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广告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1 17:16:5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微电影广告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微电影广告论文

篇1

1、微电影广告内容观赏价值低。目前,我国很多微电影广告一味地追求点击率并没有在内容上下功夫,不乏低俗的内容来吸引消费者观看。

2、微电影传播环境混乱,制作团队专业度低。微电影广告目前的状况是由广告商赞助,制作团队的专业度良莠不齐,致使做出来的微电影的质量也不敢恭维。微电影的传播靠广大网友的分享和转发,也呈现出没有计划性和混乱的情况出现,上传很多不同的版本,甚至许多版本的清晰度不高,造成很多消费者不知权威的身在何处,更不能清晰地了解品牌的内涵所在。

3、微电影广告进入门槛低。微电影广告主要以网络传播为主,互联网的全民参与性致使监管起来很难,在广告传播之前并没有相关门的审查,也没有相关法律的限制,很可能会使微电影处于混乱并最终走向萎缩。

二、微电影广告营销策略

纵然微电影广告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是其营销效果不容置疑,我们应该立足优势,探索出适合微电影广告发展的营销策略。

1、以消费者为主,与消费者进行互动。消费者对广告的容忍度越来越低,能否打动消费者,创意很重要。而对于互联网来说,互动则是很好的营销手段。消费者可以和自己喜欢的明星互动,让消费者主动参与其中,从而达到出人意料的营销效果。消费者不仅参与了互动,还参与推广,网民内部的转发数量急剧增长也是微电影广告营销的最大优势。

2、完善微电影产业链。微电影行业需要商家、视频网站和专业制作公司等多方力量的配合,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只有在稳定的产业链下,微电影广告的生命力才会更强,微电影广告商的队伍日益壮大,视频网站也要加强监管和评估,专业的制作公司要加强自身的专业水平,从内容、形式和技术上满足不同广告商的需求,丰富品牌的个性,提升品牌的形象,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使微电影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3、强化品牌形象。微电影广告对于品牌的宣传应该是从一性的、长期性的。不能仅仅以产品为宣传中心,应该以品牌的宣传为主。品牌的构建及维护应该受到极大的重视,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要让消费者无时无刻的感受到品牌的力量所在。长期的对品牌进行宣传,注重品牌形象,品牌文化,融入品牌内涵,使消费者全方位的了解和熟悉品牌。使品牌的理念和产品的诉求结合在一个好的剧本里,以一个动人的故事去帮助消费者理解品牌的内涵。当然,也要把握好微电影广告的度,不能强加诉求,任何消费者都不愿意被营销,应该使消费者不产生逆反心理。

4、整合渠道,多方位营销。仅靠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要想真正做好营销,需要多渠道多种营销方式的配合。利用好传统广告的营销模式,做好线下营销,提高广告的持续性,使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有效地互动起来,实现立体化的传播,开拓更宽阔的营销渠道。

5、加强微电影广告的监管。微电影广告的平台是开放性的互联网,投放是没有审查程序的,很多微电影广告挑战着人们的底线。应该出台法律法规对微电影广告加以监管,这也是微电影广告得以继续健康发展的保障,让微电影广告有法可依。

篇2

1 微电影的本质特征及其盈利的可行性分析

微电影在我国的具体出现时段可以追溯到2006年,雅虎电影广告《来世前生》(张纪中),《阿虎》(陈凯歌),即可将之视为微电影的雏形。而随着网络技术的兴起及发展,微电影拥有了更加广泛的受众群体,在2010年由中国电影集团投资拍摄制作的《老男孩》,凭借其故事性及情感渲染力,一经在优酷土豆等自媒体平台中上线,即收获不俗的点击率,社会影响较为深远。对《老男孩》这部微电影进行探究,其在具备微电影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凭借微投资及品牌广告的植入,实现了微电影的大幅度盈利,并使业界开始认识到微电影的独特商业属性及价值,对后续的微电影制作给出了示范和模板。

2 自媒体时代微电影传统盈利的方式及要点探究

2.1 深挖广告盈利模式,推行微电影广告定制

在微电影的具体形态上,由于其具备了较高的性价比,使得微电影成为众多品牌及商家青睐的品牌营销手段之一,相应地,广告盈利成为微电影获取盈利收益的最为主要的形式。在传统的广告盈利模式下,容易使微电影的内容与广告营销在匹配度上表现不佳,进而使微电影在人们的认知上等同于品牌广告及宣传,最终不利于微电影盈利模式的持久化。针对这一情况,一方面要看到,微电影盈利方式的主要模式及盈利来源仍然是广告植入带来的经济收益,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微电影本身具备了电影的一些基本特征及表达诉求,在广告的植入上不能过于生硬牵强,以免对微电影的艺术性带来损害。在此背景下,微电影广告定制可以在发挥微电影营销优点的同时,又给予观众较强的微电影艺术审美感受,使广告盈利这一模式在形式的包裹下,实现双方经济收益的和谐并存[2]。

在微电影广告定制上,应注重广告植入的艺术性及恰当性,使微电影在达到广告宣传及推介的过程中,将微电影所应涉及的电影艺术要素及内涵和盘托出。具体地说,微电影广告定制应遵循以下几个要点。

1)微电影拍摄制作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品牌商及广告商,这也是微电影得以启动及拍摄的基础

资金。

2)微电影在品牌资金的辅助下,应围绕品牌投资方,进行微电影剧本的创作及编撰,在此过程中,要在突出电影的故事性的基础上,将品牌的卖点融入到微电影剧本及情节中。

3)在微电影的演员选择上,应重点突出品牌赞助商产品的气质及营销方向,选取与之相契合的微电影演员,借助微电影拍摄镜头,将品牌赞助商的产品特点加以呈现。

4)在微电影的表达上,既要通过故事讲述及场景转换,将广告品牌的文化内涵进行揭示,又要注重在情节流转中,让观众情绪及感知沉浸其中,引导观众产生购买欲望,最大化地发挥微电影故事、资金、营销、购买欲引领等方面的作用。

2.2 借助自媒体,注重话题营销及口碑营销

在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途径更加多元化,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加快捷,在微电影的盈利上,远程教育论文应注重通过话题营销及口碑营销,使微电影的艺术性及商业性得以进一步展示及融合,从而在受众群体的主动扩散式营销中,为微电影盈利模式的拓展做好铺垫。具体到微电影的拍摄及传播上,制作者通过采用DV,摄影机等器材,在画面、镜头、画质、宣传等各个流程的辅助下,为微电影受众提供电影的观感,而凭借其短小精悍的艺术特点,在其中融入一些较为新颖及独特的话题,可以激发受众的重复观看欲望,在此过程中,借助于话题营销及口碑营销,微电影可以实现二次营销,在日益攀升的点击率下,微电影可以寻求与广告赞助商的多次利益分成,实现微电影的深度盈利。

在微电影话题营销上,较为成功的案例是凯迪拉克的宣传短片,该短片主要是借助于微电影这一形式进行传播,为便于微电影话题营销,微电影拍摄人员及制作人员将该微电影进行了进一步细分,将之分为预告片、微电影正片及微电影花絮三个部分,在每个部分的推出时间上留存一定的空间,在自媒体的辅助下,如网络、微博、微信等,实现了预告片《一触即发》点击量过亿,微博及微信转发量仅10万次的传播效果。接着推出的微电影正片《66号公路》,由于之前的话题营销,在传播的速度及分享的次数上实现了几何式增长,而通过凯迪拉克官博及社会名人微博的深入介入及推广,最终使凯迪拉克微电影实现了点击量过2亿,自媒体转发量超过26万的营销成绩。

3 自媒体时代微电影多元化盈利路径

3.1 微电影版权费用及微电影自媒体影院院线

盈利

自媒体时代下,微电影现仍以广告收入为主,在传播平台上倾向于免费及公共媒介,而随着微电影拍摄及制作水平的提升,微电影本身具备了较为浓厚的电影审美及营销价值,这就给微电影的版权费用收取及影院院线盈利提供了契机。例如,在《灵魂中转站》(宁财神)这一微电影营销上,借助于版权费用收取,该微电影即从视频网站中获取了近100万元,从而在成本回收的基础上,实现了盈利。而在微电影影院院线的盈利上,腾讯视频、乐视视频、PPTV等几家视频网站致力于创建的微电影“网络院线”,借鉴采纳了传统影院院线的分账模式,可以对微电影进行整合营销及传播,增加其盈利的深度及广度。

3.2 通过微电影电视频道及其他营销渠道增加盈利值

在有线电视传播中,单一化的广告植入已经造成了电视媒体的审美疲劳,而“专业频道”,如美国的“科学探索”“国家地理”等,给予微电影营销一些有益启示[3]。微电影也可以通过设置微电影电视频道及网络频道的方式,通过特定输出微电影产品,拓展微电影的盈利来源。此外,微电影网络付费点播、移动终端设备线上线下运营、交通工具及楼宇电视的传播、微电影节(展)专项展映等,也可以给微电影的盈利提供更为多样的选择,使微电影的盈利值在更加多元的渠道下整合汇聚。

4 结束语

毋庸置疑,微电影在后续发展上有着广阔的空间,其盈利的幅度会越来越大。在微电影盈利方式的拓展上,传统的广告赞助及植入的方式仍不可或缺,更为多元的版权营销、话题营销、影院营销及电视流媒体营销所占据的份额也会逐步提升,可以说,微电影随着电影行业的蓬勃发展,必将在商业化的进程中愈走愈远。

参考文献

篇3

目前的电影院里,大部分国外的和国内的影片都让观众着着实实见识到了“梦工厂”出品的如梦幻境,这些大部分的以“筑梦”为功能的电影距离凡尘人世越来越远,相对来说,微电影反倒是更加直面现实生活。

营销型微电影的原创动力源于商业营销,其游戏规则依循市场经济,以赚取眼球多少为衡量标准,且微电影作品又必须从日常生活中体现消费美学[1],所以,在审美形式和审美内容上,营销型微电影的创作者选择了直接切入大众生活的各个领域,以增强百姓和微电影之间的文化亲近感,这也就使得营销型微电影有更多主观意愿直面当下生活,因而天然地存在了现实主义的文化品格,并以微电影的艺术形式完成对大众日常生活层面的人文关怀。

(一)深入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场景

现实主义的作品多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关注平民化的细节,去心领神会老百姓司空见惯的生活,并进行高度戏剧化的浓缩和表达,从细微中索取现实主义的人文精髓。

百度公司推出的微电影《回家过年清单》,以一个过年回家的清单带来的精神压力为引子,从80后走入职场不久的年轻人视角看世界。在越来越以名利论成败的当下社会环境中,80后事业心很强,迫于各种压力中奋进的这一代在欲望得以一步步满足之时,忽然发现对家人的关爱已被自己抛在了脑后。而百度推出的另一部微电影《在路上》和牛排品牌“豪客来”公司推出的《这些年,一路有你》有异曲同工之妙,讲述的都是父亲在面对视野日益开阔、想要外出闯荡的子女们提出要千里骑行的要求时,从拗不过子女的无用反对到放心不下的千里随行,期间经历的描绘立足各种生活的生动,充满了时代细节的真实,美学价值的“当下感”特别强,父爱的无私和伟大也充满了随处可见的平凡感。创维的《发现幸福》、小熊电器的《爱不停炖》等等,皆属此类,创作者都善于在日常生活中用镜头表达现实关怀。

(二)关注处于社会边缘的空间

有一种现实是从日常生活中塑造典型,有一种现实是从边缘空间中挖掘形象。在司空见惯的普通群体中,有这么一类陌生的边缘个体,他们是现实主义全景中不可分割的构图元素,与传统营销注重高大上的形象塑造相反,有些营销型微电影出人意料地放大了对这类个体的关注,将镜头对准这类人,“在熟悉的区域里,最熟悉的人群里,拍出了一种陌生感”[2],镜头语言里充满了贾樟柯似的关怀。

《郑棒棒的故事》是支付宝推出的微电影。“棒棒”是重庆人对挑夫的称呼,因为随身携带一杆扁担,以便随时找活儿,所以重庆人形象地将挑夫称为“棒棒”。郑定祥,因挑夫的行业直接被称为郑棒棒,他受人之托挑起了一担价值万元的服装,不料途中与货主走失,在接下来的14天时间里,为了保管和交还这一担丢失的货物,他没法再去找其他活儿,所以也断了任何收入,期间,郑棒棒遭遇了自己生病、妻子住院,直到找到物主。这个微电影取自真人真事,演员也由郑定祥本人出演。国家电网的微电影《守望》以位于武夷山脉下儒罗电力小学的“红领巾小鸿雁送报站”的故事为原型改编,该送报站从1970年开始义务为11个村的村民送信送报,40余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小鸿雁共计投送20余万件邮件,走过的路程相当于绕地球16圈,无一差错。美的电器推出的《老小孩》将关爱的目光投向了阿尔茨海默病人,即患老年痴呆症的群体。这一群体因各种智力能力的退化,因而出现类似孩童那样的举动,幼稚、低能、无助是他们的典型表现,但其内心却充满了对家人关爱和寻求关爱的本能举动。上述这些群体虽然不属于社会的大多数,但却是现实主义的题材经常聚焦的范畴,对他们的关注,是现实主义悲天悯人的情怀体现。

(三)充满鲜明的时代节奏和音符

似乎我们已经习惯了刨去愉悦的颜色,从灰白的调子中去感触现实主义,以严肃的面孔对待现实中的背光、或调子沉重的那一面,似乎心情的下坠才是对现实主义作品的最好回应。其实,抹上一笔时代的基调,让人物踏出明快的节奏,这又何尝没有踩中现实的节奏?现实主义作品也可以存在明快的音符。

日产公司重金请出陈可辛和黄晓明这一黄金导、演组合,为其打造了风格与《中国合伙人》一脉相承的微电影《宽容世界》,讲述的是在深圳白手起家的主人公经历了倒卖电器、股市起伏、金融危机等一系列人生起伏,从白手起家到人生顶点再到从头再来的历程。陈可辛不愧是大腕级导演,镜头中完全翻版了这一时代的节奏与色彩,以正能量的音符注满每一个期待欣赏该片的观众心胸。《选择·等爱》是为护舒宝代言的微电影,广告公司总监刘佳妮30多岁还单身,她的婚嫁成了众多亲朋关注的焦点,刘佳妮表面应付,心中却铁了心要等真爱出现。小熊电器推出的微电影《爱不停炖》,因牵挂中秋加班不能回家、又感染了咳嗽的女儿,老父亲不远千里来到女儿打工的城市,为女儿送去一锅冰糖梨水,尽管面对家庭伦理和职场伦理这种非常具有当下性的现实矛盾,片子却以鲜 明的时代气息和温情的色彩给出了完美的解决方案。 总之,作为后现代语境下的审美形式,营销型微电影是在社会行为学的范式中展现着自身的美学价值,其以广泛的大众生活为镜像,在林林总总的关乎百姓民生和社会发展的动态中寻求落笔之处;又因其最终的消费指向性,其着力营造的审美必将追求思想和品格的崇高为其品牌代言,力图将艺术功利性和商业功利性进行有机统一。

二、 统一于社会人文精神建设的艺术功利性和商业功利性

媒体是人类感觉器官的延伸,而当下新媒体的发展更是增强了这种感觉器官延伸的自由度。感觉器官是由快乐原则来支配的,媒介不断娱乐化的过程便是有力佐证,泛娱乐化和庸俗化也是微电影发展中存在的现状。微电影源于微视频,在优酷和土豆视频网站上,来自于“草根”的并非都是艺术,毫无理性内涵的恶搞、献丑者不乏其人,而艺术的功利性在于其思想内容的传递与实现,在于“文以载道”。

“文以载道”出于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其所指的“道”是儒家宣扬的传统伦理道德。世易时移,今天我们所指的道,不仅包含了伦理道德,还有时代精神、思想理念、审美情趣、以及以真、善、美涵盖了人性、良知、尊严、爱情的意识形态。商业的功利性是攫取利润,但实现的前提与消费文化对消费对象潜移默化的影响不无关系,而塑造现代企业的责任追求便是打造消费文化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是商业之“道”。在作用于社会人文精神的塑造方面,此道与彼道高度一致。而以营销型微电影的诉求来看,其中不少作品目前正行走在“道”上。下表可一览众多商业品牌的营销微电影中对人文精神的诉求。

一个企业难以在时长只有十几秒或者几十秒的商业广告中用讲述一个故事的方法来表达一种态度或是社会责任,广告中品牌产品的昙花一现或是寥寥数语更多承载的是产品的外观和效用,能用广告来传递一种品位已属奢求,更多充斥电视屏幕的则是各个时间段循环反复响起的“恒源祥、羊羊羊”或“收礼只收脑白金”之类的作用于大脑皮层的官能重复刺激,以求对观众脑部记忆区域的强行占领而不是感化后的认同来施加广告作用。当然这是广告商没有选择的选择,因为在有限的时间内,“使用价值总是先于审美价值的”。[3]

2014年国庆长假最后一天,在浙江卫视第三季中国好声音决赛冠军争夺战的前60秒,幸美股份以1070万的大手笔投放了“史上最贵单条广告”,一分钟的广告时间,主要告诉观众的就是:用了植美村BB霜,7小时不脱妆,哪怕游泳也不碍事。在笔者记忆中,除了公益广告外,还没有哪个商业广告诉求于人文精神的建设。而即便是公益广告,也是对规则伦理的推广,比如垃圾分类处理、节约用水等等,因德性伦理对人存在更高的品格化的要求,所以一般不适宜放在引导社会行为规范的公益广告中。不过,德性伦理却被营销型微电影所关注,因为企业希望藉此在消费者中完成对企业品牌的人格化包装,比如:责任、担当、舍己为人等等。在具体操作中,营销型的微电影是通过故事情节驾驭产品符号,并对消费价值进行幻想化的解读和释义,开拓消费欲望空间;又或将电影艺术的表达和市民生活体验相结合,以此缩短艺术和生活的距离;亦或对雅文化进行吸收并蓄,提高产品的审美品位。[4]在用上述各种视听手段挖掘观众的消费欲望的同时,将理念植入情节、将态度植入故事,力图传播社会责任、人文精神、思想理念、伦理道德,从而完成对企业或品牌的品格化包装。

一部重在传达社会责任的微电影,不会给商家和观众带来直接利益,如果说广告给产品塑造的是功能,那么微电影塑造的则是品格。营销型微电影虽然将镜头对准大众日常生活,但其力图传播的精神并不流俗于各类产品的消费,而是充满着更为崇高的人格涵盖,是在大众生活中创造高贵的人文精神,遵循由艺而道的、有益于人文精神建设的创作路径。

三、 营销型微电影是良好的移情载体

符珊珊在其硕士论文中针对微电影观众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微电影观众广泛分布在18~35岁之间,这个年龄段占了观众总数的83%。[5]且排名居前最受关注的微电影是关于“家庭亲情”和“梦想励志”两种类型。18~35岁是人文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年龄段,这个年龄的群体会广泛地接触孝道、尊严、爱情、宽容等等人作为“社会人”的人文观,而能有效帮助其观念形成的,不是说教而是“移情”。移情概念是由德国的费肖尔父子提出,并经利普斯、谷鲁斯等人的发展,逐渐完善为移情学说[6],作为移情主体的人,在移情过程发生时,有类似通感的情绪,会产生设身处地的身临其境感和情陷其中感。可以这样理解:以故事为载体,并以精彩的讲述为手段的微电影,就是一种很理想的移情方式。

观众存在自我人格,有着审美的自我意识,具有符合审美标准的情感指向性,作品如果要从审美上打动观众,必须以良好的移情效果为存在前提,这样,微电影审美中的那个“他我”才能变为“自我”。在对影视作品的欣赏过程中,顺利的移情过程有一个中介,那就是视听语言的运用。在影视作品中,情绪是由画面、声音、音乐诸因素综合表达传递的,这就是视听语言的主要符号,应用得当,情绪就能顺利传达。审美主体可以对审美对象产生积极肯定的反应,也能产生消极否定的反应。即便是同一主题,因为创作者的不同,审美对象可能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样貌,从而引起审美主体完全不同的反应。所以,能否合乎企业营销目标对自身进行品格化的包装,并移情于观众,创作者是关键。

营销型微电影一般都是由品牌企业重金聘请颇有行业知名度的高手捉刀,因为这些导演对于视听语言娴熟的驾驭能力,从而使他们影视作品的移情能力都不乏过人之处,使得大多营销型微电影在赚足了眼球同时,还积累了道德口碑。这其中,有不少本已属于在业界声名显赫的导演,导演微电影只是“玩票”性质:比如《宽容世界》导演陈可辛;《看球》导演姜文;《十二星座》系列的导演王小帅、陆川等人。也有些是声名鹊起的行业后辈:比如《父亲》导演肖央,因其第一部微电影作品《老男孩》而开启了中国微电影元年;《爱不停炖》导演韦正,其 导演的电视剧《爱情公寓》深受年轻观众追捧,身为80后的他早已拥有了远高于其年龄所能企及的业绩,这也使其成为第七代导演的代表人物;《田埂上的梦》导演林珍钊,此人被新浪评选为2009中国十大新锐导演之一。还有些导演是从广告业界的大腕转型而来:比如《把乐带回家》系列导演徐佩侃,其1976年入行电影业,现在是专职的广告导演并拥有自己知名海内外的广告公司,在国际上荣获大奖的广告片逾20部,其广告客户几乎都来自世界500强企业;执导《记忆月台》的陈宣宇,任职台湾灵智广告的创意总监。更有知行合一的学者型玩家:比如《在路上》导演王强,此人是传播学教授、某公司艺术总监、曾导演若干部电视剧。在意识到名导和草根在微电影制作和传播上的影响力存在天壤之别后,各大视频网站越来越多地策划各种活动促使更多的“行家”和专业级的“玩家”与商业品牌联姻,投入到营销型微电影的制作中来。

篇4

1 微电影广告的发展背景.

2011 年,微电影广告《一触即发》的成功上映标志着国内微电影广告时代的到来。其后,《老男孩》《看球记》《四夜奇谭》等一批微电影广告的高点击率更是让人们看到了微电影与商业结合的品牌传播优势。微电影广告之所以能迅速在新媒体的平台上大放光彩,并成为业界新宠并非偶然,而是缘于微电影本身的独有特质很好地贴合当前发达网络社交和媒体平台。如今,高覆盖密度的移动互联网加上日益普及的移动客户端真正突破了传统信息获取传播的时间和地域限制,这正是微电影广告的诞生和发展的必要技术背景。另一方面,当今社会的生活工作节奏日益加快,人们的时间呈现明显碎片化,很少有大块完整的时间来收看媒体获取资讯。而在娱乐文化盛行的现下,人们又急需一种方便的媒体平台来娱乐以缓解工作压力。微电影和微电影广告的出现正好满足了人们这一需求,其借助网络平台带来的便利性很好地契合了人们工作生活节奏。以外,微电影广告赖以立足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其本身具有的一定艺术欣赏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现代人们对于品质的诉求。本文主要关注于探究微电影广告同企业形象、产品的具体结合形式手法,即微电影广告的植入形式的研究。

2 微电影广告的植入形式.

目前,微电影广告的创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不同企业根据自身产品的不同属性和意欲传达的理念,为每个产品都会选择一些不同的植入手法。正因如此,微电影广告的植入手法依旧呈现着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个案模式,没有被很好地梳理和分类。因此,对微电影广告的植入形式的分类梳理将有利于微电影广告的发展,以及日后对于微电影广告更广泛全面地研究。

本文通过总结大量成功的微电影广告的案例,通过对比分析,目前大致可以将微电影广告的植入方式分为这样几种: 场景植入、片头/片尾植入、声音植入以及多元素融合植入等。

( 1) 场景植入。场景植入主要是指在影片画面所展示的人物活动场景中,布置进去能够展示产品或表达品牌理念的实物。

这里的场景实物的涵盖范围比较广,小到道具服饰,大到影片背景景观。正因如此,场景植入为不同类别的产品植入提供了丰富的可供选择的方式手法。例如,对某旅游景点宣传推广,则可能会选择使用影片场景中的大型景观、故事发生地点作为植入的媒介。《岸边的记忆》是一部针对武汉市拍摄的城市宣传微电影。该微电影以男生帮助女生恢复记忆的浪漫爱情故事为背景,带领观众寻访了一些武汉市著名的历史遗迹。这些景点的出现就是典型的场景植入的手法。该影片的成功之处在于,利用美丽的爱情作为依托点,实现了对文化名城武汉的“软着陆”

式推广宣传。影片以情带景,以景达情,传达出武汉这座文化名城特有的人文情怀,成功打造出一支专属于武汉的城市品牌。

( 2) 片头/片尾植入。片头/片尾式植入是传统影视植入方式的一种,是指在影片开始或者结束时,将标识产品的 LOGO 发在滚动字幕中。国家广电总局颁布的“限广令”驱使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采取这种片头/片尾植入的广告方式,传统电影和微电影都增加了片头/片尾植入广告的力度。

台湾大众银行投资拍摄的微电影《梦骑士》,影片通篇都在专注于讲述一个关于 5 个老人环岛旅行实践梦想的故事,毫无商业植入的痕迹在内。影片通过说一个好故事,潜移默化地在树立一种形象,宣传一种文化理念,释放一种“人为什么活着”

的追梦精神,只有在影片结束的最后才在屏幕中央给出了“大众银行”的字眼,终于简洁而醒目地将影片传达理念同大众银行的企业形象联系在了一起。大众银行通过该微电影中的故事鼓励人们勇于追逐梦想,不要轻易受困于年龄和现实环境,由此将“不平凡的平凡大众”这一品牌精神传达给了大众百姓。虽然是一部广告微电影,微电影《梦骑士》却获得了2011 届首届微电影节金瞳奖,由此可见,微电影广告可以具有其自身特有的艺术欣赏价值,而采取片头/片尾式的植入方式在成功传达了产品理念的同时又不伤影片本身价值,可谓一举两得,这正应了“广告艺术化”的发展趋势。

( 3) 声音植入、声音植入是指在影片中通过包括演员台词、自然声响等一切可利用的声音元素来进行产品植入的方式。关于声音植入的一个经典案例就是诺基亚的手机铃声,那段手机铃声在用户心目中已经同诺基亚手机品牌合为一体了,听到铃声就立刻联想到诺基亚手机。在微电影广告中,声音植入同样有这成功的应用。例如,在乐事可乐投资的微电影《把乐带回家2012》中,儿子罗志祥因为演出不能回家陪父亲过年,当他接过“天使”给他的可乐饮料准备一饮而尽的时候,“天使”对儿子说的一句“别想一口气喝完”让他思绪一下子回到了童年。儿子的童年画面中,父亲给自己买可乐、殷殷关切立时浮现眼前。乐事可乐的主要消费人群是 80 后和 90 后年轻人,影片采取这种声音带入童年回忆的手法,使那些童年时代可乐还是奢侈品的80、90 后观众们立刻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 4) 多元素融合植入。多元素融合植入是融合地使用了多种元素的植入方式,包括情节、声音、场景、道具等。多元素融合植入通常是通过合理设计的情节自然而然地带出具有植入意味的各类元素。此外,兼具实用性和装饰性的道具也是影片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元素。而道具在微电影广告中显得尤其重要,因为目前大部分产品还是以道具的身份露面于影片中。微电影《看球记》是情节、道具等多元素的融合植入成功案例: 影片中一对球迷父子去看球时因儿子忘带入场券而被工作人员拒于场外,急中生智下,父亲站在升降机上将儿子举过头顶,可惜终是差那么一点点,在这几近绝望关头,佳能相机终于弥补了那一点点不足,帮助球迷父子看到了场内的球赛。该影片通过剧情的设计一步步将情节的焦点带到了佳能相机上,通过这一系列焦急无助的剧情推进,最终成功地向观众传达了佳能照相机的高倍聚焦品质。儿子的一句“看清了! 爸,特清楚! ”台词将佳能相机的品质表现到极致。《看球记》完美地将广告融入情节、道具、台词等多元素之中,以感性的诉求方式,引发了观众的情感共鸣,使观众体验到了佳能所带来的幸福体验。

如今,微电影广告因其独有的特点和能够兼容并包多种形式的植入方式的优势,成为观众喜爱的一种广告媒体形式,并越来越得到各个企业的看重,已经逐渐成为宣传产品、树立品牌形象和传播企业理念的首选。在保证微电影广告本身艺术欣赏价值的前提下,本着内容为王的原则,企业可以根据自身产品的不同特点,选择一种或多种适合的植入方式来达到潜移默化传达产品信息的目的。相信只要坚持微电影广告自身品质和产品信息表达的完美权衡中,合理巧妙地选择各种植入方式,微电影广告依然会继续其蓬勃发展的春天。

篇5

>> 读书应求效应 央视广告应更注重民生效应 美元贬值的内外因素、目的及衍生效应 网络涉腐舆情的发生模式、衍生效应与治理创新 衍生效应下新产品推广微博话题的传播研究 论国内开发区的发展路径及衍生效应 关于高中心理辅导活动课与人生规划课共生效应的探索与思考 浅谈爱生效应 植入式广告与电影的相生效应探析 他的保单应生效 大众传媒与“阳光体育运动”的共生效应 国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的共生效应 乳品企业内控与市场营销策略共生效应分析及构建 供电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的共生效应 国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的共生效应探讨 论国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的共生效应 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的共生效应 浅谈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的共生效应 国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共生效应 试析国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的共生效应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7]沈浩卿.未来中国电影的三大主流趋势[EB/OL].(2013-12-12)[2015-09-01].

篇6

微电影的容量不大,且主力的制作人员多数为非专业人员,在这种情况下,对自身生活经历的提炼与不矫饰的戏剧化的描述,是创作出好剧本的捷径,因此微电影的创作人员,加深对自然主义戏剧观的理解,是一条理解易见效快的途径。但是,基于微电影之微小特点,其无法像长篇巨作那样,具备“凤头、猪肚、豹尾”般的完整性。那么,我们不一定非要在短小精悍的剧本里,设计一波三折、起伏跌宕的剧情,有时候却可能只需要几个充满强烈戏剧性的冲突和包袱,足以牢牢抓住观众,从而成就一部优秀的微电影作品。常规的剧本创作讲究铺垫,也就是猪肚环节要肥而不腻,这样才能产生强烈的戏剧冲突,但是微电影的猪肚环节注定是需要瘦而不柴,才能烘托出一个好的。自然主义戏剧观给我们的启发就是,我们将长长的铺垫简化成几个生活中决定性的瞬间,并将这几个瞬间穿连起来,同样能做出很好的铺垫,而这几个瞬间需要信息传达非常到位,才能以短概长,这就需要与观众的生活经验非常贴近,才能为观众用短的信息提示从而完型出长的过程。而自然主义戏剧观所强调的一大重点也就在于戏剧的贴近性,这显然非常符合微电影剧本创作的诉求。目前我国微电影的剧本创作可以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客户定制,另一种就是自由创作,而且这两种模式已经初具产业化的发展趋势。那么,我们就根据这两种模式的特点来研究一下微电影的剧本创作。

二、商业宣传诉求明确的微电影剧本创作重在扼要、入戏快

客户定制,一般由商家直接寻找制作团队来量身为其打造微视频宣传片,商业宣传诉求非常明确,此类微电影通常以草根平台——高端制作,这类悖论的结合来引发内在的“竞争”,从而对观众建立初步的吸引力,有着精良的制作团队与一线明星协作。或者也有某些网站自愿在微电影的运营中承担中枢的作用,将剧本选拔项目和广告商之间联系起来。有的网站的操作方法如下:如果有广告客户希望拍摄一部宣传自己企业的微电影,广告客户会委托网站上剧本创作任务,说明剧本的创作方向和简介,然后借助网络平台大范围召集符合这个客户要求的微电影剧本。这样的模式不仅为广告商减轻了很多负担,同时也使很多优秀的剧本和优秀的编剧创作人才不断被发掘出来。比如《一触即发》、《不跟随》这样的纯为商家造势宣传的微电影,就属于客户定制型,它们在创作时需要找到产品要宣扬的性能和想要造势的理念,再找到某个故事或人物作为载体将其自然地表现出来。这两部作品都做到了巧妙地通过演员的表演来诠释出该产品所要的主要性能和品牌理念。这是很多定制型创作者值得学习的典范。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与常规的广告宣传片不同,这种定制型的微电影的创作目的就是为了让观众拿广告当电影看,甚至忘了这是在宣传产品。所以其要求创作者对于主题的驾御能力一定要强,不能延展开来信马由缰。我们要先明确客户的需求,从而确立主题,然后再展开思路,尽量通过不同层次的矛盾来反映该主题。而且创作者最好有奇思妙想的创意使广告有意思、吸引人。比如“十分钟年华老去”系列里,要求在十分钟内说一个故事,讲一个道理,有很多国内外优秀导演都加盟其中,像《百花深处》《、生命线》都是值得欣赏的短片。像一些传统电影,在剧情设计上、引发共鸣上也做得很好。比如电影《转山》,片名听起来貌似是个平铺直叙的公路片,但影片借主人公张书豪的经历渐渐展开,在他经历了一切凶险之后,终于站在了布达拉宫前,与大家一起载歌载舞时,观众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他内心的欢乐。另外,该片的情感戏一样饱含感人的温度。最后主人公从回来再度在校园遇到他的女友,两人平和地并肩走在校园里,波澜不惊的情感故事,不禁让观众心生暖意,引发强烈的心理共鸣。

美国电影研究者悉德•菲尔德曾把电影的戏剧性结构总结为:一系列互为关联的事情、情节或事件按线性安排最后导致一个戏剧性的结局。我们也可以简单地把它分为:建置、对抗、结局三大部分。如何安排这些结构的组成部分就决定了电影表现的最终呈现。常规电影较长的时间篇幅,可以为开头提供较为宽裕的时间量,来设置一个导入的环节。微电影由于篇幅短,导入环节不太可能很长,所以导入环节就应该力求简洁有力,较快地进入故事的发展阶段,但是这样就存在一个矛盾:简短的开头,信息的跳跃会比较大,要弥合这对矛盾,微电影影片开头的创意设计与节奏把握就变得极其重要,这样才能引起观众的兴趣和注意力。像“北京麦田映画”的微电影作品《爱疯时代》,惊悚微电影《镜中迷魂》,以及百度公司制作的《旁边的陌生人》《、火锅》等微电影作品都是此类创作的典范之作。这几部微电影普遍特点是开头特别出色,从一开始就能明确地吸引住观众,节奏普遍较快,在观众还来不及因为它们是广告而产生一定的抵触前就变化出全新的信息点,开头开门见山,转折频繁,转折力度也大,整体跌宕起伏较为明显是目前看来比较成功的商业微电影的最常见手法。

三、自由创作型的微电影作者也应遵循剧本创作的基本规律

自由创作模式,实质是作者论式的剧本创作,它一方面可以由门户视频网站来担当策划发起者,也可以由自由影视制作人或草根普通民众将其制作的微视频发送至网站、博客、手机、公交、地铁等移动电视客户端。此类创作模式相对客户定制式来讲自由度更高,范围更广。自由创作式里可以分成两个小类别。一种是自娱自乐型或实验型,创作后拍摄,再完成上传,整个娱乐活动也就结束了,这种类型下的创作完全可以百无禁忌,创作人员自我娱乐好了也就达到目的,这类型的剧本“玩开心了就是最高目标”,只要不违背国家相关法律和社会基本的伦理道德即可。而实验型微电影,完全是一种新技法新思路新认识的低廉探路,创作完成后,关注力度仅仅是实验的测试环节,当然也可以是百无禁忌。另一种是娱己兼娱人型,这类剧本的创作既然有公共传播的诉求,就需要满足一些基本的公共传播的规律,换言之,也就是剧本创作要满足一般意义上的基本剧作规律。

首先,从题材的选取上,拿大家已经关注的话题来吸引眼球无疑是个捷径,微电影创作者可以多留意生活中的突发事件,做到“与时俱进”,善于从社会热点中搜集创作的素材,比如近期发生的自然灾害、政治经济问题、情感八卦都可以成为一个创作的引子。但想把已经有一定社会评判的事件当故事来说,只是做简单机械地复述事实、人云亦云肯定是不行的。新闻事件只能作为一个触发,我们必须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工、提炼和发展,否则稍不留心就会显得陈旧无趣、味同嚼蜡。因为我们的电影故事之所以区别于新闻,关键就在于有独树一帜的角度、观点去变新闻为故事。另外,很多创作者比较偏好边缘群体,这种题材也能吊起观众的胃口。像许鞍华执导的微电影《我的路》,故事就讲述了一个男人变性的经过,很边缘化的主题,内容注重展现的就是男子家人和朋友在他手术前的变化。随着吴镇宇先生极富张力的实力派表演,把戏剧冲突展现得淋漓尽致,这就是边缘题材的一个很好的典范。但这类创作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边缘群体的人物描述与刻画,最好站在客观的角度去展现,不要把作者的主观意愿强加于作品,尽量把评判的权利留给观众,这样做既能提升作品的高度,又扩大了这类影片的受众面。

其次,这种自由创作模式下的剧本创作在戏剧冲突上也要多下功夫。法国思想家、哲学家伏尔泰认为:每一场戏必须表现一次争斗;法国戏剧理论家布伦退尔也在《戏剧的规律》中,明确把冲突作为戏剧艺术的本质。所以我们可以说: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那么,想要制造戏剧冲突就必须找到其主题的社会性,只有把社会矛盾体现在文艺作品中,才能缔造深层意义的冲突,使作品的意义更深远。但是剧作家不能把社会性冲突直接展现出来,而是需要通过具体的、有个性特征的性格冲突间接地体现社会冲突。在银幕表现的空间手段中,体现冲突的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环境的冲突更是值得注意,特定的人在特定的环境下发生特定的事情才具有特定意义。对于“环境”的处理,在编剧阶段,不仅仅是将其思考成社会环境投射于主题的抽象理解,对于电影这种用视觉作为主要传播形式的艺术,更为有利的策略是将“环境”视作一种人文景观,例如大量的美国电影选择了故事的展开环境是纽约之类的标志性大城市,纽约本身就是美国工业文明的核心人文景观。至于选择了这种类似的景观作为“环境”的基础性载体,很多能指对观众而言也就可以做到不言而喻了。这一点对于微电影来说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能极好地节省叙事的时间。

篇7

根据艾瑞全流量监测数据,目前仅优酷网一家,其单日视频播放时长就高达13.7亿分钟,约合2300万小时。这相当于每天有2300万人上优酷网看一小时视频。同时,优酷日视频播放数(VV)达1.6亿,用户覆盖数(UV)为2100万。而在这数量众多的视频中,有相当部分属于微电影这一门类。

微电影的正式得名来自于凯迪拉克2010年投拍的《一触即发》。该片由香港著名影星吴彦祖主演,全片时长90秒,讲述的是吴彦祖在一次高科技交易中遭遇中途突袭,为了将新科技转送至安全地带,吴彦祖联手女主角Lisa施展调虎离山等计策,几经周折最终成功达成目标。虽然只有短短90秒,但片中包含了谍战打斗、都市追逐、高空跳伞、惊险爆破等一系列好莱坞大片的必备场景。《一触即发》的成名,使得“微电影”一触即发,呈现出星火燎原之势。

微电影是指在新媒体和碎片化时代,为适应观众新的收视需求,“微规模”制作(较于传统电影投资少、制作周期短)、“微平台”(互联网、手机等多媒体移动视频平台)播出、“微时”(短则一两分钟、长则三四十分钟)放映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视频短片。①据笔者粗略检索,国内外对于微电影的起源都缺少一个明确的说法。不过,至迟在2005年就已经有类似于今日所称的微电影在网络上流传。举其要者,如宝马汽车邀请八位国际著名导演分别拍摄了八条广告,每条广告时长都在10分钟左右,并且都具有非常强的故事性,除时长之外完全可与《一触即发》媲美;同一年由网民胡戈通过剪切国产大片《无极》拼接而成的恶搞视频《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其产生的轰动效果和社会影响力更是丝毫不逊色于《一触即发》,并且由此引发了一连串的后继者作品。

无论是《一触即发》还是像《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之类的诸多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平台,那就是互联网。要言之,正是新媒体环境的演进,为这样的微电影的生产与传播提供了可能。在这个意义上,微电影是新媒体时代的独特产物,同时也构成了新媒体时代的独特景观。

微电影生产竞争格局

探讨“微电影”真正的源头不是本文的要旨。之所以引入这个话题,是为了说明微电影生产发展背后所透露出的“传播权力分配”。因为在微电影层出不穷地涌现于互联网的过程中,一种微电影的生产竞争格局也正在逐步形成。微电影从一开始就显示了不同的发展取向:一类是完全由草根制作上传到某一视频网站,主要是描摹自身生活片段(其中这部分群体即所谓的“拍客”),或借助情景抒发个人情怀,或戏谑反讽以娱乐大众。如前面提到的胡戈作品《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以及时下数不胜数的各种个人“咏叹”均属于此类。这一类可以被称作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自生产内容)。另一类是由广告主和专业影像制作机构合作,并有大量资本介入,以在情节叙事中植入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为旨归。如《这一刻,爱吧》(植入“可爱多”冰激凌)、《恋爱SOS》(植入宝岛眼镜)等。与前一类相对应,这一类可以被称作PGC(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专业生产内容)。PGC还有一个较为突出的特征是明星参与,或影视明星参与演出,如台湾影星陈意涵参演《恋爱SOS》《女人心事》,香港影星陈柏霖参演《这一刻,爱吧》等。或由著名导演执导,如Frank Vroegop执导凯迪拉克《一触即发》、姜文执导佳能《看球记》等,都尽可能地挖掘了明星效应对微电影受关注度的推动。这两种类型的微电影完全不是同一个重量级的产品。草根制作显然无法抗衡专业制作,也就是说,UGC和PGC相比,天然地就居于弱势地位。

非常有意思的是,目前互联网视频网站呈现的却是一种类乎“二八法则”的格局。即用户自生产内容占据了极大的部分,却只吸引少数的点播,而专业生产内容虽然产量较少,影响力却很大。仅以优酷网为例,用户自生产内容占据了近一半的份额,而优酷网自行生产的内容则只占了百分之二,但是仅这百分之二的内容却产生了超过百分之十的流量。②由此就导致了包括用户自制微电影在内的自生产内容对于视频网站的营收而言几近可以忽略不计,视频网站自然不会重视这方面内容的开发与培育。

当然确实得肯定,微电影的生产遭遇互联网后一个革命性的变化就是制播分离机制真正意义上得到实现。因为在传统的影视剧生产、播出、营销和推广过程中,几乎都由电影厂或电视家包办,虽然历经多年改革,情况已经有很大改观,但受生产习惯、利益空间等影响,制播分离的目标依然是一个无限趋近的过程。而微电影的生产如优酷网自曝,自行生产的内容仅占极小的一部分。其中的原因也并不复杂,因为互联网视频网站并没有像传统广电媒体一样拥有专门性的人才和技术力量,微电影的生产对任何机构和人来说都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所以它们必须借助外来力量。可以说,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微电影的生产具有了草根民众“崛起”,实现“逆袭”的色彩,恍然可以向素来被专业传播者垄断的生产权力发起挑战了。

微电影发展趋势与权力再现

笔者曾经撰文指出,微电影的发展面临着双重悖论,即市场和受众两方面都对微电影的未来走势构成影响。③徐帆也指出,大量专业主义的影视业者进入到视频网站生产领域,由他们操盘的自制节目也逐步脱离了“业余”的印象观感,PGC对UGC的优势得到了强化和支撑。④

就前面提到的两类微电影来看,专业制作的微电影一方面将继续占据受众点播的最大份额,并且具有广告植入的巨大空间,也将继续成为一种营销手段备受关注;另一方面则是尽管随着专业人士的介入,投资越来越大,制作越来越精良,却也越来越电影化,变成“微”加“电影”,最终仍未形成“微电影”作为一个独特门类的内在特质。

而草根制作的微电影发展会稍显多元。首先,由于个体自我表达和沟通的需要,特别是目前不少社会团体组织了各种鼓励微电影生产的活动,如举办各类型的微电影大赛等,这些作为一种驱动力量,导致尽管受关注度较小,可还是会有大量的个体参与到微电影的生产中来,由此可预见草根微电影的产量在短期内依然会得到保证,甚至提升。其次,随着草根制作群体的壮大,会有一小部分人凭着作品脱颖而出,成为职业化的生产者。各类型的微电影大赛也提供了一个草根走向专业的平台和机会,尽管这个空间实质上并不算太大。最后,也是最为多数的微电影制作者及其作品,其传播只能建立在“强关系”的基础上,并不能为制作者带来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无论他们主观上是否追求这一点。

为何会如此呢?其实细究起来依然关乎传播权力的竞争。自从互联网横空出世,人们就认为传统的传播结构发生了改变,而web2.0时代的到来,更是激发了不少有关“传播民主”的想象。从理论上而言,互联网确实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但是在现实情境中,传播权力的分层依然被承继下来,不仅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而且在一片“众声喧哗”中还造成了传受格局颠覆的假象。

在传播政治经济学者看来,理解传播可以有三个切入点,即商品化、空间化,以及社会能动力量的结构化。在考察微电影的生产格局时,这种结构化的社会力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将有助于厘清新媒体赋权和权力再生产的内在分野。

如果借用布迪厄的概念,我们把微电影的生产也看做一个场域的话,就可以较好地发现这里面复杂的权力及其相互竞争关系。因为在布迪厄看来,文化生产领域被划分成“有限生产场域”和“规模生产场域”,这两个场域遵从的规则是不同的,前者相当专业化,具有抵抗市场等外部力量的高度自主性,后者则指向商业成功或大众趣味等外在标准,追求的就是直接的经济利益。⑤显而易见,微电影生产所遵循的就是市场逻辑。

正是出于对直接经济利益的追求,视频网站对微电影生产的重视程度很自然地就偏向了专业化生产的部分。优酷网总编辑朱向阳在2011年就明确表示要将网络自制剧作为未来的发展趋势。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微电影的生产虽然关乎技术条件、关乎专业素养、关乎内容编订,但根本上还是关乎资本。由资本而下,虽然表面上看视频网站并没有封堵草根制作微电影的空间(甚至还是鼓励的),但是市场导向就直接决定了整个微电影的格局。微电影的生产格局事实上依然复制了传统媒体内容生产的格局,所谓的“人人做电影”与其说是美妙的未来景象,毋宁说是web2.0时代“权力掌控者”制造的又一个神话。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 栏目责编:陈道生

注释:①曹文龙:《营销性微电影的传播机制与发展态势研究》,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12年。

②朱向阳:《优质内容是优酷营销根基》,《新营销》,2011(1)。

篇8

关键词 浅析 特步 新媒体 营销策略

目前,国际体育产品正日渐涌入国内市场,势必给国内体育用品行业带来新的冲击。特步作为国内体育用品行业的典型代表,就新的营销策略,笔者认为正是借助知名媒体品牌合作,推广“时尚运动”的理念,使目标消费群体接触广泛的网络媒体,提高品牌影响力。

一、新媒体的营销策略

(一)营销策略

营销策略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某一企业或者经营性的公司为推广、推销其产品、服务等实施的一系列方式、方法、手段、思想等有形的和无形的内容的集合。

(二)新媒体

新媒体是在高科技术革命冲击下的一种前沿媒介,不再只拘泥于传统电视广告、报纸于一体的旧媒体时代的传播介质,它融合了网络、媒体、电视广播、新的APP软件。

(三)特步的营销策略

笔者通过查找资料了解特步公司的营销策略,其公司采用重点突出自身产品的优势,独到新颖、吸引受众目光、提高营销业绩的策略来巩固自身的体育地位。而新媒体营销手段,无疑对其产品的销售是一个良好的契机。

二、特步旧媒体的营销策略

对于隶属于福建地区的一家体育用品特步公司于2001年出现,刚起步的特步通过大量纸质媒体―报纸、杂志、海报等的发行来刊登特步的信息让内陆人知晓,为此打开了门路。随之,特步为了加大对品牌宣传不断运用媒体技术,强制性在电视节目上方插入简短精炼的宣传,但因为这种广告植入只有在人们忽略电视内容才会悉心品读并去关注特步,其效果不佳。

三、特步新媒体的营销策略

(一)特步微博、微信等的新媒体策略

特步专门开通官方微信、微博来积极推广其旗下产品,通过与粉丝私信互动从而加深人们对特步产品的认知,熟知特步产品的性能,为特步产品打开更加广阔的销售途径和市场。通过微博关注对粉丝发放奖励、微信朋友圈更新对转发者发红包奖励等,这点极大地提高了特步的知名度并为其本身获得了广大好评。

(二)特步动态广告宣传、综艺赞助的新媒体策略

特步公司讲求从战略角度出发去积极地推动产品营销,运用动态的明星运动广告来展现特步体育产品,扩大产品的知名度。而且在代言同时插入广告语对特步品牌加以定位的宣传,能够在消费者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建立体育品牌的良好形象。同时,荧幕广告、综艺冠名策略增加潜在消费者,无形之中勾起很多观众的购买欲,这可以对其品牌的促销起到很好的推动效果。

(三)电视剧、电影的植入,加大了特步营销率

特步对当下很流行的电视剧和深获人心的电影中间接性的植入广告和图标,直接推动在市场营销中的效率。最近流行的《一生一世》电影中,可以清晰看到特步logo,这不仅是特步对电影内容的宣传,更是对特步品牌自身的宣传,不仅在与观众的互动上增加了信任感,同时提升了经济效益,对于特步这样的品牌企业来说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选择。

四、特步新媒体营销策略的实施成效

(一)特步运用新媒体营销策略提高了收入

据不完全统计,特步企业在2007年正式上市进入国内体育用品行业,开始大范围大规模的采取新媒体的营销策略,并在不超过5年的时间里成为国内体育产品业里销售量市场占有率前三甲。加上2008年奥运会的契机,体育产业迅速蹿红,特步公司更是加大了对新媒体营销策略的大步推广,给特步带来了最直观的经济收入。

(二)特步新媒体策略带来更多的市场信息

特步利用新媒体形式丰富、互动性强、渠道广泛、覆盖率高、精准到达、性价比高、推广方便等特点在现代体育用品行业中发挥越来越有犀利的优势。新媒体传播给特步带来了更多消费者的需求信息,更加方便了特步的改善和调整。与传统的媒体方式相比,不仅在信息的传播上体现出高速准确的效果,而且在潜在消费者的影响中也起了很快的沟通性能,在科技中直接与消费者对话,加速了特步品牌特色。

(三)特步新媒体策略加速了品牌形成

特步积极赞助各类赛事,使得新媒体传播把特步推上了另一个高峰。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给行业内不少体育品牌都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为了应对竞争,特步在2009年还与天娱娱乐传媒公司签订协议,利用人气明星做代言人,冠名赞助快乐女生等知名艺人全国巡演,在最快速有效的时间里借助快乐女生的人气提高特步品牌的知名度。

五、结论与建议

(一)特步采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传播加深消费者对特步产品了解,为特步产品打开更加广阔的销售途径和市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二)特步采用的新媒体策略,提高了特步的品牌影响力,赢得广大观众的信赖,拉动隐型消费者,促进特步营销。特步运用新媒体策略同时应注意其存在的弊端,有效地避免,并将新媒体策略的优势更加有效地放大,将对特步公司的经营创造又一新高。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城市微电影;城市形象;地方感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引语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新兴城市和城市群的不断涌现,彼此之间经济、文化、旅游等全方位竞争的日趋激烈,城市形象的建构与传播逐渐受到城市管理者青睐。因为“打造城市形象对内可以激发城市的自信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对外可以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吸引力和竞争力。全球化、市场化背景下,城市形象已经成为了城市作为区域经济体参与市场竞争、谋求更多发展要素的核心资源。”①

城市形象的建构、传播是一个立体的结构体系,包括各组成要素和传播渠道。从2011年首部城市微电影《相约山楂树》的出现(以爱情故事介绍湖北宜昌旅游资源),到2012年“新青年网首届城市微电影节”首次提出“城市微电影”这个概念,引爆各地争相创办以当地城市命名的微电影节,再到2013年“中国城市微电影产业联盟”正式承认城市微电影是微电影产业的一种新类型。城市微电影以其特殊的叙事方式和传播方式介绍城市景观、呈现城市生活、传播城市文化,已成为众多城市争相尝试的形象传播新渠道。

城市微电影能否成为一种边界明确的微电影类型,如何建构与传播城市形象,发展现阶段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一、“城市微电影”的概念边界

城市形象传播常见的影视传播形式有城市形象广告、城市形象宣传片、城市电影电视剧以及与城市形象相关的网络视频等多种形式。从城市形象宣传的角度看,城市微电影和其他影视传播形式有哪些区别,能否成为一种边界明确的微电影类型值得探讨。

对微电影的定义,尽管学界和业界目前尚未达成共识,但一般说来,都承认微电影指的是“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超短)时’(30秒-300秒)放映、 ‘微(超短)周期制作(1-7天或数周)’和‘微(超小)规模投资(几千一数千/万元每部)’的视频(‘类’电影)短片”②。本文中的“城市微电影”作为“微电影”中的一种亚类型,是指以城市题材(包括城市空间、景观、人物、生活、历史、文化等)为主导叙事内容,具有相对完整故事情节,对城市形象塑造和宣传产生影响的微电影。其表达的“城市”可以是确定的某个城市,也可以是一个抽象的“城市”概念。城市微电影继承了“微短时长” “微短周期” “微小规模投资”特性,能够在各种新媒体平台播放,适宜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观看。

第一,与城市形象视频广告比。城市形象视频广告通常是5-15秒,在短短十几秒内对自然风光、地理人文、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等,或全景扫描或重点突出。从传播效果来说,受众纵有目不暇给之感,却总觉浮光掠影,缺乏感性体验的代入感,少有与城市的共鸣。而城市微电影以城市中人物发生的故事推动情节发展,提供的就是一种感性的体验。

第二,与形象宣传片比。二者都是在30分钟以内展现城市魅力,塑造城市形象,表现内容与表达方式却有不同。如城市形象宣传片《福天福地福州游》,用福州自然风光的优美画面配合人文特色的舒缓解说,展现名胜、建筑、风景,而“福州,我爱你”系列微电影则以城市为背景,用独特的叙事结构,从不同的角度立体地刻画这个有爱城市的生活、城市精神,极具生活气息。制作上,二者也有一定区别:城市形象宣传片常常是政府出资,拍摄制作已模式化、套路化,航拍大画面鸟瞰城市全景,延时摄像效果慢镜头特写城市,色彩明亮、节奏紧凑。而城市微电影的表达方式自由,门槛很低,普通人只要有想法都能参与进来。

第三,与城市电影电视剧比。城市电影和电视剧没有严苛的时长限制,娓娓道来剧情,细腻、深入思考城市和城市文化。城市微电影则要在短短几分钟内完整讲述一个城市故事,没有太多时间渲染铺排,只有平地起波澜迅速制造情节的矛盾冲突,并借此表现城市精神、塑造城市形象。因此,一定程度上,一部优秀的城市微电影要求甚至高于传统的城市影视剧。

最后,与城市网络视频比。与城市相关的网络视频多以纪实为主,叙事往往碎片化,过于意识流,缺乏镜头语言逻辑表现完整的故事情节,甚至不需要演员和剧本,观众直接随着摄像机的视觉观感来浏览了城市风貌,体验城市生活。

二、城市微电影的传播模式

城市微电影如何建构与传播城市形象?下文将以拉斯维尔的“SW”传播模式,对城市微电影的制作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众心理和传播效果,逐一进行分析。

(一)制作主体

据V电影网《2013互联网影视行业报告》统计数据显示,不同于传统影视行业,62.77%的互联网影视从业者离散分布于北上广以外的城市。③主要是商业主体、政府部门和普通网民出于市场需求、政府宣传和民意表达需要,而制作城市微电影。

广告商为了宣传企业品牌制作的商业微电影中,城市作为背景与氛围出现,如时尚杂志《ELLE》“520女性电影短片系列”《爱在拉斯维加斯之赌城月色》《爱在上海之非典情人》《爱在巴黎之妙之异境之巴黎》,选择巴黎、上海、拉斯维加斯三座著名城市作为标题甚至故事发生的背景,主要目的当然不是宣传城市而是企业产品,但无可否认其从侧面加深或微调了城市形象。

新媒体传播环境下,城市管理者开始热衷投拍城市微电影,以此主动宣传城市形象,展现城市风貌文化,拉动地方旅游经济。继首部官方城市形象微电影《苏州情书》之后,不少城镇,如海南澄迈、新疆伊宁、河北野三坡等一系列默默无闻的小城镇凭借城市微电影走进受众视野。

普通网民通过制作微电影,完成对梦想的追求,获得关注,实现自我价值,是微电影出现伊始备受网民追捧的原因所在。体现梧州文化的微电影《苍梧三钗》由独立电影人零经费运作,演员零门槛海选,连化妆间也是租借,三天时间制作完成,实现了推广梧州文化,树立梧州历史悠久城市形象的目的。

(二)传播内容

1.故事中嵌入城市场景。此类微电影多是巧妙地把城市建筑、自然景观、名胜古迹等城市场景与剧情安排巧妙嫁接,城市背景衬托故事情节,故事情节丰富城市内涵。微电影《我和南京有个约会》中,法国男孩凯文机场捡拾南京女孩遗落的个人相册,按图索骥梦中有缘人, “故地重游”女孩相片中的中山陵、夫子庙、秦淮河……文化南京、古韵南京和时尚南京、玩味南京的城市形象与一见倾心的爱情故事,在微电影这一载体中有机融合,故事情节与城市场景衔接天衣无缝,城市形象的宣传水到渠成。

2.台词中植入城市特色。于人物对话中提及其对城市的看法、印象,借微电影中的角色之口,道出城市特有的精神和品质,是城市微电影建构与传播城市特色形象的另一常见方式。微电影《下一站,昆明》中,大学生李春城毕业之际,在他的摄影作品报告会上,忆起与女孩子涵走过的昆明山水,深情告白: “……此刻,我只想用七种色彩来诠释我对昆明的感受。这里有红色的土地,橙色的神秘,黄色的英勇,绿色的活力,紫色的浪漫……”随着他的告白,画面中依次展现昆明石林的鬼斧神工,滇池的碧波万顷……七彩斑斓的景点画面配合深情台词,凸显出“春城昆明”风情风貌的与众不同,在观众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

3.主题中融入城市品格。城市微电影将表现主题与一座城市的品格紧密勾连,在相辅相成中既可以“催化”微电影的主题寄托,也能充分展示与传播一座城市的品格形象。微电影《相约山楂树》巧借同名电影的热度,在情感诉求的微电影故事主题中,丝丝入扣地融人宜昌得天独厚的三峡风光、安全宜居的城市环境,打造了一部美轮美奂的城市微电影。

(三)传播渠道

2014年大获成功的微电影《夫妻游戏》,除了蓝正龙等众多明星加盟,情节跌宕起伏悬念重重,主题兼顾温情与搞笑之外,颇受关注的是这部微电影众多的合作平台。其战略合作与重点合作的除了优酷、土豆、酷六、56网、爱奇艺、V电影网等各类视频网站,搜狐视频、网易视频、凤凰视频等综合门户,PPTV、迅雷看看、爱奇艺、PPS、暴风影音、风行网等网络播放器之外,还与榕树下文学网站独家合作,获得天涯娱乐的独家网络社区支持以及央广视讯、100TV等手机平台合作支持。这些合作伙伴为这部商业微电影提供了渠道保证,城市微电影也可以借鉴这种市场化的合作方式,选择门户网站、视频网站、网络播放器、网络社区、移动媒体等渠道。

1.门户网站、视频网站与网络播放器。各大门户网站、视频网站是许多城市形象宣传的第一窗口。门户、视频网站鼓励、培育微电影产业,推出或独立成篇或系列成剧的城市微电影,如爱奇艺《城市映像》系列,固然是影视剧版权费水涨船高下的应对之策,却也在客观上起到传播城市历史与文化的作用。

网络视频播放器,如PPS、风行、快播等,也常在首页推荐一些城市微电影,并以片头、片尾广告等形式捆绑热门影视剧视频播放。这些网络视频播放器有的还推出APP,成功“入侵”手机等移动终端,迎合了网民新的视频收看趋势,城市微电影也可以善加利用。

2.社交网站与社交媒体。社交媒体时代,多数城市都开通了各级机构部门的政务微博、微信,对内、对外主动宣传城市形象。城市管理者在新媒体上与受众的沟通、互动更及时、频繁,也更接地气, “官微卖萌”时有发生,城市形象建构的更生动丰富而具感染力。而通过人人、天涯、豆瓣等社交网站,与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收看、转发、分享,城市微电影在“朋友圈”被不断分享转载,与城市形象相关的新闻事件被快速传播。

3.移动媒体。汽车、火车、飞机、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移动电视,能有效占领流动人群受众在旅途中的心理空白期,使其于潜移默化中接受城市品牌形象,大大提高传播效果,也是一种值得尝试的传播渠道。

(四)受众心理

理论上看,城市微电影面向所有人,但综上所述,其传播渠道以网络媒体为主,所以目前城市微电影的受众以青年人居多。部分受众只看自己家乡的城市微电影,还有些受众对于感兴趣却不熟悉的城市,也会把微电影作为了解城市信息的一种渠道。这是因为,较之其他媒介形式,在如何深刻表现城市上,微电影的优势在于对“地方感”的深入挖掘。

“地方感”( Topophilia)由段义孚引入媒介地理学,用以表达人对地方的爱恋、依赖之情,莱特(Wright)用“大地虔诚”( Geopiety) -词,表示人对地理空间的深厚敬重。④地方感指一个地方的特殊性质,也指人们对于这个地方的认同与依恋。前者强调这个地方的物理或历史特性,使其具有特殊意义与象征,值得记忆;后者则强调经由亲身经验、记忆与想象而生发出对于地方的深刻认同与依附。⑤

城市微电影对空间表征、地理景观、城市群体以及地域文化的发掘和展示,体现出浓厚的地方物理与历史特性,唤醒“我们”(城市内部受众)对于地方的独特记忆与体验,也召“他者”(城市外部受众)在对比与想象中确认这座城市的地理文化坐标,完成地方的“他者”建构。在地方感的建构中,“我们”(城市内部受众)并不是地方感形成的唯一主体, “我们”的城市地方感也必须借由“他者”(城市外部受众)的映照中得到确认。因为“每一方面只有在它与另一方面的联系中才能获得它自己的‘本质’规定,此一方面只有反映另一方,才能反映自己。另一方也是如此;所以,每一方都是它自己的对方的对方。”⑥就如《苏州情书》的黛瓦粉墙、吴侬软语,只有并立于《火锅》的高楼林立、火辣川音,才能映照出吴越文化浸润的苏州与巴蜀文化熏染的成都。

城市微电影的“他者”还指叙事层面的“他者”。受众观看城市微电影时,以己身为坐标原点建立了第一视角——“我们”,以及微电影中那一个个鲜活却平凡的城市人物——“他者”,透过“他者”与城市景观、建筑、食物……故事之间千丝万缕的地方情意,或反观己身与地方之情,或入乎其中的深切体会,或联系实际油然而生投射感,或由于漂泊异乡地方感缺失而滋生怀旧式向往。因而,受众——“我们”总能将自身的地方感与城市微电影中“他者”的地方感震荡呼应。

综上,地方感是城市微电影吸引受众的核心心理元素,也使其成为城市形象建构与传播的渠道。

(五)传播效果

在笔者对“城市微电影传播效果”的问卷调查中,幽默搞笑、励志温情和旅游风光是排名前三的受调查者欢迎的城市微电影主题。有别于传统影视剧的“明星效应”,影响受众选择一部微电影的主要因素为“内容有创意,情节精彩”“能引起共鸣”, “有著名演员或导演”排在了最后。调查还发现,受访者更倾向于观看自己家乡的城市微电影。三分之一的受调查者只看反映家乡的城市微电影,半数受调查者两者都会看。

制作主体上,专业微电影公司或视频、门户网站资本介入的城市微电影,市场化运作模式下制作相对专业,品质更加优良,得到半数以上受调查者青睐;草根网民制作的城市微电影支持率( 38.54%)也高于政府机构的城市官方形象微电影支持率(9.27%)。

三、城市微电影发展的再思考

从微电影诞生的时代背景来看,微电影是新媒体传播环境下城市和城市群发展的必然结果,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是微电影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灵感,微电影则是建构城市形象的最佳传播媒介。但尚处初级发展阶段的城市微电影,存在的问题也不少。

首先,缺少行业质量评价标准体系,造成城市微电影制作主体鱼龙混杂,水平参差不齐。应当参照影视剧较成熟的评价标准,综合考虑专家意见、观众满意度和收视率、城市形象宣传目标等多维标准,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是城市微电影发展中需不断探索的。

其次,城市形象与微电影结合中存在问题。部分城市微电影缺乏创意,没有情节故事,随着同类城市微电影泛滥,势必让受众产生审美疲劳。此外,由于时长限制,城市微电影要在短短十数分钟内,在完整讲述故事情节的同时融入城市的地方感,使其常显剧情仓促、情节跳跃、逻辑欠缺。解决上述问题,恰可乘不少城市“文化建城”战略的东风,聚集生产要素,鼓励市民UGC(用户内容生产User Generate Content),形成健全健康的微电影产业链,保证创意活水源源不断,探索城市管理者与投资方、创意制作团队和播放渠道、推广公司等各方受益的主导赢利模式,方可提高整个城市微电影行业的制作水平。

再次,应注意城市微电影与多种媒介形式协同,多渠道持续宣传的问题。一部微电影虽能令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迅速提高,城市形象的建构却非朝夕之功。城市微电影只有不断拓宽传播渠道,从互联网走进电视或公交、电梯等移动媒体、分众传媒,与传统媒体结合,才能覆盖较少触及网络媒体的中老年受众。城市微电影只有与城市形象广告、城市形象片、城市影视剧等多种媒介形式协同作战,在门户网站、视频网站与网络播放器,社交网站与社交媒体、移动媒体之外,不断拓宽传播渠道,实现网络媒体与传统的结合,保障持续宣传,才能建构良性的城市形象。

参考文献

①李宗诚.定位理论在城市形象宣传策划中的运用[J]徐州大学学报,2009(5)

②龚赟 微电影——城市形象营销的利器[J]现代视听,2012(5)

③2013互联网影视行业报告[R].vmovier.com/41079

④朱竑 地方感、地方依恋与地方认同等概念的辨析及研究启示[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

⑤贾雯霞,微电影的地方感审美与城市形象建构[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0)

篇10

中图分类号:J9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2-0028-01

微时代最早源于微博的兴起和流行,传播范围广,见效快,以短小精悍作为文化传播的特征。微时代表现的是大众的、通俗的、广泛的、日常生活的文化信息,而微电影也正好符合了微时代的所有特征。微电影又可以分很多钟,微动画、微广告、微视频等等。取材范围广泛,且又能带给人们更直观的感受。

一、“微电影”与“微动画”

“微电影”发展的迅猛,在影视行业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效果。由于“微电影”的只做方式便捷,成本不高,让很多电影爱好者不断的进行“微电影”拍摄以及制作。让大家对电影的兴趣加深了,还让青年一代加强了创作热情。

“微电影”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能够盛行,是基于人们整体文化水平的提高,和影视制作工具价格的低廉化。而微动画又是“微电影“里面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动画产品有了更多新的形态和表达方式。微动画作为一种年轻的艺术载体,一方面,它是加入了时间纬度的四维艺术。通常,微动画的篇幅不长,动画片的长度一般较长一些。由于要体现较多的创意,所以故事性的体现显得尤为重要,应体现的视听印象也要一定的加强,有较大的创作灵活度。微动画的创意可以是表现一个完整的故事,可以是一种幽默状态。微动画作品篇幅小且简短,传播便利,非常适合新媒体平台播出。微动画比“微电影”更灵动,传播方式更灵活多样,文件体积更微型。

二、剧本创作在“微电影”制作中的重要性

剧本的创作需要一定的程序,就像做衣服一样,要按一定的步骤来完成。大致分为:创意构思、基础设定、故事梗概、分集大纲。而剧本里又要包括:题材风格、主线、角色、环境、演绎方式和规模。期间所有的角度都需要进行一定的创意创作,以及制定一致的方案。进行一定的审核,需要进行较多的剧本进行元素的创作。另外,故事的详细线索进程需要理顺对各个文本的创意构思,需要运用详细、明确的语言进行“微电影”的语言要求,制定故事的线索,发展进程。在进行故事创作前,需要进行脚本的规划与制定,做好尽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方法,以免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进行一定的可控性。

三、剧本创作方法

动画剧本的一些特性也就是讲卡通生活化。迪斯尼曾阐述过关于卡通生活化的一些言论,他认为生活化、卡通化是动画片的最关键的一个要素。在动画世界中,具有一个非常富有魅力的魔幻世界,一个有创作型的动画剧本,有较好的题材、视角、人物等等要素,不同的环节都要在各个要素中开展与发展。

剧本创作的技巧有很多,首先选择怎样的题材,确定怎样的主题是创作者要首先解决的问题。剧本主题的构思可以分成多个层次展开:

(一) 叙写小故事,来反应大问题,从而引出深沉寓意。通过困惑与碰撞的生活片段,来反应现实生活中人性,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价值取向和人生感悟。

(二)通过戏剧化来处理单调的场景。

(三) 让主题寓意表达的最大化“捅破这层窗户纸”。在选择主题的时候,要尽可能选择那些解读意义大的实物来解读,在来捅破这层窗户纸,作品的价值也就更高了。

上述的三点对主题设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认为选题一定要选材生活,取景生活,用于生活。剥离作者的身份,走进生活,有意识的把自身还原成生活的一份子,以个人对生活的体验来作为创作的基础,这是非常重要的。其次,就是熟悉人物和故事环境,深层次了解人物的背景和心理,明确矛盾冲突的原因,以实现对主题内涵的深凿。

四、结束语

中国动漫业发展至今,经历了不少的风风雨雨,而却极少有关于动画剧本写作和动画前期制作的文章和专著。这种对剧本创作认识上的缺失,不能不说是引起动画行业发展滞缓的一个因素,从微动画做起,从小处着眼,以“微”见“大”,以微动画、微电影的繁荣带动动画作品及影视作品创作的繁荣,这是我们可以走的路和走向繁荣发展的途径。

“剧本,是一剧之本。”综上我们不难看出,剧本创作在影视动画中占据着基础性的位置,大凡成功的动画,无一不是建立在精良的剧本创作基础之上的。真心希望动画创作人员能正视这一问题,踏踏实实地为我们的动画剧本多做点思考,多做些实际性的创作,让中国动画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钟大丰.电影剧本写作基础[D].北京:北京电影学院.2011.

[2]唐亮.DV纪录片创作研究[M].武汉:硕士学位论文.2005.

[3]何淦.从微电影的兴起看微动画的发展[J].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3.

[4]姚琦.电影声画节奏初探[D].成都:四川音乐学院,2013.

[5]高菲.动画剧本创作要素漫谈[M].山东:临沂师范学院美术学院,2010.

[6]周忠成.动画剧本创作中剧本规划的重要作用[D].杭州:浙江传媒学院,2008.

[7]日日连柯.镜头剧本应该是怎样的[M].苏联艺术报,1951.

篇11

关键词:

新媒体 品牌形象设计 信息设计 跨界营销 交互设计 微电影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4-0114-02

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在进行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传统视觉传达方式已然不能完全满足当下大量信息传达的需求。高效并快速地进行信息获取已经成为人们物质精神生活的必要追求。伴随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手段的应用日趋成熟,为视觉传达提供了新的传播形式―新媒体。作为新技术、新媒介条件下的特定传达方式,新媒体汲取了传统媒介的优势,扬长避短,通过结合网络及各种先进交互技术,更高效地实现信息传播,新媒体便逐渐成为视觉传达最主要的方式。

一 新媒体的概念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严格来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媒体。媒体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精英媒体阶段、大众媒体阶段和个人媒体阶段。这三个阶段分别代表着传播媒体发展的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如何更好地利用新媒体塑造品牌新形象,成为众多品牌企业不得不面对的一个新问题。

二 新媒体对品牌形象塑造的影响

2.1 有利于提升品牌信息沟通的互动性

所谓广告的双向互动,是指通过广告形式可以使广告主与广告手产生最为直接的沟通,当然这也是基于网络的互动本质,也是网络广告取代大众媒体广告多年独挡一面的地位。在曾经传统媒体当道的年代,广告的传播方向是单一的,广撒网,针对性不强,很难很快产生及时的反馈和互动。新媒体环境下有诸多方式,由单向传播转为双向互动交流,信息反馈更加有效。比如MINI、菲亚特两个品牌之间的对话:MINI中国官方微博发表了一条“致FIAT500”的微博,也就在当天18时20分,菲亚特正式确认将在今年引入旗下的经典车型Fiat500。因为在这之前,Mini Cooper以竞争对手的身份在新浪微博上向Fiat500表示欢迎,措辞虽优雅但不免隐隐有挑战之意。而菲亚特也积极回应,同样风趣浪漫,双方都引来了围观网友的赞许。在Fiat500上市之前,两个竞争品牌就在微博上对话。Mini中国以1969年的经典电影《偷天换日》的桥段切入,笑谈当年的“窃金事件”,并以“飞贼”自居。明是欢迎,暗里却有戏谑挑战之意,微博网友纷纷围观,翘首企盼菲亚特将如何应对Mini的挑战。两个品牌的对话依旧在继续着,这种“拟人化的沟通”是创意为主的内容爆料。“二次传播”的口碑互动话题贴近众多微博粉丝们的情感或生活。这也要求品牌除了能够真正抓准消费者心理之外,还必须适时机而动。

2.2 有利于丰富品牌信息表达方式多样化

伴随着多媒体技术与网络发展,多媒体广告除了具有传统媒体所具有的形式、拥有其各种表现手段以外,还摒弃了传统广告的单一性。新媒体广告可以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出现在新媒体当中。文字、图像、声音、影像动画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这样的表现形式可以提高广告对受众的信息传递效果。

营销技术的日新月异让广告主能够及时将品牌信息传递给消费者,但却也造成了信息爆炸、消费者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现象。如何在海量信息中,成为最能抓住消费者注意力的亮点,并赢得消费者欢心呢?日渐成熟的新媒体营销,可能会成为将来营销史上举足轻重的营销利器。

比如当下最新兴的交互技术虚拟现实新技术。是通过计算机系统提供的信息增加用户对现实世界感知的技术,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并将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物体、场景或系统提示信息叠加到真实场景中,从而实现对现实的增强,感受在真实世界中无法亲身经历的体验。比如麦当劳的食品是如何由原材料一步步加工成快餐成品。澳大利亚麦当劳曾推出一款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App,展现食材的来源、生成过程,同时还可以了解制作师傅、农场师傅等等一些信息,以丰富的动画向用户展示食物背后的故事。

2.3 有利于增强品牌信息沟通的全天候与全覆盖

新媒体时代,受众有相同的偏好在互联网上聚拢在一起,形成了庞大的群体。除了传统的报纸、杂志和广播等传播方式外,网络用户也借用了互联网的平台,能够将信息传递到网络覆盖到的任何地方,节省了时间也大大降低了传播时间。现在的蒙牛和伊利、腾讯和360等这些新媒体业出现的竞争,或者是非正常手段的竞争,都是充分利用了这些特点的一些特有方式及渠道,包括它的受众和人群。

2.4 有利于管理品牌信息有序清晰地对受众传播

传统的广告形式因为依托于传统受局限的媒体,就没办法针对具有个性的个人进行营销。但是新媒体可以根据用户习惯的数据,广告主可以对受众进行筛选从而根据其过去的浏览习惯等等。向锁定受众传递信息。受众筛选和汲取信息更加精准、快速,用户可以根据个人的偏好实施个性化的信息定制,有选择性地接受信息,更加精准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

三 新媒体状态下品牌形象设计的特点剖析

3.1 注重品牌形象设计的交互体验

品牌具有一定的意义,是由于他们象征着某些重要的东西;他们自身的价值以及附加的更加重要的附属价值往往更被看中。由此,人们会在购买商品同时考虑其附加价值,无论我们是否认同这个价值,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了足够的效应,无论是积极或消极。

每个人对于一些特定的品牌的反应会基于不同种的文化而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人们如何感知品牌、给予反应以及与其建立关系是一个有趣的过程纽带。品牌该如何更好地培养和维护这之间的纽带。这个体系的载体恐怕要交互的设计才能顺利地完成。

让我们回想―下传统意义上品牌与个体之间的关系:传统上,“品牌”是由企业向外传播的。这种传播是不定向的,在传统媒体上的投放效果并不是很有目标针对性。现在,任何一个品牌的传播都需要与受众保持连贯的沟通与反馈。所以现在的设计师所处的是一个无时无刻不在以各种方式互动的世界,设计师的最基本要求就是“瞬息万变”。每个品牌的宣传部门都尽力描绘出了品牌调性,使得产品自然而然地创造出一种氛围,产生与使用者之间的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品牌的策划团队会先设定出受众的特性反应,然后通过互动设计负责不强化这种交流的进化,使得品牌拥有充分的内容和受众沟通。传统的单向型品牌广告方式,一味地将信息生硬冰冷地展示给参观者而没有得到相应的回复,很难和观众产生共鸣,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多媒体交互展示设计以传统方式无法比拟的综合性、互动性、沉浸感,深受广大受众的欢迎。

3.2 多种媒介平台相互促进,跨界整合推广营销

传统的三大媒体中,报纸新闻是以文字传播为主,采取单一的、线性的报道方式,对客观的新闻实践需要做抽象概括,难免与客观真实有所差距;广播新闻以声音传播为主,声音稍纵即逝,不易记忆和保存;电视虽具备了声画结合的特点,但其表现形式仍不够丰富,而新媒体却可以使新闻传播方式结合传输文字、图表、图片、声音、录像、动画等多种形式。

三网(广电网、互联网、电信网)融合的媒介整合,是新媒体发展大势所趋,随着三网的融合与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语音、数据图像、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品牌的视觉形象系统会得到前所未有的开发与整合。信息的智能化匹配,高效的技术化手段,使品牌的创建或设计者愈加清晰地认识到,如何面对更加细分的市场与消费群体,迅速找到信息传递目标,才是新媒介前提下关于品牌整合与开发的关键所在。

整合与协作,是数字化导致媒体融合的必然,同时媒体的边界也更加模糊,几乎一切都是信息传递的载体,甚至包括消费者本身。层出不穷的新媒体,数字化的传统媒体,众多的传播渠道和方式,使媒体相对零散。那么,将新媒体、传统媒体、各种营销活动整合起来,就是目前建立良好品牌的必经之路。跨媒介整合已成推广品牌形象之必然,同时消费者的地位也在改变,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通过网络主动寻找供应商,并建立关系以满足自己的需求。

3.3 动态视频提升品牌形象活力

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一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特别是面对互联网环境的变化发展,我们的生活也被分割成一些零散细碎的时间,呈现碎片化。而这些碎片化时间,正好助长了微媒体的发展。当下,如果你不玩微博,不看微电影,就会有人说你“out”了。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微”营销也日渐受到追捧。微博、微电影都成了传播产品品牌形象的新媒介,其中,微电影更是被视为市场营销中提升产品品牌形象的画龙点睛之举。从主题内容来说,视频短片与电影有很大的共通性,他们都在利用影像讲述故事,有完整的剧本、拍摄过程、演员、后期制作等,某些情况下,两者的导演完全可以由―人身兼。但视频短片与电影之间的不同点在于,视频短片更倾向于表现品牌,是为配合品牌的营销完成的具象工作,是由企业发起的,企业去指导并参与设定合适的剧本。传统电影顺序相反,在一般情况下是先有剧本,再去寻找企业的赞助。

微电影在一年内乘风而起,令无数人措手不及,业内尚且没有微电影的标准化定义,但是用拍电影的方法讲述品牌的故事并实现品牌的商业诉求已经成为共识。微电影身上有电影与广告的双重基因,因此专业制作和社会化传播也成为它的固有特质。

3.4 信息设计增强品牌信息传播效果

在新媒体环境下,设计的方法千变万化,设计的对象五花八门,设计的触角得到了延伸,设计变的空前活跃。无论是设计人数,设计产业化程度,都达到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如果说传统的设计时期,设计解决的是信息是怎么物化的问题,印刷设计时期,设计是解决信息如何大批量生产的问题。那么,新媒体环境下的设计就是协调数字和人之间的关系。

信息图表是信息、数据、知识等的视觉化表达。信息图表通常用于复杂信息高效、清晰地传递,信息图表在计算机科学、数学以及统计学领域也有广泛应用,以优化信息的传递。可以看作是数据可视化分析(Data Analysis)的一个方向,利用人的大脑对于图形可容易的接受能力更高效直观清晰的传递信息。使用文字,图形,图表以及各种信息组织方式重组原始品牌需要给受众的信息。制作信息图表以提高人们获取信息传递的效能。

篇12

2011.04.11

亚马逊推出特价广告版Kindle

亚马逊公司近日了特价款Kindle电子书阅读器,售价仅114美元。此款Kindle将在不影响阅读体验的前提下在主页和屏保界面底部显示广告。用户可在亚马逊相关网站或特别应用中定制广告的种类。向数字内容提供广告服务,是亚马逊由电子商务零售商向全业务数字媒体企业转型的最新举措,也为其进军平板电脑市场并向苹果和谷歌宣战打下了基础。目前广告版Kindle价格优势明显:比普通版Kindle低25美元,比SONY最低端的阅读器低66美元,比苹果iPad低几百美元。

《商业周刊》(BusinessWeek)

2011.04.06

iPad攻陷台湾电子企业

PC时代,台湾电子企业一向奉行简单策略。上网本风靡时,华硕和宏基不约而同采用价格战打压对手。2010年初宏基凭借低价格优势,出货量甚至超过戴尔,成为全球第二大PC制造商。但这一切皆因iPad的出现而改变,如今各大电子公司都在加紧开发平板电脑,华硕和宏基也不例外。但一方面,平板系统仍在开发阶段,即使行动最快的谷歌,其平板专用Android系统“蜂巢”也迟迟不肯露面;另一方面,苹果在奋力抢占市场先机,iPad定价十分具有竞争力。平板电脑趋于廉价的年代,台湾电子业原有的低价策略只能被迫改变。

《好莱坞报道》(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1.04.11

詹姆斯・卡梅隆为推3D成立新公司

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与《阿凡达》摄影指导温斯・佩斯日前将研发Fusion 3D摄影系统的PACE公司更名为Cameron-Pace Group,用于开发、销售及租赁3D摄像系统、服务和创新工具。卡梅隆预计,未来5年内3D将成为电视节目的主要形式之一,并广泛进入家庭娱乐市场。公司为降低3D内容制作成本、促进2D与3D整合开发的阴影系统(Shadow system)已在本届大师杯高尔夫球赛投入使用;目前正在研发的新型Alexa M数字摄像机也将于今年9月正式对外。

《综艺》(Variety)

2011.04.09

Netflix意欲进军海外市场 分析称并不乐观

美国最大的在线影片租赁提供商Netflix四月在网站招聘启事,招募客服以为北美以外的用户提供支持。从语言要求来看,Netflix计划将其流媒体业务扩展到大多数欧洲国家,以及亚洲和拉丁美洲的主要市场。但有分析师称,此项战略相比Netflix刚刚斥巨资购买BBC新剧《纸牌屋》播放版权更具风险。考虑到在海外国家知名度不高、观众喜好不同、本土成熟竞争对手众多、网络带宽、语言障碍构成额外成本、不同国家版权审查程序繁琐、制作公司对内容保护等多项因素,Netflix的扩张之路的确面临很大挑战。

调 查

2011年第一季度中国内地票房累计收入达26.8亿,其中国产片票房超过15亿,占据60%以上的份额,《新少林寺》《武林外传》《将爱情进行到底》等片都突破了2亿大关,在这些“大片”中,你在电影院支持了几个?

《洛杉矶之战》15%

《关键第四号》11%

《武林外传》10%

《致命伴旅》10%

《青蜂侠》8%

《将爱情进行到底》8%

《纳尼亚传奇3:黎明踏浪号》7%

《创战纪》6%

《最强喜事》6%

《新少林寺》5%

《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兔年顶呱呱》4%

《观音山》4%

《熊猫总动员》2%

《寻龙夺宝》2%

《刀见笑》2%

声 音

如果没有香港电影,金像奖也就没有意义。如果我们说香港电影在走下坡,那金像奖就是如实反应香港电影的现状。”

虽然谴责香港电影金像奖“区域性”“保护化”的声音不断,但金像奖主席、导演陈嘉上直言金像奖的定位不会改变,依然是针对香港电影人的奖项。

“很多人看了《叶问》以为我叶伟信是很喜欢商业的导演,其实我不是喜欢,我是为了可以拍《朱丽叶与梁山伯2》才拍这部电影的。”

导演叶伟信凭借《叶问》系列奠定了商业片市场的基础,但他说自己最想拍的是文艺片《朱丽叶与梁山伯》的续集《罗密欧与祝英台》,只是迟迟找不到投资方。

“谢霆锋――百炼的生铁打成钢;刘嘉玲――千年的妖精熬成仙。”

香港第3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日前揭晓,网友分别向影帝得主谢霆锋和影后得主刘嘉玲致以“授奖辞”。

“卖不出去!电视台不要!领导也不喜欢!说题材太老给封存了,都去拍谍战戏,这不就是由现在的伪市场决定的吗?”

电视剧《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中许茂的扮演者刘佩琦向影视圈的浮躁现状开炮,直言现在各方都“见风使舵”,少了诚意和尊重。

“就像你上战场打仗,有这个武器你就用,没有的话就用其他武器。在搜狐,有我这个出名的‘武器’,那我就用呗。”

搜狐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朝阳认为,做微博要发挥所有优势,包括自身号召力。

“近年的影帝,刘德华、刘青云、张家辉,任达华;影后,去年的惠英红与前年的鲍起静,都是入行超过30年的老人,我很感动,但更多是悲凉,悲香港影人的青黄不接。”

香港媒体人查小欣指出,金像奖的影后影帝是中生代的天下,缺乏强有力的新生力量。

“让人不平的是,观众固然为了爱国而掏了腰包,但他们的影片倒像是只顾赚钞票而羞辱了这个国家几千年积累的文明。”

《北京日报》评论文章反驳电影制作人张伟复强调的“中国观众看中国电影就是爱国主义”言论。

“比这个数字除以3还少。我是一个不喜欢撒谎的人,如果我想撒谎,我就不说话,现在既然我开口说了,我就不是撒谎。”

电影《战国》主演孙红雷接受《新京报》采访,否认之前传闻收下1200万片酬接演“烂片”。

“制片人就是在刀尖上行走的人,必须尽可能做到完美。”

曾制作过《守望幸福》《闯关东2》等多部热播剧的制片人陈冬冬感叹现在市场竞争激烈,好剧本却是稀缺资源,“要是真能拿到一个好剧本,就觉得这一年都值了”。

“艺人离开TVB是大势所趋,毕竟在内地拍戏不管是在时间安排还是酬劳上都比香港好很多,内地的市场也比香港大很多。”

前段时间众多艺人集体出走香港无线电视台(TVB)令高层十分紧张,作为最早一批离开TVB赴内地发展的艺人,罗嘉良认为这是香港电视界迟早要面对的状况。

数 字

671条次

截至3月底,国际媒体日均采用央视新闻素材671条次,创央视国际视频发稿平台运行以来最高纪录。

9个

日前电影科研所全面启动全国影院计算机售票系统的升级工作,4月起将在山东、江苏、浙江、重庆、四川、河南、湖北、贵州及云南9个地区展开。

7点

香港无线电视台(TVB)日前公布收视率调查,称竞争对手亚视4月17日晚直播的《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平均收视只有7点(观众人数45万),而亚视则称这份收视报告是有人以“虚假”的收视结果攻击亚视。

100万元

在刚刚结束的香港电影金像奖上捧得最佳影片大奖的《打擂台》曾于去年6月在国内上映,却只收获了区区100万元的票房。

2万元

第12届大学生原创影片大赛颁奖典礼在京举行,香港的朱佳梦因执导《人有三急》获最佳导演并获得2万元的影片扶持奖金。

8%

美国市场研究机构Flurry Analytics日前最新报告,2010年苹果研发的iOS和谷歌公司研发的Android平台游戏销售额达到8亿美元,占据美国视频游戏市场8%的份额。

1.43亿

据市场研究公司comScore发表的报告,3月份网络视频网站YouTube的独立观众数量反弹到1.43亿,止住了连续四个月下降的颓势。

700万

加拿大皇家银行资本市场分析师预计,苹果公司在本财年第二季度(2010年12月26日至2011年3月26日)共售出700万台以上的iPad。

16亿

研究机构IHS Screen Digest称,美国网络电视2010年总营收增势迅猛,达到16亿美元,同比增长34%。

产业博客

尹鸿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

广告:助推中国电视发展

电视的经营模式可以多种多样,个别电视台尝试不播电视广告,尽管与BBC等所谓公共电视运行模式完全不同,但仍然是中国电视发展模式的一种多样性试验。而从目前中国国情来说,从电视发展的规律来看,从经济发展的要求来看,中国主流的电视运行模式,还将是以广告为基础的运行模式。没有广告,电视台就成了无源之水,创新动力也很可能会丧失。所以,如何进一步完善电视广告运行模式,减少电视广告对媒介公共性、文化价值观、社会包容性的负面影响,扬广告之利避广告之害,推动中国电视业继续在正确的道路上发展,更好地发挥媒介对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将是目前中国电视业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李星文

专栏作家、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员

新媒体短片:视频新贵在崛起

新媒体短片最可行的创作方向有两个。一是走纪实路线。网络时代,信息社会,手机功能的强大,数码相机的普及,使得人人都是手握摄像机的记者。世界上从来就不乏有价值、有意义、有趣味的事件和现象,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这样的短片不必太讲究技巧和花样,它需要的是敏锐的嗅觉和勇敢的记录。二是走创意路线。短片既可以是对现实的原生态摹写,也可以是对现实的艺术化表现。不管是纪实短片,还是虚构短片,都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随着网络在人群中更大的普及,连通网络的数码产品更为便捷有效,全民拍客的时代终将到来,新媒体短片将成为视频家族巨大的金字塔基座,其中佼佼者的影响力和商业价值将不会低于大电影作品。

尚进

《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投靠社交网络

“在线社会系统正在加速成长,因为年轻一代从小学起就用电脑交流,他们习惯于这种环境,习惯省略的隐私保护和社交环境下的尔虞我诈。”英国沃尔夫汉普顿大学的迈克・塞沃尔在网络计量学报告中如此写道。尽管众多硅谷诞生的新兴社交网站,尤其是那些打着Web3.0和云计算概念的感知网络,将Facebook视作互联网的新绊脚石,但至少在2011年,社交网络依旧是全球互联网商业活动的核心焦点。不仅是最终网络用户在社交网络中寻找自己的在线新坐标,那些以往只需要特立独行的软件公司,也不得不认同社交环境下的淘金潮。甚至苹果公司也不得不顺应社交浪潮,为iPod、iPhone和iPad提供连接的iTunes,在升级到10.0版本后,悄悄引入了全新的Ping按钮。要知道iTunes全球拥有1.6亿用户,每天有近3000万iTunes软件始终保持开启状态。

热微博

@赵静静赵:戛纳影展华语片无缘竞赛单元,主席雅各布对新浪记者刘敏说:(武侠片)毫无疑问是中国电影的一支分流,还有许多别的种类,尤其是许多和现代紧密相连的电影,这让我想到贾樟柯,他所代表的一类电影非常让人感兴趣。我们很愉快地去看那些传统类型片,但我们会更高兴看到和当下时事紧密相连的影片。

@王玉年:“不单单是电影方面,各个方面我们都处于一个最坏的时代。从电影角度来看,全球电影的黄金时期已经结束,大师一个接一个去世。”《东方早报》专访谭家明,他说出了许多我想说的话。

@财富中文网:如果谷歌不采取某种彻底的措施,它可能难免演变成一个人浮于事、墨守成规的科技巨头。它会变成另一个微软,试图用自己已经过时的观点来塑造互联网,而不是灵活地适应网络自行演化出的各种惊人的发展方向。而后者才是谷歌最擅长的。

@何刚:纸媒最后的春天?早上整理新收到的杂志,忽然发现在网络重热、纸媒前景不妙之际,这一年多却有很多新纸媒创刊或重装上阵:《锦绣》《新世纪周刊》《京华周刊》《信睿》《清华管理评论》等,马上还会出《彭博商业周刊》。而《财经杂志》《证券市场周刊》《三联》等纸媒发行广告数据显示今年增长明显,这是泡沫还是真的机会?

@新浪科技:社交网络有多火?国外一项调查结果显示,70%的商家计划将今年的社交媒体预算增加10%以上。在商家今年的整体预算中,社交网络预算将占到其中的11.9%,而电视将占到13%;35%的商家表示今年的主要目标是寻找新的Facebook粉丝。

@冯小刚:今天蓦然发现粉丝数过了300万,算起来从去年7月15日至今已经写了九个月零三天的微博。总结得失,掌握了话语权,一经转发少说也有几千万读者。也正因为如此广大,落笔前不能信马由缰,删了写写了删,渐次有被这事绑架的感觉,好玩的成了累心。

友情链接