗类装备会出现性能下降甚至故障等情况,主要表现为电路故障、关键技术参数不符合规范要求、电池性能下降失效、随机耗材失效等,需要通过持续的维护保养来发现解决这些问题,以确保装备储存质量。战储卫生装备维护保养的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实施难度大,应由仓库和药品仪器检验所等技术保障机构分工协作、共同实施,一般分为日常维护和专业维护。
1.4.1日常维护
多参数监护仪日常维护内容主要包括温湿度控制、清洁除尘、电池保养、包装更换等。日常维护计划由仓库业务部门制定,保管部门实施。
(1)温湿度控制。每日2次,观察记录库房温湿度数据,并按相关规定及时调控温湿度。
(2)清洁除尘。每月1次,保证装备外包装整洁。
(3)电池保养。每季度1次,主要进行电池充放电,以保持电池性能,延长使用寿命。电池保养宜定期集中实施,装备数量较大的情况下,可分批次进行。保养地点应选择在与装备存储地点隔离的独立空间(如设置专门的电池保养间),充电期间应有保管人员值守,严格按照装备使用说明书的相关要求操作,以确保安全。
(4)包装更换。不定期实施,对破损外包装进行更换。
1.4.2专业维护
多参数监护仪专业维护内容主要包括通电调试、质量控制检测、电池性能检测、耗材效期检查、零配件耗材更新、故障装备维修等。专业维护任务计划由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下达,药品仪器检验所负责实施,一般每年1次。
(1)通电调试。通电开机,检查多参数监护仪显示、操作等性能是否良好。
(2)质量控制检测。依据军队卫生装备质量控制检测技术规范,对多参数监护仪的心电、呼吸、无创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等功能参数进行质量检测,出具报告并放入装备包装箱内。
(3)电池性能检测。检查电池保养历史记录,测试电池容量、持续工作时间等性能参数,判断电池性能是否符合继续储存的技术要求,对不适宜继续储存的电池进行登记统计,制定更新计划和经费预算,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4)耗材效期检查。查验一次性心电电极片等耗材失效期,对距失效期6个月以内的近效期耗材,制定更新计划和经费预算,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5)零配件耗材更新。根据上级批复的更新计划,联系全军卫生装备零配件供应中心或装备生产厂家采购相应配件耗材,更换不适合继续储存的电池和近效期耗材,并负责老旧配件耗材回收处理。
(6)故障装备维修。对通电调试或质量控制检测中发现的性能异常或故障装备进行维修,修复后须再次进行质量控制检测,合格后方可重新入库储存。
1.5出库检验
出库检验是战储卫生装备质量控制的最后一关,在按相关规定严格履行出库手续的基础上,还应认真做好数量核对、质量检验和包装检查,确保出库配发装备数量准确、质量合格、包装完好。
(1)数量核对。依据上级业务部门的指示、通知、分配计划表或规定的正式凭证进行,对出库装备的品名、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应进行核对和复核,做到单货相符、数量准确。
(2)质量检验。首先,根据装箱清单检查厂家检验报告(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电源线、心电电极和缆线、血氧饱和度探头和缆线、无创血压袖带和缆线等技术资料、附件是否齐全。其次,检查打印纸、心电电极片、电池等配件耗材实物及维护保养记录,一般应保证打印纸、心电电极片等耗材距失效期6个月以上,电池出厂时间为2a以内。最后,检查技术保障机构出具的质量检测报告,对报告日期在1a以内的,通电检查机器性能;对报告日期超出1a以上的,不仅要通电检查机器性能,还要联系药品仪器检验所进行质量控制检测,并将检测报告装箱。
(3)包装检查。装备包装应完整,存在破损、受潮、水浸、油污等异状的包装必须调换。应认真做好出库检验记录,对存在装备缺件、资料缺失、配件耗材缺失或过效期、性能异常或检测不合格等问题的装备,应严禁出库并及时上报,采取检修、配件耗材更换等相应处理措施,完成后再次检验合格方可按规定出库或继续储存。对无法恢复性能的装备,应按程序申请报废。
2参数监护仪质量检测
2.1检测依据
《多参数监护仪质量控制检测技术规范(试行)》。2.2检测仪器多参数患者模拟器1台,血氧饱和度检测仪1台,无创血压检测仪1台。
2.3检测方法
2.3.1参数设置与功能检查
正确连接检测仪器和被检多参数监护仪,打开监护仪的各待检参数监护功能,根据检测项目选择监护仪工作模式,如新生儿模式、成人模式。合理设置监护仪的参数报警上下限,打开心律失常报警检测功能。检查监护仪交流电源连接和电源指示是否正常,防止内置电池电量耗尽自动关机。
2.3.2心率检测
依次设置参数患者模拟器输出30、60、100、120和180次/min心率信号,记录监护仪心率示值,按下式计算心率示值误差,最大允许误差为±(显示值的5%+1)次/min。δHR=HR-HR0HR0×100%式中:δHR为心率示值误差;HR0为参数患者模拟器设定心率值;HR为被检设备显示心率值。
2.3.3呼吸频率检测
在多参数患者模拟器中,设置呼吸检测项目基线阻抗为500Ω,阻抗变化率为3Ω,设置模拟器依次输出15、20、40、60、80次/min的呼吸信号,记录监护仪呼吸频率示值,误差计算方法同心率示值误差。呼吸频率最大允许误差为±显示值的3%。
2.3.4过压保护测试
监护仪工作在成人模式,设置无创血压检测仪输出血压为330mmHg(1mmHg=133.322Pa),观察监护仪在输入血压达到330mmHg前有无迅速放气功能;监护仪工作在新生儿模式,设置无创血压检测仪输出血压为165mmHg,观察监护仪在输入血压达到165mmHg前有无迅速放气功能。
2.3.5无创血压示值检测
设置无创血压检测仪依次输出60/30(40)、80/50(60)、100/65(76)、120/80(93)及150/100(116)mmHg共5组模拟收缩压/舒张压,或选择相近的其他参数,记录监护仪上收缩压/舒张压示值,按下式计算误差,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最大允许误差为±10mmHg。ΔpS(D)=pS(D)-pS(D)0式中:ΔpS(D)为收缩压(或舒张压)的误差;pS(D)为实际测量的收缩压(或舒张压);pS(D)0为设定输出的收缩压(或舒张压)。
2.3.6漏气率检测
无创血压检测仪设置为漏气测试工作模式,设置预设压力为220mmHg,袖带内压力上升至200mmHg,等待1min后,开始观察和计算设备漏气率。漏气率应不大于6mmHg/min。
2.3.7血氧饱和度
依次设置血氧饱和度检测仪的血氧饱和度为85%、88%、90%、98%、100%,记录监护仪血氧饱和度示值。血氧饱和度误差计算方法同心率示值误差,最大允许误差为±3%。测量血氧饱和度参数时,应注意根据不同厂家监护仪的血氧模块选择相应的血氧检测曲线。
3结果
2006年以来,我们充分发挥自身技术特点,与储备仓库密切协作,积极开展多参数监护仪等战储卫生装备质量控制方法和保障方案研究,并将RFID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综合运用到战储卫生装备质量管理全过程[7],努力推进实现战储卫生装备质量控制的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圆满完成了专业维护保养、质量控制检测、试剂耗材轮换和老旧物资质量鉴定等各项年度和应急保障任务,有力保证了军区战储卫生装备质量完好率。
2.对异形槽类零件加工工艺的分析
2.1零件图工艺的分析零件图可以直观的反应出零件的性能,用途和工作条件[5]。让人对零件与产品中的相互关系和作用一目了然。是设计工艺的理论基础,因此,零件的工艺图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零件图具有完整性和正确性,符合国家标准,有完整的尺寸和相关的技术标注。如清楚的显示点、线、面之间的平行或相交的关系。画图的过程中可以用cad软件作为辅助工具,以求达到最直观清晰的构图效果。(2)关于尺寸标注方法的要求:在零件图上尺寸标注分为分散法和集中法。通常采用的是集中标注,有利于直观的向编制的程序提供数据。
2.2针对材料的选择有些零件刚完工的时候是合格的,到整体装配的环节就出现超出范围的松动或难以装配,或者无法装配的情况。有些可以装配但是使用没多久就出现裂痕等情况。导致产品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针对这一情况,对加工中出现损坏的材料进行抽样检查,发现在碳钢材料中,所含的S,P比值较高,导致的脆性变大,对加工过程的冷热变化十分敏感。因此,要提高成品加工的成功率,延长零件的最佳使用年限。就要在零件的选材上多下功夫,选择的材料必须符合如下几个特性:(1)材料表面实耐磨,具有良好的延伸性。(2)材料的内部必须具备良好的韧性和可塑性,且耐受性强。(3)因为异形零件工作介质很特殊,最好是选用渗碳合金钢(12CrNi4)q且含碳量要低于0.25。才能保证经过高温处理后,材料的内部仍具有良好的韧性,因为有碳的渗透而达到表面的硬度。Cr,Ni是为了提高材料的淬透性。
3.异形槽类零件加工过程中对刀具的选择
3.1对加工刀具的分类槽类零件的加工刀具主要分为铣刀、镗刀两大类[6],根据不同的加工阶段要使用不同的刀具:(1)在自由啮面的粗加工和半精加工阶段,首先选择铣刀,因为它具有优质的切削质量和效率。(2)如果对自由曲面进行精加工的时候该选用球头刀,因为该刀的切削速度慢,切削的行距够密。(3)如果是粗精加工,即使是相同尺寸和规格的刀具,都要分开使用。一般情况下,尽量使用一把刀具完成所有的加工部位。
3.2异形类零件加工过程中对刀具的用法(1)粗加工时螺旋进刀方式应控制在5度到10度之间,进刀量的径向不允许超过刀具直径的5%-8%,深度进给量要控制在刀具直径的5%。(2)半精加工阶段,由于零件的层间距离较小,要防止切削时刀具直接下沉到下个切削面,不要过切,要满足等量的切削原则。(3)粗加工和半精加工阶段,为实现较高的表面加工质量和切削效率,要配合使用UG软件的manufacturing模块里的cavity—mill铣削方式,其参数设定为,切削水平选bcalDepthperCut为2mm,将Stepover的toodiameter调整为55%。刀具则选用硬质合金双刃立式平底铣刀。(4)精加工阶段,选用优质合金球头刀为刀具;对比曲面的最大面,分为正反方向两组,刀轨走向尽可能的沿着最长轮廓线的方向;因为球头刀刀心速度为0,不属于切削而是削磨,所以加工时刀轴需要与零件底面保持不超过20度的倾斜,减少这样可以避免刀尖对加工零件的磨损;根据零件不同曲面的特点,可以用Cavity—mill中Ar.eaMilling、SurfaceArea、Boundar来进行加工。
4.切削加工中对切削液的选择
切削加工中要使用切削液,切削液具备四大性能,冷却性能,性能,清洗性能,防锈性能。在切削过程中切削液可以降低刀具与加工表面的摩擦,减少刀具的磨损,提高加工表面的光滑性。切削液也根据其性能也分为三个种类,切削油,乳化液,水溶液。水溶液其主要成分由水构成,无粘稠的透明质感,方便操作者观察,冷却性能好。其缺点是容易令金属零件生锈,性能差。乳化液外观呈透明或者乳白色,是由乳化剂、添加剂和植物油膏加水稀释而成,冷却、效果不错但是含水量大,容易让金属钝化。
5.异形槽零件钻中心孔时要注意的问题
钻中心孔是异形槽类零件加工中十分细节却又极其重要的一环,对异形槽零件的加工工艺的品质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异形槽加工过程中,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5.1防止中心钻的折断(1)中心钻一定要对准加工零件的回转中心,加工零件的末端要车平,不能留有凹头,否则容易造成中心钻偏斜,不能准确定钻心而折断。(2)切削时候要严格控制切削用量。(3)不能使用磨后的中心钻强行钻入。(4)要保证中心钻的清洁,及时清除中心钻上的切屑和浇注切削液。
5.2防止中心钻孔钻的不圆或钻偏(1)要及时矫正出现弯曲的加工零件2.保证装夹工具有良好的夹紧力,防止因夹紧力不足而引起的钻中心孔时加工零件的移位。且在钻孔时注意,中心孔不宜钻的太深,否则在工件夹装时不能与中心孔的钻孔贴合,避免中心钻孔修膜后圆柱部分的长度过短,不然在装夹时,容易造成装夹尖端与中心孔底的接触。
6.在热处理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正确的高温的处理方法对后来的切削加工质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金属的组织成分不同在加热处理中会呈现出不同的组织特性,当含碳量不足0.25%时,金属的切削加工性能也随着碳含量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有大量的铁素体在回火状态下出现,那么说明该金属的延展性很好。因为渗碳合金钢(12CrNi4A)具有含碳量低的优势,经过渗碳后冷却,然后通过金属加热处理后再低温回火,从而形成柔韧性和强度的完美融合。大部分的异形槽类零部件加工过程中,都是先经过加热处理及回火后再进行磨削工作,通过磨削加工达到所追求的良好机械性能。工件采用半自动或自动机床加工时高效率成批生产,只有经过科学的热处理工艺方法,有效的降低了磨削时“烧伤”或形成“磨削裂纹”的概率,保证了零件经过精磨后,还能维持有较高的光洁程度。因此,正确选定合理的热处理工艺方法是优质切削的基础。
二、当代展示空间中“留白”的表现精神与价值意义
1.虚实相应构建信息的主次关系
作为一种以视觉传达与感知为主的综合性艺术,展示空间的整体布局是对各视觉要素具置的规划与经营,而能呈现恰当的对比。留白的艺术手法能对展品的陈列进行主次划分,微观的陈列设计之中的局部空白意在凸显各种视觉要素的对比与强弱关系。有效地运用对比手法传递出陈列道具与展品的主次关系,调整各简练的空间、顶部与地面的留白恰到好处地突出了靠墙的展品,主次关系一目了然元素的形与量、位置与面积、主体与背景、色彩与光影、材质肌理效果等对比组合关系,就可以产生统一与变化的形式美感。在此需要指出的是,对各要素的空白处理应当尽量简化或去除繁琐的装饰,地面与顶部要保持干净利落,展示道具宜少而精,陈列空间也需要适当留白。同时,应该根据陈列风格选择格调高雅、造型优美简洁的饰物,使展示空间显露含蓄内敛的独特气质。展示设计的本质是信息传递,即通过各种视觉传达方式和展示技巧,运用诸多陈列道具,使受众感觉到展品最具魅力的一面。所谓的“感觉”,就是以一种难以说清的方式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在一起的情景。接受信息的人是各种感觉的集合体。所以,设计师应该对这些信息进行研究,有条不紊地构建一个信息的集合体。展示空间设计中的留白区域并不能顾名思义,这里的留白区域不只是局限于颜色中的“白色”。更多的则是指空间中的“空白”,亦指设计者通过精心构思和反复推敲,特意将某个区域表现为无任何多余的元素和装饰,使其处于空缺的状态,也就是借助一定区域的“虚无”来烘托需要重点展示的内容和主题。而重要目的在于营造一种有虚有实的主次关系,最大限度地获得观者的关注,并将观者的注意力吸引到主要的展品上来,同时营造出简洁却不简单的整体空间效果。原研哉在《设计中的设计》一书中提到,信息的基本品质是“清晰”。他指出,内容虽重要但形式很难被人接受和理解的信息是不具备好的品质的。由此,展示设计师的首要工作就是要对所有相关信息进行梳理,通过清晰地构建使需要表达的信息简明易懂。而有目的的留白正是设计师在整体构思的基础上,实现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高度统一的行为。
2.借助视觉焦点表达主题
老庄追求“无为”“。无为”被视为一种境界——看似什么都没有,其实蕴藏着耐人寻味的哲理:看起来似乎毫无用处的东西,其实内涵却异常丰富。正如容器虽然是“空”的,却能容纳和收藏东西。这样就其拥有的可能性来说,也许异常地丰富。从本质上讲,展示空间中的留白区域是“未被使用的区域”,“白”即是空的地方,和陈列的实体一样都是整体的组成部分。尽管留白区域看起来未被使用,但事实上留白区域的作用却不可低估,它为整个作品提供了可以“透气”的空间和布局上的均衡感。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对展示空间布局的整体把握并处理好相关细节之中各个视觉要素间的关系。设计中巧妙地留白,是为了更好地衬托主题和突出重点陈列的物品,并集中观者的视线使之形成空间层次。留白区域的环绕与陪衬,能较好地强调中心区域的展示效果,因此观者的视线和注意力就不会被繁杂的元素所干扰,信息的层次感将会更加明确,对观者视线的引导效果能更上层楼,视觉焦点也就自然形成了。
3.意境的表达与提升
“意境”是指艺术作品中所呈现的一种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生命律动而显得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空白空间”具有独特的设计意境。在展示设计中,有意识地应用空白美学,能创造出具有现代感的展示艺术空间。适当而合理地留白,会使空间结构趋于简洁,达到以少胜多、以简胜繁、耐人回味的艺术效果,展示空间也由此变得更加整体、精炼而雅致。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的名言——LessIsMore(少既是多),表达了其对设计作品极端简化的初衷在于探索一种“简单中见丰富,纯粹中见典雅”的可能及途径,在这一点上实与空白美学的精髓不谋而合。从艺术的角度来审视留白,是通过视觉上的手段给人带来心理上的轻松与愉悦,还能产生韵律与节奏感,是在一种动态之中营造出来的平衡感觉。在看似简约的手法中却蕴含着丰富的效果,于貌似轻松随意地创意中显现高超的设计功底。这样的处理会使空间的表现更为生动、独特。留白的意义包含了理性和直觉,虽说是显性的表达,其实是是借助隐性的暗示引领观者去寻找美、发现美和体味美,最终达到感悟的目的。展示空间与陈列设计中的留白是创作上的一个技巧,由于留白,观者才有了想象的空间,作品也平添了一种欲说还休的意境及魅力。
中国的现代艺术设计需要建立在民族文化、民族风格的基础上,因此必须重视向民间艺术学习,坚信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主流在民间。所以在城市空间设计中,要通过对环境的理解,对传统的认知,自觉地借鉴,而不是直接挪用。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变化万千、风格种类异彩纷呈,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精华,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精神,值得当代城市设计师深入学习和研究。设计师在设计实践中,通过元素剥离、创意整合和情感传达,特别是与新技术巧妙融合,就能创造出独具中国特色的现代艺术设计作品。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要靠城市设计师与民间艺术大师、民间艺术教育人才的融合。所以说,城市设计师必须以民间艺术为基础,重视向传统民间艺术学习,只有亲身体会这笔文化遗产的魅力所在,了解传统民间艺术中所蕴含的深厚的民族本源文化、本源哲学、本源艺术的基因,以及多姿多彩的具有生命活力的民族语言形态,才会对它加以自觉应用[2]。
2.传统民间艺术语言
现代化现代城市空间越来越相似,传统特色逐渐消褪,因此如何保持城市的独特气质就成为十分迫切的问题。传统民间艺术语言体现了独特的审美传统,蕴含着深厚的精神文化内涵,将其作为城市空间设计的思想源泉,在城市空间中直接或间接地运用,对强调和延续历史文脉有着重要意义。但是,源于自然崇拜的原始文化的民间艺术,所代表的是不同于现代文化的农耕文明,它虽有着特定的社会基础,但其中也有不适合现代生活方式、不符合现代审美、伦理观的地方,这样就限制了其在当代城市设计中的广泛应用。有些民间艺术图式如果不经过调整、创新,就很难为现代社会所接受,因而应用时不能简单、机械地复制、拼贴,而应该在理解其文化含义的基础上,取其精髓,去其糟粕,使其艺术语言现代化,为当代大众所认同并接受。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很多内容和形式有相对的稳定性及程式化特征,在艺术认知上有更为直接的优势,因而是可以应用到城市空间设计中的。其应用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物品本身、题材、造型及艺术手法的直接运用;第二种是间接运用,即可以从民间艺术的形、色、质等方面着手,进行形的简化与再造、色彩的沿用与重组以及材料的选用与更新等,来再现或表现民间艺术。在城市空间设计中,设计师要将传统文化经过现代设计思维的选择与消化,融入到现代设计之中,这样,民间艺术元素才可能真正发挥它的艺术价值,作为一种新的视觉传递语言,在现代设计中重现生机。
3.在社会场域上的对接虽然城市空间设计
一直以来都以较快的速度发展,但在当代,与公众联系紧密的传统民间艺术才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之中。民间艺术形式以合理、合情的方式融于城市开放空间中,其较大的辐射面和难以抗拒的视觉冲击力,使与它发生接触的人都会或多或少地接受它传达的信息,从而在心中产生一种熟悉的、能产生共鸣的集体性的感受。为城市居民营造一种心理归属感,满足社会心理情感的需要,可以使城市居民对城市产生心理依赖感,对环境产生身份认同、心理认同,直至文化认同。另外,当代城市空间设计追求绿色生存空间,提倡低碳设计。传统民间艺术如陶艺、编织等,其原生态性契合了当代城市设计的需求。在设计中,对民间艺术中传统的工艺、材料和形式的毫无偏见的借鉴,体现出了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同时也体现出了一种社会的进步,因而是一种设计伦理和设计道德的体现。传统民间艺术一旦融入城市空间艺术中,就会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其审美对象就会直指社会公众,就会以公众的精神需要为目的,以公众的审美评价为借鉴,生存于公众之间。这就使得公众对自己生活的公共空间艺术享有话语权,同时享有艺术创作的参与权,从而提高了社区居民的和谐氛围,促进了社会和谐。
二、传统民间艺术在城市空间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1.城市空间墙面艺术与传统民间艺术
传统民间艺术的民间性和贴近生活的特点,迎合了城市特色营造的需要。城市空间的墙面围合成居民生活的空间,在城市空间的墙面上揉进诸多传统民间图式元素,可以体现城市的独特个性和其融合性。同时,利用民间艺术形式改造城市建筑墙面,可以增加建筑的历史、艺术价值,也将提升整个城市的艺术品位。墙面艺术的丰富多彩使城市居民在街道上除了广告外,有可看的内容,也可彰显该城市与其它城市的差异。同时,融入传统民间艺术的城市墙面,除提升城市形象外,也能满足城市公众的精神需求。如高雄驳二艺术特区中的墙面设计借鉴了民间皮影和乡土绘画,使原本废弃的墙面换上了新妆,焕发了新的生命。同时,建筑室内墙面设计也常常采用民间艺术元素来活跃空间氛围,提升空间亲和力。譬如大连甘井子实验小学的教学楼设计,局部采用了民间艺术元素,将传统红灯笼悬挂在大门入口的过厅天花板上,每盏灯笼上面都有不同的两个字,比如“幽默”、“温柔”、“爱笑”、“漂亮”、“耐心”、“善良”、“公平”等。这种设计既体现了艺术文化特色,又具有亲切感和历史厚重性,深得家长、老师、孩子们的喜爱。
2.在社会场域上的对接。虽然城市空间设计一直以来都以较快的速度发展,但在当代,与公众联系紧密的传统民间艺术才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之中。民间艺术形式以合理、合情的方式融于城市开放空间中,其较大的辐射面和难以抗拒的视觉冲击力,使与它发生接触的人都会或多或少地接受它传达的信息,从而在心中产生一种熟悉的、能产生共鸣的集体性的感受。为城市居民营造一种心理归属感,满足社会心理情感的需要,可以使城市居民对城市产生心理依赖感,对环境产生身份认同、心理认同,直至文化认同。另外,当代城市空间设计追求绿色生存空间,提倡低碳设计。传统民间艺术如陶艺、编织等,其原生态性契合了当代城市设计的需求。在设计中,对民间艺术中传统的工艺、材料和形式的毫无偏见的借鉴,体现出了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同时也体现出了一种社会的进步,因而是一种设计伦理和设计道德的体现。传统民间艺术一旦融入城市空间艺术中,就会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其审美对象就会直指社会公众,就会以公众的精神需要为目的,以公众的审美评价为借鉴,生存于公众之间。这就使得公众对自己生活的公共空间艺术享有话语权,同时享有艺术创作的参与权,从而提高了社区居民的和谐氛围,促进了社会和谐。
二传统民间艺术在城市空间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1.城市空间墙面艺术与传统民间艺术传统民间艺术的民间性和贴近生活的特点,迎合了城市特色营造的需要。城市空间的墙面围合成居民生活的空间,在城市空间的墙面上揉进诸多传统民间图式元素,可以体现城市的独特个性和其融合性。同时,利用民间艺术形式改造城市建筑墙面,可以增加建筑的历史、艺术价值,也将提升整个城市的艺术品位。墙面艺术的丰富多彩使城市居民在街道上除了广告外,有可看的内容,也可彰显该城市与其它城市的差异。同时,融入传统民间艺术的城市墙面,除提升城市形象外,也能满足城市公众的精神需求。如高雄驳二艺术特区中的墙面设计借鉴了民间皮影和乡土绘画,使原本废弃的墙面换上了新妆,焕发了新的生命。同时,建筑室内墙面设计也常常采用民间艺术元素来活跃空间氛围,提升空间亲和力。譬如大连甘井子实验小学的教学楼设计,局部采用了民间艺术元素,将传统红灯笼悬挂在大门入口的过厅天花板上,每盏灯笼上面都有不同的两个字,比如“幽默”、“温柔”、“爱笑”、“漂亮”、“耐心”、“善良”、“公平”等(图2)。这种设计既体现了艺术文化特色,又具有亲切感和历史厚重性,深得家长、老师、孩子们的喜爱。
2.现代的快节奏生活使人们对民间元素细节的繁琐有着一定的眷恋和承受能力,东方文化中最经典和最有代表性的元素也被多数人所接受。如北京的凯晨广场借鉴中国传统建筑及民间艺术中常见的Z、L型饰纹作为设计思路,以及佛教中吉祥如意的“万”字符,将汉字中偏旁部首的笔划拆解为最基本的横平竖直,重新组合形成一系列相互交错的Z、L型,以求在长安街上创造独领的立面效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成为西长安街的地标性建筑将传统民间艺术应用于建筑设计的典型案例还有2010年世博会中的波兰馆。该设计融入民间剪纸艺术,外墙表面布满了镂空的花纹,远远看上去整个建筑就像是一张折叠的波兰传统民间剪纸。步入展馆,便可看到阳光透过缝隙照进大厅,在地上投射出剪纸图。色彩变幻的光线穿过剪纸图案在馆内营造出一种明暗错落的效果,使观者产生奇幻美妙的感觉。波兰馆将传统艺术融入现代建筑,传达了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相辅相成的必要性。
作者:周芳艳 何勇 蒋志勇 单位:岳阳职业技术学院 岳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缺乏文化内涵,没有特色和创新岳阳地区大部分私人药店,规模小,人员少,服务不到位,更谈不上文化内涵。甚至一些较大的医药商场或者连锁药店,也是如此:仅仅注重外在的、形式的统一,而忽视内在的、基础的建设。顾客评价药店的标准往往是感觉,没有文化内涵的零售药店,对顾客不会有吸引力。除“益丰”、“海王星辰”等全国知名的连锁企业的门店,岳阳地区的大部分药店从门店招牌到内部装潢,从药品种类到陈列方式都较为相似,没有自己的特色。很少有药店做市场调查,针对不同消费者提供不同产品和服务。在经营手段上,喜欢模仿他人,如与其他药店打价格战,结果导致药品利润越来越低,甚至难以维持自身生存;或是盲目搞多元化经营,把药店办成了“超市”,但却没有“超市”的人气,还使患者对其经营行为产生质疑;还有大量发行会员卡,由于未有制定或执行合理有效的会员制度,最终有效会员数量很少,既不利于留住一些忠实的老顾客,也无法培养优质、稳定的新顾客。员工业务水平整体偏低,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目前,我国零售药店的药学服务工作尚处于初级阶段,整体水平相对较低,服务范围狭窄,缺乏深度和广度,药店的药学服务水平和意识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2]。岳阳地区药店从业人员大部分都未形成良好的服务意识,与患者交流较少,为患者提供的信息不够丰富,主要就是适应证及用法用量。在药品推荐方面,专业知识的深度也不够,不能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品。虽然常见的感冒、发热等轻微疾病由患者在零售药店自行购药十分方便,而且价格比在医院便宜,但药店若不能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患者仍会选择去医院。个别零售药店还存在药师证空挂和药师不在岗的现象,有些是药师年龄大、身体弱,药学及法规知识陈旧,执业技能较差,无法正常履行驻店药师的职责;有的中药师看不懂西药处方,也有的西药专业药师看不懂中药处方等,造成“有名无实”的虚岗,无法保证药师的药学服务质量[3]。品牌意识不强,缺乏宣传力度据调查显示,消费者在购买行为中,对品牌的重视率达79%,认为应该相信品牌的达66%,与其他产品品牌不同的是药店品牌实际上是一种服务品牌,是潜在无形的[4]。要建立一个成功的品牌,最主要的是要有一个好的定位,一个好的企业核心理念往往能使消费者产生共鸣。要力争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到某某药店能购买到安全、有效的药”的形象。岳阳地区大部分零售药店的品牌意识还不强,药店老板对自身的发展没有准确的定位,有的只注重眼前利益,缺乏把企业做成“老字号”的长远眼光。岳阳本土的连锁药店大都知名度不高,此外,宣传力度也不够,目前主要的宣传方式有派发DM单,以及在店门口与医药公司合作的“买赠”促销活动等,影响范围极为有限。由于缺乏宣传力度,岳阳本土的零售药店品牌知晓率普遍很低。竞争方式落后,导致患者用药存在安全隐患由于岳阳地区零售药店竞争激烈,药店老板被迫绞尽脑汁与同行争夺顾客,同时设法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目前,最主要的方式有打价格战,和增加高毛利商品的销量等。打价格战虽然在短期内可以赢取市场,但同时也大幅度降低了整个行业的毛利水平[5]。在价格战中,某些厂商生产的药品零售价格被极度压低,已经让零售商无利可图,除去店面运营成本,有些药品甚至属于亏本销售。而药品是特殊商品,患者对其的需求不会因为降价而增加。为了和其他同行竞争,很多老板一边打价格战,一边设法增加高毛利商品的销售。营业人员在推荐药品过程中,并不是从患者的病情、实际的需要来考虑,而是单纯用药品毛利率来选择“首推”药品,对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名牌产品进行低价招客,或者撤柜下架,以高毛利商品取而代之[6]。很多高毛利产品成本低、疗效差,而价格却与名牌产品相差不大。顾客对药品生产行业不熟悉,经常在店员重点推荐下购买此类药品。此外,部分店员把保健食品当成药品出售,过度夸大其功效。还有一些药品的生产厂家未经GMP认证。以上这些现象都会导致患者用药存在安全隐患。
扩大药店规模增加宣传力度要提高药店的盈利能力,就必须增加客流量。而药店规模大小是客流量多少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尤其是连锁药店,规模大小直接决定其影响力。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药店要勇于扩大自身规模,积极与医药公司及各药企开展深度合作,实现共赢。要扩大药店的知名度,必须积极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如社区的免费体检活动,在社区宣传栏开辟疾病防治专栏,或是举办家庭药箱过期药回收并赠新药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更多的社区居民知道该药店的存在,为他们走进药店创造机会。加强学习药品是特殊商品,虽然非处方药的销售不需要处方,但顾客对药学知识熟知程度不一,在选购药品时,店内员工有必要对其提供不同程度的药学服务。药店员工应加强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水平,能为不同的人群提供专业的服务。如果员工专业知识不扎实,加上没有较好的销售技巧,极有可能导致顾客出现逆反心理,拒绝购买被推荐的药品,甚至永远不再光顾此药店。因此药店应定期对员工进行业务知识培训,并且对店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化管理。任何一个不满意的顾客,都可能对药店来之不易的良好口碑进行反面宣传。顾客对药店是否满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提供药学服务的员工是否满意。员工除了要有扎实的业务水平,还应该具有主动、热情的服务态度。要想调动每一个员工的工作激情,让其自愿、主动地把工作做好,药店老板或者店长要关心、理解员工,实行人性化管理,尽可能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的困难。若每个员工都能快乐地工作,顾客自然会享受到优质的服务。突出药店特色零售药店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有与众不同的地方,不能盲目跟风,模仿他人的营销方法,要形成自己的特色。药店不必照搬多元化经营的模式,反而可以考虑将某一类药品做全、做精、做出水平。如在店内开设糖尿病专柜、或者老年人专柜等等,在专柜边摆放一些相关的健康手册和资料,并在店内提供一系列针对该专柜的相关检查,让顾客体验到专业的“一站式”服务。此外,药店应该从细节上给予顾客更多的人文关怀。如在药店内设置休息处,备好开水,为病人服药提供方便。还可以提供一些便民措施,如为顾客免费粉碎阿胶块等药品,为顾客免费送药上门,甚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免费赠药。这些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会让顾客对该药店产生依赖。药店还要设计一些较为合理的会员卡制度,对部分客户发放会员卡,给予一定程度的优惠,可极大地提高这些人群对该药店的忠诚度。
岳阳地处中国中南部地区,和很多中小型城市一样,零售药店数量多,饱和程度高,而且在经营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当前,很多大型连锁药店在全国范围内不断扩张,本土药店与这些外来的强劲对手相比,竞争力十分弱。在医药零售业的利润不断萎缩、竞争日益剧烈的形势下,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提高服务水平、建立品牌、吸引更多顾客,在竞争中不被淘汰出局,是每个医药零售企业的当务之急。
张艺谋以执导充满浓烈中国乡情乡味的电影著称,其中反映农村题材的影片大部分都成为经典,彰显了他的独特风格和不凡成就。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他先后执导的《秋菊打官司》(1992年,简称《秋》)、《一个都不能少》(1998年,简称《一》)、《我的父亲母亲》(1999年,简称《我》)等三部影片,将审美的视角投射到当代农村,从不同角度展示农民的精神和情感生活,传达出更为现实更为切近的热点话题,拓展出更为宏大更有张力的审美空间。在故事的叙述上,既返归传统又突破传统,追求中国审美视野中的融合。从而使得影片平实、简约、质朴中彰显出厚重、秾致、丰富的鲜明特色。
一、传达:平实与厚重
这三部影片,张艺谋都是把一个很简单的故事放在宏大的人文背景上,从独特的角度,运用纪实和抒情的艺术表现手段进行观照和反映,在平实的影片之中蕴含着厚重的内涵,使得寻常的一桩桩生活小事散发出动人的魅力。在谈到《一》和《我》影片的卖点时,张艺谋说:“我们用很平实的手段表现了很浓重的内容,用表面的平实和内在的凝重,通过不露声色地表述来体现我们的关爱。”
三部影片文学艺术论文,讲述的都是很简单的故事,再现了老百姓的本色生活。这些影片平淡而真实,没有什么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感人至深,促人深思。《秋》说的是西北沟子村村民秋菊为丈夫“要说法”的事,因村长踢了他丈夫“要命的地方”。作为一个身怀六甲的农村,秋菊靠种地为生,为了能使村长赔理道歉,她只得靠卖辣椒的微薄收入来打官司,从调解到裁决再到判决,从告村长一直到事先没有料想到告了市公安局局长。就农村而言,这无疑是一个新鲜的事,给人以拍案惊奇的感觉。
《一》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偏僻的乡村小学,十三岁的临时代课教师魏敏芝追寻一个辍学的学生。为了50元钱的工资,维持一所只有28名学生的山区小学的教学秩序。魏敏芝只身一人跑到城市里,身无分文,睡车站,蹲马路,守望电视台,它不仅把失学的学生领回了学校,还从城里带回了许多东西,引来了社会的广泛支持和大力援助。“小人小事”,在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可能每天还在上演着。
《我》讲的是现代版的“织女”爱情故事,三河屯村乡风淳朴,一个农村“织女”追求有文化的教学先生论文提纲格式。一段恋情,就像一首舒缓流畅的散文诗,不多的几句对白,一只“红发卡”成就了美好姻缘。自由恋爱开了三河屯村的先河,在彼时彼地可谓是令人无法想象的惊世骇俗的传奇。
这三部影片,叙述的故事契合情境,返朴归真。以平实的故事所凝铸的素朴来再现平实的生活,“在司空见惯中拍出一份真切和力量来。”张艺谋以平实处见厚重的方式传达主题,关注凡人小事,选材取向由“传奇”转为“平话”,把镜头的焦点对准现实生活,借日常性事件展示题旨,从一个独特、真切的角度观察人性、人情、人文深处,文化或哲理意味更为浓厚。
《秋》中案件不离奇,氛围也不奇异,却能引起观众的好奇。影片中,我们没有看到人们所习见的“包青天”的形象,看到的是秋菊打官司过程中的一路“绿灯”,“人治”正在渐渐地被“法治”所替代。不过,在我们这个具有几千年封建文化传统的国度文学艺术论文,尤其是还非常讲究秩序的广袤农村,注定了这个转换是非常艰难的,相当漫长的。影片在“情”和“理”的处理上,一方面是“理”在走向彰显,在走向前沿,另一方面,“情”又在不时地掣肘,不时地制约。当王善堂在声声警笛中随着阵阵尘烟被带走时,赢了“说法”要回来“理”的秋菊只是一片茫然,那茫然中不正是感到自身“情”的失落、“情”的无奈吗?令人欣喜的是“秋菊”们已经意识到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尊严,一件不起眼的小案件传达出一个极具时代意义的普法教育的主题。
张艺谋导演曾明确说:“电影除了好看以外, 还能告诉大家什么, 让大家想什么, 关心什么, 爱什么。”《一》中,水泉小学作为山区小学, 条件简陋,环境艰苦, 由于各种因素,失学的学生很多,优秀的师资很少,但那所学校还在支撑着,坚持着。那里还有孩子们欢快的歌声和稚嫩的读书声,还有数着粉笔敬业勤业的老师,自觉追求文化的行为既显示出导演的情感倾向,也显示了村民们对未来的希望和寄托。“文化”作为“干细胞”,对受教育者,受熏陶者而言,更具有可塑性,更具有自我更新能力。而在水泉村,这样的重大使命,却让一个无论哪方面都没有成熟的小姑娘来承担,无疑“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作为观众,情何以堪,惊悚之余,更深广的忧愤当油然而生。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最容易击中人性中最柔软的那部分。
《我》所奏响的在今天看来完全是纯真爱情的“绝唱”,纯爱的主题贯穿在人生的始终,相濡以沫、风雨共担的40多年的执子之手,虽然平平淡淡,却构建了最质朴浪漫的故事,情感的内敛,生活化的风格,完全是平民化的爱情故事。没有山盟海誓,没有鲜花戒指,但双方都恪守着那一份神圣的情感。影片本来可以渲染出更多的氛围,可以编织更多的情节,然而,导演将其都简化了。导演张艺谋在说明影片的创作意图时说:“这是为拒绝真情与真爱的世纪末唱一首带有恋旧回归色彩的爱情挽歌。”[1]在面对多元文化冲击、社会经济转型的今天,人们的情感世界受到挤压,真挚纯朴的爱情观也受到了严重扭曲,如何使优秀的文化传统得以回归和传承文学艺术论文,这部影片给人们以警示和思考。
三部影片,从主流意识来看,回应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工程,也就是普法工程、希望工程、扶贫工程。让人有尊严的活着,让人有希望的活着,让人有依恋的活着,构成了新时期农民的追求的三个方面,三个维度。张艺谋正是通过平常、实在的故事,运用电影语言,采取艺术的表现手段,传达出厚重、真切的深层底蕴。
二、营构:简洁与秾致
在叙事的表层框架里,张艺谋将这三部影片故事的主体内容放在集中明快的情节中。围绕“一条线”来展开。淡化情节,弱干强枝,在简笔勾勒的同时,注重强化细节,多用工笔,精巧而细密,浓艳而别致。在谈到《我》剧时,张艺谋说:“……用减法,不用加法,没有很强的戏剧性,没有强烈的矛盾冲突,而是让它走向平实,走向单纯,走向细节化,甚至把细节加强……”。
三部影片的情节单纯、平淡,主要是“以剖析主人公内在心理为基础”[2],没有大的矛盾冲突,就像山间小溪,自然地流淌,自如地推进。同时张艺谋大胆运用戏剧的因素,情节依照惯常模式向前发展。《秋》围绕“打官司”这一条线索,层次在乡、县、市三级打官司中渐次升级。《一》以 “寻找学生”为一条线索论文提纲格式。情节集中在魏敏芝代课期间这个时空段中,张慧科辍学以后,魏敏芝筹措路费、途中跋涉、城里找人,一步一步地推进。《我》以情感作为一条线索,匠心独运,只选取了“第一步”和“第一百步”,情节内容主要是两人的相识、相知、相爱、思念的情感变化和发展。三部影片这样的安排,使人感觉到丝毫没有人为的外力,一切是自然而然的,从总体上看,单线条展开情节文学艺术论文,具有中国传统的叙事特点。
在情节部分,张艺谋宕开一笔,三部影片戏剧性的“陡转”各具特色,追求“自然本真”,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增加了人物的情感浓度,加重了影片的人文色彩。
《秋》中情节“突转”表现在:深夜,秋菊难产,村长带人将秋菊抬到医院生孩子。顺势而下,孩子满月时,秋菊请村长吃饭,可是村长王善堂却行政拘留了。不难看出,张艺谋发挥“情节点”的作用,“一件事”改变了故事的方向,似乎偏离了人们的思维定势,给人一种“猛抬头”的新异感觉,深层的推动力正是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浓郁乡情的浸染。
《一》中,运用了蒙太奇的艺术手法,把不同人物的心理和神态反应放在两个空间里互相切换,魏敏芝坐在电视台的演播室接受主持人的采访,张慧科在街头流浪。这样一勾连,从老师寻找学生转换为整个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对学生的关爱,社会效果顿时被放大了。“一个都不能少”,主题被升华了。
相爱容易,相处太难,尤其是一方处于不幸和磨难之时。《我》中,骆先生到城里接受所谓的“审查”时,风雪中的昭姊那“守候”、“寻归”两幅动人的画面,凸现了张艺谋构图艺术的魅力,也将纯真的爱情诠释得淋漓尽致。
在细节的处理上,张艺谋注重浓墨重彩,追求细腻传神。他说:“我们花在细节上的‘笔墨’,在细节上的镜头数量,要远远大于在主要情节上的。我们把细节情节化,用处理情节的节奏和篇幅,去处理这些细节。”三部影片的细节编排侧重于步步为营以写实,环环相扣以写意。每个细节都承载着丰富具体的信息,全方位的刻划人物和表达主题。
张艺谋善于选择日常生活中不同类型的物件、声音以及情景,作为细节来精心营构。“言为心声”,《秋》以“要说法”这句话作为统摄全片的细节,从向村长要到向乡里要,向县里要文学艺术论文,向市里要。潜在的根源在于一个“要命的地方”,以至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要说法”成为了大众流行语,可见一个语言细节负载了多大的文化含量。《一》中,寻常粉笔“写”全“篇”,围绕粉笔,郑重的交接、无意的踩碎、日记中的珍爱、社会上的捐献,我们看到的是师生们对粉笔的珍惜和爱护、高老师的高大形象、各界人士的热心助教,特别是在看到孩子们在黑板上自由舒畅书写那色彩缤纷的粉笔字时,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孩子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更感受到的是信心,是希望。小小的粉笔,是荡漾心旌的载体,是意味深长的象征物,让人感到惊心动魄的震撼。《我》以“织布”的细节,来“编”故事“织”情节。情丝由着棉丝牵,时光随着机声回。“唧唧复唧唧”的织布声中,织布、送布、眺望上梁布这几个细节,织出了少女的情,织进了少男的心。“唧唧复唧唧”的织布声,引出、插入骆先生的读书声,声音的交替,画面的切换,现实与幻觉交融在一起。“唧唧复唧唧”的织布声中,昭娣将至真至纯的情感,一丝一缕的织进“档棺布”里,声声织布声似乎是在倾诉那至死不渝的情,至死不变的爱。
张艺谋很巧妙地借助细节来含蓄地表达主题,但又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一》中以歌声和呼唤声为细节。起始是歌声,结尾是呼吁之声。歌声、呼唤声和心声融为一体。《我》中,“图文识字歌”,声声“韵”到底,用声蕴意旨,以声颂园丁。建校时,骆先生领读声,引领了文明的先声;中途,骆先生读书声,是山穷水尽后又一村的柳暗花明;结尾时,儿子的领读声,喻指薪火相传,绵绵不绝论文提纲格式。
三部影片的细节具有很大的容量,具有很大的张力。难怪张艺谋说:“你把细节一放大,立刻产生了刻骨铭心的情感。”[3]
三、造形:质朴与丰富
三部影片中文学艺术论文,作为新时代农村女性,她们虽然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不同时期,身份各异,她们仿佛是同根母藤上绽放的姊妹花,流淌着同样的汁液,都有着“一根筋”的特性,却迸射着不同的神采。因而都是具有着丰富的内涵,洋溢着本真的芬芳的立体形象。因此,普通人物的塑造是张艺谋电影又一个极具特色的“亮点”。
比较秋菊、魏敏芝、昭娣这三个人物,在各自不同的生活环境中,面对公理,面对责任,面对情感,她们更多地展示了顽强、执拗的一面,朴质中有着丰富,倔强中不乏柔和。
梅兰竹菊,各有秉性。秋菊为了“要说法”,从乡里、到县上、再到市里,她“不到黄河心不死”。为了突出秋菊倔强的性格,影片以“曲”展示“直”,用“退”表达“进”。“退礼”,县公安局的行政裁决书下来后,秋菊得知李公安以村长的名义买的“点心”时,当即送回。“退钱”, 市公安局的行政复议书下来后,村长劝秋菊丈夫拿回了250元钱,秋菊认为村长没有给个明确的“说法”,就把钱扔到地上。“退堂”,市法院开庭,当得知被告不是村长王善堂,而是市公安局长,到了法院门口的秋菊,愣是不肯出庭。“退”,实际上表现的是秋菊的那种不顾一切“要说法”的“进”,体现了秋菊的“倔”。这种辩证的艺术处理,使得人物从“扁平化”走向“立体化”。
魏敏芝的“直”,这也符合她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体现在“追”字上。工作交接后,向村长追要50元的工资;在电视台门口,反复追问别人“你是台长吗”;为了兑现“一个都不能少”的郑重承诺,追寻学生,可谓是经历千难万难。
《我》是一部“零情话”的“真情戏”,不借助于语言而通过动作、表情等方法和途径文学艺术论文,表现昭娣和骆先生纯真的情感。在追求爱的过程中,突出了昭娣“巧”抓机会,“巧”用物品,真是“巧”费心思。用青花瓷碗“送公饭”,绕道挑水听读书声,在送学生的路上等待,最终赢得了骆先生的倾情之恋。从清纯少女到蹒跚老妇的漫长一生中,时时处处都蕴含着“巧”,可谓无“巧”不成书。“巧”织布,贯穿于情节的全过程,既展示昭娣的柔情似水的一面,又将“一根筋”的性格特点充分地表现出来。
张艺谋对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往往表现为目的和手段的二律背反,去除了外加的理想化的雕饰和刻画,着力反映人物自身的朴质和本色的魅力,展示一个个具有丰富色彩的个体。秋菊“要个说法”,也就是村长打人认个错。这本是一个很平常的事情。但村长为了自身的权威,硬是不肯低头。在民间,打官司是迫不得已的事。秋菊的所谓“打官司”,无非是“上面的人压下来叫村长认个错”。“上面的人”而不是“上面的法律”。她为“要个说法”,不惜花费卖辣椒的血汗钱。事实上,她打官司的各项费用远远超过了200元。可见她对“说法”的执着。面对深夜救助自己生子的村长被带走之后,秋菊没有胜诉后的,而是一片茫然。影片里,并没有把秋菊刻画成一个自觉的维权主义者,而是一个懵懂中又有一点法律意识的农村大嫂论文提纲格式。
十三岁的魏敏芝,在城里,也许是一个撒娇耍泼的小辣女。可是,为了五十元的工资,她接过了高老师的粉笔,开始了她短暂的一个月的教学生活。对她而言,自身知识和教育理论都是非常浅薄的。“一个都不能少”等于“六十元钱”,很简单的算式。为了使等式成立,魏敏芝不顾一切地追寻辍学的张慧科,魏敏芝形象的逆转,由“为钱”到“为责任”。张艺谋没有赋予魏敏芝伟大的理想和高尚的品质,而是放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之中,放在魏敏芝所生活的具体的环境之中,让人物“有规则的自由运动”,因而魏敏芝的形象大放异彩,独具风貌。
“一份情,一生爱”,昭娣要的是一份不变的深情。当初文学艺术论文,昭娣对骆先生的爱,也许是少女对异性青年的本能的渴慕和追求,也许是出于对知识人的喜爱和尊重。当时光流转,步入老年时,丈夫意外地病逝,昭娣固执地用超过车费几倍的钱,请人将丈夫的遗体从城里抬回来,按照传统的方式操办丈夫的丧礼。作为一个农村老妇,生活简朴,但由于骆先生精神的感召,她还是把平生的积蓄全部捐献出来,助建一所新的小学。昭娣的慷慨之举,正是情感的作用。张艺谋并没有将昭娣随意地拔高和放大她的精神境界。
张艺谋在塑造切合农村妇女这个群体时,还非常注意选取台词、道具、背景等,从而使得人物形象更为丰满。从纵横两个角度来看,这些形象既扎根于深厚的乡土文化,又经历着时代精神风雨的洗礼,因而更具有打动人心的魅力。
四、结 语
“看似寻常最奇崛”。综观张艺谋三部当代农村题材的影片,以寻常百姓为表现对象,以寻常小事为表现内容,情节简洁而细节精致,人物质朴而内涵丰富,力求用最俭省的电影语言,营造出最厚重的艺术内涵,传达出最深广的时代主题。在同时代的农村影片中,无疑是翘楚之作。
[参考文献]
[1]鲍十.我的父亲母亲[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0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