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17:16:4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环境经济硕士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语言学习系统性单一网络学习系统自1998年来被应用到英语教学中,并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传统的英语教学,粉笔和黑板是老师的必备工具。借助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英语教学,在施行初期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在信息科技发展迅猛的今天,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学生的学习需要。
2.学生约束力差,学习效率低进入大学后,很多学生都放松了对英语的学习,自我约束能力下降。课堂学习中,老师需要一直对学习系统进行操作,造成了大量的时间浪费。老师虽然会安排对话活动,但时间短、频率低,不能充分考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教程通常都是以课本为依托,内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学生视听说能力的培养,教学效果不好,学生学习效率低。
3.视听说训练途径单一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课上不懂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课下又不会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复习,无论是听力训练、口语训练还是写作训练,训练量都不大,无法巩固课堂上的新内容,视听说能力也很难得到提高。
4.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针对性练习通常也是乏味的。学生经常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思维发散受到限制,学生不会进行主动思考,学习变成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时间较少,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视听说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
在实际的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有的教师过分依赖计算机网络技术,有时不利于教学计划的顺利施行,无法区分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其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限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使用,要求学生对知识进行特定加工,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散。影像资料的大量使用,会使学生产生视觉疲劳,注意力难以集中。再次,教师对相关软件有一定的依赖心理,不会进行改革、创新。
三、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视听说课堂教学的改革措施
1.对教师进行网络应用的培训计算机网络的使用,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需要老师对多媒体、计算机等技术进行灵活运用。对高校英语教师而言,计算机的使用能力有限,这样对顺利展开教学活动产生了障碍。所以要对老师进行针对性培训工作,认真学习计算机的有关知识,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2.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视听说课堂是要发挥老师的引导者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应当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摆脱对老师的依赖。同时要将网络教学进行落实,做到老师与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学习和巩固。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力,保障计算机网络发挥其现代化的优势,确保网络环境教学的顺利进行。
3.充分利用好各种辅工具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网络视听说课堂教学活动,建立相应的网络教学系统。网络视听说课堂的内容包括资源下载、资源上传、教师答疑、学生互动、相应测试等。网络教学内容应当包括教材中的所有内容,要对每一个环节作出详细的注解,同时教师也应上传一些与课程相关的教材。资源上传的内容也要包含一些影像资料,对其中的听力材料也要及时更新,同时要创设一定的情景对话,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最终完成教学目标。
目前,我国企业的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已处于萌芽阶段。在我国,无论是13益突出的环境问题,还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发挥会计职能,抑或繁荣我国的会计理论并使之同国际会计同步,都需要我们对环境会计进行研究。
1 环境会计的对象
环境会计的对象是全部自然资源环境。毕业论文企业不仅是环境资源的受托者,同时也是委托者。所以,无论谁的环境行为,只要对环境产生影响,企业的环境会计系统作为委托——受托关系的中介,就应对之记录并反映。所以,本文将环境会计的对象界定为:企业环境行为所涉及的自然环境空间、环境要素和环境因子,以及能够对企业自身生产经营产生影响的那部分环境空间、环境要素、环境因子及由此产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本文提及的环境行为是指:企业通过这种行为提高、降低或控制环境质量,或者通过该行为取得、扩大、缩小、变更企业使用的环境空间、环境要素、环境因子,或者取得扩大、缩小、变更对这些使用作出规定的权利。环境行为包括直接环境行为和间接环境行为。
2 环境会计的计量
2.1 环境会计价值计量的理论基础
环境会计是以环境资产、环境费用、环境效益等会计要素为核算内容的一门专门会计。在核算各会计要素时,一般都采用一定的方法将其折算为货币量来进行计量。但是,环境会计货币计量单位的货币含义不完全是建立在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的。因为环境会计的对象大多是自然界千百万年长期演变的结晶,依劳动价值理论,环境资源只有使用价值,没有劳动创造的价值和交换中形成的、反映价值的价格,无法计量。从环境资源的效用性、稀缺性、替代性、非交易性等特点来看,效用性构成了环境资源的价值源泉,稀缺性决定了必须引进边际概念,替代性决定了环境资源的价格,非交易性决定了环境资源的价格必须借鉴数学方法。综上所述,环境会计的计量价值理论是劳动价值理论与边际效用理论的综合。对于包含劳动的环境诸要素按劳动价值理论建立的计量方法来计量;对于不是劳动结晶的环境诸要素按边际价值理论建立的计量方法来计量。
2.2 环境会计的计量方法
环境经济学的丰富理论与实践,为我们提供了环境会计的计量方法。常用的方法主要有直接市场法和替代性市场法,此外,还有假想市场法。
1)直接市场法。度量被评价的环境质量到环境标准之间的变动,硕士论文然后直接运用市场价格对这一变动的条件或结果进行测算,具体包括:
(1)生产率法。这种方法把环境质量看作一个生产要素,其变化导致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变化,从而导致产品价格和产量的变化,而价格和产量的变化是可以观察到并可以测量的。如减少水土流失可以保持甚至增加山地农作物的产量。
(2)人力资本法或收入损失法。这种方法用收入的损失去估价由于污染引起的过早死亡的成本。根据米山的论文(Mishan1972),一个在正常情况下可以活到t年,由于污染而于T年过早死亡的人所损失的劳动力的价值可描述为:
LT= ∞t= TLPtT(1+r)一(t—T)
式中:——为预期个人在第t年内扣除非人力资本收入的总收入;卜为个人在第71年活到第t年的概率;r——为预计到第t年有效的社会贴现率。
(3)机会成本法。在无市场价格的情况下,资源使用的成本可以用所牺牲的替代用途的收入来估算。例如,保护国家公园,禁止砍伐树木的价值,不是直接用保护资源的收益来测量,而是用为了保护资源而牺牲的最大的替代选择的价值去测量。该方法是指人们由于环境危害而用损坏的生产性物质资产的重新购置费用来估算消除这一环境危害所带来的效益。
(4)预防性支出法。该方法是指人们为了避免环境危害而作出的预防性支出作为环境危害的最小成本。如由于水环境被污染,医学论文人们不得已购买纯净水作为饮用水,那么购买纯净水的支出就可以用来估计人们对水源污染危害的主观评价。
(5)置换成本法。该方法是指人们由于环境危害而用损坏的生产性物质资产的重新购置费用来估算消除这一环境危害所带来的效益。
2)替代市场法。所谓替代市场法就是找到某种有市场价格的替代物来间接衡量没有市场价格的环境物品的价值,主要有后果阻止法和资产价值法。
(1)后果阻止法。在环境恶化程度较深且无法逆转时,可通过增加的投入或支出额来减轻或抵消因环境恶化而导致的后果。这种投入或支出的金额,是企业因环境污染所支付的社会成本。
(2)资产价值法。把环境质量看作是影响资产价值的一个因素,当影响资产价值的其他因素不变时,以环境质量恶化引起资产价值的变化额来估计环境污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的方法,称为资产价值法。
3)假想市场法。在环境状况的变化甚至连通过问接地观察市场行为都不能估价时,只好靠建立假想市场的方法来解决。意愿调查法就是这样一种方法。
1)投标博弈法。该方法是通过模仿商品的拍卖过程,对被调查者的受偿意愿进行调查,最后所有的被调查者愿意接受的金额汇总或平均,求出环境质量的货币价值。 2)比较博弈法。该方法是通过被调查者在不同的方案组合之间进行选择,调查被调查者的受偿意愿,最后确定环境质量的货币价值。
3)无费用选择法。该方法是通过询问被调查者在不同无费用的方案之间选择;调查被调查者的方案选择意愿,每一个方案都不用付钱,最后通过比较得出环境质量的货币价值。
4)专家调查法又称特尔菲法,它是将各专家对环境质量发表的意见加以汇总整理,然后再发给各个专家作为参考资料,重新考虑,提出新的论证。经过以匿名方式多次反复,专家意见渐趋一致,得出环境质量的货币价值估量。
3 环境会计的报告
3.1 环境会计报告的内容
环境会计的具体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合乎质量要求的全方面信息,环境会计不仅要提供价值量基础的报告,同时也要提供自然量的报告。根据环境报告使用者对信息的要求来看,环境会计报告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3.1.1 环境资产
环境资产是指符合资产确认的标准而被资本化的环境成本。工作总结其中环境成本是指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企业管理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采取或被要求采取的措施的成本,以及企业因执行环境目标或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比如,开发更有利于环境的产品,进行环境审计等都属于环境成本的范畴。
3.1.2 环境负债
环境负债是指企业发生的,符合负债确认标准,并与环境成本相关的义务。其含义为确认环境负债并不一定要有法律上的强制性义务,可由企业管理部门作出有关环境成本的承诺,否则不能确认为环境负债。
3.1.3 环境收益
环境收益是指会计主体保护环境资源所得到的收益。因为企业积极参与治理污染极有可能会直接或间接产生某种收益。如利用三废生产产品会享受税收上的优惠政策,从而增加税后净收益。
3.1.4 环境成本
根据我国现行有关法律的精神,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损害需要以污染后的某种支出作为赔付或补偿,势必会产生某种支出。支出的形态多样,如:环境管理费用、环境监测支出、排污收费等。这些支出会影响到企业当期或多期的损益。
3.1.5 环境绩效
环境绩效是塑造企业环境形象的关键,其应该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环境法规执行情况,包括执行的成绩和未能执行的原因。
2)环境质量情况。如污染排放情况、主要质量环境指标达标情况等。
3)环境治理和污染物利用情况。如污染治理情况、从事环境治理监测人员及开支情况等。
3.2 环境信息的披露
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有多种方式,通常看来主要是两种,在现有的报表内披露或对现有报表稍加调整进行披露。
1)在现有的报表内披露。英语论文环境会计信息的有关财务影响可以直接列入现有报表的有关项目之中,不进行单独揭示。例如,向政府交纳的排污费视同一般的共同性费用计人管理费用,用于环境保护的设备列为一般的固定资产等。也可在现有的财务报表内增加项目,以某种合适的项目对环境有关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指标单独揭示。例如,在损益表增设专门的项目,以反映全部或部分的环境支出,揭示控制环境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导致的收益。或在现有的财务报表正式项目之外设置补充资料,比如,在资产负债表中加注“环保资产”、“环境负债”等表外补充资料等。
2)对现有的财务报告稍加调整进行披露。除上述的在财务报表内披露的方式外,也可以将范围略加扩大,但不调整现有的财务报表,凡与环境有关的财务问题在财务报表中依然采取传统的处理方式,
只是在财务报表之外的财务报告中的其它部分进行披露。如增加附表或补充报表单独反映环境问题的财务影响或在财务报表注释中说明。
需要指出的是,这几种披露方式并不是排它的,几种披露方式的共同使用将更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理解。
参考文献
[关键词]节能减排 技术创新 清洁生产
企业内部环境驱动力是指来自企业内部的促使其主动改善环境行为的各种因素。企业内部的环境驱动力主要包括环境护的经济利益驱动力和绿色价值驱动力。
企业的环境保护行为能不能为企业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或是增强其竞争能力,是产生企业内部驱动力的关键。企业的环境行为是通过投入一定的环境成本实现的。企业可能的环境成本一般包括环境管理成本、环境后处理成本、再生循环成本、技术与研发成本、环境认证成本、环境公关成本、排污费、罚款与赔偿等,其产生的相应经济收益包括原材料与能源的节约、排污费和诉讼费的减少、废物再生利用收益、差异化产品及市场占有率增加等。如果环境成本带来的效益大于环境成本,也就是说企业的环境行为带来了经济效益的增加和竞争能力的增强,那么企业就会更加积极地进一步投入环境成本,改善环境行为,企业内部的环境驱动机制相应形成。
一、甘肃省企业节能减排现状
1.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据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所主持的对我国1051家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我国节能减排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就企业方面而言,存在缺乏资金、缺乏人才、缺乏信息3个主要方面的障碍:
资金缺乏是企业进行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首要障碍性因素。实际上,不仅是企业创新运动,而且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资金缺乏也是一项重要阻碍。但从企业角度来深入分析的话,造成企业创新资金缺乏的局面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节能减排技术创新能力的缺乏,没有一定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能力,企业难以取得较好的技术创新收益,更别说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收益,从而难以继续下一步的创新活动,无法步入“创新――积累――发展”的良性循环。
人才是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活动的核心。人才的缺乏,特别是高水平人才的缺乏,是导致创新失败的重要原因。加之企业中技术人员普遍没有节能减排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难以发掘节能减排浪潮给技术领域带来的机会和威胁,研究开发活动只注重产品生命周期的某一特定阶段,而非全过程,难以通过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实现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总和最小化。
企业的信息能力,包括信息的收集能力和利用能力,对于企业技术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节能减排技术信息的缺乏,使我国企业难以把握相关技术领域的发展动态和发展趋势,进而会影响我国企业节能减排技术成果的先进性与创新性,也会影响创新和技术引进的质量和水平,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2.企业清洁生产推广不力
在甘肃省现阶段,企业和政府部门对清洁生产缺乏了解和认识。目前,环保部门、经济综合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各级领导,对清洁生产及其对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意义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导致对推行清洁生产缺乏紧迫感,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没有应有的动力。企业领导还没有放弃长期依靠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经营方式,尚未树立生产全过程污染预防的意识,往往仅侧重于污染物的处理,没有把清洁生产作为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清洁生产宣传力度也不大,企业不开展清洁生产;企业想实施清洁生产却缺乏必要的政府支持和保障,遇到大量自身难以克服的障碍现行的管理制度从总体上倾向于“末端治理”;许多企业想开展清洁生产,苦于没有这方面的技术,技术的缺乏已严重影响了清洁生产的推广和应用,也可以说阻碍了甘肃省工业水平的提高。
二、推进甘肃省节能减排的企业内在驱动机制构建
1.提高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创新能力
所谓节能减排的技术创新就是企业不断推进自身节能型、环保型技术的提升和创新,为开发和生产清洁型、环保型、节能型的新产品提供源源不断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如果单纯从企业自身的角度看,要推进节能减排,就必须推进企业节能减排创新。这是因为节能减排作为企业目前新的市场培育点和新的市场切入点,随着国家关于节能减排的一系列财政税收、信贷等优惠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落实到位,最先实施节能减排的企业和最先介入节能环保型新产品市场的企业必然会形成先动优势。节能减排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它要求企业家要有长期的战略眼光,不要为了短期的利益而失去长期的战略地位。因此要想提高企业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能力,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企业必须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投入,拓宽融资渠道。中国企业创新成长机制长期受科技投资瓶颈制约,如R&D投资仅为美国的五十二分之一,日本的三十九分之一,德国的十六分之一,我国的R&D占GNP的比重在0. 5%~0.7%左右,而发达国家为20%~30%。新兴国家和地区也相当高,韩国1990年为1.86%,我国台湾1990年为1.69%,连印度都超过我国。有限的R&D经费配置到企业的比重我国又过低,1993年为22.7%,而发达国家则在70%左右。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由于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的创新资金都比较缺乏,企业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是很难完成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活动,因此除了企业自身加大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投入以外,还必须引入其他投资主体(如风险投资机构、政府资金支持等)。
(2)企业应加强创新人员及管理人员的生态环境意识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是一项高知识密集型的活动,与传统技术创新相比,企业的创新人员不仅要具备很强的创新能力,还必须要有良好的生态意识。这样企业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就有一定的知识作保障。
(3)进行技术联盟。所谓技术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织(企业、科研机构或大学等)基于技术创新总体战略目标,互相联合共同致力于研究开发的行为。它是以股权或非股权形式为纽带,具有充分独立性的两个或多个组织,共同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共同提供开发所需资源,共同分享开发产生的利益,共担风险。从组织安排角度看,企业通过缔结技术联盟,可为技术创新效率提升和创新技术扩散提供组织保证,有利于克服企业在技术创新中面临的组织缺陷,突破企业规模现有技术基础、人才等因素对技术创新的限制,有助于利用聚合知识,激发创新灵感,分散研发成本,缩短研发时间,提高成功率,降低风险。同时,利用技术标准联盟,制定行业标准,可以构筑静态技术壁垒,争取战略主动权。
2.广泛推广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的概念最初是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1989年提出的。根据时代的发展和中国的实际情况,《中国21世纪议程》给出了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清洁生产技术的定义,即清洁生产是指既可满足人们的需要,又可合理使用自然能源并保护环境的实用生产方法和措施,其实质是一种物料和能源消费最少的人类活动的规划和管理,它可以使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或将其消灭在生产过程之中。同时对人体和环境无害的绿色产品的生产亦将随着可持续发展进程的深入而日益成为今后产品生产的主导方向。清洁生产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对生产过程而言,清洁生产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并在全部排放物和废物离开生产过程以前减少它们的毒性。对产品而言,清洁生产策略旨在减少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实施清洁生产,可推动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企业清洁生产采用绿色技术和生态工艺,遵循生态规律、模拟生态化的生产方式,包括从原料的选择、开采、运输、加工到产品的生产、运输和使用消费,直至产品报废后的资源循环利用这一完整的全过程,从而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态综合效益。大力推行企业清洁生产是变革以大量消耗资源和能源、严重污染破坏生态环境为特征的传统发展模式,推动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重要对策之一。
参考文献:
环境成本是指为消除或减少企业管理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采取的或被要求采取的措施的成本,以及企业为达到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环境成本的归集分配是环境会计核算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而环境成本往往是间接成本,且与产品的生产工时等不相关。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使环境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大大降低,使企业未来所面临的环境风险加大。这就从主客观上要求一种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而作业成本法恰恰就满足这一要求。
一、概述
(一)环境成本核算现状
我国环境会计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研究内容及范围比较全面,研究过程注重吸收相关已有的科学成果,基础理论的研究内容已基本成型。许多学者对环境会计的基础理论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较为一致的意见,譬如,对环境会计的目标、核算对象、基本假设、确认要求、计量原则、成本核算等问题的认识。
其中,对于成本核算的问题,理论界倾向于企业使用作业成本法(ABC法)进行成本核算,但在实务中,大部分企业仍然采取传统的核算方法,把环境成本作为制造费用平均在所有成本对象中分配,不能准确地反映产品的成本。
(二)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理论
作业成本法又叫作业成本计算法或作业量基准成本计算方法(Activity-based costing,ABC),是以作业(activity)为核心,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属于管理会计范畴,其核心是作业,即“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
它不同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那样以唯一标准分配全部间接费用,而是以作业分析为基础确立作业和作业中心;将资源的耗费归集到引起资源耗费的原因,即作业中去;根据产品对作业量的消耗,并通过成本动因将归集到作业中的成本分配到产品中去。
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是成本动因理论,这种理论认为费用的分配应着眼于费用的发生原因,把费用分配与导致这些费用产生的原因联系起来,按照费用发生的原因分配。
作业成本通常分为四个层次:产品单位成本、生产批次成本、产品维持成本以及工厂级成本。其中产品单位成本是与产品的产量成正比的,生产批次成本与产品的生产批数成正比,产品维持成本与生产产品的品种数量成正比,而工厂级成本与产品生产无直接关系。显然不同层次的作业具有不同的成本动因,将作业成本法运用于环境成本核算,通过在作业层次上对环境成本的动因深入分析,并按照不同动因分配标准把环境成本细化到各个产品,会使得环境成本对象化更为准确和有效。
二、作业成本法在环境成本核算中的优越性
(一)大大提高环境成本的归属性
(1)环境成本具有较复杂的起因,总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类:环境治理费用、为预防环境破坏而投入的费用、给受害者的补偿费用、发展环境保护产业投入的费用、环境保护行政事业费。复杂的起因给环境成本的合理分配提出了难题,作业成本法可以是环境成本通过环境成本动因合理的分派到各个作业中去,使环境成本的归属性得到极大的提高。
(2)并不是所有的产品和工序所产生的环境成本都是相同的,不同的工序、不同的产品所产生的污染是不尽相同的,所消耗的环境成本也就不相等,如果都在期末作为制造费用按照工时或其他标准分配到各产品中,则环境成本的分配结果就缺乏真实性。作业成本法通过作业将环境成本与产品相联系,通过治理污染的作业消耗来分配环境成本,就使环境成本找到了“起因”。
(二)为管理层决策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
(1)环境成本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作业成本法可以合理的预测作业成本并将其分配到各个会计期间,从而正确的核算企业的收益,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依据。
(2)随着现代产品售后成本的日益增加,企业就要在设计环保产品付出环境成本与支付售后成本当中作出决策。作业成本法能够为这一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成本依据。
(3)目前企业的环境成本愈来愈多,这就客观上要求企业不能再将其作为制造费用一次性计入成本,而要用科学的成本核算方法将环境成本在各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从而为各产品的生产决策提供依据。
(三)科学计量环境成本
环境成本的一个计算难点在于,有些情况下环境成本产生于生产过程中,而且又表现为无形的、未来的、或有的,具有不可计量性、不可货币化和难以与相应的收入(环境收入)相配比等特性,这就使得现有的会计方法对其加以核算与报告十分困难,而作业成本法可以通过设置作业,建立作业成本库,并通过成本动因科学地、合理地确认计量环境成本。
三、作业成本法下环境成本的核算程序设计
作业成本法的核心为:“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因此,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程序就是要把资源耗费价值予以分解并分配给作业,再将各作业汇集的价值分配给最终产品或服务。现将具体程序总结设计如下:
(一)环境成本的确认
环境成本的确认标准主要包括:
(1)该事项或活动是否与环境保护活动有关;
(2)该事项或活动是否导致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
(3)该环境保护成本是否能够可靠的计量(包括可靠计量和合理估计)。
(二)环境成本的分配
(1)确定环境作业
环境作业是环境资源消耗的主体,它能够反映资源的消耗状况,是把环境成本分解到各作业成本库的依据。理论上来说,确定环境作业时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①如果某种环境资源耗费能直接确定为由某一特定产品所消耗,则这种直接耗费可以直接计入该产品的成本。②如果对某种环境资源耗费可以确定是由哪些作业消耗,则这种耗费可以直接计入各作业成本库。③如果耗费的形式比较复杂,不满足以上两种情况,则需要选择合适的量化依据将环境资源分解到各作业。笔者认为,在确定环境作业时,应当以企业实际治理各种不同的污染所消耗的作业程序来划分环境作业,这是最自然也是最准确的划分方法。
(2)建立环境作业成本库
将上一步确定的环境作业按照相同的属性归类,如:生产过程中排放废水的治理和回收的废水治理就可以归为“废水治理”类,按照类别设立环境作业成本库,并将成本库中各作业消耗的成本相加计入成本库中。
(3)确定环境成本动因
分析各环境作业成本库的性质,确定环境成本动因。
环境成本动因通常可以分为四大类:产生的废弃物或排放物的实物量、产生的废弃物或排放物中所含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增量环境影响、处理不同类型的废弃物或排放物的相关成本。
成本动因的选择不必求全,但应该找到最重要的、与主要成本花费相关的关键因子。成本动因的选择应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并注意与传统成本核算系统相结合。
(4)计算环境成本动因分配率并分配至各产品
运用成本动因量将各个环境成本库的成本分配到各产品当中去。具体步骤如下:
A.环境成本动因分配率=该环境作业成本库成本总额/该环境成本动因量
B.某项产品应分摊的环境成本=成本动因分配率×该产品耗用的作业数量
C.某项产品的环境成本=∑该产品在各个作业中心应分摊的成本
四、实证分析――某造纸企业作业成本法下的环境成本核算
(一)该造纸企业概况及污染介绍
(1)企业背景
造纸业属于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工业行业之一,在其生产过程中会向外界排放大量的废水、废气和烟尘,并产生一定的噪声污染。此外,造纸厂每年定期对接触污染物的员工进行培训和体检的费用也应该涵盖在环境成本的范畴之内。
(2)相关资料
①表1是该企业生产环境成本数据表:
②该企业的纸制品主要有打印复印纸、绘图纸、平板牛皮纸、新闻纸。表2是该企业各产品环境成本的耗费明细:
(二)环境成本计算
(1)确定环境作业
根据该企业环境成本的内容,将作业确定为:废水治理、废气治理、废浆治理、职工健康体检、厂区环境美化、运输中的废气治理。
(2)建立环境作业成本库
根据以上的作业,建立作业成本库:废水治理成本库、废气治理成本库、废浆治理成本库、职工体检成本库、厂区环境美化成本库。作业成本分配如图1:
(3)确定环境成本动因
根据以上作业成本库,确定相应环境成本动因,具体见表3。
(4)计算环境成本动因分配率,并分配至各产品
根据前表可分别计算出各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动因分配率,计算结果如表4。
产品环境成本结果分配见表5。
通过作业成本计算法,我们最终将环境成本按其成本动因分配到了打印复印纸、绘图纸、平板牛皮纸、新闻纸中去,合理的归集和分配了环境成本,从而为正确的环境管理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五、总结
作业成本法通过“作业”来连接环境成本与产品成本,以环境成本动因来分配环境成本,合理有效地解决了环境成本在产品成本中的分配问题,准确地反映了产品的成本,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了有效的依据。企业在实务工作中,要注重环境成本的收集以及相关人员的培训,这样才能使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环境成本核算和控制中发挥更高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姚玉英.钢铁企业环境成本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06.
[2] 宋子义,邹玉娜.平衡计分卡在企业环境绩效评价中的应用[J].经济纵横,2010(11):102-105.
[3] 宋子义,跃,梁翠平.基于生命周期法下环境成本核算体系的研究[J].经济纵横,2009(4):77-79.
[4] 张天蔚,甄国红.运用作业成本法核算企业环境成本[J].财会月刊(理论),2008(3):39.
[5] 徐瑜青,王燕祥.环境成本计算的有效方法――作业成本法[J].环境经济,2003(6):35.
[6] 邵金鹏.小议作业成本法在环境成本管理中的应用[J].财会月刊,2003(7):55.
[7] 张健梅.环境会计中两种有效可行的方法[J].四川会计,1999(6):41-42.
[8] 李伟.环境保护成本的确认与计量[D].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9] 肖序.论生命周期的环境作业成本法[J].商业研究,2006(18):50-51.
[10] 肖序.环境成本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